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6:47: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同样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文化环境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发展。会计文化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会计文化是作为人类社会智慧结晶的全部会计理论、会汁方法和会计成果从狭义上说,会计文化主要是指会计价值观或会计哲学观。把握会计文化内涵的关键是把握其层次结构,按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路,会计文化可以分成如下几个层次:
1、会计文化的物质层:主要是指为履行会计工作职能而必须具有的一系列物质条件和技术体系,并不涉及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会计价值观念等问题,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区别而产生重大差异,因而具有一般性。
2、会计文化的行为层:相较于物质层这个最外层,行为层可称为会计文化的浅层。会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最终体现在会计从业者的具体行为之中,它是会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要求的外在表征。
3、会计文化的制度层:主要涉及会计管理的制度规范及其组织体系,具体包括合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机构组织方式、会计教育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会计从业者行为准则等要素。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整个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文化的精神层:这是会计文化的核心层,其基本内容就是会计价值观,主要包括会计的意识、精神风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等方面。这是整个会计文化有机体的灵魂,是会计文化的决定因素。
会计文化既然是会计和文化结合的产物,所以,影响会计和文化的因素都会制约会计文化形成和发展,比如政治和经济制度因素、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会计教育因素等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而会计文化的总体构成包括会计准则,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核算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则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对于会计信息而言,它的生产标准和检验标准就是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在会计文化中提供的是一种企业行为,并非会计人员个人行为,此外,由于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即使他有着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但对准则制度存在理解上瓶颈,同样也会产生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因此,生成环节的质量控制应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优化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着手。而会计文化中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是一种职业道德的内在情感,是会计工作者在会计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内在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二、会计文化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在中国的会计文化中,追求用价值观念来协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利用企业内部亲密、微妙的人际关系来平衡企业人员的工作,避免内耗。然而,过分讲求和谐,追求一致,也形成了我国会计文化中长期不要原则,一味讲人际关系,导致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结果。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利用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来反映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人们的共同希望。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它的质量对于我国的经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在会计文化环境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已成为会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而高质量的会计文化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帮助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或者预测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1、会计文化物质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我国会计文化物质层相对国外来说比较薄弱,财务核算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财务决策电算化这三项工作,在会计工作中还未普遍,这就导致会计失真现象屡屡发生。
2、会计文化的行为层及精神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文化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一味讲求人际关系,导致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结果。受强大的伦理文化影响下也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强调搞好内部、外部‘平衡,侧重于人事关系的处理,使得业绩平平,甚至会导致人治代替法制的状况。当一名会计人员去审核一家公司的年度报告时,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把这项工作如何做好,而是会想如果认真检查会有什么后果,马虎过去又有什么好处。而对于被检查方来说,自己拿出的虚假会计信息如果得到确认的话,不仅小集体的利益可以得到保护,而且领导还可以得到奖励和提拔,因此,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现象十分严重,这就说明我国对会计文化行为层和精神层培育的还不够。
3、会计文化的制度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我国会计规范是通过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由政府来制定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介入到会计实践的各个方面,会计人员完全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据进行会计事项的处理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订与实施上,强调全国高度统一,包括会计科目、会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等均高度统一,同时注重稳健性在信息披露上。制度层中所包含有会计准则,而会计信息是会计准则的“产物”,会计准则不仅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内容、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需求,而且是检验会计信息是否高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与现行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完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即为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解决因公司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所引起监督与激励问题的结构性制度安排。而披露会计信息就是为了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和生产者之间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效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也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紧密相关。
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公司向信息使用者披露涉及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可以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还利于优化组织治理结构。
1.对股东利益的维护有积极意义。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些重要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股东那里,即便他们在公司管理中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也会造成他们无法有效地实施,因此只有掌握及时、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才有助于股东据此进行决策,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
2.可以监控和评价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
通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掌握董事会的有效性、经理层的经营业绩,能避免公司一些人员掌握的不对称信息,以此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有效保护外部利益者的相关利益。
3.提高监控效果,促进上市公司发展。
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公众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运转情况,不仅帮助投资者识别投资风险、使资本朝着有利的方向流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而且提高了外部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控效果;另一方面,也促使公司调整战略,优化治理结构,朝着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的方向不断努力。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东的影响。
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原因,股权结构决定着企业组织结构及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企业的行为和业绩。通过股东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来体现,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股权构成的影响。不同的股东组合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权力制衡机制,决定了股东对经理层的监控动机和监控力度,这种股东间差异性,直接影响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二是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在股权集中度适中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在股权过度集中时,大股东就可以直接利用其对信息的绝对控制权,甚至牺牲小股东的利益,操纵公司为自己获利。而在股权过于分散时,会使经理层实际拥有公司的控制权,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董事会的影响。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体现在判断经理层披露信息的可信度,并做出合理的评价;缩短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使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等方面。而董事会中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有领导结构、规模和独立性、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以及董事任职能力等因素。
