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6 10:30: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气污染的具体现象

篇1

我国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工业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方面主要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消极作用方面主要使大气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因此,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资金投入不足、能源消费结构不具合理性等。鉴于此,本课题对“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状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其一为资金投入不足;其二为能源消费结构不具合理性;其三为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具体表现为:

1.资金投入不足

大气污染防治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作为防治工作的保障依据。然而,现状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却是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没有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关的规范制定加以构建,从而使该项工作无据可依。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不足,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便无法购置该项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进一步弱化了防治工作的作用价值。

2.能源消费结构不具合理性

现状下,我国工业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呈现不具合理性的问题。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在能源利用率方面,我国水平还是较低的。并且在煤炭消费方面存在浪费的现象,煤炭消费不合理现象非常严重。在煤炭消费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便会大气污染程度加大,进一步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困难程度。

3.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要想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得到有效强化,做好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然而现状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却存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监督管理手段较为单一,技术不能与时俱进,没有有效的应急监测能力,从而导致在污染纠纷以及污染事故的处理方面表现的较为薄弱,所作出的决策也不具规范性及科学性。

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对策探究

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便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只有在充分解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并使该项工作的价值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笔者认为,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具体内容如下:

1.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投入充足的资金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要想使这些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便需要制定相关的工作规范,与此同时购置充足的能够满足防治工作的设施设备等。满足以上条件均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相关部门便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投入充足的资金,以此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

2.重点防治工业污染,做好清洁生产工作

大气污染主要的发源地为工业生产,因此为了大气污染能够得到有效防止,便需要做好工业污染的重点防治工作,做到节能减排,合理控制煤炭等工业所需品的排放量。与此同时,做好清洁生产方面的工作,增强清洁工人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进一步发挥出清洁生产工作模式的作用。

3.做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做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质量。因此,便需要针对城市的现状及特点,开展区域性污染防治工作,规范污染物排放指标,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使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与此同时,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方面的建设工作,以此为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4.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一方面,需要对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以此使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据可依。现状下,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体系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充足。因此,在另一方面,需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使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全身性投入监督管理工作中,并刚才去全过程总量控制的策略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检测,以此使区域大气环境的总量以及容量均符合相关标准。除此之外,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当中,还需要对合理、科学的经济手段加以利用。基于大气资源有偿使用的条件下,对大气环境容量核定工作进行强化,以此使排污许可证制度能够实现有效推行。并且,需要以有偿使用的环境容量为依据,做好排污费用的征收工作;以治理成本为依据,对排污费的征收价格标准加以明确,进一步使污染制造业主体部门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三、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便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对策,比如投入充足的资金、做好清洁生产工作、做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监督管理进行强化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实事求是,结合城市所在地的大气污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兆胜.杜高新.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49-52.

篇2

所谓城市规划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城市建设的目标与总体计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其与多个行业密切相关,由于环保规划是近年来才被提到一定高度的,所以其与城市规划没有达到同步,导致我国的城市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导致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环境无法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所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对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阐述

1.1 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1.1 水污染现象严重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污染现状严重,尤其是水体污染,现状堪忧,随着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急剧增长,工业污染严重,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水体,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从监测资料来看,我国的河流受污染指数高达70%,在统计的河段中,受污染率达到了90%以上,我国有高达78%的河段不适应引用,地下水污染严重,以北京和西安为代表的城市出现了供水危机,由于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400亿元以上。

1.1.2 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产业迅猛发展,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大气的负担,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硫化物等,大气质量急剧下降,从我国大气质量的监测报告中我们看到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全国的空气悬浮颗粒超标,一些城市污染相当的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1.1.3 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噪声污染相当的普遍,城市工业、交通的发展都会产生噪声污染,我国的噪声污染现象高居世界前列。

1.2 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1.2.1 管道线路交叉严重

近年来,地下管道迅速发展,但是各自为政现状严重,无法保持统一协调管理,常常出现各行地下管道线路交叉,所采用的材质质量不一,不够经济环保,导致道路受到破坏现象严重。

1.2.2 住宅建设缺乏节能意识

我国的建筑工程过于注重房屋的外观和结构,忽略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浪费现象严重,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如果注意建筑保温与调节管网系统及提高热源效率,可以实现高达60%-70%的能量节约,与一般的消耗性物品不同,建筑能耗高,持久性强,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实施控制规划。

1.2.3 道路设计存在着盲目跟风的问题

我国的道路设计过于注重道路的饿拓宽,忽略了配套设施的建设,我国道路两旁的树木急剧减少是最好的证明。

2、环保意识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针对上文的现象,采取节能减排,促进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工程发展势在必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充分结合城市的规模、性质发展方向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提出具有创意的城市规划,在规划设计中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坚持我国城市建设的理念,“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环保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规划前期的环保意识体现

在城市规划前期,环保意识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以及规划的总体方向上,首先要注意对城市的总体概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中包括气象、水文、大气等,确保规划时的心中有数。

2.2 整治规划大气污染的环保意识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迅速整治治理是实现大气现状控制的关键,设定发展的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大气污染整治要根据城市能源结构与交通的情况确认其主要污染物,做到有的放矢。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其中最多的当属汽车尾气与燃煤带来的污染,二氧化硫与悬浮颗粒是首要污染物,因此,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要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能量,采取集中供热的方式,提高道路的硬化率,提高控制技术,创建无烟区等。

