小学数学作业探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3 16:09: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数学作业探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

篇1

作业设计是检验教师课堂评价能力和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良好的作业设计,和教学目标一脉相承,更是对课堂教学避轻就重的精华提炼和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它不仅要求教师对课堂有准确的把握,而且能够充分的解读教学目标、融合学情设计难易适中的作业题目。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倾向于按照教学进度来布置课后题,或者大量的做试卷,作业设计缺乏体系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层次性和递进性,造成了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等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作业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丰富作业设置形式,提高作业的单位效能,这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实践,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一、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基础性特点,设置口算、快速计算等常规作业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稳固数学根基、提高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也是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抓住的本质特点。正是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数学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落实中都注重提高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实践,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了学生成绩的高低和课堂教学的流畅与否。因此,抓住小学数学的计算性和基础性特点,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首先要定时定量的设计计算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计算题目,如口算、列式计算、竖式计算、应用题计算等。其次,在作业设计中要注意计算与当天学习内容的均衡,过度强调计算容易造成当天学习内容的敷衍,或者让学生的负荷过重。另外,小学生的数学作业量不能过大,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趣味性快速作业,如数字接龙、计算连环套等,快速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以《分数乘以整数》一课为例,教师共设计了两项作业,第一项作业以课后题为主,旨在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第二项作业为计算能力训练作业,包括口述题如=()×()、简单计算如、大数据计算三个类型。通过这两项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也提高了计算能力,获得了更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根据知识巩固规律,将复习、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融合在一起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思维能力发育还不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都需要通过多次重复来完成。因此作业设置中必定会以复习为主。根据知识遗忘规律,知识的巩固必须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和强化,这也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隐形要求。同时,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是为了将要学到的知识奠定思维基础、做好课前准备,所以作业还要涉及到预习内容。只有将知识复习、系统巩固和预习三者有效统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精髓,也符合作业设计的本真追求。当然要做到三者合一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小学数学知识的体系,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为作业设计提供内容框架和层次,提高作业设计的准确性和规律性。其次教师要研究学生,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理解规律设计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正确率,激发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师要钻研教材,准确掌握上节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方能潜移默化的将知识复习与预习融为一体。例如《一个数乘以分数》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把作业设计为三部分:上节课知识即分数乘以整数的复习、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混合训练,第一项作业完成了知识复习,为巩固当天学习内容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第二项作业是直接复习当天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第三项内容则是涵盖了前两项内容,也正是下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提前进行学习,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这个作业设计不仅达到了作业设计的应有目的,也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高效措施。

篇2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在对我任教的两个班103份关于数学作业的有效问卷中,完成作业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1.4%,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36.8%;错误情况较严重的占16.6%;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占15.2%。结果表明,除了部分由于对所学知识不理解,而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外,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主要表现为:1.他们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是学生应完成的一项任务这一层次,毫不关心做对或做错、作业书写规范与否。2.如果老师要求严格或家长及时督促,就按时完成作业,否则能不做就不做。3.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去讲或抄袭其他同学的,等等。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大多是在临近下课时布置课堂作业,多为课后习题。这样所有同学都一样,基础差一些的同学不会做,很多时候是抄来抄去;基础好的同学感到太容易,马虎了事,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老师还要为批改这些作业花去大量时间,很多同学对老师批改的作业连看也不看。多年来,我为此伤透了脑筋,也想过一些方法,从简单的布置改为精心地设计作业。几年的实践中,为不同层次的同学设计作业,的确效果比原来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突出的矛盾是:每堂课前,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设计作业,而这些作业让学生去抄,使学生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抄题上。每节课都油印出来,对农村中学来说,没有那么多的经费;对老师来说,实在没那么多时间,因为在农村,初中老师的课业负担都非常重。

二、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与形式探究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和不足,本文通过探讨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法,从而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多年在农村小学任教数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要注重目标性、代表性。

首先,无论从目标的导向功能、反馈功能,还是从目标的激励功能和鉴定功能来说,作业设计都应该受教学目标的制约;其次,作业设计要关注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有代表性。新授课的练习是理解巩固新知识,由懂到会,再到思维建构的重要教学活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根据新授课内容,安排单项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次,要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安排集中练习,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关键,同时要针对易错易混知识,有意出易错、混题,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使他们全面地理解掌握知识;最后,作业设计要做到重质减量、择优筛选。尽可能将练习安排在课内完成。在课内无法完成当天练习的情况下,可将练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课外完成,而将适中的练习留给学生回家做,做到学有所得,练有收益。