3.监事会的影响。
监事会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保障的作用。由于监事会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公司中任何机构都无权干预。所以,理论上看监事会可以监督公司财务,取得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时候能更加客观公正。当监事会发现公司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或董事、经理有违法违规或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可以通过股东大会向全体股东反映或直接向证券监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4.经理层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与经理层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所有者对经理层的激励措施失当或者监督机制失效时,经理层就有可能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来伪造会计信息,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信息不对称,经理层有权选择会计政策,单纯将经理层的利益与公司效益挂钩的激励方法会促使经理层操控财务部门,粉饰财务报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三、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看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建议
上市公司近年来在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质量两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会计信息造假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了解到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较大,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要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基于这一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优化股权结构达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多元化、分散化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而股权集中的程度也要适中:过分集中,容易造成一人独大的现象,进而导致发生利益侵占问题;过于分散,又会使股权执行成本过高,公司决策的效率过低,投资者很难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在我国,“一股独大”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当前许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这也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症结。解决股权过分集中的方法,就是推进股权多元化、分散化,让国有股、法人股逐步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还可以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
2.完善股东表决制度。
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完善股东表决机制,制定法律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大股东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出具虚假信息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因此应加强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从根本上看,应减少国有股、法人股的持有量,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等措施来优化股权结构,进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这些措施需要较长的时间,在短期内难以奏效。这就需要我们完善公司的决策机制即股东表决制度。当前我国股份公司股东大会实行“一股一票”的表决权制度,就是以股东持有的股份多少来决定话语权。在这种表决权制度下,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因此,应从改革表决制度入手,进一步完善股东大会。
3.健全完善董事会的职能。
董事会既是重要的决策机构,也是执行机构,是上市公司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制衡关系的核心,也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因此,董事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一是通过适当提高并确立核实的董事会规模,避免董事会内部交流,也可以免于因董事会成员少,被公司经理控制。二是实行两职分离,建立二元领导结构,因为董事长一旦兼任总经理,容易架空董事会,使各董事无法发挥监督职能。三是完善和强化独立董事制度。可以适当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完善独立董事选任、问责、激励机制。总言之,就是要提升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强董事的专业水平,进而完善董事会职能。
4.强化监事会的职能。
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起着重要的监督与制衡作用,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维护中小股东与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划清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制度的监督权限。一是监事会成员应与董事会相互独立,应多吸收中小股东、优先股股东及企业员工加入,以增强监督的力度。二是赋予监事会对独立董事的提名和解聘的否决权。当前独立董事的提名与解聘权都集中在董事会,从根源上影响了独立性,应对这项权利通过监事会予以约束。三是赋予监事会内部审计的职能。通过自身独立性,对企业是否遵守财经法规、财务制度等问题进行监控。四是提出解聘或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提案,这对监事会行使监督监察公司财务的积极性提供了可靠保障。
5.相关利益者参与管理。
相关利益者参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有益于实现公司内部权力制衡、加强对经营者的评价与监督,更有利于督促公司管理层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上市公司可以从加强对利益相关者的激励措施着手,如发行转股债券、制定职工持股计划等。
参考文献:
[1]王鹏,周黎安.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J].中国会计评论,2006(2):321-344.
[2]沈萍.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8).
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机制,是在现代企业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用来解决其产生的委托—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有关公司的权利安排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用于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价值状态及其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状况的经济信息,具体而言,它反映其服务的会计主体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内容。正是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所以会计信息在加强其主体内部经营管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于相关利害主体进行规划决策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东大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具体而言,体现在股权的高度集中还是股权的高度分散上。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很可能产生三个弊端:一是使大股东借控股公司之名行侵害上市公司之实;二是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多元化产权主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使小股东的利益和董事会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三是使收购和接管难以进行,公司接管市场的运作效率、质量和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四是使小股东没有能力介入到公司治理当中。在股权高度分散化的情况下,股东们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监督经理层的执业行为是否按照股东的利益而行动。在股权高度集中与股权高度分散两种情形下,股东大会都必然形同虚设,则强势方都有动机和机会利用会计信息谋求自身利益,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难以形成与索取的。
2.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董事会一般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构成,前者系高层管理人员,后者系外部人员。在这种机制下期望经理层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不可能的。而非执行董事出于自身声誉考虑,即使有动力去促进高质量信息的披露,但其作用未必得到真正的发挥。因为他们在公司中没有显著的经济利益,缺乏发挥作用的动力,加之他们的信息来源甚至是职位的提供都依赖于执行董事,直接受执行董事控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市场机制是从宏观角度来说明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强化市场机制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市场机制主要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等机制。
(1)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规范的资本市场可以使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所有者、管理者和各中小利益相关者)有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使他们都愿意通过资本市场来发挥自身的作用和行使自身的权利,从而影响管理人员的决策,约束公司内部人员的行为,促使公司内部治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机制。另外,资本市场竞争中有一种主要的形式即接管。他可以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达到更换不良管理者的目的,淘汰弱势公司,这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种约束和压力,防止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再者,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国有股比例较大,使得中小股东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也不会去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所以说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无法形成真实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
(2)经理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经理市场中,经理人员往往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理性地管理公司业务,发挥自身的价值去为公司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纪录,也使公司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如果经理人员发生舞弊行为,影响的还是自己,所以经理市场往往也会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产品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产品市场是一种可以量化的市场,它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收益,这从侧面反映了经理人员其实是很用心的在为公司创造利润,他通过自己的领导为我们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否则,经理人员必然会发生更替,外界的人们会认为公司的产品并没有做出很好的业绩,资本市场上的优胜劣汰也会发挥自身的作用,这必然会给经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披露。
