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6 10:30: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篇1

目前,音乐欣赏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低,音乐欣赏仅仅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教师教学方法陈腐,模式单调,学生呈现出没兴趣、不想学的状态。怎样改变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相关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

一、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现状

长期以来,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以老师的讲、学生听为主,师生互动的机会则很少,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过分强调音乐的背景知识和历史意义,将音乐放在次要地位。音乐欣赏课形成了一种标准模式:介绍作者及生平、介绍作品的背景、介绍作品的结构、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师过多的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主观映像灌输给学生,但不作有意义的引导和拓展,忽视学生主动参的过程。另外,教学过程中缺乏有趣、高效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欣赏教学的程序上课,一节课下来感觉枯燥,课堂气氛呆板。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还是一无所知,没达到上欣赏课的目的。

(二)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有的偷偷听流行音乐,根本谈不上静下心来感受、欣赏与理解音乐。出现了学生喜欢听音乐,但不愿认真上音乐欣赏课的现象。

二、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期,是儿童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逐渐形成自己见解,对喜欢的、有趣的音乐学习内容可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童年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情感带有短促和爆发性的特点。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随意性较强,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有一定的逆反心理,音乐兴趣还不稳定。加之有些学生存在功利思想,对音乐学习重视不够,在欣赏不熟悉的音乐作品时,会觉得迷茫,对音乐产生厌倦。

(二)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表现为是理性的塑造者,还没有真正由传统的知识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强调传授书本知识、重视技能训练,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唱,学生跟唱。在这种传统的口传心授式、讲解式、模仿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所特有的聆听、体验、表现与创造的特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得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制约着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一)以听为主,创设情境,强调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而围绕“听”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则是欣赏者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欣赏时泛听和精听、细听相结合,让学生分析音乐的特点,分享自身的感受。同时,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创设以情育人的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积极地感受音乐的特点和情绪,体验和把握了音乐的基本内涵。

(二)恰当采用直观教学,结合经验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仅仅用听觉是不够的,还必须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借用影视画面的感觉,发挥听觉与视觉的联觉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同时,在欣赏教学是还要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唱歌、演奏、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当中。

(三)适当的讲解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音乐欣赏中的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理解认识与分析方面,它不仅包括音乐内容在通过形象思维感受后的理性定位,而且要从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直以来,教师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都只是讲解某一部作品反映了什么,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音乐。所以,老师的讲解要力求精炼、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多采用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经过讨论、思考、探索后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四)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应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知音乐创造能力。例如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故事、诗歌等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也可以结合音乐进行律动创造表演,随音乐拍手、跺脚、捻指、做即兴音乐表演或误舞蹈动作。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到表演创作等时间活动中去。

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还将影响其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其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并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才能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主丹.音乐教学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沈睿.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与对策 [J].在线学科教学,2008(5).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会欣赏音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情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想象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崇音乐欣赏教育,并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不仅要通过“听”来感觉,还应该通过“视”来感受,“视”能够把学生“听”到的东西进一步具体化,同时视觉,作为一种人们重要的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手段,能够在音乐欣赏课中发挥积极作用。

视听结合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视听结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带给学生一些新的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参与和想象空间。

2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2.1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普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学生,虽然很多学校也在高喊素质教育,但是落实能力较弱,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作为一个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往往会把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扩大学校规模上。所以会出现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却不够高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也许会开设音乐欣赏课,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半途而废,并不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有一些高职院校很积极的开设了音乐欣赏课,也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但是并不能够保证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是因为学校对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2授课老师综合素质有限,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严重不足

同样由于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不重视,音乐欣赏课还处在一个尚不完善的阶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尚不明确,因此授课教师在不能够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认识到音乐欣赏课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尚不完善,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素质较差,学习底子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当前的情况恰恰相反,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非常有限,同时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不足,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因此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本身音乐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前市面上的音乐类教学教材种类虽多,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几乎没有,更不要说浅显的只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教材了。

