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4 16:47: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篇1

1.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

传统文化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之一。任何民族艺术设计创造活动都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的文化底蕴,丰富了现代美术设计的素材,为现代美术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说,现代美术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文化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我国现代美术设计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立足。

2.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

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也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所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思路和设计内容,有助于扩展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创造力。对现代设计师而言,传统文化使现代艺术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养成开阔的思维方式,艺术设计思维更广泛、更周到、更合理,而更丰富的设计思想和更深刻的设计内涵,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现代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因此,传统文化扩展了现代美术设计的思维。

3.传统文化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

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还表现在促进了现代美术设计的革新上。传统文化的介入对现代设计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现代美术设计的基石;另一方面,现代美术设计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引领着美术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掘和合理使用传统文化,是促进现代美术设计革新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使现代美术设计革新是当前美术设计创新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借鉴与启示

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将是现代美术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设计的融合之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1.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求发展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求发展是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启示之一。在美术设计创新中对待传统文化,应站在美术设计创新战略发展的角度,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深化和发展,用创造性的思维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发展现代美术设计。具体说来,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美术设计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我们应传承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使现代美术设计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民族内涵,既不与时代脱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好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同时要赋予其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创新中谋求现代美术设计发展时,要注意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全新的观念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能够不断地被体现和重新诠释,在传承中实现新的超越。

2.加强传统文化融合,向国际化迈进

加强传统文化融合,向国际化迈进,是美术设计创新的重要环节。在美术设计创新中,加强传统文化融合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设计的又一启示,借鉴文化融合的力量发展美术设计创新,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才能确保美术设计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美术设计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化是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新形势下要求现代艺术设计不仅要兼具信息化、视觉化和现代化,还要通过国际交流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美术设计创新应意识到国际化设计的重要性,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中,体现本土化的同时能够表达出现代设计所需世界性的共性,以此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创新中的价值,只有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融入外来先进文化,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作品成为真正的、跨时代的、表现国家形象的精品。

3.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培养人才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多元化培养人才在美术设计创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当前,美术设计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还有所偏低,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比例,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培养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艺术的人才,任重道远。具体说来,厚重的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成长所必须的土壤。作为现代美术设计人才,广博的文化内涵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艺术设计者不断地学习历史、民族等传统文化,只有在丰富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吸收一些现代化先进的设计理念,构建一个既有民族特性又蕴含时代意蕴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多元化培养现代设计人才,使美术设计创新在传统文化的中汲取营养,打造出一支富有现代设计艺术的新主流设计人才队伍。

篇2

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内容丰富,它是由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共同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总体来看,我国的传统服饰款式多样,种类繁多。当前,我国的服饰文化也融入了外来文化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传统文化元素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很多设计师创作的重要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传统服饰的特点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渗透在人们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同时也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包括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思想精华。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尽善尽美”的思想;道家文化的“宁静致远”“天人合一”等理论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有些思想已经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积淀下来,成为民族文化与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定符号,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常被人们广泛运用。例如,龙与凤的形象常常相伴出现,以表达“龙凤呈祥”的良好寓意。龙凤的图案常被用在婚礼的服饰、配饰设计中,寓意夫妻和谐、生活美满。寓意美好的图形、图案还有牡丹、麒麟、喜鹊、云朵等。这些图形、图案带有鲜明寓意和民族风格,成为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丰富而精深的,且内容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中国传统的服饰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分别为上衣下裳式和衣裳连属式。这两种形式主要采用平面直线的裁剪方法,外形上强调纵向感觉,从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垂,常用较长的衣袖、宽大的轮廓、筒状的裙袍来装饰人体。在服装面料方面,我国最早使用的是葛布和麻布。图案的种类丰富多样,有花卉、飞禽走兽、几何纹样,具体与抽象、夸张与写实的手法相互结合。色彩方面,我国传统服装由于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含蓄、简约,主要有黑、白、青、红、黄等颜色。这几种颜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被视为间色。在色彩搭配方面,高艳度、强对比是较为传统的配色方法,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使服装产生浑朴大方、富丽堂皇的感觉。另外,在中国民间人们对于蓝色有着较为明显的偏好,因为蓝色较为素雅,与黄种人的肤色相互匹配,可以产生柔和的色彩对比效果。在技艺方面,多采用平面比例进行裁剪,常是宽衣博袖,具有悬垂飘逸、自然流畅的感觉。在细节的装饰工艺方面,传统服饰多采用镶边滚边、刺绣、嵌、盘等工艺,以体现社会礼仪的要求。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着装观念注重服装的社会伦理功能,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始终透露着一种东方式的矜持。通过宽大的服装尽可能地遮盖人体,以达到儒家含蓄、中庸的道德要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现代服装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服装设计是艺术创造的结晶,它既反映了人们一定的审美心理,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服装设计将人的创造力转变为现实中的产品,丰富并发展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服装设计来源于特定的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为服装设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服装设计植根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性与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审美思想的结合体。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会通过书籍搜集大量的图案资料,并深入生活寻找最为原生态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消化吸收,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在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设计师将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这个过程要求设计师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艺术鉴赏力,开拓审美视野,在进行创意设计时将传统文化的原创性和当今时代的审美价值联系在一起,使二者互通、互融,相得益彰。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传统的服饰元素是现代服装设计的原型,也是最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它为现代设计的创意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

(二)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服装设计奠定了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融合了无尽的历史文化精华,保留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基因,符合人们传统的审美文化心理。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基础性地位已经被广大设计者所认可。设计师在不断增强自身艺术涵养、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通过广泛涉猎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精华,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

(三)传统文化元素使现代服装设计彰显民族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服装文化与款式对我国服装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服装设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将会给现代设计增加文化附加值,并增添无穷的魅力。在当前的服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国内设计师意识到了服装个性与品牌的重要性,盲目模仿国外的设计难以获得长远的发展,应该将本土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因此,如何把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和作用不言而喻,其应用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色彩的应用

我国传统色彩体系主要包括黑、白、黄、红、青、绿等,它们是国人的服装、生活用品主要的色彩参考标准。其中,红色是典型的能够代表中国的颜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在服装和灯笼、剪纸、中国结等传统工艺品方面均有着广泛的运用,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中国红”。此外,黄色的使用范围也较为广泛。中国古代帝王的龙袍均使用黄色作为主色,象征着身份的尊贵。另外,黑、白、青、绿色在中国民间的应用也较为普遍。设计师对于色彩的创新是以感受、体验、领悟为前提条件的。设计师应当对色彩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并有所创造,既要灵活运用传统的色彩,又要与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在对色彩再设计、再创造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从传统出发并有所突破,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

