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6:47: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 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出报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的歌,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曲、乐曲却模糊不清,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 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 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 恁心而论, 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没有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学生不认真对待音乐课
由于没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学生对待音乐课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其表现是音乐课想上就上,不想上以种种理由赵老师你请假,请假后,要么到教室内写作业,要么到寝室或者别的地方玩耍,有的同学还借音乐课到歌厅消费唱歌,甚至有的趁机去网吧,带来了种种问题。
三、许多高中的音乐课有名无实(除艺术类高中)
笔者调查发现,许多普通高中因面临高考的压力,所以把音乐课教学看做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其表现是,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不设音乐教室,缺乏音乐教材、器材等。
高中音乐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和自己的所在学校为了搞好高中音乐教学,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一些对策,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为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我们专门组织高中师生进行音乐课教学问题的专题讨论。就高中音乐教学是否应该认真组织、如何组织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研讨,全校师生形成了一致的共识,音乐课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重要作用。
四、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我校利用五四、春节等节日实时安排一些师生节目。比如五四青年歌咏比赛,要求各个班级都有参加,并且有评比、有奖励;春节师生联欢会,要求每个教研组必须有一个经典歌曲演唱等,通过这些节目的安排提高了师生学习基本乐理知识的积极性。
一、改变传统思维,接受新理念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很多一线教师都习惯了这种传统方式。如果让他们改变习惯、传统,很难,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也不能仅仅使用单调的“满堂灌”,毕竟年代不同了,教育发展阶段、教育水平也变化了,所以接受的教育方式自然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要反思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找出它存在的弊端,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高中音乐新课改给我们音乐教育、教学指引的新的方向,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让音乐课堂成为一种欣赏、创作艺术的殿堂。因此我们在心理上要有明确的态度——这种课程改革是成功的改革。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它,并且主动地发现、分析、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能彻底改变。闲暇之余,我们要好好学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借鉴国外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力争把最好的教育方式运用在高中音乐课堂上。
二、积极顺应新课改,丰富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顺应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把反映我国近现代以及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各民族的音乐,使学生热爱我们祖国的音乐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欣赏音乐时能感受到祖国音乐独特的魅力,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并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欣赏、歌唱、创作实践能力,一改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让他们掌握一些歌唱技巧、基本创作能力,让更多的学生热爱音乐,对那些具有音乐天赋、有音乐梦想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引领他们进入更高的音乐学府,从而踏上自己的音乐梦想之路。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方法,让音乐课堂更有效
高中音乐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改“以欣赏为主”为“以实践为主”教学方式,教学重点的转移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做很大的转变和突破。
首先,我们音乐教师要在以往注重技能技法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德”的培养。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正如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对学生说的那样:“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学演戏”。这一点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上同样适用,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学音乐,首先要学会做人,因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我们在教育教学上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合理地运用好网络资源,与时代接轨。通过网络学习国内、国外那些成功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进而大胆地应用到自己的音乐教学课堂上。要让自己的音乐课堂与众不同。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1高中音乐课堂概述
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连接,是高中实现学生德智体美教育的必备途径之一,也是针对学生全面发展而设置的课程。音乐是一种可以产生共鸣效果的震动频率,它伴随人类产生,随着人类的情感发展、音乐技巧发展而不断发展。高中课程中设置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塑造审美理念,通过音乐的学习来释放学生的个性,凸显出教学的创造性,是当下素质教育的创造性体现。
2当前高中音乐课堂的问题概述
2.1教学效率低下:
虽然音乐教育对高中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的高中音乐课堂有着普遍教学质量、效率低下的问题。高中阶段的任务在大部分学生眼中是为了应对高考,学校的资源大部分都投入在高考上。针对高考完全不会涉及的音乐科目,在所有课程中就显得十分尴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普遍缺乏积极性。课堂上,教师也不能完全投入到课堂当中,上课质量也不高。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把音乐课当成一节休息课,要么是睡觉、说话,要么就是写作业。教师按照课本上的要求上课,学生在台下并不能认真对待课程。教师上完课之后,学生基本上也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目前的高中音乐课堂缺乏整体效率。
2.2缺乏重视:
在高中这个学习阶段,要应对高考,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多而且十分复杂,再加上其他功课的融入,使得高中学习任务十分繁重。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在这段时间,不宜再加入音乐培养的内容。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参透音乐的感情,不如去做几道题来得实在。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音乐学习不重要,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不如去在一些高考科目上多花些时间,让学习效果更明显。所以,在高中阶段,按照应试教育的思路,花时间去培养音乐素养十分不现实。
2.3教育模式落后:
