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30: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互联网银行发展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网商银行;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引言
没有网点、没有信贷员、核心系统跑在“云”上、放贷由机器和大数据决定而不是人??这样的一串描述,和我们熟知的传统银行相差甚远。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催生着民营银行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浙江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以“MYBANK”的名字正式上线了。网商银行是背靠着阿里巴巴的蚂蚁金融发展起来的,其注册资本为40亿元,拥有6家股东。其中,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为25%、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18%、杭州禾博士和金字火腿为16%。
不同于银监会此前批复的“小存小贷”模式,现在的网商银行将基于云计算技术,采取“轻资产、交易型、平台化”的运营思路。未来在网商银行贷款,流程可能将实现310,即3分钟在电脑上填写并提交贷款申请,1秒钟之内贷款发放到你的账户,过程中零人工干预。
下文将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网商银行的现状做出分析:1、网商银行发展的优势因素
(1)坚实的技术基石。网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完全跑在“云”上的银行,它的技术依靠蚂蚁云。网商银行的系统是由蚂蚁金服专家团队自主研发的,主要基于金融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平台、金融大数据平台和OceanBase数据库开发。因为有效利用了云计算,和传统的银行产品为中心的交易式IT不同,网商银行的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交互式IT。
因为卓越的“云+端+数”能力,使得蚂蚁金融云足以满足金融行业严苛的技术要求,表1对三个方面的能力做了具体阐释:
由表1可以看出,蚂蚁云是整个技术保障里的系统基石,客户和机构的一切联结都是在这个系统里进行的。“端”将最新的生物识别技术整合进来,目标是带给客户最便捷的用户体验。而“数”的能力,体现了蚂蚁金融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大数据是机构客户挖掘和自身风险控制力的基础。
(2)支付宝的先天优势。众所周知,客户数量是银行发展业务的基石,没有客户一切无从谈起。在客户基础方面,网商银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阿里巴巴金融帝国版图辽阔,一应俱全。网商银行账户会与支付宝用户账户打通,利用支付宝的实名虚拟账户体系,获取支付宝约8亿人的庞大客户基础。
(3)运作成本低、效率高。传统银行的存储等基本业务需要在实体柜台进行,所花费的交易成本较高。而网商银行是纯互联网银行,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没有存款、没有分行、没有柜台。据数据显示,传统银行线下贷款单笔成本2000元左右,而网商银行单笔贷款的成本不到2元钱。
从人力成本的角度来看,我国几家大型银行的员工数都超过10万。而作为一家没有经营地域限制的银行,目前网商银行将服务覆盖到全国的员工数却只有区区300人,传统银行最重要也最庞大的构成——信贷员在这里的数量却为零。换句话说,这是一家没有信贷员的银行,这也意味着在这里没有人去专门拉存款,也没有人去专门从事放贷款。
从技术成本的角度来看,以单账户成本为例,国内大银行一个账户一年的IT成本大概在50元上下,小银行则在80到100元之间,而网商银行这一成本则在1元以下。技术优势及其带来的成本下降,成了网商银行可以去大力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基础。(4)服务对象精准。中国不缺银行,世界也不缺银行,但中国和世界都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网商银行就以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切入点,不做“二八法则”里20%的头部客户,而以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农村用户作为目标群体,服务“长尾”客户,主攻500万以下的贷款业务。其口号是“无微不至服务中小企业客户”,考核目标不是资产规模、利润率,而是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的数量。这样,网商银行的服务对象精准,更有利于服务特色化、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
2、网商银行发展的劣势因素
(1)依赖于机器,缺少人性化。网商银行在从业人员构成上三份之二是技术人员,与传统银行靠柜员信贷员服务客户不同,网商银行基于平台,让银行和客户直接在互联网上对话。这样的运作模式虽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不利于服务及时性、有效性的发挥。金融作为服务业,客户满意度是其立身之本。如何解决机器缺少人性化,客户需求不能即可解决的缺点,直接关系到网商银行的发展。
(2)网络安全是最大隐患。具体看来,主要是客户端安全问题、密码管理问题和网络通讯的安全性问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物,网商银行虽然具有便捷和易于宣传的优势,但是它没有线下物理网点,无形中增加了违约和欺诈的风险。金融产品和客户的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金融业客户对此是十分敏感的。网商银行能否克服没有线下网点所带来的天生弊端,取得客户的信任,是其在初步发展阶段所要克服的大难题。
3、网商银行发展的机会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2014年3月,借着国家想要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的东风,阿里巴巴与万向有幸进入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这以历史性的举动也就成为网商银行大厦的基石。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75%的存贷比限制,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在专家们看来, 废除存贷比指标,对资产业务较强、存款业务较弱的银行,类似于网商银行的互联网银行是重大利好。
(2)传统银行受困。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处处充满着机会,这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年代,新旧交替每天都在上演。这一点在互联网银行对传统银行冲击方面有最好的展现。传统银行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许多银行走上了畸形逐利的歧途。这个时候网商银行的出现,带着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定位,似一匹野狼冲进旧金融体制的羊圈,打破安逸。对传统银行的冲击还体现在人才转移方面。相对于传统银行层级森严的晋升机制和等级明确的薪酬制度,网商银行创业型企业充满活力的血统对人才更有吸引力。事实上,网商银行的首批高管几乎都是传统银行出来的。
4、网商银行发展的威胁因素
(1)远程开户受阻。网商银行这种纯粹的线上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开户难。账户体系是银行最核心的体系,是一切业务开展的前提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账户体系,银行可施展的空间就很小。网商银行已经开始试验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但对于远程开户问题,监管方并没有明确表态。对于新兴业态,监管的脚步尚未跟上,态度谨慎。可喜的是,2015年年初,央行下发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但尚未下发正式试点的远程开户通知。
(2)信用体系的建设遇到困难。因为互联网上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记录、可以追踪,所以其拥有海量的数据。但是,大数据并不在于你的数据量够大,而是需要完整,有价值的数据一定需要完整。而目前看来,信用数据被不同的互联网企业掌握着,要想整合资源为网商银行所用还有很多利益需要平衡,如何处理好与互联网企业的竞合关系是不得不考虑到的因素。
5、结语
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的分析,下面给出四大因素重构优化的建议:
SO(优势-机会)战略。首先,借助国家大力扶持民营银行和“互联网+”的东风,在技术优势和支付宝客户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完善金融产品种类,提高服务质量。其次,在传统银行受困的现状下,勇敢抗下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旗,精准服务小微企业,做好普惠金融,有力推动体制改革的进程。
WO(劣势-机会)战略。首先,保证计算机后台人工实时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认识到网商银行本质属于金融服务业范畴,客户至上。其次,要时刻做好互联网金融天生的隐患,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ST(优势-威胁)战略。首先,加强安全防范。一方面,健全网上银行的网络安全系统,防范计算机犯罪,防止病毒、黑客入侵,预防金融诈骗;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对网上银行的日常业务进行有效监控。其次,针对客户的“IT抵制”,提供便捷的方式进行金融业务普及。再者,培育市场的消费信贷文化,增强公众消费信心。
WT(劣势-威胁)战略。首先,与大数据结合,基于云计算加强网上银行信息资源建设。其次,构筑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政府、央行、信息部联合启动并构建网络诚信体系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叶纯青.来自阿里巴巴的网络银行[J].金融科技时代,2014(12):30-34.
