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09: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老年医学核心,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脑梗死等,对老年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被称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中,就有1人是因为心血管病症.就目前而言,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和死亡率仍远高于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可喜可贺的是,现代医学在研究老年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老年患者大多器官功能较差,病情较严重,病史也较长,且有较多合并症,病情变化快,中医扶正固本,对调节内脏功能,增强体质,防止病情恶化有较为独特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既可以适当减少西药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又能固本培元,达到药到病除的根本目的,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进行此方面的治疗,并显示出很大优势,广为患者所接受。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已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男性43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为2.04:1,年龄分布为60~85岁,平均70.8;病程1~48年.平均22.4年.单纯冠心病6例高血压4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9例;高血压合并有肾功能不全11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总胆固醇(TC)或三酰甘油(TC)均有不用程度的升高.所有患者的心功能都符合适应证范围.
2 结果
经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没有发生1例心肌梗死或者脑卒中事件.经过治疗后有52例患者的总胆固醇(TC)或三酰甘油(TC)恢复到正常水平,占全部病患水平的81.2%,其余患者(18.8%)的血脂水平和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病情普遍得到缓解.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为人体运送血液方面相联系的病症,给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管的正常输送造成严重阻碍,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多由衰老造成,我国中医普遍认为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缓解老年人的衰老对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本身较为脆弱,抵抗力不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显得较为困难,心血管疾病对于老年人而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猝死率,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老年人在生理功能和反应上比不上年轻人,对药物的反应更加强烈,更易发生不良反应.由于机体功能出现衰退,如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削弱,组织结构退化,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疾病.随着老年人这些功能的衰退,生化反应变化明显,对药物的耐受性明显下降,吸收水平减少,因此对于西药而言,很难发挥出其对于老年患者应有的作用.
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大多是因为衰老引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引入中医的理念,调和阴阳,补虚扶正,减缓老年人的衰老过程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非常积极引导意义,同时利用西药控制病情,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减少了老年人对于药物过于敏感的反应,又达到了治病根的具体目的.
传统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主要与情志失调,寒邪内侵等因素有关.其病本在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常.因此在治疗时要重视补虚扶正,除重视治疗脾肾两脏虚衰以外,更应重视心的治疗.因此,在治疗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时,应坚持以降血压、降血脂为主要治疗方法.补肾是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但要考虑肾阳肾阴的问题,不可盲目.肾阴和肾阳是相互滋生的,补肾阳时要兼顾肾阴.补肾阳常用有仙灵脾,巴戟天,杜仲,附子,仙茅等.补肾阴常用药有地黄,山英肉,枸杞子,女贞子,首乌,麦冬等.老年心血管疾病,都伴随着心气虚等症状,心气虚就会觉得心悸,乏力,脉细弱或结代,睡眠不安.在治疗中多用补法,常用方有天王补心丹滋阴养心,炙甘草汤补气,益气养阴.常用药有党参,沙参,人参,当归,阿胶,肉桂,桂枝等.此外,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方面的原因,其脾胃较青,中年虚弱,在心血管疾病的症状重,常有脾胃受损,而此时用药方面要格外小心,稍有不当则会伤及脾胃.补脾的常用方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常用补脾健脾中药有白术,大枣,陈皮,木香,麦芽,山楂等.