近年来,人们对音乐欣赏课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有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开展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是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研究中,也并未明确应该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体系。因此当前有关音乐欣赏课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3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视听结合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到音乐独特的魅力。也可以这么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既离不开“听”,更离不开“视”,只有视听结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视觉去培养学生利用眼睛来认识音乐的形式,通过听觉来培养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韵律,通过视听结合,音乐不仅仅能够以声音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够以画面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这种艺术的魅力,因此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4视听结合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4.1在音乐欣赏课上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式来学习的,其中视觉是人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调查显示略有八成的信息是人们通过视觉所得到的,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中所包含的优美旋律和生动节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为学生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同时再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通过播放精彩的音乐演奏场面或音乐声波模拟画面,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看得见的音乐”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加丰满的音乐欣赏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2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现代技术提高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

4.2.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技术,因此多媒体不仅能够提供图像和声音这两种形式的信息,还能够提供视频信息,能够完全满足视听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声音以波、泼墨等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做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既有声音,又包含图像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让音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它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音乐欣赏课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缺点,让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和具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具有重大优势。

4.2.2多媒体技术在视听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具体形象的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例如,老师在教授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如何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时,可以根据选用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国传统泼墨画中讲究以“虚”来展示“实”,寥寥几笔也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展示广阔的空间。而中国传统音乐的“大音希声”与中国传统的泼墨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因此可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泼墨画,让同学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令音乐脱下神秘的面纱,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4.2.3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有利于音乐欣赏课进一步拓展向课外

多媒体技术的依托是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搜集资料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积极主动。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学习音乐的网上论坛,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多参与进来,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4.3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高职院校中音乐欣赏课的看展效果不理想,与授课教师的素质水平较低脱不开关系,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欣赏课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当前的教师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视听结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作;然后,提高自己多方面技能,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最后,教师必须对音乐这门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多门音乐类型和其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多了解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绘画、电影等,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时要求把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教学。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自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以来,全国各地的高级中学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的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中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相脱节、学生不重视音乐课等问题日益凸显,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不重视音乐学科

高中学生面对沉重的高考压力,无暇顾及音乐学科的学习,由于音乐不参加高考,很多学生甚至将音乐课的学习当成负担。有些学生或许很喜欢音乐,但也迫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在音乐课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在考试重压之下,学生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对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兴趣。

2.音乐素质水平偏低

在对高中生音乐基础素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重视音乐教育,很多学生上音乐课都不听。学生在本该学习基本知识的年纪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压力过多集中在高中课堂上,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部分学生追求流行音乐,对课堂上所讲的音乐知识不感兴趣,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对其他风格的音乐知之甚少。

二、对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建议

1.学生主体,注重师生互动

“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高中教育了,音乐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

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成立音乐欣赏小组,就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讨论,交流音乐体验。例如,在古典乐器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举办一次“中国乐器大家说”的音乐活动:全班学生分为6人左右的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琵琶、二胡、琴、古筝、萧、笛子等,就乐器的发展历史、代表曲目、演奏方式、流派特点做一次小组调研,在下次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现场演奏,与同学交流演奏体验。

面对一群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个性鲜明的高中生,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丰富多彩的小组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

2.听、想、唱、说,多感官调动音乐思维

音乐欣赏以听为主,但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听音乐,学生就会觉得很疲劳,音乐欣赏课也就会上成催眠曲课。音乐欣赏课上,除了耳朵听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口、多动手,多感官刺激音乐思维,获得更高水平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草原小姐妹》这首乐曲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这首乐曲采用了哪种乐器进行演奏,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同学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教师利用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在听完《草原小姐妹》这首琵琶协奏曲中的《草原放牧》一段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唱,深刻理解这首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

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听、想、唱、说的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音乐视野,使得学生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高效完成音乐欣赏目标。

3.多种手段教学,激发音乐兴趣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大部分是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经典作品,学术性较强,而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素养的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表现出积极性,甚至明显表示不喜欢、不感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例如,在莫扎特古典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与台湾女子组合S.H.E的歌曲《不想长大》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之处。