2.3 整治规划水污染中的环保意识

对水污染的综合整治过程中,结合城市水污染的现状,计算城市允许的最大排放量,制定最佳的治理方案。从目前我国的水质的污染现状来看,水系污染情况迅速加剧,各大水系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污染物的含量极高,高达数万吨,而生活污水占到污水排放总量的24%,并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污染物以有机物为主,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治理水污染的手段是非落后,必须尽量引进国外的先进工艺,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的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保护。

2.4 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环保意识体现

节能环保无处不在,在规划设计的最初就需要贯彻执行这一思想,尽量一次完成建设施工,避免返工,造成资源浪费,产生不必要的损失,管道铺设一步到位,采用先进的环保节能材料进行施工,避免天天挖沟的现象出现。

2.5 新型材料的应用是环保意识的具体体现

从建筑材料入手,创新建筑材料,使其节能环保,提高其节能效率,加强室内通风,创新供热系统,降低能源浪费。合理地规划小区的分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实现节能管理效果的提升,促进城市节能环保水平的发展。

2.6 环保意识在道路设计中的作用

进行道路拓宽后,要及时的进行道路两旁的树木栽种,树木花草在城市环保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结语

篇3

一、东京大气污染诉讼

1.诉讼概况

东京大气污染诉讼分为六次诉讼,由共计633名原告(包括258名未获救济原告)组成原告团,以日本政府、东京都自治政府、首都高速道路公司以及丰田、日产、三菱、五十铃、日野、马自达、日产迪塞尔7家汽车制造公司为被告,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第一次诉讼的提起

1996年5月31日,居住或工作在东京都内23区多条道路两侧50米以内且患有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方面疾病的患者或因上述疾病而死亡的患者家属共计102名,共同推举西田顺作为原告诉讼团团长,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上述被告立即停止向东京都23区排放污染物质,并赔偿各种被害损失共计223850万日元。第二到六次诉讼案件陆续在东京地方法院进行审理,情况基本类似于第一次诉讼。

2. 第一次诉讼一审法院认定

东京地方法院于2002年10月作出的第一次诉讼一审判决的主要内容有:东京都23区的大气污染与本案原告所诉发病的症状存在因果关系;日本政府、东京都自治政府、首都高速道路公司应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预见可能”且“回避可能”;被告汽车生产厂家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回避不能”——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很难避免损害结果的出现;关于请求停止侵害的诉讼请求:本案涉案的道路具有高度的公共性,不能用损害赔偿的标准来确定是否应停止道路的使用,而应适用更高的受忍耐标准。

3. 第一次诉讼二审和解

和解协议主要内容:①创立医疗费补助制度;②将中央政府和东京市政府提出的防污染对策提案付诸实施,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2.5环境标准的设定、大型载货机动车的通行禁止管制等对策;③7家汽车制造商赔偿原告12亿日元。

二、日本大气污染诉讼对我国的启示

1. 完善立法体系,着重制定专门的法律。日本东京大气污染诉讼历经十年以原告方的胜利告终,前提条件是日本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公害对策基本法》(《环境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止法》、《汽车一氧化氮法》等法律构成了以基本法为基础,辅以各种专门立法的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而我国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专门法律体系,大气污染防治难以落到具体点上。

2.政府应负担起管理者责任,否则应对损害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纵观日本大气污染诉讼,政府作为环境管理者,负有认真履行环境保护职责,采取有效手段抑制大气污染的义务。一旦政府因不作为而发生环境健康损害时,政府就应承担起相应责任。“有责政府”是建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3. 汽车制造商应负担起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虽然汽车制造商无法避免损害结果的出现,但是并不意味着汽车制造商就对大气污染损害结果的出现没有责任。事实上,汽车制造商应加强汽车减排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保护自然环境和国民的身心健康,这是汽车制造商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应有之意。

4.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大气污染质量标准,健全监测体系。日本大气污染诉讼中,原告能提供有效数据证明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完善的大气污染监测体系是关键所在。我国应以现有SO2、NO2、PM10三项指标为基础,逐步增加对O3、CO等指标的监测。虽然我国目前已增加对PM2.5的监测,但是对于这种新型的监测指标,我们尚缺乏完善的监控体系,监控的城市范围也有待进一步扩大。建议制订相应的监测规划,健全颗粒物监控体系,逐步建立全国细颗粒物监测网络。

参考文献:

[1] 冷罗生,《日本公害诉讼理论与案例评析》,[M],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出版;

[2] 日本律师协会,《日本环境诉讼典型案例与评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3] 罗丽,《日本生态安全保护法律制度研究》,[J],《河北法学》2006年6月第24卷第6期;

[4] 罗丽,《日本公害健康被害救济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环境法治》2009年第1期;

上接第342页

当今卫生政策的要害,那就是,对于卫生保健内部的资源配置的足够控制力是来自需求方……还是来自对提供方的管制。”克服医生诱导需求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机制,如医生声誉制度。我国现阶段的职称制度以政府声誉为担保,与工资待遇相挂钩,而医院的评级也是由政府负责。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医生滥用医院声誉、政府声誉,诱导患者需求的现象。这是因为职称制度不是市场行为的结果,没有真正体现医生的价值。为了克服医生诱导现象,需要建立真正的、由市场和同行业鉴定的声誉制度。声誉制度以医生个人的声誉为担保,使医生更加慎重选择自己的行为。在声誉制度建立之后,医生如果诱导患者的需求追求现实利益,那么医生滥用的是自己的声誉,从而影响了未来的收益。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医生的选择应该是采取自律行为,珍惜自己的声誉,为患者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从而克服了医生诱导需求。

