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6 10:30: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篇1

一、引言

2008年,谷歌提出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云计算逐渐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技术热点,如今已变成引领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潮流。云计算,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化应用为基础的新型交付与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将大量的计算分布在非本地的、网络远端的计算机机群中,这样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和服务等就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取,让所需的资源处于优化配置的状态[1]。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云计算技术定会在未来金融领域产生广泛的运用。

云计算作为一种创新性技术、新型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基础架构管理方法,能够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数据以及高度虚拟化的管理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2]。在现实生活中,普通用户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触过云计算的应用了,如QQ网络硬盘、Google Gmail等。云计算将是未来IT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我国云计算技术正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较小,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云计算在金融企业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金融企业的应用仍在尝试探索中,发展过程将面临不少问题和障碍,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目前云计算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云服务提供商缺少考核和认证的标准体系。目前业界对云计算的认识还不统一,一些在云计算服务领域先行的大企业,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都致力于制定自己的云计算服务标准,不同企业的解决方案各有不同,很难达到共识,形成统一标准。在缺乏统一标准规范下,很多操作和技术无法匹配、兼容,这将对多个“云”之间的相互联通产生消极的影响[3]。因此,制定可以使数据之间彼此互通的统一标准是目前云计算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高速、稳定的互联网络是云计算规模性发展的前提。相比国外,我国互联网的网速仍比较慢,长距离数据传输的时间延迟较明显,不能满足云计算发展的需求。虽然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已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但这些数据中心间隔较远,比较分散,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现有的数据中心不能满足实现云计算服务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造和整合。

(三)金融企业对云计算服务的安全隐私性要求较高。许多调查显示云计算的安全隐秘性是目前人们对云计算技术最为关注的问题,云安全被认为是决定云计算生存的关键问题之一[4]。经济相关的重要数据往往需要复杂精密的安全防护措施,若由于系统的不完备引起数据丢失,则很可能被对手或黑客窃取到商业机密,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供应商提供的公有云服务,也很可能导致关于国家经济、军事等机密数据外泄,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安全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四)云计算关键技术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目前云计算发展面临一些技术性的关键问题,如数据的保密性、数据的传输问题、可扩展存储能力等都需要解决。这些关键性技术能否解决突破,将会对云计算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现有金融企业的业务系统中存在多种技术和平台,改变现有应用系统的运行模式,实现云计算架构,技术难度较高,将面对复杂度和成本的双重挑战。

三、对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云计算服务的大环境尚不成熟,综合考虑到大多数金融企业的IT状况,对目前的云计算技术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发展现状,探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在探索研究国外云计算先进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云计算标准体系的研究交流活动,结合我国云计算的发展特点和应用需求,尽快制定适合我国云计算服务发展的统一标准,能够使产业链各方通过统一标准模式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在统一标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我国云计算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为云计算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二)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加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云计算特点和我国发展现状,大力加强云计算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提高互联网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多网业务融合打下基础,力求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云计算技术发展的需求。其次,应统筹全局建立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它是云计算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三)必须提出完善合理的解决云计算安全性问题的方案。首先,制定云计算安全相关的法律规范,让云计算各参与方能够明确各自的权职,加强相互合作。其次,建立合理的云计算安全性的审核、监督机制,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安全性检查评估,以保证其可靠性,从而逐渐消除用户对云计算安全性问题的疑虑。最后,创建高等级的数据中心可以为云计算服务基础设施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四)加强对云计算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云计算是多种技术交融发展的结果,包括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虚拟化技术、Web Services等[5],应该加大对这些关键性基础技术的研究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创建云计算相关项目,对云计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国际先进技术不断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逐步掌握云计算服务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符合绿色IT的发展趋势。因而,我们要抓住目前云计算发展的有利时机,合理妥善地解决当前云计算技术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发展能为我国经济服务的金融云。

参考文献:

[1]张冬青.云计算对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0(04).

[2]刘骁,侯志荣.银行数据中心基础构架云建设实践[J].金融电子化,2011(11).

[3]高林,袁媛,李海波.云计算标准化现状分析[J].金融电子化,2010(10).

篇2

一、云计算与现代教育技术

1.云计算与现代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云计算是一种网络计算方式,它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软硬件资源与信息数据共享的一种方式,并且通过云计算还可以将数据传送到其他的计算机和设备上。而云计算的供应商在提供业务时,通常使用的都是通用的网络业务应用技术。这种网络业务应用的访问模式建立浏览器的基础上进行的,服务器则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教育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中使用的主要工具;第二,媒传教学法是教育技术使用的主要的教育教学的方法;第三,系统方法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使用的主要用于教学设计的媒介手段。将云计算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使云计算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学习者更方便更及时的提供学习资源。[2]

2.云计算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贡献

云计算技术主要包括了分布式并行架构和资源虚拟两种技术,它促进了教育形式与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创新。而云计算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于学习过程的支持;云计算的使用是将学习的过程移到云中,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的各项服务。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所使用的资源,从而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二,对于学习资源的支持;云计算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教学资源价值最大程度上的体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第三,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模式;每个国家的教育现状不一样,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技术的使用上也是不一样的。目前来说,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主要有四种,即: 多媒体的方式、 虚拟现实的方式、常规的方式和以网络的方式等四种类型。第四,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的建立与应用;现在的教师教学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粉笔书写,转而以现代多媒体教学代替,而云计算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新时代的到来。[3]

二、云计算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变革分析

1.云计算模式下“教”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中所提到的“教”主要是指教师与教学。云计算模式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云计算的应用,有利于确保学生更充分地使用学习资源。除此之外,云内的全部教师之间也能相互交流沟通,对于教学经验能够互相切磋学习,对于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整合是非常有利的。云计算模式下的“教”的变革也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的地位,转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2.云计算模式下“学”的变革

