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30: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疗装备市场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2004年就已起步。当年中央投资10亿元用于试点,2005年又投资30亿元以扩大试点工作,但这些资金基本上用于房屋基建。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2010年将有200多亿元用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有数亿元将用于改善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条件。”根据《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在未来5年中,近300亿元的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支持重点。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有关中央重点支持的项目建设投资安排表明了这一点。如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投资约占200多亿元总投资的65%;用于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的投资额约占投资总额的30%,其中用于乡镇卫生院设备的投资约占整个设备投资的60%。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医疗器械的影响分析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医疗器械带来具体商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必然会促进医疗器械的采购,9亿农村人口需求足以反映该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给我国众多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低端医疗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比如我国政府大规模采购的大都是一些中低端的医疗器械产品,配置频率最高的就是X光机、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消毒灭菌设备。采购金额最大的是X光机和消毒设备。由于是政府采购,又是配置中低端仪器,国产设备就成为了选择的主要对象,比如上市公司中的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分别在中低端的X光机和消毒灭菌设备领域是领军企业,市场份额都在50%以上,是政府采购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加快医疗企业的研发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企业就应该来加快研发,如何研制出成本比价低,使用灵活和方便的医疗企业,是医疗企业需要做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北京航天中兴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领域的创新研发,他们在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方向的同时,尤其注重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安全、有效、经济为原则,将目标锁定面向基层的普及型DR产品。该公司其承担的科技部、卫生部十五攻关项目――普及型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射线机一经上市,就因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受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青睐。
三、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以国内医疗企业为重点扶植对象
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中央政府重点支持配置设备的方向大致为:其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如常规检查、急救、产科等。”在采购过程中应本着“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的原则,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将按“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
例如2008年卫生部与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了34种产品目录作为农村卫生规划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装备品目,其中既有X射线机、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仪等常规设备,也有消毒锅、担架、一次性器具毁形器等价值不高的品种。
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在这些设备的研发、推广上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在在国内市场上我国国内企业应该成为主要的选择对象。同时在招标过程价格因素所占比重不宜过大,招标采购要透明、公正。”在招标时一定要强调服务。”在招标采购中,国家应实施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注重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医疗企业应该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
就市场的本质而言,需求必将推动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农村市场非常重要,产品定位一定要满足五大特点: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操作既要现代化又要简单易学;成本要低,以保证价格低廉;售后服务应比城市更好。”
此外农村和社区市场点多面广,配送成本势必比城市大中型医院高很多,企业需要一种新的配送思路。”根据预测,医疗器械行业格局也将因此发生变化,“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有1万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80%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操作更灵活,在农村和社区市场将前途无量。”另外,由于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长期工程,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速度很快,不久他们也会加入该领域竞争。
无论如何,目前是难得的机遇期。在这块新大陆没有被跨国公司占领之前,本土企业一定要抢先出手。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完善医疗器械法规建设,为医疗器械进军农村和社区市场铺平道路。
3.加快医疗器械的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目前由于相关政策尚未完善,医疗器械企业在准备抢食“蛋糕”的同时还有问题需要考虑。因此本文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品种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不仅要考虑一次性购置投资的费用,还要考虑如何减少使用、维护及辅助设施的费用,符合资源节约型的要求,一方面保证基层卫生院能用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产品,另一方面给企业以公平竞争的机会。
政府采购通常会对产业发展起导向性作用,合理的方案必将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良性发展,从而保证医疗的后续应用。例如就放射设备而言,在人口较多地区的基层中心医院应适当配置国产低价位DR。”而对于以投资需求较大产品为主导的企业来说,政府能否在产品的先进性和价格之间进行平衡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
一、数控切削工具行业发展
自1994年德国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高速加工中心以来,2013年我国企业也制造出了五轴数控机床。国内企业要培育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抓住智能化、物联网融合机遇,在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能力,特别是今后在新材料切削方面的应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二、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政策分析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产高效切削工具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在制造业高端切削工具市场上,国产品的比重已经上升到30%左右。但大而不强始终是制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关键内容,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
数控切削工具行业在当前的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形势下,今后一定阶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和业务模式特点。第一,传统标准刀具需求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第二,要靠创新驱动,为数控机械制造业提供新的高效产品解决方案来增长。第三,产业模式要向互联网+制造业融合的智能制造方向变革。第四,拓展所有细分制造业领域。规模化的个性定制成为业务新增长点。
三、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中国相关机械切削工具行业目前是中小企业居多。整体研发能力,加工手段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产品种类,也是适用于国内低端产品的加工。企业国际化战略也几乎没有。
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提出,我们企业要站在全球的高度,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包括数控切削工具制造这些细分行业,通过资本投入、资源整合、提升产品能力和档次、做大做强。我们欣喜地了解到在长三角、珠三角已经有多个国内企业经过多年坚持与投入,在一些相关细分数控机械加工工具领域做到了国际水平。
四、切削工具行业主要核心竞争力
(一)机械设备制造的竞争力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数控机械制造是在欧洲。有些欧洲企业还禁止对中国销售高端数控机械;或者报出几倍高的价格。所以,我们首先就是打破这些工具加工用的数控机械被国外公司的垄断,特别是多轴联动机床。
从国内有关企业的一些数据测算,如果产品功能、品质一样或相似,当加工机械成本投资减少一半,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约可增加30%。开发、研制成功运用磁悬浮技术的多轴多联动万用数控工具磨床,这种无级控制行程、距离是最新技术。这一成果,是我国数控机床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个标志。
(二)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电子计算机的数控应用,除了硬件性能外,相关OS操作系统、App应用两大类软件也是缺一不可的。在这一领域,我国部分高校也有相关专业开发、研究,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但是,另一类工具研发、生产App应用软件,国内的产品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我们在市场上也没有看到成套相关应用软件。这需要有非常强的实际切削工具研发能力作为后盾。
(三)新型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随着各行业对产品要求的提高,对新材料产品应用的增加,对这类切削加工工具的总体要求为:最具加工效率、最佳经济效益。
从高速切削工具的研发方面考虑,高速切削的速度是一个有界限关键参数,超过该速度后离心力将成为工具的主要负荷。从高速切削工具的安全失效形式来说,主要有是磨损变形、扭断爆裂。所以,选取适合的工具材料,设计好不同形状,涂镀增加工具硬度、耐磨的表面涂层,调整实际使用参数,同时,通过精密制造,使得工具各项尺寸达到非常高的精度,从而克服高速动平衡问题,减少离心力,达到切削工具最佳效率、最好经济性及符合安全性要求。
五、产业投入与市场风险
高精度的数控精密切削工具这一细分工具制造业,最大的投入是高精度