(二)建立医疗咨询中介机构

英国医疗保健制度中的“全科医生”起到的是守门人的作用。患者患病先到全科医生处进行诊断,经全科医生诊断后决定是在全科医生处完成治疗还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专科治疗。而全科医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他与专科医生在处于信息对等的情况下进行重复博弈,为患者推荐合适的专科医生和治疗方案。我国也可以建立这样一种相应的医疗咨询中介机构,咨询机构收集医生信息资料,对患者提供初步诊断,并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医生和治疗方案。由医疗咨询中介机构来充当医疗服务质量的担保人,通过中介机构与医生的反复博弈,克服医生诱导需求。

参考文献:

[1] 金晶.论我国医疗市场的供给诱导需求.时代金融,2010(18):190,220.

[2] 吕国营,薛新东.卫生经济学中供方诱导需求命题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8(9):95-100.

[3] 张加胜.卫生服务诱导需求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方法研究.现代工商贸易.2008(11):59-60.

[4] 张棋,王秀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医生职业行为的激励与约束:基于北京市医生与患者的调查数据.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3):13-16.

[5] 万芳.对医疗服务诱导需求的经济学和伦理学思考.华章.2010(8).

[6] 辛琴.医疗服务提供者诱导行为防范机制与过程分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篇4

1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产生主要是指空气内物质含量达到了有害程度,其对于各方面所带来的危害都是极其严重的。首先,对人类的危害,大气中弥漫着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通过表面接触、吸入等多种方式进入人体内,这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常见的大气污染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其次,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自然环境中各种动物、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大气污染对植物叶茎造成一定的危害,空气中所蔓延的二氧化硫、PAN、乙烯等有可能造成植物的枯竭、死亡。另外,对器物、材料的危害,大气污染对于金属制品、纸制品、橡胶制品、纺织品等方面的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其主要体现在化学损害与玷污损害两方面,化学损害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与器物和材料接触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常见的以腐蚀反应为主;玷污损害是指大气中粉尘、烟尘等物质落在器物和材料表面所造成的损害。

2大气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燃料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工业生产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生产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所排放的污染物也是比较严重的。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工业生产污染物排放占据我国总污染物排放的20%左右,虽然从整体上看工业污染物排放比重并不高,但实际运行中工业生产较为集中、污染物含量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生态安全与社会发展。

2.2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汽车数量不断增长,汽车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尾气排放也随之增加,其主要以碳氢化合物为主。另外,部分车辆在使用中以柴油燃料为主,尾气排放中颗粒有害物质较多,这都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加剧了大气污染的快速发展。

2.3城市规划建设造成的大气污染

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大气环境质量对人类是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1]。而城市规划建设作为人类进步的象征,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充分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很多城市规划设计都缺乏对环境的重视,随着城市内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绿化建设的可利用面积越来越少,城市内部环境系统的自我修复机能逐渐降低,导致了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化发展。除此之外,新兴城市大气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中小型新兴城市逐渐增多,但是这些城市在发展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城市经济产值与就业水平,不惜引入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不重视企业废物处理,甚至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形式,严重影响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4污染治理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

现在人们对污染物排放浓度关注度很高,但是都忽视了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如在脱硝过程中氨水利用效率不够高而造成一定量的氨气逃逸,从而造成二次污染[2]。

3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当前很多城市大气污染现象严重,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大气污染防治不科学所造成的,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施计划与防治手段,环境保护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重视各方面建设与生产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一些企业没有环保防范意识,过度的排放生产垃圾与污染物,也没有先进的设备对其进行处理,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2产业机构、能源使用不合理

从当前城市发展来看,很多城市产业结构仍以工业为主,其对于传统能源的消耗比较严重,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渐减少了对煤炭资源的使用,但工业生产资源消耗比重仍旧较高。煤炭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有害物质,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气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工业生产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对于能源转换、清洁能源的利用方面还有所欠缺,产业结构与能源使用的不合理,导致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3]。

3.3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较低

大气污染问题是我国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一大难题,从当前我国发展情况来看,在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防治方面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对于化工、煤炭等方面的重工企业,能源使用效率低、废气处理技术差,相关的技术工艺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大气污染问题日积月累得不到缓解,形成比较严重的污染现象。

4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措施

4.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监管力度

作为政府部门必须了解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树立全局发展观念,从城市基本情况出发,控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排放。与此同时,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环保理念的融入,建立完善的城市保护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另外,加强环保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切实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责,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对排污不严重的企业进行系统整顿,对生产规模小、污染严重的企业执行严格的淘汰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力求达到零排放标准,紧密结合国家检查、地方监管、行业治理的制度,做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4]。

4.2调整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保证大气污染问题得以控制的关键所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完善能源使用制度,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新能源的引入,以天然气、液化石油等原料替代污染能源,合理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满足工业生产的各项需求。除此之外,城市发展也应该重视清洁能源的应用,比如,城区冬天供暖可以采用太阳能供暖,降低煤炭的使用;在农村地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太阳能的应用降低传统能源损耗。另外,相关技术部门也应该加大研究力度,注重环保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4.3更新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如果要想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水平,就必须及时更新治理设备、治理工艺,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果。采用新型的监测技术,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对大气环境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监测,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各项资金的投入,采购新型的监测装置,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切实满足新设备的操作要求。另外,还需引入现代化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实现全天候的动态化监测,通过GIS技术将监测数据传入到计算机系统中间,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当前大气污染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估,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根据检测结果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开展针对性的治理活动。