[2] 吴樯.基于B2B电子商务平台的网商融资服务研究[M].2011.
[3] 乔海曙,许可.互联网银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5(06):71-80.
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1.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其中第一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201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增长0.7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提升2%。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存在客观基础,且该基础将不断稳固、发展。
第二个特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空便利。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的限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营,使金融服务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客户,更能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自从他们出生的哪一天起,就是通过不断创新、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断向前推进的。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只有时刻记住客户的需求,才能使他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2、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2.1、美国的案例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自然受到不小的冲击,那么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先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了解。
根据相关的研究著作,我们得到这么一条结论,从美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很大挑战。“从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化看,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在冲击传统金融业务的同时,也是在巩固传统金融的地位。美国移动信用卡、手机银行等发展较为快速,2012年增速分别达到24%和20%,但是这没有弱化信用卡、银行的金融功能,反而提高了传统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络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便捷,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2.2、我国商行的案例分析
那么对于我国是不是影响也是一样呢?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各大商行的年报中窥探互联网金融对其业务发展状况的影响。
2.2.1、工商银行
在这里我们选取工商银行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摘录。
“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以信息化银行建设为重点,紧跟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潮流,加强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应用,加快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电子银行平台。2013年,本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6亿户,移动银行、个人电话银行客户相继突破1亿户。开电子银行交易额比上年增长14.8%,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业务笔数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至80.2%。”
从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80.2%”,超过五分之四的业务是基于网络进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可以发现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向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银行信息化建设在工商银行企业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2.2、建设银行
同样选取建设银行在A股市场2013年年报进行解读:
“2013年,电子银行和自助渠道账务易量占比达85.40%,较上年提高3.68个百分点。”同样的,建设银行也把网上业务放在重点位置。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的网络业务也有他自己的特点,“本行个人网银推出跨行资金归集、家庭现金管理、快捷转账、百易安、账户贵金属双向交易等功能;新增欢迎页及精准营销栏位;整合对公电子渠道,推出新企业网银;完成海外版企业网银二期优化和纽约、新加坡、法兰克福等5家海外分行上线推广;在支付宝、银联、铁路客运等领域的电子支付份额同业领先。”完成了海外市场业务的上线管理运营。
所以我们不难得到结论,我国商行从没有停止进军互联网金融,在重视程度上也没有像一些研究文章中说的“不足够重视”。
在各大商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前提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户无疑问的提高了我国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但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潮从没有把任何一家银行拒之门外,商业银行又有着顶尖的人力、智力资源,至于能不能拿到互联网中的一张门票,则要看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面对挑战,可能最大的风险就是墨守成规。”
3、建议与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其带来的新挑战,并由此重新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加快渠道转型,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商业银行已经在理念创新、业务创新等方面积极的面对新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样的,也使得两者的合作成为重大可能。
事实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拥有者最广泛的资源,拥有者优势的政策地位,最重要的是拥有者极为广泛的智力资源,这一切,在互联网日趋重要的今天,都给予了传统银行极大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面对冲击和机遇,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努力利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先发优势,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也将朝着更深层次、更紧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联盛.美国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没有产生“颠覆性”[N].证券日报,pp.1-2,2712014.
[2]香曲尖措.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比及启示[J].时代金融,2013.
[3]郭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经济论坛,2013.
一、网上银行的定义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弧⑼蹲世聿频却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二、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1)个人网银: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并提供的《2015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个人网上银行连续4年呈线性增长趋势。2015年个人网银用户比例达40%,相比2014年增长了4.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3%。
2015年个人网银活动用户比例为87%,与2014年相比无显著变化。交易用户比例为59%,较2013、2014 年大幅下降。综合其它研究数据,研究者认为,交易用户比例的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交易场景移动化,PC端的交易需求降低;用户偏好使用更便捷的第三方支付;手机银行的替代作用。
(2)企业网银:2015年全国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73%,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 。2015年全国企业网银用户中,企业网银的活动用户比例为98%,交易用户比例为94%,均比2014年略有增长。
三、第三方支付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比49.6%,财付通占比19.5%,银商占比11.4%,快钱占比6.8%,汇付天下占比5.2%,易宝支付占比3.2%,环迅支付占比2.7%,其他占比1.6%。
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中主要以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民营电子支付企业为主力军。相比,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额规模少,但数量众多,其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其中居于首位的是中国银联电子支付,拥有国有背景的银联电子支付加入竞争,使得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在第三方电子支付中,不管是独立的在线支付平台,还是非独立的在线支付平台,排在首位的还是支付宝,其次是财付通、银联、快钱。
四、直销银行
(一)直销银行现状(以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为例)
(1)民生银行:2014年2月28日,民生银行推出直销银行业务。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民生银行围绕“存贷汇”,只提供如意宝、定活宝、民生金、称心贷、轻松汇、随心存等6大标准化产品,初步形成了集“存贷汇”于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引领了国内银行业互联网化的潮流。
(2)工商银行:2015年4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正式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及其主要产品,正逢“互联网+”的浪潮,该浪潮下的产品构成:“三大平台+三大产品线”,三大平台分别为“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产品线分别为支付、融资、投资理财。
自2015年11月新版手机银行推出后,16年个人网银也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新版突出了更智慧、更优惠、更开放、更安全四大特点。这意味着“工银融e行”品牌正式完成了全面升级,目前,“工银融e行”的客户数已达2.43亿户。
(二)建行不开直销银行的原因
建设银行却暂时不打算做直销银行,其原因如下:
(1)业务趋同。在现阶段,直销银行业务如余额理财、代销基金、存款与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基础银行电子账户功能与电子银行、网上银行趋同。
(2)直销银行用户体验差。现在的直销银行很多与银行本身的网络银行和电子银行趋同,同质化严重,对客户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不仅如此,直销银行在安全和便捷性上也大打折扣。
(3)面临网络银行冲击。拥有深厚互联网基因的网络银行是直销银行最直接、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还在探索中的直销银行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应对之策。
五、创新路上的问题和对策
(一)问题
(1)对业务的宣传不足。客户们对网银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且在他们中常用第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宝的人也居多,可难以否认这些第三方支付同样存在安全隐患。故笔者认为,部分客户不用网银而选择其他支付方式的根本原因包含宣传力度不足,普及率不够,导致客户无法全面掌握网银的优势之处。
各项业务渠道参差不齐的发展现状以及渠道间业务逻辑的不可共享已造成渠道业务发展的障碍,阻碍了银行业务的拓展。太多业务渠道,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直销银行,但产品并不是一个渠道专属,如兴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包括一款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及十几款开放性理财产品和滚动发行理财产品,而上述理财产品并非直销银行渠道专属,市民在网店和网银端也可购买。
(二)对策
(1)加强网上银行产品宣传。支付宝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其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其植入的宣髯柿希且其之前营销各大网站,除了日常的宣传外,其在节日时也不断推出新的宣传点,譬如今年春节推出的集”五福”分红包活动。因此商业银行也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或是寻求一个增大客户群的发力点,推广自己的产品。
