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20:28: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墨艺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水墨动画作为中国独创的动画艺术,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中国对其不惜成本的艺术追求密不可分。中国不但为其构建制作班底,更汇聚名家指导,1960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博得喝彩。水墨动画以独特的笔墨情趣、意象造型、文化底蕴享誉世界,不仅赢得“中国学派”的殊荣,更为世界动画的民族化发展作出贡献。近年来水墨动画趋于沉寂,逐渐退出观众的主流视野。时代的变迁并没让我们遗忘水墨动画这块瑰宝,大众对复兴传统文化艺术的呼声愈来愈高,但复兴传统水墨动画之路却是困难重重。
(三)制约水墨动画发展的因素。1、水墨动画创作繁琐耗时,力求墨韵意美,对市场运作却避而不谈,造成其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严重脱轨,无法真正进入市场运作;同时,屈指可数的艺术短片如同象牙塔里的展品,无法满足观众的影视文化需求,水墨动画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2、水墨动画受中国传统文化限制,取材多为山水花鸟,传统绘画技法难以表达夸张、趣味的动画造型,受众对水墨动画易产生视觉疲劳。同时,水墨动画不易推广开发衍生产品。3、全球化进程下,欧美日动画不断融合中国元素获得国人的文化认同,并依靠强势的政治经济力量迅速稳固了其在中国的市场。国外大量的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将生产国的文化思想、社交模式、民族精神传递给中国受众,造成国人的文化认同混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审美诉求。
二、一脉相承——数字水墨动画
2009年中央电视台形象广告《CCTV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的问世,让人们重新关注中国水墨动画。科技的发展为水墨动画注入了新的力量。数字技术通过编码、算法生动地模拟水墨笔触,软件和后期制作展现高质量的动态画面,这一切赋予水墨艺术新的希望。数字技术平台为水墨动画增添多种表现手法。Photoshop、Painter是二维水墨制作软件,能模拟毛笔笔刷,建立不同的材质纸张,压感笔的力度能控制笔刷的粗细、笔墨的浓淡,达到再现手绘水墨的效果;数字软件基于水墨效果模拟,总结了水墨的笔法、墨法特征,为水墨仿真提供了技术支持。Flash等软件能为二维水墨制作动态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其滤镜功能可将动作线条模糊,并还原水墨晕染效果。另一方面,三维水墨效果、立体水墨效果的制作,都已有Maya等相关软件以及开发包研究,通过数字画笔重构山石模型,表现三维山石水墨的效果。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将水墨动画的制作、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三、发展憧憬——水墨动画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水墨动画“墨韵”与现代动画“趣味”的结合。传统水墨动画注重意境之美,一度获得人们的青睐;但现代动画追求趣味性,受众希望从动画艺术中获得快乐,这也是现代动画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国水墨动画需要表现墨韵,更需要加强造型和动态上的趣味,二者融合才有望扭转水墨动画的尴尬局面。
2水墨画艺术风格分析
无论是西方油画还是中国画的艺术珍品,都蕴藏着艺术家独特个性的构图理念或者典型笔画的创作风格。在西方艺术画中,许多印象派大师都是根据典型的一笔或几个笔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例如,梵高运用其独特的点彩画法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再比如,法国新印象派画家修拉用小圆点和纯点进行点彩的方法进行绘画,形成了其代表性的笔触风格[1]。同样地,许多中国艺术家也都具有其标志性的独特笔触特征。郑板桥和刘旦宅虽然同画竹子,但其艺术风格迥异。刘旦宅画竹,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古朴脱俗。郑板桥绘墨竹的风格,忽浓忽淡,干湿并用。画瘦叶、小叶多用中锋,肥叶则多用侧锋[1]。因此针对水墨画自身特点的艺术风格分析在图像分类的研究中尤为重要。对书画作者来说,每个人由于执笔方式、书画习惯、运笔的迟速轻重、笔锋的转折变化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各不相同,都会形成其独特的笔墨性格和形态。
3水墨画整体艺术风格特征提取及分析
3.1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整体风格分析
近年来,基于颜色的艺术作品检索和分类被广泛研究。但考虑到以下因素,本章只采用像素的亮度信息,作为图像分类的基础。(1)由于大多数水墨画不用色或少用色,强调“墨即是色”,突出水墨互渗所造成的丰富的表现效果,以体现自然的意趣,故颜色在水墨画分类研究中不是一个必要因素。(2)即使水墨画中会用到颜色,也只是有限几种颜色,无法充分提供画家的风格特征。(3)由于水墨画历史悠久,创作时间早,放置时间长久会使颜色发生扭曲。(4)排除颜色因素,而只采用灰度直方图进行分类,便于观测该算法的运行效果。综上,为剔除颜色的影响,首先对输入的水墨画进行灰度变换的预处理。水墨画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笔墨技法、形象、字体、构图等方面,它与特定的书画方式、工具材料、思想文化等有关。对书画作者来说,每个人由于执笔方式、书画习惯、运笔的迟速轻重、笔锋的转折变化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各不相同,都会形成其独特的笔墨性格和形态。水墨画非常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些留白的特点和独特的“气势”都是通过整幅画卷的笔墨分布情况来具体体现出来的[1,7]。因此,研究水墨画的笔墨力度分布特征可以很好地捕捉和分析不同画家的整体水墨画艺术风格。中国画家主要依靠不同的线条力度,或者以轻重缓急笔触所表现出的层次丰富的布局,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不同的外观和情感。笔触的力度、宽度、分布密度等信息能够用来辨别艺术风格,比如一件艺术作品的笔触是否细腻、粗犷或是整齐划一。因此,在判别艺术家风格时笔触信息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艺术家用墨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笔触力度等信息千差万别。受到图像处理技术相关文献的启发[8-12],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提取简单的灰度直方图代表整体的特征。发现灰度直方图能有效描述笔画力度分布信息、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在中国画的自动分类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图1显示不同艺术家整体风格有明显差异。