4.4控制废气排放量

篇5

一、引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大气污染定义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到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由于其存在时间长、流动性大、治理困难等特性,其治理是长时间、跨区域、跨部门的过程,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不能够有效治理,因此要利用私人部门的力量,也就是公私合作。许多学者和机构探讨了公私合作的定义,但目前还没有官方的定义,本文主要采用了欧盟委员会的定义,“公私合作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传统上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项目或服务”。[1]在我国,2010年国务院“新36条”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公私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公私合作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发展还很不完善,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二、国外先进经验总结

美国加州和英国伦敦都曾发生过严重的雾霾事件,日本曾爆发过大型的公害事件,这些大气污染问题都被成功解决,新加坡因良好的空气环境被称为“花园城市”。这四个国家在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时,都进行了公私合作的有益尝试,有了成功经验。因此本文主要选取这四个国家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进行分析。

(一)美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美国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即对企业颁发排污许可证和进行排污权交易。美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设计严密,分类细致。针对不同的污染源有不同的排污许可证,因此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固定污染源,如果常规大气污染物(六种常规大气污染物是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铅)排放量超过一定值,新建或改建之前需要取得建设许可证。同时,建设许可证分为两大类,针对达标区的PSD许可证与针对未达标区的NSR许可证。针对已存在的现有源,如果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一定值,需要取得运行许可证。许可证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包括污染源的所有者、排放的污染物名称与数量、各种污染源应达到的排放标准、达标实施计划、采取的治理措施、监测、记录与报告等内容。排污权交易的原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政府通过科学的预算,首先确定该地区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为各个企业制定相应的排放指标,然后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的方式授予排污单位排污权。[2]企业获得排污指标后,可以先规划污染物的数量,将本企业的污染物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若有剩余指标,可以高价卖给其他排污量多、指标不够用的企业,政府不参与企业买卖指标的过程,市场机制使然。

(二)英国:鼓励民间参与和“污染者付费原则”

英国政府在中央层面负责环境事务的机构是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DEFRA),其主要职责是立法,不负责环境政策的具体执行。在地方层面,“地方空气管理”(LAQM)负责地方的环境事务,以及与各地方的环境组织或环保群体进行合作,共同参与到大气污染的治理中。同时,DEFRA也会通过多种方式鼓励私人部门的参与,比如由英国皇室授予某些积极出色的组织或团体“准官方”的地位和“皇家”的称号,或者通过强有力的补贴政策支持环保组织的活动或者环保科学的发展,如皇家铸币局的实验师钱德勒教授进行的伦敦居民住宅煤成分的研究[3]。另外,英国政府对企业采用了“污染者付费”原则,要求所有的污染者对其造成的污染直接或间接支付费用,并有责任进行治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谁污染谁付费”原则。企业若不遵守这一原则,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此外,英国政府支持民间环境团体的发展,包括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在英国成立的分支机构。1958年,全国只有200多个团体,到了1975年增加了六倍多。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多,超乎想象。

(三)新加坡:3P网络部门

新加坡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实现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环境与水资源部是新加坡负责管理环境事务的政府部门,该部门不仅对工业设施进行巡查,而且还与车辆注册和交通警察等部门一起控制车辆尾气排放,此外,还根据不同环境法律开展环境诉讼。[4]治理成功的关键一点在于,在政府伞形环境治理体系下,还专门设立了3P(Public,Private, People)网络部门,从而建立政府部门、私人部门与民众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不是包干揽干,而是利用了私人部门和民众的力量,即运用了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新加坡政府主要负责规划性的工作,比如:战略制定、组织统筹、指导实施;而一些具体的执行工作,则由私人部门和民众来负责。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共同进行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比如对工业污染的控制,新加坡政府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引导企业参与到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中,要求企业安装一定的污染控制设施,并对开展环保设计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助。政企合作,二者互惠互助,各取其利。

(四)日本:环境税、科技支持和诉讼制度

日本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公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于一些使用燃煤和有气体排出的工厂与施工场所,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对所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征收“地球温暖化对策税”,又称环境税。征收的税收主要用来激励和补助企业的环保型产品,刺激了企业的转型,也做到了新能源的普及。2010年,日本实施了新一轮的环境税收制度改革,其带来的影响可归纳为三种效应:价格激励效应、政府财源效应、通告效应。[5]其二,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创新,开发不同的减排设施。针对固有污染源,开发脱硫和脱硝设备,针对移动污染源,开发低排放发动机。这些企业新开发出来的实用减排设备,经政府测验可以使用后,会推广给企业和民众。其三,如果民众认为工业污染损害了自身的健康,可以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权利,政府若接到民众的诉讼,会对产生污染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日本制定了《公害健康损害补偿法》,企业为了避免受到环境诉讼、承担大额的赔偿与损坏自身声誉,会选择接受政府的惩罚,而这些罚金用来向污染受害者提供补偿费用,从而解决了冲突问题。

三、国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一)完善公私合作的法律法规

公私合作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内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法律是一切行为的规范,新事物的引入,更需要法律的约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公私合作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情况较复杂,目前我国对于公私合作领域并没有相应的立法与规范。法律的空缺,是公私合作发展不健全的主要原因。完善公私合作的相关立法是当务之急,让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二)成立公私合作的专门机构

为了规范公私合作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行为,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目前没有关于公私合作的相关立法,可以先成立管理公私合作的专门机构,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如果这些行为规范被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则可以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

