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取样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6 10:30: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统计学取样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统计学取样方法

篇1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妇科医学检验的患者120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8岁,患者所患的妇科疾病种类有所不同,其中因为阴道炎而接受治疗的70例(58.3%),因为人工流产或者放置节育环而进行相关检验的30例(25%),因为妇科手术或者其他原因而进行医学检验的20例(16.7%)。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检验均在我院相关的检验室进行。

1.2方法

利用随机原理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60例,为了便于记录,把这两组分别命名为1组和2组,并把每一个小组都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把木质刮板以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取样,在1组中采用盐水镜检法进行检测,在2组中运用革兰氏染色法对其进行检测。在利用盐水镜检法时,相关的检测人员必须注重氢氧化钠的加入,从而保证检测率的准确性。革兰氏染色法就是在对相关分泌物进行镜检前对其进行染色,进而观察相关的细菌的检出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获取以及分析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为了方便相关研究的进行,把本次研究的结果以四张图标的形式所呈现。

2结果

通过相关验证性措施的采取,可以发现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感染检出率高于以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的组别。其中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84%,以木质刮板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75%。利用革兰氏染色法比利用盐水镜检法的检出率要高,其中利用革兰氏染色法的综合检出率为93%,利用盐水镜检法的综合检出率为81%。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式发展,治疗各种疾病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药物层出不穷,人们在得益于新型药物的治疗的同时,也同样面临药物质量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药检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药品质量风险的关注度也普遍提升。为了应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药品质量风险的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对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进行综述,并分析统计学在制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应用中的适用性。

1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质量风险管理是贯穿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及审核回顾的过程。实现对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熟悉风险管理的流程。对风险管理流程的把控是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概述。将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步骤: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及回顾。

1.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风险分析过后的风险评价环节。这三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弄清楚可能产生的风险、风险发生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对风险的评级。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团队,并应使团队包括各方面的评估专业人员,他们应对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深入的了解,如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产品等,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其中,风险识别环节的有效进行,需要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对风险有较为敏锐的识别,可以参考并利用已有的风险识别经验和信息。可参考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生产数据资料。产品的数据资料可以形成对可靠质量水平的控制标准,当出现偏离一般生产水平的质量时,认定为可能会出现风险。相关风险识别理论,风险识别理论能够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参考,实现定量评判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识别的研究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识别指标,根据已有的指标进行风险识别不仅可以提高识别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识别风险后,对风险的分析十分重要。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出现这个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对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形成风险程度评价表。在风险分析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估计。风险分析对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影响也较大。风险评价即评估该风险发生后影响的严重程度。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应预先建立一个风险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到风险指数矩阵图,然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来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1.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是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的有效指标。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的范围和可能性,然后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风险控制过程的关键问题是:(1)判断评估后的风险是否超出了风险控制的水平。当风险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时,就要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尽可能降低风险;(2)企业在降低风险中的可能性。任何风险都有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利用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寻求风险的进一步降低,始终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降低企业可能性损失的有效方式;(3)分析风险,找出风险的可能性来源。风险具有不可预估性,因此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是风险控制的必要环节也是可以正本清源的最有效措施。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并及时找到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1.3风险沟通

在进行了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之后,进行及时的风险沟通是风险管理系统程序的必要环节,也是风险管理模式良好运行的基础。一个风险交流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同系统不同时期风险的数据分析。对不同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能够系统把控风险管理的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不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优劣点,为后续风险管理的更有效开展打下基础,进而进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全面分析。通过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分析,能够及时了解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新的风险出现时重蹈覆辙。1.险审核、回顾在完成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及风险沟通后,风险管理程序的结果的审核及回顾是最后一个步骤,这对于全面把握该次分析管理的效果十分有效。风险审核及回顾的主要工作有:(1)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文件。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回顾,并形成记录文件,以便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资料;(2)定期开展不同岗位员工的全面风险回顾工作,使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对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风险回顾的效果进行考核。

2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

2.1统计质量管理法

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的研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药品的大规模研发,给更多的疾病治愈带来了希望,人们享受着新型药物的治疗效果,也面临着药物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在仿制药在整个药品处方量中占比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药品研发过程与制药过程的质量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监管部门对于药学研发、药品生产开发与药品质量管理领域的统计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药品的安全性主要是在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体现的。除此之外,仿制药的大规模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药品质量的可靠性。在劳动力资源和原料资源成本日益增高的大趋势下,药品质量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有效因素。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有效措施使其在药品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统计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分析工具,在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已经证明了其优势性。在监管要求严格化及企业自身发展动因的双重因素驱动下,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应用方面将会有长足的发展。通过对已有的科研资料分析发现,国内药企也已经大规模、广泛性地开始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实现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但是在如何高效地利用统计学工具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现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利用是今后药品质量管理的一大方向。

2.2统计学在制药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2.1统计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统计学是有效的制药过程质量控制工具,利用统计学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是有效控制手段,如何实现统计学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是主要的研究目标。每一种药物都需要准确的成分配比,才能保证其药效,避免副作用和毒性。然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因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而导致药品质量稳定性失良。药品稳定性的失良被称为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药品稳定性波动可以分为自然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种,而异常波动的出现往往是基于药品的原料性质不良、人员操作不当、技术水平欠缺等原因。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主要就是通过发现和分析这些因素,从而控制药品的异常波动,实现其质量的稳定性。统计工作中的控制图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控制图的核心工作就是监测并识别药品稳定性的异常波动,并通过控制图的反馈控制,有效地处理异常波动,最终实现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范围控制在自然波动范围内,实现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2.2.2统计学在质量诊断中的应用。作为统计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工具,控制图最早由休哈特博士(Shewhart)在1924年首先提出,并被命名为Shewhart控制图。这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图形是通过测量或计算样本与样本的数目或时间来体现质量特性。统计推断是实现Shewhart控制图的制图原理,利用统计推断实现对药品质量稳定性的诊断,其中利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方差分析。实现统计学在质量诊断方面效果的工作流程为:(1)根据研究对象确定要选用的控制图类型、控制的参数、取样间隔、取样次数和样本量;(2)进行生产研究,按照确定的取样方案进行样品取样,通过对取样样本的检验形成记录结果;(3)按照设计的规程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并检查是否有任何点超出控制限,从而揭示异常波动;(4)通过对异常波动的分析,调查确定其发生来源,去除超限点,并重新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点落在控制限内,从而建立出用以对后续生产进行质量诊断的控制图。