多轴联动机械加工设备。只有采用这些数控多轴联动设备,才能保证产品的精确度、3D空间不同曲线造型及切削刃口角度等。对国内参与企业来说的有产品提升空间、有产品出口机会,有投资收购兼并机会。同时也会有除地域政治、调控政策外的市场风险,诸如:技术壁垒、品牌认可度及其它贸易门槛等风险。
六、市场供需分析
中国与欧美是两大市场。在机加工制造及关联的机械模具、军工、航天、高铁等行业都有巨大的需求。在电子产品制造行业、现代医疗行业、时尚行业也有较多的应用。特别是高端产品。我国目前的工具制造企业,也随着30年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取得很大成就。机加工工具有较全面的成套产品;电子产品制造工具已占60%出货量;医疗行业工具也取得了突破,使得德国著名医疗工具企业产品不断降价。时尚行业工具更是申请了许多专利,产品种类、出货量全球领先。
七、结语
调整结构、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升级转型、提质增效、智能制造是数控机械切削工具产业方向。我们企业和企业家们应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和前瞻睿智的视野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行业竞争,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无所畏惧的创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使得中国制造屹立在世界之巅。
参考文献:
1、邓武:《机械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3,32(9):133-134;
参股中老铁路建设,牵头建设柬埔寨暹粒国际机场,在缅甸石油炼化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云投集团积极“走出去”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内段为全长517公里的新建玉磨铁路,可研批复投资总额达到516.09亿元。云投集团下属云南铁路投资公司将为新建玉磨铁路筹资超过100亿元。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底,新建玉磨铁路累计完成投Y116.96亿元,完成投资总额的23.1%,云投集团为新建玉磨铁路筹集到位资金37亿元;柬埔寨暹粒国际机场是中柬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云投集团控股并携手云南建投集团和云南机场集团组成的投资建设联合体获得了暹粒机场建设及55年特许经营权,该项目还将有效促进云南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我们将全力做好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等工作,把项目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工程、示范工程和标杆工程,为云南省加快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云投集团董事长孙S如是说。
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中,云投集团不仅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抢到实实在在的项目,还在实业领域获得了发展机会。据了解,云投集团在缅甸投资建设500万吨石油炼化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集团旅游产业“走出去”也获得了初步成功,去年,云投集团境外老挝旅游公司项目落地,并成立中寮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建沙耶武里亚洲象种源保护繁育及救助中心(大象旅游小镇)项目,该项目正在进行设计优化和施工准备。为了更好地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云投集团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搭建了“一带一路”云南研究院,主要开展南亚、东南亚国家投资环境分析、市场分析、投资策略及投资机会研究等工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社会各界提供研究咨询服务,为企业界提供具有实操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云投集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步伐从“家门口”的南亚东南亚地区迈向了中东。去年,云投集团驻以色列(特拉维夫)商务代表处成立,该代表处与众多以色列政府机构、民间组织、知名科研所及企业建立了联系,围绕我省8大重点产业发展,建立云南与以色列合作项目库。“我们在为云南企业寻找与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搭建合作关系的同时,还将搭建滇以信息化平台,促进云南与以色列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云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务代表处已促成了云南与以色列16个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这些项目涵盖了友城缔结、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医疗设备、现代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有效地深化滇以双方务实合作。
本项目是为提高公司粘胶短纤维产品差别化水平,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建设的项目,计划新建年产40,000吨差别化粘胶短纤维生产装置。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我国粘胶纤维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粘胶纤维是传统再生纤维素纤维中最重要的一员,约占其90%以上的产量,其他传统品种如铜氨纤维、醋酯纤维及新型绿色lyocell纤维的产量主要来自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近几年除亚洲地区纤维素纤维保持平稳增长外,世界其它地区都呈下降趋势。粘胶纤维行业属于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减少或退出粘胶行业。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目前世界粘胶纤维生产能力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仅中国、印度和印尼的产量就占世界总产量50%。
粘胶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悬垂性、抗静电性、及易于染色、华贵亮丽等优异的服用性能,是它在化学纤维中无可替代的。目前化纤中的合成纤维普遍受到低水平产能过剩的影响,企业效益纷纷下滑,粘胶纤维由于特有的加工方法及物理化学特性,成为化纤中最具竞争力的品种。十多年来,随着粘胶纤维的优良性能被重新认识,粘胶纤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产品盈利空间相对较大
20__年我国化纤总产量1,629.6万吨,其中粘胶纤维118万吨,占化纤总产量的7.24%,但利润占25.22%。
就目前价位下的盈利空间,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来说仍比较可观,目前,粘胶短纤维的利润空间在2,500元/吨左右,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好于其它化纤品种。高白度纤维、高湿模量纤维与常规品种比较,其价格一直占居优势,高湿模量纤维在国际市场比常规品种每吨高900~1,200元。其属于差别化纤维,市场前景较好。
3、我公司做为国内大型化纤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__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生产龙头企业,顺应市场潮流,选用“九五”科技攻关成熟工艺、设备,开发了高白度粘胶纤维和高湿模量粘胶纤维,提高了产品品质,提高了粘胶纤维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国产设备技术基本成熟
短纤设备的开发和改进近二十年来突飞猛进。上世纪80年代,世界上人造纤维技术以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为代表,我国大多数企业进行了技术引进。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先进国家进一步完善、改进和创新技术装备,使其生产向着大型化、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一刻也未停止。目前已能生产大部分先进设备,其性能与国外产品基本相当。
由于设备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及计算机应用发展,经过郑州纺机、邯郸纺机、沈阳六零六所等单位的努力,国产化设备有了较大进步。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可成套设计、制造、供应技术成熟的单线年产四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设备。
2、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优势
__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生产龙头企业,多年来坚持走科技发展之路,尊重科学,鼓励创新;每年都涌现出很多科技成果,有的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近几年,股份公司还与国内有关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共同合作,投入资金研制废气、废水治理工艺与技术,并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废气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__股份公司建有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和乙级设计研究所,同时具有较强的设备制造能力。经过消化创新改造的连续纺丝机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让人自豪的是,目前被业界广泛采用并被当作先进技术的德国连续结晶技术为公司自己研发的高温提硝装置(高温提硝法)所取代。试用表明,这种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结晶过程中严重耗能的问题,并能直接获得高附加值的元明粉。通过多项技术改造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实力,而且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勇于创新的技术团体和管理队伍。
__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利用已有的技术力量、企业管理、职工培训、经济实力等有利条件,建设本项目有保证。生产所需原料和主要化工原料中的浆粕、硫酸、二硫化碳和燃煤,本省均有丰富资源,烧碱和硫酸锌在我国也是常用无机化工产品,需求量能保证供应。公司与上述各供应商均有多年的供求关系,信誉很好,可以从原渠道解决。
3、公用工程设施配套更趋合理
该项目建设地点为股份公司第二生产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形成完善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先前建成投运的热电锅炉系统还有较大的富裕能力,三台75吨锅炉,这为新项目的建设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供水能力及污水处理设施也留有适当的调节余量,新项目建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余量;另外,原附材料仓库及物理化验设施等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这为新项目的建设节省了较多的投资。
(三)项目建设概况
1、建设规模
生产规模对产品在质量、品种、价格上的市场竞争力影响较大,本项目考虑到设备情况、投资问题和目前我国国情,确定建设规模为年产40000吨。
2、产品方案
在产品方案方面充分考虑差别化、多品种,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根据确定的建设规模,考虑市场导向,拟定本项目产品方案:
品种 规格 产量(吨) 备注
高白度短纤 1.67dtex 38mm 30,000
高湿模量短纤 1.33dtex 38mm 10,000
(四)产品市场分析
1、国内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趋势向高档、美观、舒适的方向发展,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高白度、高湿模量等特性纤维不仅可以满足生产高档装饰及服用面料的需求,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高湿模量纤维克服了普通粘胶短纤的缺陷,它的织物在坚牢度、耐水洗性、抗皱性和形态稳定性等方面都大大改善, 能赋予织物美观大方的品质和多彩的风格;高湿模量粘胶纤维成网加工特性好,适宜在湿强要求高的工艺条件下进行非织造布生产,如高压水刺,其后处理加工容易,适宜制作对纵横要求较高的织物。高白度纤维由于其高白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卫生用品领域。预计到20__年,我国仅非织造布用粘胶短纤维就需10万吨以上。根据国家到20__年的发展规划,粘胶短纤维,特别是高白度、高湿模量高品质纤维在未来10余年会有一个较大发展。
