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6:47: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基于此,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从生活出发,构建问题情境
高中自然地理的学习内容大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只是经过前人的总结,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和思维高度。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我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内容时,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觉得大气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参与性不高。于是,我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授课。我在课上提了一个问题:“在我国,夏天较热,生活起来很不舒服。为了过得舒适,很多的人都会在家里安装空调。在寒冷的冬天,为了提升温度,人们会安装和使用暖气。空调和暖气分别装在房间的什么部位?为什么?”刚开始学生们觉得有点儿茫然,但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开始嘀咕:空调一般都是安装在房间的上部,而暖气则是安装在房间的下部。我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但基本就是:空调是把热空气抽走,而暖气是把冷空气加热。对于学生这样的答案,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但没有立刻给出评判,只是在学完热力环流之后,我再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学生基本就能道出其中的缘由了:因为在空调输送冷空气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密度较大形成高气压,冷空气做下降运动;而暖气周围空气热,形成低压,暖空气会做向上运动。在肯定他们的答案后,我就用有关山谷风和海陆风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学生们很快就能将白昼和夜晚的风向标好,并且很好地解释了理由。
二、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几乎在每一章节或者每一单元之后,都有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一些实践活动环节,这些其实就是课堂的延伸,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定的真实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消化和运用知识提供了平台。比如,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与生态保护》之后,我就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创设森林开发的实践探究问题。为了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我先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分别扮演的角色是开发商伐林部、政府相关部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以及森林中的动植物代表。给每个小组一定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对于砍伐森林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扮演开发商伐林部的学生发表意见:应该砍伐森林,因为林木就是财富,只有砍树才能有木材,有了木材才能有更多的就业和发家的机会。话音未落,扮演当地居民的学生就不干了,马上反驳: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林子下,它不仅为我们遮风挡雨,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不尽的财富。扮演森林中的动植物代表的学生也随声附和:森林就是我们的家,如果把树砍了,我们就会无家可归了。这样班里就分成了两派:保树派和砍树派。这时,我就问扮演政府相关部门的学生怎么办,他们就开始向扮演世界环保组织官员的同学求助。扮演世界环保组织官员的学生给出了他们的办法:既要利用森林资源,又要保护生态环境,那么只能科学砍伐,采育结合,生态治理。最终,学生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理解了本课的主旨。
教师可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在课堂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可采用播放视频、讲述谚语故事、描绘神话传说等形式。
在学习“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让学生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肯定愚公精神的基础上,再设疑让学生思考:当初的愚公为何要移山?如果是现在,愚公还需要移山吗?为什么?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再用“穿越”的方法思考过去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很浓。很容易就分析出当年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山地地形阻碍了当地的交通。而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愚公自然不用移山。有了这样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自然条件下,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影响很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逐渐成为交通线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趣味性很浓且与课题结合得很紧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需说明的是,很多教师误以为创设趣味性情境适宜于在课堂开始阶段的导入环节使用。进入课堂正题后,即为“讲经布道”阶段,不需要再创设趣味情境。这种看法大错特错。趣味性情境的有利之处是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将学生课堂中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因此在课堂内的任何环节都可以创设趣味性情境。
笔者曾在让学生们探究“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这一问题时,播放了电影《阿凡达》片段,用发生在潘多拉星球上的科幻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存在生命必须具备的条件。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举例,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该问题的乐趣,学生们在探究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后,进一步探讨在宇宙中有没有真正的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课堂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性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这段话揭示了一个认知规律:直观形象的事物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知,并为理性认知打下基础。
创设生活性情境时,可举出生活中的种种自然、社会现象,以真实准确的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其中蕴含的地理现象。因为生活性情境真实、形象可感,易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由于笔者当地处于长江三角洲,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都会出现梅雨天气,梅雨过后出现伏旱天气,夏秋季节又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并描述每年这段时间本地的天气状况,通过切身感受分析这些天气的形成缘由。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研讨兴趣和求知欲望,因而更便于学生掌握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状况,便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环境观。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因拉近了学生和地理科学的距离,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情感体验的同时,顺利实现了知识的迁移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近家乡典型的地理现象,实地观察具体的环境,运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现象背后的奥秘。
三、创设思辨性情境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为学生探讨问题创设的表面矛盾实则蕴涵地理科学知识的背景性情境,可以让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让学生产生创造、思考问题的冲动,更好地让学生探究、研讨地理问题。