当下的高中音乐课堂也和传统的课堂无异,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实行单向教课。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音乐授课,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当下音乐教育普遍偏向情感、抽象的东西,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而且音乐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花费一定的功夫,也可能遭到学生的不买账。现阶段的高中音乐教师,缺乏一定的音乐储存量,也不具备充足的音乐基奠,很难帮助学生去体会音乐内容的中心思想,也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去挖掘音乐的本质以及创作者的情感。有些教师虽然自身有充足的音乐素养,但是在课堂教育中,过于强调“倾诉式”的讲解方法,对学生的引导不科学,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
3如何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3.1从思想上重视高中音乐教育: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通常都是音乐鉴赏和音乐表现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它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意境需要被学生所了解,这样才能够产生强烈的情绪审美体验。丰富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尊重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操。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历史久远。学习音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祖国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这样有助于提升和扩宽学生的文化事业,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提升民族认同感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所以,高中音乐课程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的发展。
3.2革新教育模式:
音乐课堂需要有互动教学,如果单单是教师在上面演唱、或者让学生单方面欣赏,这样是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高中音乐课堂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过于死板,方式也陈旧,并不能迎合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进一步反思,不能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应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通过提升对音乐教育模式的重视来重新整合音乐教育方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关注能否得到有效提升,最重要在教师如何去引导,具体要落实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美育培养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的。从当前的教育形式、学生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逐渐向学生渗透音乐内涵的培养,确保教师、学生在思想上都能够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认同感。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修造,进一步养成多听音乐的习惯,加强自身的音乐内涵,保证可以跟得上以身传教的步伐。
3.3创新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大多都较为抽象,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感性因素。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讲授,就会让课堂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厌烦心理。所以,音乐教学需要进一步想办法去营造活跃、和谐的氛围。可以在讲授书本的内容前,介绍相关的时代背景,制造一定的代入感,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音乐的思想性。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不要一味对学生的个性打压,做好引导工作。新课改把每位学生摆到了发展的中心位置,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特别是学生在音乐基础、思维能力、情感体会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的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教学方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目标设立,让每一位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可以得到巩固和提升,在感受音乐学习的快乐之余,还能够获得显著的综合素养培养效果。
4结语
高中音乐的课程评价需要对传统教育中只重视考试的方法进行改良。高中音乐作为必修课程需要纳入学生的成绩管理档案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可以将学生日常的考核成绩、课堂表现纳入考试成绩中,和期末考试一同组成期末成绩,通过考核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8-01
一、教学实效性的基础——课前备课
音乐课的备课,要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书奴”而做“书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内容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本课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大胆进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求得最佳效果,从而激发和拓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最大的教学效益。
二、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教法技术
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兼具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反思和探讨,不断去积累与发现,从而教而得法。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教学实效性的现代手段——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们通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音乐课件的制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每个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声、色、光等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声画并茂、动态呈现的效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为了制作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多媒体课件,我时常运用网络搜集资料,通过精心地采编,把它们巧妙地运用到音乐课的教学之中,更是给教学如虎添翼的感觉。这样,音乐课便成了声像并茂、更具魅力的课。
四、教学实效性的教师功课——课后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可以把自己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的,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从而达到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积极研究和探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备好教材,备好学情,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音乐课尤其如此,在比较开放的课堂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实践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教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第一版