(2)国际市场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在常规粘胶纤维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品种,满足各种纺织产品的需要。相继关闭了一些生产规模较小、技术较落后、不能治理污染的企业,保留和发展了技术力量强的大型粘胶纤维企业。由此加速了粘胶纤维的技术发展与进步。
虽然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粘胶短纤维生产量在逐年减少,但世界市场需求量在逐年稳步增长,除了用于生产各类普通纺织品外,对具有特种性能的品种如:高湿模量modal纤维,无纺布用纤维,高强力纤维,阻燃纤维和其它差别化纤维的需求量增加较多,说明了产品结构在变化,附加值在增长,粘胶短纤维已经不完全是作为棉花的代用品,而是可以发挥其特有性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世界著名的粘胶短纤维企业英国考陶尔兹
(courtaulds)公司、奥地利兰精(lenzi/,!/ng)公司、芬兰赛得利(sateri)公司的产品品种的差别化纤维的比例已经超过50%,甚至达到70%以上。
而我国化学纤维的差别化率仅为20%左右,其中粘胶短纤维的差别化率不足20%,应该下大力气,练好内功,从差别化纤维开始抓起,努力创出有竞争力的品牌,提高我国纺织品在世界贸易中应有的地位。高白度纤维、高湿模量纤维等高品质粘胶短纤维属国外紧俏产品,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出口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较好。
综上所述,未来国际市场的需求还是很稳定的。同时,由于新品种的出现,需求量还会增加。
(五)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4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2,50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496万元。
(六)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4个月
(六)效益测算
本项目建成后公司每年新增30,000吨高白度粘胶短纤和10,000吨高湿模量粘胶短纤生产能力,预计项目达产后每年新增年均销售收入72,746万元,销售利润13,480万元。
二、1.2万吨连续聚合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
本项目是为提高公司氨纶纤维产品差别化水平,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氨纶产品的需求,计划新建年产12,000吨连续聚合差别化氨纶生产装置。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氨纶国际上通称为spandex,又称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是一种高弹性纤维,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业化生产,上世纪末,世界氨纶纤维产量仅有12万吨,我国氨纶纤维的生产量也只有1.5万吨。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技术的推广,氨纶的生产和消费得到了强劲地推动,尤其是近几年,更是迎来了氨纶纤维生产和消费的飞速发展,至20__年年底,氨纶纤维的全球产量已达40余万吨,我国的氨纶纤维产量已达23万多吨,占世界总产能的一半以上,但产品仍呈供不应求态势。
氨纶纤维具有优越的高弹性和弹性恢复率,弹性伸长率高达400~800%,当伸长率为500%时,仍有大于95%的弹性恢复率,这是其它纤维所无法比拟的。氨纶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弹性织物,如运动装、时装及其它弹力薄型织物等,是发展高档弹性纺织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纤维,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近期以来,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对氨纶纤维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对弹性要求外,还根据不同的用途,对氨纶纤维提出了诸如耐氯性、耐高温性、抗氧化性等不同要求,因此,差别化氨纶纤维应运而生,以满足各类纺织品的特殊需要。目前,国内的差别化氨纶纤维年需用量约15万吨以上,国内年产量约为10万吨,年需进口约5万吨。因此,尽快发展差别化、多功能氨纶纤维以满足国内外扩大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__股份有限公司粘胶纤维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面对新的发展契机,公司不断追踪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分别于20__年9月和20__年11月建成了年产6000吨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的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形成了差别化氨纶纤维年产6000吨的生产能力。生产品种主要是20d、40d、70d及140d~560d的差别化氨纶纤维。投产后,由于采用了连续聚合生产工艺,产品的各项性能具有较强的优势,成为仅有的能适应经编需要的几个品牌之一,因而,产品的市场价格明显高于不能适应经编需要的产品。为了充分利用氨纶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优势,公司决定建设年产1.2万吨连续聚合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
本项目引进国外关键工艺主机设备,采用的连续聚合、干法纺丝生产工艺是当今世界上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其生产规模也有利于改变目前国内氨纶生产普遍偏小的局面,其产品品种符合市场需求并可随市场变化不断改变,从技术上看也是完全可行的。
公司地处中原,交通方便,具有区域优势。企业经济效益较好,生产技术及管理能力强,具有较丰富的建设经验。
(二)项目建设概况
1、建设规模
氨纶企业的建设规模是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逐步发展而确定的,国外氨纶企业规模过去一般为500~20__t,少数达3000t或以上。自本世纪以来,由于技术进步,质量与利润也在增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建设规模一般6000t/a以上。
我国氨纶生产起步较晚,20__年以前,生产厂家规模小、成本高、技术含量偏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多数工厂的生产规模都有较大提高,我国最大的氨纶生产厂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现产能已达到20500t/a,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公司拟建设的连续聚合差别化氨纶纤维项目,其建设规模为年产120__吨差别化氨纶纤维。
2、产品方案
20d有光丝或半透明 4000吨/年
40d有光丝或半透明 6000吨/年
140d~560d有光丝或消光丝 20__吨/年
以上品种20d、40d、140d~560d均能作经编、纬编,筒子之间的打卷张力误差范围不超过3%,筒子之间的伸长变异系数不超过8%。
根据选用的先进技术与装备,宜生产有竞争能力的差别化、功能化纤维,适应高档纺织品的要求,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适应市场发展要求。
本项目通过工艺调整、改变添加剂和工艺参数,生产线尽可能柔性化,即可生产普通氨纶又能生产细旦、超细旦和粗旦以及其它具有抗菌、耐氯、远红外、吸湿排汗等特殊性能的 差别化氨纶纤维。(耐氯氨纶纤维是指在有效氯浓度30ppm的氯水中侵泡6小时后强度保持率在90%以上的纤维,普通氨纶纤维在50%以下。)
(四)产品市场分析
1、国内外氨纶生产情况
由于氨纶作为六十年展起来的纤维新品种,具有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生产装置的建设发展非常迅速。据初步统计,20__年全球年产量约41万吨,其中中国、韩国及美国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80%左右。
在目前全球5大氨纶生产地中,美国和日本发展最早,韩国主要兴起于90年代中后期,是目前第二大氨纶生产国,欧洲发展也较早,我国大陆氨纶纤维发展较晚,但是目前总产能及市场需求已跃居全球第一。
美国氨纶生产企业主要有杜邦(dupont)、拜耳(bayer)和兰蒂奇(radicispandexcorp.)三家公司,工艺路线不同,杜邦、拜耳采用干法纺丝,兰蒂奇采用化学法纺丝。美国的氨纶消费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欧洲氨纶市场约占世界氨纶市场的五分之一,主要生产国有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产品主销欧共体市场。
近几年,世界氨纶市场需求强劲,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氨纶生产中心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成为投资热点,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我国氨纶生产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99年产能还只有6000吨,但从1999年开始,我国大陆进入了氨纶生产的投资高峰期。20__年,由于烟台、连云港等厂的扩产和华峰、林克森等厂的投产,产能迅速增至15400吨/年,20__年更是增至25100吨,占世界总产能的11.58%,到20__年产能增至18.31万吨,到20__年底,中国大陆氨纶产能已达到23万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氨纶生产国,预计到20__年产能将达到35万吨,将占全球60%以上的产能。
目前我国大陆已有氨纶生产企业28家,合计产能23万吨/年,其中干法纺丝企业21家,合计产能20.6万吨/年,占总产能的89.57%;熔融纺丝企业7家,合计产能2.4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0.43%。
考虑到部分企业公开产能偏大于实际产能(或生产规格小于产能计量规格)、部分企业虽已投产但难以正常开车的情况,目前氨纶的实际产能要比公开产能偏小。
(2)国内外氨纶需求情况
世界上氨纶大部份用在针织品、时装、运动装、带类及弹性织物等,今后的用途还会更大,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氨纶市场一直稳步上升,若以10%的速度增长,预测至20__年世界需求量约为60万吨,前景较好。
近几年我国大陆氨纶需求量增长较快,使氨纶进口量持续攀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纶输入市场。至20__年,我国大陆人均氨纶表观消费量增至0.0292kg/人,已接近全球的人均消费量0.033kg/人。
过去几年我国大陆氨纶需求量增长率都保持在40%以上,但随着基数的扩大和市场的逐渐饱合,增长速度会明显回落,但增长率仍有望保持在15%左右。按此增长率推算,20__年需求量将达30万吨,20__年将接近35万吨,期间将有每年约3.0万吨左右的需求增长量。
我国大陆氨纶消费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三大纺织发达省份,约占总量的80%左右,其他如福建、山东、上海、河北、河南、等省份氨纶用量也相对较大。江浙对氨纶消费以机织面料为主,其次织袜、毛衫、经纬编;广东则以经纬编、机织为主,其次为织袜、毛衫和织带等。
最近几年,我国大陆机织、纬编、经编、包纱(包芯和包覆)、织袜、织带等产业都处于产能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迅速调整的阶段,氨纶类纺织品的研发方兴未艾。
我国氨纶市场需求出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随着纺织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氨纶及其制品的新工艺、新技术也不断涌现,特别是杜邦“棉+莱卡”技术理念的大力推广和逐渐深入人心,引领了现代服饰消费时尚的潮流,使纶除针织品、内衣、运动装等传统应用领域的氨纶用量继续扩大外,经编布、纬编布、休闲、休闲装、弹力牛仔、高档成衣等新兴应用领域的用量也在迅速增长,成为氨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二是氨纶产品的优良性能及产品开发为众多应用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细旦、超细旦纤维及耐氯、耐碱、抗菌、抗紫外线、远红外放射、高吸放湿等功能化纤维的开发,为氨纶扩大应用、增加市场需求提供了可能。三是氨纶市场技术、装备、工艺的逐渐成熟。随着氨纶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氨纶生产技术在原有引进基础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差别化、功能化方面与美国、日本等还存在差距。本项目将生产的差别化氨纶纤维,国内市场很有发展前途。
