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4 16:47: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篇1

在环境审计中引入低碳经济概念,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符合环保的最新发展方向,有利于发挥审计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审计发展的需要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正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碳生产率)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我国资源环境保护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它与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完全相一致。

(二)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完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

将低碳经济纳入环境审计指标体系,可以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去分析资源环境保护状况,有助于提出符合环保事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三)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审计与环保学科融合的需要

环境审计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工作,需要根据时展及时融合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环保学科的思想,并将其充分吸收、分解到环境审计工作中去,从而保证环境审计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环境审计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影响环境审计主体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审计虽然源于企业内部,但其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在低碳经济框架下,环境审计的主体将发生变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的加入将成为必然。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国际国内的种种“低碳化”政策法规最终都会落实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上,因此,低碳经济的终端会落在企业身上,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从工业化历史进程来看,企业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破坏者,为了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具体到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力所能及的程度。当低碳消费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银行信贷资金的获取甚至企业的税负时,内审部门需要对企业自身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利用的有效性及排放的可控性进行检验,并对能源使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核查,最终形成分析评价报告,在横向比较中找到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出改进建议,促使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抓住机遇,赢得发展优势。因此,在低碳经济下,内部审计部门介入环境审计成为必然。随着低碳经济的纵深发展,更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根据企业经过审计鉴证后的低碳消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来调整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为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经营者需要委托独立第三方对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其责任履行情况如何,需要由独立于环境管理者之外的第三者加以监督、鉴证和评价。而注册会计师具备人力资源优势、专业能力和多年财务报表审计、管理咨询服务的实践经验;同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投资日渐增加,环境审计的业务量也必将加大,注册会计师的介入不可避免,也将成为环境审计的主体之一。

(二)低碳经济影响环境审计的内容

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审计主要是政府环境审计,因此,环境审计关注的重点领域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地域,如“三河三湖”、“两控区”、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等,主要包括生态(生活)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个方面。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环境专项资金的审计、对环境建设项目的审计、对环境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等。也就是说,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基本采用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其内容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和环境政策合规性审计。在低碳经济下,环境审计主体将发生变化,企业将成为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主要审计对象,企业是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低碳消费目标、政策和控制程序?产品在生产、制造、使用中是否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低碳标准?企业的低碳经济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效益?企业是否以经济节约和高效率的方式履行了低碳消费社会责任?显然,此类问题必将成为未来环境审计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环境审计在现有内容基础上应增加低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低碳收支的审计和低碳产品的审计认证等内容,即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也要逐步开展环境效益审计。

(三)低碳经济影响环境审计方法

篇2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气候变化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1世纪末,全球的地表温度将上升1.1℃-6.4℃,全球平均海平面可能提高0.18米-0.59米,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重大挑战,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中的“经济”一词,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和子系统,而“碳”狭义上是指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CO2气体,广义上包括《京都议定书》中所提出的六种温室气体,“低”则是指降低目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所产生的“高”碳排放,最终使碳强度降低到能源和环境容量都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标准。

理解低碳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内涵: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协调统一的必然选择。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激励,推动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且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理念,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邓梁春等,2008;庄贵阳,2007)。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要加强教育,转变人们发展思路,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保障。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发展绿色经济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适应全球变暖的趋势,其中碳减排又是重中之重,由于人为碳排放主要是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因此,减少碳排放实质就是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国际能源的现状来看,据国际能源署预测(IEA,2008),到2030年,化石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仍将为80%,且煤炭需求是各种能源品种中增长最快的,石油仍然是主要的燃料,包括中印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地区。能源发展具有周期长、惯性大、路径依赖的特征,减少碳排放就意味着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影响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围绕碳减排的国际谈判实质就是排放空间的公平合理分配以及能源使用,发展权益的争取。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成本和市场问题。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减排温室气体的过程中付出了额外成本,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所以需要制定全球的低碳市场配额,并逐渐形成全球通用的制度和规则,否则,低碳技术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回报,从而影响低碳技术的开发、研究、推广。

发展低碳经济的第三个问题是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方面的问题。低碳技术能否在全球推广,从而提高能源开发、生产、输送、转化和终端消费过程中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这面临着解决全球公共物品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与获取低碳技术商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矛盾冲突,需要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下解决。

我国也面临着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低碳经济给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由我国国情决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可能会延缓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

从目前来看,各发达国家都在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准备向低碳转型。但是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普适性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包括:欧盟和美国分别实施了碳贸易系统,欧盟开始征收碳税,构件绿色税收体系,各国纷纷提高能效标准,加强能效和环保方面的监管,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投资新能源和碳减排的研发等。通过一些实质性的政策调整,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低碳经济的道路,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开始脱钩。例如,瑞典1990-2006年,经济增长了44%,但是其CO2排放减少了9%。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发展低碳经济,应当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具体来说:

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改变人们发展理念,弘扬以低碳排放为荣,高碳消耗为耻的社会新风尚。积极引导人们转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经济也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社会要倡导人们:少开车,多走路,多坐公交和铁路,多骑自行车和电瓶车,多植树绿化,在学校教育中多讲一些低碳生活方式的问题。