2.政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影响,政府的行为与市场本身的调节相互矛盾,政府大多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却同时又要去监控政府的行为,它需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信息,却又要实现自身大股东的利益,这种矛盾的要求使政府不能成为真正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
3.社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社会机制主要是指那些中介结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及交易所等)所发挥的作用和社会人们的意识观念、文化观念和道德规范。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审计需求主要是由政府创造的,国家或者政府往往从形式上要求上市公司参与审计,并不是由市场本身的内在要求所引起的,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不仅要满足上市公司的要求,还要获得政府的认可,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获得一定的份额,所以会计信息质量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显得并不重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所反映的真实性。
三、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1.会计信息质量对股东的作用
追求长期投资价值的股东往往以公司所有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从关注公司的长期业绩出发,关注公司的管理质量,关注公司人才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社区与环境责任等等。投资股东期望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确保其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然而为企业经营产出的替代变量,会计应公平地计量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并向投资股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在向投资股东提供会计信息时,应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出企业的获利情况,如果以潜在的利益而不予揭示等形式反映为收益的少报,或费用和损失的多报,或通过财产实际价值的少报而少计利润,就会缩小利润分配的幅度而对股东不利,分配上就会与社会公平背道而驰。反之,因为收益的多报,或潜在费用和损失不计,财产实际价值的多报而形成的利润多报,就会引起资本流出公司,削弱企业的财力基础,损害企业收益能力的长期稳定性。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起到了保护投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作用。
2.会计信息质量对董事会决策权行使的作用
会计信息具有为董事会的决策提高信息的职能,而且是董事会行使决策权所依赖的一种控制工具,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受托机构,其根本目标是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并保持公司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受托机构,其根本目标是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并保持公司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体系包括经理的任免、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到一系列制度安排。其中,会计信息对董事会聘用或解聘经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会计信息为董事会积极有效地治理公司提供了优良的服务,据此对管理层和公司做出整体评价后,考核CEO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的业绩,并为公司战略决策和人员结构做出及时的纠正和调整。
参考文献
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机制,是在现代企业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用来解决其产生的委托—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有关公司的权利安排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用于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价值状态及其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状况的经济信息,具体而言,它反映其服务的会计主体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内容。正是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所以会计信息在加强其主体内部经营管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于相关利害主体进行规划决策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东大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具体而言,体现在股权的高度集中还是股权的高度分散上。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很可能产生三个弊端:一是使大股东借控股公司之名行侵害上市公司之实;二是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多元化产权主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使小股东的利益和董事会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三是使收购和接管难以进行,公司接管市场的运作效率、质量和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四是使小股东没有能力介入到公司治理当中。在股权高度分散化的情况下,股东们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监督经理层的执业行为是否按照股东的利益而行动。在股权高度集中与股权高度分散两种情形下,股东大会都必然形同虚设,则强势方都有动机和机会利用会计信息谋求自身利益,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难以形成与索取的。
2.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董事会一般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构成,前者系高层管理人员,后者系外部人员。在这种机制下期望经理层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不可能的。而非执行董事出于自身声誉考虑,即使有动力去促进高质量信息的披露,但其作用未必得到真正的发挥。因为他们在公司中没有显著的经济利益,缺乏发挥作用的动力,加之他们的信息来源甚至是职位的提供都依赖于执行董事,直接受执行董事控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23-02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也会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一定程度上来说,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质量应当具备客观、相关、明晰、可比的特点,符合谨慎、重要、及时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价值判断和决策支持,实现凝结在其中的会计人员的无形劳动和职业价值,质量越高的会计信息越能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1.客观性原则。客观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会计核算工作不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会计事项,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会计信息就应该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满足客观性的要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信赖。
2.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投资人、债务人、企业管理层等有关各方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果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工作没有支持、参考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多从会计信息相关使用者的决策、预测、评价分析的角度出发,尽量为其提供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信息,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3.明晰性原则。鉴于会计语言的专业化特点,并不是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很好地使用过于专业、复杂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简明,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记录会计业务应当清晰,选择会计账户应当直观明确,文字表述尽量客观清楚,数字金额力求计算准确,以便信息使用者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4.可比性原则。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千差万别,其会计信息注定不同。而会计信息因为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就为处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或相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比较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企业更好地在市场活动中运行提供了会计技术支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按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保证会计信息相互可比的基础是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要保证会计信息满足决策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重要会计事项,会计人员就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的要求。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人员不仅应该看到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法律形式,还要能够准确判断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的本质,识别经济业务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脱节的现象,并选择重实质而非重形式的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6.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举轻若重,或举重若轻,忽略重要会计事项或者对重要会计事项作出错误判断。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对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会计信息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对某些项目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至关重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是一般的使用方法。在性质方面,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相当影响时,就属于重要性项目;在数量方面,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7.谨慎性原则。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此,不同性格的会计人员对相同会计业务或事项作出的会计处理结果可能迥然不同。所以,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不仅应该能够识别企业在其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还应当摒弃自身性格中的冒险或怯懦因素,本着谨慎的原则,既不高估企业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企业负债或费用,通过会计核算工作准确反映企业内在价值,进而作出有利于企业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的会计处理。