(2)整合银行业务。将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网上银行等模式的账户和密码进行整合,让客户体验更方便、清晰的操作过程。再者在已有的业务品种基础之上,不断推出新的电子银行产品并把他们树立成品牌产品。比如:光大银行以“易用性”为主打的“E路阳光”电子银行品牌,是一种将品牌之下各个渠道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创新产品。
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银行;1999年,美国最大的证券经纪美林宣布完全为投资者提供网上交易服务,在短短五年内,互联网银行业务获得迅猛发展。在我国,目前互联网银行的发展速度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互联网银行正在以不可抵挡的态势,以超常规的速度吸引着世界的金融业,冲击着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目前,我国的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先后加大网上银行的投资发展。然而,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互联网业务绝大多数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开展互联网银行业务存在许多困难,发展网上银行需要适用的法律环境,社会信用体系,良好的金融体系,成本得到解决合理的网络管理模式,熟悉银行相关业务并且还要掌握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充满创新机制且公平统一的中央银行监管制度,等等。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许多困难,但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一、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在银行领域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传统金融业务被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所渗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有互联网金融形式的金融业务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从广义金融上讲,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支付、网上理财金融产品、信用评估审核、金融中介等模式。从狭义金融的角度来讲,与货币信用循环有关,也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融资的方式和方法。
在传统金融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成了银行业务新的形态――互联网金融[3]。“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是现代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来说,互联网金融更加快速、便捷。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从一般意义上讲,包括但不仅仅局限在第三方支付、网上理财、信用评估审核、金融中介等模式。从狭义金融的角度来讲,与货币信用循环有关,也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融资的方式和方法实现结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金融开始成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信贷业务,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推崇,将传统的信贷对象范围进行了扩大,由此很多的小企业,以前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可以在互联网金融中实现融资。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业务办理的快速、便捷,资金支持的及时、迅速等等优势,扩大了资金池规模,更大程度上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例如,浙江阿里小贷和重庆阿里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共为16亿元,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末,32万家电商阿里企业从小微金融平台上获得了企业的贷款申请或则个人的贷款申请,累计贷款总额超过一千亿。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不但没有止步的趋势,而是发展势头越来越大,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互联网企业,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2013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由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阿里小微信贷合作推出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这说明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大地推动者信贷企业的资金流动,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实现了融资的来源。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情况分析与对比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可以实现的业务和资金支撑深度越来越大,随着它越来越大的发展,必定会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产生冲击。
在我国的银行业务中,信贷业务是最重要的业务,银行利润的来源就是通过贷款收回本金和利息之后才能获得的那部分利润。而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银行的贷款业务受到一定的冲击,因为传统银行的贷款流程较慢,条件约束比较多,将很多的企业拒之门外。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互联网金融。
1.传统信贷模式下,小微企业或者个人贷款的难度是非常打得,不仅申请贷款的成本高,费率也是非常的高,即使这样也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有获得贷款的资格,因此,当互联网小额信贷出现的时候,小微企业开始转向这一业务领域,并带动一大批企业开始使用该领域,因为互联网小额信贷的操作简单、更及时、迅速地获得贷款。
2.互联网技术环境下,网络金融的特点就是更加开放,资源具有共享性,因此信贷业务也就实现了更高地参与度,实现了更高地透明度,在这样的现代金融的冲击下,原来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主导地位逐步隐退或缺失。
三、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改革的建议
1.开拓互联网金融贷款业务
共享商户资源与客户信息。互联网银行可以让各个小微企业之间构建起资源共享的平台,两者进行优势互补。
2.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的多元化
商业银行要想抵住网络银行业务的冲击,就必须改变原有的获取利润结构的形式,不能只靠放出贷款获得利润,而是要提升中间业务的多元化,并创新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如加强银行的个性化服务;实施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加强自身竞争优势,发挥综合性机构的有利地位等等。
3.加快技术改革
我国的商业银行实施先进的技术,实施数据安全技术,加强安全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技术风险,保障金融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4.扩展网络银行服务功能
商业银行业务实施网络化经营,又称为网络银行业务,即INTERNET BANKING或E-BANKING,或网上银行业务、在线银行业务。网络银行服务主要是各大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本银行的计算机为终端,实现“三位一体”的银行服务网,实现在互联网上的办理业务,这是一种新型银行业务。这种全新的银行业务近年来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因为他解除了在银行排队等候的方式,并且不受上网方式的局限,可以在PC,PDA、手机、电脑等终端上面,快速地完成汇款、转账、缴费等业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办公室里,甚至是公共场所,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完成各种交易,这种便捷和安全,以及实时管理账户的功能是任何银行服务所不能取代的。例如,我国的招商银行的“一网通”,还有各大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等,都极大地实现了银行业务经营的网络化。
四、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银行要建立健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性质、设立条件、服务范围和监管部门等,为有效监管互联网金融提供依据。在促进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开展竞争与合作,促进金融服务的深化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由曦,宋玮,刘琦琳,袁满,董欲晓.交战互联网金融[J].时代金融,2013,(01)
[2] 施青华.三网融合下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思路分析[J].中国金融电脑,2011,11
[3] 俞艳波.第三方支付下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05)
[4] 王祥,樊晓华,李玮.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实力比较[J].统计与管理,2014,01
[5]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6]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
[7]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94 -03
一、引言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和发展都已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促使传统金融行业与电子商务、通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不断融合发展,构建出以互联网为交易渠道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这一国际金融发展的新业态,并在传统金融领域内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交易市场,既区别于以传统银行的间接融资,又区别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者形成的海量数据,通过社交网络,形成了对交易者资产信息状况的充分反映,且这些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在方式上,由于互联网络提供了低廉、方便的交易平台,交易者可直接根据对方资信状况而无需通过金融媒介进行交易。从金融实践来看,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电子支付手段、P2P借贷平台、大数据金融。
(一)电子支付手段
电子支付的基本产业链模式是由金融机构-网络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构成。而从商业模式推动方角度来看,可以将电子支付手段划分为传统商业银行推动的电子银行服务、非金融机构推动的第三方支付、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的“超级网银”。
传统商业银行推动的电子银行服务,如银行卡在线转账又称“网上银行”,即指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对客户方提供金融服务及一些互联网服务,是互联网对传统银行服务的一种替代。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指具有一定信誉保障和实力的非银行机构,借助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与银行签约,在客户与银行之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该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支付,而是线上线下全覆盖,其应用领域更为丰富。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的“超级网银”打破了各大银行之间的壁垒,实现跨行转账和账户查询、在线签约等传统网银不可比拟的优势,并对国内的电子支付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二)P2P借贷平台
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网络小额信贷模式,指借贷双方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资金借与贷,借贷人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出借方,贷款人通过与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风险,并在所有信息中选择低利率借款。它是民间小额借贷与互联网相结合,资金持有者通过网络信贷平台将资金贷给其他资金需求者的一种借贷方式。目前,在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科技的推动下,这种金融模式逐渐发展成未来金融交易的主要形态之一。P2P借贷平台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纯线上交易模式,该模式无需线下审核,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完成,不承诺保障本金,以拍拍贷为代表,借贷双方通过平台竞拍交易,若发生违约风险,平台不垫付本金。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然后平台通过所在区域的商,采取线下调查的方式来审核借款人信用,如翼龙贷。第三种是线下交易模式,线上网站平台仅提供交易信息,具体的交易手续由P2P借贷机构和客户在线下完成,以宜信为代表。