徐悲鸿和刘旦宅在灰度级230~250附近出现明显的波峰值,验证了他们的构图风格中习惯使用大块的留白。另外,徐悲鸿作画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其擅用手画曲线的技术在马的头、颈、腹部、腿、蹄用厚重浓密的笔触进行勾勒,力透纸背。这一点与图1中灰度级为10附近徐悲鸿的曲线中有明显的小波峰相吻合,印证了徐悲鸿擅用着墨力度大、粗线条的笔触用墨汁勾勒出精确的轮廓。相比之下,黄公望作画基本不留白,如图2(c)所示,黄公望用墨呈现出一种精细分散的均匀分布态势,这恰恰与他的用墨风格相吻合。黄公望作画喜好用平滑的线条,大范围的泼墨,书法的风格写意,岩石形状竖直、平行,水面纹理细腻。综上分析,直方图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不同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差异。基于以上的实验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水墨画整体风格特征提取的方法。此算法从整体的着墨力度、笔画分布、画面布局信息来描述一幅水墨画的整体特征,并依据此特征进行不同艺术家间的分类。具体算法如下:令{R1R2RiRT}表示在图像亮度标度范围[0,255]内的T个灰度级,水墨画整体特征提取如下:Himage={C1C2CT}W′H(1)Ci是灰度级为Ri亮度标度范围内的图像中的像素数,W′H代表图像尺寸。T控制直方图灰度级个数,即整体特征提取的维数,由实验本文取T=60得到较好的特征便于分类。
3.2BP神经网络训练
神经网络是为了逼近期望的决策函数。Hornik等[13]已经证明,三层网络在隐层中使用S型传输函数,在输出层中使用线性传输函数,就几乎可以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感兴趣的函数,只要隐层中有足够的单元可以使用。由此,本文选择三层网络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下面确定每一层的神经元节点数。首先考虑输出层输出的数据,风格学习系统的输出数据个数为1,即输出某个画家标签。由于输出数据个数与输出层个数相等,故本文得到输出层的神经节点数为1。在实际应用时,综合考虑计算速度、误差等因素后,以精度要求作为网络性能评估指标,确定一个合理的网络节点数[14-15]。实验中,隐含层节点数按以下公式计算。pk=pm+pn+c(2)上式中,pk为隐含层节点数,pm为输入数据个数,pn为输出层节点数,c为常数,通常c=1210。为了计算隐层节点数,需要先确定输入数据的个数。输入数据(即特征提取器抽取的特征参数集合)的个数pm=60,pn=1,可以通过公式(2)得出pk=7816。利用BP神经网络对国画艺术风格研究通过两个阶段实现:(1)根据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墨画训练集样本数据,对BP网络进行训练。(2)将训练好的BP网络作为艺术风格分类器对测试集中的水墨画进行艺术风格分类。
4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评估本文提出的算法,建立了水墨画数据库,其数据全部采集自天津美术学院,并从数据库中随机选取5位画家每人40幅进行分类实验,从元朝至现代时期包括徐悲鸿,吴昌硕,黄公望,郑板桥,刘旦宅五位艺术家。其中对每一个画家,其所有水墨画被分成对等的两部分,分别作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从而保证实际的测试中,输入的水墨画是分类器没有学习过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神经网络过程中,增加隐层节点数可以减少训练误差,但超过13以后测试误差产生波动,即泛化能力发生变化。根据经验,综合比较各个神经网络的训练误差和测试误差,决定隐层节点数选用13。下面专门考察隐层节点数为13的神经网络本文采用查准率和查全率来评价算法的执行结果。为给出较全面的实验结果,除了利用BP神经网络(ANN),本文还对其他两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决策树(C4.5)和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测试和对比实验,如表1所示。由表1分析可知,基于直方图提取出的整体技法风格特征描述符能够有效地识别和分类中国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实验中基于ANN方法所取得的查准率0.766和查全率0.74,均优于其他两种被比较的分类器。另一方面,为了验证算法的通用性,实验数据意加入了一些艺术家画同种类事物的水墨画作品,如图2(b)和图2(c)所示,分别为刘旦宅和黄公望的山水画,虽然作品内容相近,但两位画家由于不同的用笔技法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如图3所示,基于直方图的特征提取算法能够很好地描述出两位画家的不同作画风格。黄公望的山水画皴点多而墨不费,设色重而笔不没,这与图3中灰度级150附近黄公望的曲线出现明显波峰值相吻合。而刘旦宅在灰度级30和240附近出现波峰值,印证了他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的作画风格。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对不同画家内容相似的作品也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验证了算法的通用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效应持续释放及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上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走低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提升论文学术水平、提高指导成效,成为保障本科教学顺利进行和优秀人才培养目标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经验,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框架内,从师生毕业论文指导管理情境的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分析。
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1毕业论文指导符合领导情境,为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1)领导内涵角度。一方面,指导教师作为领导者,必须有学生(被领导者)的追随,若无学生的密切配合,则这一管理情境毫无效率可言;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拥有影响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行为的能力,如教师拥有教学环节赋予的制度权力指挥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因在科研工作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的优势而产生的专长权力能为学生毕业设计指明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为人师表、优秀的道德、人格魅力等感召权力。(2)领导作用角度。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师生双方的互动模式也是符合领导情境的。首先,教师须发挥指挥作用,通过其专业素养判断每个研究主题的毕业设计方向,结合不同学生的特性设计出合理的培养方案;其次,教师还应发挥协调作用,形成团结互助的合作团队,还要为学生的数据搜集、调查研究等协调校内及社会资源;再次,教师在此过程中还需发挥激励作用,以保证毕业设计中学生全过程积极进取的动力。