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学”主要是指环境、学生和学习的过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学生作为学习这项活动的执行者,决定了学习环境的选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主体性的位置。而云计算的应用,则是为了确保学生在充分享受学习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分享给大家一起使用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4]

3.云计算模式下教授者、学习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与地位”的变革

篇3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办公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并且企业办公工作量日益繁重,相应提高了对于企业办公时效性和科学性的实际要求。办公自动化起源于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办公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云计算是当前高端信息技术的代表,在此基础上构建办公自动化系统,可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加强企业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云计算相关概念入手,探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需要的创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项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我国对于办公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九十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无论是政府机关或是企业,均需要处理信息量庞大的工作文案,安排复杂的工作流程,同时进行内部的工作管理,对于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公自动化就是在这种发展需求中提出的技术概念。

国内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1 文件型OA阶段

文件型OA属于办公自动化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重点在于无纸化办公,侧重于电子文档的实践应用。

1.2 流程型OA阶段

流程型OA在文件型OA的基础上,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并依靠互联网实现了流程审批、公文流转、会议管理等现代化办公功能,提高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效率。

1.3 知识型OA阶段

流程型OA已经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功能水平,知识型OA主要是在流程性OA基础上,强化了系统的信息整合功能,满足了企业发展的更高层次要求。

1.4 智能型OA阶段

智能型OA是办公自动化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传统功能上,智能型OA将更加关注信息挖掘、智能决策等功能。

办公自动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办公自动化系统构建所需成本及系统维护成本高昂,多数中小型企业无法承担。云计算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方式,由此构建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相应的业务操作,并且在信息处理方面更具有优势。

2 云计算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创新技术分析

2.1 云计算技术

“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提出的一种概念,具体是指由互联网将复杂的计算处理程序分解,再通过多个服务器形成规模庞大的系统,对信息进行搜索和分析,最终将结果反馈给用户的技术。“云”概念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服务供应商可在短时间内(通常在数秒内)完成远程的信息处理工作,从而达到一种类似“超级电脑”的效果。

云算概念常与网络计算、自主计算以及效用计算等概念相混淆,虽然云计算依靠计算机集群实现信息的处理,但在网络组成、工作模式以及目的等方面,与上述其他计算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硬件结构的角度分析,云计算具有一对一的特性;从信息服务的角度分析,云计算则具有一对多的特性。

根据发达国家对于云计算的定义,其部署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2.1.1 公用云

首先,公用云可能是免费的,但并不一定是免费的,同时“公用”也不代表着用户数据的公开;其次,公用云模式下的信息服务,主要由第三方服务者通过网络渠道提供,为提高用户个人数据的隐秘性,保护用户相关权益,服务提供者通常会对用户的访问权力进行控制。公用云在成本效益和服务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1.2 私有云

与公用云相比,私有云在弹性和信息服务方面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私有云模式下其程序和数据均由组织内部进行管理,并不会受到安全疑虑、网络宽带等因素的影响。

2.1.3 社区云

通常模式下,社区云的掌控者是多个利益相仿的机构或组织,包括宗旨相近、安全要求相近等。

2.1.4 混合云

2.2 J2EE平台

J2EE平台是一种开发式公布规范,在企业级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应用。J2EE平台可以提供应用需要的模型和相管开发技术规范,模型具有多层次分布特征,可以实现对应用逻辑的合理分层,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组件和服务器,不同组件间的协调运用及管理由相应的管理协议实现。

2.3 SSH架构

SSH架构主要由Struts架构、Spring架构、以及Hibernate架构组成,分别对应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层。Struts框架提供了相应的标准框架,是整个系统软件的开发基础。

Spring架构则是一个相对轻量级的框架,用于满足企业不同的复杂性要求。Spring架构的模块化性能优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选择。

Hibernate架构可在封闭JDBC的基础上,实现对关系型数据库的有效访问,并且其应用范围广泛。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云计算概念构建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在云计算技术、J2EE平台以及SSH架构等现代创新技术的支持下,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和有效利用率,促进现代企业办公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云计算给企业带来的转变[J].办公自动化(办公设备与耗材),2010(10).

[2]创新驱动云时代三大计算安天下[J].办公自动化:办公设备与耗材,2012(01).

[3]吴彦华.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应用研究――以青岛市电子政务云平台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苏奎.云计算平台下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篇4

1 传统数据存储应用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存储的需求增长迅速。在进入云环境的时代,传统IT系统存储技术面临建设成本高、运维复杂、扩展性有限等问题的挑战,系统存储扩容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存储开放性不足,通常采用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标准化程度低,不同厂家系统无法混合使用;其次,成本较高,且市场垄断严重,建设成本居高不下,扩容成本尤其高;再者,扩展性能较差,其单点扩展存在容量上限和接口带宽等限制,面对云时代PB级的海量存储需求,在容量和性能的扩展上无法满足。

长期以来,传统IT系统存储一直存在诸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带来资源浪费。一些系统不考虑数据的价值和访问方式,统一放在磁盘阵列或NAS中,相对于云存储缺少性能、扩展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而另有一些系统对磁盘I/O性能要求并不太高,却仍然采用FC SAN建设,造成建设成本的浪费。大部分系统没有区分应用对磁盘可靠性的要求,统一使用SAS磁盘,将SATA盘排除在外,造成一定的浪费。