合理的饮食结构,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适度的运动锻炼对治疗血脂高有很好的疗效,但在控制血脂和血压方面,西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方面原因,代谢功能的衰退,提倡他们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可以多选用一些不良反应小的中成药成分的药物.如脉乐康0.45~0.80g,3次/d;脂必妥1.05g,3次/d等来适度控制血脂在正常水平.对于降血压方面,根据血压的变化联合用药,以缓解降压为宗旨,首选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对血压不同的患者选取不同药物配合.对于血压平稳的患者,一般选用肠溶阿司匹林80mg/d,在睡前服用.在用钙离子拮抗剂降压是,一定要考虑患者其他方面的影响,慎重选择其用药.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我们都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进行调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持其愉快的心情,对其病情都是有益无害的.比如,坚持适量的户外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血脂的过分堆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戒烟少酒,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递增趋势,并将持续下去.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将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接受挑战,注重中西医结合,尽量减轻老年病患的痛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间我院心内科诊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 0例,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60~77(667±68)岁。所有患者均经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3]。根据美 国NYHA分级,Ⅰ级23例,Ⅱ级27例,Ⅲ级26例,Ⅳ级24例。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风 湿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脏病等。选择健康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男性患者5 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61~79(672±72)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有血液系统疾患、急性炎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精神系统疾患者不在纳入范围中。
12方法: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取空腹静脉血检查肿瘤坏死因子_α(TNF_α)及超敏C反 应蛋 白(hs_CRP)。TNF_a检测试剂盒由美国TPI公司生产,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范围15 6~1000pg/mL,敏感性
13观察指标:比较CHF患者与对照组间TNF_α、hs_CRP水平及LVEF的差异,观察不同等 级心衰患者TNF_α、hs_CRP水平及LVEF的不同及患者TNF_α、hs_CRP水平及LVEF间的相关性 。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对其生 活有较大影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由于体内细胞因子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患者心肌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或凋亡, 导致心肌重构,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4]。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进而发生代谢功能 障碍,最终导致心脏顺应性降低,出现心功能异常。TNF_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合成,具有免疫刺激和炎症反应等生物效应。在慢性 心力衰竭中,TNF_α升高,它可以激活心肌组织金属蛋白酶,导致心肌细胞及心肌间质功能 异常,引起心肌重构,心功能障碍。TNF_α还可以影响心肌细胞及毛细血管功能,影响心肌 收缩功能。hs_CRP为早期时相反应蛋白,随炎症反应程度增加,其水平逐渐升高[5] 。有学者指出,hs_CRP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hs_CRP>323mg/L患者心功 能明显低于hs_CRP水平正常者,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与体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6]。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hs_CRP能够激活炎性细胞,促进炎症因子的合成,导 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心肌供血供氧异常,使患者病情加重。研究显示,hs_CRP与动脉 粥样硬化及慢性心力衰竭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且可以通过监测患者hs_CRP水平以评价病情变 化及治疗效果[7]。 本文中,CHF组患者TNF_α及hs_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随 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TNF_α及hs_CRP水平均逐渐升高,LVEF水平均逐渐降低,患者TNF_ α、hs_CRP水平均与LVE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TNF_α与hs_CRP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 示检查TNF_α及hs_CRP水平可以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与左心功能呈负相关性。综上所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TNF_α和hs_CRP水平升高,LVEF水平降低,随心功能水平 的降低,其改变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石伟利,陈瑶.同型半胱氨酸及C_反应蛋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意义[ 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9):1027-1030.
[2]王璐璐,宫海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治疗前后的 变化[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9):591-592.
[3]刘路平,谢晓林,林玎.联合cTnT、hs_CRP、NT_ProBNP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 判断的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40-42.
[4]黄春秀,刘远智.冠心病患者可溶性CXCL16、hs_CRP和YKL_40的变化及意义[J].实用 医学杂志,2010,26(23):4410-4412.
