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4 16:47: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管理专业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程管理专业问题

篇1

二、学习环的具体设计研究

将学习环模式应用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将现有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第一,具体经验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是理论学习,这是学生获得对本专业认识的基础。还可以通过录像放映展示工程建设的若干环节和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通过模拟操作熟悉与工程管理工作相关的工器具,通过课程设计熟练掌握工程管理所需的具体专业技能(如工程计量计价),通过参观工地培养对施工现场的直观认识。第二,观察反思阶段。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相关教材并不能反映工程管理的全部和实际。而通过其它活动获得的具体经验也可能是片面的。那么,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之上,就可以通过文献查阅、课堂讨论、课下答疑这些环节进一步对这些具体经验进行对比和梳理,为下一阶段做准备。第三,抽象概括阶段。将对具体经验的观察反思进行抽象概括是一件繁琐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投入时间和努力才能实现。具体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演讲、平时作业和研究报告等。第四,假设检验阶段。将抽象概括的结果“带入”到实际的活动中进行检验,一方面是对抽象概括结果的“验证”,另一方面为下一阶段的学习积累经验,促进下一阶段学习的顺利开展。该阶段不仅包括诸如案例分析之类的理论活动,还应当包括工地实习等实践环节。

三、学习环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研究

如前所述,具体学校的发展目标及规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及规划制定的。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制定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规划。但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这些内容都不是他们每一天会接触到的,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每一天的日常学习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因此,学习环模式也应当和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学习生活相互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学习环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也必须围绕这些内容来进行,从而有效推动学习环的循环发展。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一般而言,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这些不同的课程之间付出同样多的努力和时间是错误的,将学习环模式应用到所有的课程之中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理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处理好各课程的关系,促进本专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贪大求全,围绕这两类课程实施学习环模式下的教学策略,实现学习的循环持续发展。

(二)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任何一个高校的任何一个本科专业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像工程管理这样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更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领域的变化进行优化与调整。基于适应性、竞争性和发展性来对本专业进行优化,不仅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调整(内容调整),还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适时新增课程(增量调整)、删减课程(存量调整),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的构成进行调整(存量调整)。

(三)学科专业布局的落实

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校内,更要走出学校,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从而构建学习环所需的内容和素材。其中,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由于工程实践的特点,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可能存在一个“跟工地走”的现象。因此与其他专业相比,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可能显得不规范,也较难以实现。所以,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着重于与大型、实力雄厚的工程企业挂钩,从而确保实习的质量和连续性。

篇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用住宅及商业用建筑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要使企业快而好的发展,既要注重工程质量以使业主满意,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又要注重工程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目前金融危机、欧债风波的影响犹存,中国也放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国内房地产市场也处在调整之中,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再加上历史积弊,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比较多,下面先分析一下当前形势下的建筑市场和管理形势。

1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1.1 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艰难

过去由房地产业带动,建筑行业获得蓬勃发展。金融危机后受困于投资环境的影响,新上项目数量锐减,已开工项目也有不少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建筑行业受到空前挑战,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一个项目招标信息公布后几十上百家企业参与竞标的情况。然而即便争得一杯羹,日子也并不好过,许多工程项目要求垫资开工,而且垫资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垫资到建筑主体封顶之后,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后企业的生存环境也更加恶劣。同时拖欠工程款的现象非常普遍,完全收回工程款时间竟要达到5年的以上[1]。

1.2分包、转包现象严重,造成工程管理难上加难

分包、转包这种现象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是各种利益相互纠结的结果。承包单位分包、转包,有一部分是出于转嫁风险的需求,目前的建筑市场环境比较差,拿到项目不易,而做项目又难,不如分包、转包出去,让其他人分担一些风险。建设单位肢解分包工程,将主体工程以外的其他工程分包出去,更可能是某种利益驱使。无论原因如何,分包、转包太滥的后果是安全、质量的管理很难跟上。大部分分包单位都是凭挂靠生存的施工队,管理水平低,人员混杂,施工技能不够,素质较差,没有培训,操作全凭经验[2]。

1.3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队伍不稳定

当今形势下施工企业的资质良莠不齐,许多施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仅仅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管理队伍不稳定、不配套,人员流动性过大,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再加上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影响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降低责任性和归属感。还有一些企业盲目扩张规模,管理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要求都跟不上扩张的步伐,造成管理技术人员频繁借调、应急,因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不稳定,管理的成效不理想。