(二)传统图案的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元素,例如龙、凤、牡丹、祥云等。这些图案传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与美好希冀,例如追求吉祥、喜庆,追求长寿、富贵,或是传达女子的婉约与美丽。现代服装设计者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经典的图案来表现民族文化特色,并展现出时代精神。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图案,并提炼出特定的文化内涵与精髓,设计师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之中。同时,通过把传统图形、图案等一系列元素进行重组,使其既保留传统图案的特点,又具有现代设计的神韵,能够有效地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与思想。例如在女性的旗袍设计之中,设计师常会运用牡丹、祥云等图案。牡丹代表大气、尊贵,符合女性的审美追求;祥云的图案具有线条美,简约生动。

(三)传统服装款式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我国传统服饰的款式与形制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注重礼仪,讲究中庸之道,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主要以宽博为主要特征。服装款式方面尽量遮盖人体的线条,给人以垂直感、连贯性和浑然一体的感觉。例如汉服、唐装,其款式均较为宽松,给人以优雅、含蓄之感。除了在款式方面的设计具有宽大之风格外,更多的是通过运用传统的领、扣、衣襟等局部细节设计来加以突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仍然有对于中国传统服装局部设计的借鉴。较为常见的是将中式服装的立领、盘扣或门襟等因素生动地再现,来展现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艺术风格,让人一眼就能领略中国传统服装的精髓所在。同时,通过结合西方服装体系中以人体为根本的合体裁剪,能够更好地展示东方人优雅、含蓄的特点。

结语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创作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为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正是因为如此,设计师在创作时应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蕴涵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可的文化基因,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与文化根基。我们应当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并将其传承与发扬。只有依托传统文化,我国的现代服装设计才会具有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服装设计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吴春晖.在设计中寻找民族性[J].青岛大学高教研究,2002(2).

[2]李丹.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2).

[3]张卓然.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8).

[4]亓晓丽.论服饰图案在品牌服装设计中的作用[J].丝绸之路,2011(24).

[5]张鹏飞.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篇3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inheritance and accumulation, the development today, still have the contents of rich and powerful attraction. But in today's increasingly global situation, with the west wind east gradually, strong culture of our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influence of erosion, belong to our building features has gradually be fading out. How to do wel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forms of inheritance,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he landmark is immin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ried to find a belong to us, the new,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way.

Keyword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 Inheritan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文脉”已经是一个众人周知的流行词了。人类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度前所未有。但环顾我们四周,回想这么多年来的所谓有关“文脉”的城市建设,不尽人意的居多。我们的高楼大厦,我们的城市规划,似乎在当今文化大同的背景下,越走越近,越来越雷同了。

建筑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建筑也不断地对人类提出新的要求,现代装饰也在对我们的建筑环境的改造与适应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人类行为又始终不断的改变着周围环境,而往往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与作用着。而这种影响和作用最直接的联系就是:现时的我们通过何种方式去传承我们祖祖辈辈不断继承下来的传统建筑的形式,同时又如何去对其加以创新,与时俱进。只有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我们的“文脉”才具有可持续性,在文化大同的社会发展浪潮中才不会被湮灭。

2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现代传承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独特文化资源,它是和世界其他建筑传统文化优势互补,并张扬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世界价值也正在于此。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或民族特征的形式存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呈现并张扬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当前中国建筑界洋风盛行、本土建筑文化的历史断裂和临阵失语现象盛行。全球化时代,我们的传统建筑文化不可能避免受着外来建筑文化尤其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巨大冲击。当然,建筑不应是遗憾的艺术,一旦建筑成为遗憾,它将带来诸多问题,给整个城市留下难以治愈的伤痕。纵观中国大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城市发展迅猛,但又有几个城市还依然保留着我们老祖宗们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呢。就连一度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杭州,虽然仍然保留着些许老祖宗的遗物,但很显然已面目全非,“天堂”不再了。当然,没有任何一种建筑文化可以凌驾于其他建筑文化之上。所以,正确的建筑传承发展方向应当是:建筑发展潮流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苏州园林与姑苏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密不可分,与藏传佛教文化密不可分。只有在不同的地域文化氛围影响和制约下,才能体现不同地区建筑发展理念的不同形式。所以,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不能仅仅通过建筑技术手段的改进、表达技巧的提高等建筑实践活动来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才能在深层次上继承与创新传统,才能在欧美风暴的扫荡中创造华夏新风。

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主要有具象的传承方式和抽象的传承方式。所谓“具象传承”和“抽象传承”,传统的建筑形式有看得见和看不见两种东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到底是什么,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用眼睛去看的,比如屋顶的形式,漏窗的样式,这是可以看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把这部分能直接感知到的建筑形式加以继承即为“具象传承”。在传统建筑文化中,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如:建筑思想、人的想法等,这些都是一种感受的东西,无法用形状来表示。把看不见的东西用抽象的方式来加以表现,找到这种表现方法,也就是“抽象传承”。 “抽象传承”通常是建筑文化传承的最主要方式,所以,中国建筑在现代化的同时,有更多精神性的,带有中国思想的建筑形式不断涌现才是体现我们传统建筑思想传承的关键。对此,吴良镛先生曾对“抽象传承”方式做了精辟的解读。他指出,建筑文化传承首先要将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加以发展、并运用到现实创作中来;其次是把传统形象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作为母题,再用到当前的设计创作中去。这样的继承,并非形式的抄袭或传统元素的罗列,它既包含创作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也包含着传统建筑外在形式的借鉴与创造。很显然目前大多所谓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都只是对几百年前古典建筑外观形式的回应。而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无厘头的尊重而已,这只能算是简单的“具象继承”。而当今对于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应该用现代的语言来进行诠释。形式是表面的,好比建筑设计的表现图,不论是的手绘表达,还是电脑效果,都是表象的外在。而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对地域文脉的承袭,是需要设计师们利用现代的语言形式整合新老建筑元素符号,并将建筑本体融合到周边环境中去。这才是当今设计师们该认真对待的。【1】

传统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积累的经验,它逐步涉及到各个形而上或形而下的领域和方面,形成体系流传下去,而并非一种符号化的东西。当传统只是以一种符号化的东西存在时,它便丧失了传的意义。而当代的很多设计只是把传统的表象的形跟现代的东西简单、机械相加,而将作为历史上的某一时期的形态拿到现代来,它的状态已经发生本质的变化,和那时相应的生活和社会环境脱离,因此它还是死亡的,无生命的。真正的对于传统的继承应该是不见于形色的。因为它一定是最贴近于当今社会状态的解决方式,而不是那种一眼就可以看出“古味”的运用。因为传统有一个传承的意义,它的意义不在于外貌的留传,而是精神的留传。