第二,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我们国家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少,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法律,在其他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也缺少针对温室气体这种“特殊污染物”的相关适用法律和规定。因此,应论证“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和立法模式。在宏观管理体制上要增加研究低碳经济的经费和编制。

第三,政府应采用经济手段,倾斜式发展低碳行业。人大和政府要加快对低碳经济的调查研究和立法,通过税收、补贴、价格、信贷等手段,发展低碳产业,使之增加供给,降低成本。对高碳消耗和排放的企业和行业给予征收气候变化税或者关停并转的处置,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要带头履行环保生态责任。

第四,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突出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也是能耗多,排放多的时期,所以调整经济结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至少包括五方面含义:一是要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局面,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所以如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得单位能耗创造的GDP有明显增长,在国际分工中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低成本制造业优势的现状,限制“三高一低”产品出口。三是降低现有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发展新能源产业。

第五,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步发展天然气,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可再生燃料——氢和生物质能,逐步发展核能。

第六,提高重点产业的能效和减少能耗。当前要针对重点用能部门的工业、建筑和交通部门,提高能效标准,改善燃油经济性,减少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公交、铁路等交通设施,提高建筑节能,提高电厂能效。

第七,对民营资本进入低碳行业进行开放。国家只需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通过项目核准制,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充分调动国有、民间、外资等各类投资者平等进入。提高科研开发投入力度,实现重点技术突破,提高低碳行业的研发经费,国家要对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重大节能技术予以重点支持,促进国内外技术和资金的双向流动,鼓励我国科研人员和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研发,也要积极吸引国外的跨国公司来华发展低碳经济,设立研发机构,以及中外进行合作开发。

第八,加快植树造林和继续退耕还林政策。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 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具体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一、嘉峪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嘉峪关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9年,嘉峪关市共排放工业废气8431594万标立方米,二氧化硫18692吨,化学需氧量1660吨,氮氧化合物17817吨,烟尘7696吨,粉尘8118吨;二氧化碳年均浓度0.03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0.024毫克/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量2505.08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2500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559.09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26.31%;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6820吨,工业烟尘去除量123539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562万元。

(二)嘉峪关市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能耗情况分析

1.煤、油等一次能源匮乏,能源消费总量逐年攀升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嘉峪关市“无油、缺煤”,资源十分匮乏现状非常突出,基本95%以上消耗的能源需从省外和国外调入。“十五”期间嘉峪关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6%,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由2000年的38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5年的545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7.28%。至“十五”末,嘉峪关市能耗总量为545.59万吨标准煤,其中单位GDP能耗6.71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4300千瓦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8.8吨标准煤/万元,分别是甘肃省平均水平的2.97倍、1.69倍、1.76倍,各项能耗指标高居全省之首。

2009年,嘉峪关市一次性能源全年消费704.89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7.516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为5.88吨标准煤,单位GDP电耗3968千万时;均高于甘肃省2009年单位GDP能耗2.013吨标准煤、单位GDP电耗2539千万时的标准,全年能耗居于全省首位。随着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全市能源消费也随之快速增长。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拉大,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亦趋凸现。

2.嘉峪关市主导产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主,节能降耗任务严峻

嘉峪关市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主导产业为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水泥制造业,都是高能耗行业。特别是嘉峪关市重点耗能企业酒钢(集团)公司的发展模式当前正处于由规模发展向产品结构调整发展,这就意味着在钢产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钢材的深加工过程增加,即钢材的加工过程能耗将大幅度增加,这样酒钢(集团)公司总能源消耗量将增加,导致吨钢综合能耗上升,节能工作难度加大。2009年,嘉峪关市工业共耗用原煤393万吨、洗精煤301.85万吨、焦炭282万吨、电4919亿千瓦时,占全年全市能源消耗总量80以上。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嘉峪关市经济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钢铁、建材工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节能降耗的任务很严峻。

二、嘉峪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低碳发展宜采取既基于本市市情又符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的渐进式路径,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重点内容,纳入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走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

(一)用低碳标准调整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

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调整,应紧密结合嘉峪关市的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尽早制定出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明确未来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一是将低碳经济作为重点纳入“十二五”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本市科技发展规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确定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二)促进工业低碳化发展

工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体,其综合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70%,这就决定了工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减排对象。嘉峪关市工业经济结构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重工业比重偏高,轻工业比重偏低,且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对较高,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不足。2009年,嘉峪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393.8亿元,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91%左右,基于此,应利用低碳技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低能耗、低物耗、低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一是加快整合步伐,推进相关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二是完善退出机制,加大淘汰力度,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三是加快企业产业结构与技术升级,不断探索各个产业链条上的技术工艺过程及管理制度革新,改善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严格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要求,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实现有序健康的发展。

(三)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步降低碳基能源消费比重

低碳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从而逐步降低消费领域中碳基能源(煤、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费比重,以达到改善环境和抑制气候变化的目的。