1.2毕业论文指导的工作特性印证了理论应用的必要性
(1)毕业论文指导中主体的重要性。学生与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与关键的两大主体,学生为当然主体,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应然主体,应承担起主导作用,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恰好能将这两大关键主体纳入同一框架开展情境研究。(2)毕业论文指导对象能力提升的渐进性。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生命周期理论所关注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为被领导者的成熟度。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论文撰写技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平时的学习与积累中、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逐步形成与提高的。这一分化、渐进的过程,正好需要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加以分析。(3)毕业论文指导情境的多样性。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素养、写作意愿、配合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因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不仅能贴合毕业论文指导实际情况,而且能针对不同指导情境进行区分式管理,实现指导效能的提升。
2毕业论文指导方式范式解析
2.1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划分依据
按照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这两大领导维度,分别各自冠以“高”和“低”两个层次,组合形成了四种截然不同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如图1的上半部分所示。其中,工作行为这一维度主要考察的是指导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以工作为中心,界定自己与学生的工作任务及角色,以完成教学目标。而关系行为这一维度主要衡量的是指导方式,关心和尊重学生情绪与意愿,并建立相互信任的指导关系的程度。
2.2四种不同毕业论文指导方式
(1)命令型指导方式(高工作行为—低关系行为)。这种论文指导方式决策权集于教师一身,由指导教师进行师生双方的角色分类,指导过程中偏重于工作行为,即注意力放在毕业论文本身。围绕该工作,教师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任务分解与指挥,采用单向沟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具体而明确的指导。(2)说服型指导方式(高工作行为—高关系行为)。在这种指导方式下,高工作行为意味着教师要对其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详细指导。除此之外,高关系行为意味着教师也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创造相对轻松指导氛围的同时,双向沟通使得学生更能在心理上接受并领会教师的指导意向。(3)参与型指导方式(低工作行为—高关系行为)。此类指导方式要求指导教师较少进行命令式指挥,取而代之的是与学生双向沟通并提升学生自主决策权。教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指导,期间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毕业论文工作的推进与沟通。(4)授权型指导方式(低工作行为—低关系行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任务分解与敦促工作将不会以更为具体而细致的形式出现,同时,师生间仅就需要的问题进行探讨,否则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学生将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真正的实然主体,教师的授权式管理方式会促使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3毕业论文指导情境类型的判别及其表现形式
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本文将毕业论文指导对象——准毕业生的科研成熟度定义为:学生个体配合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对毕业论文撰写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与意愿。
3.1情境判别的权变因素分析
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学生的科研成熟度被进一步分解为工作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这两大要素。工作成熟度度量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写作能力、综合技能等方面;心理成熟度指的是学生配合教师指导工作、主动投身毕业论文撰写的意愿与动机。这两大要素各有高和低两个层次,组合形成了以下四种截然不同的学生成熟度阶段(即四种领导情境),具体如图1的下半部分所示。
3.2毕业论文指导对象科研成熟度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不成熟阶段,M1)。M1阶段学生主要特征为低工作成熟度与低心理成熟度,这部分学生尚不具备毕业论文撰写所需的能力,同时在主动配合教师指导和毕业论文撰写意愿方面观念较为薄弱。第一,能力欠缺,这类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储备、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科技论文写作技巧、综合素质方面可能有所偏失;第二,依赖心理强,这类学生容易将毕业论文责任与风险向指导老师转移,出现问题时倾向于推诿教师;第三,存在短视投机隐患,少数学生可能会出现抄袭、数据造假、论文等学术不端倾向。(2)第二阶段(初步成熟阶段,M2)。M2阶段的学生虽然不充分具备论文写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但他们饱有学习的热情,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指导工作,写作意愿强烈。第一,独立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由于未接受系统的科技论文写作训练,即便有一定学年论文、课程论文、实习报告等锻炼机会,但反馈机制的缺失使得学生在论文写作技巧方面尚不成熟;第二,缺乏学术自信,初次接触规范论文写作,加上参考文献与指导教师的“学术光环”产生一定权威效应,使得学生对于接受指导与论文写作较为拘谨;第三,学习热情饱满,愿意并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并付诸行动。