2.作业设计要注重灵活性,启发思维性。

设计的练习,不能超出课标,但又是不落俗套,要新颖灵活,具有启发性、思维性。可以设计一些“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上当”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可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题,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切忌猎奇生僻,特别是在布置课外作业中,如果不断加码、无限拔高,就势必造成劳而不获的不良后果。如果布置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过难、过深,学生花了时间,却得不到结果,兴趣、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影响作业质量。另外,教师批改费时费力,检查作业和讲评作业费时太长,使新课教学的时间相对减少,导致教学高耗低效,甚至无效。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多做文章,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或对解答其他问题有所启示,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活而不偏、新而不怪。

3.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作业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到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一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设计的作业浅显易懂,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新知识,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二是基本题有较大变化(变式题)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这类题目概念反映深刻,解题方法灵活,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

篇3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统计》时,让同学们自己去统计全校各个班级,男女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统计人数。画出统计图后,大家在一起讨论每个班级喜欢的运动项目有什么不同,相同的班级男女生爱好又有什么不同。而不仅仅是告诉大家怎么画图,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不仅掌握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区别,大家又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生活中。

二、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钟表》一课后,虽然能认识一些时刻,但还缺乏时间观念,在教学中,发现了“我晚上睡觉是5时”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我们认为要建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体会,去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作业:快乐的星期天,让孩子们将一天的活动时间记录了下来。在反馈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认真、细致地记录。

三、丰富作业形式

1、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定一些与生活有关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这些有趣的情境中去完成作业。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

今天早上7( ),小明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3(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2、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游戏是一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再比如教学完“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

3、丰富的调查式作业。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统计某一时段公路上各种车辆通过的实际情况。再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4、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比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再比如去动手量一量生活中具体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或正方体物体的棱长,然后算一算它们的表面积。

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全面性的长期式作业

篇4

一、展示交流的舞台

1.草本合一展示思维过程

在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致认为,计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采取作业本和草稿纸合一的形式,不仅节省了纸张,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打草稿的习惯。如:

学生在做题时,有些步骤口算起来就比较吃力,他们就会在作业纸第二栏列出竖式。这样既可以节省找验算纸的时间,又可以直接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真是一举两得。

2.画图展示思维过程

第二栏能给学生提供画图的舞台。学生可以在第二栏画图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出应用题。

3.写出思考过程

这两名学生都在作业本的第二栏展示了他们做题时的思考过程。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做题的思路,而且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若学生做错了,教师可以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二、思维发展的空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业本第二栏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

1.一题多解

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题目。作业本的第二栏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复习时,他们可以拿出这个作业本,看看自己当初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用了几种方法,每种方法是什么意思。这样就避免了时间一长就把一些知识遗忘,起到捡拾记忆的作用。

2.形成有序思维链条

学生还可以在作业本的第二栏处写一写自己曾经做过哪道题与此题是同一个题型。如:第一个学生就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一道题、课本上的一道题和自己现在做的第10题归为一类;第二个学生总结出她多做的这道题属于倍比关系的题。这样做便于他们在复习时对于此题型的归纳与整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作业本第二栏,可对学生进行有序思维的培养。

三、拾错纠错的场所

1.改正错误,纠正思维偏差

学生做题时由于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往往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他们就必须要改。作业纸的第二栏处就给学生提供了改错的空间。学生在改错时,可以对照着自己第一次的做法,一边检查第一次是怎么错的,一边在作业本的第二栏写出正确的做法,又是一举两得。

2.反思原因,分析思维漏洞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可以利用作业本的第二栏分析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如:一位学生在做“(5.3-3.9)×4.5-0.9”这道题时,他先计算小括号里面“5.3-3.9”的差是1.4,然后“1.4×4.5”的积是6.3,最后得“6.3×0.9=5.67”。显然他在做题的过程中把“(5.3-3.9)×4.5-0.9”看成了“(5.3-3.9)×4.5×0.9”。他发现错误后,除了及时改正错题外,还分析了自己做错这道题的原因“没有检查,不认真。我把减号看成乘号了”。

这几个学生不仅改正了错误,还反思了错因,加深了对本题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反思意识和习惯,这真是一举三得!