如学习“台风”相关知识,很多学生都认为台风所经之处都是狂风暴雨。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台风所经之处,是否都是狂风暴雨呢?通过仔细冷静的分析,学生明白了: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海洋表面的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极低,水平方向产生的气压差极大,导致空气旋转上升速度非常快,加上水汽充足,自然会带来狂风暴雨的天气。但是,由于中心气流旋转上升速度快,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导致台风中心地带即台风眼区空气反而下沉补充,从而形成晴空万里的景象。
一、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课堂上尽量创设接近生活原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要把知识的学习融于一个社会情境、生活情境中,密切与社会和生活联系,使学生在认知时有参考,从现实中深刻理解,学到新的知识。研究证明,从身边看到和听到的,或者亲身体验中获得的知识比从书本获得的知识更重要。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水资源、沙漠绿化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资源和知识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生的一件大事,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考出好成绩,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希望学生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如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节内容时,开始的5分钟讲“城市形态”,课堂是有点闷的,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学生只是默默的接受着知识,虽然还是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例子对于不在这些城市生活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这时,教师如果出示本地城市的地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那么这堂课学生们基本都能积极参与,所以,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到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多媒体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投影,从而以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完成整个教学的手段。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理解,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中去,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上的转变。但是切忌滥用多媒体,喧宾夺主。
如在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课时,对于“洋流的成因”和“表层洋流的分布”这两个抽象难懂的内容,课本的插图只能静态地展现,比较枯燥,缺少直观性与生动性。而多媒体则能化静为动,将静态的图、事物变为动态的过程,增强其动感。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近地面盛行风带”、“风海流的形成”、“太平洋环流的形成与分布”等flas,学生通过模拟的动画,轻易理解掌握洋流的成因,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突破了难点和重点。再如,讲到“锋面雨的形成”,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想象冷暖气团相遇后的天气状况,而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效果演示冷暖气团相向运动,分冷锋暖锋两种情况演示,暖气团沿锋面爬升,产生降雨的整个过程,并伴有雨声、风声,学生仿佛亲临了一场锋面雨,心中的疑团很快解开了,这样不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堂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教师创设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效果和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密切关联。传统的直白讲解比较单调枯燥,学生没有听讲的兴趣。教师要用丰富、幽默、有趣味的语言,甚至肢体语言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可以穿插使用故事、诗歌、民谣、歌曲、谚语、网络段子等。
如学生在学习我国气候时,教师可以引用一句俗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反映我国西北内陆温带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而形成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形象逼真,具有感染力,学生也易于理解掌握这种气候特点。讲东部季风气候时,可带领学生一起唱“黄土高坡”这首歌,“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这样很自然就把季风引入,学生也能形象地记住我国东部季风的风向。又如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引用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描述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这样在教学语言中加些“调味品”,使地理课变得很有趣味。有些时候教师还可加以比较夸张的肢体语言,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时,教师可斜着身子在讲台上做自转和公转运动,这样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将死板的图像动感化,渲染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前言
伴随着教学方的不断改革创新,各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积极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要尽力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学得更有乐趣。高中地理知识面广,且很多知识点相对复杂,学生要想完全掌握十分不易。为了使学生对地理课堂充满兴趣,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巧设情境,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充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升地理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高中地理多媒体情境教学的特点
1.直观的对教学内容的表达
多媒体技术下的情境教学是现代教育领域所采用的最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难以表述、学生难以把握的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细微的组成结构等,多媒体都可以通过图片表达、动画模拟、细节展示等手段予以妥善解决,它将传统教学中“粉笔和黑板,教师一人讲”的模式彻底打破。不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一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教材高一上册“气象灾害”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来展示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相关具体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尽可能的使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通过多媒体表现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画面的直观感,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紧接着又放映出一组正常的气象图片,让这些优美的气象图片和之前极端的气象灾难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巨大的反差,为问题的提出提前做好情境的铺垫。
2.声情并茂,调动学生兴趣
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具有感染力强、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加强视听的效果,让学生有一种彷佛亲身体验过的感觉,清晰的画面、明亮的色彩、动听的乐曲、简明而不失内涵的旁白解读,对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是仅凭教师的语言授课无法比拟的。