2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内引外联,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1)优化资源组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企业能够生存到今天,必然有其可取之处。企业的资源就是人、材、机、金(资金)、管(管理)五要素,通过对这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报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人力资源是具有创造性的活性资源,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合理调配,提高施工效率。材料管理要加强从计划到使用全过程的控制,合理使用,减少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环节,充分发挥机械设备使用效能,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不必要支出,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效果。管理要力争高效,减少无效的活动和内耗,关键是管理者要公正、客观,赏罚分明,言行一致和以身作则。

(2)向外借力,通过合作扩大企业生存空间。当前的建筑市场格局是强势的甲方、弱势的乙方,整个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要想扭转这种局面,仅靠施工企业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方还有国家的调整才能完成,然而这条路很长,施工企业不应该坐以待毙。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一是施工企业之间通过联合、改组、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组成实力更雄厚、人才优势更突出、融资能力更强的企业集团。二是通过优势互补施工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专业的承包企业,共同竞标,中标后分担业务。三是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形成具有企业特色和优势能力的施工技术。

2.2 机制创新,引导分包健康发展

(1)调整分包机制,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建设。转包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所以任何时候转包都是违法的,分包则在有限条件下是允许的。分包工程总承包人参与主要工程的施工,而转包工程总承包人不参与施工,这是原则性的区别。分包的限制是主体工程、关键性工程不允许分包。对于分包,虽然有不合理的分包存在,但合理合法的分包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由于现代建筑结构愈趋复杂,而且工期较紧,所以承包人将部分发包人允许的工程分包有助于按期完成施工,也有助于保证主体工程的质量。但是不合理的分包机制必须调整,承包企业内部要建立相应的分包管理机构,对分包出去的部分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协助分包单位在其内部细分工作责任,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和管理职能,并帮助分包单位建立完善安全、质量和培训等相关制度 [3]。

(2)规范分包准入制度,健全分包合同管理。市场上分包商的资质、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承包人的分包管理机构要对分包商的资格严格审查,并采取专业整体承包的方式。选定分包商后签订分包合同时严明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同时必须明确其组织管理机构、设备机具等要求。

(3)强化对分包单位施工过程的管控。承包单位引进合格的分包单位,要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分包单位履行分包合同,保证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维护施工人员正常权益。同时要求分包单位建立严密的内控体系,加强过程控制,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2.3 以人为本,促进管理模式转变

(1)改变管理观念,以为用户服务为原则。施工的最终目标是生产用户满意的建筑产品,而不仅仅是完成一件建筑产品就结束了。目前施工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产品生命周期的施工过程,对售后服务、产品维修方面漠不关心,对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的问题应付了事,这样不利于以后继续合作。施工企业对保修期内的服务应由主管部门负责,保修期后继续联系,争取开发新用户的同时留住老用户。

(2)完善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施工企业应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质量与安全目标责任制和监控审计制度等建设。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可靠,按期完工,控制好成本。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结束语

目前是我国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和变革企业机制的关键时期,对建筑行业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建筑业企业从观念和程序方面按国际惯例改进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理顺关系,提高效率,以项目的集约经营确保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当前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遇到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广大从业人员携起手来,共谋良策,共度难关,为创出健康有序、良性竞争的有利局面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民航 合同管理 规范

一、民航专业工程合同管理的特殊性

民航专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有三层含义: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独立的当事人(机场、承包商、监理及材料供应商等)进行商品或者劳务交换;

(2)这种交换建立在当事人双方平等、自愿协商、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并要互相做出意思表示;

(3)合同是作为协商的结果,反映了当事人一致的真实意志,即工程建设的各方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相应环节达成一致意见。

从事民航专业工程施工的建筑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根据民航专业工程承包合同来进行。没有民航专业工程承包合同,就无法实施与监管后续的生产活动,而合同一经签订,施工单位所有的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随之纳入承包合同的规范之中。工程承包单位实行的总包、分包、内部承包等,也正是按照其与机场方面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来确定划分的,其内、外合同的关系不但一脉相承而且标的、权责也高度一致。

民航专业工程的合同管理不但要依据建筑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符合民航专业工程的规范,依据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两者互不冲突,相辅相成。