2.2.3统计学在质量优化中的应用。利用统计学工具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诊断之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取样,从而实现对药品质量进一步控制和优化。质量源于检验,即使是对已经控制过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验收取样,也能够进一步保证质量的安全性。从本质上来说,验收取样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而是质量进一步优化的有效控制手段,也是预防严重质量偏离的最后防线。验收取样方法是根据取样结果和预先设定的判别标准,决定放行或拒收批次的决策理论,理论依据是概率分布。

3结语

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是基于对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流程分析,阐释统计学在药品质量管控中的应用和适用性。基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作者:陈果果 单位:康龙化成(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GMP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篇3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9月因a子宫内膜过薄而不孕在本院不孕不育科就诊的患者70例, 年龄在24~35岁, 平均年龄(29.06±2.37)岁, 其中继发不孕55例, 原发不孕15例, 不孕年限为2~14年, 平均年限(6.9±3.1)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性激素水平检测在正常范围; ②宫腔镜检查: 月经第10~12天检查见子宫内膜光滑菲薄, 无息肉等赘生物, 宫腔无粘连, 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 患者月经周期规则, 周期为26~30 d ) ;内膜活检病理检查为增生期子宫内膜, 无息肉、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情况;③曾多次B超检查均提示子宫膜过薄。子宫内膜过薄诊断标准:卵泡成熟日或(和)黄体期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0.70 cm( 患者月经周期规则, 排卵正常), 既往曾应用雌激素或中药治疗多次, 均未见内膜增厚或妊娠;④临床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症状或体征, 盆腔检查或腹腔镜检查基本排除EMs;⑤检查前3 个月未接受任何性激素治疗;⑥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子宫腔正常, 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⑦配偶至少2次检查均符合WHO的正常标准。

将内膜微刺激术的必要性、风险及经济花费等情况告知患者, 并取得知情同意, 70例患者根据是否同意行内膜微刺激术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 其中原发不孕8例, 继发不孕22例;对照组40例, 其中原发不孕8例, 继发不孕32例。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监测排卵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第3天始给予补佳乐2~4 mg q.d.口服, 月经第8~10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 根据卵泡大小, 每隔1~2 d监测1次, 并于卵泡成熟日(B超监测卵泡直径≥1.8 cm , 尿LH阳性;或虽然尿LH阴性, 但血E2水平已达200 pg/ml以上)肌内注射HCG10000 U, 指导同房。继续B超监测至排卵(排卵标准为:B超示卵泡直径≥1.8 cm后突然消失或骤然明显缩小≥0.5 cm, 边界厚而模糊, 内有光点和(或)子宫直肠陷凹出现游离液体, 诊断排卵)。排卵日定为第1天, 第7天时(黄体中期)再行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

1. 2. 2 黄体支持 患者排卵当日开始每天肌内注射黄体酮20 mg, 排卵后14 d测尿HCG, 阳性者继续黄体支持。排卵后30~35 d B超检查见到宫腔内孕囊者为临床妊娠。

1. 2. 3 子宫内膜微刺激术 所有操作在手术室内、严格消毒条件下进行。所用的子宫内膜取样器由两部分组成:外面是直径3 mm, 具有一定柔韧性的聚丙烯塑料外套管, 其内是一个可以滑动的活塞, 活塞头部有一个小型毛刷, 毛刷可在宫腔内移动并轻柔搔刮。研究组于月经来潮12 h内, 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置入宫腔底部, 测量宫腔深度后, 自宫腔底部边旋转边退至宫腔下段, 轻微搔刮刺激子宫内膜。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流产率, 并观察手术时患者的疼痛感, 术后的感染率等, 判断子宫内膜微刺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30例均于月经来潮12h内, 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对子宫内膜进行微刺激, 均无扩张宫颈口, 2例原发不孕患者感轻微疼痛不适, 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 耐受性好。无感染患者发生。HCG注射日(卵泡成熟日)的内膜厚度, 研究组明显厚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率比较,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3. 1 早在1907年国外就有报道对准备受孕豚鼠的子宫内膜进行搔刮, 可刺激内膜细胞的快速生长, 并诱导其蜕膜化。2004年国内首次报道胚胎移植周期机械刺激子宫内膜, 可提高临床妊娠率[1]。近年来, 国内外已有学者将子宫内膜局部修整或搔刮刺激用于治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中, 发现能够提高胚胎着床率[2], 胡玥玥等[3]发现, 在内膜浅搔刮原因分组中, 内膜薄患者浅搔刮后妊娠率最高。考虑内膜修整或搔刮刺激术可清除不规则增生内膜, 去除局灶的组织学病理改变;刺激内膜螺旋小动脉生成和增高内膜血管化, 促进上皮和基质细胞增生和分化, 调节毛细血管舒缩功能。也有人从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研究, 认为这些方法能够促进子宫内膜蜕膜化, 可能与增加了一些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因子表达有关, 如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和肝素结合型表皮生长因子等的分泌有关。也有学者发现内膜微创术患者的子宫内膜在电镜下胞饮突较对照组更丰富[4, 5]。

3. 2 由于经典的子宫内膜诊刮操作时患者会感到一定的疼痛, 往往需要局部或全身麻醉进行协助;且有感染、损伤和子宫穿孔的危险, 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的选择, 临床上患者往往顾虑疼痛以及并发症而延迟该操作。子宫内膜取样器细而柔软, 越过子宫颈口时几乎无刺激, 患者无不适感, 可接受性强。刘从容等[6]发现, 对于评估不孕症患者的月经来潮的24 h内的月经期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取样器显示出与常规刮匙分段诊刮术较一致的样本质量。尽管子宫内膜取样器很难取到基底层, 但完整的功能层已足以评价月经期子宫内膜的状态。此外, 本组患者大多未生育、宫口紧, 需要微创取材方法。另外, 本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已经较薄, 传统的刮匙刺激可能会对内膜造成进一步损伤。因此, 此类患者是子宫内膜取样器的首选人群, 国外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果[7]。

综上所述, 对于子宫内膜过薄而不孕的患者, 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对子宫内膜进行轻微的搔刮刺激, 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提高妊娠率, 患者无疼痛, 可接受性强, 易于操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蓉, 钟凯, 卢丽华, 等.胚胎移植周期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提高临床妊娠率.生殖医学杂志, 2004, 13(6):342-345.