四、情感沟通的纽带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作业本的第二栏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是情商训练的载体。

篇5

一、 拓宽思路,激活创新意识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方式,语文教师经常使用,我们数学老师也可以把评语借鉴到作业批改之中,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进步。

如解应用题“小红计划打印400个字的文章,每分钟打37个字,已经打了6分钟,还剩多少字没有打完?如果再打4分钟能打完吗学生做第二问 一般会列式为37X4=148(个)148

二、 创新批改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 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找准数量关系式”、“多读两遍在下手写,不要慌。”“从问题入手试试看”、“认真审题后再做,细心一些。”“回忆一下法则例题再做”、“多想想运算顺序”“计算之后,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很重要。”等评语实际是让学生自查,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方法太好了,但是可要细心呀!”、“你肯定有高招,相信你能行”、“如果你的字再漂亮些就更好了。”“你的进步很大,再细心一些会更好。”“看到你在进步,我很高兴,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种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评语可以更好的和家长沟通

记得我在我班高雪原的作业上这样写到:“你是一个聪明友爱学习的女孩,只是每次做作业时都有一些马虎,多读两遍在下笔,你会逐渐克服这个缺点变得更棒的,加油!”没想到她的父亲也写下一段评语:“师训谨记于心,我们共同努力”。还有我班王思远妈妈这样写到:“看了老师的批注,深刻的认识到孩子这段时间的退步,不足。今后必将对他严格要求。”还有曹影父亲的评语:“孩子上课爱动是极大的缺点,作为家长会让他改正,也希望老师课堂上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还有家长对我提出的建议:“老师您好,由于进来出差,不能辅导学生,希望对他多加关注,仅此表示感谢。”看到这些心中升起一丝丝安慰,评语成了我与家长沟通的另一个途径。

3、评语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批改学生的作业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对于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每全对5次,字体又工整干净除了打上“优”外,还奖励一个“五角星”批上”verry good ”,一星期一总结,评出周冠军进行奖励。每月全班还评出月冠军组。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使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高涨。

(2)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聪明的你唯一欠缺的是认真。”“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上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作业正确率非常高,就是字体在漂亮点就更好了。”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习惯倾向,养成良好习惯。

(3)对于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我总是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今天的作业比昨天进步了好多!”“上课发言真积极,作业也向你上课发言一样优秀就好了。”“相信关心集体的你一定会为你那一组争光的,提高作业正确率好吗?”“你一定能行!”“老师知道只要你认真去做,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万分高兴,希望你努力更上一层楼。”“再细心一些,准行!”这种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他们会一点一点进步。

篇6

引言

作业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转变,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有效的作业设计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学生在作业中发现自我不足,进行提升与改进。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分析

(一)关注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其学习成效有重要影响。关注作业的趣味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作业活动中来。因此,当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改变无用重复的作业形式,摒弃记忆性的作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些具体、形象与生动的作业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积极灵动的状态。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之时,应当更多地融入一些童趣因素,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作业,成为作业的主人。

例如,在设计《时间计算》这一教学内容的作业之时,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作业的形象性与具体性,来提高趣味性。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

第一,动手做一个可以灵活转动的钟表。

第二,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时间的设定。

第三,分别在已经设定好的时间上加上十五分钟、三十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三十分钟,计算出应得时间。

这样的作业,调动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提高学生的时间计算水平。符合小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作业的层次性

教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当代教学活动提出的基础要求。注重教学的普及性与全面性,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之时,要充分考虑与践行层次性作业设计形式。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差异。利用层次性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学习的机会与知识巩固的机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能力上的提高。层次性作业设计相对于传统的作业设计来说,是一次明显的创新,需要教师用心去设计。

《认识厘米与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此部分作业设计之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出具有明显层次性的作业。作业设计可以如下:

基础性作业:实物与长度单位之间的搭配作业。在下面的数字后填加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桌长40(),宽30()、 爸爸身高180()、钢笔长20()。

能力性作业:长度单位之间的有效转化。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字:

56cm=()m、2.5米=()m=()cm等等。

扩展型作业:对自己周边人的身高进行调查,并以适合的长度单位进行表示。

(三)加强作业的开放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由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组合而成。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要以作业为基础,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因此,教师要加强数学作业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比如说在进行《加法与减法》的作业设计之时,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下节课需要一个练习本与两根彩色铅笔,让学生进行购买。在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购物的情况,带多少钱去,练习本与彩色铅笔各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这样,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真实体验了加法与减法存在情境,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分析

(一)注重评价语言的利用

评价语言是构成作业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利用正确的评价语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讲,教师会利用分数或者等级来进行学生作业的评价,但学生因此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远远不如从评价语言中获得得学习动力强大。在学生的作业质量与水平有所进步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你很棒,进步很大”、 “老师为你骄傲”等话语对学生进行肯定与激励。对于作业质量有所下降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再接再励!”、“加油”等简短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在进行作业评价之时,教师绝对不可以利用“你怎么这么笨!”等消极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平等对待学生,正视学生的进步。