[2]《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第一版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第十一期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着时代与历史的烙印,长期以来,音乐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广受人们欢迎,与其他音乐类别相比,流行音乐更具时代性,是对不同时期社会生活与精神风貌的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流行歌曲一度被禁止演唱。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重新获得发展,并以其多样化的风格、个性的唱法,拓展了人们的艺术视野,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一、现状:“流行风”进入高中音乐课堂后的影响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高中教育现行的多个版本音乐教材中,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片段和组品;从教材内容来看,几个版本的音乐教材在流行音乐素材的选择上都极具代表性,表现出积极向上、健康活泼、脍炙人口的特点。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流行风”进入高中音乐课堂后对教师与学生带来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校园网站上分别了两份针对音乐教师与学生的调查问卷,截止到调查时间终止,全校共有12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调查,有效率97.5%。
统计分析“教师对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看法”的调查问卷结果发现,82%以上的教师对此持支持态度,另外一部分教师则持反对意见。在对这些参与问卷的教师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其中对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持乐观态度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他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本身就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应当被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好于“强堵”,当代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形形的流行音乐,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对流行时尚元素的需求极为迫切,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当学生审美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再对其加以引导,有助于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音乐文化深入学习。另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则认为,流行音乐无法达到音乐审美的要求,是一种较为肤浅的音乐形式,其内容与思想也不适合放置到课堂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只是一味对学生喜好的迎合,而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从“学生对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看法”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当代高中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远远高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其他音乐,96%以上的学生认为流行音乐更加贴合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和心理感受,简单明快的流行音乐能够帮助他们缓解课业压力,使心情变得舒畅。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提升了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对流行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音乐鉴赏能力也获得提升。
二、反思:优化流行音乐教学的策略
目前,我国流行音乐数量繁多、风格多种多样,加上媒体和商业宣传,整体呈现出一种铺天盖地的态势,与之相比,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智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能力极强,可塑性高,缺乏足够的是非辨别能力,因此也极易受流行歌曲中不良思想因素的影响。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引导学生分辨欣赏流行音乐,使流行音乐真正有益于学生发展,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优化流行音乐课堂教学,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注重引导,明确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但教学活动始终应当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其音乐素养,达到陶冶情操、健全品格的教育目的。当前的流行音乐鱼龙混杂,部分歌曲消极庸俗,因此在流行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引导,突出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坚持以“音乐”为主题,以音乐为本。如在设计“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联系”这一课时,教师选用SHE的代表作《不想长大》作为导入,由于这一歌手组合和歌曲是学生熟悉并且喜爱的,课堂气氛瞬间活跃,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接着,教师循循善诱,学生逐步了解到这一歌曲实质上是由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演变而来,学生恍然大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提升了审美能力,而且还在流行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多元音乐文化的魅力,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二)与时俱进,推动音乐教学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多媒体电教设备应运而生,这无疑为音乐教学现代化带来了福音。传统的音乐教学表现为“三个一”: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由于教学设备的缺陷,音乐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充分发挥流行音乐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每一堂音乐课都变成一场视听盛宴,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一场美妙的音乐之旅,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加强教学效果。
(三)转变模式,积极开发第二课堂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音乐教师还应积极开发第二课堂,辅助音乐教学。对当代高中生而言,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远比音乐课堂上多,鉴于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音乐生活的引导,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画廊、展板等媒介资源,为学生宣传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从而在整个校园范围内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定期举办艺术节、歌唱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集体活动的耳濡目染中提升音乐素养。
三、结束语
近年来,流行音乐逐渐被纳入音乐课堂教学,使流行音乐获得突破性发展,也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受流行音乐自身缺陷影响,部分含有负面思想情绪的音乐不利于学生成长,在“流行风”为高中音乐课堂带来一股清流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正确引导其分辨欣赏高雅的流行歌曲成为当今音乐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技能、轻审美熏陶现象严重
据调查当今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重知识技能、轻审美熏陶现象较为严重。一味的增加学生的知识技能而没有达到音乐欣赏课有别于技术课的目的。例如,有位教师在上《蓝色多瑙河》时,先介绍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然后讲解圆舞曲,接着分析每一首小圆舞曲的曲式结构,所以等到这位教师将这首音乐的序曲、五首小圆舞曲、庞大的尾奏都解剖完时,一节课只剩下5分钟了。学生们几乎得不到欣赏的机会。这就是传统的“重知识技能,轻审美体验”的教学观念仍在起主导作用的缘故。
(二)教学理念陈旧,以语言代替音乐