3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创新发展

对于现代设计,首先要对本土的传统建筑有所认识,即对构成传统建筑的风格和影响设计因数的事物,如: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营造法式及气候的情况要了解,吸取传统建筑的精华,再对本地现今的情况进行彻底研究,才能温故知新创造出有传统精神的现代化建筑设计。对于“设计文化”的盲目追随的现象应该摒弃,把传统的东西放到设计当中不等于就有了文化。

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建筑作品应当通过情感为媒介来工作,所创造出的空间无论内外都是能让人感受与思考的环境。现代化传统的建筑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当您置身其中,您会感觉到传统的精神,但找不到一处与传统建筑的实例有直接关系的地方。换句话说,将建筑的入口处放一传统的拱门或以混泥土做成传统斗拱样式,这些做法只可算为仿古设计的例子。只有消化并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通过对项目设计相关的情况的深入彻底的研究和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传统的精神,这才是现代化的传统设计,这样的设计才称得上是传统建筑形式的传承并创新。设计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建筑史不仅仅是一部石头史,它是关于人性的殿堂的故事。我们的传统虽是“源远流长”,但不能缺乏突破与创新。对传统进行乾坤大挪移,其实是在作伪、造假古董而已。我们提倡“创新”,但不赞成去“复古”。 【2】

传统的特点是具有历史和现时的两重属性。创新并不等于非要与历史发生必然联系,创新是存在于现时的;但传统首先是历史的,但它又可以作为现时的创新的依存点,所以它又是双重的。中国传统建筑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文化的积累越深厚,对现时的创新越有帮助。作为设计师,要想实现对传统形式的创新,除了要学会熟悉和精通传统的各种风格样式,更应该学会用思想和对生活的感受来驾御各种方法,汲取传统建筑的设计元素并将其发展,而不是照搬。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传统表现手法与传统艺术风格的奴隶,传统才会为现时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原动力,而不是桎梏。

总之,对我们的传统建筑形式的传承和创新,就是要使用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合理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将传统的文化和精神恰当地融入到新的建筑样式。当然这种创新的建筑样式其本质跟我们的传统建筑的本质是一致的,即:既创造能保护自然,又能满足人类自身生活的,合理的,功能的,美观的建筑。对于我国当前的建筑趋同的乱像,认识传统建筑形式的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尤为重要。正如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中国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是有限的物所能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对于传统建筑继承的探究,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建筑创作的实践。所以,我们要想对未来的建筑形式进行探究,着眼点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上面来。只有很好地了解并真正实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建筑形式迟早会诞生,中国新一代的建筑大师也迟早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篇4

1  研究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现实意义

历年来,蒙古族音乐都在中国的音乐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的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质疑,使得传统的音乐受到遗弃。同时,传统的老一辈艺人不断的去世,大部分的传统音乐已经没有原来的面貌,失去了其本来定的面貌。在通过一些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现阶段传统音乐的现状。很多的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传播,随着老一辈艺人的辞世,许多的传统音乐没有继承人进行相关传承,也没有相关的一些机构对这些传统的文化进行补救式的传承,只是依靠一些音乐的爱好者和传统的艺人对传统的音乐进行默默的坚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缺失使得一些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流失,给传统文化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同时,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进行传承的过程中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手段,一般就是对徒弟进行口头上的言传身教,这样的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保留传统音乐的本来面貌。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这种方式是较为私密性的方式,一般只是对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进行传授,是一种不开放的传授方式,这样就局限了传统的文化传承,使得其在传承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2  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音乐的一些弊端不断地显现出来,毕竟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进步,传统音乐因为更新的速度较慢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较为落后的情况。因此,社会上就会出现一些对传统文化不认同的思想,甚至是排斥和抵制。认为传统的音乐是落后的、不开放的、较为愚昧的音乐。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传统都有其必要存在的因素,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得到传承本身肯定具有自身的优势。而且在发展中也不断地出现音乐方面的非常优秀的作品。任何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传统的文化也不例外,本身来讲传统的音乐还是文化积淀的结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不断地吸收历史发展中的优秀成果,使得传统文化得到非常重要的发展。同时,在进行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坚守传统文化的底线,保持着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各代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其中存在着相当多的精华,只要加以变革就能够成为被大众接受的非常优秀的音乐,因此在进行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  传统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1  与马存在着共鸣

在蒙古族中马是非常神圣的存在,是蒙古族的圣物。在蒙古族的发展工程中,不论是在内蒙古的周边还是在草原的内部,都有着对马的无限推崇,其本身的许多民谣和传统的音乐也是存在这许多对马的歌颂和表达。同时,通过蒙古的服饰和乐器也可以看出蒙古人民对马的喜爱。比如蒙古族的人民喜欢用带有马图样的饰品,他们的乐器也有很多的涉及到马的因素。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马头琴了,这个是蒙古族的代表乐器,据现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蒙古建国的时候就存在宫廷的乐队中,是蒙古族较为特色的传统乐器之一。一般来讲,马头琴由马骨组成琴干,在琴箱上面蒙上一层马皮,用来演奏的琴弦和琴弓都是有马尾制成,虽然只有两个弦索但是却能够发出较为空灵悠扬的琴声,表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较为丰富多彩,在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中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演奏方式,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共鸣,因此在以游牧为主较为粗犷的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应该是较为容易得到传播。同时,蒙古族对于马的推崇还表现在其本身的文化上,在蒙古族的传统故事和童谣上,很多都是和马有关的内容,有关于马的传说在蒙古族的古典故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比例,包括蒙古族的童谣中也是包含了大量的关于马的传说。

2  与其自身的游牧文化紧密结合

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是中国音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同于中原的文化,是游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来讲,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早期的传统音乐中,蒙古族的音乐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的时期是非常流行的音乐表现形式。而且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成就,在音乐的表达上较为悠扬,充分的表现出草原民族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相较于传统的中原文化来讲,更加的能够激发人们心中对自由的渴望。

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将本民族的风俗人情和传统民俗很好的融入到了其传统的音乐中去,是自己情感最真挚的表达。在蒙古的传统音乐中,许多的音乐曲调是非常的优美的,在音乐的情怀上主要是表达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兄弟的情感。草原的游牧生活相对来说是较为寂寞和较为枯燥的,所以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是无数的游牧人民在孤单寂寞的时候情感最真实的表达,,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些底层人民最真实的情感表达,这样的真情流露更加的能够表现出音乐的内涵。本身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就是需要投入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文化传承才有意义,传统的蒙古文化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融入了非常多的情感在其中,因此这样的传统文化是值得传承并且应该不断的进行传承的。