(五)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48,000万元。
(六)项目建设期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医学面临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困难,如人类身心疾病增加,现代疾病不断出现,老年人的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等,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加之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医药费用昂贵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把防病治病和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更瞄向了具有悠久临床历史的中草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与地区政府卫生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医药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现已有中医、针灸机构5万余所,中医师两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全球现主要有四个中药市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医药出口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2006年已超过10亿美元。我国中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35个国家,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然而在国际中药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中,中国所占份额却很小。中国作为世界中医药理论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挑战。本文将进行市场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决策。
一、中医药出口现状swot分析
(一)机遇
1.疾病谱发生改变。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主要病种。
2.以食品补充剂“进门”。目前,中医药主要以保健品、营养补充剂、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人外国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由于欧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确定程序较为苛刻复杂,旷日持久,申请经费昂贵,而以保健食品、补充剂的名义进人市场后,因其较好的疗效和口碑,中医药日渐受到关注和好评。虽然相对于药品价格较低,但据悉其利润仍为国内市场的四倍以上。
3.现代技术强势。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中药产业链上应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使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纳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新知识,真正实现“高精尖”技术为疗效开道。
4.中药产业初具雏形。内地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工业、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5.外国民众逐步认可中医药。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而且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受众。
(二)威胁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绝大部分尚未进人保护状态。我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资源往往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无偿利用,甚至于很多时候需用高价购回被外国一些制药公司抢注的本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瑰宝的经方验方。
2.非贸易壁垒高筑。近年来,国际草药市场不断加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3、国外洋中药抢滩。我国中药创新薄弱,质量控制和检验水平改进力度不够强劲,而洋中药却以剂型新、单用剂量小、使用简便等优势形成了“后来居上”的局面。
(三)优势
1,增效减毒。中药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品小,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增效减毒,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
2,治疗成本较低。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加之原料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及矿物,与西医惯常使用的药物和大型诊疗设备相较,具有检测手段简便,医疗成本低廉等优点。
3防治重大疾病潜力巨大。中医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结合经历数千年的不可计数的临床验证,使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复方进行多环节、多靶点调整,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上大有作为。
4.方药资源库。我国具有方药的优势,已查明中药材12 807种,现存方剂10多万首,目前生产的中成药已达5 000多种,为新药的筛选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四)劣势
1.文化差异。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用其他语言表达时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另外,中医学的诊断技术、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与世界主流医学存在很大差异,给中医药的传播、交流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2.标准差异。中医药自成一体,标准异于西药,西方国家不加变通地运用西药质量检验标准来衡量中医药,使其在进人国际市场时受到不够客观公正的待遇。
3.缺乏合法地位。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在很多国家都未被承认。
4.出口比例不合理。中药制剂技术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仍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其研究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直接造成我国中药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出口比例不合理。
二、国际化营销战略
(一)政府职能性引导
在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中,国家从宏观方面的管理、引导和助力作用不可忽视。首先,组织各相关方面力量,众志成城,建立高起
点、高水平、更国际化的中医药标准,以保证中医药质量稳定、可控、有效、安全。其次,国家应利用网络平台时时跟踪目标市场国有关中医药出口的法律、法规及其变化,以使出口企业避免因不了解出口国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而产品遭拒。此外,国家应充分利用英特网将我国优质优品的中医药企业、产品、专家推向国际市场,建立起直接面向客户的巨大的医患网络平台,使世界各地的患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中医师及中药产品。
(二)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知识产权指人们在中医药的研究、生产、经营等知识活动中依法取得的权利,包括中医药著作权以及相关权利、中医药工业产权(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地理标志等)及未公开中医药信息保护权三方面内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要切实构筑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屏障,否则民族中医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甚至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所以,要尽快形成一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三维保护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民族中医药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配合“以医带药”、“以医代销”的模式,按照行业需求培养多种类、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培养过程中,本着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侧重角度不同的原则,可以采用两种培养模式。第一,现期型。由于中医药出口进人快速增长期,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应采用团队形式培养,团队中、每个人分工及侧重有所不同,形成不同强势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中成员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但并不只懂自己的强势,而是通过互相学习和相互带动,使每个人最终达到体现强势且兼顾其他的目标;第二,远期型。通过招收跨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方式墙养既熟悉西医,又掌握中医药知识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还能运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知识开拓国际市场的宽口径、厚基诫的高素质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以使之担当起使“国粹”走出国门的重担。
(四)补缺营销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西方遭冷遇,既因中医药在国外宣传不够,也有西方医学界排挤打压中医药的利益驱动,毕竟每年有大量资金从西医领域流失,如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全美有大约113的医疗费用从主流医学——西医流人针灸、中医、气功等另类医学领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增长。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拓展。
因此应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别和优劣势,对西医已占明显优势的疾病治疗,我们应明智避让,集中精力于自身特色上。特色一旦成为优势,就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全力发展自己,真正做到凭借优势特色致胜。
古语言“伺机而动”、“趁虚而人”,在中医药出口营销中,比较分析国外市场及中医药现状得出,以补缺者的形态占领国外的市场空缺是最合适的选择。做别人做不到的,治主流医学无法兼容并治的疾病,达到主流医学手段难以企及的疗效,以补缺营销战略赢得外国民众及主流医学界的更多关注和青睐。