风能、水能、太阳能和核能是典型的非碳基能源,且多数具备可再生性。就嘉峪关市实际情况来看,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风能项目的建设应是当前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首选。嘉市全年太阳总辐射量稳定在5800兆焦/m2~6400兆焦/m2范围内,多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为6129.96兆焦/m2;全年日照总时数在3033―3316小时之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61.2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70% 左右,太阳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为全省最高值,是世界上高效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最佳位置之一,因此,太阳能照明、太阳能供热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同时,嘉市风能较为充足,为甘肃省主要的风能基地之一,发展低碳经济还要从大力开发风能项目着手。围绕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还可以延长产业链,如光电、风电、节电、输变电等新能源设备的研发制造业都很有潜力可挖。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同样的技术水平,如果产业结构不同,则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所以,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降低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结构上实现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

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

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探索综合利用农业剩余能量的新途径;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提升农村生态水平。

2.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接续产业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首先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依托酒钢集团和中核四零四有限公司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机械制造、不锈钢制品、钢结构、金属制品加工、核设备制造、风电设备等先进制造业,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其次要大力发展酿造业。依托酒钢宏丰葡萄种植基地和紫轩酒业,发展葡萄酒加工酿造产业。三是要依托酒钢和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工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园区内工业企业提升生产与节能技术,提高工业企业内部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转换,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发展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带动嘉峪关市低碳经济发展

2009年,嘉峪关市产业结构为1:82:17,三次产业的能耗占能源耗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0.28%、81%和8.2%。可见,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逐步增加第三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份额,以第三产业低能耗、低污染带动低碳经济发展。

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首要任务是提升、壮大现有的传统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业。其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借助嘉峪关市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近年来形成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立体化发展格局,同时借助与天津港的合作,共建内陆港、陆路口岸和物流园区,实现与天津、连云港等港口城市的便捷连接,带动现代物流业、对外贸易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新城区建设、中心商业区改造为契机,引进一批知名的现代服务企业,扩大嘉峪关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本市投资创业。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全面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五)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研究与创新,把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作为工作重点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因素。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超前发展的意识。因此,要高度重视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融合市场现有的节能、低碳技术,并迅速加以推广和应用。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必须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生产工艺及生产经营方式的改进,提升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一是建立为低碳经济发展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重大节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依托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二是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同时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并消化吸收。三是实现能源使用的多元化,大力发展替代燃料产业,使用无碳低碳能源,如发展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四是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全面推进嘉峪关市节能降耗工作,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低碳化发展。

篇4

低碳地产的内涵及特征

低碳地产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建筑的居住舒适度。低碳地产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的主题:一是政治经济,是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二是单一指标,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指标;三是量化,在现有排放量的基准上,量化住区二氧化碳的减排值是必要目标;四是金融属性,低碳已与金融、货币、税收等紧密挂钩,如碳货币、碳交易等。

低碳地产是由低碳概念、低碳技术、低碳运行和低碳引导组合成的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土地规划、建材选用、建设施工、经营销售、交付使用、物业管理各阶段,并非只是在技术层面实现低碳。具体说来,地产的低碳体系涉及建筑二氧化碳减排、绿化系统二氧化碳的定量、住区节水的二氧化碳的减排量、低碳交通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和住区低碳评价。因此建设低碳地产应该从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建设、营销推广、媒体传播等各方面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建立低碳发展机制,倡导标准化、工业化生产。

发展低碳地产业的必要性

地产业自身高能耗、高排放的现实特点。从中国的碳排放数据分析,目前,房地产占了全社会碳排放总量30%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20年,房屋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将占社会总能耗的40%,成为第一能耗大户。有专家曾指出,碳排放强度最高(60%)和最低(40%)两个数值的实际表现,房地产的影响可能是所有产业中最大的,我们所有建筑节能达到70%标准,可以减少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航空业停业5年。有关数据也显示,我国低碳经济40%的份额可以通过节能的方法,其中建筑节能的方法是最经济的。

适应国家发展形势和政策的需要。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我国来说,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是人口大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现有的47.5%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50%以上的世界平均水平,不仅如此,我国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均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发展低碳地产,取代“竭泽而渔”的传统增长观念,是响应国家减排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经之路。地产企业如不能把握国家对我国建筑业的这种宏观政策方向,势必使企业的长期发展受到致命影响,成为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桎梏。

促进内需发展的需要。地产业处于经济各个产业链的中游,它的上下游约有20多种行业。建设低碳地产,必将推动建造过程中对新技术的运用及各环节中碳排放的控制,从而拉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革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除了在新建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低碳节能外,地产“低碳化”价值链的另一头,则是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及其延伸的产业链条。现阶段各省城镇中心区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设计缺陷、抗震性不达标、建筑质量整体或局部不合格、耗能严重、房龄过长等。既有物业的低碳改造必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显然,地产的低碳转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减排问题,还将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产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新的调控政策下,我国商品房普遍存在开竣工量大、销售不旺以及空置率上升的状况。解决之道应着力在提高品质、改善住房结构及居住环境上下功夫。低碳地产恰好是地产业转型的一个契机。打造低碳地产从舒适度、环境优化、节能降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虽然短期内可能对企业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企业获得的是新一轮产业竞争和技术竞争优势,终将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建设低碳地产的对策建议