在课堂欣赏中,教师的语言满堂灌,以语言代替音乐。有些教师很认真的备课,找了许多有关音乐或音乐家的背景资料,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一字不漏地灌输给学生,结果音乐欣赏课变成了音乐故事课。学生会感到枯燥,教师也会很疲惫。曾经有位教师在上歌剧《白毛女》时,热情、耐心地向学生介绍电影白毛女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结果是完全脱离了音乐本体,整整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歌剧的了解,对喜儿、杨白劳的音乐形象感受却仍可能是空白。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并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他们上课往往喜欢从标题着眼,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但是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使听者产生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的过程,绝非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达的。它诉之于流动的音响中,其艺术形象是非视觉性的,也非语义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而非讲解。我们在音乐课堂中要将音乐的耳朵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各自的聆听中去品评、咀嚼,享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独特美感。
二、新课改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策略
(一)注重个性化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个性化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所以我们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主体性作用,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
1.更新观念,树立个性化音乐教育的理念
教师应从自身上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立志做到“四心”。“信心”:对每一位的学生给予成功的期望;“爱心”: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爱心的润泽;“公心”: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耐心”:尤其是给予问题生全面照顾。
2.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别学生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首先,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的热情。尽量的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表扬,即使再微小的优点,表扬后的效果都会很大。另外,教学信息要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归因总结,从中掌握成功的方法。最后,把握各种类型学生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对其不断提高其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3.研究、发现、个别辅导学生
传统的教学观念,通常是以统一的模式要求每个学生,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的独特性。要想挖掘出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质,就必须确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学生是一个有独立思想、情感和个性的有血有肉的个体,教师不可能根据一个目标,一种模式把学生塑造成完全一致的标准产品。现实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多层次的,在达到最基本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依照学生的志向,他们愿意或适合向哪个方向发展就向哪个方向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丢弃陈旧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不同的要求,分层次、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4.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二者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做到“主体”和“主导”相统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改“教师强制教”为“学生主动学”。所以,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的以教师教为主,一言堂似的模式变成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引导的模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激活出他们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
(二)了解学生需求,改变教学观念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中音乐教师都会发现有这种现象的存在:高中学生由于年龄上的特点,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出不主动、不交往、不合作的行为,课堂气氛因此往往会较为压抑沉闷。他们不再像小学或初中学生那样天真、忘我、积极地来投入音乐活动,他们更注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因此怕出错,怕遭人笑话,有了很多的顾虑。这对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音乐课中得到应有的美的享受,从而使高中音乐教学有实质性的突破呢?笔者认为,热爱学生,一切从学生自身出发,建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需求,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需要了解他们在个人兴趣方面的喜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他们,同时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兼顾学生由于年龄、兴趣以及认识水平等方面的特点而产生的独特的审美需求,以此来设计教学。另外,当今的学生都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歌星,音乐教师应与时代同步,了解学生关于音乐的热门话题,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体现在能够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相信这样的音乐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样的音乐课也自然会成为学生们的所爱。
三、结语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新理念的树立,新实践的实施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究,认真吃透新课标精神,努力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加速改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大胆进行全新的尝试。根据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反思,笔者认为,高中音乐教师应在现行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高中新课改的状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改变陈旧、老套、不适宜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安国.音乐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随着电视机的普遍以及电影院消费水平的日趋大众化,看电视剧和电影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次数的最多的音乐就是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中其音乐都是伴随着影视情节而被我们所熟知。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跟他们讨论贝多芬的音乐、李斯特的音乐等等,他们可能会感觉到迷茫,但是如果跟他们说某某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的音乐,他们则会兴致勃勃。将影视音乐引入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会成为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好帮手。本文旨在对影视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期望对当前有关该问题的研究课题有所裨益。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期待心理