[2] Chen J, Cheng JR, Shatzer T, et al.Leukernia inhibitory factor can shubstitute for nidatory estrogen and is essential to inducing a receptive uterrus for implantation but is not essential for subsequent embryogenesis. Endocrunology, 2000, 141(12):4365-4371.

[3] 胡玥玥, 黄晓卉, 江胜芳, 等. 子宫内膜浅搔刮对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 20(10):121-122.

[4] 王瑶, 冯云.子宫内膜清创术对着床相关因子及IVF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生殖与避孕, 2007, 27(7):454-461.

篇4

近年来,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推进,对分散种植的烟田进行综合整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大批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由于对原来自然形成的土壤进行翻压和客土填埋,导致土壤物理结构、土壤化学成分和土壤生态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是土壤的有机养分库,而且是保持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水分、通气条件和微生物活性的重要组分。调查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可以为整治区域土壤培育方向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因而成为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对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改良、精准施肥以及农产品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地统计学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在精准施肥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6]。本研究采用GI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恩施州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以下简称清江源)、恩施市城郊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以下简称城郊)和利川市柏杨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以下简称柏杨)土地整治区烟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并进行有机质肥力等级评价,以期为整治区域土壤培育方向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区概况

1.3 数据分析

用“平均值±3倍标准差”方法去除异常值,利用SPSS 13.0软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8]和姜城等[9]的方法对取样数量进行估计;用地统计学软件GS+ 7.0进行半方差函数计算和模型拟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参考张淑娟等[10]和李强等[11]的方法;在ArcGIS 9.3平台上制作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整治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整治区植烟土壤合理取样数量分析

根据Cochran[8]关于区域纯随机取样数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2个置信水平3个不同相对误差下每个研究区域所需的取样数量(表2)。可以看出,置信水平越低,所需要的取样数量就越少;在一定置信水平条件下,区域土壤有机质变异越大,达到相同精度所需要的取样数量就越多;在相同精度下可允许相对误差越大,所需要的取样数量就越少。例如在95%置信水平和5%相对误差条件下,如果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取样分析,城郊土壤需要采集121个土样,清江源土壤需要采集86个土样,而柏杨土壤只要采集42个土样就足够了。由此可以看出,在本试验中,柏杨实际采样数量基本达到95%置信水平和5%相对误差条件,而清江源和城郊则分别相差15个和63个。

相对于土壤氮、磷、钾等养分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土壤属性,其空间变异通常也相对较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常常需要对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同时进行分析,需要加大样品采集密度,此时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土壤有机质样品分析数量的方法,以降低样品分析成本。

2.3 整治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半方差分析

半方差函数是描述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的一个函数,反映不同距离观测值之间的变化。模型的选择取决于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的拟合参数,

一般认为,块金值(C0)表示由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基台值(C0+C)表示系统内总的变异。块金系数C0/(C0+C)表示由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异质性占总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15,16]。按照区域化变量空间相关程度的分级标准,块金系数小于25%说明变量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金系数为25%~75%说明变量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大于75%说明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17]。根据陈延良等[18]和于婧[19]的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主要是由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气候及生物活动(包括人类耕种措施)等因素所致,而半方差函数中的参数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土壤性状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及其变异程度。在本研究中,城郊土壤有机质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该区域内的空间变异是由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和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共同决定的。

最大相关距离(变程)反映出属性因子空间自相关范围的大小,它与观测尺度以及在取样尺度上影响土壤属性的各种生态过程、人为因素、自然条件等都有关[20]。表3结果表明,城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程较大,在500 m以上,说明其变异以大块状变异为主,即有机质含量在较大的范围内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

2.4 整治区植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及等级评价

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图是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的具体表现,是土壤在不同区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21]。图2表示清江源、城郊和柏杨区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规律。从图2可以看出,清江源土壤有机质出现3个等级,且不同等级分布比较零散;城郊土壤只有2个等级,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东部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柏杨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2个级别,但低值等级所占比例较小,整体分布比较均匀。

表4表示清江源、城郊和柏杨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级及其所占比例。82.3%的清江源土壤、88.2%的城郊土壤和100%的柏杨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属于偏低和低等级。城郊土壤有机质偏低等级(10~20 g/kg)所占的比例分别比清江源和柏杨低33.8%和46.3%,而低等级(6~10 g/kg)分别比清江源和柏杨增加2.65倍和2.30倍。整体而言,清江源、城郊和柏杨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城郊最低,其次是柏杨,清江源最高。因此,在各区域进行推荐施肥时应增施或多施有机肥。

3 结论

3个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低,其中城郊最低,分别比清江源和柏杨低36.4%和28.7%。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为18.8%~33.2%。

恩施城郊土壤实际采样数量不能满足在95%置信水平和5%相对误差条件下的空间变异性研究,其次是清江源,而柏杨实际采样数量比较合理。

恩施城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半方差理论变异函数对实际的拟合最好,且F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

恩施城郊土壤有机质偏低等级(10~20 g/kg)所占的比例分别比清江源和柏杨低33.8%和46.3%,而低等级(6~10 g/kg)所占比例分别比清江源和柏杨增加2.65倍和2.30倍。

参考文献:

[1] 潘成忠,上官周平.土壤空间变异性研究评述[J].生态环境,2003,12(3):371-375.

[2] 刘 杨,孙志梅,杨 军,等.京东板栗主产区土壤氮磷钾的空间变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4):901-907.

[3] 张宏伟,魏忠义,王秋兵.沈阳城市土壤全钾和碱解氮的空间变异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7):1517-1521.

[4] JIANG H L,LIU G S, WANG R, et al. Delineating site-specific quality-based management zones for a tobacco field [J]. Soil Science,2011,176(4):206-212.

[5] ZHU Y L, LIU H B, JIANG X L. Investigation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purple soils in Jiangjing City,Sichuan, China [J]. Environment Science,2004, 25(1):138-144.

[6] 朱益玲,刘洪斌,谢德体,等.江津紫色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地统计学方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3):207-210.

[7]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8] COCHRAN W G. Sampling Techniques [M]. 3rd Edition.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1977.