(3)第三阶段(比较成熟阶段,M3)。学生M3阶段初步具备论文写作的知识、能力等要求,但自主学习与动手的意愿并不强烈。第一,理论基础较好,这部分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较好,理论功底较为扎实;第二,学习能力较强,这类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积累,接受课堂与教师的引导,加上自身学习经验的调整与摸索,已经自发形成一套较优的个性化学习方法;第三,受非论文因素影响,这类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毕业设计自身能力与素质禀赋,但因考研、求职、公务员考试、实习等缘故,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并不够。(4)第四阶段(成熟阶段,M4)。学生M4阶段不仅具备一定毕业设计相关的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等,而且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指导工作。一方面,具备一定独立科研能力,这部分学生除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论文撰写技能等方面自身条件较好外,甚至部分学生本科阶段已经对外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第二,对毕业设计的成果质量有一定要求,许多已经成功保送相关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希望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来奠定和适应未来研究工作,部分意向就业的优秀准毕业生也希望在毕业设计这一最后教学环节能有出色表现,对将来求职的理想工作岗位有所助益。
4权变式毕业论文学术水平提升模式的实现路径
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本文提出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据学生成熟度的不同所划分的四种管理情境。如何将二者有机地加以匹配,即为不同的管理情境选择相对应有效的指导方式,成为该理论应用中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由此形成的毕业论文学术水平提升模式如图1的上、下部分匹配情况所示。
4.1模式一:对M1阶段的学生采取命令型指导方式处于M1不成熟阶段的学生,对于毕业设计任务既束手无策又不情愿,此时选取命令型(即高工作—低关系行为)指导方式最为有效。第一,提升学生论文意识,对这部分学生提升科研道德观,以往届不合格论文成果为案例,在指导初期打消学生短视投机的心理倾向;第二,确认角色与划分任务,指导教师要以高工作行为来教导学生文献的搜集与利用、文献综述的撰写、开题报告的拟定、论文框架的起草与修改等,来弥补学生低工作成熟度的欠缺;第三,明确师生责任界限,指导教师需与学生确认各自的权限与责任范围,对责任推诿与依赖行为事先预防和事后控制。
4.2模式二:对M2阶段的学生采取说服型指导方式对于M2初步成熟阶段的学生,他们缺乏能力但愿意执行毕业论文相关任务,此时应选取说服型指导方式(高工作—高关系行为)。教师应做好论文工作的划分与确认工作,采取高工作行为,比如帮学生指定合适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的教导、划分阶段任务等;另外,适当情感激励,对学生暂时的能力欠缺表示理解,教导其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等,这种高关系行为的投入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并激励其不断学习与配合指导教师的工作。
4.3模式三:对M3阶段的学生采取参与型指导方式针对M3较为成熟阶段的学生,他们有能力,但对教师指导较为懈怠,任务完成较为拖沓与被动,这种情景下应选取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行为)论文指导方式。第一,提升论文意识,指导工作合理计划,针对非论文因素,也要根据学生求职、考研、考公务员等时间因素,制定更合理的安排,以取得学生的配合;第二,榜样激励,选用历年毕业设计成功案例,尤其是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在求职、、考研等方面取得的优势,使学生明确这样做对自己的好处。
4.4模式四:对M4阶段的学生采取授权型指导方式当学生位于M4成熟阶段,他们既有能力又主动配合论文指导工作,实践较为认真、主动、积极,教师应选择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行为)论文指导方式。第一,在原则范围内给予一定创新余地,对学生创作意愿的充分尊重也能极大地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前沿理论与方法的导入,如对M4成熟阶段学生适当拔高要求,指导其开展一定基于前沿方法的研究;第三,榜样与示范作用,指导教师不妨将这部分学生设置为团队的小组长,将教师的指导理念转化为学生立场的思想,更利于其他同学在其标杆示范作用下,理解教师的意图。本文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根据工作行为与关系行为的高低组合界定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四种典型指导方式,针对学生成熟度的不同划分了四种不同的毕业论文指导情境,建立了四种行之有效的论文学术水平提升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成熟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观意识等内部因素,以及教师的思想教育、学校组织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激发而发生变化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关爱,促使低成熟度的学生向更高阶段成熟度方向转化;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状态、管理情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指导战略。
参考文献:
[1]姜海滨,王婵.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视野下大学生干部管理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探索,2014(7):87~88.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物质资料追求度的升温,广告业迅速发展,而水墨艺术也由此转入广告平面设计中,特别是广告设计中的点、线、面得到了继承与弘扬,推进了广告平面设计的高速度发展。广告最大的特色是时效性强、宣传力度大、特色明显。因此,在进行水墨艺术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时,要突出以下几点:1)简洁。所谓简洁,就是平面广告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透过平面设计的广告,让人在第一时间、第一眼或者通过它的外观就能够将寓意理解,便于科学消费等。2)线条要美观。线条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力最强,这是因为平面和立体都可以通过线表达出来,线条形成符号的美感还在于它自身的丰富变化。因此,广告平面设计必须突出线条的美观性,以美观统领线条布局,以美观设计线条的位置,以美观规划线条的形态。3)水墨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主体是点、线、面在设计中的综合体现。点、线、面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与水墨元素等同的,根据点、线、面各自的特点,利用它们的各自的自然优势和表现力,合理安排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并将其进行加工组合,就一定能够创作出好的平面设计作品来。