由于深受我国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高中阶段所设置的文化课程之外的课程几乎都没有兴趣,认为这些参与到这些课程的授课中就是在浪费学习知识的时间。故而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不高,期待感不强。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处于15——18周岁之间,他们还属于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观看一些影视作品很容易记到心中。开展音乐课堂的授课时,教师能够以影视音乐导入课堂授课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接下来的音乐学习充满期待。正如美国教育家克莱•贝德福德所说的:“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来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也就说明了教师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则会给学生的音乐学习夯实基础。
二、增强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处于一种兴奋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必然会使整堂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对于15——18周岁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专注力也是有时间限制的,长时间进行某一项学习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转变教学风格和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大脑长时间处在一种受刺激的兴奋状态之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优美音乐和壮美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两种音乐交替展现,例如优美的音乐《美人吟》、《枉凝眉》、《台》、《隐形的翅膀》等,壮美的音乐如《中国军魂》、《好汉歌》、《滚滚长江东逝水》等,让学生在聆听不同音乐中感知音乐知识,领悟音乐知识,从而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将学生松散的注意力回收回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感到乏味或疲劳,从而最优化地充实课堂思维量、知识量、运用量等教学容量。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和思维上已经趋向于成熟的成人,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个性独立要求明显增加,同时抽象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情感的体验也十分强烈,将影视音乐引用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则可以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与感受体验的广阔空间。对耳熟能详的影视音乐进行改编则是满足学生创新实践的最佳选择。教师可以给学生找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影视音乐让学生改编,可以让学生在曲调不变的情况下改编歌词,或者在歌词不变的情况下对曲调进行些微改编,并可以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演。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当明星的感觉,拥有了关于自己创作音乐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还可以在学生的表演中师生共同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声音的效果,让学生真正对音乐知识加深了解。同时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音乐课堂之中,活跃了学生的脑细胞,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有效的改变了学生们所持有的“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想法。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品格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之外,学生品格的培养也是教师工作的范畴。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他们处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下,从小就没有受过苦,无论衣食住行都有父母帮助安排妥当,遇到问题和困哪,父母冲在前面进行解决,这就使得这一代的学生缺乏吃苦的精神和坚韧的品格。将学生放到某个地方,像电视上所演的《变形记》一样去吃苦是不现实的,学生是培养学生坚韧毅力的重要场所。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锻造坚韧毅力的音乐,例如《隐形的翅膀》,在让学生学习该音乐的同时给学生讲述关于《隐形的翅膀》的故事:志华(雷庆瑶饰),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被高压电击中失去了自己的双臂,但是她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身残志坚的坚持奋斗。在受到校长对她的鼓励下,即“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却打开一扇窗”,她怀揣梦想,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完成了三年辛苦的中学生活,最终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当然关于艰苦奋斗的歌曲还有很多,教师可以以歌曲为索引,以故事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坚韧品格。
作者:王娜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汤家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阳.新课程背景下,表现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模块应用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彭静瑶.流行音乐在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动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意义
长期以来,音乐教师由于受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而循规蹈矩,忽视了开发学生的思维,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的音乐表现与创造能力,并且在很多高中学校根本就不重视音乐这门学科,安排的课时相对就非常的少,就会出现课堂教学容量相对较大的现象。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师运用的最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是听、唱。这样的教学活动枯燥无味,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充当的还是主角,主导着学生的一切课堂音乐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学生的音乐体验活动没有足够的伸展的空间,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受到抑制。所以,出现了高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提不起兴趣的现象。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其想象、创造性思维均比平时活跃。
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对音乐课堂提出“创新、实践、探究”的要求。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主性较强,思维也趋于成熟并确立了理想。学生处于青年初期个性的审美心理与社会审美心理加速相互渗透,个人美感日益深化。他们力求在各审美领域取得和成人一样的评价权,同时他们在审美方面又有着高于成年人的积极性和敏感性,他们不再满足于官能的欣赏,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渴望亲身的体验,渴望通过实践与探索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高中音乐欣赏课还应该有学生情感体验、理智认知、音乐表现及音乐创造的过程。只有充满动感的音乐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动感”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途径
3.1寻找课堂中的兴奋点。
通过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英国教育家说过:“一名教师,你首先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若教师一味注重于照本宣科地讲解,频繁地播放音乐,学生往往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真正投入到对歌曲乐曲的理解中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电教化教学和体态语言的优势来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本质上讲,音乐欣赏是一种听的过程、也是一种听的艺术。音乐欣赏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所以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也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音乐欣赏课堂的活动设计必须突出音乐性、情感性,以情为先,引导学生在音乐听觉的时空中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享受音乐美感,陶冶情操。