(三)对污染源精细化的分类

许多国外机构在向企业颁发排污许可证与向污染者收取费用时,是分污染源制定标准的。美国在颁发排污许可证时,分为新建源和现有源,同时又在新建源中细分了达标区和未达标区。对于污染源进行分类的做法,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细化方法,精细化管理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6]。对污染源进行细分,并对不同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和收费标准,可以节约社会成本,增加政府治理的公平性,以及更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

(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不能事事包干,而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市场机制。排污嘟灰拙褪抢用市场机制的典型例子,政府只负责制定指标,如何完成指标以及指标的买卖与交换,由企业自行决定。为了不花费大笔费用从其竞争者手中买取指标,企业的逐利性使得他们必须进行改革,减少自身排放的污染。市场机制的自行调节,不仅节省了政府的物力财力,而且比政府亲自执行的效果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Guidance for successful PPP[R].2003

[2] 叶林.空气污染治理国际比较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9-1.

[3] 崔艳红.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非政府组织在英国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J].战略决策研究,2015(3).

篇6

1.雾霾的本质与危害

雾霾,包含雾和霾两个概念。当空气中的湿度达到90%以上,可形成雾,低于90%形成的则是霾。一般来说,霾是由于空气中硫酸、硝酸等颗粒物较多,形成气溶胶系统进而形成的。通常来说,当空气中直径为2.5微米或以上的颗粒物质含量超标,即PM(particulate matter)达到2.5时,会出现雾霾天气。

当空气中的颗粒物直径达到2.5微米时,或者说当PM达到2.5时,空气中的颗粒物会伴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由于颗粒中所含硫酸、硝酸、灰尘等危害物质较多,通常会对人们的呼吸道系统造成刺激。更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总体的心肺水平,导致心血管疾病或者影响人体肺功能等。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可以总结,当每立方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物质上升20微克,就会有34万人因吸入有害物质而死亡。且长时间的雾霾情况有可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农作物减产,不利于人们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2.雾霾的形成机理

2.1社会经济因素

综合雾霾的形成情况来看,空气中的硫酸、硝酸等颗粒的形成与我国城市汽车数量增多导致的尾气排放量增加、生活生产中煤炭消费的增长等不无关系。

尤其从我国近30年的研究来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上升,同时城镇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大城市发展。而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刺激了社会大众购买汽车的需求,加剧了交通拥堵的情况。另外,虽然我国总体的经济结构还在调整,但是国民经济的支撑性产业依然是耗能较高、环境污染程度较大的第二产业,因此加大了煤炭的消耗量,同时也增加了雾霾产生的可能性。

2.2生产方式因素

从国内PM2.5超标城市的分布情况来看,乌鲁木齐或者兰州等城市受到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占据受污染城市的少数。大多数雾霾笼罩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从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来看,绝大多数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依然依赖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相应地,高耗能也意味着高污染,因此给环境治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2.3能源结构因素

从我国现有能源消耗结构来看,由于第二产业依然作为支柱产业存在,且北方冬天取暖多用煤炭,我国煤炭的总体消费量依然维持在65%及以上,石油消费有所上升,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则无明显增加。另外,水电、核电的一些节约能源的生产还未普及,能源消耗水平虽有上升,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煤炭是主要消耗能源,其燃烧之后会产生更多的硫酸、硝酸等的颗粒物质,对空气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能源消耗结构不够合理的现实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雾霾天气产生的危险。

2.4其他因素

作为一种天气现象,雾霾的产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一些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城市建筑类型等的影响。比如北京地区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多,且受煤炭消耗影响较大,总体建筑结构中大面积的高层建筑也是造成控制无法循环,进而导致空气中颗粒物增多的重要原因。再如兰州等地区群山环绕,空气中的污染物无法向外扩散,因此向内沉积,进而造成了雾霾现象。

3.雾霾气候的防治策略

3.1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改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受到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影响,雾霾现象一度严重。因此,为提高雾霾治理水平,需要着重改善现有能源消耗结构,尽可能减少对于煤炭等一些传统能源的依赖度。从具体方式来看,如一,加强对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二,加快建设一些高附加值的环保性产业;三,加强机动车排放管理工作,倡议大众积极选择绿色出行等。

3.2将 PM2.5 治理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将PM2.5治理工作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一方面需要制定明确的PM2.5控制目标以及目标达成的限期,明确治理工作在不同阶段的开展重点,比如确定到达某一时期,空气中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PM2.5以下。另一方面,则需要确定明确的PM2.5治理监测和奖惩机制,确定具体的检测标准以及考核规范,保证奖惩工作的有序展开。

3.3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空气不分国界,同样,空气污染也不分国界。在此形势下,我国为体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需要加快与其他国家的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做出明确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管理工作员。另外,国内各级环保部门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结合我国环保部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进行污染治理情况沟通,以凝聚治理合力,提高大气污染总体治理水平。

3.4积极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雾霾形成原因的复杂性使得我国雾霾治理工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在当前大气污染影响因素众多的现实条件下,为加大对多种污染物的有效防控和治理,需要不断强化和完善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建设,使之能够与环境保护法、再生法能源等相互协调,共同致力我国大气质量的改善。

结语

综合雾霾的危害以及形成因素来看,我国雾霾气候的治理工作,需要从现有发展方式、空气质量考核方式、空气污染治理方式以及空气污染治理制度等几个角度进行完善。雾霾的形成非一夕之功,同样也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多方努力,以便尽快转变我国空气质量情况,还大家一片晴朗的蓝天!

