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30: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综合基础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如果学生在解题时,能通过条件寻找隐含条件,把一些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纳入曾经解决过的旧问题中进行解决,就能表现出知识迁移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维迁移.
典型例1:初三几何复习课《圆的有关证明》,课堂环节一中选用下面例题,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进行正面知识迁移的例子.
如图,在O中,∠ACB=∠BDC=60°,AC=2cm,(1)求O的周长.(2)BD是O的直径时,求O的周长.(3)D在优弧BAC上运动,与B、C不重合, 求O的周长.
解法 1:利用圆周角定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求解,连接AO并延长交O于E点,连接EC.
解法2:利用圆心角、弦、弦心距和弧的关系求解,连接OA、OB,作OEAB于E.
解法3:利用圆心角、弦、弦心距和弧的关系求解,连接OA、OB、OC, 作OEAB于E.
解法4: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重合的性质求解,连接OA,作OEAB于E.
显然,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可以将知识迁移到圆的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心角弧弦长和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四种途经建立直角三角形,然后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来解直角三角形.这个案例很好地演示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
在几何复习中精选”一题多解”的案例,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路,并且能把较多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思维迁移的能力.这时,学生会开始发现很多定理之间原来是可以联系起来一起运用的,无形中增强学生通过复习学好几何的信心.
2. 加强双基训练,构建几何基础模型,夯实知识迁移的基础
知识迁移实现的途径是联想,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基础知识扎实是思维灵活的前提,是实现联想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难由问题联想到认知结构中的相应知识,也就难以提取相应知识来求解决问题.许多学生对这一点的认识不够,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只有基础扎实,思维才能灵活,才能实现广泛的迁移,以不变应万变.
典型例2:《圆的有关证明》这一复习课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如果对圆的相关定义、定理都不熟悉,对基本几何模型不理解,又怎么能产生知识迁移.下面我们来看中考中有关圆的证明题.
(2010广东广州)如图,O的半径为1,点P是O上一点,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点D是上任一点(与端点A、B不重合),DEAB于点E,以点D为圆心、DE长为半径作D,分别过点A、B作D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C.(1)求弦AB的长;(2)判断∠ACB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ACB的大小;否则,请说明理由;(3)记ABC的面积为S,若=4,求ABC的周长.
这是一个综合题,很多学生很难下手,无法产生知识迁移.实际上这个题,既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也考查了许多常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掌握地扎实,也就能在基本方法上实现突破.教师适时引导,对问题进行分解,可以看出这就是平时的常规问题.
分解1:如图1,O的半径是1,点P是O上一点,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交点为点F,求弦AB的长.
分解2:如图2,点P是O上一点,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点D是弧APB上的任一点(与端点A、B不重合),求∠ADB的大小.
分解3:如图3,D是ABC的内切圆,∠ADB=120O,求∠ACB的大小.
分解4:如图4,在ABC中,AB=,∠ACB=60O,D是ABC的内切圆,DEAB于点E,设DE=r,试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分解5:如图4,在ABC中,AB=,∠ACB=60O,D是ABC的内切圆,DEAB于点E,设ABC的面积为S,若=4,求ABC的周长.
很明显,每一步的分解都离不开对圆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数学知识的迁移创造有利条件.