传统的块存储承载传统关系数据库,在应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性能应用系统,特别是超大规模和高并发的业务系统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暴露出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传统关系数据库稳定性高,使用简单,功能强大,久经历史考验,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站也开始快速发展,近几年比较火爆的论坛、博客、SNS、微博逐渐引领Web领域的潮流。随着访问量的急剧上升,几乎大部分使用传统数据库的网站都开始出现了性能问题。Web程序也不再仅仅专注在功能上,同时也在追求性能,虽然后来MySQL的集群技术和Memcache的缓存技术使得MySQL架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性能的压力,但最终还是因为其扩展性差(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来实现),承受着大数据下的I/O压力,因此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并不能提供这些应用所需要的高可扩展性,新型的网络应用又不像金融等领域那样需要严格的数据一致性和很强的事务特性,而是对海量数据的松散结构表示以及可用性与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研究学者与互联网公司早已开始寻求新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架构,并试着弱化数据管理系统在一致性和事务性方面的要求,向着系统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努力,使之成功运用到后端系统中。

2 云环境下数据存储需求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数据信息总量正呈指数级爆炸式增长,在如此大量数据产生的时代,用户的数据存储需求具有全新的特点:

(1)对数据库高并发读写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Web 2.0应用强调的是以用户为主,需要根据用户个性化信息来实时生成动态页面和提供动态的信息,目前比较流行的微博就是如此。该类应用对数据库的并发访问的负载就非常高,往往能达到每秒上万次的读写请求,甚至更多。从已有的优秀的数据库产品看来,对于上万次SQL查询还能勉强应付,但是应付上万次SQL写数据请求时,I/O成了瓶颈。

(2)对海量数据的高效率存储和访问的需求

以Facebook为例,它一个月就达到了2.5亿条用户动态,对于关系数据库来说,在一张拥有2.5亿条记录的表里面进行SQL查询,效率是极其低下乃至无法忍受的。在未来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访问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对数据库的高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的需求

在基于Web的架构中,数据库是最难进行横向扩展的,当一个Web应用的用户量和访问量与日暴增时,数据库服务器却没办法像Web Server那样简单地通过更多的硬件和服务节点来进行性能扩展与负载分担。对于很多需要不间断提供服务的网站来说,由于这样的升级需要停机维护和数据迁移,将使用户体验值急剧降低。

(4)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的需求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类型有比较明确的限制,只针对某些数据类型,如整型数字、字符、字符串等,而对类似图片、音视频的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不够,无法满足未来用户对各种各样类型数据的需求。

对于以上数据存储应用需求,传统存储应用技术是无法胜任云计算环境下应用需求的。云存储技术的发展结合了各种存储技术应用的特点,在容错、吞吐量、冗余、读写分布、数据划分、负载均衡等特性方面进行技术提升,并综合多种存储技术以适应复杂的不同的数据存储需求。

3 数据存储技术在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特性分析

现有的IT环境正逐步向云计算环境演进,在未来云时代,块存储、分布式存储、对象存储、表存储等非结构化和结构化存储技术有各自的应用特点,可区分不同应用需求,实现云环境下存储能力最优化应用。

3.1 块存储技术

块存储基于传统的磁盘阵列实现,主要为现有各种应用提供通用的存储能力,将存储区域划分成固定大小的小块,使传统裸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对外暴露,将大量磁盘设备通过SCSI/SAS或FC SAN与存储服务器连接,服务器直接通过SCSI/SAS或FC协议控制和访问数据。块存储方式由于不存在数据打包/解包过程,可提供更高的性能,数据访问延迟低、带宽较高,但可扩展性差。因此可采用弹性块存储降低传统磁盘盘阵的使用比例,以满足快速分配和灵活扩展的场景。

块存储本身可以通过多个设备堆叠出更大的空间,但受限于数据库的能力,通常只能支持TB级数据库应用。主要为一些高性能、高I/O的企业关键业务系统(如企业内部数据库)提供存储,也可为虚拟机提供集中存储,包括镜像和实例的存储。

在云计算环境中,块存储的使用可根据数据的重要性、访问频率、保留时间、容量、性能等指标,进行分级存储管理。一般可进行动态、静态存储分级,基于文件级和块级分级,基于主机和盘阵等类型分级,将数据采取不同的存储方式分别存储在不同性能的存储设备上,以实现数据客体在存储设备之间的自动迁移。同时,为提高存储利用率,还可以使用存储瘦供给技术,当存储真正开始使用时才开始实际分配物理空间,可达到减少每GB可用空间的成本的目的。

3.2 非结构化存储技术

在云计算环境下引入非结构化云存储技术可降低传统盘阵/NAS的采购成本,满足业务系统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处理需求。在互联网类业务等具有海量冷数据存储需求的业务中,可逐步采用基于X86架构本地硬盘的分布式文件、对象、弹性块等云存储产品,代替NAS和传统盘阵设备,并开展和推动云存储接口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动上层业务软件适应底层新型云存储系统,最终在业务系统中大规模引入非结构化云存储技术。目前非结构化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分布式文件存储和对象存储两种。

(1)分布式文件存储

分布式文件存储提供文件存储能力,把分布在局域网内各个计算机上的共享文件夹集合成一个虚拟共享文件夹,将整个分布式文件资源以统一的视图呈现给用户,最终以标准文件系统接口形式,向应用系统提供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空间,支持随机读写、复杂目录结构。

对于数据增长量快的文件存储型业务,分布式文件存储提供NFS、CIFS、POSIX等文件访问接口,但整体协议开销较高、响应延迟比块存储长,存储能力和性能水平有待扩展。分布式文件存储适合TB~PB级文件存储,可支持文件频繁修改和删除,例如存储图片、文件、视频、邮件附件、MMS内容等,同时它在文件在线备份和文件共享具有较强优势,但上层业务需要考虑支持跨多个文件系统的系统结构。