三  目前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存在的问题

1  传承方式较为落后

在现阶段来讲,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般来讲传统音乐的传承是采用师徒的方式进行的,不像现代的文化传播是采用较为集中的大规模授课的方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较容易造成传统的音乐传承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身来讲这种传播的方式在一些方面的发展中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传播的群体有限,有些真正有天赋学习传统音乐的人员因为传承方式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学习,而那些不一定有兴趣的人员却因为家族的压力或者是各种原因不得不对传统的音乐进行学习。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新兴事物的基础,如果没有兴趣就算是学习的再好也无济于事,但是传统的音乐却因为本身传承方面的问题使得传统的音乐在传承上不能真正的得到大规模的传播,这是限制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了解才会造成误解,因为自身的一些弊端使得传统的文化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积极悲剧的事实。

2  在进行发展传承的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音乐也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关的改进。毕竟社会的进步也是有其自身的价值的,还是值得传统的文化进行借鉴的。闭关自守会限制自身的发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显然有些传统音乐的传承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采用传统的传承方式按部就班的进行传承和发扬,但是时代使得人们的各种思想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音乐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发展中的与时俱进是非常重要的。

3  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稍显欠缺

目前来讲,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国家在制定各项的规章制度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本身就不像物质遗产是真实存在的事物,它只是相关的精神文化的一种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产形式本身在保护上就会存在一些较为不便的因素,这个度很难较为清晰的把握。如果国家干预的太多,就会使传统的文化遭受一定的冲击,失去本来的内涵,如果干预的过少就会起不到较为良好的保护效果,所以国家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也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的遗产,在传承的方式和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是其保护的时候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四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

1  大力发展学校教育

音乐的教育对于音乐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蒙古族音乐的传承基本上是靠口头传授的方式,在传承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存在的,毕竟这种方式在传统音乐的传承上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对于这种方式也应该加以改进,要与时代进行结合,积极的引进现代的教育理念,采用学校教育的方式对传统音乐进行发扬。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采用学校的教育,可以很好的聚集较为优秀的资源使得一些人才得以被发现。因为以往的家族或者是师徒的传播方式因为本身的范围很小,非常有可能造成真正的人才或者是有天赋的人员不能学习这些传统的音乐。而学校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讲就较为广泛,它不仅可以面向社会召集一些对传统音乐较为感兴趣和有天赋的学生,同时还可以对传统的音乐进行普及,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文化的传播手段。

2  积极吸收现代的音乐元素

篇5

引言: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达到超越的状态。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坚持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这一重要的文化原则,这一原则在园林设计行业备受设计师们的关注。从人的心理角度进行分析,文化继承表现为人类浪漫情感的回复和涌动,然而以此为前提,将其与时代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创新就是理性的延伸。

1、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园林绿地规划,其二是园林绿地设计。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园林绿地规划指的是设想以及安排未来园林绿地的发展方向。它所需要执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园林绿地发展的投资、规模以及战略目标提出。一般情况下,又可以将园林绿地规划分解成园林规划和发展规划两种类型[1]。园林绿地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以及用途,按照规划的原则,并根据园林地形,有效利用广场、道路、建筑、山水以及植物等多种园林要素将有内涵、有深度、有生机的园林环境创造出来,或者也可以将园林设计说成是具体规划中某一工程的实施方案,是一种细致且具体的施工计划。园林设计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园林小品设计、园路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地形设计等。

园林规划设计指的是在建设园林绿地之前做出的筹划谋略,是一种能够促使园林美好思想得以实现的创造过程,它不仅会被经济条件影响,同时还会受到艺术法则的指导。园林规划设计所表现出来的最终成果是设计说明书和园林设计图[2]。它所要考虑的不只是生态问题和经济工程设计条件,同时还需要将自然美有效地融入到生态美当中。除此之外,它还需要依靠人文美、文学美、绘画美、建筑美等来增强自身的表现力。

2、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化背景

人类具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往往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更新与变化。社会的不断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同时还带来了园林规划设计的变革[1]。现代园林设计不仅要做到尊重传统和历史、继承文脉,还一定要做出创新,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当前人类具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因此,园林设计师一定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渐渐沦失,外来文化不断带来冲击”的现状对中国当代文化进行思索,将适合我国现代园林发展的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之路有效地探索出来。目前全球化的文化依然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文化多元以及全球概念的影响下,大家开始不加批判的弘扬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必要的地方体验,所以对于不同地区的园林文化背景解读往往只能停留于表面。

3、继承和创新的文化原则内涵

3.1可持续性内涵

促使历史文脉和园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在规划园林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选择合适的尺度以及适当的规模,通过对项目的历史文脉以及文化传统进行调研,确定规划的要求和内容,对现在和将来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2]。保护和发展历史文脉和传统文化不只是保留一些旧的东西,同时还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载体,更加重要的是应该将新生命力注入其中,这是一种进行重新创造的工作,同时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须要做的工作。

3.2地域性内涵

地理文化能够体现一个城市或者是地区的地域性内涵。它指的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文化。不得不说,这种文化的时空特征在一定上是和景观特征存在着联系的,所以,地域性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园林文化来说就有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3.3时代性内涵

形成时代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持续进步。比如,在某个时代中创造出来的园林能够反映当代文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的思想观念,那么就可以说该园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管是哪种文化都会有其自身的体制背景以及社会基础,当然,园林文化也是一样[3]。因为园林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所以其在内容上会反映出鲜明的时代性。

3.4民族性内涵

园林之所以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主要原因在于各个民族所拥有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审美观、哲学基础以及自然条件等都有所不同。中国园林和西方的几何规则式园林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其主要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为基础,在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融入“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自然式写意山水园。

3.5超越性内涵

在传统文化园林当中,传承是其根本以及源头,其未来走向是超越。在继承传统园林文化方面,首先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在对其进行借鉴的过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还应该将现代先进的思想理念融入其中,并且利用现代材料和先进技术促其发展,最终实现超越传统园林文化的目标。

4、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有效应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文化原则

4.1对场所原有的空间组织结构加以保护,对场所的意义加以尊重

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场所的原有空间布局、现状及历史,使环境的原真性得以保持。通过绝对保护或者是塑造相当一部分遗迹,对时空的变迁进行体验,做到有效延续历史文脉[4]。对于园林内的一些古代景点,一定要在规划的过程中对其实施绝对性的保护,即不可以对其进行创新,也不能在其中添加新的景物;然而对于一些遗址,就可以根据文化继承的需要以及园林内的实际地形来实施保护或者是对其实行再塑造。