[5]徐爱萍.血浆TNF_α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 年学杂志,2011,31(20):4043-4044.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084-02
前言 目前随着人口的逐渐老龄化发展,各种疾病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排列前几位的疾病主要包括了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脑卒中等,以糖尿病的比例最高[1]。经临床调查得出,患者的年龄越高,患病的几率也就越大[2]。为探讨临床上老年糖代谢异常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该研究以258例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58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根据有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将其分为两组,即病变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无病变组(无心脑血管疾病),每组人数分别为138例和120例,其中病变组包括了59例脑血管病变患者,79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患者的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5±6.6)岁,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53例。无病变组患者的年龄在61~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4±4.9)岁,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5例。
1.2 方法
首先是对所有患者的家族史以及既往病史资料进行询问和查阅,同时测得每位患者的心率、身高、血压、腰臀围以及体重等指标和体质指数[3]。再者就是对每位患者性生化检查,即患者保持空腹状态10 h以上之后,与第2次清晨抽取患者8 mL的静脉血,并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的相关指标主要包括了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以及总胆固醇等[4]。并在患者入院的第2天对OGTT进行检测。
1.3 统计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0. 0对调查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x±s)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关性危险因素。
2 结果
经调查结果显示,以上258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两组在病程、平均年龄、高血压发病率上进行对比,病变组将明显的高于无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作为一种内科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极高,尤其是好发于老年患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5]。并且国内外学者经研究显示,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致使死亡率进一步的增加,调查得出,在美国心脑血管疾病对糖尿病患者的致死率可达65%~70%,与不伴随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较之下,要明显的高出2~4倍[6]。同时在我国的相关报道[7]中显示,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几率也呈逐渐递增的状态。由此可见,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渐增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也随之增加,使得发生死亡的人数也呈递增趋势。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8]之中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发生于糖尿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临床试验证实,糖尿病患者或是正常人集机体的血糖升高,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则随之增加。其中心脑血管案发生病变的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硬化,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并且动脉硬化的程度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而处于糖尿病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阶段就是糖代谢异常,该阶段同样也是导致患者死亡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时期,外周胰岛素的抵抗为主要的临床病理机制[9]。一般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均会伴随着脂代谢紊乱症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甘油三酯呈不断递增的状态,由此可见,糖代谢异常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就包括了甘油三酯。
通过以上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无病变组与病变在病程、平均年龄、高血压发病率上进行对比,病变组将明显的高于无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淑琴.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58-59.
[2] 崔敏.中老年人高血压社区调查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34-235.
[3] 郭夕珍.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四川医学,2011,32(6):921-922.
[4] 叶千琼.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治疗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1, 9(22):180-181.
[5] 蔡琦.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研究 [J]. 实用老年医学,2010,24(6):460-462.
[6] 苏海燕.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再认识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2):1799-1801.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心率变异;心率震荡;脉压
高血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心率变异(HRV)分析可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对血压调节的无创性指标。HRV是反映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是预测猝死敏感性的独立因子〔1〕。心率震荡(HRT)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又一心电生理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预后的预测。本研究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 HRT 和 HRV 各项指标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脉压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73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均为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男性96 例,女性77例,年龄60~85〔平均(66.15 ±7.2)〕岁。所有患者均为初诊及停用降压药或影响心率药物3 d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非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外周大血管畸形等疾病。
1.2 方法
1.2.1 HRV分析 受检者实验前夜及当日禁饮咖啡、茶、酒,禁吸烟,并禁用影响心血管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保证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实验前休息30 min。采用由欧洲心血管学会和北美起搏电生理学会共同组成的HRV专题委员会推荐方法及指标〔2〕,时间自第一日上午8:30~9:00至次日上午8:30~9:00,使用美林公司十二通道全信息24 h连续动态心电图记录,应用3.4版HRV分析系统对每个QRS波群进行识别标记,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去除异常的RR间期,观察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连续5分节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I)。
1.2.2 HRT的检测 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器记录患者心电信息,应用软件分析并通过人机对话去除心房颤动、伪差、干扰,经分析系统自动检出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且其数量为5~2 000次/24 h。有效室性期前收缩的入选条件:该室性期前收缩之前的心搏必须是一个正常的窦性心搏,且具有以下特征:QRS波形宽度120~160 ms,最小提早率为20%,并且期前收缩之后的代偿间期至少超过正常RR间期的20%,计算窦性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TO代表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的加速,可用室性期前收缩后的前2个RR间期均值减去室性期前收缩前的2个RR间期的均值,两者之差再除以后者,正常值2.5 ms/RR间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方法。
2 结 果
TS与SDNNI、SDANN、PNN50、RMSSD及脉压相关,其中和PNN50的相关性最强(r=0.623,P
3 讨 论
HRV反映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分为时域和频域分析法,两者均反映HRV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等效的。本文采用的时域指标中SDNNI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性,而rMSSD和PNN50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窦性HRT是指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短暂的初期加速和紧随其后的减慢现象,是室性期前收缩所致的心排血量的变化引起压力反射的结果,它反映了迷走神经的反射功能。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心电学指标,窦性HRT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临床证实。虽然HRT的发生机制尚未肯定,但认为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即迷走神经的反应性有关,而HRV则主要反应心脏自主神经的张力大小,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同时又有互补功能。