(2)对象存储

对象存储与分布式文件存储都属于非结构化存储类型,对象存储操作简单、无需频繁修改,对于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数据,优先考虑对象数据存储系统。对象存储为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提供Key-Value这种通过键-值查找数据文件的存储模式,提供基于对象访问的REST/SOAP接口,协议开销较高,且响应延迟较文件存储长,应用系统跟存储系统的耦合程度松散。

在对象存储中引入对象元数据描述对象特征,所存储的对象是附带各种属性信息的文件,属性包括图片尺寸、拍摄时间等,一般采用“桶”作为对象的容器来划分应用和用户。由于对象存储系统同时管理用户信息和实际数据,上层业务设计时需考虑支持跨多个对象存储的场景。对象存储属PB级文件在线存储,用于在线访问的文件存储(包括缩略图、音乐视频、大文件)。数据存储后很少改动,对于文件索引所容纳的条目数量不受限制。对象存储是企业能够以低成本的简易方式实现对大规模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方案。同时,对象存储使得“混合云”和“公有云”成为可能,也使以互联网服务的方式进行广域归档或远程数据备份成为可能。

3.3 结构化存储技术

针对传统数据库对非一致性数据存储及不能灵活扩展等技术壁垒,在云存储技术中用表存储以管理结构化数据或者半结构化数据,并通过设置键值对映射模型采用Hadoop框架等技术,向应用系统提供高可扩展的表存储空间,主要包括交易型(OLTP)数据库和分析型(OLAP)数据库。

交易型应用每次更新或查找少量记录,并发量大,响应时间短,主要应用在大规模互联网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在线详单查询等。在新型互联网业务和详单查询业务中,针对交互性海量数据查询需求,可引入NoSQL存储,提升系统可扩展性和数据处理能力,消除系统瓶颈。

分析型应用特点则是更新少,批量导入,每次针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量小。主要应用在大规模日志存储处理、信令系统XDR数据存储和分析预处理、经分系统ETL等场景。并且可引入逐步成熟的日志详单类存储,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及安全性将得到全面提升,这可以作为数据仓库的补充,承担ETL、数据挖掘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缓解现有数据仓库的压力。

4 结束语

在云环境中积极探索和引入大数据处理和云存储技术,开展和推动云存储接口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有效推动上层业务软件适应底层新型云存储系统。在云存储技术发展的另一方面,存储网络技术和存储介质技术的进步也必将推动云存储的有效规模部署,共同推动云时代的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房秉毅,张云勇,程莹,等. 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J]. 电信科学, 2010,26(10).

[2] 石屹嵘,段勇. 云计算在电信IT领域的应用探讨[J]. 电信科学, 2009,25(9).

篇5

0 引言

作为新一代的信息交互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简称VR)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并迅速在各行行业中实现了应用,改善并提升着人们的知觉体验。VR技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智能传感器与图形显示等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构建与人类真实世界感知方式完全相同的虚拟空间,从而给使用者以沉浸式的体验。特别是随着终端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门槛不断降低,体验效果更逼真、更舒适、更灵活,VR技术不仅在计算机图像领域应用发展迅猛,更与网络技术、分布计算技术相结合,更是在影视传媒、工业设计、电子商务、教育、游戏、旅游等领域不断拓展应用。特别是2015年,不少上市公司开始涉足VR行业,一年内涌现出上百个初创团队,2015年也被认为是中国虚拟现实的“元年”。2016年8月26日印发的《关于请组织申报“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中提出:未来2-3年,要建成一批“互联网+”领域创新平台,为“互联网+”领域相关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1]。通知别提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专项建设内容。

1 VR技术的发展

VR技术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而且世界上第一个具有VR特征的原型机 “The Sword of Damocles”,是由被誉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和虚拟现实之父的著名计算机科学家Ivan Sutherland设计的。VR技术的分类也主要是根据人机交互终端设备的发展和体验效果来划分的,见下表1。

在终端体验产品的发展上,目前VR 眼镜盒子已经在市面上大量销售,特别是智能手机嵌合镜片方式的推出,更是推动着VR应用的快速普及,相应地的移动开发环境已经非常成熟且活跃。虽然VR眼镜的沉浸感较差、体验适度并不是很好,但年轻人对该技术人热情使得其迅速成为当前可穿载设备的主流形态;VR头盔的出现,实现了体验环境的较好封闭,特别是可感知手套的出现对触感的补充,取代了传统的鼠标和操控杆等方式,拥有更好的体验感和舒服度,正受到了VR技术发烧友的拥泵。随着头盔的硬件价格和应用的开发成本的下降,未来将有望成为企业级市场的主流;VR一体机是为适应网络分布式应用而推出的高端设备,目前正处于技术发展阶段,由于_发与应用成本均较为巨大,需要未来VR消费级市场的形成以后才能得到普及。

当前制约VR技术普及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内容资源的缺乏,现有的内容的质量也不高。市面上的VR体验内容还主要集中在UGC、PGC的短片、风景和广告,用于秀场、体育直播的VR录像,与影院发展相配套的VR动漫、电影、电视剧,以及服务小众需求的VR游戏等,由于技术开发周期较长、市场起步较晚,从量的丰富到质的提高都需要市场的不断培育。

2 VR技术的领域应用

VR技术作为信息科学领域中的新兴技术,其深厚的技术内涵和宽阔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各个学科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并不断涌现出新的应用案例和成果,而且各类应用的溢出效应也极为明显。