音乐欣赏是高中审美教育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想组织好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就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音乐具体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带入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改革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事情。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研究,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篇4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促使学生形成音乐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多种感官感受音乐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因而,文章针对小学音乐欣赏之体验式教学展开分析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意义分析

1.改善音乐欣赏教学现状,推进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年龄尚幼,其对生活和学习也都充满了好奇和渴望,音乐欣赏课程既是小学课程中的基本课程,也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课程,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式陈旧,课堂呆板生硬,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低下,甚至一些学生开始逃避音乐欣赏课程。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小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喜欢的歌曲教师不愿意创新和尝试,而是严格依照教材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欣赏课程已经严重限制了学生音乐体验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对音乐课程产生渴望之情。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小学音乐课程更多地从学生体验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和素质培养角度出发,从多个方面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提升了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音乐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发展,又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欣赏课程之中,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教学认知。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作为被动的听者,仅仅调动听觉去体验音乐,这样的音乐欣赏课程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热情,反而抑制了学生音乐感情的产生,甚至导致学生开始对音乐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体验式教学从学生的体验出发,重视对学生感受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体验音乐之美,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审美体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在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更加主动地调动身心感官,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欣赏课程中。另外,学生在独特的音乐欣赏体验中能够产生积极的审美欲望,从而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逐步绽放自己,展示自我,利用音乐表达自我,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将音乐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从根本上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欣赏之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小学音乐欣赏之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路径有很多,包括: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视觉体验;创设音乐欣赏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音乐意境等等。接下来,笔者将针对上述提到的几点,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1.学习音乐欣赏课程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要为学生提供教学素材,还需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起兴趣,对音乐产生好奇心理,并逐步参与到音乐欣赏课程中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如果单纯利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抵抗心理,从而不愿参与到音乐欣赏课程之中,而如果教师能够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入手,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为学生创设丰富活泼的场景,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必然能够让学生产生极强的好奇心理,也更加愿意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欣赏《大家来劳动》歌曲时,要充分注意到小学生爱劳动,渴望得到教师重视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劳动场景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并形成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意愿,先为学生编制视频短片或者为学生播放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动画短片如《仓鼠乐园》等,让学生对劳动活动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领取一个劳动任务,并逐步引导学生从劳动过程中感悟歌曲产生的灵感。如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引导:教师问学生“劳动时大家能听到什么声音呢?”“扫地声是怎样的?洒水声是怎样的?”等等,然后逐步将劳动中的场景代入歌曲中,使歌曲的欣赏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劳动体验过程,从而形成热爱劳动、热爱歌曲的学习氛围。

2.鼓励学生尝试编创,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虽然小学生尚不具备歌曲创作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能通过简单的声音模仿和编排进行音乐思维和音乐欣赏。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音乐编创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自由编排,或者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器材进行音乐模仿,为学生提供编创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发挥自身主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主动进行探索,自觉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例如,教师通过音乐节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音乐素材,开展主题音乐活动,比如“妈妈之歌”主题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进行音乐素材搜集,通过将有关妈妈的音乐进行收集和整理,让学生自主进行演唱和编排,从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的机会。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找出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物品,并利用这些生活物品自行编排曲目,事先确定好音乐的节奏,并进行小组训练,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演奏自制的乐器,从而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音乐、欣赏音乐,提升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参与性。

3.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充分体验音乐实践魅力

音乐作品的美感不仅表现在音乐的韵律美上,还蕴藏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之美上,因此,要引导小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就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体验,既要让学生从音乐知识教学中学习到基础的乐理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体味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并逐步感受作者作词作曲的意图。教师可以利用体验法让学生从课堂活动或者课外活动中感受音乐创造的实践魅力,从实践中感悟音乐,利用音乐欣赏与生活实践的相互渗透,从而引导学生真正地学会欣赏音乐、欣赏生活。例如,在学习《春晓》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春季的早晨进行公园游玩活动,让学生体会春天不同生物的变化,让学生听一听鸟叫,看一看游鱼,欣赏一下小草冒出新芽的美丽,体会一下春风拂面的感受,然后在公园中播放《春晓》之歌,让学生通过春天带来的美感感受音乐中孕育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再如,在学习《打花巴掌》之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游戏中体会童年的乐趣,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游戏中体会生活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进行游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4.引导学生敢于想象,促使学生沉浸体验