8.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成果尽管反映的是会计事项发生后的结果,有些会计人员可能会认为早一天晚一天无所谓,所以会有对会计事项计量、确认、报告拖拉的现象。殊不知,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现实环境、未来发展的判断正是通过对既往经营成果的科学分析、趋势预测得到的。而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也正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整理、分析、预测等工作实现的。因此,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会计人员应本着时效性原则,既不提前也不延后,及时予以计量、确认和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实时的会计信息支持。
会计信息质量的上述本质特征,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获得对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谐融洽的会计人际关系等素质,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任何职业都有其行业公认的基本标准和职业操守,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完成会计职业所赋予的艰巨任务,这也是会计职业素质的基础。
会计从业人员首先应该爱岗敬业,能够吃苦耐劳,认真钻研会计技能,才能承担繁重的会计工作任务;会计从业人员还应该熟悉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熟悉法律法规,为企业依法经营发挥作用;会计从业人员同时应该具备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的品格,不因一己之私或少数人的利益牺牲企业或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从业人员也应该具备优质服务的基本态度,切忌高高在上,不近人情,也不能稀里糊涂,任人摆布。
总之,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活动时就会自觉地遵从内心的召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正确行使会计人员职责奠定良好基础。
2.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对会计职业素质有重要影响。职业态度是指个体在选择职业时的态度,包括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个人定位、自主决策能力与选择过程的观念。简而言之,职业态度就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过程和结果所持的观念和期待。可以肯定:积极端正的职业态度对于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是会计职业素质的重要制约因素。众所周知,过去只要会认数字、会打算盘的人可能就会成为不错的账房先生。但是,现代会计专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办公技术,熟悉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以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法律、企业管理等背景知识,才可能保证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可见现代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会计人员要从事会计活动缺乏了必要的专业能力就难以对会计活动正确与否作出基本判断,而对于会计活动基本价值的判断恰恰体现了会计人员职业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丧失了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素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和谐融洽的会计人际关系是会计职业素质的重要保证。任何组织和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而会计人际关系的特殊性体现在组织或组织中的人之间的关系,是由于财务会计活动的需要而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是会计人员在会计组织中因为从事会计核算及会计管理活动而与各利益相关者所形成的关系,因此也称为财务关系。依其与财务对象之间的地位大致可以分为主从型会计人际关系,竞争型会计人际关系和合作型会计人际关系。前两种会计人际关系对于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都是不利的,可能都会对会计职业素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企业的会计人际关系中,会计人员要主动寻求建立起平等、沟通、合作的会计人际关系,为尽可能获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打下良好的“人和”基础。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
基于对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人员素质关系的认识,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
1.选拔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持续不断的道德修养教育。普及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提高会计人员忠诚企业、服务企业的意识,建立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培养会计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让会计人员从企业文化中获得安全感,体会到成就感,进而形成会计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意识,将其转化为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源动力。
2.加强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职业要求,在企业完整的生产经营活动链中发挥着独特的职业作用,也因此,就有一些人更看重所谓的“职业权利”,对这个职业有“非分之想”,从而产生错误的职业态度,形成误判的职业结果。实际上,笔者认为会计职业归根结底仍然是一个服务和合作的职业,只有良好的服务和合作才能产生良性的职业成果。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和理解自己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应该成为企业对会计人员加强教育的重点。
3.加强培训,多措并举,促使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都说“会计好学不好干”,体现的就是会计的专业性综合性。完成一般的算账记账工作的会计人员比比皆是,但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知识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首先应源于会计人员自身对会计工作的深刻认知,透彻理解会计理论及准则要求,并且关注企业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更新思维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务的操作中去,在分析、判断中不断积累,提升专业素养及对待各类事项的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也有赖于企业提供多种培训渠道和方式,例如:理论培训、专项培训、岗位训练、实训参观考察、不同会计岗位的定期轮换、竞争机制的激励等,都被实践证明对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有益的。
4.建立起平等、沟通、合作的会计人际关系。会计人员要学会顺应企业发展目标和文化特征的要求、会计职业服务和合作特点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本质的要求,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学会在自己服务的会计组织平台上,建立起能够获得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平等、沟通、合作的会计人际关系,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四、结束语
毫无疑问,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都是长期积累和学习的结果,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建立新制度,才能使会计人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从而有效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使会计从业人员从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获得职业成就感,形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与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之间的良性发展格局,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服务。
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会计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以货币资金、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固定资产、存货、成本费用、对外投资、筹资融资等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
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准确、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作出正确的决策;股东、债权人及其他有关各方也需要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进行正确的投资、借贷等决策。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的各项实物资产就可能被盗窃、受损或被滥用,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记录和统计计量等非实物资产也可能遭到破坏或毁损。因此,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检验、计量与记录、入库、保管、维修、领用、发运和报废等各个环节,有效地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从而保证财产物资及相关记录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依据。管理当局制定的企业经营方针、计划等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要确保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经济发展时期与阶段的方针和政策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企业的经营方针与计划,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现代企业在建立和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框架时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客观和基本法则,称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它也是外部审计人员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状况的基本依据。