(1)军事领域

VR技术的发展最早的推动力来自于航空航天和军工部门的需求。VR系统由于具有良好的高效性、可控性、安全性、无破坏性、使用灵活性、易于修改、不受气候影响、不受空间和场地的限制、可多次重复使用及系统运转费用低等特点,已经成为21世纪军事科技发展的重要依赖技术之一[2]。VR技术将为武器装备从确定需求、产品设计、制作样机、批量生产,到开展部队的模拟训练、开展战备,到制定合成作战条令和应急作战计划,为战后评估及战史分析等几乎全部军事活动提供一种一体化的模拟。VR技术以全息的显示和超前的训练方式使未来的部队能在和平时期进行有效备战和评估,在战前进行实战演练和科学预判,进而掌握战争的主动。VR技术对各种军事活动的影响将是极为深远的,有着极为广泛的军事应用前景。

(2)影像记录领域

VR技术走进大众的视野是从影视动漫等切入的,因为其最能直观反映VR技术与传统信息交互方式的不同。传统影像记录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再现真实,而 VR纪录片恰恰扩展了影像记录中视觉、听觉的范围,让观看者更加直观的是,再现了完整的场景,没有了令人怀疑的景别变化和剪辑。最大限度地通过 VR 技术保证了现实场景的完整性,让影像记录与真实世界自然过渡,从而提升了临场感、增强了真实感[3]。由于VR电影是360度无死角的呈现方式,且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进行观众视野与感观的场景植入,配合以感观发生装置(如味觉、嗅觉、听觉等),如5D电影一样,让体验身临其境且印象深刻。甚至可以同剧情融合,通过声音、手势等手法引导观众与角色互动。VR技术已经在推动着电影电视行业的新发展,并推动了影视产业衍生产品(如电影场景体验、同名游戏、电影角色扮演等)的不断丰富。

(3)旅游产业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和融合之下,VR技术与GIS 技术相互融合和集成可达到真实化的数字旅游可视化效果。通过创设出虚拟的旅游场景,为旅游者提供虚拟的旅游体验和实现,让人们足不出户感觉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4]。特别是对一些残障人士和高端或极限的旅游者,而虚拟旅游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这些特殊人群的旅游需求。对一些旅游业较发达的地区,像国家级的博物馆、古民居、考古现场、大型博览会等,可以通过开发虚拟旅游系统,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提供浸入式先验感受,提高品的形象和知名度。不仅方便与游客提前规划旅游线路,明确相关服务资源,让出行更安全、有序、顺畅,同时也有利于以更便捷、宽渠道地宣传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4)文物保护领域

将VR技术应用于文物的保护上,借由网络,既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又有效拓宽了民众的文物知识[5]。相关应用主要包括:一是考古现场的复现和文物的修复。考古挖掘不可避免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文物破坏,通过全息录像技术可以完整保留现场的所有图像和挖掘的全过程。将考古现场制作成VR影像产品,通过附加的专业讲解,让观众近距离的感觉考古的魅力,而且这种观众的参与不会带来任何的破坏。二是考古文物的真实复现。文物在展出时所需的保护措施,会对文物的欣赏带来一定的不便,只有在虚拟空间中才能实现360度的真实展示,且支持实时的细节的放大观察角度调整。三是文物的修复上。大量的易损文物,像秦兵马俑、敦煌石窟、寺庙佛像、古籍残片等,可利用 VR 技术,进行修复后的效果图制作,便于检验修复计划的可行性,提高修复的成功率,便于科研的开展。

(5)文化教育领域

VR技术是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在教育领域内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一项技,基于VR技术构建在线的实验仿真系统已经在一些高校开始得到应用。通过VR进行学习和教育,不光可以减少现实空间中开展实验与实训时的困难和危险,硬件的建设成本更低且可方便支持二次升级和实验内容的更新调整[6]。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体验实验设备的工作的原理、操作过程和运行状态等。通过网络互联,学校可以打破实验室的地理和空间制约,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与课程进行学习,并借助网络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老师也可以通过记录回查,监督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3 云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是发展基础

VR技术成长需要应用的不断丰富,而市场培育的重点在于o用户更便捷、更舒适的体验和更多更丰富的VR内容。考虑到VR技术本身对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成像技术的极高依赖性,实现VR应用的大众普及的首要就是降低成本,包括终端设备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终端设备价格的下降已经极为明显,智能手机、PAD等电子产品的极大普及和穿戴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已经解决了硬件门槛问题。而使用成本的居高不下,则主要来源于VR内容制作的巨大投入。云平台的发展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云平台上,产品投资方可以通过研发任务来吸引大量的VR发烧友参与到项目制作中来;大量具有VR技术研发能力的创客可以在参与中实现收益,这些创客将既是研发者,又是推广者,更是未来的用户;开发完的产品可以通过云端访问的方式进行营销,将整体的成本分担到终端的计次可计时消费,从而降低了使用的门槛。在这一支持VR应用的云平台上,蕴含着大量的电子商务机遇。

参考文献

[1]陶梦E,王甫.VR技术:虚拟现实带来的真实挑战.当代电视,2016年11月

[2]蒋庆全.国外VR技术发展综述.飞航导弹,2002年第1期

[3]郝巍东.VR与影像记录的融合研究.当代电影,2016年10期

[4]许红云.VR技术在虚拟旅游的应用研究.电脑与电信, 2016年07期

[5]张毅.VR与文艺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6]刘园.V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12期

作者简介

韩志宏(1975-),男,副教授,就职于景德镇陶瓷大学。

王上辉(1995-),男,本科生,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

常振国(1994-),男,本科生,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

篇6

引言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IT服务市场之一,IT服务地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不同于过去IT技术转变的过渡时期,中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的精力倡导IT基础设施的扩建,重点针对的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物联网(IOT,the Internet of the things)。迄今为止,中国已在五个主要的城市开始云计算试点方案,使其成为五年计划(2011-2015)的重点邻域。在此轮IT技术转型中,如何建立完善的云计算服务,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中国云计算服务模式发展策略问题。