4.2对旧建筑的再利用加以强调,同时还要强调其与现代环境共生

在主景区内,不仅要将原来一些具有人文标志性的建筑保留下来,还应该合理地在其周边的环境中将一些与其风格一致且意蕴相符的建筑新建起来。通过重新整合场地、组织交通、变化空间以及利用新建筑的烘托,使旧建筑物能够在此空间环境中实现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从而提高景观环境的认同感。

4.3对园林的历史文化加以强调

对于园林中一些能够展示古代雕刻、书法、绘画、建筑等精湛艺术的著名文物古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对其进行保护,并促使历史、文化、旅游实现统一。

4.4对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品形成重视

园林当中的各种公共艺术品,比如摩崖石刻、浮雕以及雕塑等,这些艺术品都真实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并且能够现代人的那种怀旧情绪有效的激发出来,从而促使空间的艺术品格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5、结语

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因为园林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而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传统的园林文化虽然在信息和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然而就是因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不断导入的新思维和新观念,为园林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去重新审视传统园林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慧斌,汪小平.浅析在园林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因素[J].山西建筑,2012(13):348-349.

篇6

民间游戏简单易学,是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玩乐方法,也是儿童之间非常流行的游戏之一,好多游戏项目已经向成为了经典玩法,民间游戏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非常完善了。在日常幼儿的教育中引入民间游戏是一直都存在的话题,而且可行性非常高,幼儿教育活动中应用民间游戏,可以让我的民间文化被很好的传承下去,不仅可以极大的增加了幼儿教育的趣味性,而且让幼儿对我们的民间活动有很好的认识,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一)民族性、地方性、娱乐性

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民间游戏已经成为了民间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风格的民间游戏,游戏中带有强烈的民族生活气息。民间游戏的玩法一般都比较简单,但是娱乐性又非常强,而且游戏在玩耍的时也不受人数、场地、道具等多方面的限制,随时都可以自己或是多人进行游戏,而且幼儿完全处于游戏的主导地位,可以自己制定各种规则。民间游戏可以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并传承下来,主要是因为民间游戏的玩法灵活,游戏的内容生动有趣,比如像跳格子、丢沙包等民间游戏的内容娱乐性都非常强,并且有些地方还会搭配一些儿歌让游戏更加的丰富多彩。

(二)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如果想对这个阶段孩子锻炼身体,只能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幼师组织幼儿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的娱乐特点来让幼儿产生兴趣并参与进来,然后有目的性的让幼儿在游戲中做各种动作,这样的锻炼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感觉到疲累和枯燥,还会进一步加强幼儿的综合性锻炼。比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这个年代的孩子都非常娇惯,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导致幼儿非常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形态意识。如果通过民间游戏的开展,就可以培养幼儿之间的团队意识,让幼儿在团队合作的游戏中明白集体的重要性,民间游戏的竞技性和生活性非常浓厚,幼儿在游戏中还可以加强对竞技思想的锻炼,强化自身的意志力,在游戏中要勇于接受失败和挫折,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民间游戏还可以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在游戏中了解民间文化的特色,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二、民间游戏的应用

(一)游戏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引入民间游戏时,一定要做好全面性的保护工作,因为幼儿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在幼儿进行游戏时幼师要充分做好安全措施,确保游戏的安全开展,游戏过程中幼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防止出现一些危险动作,因为幼儿的自律性比较低,幼师要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带领学生依照民间游戏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开展,避免出现无序的混杂的情况,而且游戏在开展中经常需要进行跑动,幼师要随时防止出现撞击和踩踏的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对游戏的场地和道具进行合理的安排。

(二)游戏的教学

幼儿园在开展民间游戏时,因为游戏的种类较多,幼师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游戏种类的选择,幼师在选择游戏时先要对游戏的教育性质进行了解,只有具有学习意义的游戏才有开展的价值。必须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幼师还要对游戏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一定要做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三)游戏的创新

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师要结合时代的特色对游戏进行一些改变和创新,增加有些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民间游戏本来就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和改造才形成今天的规则和意义。所以幼儿园对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保留游戏的中心价值,保留游戏的民俗文化。要结合现代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合理的改变,比如游戏中加入一些细节的游戏规则,或者是搭配一些新时代的儿歌,对游戏的教育性质进行拓展。在对游戏进行应用时,要合理的选择游戏种类,充分结合幼儿的个性和需求,来选择有针对性教育意义的民间游戏,同时幼儿园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制定科学合力的游戏规则,不仅要让幼儿在游戏感受到欢乐和有趣,还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在生活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民间游戏文化是孩子无法回避的内容,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引入民间游戏,让幼儿的教学内容变得非常丰富和有趣,可以让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了解民间文化,活动中既让幼儿增强了体质又传承了民间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幼儿在民间游戏的玩耍中留下属于童年的美好记忆。

作者:潘姣

篇7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那么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文化意识尽管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是它又明显地受到世界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受到先进民族文化意识的渗透。对于一个开放且面向世界的民族而言,文化意识不仅是民族性的,而且是世界性的,它是整个世界的精神财富。

在我国古代,前人对外来的异质文化就有着鲜明态度。儒家思想里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它的总体思路是“道并行而不悖”,认为人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不是一种文化所能满足的。所以,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的位置和作用。儒家文化中讲“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和认同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崇尚文化之间的和谐,反对搞单一的同质化,也反对事物之间的冲突、对抗。这样的思想反映在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就是要承认文化差异,尊重多种文化共同发展,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接纳其他外来的文化。只有“和而不同”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这就是“和实生物”。这些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各种杂志、网络、电视节目将外来文化带到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文化上的冲击和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它的范围和深度正在迅速扩大,并且已经在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系统地去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更是少有机会去深入研究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他们大多被动地去接受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的设计观念和视觉传达方式。艺术设计作为半个舶来品,带有西方审美观念的深深烙印。

学生通过网络和印刷品了解到西方发达国家设计前沿的作品,并且模仿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他们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乐在其中。但是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失去自我,所谓的模仿也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盲目的移植、简单的照搬,将一些西方设计符号堆砌在一起,形式结构上高度相似,却没有精神层面的挖掘和发展,作品浮躁、肤浅。相反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西方的设计师已经开始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他们不一定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但是善于发现中国元素的形式美,并且加以合理地分解和重构,加工和再创造以后,设计出符合他们审美意识的作品。