地产的低碳发展,已成为行业最主要的热点及趋势。然而,现阶段低碳地产的发展仍面临很多困境,还停留在起步阶段。鉴于此,拟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加强低碳地产业体制机制建设。第一,继续完善低碳地产法规体系。在《建筑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规划法》中体现大力发展低碳地产的内容,加快制定《低碳地产管理条例》等,为建设低碳地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第二,制定低碳地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纳入各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减排措施、重点领域和专项规划的具体内容,以推动政策导向的形成和体制机制的建立。第三,量化低碳标准、规范低碳地产第三方评估和认证体系。参考“低碳住宅技术体系”,结合各省实际,量化从项目规划、项目建设、项目验收到投入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低碳节能标准,并将标准体系构筑为3个层次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自由性目标,让行业有章可循,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在标准的基础上,规范低碳地产的评估和认证体系,将建筑节能、绿化系统、节水、交通、建造期共5个碳指标定为衡量地产减碳情况必须评估的内容。根据认证与评估结果对地产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全面实施低碳建筑、低碳社区标识制度。第四,建设包括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监测等环节的低碳地产监管体系。监督工作应由政府、开发商共同进行:强制性的低碳标准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行政监管,非强制性标准由开发商监督执行。此外,建立地产低碳减排目标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实行严格的问责,以促使相关人员确保减排到位。第五,研究健全经济激励政策。从研发、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减碳,以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大力培育低碳地产的市场机制。第一,建立地产“碳积分”机制,搭建相关融资平台。组织相关部门围绕“评估体系”建立地产低碳的信用积分机制,让低碳真正成为企业融资信用等级的一个重要砝码。此外,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住房债券,开创低碳信贷产品,积极创造条件协助企业上市融资,加强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能力,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第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拓地产节能服务市场。完善激励、扶持政策,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与模式,促进地产建筑节能服务产业化。在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工作中,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效交易、建设运行一体化、区域能源系统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推进方式。大力培育与建筑节能直接相关的专业设计施工、工程咨询、系统集成、节能评估等配套产业,切实增强产业支撑能力。第三,鼓励开发规划方案下清洁发展机制(简称PCDM项目),搭建地产“碳交易”平台。首先,尽快对今明两年地产项目进行分析和调查,组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评报告,把PCDM机制全面引入到低碳地产建设当中。其次,加大宣传,出台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环境能源交易所的作用,引导各市县和企业进场交易,尽快促成地产领域的自愿碳减排和自愿碳交易。

强化低碳地产技术支撑体系。第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出台鼓励政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密切协作的科技创新体系;安排专项引导资金对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加强国际合作,注重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炼建筑节能适宜技术,避免节能技术应用出现贪多求洋的现象。第二,推进低碳节能技术、材料和工艺的大规模应用。通过技术,产品推广、限制、禁止目录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太阳能采暖制冷、太阳能与浅层地能耦合利用、城镇生活垃圾、污泥沼气利用技术、工业余热、污水热泵技术、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拓展应用领域。推广过程中,一是要抓好低碳地产试点示范工作,加强技术整合,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低碳地产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注意把握好实现力度问题,不一定要求一步到位,可以根据企业的能力和掌握的技术水平,逐步实现地产“低碳”。

篇5

一、金融支持是促进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处于核心地位,金融引导经济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的基本功能一是使社会资金转化,二是优化配置经济资源。金融市场通过运行机制的作用,可使社会闲散资金和企业暂时闲置资金转化为生产周转资金,变储蓄资金为投资资金。另外,由于金融市场拥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和众多的投资者,信息传递迅速,使经济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促使经济资源流向生产最有效的企业。

低碳经济成为危机后带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低碳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低碳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一是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发挥金融融通的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交易的广度、深度和弹性。二是推动市场自发进行低碳创新活动的功能,使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不依赖于政府扶植,有效避免了路径选择的错误及权力寻租的浪费。三是实现碳市场的激励功能,提升碳排放交易制度的效率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排放交易机制的制度功能。四是有利于碳投资的风险分担和退出,有利于投资者队伍的扩张,有利于能源金融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产生,有利于资本对节能减排的推动。

2009年11月,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年7月2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是属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就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在低碳经济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产业体系的建立。

二、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优化需要金融支持

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传递机制如下:金融—影响储蓄和投资—影响资金(资本)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金融可以通过资本的优化配置,引导经济资源流向低碳技术创新领域,促进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技术结构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代表产业的规模经济性,技术结构代表产业的能耗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

根据《2010—2011中国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2010年产值已超过2万亿元,新能源产业接近4000亿元。报告指出,虽然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拥有巨大的产业规模,并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推进,但是为数众多的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企业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低碳产业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由于存在巨大的行业壁垒,广大民营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常规的商业手段参与市场竞争,风险资本对这一领域总体持观望态度。因此,在当前我国正处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新能源产业、节能设备制造、低碳技术研发等相关领域发展前景广阔,融资需求巨大,有必要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低碳产业结构优化。

低碳产业紧密结合金融支持的主要表现:一是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低碳项目与企业,如支持化石燃料改造、提高传统行业的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产业、植树造林等;二是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碳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获取收益,并且碳减排量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引导经济资源投向低碳产业,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优化,促进低碳技术升级,实现节能减排(如图1所示)。