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自由地进行想象,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知音乐中蕴含的情绪。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通过语言诱导学生自由发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沉浸在音乐创造的意境之中,体会音乐背后的故事和体验。例如,在欣赏《卖报歌》时,教师要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聂耳创作音乐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卖报小孩的生活遭遇,引导学生了解穷苦小孩的生活压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卖报小孩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之情。教师利用深情的故事为学生欣赏学习歌曲奠定基调,从而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充分想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编排、自己表演,从而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形成同情和理解之心。

5.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视觉体验

小学生对鲜艳活泼的画面具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利用音乐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从画面中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从视觉感受中体验歌曲,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促使学生进行联想。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视频之外,还需要结合思维引导和模仿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验音乐,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例如,在欣赏《兽王》歌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狮子王》等动画剧作,让学生从动画中感受到动物所具有的生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动物模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动物的体态和声音进行模仿表演,也可以通过绘画等方式,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动物,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既能够

改革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方法需要首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尽量遵循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利用多样化的体验方式,从思维、行动上引导学生,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生活、体味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经历,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让学生逐步深入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的音乐爱好,主动调动自身感官对音乐背后的情感进行体验和感悟。

参考文献:

[1]陈艳.音乐的栖居灵动的课堂:浅谈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J].北方音乐,2013(5).

[2]王莉娜.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6).

篇5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音乐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对于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音乐欣赏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门选修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优秀的音乐文化,增强审美情趣,陶冶中职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提升自身修养。现今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存在满堂灌、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审美教育。 【关键词】中职音乐中职学生音乐欣赏课 在中职学校的课程教育中,音乐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关键。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在美好的音乐享受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并且渐渐的通过音乐情感的熏陶培养出正确的审美观念,完善自己的人格。但是由于音乐欣赏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门选修课,并出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教学效率低下,导致音乐欣赏课程没有发挥本应该发挥的作用这样的状况。那么究竟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怎样去设置教学,从而让教学真正的有效呢?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找准突破点,提高学习兴趣。要实施音乐欣赏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单纯的“灌输”只能使学生感觉到听觉疲劳,而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流行歌曲就是一个好的突破点,由于流行歌曲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流行的因素,是让学生接受音乐的一个突破口。

(2)、 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从视听视觉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教学只是听赏教学,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赏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叙背景、特点后再进行听赏,是有一定难度的。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对于成功实施教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单纯的听觉赏析缺乏丰富的想象力,视觉感官比听觉感官更具有加深印象的作用,所以通过视觉的联想,可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视听两者结合才是音乐赏析教学的一个完美形式。

二、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对课题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对于陌生作品而言,选择学生平时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够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作品的反感。如在欣赏教学《电影、电视剧音乐欣赏》时,可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电视剧的心理,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是什么,最喜欢的影视音乐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第二,选择一部很熟悉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但是是无声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里,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熟悉的一段音乐来做背景,说明原因。第三,欣赏着名影片《神话》、《集结号》、《赤壁》、《妈妈在爱我一次》等,让学生带问题思考:音乐在这些影片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四,就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音乐介绍给大家,并当场讲解,说说喜欢的理由及乐曲的特点。其余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提问和感想。第五,找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配上什么样的旋律。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也参入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篇6

身为一名工科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师,我从未想过这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追求与渴望竟然如此的强烈。在前不久因做一项教学改革课题的需要,我与课题组的老师们针对辽宁科技大学非音乐专业学生做了一次关于“音乐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其中象“你喜欢音乐吗?”和“如果给你一次机会让你从小学习音乐,你愿意吗?”这类问题的调查数据结果,令我们全体课题组老师第一次深深地认识到工科大学生竟然如此喜爱音乐,因此,我决定对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做一次全新的设想。

1、工科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必要性。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辽宁科技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围招生,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六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48年。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98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转为辽宁省与教育部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在对辽宁科技大学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调查问卷中,得出以下数据及结论:

问题1、你喜欢音乐吗?