从实际操作结果分析,有些机场、工程公司和建筑安装公司正是缺乏对民航专业工程合同管理的深刻认识,忽略了其特殊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丧失了原有的市场份额而陷入经营困境,步履艰难。

二、当前民航专业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合同认识及重视不够

现阶段,全国各机场基本上都是按民航专业工程合同管理的要求认真进行合同的标前及标后的评审,对合同的履约进行检查,力求通过严格的组织程序、严密的合同评审。但在工程施工时,如何有效地把合同贯彻执行下去,我认为各单位执行还不够。一是机场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把合同的内容及签约情况进行详细交底;二是合同执行人即项目经理,只是组织正常的施工管理,如:加强工期及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等,没有认真组织学习合同内容,落实民航飞行安全的各项专业指标。

(二)合同执行力度不够

合同作为维系双方当事人的纽带,任何一方均须按合同办事。但由于双方均没有按合同办事,且又不进行及时、必要的经济技术签证,造成双方均违约。或者由于机场方面出于保证飞行安全的考虑,工程不能按期交工,工程款不能按时拨付,致使合同管理流于形式。

(三)监督不够

招标监督机构和合同管理机构缺乏权威性,以及忽视对民航专项工程的特殊性考虑,招标监督机构在审核、编制招标文件的过程中,明明知道有的条款是不平等的,甚至是不合法的、不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规范的,仍按照一般的建筑工程办理。

三、无效合同的防范

在民航专业工程项目管理中,还要尤其重视对无效合同的防范,因为工程项目的合同标的数额巨大,一旦出现无效合同,无论是承包商还是机场方面,都必然面临巨大的损失,这是任何一方都难以承受的。因为无效合同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所以无效合同的范围相对也较为广泛。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会造成工程项目管理无效合同:

(一)资格审查不严格,承包商或者监理单位资质不够,没有资格承担相应工程建设任务或者监理工作。

(二)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

(三)合同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四)合同内容本身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五)合同内容违反国家相应计划政策的。

(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当工程项且管理中的无效合同被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确认后,便引起相应的法律后果的产生,不但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而且有过错的一方要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要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更严重的情况,如果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因此取得的财产要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这样在民航专业工程的项目管理中,一方面,签订合同之初,承包商和机场方面一定要小心谨慎,按照上面的条款仔细考察,以免出现合同无效的情况;而一旦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了合同无效的情况,各方应积极采取行动,尽量将损失挽回到最小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合同签订之后的实际履行过程中,注意不要违反各管理单位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免合同履行受阻,影响工程施工的进行。

四、如何有效地实施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一)首先建立专门的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

1.民航专业工程的各项施工项目中设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使现场的合同管理专职化。

2.将合同事件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做出问题的说明完不成责任的影响和法律后果。

3.组织专门的项目小组成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人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分析文件,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对合同概况、主要精神、合同总目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树立全局观念,避免施工中的违法行为。

4.在合同总分析和合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合同总体目标分解到合同实施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工程活动上。

5.建立报告和行文制度,工程中合同有关各方的沟通都应以书面形式作为最终的依据并形成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各工程活动有根有据。

6.建立有效方便的文档系统,使合同的监督、跟踪和诊断工作正常进行,有利于及时正确地决策,而且在发生纠纷时能及时地提供有力的证据。

(二)及时做好合同后续跟踪落实

1.对民航专业工程的合同文件和各种工程文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或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直接了解得到反应工程实施状况的信息。

2.分析工程实施状况与合同、合同分析文件等的差异和差异程度。如未完成合同责任、工期拖延、成本超支、质量不合要求等。

3.分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合同履行情况,尤其是工程保修情况,提出分析报告。

(三)根据合同分析结果,实施有效的合同监督

1.现场中对各工程小组、项目小组或分包单位工作的监督,给它们以合同方面的帮助,如落实计划、提供工作时间、场地等的保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工程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同方面的解释。

2.参与各种检查验收,并提出相应的验收报告。

3.对各种来往信件、请示、签字指令、会议纪要、索赔文件、合同变更文件等做合同方面的审查和控制,并记录在案,弥补工作中的漏洞,而且有利于寻找对方工作中的漏洞,及时提出索赔要求。