[9] 姜 城,杨俐苹,金继运,等.土壤养分变异与合理取样数量[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3):262-270.

[10] 张淑娟,何 勇,方 慧.基于GPS和GIS的田间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39-44.

[11] 李 强,周冀衡,杨荣生,等.曲靖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950-956.

[12] 苏荣瑞,金卫斌,艾天成,等.基于GIS的湖北省江陵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7,4(3):13-17.

[13] 张 敏,贺鹏飞,陈伟强.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3):53-58.

[14] 秦占飞,常庆瑞.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以蒲城县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1):30-35.

[15] 王存国,韩士杰,张军辉,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地统计学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4):849-855.

[16] 王淑英,胡克林,路 苹,等.北京平谷区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环境风险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29-137.

[17] CAMBARDELLA C A, MOORMAN T B, NOVAK J M, et al. Field-scale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in central Iowa soils[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94,58:1501-1511.

[18] 陈延良,雷国平.松嫩平原南部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分析及其等级评价[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 31(2):43-47.

篇5

子宫内膜是胚胎发育的温床, 一定厚度的子宫内膜是胚胎种植的必备条件, 子宫内膜过薄, 妊娠率很低或无妊娠发生。对此症目前较多的是采用雌激素、中药等治疗, 多依赖于经验, 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也不一。本研究选择因子宫内膜过薄而不孕的患者30例, 行子宫内膜浅搔刮术, 与不进行子宫内膜浅搔刮术的患者比较,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9月因a子宫内膜过薄而不孕在本院不孕不育科就诊的患者70例, 年龄在24~35岁, 平均年龄(29.06±2.37)岁, 其中继发不孕55例, 原发不孕15例, 不孕年限为2~14年, 平均年限(6.9±3.1)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性激素水平检测在正常范围; ②宫腔镜检查: 月经第10~12天检查见子宫内膜光滑菲薄, 无息肉等赘生物, 宫腔无粘连, 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 患者月经周期规则, 周期为26~30 d ) ;内膜活检病理检查为增生期子宫内膜, 无息肉、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情况;③曾多次B超检查均提示子宫膜过薄。子宫内膜过薄诊断标准:卵泡成熟日或(和)黄体期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0.70 cm( 患者月经周期规则, 排卵正常), 既往曾应用雌激素或中药治疗多次, 均未见内膜增厚或妊娠;④临床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症状或体征, 盆腔检查或腹腔镜检查基本排除EMs;⑤检查前3 个月未接受任何性激素治疗;⑥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子宫腔正常, 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⑦配偶至少2次检查均符合WHO的正常标准。

将内膜微刺激术的必要性、风险及经济花费等情况告知患者, 并取得知情同意, 70例患者根据是否同意行内膜微刺激术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 其中原发不孕8例, 继发不孕22例;对照组40例, 其中原发不孕8例, 继发不孕32例。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监测排卵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第3天始给予补佳乐2~4 mg q.d.口服, 月经第8~10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厚度、形态, 根据卵泡大小, 每隔1~2 d监测1次, 并于卵泡成熟日(B超监测卵泡直径≥1.8 cm , 尿LH阳性;或虽然尿LH阴性, 但血E2水平已达200 pg/ml以上)肌内注射HCG10000 U, 指导同房。继续B超监测至排卵(排卵标准为:B超示卵泡直径≥1.8 cm后突然消失或骤然明显缩小≥0.5 cm, 边界厚而模糊, 内有光点和(或)子宫直肠陷凹出现游离液体, 诊断排卵)。排卵日定为第1天, 第7天时(黄体中期)再行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

1. 2. 2 黄体支持 患者排卵当日开始每天肌内注射黄体酮20 mg, 排卵后14 d测尿HCG, 阳性者继续黄体支持。排卵后30~35 d B超检查见到宫腔内孕囊者为临床妊娠。

1. 2. 3 子宫内膜微刺激术 所有操作在手术室内、严格消毒条件下进行。所用的子宫内膜取样器由两部分组成:外面是直径3 mm, 具有一定柔韧性的聚丙烯塑料外套管, 其内是一个可以滑动的活塞, 活塞头部有一个小型毛刷, 毛刷可在宫腔内移动并轻柔搔刮。研究组于月经来潮12 h内, 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置入宫腔底部, 测量宫腔深度后, 自宫腔底部边旋转边退至宫腔下段, 轻微搔刮刺激子宫内膜。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流产率, 并观察手术时患者的疼痛感, 术后的感染率等, 判断子宫内膜微刺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研究组30例均于月经来潮12h内, 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对子宫内膜进行微刺激, 均无扩张宫颈口, 2例原发不孕患者感轻微疼痛不适, 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 耐受性好。无感染患者发生。HCG注射日(卵泡成熟日)的内膜厚度, 研究组明显厚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早在1907年国外就有报道对准备受孕豚鼠的子宫内膜进行搔刮, 可刺激内膜细胞的快速生长, 并诱导其蜕膜化。2004年国内首次报道胚胎移植周期机械刺激子宫内膜, 可提高临床妊娠率[1]。近年来, 国内外已有学者将子宫内膜局部修整或搔刮刺激用于治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中, 发现能够提高胚胎着床率[2], 胡等[3]发现, 在内膜浅搔刮原因分组中, 内膜薄患者浅搔刮后妊娠率最高。考虑内膜修整或搔刮刺激术可清除不规则增生内膜, 去除局灶的组织学病理改变;刺激内膜螺旋小动脉生成和增高内膜血管化, 促进上皮和基质细胞增生和分化, 调节毛细血管舒缩功能。也有人从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研究, 认为这些方法能够促进子宫内膜蜕膜化, 可能与增加了一些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因子表达有关, 如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和肝素结合型表皮生长因子等的分泌有关。也有学者发现内膜微创术患者的子宫内膜在电镜下胞饮突较对照组更丰富[4, 5]。

3. 2 由于经典的子宫内膜诊刮操作时患者会感到一定的疼痛, 往往需要局部或全身麻醉进行协助;且有感染、损伤和子宫穿孔的危险, 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的选择, 临床上患者往往顾虑疼痛以及并发症而延迟该操作。子宫内膜取样器细而柔软, 越过子宫颈口时几乎无刺激, 患者无不适感, 可接受性强。刘从容等[6]发现, 对于评估不孕症患者的月经来潮的24 h内的月经期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取样器显示出与常规刮匙分段诊刮术较一致的样本质量。尽管子宫内膜取样器很难取到基底层, 但完整的功能层已足以评价月经期子宫内膜的状态。此外, 本组患者大多未生育、宫口紧, 需要微创取材方法。另外, 本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已经较薄, 传统的刮匙刺激可能会对内膜造成进一步损伤。因此, 此类患者是子宫内膜取样器的首选人群, 国外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果[7]。

综上所述, 对于子宫内膜过薄而不孕的患者, 用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对子宫内膜进行轻微的搔刮刺激, 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提高妊娠率, 患者无疼痛, 可接受性强, 易于操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蓉, 钟凯, 卢丽华, 等.胚胎移植周期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提高临床妊娠率.生殖医学杂志, 2004, 13(6):342-345.