(2)包装设计。
水墨画与包装设计在原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提高,在当代设计中,两者的发展越来越紧密,互相借鉴表现越来越多出现在大众的面前。水墨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有:一是水墨元素作为包装装饰元素出现。通过对包装中文字、标志、图片的编排应用表现,要求我们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中要突出产品特色,符合厂家对生产产品的商品定位,更要突出设计的亮点。例如,对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如果只是简单地用茶叶的图片来装饰产品包装,恐怕很难达到好的包装效果,更无法展现中国悠远的茶道文化,往往会落入俗套,被众多的茶叶包装所掩盖,无特色而言,这也是我国茶叶包装市场上的通病,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利用水墨元素的特点做艺术创作,选择具有茶道特色的水墨画来装饰产品包装,使包装设计产生一种文化底蕴丰厚、意境悠远的视觉感受。二是通过借鉴水墨画的创作手法来体现产品包装设计的特色。利用水墨画“虚实相生”的水墨意境,通过对包装设计中虚实关系的处理使得在包装设计中产生虚实结合的强大变化效果。在包装设计中,虚实设计体现在包装的图文表现上,着重体现的视觉元素可以加强虚实对比之间的关系,水墨画中的留白手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虚实对比中,从而使包装设计产生独具特色的意境美。三是水墨元素应用要与产品风格相统一。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包装都适合于水墨元素的设计手法,要考虑到产品本身的风格特点,如果产品包装设计与产品本身风格差异较大时,会造成产品销售的负面问题,不利于产品的长期发展。
(3)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平面构成也大量植入了水墨元素,有些环境艺术设计是在二次元空间内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分解和组合的,种以分组与组合面而构成的形态,已经成为现代平面设计中创新的标志之一。在环境艺术平面设计中,室内设计在设计中体现水墨艺术,能够较好的形成简约之美,“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设计应用,能较好地体现寓意美的审美特征,但在环境艺术平面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性,重点还是要考虑功能的实用性,简单的水墨画作品、书法等,都可以给人们的室内空间平添文化艺术气息。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现代社会对学生自身素质要求
当今的艺术世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矛盾、抗争和变革的世界。处于这个历史时空的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也正以多元的价值追求和空前的形态变化策应着汹涌澎湃的文化冲突、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和起伏跌宕的艺术思潮。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在时代的文化大潮和中华民族后代的学习与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与生存关系到我们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兴盛;继承与创新,所以,无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教育者,还是学者,都必须担负起这个传统文化体系的研究工作和教育改革,以便使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当代性具有更为正确的理性分析。
审视20世纪以来的中国传统绘画教育,其生存的境遇几经沉浮,在近代内外交困的中国政治现状中,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深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随之而来的状况则是废除传统,质疑教育。于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教育开始模仿西式教育而进行素描、色彩等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根本被义无反顾地抛弃了,这一状况的改变也殃及了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在艺术上有着真知灼见的进步艺术家们并没有为之而消沉,他们主张“以15世纪以前的中国画”为体,“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我国之短”这一理论来继续着中国画教育的“新文化美术”之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传统水墨为载体的中国画教育,开始以抵制既有的被神圣化了的创造方法为标志的“85美术思潮”为教学主体思想。
面对现代社会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高校艺术教育致力于解决现当代文化思潮多元发展下的传统文化弘扬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高校艺术生对于自身艺术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特殊使命和意义,为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养,廓清艺术发展思路作一份贡献。
2 学生艺术素养自身的培养