从收回的200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发现,非常喜欢音乐的占70%,一般喜欢的占28%,不喜欢的占1.5%,不知道的占0.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总体较高。

在大学生对音乐需求的程度调查中,我们假设“如果可以从小学习音乐,你愿意吗”,其中愿意占34%、非常愿意占50%,不愿意占10%、不知道占6%。由此我们得知,大学生对音乐教育认知和需求整体较高。在互动问答中,也有大部分同学表示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接受音乐教育的希望。

清华大学早在1931年就设立了音乐部,并开设有《声乐》、《器乐》等音乐欣赏课程。在美国,“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在大学普通必修课中规定:每一个学士学位候选人必须修满不少于八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科目,每门一学期至少9个学分(修满360学分即授予学士学位),其中音乐开有《音乐概论》、《交响乐》、《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罗马时代音乐》、《贝多芬》、《歌剧》六门音乐欣赏性质课程。”

音乐教育是工科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欣赏课程又是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最有效、最方便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重视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同时,我们也要对现代工科院校的音乐新生课程的教学作以全新的设想。

2、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想。

2.1 课前设想:教材的选用。

2.1.1 《音乐欣赏(修订版)》作者王健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音乐欣赏(修订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天津音乐学院资深教授编写。全书分为“中国音乐赏析”、“西方音乐赏析”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音乐赏析”,分两章简要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历史和民歌、曲艺、戏曲、器乐的欣赏方法:下篇为“西方音乐赏析”,分为七章,以史为线索,介绍了西方音乐的主要流派、作曲家及不同题材、体裁的作品。《音乐欣赏(修订版)》附带的多媒体光盘,包括了书中所出现的全部音乐实例、乐谱、图片以及相关背景介绍;同时对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等)和音乐的结构(织体与曲式)以及音乐表演与欣赏等环节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通过典型而生动的音乐实例,介绍了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表现手段;还包括可检索的乐器小辞典和体裁小辞典,音乐欣赏基础曲目以及唱片目录。

2.1.2 《中外音乐欣赏》软丽丽、李波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外音乐欣赏》是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五院校联合组织编写的“普通高校通识教育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篇:西方古典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和中国近现代音乐。为便于学生学习,每篇都为两个部分,即不同时期的音乐概述和音乐欣赏。该书以辅导大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作品为主线,着重介绍西方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概况以及音乐风格特征,介绍代表作曲家及创作思想、艺术成就、历史贡献以及与音乐欣赏有关的音乐知识。应指出的是,该书采用了与其他部分内容大致相当的篇幅介绍西方现代音乐及其作品欣赏,目的是由此弥补以往普通高校音乐欣赏类教材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此外,本书还在每篇不同时期音乐欣赏的部分中,增设了“精彩曲目推荐”。

2.2 课上的设想:新颖别致的授课方式。在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很难理解的高雅音乐欣赏和令人昏昏欲睡的中国古代民乐讲解等内容,这就对音乐欣赏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利用新颖别致的授课方式将这些音乐欣赏课上的传统问题一一解决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设想:

2.2.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瞬问艺术,对于不熟悉的音乐,我们很难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它产生深刻的印象。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音乐、图画、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能给音乐欣赏课“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学生的心灵巾产生巨大的影象。”

2.2.2 引人入胜的音乐传说与音乐趣谈。枯燥乏昧的讲解会使学生在刚刚开始就丧失欣赏音乐的情趣了,而一段流传已久的音乐传说或是一个有关欣赏曲目、作曲名家的不为人知的音乐故事却可以立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推荐陈灿编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欧洲音乐地图》一书,书中除了有主要音乐信息的中外文对照和系统介绍欧洲主要国家古典音乐的活动与成就外,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大量饶有兴味的音乐故事解释了音乐家不为人知的一面。