(五)国际专业展会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医学面临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困难,如人类身心疾病增加,现代疾病不断出现,老年人的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等,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加之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医药费用昂贵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把防病治病和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更瞄向了具有悠久临床历史的中草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与地区政府卫生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医药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现已有中医、针灸机构5万余所,中医师两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全球现主要有四个中药市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医药出口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2006年已超过10亿美元。我国中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35个国家,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然而在国际中药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中,中国所占份额却很小。中国作为世界中医药理论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挑战。本文将进行市场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决策。
一、中医药出口现状SWOT分析
(一)机遇
1.疾病谱发生改变。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主要病种。
2.以食品补充剂“进门”。目前,中医药主要以保健品、营养补充剂、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人外国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由于欧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确定程序较为苛刻复杂,旷日持久,申请经费昂贵,而以保健食品、补充剂的名义进人市场后,因其较好的疗效和口碑,中医药日渐受到关注和好评。虽然相对于药品价格较低,但据悉其利润仍为国内市场的四倍以上。
3.现代技术强势。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中药产业链上应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使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纳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新知识,真正实现“高精尖”技术为疗效开道。
4.中药产业初具雏形。内地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工业、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5.外国民众逐步认可中医药。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而且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受众。
(二)威胁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绝大部分尚未进人保护状态。我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资源往往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无偿利用,甚至于很多时候需用高价购回被外国一些制药公司抢注的本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瑰宝的经方验方。
2.非贸易壁垒高筑。近年来,国际草药市场不断加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3、国外洋中药抢滩。我国中药创新薄弱,质量控制和检验水平改进力度不够强劲,而洋中药却以剂型新、单用剂量小、使用简便等优势形成了“后来居上”的局面。
(三)优势
1,增效减毒。中药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品小,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增效减毒,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
2,治疗成本较低。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加之原料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及矿物,与西医惯常使用的药物和大型诊疗设备相较,具有检测手段简便,医疗成本低廉等优点。
3防治重大疾病潜力巨大。中医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结合经历数千年的不可计数的临床验证,使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复方进行多环节、多靶点调整,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上大有作为。
4.方药资源库。我国具有方药的优势,已查明中药材12807种,现存方剂10多万首,目前生产的中成药已达5000多种,为新药的筛选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四)劣势
1.文化差异。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用其他语言表达时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另外,中医学的诊断技术、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与世界主流医学存在很大差异,给中医药的传播、交流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2.标准差异。中医药自成一体,标准异于西药,西方国家不加变通地运用西药质量检验标准来衡量中医药,使其在进人国际市场时受到不够客观公正的待遇。
3.缺乏合法地位。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在很多国家都未被承认。
4.出口比例不合理。中药制剂技术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仍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其研究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直接造成我国中药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出口比例不合理。
[
二、国际化营销战略
(一)政府职能性引导
在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中,国家从宏观方面的管理、引导和助力作用不可忽视。首先,组织各相关方面力量,众志成城,建立高起点、高水平、更国际化的中医药标准,以保证中医药质量稳定、可控、有效、安全。其次,国家应利用网络平台时时跟踪目标市场国有关中医药出口的法律、法规及其变化,以使出口企业避免因不了解出口国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而产品遭拒。此外,国家应充分利用英特网将我国优质优品的中医药企业、产品、专家推向国际市场,建立起直接面向客户的巨大的医患网络平台,使世界各地的患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中医师及中药产品。
(二)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知识产权指人们在中医药的研究、生产、经营等知识活动中依法取得的权利,包括中医药著作权以及相关权利、中医药工业产权(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地理标志等)及未公开中医药信息保护权三方面内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要切实构筑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屏障,否则民族中医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甚至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所以,要尽快形成一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三维保护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民族中医药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配合“以医带药”、“以医代销”的模式,按照行业需求培养多种类、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培养过程中,本着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侧重角度不同的原则,可以采用两种培养模式。第一,现期型。由于中医药出口进人快速增长期,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应采用团队形式培养,团队中、每个人分工及侧重有所不同,形成不同强势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中成员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但并不只懂自己的强势,而是通过互相学习和相互带动,使每个人最终达到体现强势且兼顾其他的目标;第二,远期型。通过招收跨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方式墙养既熟悉西医,又掌握中医药知识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还能运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知识开拓国际市场的宽口径、厚基诫的高素质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以使之担当起使“国粹”走出国门的重担。
(四)补缺营销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西方遭冷遇,既因中医药在国外宣传不够,也有西方医学界排挤打压中医药的利益驱动,毕竟每年有大量资金从西医领域流失,如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全美有大约113的医疗费用从主流医学——西医流人针灸、中医、气功等另类医学领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增长。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拓展。
因此应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别和优劣势,对西医已占明显优势的疾病治疗,我们应明智避让,集中精力于自身特色上。特色一旦成为优势,就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全力发展自己,真正做到凭借优势特色致胜。
古语言“伺机而动”、“趁虚而人”,在中医药出口营销中,比较分析国外市场及中医药现状得出,以补缺者的形态占领国外的市场空缺是最合适的选择。做别人做不到的,治主流医学无法兼容并治的疾病,达到主流医学手段难以企及的疗效,以补缺营销战略赢得外国民众及主流医学界的更多关注和青睐。
(五)国际专业展会
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要素:功能、价格、周期、服务、营销和消费者心理接受程度,这些因素大部分都在产品的设计阶段确定。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表明,制造业产品成本中的70%~80%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这一阶段的花费却只占到了总成本的5%。在目前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中,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接受程度显得异常重要,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不但能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甚至可以带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文化和相应的购买力,从而创造新的市场,拉动整个行业和经济的发展。
当前,世界先进的制造业企业已经走过了以产量和质量占领市场的两个阶段,进入到了以创新占领市场的崭新阶段。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后盾,支持、激励和推进现代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从审美、使用、技术、材料、工艺、装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创新设计巩固其经济地位,把其占据优势的高新科技转变为新的全球市场。日本在战后把设计作为国策之一,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引入“设计先导”的理念,强化设计教育,提倡创造学。韩国借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提出“设计立国”口号,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许多领域中的水平已接近日本。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上任不久就制定了激励设计产业的政策,认为英国的设计产业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曾在19世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正期望成为21世纪的世界设计工作室。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远低于“生产能力”。产品创新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解决产品的产量之大和创新能力之低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大力开发新产品,努力把高技术、高质量、最具发展前途的新产品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创新设计的内涵