4.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合同监督,协调与他们的关系,如督促他们完成合同职责,检查对方合同责任情况,追究其违约责任,进行合同索赔与反索赔,处理合同纠纷。

(四)进行有效的合同诊断

1.逐条分析各个工程问题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

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造成影响程度的大小。

3.分别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由谁引起,按合同规定应由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大小。

4.对这些问题和差异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如责任方增加资金投入,采取新的技术方案,提出索赔要求,修改计划或修订合同。

总之,使民航专业工程的合同管理贯穿于从招投标到工程竣工乃至后续保修的全过程,我们应该坚持遵循民航专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至上的原则,更好的把握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更好的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活动。

篇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篇5

    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商业企业翻建、扩建、改造其承租直管公房有关租金问题的通知(〔1994〕京商(建)字第59号  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市房管局,市属商业各局(社、总公司)、企业集团,各区县商委(财办):

    为鼓励商业企业加快对老旧商业网点进行翻扩建改造,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经研究,现确定商业企业对租用公房进行翻扩建改造后租金收取办法如下:

    一、对完全由商业企业自筹资金,投资翻建、装修的门店用房,承租单位仍按翻建、装修前租金额交纳房租,但本市统一调整商企用房租金标准时,按新标准重新计租。

篇6

关于贯彻《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省劳动厅/省体改委/省财政厅/省经贸委(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为更好贯彻《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实施细则》),现对执行中遇到的若干具体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1997年底之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1998年1月1日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其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经本人申请,并按《实施细则》规定的补缴标准补足15年后,方可予以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相应的基本养老金待遇。

二、《实施细则》下达之前已按原规定标准补缴的,可不做变动;《实施细则》下达之后,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和参保人员应严格统一按《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补缴,否则,不能享受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补缴工作在1999年12月31日终止。

1985年至1995年期间补缴年限缴费指数均统一按0.75计算。

三、参保人员1984年底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统一按1计算。

四、1998年新纳入统筹企业已退休人员应按《实施细则》的规定补缴,补缴后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的,按每月255元的待遇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每超1年,其基本养老金在上述待遇标准基础上增发5.6元。企业原发放的待遇高于本标准的,高出部分由企业按原渠道开支。

1999年1月1日至6月底前新纳入统筹企业的已退休人员,可享受1999年7月1日基本养老金调整额。

1999年底前,新纳入统筹企业的已退休人员或在退休时办理补缴手续的职工,必须一次性补缴结束,在计发基本养老金待遇后,不再办理补缴手续,不得再重新计算基本养老金待遇。2000年后新纳入统筹企业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均不再办理补缴1997年前基本养老保险费,其工作年限不计算缴费年限。

五、从事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的职工,其计算折增工龄的年限截止到1992年6月底,其增发待遇按《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执行。

六、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实需要办理延期退休的,应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其计发基本养老金待遇以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的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经批准延期退休的年限可以计算缴费年限,计算个人帐户养老金。

凡未经批准延期退休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办理退休手续的,超龄的年限不计算缴费年限,也不计算个人帐户养老金,超龄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退还。其基本养老金按《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以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的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可增发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至办理退休手续期间的历年7月1日基本养老金调整额。退休金从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开始领取。

篇7

一、引言

由于国际化工程的日益增多,国际化工程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外语交流能力和较高的跨区域现场管理水平。在这一形势下,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开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然而,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模式中却无法充分得到体现,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教学内容单