2.2.3 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目前在国内还缺乏统一的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规划和教学大纲的情况下,各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授课教师的专业偏好而定。但工科院校学生的非音乐专业性特点又决定了这一课程的特殊性――不同于音乐专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音乐教师决不能照搬原来的教学模式,而必须掌握好工科院校学生音乐欣赏课的授课内容向低程度、宽层面、高品位方向发展。

2,3 课后的设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篇7

笔者认为,应当是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既把相关教学内容引进中职的音乐课堂,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欣赏教学,它应当不单单是简单的学科融合,而是包括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并使其相互参透,相互促进。

一、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背景

(一)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为多元化音乐欣赏提供了可能。

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已经开始在世界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世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浩瀚的人类音乐必然导致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由此可见,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观念和知识,已越来越成为“地球村村民”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文化素质。

(二)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呼唤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现在的中职课程,欣赏型的课型教学不能单一。

第一,中职的学生不都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第二,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多的家庭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常常有自己的感受,并更多地寻求能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来欣赏音乐。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趣味和审美能力,并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第三,中职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欲望。

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多元化欣赏教学中,走近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学生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尤其在当今音乐教学改革中,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还应更多的探索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广泛研究中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化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展开,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的表达形式,对各种音乐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各种音乐在其文化生活中的价值,还要指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之间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在进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保留自己的传统音乐。传统民族和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应当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也反映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多元化。

音乐欣赏体验是多元化的。当一个人欣赏同一部作品,其心情不同、年龄变化、经历的不同都能直接影响欣赏者对作品的体验,很多时候体验的反差还比较大。因此审美体验的多元化是人的认识规律在欣赏教学领域的特殊体现,其特殊性在于由于感知主体的生活体验、思维定势、认识水平、认识角度、认识方法等个性差别,导致其对欣赏客体(即音乐作品)的切入点、共鸣点、感悟度把握的差别,从而导致不同审美主体的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层次的不同,这就是审美体验多元化的必然性。

三、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

在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多种多元化欣赏教学活动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自主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并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何进行音乐欣赏,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例如在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时,我利用一些描绘风光的图片或录像,藏族的原生态歌曲等先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的辽阔,结合画面来了解风情,体会应当如何表现出音乐风格。还让学生自己联系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的印象。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找出歌曲的旋律与其地理风貌所共有的特征,展开想象,再运用自己掌握的简单音乐知识分析作品的节奏、节拍、情绪等内容。音乐常识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让学生学会自主欣赏,最后做到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分析一些简单的作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成为讲授、演示的一方,而学生则成为接受、模仿的一方,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

(二)“合作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育新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三)“创造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41-02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近况

当今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与学生喜好兴趣期待不符。学生们感兴趣的可能是某一类型风格的音乐或者是某个人的音乐作品。当音乐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们欣赏时,学生们就会暗暗排斥、甚至敷衍学习,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古代和近代音乐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代久远,学生们很难身临其境感悟、感知其古典的魅力,有的学生觉得古典风格的音乐枯燥乏味,艰深晦涩,听着是昏昏欲睡。

最后,对流行音乐的盲目崇拜。如今的流行音乐深受初中学生们追捧,连同演唱者和创作者也备受崇拜,导致古典音乐黯然失色,甚至是在学生世界中销声匿迹。学生们一起分享这些风格的音乐时,积极性和参与性很强。但是,学生们只能简单地从音乐的旋律和歌词进行分析描述,要剖析其精华却又“云深不知处”。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忽略学生的需求

教师过于重视教材,设计的教学方案统统都是围绕课本,一味地研究教材内容。重视分析教材重难点是应该的,但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适时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和教学,更能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如果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权衡好教学中主体和引导地位变化,就无法达到现代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

2. 教师角色单一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想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空间,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即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且能从教学对象和自身教学方案进行理智、客观地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