传统绘画思想是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有非常大的潜力,鞭辟入里,博大精深。老师既要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学生,又要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据性,让学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依,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怎么看待传统,也是艺术教学中要明确的问题。艺术的发展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传统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基于现代社会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对教师培养好学生的使命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学生艺术素养自身的培养,这就需要老师在传统艺术教学中对学生艺术素质及基本技能培养进行精心设计,其具体参照表1。从举措一览表中可见,评价内容从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两方面来展开。其中,评价项目包括多读书、广闻见、有胸襟、勤习苦四项;评价方法包括静态分析、形成性评价、动态分析、终结性评价四种。静态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如下,艺术论文写作水平(多读书:即通过多读书提高艺术论文写作水平),艺术批评与审美、艺术作品鉴赏水平(广闻见:即通过多读多看多听所思考来提高艺术批评水平与审美、艺术作品鉴赏能力),道家哲学思想与现代艺术创作的融合(有胸襟:即找出传统文化及现代艺术的互补之处来加以融合),作业数量及艺术作品质量的通过率(勤习苦:即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艺术作品质量),即在特定时空现实状态下的评价为静态评价;同时,更重要的是动态评价,即对被评价者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注意学生的发展,动态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如下,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多读书:即通过多读书提高艺术文化水平),分析及解决艺术问题方面(广闻见:即通过多看多听增强分析及解决艺术问题的能力),艺术认知力度及创作力度(有胸襟: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加大艺术认知力度及创作力度),专业技能水平(勤习苦:即通过勤奋苦练促进专业技能的增长)。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提供频繁信息反馈而进行的评价。①它所包括的评价内容有,所学生需读的书有:古今论画之书(如各种画论等书籍)、金石碑帖、古人诗歌、笔记小说四部分;开阔学生的见闻:文人之神悟(意境)、作家之绳墨(规矩)、习俗之移人(群众需要)、师传之墨守、气质之褊弊、家法之渊源、物理之探究(造化与事物之规律)、地壤之区分(所居地区山川之不同);加大学生的胸襟:不贪浮华、轻视图财、心无俗忧、自拟先哲(以前贤为榜样);培养学生的品德;朝夕染翰(早晚练习作画)、多观名迹、着意临摹、到处写生、力祛褊弊(努力除去褊狭陈旧的成见)。
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一门课程或一个学期结束后,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评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对教学结果作出的综合总结和成绩评定。②在终结性评价中,主要体现鉴定功能,以课程目标为参考。③它所包括的评价内容有:增加学生的勤习苦练:考察学生素质、学养、格调、文化、境界的综合,实现量的积累;考察学生吸收、继承、体悟、理解、分析的艺术学习态度之综合能力;考察学生人格魅力、执着精神、谦虚为学的思想品德及行为操守;考察学生学习兴趣、眼界、技能及创新的个人发展能力。
通过以上举措一览表可见:传统艺术教育对学生艺术素质及基本技能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赋予高等艺术学生的时代新要求。在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现当代社会,各种艺术思潮层出不穷,学生学习艺术传统必然会很好地廓清艺术发展的思路,同时更好地对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正确的鉴赏,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艺术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在艺术技能的学习中重视传统文化及绘画理论的学习,能很好地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也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
2008年9月,80后画家孙浩到798艺术区的珊和羽画廊参观一个画展,开幕酒会备有苹果酬宾,但没人好意思吃。高大俊朗的孙浩抄起一个啃将起来,画廊总裁张珊宁看得一乐,热情爽朗的她也如法炮制,两道清脆的咀嚼声无邪地在端庄的会场里此起彼伏,两个性情中人因此结缘。
孙浩正和他的朋友们筹备一场画展。2008年金秋11月,国槐如伞,把“珊和羽”的红砖小院映衬得分外雅致,“跨界――当代水墨七人联展”吸引人们把目光投向宁静多时的水墨画坛,7位画家用独特的笔法、迥异的面目重新演绎传统水墨画,业界惊呼这是“放肆的水墨,大胆的跨界”。
参展的7位画家,1980年生的孙浩最小,其余都是70后,青春无敌、朝气逼人。他们都有着长期正统的中国画训练背景,曾经或正在攻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研究生,阴树雨还是在读的国画博士。虽同属科班出身,但都选择了各不相同的水墨画变革之路。
这七人的作品,烙上了鲜明的个性风采,或精致唯美、或直白放肆、或抽象深刻、或幽默俏皮。早在三年前,台湾地产大享山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哲已斥重金收藏过其中孙浩、吴雪莲的多幅作品。3年过去,这批年轻画家在艺术上的突破,再一次让林明哲惊叹,台湾山艺术基金会已着手为孙浩筹办个展。而嘉德拍卖公司也紧锣密鼓为七人举办专题拍卖会。
水墨圈的“螺彝者”
作为资深策展人,张珊宁毫不讳言自己“阅画无数,都有些审美疲劳了”。但当2008年9月她第一次走进孙浩的工作室时,只觉得眼睛一亮,“那幅红色的《粉丝》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视线。还有一幅《青》看到青花瓷色的人们在飞翔。虽阅画无数,但我没见过这样的画,给我一种挺撞击的感觉。他从小学画,基本功非常扎实,灵魂很干净、高远,画法形式不拘泥。”
“我又从电脑里看了一下其他六人的画作,各有震撼之处。他们从年初就开始筹划七人联展,也谈过不少画廊,孙浩对我感慨:没想到在北京找家画廊作中国画展很难。规矩很多。有的画廊对于画作的市场价值要求苛刻,有的画廊只愿接其中部分人的部分作品,不可能让艺术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孙浩他们坚持要七人联展。而珊和羽的政策就是自由,给画家自由生长的空间。于是我对他说:其他人的画室我就不去了,画我也不挑了,选择什么样的画、以什么方式展出,你们自己定。”
在珊和羽画廊亮相的联展,七人都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李飒和阴树雨的作品位列同一展厅’李飒的《残花图卷》等,是仿山人、徐滑等传统花鸟画家的笔意和构图,用现代的抽象符号重新演绎水墨经典,画面抽象而充满视觉张力:阴树雨的《豆畦香满过春期》等,在外行眼里无疑是最正统的技法,画面具像,但空灵、清雅,有种说不出来的美。
湘潭小子谭军,从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当过教员的他如今是自由画家,2008年先后在京、沪举办过多场展览,在先锋画家圈已颇具影响力。他展出的《执迷》、《逍遥》等画作,似乎用老庄等中国古代哲学思索当今商业社会中人们的心灵出口。