一、与实践工程相脱

离等诸多问题。为此,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环节安排及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陈建国、许凤(2010)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环节安排方面,戴晓燕(2011)结合现行教育实际,提出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并对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优点和具体教学设计进行了论述。在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方面,张灵辉(2014)等学者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监督要教学贯穿始终,并且要和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能够动态调整。综上,可以看出许多学者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研究均是基于一般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下的情况,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则鲜见。因此,本文以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总结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根据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特点,为总结出较为准确的问题因素,本文秉持科学性、准确性、便捷性的基本原则,对华东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主要问题因素,得出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师资配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1.教学模式方面。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和国际英语两个专业。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对实践环节的考虑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部分课程安排实践环节的时间紊乱,施工组织设计等部分课程并未安排实践环节,特别是将集中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四学年度的第一个学期中期至第二个学期中期,而最后一学年往往是学生出国学习的一年,时间上明显冲突。2.师资配置方面。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国际班)现有国内专业教师10名,外籍专业教师8名。国内专业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学历结构为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4名。尽管大部分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从事现场管理的时间较少,故严重缺乏现场管理经验,这阻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可持续进行。3.实践环节方面。实践环节主要存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和集中实习两种情况,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分为技术类和管理类,譬如一些工程材料实验、工程结构实验、沙盘模拟、施工组织仿真设计等。这些实验由于经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删减。其次是集中实习的施工现场不好对接的问题,由于现场环境恶劣,许多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整体的实践效果不佳。4.毕业设计方面。华东交通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于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设计实行动态规划,一般情况下仍然是安排在毕业实习完之后进行。根据对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调查可知,部分学生会选择以论文的形式作为毕业设计,这就更与工程实践相脱离,整个毕业研究有悖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内涵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在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合作办学项目结合两所学校各自的特色,培养目标为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及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和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构建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演变,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海外工程投资成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体现影响力的重要形式。面对这种大趋势,工程一线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但由于国内传统的教学形式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训练。为此,要达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构建国际化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而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接触实际工程,消化并融合理论知识,有效检验了理论教学的质量,两者总体呈现一种互补的关系。因此,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乎到教学质量的保障,更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2.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形式进行培养,目的在于国际化视野的训练,这是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教学体系设定的人才规格应该是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等,将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相衔接,构建适应国际工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国际化实践教学的体系框架,理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度。为保证国际化实践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将该计划与课程教学计划相配套,重点做好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环节在时间方面的错开设置,实现整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多样。

四、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3+1”学习年限安排,学制总共为四年,其中最后一年可赴英国就读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并获得中方和英方两所院校的学士学位。因此,整个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围绕这一时间安排而进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1.明确培养目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希望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较强、创新务实的专业人才。这对实践教学提出三点基本要求:首先是夯实理论基础,学校开设了WesternConstructionTechnology、Measurement&AnalysisandControlofProductionCosts、ConstructionPlanningandProgramming等英方主干课程,项目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修满课程学分,充实理论基础。其次是应用技能的锻炼,要求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通用技能,且要具备较强的现场技术操作水平。最后是基本能力的培养,根据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2.以校企合作为引导。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中国中铁集团合作的“中铁国际班”项目相配合,工程管理专业完成前三年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后,可选择进入中铁国际班的国际工程专业学习,这一学年的学习由企业主导,课程安排会根据企业需求单独设置,力争通过3—5年培养,逐步成长为中国中铁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骨干人才。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师资配备情况,在实践环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大部分中方教师缺乏海外学习经历,进行全英文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其二是大部分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然后进入到高校教学,没有足够的工程现场管理经验。针对此类情况,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出两点建议措施,一方面在合作协议下,组织中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老师到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集中学习,在提高英语交流水平的同时学习英方院校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项目跟踪学习。

五、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正日益成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热点内容。这一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得以保障。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到学生自身的就业前景,更是满足国家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建坤,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7):5-7.

[2]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9(1):89-94.

[3]戴晓燕.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62-168.

篇8

Facing The Demand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CHEN Zhi-hui SHAO Xiao-shuang LIU Wei-xing ZHANG You-ji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012,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new demands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s more prominent. To this end, facing the demand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Teaching reform

20世o80年代以后,工程管理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现代工程系统越来越复杂, 要求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在现代建设项目中,从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造,直到运行的全生命期一体性要求增加;新的融资模式、工程总承包方式和新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普及;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1]。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才能满足企业及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实践教学环节构成不足

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停留在自身可以解决的层面 。通常,实践教学环节只包括测量实习、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而这些实习环节,往往是自编自演,由教师给出实习题目,学生按照设定的背景进行演练,学生认识不深刻,积极性不高,与实际生产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认识实习及毕业实习环节中,学生虽然可以进入生产现场,参观学习,但往往由于安全及时间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全面了解实际的生产情况,因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1.2 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由于生产企业自身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从而导致大多数学校每年的实习场所经常变动,有时甚至存在没有实习场所的情况,仅有的校内实习场所,也与实际生产存在很大差异,并不能满足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需求。学生不了解实际,因而只能纸上谈兵,就业前景必然受到限制,工作之后的适应阶段必然延长。