3.动态新颖,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教材高中地理必修3中“荒漠化的防治”这一具体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设计下面的动画情境来表达荒漠形成的原因:①人类过渡开采,过度放牧和过渡开垦。②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而在没有了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③久而久之形成荒漠。学生通过对模拟动画的观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动画中所展现的场景,分析探讨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这样创设情境进行地理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课堂质量明显提高。
这种课堂模式,真正的体现了情境教学的要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禁锢,用动画的方式将相关地理情境模拟出来,清晰的表达了相关的课堂内容,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得更带劲,进而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使用策略
1.传统手段与多媒体创设情境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只能对教师的授课起辅助的作用,师生交叉互动、学生之间的分析讨论也都只能起到开拓思维,深入记忆理解的作用,都不能做到完全的替代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所以,只有将教师的讲授和多媒体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把握知识点。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中有关“时区”的计算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和计算。但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时还应当通过黑板的板书表现解题的具体思路,这样能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解题的方法,进而达到对内容的彻底掌握。由此可见,在地理课堂的教学时,应将多媒体情境教学和传统的教授式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积极发挥它们各自的长处,使多媒体的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到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作用,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时,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灵活施教。即在对情境进行创设时要考虑到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的因素。要规划好合理的“路径”以及“台阶”,以便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认真的观察,积极的思考,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能顺利的移到相关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此外,情境的创设要对学生的思考、讨论、参与以及师生互动有利,并且要改变传统中教师一人讲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敢想,敢说,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方便更有效的手段方式,在运用多媒体的技术进行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从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特点,不断的探索,大胆创新,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陶亮.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3).
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在情境中呈现问题,突出问题更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学习技能。而且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对地理技能的形成和运用,以及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交流探究结果等。因此探讨问题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一、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1.创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所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心理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让原本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
2.给出问题,引发思考
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就会去思考,此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当中的问题所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促成新旧知识的链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问题的综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在探讨中教师可以铺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真规律的子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归纳总结,及时点评
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自己发现的现象中去总结规律,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类比,对其共性进行分析,突出差异,从而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5.迁移拓展,教为不教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启发,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应及时通过问题情境再创设,引导学生变化角度与方式,把结论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际中,从而促使知识得到迁移、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几点策略
1、实验问题情境
教育家苏赫曼认为:“实验能够提供探索的途径,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理论的能力。而且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认为把实验教学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智力的发展,并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上升补偿流教学,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问题情境:用一个透明的大茶杯泡好茶叶,然后沿着杯口轻轻的吹动茶叶,引导学生观察茶水的运动,并注意茶叶的运动,由此小实验联想到海水也是在大气的动力下进行运动的,然后对风海流和上升补偿流的性质及其性质进行讲解。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问题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局部放大等手段,把地理知识中那些难以理解、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想象思维得到更大的拓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强直观感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1“引趣”情境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是学生现在缺少,或是难以到达的接近真实经验的情境,此类学习内容如果仅是教师讲述,长久下去必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引趣”情境,可以借助其生动形象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启迪学生智慧与探索精神的作用。
如,黄土高原形成的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如下动画情境:①西亚及蒙古西部戈壁、沙漠上的沙粒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向东南方向转移(强烈的沙尘暴)。②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建房等各方面的活动导致森林的严重破坏。③暴风雨导致水土流失。让学生观察动画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3]
2.2“联想思维”情境