眉目炯炯的杜小同是陕西关中大汉,展出画作大都是变形的人像。评论界认为他近期作品一类是“枯木浓血式”,让人联想到苍凉岁月、血祭,死亡等,有种直面干尸或凌迟的现场体验,另一类是高士系列,似乎与他最近苦练古琴有关,灵魂悲苦,压抑之中,表现出荡气回肠的坚韧力量和人性光芒。
杜小同1999年从中央美院国画系水墨人物画室本科毕业后,在烟台鲁东大学美术系数国画。目前是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导师唐勇力教授。虽然举办或参加过多次先锋艺术展览,“但我对于美协举办的画展活动一次未参加过,既不引以为荣,也不引以为耻。”
七人中唯一的女性吴雪莲,用绢、水墨、色粉笔、碳条等,勾勒出不同意境的人体,或变形的人体局部残片,画中一种缓慢的、如歌般的气氛,让读画人随之放慢自己的节奏……
王剑的画则几乎全是灰、黑两色,十分抽象,其《等边三角形的坚决立场》可让人浮想连翩,又似乎什么具体内容都没有。他还通过拍摄马路旁的水沟、废墟的对角线,并把不同角度的几何图像叠加,营造“俯拍城市”的意境。画配诗也是他的一大特色,但他写的诗句也是半哲理半朦胧。抽象无比。
“我们七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也大概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我们思路理得挺清的。西方当代艺术已经很多元化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还远不够。好比大街上突然跑过来一个裸奔的人。大家很惊诧,紧接着又跑过一个穿裤衩的,大家就感到没什么了。我们这七人,就想做水墨画坛上的裸奔者。通过我们的努力,或许能给其他人的摸索当个探路先锋。”
闭关三年
孙浩是一个快乐的人,画画和踢球都是最爱,朋友众多,没心没肺的程度,挺像古龙小说《欢乐英雄》中的郭大路。
他老家山东临沂,是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乡,当地民风似乎也沾染了浓厚的水墨气韵。其爷爷、姥爷、父亲都酷爱书法并小有名气,孙浩三岁开始握毛笔习字,自幼接受严格的国画训练,并顺利获得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本科学位。
鲁美对于传统十分尊崇,四年本科学习,使他对于传统水墨画的范式有了全面了解,毕业作品在全国首届美术院校学生联展中,成为国画方面唯一的获奖者。随后他来到北京,成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胡伟教授的材料与表现工作室研究生。
“胡伟教授是中国画专业第一个博士,1988年公派留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其工作室主要对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和绘制过程深入考察研究。思路非常开阔,鼓励学生创新。他对我的教学是点拨式的,顺应我的个性、画法和我的追求,在我探索绘画的道路上,他是推动力,他把方向盘交到我自己的手里。”
2005年孙浩研究生毕业时参加了成都艺术双年展。闭幕后去九寨沟游览的车上,通过手机短信几番来回,台湾山艺术基金会最终以1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藏其参展作品《蔓延》,成为那届参展新人最大的单笔交易。该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哲是高雄地产第一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大陆收购艺术品,对收藏投资有敏锐的判断,林明哲断定孙浩的作品将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山艺术基金会一口气收藏了孙浩11件作品。当时对孙浩抛橄榄枝的,还有香港前特首董建华之妹董建平等收藏家。
当年的中央美院毕业作品展上,他的
作品也获金奖。他到北京印刷学院谋得一份教职,教综合材料艺术,课余像海绵吸水般读书、作画。“3年前我才25岁,作品还不很成熟。那次成都双年展,突然给我一种社会身份,突然很多人知道我,给我提各种意见,圈子里都在说这事,对我评价似乎有点过高。浮躁之后,我静下心来,这3年我未参加任何展览,潜心看书、学习,理顺思路,摸索应怎么往下走。”
“这3年,我看得多的是中国古代哲学书籍,《道德经》、《画论》、《禅宗》、《周易》等什么都读,从中寻找古人的智慧营养。比如中国古画追求的意境就是一绝,同样‘飞’的画面,西方人画翅膀,而敦煌画的是飘带。青花瓷、豆彩、画像砖、墓室线刻等传统艺术,都给我很多灵感。”
这段静默期,孙浩印象最深刻的是去云岗石窟写生的经历。“石窟就在一条运煤大道的路旁,煤渣使佛像好似被风化,一下雨。灰黑色的水顺雕塑往下流,那种模糊,那种流淌,使我突然明白什么叫天人合一。我悟到,什么叫创新?也许创新就在于创造一种新的视觉观念,回来后我画了《逆形》,找到一种特别的绘画材料,可以顺着人体的结构往下流淌。显示出那控制与非控制间的感觉,进而延伸、来回流淌。”
“传统水墨画,表达了文人和士大夫阶层对遁世生活的想象,崇尚自然、追求空灵的意境。而当代社会的现实是追求人改变自然,喧嚣、热闹,我希望从新的角度来拓展水墨画的表达空间,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除了挖掘人们美好的情感,还应该更多一些反思。有次我去一个地下酒吧看摇滚演唱会,众多90后的孩子疯狂得有些虚假地自我释放。于是我联想到超女、快男,联想到被过度包装的偶像、年轻人的盲崇,这是一种‘迷’文化,这种迷文化也体现在当代艺术圈里,有些画家的作品市场好,售价高,其他人就跟风去模仿。在这种感悟下,我创作了《粉丝》这组作品,是对当代‘迷’文化的一种反讽。”
儒雅双侠
一袭长衫、戴“五四”经典圆框眼镜的李飒,挺像,说话语速快,笑容满面,待人极友善。而适合中山装的阴树雨,安静内敛、话少意赅。两人虽然都有儒侠气质,但李飒更像唐诗,树雨则如宋词。
他俩都住在望京,画室都在著名的艺术营一索家村,只隔几步路,日常哥俩最爱一起喝茶聊天。2005年同时获得中央美院国画系硕士学位,不过随后李飒执教于北京服装学院美术系至令阴树雨2008年回中央美院读中国画博士。
与画展同步推出的画册,李飒的专辑有一半篇幅是自己反思传统绘画的艺术论文,他读书多动笔也勤,是七人中著名的理论家,七人画册的序言由他撰写。他近年来在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举办个人画展,今年参加了文化部、澳门艺术博物馆等举办的多场展览并倍受关注。其作品被浙江美术馆、重庆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李飒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了严苛的传统国画训练。“2002年我到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临摹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作品后,再创作时我发现,用传统的绘画语言来表达当下社会的生存经验时,竟无以致用。中国的农业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传统水墨画诞生于超级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建立于逃避现实的态度上。避免激情是传统文化首要特征之一。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文化侵袭,使传统文化一直处在很深的没落‘焦虑’之中,王国维沉湖自杀就是典型例证。时至今日,传统绘画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念。与现代人的生存感受之间,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冲撞、抵触和对峙。”