3. 教材不合时宜

每一轮的新课改都应该对教材也有一番新的选择,注入新的思想和文化,才能保持青春活力,跟进时代。教材中的内容如果过于老化陈旧,学生就无法对其感兴趣,脱离了现实环境,学起来也索然无味。课堂上增加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就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 应试教育的影响

音乐、美术作为副科,不仅学习的时间少,而且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由于高考制度的制定及音乐等学科不需要考核的原因,学生无暇关注、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 时代的冲击

社会节奏的转变,对音乐风格的选择也在转变。流行音乐的崛起,引领了时代的先锋。可是一些鱼龙混杂,少儿不宜的音乐也腐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干扰了学生们的审美观甚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一种音乐文化危机。

三、音乐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学知识的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呢?可以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1)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跟随乐曲旋律,用手拍掌、或者用笔敲击桌面、水杯、跺脚等方法,一切能够发声的材料物件都可以利用,以此感知曲风的节奏变化,而不是单纯靠耳朵听。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过各种培训,有机会给他们一个平台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也是对他们才艺的肯定。此外,鼓励他们根据原曲自我创造改编也是一个好的计策。

(2)运用对比教学。对比教学的方法很多,如同一主题下,中国音乐和外国音乐的比较;同一首歌,用摇滚唱和用民谣唱又有什么区别等。

(3)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学生们更容易理解音乐内容,这种形式美在脑海中的印象也会深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电影、戏曲、曲调《化蝶》等形式表达出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三种形式的不同呈现都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对比出不同形式的不同感知效果。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按照以往的教学步骤、形式流程走,学生们一定没有多少兴趣去欣赏学习。设计出不仅用大脑去学习而且还可以带动全身每一个细胞,手、脚去活灵活现的教学方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组织一些简短的歌唱比赛或是音乐分享会。

例如,王菲唱的《水调歌头》和《清平调》,不仅有音乐美,而且也有文学性,学生可以借着歌唱的形式背下古诗词。也会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不再觉得老师都是“老古董”。偶尔借用一些服装道具,也能让学生有新意,比如,穿上借来唱戏的戏服唱京剧、黄梅戏等乐曲时,学生就能感觉出戏曲的韵味。

3. 领悟音乐内在的情感历程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最适宜表达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悱恻,或如泣如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风格和内涵,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和品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和艺术功底,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唱几首歌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要学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专业术语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圣地,体验音乐的情感是要领。

例如,张雨生的《我的未来来不是梦》和郑智化的《水手》,积极向上,对歌词进行剖析,可以领悟到折射出的人生经历和心得。

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加强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们应该以严谨、端正的态度不断深入教学,弥补教学中的纰漏,让学生能享受音乐学习带来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05(96):40-41.

[2] 朱孟文.中小学音乐欣赏实践初探[J].2012,01(12):110-111.

篇9

一、看――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音乐欣赏如果只注重“听”,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欣赏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多媒体等展示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来感受音乐所传达的内容,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如欣赏《美丽的凤尾竹》一课,我提前准备了美丽的傣家竹楼、展翅的孔雀等图片,学生走进教室就被美丽的傣家风情所吸引,欣赏起音乐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惬意。欣赏《保卫黄河》时,我边播放音乐边播放黄河波涛汹涌、人民军队奋勇作战的场景,同学们个个身临其境,热血沸腾。通过“看”进行音乐欣赏,实现了视听的结合,很好地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二、唱――演绎音乐、表达情感

唱是表现音乐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欣赏教学中最常用的辅助手段。反复欣赏,加入模仿、创造的“唱”,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理解音乐,从而创造性地表现、再创音乐。如欣赏《双节棍》时,可以先让学生聆听,明快的节奏、富于动感的音乐很容易调动起学生演唱的欲望,再让学生跟着音乐唱,同学们兴致勃勃,激情演唱,既达到欣赏目的又充分学会表现。