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发展联想思维情境,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引发学生主动观察地理现象,并通过联想、想象、思维、判断、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地理现象去揭示其内部的规律。
如,长江教学时,我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运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沿岸的地形地貌、支流、水文等图片,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歌词中的“雪山”、“健美的臂膀”、“高山”、“大海”、“乳汁”……分别指什么?通过这样的“发展联想思维”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探讨的兴趣。
3、利用诗歌、谜语创设情境
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谚语、诗词、歌曲等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在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时候可以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地球自主时,赤道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引用这些言语等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可以客观的反映地理事实,寓意深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还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习更为有效。在问题情境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给予,更多是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去“获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一、地理情境教学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只强调“授之以鱼”,而忽视了“授之以渔”,对学习方法的教学几乎为空白,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传统地理教育还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足于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结论,对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以及个人体验等未予以足够的关注,很少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新能力的探究法和讨论法;很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质疑;很少创设地理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且由于地理学习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少学习的自主性,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探究能力较低,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新课改的目标则是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和着眼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出发点。
情境教学是针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所造成的教学弊端提出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教学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效果,开辟了一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情境教学以其独特的教育特点及功效已经被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之中,被认定为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并且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情境教学是在目前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改善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介入,为地理情境教学提供了新的创设平台。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直观的效果,生动形象、科学准确地传递了大量信息,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情境创设模式,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思考,提高了学习效果,具有其他创设手段所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情境教学模式必将成为高中地理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地理情境教学突出的特征是:
1 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情境创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情境中进行地理学科教育。
2 强调情感体验,注重情感、兴趣、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 突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注重地理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
由此可见,地理情境教学研究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情境教学模式成为地理课堂的主要形式是必然的趋势。在当前国内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并对基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但由于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偏离了情境教学的初衷,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从而使很多教师对基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的效果产生了疑惑。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可行性
基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可以增加情境创设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增加了情境创设信息的来源;拓宽了情境创设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创设动态情境,展示实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使抽象的情境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创设互动情境,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进行;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多种情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其记忆程度要远大于听觉。
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直观的、立体的情境。由于多媒体是直接展示课前制作好的课件,所以情境创设效率高。多媒体的灵活性体现在可以创设游戏情境等多种情境,且情境的信息量大,涉及的领域和信息的来源广泛,复杂程度高,而且可以定格和回放,有利于重点情境信息的展示。而语言描述的直观性和立体性低,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在头脑中构建模型;由于语言描述的直观性和效率较低,导致情境的信息量较少,不能创设过于复杂的情境。但通过语言描述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直观情境等多种情境。实物演示最大的优势就是直观性和立体性,所以主要用来创设直观情境和一些简单的问题情境。
如图1所示,通过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对地球昼夜长短的影响,让学生更直观更快速地掌握地球昼夜变化的过程以及在二分二至时昼夜长短的特点,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以南北极昼夜变化的俯视图,使学生全面彻底地学习这一知识点。
三、高中地理课程多媒体技术情境教学的学生主体性