本研究结果发现TS与SDNNI及脉压呈负相关,而与PNN50和rMSSD呈较强的正相关,TO与SDNNI、SDANN呈负相关,证实它们都代表了迷走神经传出状态〔3,4〕,同时还发现TO与脉压呈弱负相关,因此推测TO的产生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作用的结果。SDNNI与TS、TO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也说明了HRV和HRT指标的检测都可以对心脏自主神经状态进行评估,但HRV更倾向于反映外部环境及体外刺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性反射的变异〔5〕,相反,HRT指标只是对一次室性期前收缩的反应,是因极弱的内源性刺激触发的反射性调节的结果,这可以解释HRT对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强于HRV指标。
本研究中作为HRT主要指标的TO与和反映HRV的SDNNI、PNN50都密切相关,但是与TO相关性最好的还是PNN50。PNN50反映心率的瞬时变化,是评价心迷走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因此PNN50与TO良好的相关性表明与HRT的异常与迷走神经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脉压增宽与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TO、TS相关,说明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和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均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机制〔6,7〕。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宽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8〕,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脉压增大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也就是说脉压增大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较强的相关性。这可能也是脉压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本结果提示在老年性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中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功能,可能明显降低脉压及血压,同时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综上所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HRT及HRV的异常,而且HRT与HRV的密切相关,再次证明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证实高血压患者宽脉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失调有关,特别与交感亢奋或相对亢奋有关。此外,HRT和HRV异常的程度与高血压患者是否一定存在相对不良的预后,将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随访。
参考文献
1 Koizumi K,Terui N,Killai M.Effect of cardiac vagal and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on heart rate in rhythmic fluctuations〔J〕.J Auton Ner Syst,1985;12(23):2519.
2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North Americ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Heart rate variability:standards of measurement,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linical use〔J〕. Circulation,1996;93(5):104365.
3 Wichterle D,Melenovsky V,Malik M.Mechanisms involved in heart rate turbulence〔J〕.Card Electrophysio Rev,2002;6(3):2626.
4 Lombardi F.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present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HRV components〔J〕.Card Electrophysio Rev,2002;6(3)2459.
5 Francis J,Watanabe MA,Schmidt G.Heart rate turbulence:a new predictor for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2005;10(1);102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15-01本研究选择80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在麻醉前分别给予阿托品和盐酸戊乙奎醚,在患者用药后对比患者胰腺所受到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程度,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为62-73岁,平均年龄为(65.8±2.5)岁,所选取的80例患者无一例体重超标患者,所有患者均无胆碱药物过敏史以及前列腺肥大病史和青光眼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62-72岁,平均年龄(66.1±2.3)岁;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63-73岁,平均年龄(65.9±2.4)岁;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阿托品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0.5mg,观察组患者麻醉前接受盐酸戊乙奎醚静脉注射,(成都力思特制药公司出产的长托宁),规格为1mg:1ml/支,剂量为1mg,注射30min后观察患者腺体抑制情况,并比对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影响程度。
1.3观察指标患者口干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进行测定,无口干情况表示为“0”,“10”代表患者口干情况难以忍受。在用药30min后对患者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比较,对患者心率、血压和SpO2每隔5min便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用(χ±s)表示,(P
如下表1为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变化比较表,表2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对照表。
表1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变化对照表(χ±s)
组别1n1用药前1用药30min后观察组1401(75.9±25.8)bpm1(73.6±21.8)bpm对照组1401(74.8±19.1)bpm1(84.6±22.3)bpm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对照表(χ±s)
组别1n1用药前1用药30min后观察组14012.1±1.815.2±2.2对照组14012.1±2.015.3±2.1表1中清楚显示出,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心率为(75.9±25.8)bpm,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心率为(74.8±19.1)bpm,两组患者用药前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戊乙奎醚静脉注射后,患者心率为(73.6±21.8)bpm,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品静脉注射后,患者心率为(84.6±22.3)bpm,观察组患者用药30min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心率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口干程度评分为(2.1±2.0)分,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口干程度评分为(2.1±1.8)分,两组患者用药前口干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口干程度评分为(5.2±2.2)分,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口干程度评分为(5.3±2.1)分,两组患者用药30min后口干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3讨论
长托宁是新型抗胆碱药剂,其对乙酰胆碱受体(M)的亚型M1、M3受体的选择性较高,但其对M2作用不明显,通过本研究显示,长托宁对老年腺体分泌有着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老年人的迷走神经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相对于阿托品对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1-2]。
相关研究资料中还证实,长托宁对中枢神经还有着良好的镇静作用,但对分布较为分散的M2受体无明显抑制作用,长托宁应用于各类诱导麻醉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心率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在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后要及时为患者注射阿托品,阿托品的注射能使患者心率增高,注射之后要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患者血压的降低幅度不宜过大,防止患者心率因为血压骤降变得更低,在患者心率血压都较低时应及时使用麻黄碱,在提升患者血压的同时也能够对心率进行轻度提高[3-4]。
通过本研究显示,老年患者在麻醉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后,腺体分泌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并且患者心率几乎不受到影响,是临床麻醉前用药较为理想的选择[5]。参考文献
[1]田波.口腔颌面病术前肌注盐酸戊乙奎醚对血压心率和腺体分泌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2):99-100.