企业在建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合法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第二,适应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第三,规范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要符合并体现会计科学的基本原理,并能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第四,科学性原则。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科学合理,以使所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便于操作和执行;必须利于控制和检查,有了解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方法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合法性,应重点对以下事项进行检查:第一,进行会计核算的数据是否正确,会计核算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规定。第二,会计凭证是否合法,账账、账实、账证是否一致。第三,会计科目使用是否合理,账户管理是否严密,账务记载是否真实。第四,会计报表披露的数据是否准确、真实有效。
(二)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充分分离、凭证和记录控制、经济业务经过适当授权、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控制、独立稽核、风险控制等方法。
具体地讲,笔者认为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成本费用列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成本真实、合理及合法性,因此应加强管理。如发现实际与预定目标执行有差异,应及时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对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施,必须达到几点要求:
1、明确成本费用归口管理原则。把企业的成本费用目标通过计划编制和成本分析两个流程层层归口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小组,有的指标可以分解落实到个人,形成一个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并使各责任单位明确责任范围,使成本费用落到实处。
2、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太高,太高容易挫伤积极性;也不能太低,太低则失去控制的意义。
3、搞好成本费用的日常核算工作。为正确地计算成本费用,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的信息,必须建立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对企业成本费用的耗用进行正确的、真实的核算。
四、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控制,完善内部监督控制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加强对会计人员以《会计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和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掌握财务运行工作的全过程,自觉学会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一)有效的公司治理是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环境保护
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协调好公司与所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不仅仅通过披露的财务指标来评价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完善的激励机制会使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做出科学的决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前提。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主要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机制和效果,其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公司治理行为的有效性。
(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前提
从关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要求来看,企业应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即: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其中财务会计信息被列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重点,它主要用来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及预测未来的经营前景,是解决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方式,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其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密切,双向互动。实践证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有力保证,使股东具有行使表决权的能力。
二、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问题
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公司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占绝大多数,政府作为国家股的股东,它所追求的是企业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而不是企业利益最大化。虽然国有企业也吸收了不少非国有企业的股东,但由于这些非国有企业的股东所占股份少,他们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这样就形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
(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问题
1.股东大会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国有公司拥有高度集中的股权。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一般各公司的章程都明确规定股东大会一年一次,遇重大问题必须临时召开。但在实际运作中,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多是国有股及法人股的代表,个人股参与者极少。许多公司在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资格上对持股数量作出限定,少则几千股.多则几万股甚至几十万股,这样大量持有流通股的小股东就无权参与股东大会直接行使自己的控制权。股东大会不行使权力。
2.董事会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公司的董事会中存在着一股独大现象。董事会表决流于形式。一是股权代表多是国有股及法人股代表,很少有小股东代表。二是董事会的内外部董事构成比例不合理。多为内部董事构成,即使少数公司聘用外部董事。由于配套制度不健全和比例较低,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董事会成员的任命,作为公司发起人的政府主管部门,借助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往往把公司的董事会作为安排干部的场所。这些人员中大多数都不是内行的专家,他们很难担当起公司决策和管理的重任。
3.监事会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公司中大多卣政府机构指派,有的为董事会任命,只有少数才由股东大会选出,这样监事会存在监事身份不合理的现象。出任监事的大多数是公司内部职员,由于他们在行政关系上是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下属人员,不可能履行监事应承担的职责;监事专业不对路,素质偏低。监事会成员中多数为政工干部,法律、财务、工程等方面的人才较少。这极大地阻碍了监事职权的行使,导致监事会的工作条件缺乏,监事难以开展监督工作,当然职权行使较少,监事会的监督意见不被重视。有的公司董事会、经理班子对监事会提的意见不是回避就是拖延,监事会形同虚设。
(三)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国外公司一般以经理人员较高的薪水和股票期权等来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是由各级政府任命的,比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除少部分试点企业实行了经营者报酬和业绩挂钩外,大部分经营者的报酬还是由政府决定的,没有充分考虑经营者个人利益。经营者报酬偏低、形式单一,这样势必影响经营者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造成了经理人对决策不负责任的态度,会对外报出虚假的会计信息。出现短期行为的可能性增大,不利于长期的激励。
2.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经由会计人员流向社会的,会计主体——人的综合素质,是会计行为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因,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差异直接导致会计行为的差异,从而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制度的转轨,会计人员的适应能力不强,传统观念尚未彻底消除,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3.中介机构原因
目前,我国巳初步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履行监督职能的社会中介机构,但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依然存在,究其原因:经济利益驱动,为了招揽顾客,不得不答应其不正当要求,出具不实财务报告;内部规定和外部监督机制比较薄弱,不能保证职业行为准则有效实施。
三、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股权结构的合理化
面对“一股独大”问题,将现行的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的国有资产进行分解。根据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来确定国有资产的归属问题。设立若干个与行政职能完全分开,专门从事国有资产委托和经营的常设机构,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从而,在不改变国有性质的前提下。形成彼此平等、相互独立、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成百上千个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对国有企业进行投资持股。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定期召开股东大会,严格遵守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审议各类报告和任免董事、监事。股东大会还应该注意保障小股东的权益,提高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与监督的机会。在加强证券监督的同时,严格执法,依法追究董事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是强化董事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关键要提高其权威性、保证其独立性,这就要求监事会的职责权限要明确,议事程序要规范,避免使监事会流于形式。这样使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不再形同虚设,真正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加强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构造
控制权和报酬是企业家两大激励因素。企业控制权回报可以满足企业家自我实现、权力需要、尊重需要等。报酬可以满足企业家物质需求、劳动认可和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因此,将经营者报酬与公司业绩相挂钩能对其产生有效激励作用。具体的做法是实行年薪制和经营者股权。年薪制一般将董事和主要经理人员的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和风险收入两部分。
(四)建立完善的外部监控机制
外部监控主要体现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和产品市场。首先,完善证券市场,通过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使公司的经营者感到压力。进而使接管成为防止经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的最有效的外部监控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有效地制约经营者。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在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对专业经理人员实行会员制。
参考文献
[1]诸波,唐小诗,吕光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现代经济,2008(6).