中国云计算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服务的定义

云计算是2007年提出的一种信息技术新概念(卢益清、李忱,2013),泛指云计算服务、支撑云计算服务的云计算平台和相关云计算构架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从诞生之日起,云计算便因其极具创新性的理念而被业界所广泛地关注,因而成为整个行业的中心话题,被看作是继大型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变革之后第四次IT浪潮。云计算是能够通过网络方便访问的,按需共享可配置的IT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各种技术服务)的一种应用模式,正改变着企业购买和管理IT资源的方式(Mell, P., & Grance, T.,2011; Gary, G. et al.,2012)。

云供应商提供完全不同的IT服务模式,并负责一系列IT应用服务,包括硬件、软件的安装、升级、维护、数据的备份、存储和安全。企业以最少的管理成本,获得由云供应商提供的快速配置和等交互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IT应用支出和运营成本,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云计算已经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且将愈加促进信息化、工业化的整合进程。因此,云计算被认为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型企业都在研究云计算技术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亚马逊、谷歌、微软、戴尔、IBM等IT国际巨头以及百度、阿里等国内业界都在其中。

(二)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网民人数超过5亿,是较大的PC和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类似于美国的Google、MSN、eBay等公司。随着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兴趣的增加,以及政府强劲的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势头已经超越了技术创新而成为下一个五年经济计划中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均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了配合与落实国务院的《决定》,2010 年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无锡五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并于2011 年10 月陆续下拨6.6 亿的云计算专项扶植资金作为种子资金用于云基础设施建设,预期地方政府将提供更多的配套资金。同时,政府将加快对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投资,如数字电视网、卫星网络和高速、高容量的骨干网络。政府已设定云计算服务发展方向如下:全国范围内云计算业务的协调和相关服务发展;政府为导向和市场为导向发展措施,及两者关系的平衡;基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建设,以及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

同时,由于中央政府的倡议,目前地方政府已经成为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二十多个城市已经制定了云计算发展策略并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在土地和税收方面鼓励云计算项目投资的特别奖励政策。例如,上海的“云海”项目是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和媒体服务方面。而北京的“祥云”项目,目标是提高、完善北京地区电子政务和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当地数以百计的IT企业正在参与这种类型的地方政府云计算发展项目。据工信部统计,在未来三年,中国云计算收入将会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约合3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由私营部门带动的,国内领先互联网公司倡导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如百度、腾讯、新浪、阿里巴巴、盛大和搜狐,已在中国迅速发展并成为主流。百度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占超过80%的市场份额,对移动用户和传统PC用户均具吸引力;腾讯拥有比美国Facebook 还多的注册用户;阿里巴巴和淘宝在中国拥有比百货商店更多的交易和现金流。在大量社区用户的拥护和推动下,中国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发展势头迅猛。

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互联网市场比世界其他地区增长速度更快。在过去五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5 亿,IT开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市场规模庞大,对云计算应用有着广阔的需求。同时几千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市场潜力巨大。

在当前的五年计划中(2011-2015),政府明确提出了“通过培育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药品、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成为新的试点项目”。在过去几年,政府加大对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投资,包括宽带升级等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数字电视和卫星通信。云计算和物联网试点项目已经在五个主要的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无锡)启动。这都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云计算在中国的影响并不仅限于信息服务。从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中间件到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等全套解决方案都会不断地全新的需求。这为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如何把握云计算迅猛发展势头,构建从后台数据中心到各种移动设备充满活力的后端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云服务,将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立足点。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IT服务的应用模式,通过云计算服务模式企业不需要先期投资就可以享受到先进的IT应用服务,是一种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这正好弥补了中国中小型企业目前信息化水平低、资金少、人才缺的不足,并且较好地迎合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李新明等,2013)。同时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通过专业化和规模经济降低了开发运行成本。

当前,中国在发展云计算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存在盲目发展的情况。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云计算开放平台,缺乏整体统筹规划。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潜在的应用需求大,但实践中还需要协同。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海量数据集中存储管理,安全标准缺乏,安全的检验检测能力薄弱,给信息保障和隐私保护带来了挑战,亟待解决。

虽然中国在发展云计算服务体系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但同时也为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如何把握云计算迅猛发展势头,构建从后台数据中心到各种移动设备充满活力的后端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云服务,将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立足点。可以预见,在政府投资和产业政策引导下,中国必将成为云计算服务的机会之地。

中国云计算服务体系的核心技术困境

虽然中国云计算市场机会巨大,但技术挑战同样严峻。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正面临许多相同的技术挑战,客户需求和市场条件会带来一些独特的技术发展机遇,并将在中国持续酝酿一个动态的云生态系统。这在计算机产业历史中,中国首次与西方世界在市场机会和应用模式创新上保持同等水平,几乎没有“成熟”的技术或应用模式可以复制或从其他市场购买。本文总结了中国云计算市场所面临的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其中一些是其他国家同样面临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安全对所有云服务市场都是尤为最重要的。有关加密算法和加密产品,中国政府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国际上许多安全解决方案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在实际中不能原样照搬。它们必须由本土解决方案供应商整合、集成和调配。此外,在中国市场有许多新颖的、独一无二的市场需求,例如,银行和支付系统的集成、整合就是典型的例子。

云计算模式从服务器到智能设备都依赖于计算机设备的相互连接。从10G以太网,以太网光纤通道,到无线网络,有许多网络连接技术。大多数这些在其他市场行之有效的技术同样适用于中国。

(二)绿色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已成为一个伴随着云数据中心热潮而来的全球性问题。由于中国传统的数据中心效率低下,因而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云数据中心的高速增长,中国政府制定了在未来五年内,数据中心效率提高40% 的具体目标。