[2] Chen J, Cheng JR, Shatzer T, et al.Leukernia inhibitory factor can shubstitute for nidatory estrogen and is essential to inducing a receptive uterrus for implantation but is not essential for subsequent embryogenesis. Endocrunology, 2000, 141(12):4365-4371.

[3] 胡, 黄晓卉, 江胜芳, 等. 子宫内膜浅搔刮对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 20(10):121-122.

[4] 王瑶, 冯云.子宫内膜清创术对着床相关因子及IVF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生殖与避孕, 2007, 27(7):454-461.

[5] 王瑶, 冯云.胞饮突-极具价值的种植窗预测工具.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6, 25(2):77-80.

篇6

1 试验目的

目前生产线能否达到闭合衡算需进行试算来验证,试算是建立在测量数据基础上,测量数据又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这就需要对生产线开展测量误差试验。

2 测量误差的定义与分类

测量误差表示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在衡算范围内,误差的主要来源只限于总体测量、取样和分析误差;测量误差分为三类:随机误差、长期系统误差和短期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来源于操作中的一些偶然细小的变化,它是一个随机变量,在平均值的上下变动,变动量的大小及频数一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随机误差的大小与仪器水平、操作水平有关,增加取样和测量次数,可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

长期系统误差来源于测量仪器校正不好,使用的各种试剂、各种测量设备不好等原因,它是长期存在,并且偏于一个方向,产生累加作用,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影响显著,对误差贡献较大。一般要用标准物质进行仪器标定来确定系统误差的大小,用校正仪器或修正数据办法来减少其影响。

短期系统误差来源于条件的变化,这种条件是多方面的,例如:时间(气候)、试验室、操作人员变化、器材变化等等。它的性质介于上述二种误差之间,是一种短期存在的系统误差。有时影响显著。但目前暂时没有找到开展此项误差研究的有效途径,缺乏相应数据。

目前开展了体积、称重测量误差试验,取得了数据。而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数据则是以前的数据,目前已不适用。为了给衡算提供基础数据,本次开展了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研究。

3 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

取样误差常与分析误差结合在一起,很难区分,因此如何使所取样品能准确代表每批物料的特性,则需设计不同的取样方案,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研究。现行原料和产品的取样方法均为连续取样法,即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取样。这种取样方法能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控制最佳运行参数,指导工艺生产。下面对原料和产品开展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试验研究。

3.1 取样和分析随机误差

3.1.1 计算公式

3.2 取样和分析系统误差

3.2.1 取样系统误差

由于取样方法的系统误差是所有测量参数中最难估算的,它是指测量值均按同一方向或周期性的偏离真值的偏差,目前尚未进行此项研究。

3.2.2 分析系统误差

分析检测部门已经通过试验获得相应数据。

4 结论

本次试验通过对生产线的原料和产品取样,获得了分析数据,然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取得了取样和分析随机误差数据。

5 对下步工作的建议

由于本次试验是现生产线建成后开展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的首次尝试,试验方法考虑不周全,收集数据不多,对统计分析造成了一定影响。为准确测定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提出如下建议:

5.1 再次开展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试验

再次开展取样和分析测量误差试验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5.1.1 精心策划,合理确定试验数据的量

试验数据过少,会影响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但试验数据过多将增加分析成本和加大物料损失。根据检验的要求,总结本次试验的经验,合理选择试验的样品数量和检测次数,为统计分析收集充分的试验数据。

5.1.2 规范取样方法,加强样品管理

规范取样方法,取样使用专用取样器;样品瓶、取样器保持清洁,避免沾污样品,影响试验结果。混合样品采用四分法制样,使样品混合更均匀;样品保存在干燥环境中,避免吸水,使样品具有代表性,保证取样方法和分析方法随机误差的准确性。

5.2 开展取样和短期系统误差的建议

目前由于对取样和短期系统误差测定试验方案不明确,试算缺少这两项数据,建议单位应多为衡算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衡算人员也应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和咨询专家等提高业务素质,争取尽快明确试验方案,掌握测定这两项测量误差的方法,提高单位的衡算管理水平,达到闭合衡算。

【参考文献】

[1]张强,等.元件生产线区段闭合衡算试验研究报告[J].原子能出版社,2000.

[2]钱伯海,黄良文.统计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95-96.

篇7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45-02

针对高患龋风险儿童,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新生龋。尤其对于5~6岁替牙期儿童,由于新生恒牙正在萌出,而乳牙龋已经存在,更要采取预防措施,以抑制致龋菌在口腔内的生长[1-2]。氟化氨银(Ag(NH3)2F,SDF)应用于儿童防龋效果得到广泛肯定,不断有实验报道其有促进再矿化及防龋效果;但对于氟化氨银的防龋机制理论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唾液中致龋菌水平与龋失补牙数呈正相关,而通过对致龋菌的检测,可预测患龋风险、评估防龋效果。本实验在探讨氟化氨银预防治疗乳牙龋效果的同时,研究其对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3月17日-9月17日,由郑州大学口腔医院组织的针对郑州市区儿童口腔卫生检查中,随机抽取年龄6岁、龋失补指数dmft>4[3]的儿童40名(男童22名,女童18名)。要求患者无严重系统性疾病,无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第一恒磨牙已完全萌出且未做过窝沟封闭。经郑州大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和家长在知情书签字后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实验分组 将40名儿童随机分成4组:10人为实验组A,对全部乳牙龋表面涂布38%SDF干预;10人为实验组B,对第一恒磨牙窝沟涂布窝沟封闭剂干预;10人为实验组C,使用窝沟封闭剂和SDF联合干预对全部乳牙龋表面抹布38%SDF,同时对第一恒磨牙涂布窝沟封闭剂;10人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1.2.2 取样时间与方法 采用1997年WHO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使用一次性检查器械,检查由同一名口腔医生担任。于每天9:00-10:00取样,用无菌口杯取口腔内非刺激性全唾液标本,用移液器取0.1 mL唾液置于装有0.9 mL林格氏液的无菌1.5 mL离心管中,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