这些现象也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培养是十分薄弱的。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渗透到设计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融合中国元素和人文精神,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资源,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灵魂、生命力和中国特色。这个培养的过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引导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和精神内涵,挖掘优秀的有继承价值的艺术素材,把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归纳和分类。这首先要求教师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艺术设计教学中对于中国元素的归纳和分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带领学生认识和熟悉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用独特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些文化精髓。比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祥云图案、国画、敦煌壁画、写意画、太极图等。这些传统民族文化里有太多可以挖掘和利用的设计元素。要让设计有中国味,一定要利用这些中国特有的视觉构成元素,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设计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吸收外来设计理念。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古老的文化根系里一定能够发掘出适合当代设计需要的内容,我们要共同将这些内容延伸出来,发展成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设计,让作品具有时代感的同时拥有文化内涵。只有立足于民族、立足于传统,摆脱盲目的跟从,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才具有个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二、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段,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设计作品。

鼓励学生多看、多学,把握更多的设计风格和形式。科技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以使用的材料和技术,相对于早期的艺术设计,我们多了很多选择。人们的审美意识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也发生着变化。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设计手段和理念是一个将要从事艺术设计的学生必须做到的。西方的艺术设计体系已经发展得相当完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其他国家的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设计形态,比如日本的现代设计就是对外来文化全面吸收后,兼收并蓄,并且对外来文化进行分解、还原,将国外的东西加以吸收、改良和应用,抛弃不实用的东西,进而达到东西方文化的共存融汇,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日本民族风格。赏析中国设计大师的作品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比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他主张把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和西方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他的平面招贴作品里经常使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视觉设计手法,作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通过对大师作品的解读,(转第111页)(接第112页)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形成带中国特色的独创风格。

在艺术创意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重新解读,对传统文化重新解构,这个过程是从了解到创新的发展过程,我们要使传统民族文化服务于现代设计,让设计作品既体现由传统带来的民族化,同时又体现由创新带来的国际化。使中国元素得到延伸与发展,让传统的形式在现代技术中得以延伸,让现代的理念因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而愈发深刻,让民族化的设计语言国际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颗善于发现的心,勇于否定和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民族文化素养。传统民族文化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在现代设计里,但是都能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启迪。将传统艺术结合到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设计作品,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指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从而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设计作品。

以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解读传统民族文化,分解和重构民族性的视觉元素。首先学会从传统图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保留传统图形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特征,对其进行重组设计,打破原有的造型特点。在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中衍生出新的图形。对于传统图形的提取和利用,学生比较好理解,也较好掌握,但这种沿用只能说是对传统图形艺术的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简单的挪用和照抄,将使我们的设计被传统所禁锢,显得刻板、老套,缺乏时代感。而一种新的民族设计形式的创造,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在研究传统图形时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深入到它们的精神领域内,领会其象征意义,探求民族文化的“意”。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打造出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具有国际性的平面视觉设计。

总之,传统民族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理念得到了传承和发扬,现代的设计理念也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延伸和发展。教师要把“传承、融合、创新”贯穿在整个艺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有民族性、时代感、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艺术设计作品。

篇8

(一)研究背景

贵州省教育厅颁布《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报送2014年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我院颁布《铜仁学院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方案》提供政策性条件支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中国的饮食文化十分丰富,传统民间小吃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美食制作精细,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中国美食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在中国传统美食中,民间小吃也堪称一绝,是中国传统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消费观念和需求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传统民间小吃需要得到再开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大部分人已不再只满足于衣食住行消费的基本水准,开始追求消费中的精神享受。对食品的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对于口感的要求,而是在要求口感的同时更注重是否营养,是否健康,消费环境是否高雅。在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下,传统民间小吃的生存之路越来越坎坷,大有被西化食品取代的趋势。然而作为一种古老的饮食文化,传统民间小吃不应该被现代文明所吞噬,而是应该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被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种见证。我们将从传统消夏美食――冰粉做起,以一个点做到一条线知道辐射整个民间小吃这个面。

3、对传统民间小吃――“冰粉”开发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初步市场调查。传统冰粉是一种家喻户晓的食物,因为其口感爽滑,冰凉可口在夏天尤为受欢迎。通过对市场上的冰粉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市场上的冰粉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传统方法制作的手工冰粉,另一种是用工业加工过的冰粉粉末冲泡而成的冰粉。经过对比品尝和对消费者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由于冰粉粉末内添加了多种化工成分,口味差,不健康,不绿色;与之相比,传统工艺制作的冰粉更受消费者所青睐。

传统冰粉制作方法简单,用纱布包裹冰粉籽并在凉开水中进行揉搓,滤出透明物质,最后加入碱水搅拌,静置2-3小时候便可食用,传统冰粉吃法也很简单加入红糖水,芝麻,葡萄干;传统冰粉的经营方法也很简单,多半是个体经营,卖冰粉的人推着小车到街上叫卖。传统冰粉口感爽滑,冰凉,老少皆宜,适合夏天食用,但传统冰粉口味单一,颜色单一,造型单调,且有时节性,销售时间短。

总而言之,传统冰粉无论是制作方法,食用方法,销售渠道还是食用口感都还处在一种原始的状态中,我们的这个课题将从传统冰粉的制作方法、食用口感、外形美化、消费环境、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探究创新,目的在于将冰粉这种传统美食发扬广大,改良创新的同时开拓创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二、研究过程

我们采用纯手工的方式装饰手推车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纯手工制作的优势与产品的天然与创新相呼应,独特的手推车造型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激发人们对于里面所盛放物品的好奇心和探索尝试的欲望,以达到良好的销售效果。盛放容器方面我们采用玻璃器皿,以其晶莹剔透的质感提高冰粉的档次,一改传统冰粉一次性塑料盛放的低档不环保形象。

冰粉具有镇静、祛痰、清热、解毒、止咳功效,治精神病、狂犬病、感冒、风湿痛、疥癣等症,清热退火、利尿、祛风、消炎等功效,治发烧、风湿性关节炎、疮痈肿痛等功效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传统冰粉价格便宜,只要一元到两元一杯,口味单一,只是在吃的时候加入红糖水和少许芝麻,却并不受太多人喜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们认为吃冰粉只是因为其价格便宜又恰好能解渴,并未充分认识到其具有养生的功效。我组成员充分利用这一点信息制作了传统民间小吃的养生功效介绍牌(以冰粉为主,其他小食品为辅),抓住了现代人的养生需要。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影响力还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传统小吃的药用价值,加深人们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识,起到提高民族认同感的作用。