(三)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以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大数据金融是指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筛选提炼,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和价值信息,并自动筛选出最需要资金的小风险客户,主动向其定向营销。这种营销模式可以节约大量的广告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在对客户评估时,还可以加强客户的资信准确度。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是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商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与云计算相结合。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网络银行方面,招商银行在1998年推出的“一网通”是国内首款网上银行支付平台,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向客户提供转账等支付服务。随后,中行、建行、工行相继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2014年,我国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9.09亿户,新增1.5亿户,同比增加19.71%;交易笔数达608.46亿笔,同比增加21.59%;交易总额达1248.93万亿元,同比增加17.05%。截止目前,个人网银、企业网银和手机银行在电子银行整体渗透率已经超过70%。采用网银支付手段的交易正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
在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领域,我国证券营业部于1996年开始试行网上证券委托业务。2000年,证监会颁布了《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以规范网上证券委托业务。目前,我国证券业的经纪业务已经通过网上交易和手机证券,实现了网络信息化。网络保险方面,1997年,我国第一家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正式开通,我国开始出现网络保险,之后,平安、太平洋、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也陆续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总体上,绝大部分保险公司都已拥有了自己的网站。自2011年到2013年,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已从28家增长到60家,保费规模快速扩大,从 32 亿元增长到 291 亿元,3年间增幅总体达到 810%,投保客户数从 816 万人增长到 5437 万人,增幅达 566%。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第三季度,共有83家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业务。
第三方支付涉及领域已涵盖企业支付、网购、费用代缴、基金、保险等银行传统领地,包括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快钱等在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将银行个人和企业客户服务作为其重要战略业务。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超8万亿元,同比增长50.3%;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6万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 391%,约为2011年交易额的80倍。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在2013年、2014年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预计2018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8万亿元。
P2P网贷领域,国内根据借款主体的不同,P2P网贷可划分为P2P(个人对个人,如拍拍贷)、P2B(个人对企业,如爱投资)、P2N(个人对多个机构,如有利网)、P2G(个人对政府项目,如投促金融)等。2007年,“拍拍贷”成为我国第一家P2P平台。近些年来,随着P2P借贷模式逐渐被接受,大量小贷公司开展了线上业务,同时传统民间借贷也向线上进行转移,P2P网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相关统计数据,2012-2014年期间,P2P行业发展迅猛,成交量从212亿元增长至252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69%。截止2014年底,全国运营平台1575家,P2P网贷领域整体处于快速发展中。根据相关数据的不完全统计,网贷领域总运行平台数量与成交额逐年增加,在2015年10月实现了该行业的第一个万亿元。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和成效,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总体交易中所占的比例尚小,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众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认识不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意见不统一,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一)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信息安全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互联网金融在给客户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信息和资金安全问题也非常突出。2014年中国网民规模6.49亿,手机网民5.57亿。其中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3.04亿,手机支付用户达到2.17亿。这一庞大的互联网金融规模,使得网络信息安全变得至关重要。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金融信息的风险和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互联网黑客侵袭、病毒木马攻击、系统漏洞、用户信息泄露、安全意识淡薄,虚假金融信息传播、移动金融威胁逐渐显露等七个方面。同时,第三方支付、P2P等互联网金融新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安全管理水平总体上较低。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多的为民间金融性质,在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方面投入有限,应用信息系统安全和业务连续性问题突出,导致支付出现中断、客户信息流失及信息泄密等问题。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多基于大数据,而数据使用范围和隐私保护尚不明确,从立法角度来看尚无数据安全边界的明确规定。为保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避免由于信息安全问题导致互联网交易风险的出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理应得到重视,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问题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监管问题也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门监管制度和法律规范尚不存在。目前,我国分行业进行监管的体制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交叉融合趋势,同时,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法规体系有效性降低。对于电子货币监管领域来说,我国对电子货币监管采样统一和标准化等原则,虽然具有提高运行效率及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浪费的优点,但其监管的单一化势必会抑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发展往往领先于法律法规的监管,导致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有些规定尚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而造成对互联网金融新行态的规范不健全的现象。目前,对于网络融资平台来说,在资金监管、信用管理和业务范围等方面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一些新型余额增值服务如余额宝、理财通等,其监管问题也有待解决。此外,我国尚未出台有关互联网金融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法律制度,这些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不利的。如何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灵活性和兼容性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三)互联网金融技术有待完善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业务与互联网产生了密切联系,尤其是网络金融服务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业务,依靠以互联网平台技术的支持。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互联网金融应用支撑技术较为落后,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支撑体系的发展速度与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营的发展速度相比不协调,导致互联网金融技术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金融业务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方面,相关对互联网金融具有支撑作用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五、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目前,尚没有专门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缺乏外部监管,而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体系亟待完善。其中,以互联网信贷的监管缺失问题最为突出,目前互联网信贷实质处在法律的边缘地带,我国尚未对此业务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因此,需要尽快明确监管责任,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来规范和约束互联网金融,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发展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的主动防御体系
互联网技术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必须适应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的要求。目前,网络攻击呈现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多样化的趋势,而如何应对纷繁多变的网络攻击需要互联网企业加快主动防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领域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构建互联网信用网络技术,形成互联网金融的可信网络平台。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主动创新,采用多种手段和技术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保证互联网金融网络体系的健康运行。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
由于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人才积累较为欠缺,构成相对单一,总体上,具备互联网编程、金融、网络运营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相对缺乏可能将成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限制因素。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对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网络技术、保险、证券、基金等)进行复合培养,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储备,弥补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的缺口。加快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和研究成果的转化,以适应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实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昌发,李京霖.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探讨[J].保山学院学报,2014,(04):78-83.