(二)加强评价主体的丰富

在传统的作业评价活动当中,教师是作业评价的主人。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做作业评价的主人。在日常的作业批阅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课上一边讲解作业,学生一边批改同学的作业。在面对他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之时,学生会进行自我反思与改进。在作业批改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就学生自身所批改的作业进行分析,客观陈述作业人的数学问题。加强评价主体的丰富,有利于学生得到科学客观的学习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成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两点作业评价手段。希望以此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当代小学生全面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0-0076-03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是评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方式、习惯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等。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作业量也会关系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作业还可以反馈老师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这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所以我们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新课改下的作业评价方式,更多地体现出评价的人性化、多元化以及生活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评价标语多样化,催化学生发展

在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中,教师一般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对”或者“错”,没有太多的语言交流,后来又发展成为“优”“良”“中”“差”等四个等级,这也只是简单地评价了学生作业的好坏,并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改善的意见。这样的评语常常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也不知该从何下手真正才能让老师满意。每一个学生都会期待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者赞扬,他们希望老师可以肯定自己,这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面对这种情况,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被肯定的感觉,因为每个学生不管学习好坏他们总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的诞生或许都要受到别人的欣赏,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该要带着欣赏、尊重的心态去评价,针对每个同学的不同之处给出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标语。评价标语一定要多种多样、有特色,这样学生才会有被重视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才会更加全面。例如教师评价学生完成《减法》一课的作业时,对于做得好的且书写工整的可以给出:“你的作业让老师感到幸福与骄傲,赏心悦目”;对于差一点的同学老师可以说:“老师相信你,也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对于那些不认真、不细心的同学老师有必要进行一些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你在老师心里一直都是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再仔细、认真一点,你会更优秀的”。这样的评语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只是一句评语,那是老师对自己的期待与希望,也更多地体现出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与重视,因此他们会更加努力、上进,努力成为老师所期待的样子,同时也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形式多元化,调整学生态度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接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由于基础的差异使得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老师给出的作业形式或者作业量都是一样的,这本身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不公平的地方,也同时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他们对待学习的热情、兴趣与积极性,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有特色、有个性。不同学生评价的形式也不相同,有选择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待学习形成积极的感情态度。

其实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责任感以及学生的使命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之间的一些差异,老师不能够对他们一概而论,相同的作业形式会给同学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优秀的同学会觉得老师的要求偏低,稍微差一点的同学会感觉老师的要求偏高,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这也导致学生在付出努力时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就不会再那么认真、仔细。老师就可以通过对待不同学生用不同的评价形式来调节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比如《轴对称图形》一课,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会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关于图形的作业,那么对于做得优秀的作业,老师可以马上给出一些鼓励、期待性的评语;而对于一些相对较差或者做得不好的同学老师可以实行“延时评价”,即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改正,找出错误的地方,然后老师再给他们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弥补了学生在知识上的欠缺与不足,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整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使得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越来越自信,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三、评价对象互动化,帮助学生进步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都是以长辈的态度来对待晚辈,有些话老师还是不能够直白地表达出来,或者老师也不可能很详尽地了解每一个同学,这也会对同学的评价有不完整之处,所以老师需要一个更好的、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比较完善的评价。同学之间的相处要远远比师生之间的相处和谐得多,同学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可谓知己知彼,所以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当然也可以让学生的父母对学生进行评价,达到帮助学生完善自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评价对象之间可进行相互的评价,当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互相评价的结果,同样我们重视的是他们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这是一个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对于评价的结果我们希望学生可以最大限度接受,而不是强调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也改变了以往老师是评价主体的地位,将其转换为家长、同学,当然学生也可以对自身进行相关的评价,这样会让学生对本身的认识更加具体、深刻。在评价时学生要把自己的作业交给评价人看,他们可以将评语以及他们的观点写在本子上。例如《找规律》一课的作业,要考的就是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学生的家长、同学都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及改善方法还有一些鼓励性、肯定性的话语,学生也可以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为以后的学习做一个好的铺垫。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学生在得到各个方面的认同之后,必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展现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总之,有效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得到老师、家长以及身边朋友的肯定与赏识,这样他们才会在学习中更加自信,也会越来越优秀,因此改变评价方式就显得重要。过去的那种单一的、绝对的、简单的评价方式会为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多的不利之处,在新课标下老师实行多样的、多元的、互动性的评价方式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带来自信的同时给学生也带给老师很多的惊喜,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育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73-01