现代的产品创新设计与传统的设计过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加了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而正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成为了必要和可能。
德国学者GerhardPahl和WolfgangBeitz在其1984年出版的《EngineerDesign》一书中,把传统的产品设计分为明确任务、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四个阶段。明确任务是分析市场需求,确定新产品的定位;概念设计包括功能、原理、结构、布局和外形五个方面,它确定了产品的大部分消费者可认知特性,是产品设计中的关键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环,是体现产品设计创新性的关键,尤其是外形设计最能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技术设计为概念设计的要求服务,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的发挥阶段。市场需求及与之对应的产品定位可以驱动概念设计的创新,并带动技术创新,反之也有促进作用。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产品设计的新特点,笔者认为,需要在传统的设计过程增加或突出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增加数字设计内容,以适应目前产品数字化浪潮的特点;其次是增加人机设计阶段,因为随着商品的丰富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产品的智能性、舒适性显得尤其重要。由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字设计和人机设计成为必要和可能。
广义而言,产品创新设计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根据目前产品设计的时代特性,可以总结出产品创新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企业角度观察,能为产品创造高附加值;
从市场角度观察,能保持强劲的吸引力,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从消费者角度观察,能不断获得新产品,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从设计师角度观察,能不断迸发灵感进行创造;
从经济发展宏观角度观察,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看,产品创新的关键在于实现市场、科研和生产三类信息的获取和碰撞(如图1所示)。
就某一个产品设计而言,其一般设计流程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造型设计、视觉设计和结构设计。上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直接或间接与外界进行各种信息与能量交换、传递的现象。基于这种思路,我们认为,产品创新设计是在多种因素的不断“碰撞”、“整合”中诞生的(如图2所示),每一个“碰撞点”都是刺激设计不断向新目标前进的动因。产品创新在这些“碰撞点”的协调与促进下不断地“新陈代谢”,通过整合以完成其生命周期。导致设计创新的这些“碰撞点”可能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的变化、新材料的出现、流行趋势的变化、设计工具的变更,也可能是设计师自身思想、观点的变化,或者是一些看似毫无联系但实际上却起着重要作用的事物的出现。
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不断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从设计初始状态走向设计目标状态。不管是哪一种思想,哪一种风格,哪一种因素,都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碰撞点,它们都对产品创新设计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与影响。
产品创新设计趋势
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使产品创新设计正从效用型创新向知识型创新转变。
美国的DeaneRichardson将世界近现代产品开发设计的主要趋势归纳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为摸索时代,商品便宜就是好,设计并不重要;70~80年代为经济的标准化时期,将消费者的爱好、差别统一起来,进行标准化设计;90年代后,重视消费者的个别趣味,产品设计出现差别化,商品则表现得更有情趣和多样。因此,在企业制造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产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情况,产品设计总体呈现出从效用型创新向知识型创新转变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需要加快产品创新的速度以满足和带动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达到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企业的信息收集机构不断地分析市场信息并迅速反映给决策者,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对产品的创新方向提出构想,并在设计师的协同下进行产品设计,最后技术部门进行实际产品的现实转化。整个过程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在2000年,一辆汽车从概念创意到可展示产品的时间仅为24个月,而1990年时,这个周期是其2倍,即48个月。
高新技术大量应用
在知识经济中,创新的作用更趋明显,并从效用型转向知识型。首先,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其产品设计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其次,高新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造和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在传统产品设计中也融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第三,CAD等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产品设计的质量和速度。
多功能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完成单个产品功能所需要的材料的体积、重量和成本都在下降,使多功能集成成为可能。多功能集成化的产品设计是人类需求、技术发展和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目前市场上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功能集成化趋势就十分明显。
突出以人为本
传统的工业产品以实现功能为目的,而后产品设计开始突出易用性,并实现了从人适应产品到产品适应人的观念转变。目前,人性化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传统的人性化概念一般包括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境融洽性等比较直接可见的因素,而现在人性化更加突出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消费者不但能安全舒适地使用产品,而且能从产品的使用中获得心理享受,所产生的愉悦感包括安全感、自信感、荣誉感、兴奋感和满足感等。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使技术复杂的产品以人性化的形象展现给消费者,是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设计师分工专业化
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之产品创新设计具有快速化、集成化、高科技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决定了设计师必须十分专业,才能有高质量的作品。
产品智能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品的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智能技术与传统产品相结合形成的智能产品,其功能上比传统产品更具优势,更容易打开市场。同时,产品的智能化使产品和人的距离大大拉近,符合产品个性化的趋势。例如,三星最近推出的智能吸尘器VC-RP30W,能自动扫描周围场景,避开障碍物,分辨出垃圾和日常用品,具有相当的智能性。
绿色和环保
绿色产品设计首先要符合整个社会的环保要求,其次要符合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的环保意识,并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绿色设计提出了4R原则,即减量(Reduce)、重复(Reuse)、回收(Recycle)和再生(Regenerate),着眼于全人类未来的总体生存和发展。
计算机辅助的创新产品设计
产品创新设计的这些趋势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为了能够把握机遇,健康快速地发展经济,增强产品竞争力,我们需要整套的产品创新设计支撑环境,其中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和系统的应用是这个支撑环境的关键部分。
目前,CAD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产品设计领域,以CAD概念为核心,已经发展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一系列相关的CAD技术和系统。国内的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也相继推出了一批三维的CAD软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CAD系统几何造型技术从二维起步,走过了实体化、参数化到变量化的历程,并出现了并行工程、虚拟产品设计等新的CAD技术。但如何使传统意义上的CAD系统支持产品的创新设计是企业界关心的焦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们认为,在技术路线上,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技术需要将CAD、人工智能、图形图像和工业设计等多种学科加以融合,在整体上形成新的技术交叉、革新和突破。在系统实现方面,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系统需要一个新的能够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和集成化的产品创新设计系统,它所支持的产品创新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源于市场,又走向市场,彼此连成一个环(如图3所示)。
目前,就我国产品开发的现状而言,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技术的研究应着重解决以下5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如何实现产品的创新产品创新的关键是概念设计的创新,其本质是要实现市场、科技和生产三类信息的获取、碰撞和综合。
如何使产品的创新面向市场各种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软件系统应集成打通,彼此联成环,源于市场,又走向市场。
如何适应当代产品信息化的趋势要集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外形设计三种功能为一体,以适应当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
如何适应产品设计个性化的要求要研究适应中国人特点的人机工程、模拟技术,能从视觉、触觉、人体力学、舒适度等多角度分析与模拟产品的使用。
如何适应区域块状经济的创新要求既要研究网上协作技术,又要研发针对轻纺、电子、机械的特殊计算机辅助技术。
·实例·
产品创新设计系统