参考文献:

篇7

引言:治理空气污染至关重要,在理论上,治理好空气污染可确保我国法律的有效实施,有关制度措施得到良好的贯彻。在实践上,也体现我国社会各界对雾霾天气的高度的关注,谈到应对雾霾天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谈到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一、雾霾天气的表现及危害

(一)雾霾天气的表现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在早上或夜间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霾现象出现增多,危害也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霾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称为“雾霾天气”。

衡量空气是否构成污染具有危害性,常常有一定的标准即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空气质量划分为五级,即: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有报道,北京连续三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很多地区的细颗粒物浓度值都达到每立方米700微克以上。其次,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报告表明,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总环境污染损失的16.1%。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1.雾霾天气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危害。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直接影响公民的身体健康,间接影响着民众对我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法律制度的怀疑。对于雾霾天气如不能做到及时的控制,很可能会降低民众对我国法制体制的健全的信任程度,也会暴露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法律的欠缺,严重还可能会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2.雾霾天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危害。我国现在有不少地区将雾霾列入了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如果能对雾霾作出提前性的预报,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害程度。反之,如果多次出现的雾霾天气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可影响政府职能的较好履行,最终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央视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呼吁大家都出一把力以减少雾霾发生:政府环保政策要真正硬起来,落后产能必须淘汰出局,党政机关做出表率,少开公车,有车族都来响应,大家一起减少尾气排放。

二、雾霾天气形成的制度原因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不规范

虽然我国制定有《大气污染防治法》,也有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过去的评价指标为PM10(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三项污染,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制定并实行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较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已接近国际标准。但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迅速的地区,城市细微粒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面临的污染仍是第一、第二期类型的污染。因此,面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有必要将空气质量标准再具体细化,所以,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仍具有完善的空间。

(二)法律责任的归责问题

环境法律责任主要涉及环境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民事责任。我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污染多承担行政责任,仅有一条民事责任,这就显示出了该法的实施是依赖政府行政行为的,这种制度的弊端是,行政行为可能存在决策、执行、效用等方面上的滞后性,追究责任的动因不强,最终导致最直接的受害者――公众,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政府行政命令得不到很好的施行,最后,空气污染得不到良好的治理,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三、我国治理雾霾天气的法律对策分析

(一)治理雾霾天气立法方面的法律措施

1.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现在我国已实行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增加了臭氧、PM2.5等指标,较之过去的评价体系有了很大进步。但在经济相对发达与较落后地区,都存在细微颗粒污染物。所以,我们应当考虑这些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分别对较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微颗粒物进行比较,区分不同地区污染物的异同性,进一步明确雾霾的属性,并进行有效的归类,争取使得我国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保护了空气质量。

2.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

据报道,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稿,可能发生严重雾霾等重污染天气时,省级人民政府须适时发出预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依据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应急响应,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等应对措施。可以根据污染程度分为不同的预警等级,当省级人民政府预警信息后,各辖区和相关单位,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二)治理雾霾天气执法方面的法律措施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

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对政府及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违反环保法规的具体行为进行界定。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或贯彻不力导致辖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部门、机关给予相应处分。此外,还要给环保部门下放实权,权责明确,才能贯彻有力。

2.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

第一、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大气环保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当中;制定执行地方标准;本辖区的环境质量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决定限期治理。

第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2014年10月15日,环保部启动2014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工作,从2014年10月起至2015年3月,环保部将每月开展一次例行督查。对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反馈当地政府并督促依法严肃处理;严重违法问题,予以挂牌督办。

第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包括:各级公安、交通、渔政管理部门对机动车船实施大气污染监督管理,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与管理。

(三)治理雾霾天气司法方面的法律措施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环境上诉机构由《环境保护法》(EPA)的条件确立,2000年的晚些时候,安大略政府实施《环境回顾法庭法案》,该法案对环境上诉机构的权利作了轻微改动,并把该机构的名称改为环境回顾法庭ERT。在环境民事诉讼中,第三人可依法参与到正在进行的诉讼中去。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我国民诉法规定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但实践中基本上被法院职权追加所排挤。因此,我国的立法可以适当放宽对第三人的认定标准,允许与诉讼标的有间接利益的人参与到诉讼中,这样既可以节约诉讼资源,也可以保障更多公民的诉讼权利。

结语

面对数次发生的雾霾天气,加强空气质量的治理,保护好空气环境质量,还人们美好的大气环境成为我们每位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普通民众应协助政府的政策与措施,宣传环保知识,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等,减少空气污染,降低雾霾的发生率,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中国天气网:《空气污染指数》,http://.cn /qinghai/kqzlyb/12/132452.shtml,2009年12月3日

[2]中新网:《北京PM2.5值逼近1000 雾霾天气还将持续》,http://chinanewscom/gn/2013/01-13/4482957shtml,2013年1月13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篇8

一、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如何建设一个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城市社会。“生态城市”正是上述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众所周知,主要的城市居民的环境问题如下: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大气污染严重、如何清洁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等。以下将分别详细的介绍这些问题,在城市环境中的危害与防治,通过这几个重要方面的突破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的新旧处理方式对比

居民的生活垃圾若处理的不当,其间所含的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大概通过以下途径污染环境:对土壤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冲刷、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空隙向四周和水源地扩散。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拉夫运河污染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