1.3 实践教师缺乏

工程管理学科的学科定位应为: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的学科,具有区别于其他管理类学科的特征。而对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存在两类观点,学科定位不同导致其培养体系、研究方向等均存在明显差异。一类是面向特定行业,另一类则不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工程管理[2]。而我校依托电力行业背景,学生就业后应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因此,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典型的面向特定行业进行培养。美国建设教育委员会对其国内面向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单位有指导与评估的职能,该类专业的学生培养定位为:获得在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获得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以使学生得到终身学习的机会;获得专业意识和领导能力以便服务于建筑业和社会[2]。借鉴这样一种培养定位,我校面向电力行业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实践环节就需要教师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更要了解电力行业的相关知识,而这样的人才是相当匮乏的。

1.4 理论课程的构成体系不够完善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依照国家的指导规定,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点,没有依照电力行业的背景优势,设置相应的课程结构,因而对实践环节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因而,必须面向电力行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水平。

2 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须紧紧依托电力行业背景,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

2.1 坚持走出去原则,深入企业实际,了解电力行业需求

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必须首先了解电力行业需求。因此,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定期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电力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教师也应坚持走出去原则,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工程实际,从而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用于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为此,我校特地制定了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计划,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工程实际,接受实际锻炼,这既解决了对电力行业市场需求了解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实践教师缺乏的问题。这一良好做法,应加以坚持,同时接受锻炼的教师范围应进一步扩大。

2.2 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实践环节构成不足问题

应通过多样化的实践环节设计,解决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环节,尤其是在假期,应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实习机会,深入工作现场,深入生产一线,掌握工程实际情况。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轨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增加了未来的就业机会。学生通过与实习单位的长期接触,通过平时的工作表现,为实习单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为自己未来就业占得了先机。

2.3 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为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通各校友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习场地,以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4 调节理论课程体系构成,服务电力行业需求

针对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面向电力行业需求,进行课程整合和设计,将一些属于一体的课程进行整合,将一些企业需要而现有教学过程中缺乏的课程进行补充,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学生。

3 结语

工程管理的飞速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为此,本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面向电力行业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篇9

关键词:就业;工程管理;教学改革

Key words: employment;project 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70-02

0引言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新型高级管理,具有很强的学术交叉性与实践性。[1]到目前为止,各个高校在专业方向设置、院系设置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在我校尚属新的本科专业,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在我校已开展十多年,这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专业方向设置前,对江浙一带的就业用人单位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和现从事工程管理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本文从就业视角下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工程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走访57家用人单位,有大中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如中铁集团、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企业、造价事务所及相关咨询公司等,共计收回调查问卷191份,其中用人单位问卷69份,历届毕业生问卷122份。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践动手能力不强;②综合管理能力不强;③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④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

2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用人单位和历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从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角度出发,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改革。

2.1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本地区人才市场需求的实际来制定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总学时30%,这相对国内众多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时比例是较大的。课时安排上在大一、大二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理论教学为主而且周学时多;到大三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理论教学学时减少,大量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大四第一个学期仅安排少量的专业必修课和一些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最后一个学期仅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可根据建设部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在具体培养方案制定中,我们既要面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着眼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外语强化对话能力和专业外语的培养,加强各种管理软件使用的训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定向来选择考取相应的证书,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就当前而言,我校已开展建筑“五大员”的培训等。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2.1 实验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专门培养能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实战能力。因而要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必须加快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建立更加合理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已有若干台计算机和各种工程造价和管理软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虚拟空间,以工程案例贯穿始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通过实验室平台来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学生亲自实践模拟仿真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极大增强了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一些高校也在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工程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问题,尝试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如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集案例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快速算量平台等,它的建成必将极大地加深本专业学生对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2.2 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的建立每个学校对学生实践性环节中一般都安排了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但因种种原因如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校对专业的资金投入不够等导致这些教学环节没能得到认真落实,存在“走过场”现象。因此,要解决这类问题,每个学校应根据各自情况寻找解决方法和途径。我校04年就提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在校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地点,既节省精力也可节约实习经费;二是为了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为学生就业建立长期的定向合作关系。这几年我校先后与多家国内大中型国有企业签定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对于本专业我们与九江安居集团等国企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所在的各个工地上进行各类实习,对于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企业会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签定就业协议,如此一来,缩短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磨合期,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当然,在建立和稳定实习就业基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采取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区域优势,对有条件的企业主动走访和定期交流,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努力为企业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