三、低碳产业的发展特征需要创新金融支持

低碳产业的发展具有项目周期长、高风险、高投入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对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的需要。首先,项目周期长。低碳产业的发展是指通过创新技术来提高传统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但是,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并非有投入即可立竿见影,低碳项目的周期从技术研发阶段到技术转化阶段,再到产品推广阶段,是个漫长的过程。项目周期较长的特点决定了其中短期内不能够为企业带来回报,因此开发低碳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在项目周期的不同的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均不相同。其次,市场风险高。低碳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仍然不足,人们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接受需要时间,当前低碳市场相对弱小且不确定,这中间会有较高的市场风险。另外,采用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生产产品成本过高。比如燃煤发电成本为1,则小水电、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约为煤电的1.2倍、1.5倍、1.7倍、11—18倍。高成本形成高价格,使得市场无法接受低碳产品,导致了低碳技术迅速发展所带来的质量改进和社会成本降低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低碳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对于中小低碳企业而言,在缺乏政策支持和信贷资源、技术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一般难以维持自身运营。为了管理和转移低碳产业的风险和成本,需要创新金融支持。

四、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形成需要金融支持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缔约方和其他发达缔约方应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以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履行《公约》,《公约》建立了向发展中国家分配资金的融资机制。另外《京都议定书》规定,允许有减排责任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指标。这一规定推动了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形成。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迅速,2012年5月世界银行的《2012年碳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碳市场总值增长11%,达1760亿美元,交易量创下10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高。随着碳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其价格发现功能导致市场主体把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REN21)公布的两份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达25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世界银行专门成立了碳金融业务部门,并已经设立了总额高达10亿美元的8个碳基金用于全球环境保护项目。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涉足碳金融领域,目前全球采用“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已超过60家,对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进行判断、评估和管理已作为其金融行业基准,其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项目融资额占全球融资额的85%。

在国际碳金融发展领域,发达国家都竞先抢占碳金融市场,围绕碳减排权,建立并完善碳交易市场,试图构建碳交易货币,并发展包括相关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基金、碳排放期权期货以及碳衍生理财产品等一系列以金融创新产品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于2005年4月推出碳排放权期货、期权交易,碳交易被演绎为金融衍生品。2008年2月,首个碳排放权全球交易平台BLUENEXT开始运行,该交易平台随后还推出了期货市场。其他主要碳交易市场包括英国的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KETS)、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国家信托(NSW)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也都实现了比较快速的扩张。加拿大、新加坡和东京也先后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

对于蓬勃发展的碳金融,我国仍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居于被动参与的地位。目前国内碳排放交易的买家主要是境外企业,国内企业与国际买家谈判时,缺乏话语权。虽然中国现在是最大的碳交易供应国之一,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碳交易市场,因此没有交易定价权。中国要想掌握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主动权,就必须发展碳金融市场,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注:本文为2011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D11YJ35。)

【参考文献】

[1] 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2] 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支行课题组: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政策支持研究[J].福建金融,2009(1).

[3] 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篇6

平顶山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备受中外瞩目。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亿立方米。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国家4A级尧山风景旅游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白龟山风景旅游区、昭平湖风景旅游区,山明水秀,交相辉映。

2006年到2008年,平顶山市将构建以平顶山城区为中心支撑、石人山为龙头带动的“一心三区三条线”(即一个中心、三大旅游区、三条骨干线路)旅游发展格局;实施“1123”精品工程(即一园一衙二山三寺):三苏园、石人山、二郎山、风穴寺、佛泉寺、香山寺,建设一批观赏性好、文化品位高、参与性强、拉动力大,具有独占性的旅游大项目。

一个中心:平顶山市(含叶县城区)。深度开发县衙、山顶公园、金牛山风景石榴园、湛河公园、鹰城广场、平煤水库疗养院,加快香山寺、生态园、新城区环湖游憩带的建设,成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一个龙头:石人山。充分发挥和突出石人山独特的山水林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深度开发力度,将石人山做大做强,成为国内山水旅游的著名品牌,我市的一张名片。

三大旅游区:大石人山旅游区、石漫滩环湖旅游区、泛风穴寺旅游区。以石人山、二郎山、风穴寺为核心,以周边景区(点)为补充,构建山水风光、休闲度假、宗教文化三大旅游区,将大石人山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山水观光和生态休闲养生型品牌旅游区,把石漫滩环湖旅游区建成中原地区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泛风穴寺旅游区成为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省内外知名的宗教文化旅游区。

三条骨干线路:西线、南线、北线。西线:平顶山―鲁山以山水观光、温泉养生和刘姓寻根为主的旅游线;南线:平顶山―叶县―舞钢以休闲度假、历史文化、叶姓寻根为主的旅游线;北线:平顶山―宝丰―郏县―汝州以文化古迹、宗教文化、民俗探秘、温泉养生为主的旅游线。

二、平顶山旅游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在全球提倡低碳经济,节能环保减低高碳能源的消耗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也庄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资源型城市转型必不可少。于是平顶山市逐渐开始调整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由于平顶山市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于是发展旅游业成为平顶山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但是,在平顶山市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当中,又出现了与低碳经济相悖的重复开发,过度开发等情况。