3.2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感”。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学唯一的目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是音乐教师关注的主题。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亲身体验音乐的基础上,还能学会思考和分析音乐,让学生的思想、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比较、思考、分析,理智的欣赏音乐,充分的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兴趣。音乐艺术的创作、演奏和制作,离不开严谨的思维和理性的驾御。音乐与诗歌文学,音乐与历史事件,音乐与地理文化,音乐与影视、造型艺术等等,音乐中无处不闪烁人类丰厚浓重的文化气息,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研讨、判断,是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和培养音乐欣赏兴趣的有效途径。
3.3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的乐趣。
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学生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并非静止于心,而是以学生的行动反馈给课堂,表现在教学的对话和交流活动中。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性教学,不仅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索的空间等等。在学习民歌《茉莉花》这课的时候,教师对比欣赏了南北方的《茉莉花》,请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这二首民歌的风格特点有什么区别,并以小组为单位概括总结,这些合作学习的安排,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活动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
一是努力增进音乐知识的深度。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学习,不仅仅是了解它的节奏、旋律、歌词、曲调,而且要深刻领会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人生经历和对现实生活感受的综合体现,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加强对有关音乐作品背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深入了解音乐创作者的生平、思想、个性,以及作品的民族特性和产生的时代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中很好地解读作品,帮助学生深刻领会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
二是积极拓展音乐知识的广度。网络信息时代的资讯传递非常迅速,各类音乐作品也借助网络广泛流传,音乐教师要时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多聆听国内外的优秀作品,不断探索学习音乐的未知领域。特别是高中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他们对时下流行的一些更符合当代年轻人口味和情趣的通俗歌曲比较感兴趣,音乐教师对这些方面也应有所涉猎研究,并适当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着力提升音乐综合理论素养。高中音乐教学不再是教学生一些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简单教育,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当紧紧围绕高中音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随时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提炼出符合自身情况和高中实际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音乐教育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二、要有谋划设计的能力
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需要围绕教学课题更加独立、开放地开展课堂教学。虽然音乐教材、教参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一些参考和指导,但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多样性、变动性、复杂性因素增多,必然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强化教学的谋划设计能力,努力使音乐教学目标更明确,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灵活,实施更有序。
科学确定教学目标。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方向,对音乐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和调控的作用,是音乐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音乐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和根本依据,只有目标明晰准确,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音乐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教材内容为主体,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为目的,科学、规范、准确地制定音乐教学目标,有效指导教学活动开展。
严密编制教学方案。拟定具体教学方案是实施音乐课堂教育的蓝本,也是上好一堂高质量音乐课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案的内容包括了课程题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材分析、教学导人、实施过程、媒体运用、板书设计等项内容。在编制教学方案时,音乐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的重点设计教学思路、教学的内容设计方法步骤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互动环节,反复预演教学过程并加以完善,保证教学方案的成熟可行。
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不同的效果和作用。按照音乐鉴赏课程的要求,音乐教师要善于把教学方法与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结合起来,并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选用最合适、最恰当、最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三、要有组织掌控的能力
有序组织课堂教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对教学思路、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优化整合,并使其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产生效果的过程。音乐教师要围绕学生这一音乐教学活动主体,组织他们认真参与,深入学习有关音乐理念、情感和知识。在音乐课开始时要注重采用较好的导人方式,可以通过优美的PPT画面、震撼的视频场景、生动的角色扮演等,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
注重掌握课堂反馈。音乐教学主要通过音乐、画面、语言、情感、动作等表达方式开展教学,要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情况,通过对学生举止神态的细微观察来了解教学内容是否被了解和接受,并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确保教师输出的教学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比如,出现学生集体反映不能理解的部分,可以进行重点讲解;在部分学生不够认真投入的时候,可以适当互动活跃气氛;对个别学生出现分心的情况,可以通过善意的暗示提醒来帮助学生集中精神,等等。
及时开展评价分析。音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适时对教与学进行评价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方面要注重从知识点学习、作品内涵理解、精神主旨领会、情感态度变化和价值观塑造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析,既要有现场性的概括点评,也要作出阶段性的总结评语,帮助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