于是,李飒开始了水墨画的变革之路,“我已经摸索了五六年,有过痛苦的阵痛期。在导师胡伟的材料工作室。我接触了很多新材料,把西方的抽象艺术融入水墨画的创作中。”
他的实验最先得到了一个美国画商的认可。她叫简黎明,租借北京地坛的明代大殿,开抽象艺术画廊。她到李飒的工作室看画,站在《从灰色过渡过灰色》这幅画前良久,然后严肃地说:“你认为人有时是邪恶的么?我在你的画上看到了许多幅面孔。”
李飒的这幅画,借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构图,用抽象的符号表现一种相互缠绕、相互挣扎的感觉。温和的美国人简黎明从一个个抽象的符号中看到了无数的人脸。
2006年,简与李飒签下两年之约。期间在北京艺术博览会上,希尔顿酒店以5.2万美元买下李飒一幅大画。“简是很棒的艺术鉴赏家,挑画眼光一流,不过她对签约画家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把我们的作品定价都较高,这两年有很多人想找我要画,但我与画廊签了约,不能私自给。今年解约后,我没有急于直接迈向市场,而是先整理自己,把努力的方向认真想清楚再说。”
阴树雨的学院气息更浓厚,是青年画家中“学院水墨”的代表人物之一。本科就读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那里秉持潘天寿的中西“拉开距离”之说。希望推陈出新创出“中国气派”;硕士、博士北上到中央美术学院,这里的国画系始终坚持着由徐悲鸿创立,并经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等不断完善而成熟的中国画教学体系,承认传统,强调中西画法有机结合,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表达。
经受南北两大最高国画艺术院校洗礼的阴树雨。师从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张立辰教授,选择了新派写意花鸟作为终生笔耕之路,作品却透露着江南文人画特有的灵性和秀气,鲜活生动。他喜欢下乡,常带干粮住草棚、爬山越岭。带着画夹和相机,搜寻山花野草和飞禽走兽,自得其乐。
阴树雨说,“传统样式的中国书画一直有自己的发展,从未间断过。比如同样画墨竹,蒙古人统治的元代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作品就有很大差异。再比如20世纪的艺术巨匠潘天寿,他所面临的社会变革也是很大的,他仍然坚持了传统样式,并找着了自己的路子。现在也是一个变革时代,如果我们认准了道路坚持下去,应该也能有自己的收获。”
七人联展中,阴树雨的画最受普通观众青睐。作为国画博士,已可预见其未来的教授身份。“不管什么头衔,将来我会坚持画画。我不排斥体制内身份,它给艺术家一个名份,让我们能够生存、丰衣足食,否则会丧失很多机会。”他的妻子也是艺术圈内人,“她作陶瓷小雕塑,比较抒情。”抒情也是阴树雨面作的真实写照。
小师妹
小师妹吴雪莲,准80后,斯文内秀,与孙浩、李飒是研究生同班同学,导师都是胡伟。“我不太会用语言表达感受,想知道我作画的感受,看我的画就好了。一般人看我的画,理解应该不会很困难。至于你问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我自己也不知道,就是凭感觉。”
吴雪莲也是自幼习国画,父亲是湖北一中专绘画老师,兄妹二人,哥哥学美术史。她本科在中央民族大学学工笔国画。成为胡伟的研究生后,在新材料使用和抽象画之路开始了大胆探索,目前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设计课。
吴雪莲对导师胡伟充满感激,“很多人认为读绘画专业研究生,会约束创作天才。似乎进了工作室,就会规范自己的思路。不少工作室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对我来
说,是考对了老师,进对了工作室。胡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直接画画就好,标准很抽象,创作过程中一般他不会提具体要求。只在中途如果他看到发展方向不太好,可能会点拨一下。他对条条框框、对于选用或不用什么材料,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对于我的作品风格,他看后只说比较喜欢,更多的评语,他就没有了。”
吴雪莲这些年在画坛也成绩不俗:2004年她用皮纸、银箔创作的六条屏《唯・一》,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优秀奖:2005年参加成都艺术双年展,作品也被台湾山艺术基金会收藏;近两年在武汉、深圳办个展颇获好评。
燕山隐士
王剑是七人画册的主编,如今住在北京门头沟山区的一个小院里,置身雄浑的燕山山脉,他感到无比舒畅。“我搬来快一年了,每天出门就看山,我喜欢大山里的石头,这么多起伏变化,经亿万年形成恒久不变的姿态,我与山、石交流起来非常地舒服。”
王剑老家河北邯郸,“父亲在铁路上搞工会工作,当年中央美院很多画家下放到那里,父亲就跟着他们学画,也让我学。我爸管我特别严,每天画大量写生。但我文化课不好,16岁当了铁路工人,从火车蒸汽机的司炉到机务段的清洁工等都做过,一做就是8年,当门卫时,我看着单位人变老,于是想一生不能虚度,然后到北京读书,然后做过杂志社美编、图书公司的美术总监,也给电视台拍过纪录片。这中间还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现在我身为自由艺术家,住到山里,真正回到自然,我感觉自己目前的状态最好。”
王剑与杜小同、李飒是十多年的好朋友,以前一起作水墨画方面的展览。4年前,他的传统国画作品《赵氏孤儿》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后来,他也转向水墨画的变革。
在王剑眼里,“传统文化给我们土的印象,而现代都市是硬的。虽然我的作品表现得很抽象,但我内在的东西与传统很近,最主要的体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住到山里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更深入,我希望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诠释水墨意象。”
七剑合璧 和而不同
这七人,共性是都接受过最正统中国画的教育,目前在画坛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五人是中央美院国画院研究生同一届同学,平日经常联席纵酒、评文弄墨,好不快意!
七人联展最初发起者是王剑、谭军和李飒。2008年初,他们仨在北京CBD(中央商务区)的一家麦当劳餐厅碰头,计划一起办画展,并出画册。当年3月,参展人数扩展为7人,“我们都是中央美院的同班同学或师兄弟,除了私交笃厚,更主要是在水墨画的追求上志同道合。”
“第一次全体筹备会在谭军家,我们决定给七人小团体起个别致的、中国化的名字。谭军家门牌号303,于是决定叫‘三――三’(音为‘三杠三’)。‘三’与老庄关系密切,《道德经》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还是《易经》的乾卦,男为阳,六个男生是六个实杠,女为阴,一个女生用虚杠表示。合起来‘三――三’很像《易经》第九卦之‘小畜卦’,说的是‘城西边有雨,还只是一个雨人,正在积蓄力量,马上就要来下雨’。这种描述与我们七人的现状很巧合”,28岁的孙浩很认真地向记者解释七人团体名字的来由,里面包含了他研习中国传统哲学的心得。
李飒说:“眼下办一场画展,包括出画册等在内,开支少说得二三十万元。这些年我们的精力不在卖画挣钱上,为了自由表达艺术思想,我们没找投资人。这次办展、出画册,建专题网站,都是自费。当代艺术市场上,油画比较占优势,中国当代水墨画还没确定市场。我们也不懂市场,我们有的只是信心,对于作品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