1.旅游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旅游已成为社会大众消费的重要组成,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逐步提高;休闲时代的到来,重观光、轻休闲的滞后旅游发展观念以及休闲供求不均衡,市场化程度低,旅游设施利用效益低等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转型刻不容缓。

2.旅游资源均衡开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平顶山市的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存在着管理不善、经营困难、市场萎缩的现象。综合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旅游开发过度依赖观光资源。平顶山市的许多人文资源基本停留在文物保护阶段,仅立碑说明,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缺乏实质性的保护,部分人文资源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对马街书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缺少市场开发,导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逐渐消亡的危险。

(2)旅游开发过度依赖鲁山县、舞钢市,缺乏对其他县市的合理规划与开发。例如鲁山的尧山自然风景区、温泉,舞钢市的自然风景区等是众多旅游者的首选之地。但对其他县市如叶县、郏县等地的自然山水、乡野农村、宗教寺庙、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缺少合理而有效的开发。同时,在已经开发的景点当中,缺乏更深度的利用,例如鲁山温泉等自然资源。

(3)过度依赖现状,深度开发不足。除尧山风景区外,平顶山市的旅游景点中缺乏在国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景区。同时,尧山风景区现在也面临着部分接待设施老化、产品过于陈旧、旅游市场萎缩的等不利局面。

3.旅游业转型升级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必要途径

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带给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副作用,过度的旅游活动导致环境破坏的同时,也导致旅游资源严重破坏。平顶山市旅游活动开展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旅游景区传统文化风俗遭到冲击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资源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尤其是五一、十一等重要的节假日,景区的游客数量剧增,超过了景区的环境承载力。二是景区环境污染严重。伴随着旅游活动开展的同时,景区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旅游资源的隐形杀手。三是旅游景区传统文化风俗遭到冲击。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趋于保守。但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景区带来的巨大效益,给当地居民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转变。在一部分人通过旅游服务业富裕起来后,带动大量的当地其他人依托旅游资源也搞起旅游服务业。这样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过程自发形成的、带有浓郁地特色的传统文化风俗遭到了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长此以往,一些传统的民俗如鲁山县的鼓儿词、宝丰县的提线木偶、舞钢市的轧琴、鱼灯花社等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三、平顶山旅游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1.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后发优势

平顶山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除了煤炭、钢铁等,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灿烂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八百里伏牛最美的山――尧山、世界第一大佛、汉唐皇家温泉和夏季漂流玩水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随着平顶山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推广,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平顶山逐渐被世人认识、发现。“神奇尧山,中原大佛,观音祖庭,近悦远来”的旅游形象和“山、佛、汤”特色旅游产品逐渐为国内旅游界接受,把平顶山建设成为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越走越近,平顶山旅游渐入佳境。平顶山市地处伏牛山生态旅游黄金位置,坐拥国内最好的山水温泉带,具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禀赋,其中,“佛山汤”是平顶山市的顶级旅游资源,尧山-中原大佛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尧山的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温泉、云海、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可谓“中原独秀”。“中原大佛是世界最高的佛教造像,大佛总高208米,吉祥金钟净重116吨,是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世界最大外击青铜铸钟。“登尧山、拜大佛、沐神汤”已经成为全省旅游的特色产品、“黄金产品”。平顶山市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可谓硕果累累。2012年全市在建旅游旅游大项目33个,项目总额179.8亿元,改变过去旅游项目单一、旅游内容分割的局面。“2013年,平顶山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91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6%。”2014年,平顶山旅游将围绕“形象定位、营销重点、主要市场、旅游专列”四个方面开展工作,聘请行业领先组织着手编制并实施《平顶山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和营销纲要》,推进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在产品营销方面,按照保大舍小的原则,重点关注能够面向全国市场的“山、佛、汤及水上项目”,充实四季旅游产品体系,鼓励旅游企业拓展省内及周边市场。综合采用各类营销手段,组织多种营销活动,实现多层次营销;继续紧贴北京市场,同时寻找天津市场机会,继续拓展河北市场,建立京津冀客源区域,达到效益最大化。“在旅游专列方面,我们将优先从北京组织旅游专列,不放松其他市场的专列开行,全年力争开行5趟专列,初步形成北京专列的客源组织联盟。”

2.交通格局不断完善带来的新变化

旅游交通的便利程度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其还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横贯市区的洛宝铁路衔接这两条大动脉,周边有三个航空港,其中新郑国际机场距市区仅100公里,许平南、南洛高速穿境而过,郑石高速已全面贯通,太澳高速公路即将建成。

3.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契机

平顶山作为我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平顶山的夏季游一直很火,“游尧山、拜大佛、浴温泉”黄金组合产品既受旅行商的青睐,也为广大游客钟爱,市场热度持续不减。2011年,玩水项目又使这一黄金组合产品更加丰富。尧山大峡谷漂流、碾盘山极速回旋漂流、军事秘洞仙境漂流和森海湾水上乐园,以极强的参与性、体验性、刺激性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我省玩水产品的新宠,让平顶山的夏季旅游火上加火。