浙江大学在原国家计委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项目等的支持下,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开展了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将人工智能、CAD、多媒体、工业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多项技术交叉融合的基础上,突破传统CAD的局限,强调面向市场、基于网络、支持新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的产品创新设计。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外购软件上的二次开发以及系统集成等手段,成功地研制了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计算机辅助集成系统平台。
二、社区形象设计室
说起美容美体,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行业了。走在街上,大到各类专业形象设计公司、美容美体机构,小到化妆品店、小区美容院比比皆是。然而,这些店铺似乎还不能满足各类群体的需求。很多20~30岁的年轻女子在重要约会、面试之前,仍然无法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定位的形象设计工作室。对于她们来说,专业衣橱陪购过于高端,而简单的化妆品店又无法帮助她们迅速扮靓,一改往日形象。她们需要的往往是在半天时间之内,将个人迅速包装成可以应对某个重要场合的全方位服务,包括一次性发型制作、服饰配饰选择、面妆等等,并且她们付出的成本也视事件的重要程度而定,少则数百,多则上千。在社区中开这样一家小店的初期投入资金并不高,仅为5万元左右。而当顾客通过工作室的精细打造,实现了惊艳四座的效果后,自然会成为店内常客,并且帮小店拉来更多的生意。当然,前提是需要拥有一个能适应大多数人口味的造型师。
三、社区宠物托管所
平日工作时间或是长假举家出游,心爱的宠物无人照料该怎么办?在很多中等收入以上的群体中,宠物已经是一个家庭成员,人们每年花费在宠物食品、医疗和美容方面的金额不可小觑,而还有很多单身高薪白领因担心上班和出差时无法照料宠物,而放弃了养宠的念头。如果能在社区开个宠物托管所,就可以帮助爱宠一族解决这个难题。主人只需要填写一张包括宠物特性、爱好、喂食次数、托管时间以及出现突发状况时的紧急方案等明确双方责权的表格,托管所就可以细心地照顾它们了。
要办好一个宠物托管所,必须有几间可以饲养宠物的房屋,具备一些饲养宠物的基本知识,并取得相关合法执照。如果有宠物在托管期间生病或死亡,托管人就应负责治疗和赔偿,这就需要对被托管的宠物在接受托管时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并由托管人根据情况及宠物价值合理地定出赔偿价格。
四、创意礼品DIY店
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时尚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追求个性和独特的要求给创业者们带来极大的商机。最恨撞衫,拒绝大众化,是新新人类以及创新爱好者们在选择节日礼物甚至日常服饰时的基本要求。虽然订做礼物已经屡见不鲜,但通常也只是店家根据顾客发来的照片进行模式化的制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年轻人对创意礼物的要求。更多的人希望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个礼物送给朋友,或是和恋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然而他们却苦于没有材料和工具。那么,开一家创意礼品DIY店最好不过。你需要的就是各种别人想不到的边角废料,废旧报纸、过时衣物、异型光盘、包装泡沫、工厂脚料等等,在这里都会变成绝佳的制作原料,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还真不一定找得到。要相信顾客的创意是无限的,你需要的就是给他们提供材料、工具,以及一些基本的指导和灵感,而他们最终带走的作品,将是你宣传店铺的最佳移动广告。
创意店铺的选址应在学校附近或步行街内,初期宣传很重要。可打印一些广告散发给一些往来的年轻人,店面的装修应吸引顾客眼球,并且有众多实物宣传,使店铺显得另类、个性。启动资金约为6万元左右。
五、宅人公寓
现代社会中不乏诸多宅男宅女。他们往往单身、高收入、日常开销少,除了工作,就是把自己窝在家里玩电脑、看动漫,而用餐也是快餐为主。其实,很多宅人的内心还是很希望有更多社交活动的,他们选择宅只是因为“懒惰、嫌麻烦”和“周围没有同类人”。对于这些一方面有交往需求,一方面又懒于各种琐事的宅人,不妨专门建一栋“收容”他们的公寓。比起一般都市白领租住的房屋,宅人公寓不需要过于精细的装修,但必须提供更完备的生活服务系统,如:洗衣、做饭、定期清扫等等,这就省去了他们很多的麻烦,高于普通租房的租金对于他们来说也无关紧要。而更可以开发的一点是,可以提供一个专用于动漫、桌游的房间,因为当这些宅人一旦有社交需求的时候,最大的可能就是跟同为宅人的舍友们聊动漫、游戏,这样一间活动室还将为公寓增添不少的酒水、茶点收入。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153-02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VR虚拟现实方向建设背景
1.1 VR虚拟现实技术国内外发展背景及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2016年1月高盛的全球虚拟现实报告中指出,基于标准预期,到2025年,全球虚拟现实市场营收将达到800亿美元(其中硬件450亿,软件350亿);乐观预期下,2025年甚至将达到1820亿美元。由此看出,全球VR产业具有强势发展劲头,市场对其预期也是越来越高。
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5.8亿元,尚且属于起步阶段。2016年将迎来VR爆发之年。赛迪顾问预计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将达到68.2亿元,增长率达331.6%;到2020年,市场进入成熟期。
1.2 VR虚拟现实技术服务当地经济产业的背景及现状
在江西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前期发展来看,南昌市在虚拟现实产业所需的硬件制造产业关联的光学设备、精密仪器制造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15年,南昌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发展搭建。2016年6月,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启动。
2 对VR虚拟现实相关企业的调研分析
经过连续两个月时间的调研,总调研了VR虚拟现实技术相关企业共20家,其中调研地区分布为江西省4家、北京市4家、上海市3家、广东省3家、江苏省2家、河南省2家、陕西省1家、四川省1家;其中东部地区12家占60%,中西部地区共有8家占40%;其中岗位群情况VR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三维设计研占50%、VR硬件与软件开发占30%,VR市场分析及管理占20%;人才需求排名VR数字三维设计师占35%,VR数字平面图形设计师占30%,交互设计师占15%。
3 VR虚拟现实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是新兴的本科专业,属于我校新申报本科专业,根据调研及论证,结合我校特点,我校提出了针对来自江西省内的主体生源,坚持需求导向,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将学科专业体系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结合江西省特别是南昌地区支柱性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以整车集成关键技术、醇氢动力技术、红外成像技术、LED推广应用技术、BIM技术、VR技术、ERP财务业务一体化技术、人才测评技术以及景区旅游商品开发技术为重点,每个专业落实“几项技术、几手绝活”,着力培养为江西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特色人才这一目标。
根据学校这一重点发展目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重点发展VR虚拟现实方向,面向虚拟现实行业,掌握互动媒体设计制作方法、VR虚拟现实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技能,理论到位、技术技能系统实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互动媒体设计制作方法、VR虚拟现实技术技能这一实践教学路径。
3.2 课程体系设置
为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技能,开设了先导基础理论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进阶课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新媒体交互界面技术》;为掌握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这一技术技能,开设先导课程《数字动画基本原理》、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动画素描造型基础 》、《数字图形图像处理》;为掌握互动媒体设计制作方法,开设先导基础理论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导论》、技术技能模块实践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字音视频非线性编辑》、《新媒体交互界面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与开发》、《互动多媒体系统设计》;为掌握VR虚拟现实技术技能,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游戏程序开发基础》、《虚拟现实与流媒体技术》、《商业多媒体制作》模块化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安排模块化既有进阶性,又能各自一体化,使得学生掌握“几项技能,几手绝活”。
面向上述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采用矩阵式的结构,其特色是以专业课程群为知识结构单元,组织形式层次分明。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分为思想政治课程群、身心健康课程群、理论知识课程群、技术技能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素质拓展课程群几个模块,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课程体系注重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以此实现“理论到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多种类型课程之间,设计了双维方式课程:《数字动画基本原理》、《影视编导基础》、《新媒体交互界面技术》、《虚拟现实与流媒体技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设置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构成基础》、《数字图形图像处理》、《数字音视频非线性编辑》、《三维造型与建模》、《数字三维动画技术》、《新媒体交互界面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与流媒体技术》、《影视特效与合成》、《商业多媒体制作》。校企联盟课程有《数字图形图像处理》、《数字音视频非线性编辑》、《三维造型与建模》、《新媒体交互界面技术》、《虚拟现实与流媒体技术》、《商业多媒体制作》实现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努力创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结构上,水平方向自左向右是以VR虚拟现实数字内容创建技术、计VR虚拟技术交互与集成为专业方向的循序渐进的课程群模块。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技术技能课程之后,过渡到专业方向课程,从而兼顾人才培养的共性和个性,实现“技术技能实在”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超良. 刍议VR虚拟现实技术[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16).
[2] 张拯.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的变电站巡检功能研究[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6(16).
[3] 郭晓红. 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微机原理实验教学[J]. 山西电子技术, 2016(4).
[4] 2016年《计算机科学》“Web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专辑征文[J]. 计算机科学, 2016(8).
[5] 王江林.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械设计问题探讨[J]. 科技传播, 2016(16).
[6] 李亚婷, 李碧雯, 王攀. VR黑洞[J]. 中国企业家, 2016(16).
[7] 冯英霖. 浅述虚拟现实技术在船舶吊装作业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6(31).
[8] 许红云. VR技术在虚拟旅游的应用研究[J]. 电脑与电信, 2016(7).