三、演――身临其境、表现音乐

音乐与表演可谓好姐妹,许多曲目都可以通过表演来演绎。“演”对音乐欣赏具有表达和激发兴趣的作用。欣赏标题音乐、歌舞剧和故事音乐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演”来表现。如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整听赏音乐,在了解情节、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凶猛的斗牛,有英勇的斗牛士,有喝彩的群众……一派热烈欢腾景象。接着让学生讲讲所了解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道具请学生模仿斗牛动作进行表演,最后边听音乐边“斗牛”,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实践证明,“演”能活跃气氛,体验乐趣,加深理解,有效促进欣赏效果的提高。

四、奏――发挥特长、丰富课堂

演奏是表达音乐的重要方法,如今素质教育得到普及,各种乐器走进千家万户,很多学生自小习得一种或多种乐器的演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特长生参与教学,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欣赏自己同学的演奏往往较纯粹的“听”音乐家演奏更有意义,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曲目,尝试自己或请学生演奏。如欣赏《战台风》,我课前了解班里同学学习古筝的情况,请他们提早做好准备。课堂上,首先完整听赏音乐,然后请同学演奏。她们演奏的古筝曲《战台风》吸引了全班同学,大家投来羡慕与赞许的目光,这时,我请大家说说两次听赏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同学自己演奏的现场版更具感染力,更激动人心。随后进行分段欣赏,现场演奏每个段落,清晰明确,同学们很容易将段落理顺,整节课迭起。再如欣赏《赛马》,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再欣赏本班同学的二胡齐奏,他们边拉二胡边舞动,展现万马奔腾的热烈场景。大家观看演出、欣赏音乐,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在愉快氛围中感受音乐与二胡的魅力。将乐器演奏带进欣赏教学,为特长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促进了特长生的艺术学习兴趣与技能的提高,拓宽了班级学生知识面,有助于全体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五、动――综合运用、全面提升

篇10

(一)教学方式陈旧,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的阶段,对新接触的音乐会十分的感兴趣。目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通常忽略了他们的这个特点,多数教师仍采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几点简单的内容介绍、几处需要注意的音乐技巧教学、学生跟唱,课程教学就结束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融入音乐学习中去,教学效率也会很低,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应小学生及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教学理念不深入

当前,很多音乐老师未曾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都是老师领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缺乏对学生探讨音乐意义的引导,如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形态、作者给乐曲灌输了怎样的思想灵魂等,教学理念不深入,这对音乐教育应有的系统性及趣味性造成了严重阻碍,严重与教育改革初衷相悖,这种教学理念局限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发展。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音乐课程应该是轻松的、陶冶情操的一门艺术课程。但是当前由于音乐老师个人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造成音乐课堂的氛围过于紧张、师生的关系比较尴尬,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教师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教师敬重,也会对某所教学科感兴趣。

二、搭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以及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重的好奇心,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带动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以《春风》一课教学为例,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为成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意愿,首先引导学生以春为线索,尝试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声中所表达的盎然春意,最后,请同学尝试使用不同的情绪对本课学习的歌曲进行演唱,以便得到更多的感悟。当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会自主地思考和学习音乐知识,由此才能促使初中音乐欣赏高效课堂的快速和稳固构建。在音乐欣赏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课堂导语,对学生进行问题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用启发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我们教师要有创新音乐教学的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融入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要求,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听赏《牧歌》,可以通过音频或者图片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并了解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为学生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学会音乐唱歌的方式方法,可以使学生发觉音乐学习当中的趣味性,促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同时丰富课堂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确保小学音乐教学课堂顺利进行。比如《绿色的呼唤》,让学生能够从童话的角度来理解绿色,之后再让学生欣赏歌曲。在学生学唱之后,教师需要做适当的教学引申,看见小鸟就想起绿色的森林等,这样才能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以及意境,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好这些歌曲。

(三)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情境

音乐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想要快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那么老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轻松,那么他们才会乐意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激发自身的音乐学习潜能。比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歌曲学唱时,创设舞蹈情境,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通过舞蹈动作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完成歌曲的学唱。把舞蹈和歌曲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使学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打造高效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