[2]Alexander Bachmann, Alexander Becker, Daniel Buerckner et al.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 2011, 16(2): 1-18.
[3]杨国明.网络支付产业链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4]向思遇.互联网金融业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1.1 网络银行的概念
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传统银行已开始着手电子化服务建设,他们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客户服务和公司管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业务和管理的电子化管理,建成了全方位的电子化银行体系。网络银行的阐述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机构的角度,指银行基于互联网和消费者客户端开办业务;另外,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来看,传统银行或者新兴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服务,也包括互联网创新带来新的金融业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对网络银行更多的认识是基于业务的角度,即网上银行服务。
1.2 网络银行的兴起原因
笔者认为,网络银行的产生并取得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1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创新。由于经济和贸易的迅速发展,银行和企业客户,个人客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大量的、经常性的联系,这些量大面广,重复繁琐的交易操作,继续采用人工方法使银行的运营成本高企,运营效率降低,而且容易出错,从而导致金融交易的失败。
1.2.2科技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同时引发生活和经济活动方式的变革,这些都给银行服务的传统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并占领市场是银行的必然选择。
1.2.3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演变。随着上网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通过网购平台足不出户购物的宅男宅女使得网络消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消费习惯。甚至总理也以“消费时点”来形容网络的影响力。
1.3 网络银行的基本特点
现在网络银行的发展与互联网、互联网公司和社交网络存在众多联系。其特点归纳来说有以下几点:
1.3.1差别化服务。网络银行能够提供互动式的沟通方式,客户访问网络银行办理业务时,可以提出具体的业务需求或购买一个具体的金融解决方案,网络银行也一直在互动方面进行努力。
1.3.2业务办理更高效。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和其他银行业务,享受在线银行优质,快捷,准确,方便的服务,实现了通过电脑、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快捷支付。
1.3.3衍生新的金融产品。网上银行能够集中利用其价优势和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企业信用评级,财务信息,投资分析等服务创新,不断改进,提高附加值信息,加强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2.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2.1 网络银行的业务概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深度都在不断地丰富、提高和完善。大体上,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传统业务,这类业务只是把传统银行的业务从现实中的柜台搬到了网上办理。另一类是完全针对互联网多媒体能够实现互动的特性来设计提供的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品种。这类业务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基础,真正体现了按照市场的要求“量身定做”的个特色。
截至目前,网络银行已经开办的网上银行业务多达上百种,下面简单列举几家银行的网银业务:
2.1.1北京银行:查询账户信息、查询境外交易、查询网上购物记录、短信天使服务、收款人名册管理、缴纳水费、供暖费、手机话费、网上基金、网上贵金属业务、网上国债、电子杂志等。
2.1.2民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小区金融业务、小微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同业金融业务、直销银行业务等等。
2.1.3交通银行:理财、基金、缴费、黄金、外汇、保险、网上购物等等。
2.2 发达国家的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迅速。和20世纪后许多新鲜事物一样,美国是网络银行的诞生地。20世纪90年代,在克林顿总统的强力推动下,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和网络进入普通家庭的普及,为网络银行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95年10月,美国建立了第一家网络银行SFNB,据统计,在1997年5月27日,美国网络银行家数仅为26家,到2000年3月14日,这个数量达到了1930家,到2010年底美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4200万。在亚洲,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网络银行也正发展到一个,并仍已相当的速度继续发展着。
2.3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拥有着后发优势,从2013年起,腾讯、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申请涉足银行业务的消息就已经尽人皆知。支付宝、微信也开通了理财服务,高过一般金融机构的收益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累了上亿的用户。
就在2014年7月,银监会披露了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的消息。这三家民营银行分别是由腾讯、百业源公司、立业集团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由正泰集团、华峰氨纶为主发起人在设立的温州民商银行,由华北集团、麦购集团为主发起人设立的天津金城银行。我们注意到,腾讯成为了这批获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的互联网公司,这无疑实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军银行业的梦想。我们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银行业。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以及提供差别化服务的能力都是令其他行业望其项背的。
银监会表示,上述三家试点银行将在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等方面各具特色。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天津金城银行将重点发展天津地区的对公业务。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民市民化,出现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创业型企业和日益增加的城镇居民,对金融都有着强烈而迫切的需求。这些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对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在部分中小城镇、县域城市、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低成本和跨时空的特点,弥补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短缺,不仅能提供更便捷的存贷、结算、支付、理财等传统金融业务,也能提供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是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进入到飞速发展阶段,主要在支付结算领域、融资领域、征信领域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上升。本文重点阐述与新型城镇密切相关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众筹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发展现状。
1.1第三方支付增速趋于平缓
第三方支付根据业务类型可以细分为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网络支付中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是主流。2013年之前主要以互联网支付为主,2013年之后移动支付迅速发展。随着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进入资质变得更加规范,2016年以后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增长趋于平缓,2019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2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图1)。
1.2P2P借贷平台进入退出和转型阶段
2013年之后,P2P贷款迅猛发展,问题平台不断。随着监管不断深入,平台进入退出和转型阶段,2017年后,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不断下降,综合收益率相对稳定,年成交量和贷款余额都急剧下降。2019年成交量为9649.11亿元,相比2018年减少了46.24%,创近5年新低。贷款余额也同步走低,2019年末总体贷款余额同比2018年下降37.69%(表1)。数据来源:网贷之家2015年―2019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
1.3众筹平台减少,项目质量提高
众筹作为新兴融资方式,其发展受到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欢迎,据众筹家的人创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处于运营状态的众筹平台共有67家,近三年的平台运营数量呈下降趋势(表2)。虽然众筹平台的数量骤减,但众筹成功项目及融资额都成上升趋势。2018年上半年,共发起项目48935个,成功项目数为40274个,成功项目融资额达到137.11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46%,成功项目支持人次约为1618.06万人次。