[2]张凤环.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互动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17).
[3]高欢迎,陈伟.从管理与系统哲学视角看会计信息质量[J].财务与会计,2009(11).
一、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股权激励制度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相对于西方国家对股权激励研究形成比较成熟的系统,我国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近年来对股权激励的研究主要从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企业价值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1.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
我国学者就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进行了研究。吕长江、严明珠等(2011)主要从制度背景、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公司特征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严重的问题都可能会促使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2.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
我国学者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上,研究结论不一致。周建波、孙菊生(2003)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建立模型发现股权激励促使管理层积极管理公司,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因此提倡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这一方式来增强公司对管理层的长期激励作用。罗富碧等(2008)搜集了 2002 年至 2005年我国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和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有显著正影响,股权激励促进了投资决策行为。
3.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企业价值
对公司实施有效治理既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也离不开适度的激励。王华(2006)研究发现在考虑管理层的经济行为是在考虑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有着明显的关系,与公司的监控制度密切关联,对独立董事比例存在显著的反向互动关系,而与非执行董事比例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综述
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造假及会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投资者不仅遭受巨大损失,而且引发了信任危机,给我国证券市场造成了非常恶劣的负面效应。对此,我国学者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会计信息质量的度量方法一直是学术界难解攻关的关键问题。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度量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法进行的:
1.盈余反应系数
盈余反应系数指投资人对盈余宣告的反应程度,一般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王跃堂(2008)以盈余反应系数来来度量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权制衡程度与盈余反应系数正相关,即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
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等方面为评价基础,通过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等级考评,分数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代表性的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质量评级、南开治理评价指数等。王斌和梁欣欣(2008)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质量评级度量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了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
3.会计信息质量的某一特征来测量
以盈余质量或者盈余稳健性、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等指标表征会计信息质量。胡奕明和唐松莲(2008)通过信息披露质量、盈余管理程度、盈余激进度和盈余平滑度来度量会计信息质量的。
三、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现状
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度量方法,对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其结论也不同。
1.股权激励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
杜兴强(2007)实证研究认为股东实施股权激励具有积极效应,能够使管理层为了实现股权收益,努力达到企业规定的公司业绩,通过提高公司效益达到提高自己利益的目的,此时管理层与企业二者利益趋同,实现双赢,减少了盈余管理动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邓启稳(2013)以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的1347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总经理持股比例、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2.股权激励度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
冉茂盛、李亚等(2009)通过建立静态博弈模型,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但结果不显著。许瑜、库德华(2013)采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质量评级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以2011年深圳证券市场主板39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研究分析高管薪酬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发现:高管现金薪酬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
3.股权激励度与会计信息质量不相关
赵秀乐、赵青(2011)以2005年-2009年的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会计舞弊的上市公司以及按行业、规模、年度指标选择配对的相同数量的没有被证监会认定为会计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与管理者进行会计舞弊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四、文献综述小结
我国学者对于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的文献都比较少,也不够深入和透彻。根据我国学者相关文献的回顾,归纳出以下几点不足:
1.涉及到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文献比较少,而且规范性研究比较少,研究成果缺少说服力。而且我国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研究主要是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的,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来研究的则比较少。
2.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存在不足,而且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水平进行衡量没有采用统一的衡量方法,导致实证研究的结果各不相同。
3.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学者大部分用的都是建立模型回归实证的方法,仅仅根据假设是否通过实证检验来判断所讨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前提下得出的结论不够准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吕长江,严明珠,郑慧莲,许静静.为什么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J].会计研究,2011(1).
[2]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3]罗富碧、冉茂盛、杜家廷.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决策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8).
[4]王华,黄之骏.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6(1).
[5]王跃堂,朱林,陈世敏.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财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8(1).
[6]王斌,梁欣欣.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交所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8(3).
[7]赵德武,曾力,谭莉川.独立董事监督力与盈余稳健性[J].会计研究,2008.
[8]胡奕明和唐松莲.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盈余信息质量[J].管理世界,2008(9).
[9]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1).
[10]邓启稳.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2).