在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即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群体以及个体因素,做到面向学生创设情境。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选取那些学生感兴趣,适于教授对象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素材。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另外,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和师生互动,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自己与教师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情感因素,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8701
在高中地理教W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提高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地理情境,这对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真实的情境是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情境。例如今年2月下旬高三高考复习课,讲到大气降水这一专题时,由于气温比较低,学生把教室窗户关紧了,上课时我创设了如下的情境。
情境1:让靠窗户的学生用嘴对着窗玻璃呵一口气,观察出现的现象。
情境2:让学生们回忆不同季节洗晒衣服,同等时间下,衣服较容易干的季节是什么季节。
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情境1,出现的现象是被吹气处的玻璃表面呈现一层小水珠。
情境2,不同季节洗晒衣服,同等时间下,夏季比冬季衣服容易干。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的地理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地理实验创设情境
地理难学难就难在学生头脑中缺乏清晰的地理情境,导致对地理概念及规律难以准确、深刻理解,不善于利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再现地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如讲到褶皱构造时,用几本教材进行演示,把这几本书叠起,每一本书代表一层岩层,在下面的岩层年龄较老。两手拿起书本,左右手用力向内挤压,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就是“褶皱”。“褶皱”拱起的是“背斜”,而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当讲到断层时,拿泥团来让学生做实验,让学生两手拿泥团两边,左右手用力水平拉,泥团便会裂开,这就是“断层”,然后两手中的一手向下或向上移动而形成“裂谷”或“断块山”。
实验表明,学生对地理情境的认识是对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这有利于把错综复杂的地理现象条理化、模型化、形象化。
三、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采用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再现一些地理现象(如下图),将转瞬即逝的短暂过程放缓、拉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更富有启发性,更能激起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拓展了教学空间,给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骆驼山
狐狸山
象鼻山
另外,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注意搜集相关地理信息,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到地震这一内容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画面。下面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前后的相关新闻图片,展示了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及地震造成的危害。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更强,学习兴趣更浓,教学效果更好。
地震前的动物异常
地震造成的危害(1)
学习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在学习中,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并且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方便生活。针对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来说,学习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内容,只是经过了概括,整理成章,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和思维高度。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巧用知识迁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这样,教师不但减轻了教学负担,简化了教学过程,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很多的生活经验其实都是地理学上的知识,只是学生不知道是地理学上的知识罢了。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鲁教版《大气运动》相关章节的热力环流的内容的时,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参与性不高,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开展授课。过程如下:“在我国,南北温度差异较大,北方和南方夏天较热,生活起来很不舒服,那么为了过得舒适,很多的人都会在家里安装空调。在寒冷的冬天,为了提升温度,人们会安装和使用暖气。但是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在空调和暖气的安装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空调一般都是安装在房子的上面,而暖气则是安装在所住房子的下面,这是为什么呢?”细心观察的学生肯定有这样的印象,不细心的同学可能觉得有点儿茫然,也会促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学会观察。问题的提出肯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不妨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一般来说,学生的答案都是不正确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卖起关子,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找到问题的答案。学完相关的内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着回答问题,学生就可能分析出其中的缘由了。为什么是空调在上,暖气在下?通过天气运动的相关知识和热气环流的常识就可以找出答案:在空调输送冷空气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密度较大,气体做下降运动,而暖气周围空气热会做向上运动,这就是原因所在。
二、激发学生思维,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下设计的高中地理教材,更能突出学生三维目标的教育,强调学生探究意识、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几乎在每一章节或者每一单元之后,都会涉及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一些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课堂的延伸,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定的真实情境,为学生理解、消化和运用知识提供了平台。在实践或者实验活动的情境下,学生的探究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到激发和提升,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情境下,依据习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就以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创设比如森林开发的实践探究问题,为了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教师要先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分别扮演的角色是开发商伐林部、政府相关部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以及森林中的动植物代表。给每小组一定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分析砍伐森林的利弊与影响,对于森林的过度砍伐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反思自身角色与森林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最后针对自己的反思拟定一个开发的合理方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又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体验式的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媒介也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一线的教育教学中。