1.4传统金融互联网化众发展迅速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是指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一是商业银行大力布局互联网业务,尤其是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2018年末,商业银行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570.13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17.36%;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61.19%。二是互联网保险在经历了上升和下滑阶段后,开始回暖,2019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696.3亿元,同比增长42.8%。三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于2013年~2014年起步,2016年~2017年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到4.38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904%;2018年达到约9.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9%。与此同时,证券公司也在利用互联网全力开展相关业务。
2互联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率、低成本、跨时空等优势,满足城镇中小微企业和居民对金融的特殊需求,更好的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互联网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模式进行: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2.1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主要是指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各项金融业务。银行互联网模式主要是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提供综合;证券互联网模式主要包括证券公司基于互联网自建平台提供网上综合理财服务和证券公司与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网上商城开展相关业务;保险互联网模式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官网开展业务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尤其是银行和证券的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业务和产品,很大程度上节约交易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极大改善了城镇化建设中县域小城镇、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满足这些地区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需求,推动城镇化进程。
2.2第三方支付模式
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以其便捷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打破了交易支付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已成为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改变了企业和居民的支付结算方式和习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覆盖面不断拓宽,使城乡居民的支付结算高效便捷。同时第三方支付提供的信用数据、金融增值等业务,对城镇化过程中小微企业及自主创业者融资提供帮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融资成功率。
2.3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主要包括P2P借贷、众筹和电商小贷。P2P网贷平台定位中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信贷,低门槛、低成本、贷款易是其重要特点;众筹主要服务自主创业者和个人,其特点是融资金额小数量大、融资门槛低、开放性;电商小贷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商户,其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微企业、自主创业者及个人融资问题,尤其电商小贷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3互联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及城镇居民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金融一定要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其低门槛、低成本及跨时空的特点,在支持农业产业化、中小微企业融资及城镇居民金融需求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势。
3.1互联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然而小城镇及农村地区金融覆盖面不足,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发展金融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互联网金融跨时空弥补金融缺失问题,提升金融覆盖面,能一定程度上推动城镇化发展。一是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对支付、结算、汇兑、存贷等基本金融业务的高效率、低成本要求。二是以P2P为主的互联网融资平台,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中小微企业、自主创业者、农村电子商务等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提升融资效率。
3.2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农民市民化,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者,原本就属于融资难道的主体,加上新型城镇金融体系不完善,这些企业依靠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非常困难。以P2P借贷、众筹、电商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能够打破时空限制,点对点、低成本、高效率提供融资,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P2P借贷能较好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众筹能有效解决自主创业者融资问题,电商小贷则能解决乡镇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问题。城镇化中中小微企业是重要建设主体,互联网金融促使其长远发展,从而有效推动城镇建设。
3.3互联网金融服务城乡居民多样化金融需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伴随农民市民化,城镇居民增加,又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居民的财富日益增长,对金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除了支付结算等传统金融需求,还有信贷和理财需求都越来越普遍。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创新,为居民衣食住行、旅游消费等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支付结算方式。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和P2P借贷等为城镇居民提供低门槛、便捷性的理财渠道。众筹、P2P借贷、互联网消费金融与电商小贷也为城镇居民个人贷款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设施和信息化设施建设。二是政府要引导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需要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让广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得以正常正规发展。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宣传,加深乡镇及农村地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引导其正确安全使用。
4.2创新城镇化互联网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逐步扩大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面,积极开拓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根据新型城镇化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化、乡镇旅游、城镇自主创业者的信贷产品创新,提供更多的针
对性信贷支持。二是创新适合中小城镇居
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提高安全和收益。三是加强第三方支付支持城镇化的服务创新,改善支付环境和拓宽支付领域。
4.3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作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首先,政府需要从监管层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引导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其次,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要加强风险管理,行业成立管理、监督等自律性组织,制定行规。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风控管理部门,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从事相关业务。最后,城乡居民个人应该加强互联网金融认知与风险意识,积极保护个人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清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陕西省涉农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3(9):69-70.