在保留原始制作工艺上对“冰粉”本身进行了改良。足量的冰粉籽,优质的水资源,娴熟的揉搓技巧再加上环保的秘制配方(商业机密),我们制作出来的冰粉呈果冻状,爽滑而有弹性,还带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味,完全克服了传统冰粉的稀、清、淡。不仅如此,我们共开发出近二十种不同的口味,如:草莓味,蓝莓味,茉香抹茶味,什锦冰粉,麻辣冰粉,豆浆冰粉,茉莉花朵冰粉,玫瑰花瓣冰粉,百合冰粉,绿/红豆冰粉,黑冰粉,柠檬水冰粉,果啤冰粉,传统冰粉等等,每一种冰粉都予以它特殊的名字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兴趣。除了口味上的改变在造型上我们也进行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比如在晶莹如水晶的冰粉内加入了茉莉花,盛放在特别的盘子内,每一块冰粉内都镶嵌着花朵,消费者每一口都能感受带花的香味和自然的清甜;把原来透明无色的块形冰粉做成小球形,在冰粉球中注入五彩的果酱,盛放在精美的盘子里,让原本靠外部汁水才有味的冰粉自身拥有了味道。美观、美味,高档,有创业,很特别是消费者对我们冰粉的评价。一些消费者告诉我们:你们的冰粉很有特色在整个铜仁甚至整个贵州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市场上的冰粉虽有一些新开发出来的味道,但都是通过冰粉剂冲出来的,纯手工的还没有。

在销售方面我们用传统方式和现代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首先将产品的健康之处,保健功能写出,放在显眼之处并在每张点餐单上写出产品的成分,宣传单上附上部分特色产品照片,以及将部分产品的原型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其次对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赠送小礼物,对于将产品及我们摊点正确发至微博、空间等网络,并点击52个“赞”者,享受第二次消费半价的优惠;通过买四送一,不断推出新品以及口头宣传并发放宣传单,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的方式,增加影响力;还积极与冷饮店、奶茶店等联系,为其提品(但由于天气原因屡屡碰壁)。

调查试点期间由于铜仁地区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洪灾连续下暴雨无法外出,因此试点时间累计21天,期间约有500余人光顾我们的摊点,在这500人中约有48%(约240人)的人成为了“回头客”,约有14%(约68人)的人成为了常客。成为“回头客”的人群中约有55%为中高消费人群收入较为稳定他们来消费的原因在于冰粉有特色,味道好,环保,既能尝到小时候的味道又能感受它的创新后的不同滋味;约有45%为年轻人和学生,这部分消费者主要是冲着特别的口感和造型来的。

调查数据显示来的顾客当中有10.5%是被我们手推车的外形和座位所吸引;约有20%的消费者是被冰粉的外形所吸引;约有38%是被味道所吸引;18%是被冰粉的养生(营养)价值所吸引;12.5%是被制作过程的安全卫生所吸引;1%是为支持大学生创业。

根据数据可以看到,冰粉的味道是吸引人们消费的一大关键,其次人们同样也关注食品的造型和养生价值,在就餐环境方面由于调查时条件有限未能创造好的就餐环境,因此在本组数据中也难以得到体现,但即便是改造了手推车的造型和简单的为消费者提供了简易的就餐场所仍然吸引了部分人群,因此良好的就餐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制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也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一)相关部门是不太支持这种创新型产业的,比如在试点过程中我组成员多次找相关部门商讨租赁摊位的事宜,但都遭到了拒绝,在入驻旅游景点过程中也遭到了拒绝,虽然我们极力介绍民间小吃的开发利用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但仍因是大学生资金不足等相关原因遭到了拒绝。

(二)资金问题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传统民间小吃要得以继续保存或发展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只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才能为开店和开发新产品提供经济保证,才能够将主客观因素都影响都降到最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才能更好的开发传统民间特色,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的创新。

(三)面对价格很多消费者认为用5元吃一碗以前只卖1元的冰粉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我想这应该不只是冰粉这一个小吃所面临的问题,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民间小吃的价格都十分低廉也因此让它们丧失掉了价格市场的竞争力,价格低廉也是它们逐渐被人忽视的一大原因之一。

(四)传统民间小吃的开发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讲也是对人们对传统民间小吃和传统民间饮食文化情感的再次唤起,很多吃完冰粉的消费者告诉我们:这东西让他们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故乡的味道。

四、建议

(一)加大对传统民间饮食文化的保护力度,设立相应的帮扶或奖励资金,让更多有传统手艺又有创意的人加入到传统民间小吃的开发中来。

篇9

1 引言

中国传统纹样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成为古今中式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元素。作为室内设计中的表现符号,传统装饰纹样在表现形式上也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并深受人们喜爱。另外,除了在视觉装饰上的传达外,传统装饰元素中的吉祥图案对于空间结构来说又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冀望[1]。

2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1中国传统纹样的装饰性

中国传统纹样在构成理念方面特别强调艺术表现形式的式样化与程式化,强调其装饰风格特点。装饰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需要,如原始社会的图腾、纹身,或是提升生活之安全感,或是表现勇猛,或表明身份等等。装饰性是东方艺术解决与自然对立关系的一种巧妙手段,强调构成中的某些因素,有所省略,有所变化。这种装饰性使艺术形式更适合于表达特定的内容,更符合美学的法则。

中国传统纹样是吉祥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结合,是一种形与意的融合。造型上虽追求随意性,但是这种随意性的装饰变形,也受到程式的约束。特定的形象组合,表达特定的寓意,各种元素均按照形式美的规律来组合,形成具有齐整性,对称性,对比性,运动性、连续性、重复性及平衡性的美学特征,以达到吉祥图案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2]。

中国传统纹样的装饰美还体现在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原则上。在构图排列上大多讲究对比与调和,纹样的对比是使表现形态的不同部分各显其美,而调和实际上是一种统一,它使纹样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各部分不同的对比而达到构图的和谐统一。物象的疏密、长短、大小、方圆、聚散、曲直的对比调和,所有这些因素交替反复以及动静平衡的形式都会体现出一种特定的节奏和韵律,也正是这些有序的节奏,在反复循环时呈现出一种和谐[2]。

中国传统纹样既展现了物象的自然本性,又形象地表达出物象所寓有的象征意义,充分引导着人们的装饰意趣,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2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室内装饰的要求更注重于对文化气氛的追寻。比如古代的板门是要用铁钉加固的,但随着木工技术的进步已经不需要铁定加固,突出的门钉简化成了用金色画在红门上的圆点,连门中央的兽面门环也变成了平面的画像,纯粹成为一种图案装饰。这也可以说是在当时的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装饰纹样的发展。可见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3]。