[2]伍剑锷,郭善亮,喻惠芬,等.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用于小儿术前给药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12,47(1):61-62.
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曾公布一项引人关注的数据: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约有七成以上患者合并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尤其老年人是当中的高发人群[1]。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现状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旨在探讨更加有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方法,提高其治愈率。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收治肢骨折后期膝关节僵硬患者56例,男31例(554%),女25例(446%);年龄59~92岁,平均683岁;其中冠心病6例,心律失常11例、高血压19例、心绞痛6例、心肌梗死3例,心脏神经症10例。将56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经调整后,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临床确诊为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疲劳等);②具有惊恐发作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病时有心悸、胸痛、窒息、濒死感等);③具有广泛性焦虑症状(临床表现为莫名的紧张不安和恐慌,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运动性不安和肌肉紧张等表现),患者由于无法忍受和摆脱症状而感到痛苦;④惊恐发作症状和广泛性焦虑症状都不能用患者本身心脏疾病解释,且症状经镇静或安慰性治疗有效;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颈椎病、恶性肿瘤合并认知及感觉性、运动性语言功能障碍等生命垂危患者排除。
方法:医院的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家庭状况及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后,根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部分患者年纪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应采用问答形式进行调查。然后根据SAS和SDS的评分结果,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日常护理。
观察指标: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变化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将资料数据输入电脑制作成Excel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都无显著性差异(P
焦虑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P
讨论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恶心、胃口差、头晕、慌张等负面情绪状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2]。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出现抑郁焦虑状态,有以下原因[3]:①患者一旦出现心血管问题便一知半解地评估自己的病情,过分关注从而引起抑郁焦虑。②某些医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或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快,又或者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有意含糊病情,误导患者,使患者对病情了解不清楚,从而导致焦虑情绪。同时,有关文献表明,抑郁、焦虑可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甚至有焦虑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说法。这是由于焦虑情绪可增加交感神经张力,致使儿茶酚胺过多地释放,从而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弱,Q-T离散增加,因而使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冠脉事件、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等严重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表2两组心理干预前后的心律失常
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2819(67.86)11(39.29)对照组2821(75)19(67.86)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高血压、高血脂、高黏症患者107例,高血压符合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10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均42岁以上,平均65岁;对照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均40岁以上,平均60岁。
治疗方法:①指导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非药物治疗,如限盐、减轻体重、体育锻炼、戒烟戒酒、心情舒畅等。通过回访了解患者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药物指导,根据体质、病情合并症等,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对每个患者讲解药物的服用药物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原理、作用时间等。同时帮助患者分析药物的疗效。以及服用药物的最佳时间、服用剂量。②药物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1mg,2次/日;辛伐他汀片20mg,1次/日;阿司匹林片0.1g,1次/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日。
结 果
在管理的高血压的病例中,通过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经过1年时间的跟踪随访,治疗组高血压总有效率88.68%,其疗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的67.5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服用降脂药由原来不足5%提高到40.10%。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见表1。
讨 论
老年高血压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1]。老年高血压患者常有合并症与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加速了血压升高的进展。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对机体脏器也易发生损害,各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老年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等,引起内皮功能出现障碍,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等)和收缩因子(内皮素和血栓素与A2等)处于失衡,血管继续收缩,管腔变窄,更加速高血压的进展[2,3]。而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丧失引起血管壁的结构破坏也是各种靶器官发病的基础,因此降压对于老年患者尤为主要。