中图分类号:G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348-01
1 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邢石界至古运河南渠段(以下简称邢石段)途径石家庄市高邑、赞皇、元氏、鹿泉、桥西区和新华区6个县(市)区,穿越大小河沟21条、坡水区7处,渠线总长65.793km,共布设各类建筑物123座。像渠渠交叉建筑物、分水闸、退水闸以及排冰闸等,建筑物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一般不高,天然地基就能满足设计要求,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涉及到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主要为大型河渠交叉建筑和左岸排水建筑物,所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法、振冲法、夯扩桩以及水泥搅拌桩等。
2 换填法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高炉干渣、粉煤灰等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的方法称为换填法。换填法可有效地处理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问题,常可用作为地基浅层处理的方法。其作用主要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地基冻胀等。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m以内较为经济合理。
邢石段工程中,有5座左岸排水建筑物、4座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的地基需进行局部处理,见表1。
其中槐河(一)渠道倒虹吸坐落在卵石、含碎石红粘土和鲕状灰岩三种不同的地层上,鲕状灰岩地基中溶蚀裂隙型溶洞比较发育,且为含少量碎石的黄褐色粘土所充填,对建筑物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对基础开挖中出露的浅层溶洞进行处理,挖出溶洞内的含碎石黄土状壤土等充填物,用C10素混凝土混凝土进行回填。槐河(二)渠道倒虹吸水平管身段基础为鲕状灰岩及部分粘土夹碎石,其中粘土夹碎石部分长度约50m,平均厚度不足2.5m,为了防止地基变形对管身安全的影响,把粘土夹碎石全部挖除,用C10素混凝土混凝土进行回填。
3 振冲法
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法,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起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边冲的共同作用下,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经清孔后,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动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提升振动器,如此反复直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
振冲法分为振冲挤实法和振冲置换法两类。振冲挤实法是在松砂地基中,依靠振冲器的水平振动和填料的挤压作用,使松砂变密实,称为振冲挤密法,又称碎石桩法。使用此法时要求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15~20kPa。
邢石段工程采用的是振冲碎石桩,涉及到的6座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桩径均为0.8m,桩间距1.5~2.2m,见表2。
4 夯扩桩
夯扩桩是集合了锤击桩和振动沉管灌注桩优点的一种新型沉管灌注桩,是利用内击锤或内夯管与沉管的共同作用,在沉管达到设计持力层深度之后,在管内灌入混凝土进行夯击,在夯击能量的作用下迫使灌入管内的混凝土向下部及周围的土体挤动,这样,既使灌入的管内混凝土形成了扩大端部分,又使端部所处的持力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挤密夯实,进而提高了桩端的承载力。夯扩桩实质上是种侧壁摩阻力与端承力共同承载的摩擦支承桩,通过增大桩端面积和挤密地基土使单桩承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邢石段工程中,有1座大型建筑物、6座左岸排水建筑物采用夯扩桩进行地基处理。夯扩桩地基处理汇总见表
5 结束语
邢石段工程有多座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各个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法、振冲碎石桩、夯扩桩、水泥搅拌桩和强夯法等。经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JGJ79-2002、J220-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2] JTG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常用资料速查手册编委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常用资料速查手册[K].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4] 孙钊,夏可风.‘98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K].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Clinical Value of Blood,Urine Cystatin C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cute Kidney Injury/XU Jin-fang,RU Wen-yuan,YU Wen-yo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8):066-06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and urinary cystatin C (CYS) in the different period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AKI).Method:From March 2010 to October 2012 in our hospital,36 cases of renal syndrome hemorrhagic fever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in this study,36 cases of specimens were also selected as the basis to clinical stage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heating period/hypotension shock stage,oliguria stage,transition stage and polyuria period/recovery period;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for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in 35 normal subjects as control group in this study.Serum creatinine in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as determined by enzymatic method,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two groups of subjects,blood urine cystatin C were determined,and the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In period of fever period/hypotension,shock stage,less urine period,transition period and diuresis/recovery phase,serum cystatin C,urine cystatin C and serum creatinine leve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Renal syndrome; Hemorrhagic fever; Renal injury; Urinary cystatin C; Serum
First-author’s address:Bolu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Boluo 516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24