本文作者:吴砚峰工作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物流产品种类过于集中中国-东盟商贸物流产品集中度过高,主要是机电产品、矿产品和橡胶类产品。以2011年进口产品为例,机电产品依然是中国与东盟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占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的一半左右。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896.4亿美元,增长12.6%,占中国自东盟进口总额的46.6%。中国自东盟进口的第二大类商品是矿产品,2011年的进口额为362.9亿美元,增长41.8%,占中国自东盟进口总额的18.9%。第三大类产品是橡胶,2011年,中国自东盟进口的塑料、橡胶达220.4亿美元,增长33.3%,占中国自东盟进口总额的11.5%,成为第三大进口商品[2]。产品过于集中导致商贸物流发展不平衡,也使运输工具的利用率不高,加大了商贸物流的成本。商贸物流国家分布单一中国-东盟商贸物流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贸物流存在的问题之一。以南宁海关2012年1-5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商品的统计为例:越南名列第一,总额高达315402.9万美元,增长22.8%,占整个东盟国家总额的77.54%;印度尼西亚进出口总额为45469.5万美元,位于第二位,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72.1%;第三为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为13610万美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37.5%;第四为泰国,进出口总额为10742.3万美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6%。从数据可知,虽然总体增速较快,但在东盟10国之中,越南占了近80%,而其他9个国家只占20%多一点[3]。由此可以发现中国对东盟国家商贸物流对象单一,一旦单一市场产生波动,将会导致商贸物流直线下降。物流标准不统一,严重制约了商贸物流的发展中国-东盟11个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造成各国物流标准五花八门,严重制约了商贸物流的发展。以最常见的托盘为例,我国托盘以1200×1000mm最多,其次是1100×1100mm,根据GB/T2934-2008,这两种规格已经被定为国家标准,也符合国际ISO规定;而新加坡的托盘标准是6种规格1100×1100、1200×1000、1100×1400、1200×800、1200×1200、1200×800;目前采用或接受1200×1000、1100×1100两种主流规格托盘的东盟国家有: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其他东盟国家则是各种规格的托盘并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贸物流的发展,抬高了物流成本。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采用一种统一规范的托盘,能够使得物流成本降低1%~1.5%。仅以我国为例,则可能每年节约物流成本1000~1500亿元,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以中国-东盟11个国家间运输为例,也存在物流标准不一致的现象,限制了商贸物流的发展。如公路运输中,一辆4轴货车满载40t货物从昆明发车到曼谷,则因为标准不一致造成的问题至少有:最少4次出入境手续;载重限制不一样,在我国符合要求的40t货,必须在老挝卸下14.8t货,这是因为老挝规定4轴货车核载为25.2t[4],符合中国限载的货车一旦进入老挝境内则会因超载而受罚。造成运费高出了常规3%的6倍,产生占货物总价值18%的高额运费。而在铁路运输方面问题则显得更加严重:中国铁路是1435mm标轨;印度尼西亚虽然是米轨,却是1067mm,与其它东盟国家也不一样;而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却是以1000mm米轨为主;若以铁路运输,则需要多次换车、装卸,必然会造成货损和产生其它方面的费用,从而导致商贸物流在各国流转功能受到很大限制,也使物流费用大幅上升。中国-东盟商贸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差由于东盟有些国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大多数商贸物流企业竞争实力较弱,规模偏小、功能单一,缺少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撑,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设施还比较落后;不具备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不能形成企业集团,还存在着粗放式经营的情况;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较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增值服务还未全面展开。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商贸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又不利于发挥商贸企业核心业务优势,导致整体竞争实力差,也严重限制了商贸物流的快速发展。
均衡发展,挖掘东盟10国商贸物流发展潜力要想打破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贸物流发展过分集中的局面,就需要思考商贸物流的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如何解决商贸物流在东盟各国增长不平衡和产品集聚的问题,深挖东盟各国商贸物流发展潜力。如提高对泰国与印尼的医药出口比重,以此发展医药商贸物流:以2010年为例,我国对泰国医疗器械类出口同比增长26.06%,达到5900万美元;西药类出口同比增长24.31%,高达3.78亿美元;印度尼西亚是进口我国西药类产品最多的东盟国家,是东盟第二大医药市场。另外,可以提高出口缅甸和越南的化肥商贸物流,据缅甸米业协会统计:2012年缅甸种植农作物面积约3000万英亩,主要农作物有花生、玉米、大米、豆类、葵花、棉花、芝麻等7种,年需400万t化肥。缅甸年产化肥只有33万t,有较大需求缺口。这也为我国化肥的商贸物流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根据东盟国家资源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其他商贸物流产品打破商贸物流产品过于集中格局,实现均衡发展,就需要开发东盟10国的其他商贸物流产品。以农业为主的越南为例,开发农资产品商贸物流就有很大的市场空间:①农机产品。越南南部湄公河平原与中部沿海地区,每年雨季经常发生大水灾。灾后首要任务是重建农业发展用的硬件设施、农业机械需求因之大幅增加。按越南北方农村耕作习惯,春节后必须大面积播种耕作,就大量需要大型、中型拖拉机、机引耙、中耕机、内燃机、抽水机、割稻机、打谷机、电动机、柴油机、杀虫剂喷雾器等各类农业机械。而越制农业机械技术目前并无长足进步,农机产品产量不足、种类单一、品质有待提高,甚至售价还比中国农机产品贵。我国多数农机产品售价只是越南农机产品的一半,当地消费者有购买中国农业机械的倾向。越南每年需要5万至6万台小型发动机,但越南国内产量仅1.6万至1.7万台,其余则需依靠进口。此外,越南每年还需要进口约4万辆拖拉机、15万台水泵,以及数量颇多的打谷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可见越南农机市场潜力之大。中国农机产品在越南市场独占鳌头,甚至通过越南转销老挝、柬埔寨。瞄准农机商贸物流产品,也会取得很好的利润。②农药。由于越南全年平均气温在22-2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500mm-2000mm,虽然天然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但同时也给害虫繁殖、杂草生长提供了温床。据统计,越南大约有3000多种作物虫害、几百种杂草。另外,苍蝇、蚊子、蚂蚁等虫害肆虐,这就给农药生产厂商提供了广泛的市场空间。据专家估计,每年越南农药市场容量约1.2亿-1.5亿美元,我国农药在越南农药市场上所占份额现为30%-40%。此外,每年有不少国产农药经越南运往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由于这些国家都是传统农业国家,农药工业发展滞后,主要依靠进口农药。因此,农药产品类的商贸物流市场潜力巨大。③化肥。最新数据表明:越南每年需要进口20万t复合肥、70万t磷酸二铵、150万~180万t尿素,所以,开发化肥商贸物流也大有可为。④饲料。由于越南的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饲料需求旺盛。而越南饲料年产量约200万t,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5%,缺口巨大。我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出口,同时可考虑在越北方投资办厂,带动国内设备和原材料出口,开发饲料产品的商贸物流市场。统一物流标准,降低商贸企业成本和流通费用物流标准化有助于减少重复劳动,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商贸物流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计算,实施标准化后,所节约的资金与所花费的资金相比,在日本是10:1,美国是50:1,所以统一物流标准对于降低商贸物流企业成本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以昆曼公路货运为例,可以少支付5倍的运费;以托盘标准化为例,可以节省1%-1.5%的物流总费用。在推动物流标准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优化商贸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和流通费用。例如,通过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供货准确率和配送效率,实现出入库作业高效化,缩短企业供货的前置时间;从而降低有关操作费用和库存占用资金。同时,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还能够有效推动连锁经营;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形成,改变了批发业、仓储业的传统经营方式,促使商业流通环节发生变化,由过去简单的进、销、存向市场分析、优化运输路径、优化库存水平、计算机管理、完善区域经营网络转换,进一步降低商贸物流的流通费用。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加大会展类商贸物流的宣传力度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主办的、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集货物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和文化交流于一体,服务全国、服务东盟、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性博览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立体宣传已经成为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影响力的“软实力”之一。因此今后在举办东盟博览会时,加大商贸物流的宣传力度,深挖东盟各国商贸物流潜力,必然可以极大地推动东盟各国商贸物流的发展。建设标准化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商贸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可以提升商贸物流的效率,降低商贸物流成本。如建立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平台,或利用“中国-东盟中心”,扩展其服务功能,建立标准化的公共信息平台,满足商贸物流企业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要,形成信息共享,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7]。
目前,中国-东盟商贸物流在产品和国家分布上存在着集中化趋势,虽然总量高速增长,但商贸物流的结构和分布却是失衡的。因此,要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不同国家在资源、技术能力方面的特点深挖潜力、均衡发展;同时也要提高商贸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统一物流标准,加大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商贸物流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