本研究通过通心络与西医降压药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两组对比显示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理想。《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脉受损等引起“脉络-血管系统”失衡。清代名家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确立了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通心络胶囊是根据络病学说不同类别通络药物组合研制而成的复方制剂[4]。应用络虚通补药、虫类化瘀通络药。益气活血,搜风通络。同时具有抗凝抗脂,有效作用于血管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抑制内膜增殖,缓解血管痉挛。肖文良等在西医常规治疗中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显示通心络收缩血管因子水平[5],提高舒张血管因子水平,减少黏附因子等途径改善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胶囊组患者观察,加用通心络胶囊血脂、血黏度指标好转。通心络胶囊可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可减少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改善微血管循环功能[6],从而改善血管重塑,改善动脉顺应性,延缓和运转动脉粥样硬化,提高降压疗效。
本研究治疗观察,由于老年高血压不易控制,尤其出现靶器官损伤时,单纯使用西医基础降压治疗可能不能收到良好降压指标。老年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之间恶性循环加速机体损伤。因此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络病代表方剂通心络胶囊,以“通则不痛”,“以通为用”,平衡“脉络-血管系统”来联合治疗高血压,收到长期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静,崔明亮,程晨,等.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2):75.
2 Schofieldl I,Maliker,Izzard A,et al.Vascula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lus:evidence for the roles of abnormal myogenic responsivene and dyslipiclimia.Circulation,2002,106(24):303.
3 Endemannd,puq,Deciuceisc,et al.Persistent.remodeling of resistance arterie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on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Hypertension,2004,43(2):39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降脂达标,特别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防治冠心病的关键之一【1】。目前,临床上运用最为广泛的降脂药物为他汀类药物,但该类药物会增加患者肝脏的负担,增加患者肌肉毒性的风险,使得治疗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近些年来,依折麦布抑制胆固醇吸收性药物的出现,联合他汀类药物能够帮助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参数变化,使得患者血脂等情况达到正常指标。本文通过选取58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简单探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中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共计5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男性患共计41例,女性患者共计17例,年龄在61-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1±9.4)岁;病程在1-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1±1.4)年。两组患者经过详细检查均确定患有冠心并合并高脂血症,且排除了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器官严重病变和家族遗传病等,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0mg,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详细剂量如下: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0mg,连续服用4个疗程;依折麦布,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0mg,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2】。
两组患者需严格按照剂量服用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良情况应当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发生其他病变。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TC、三酰甘油(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相关指标,还有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比较分析。
1.4疗效判定
参照钟幼玉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判定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分为显著(TC下降幅度>20%,TG下降幅度>40%,HDL-C上升幅度大于0.26mmol/L)、有效(TC下降幅度在10%-20%之间,TG下降幅度在20%-40%之间,HDL-C上升幅0.10mmol/L-0.26mmol/L)、无效(TC、TG、HDL-C无明显改变,甚至有恶化趋势)。
1.5统计学意义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经过上述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明显有所变化,治疗效果均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5%,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患者在治疗后MACE对比情况相对较好,观察组出现概率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同时,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暂均未发现有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mmol)
组别
例数
TC
TG
LDL-C
HDL-C
对照组
29
5.4±0.2
1.9±0.5
3.4±0.3
1.1±0.3
观察组
29
4.1±0.4
1.6±0.4
2.5±0.2
1.4±0.2
注: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显著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9
10(34.4)
12(41.3)
5(17.2)
22(75.8)
观察组
29
15(51.7)
13(44.8)
1(3.4)
28(96.5)
注:P<0.05
表3 两组患者MACR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心肌梗死
心脏性死亡
缺血性卒中
共计
对照组
29
5(17.2)
2(6.8)
2(6.8)
9(31.0)
观察组
29
2(6.8)
1(3.4)
3(6.8)
注:P<0.05
3.讨论