在高中地理课堂,牵涉到很多的地理符号,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多媒体可以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直观的知识,让学生拥有参与式的体验感觉,进而掌握住课堂所教的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节时,通过FLASH的课件形式,逐一展示黄赤交角,同时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样,通过演示学生逐渐在脑海中树立起了地球公转的动态立体图,进而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地理,把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平时生活中充满地理问题的种种奥妙,使他们倍感亲切,内心感到地理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例如,讲“气候与房屋建筑”时,先让大家回答我校附近农村老屋的建筑风格,这个谁不知道!于是,大家踊跃发言,都能说上一些共同的特点,最后达成共识:民居以不封闭为多,平面与立面的处理非常自由灵活。屋脊高,进深大,防热通风效果好,在平面的处理上尽可能采用置小天井及前后开窗的做法,房屋的朝向多为向南或向东南。这种建筑风格实际上与此地的气候相关顶向带有阁楼的尖顶变化,除了美观外,很大程度上也考虑到通风、隔热、防水的问题,“十个平顶九个漏”、“买房不选平顶楼”,反应的正是平顶的弊端,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地理问题无处不在。
二、创设“问题”情境
常言道,学始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去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问。
例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班级里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弟弟比哥哥晚出生一小时,所以他居老二,大家能否想办法让这位哥哥管他弟弟叫“哥哥”呢?这一问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带着问题,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日期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讲热力环流时,让学生处于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中,在问题中解决“问题”:冷热不均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
三、创设“激励”情境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经常告诉他,“你能行!”。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会产生感情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接受知识。例如,在介绍完三圈环流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后,我请一位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判断风带中的风向时,他一时不知所措,我就耐心地引导他伸出右手,手心朝上,四指方向表示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大拇指的朝向就是该风带的风向。当我送给他“你不是判断得很好嘛!”时,他的眼神、面容流露出的不止是掌握了新知识后的满足感。
四、创设“民主化”情景
创造力能最大程度得到发挥的首要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教材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理解和正确的指导。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新教材,更应发扬民主。因为新教材毕竟使用的范围、年限有限,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使之日趋完善。
例如,课本在介绍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时,既提到“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又提到“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很多学生提出哪个作为“赤道平面”的概念更加合理?课本是否太累赘?我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爱思考的好习惯,也觉得这个问题有道理。作为概念,一句“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足以解决问题。当然,也要允许一部分同学暂时保留自己的意见,通过以后的学习慢慢领会。教师以平视的目光看待学生,帮助他们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他们觉得我与老师也可“面对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错了和失败了,老师也不会批评,同学也不会耻笑。
五、创设“操作化”情景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地理教学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有些地理原理及现象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魏金碧,2018)。适度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复杂的、抽象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分布”时,教师提前精心筛选和剪辑水土流失的模拟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思考水土流失的危害。让学生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严峻现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根据地理情境,设置有效提问提问是常用教学方法,既可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巩固重点知识。提问需要技巧,若提的问题太简单,学生轻易答出正确答案,则无法促进学生的思考;若提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会产生畏难情绪,容易对地理学科丧失信心。因此,只有有效提问,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教学“工业的布局”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附近工厂的布局情况,设计有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增进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先让学生回顾教材知识,思考问题:“有水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哪里?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哪里?有固体废弃物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哪里?”然后根据所在城市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特点,分析“你所在城市自来水厂的布局合理吗?钢铁厂布局合理吗?火电厂布局合理吗?”等问题,学生脑海里会浮现出各个工厂的位置、该地的风向、河流流向、耕地分布等信息,从而真正调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教学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是地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曹娟,2018)。高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且对实践教学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兴趣,教师应创设合适的地理情境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实践中体验地理对生产生活的作用与价值,并获得知识、获得启发,不断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麻瑞莹,2018)。地理实践教学非常具有挑战性,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具体的路线、调查的问题、安全预案等前期工作,并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让地理教学实践安全、有序、目标明确地进行,使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理解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选取现实中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如成渝高铁途经成都平原、龙泉山脉和中梁山脉,三跨沱江,桥隧总长占线路长度的65.8%,从设计到建设都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成都与重庆之间有那么多高山和河流,为什么还要打通这条高铁线路呢?”“影响成渝高铁修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能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