篇7

2鼓励汽车使用节能的措施

汽车节能在技术概念上是对汽车的燃烧比进行优化,这就要求作为汽车核心的发动机拥有的技术的好坏了,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油耗情况也与此有关。发动机内的油液的充分燃烧涉及到发动机缸内值喷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又与缸体的形状有直接关系,并涉及到油路喷射器等其他汽车零配件的应用。

发动机的缸内直喷技术是缸内油液得以充分燃烧,将产生的动力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可以节省汽车用油。现在的汽车在汽车点火方面多采用点子点火器,传统的分电器因为费油的特性被很多汽车厂商摒弃。点子点火系统在经过优化后,通过电脑控制来设定电子点火器最为适合的点火时间,同时将燃爆界限和排放等因素都设定在了电脑程序中。燃烧稀混合气以此改善火花塞点火,使燃油达到经济型层次,这不仅能够降低排放量减少污染,还可以适用于93#、92#、97#等所有型号的汽油。

点火时可使用高能耗点火系统与空气喷射燃烧、火焰燃烧喷射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是点火系统可以达到分层燃烧的效果,高压使得油路能够喷射的更远,管内的油液残余基本为无,这就是增压燃烧技术。这样的节油技术需要搭配涡轮,资深车友戏称为“大众黄金组合”,以涡轮增压发动机来增加压力,达到温度迅速上升的效果,使油液更容易达到燃烧的熔点,汽油的燃烧会较以往而言更加完全。以此类似的电控喷油技术,它可以带代替化油器,精确的控制喷油量,使可燃混合物获得最佳的空燃比。

汽车制造的过程中,很多的汽车厂商努力减小汽车的自身重量,采用全铝车身进行制造。目前在日本,很多汽车制造商通过使用全铝发动机和全铝车身使自家品牌的汽车拥有更加节油的效果,大受好评。汽车的轮胎也是汽车节能的关键,轮胎与地面摩擦力的减少直接降低了汽车油耗,在配以科学合理实际的流线型车身,降低风速对汽车的影响,也能够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在汽车的正常使用中,要保持汽车节能的最佳状态,例如标准的发动机气缸压力,可以是油液迅速燃烧,减小热损,提升输出功率;优良达到发动机性能,点火系统和发动机温度无异常,发动机起动后怠速保持稳定,且水温到达65℃以上时,转速可以任意调节;汽车前轮有准确的定位,因为现实中汽车束若增加了2~6mm,会使油耗相应的增加l0%;汽车轮胎维持在标准气压下,因为缺气的轮胎会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滚动阻力,加大油耗;汽车理想状态下的传力机件和制动器无发热和摩擦现象,发响和拖带较少;汽车内部各零件间的间隔要调整好,例如离合器打滑会造成动力损失,过紧的轴承与齿轮会加大运转阻力。

篇8

体育经济是指基于体育项目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体育赛事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当然,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一定的压力,其主要表现为体育项目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低碳经济致力于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体育经济下,低碳体育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其必要性及具体路径实施如下:

一、发展低碳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低碳健身项目逐渐成为人们认可和选择的项目。传统的粗放体育管理模式制约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低碳体育产业的发展就成为其内在需求。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体育建立同样不能忽视污染的影响。低碳体育理念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对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制约了体育发展策略。对于体育而言,实现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其社会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最后,虽然我国已经跻身为体育大国,但体育产业结构以及体育发展规模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低碳体育项目的开发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体育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体育物流

现代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大型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育赛事要求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因此,建立完善的体育物流组织具有必要性,同时完善的物流也是确保体育低碳化的关键。结合现代网络的发展,构建专业的信息管理平台,明确体育物流的相关程序,确保体育比赛期间的流程化和高效化,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体育赛事的进行需要先进的物流体系和服务意识,而体育物流的完善主要目的是传递高效的信息平台,防止重复采购,促进体育的低碳化,从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总之。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的物流配送设施以及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体育物流是体育产业低碳化的第一步。

(二)构建绿色体育赛事物流组织机构

促进体育赛事的低碳化要求管理人员建立专业的策划、管理机构,以减少物流配送流程,降低体育管理难度。通过物流策划,使体育主办方获得专业的物流实施体系。物流企业在体育赛事中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包括提供专业的物流方案,物流顺序。结合体育赛事的所需的设施制定实时的、动态的管理计划。在体育比赛中,意外在所难免。绿色的体育赛事物流组织的内容包括合理安排人员进出,以确保其安全。在具体工作环节上,物流企业必须对赛事实时监测,以出台不同比赛结果的针对策略。对于物流环节来说,相关组织要注重配送环节的污染控制,增强对物流配送所产生的垃圾的处理。

(三)开拓低碳体育健身市场

体育低碳化过程中,还要重视体育的经济发展,增加体育低碳投入,引导民众积极参与低碳健身。拓展低碳健身项目,通过培训使低碳体育概念深入人心。目前,广场舞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开发过程中应给与重视。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低碳体育概念是目前社会提出的先进的体育项目。为支持这一项目,体育倡导者应起到带头作用,加强对普通群众的低碳锻炼引导。当然,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室内锻炼,参加健身俱乐部同样可以实现低碳化,而这一方面需要俱乐部具有低碳服务意识,时刻以客户为中心,在我国建立一种一致的低碳生活模式。