将无菌离心管中的唾液样本于0.5 h内经充分震荡60 s后,用林格氏液连续倍比稀释,获得从10-1~10-5的唾液细菌稀释液。变形链球菌接种液稀释浓度为10-4,取0.05 mL接种于直径为7.5 cm的含轻唾培养基的平皿。接种液滴于平板中央,用灭菌L型玻璃棒均匀涂布后装入厌氧发生罐,置于培养箱培养3 d。

通过菌落形态学特点和直接菌落涂片后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初步判断在上述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生化反应,鉴定变形链球菌。对培养基平皿上已经确定的菌落进行计数,计算每毫升菌落数(CFU/mL),将细菌计数采用对数转换为Log10CFU。第1次(基线)取样后,对各组儿童分别采用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见实验分组),干预后1周,第2次取样;干预后4周,第3次取样;干预后8周,第4次取样。

1.3 统计学分析 细菌计数资料实验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A经涂布38%SDF 1周、4周、8周后,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数量与基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经涂布窝沟封闭剂1周、4周、8周后,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数量与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经涂布38%SDF和窝沟封闭剂1周、4周、8周后,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数量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种不同方法处理后变形链球菌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氟化氨银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与对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窝沟封闭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窝沟封闭组、氟化氨银组和联合干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氟化氨银组与联合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氟化氨银是由日本学者山贺礼一等最先研究并介绍的抑龋药物,局部应用SDF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强的防龋抑龋作用,可有效预防儿童龋病和抑制根面龋的发展,同时具有促进再矿化的作用[4-6]。国内近年也有部分研究证实氟化氨银的抑龋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7-8]。综合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在于其防龋效果的观察,及对其作用于牙本质表面再矿化特性的研究[9]。本研究探索了局部应用38%Ag(NH3))2)F对替牙期高龋儿童龋病的控制,同时通过与窝沟封闭对照,观察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改变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A单独使用38%Ag(NH3))2)F涂布乳牙表面1周后、4周后、8周后,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对于高患龋儿童涂布38%Ag(NH3))2)F后,可以抑制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在涂布38%Ag(NH3))2)F 1周后与4周后、1周后与8周后、4周后与8周后,口腔内变形链球菌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38%Ag(NH3))2)F可以在8周内持续发挥其抑菌作用,抑菌效果没有明显下降。这些与国外对氟化氨银抑菌性的体外研究结果[10-11]相符,证明38%Ag(NH3))2)F对于变形链球菌短期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否涂布38%Ag(NH3))2)F后具有6个月以上的长期抑菌效果、对于其他口腔致病菌是否也有抑制作用,以及是否会产生耐氟菌株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B单独对已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治疗前口腔内变形链球菌和治疗1周、4周、8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单独使用窝沟封闭剂不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与Carlsson等[12-13]的研究结果相符。提示针对替牙期儿童仅采用窝沟封闭并不能减少口腔内其他牙齿的患龋风险,必须采用针对整个口腔的预防保健措施。

实验组C在对乳牙表面涂布38%Ag(NH3))2)F的同时对已萌出的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1周、4周、8周后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对于高龋儿童采取窝沟封闭剂与38%Ag(NH3))2)F联合应用,可以抑制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生长。提示38%Ag(NH3))2)F和窝沟封闭剂同时使用可以降低儿童的患龋风险。在替牙期,针对混合牙剂分别对乳牙涂布氟化氨银、对新生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是行之有效的。

龋病与细菌、宿主、食物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应当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预防龋病。在替牙期,一方面针对细菌通过氟化氨银抑制口腔唾液内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另一方面针对宿主和食物因素积极采取口腔健康教育和窝沟封闭相结合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地降低新生恒牙的患龋率。氟化氨银的防龋效果,除抑制变形链球菌以外,对其他致龋菌的抑制作用也有文献提及,另外其促进矿化与再矿化的作用也是其防龋的主要机制。

4 参考文献

[1] HOSZEK A, STRUZYCKA I. Chlorhexidine-containing glass ionomer cement. A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issure caries inhibiting effect in first permanent molars. Swed Dent J, 2005,29(3):89-96.

[2] STEINER M, HELFENSTEIN U. Dental predictors of high caries in crementin children. Dent Res, 1992,71(12):1 923-1 933.

[3] 石四箴,主编.儿童口腔医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

[4] LLODRA JC, RODRIGUEZ A, FERRER B, et al. Efficacy of silver diamine fluoride for caries reduction in primary teeth and first permanent molars of school children: 36-month clinical trial. J Dent Res, 2005,84(8):721-724.

[5] CHU CH, LO ECM, LIN HC, et al. Effectiveness of silver diamine fluoride and sodium fluoride varnish in arresting dentin caries in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J Dent Res, 2002,81(11):767-770.

[6] LO ECM, SCHWARZ E, WONG MCM, et al. Arresting dentine caries in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Inter J Paed Dent, 1998,8(4):253-260.

[7] 李玉晶,仇新全,李建英,等.氟化双氨银溶液防龋抑菌作用的研究.中华口腔科杂志,1984,19(2):97-100.

[8] 李玉晶,李建英,杨玉琴,等.氟化双氨银溶液抑制牙本质龋机制的探讨.北京口腔医学,1997,5(4):151-152.

[9] CHU CH, LO ECM. Microhardness of dentine in primary teeth after topical fluoride applications. J Dent, 2008,36(6):387-391.

[10]KNIGHT GM, McINTYRE JM. An in vitro model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a silver fluoride and potassium iodide treatment on the permeability of demineralized dentine to streptococcus mutans. Aust Dent J, 2005,50(4):242-245.

[11]KNIGHT GM, McINTYRE JM, CRAIG GG, et al. Differences between normal and demineralized dentine pretreated with silver fluoride and potassium iodide after an in vitro challenge by streptococcus mutans. Aust Dent J, 2007,52(1):16-21.