[11]许瑜,库德华.高管激励真的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吗?[J].会计之友,2013(12).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54-02
世界第一份公司治理研究报告《公司治理财务方面的报告》首先指出了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有着直接的联系,原因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影响到了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为了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该报告认为真实、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必不可少。“现代会计或者说现代会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治理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1}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双向互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微观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公司治理的效率高低又能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具体来看,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中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二是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质量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公司治理,狭义的讲就是研究如何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与制衡 而广义的讲则研究如何设计一套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2}
公司治理结构可分为公司内部治理和公司外部治理。通常,公司内部治理是指按照《公司法》所确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公司进行的治理。而来源于债权人、雇员(劳动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利害相关者的治理构成公司外部治理。
1.会计信息质量在内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1)会计信息质量对股东的作用。追求长期投资价值的股东往往以公司所有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从关注公司的长期业绩出发,关注公司的管理质量,关注公司人才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社区与环境责任等等。
投资股东期望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确保其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然而为企业经营产出的替代变量,会计应公平地计量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并向投资股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在向投资股东提供会计信息时,应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出企业的获利情况,如果以潜在的利益而不予揭示等形式反映为收益的少报,或费用和损失的多报,或通过财产实际价值的少报而少计利润,就会缩小利润分配的幅度而对股东不利,分配上就会与社会公平背道而驰。反之,因为收益的多报,或潜在费用和损失不计,财产实际价值的多报而形成的利润多报,就会引起资本流出公司,削弱企业的财力基础,损害企业收益能力的长期稳定性。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起到了保护投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作用。(2)会计信息质量对董事会决策权行使的作用。作为分散的所有权的人,董事会联系着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会计信息具有为董事会的决策提高信息的职能,而且是董事会行使决策权所依赖的一种控制工具,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受托机构,其根本目标是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并保持公司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董事会作为股东的受托机构,其根本目标是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经营业绩最大化,并保持公司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体系包括经理的任免、资本预算体系、业绩考核体系、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到一系列制度安排。其中,会计信息对董事会聘用或解聘经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会计信息为董事会积极有效地治理公司提供了优良的服务,据此对管理层和公司做出整体评价后,考核CEO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的业绩,并为公司战略决策和人员结构做出及时的纠正和调整。(3)会计信息质量对经理激励计划制定的作用。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系和促进着监督和激励的相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匹配。{3}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的内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经理报酬合约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降低问题。大多数经理报酬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年薪、年红利收入(与会计业绩相关系)、股票期权以及长期的激励计划。经理报酬这四个组成部分使得经理个人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息息相关。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了公司的利益。可见,高度综合的会计信息就成了激励机制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激励机制有效推行。(4)会计信息质量对经理人员经营管理行使的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经理人员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职责是接受董事会的委托,执行董事会做出的决策并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确保投资人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因此,会计信息不仅能展现经理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能够帮助经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升公司的业绩。
2.会计信息质量在外部治理机制中的作用。与内部治理机制相类似,公司治理在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会计信息质量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在资本市场中,公司的大多数个人股东对公司的决策没有有效的发言权。他们很少涉及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追求的是短期的资本利得或红利收入,由于交易成本的影响,一般均不直接,也没有动力去监管经营者。为了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而且又要保证资本安全,他们会要求公司向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所有小股东依靠审计人员、监管者和执行法律的权威机构,运用会计准则体系、公司章程和法律来保护股东权益。从而降低了潜在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本市场运作效率。
债权人与股东所不同的是,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债权人没有对企业的资本做出永久承诺,他们享有资本使用带来的收益并按合同规定的期限收回本金,所以债权人在要求企业有高收益能力的同时,还希望保全基本财产维持还债能力。短期债权人主要对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企业短期债能力感兴趣,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为短期债权人提供了据以计算、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所必需的财务信息;然而债权人与短期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注有所不同,他们更关注企业资产计价和资产的业务能力。在债务契约的鉴定过程中包括了关于运用已公布的经审计后的财务报表数据来限制管理当局行为的条款,任何不履行上述条款的行为均被视为违约,它使债权人有权采取一般对待违约而采取的行动,债权人在签约以后对管理者的监督,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现行的财务统计数据与契约中的条款进行对照,如果出现不符合条款的行为,债权人就会采取保护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债权人利益的及时保护和有效降低债权风险依赖于经审计的财务信息。(2)会计信息质量在经理市场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程度的发达,经理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队伍,经理市场的存在,给现有的经理人员施加了外部压力。要达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只有通过经理市场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才可以淘汰不称职的经理,要求更能符合公司利益的管理者,在人力资源上实现优胜劣汰和优化配置。
二、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由于会计系统处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环境下,它必然会受公司治理的影响,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4}
1.委托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公司组织中,委托关系存在于公司治理整顿的各个层面,包括股东与董事会、经理和公司内部上下级都有着一种委托人和人的契约关系。委托关系中的契约人是一种典型的经济人。二者存在着目标和利益的差异。委托关系对会计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如促进企业健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真实、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维护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的权益。{5}委托关系带来了委托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产生。信息不对称是指参加交易的各方掌握的信息不一致,即一方掌握其他各方所没有掌握的信息优势的现象。由于交易双方对信息占用的不对称,而导致先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完善的公司治理能够加强对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和约束,降低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成本,提高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反过来,如果公司治理不完善,由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作用也同样非常大。
2.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在权利配置中的具体体现,是在建立制衡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旨在保证这一过程完成的规程、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助于防弊纠错,保护资产的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则内部控制可以行之有效,对管理者实施适当的监督,实现公司经营目标。董事会成员只有独立于经理层才能为董事会成为内部框架的制定者、监督者和最高执行者,才能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提供责任划分的保证作用,从而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即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可靠。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计信息为公司治理提供重要的消息来源,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运作;同时公司治理通过一套制度安排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的完善披露机制有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鼓励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对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给予奖励,会使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