作业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的技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改进和学习问题的呈现。作业设计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和数学发展得更好。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那么,在新教学中,如何设计数学作业才更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注重趣味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注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出各种图形,并数数所摆出图形的角的个数。因摆法不同,图形不同,角的个数自然不同,在动手完成作业中,学生既可以摆出三角形,又可以摆出长方形。如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教师可以设计“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小熊打电话邀请小兔去他家做客,门牌号是112号。小兔很高兴地答应了,可等他来到小熊居住的小区,呆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小朋友,你能帮助小兔找到小熊的家吗?这样具有趣味的游戏性故事性的作业改变了计算题的枯燥乏味,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仅掌握了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差异性

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想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留教材中的基本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比如教材中的星号题、思考题等,这样既能开发智力,又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注重实践性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后,可以设计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教学《认识时间》后,可以设计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教学《统计》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四、注重探究性

以日常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的一种长期的作业类型,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选取一些感兴趣或力所能及的进行研究,如“三角形为什么会有稳定性?”“能被9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等。学生研究的问题以数学知识为主,也可兼顾其他学科知识,学生选题的过程是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发展的过程。小组选题经教师批准后,可让家庭住址或兴趣相近的4-6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自选组长,组员间分工合作。为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只在方法、程序上给予指导,组员们可以上图书馆或去实地通过走访、阅读、调查等活动,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研究程序。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能马上给予评价,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总结、归纳出结论,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这样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模仿为灵活创新,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完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磨练意志,使他们逐渐具备在遇到陌生问题时能沉着应对的心理品质,发展他们初步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篇9

数学应该以做题为主,多次练习,但这并不代表数学作业只能是理论性的做题练习,作业实践化、生活化,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贴近生活的作业,让学生觉得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测量”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学生画一个表格,表格题目是:“测量我家的物品”。这样的一个数学作业完全是一个实践性的,让学生回到家里测量自己的床有多长、桌子有多宽、皮球有多重、书本有多厚等,分别把这些测量之后的结果记录到表格里,同学之间比一比看看谁测量的种类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多地测量。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二、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的成绩能力都是处于不同水平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作业难度是否能起到对学生有利的作用。没有意义的作业,就相当于学生做了一些无用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在设计作业题型时应该进行分层布置或呈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完成的作业。这样学生通过对作业的选择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并对自身做出评价,明确自己哪方面薄弱,进而努力加强或提高。

如:我在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我会选择不同难度的题型,因为如果我选择的都是较难的题会影响后进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而如果都是较简单的作业,不利于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牢记。

三、精选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作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作业的多少不是衡量作业质量的标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质量,精选作业而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中学习更多的知识。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作业模式和选择的内容要具有时代精神,让学生时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精选作业使学生课后复习减轻了不少负担,不再进行盲目的题海战术,每一个课后数学作业不仅不占用学生课后大量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如: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精选几道典型的题型,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一步到位,不占用大量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快乐地成长。

四、作业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数学作业完成的地点不仅局限于家里,可以将作业内容向社会实实在在的现象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完“百分数应用题”后的作业:我会告诉学生老师家需要买个新空调,但是不了解现在市场上的价位,现在商场上有很多家用电器在打折促销,老师想请同学们今天放学后帮老师先去了解一下各类品牌空调的原价,并计算好折后价格,确定老师该买哪个品牌的空调。那么这样设计的家庭作业就符合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赋予数学时代气息。)以上作业的设计就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

五、作业评价要客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篇10

一、转变传统作业设计观念,树立科学的设计思想

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要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也应该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新时期,农村地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作业内容的选择应该加强与农村地区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相关数学概念的内涵,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1]。其次,作业设计应该兼顾趣味性和灵活性。教育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除了最基本的书面作业外,还应该设计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作业设计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受到自身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学习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分层次作业设计的方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征,发展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作业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作业的数量。必须改变农村地区以大量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作业设计观念,而是应通过多种形式作业设计缩减书面作业数量,减轻学生负担,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二、改革作业设计形式,探究多种设计方法

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众教育观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农村地区的作业设计只有与农村数学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相符合,才能发挥巩固性训练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游戏型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游戏教育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教学思想,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将游戏教育思想应用到家庭作业设计中,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不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内隐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2]。所以,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特色,设计趣味性和教育性较强的游戏,进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后,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作业。结合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是轴对称图形的自然物品,如一部分树叶、花朵等,使学生在实际的观察对比和寻找中加深对轴对称知识点的认识,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

2、设计应用型作业,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应用型作业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如在讲解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农村地区学生家庭一般会定期在集市上买卖东西的特征,组织学生参照自身家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帮助长辈卖东西”和“帮助长辈买东西”两项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的买卖过程中加深对于钱币知识的认识,巩固教学效果。同时,这样应用型的作业设计,还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习惯,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