篇8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b)-00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suspected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screening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ested by HPV DNA, TCT, vaginoscope, cervical biopsy and histopathology uterine cervical disease three ladder examination and the HPV values and HPV positive rate of each group were analyzed, and the cli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was discussed. Results The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60 case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40 cases with cervicitis, the HPV value of patients with cervicitis was low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HPV infection; Precancerous lesion; Cervical carcinoma; Clinical correlation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的常见恶性肿瘤。近些年,统计显示宫颈癌发病逐渐年轻化且呈升高趋势,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临床研究提示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是HPV高危感染[1],这种感染快速发展为宫颈鳞状病变,也使多数宫颈癌伴随其发展。因此,宫颈癌发病与HPV密切相关。故以高危型HPV作为临床筛查宫颈癌的手段[2],有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到该院接受宫颈筛查的患者,探讨HPV感染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经宫颈癌筛查的有宫颈糜烂、接触性出血、流黄水或无症状可疑患者100例,均存在性生活史,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5.6±3.8)岁;90例已婚、10例未婚。TCT检查呈中度及以上炎症或有上皮病变、恶性病变。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都签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接受宫颈筛查患者,可疑患者100例就诊后,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及高危HPV DNA检测追综分析。①HPV DNA检测,以宫颈取样器进行宫颈采样,放在Hc2保存液中送病检,高危HPV DNA作为研究对象。②TCT检测:采集患者宫颈口及宫颈上皮细胞作为样品,以帚状刷或子宫颈内刷取样。放在PreservCyt细胞保存液中送病检。③HPV DNA检测阳性及TCT检测有可疑病变,要进行宫颈活检操作:常规消毒阴道、宫颈,采集其活体组织。镜下观察到患处后直接取样或于3/6/9/12等处取样。以甲醛溶液固定所取样品,送至南宁金域检验中心,经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操作确定疾病等级。④阴道镜检查:经病理诊断或细胞学诊断后仍存怀疑者予以阴道镜检查,主要针对血管、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等变化进行观察,评估鳞状细胞趋势,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⑤高危HPV DNA检测:嘱咐患者经后10~18 d进行检查,且检查前24 h禁止性生活,3 d内无阴道冲洗、上药等,不可碘液涂抹或醋酸。临床检测HPV DNA的方式采用美国FDA批准的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可同时检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共13种高危、亚型HPV。收集患者宫颈处上皮细胞,并置于试管内,搅拌均匀后送至金域病理科检验。TBS细胞分类:宫颈上皮瘤样病变Ⅲ级、不典型鳞状细胞、宫颈上皮瘤样病变Ⅱ级、典型鳞状细胞、宫颈上皮瘤样病变Ⅰ级、正常细胞等。

1.3 统计方法

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数据用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并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宫颈炎症患者HPV值比较

高危HPV DNA作为探讨对象。该次研究中,100例患者经过HPV DNA检测及TCT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后,6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者、40例宫颈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者的HPV值明显高于宫颈炎症者,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分组和宫颈炎症患者HPV阳性率比较

该次探讨中,经宫颈活检取样分级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宫颈癌者22例、CINⅠ者12例、CINⅡ和CINⅢ者16例。宫颈癌者HPV阳性率100.0%,明显高于CINⅠ者92.3%、CINⅡ和CINⅢ者83.4%、宫颈炎症者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中的常见疾病。目前,危害女性群体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直肠癌、宫颈癌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有研究表明,宫颈癌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恶性肿瘤,约占85%比例。因此,早期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研究显示,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4-5]。临床中HPV分为高危和低危,其中HPV33、HPV18、HPV16等为高危,HPV34、HPV6等为低危。

探讨HPV感染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关系,该分析显示,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HPV DNA杂交捕获法比值可高达千多至几千,阳性率明显高于炎症患者,已确定有HPV感染的患者,需定期做脱落细胞形B学检测和HPV检测。临床研究发现,宫颈癌需经历[6-7]:宫颈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等几个阶段,其中原位癌好发于30~35岁女性,浸润癌好发于45~55岁女性。因此,早期筛查对阻止病情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临床对于HPV感染构成比的分析中,HPV感染在癌前病变中最高,次之为宫颈癌;但HPV阳性亦会出现于慢性宫颈炎内,推测可能为过性感染,并未致病。HP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生活传播,故中、青年女性群体感染的概率较高,老年群体相对减少,而46~55岁女性群体所占比例最大,推测46~55岁女性群体已经出现HPV感染后相应的宫颈癌变,而年轻女性仅在感染低危型HPV出现湿疣时就诊,感染高危型出现癌前病变时人已到中年,故HPV感染-癌前病变-宫颈癌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8-10]。

该次探讨,可疑患者100例接受宫颈癌筛查女性患者,分析HPV感染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临床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00例患者经过HPV DNA检测、TCT检测后,共60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者,40例宫颈炎者;HPV值宫颈炎者低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HPV感染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间存在着较大的临床相关性;临床通过HPV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美国HPV疫苗已上市10年,宫颈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得到明显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2016年世界100多个国家HPV疫苗一定要上市。中国也即将接种HPV疫苗,妇女健康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褚宏雁.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性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4):153-154.

[2] 范岩峰,李健,许榕仙,等.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探索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4):447-450.

[3] 余娟,谢建渝,董国强,等.762例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533-2535.

[4] 甘钊杏,黄佩芬,陈莲芬,等.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级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54-55.

[5] 施丽娜.高危型HPV检测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6):840-842.

[6] 张宏鹏,杨S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119-120.

[7] 胡尚英,冯瑞梅,陈凤,等.高危型人瘤病毒感染变化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风险的15年瞻队列随访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10):328-330.

[8] 苏燕燕.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与HPV感染的相关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274-275.