四、要有沟通影响的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努力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工作方法、人格魅力等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用音乐的审美和人文的精神影响学生的成长,完成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1.只抓为少数学生服务的所谓“音乐特长班”
现在有些地区,片面注重音乐特长班的教学,轻视正常的音乐课堂教学,有的地方高中音乐课形同虚设。有这样一所学校,音乐特长班有六个,人数达三百多人。还有不少地方的学校后来居上,拼命地发展所谓的特长生教学,扩大规模,扩充班级人数,抓高考升学率。“音乐特长班”这个名字其实是名不符实的,因为这个班根本不管学生有没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也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学,只是为了单纯地提高学校的高考升学率。所以说,“音乐特长班”改名为“音乐班”更为合适。音乐班采用的教学形式也是非同寻常,由于音乐高考对学生的文化要求不是太高,所以一些学校在音乐特长班课程设置的时候,只抓语数外三门,会考科目只要达到最低的标准就行。课时安排,一般是上午上半天文化课,下午上半天专业课,音乐特长班真正成了音乐高考的特训班。
2.片面理解新课程标准,把音乐课堂搞成单纯的活动
新课改以后,音乐教育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各种上课形式名目繁多,五花八门。新课程标准中有“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提法”,于是各种实践活动层出不穷。比如欣赏中国各民族音乐,就让学生去跳跳各民族的舞蹈;欣赏外国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就让学生在黑板上画线条;欣赏京剧,就让学生穿个戏服,画个脸谱;等等。不是说这些实践活动不需要,而是在音乐课堂中,往往因为这些实践,使学生没有时间去聆听音乐本身,让音乐欣赏课堂变成了热闹的场所,而使音乐欣赏流于形式。
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于是许多教师便采用流行歌曲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岂不知学生本身就是比较喜欢流行歌曲的,根本用不着再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做法导致的后果是,前一分钟学生在流行音乐的氛围中还是兴高采烈,后一分钟欣赏课本上的曲目时,学生就变得无精打采了。
3.学生轻教材,缺乏对教材的深刻认识
有些音乐教师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就是认为教材上的内容太古老、太深奥了,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感到没有趣味。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有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歌,有外国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也有中国的京剧,外国的器乐,还有中国的流行歌曲和外国的摇滚乐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选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音乐教师产生这样的认识,不能不说与当前重升学的大环境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音乐教师的观念问题。只有音乐教师自己熟悉、理解、喜欢教材的作品,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真正地在课堂上打动学生。
4.重活动,轻教学
有些地方轻视课堂教学,重视课外活动。说是重视课外活动,其实也不是真正的重视,而是一种短期的功利性的重视。音乐课外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轻课堂教学、重课外活动的思想指导下,开展课外活动,一是为了展示学校的所谓特色,二是为了参加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种比赛。多数都是短期的行为,上级要来检查督导了,或者上级通知要搞什么比赛了,学校才会行动起来,甚至加班加点,想搞出成绩。再看课堂教学呢,经常无人上课,原因是音乐教师去排练了。即使有了教师上课,也是随便放放音乐,让学生随便听听。
二、针对教学误区所采取的措施
前面简要分析了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所存在的误区。怎么才能走出这样的误区呢?
1.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之一,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像力、创造力和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作为现代社会的人,将来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不可能不与音乐艺术发生联系,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
注重个性发展,是在做到关注全体同学的同时,注重有音乐天赋和特长学生的培养。音乐教育必须遵循普及性与特殊性的原则,即首先要确立在教学中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原则,同时也注意具有音乐特长学生的培养,为音乐特长生提供发展的空间,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2.贯彻新课标,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
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艺术品是什么?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与,也就是具有艺术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作物,才能称之为艺术品。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家把现实中的真、善、美创造性地凝聚在艺术作品中。艺术中的真,是艺术家把生活中的真创造性地升华为艺术真实,化真为美。艺术中的善,是艺术家创造性地把自己的人生态度与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中,化善为美。19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说,“现实的美只在内容,而艺术则把它融化在优美的形式里。”
音乐教材中的作品都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经典,是真正的艺术品。欣赏音乐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牢牢把握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因为这些音乐不仅能展示生活的外观,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音乐作品中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蕴涵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评价与态度,渗透着艺术家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也正是因为这些,才使音乐作品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才使人能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要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聆听;少一些热闹,多一些安静;少一些音乐以外的东西,多一些音乐本身的东西。
3.认真钻研教材,丰富专业素养,为教学提供雄厚基础
对于高中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师,要深入钻研,多听多看,多读音乐理论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素养。有科学研究证明,一首音乐作品,听90遍以上,就会终身不忘。作为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来说,我们当认真反思一下,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有多少首,我们是反复聆听多遍的呢?有多少首音乐作品,我们是听了90遍以上呢?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这位教师讲的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作为音乐教师,只有自己把教材钻研透了,才能真正理解教材,才能从中找出趣味来,才能胸有成竹地走向课堂,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关注学生,游刃有余。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研究好教材,更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学习专业技能,学习专业理论,聆听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熟悉中外音乐史,让自己具有渊博的音乐专业知识,深厚的音乐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才能真正地搞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