国内的垃圾处理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集体的处理方法分为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其中的填埋法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处理途径,因为垃圾填埋将会浪费大量土地。在目前尚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情况下只有将垃圾混合填埋,即使今后有条件将垃圾分类处理后,仍然有部分经减量、缩容后的残余物和一些难以回收的垃圾需要填埋。这些方法在固体垃圾处理的方面发挥过重大的功效,但是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环保,迫切需要可以再利用的方法。

随着科学激技术的发展,垃圾已被证明具有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价值。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着手研究垃圾资源化问题。到目前,西欧各国垃圾资源化率已超过50%。通过高温、低温、压力、电力、过滤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垃圾进行加工,使之重新成为资源。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才刚起步,需要提高人们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垃圾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现阶段通过裂解的方式生产液态燃料,塑料废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水泥、化肥编织袋、餐盒以及食品包装袋等。以这些垃圾中的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为原料,可用于生产液体燃料,生成烃类物质,然后再经分馏分离出汽油和柴油。

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方法

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大气污染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一种情况确信无疑,那就是近些年来,史无前例的灾难性破坏都证明了与气候有关,此外,城市环境中工厂废气导致酸雨、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NO、ClO、BrO破坏大气臭氧层使皮肤病患者增多等等严重的威胁了城市人口的身体健康。

大气污染的治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理解是从立法的角度,用法律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第二种理解是指治理,重点在于控制污染源,进行清洁生产,将污染工艺更换为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是最理想的方法,在废弃物或者有害物质以及包含有这些物质的载体在排放到环境前,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是降低它们的危害程度。

四、生活用水与工业废水的处理途径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种污水的总称。其中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相对于工业废水来说,生活废水比较好处理,但是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水量及水质污染量很大,已经成为了城市废水的主要的来源,工业废水是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不易降解和净化,危害性非常大。各类污水组成互不一致,千差万别。因此,具体的处理方法也有多种多样。目前就其处理历程来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之分。

一级废水处理通常是物理方法,主要目的是清除污水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组成装置有格栅、沉淀和浮选等步骤。格栅出去了大半的悬浮物质,然后沉淀步骤去除砂砾状细颗粒物质,而对于比重较轻的油性颗粒物质,浮选法比较有效。

二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把废水中呈胶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除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降解成简单的物质,这时二级处理中的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的基础主要的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过滤法。

经过二级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水体,其中还是含有不同程度地污染物。必要是,仍需要采用多种的工艺流程,如曝气、吸附、化学絮凝和沉淀、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氯消毒等,作为水体的深度处理和净化,这个过程是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对于城市污水的问题来说很重要。其中的工艺包括悬浮固体物的去除、可溶性有机物的去除、可溶性无机物的去除、氮的去除重金属的去除。

五、总结

城市环境问题被提出并且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撒、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益的气体逐渐增加、海平面的日渐上升等。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城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污染方面在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近些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视觉污染等。当然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还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城市污水除了排入江河湖外,一部分还直接渗入地下。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因饮水不洁而死,污水和国体废弃物还会造成土壤及其它污染,引起不止是环境方面的问题,更是社会方面的问题。所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升温,成为了人类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篇9

生物监测技术是目前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之一,指的是通过利用生物群体之间或与个体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来对环境变化或污染进行检测以及评价的技术,可以有效的反应环境中的变化以及为提供快速解决的方案一定的参考,获得监测人员的广泛认可以及运用[2]。本文就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地概述,具体如下。

1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环境监测关注度的上升,环境监测的技术运用不断呈现为多样性,其中有3S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技术等,然而在这些技术中,生物监测技术具有经济、快速、简易、准确等特点,而且还将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等与化学、环境工程等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不仅可以丰富环境监测的理论性依据,而且在环境监测技术上对监测结果起到精准等的推动作用[3]。相较其他环境监测的技术而言,通过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来进行环境污染严重程度的呈现的生物监测技术最具有直接性以及实质性。

2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监测主要是通过生物学的角度对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以及评价,具有直观、实质性的特点,主要的监测方法有:微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物群落监测、分子生态毒理学监测等,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生物在环境中的表现形式来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人们进一步保护环境提供实质性的监测基础以及解决措施的实施依据[4]。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土壤、大气、水体等均对人类生存具有息息相关的影响,因此,笔者就从这几个方面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监测技术在其中进行的应用体现。

3生物监测技术在土壤污染中的应用体现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生理具有毒性过量或营养元素过量的物质进入土壤,从而导致土壤的生理调节功能失衡,土壤出现恶性循环等现象,从而影响地下水以及矿物质的质量。而生物监测可以运用生物圈的关系来监测到哪一块土壤污染严重以及土壤中哪些生物的部分处于恶性生长状态。例如可以通过动物监测法进行,以蚯蚓为例,蚯蚓的整个种群生活在土壤中,对土壤中的成分非常敏感,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在严重污染的土壤中,根本寻找不到蚯蚓的身影,因此通过蚯蚓来进行土壤的检测,使监测的结果更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再如植物检测,植物不仅要依赖于土壤的营养成分,同时也依赖于土壤底下的水质条件,因此植物同样对土壤具有敏感的变现。当植物的叶子颜色以及掉落情况变现为异常,例如颜色呈现枯黄的状态,叶子掉落严重,树干还有明显的疤痕等,可将其结果判定为土壤污染严重,根据植物的生理变化程度来判定土壤的污染严重程度,其结果的呈现实质性同样毋庸置疑。