[2]乔小燕.苏州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吴江地区为例[J].时代金融,2017,38(12):39-4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一)商业银行与网上银行发展现状
现阶段,国内银行业的发展,总体趋势不断向前,包括交易规模、行业市场影响力以及服务范围等方面。然而,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存在着许多机制弊端。比如,来自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挑战;网上银行被盗事故频发;钓鱼病毒、虚假邮件链接等。在技术建设、系统平台安装与防护层面,存在诸多漏洞,致使安全问题成为了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拓展客户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此外,在网络营销、网银业务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业务创新性不足,基本上还是沿袭着传统商业银行那一套业务流程,没有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其次是营销模式单一、服务品质较低等,这也是限制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发展的阻碍因素。基于该大背景环境,从国家金融产业战略格局以及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层面出发,立足于新时期市场内外部形势与发展要求,探寻并采取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应对机制,来促进网上银行朝着一个正确的轨道前行,最终实现我国互联网金融时代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相关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国内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交易总额同比增长21.8%,连续十多年保持高增长态势。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内网上银行个人注册用户达7.8亿户,网上银行企业用户1500多万户。网银客户这一数据,相同于日本总人口的5.8倍。从总体发展态势上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用户与交易规模均在不断增长,以2014年为例,国内几大商业银行在个人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交易规模上,同比增长幅度均保持在22%以上,尤其是建设银行,个人网上银行交易额达到35万亿元,企业网上银行交易额突破了120万亿元,增速均在30%以上。在网银用户规模上,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排在前两位。在网银用户覆盖人数上,工商银行超过7600万户,建设银行超过5000万户,两大银行市场份额占到了57%。
(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背景下,商业银行呈现出来的特点,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迅速、快捷、高效。商业银行网上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效、便捷,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商业银行通过网上银行这一系统平台,为自己的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业务咨询服务,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这是传统银行运营模式一直在追求、又无法实现的一种“优化式”服务理念。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在业务处理层面,依托于电脑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充分利用并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以建设银行为例,开通建设银行网上银行的客户,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够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看到的信息。网上银行操作系统,可以同时接纳多达5万名网银用户同时办理各项业务,这一点无论是对于银行客户还是对于商业银行自身运营来说,都节省了时间、节省了成本、大幅度提升了运营的效率。2.不受地域限制,随意操作性强。与传统银行相比较,网上银行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不必在各地分支机构分别办理相关的银行服务。简单一点讲,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网上银行都可以为自己的网银用户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以建设银行来说,近两年新推出了特约取款服务业务,网银用户无需银行卡,只需要通过绑定手机终端来开通相应的服务,便可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来完成该笔取款交易,随意操作性非常强,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客户的实际需求。3.运营成本低、信息量大、数据更新快。网上银行与淘宝、京东网店一样,主要是以电脑网络系统作为基础,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并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网银用户来说,他们只需要通过银行网络系统,进行相应的服务操作即可。此外,网上银行信息存储量大,并且信息数据更新快速,可以为网银用户提供最新的金融市场动态、业务信息、外汇信息、投资理财信息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客户提供业务咨询、宣传和调查等,来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并解决用户最关切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下创新发展商业银
行零售业务是经济新常态下市场潜在驱动关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前文中也比较详细的介绍过了。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经济全球化下,随着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全球金融业务的发展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正如上述所言,我国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从经营理念到管理实践等层面,一直在不断适应和调整之中,以此来更好顺应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金融业务创新转型。总体来概括,影响最为深入的当属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因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本身就是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主要经营管理的范围,并且零售业务还是与个人、家庭联系最为密切的银行业务。特别是在我国国内,庞大的用户人群,市场拓展空间比较广阔。换言之,拥有了这些客户群,便拥有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也正是基于此,由于具有庞大的客户资源以及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越来越受到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互联平台的重视。相比较之下,传统运营模式下的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大数据资本技术支撑下新兴的产品服务机构平台相比,在针对客户提供服务、创新产品营销策略这一块,相对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往来形式。正如上述所言,在这种大背景趋势下,国内商业银行在产品营销和服务理念创新转型发展领域有了强大的原动力。2013年国民经济进入到了新常态阶段,对于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来说,也处于一个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黄金时代”。以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情况为例,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而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0.6%。当然,从2013—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幅度均保持在8%以上。由此可了解到,城乡居民财富持续积累,再加上人们投资理财的意识不断加强,在很大程度上持续刺激着储户个人、家庭金融资产多元化的需求。因而,便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零售业务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市场拓展空间。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信息时代,商业银行要想在空前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采取必要的手段、方法、策略积极推进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创新。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创新转型发展的困局
(一)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建设机制不完善以我国中西部分地区来说,当地社会信息化水平相对偏低,信息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对应,因此也可以看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的限制。在这种局面下,信息的普及建设与传播显得非常困难。受限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的计算机普及程度以及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配套,成为当地发展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的阻碍因素。关于这一点,通过电子商务贸易上的差异就可以展现出来,再加上当地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对于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态度不够积极,在整个地区内很难确立统一化的标准,因此,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及零售业务产品与服务的推行相当困难。
(二)互联网信息安全机制不完善,安全交易受到威胁
根据相关的市场调查显示,社会公众对网上支付安全信心不足,这一点主要源于网络的安全隐患,像木马病毒、破坏性的网页链接、电信诈骗等。在网络经济时代,Internet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同样也带来了一些危害,安全陷阱就是其一。不过,在互联网知识经济全速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已是大势所趋。因此,相比较于技术层面上的限制,网络安全性问题则是阻碍网上银行发展的最大因素。基于此,建立安全支付系统,并在CA安全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相关的数据性传输等问题,强化对用户身份和交易平台的监控。但是,目前我国国内网上银行平台建设及评估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格局。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层面,缺乏与网上银行相配套的法律监管体系,包括银行与银行相互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以及个人用户与银行之间。
(三)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取得的效益尚未显露
因为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互联网服务推广等环节,其效益属于一种规模经济效益。简单一点讲,指网上银行在盈利策略上,并没有通过互联网用户点击收费,也没有靠广告来赚取相关的利润。也就是说,网上银行赚取的利润,主要还是依靠着主营业务,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或者拓宽传统业务,来实现将银行规模壮大的目的,包括业务量、交易量。从这一点完全可以得知问题根源所在,因为大多数商业银行,特别是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城市银行,大多处在一个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投入往往大于回收的效益,这是一种建设性的东西,注重的是资本的积累。这一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所不同。因而,很多商业银行机构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这一市场规律,面对迟迟不盈利,就盲目认为网上银行没有效益可言,慢慢的对此产生畏难情绪。
四、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对零售业务营销服务的转型创新
(一)转型发展策略探析