冠心病(con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因脂质代谢异常,使得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所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得动脉腔狭窄或者堵塞,因此导致心脏血流受到阻碍,心肌组织缺血引发的心绞痛等症状。而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类型,在治疗该种疾病时,需要调整患者的血脂水平,防止斑块破裂情况出现,降低患者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概率,便可以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的效果。本文中采用的依折麦布和瑞舒伐他汀,两种药物在配合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血脂,防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概率。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3-羟基-2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方面较其他汀类药物有着明显的优势,若要加快患者降脂的进程,必定要加大使用药剂量,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3】。老年人的身体综合素质较为特殊,较大的剂量可能会对老年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依折麦布是近年来被逐渐广泛用于临床的有效的非他汀类胆固醇调节药物,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手段【4】。本文选取的58例患者,通过两组的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有着明显的不同,综合来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钙两种药物在实践中能够做到良好地配合,成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完美搭档,从本文数据中看到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予以高度重视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海丹,徐开联,付延导.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J].论著.2012,4(11):22~24
冠心病与高血压均属于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且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高血压被认为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冠心病合并会加重患者病情,临床治疗该疾病常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1]。因此,本院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予以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进行降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且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2]。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观察组45例,男女比例25∶20,年龄60~85岁,平均(73.12±3.21)岁,病程5~17年,平均(10.03±1.21)年;对照组35例,男女比例18∶17,年龄63~86岁,平均(75.13±3.42)岁,病程6~17年,平均(10.12±2.11)年。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在治疗前7d停用全部降压类药物。对照组予以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与尼群地平片联合治疗,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上海黄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856,10s),3次/d,1片/次,尼群地平片(河北赛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971,10mg),3次/d,1片/次。观察组予以硝苯地平与依那普利片治疗,硝苯地平(内蒙古黄河制药厂,国药准字H15020371,5mg),1次/d,20mg/次,依那普利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604,5mg),2次/d,起始用量5mg/次,2w后改为10mg/次,2次/d。
1.3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评定,显效:DBP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 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比对照组80.00%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SBP、DBP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缺血事件情况比较 观察组缺血事件发生率13.33%比对照组57.14%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常见疾病,由环境、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且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此疾病有多种合并症,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居多[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比对照组80.00%高,且观察组SBP、DBP值均比对照组低。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药物能够扩大外周血管、减少水钠潴留、阻碍血管紧张素Ⅱ释放,进而抑制缓激肽分解,心室重构得到减缓,有效控制主动脉SBP及平均动脉压[5]。同时依那普利可减轻外周血管总阻力,因此提高每分钟输出量、心指数,减小心室壁张力,舒缓左心室肥厚,并减小对心脏冠状血管的阻力,进一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供血状态,从而达到降压及治疗冠心病的目的[6]。
同时结果显示:观察组缺血事件发生率13.33%比对照组57.14%低,说明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可减少缺血事件发生,用药安全性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硝苯地平是一种阻滞钙通道的制剂,其可阻碍Ca2+通往心肌细胞膜,阻断心肌细胞收缩与兴奋进行偶联,减少患者氧耗量、心肌耗能量,进而起到保护心肌功能的作用。硝苯地平也可阻碍支气管及血管平滑肌收缩与兴奋进行偶联,扩张血管,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发挥改善冠心病的作用[7]。另外,依那普利对患者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仅降压效果显著,还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建议老年患者使用该药物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田文亮.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32):7139.
[2]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修理委员会.中国高血压基层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24-43.
[3]戴永平.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26):41-42.
[4]李源.老年病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3-41.