绿色数据中心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设计时,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并使用最节能的服务器,设计能集中管理存储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其二,在数据中心操作时,中央管理工具可以动态监控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和资源利用率,使数据中心能够以最节能的方式进行管理,并通过管理工具执行管理政策。数据中心的设计和运营都为中国市场带来巨大的挑战。

除了数据中心有效的管理,云计算的资源和服务管理也是云业务成功的关键。大的云计算业务通常需要一个以上的数据中心。云管理工具必须能够覆盖对虚拟和实体资源的跨数据中心管理,包括管理跨数据中心工作负载迁移,灾难复原,确保服务质量,计费和客户资源管理。在中国,开放云解决方案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专有的解决方案要么是自主开发的,要么过于昂贵。强大的云管理工具的缺乏,成为云计算广泛应用最大的挑战。

(三)云软件生态系统

除了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云计算和相关云服务都建立在复杂的软件基础上。这不是某一个公司或企业可以实现的。一个健康的软件生态系统要覆盖所有云层和不同的市场细分。此外,中国政府积极开发开放资源的解决方案。中国许多软件公司已在不同层面建立了的开放资源软件业务。随着政府推出利好政策,和建立开放资源的社区,开放的云软件生态系统将是又一个好的机遇。

(四)跨智能系统与集成服务

云服务需要大量系统集成。如果没有“最后一公里”整合,将不会有完整的、高用户体验的云解决方案。云计算的承诺将不会实现交付。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用户群,中国需要经验丰富的,能够把云解决方案和云服务结合起来的云计算系统集成供应商。这可能是云计算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可能是由第三方提供独立云系统集成服务。

系统集成还可以包括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移植,以支持各种智能设备的不同细分和用途。HTML5的普及,基于HTML5的用户体验成为关键。中国有超过10万软件开发商,属于HTML5利益集团。这是关注中国用户文化和行为,定义和开发特有的,基于HTML5的智能设备的云服务应用,涵盖、跨越了从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到平板和手机的各类智能设备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必须设法解决HTML5固有的安全挑战,并确保HTML5运行时对引擎的优化,以保护用户数据,并为设备提供最佳性能。

此外,对于中国云服务发展应持新的战略思维和观点。诚然,在许多领域,中国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实现云计算的宏伟愿景,仍有技术差距。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目前中国是云计算解决方案的紧密追随者,凭借其强大的政府支持,甚至将成为某些领域的领导者。这意味着学习和效仿在其他市场云服务如何运作,然后在本土应用这些技术,从而打造出中国特有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必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云服务必将成为全球的引领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和国际云计算企业广泛合作,同时注重原有的创新,从而解决这一中国特有的挑战。中国云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应该接收国际标准,并尽可能在标准化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如W3C、DMTF、IETF等。

中国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云计算服务模式

云计算开创了云基础设施服务模式(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云计算平台服务模式(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云计算软件服务模式(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三类全新的IT服务模式(Marinescu, D.C,2012),如图1所示。其中,IaaS模式提供低成本和高可靠的基础设施托管服务,PaaS模式提供快速的从技术开发到服务运维的能力,SaaS模式提供低廉的在线软件租用服务。上述云计算服务模式不仅给信息产业带来深刻变革,催生全球IT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同时也深刻影响到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云基础设施服务模式(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是最简单的云计算服务,云供应商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如提供服务器、存储(如复制、备份和归档)、网络连接(如防火墙和负载均衡)等,客户无需购买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设备,只需通过互联网租赁并基于使用量支付费用,即可搭建自己的应用系统。

云计算平台服务模式(PaaS,Platform-as-a-Service):云供应商提供的平台服务,如互联网应用编程接口,运行平台等。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平台,并自行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和服务模式。客户也可以在托管应用程序的环境中,独立设计、开发和测试应用程序,因而避免了采购、部署和管理IT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和高额的成本。

云计算软件服务模式(SaaS,Software-as-a-Service):SaaS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是在IaaS和PaaS基础之上,云供应商提供一系列在云基础设施上的云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等(Nathalie,B.,& Iliya, M.,2013)。云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控制应用程序,包括应用程序的功能、更新和维护等,客户可以通过客户端的网页浏览器访问云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同时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通过专业化和规模经济降低了开发运行成本。

(二)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云计算服务模式分析,企业可以按需购买IT技术资源(如增加数据库的存储、带宽和数据的处理能力等),从而降低IT支出和运营成本,同时无需维护陈旧的设备。另外,云服务还提供应用程序的开发;获取关键技术,软件和熟练的IT人才,这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很难获得和维护,而且成本过高。总之,除了云计算所提供的硬件、软件和技术平台服务优势外,云服务还包括降低IT相关成本、提高企业灵活性的优点。因为云计算服务所需的,通常IT基础设施相关的开发、采购、管理和维护成本和开支都转嫁给云供应商。云计算使企业,尤其中小企业,降低IT资本支出,及运营和维护成本,同时将资源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将云计算转化成IT相关的战略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云计算的了解程度也正在进一步提升。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国内79%受访企业对云计算有一定了解,而37.5%已经开始部署云计算应用,受访企业中部署SaaS用户占比最小,仅为16%,但市场规模却最大,达到28.05亿人民币。SaaS层面主要以企业管理软件和在线办公软件为主,目前商业模式市场接受度较高。PaaS用户占比28%,市场规模最小为1.84亿元,以免费互联网应用开发为主。IaaS层面应用虽拥有56%用户数量,但市场规模仅为5.11亿元,主要集中在虚拟机、云存储等资源出租。云主机、云存储、云邮件等资源出租型应用使用率达到约40%,未来40% 用户主要希望使用企业管理软件、应用开发平台、网络加速等服务。