此外,在家具方面以明、清家具为例。明式家具纹饰一般以古代动物、植物纹为主,如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黄花梨展腿式半桌,四周牙条均满雕,看面牙条浮雕双凤朝阳,侧面牙条浅刻折枝花鸟,角牙雕呈龙形,霸王枨亦琢灵芝纹,雕饰看似繁复,却不奢华累眼,反倒柔和妍秀、文静多姿。清式家具纹饰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动物、植物、飞禽等纹样外,又增加了西番莲纹、花卉纹、云纹回纹等,更为生动逼真。

在器具的运用上,植物纹是彩陶上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纹样。而青铜器的装饰图案有兽纹、龙纹、鸟纹、象纹、乳钉纹、弦纹、回纹等。瓷器的图案方面,除传统的云龙、云凤、缠枝莲外,较多地用折枝花果、古铜器纹、双龙团寿字等。

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当我们要进行表现具有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特色的装饰纹样来装饰这个地区的室内设计。

2.3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现代室内设计完美结合

在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装饰纹样收到了巨大的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形式。在今天,将传统装饰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是引导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设计的关键。但这样的一种结合,并不是对传统纹样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更应该认识和了解传统装饰纹样,并保留传统装饰纹样精髓的基础上,逐步挖和改造传统装饰纹样,并在新技术背景下附着在新的承载体上,让传统装饰纹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下去[3]。

作为设计师,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进室内设计当中去试一门必修的课题。将现代元素导入其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中式设计。

此外,还应当力求开阔的视野和舒展的创作心态,精心全面地处理中式论中的理性与感性,赐予空间与环境中以独特的中式文化内涵及其令人难忘的艺术特征。

3 结语

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创造着不一样的民族,这也是我国悠久的多民族文化之所以多姿多彩的原因。所以,我们应有责任使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发展,开发新的纹样形式,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语言用新技术来表达,把握好传统纹样艺术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并让这样一种文化气韵在地域性室内设计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使地域性室内设计更具民族性、文化性与社会性。也使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纹样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加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66-01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光大。汉字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辅助工具,人们用它来沟通信息,交流感情,表达意愿。当前,我们使用的是国家颁布的规范汉字,国家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用字等方面要使用规范汉字。[1]但是,目前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给人们学习及正确使用汉字造成了一定的错误影响,尤其是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大街小巷、商店等公共场所调查汉字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了归纳整理,用以指导小学生正确识别社会用字,免受错误用字的影响。

一、社会用字的法律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对于文字的使用有相应的规定。国家规定可以保留或者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的情况是:历史文物古迹文字;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如国家认可的中华老字号,新华书店、邮局、银行等使用的全国统一牌匾用字;经注册的商标定型字;以前制作的、单字造价在5000元以上的大型金属、水泥、石刻等用字。[1]

二、社会用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举例

我们进行社会用字不规范使用的调查范围包括路牌、楼名牌、门牌、站名牌、指示牌、宣传牌、标语用字、单位名称牌、商(饭)店名称牌、宣传招贴用字、橱窗、条幅、灯箱、广告牌等面向公众的示意性文字。收集到的不符合法律要求、不规范的汉字例证有:

1、规范字写成繁体字

新开张的饭店“金色农家”。其中“农”用了繁体字“”的写法。

网吧店名“柠檬树”。其中的“柠、树”用了繁体“、”的写法。

私家车服务社。一张牌匾上的“车”字既有规范写法,又有繁体“”写法。

市场上的条幅。“佳诚布艺”中的“诚、艺”用了繁体“、”的写法。

歌厅。“音乐广场”中的“广”字及“红缘歌厅”中的“红缘”用了繁体“、”的写法。

店名“盛业电子大厦”中的“业、电”用繁体“、”写法。“××市国际酒店”中的“国际”二字写成繁体“”。“豪门”两字写成繁体“豪”。“营业部”中的“营业”写成繁体“”。“青云阁”中的“云”写成繁体“”字。

手写字。“验光配镜”中的“验、镜”写成“、”,用字不规范。

某些商品包装设计。如:“新鲜芒果制造”、“肉松蛋卷”写成“新芒果造”、“肉蛋卷”。

2、乱用字

用谐音字代替。足疗店内“单身贵族”改成“单身贵‘足’”;米店“天地良心”中的“良”字被替换成“粮”字;某内衣店把“一往情深”写成“衣往情深”。

媒体使用错别字。电视台新闻“看不的手――市场”中“的”字被写成“得”。这是辽宁新北方一期电视节目中的字幕用字错误。

三、社会用字对小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对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的小学生而言,如果置身于以上错误社会用字的环境中而又得不到及时指正的话,这种错误就可能成为学习上的一个惯性,“先入为主”,怕是将来也难改正。概括地说,社会用字对小学生汉字学习具有如下一些影响。

1、误导小学生汉字的学习

繁体字是我国古人创造使用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一种交际工具,随着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的实施,繁体字逐渐淡出了人们日常交际使用范围,退而成为例如书法艺术等保留传统文化底蕴的狭用文字。谐音字在商家看来对体现商品和店铺创意、个性,吸引消费者眼球,获得更多购买利益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繁体字还是谐音字,以及其它错别字,都会对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视觉上的错误,误导小学生对规范字的音、形、义的把握,无形中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不利于小学生的汉字学习。[2]

2、影响小学生汉字学习习惯

社会用字堂而皇之地张贴、悬挂在大街小巷经年不改,没有哪一个职能部门对这种现象批评指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却得不到有效遵守。这会让小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公开就是合法合理”。比比皆是的店铺、广告内容中有规范字、有谐音字甚至有为造成某种效果故意写错的字,这种“杂合”使用的社会用字,不仅没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而且改变了原有汉字、词语、成语的意思,给人一种随心所欲的印象:只要能满足某种需求,就可以随意书写汉字。

这种用字错误会影响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使他们在平时练习、造句、作文、考试中把店铺、广告上看到的错字、错误词语当作“对”的写下来,甚至会使他们养成随意书写汉字的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1]错误的社会用字不符合法律精神,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以说,错误的社会用字对小学生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总之,学习和使用规范汉字是现代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社会用字的调查分析,我们更加感到纯洁汉字的重要性。[3]规范使用汉字,从小学阶段培养。所以,培养小学生使用规范汉字,也是在培养小学生公民意识的过程。正处于识字、学词语、学成语的小学生来说,教会他们正确识别社会用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