中图分类号:R541.6R256.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cystatin C (Cys-C) levels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Methods Sixty-thre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F were choosed randomly,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13 in group I,16 in group II,19 in group III and 15 in group IV.The changes of plasma BNP and Cys-C,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D),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S),ejection fraction (EF) and cardiac output (CO) were observed.Results With the changing of cardiac function,the levels of plasma BNP,Cys-C,LVD and LVS were increased obviously while LVEF and CO were decreased.That meant the worse cardiac function,the higher plasma BNP and Cys-C level,which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ds: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elderly patients;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cystatin C;cardiac function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其病变特征是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功能不全和外周血流分布异常,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差[1,2],故早期发现老年慢性CHF患者,评价其严重程度以及采取合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3,4],血浆脑钠肽(BNP)和胱抑素C(Cys-C)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心功能评价以及预后监测有着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对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慢性CHF患者63例,诊断标准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CHF指南,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其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58岁~86岁(58.9岁±14.2岁);冠心病3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 3例,高血压性心肌病27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Ⅰ级13例,Ⅱ级16例,Ⅲ级19例,Ⅳ级15例。所有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其他内分泌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为本院健康体检者43名,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28名,女15名,年龄39岁~65岁(56.9岁±13.2岁)。
1.2 方法 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置于依地酸二钠(EDTA)抗凝管内,同时加入抑肽酶后离心分离血浆(3 000 r/min,常温离心10 min),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BNP和Cys-C含量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以P
2 结 果
2.1 CHF组与对照组血浆BNP和Cys-C及心功能比较 CHF组血浆BNP和Cys-C水平与LVD和LVS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F和CO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 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和心功能的比较 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Ⅵ级的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与LVD、LVS值逐渐升高,LVEF、CO值则逐渐下降,NYHA心功能Ⅰ级~Ⅵ级患者血浆BNP、Cys-C水平及LVD、LVS、LVEF和CO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相关性分析 老年慢性CHF患者血浆BNP和Cys-C水平随着心功能恶化的严重程度而升高,以血浆BNP和Cys-C为自变量,NYHA为应变量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浆BNP和Cys-C水平、LVD和LVS值,均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LVEF和CO值则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3 讨 论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对老年慢性CHF患者的早期诊断,为合理预防和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研究发现[5],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能够早期反映心脏整体甚至局部的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功能改变,且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精确和客观地反映老年慢性CHF患者的严重程度,BNP水平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心室舒张压的升高,不论是心脏的收缩功能不全,还是舒张功能减退发生的心力衰竭,均可引起BNP水平的变化,它可随着心力衰竭加重而升高,也会随着心衰纠正而下降,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和CO及LVD和LVS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是目前CHF实验室检测最敏感指标之一[6,7]。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年慢性CHF患者心功能恶化的程度加重,其LVEF和CO值逐渐下降,而LVD和LVS不断增加,BNP水平不断增高,表明BNP不仅能反映心功能的变化,而且还能反映心脏形态的变化,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
老年慢性CHF患者,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多个神经体液系统过渡激活,可引起肾素分泌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Cys-C水平是反映肾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数伴有肾功能异常[8]。因此,血浆Cys-C水平的检测,可间接地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和预后及治疗效果。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调节细胞外组织蛋白酶的活性,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和心肌细胞重构等过程,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危险因素,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9]。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老年慢性CHF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其Cys-C水平逐渐增高,与BNP水平、LVD和LVS值呈正相关,而与LVEF和CO值呈负相关,表明Cys-C水平和心功能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对老年慢性CHF患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血浆BNP和Cys-C水平均能很好地预测老年慢性CHF患者心功能变化和严重程度,动态监测血浆BNP和Cys-C水平,对临床及早制定出相应的抗心衰治疗措施和抢救方案,客观地评价患者的心功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Tavazzi L,Senni M,Metra M,et al.Multicenter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n actu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One-year followCup results of IN-HF (Italian Netwok on Heart Failure)
outcome registry[J].Cir Heart Fail,2013,6(3):473-481.
[2] Pressler gnitive functioning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A review of literature (2002-July 2007)[J].J Cardiovasc Nurs,2008,23(3):239-249.
[3] Vanderheyden M,Vrints C,Verstreken S,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marker of heart failure:New Insights from biochemistry and clincal implications[J].Biomark Med,2010,4(2):315.
[4] Silva D,Cortez-Dias N,Jorge C,et al.Cystatin C as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ST-segment ev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12,109(10):1431-1438.
[5] 周助权,张民军,周仁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 2012,27(19):1722-1723.
[6] 马茹,张巧令.BNP、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10(8):987-988.
[7] Maisel A,Barnard D,Jaski B,et al.Primary results of the HABIT Trial(heart failure assessment with BNP in the home)[J].J Am Coll Cardiol,2013,61(16):1726-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