云计算正在渗透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信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云计算恰好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路径。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年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收入达到606.8亿元。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中国云计算服务模式发展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提供公共云基础设施和服务。云计算平台的架构和运用服务的提供都基于宽带网络和环境,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就没有云计算。足够的带宽和关键廉价的宽带成本,是云计算发展重要的前提。

回顾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最后一波互联网构建中比西方市场落后大约五年。然而,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服务的增长却比较显著。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服务生态系统,与美国并行。阿里巴巴/淘宝,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和世界范围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之一。此外,百度作为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引领者,接管了谷歌在中国三倍的市场份额,已成为中国移动和台式机平台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在中国,云计算已经度过了初期的市场培育、概念炒作,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具体的产品服务阶段。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已全部介入云服务市场。

阿里云公司在2009年就已成立,并在2011年7月宣布,阿里云以自主开发的飞天开放平台为基础,正式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在2013年年初,百度正式开放应用引擎BAE,面向所有开发者推出公有网络应用开发和部署平台,并正式确立了移动云作为四大核心业务之一的计划,同样在2013年9月,腾讯正式宣布全面开放腾讯云生态系统,腾讯云定位于服务互联网应用开发者的公有云平台,覆盖了计算云、数据云、个人云三个层面,包括云服务器、云数据库、NoSQL高速存储、罗盘、CDN、云监控和云安全等产品。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将云计算和相关移动互联网服务定位于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下一个前沿战略。自2010年,中国移动已花费高额研究经费,开发大型云解决方案。中国电信也已启动专门的云计算公司,以监督其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业务,并为提供增值服务机会构建云基础设施。中国联通作为领先的数据中心联盟(ODCA,Open Data Center Alliance)委员会成员,满足了地方云服务需求。

有研究员预测,到2015年,中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至1万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所占的份额有望达到15% 以上。现阶段,中国一些地方在发展云计算认识上还有误区,存在盲目发展一哄而上的情况。所以需要政府进一步地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2.大力发展垂直云计算市场。通信网络只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础环节,只承担着载体的作用,云计算提供的核心资源是以云模式提供的IT资源,其核心价值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由领先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构建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典型企业驱动的公共云服务,将为发展云服务的垂直市场提供更多动力。据预测,云计算收益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的云服务。中国大约有三千到四千万中小企业。过去由于硬件和软件在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复杂性,中小企业IT 技术的应用水平非常低。现在,云计算能够以可扩展的、可管理的方式提供更可行的云服务解决方案。中国政府已大力扩建云基础设施,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驱动力。其目标是,未来三年内,将有25% 的云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提供云技术服务,使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云技术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另一个吸引政府大量投资的垂直市场是教育。中国政府承诺,到2015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 (根据2011年的GDP,约合2000亿美元)将会被用于教育。教育总投资中,有5% 至6% 将用于信息技术。政府最近刚刚,未来十年引领教育的信息系统,其中云技术被明确称为发展和部署十二年义务教育、高校科研及劳动力继续教育的关键核心。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一直都在致力于教育方面云服务模式的研究。基于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涌现出新的教育途径和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系统的指导方针,到2015年,云基础设施及云服务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已大力发展并覆盖主要城市和大学。

3.加强与其它服务系统的衔接。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据联合国定义,10%以上的人口是年龄超过60岁的人),医疗保健和预防医疗服务正在变得日益重要。中国政府将继续专注于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当前的五年计划中,政府的规划更倾向于扩大预防性医疗信息系统。据民政部, 在未来十年,中国将投资高达5000亿人民币(800亿美元)用于研究和开发高级友好型社区,其中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将被用于前端,云基础设施和服务用于后端。

中国有自己成熟、完善的银行和金融体系。金融社区正在探寻通过整合IT服务及外包部分服务以确保数据中心运营的安全性。此外,在云计算环境下,随着金融服务、B2B和B2C业务越来越个性化、定制化,更多的设备、更多数据、更多客户将带来更多的服务机会。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和整个移动云计算对安全和隐私的需求,正变得比以往更加严格。需要更多创新型软、硬件相结合的安全解决方案。此外,中国这个拥有数十亿客户群的、多样化的市场,有特殊的安全规则,这就要求当地供应商在开发本土化的安全解决方案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保障云服务安全。云计算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该服务中所存在的大量的数据集中存储管理、安全标准缺乏、安全的检验检测能力薄弱的不足,给信息保障和隐私保护带来了挑战,也将危及企业用户和普通网民的隐私安全。随着越来越多“云”的开放,更多利用个人网络数据探知个人隐私的现象被频繁曝光,传统的隐私保护手法开始变得无能为力。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75% 的网民担心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云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大数据安全都是相对新的课题,安全工作不可忽视。因此,加强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管理,加强行业和企业的自律,加强个人隐私和数据的保护,并探索相对应解决之道,是中国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重要课题。

结论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一代产业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并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助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云计算不但推动了传统各行各业信息化浪潮,也带来了信息消费巨大的新增市场空间;改变个人用户信息消费的模式,用户可以随地获得按需定制和灵活收费的云服务。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充满活力的动态市场,以及完善的政府项目,中国已经成为云计算的市场领先者,中国必将呈现出云服务基础设施快速增长的独特商机。虽然也面临和其他市场一样的技术挑战,但是中国在许多领域具有独特的需求。因此,中国应把握历史机遇紧跟现代技术发展趋势,自行开发云计算服务,把云计算转化成信息产业的战略竞争优势,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益清,李忱.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3(29)

2.Mell, P., & Grance, T..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nistpubs/800-145/SP800-145.pdf,2011

3.Gary, G., Sanghyun, K., & Robin L. W. Success Factors for Deploying Cloud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2,55 (9)

4.Cloud Computing 2012 Whitepap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MIIT, April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