注释:
{1}石本仁.公司治理中的会计角色[J].会计研究,2002,(4):24-31
{2}王晓晓.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企业技术开发,2009,(2):130-131
{3}李维安,武立冬.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9
{4}葛家澍,杜兴强.公司信息、公司治理与会计准则:理论分析、博弈解释与历史证据[J].当代会计评论,2008,(6):1-27.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50-02
1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法制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等。但这些并非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本质原因,它们只是间接原因或者外部因素,也是会计信息失真发生之后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在公开前需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但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使审计关系失衡,外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在我国,审计委托者是董事会,被审计者应该是提供财务信息的经营管理层。但是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使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相互重叠,导致被审计者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决定着注册会计师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结果使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公司的审计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严重破坏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价值。
2 独立董事制度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
(1)审查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公允性,防止“内部人”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关联交易是公司和与其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交易。关联交易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一般具有耗时较少、成本较低、获利空间与成功机会较大等诸多合理因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度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股市运作不透明,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不公正、不公开、不守诚信甚至违法犯罪的非公允日益增多。非公允性的关联交易不仅损害了行为人公司的直接经济利益、社会商誉,而且严重损害了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严重扰乱了社会市场秩序,动摇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指导意见》中规定,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当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独立董事应对重大关联交易发表独立意见;在独立董事做出判断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作为其判断的依据。此项监督能够约束“内部人”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利润或隐瞒资产的行为,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比较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
(2)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保证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
如前所述,由于注册会计师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实质上都由管理层来决定,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大打折扣,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价值。《指导意见》中赋予了独立董事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职权,可以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工作能力做出评价,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操纵财务信息的“不当委托”,有助于克服注册会计师被动接受造假“要约”的市场障碍,有效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独立鉴证作用,从而控制住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合谋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源头。同时,独立董事还可以检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公司管理部门对这些问题的反映,若问题属实但没有得到纠正,应当向公司董事会提出并发表意见,从而保证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实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控制。
(3)组成审计委员会,指导内部审计,从公司内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独立董事的身份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创造了条件,对于强化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政府审计在企业中的延伸,一方面代表国家监督公司的合法经营,另一方面自身的经济利益又受制于公司本身,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往往是公司经营管理层的附属品,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4)考核公司内部控制,督促公司建立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阶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和完成受托责任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它全面渗透于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组织体系当中,贯穿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始终。内部控制是公司经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审计委员会必须监控管理层是否已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程序并有效地贯彻执行,以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在内部监控方面应考虑公司经营的效率及效益,内部及外来报告的可靠程度以及与适用条例、法规及内部政策的符合程度。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监察关键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有效,监察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关于内部控制方面建议的执行。
3 影响独立董事制度作用发挥的因素
(1)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不合理。
独立董事的候选人由谁来提名、如何选举产生,决定着他们将代表谁的利益,站在谁的立场上行事。《指导意见》中规定独立董事由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股1%以上的股东提名,由证监会对候选人的独立性进行审查,然后由股东大会选举决定。由于董事会实质上由控股股东控制,我国监事会又形同虚设,地位与作用都很微弱,必然决定了独立董事是按照控股股东的意愿提名产生的。即使是证监会的审查也很难发现被提名者与提名者背后的关系,这就使选举出的独立董事很难保证真正的独立性。
(2)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独立董事尽职尽责工作的动力来源于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对于独立董事的激励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声誉激励。在我国独立董事大都是社会知名人士,声誉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只有独立、客观地履行其职责,他们的声誉才能够得到保护和提升,并在未来的独立董事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然而,我国的信誉市场尚未建立起来,并且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不强,使得广大投资者无法对独立董事的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声誉激励的作用十分有限。二是物质激励。支付给独立董事的物质报酬可以包括固定薪酬、津贴、股票期权、延期支付款等多种形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以津贴、车马费的形式支付给独立董事少量的报酬,根本无法调动起独立董事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薪酬过高,又可能会使独立董事过于依赖其职位,一味的规避风险,从而影响其工作的独立性。由此可见,支付薪酬的“度”成为难题,对独立董事的物质激励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3)独立董事工作时间、精力难保证,所获取的信息有限。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大多都是些知名的经济学家、大学教授等,他们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对独立董事这一职位都是兼职,其中一些人还同时兼任着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这就决定了他们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所需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根本无法详细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仅仅是在这非常有限的时间之内,由于管理层有目的的误导、歪曲信息的企图或是非欺骗性的提供不完全信息的行为,都会影响到独立董事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与完备性,从而影响着其监督职能的发挥。
4 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1)建立科学的独立董事产生机制。
为防止独立董事在产生时就被大股东所控制,影响其独立性,在股东大会进行投票表决时,主要控股股东应采取回避制度。同时,在投票方式上应采取累积投票制,以保证中小股东投票权的有效行使。另外,可建立成熟的独立董事市场,对独立董事的候选人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认定后,由中国证监会或有关中介机构向上市公司推荐,从而保证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独立性。
(2)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要想对独立董事进行有效的声誉激励,必须建立起成熟的独立董事市场。在薪酬激励方面,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由上市公司出资,由监管部门或独立董事协会建立起独立董事薪酬基金,根据对独立董事的工作评估结果给予独立董事相应的报酬。
至于对独立董事的约束,一方面要在《公司法》、《证券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进一步明确对独立董事的注意义务、过失追究、经济赔偿、连带责任等条款,从法律层面上形成对独立董事尽职工作的外部约束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独立董事协会等自律性组织,让独立董事市场机制中的“优胜劣汰”来约束其行为,给予独立董事勤勉工作的内在动力。
(3)创造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工作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
上市公司应该为独立董事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与独立董事的联系与沟通,加大独立董事对公司活动的参与度,并能够使独立董事的“知情权”得到有效的保证。至于独立董事本身工作时间与精力有限问题的解决,一种措施是由法律法规进行硬性的规定来提高独立董事参加工作和出席会议的时间,或是在将来独立董事市场成熟之后,建立起能承担民事责任的独立董事事务所,培养专职的独立董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1).
[2]吕敏军,胡洪亮等.试论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J].商业经济 2006,(12).
[3]金永红,奚玉芹.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治理[M]. 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