4生物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中的应用体现

大气是由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固体杂质微粒等部分组成,在正常的状态下,按其体积计算,氧气占20.94%、二氧化碳占0.03%、而其他气体及杂质体积都大约是0.02%等,而大气污染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成分中与之进行融合或破坏,从而使气体的标准成分含量呈现为浓度过大的结果,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最为紧密。植物的生长少不了对大气的吸收,因此对大气的敏感程度较强,因此以植物为大气污染的监测对象不容置疑。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利用番茄、向日葵、柑橘等植物,以柑橘为例,在标准的大气环境中,柑橘的果实表现为硕大、颜色橙黄,叶子或叶脉的呈现形式为有规则、无异常,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量、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柑橘的果实则变为干瘪,颜色为黄褐色或棕色,甚至是白色,而在其叶子或叶脉的呈现形式上则出现伤斑或点状、不规则等。

5生物监测技术在水体污染中的应用体现

水体污染指的是水体因某种物质的过量介入,导致水体自身自净的能力不足,从而影响水质的利用价值以及水中生物的生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为重要。在生物监测技术中,可以通过利用对水体污染敏感大、繁殖快的微生物或群体聚集量大的植物为监测的对象,例如指示生物法,可以通过利用浮游生物、鱼类等为监测对象,将它们生长的正常周期与其在观察区的水质中生长的周期进行比较,若发现被观察对象在观察区域的水质中出现异常生长或出现死亡等现象,则表示其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当大。

6结语

生物监测技术是一种对环境变化或污染严重性进行检测以及评价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环境中生物群体之间或与个体种群之间的关系来达到监测目的,是环境监测技术中重要的技术之一。生物监测技术凭借着自身具有经济性、简易性、准确性等特点在越来越多的环境监测技术的竞争中站住了脚步,且不断发展成为环境监测中最为重要的监测技术之一,具有成为今后环境监测最重要的技术的发展前景,对今后的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意义深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孔令燕,赵婷婷.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J].中国化工贸易,2013(02):184-184.

篇10

1 能源-环境系统管理科学化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是国家科技部2016年首批启动的6个试点专项之一,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供科技支撑。2016年7月,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牵头、青年教师祝颖负责的“极端随机扰动下的煤炭依赖型城市能源与大气系统情景费效分析模型研究”获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的青年项目。

能源活动与大气环境动态响应机理是能源-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研究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能源开发规模不断加大,我国城市以煤烟型污染为特征的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恶性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尤其是处于生态脆弱地区的煤炭依赖型城市大气环境问题更加严重,已经造成了巨大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损失,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开展能源活动与大气环境动态响应机理研究,统筹社会经济与能源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煤炭依赖型城市的能源-环境系统管理科学化,保护大气环境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极具现实意义。

2 我国能源-环境系统研究现状

在实际研究中,为了对能源-大气环境系统进行高效的规划和管理,需要借助先进的模型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已经将最优化模型广泛应用于剖析能源结构、能源技术、能源价格、能源市场、能源使用效率因素等方面。近年来,我国陆续引入国外现有优秀模型,将其应用到能源系统需求预测、环境污染治理、温室气体减排的相关研究中。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引进有着积极的决策指导作用。然而,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1)国内外对于环境引起的经济影响,主要集中于治“病”带来的损失,少有提前制定规划预案对“病”进行预防;(2)缺乏对煤炭依赖型城市不均衡能源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导致由于“一煤独大”引起的极端随机扰动被忽略;(3)国外经典模型的参数设定和情景假设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且较少能够集成污染气体减排、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环境保护等功能。因此,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开发基于全无限规划的不确定性优化方法降低极端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建立能源活动与大气环境响应模型,揭示煤炭依赖型城市能源活动及大气环境之间动态响应机理;采用费效分析方法选择出最优的系统规划、决策方案,以平衡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我国资源依赖型城市大气污染损害评估技术规范,从而发挥重大研发项目在资源依赖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大气环境保护中的支撑作用,体现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推动能源与环境耦合关系、机理、优化方法的探究。

3 以系y辨识、方法开发、模型建立、案例研究为核心设置研究内容

围绕煤炭依赖型城市能源与大气系统中的系统科学与决策理论问题,以研究能源活动与大气环境动态响应机制为核心,项目具体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

(1)辨识煤炭依赖型城市能源-大气环境系统的费用和效益;(2)能源-大气系统特征辨识研究及不确定方法建立;(3)建立不确定能源-大气环境系统情景费效分析模型;(4)案例研究。项目选择陕北地区典型的煤炭依赖型城市―榆林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榆林市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重化工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2013年,榆林市被国务院《全国煤炭依赖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划分为煤炭依赖型城市,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的开发和利用。然而,榆林市的能源开发区主要集中在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生态区,生态脆弱。尽管煤炭的开发和利用给榆林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与日俱增,部分重点工业源已逼近其大气环境承载能力限值。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今后必将诱发各种经济、政治、生态、稳定等矛盾和问题,最终危及榆林地区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环境安全。因此,全面分析榆林市能源-大气环境系统情况,探究能源活动带来的大气环境问题,对政府部门及管理机构科学制定各项节能减排政策、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我国其他煤炭依赖型城市的管理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求解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和对比,探讨多种社会-经济-环境扰动机制下的减排情景,实现系统的动态规划和管理。最后,结合后优化技术对方案进行优选,降低决策风险和获取最佳妥协方案,提出政策建议,形成榆林市大气污染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4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获取多方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