篇9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72-01

肝肾综合征(HRS)是发生于严重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基础之上的功能性肾衰竭。由于肾血管收缩,导致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出现进行性少尿、无尿,伴随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1]。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测量早期肾功能敏感生化指标,并相互对比研究,寻找早期诊断亚临床HRS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2008年9月-2009年9月我院接诊肝硬化患者40例,其中肝硬化代偿患者及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各20例。肝硬化代偿组中,男女分别为10例,年龄30-65岁,平均47.5岁;肝硬化失代偿组中,男女各10例,年龄32-67岁,平均49.7岁。所有肝硬化患者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并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同时排除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病史患者。另外再选择体检合格的健康者20例(对照组),男女各10例,年龄28~50岁,平均38.6岁。

1.2方法:采用菲利普HDll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检查者侧卧位,清晰显示主肾血管及其分支,测量主肾动脉内径(D),应用彩色血流图,脉冲多普勒取样框置于主肾动脉,取样容积(取样框内径)2 mm,声束与血管夹角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

2结果

肝硬化代偿组主肾动脉D、PSV、EDV、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主肾动脉内血流稀疏,D及EDV较对照组及肝硬化代偿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组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肝硬化代偿组主肾动脉 PSV EDV较对照组略有减小,主肾动脉RI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患者肾内血流稀疏,主肾动脉PSV、EDV低于肝硬化代偿组和对照组,主肾动脉RI高于肝硬化代偿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3组受检者的尿α1-MG水平比较。肝硬化失代偿组尿α1-MG水平为(29.87±18.78)mg/L,对照组为(5.56±0.39)mg/L,肝硬化代偿组(8.16±2.89)mg/L, 3组受检者的α1-MG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尿α1-MG水平与主肾动脉RI的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尿α1-MG水平与RI呈正相关性。以尿α1-MG>100mg/L作为早期肾损害指标诊断亚临床HRS,则尿α1-MG异常者肝硬化代偿组2例(10%),肝硬化失代偿组15例(750%)且主肾动脉RI均大于0.6.。主肾动脉RI>0.6的患者共22例,肝硬化代偿组5例(22.7%),肝硬化失代偿组17例(773%),在22例患者中有15例(66.1%)可诊断为亚临床HRS。

3讨论

肝硬化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会发生相应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内脏小动脉扩张,造成动脉内血容量不足,通过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和抗利尿激素系统,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及神经体液因素使血管收缩,其严重后果之一是肾血管的收缩,增加了肾动脉阻力,致肾血流减少及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直至发生HRS[2-3]。对于肝硬化HRS患者,肾脏的GFR和肾血流量的高低取决于肾动脉阻力(RI)大小。因此,测定肾动脉RI可以反映出GFR和肾血流量的改变。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外周血管仅轻度扩张,自身调节机制能维持机体内动脉血容量及动脉血压的稳定,一般不出现明显的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肾血管无明显收缩、血管阻力低,故RI与对照组无差异。

尿α1-MG是人体内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主要产生于肝脏及淋巴细胞,容易受到肾小球滤过膜的影响[4],即使GFR轻度下降,α1微球蛋白也会异常,因此,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肾脏病变程度的评价。

本研究表明: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判断出GFR和肾血流异常,对于亚临床HRS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孝文,汪黎明,叶锋主编.急性肾功能衰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5-279

篇10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7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研究发现,许多成人心血管疾病始于儿童时期。本文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58例不同程度单纯性肥胖儿童左心功能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肥胖对儿童时期心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肥胖组儿童 58例,年龄7~14岁,平均12.7岁。经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证实为单纯性肥胖,无心肺疾患。肥胖诊断标准及分度为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筛查分类标准[1-2]。肥胖组按体质量指数分为2组:肥胖Ⅰ组(轻~中度肥胖组)28例,肥胖Ⅱ组(重度肥胖组)30例。对照组为正常体重健康儿童30例,平均12.4岁。2组年龄、身高、性别相匹配。

1.2 方法 由专人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心脏测量采用GE公司Vivid 7 Dimension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1.5~4 MHz,受检者左侧卧位, 平静呼吸、同步记录心电图(内置),通过M型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在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条件下采集心尖四腔、两腔和心尖左室长轴观的3个完整心动周期动态图像并贮存,帧频>90帧/s,供脱机后分析。将取样点置于左室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二尖瓣环处。启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分析系统,自动显示出该取样点的速度曲线,测量并记录各取样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计算6个室壁平均峰值速度(mVs)。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5 统计分析软件,不同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BMI与mVs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常规左心功能测量结果 轻~中度肥胖组左室射血分数(66.63±6.92)%与对照组(69.65±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肥胖组左室射血分数(62.77±2.7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结果 肥胖组二尖瓣环6个室壁平均峰值速度肥胖Ⅰ组(6.59±0.67)cm/s,肥胖Ⅱ组(6.37±0.53)cm/s与对照组(6.85±0.84)cm/s相比均减低,且重度肥胖组减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肥胖组体质量指数与二尖瓣环平均峰值速度相关性分析肥胖组体质量指数与二尖瓣环平均峰值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337,P<0.01)。

3 讨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是一种超高帧频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可以精确地捕获组织运动速度变化和时相变化,能够同步检测 8 个心肌节段的收缩速度,同步获得不同心肌节段整个心动周期的运动信息,以便相互比较,可以更精确、更全面地评价室壁运动的固有规律和异常改变。它的速度参数能够反映心肌的收缩特性及舒张功能,弥补了既往超声心动图的一些局限性,为定量评价室壁运动和左室功能提供了新方法。有研究显示[3-4],二尖瓣环6个室壁平均峰值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期压力上升最大速率呈高度正相关,表明其具有快速评估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2个肥胖组各室壁二尖瓣环平均峰值速度均低于正常儿童组。Gulati等[5]已证实,二尖瓣环下移速度能够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也就是说肥胖儿童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受损。

本研究中,轻~中度肥胖组在常规超声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EF值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可能是由于该组肥胖儿童处于病程的相对早期,常规超声心动图尚未能敏感地识别其节段性或整体收缩功能改变。然而在QTVI检查中,该组二尖瓣环6个室壁平均峰值速度显著低于正常组,提示QTVI反映左室节段或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较常规二维超声敏感。重度肥胖组二尖瓣环6个室壁平均峰值速度降低尤为显著,与病情相符,提示QTVI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分析表明,肥胖组体质量指数与二尖瓣环6个室壁平均峰值速度呈显著负相关,肥胖程度越重,心功能受损越重,提示应加强对肥胖儿童的干预,以增进儿童身体健康。

4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2]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3] 郑霄云,郑知刚,张小平,等.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与左心导管法对比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临床荟萃,2006,21(15):1 078-1 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