(四)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使体育成为一种产业

发展体育贸易的同时,要促进体育产业的形成,使其逐渐低碳化,还需要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体育赛事的物流组织,形成体育用品贸易组织,为体育锻炼者提供业务咨询、员工培训以及旅游服务等。体育贸易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只有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其低碳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础。我国不同区域的体育特点不同,针构建具有民主特色的体育项目、增强我国体育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体育人才是确保体育项目构建和体育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因此实现体育低碳化,应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和体育管理人才。由于是体育赛事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使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先进的管理意识,促进我国体育低碳的顺利、稳定发展。

三、总结

体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给其带来了瓶颈。在我国,低碳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体育发展过程中,体育人才的缺乏、体育项目的传统化都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引导民众认识到低碳体育的重要性,在国内建立统一的体育锻炼体质,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意识;对策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不断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使之在日常行为中注意减少CO2 的排放,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一是要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三是要充分发挥社团在公民节能环保意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1.1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20 世纪90 年代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但是低碳经济作为单独概念并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 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1.2 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依托。有关专家指出,低碳经济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这不仅意味着低碳经济要在生产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由此可见,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当代环境资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日常活动的正当结果,这已经基本成为了人类的共识。

2 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公众参与度,实现共同低碳当前,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建低碳型社会,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人作为主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公众是否积极参与节能环保行动以及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如何,将最终决定着低碳经济推行的实际效果,从而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节能环保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事务,我们每个人理应承担起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积极参与到节能环保的各项工作中去。这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有效推行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条件。

3 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之对策研究

3.1 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当前社会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仍不足,对能源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较弱,公民节能习惯还未养成。所以,必须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自觉实践低碳生产和生活。

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在国外,许多城市、企业十分重视媒体对节能的宣传教育。加拿大渥太华就专门办了一份报纸吝啬家日报,专登宣传小气有理、为人们节约过日子提供具体办法的文章,提倡吝啬不是没有面子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报纸很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不断刷新。

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的优秀做法,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使社会公众了解中国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及面临的问题、节能环保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尽量拉近节能环保与民众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加大普及节能知识的力度,充分利用特殊时日开展活动。

3.2 转变思想观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经济。从目前来看,中国公众的低碳意识还比较薄弱,良好的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养成。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的日常起居每年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总量,足足可以充满三个热气球。可见,公众生活方式健康、环保与否对于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多么重要。

3.3 哥本哈根大会直接向我们提出了未来现代而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型的责任,让这场运动从自己家中发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2008 年6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公开报告对个人的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具体意见,这对我们形成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有着指导意义。

篇10

1.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主要就是要求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多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一目的,主要采取的途径就是转变当前固有的经济增粘模式,创新管理制度体制,开发新的技术手段,采用新式能源,减少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最终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低碳建筑低碳建筑和低碳经济相对应的主要就是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最终达到建筑行业和环境资源共同和谐发展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指具体的能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建筑物,其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建筑行业内进行低碳经济的运行,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最为严重的一个行业之一。在该行业内大力推进低碳建筑的发展,就能够为整个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理应把低碳建筑作为未来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二、在建筑行业内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在建筑行业内的发展不仅仅是建筑行业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并且还是我们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以往有调查研究显示,当我们建筑1m2的建筑房屋平均要排放出0.8t的碳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然其消耗的能源也是较为巨大的。并且在房屋建筑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比如照明、通风、采暖等都可能会继续消耗能源,这也就造成了当前我国能源较为短缺的现实,而这一现实也恰恰使得我们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此外,对于环境来说当前的现状也极不理想,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重,这反过来对我们的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生态失衡现象使得我们只能自食其果。为了避免这一现状的恶化,当前我国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低碳经济也在各个行业中发展起来,建筑行业当然首当其冲的应该进行低碳建筑的改革。

三、低碳经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既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那么我们理应在具体的建筑项目执行过程中做出必要的改进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下面就主要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和具体的项目管理等三个方面,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如何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1.低碳经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指挥者,理应在其中体现出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进行相关的低碳经济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后期的施工当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最终做好低碳经济的应用工作。具体来说,在建筑设计当中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于建筑节能和低碳经济的设计流程。进而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和改进原有的建筑设计模式,降低施工中的能耗。具体到城市建筑设计,我们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主要路径都是循序渐进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被影响,结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来增强低碳设计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建筑设计中的土地占用面积上下功夫进行思考,土地占用率也是衡量一个建筑工程环境破坏状况和耗能状况的主要指标。

2.低碳经济在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低碳经济发展和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建筑具体施工技术上,新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我国针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最早的一项研究和实践。在具体的建筑施工技术中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采用新型的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和不可再成能源的节约来说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着眼点,比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创新施工工艺也是低碳经济应用的一个主要途径,尤其是针对当前耗能较为严重的几个主要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节能创新,就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能源使用,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3.低碳经济在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项目管理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管理的水平不仅仅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应用。比如,我们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加强对于电力使用和原材料使用的监管就能够起到有效的节约作用。此外,加强施工的标准化管理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的重复施工,提高低碳经济的应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