2.2.3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毕业设计环节,目前高校中存在由于设计题目不更新、选题不够合理或选题不多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等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本科可以按两至三人给定一个设计题目,而且设计题目来自于近两年的实际工程项目,保证设计题目紧跟市场,让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进行 “实战”演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尽快“上手”实际工作。这与我们对市场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同时,在毕业设计的指导上,除校内导师外还可从社会上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例如对于在就业基地进行实习的学生,往往是将毕业实习与设计相结合,聘请该项目高级工程师作为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用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为设计题目,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通过现场了解实际工程项目从前期筹备到施工与投资整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过程,这对于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尤其是学习现场如何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解决问题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可利用社会资源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服务,加强课堂教学和工程实践之间的双向联系,使得实习和设计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本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

2.3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学校每年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开展学术报告,报告场次不下100场,要求有选择性的听取报告至少10问卷;每年的暑期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开办专为学生设立的“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才能。[2]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关系到一个学校今后的发展,必须有一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有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造价管理等专业转行而来,年龄层次比较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双师型”教师有一半以上,但在学源结构上缺乏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对于这种现状,学校一方面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对现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会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相关企业中参加半年到一年的工程生产实践,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此外,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高校进行学习、进修、考察, 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促进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3结论

作为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更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是偏管理还是偏工程技术上,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有投资与造价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向,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我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就业优势,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同时我们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世纪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当然对于每个高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如学校知名度、区域优势等,每个学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方法。我们此次调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市场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些要求和意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促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有很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位不可小视,既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好坏,又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工程行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同时人们也愈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不得不引起管理者人们的注意。就目前来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客观条件。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发展浪潮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实际需求相比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非常复杂,涉及的面非常广,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包括各类房屋建筑以及附属设施的建设以及设备的安装,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房屋建筑物以及附属构筑物设施进行规划、勘察以及设计,然后进行施工和竣工方面的相关操作。建筑工程管理要对整个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包含的所有部分进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要具有完善的控制体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能够对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施工问题进行控制,在提高施工工程效益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施工工程的效果。施工管理要对施工企业出现的粗放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更正,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好的在建筑行业占据有利的位置。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2.2、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尤其是一些危险性大的施工工作,如:高空作业,必须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从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违规指挥和违章操作导致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主管部门对安全施工重视度不够,并且缺乏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2.3、质量管理不重视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水平逐年提升,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还是存在高素质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这个领域缺乏拥有专业技术的领头人、项目负责人和擅长多领域作业的复合型人才。许多私营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总体能力不高,专业素养不足,竞争意识弱,同时,对建筑工程管理必要性的认识也比较薄弱。在许多企业中,“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施工单位,甚至管理者本身还是觉得不需要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额外支出。在社会生活中,我国更多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并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自觉自发地为工程项目配备专业的工程管理团队,这也是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之一。

2.4、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管理不到位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3.建筑工程管理改进的措施

3.1、完善健全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3.2、加强安全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尤其对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经理的任命要选择具有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才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来担任。

3.3、加强对质量管理的重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也关系到建筑企业自身。一个企业如果其工程质量不达标,那么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因此,必须要提升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提高重视度,具体的做法是:(1)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并且拥有专业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和擅长多领域作业的复合型人才,来补足我国目前的在这方面的空白和不足;(2)提高私营建筑企业和其他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度,专门对专项支出进行管理,并且需要有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队伍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3.4、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的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人员就是施工人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受到了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因此,必须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机能培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恶化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而言,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开展培训。

3.5、重视工程核算管理

建筑工程核算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具体的核算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建立科学哈格里的工程核算管理体系;其二,工程核算人员和核算工作必须要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将财务管理作为其重点,紧密连接工程建设全过程;其三,对已竣工工程项目及时进行工程转资及预转资。建立完善合理的工程核算管理体系,针对企业实际和现实要求及时进行必要的创新发展,才能保障工程核算效果,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建筑工程体系的改进与实施,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高质量的建筑水准以及高标准的服务水平,结合国内外企业,向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通过所学的技术与理念,从而更加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涛.论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广东科技,2014,0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