1.转变经营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零售业务与市场渠道转型,并将其上升到企业战略发展层面。无论是像工商、建设、邮政、农业等几大龙头地位的银行机构,还是信用社、村镇银行以及各城市地方商业银行,要想在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格局下立足,最先首要转变的就是经营发展理念。对此,应当重塑运营管理机制,通过上升到行业战略发展层面,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零售业务的影响,最终有助于将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运营理念,切实融入到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体系中,并作为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升级的主要建设内容来对待。如此一来,便可前瞻性地制定战略行动路线规划,继而将各管理环节细化、细分,更加有针对性、策略性地贯彻落实下去。包括在支付、投资、融资、交易、商务、信息整合与客户咨询服务等全过程领域,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客户体验。2.加快向创新型银行转型。关于这一举措,要切实兼顾两大类内容。首先,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平台,迎合整个金融产业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其次,依据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技术优势,加快服务模式创新。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将是世界金融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学界仍存在较大争议。其分歧点在于传统银行业务互联网化是否应纳入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谢平等学者将其纳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2012),而吴晓求则将其定义为金融互联网而非互联网金融(2015)。
互联网金融应涉及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包含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化,后者则特指P2P、蚂蚁金服等。已有文献更多侧重于狭义的互联网金融的分析,即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因此,本文以传统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场景金融”模式为研究视角,通过该模式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的讨论,对广义互联网金融进行补充。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开业,揭开了世界银行发展史的新篇章。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首先在互联网上信息。(1999)[3]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传统银行均实现了业务的互联网化,开通网银、建立网站、开发APP。
虽然几乎所有的传统商业银行都认识到实现O2O的重要性,提供APP、手机银行、网银等多种线上服务,期望应对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新型网络金融发展带来的外部压力。但这些平台的打开频率远远低于互联网上其他的入口,难以突破发展的瓶颈。
三、“场景金融”将成为银行互联网化成功的突破口
“场景金融”,指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被认为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最终走向融合的有效融合点。传统银行的不足在于:如“余额宝”看到网民小额理财的需要场景。大部分传统银行还未找到适合的目标场景,以致业务过于宽泛,产品同质化严重。
招商银行的“一网通”,作为当前国内最为成功的网上银行服务,自1996年底就开始在网上提供一些在线服务,如网上个人银行、网上支付系统、通用网上购物广场等。在2016年1月,招商银行与滴滴出行正式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接入招行“一网通”,届时,用户可直接在用一网通在线支付车费。这是第一次商业银行通过与移动互联网公司合作进入移动支付场景领域。
招商银行与滴滴的合作,瞄准了“出行”这一场景,有效地利用了“场景金融”。通过这次合作,招行可有效挖掘滴滴背后庞大的客户群(约2.5亿),将流量转换为客户;滴滴则利用相比第三方支付更为安全的银行支付平台,提高资金流的安全性。由此,实现双方的共赢。
四、“场景金融”带给风险管理体系的新挑战
(一)信用风险
这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义务的风险。网络金融服务方式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网络金融中的一切业务活动都在由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网络是两者间唯一的媒介。这就造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大了信用风险。(2014)在场景金融条件下,可能由于两方业务的验证方式、要求程度不同,无法实现高效地对接,不但增加适用方的操作简便性,还会由此拉大与“宝宝类”金融产品简洁化操作、管理之间的差距。此外,业务的交叉性,使大部分使用者,在资金流发生周转不顺时,无法厘清责任方所在。所以,对于采用合作方式进入目标场景的商业银行,可能会因为另一方的失责失去客户对其的信心。
(二)技术风险
场景金融相较于普通的网络金融服务,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更高,需要银行方具备了解目标场景的专业人员,以做出有效分析。如招行与滴滴的深度合作,直接增加了其网络金融的业务量及风险控制工作量,如果技术风险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知识不进行相应更新,仍依赖于原有的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
五、“场景金融”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人力资源培养,抓准“场景”定位
针对信用风险与技术风险,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加强建设网络银行的知识储备、高级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加强网络银行建设的科学规划与后期的有效维护。对此,我国传统银行应该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国外电子货币发展的技术方向,掌握世界网络金融的发展动态。将发展的重心从原来的重入口与渠道,逐步转移到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场景为王”观念。认识到“场景金融”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定位,全面转变已有认识,修正发展战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主动求变,避免OEM化,不再把互联网业务单纯作为其附加服务。
(二)全面认识互联网金融变革,完善内部管理流程
虽然滴滴加入招行的“一网通”,对招行网络金融业务并未产生本质的影响,但业务种类仍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异质化,不但提高了技术风险,多元化的操作对招行原有的管理制度也有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改变传统商业银行内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业务”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各业务部门逐步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岗位,在源头对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风险管理横向延伸,从而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同时应借鉴国际大银行的相关经验,加强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建立高效的经营和管理体制,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阶段,其在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资金的融通等方面渐渐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当前我国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是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机构从事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互联网创新及电商化创新。非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P2P模式的网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风险大等特点。
(一)国内主要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兴起的,2013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3729.8亿元。目前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支付职能,起中介的作用。以后可能会有储存、理财等功能,如余额宝。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分为五类:一是互联网巨头类,如支付宝、财付通,背后依托的网站分别为阿里巴巴、腾讯。二是独立第三方支付运营商,如拉卡拉、汇付天下、快钱等。三是银联和银行类,如银联商务、北京银联等。四是地方国资类,如首信易付、数字王府井、通联支付等。五是电信营运商类,三大运营商均已成立了电子支付企业,为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公司,中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P2P网贷模式。宜信是我国首家以P2P网络平台形式从事小额信贷的公司,2006年4月在北京成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以P2P 模式运营的网络平台已有2000多家,融资规模超过百亿。由P2P的概念在我国衍生出了很多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交易模式,如手机贷。此类平台作为中介,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多为“1对多”的交易模式,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二是债权转让,为“多对多”模式,借款需求和投资都是打散组合的。三是服务平台,此类平台具有大集团的背景,是由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布局的。四是综合交易,如阿里小贷。这种模式凭借其客户资源、电商交易数据及产品结构的优势,线下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对其平台客户进行服务。
众筹融资模式。众筹融资是指创意人向外界筹措资金或帮助,然后将创意的开发过程和结果提供给投资人,投资人通过创意的盈利来获得相应的报酬。2011年,我国的众筹融资模式开始出现,目前国内有一定规模的众筹网站已经不下十家,如点名时间、追梦网、淘梦网、海色网、好梦网、点火网、众意网、人人投等。其中点名时间,于2011年7月上线,是上线最早的众筹平台,也是国内最大发展最成熟的众筹网络平台。
除以上几种模式外,互联网金融还包括电子货币模式、互联网银行模式等。互联网金融正在我国不断地发展和扩展。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专门做出规定,之前的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都是基于传统金融业制定的。对于互联网金融,缺乏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
其次,监管体系不健全。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其作为金融市场上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还无法对它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最后,风险大。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还有待完善,违约成本较低,容易发生恶意骗贷、卷款潜逃等风险。例如,淘金贷、优易网等P2P网贷平台都发生过骗贷事件。二是互联网安全风险。我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互联网金融安全不容小视。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将不能正常运作,危及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三、未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应尽快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从法律法规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业务范围、机构形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定。一是修改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修订包括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法等法律;二是制订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法》,规范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市场准入标准、退出标准、交易行为准则和市场操作规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订相应的配套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
(二)健全监管体系
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专门履行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责。一是按照分业监管的原则,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根据各自的职责,设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能部门,负责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二是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专职履行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责。三是建立网上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由于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不能完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网络非现场监管是一种必要手段,实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
(三) 增强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