肾综合征出血热(ha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ERS)也叫出血热,该病属于传染病的一种,对人类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威胁,该病主要是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所致,即汉坦病毒,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传染源为鼠类。根据肾脏是否有损害可将该病分为两大类,一是有肾损伤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二是无肾损伤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充血、肾脏损害等症状,严重威胁着患者身体健康。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血清肌酐(CREA)属于人体肌肉代谢产物的一种,是一种小分子物质,血清肌酐可通过肾小球滤过,是目前临床上检测机体肾功能常用的一项指标。然而血清肌酐在患者体内其他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影响,故以血清肌酐为依据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损伤情况进行检测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加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急性肾损伤检测的重视,提高检测准确率,探讨不同时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损伤检测中血清、尿胱抑素C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中采用酶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收集的3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肌酐、血清及尿胱抑素C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3月-2012年10在本院就诊的3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根据临床分期将患者血液及尿标本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47份、少尿期28份、过渡期31份及多尿期/恢复期58份;观察组男32例,女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4岁,平均(35.2±2.6)岁;其中8例患者展开血液净化治疗(净化组),另28例未展开血液净化治疗(非净化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5岁,平均(34.1±9.2)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及体征:发病急,患者发冷,体温超过38 ℃;患者伴有全身酸痛、乏力、头痛、腰痛、眼眶痛等症状;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结膜充血、水肿、眼睑浮肿;上颚黏膜有网状充血现象,且可见点状出血现象;患者腋下皮肤可见线状或簇状出血点;患者束臂实验结果呈阳性。
实验室检查:(1)血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病3~4 d后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且杆状核细胞量增加,有较多异型淋巴细胞出现,且血细胞计数显著降低。(2)尿检查:患者尿蛋白检查结果呈阳性,且快速增加,并伴有显微血尿、管型尿等症状。(3)血清特异性IgM检查结果呈阳性。(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显著增高,为急性期4倍甚至更高。(5)检查患者血液白细胞或尿沉渣细胞可见EHF病毒抗原或EHF病毒RNA。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2)患者均无慢性肾病史;(3)所有患者均资源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经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1)排除未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2)排除有慢性肾病史的患者;(3)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4)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疾病的患者;(5)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6)排除不能正常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方法 本次研究中均采用酶法对两组血清肌酐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血、尿胱抑素C进行测定。即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清晨8点前空腹抽取患者左臂3 mL静脉血,将采集的静脉血置入无菌抗凝试管中,并离心分离血清,尽可能每期采集一份;同时所有患者均采集尿液标本,且应所采集的尿液标本置于-70 ℃冰箱内保存。第2天对所采集的尿液标本及血标本进行解冻处理及检测。采用同样方法采集35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及尿液作为标本,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及尿液的胱抑素C水平进行测定,血清及尿液的胱抑素C试剂盒由四川麦克公司提供;采用酶法对血清肌酐水平进行测定,血清肌酐试剂盒由上海骏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在进行各项检测时均严格无菌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各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热期/低血压期、休克期、少尿期、过渡期及多尿期/恢复期血清胱抑素C、尿胱抑素C及血清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净化组与非净化组各指标比较 净化组与非净化组血清肌酐及血、尿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系指因汉坦病毒感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传染源为鼠类,在我国该病人数可高达10万以上[1-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充血、出血、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其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即为急性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者通常需接受血液净化治疗[3-4]。虽然科技的进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然而每年仍有2%~20%的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仍有较大威胁[5-6]。故而及时寻找敏感且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有重要作用的急性肾损伤标志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急性肾损伤分级标准通常将血清肌酐作为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准,然而血清肌酐和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情况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难以准确地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评估[7-8]。胱抑素C也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新型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从血清中分离所得,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一员[9-10]。临床研究表明胱抑素C为管家基因的一种,全部有核细胞都可以恒定速度生成低分子质量蛋白,因分子质量较小,电荷中性,可在肾小球滤过膜内自由通过,且可避免被肾小管分泌,进而可避免重新进入血液循环中[11-13]。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仅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年龄、性别、肌肉、体重、胆红素及炎性反应等通常都不会对血清胱抑素C造成较为明显的干扰及影响,故而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4]。虽然胱抑素C未在尿检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临床研究显示尿胱抑素C在肾功能检测方面有较高的价值。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慢性肾病、肾移植等疾病中还可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其诊断效果明显好于血清肌酐,并可预测预后。肾脏是唯一可以清除胱抑素C的器官,因而,临床上可将胱抑素C作为内源性肾功能标记物[15]。
胱抑素C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不多,临床研究表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通常可治愈,其和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以肾小管病变为主,肾间质和肾小球无严重损伤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无论病变在何处,均可引起较为严重的急性肾损伤,进而可对预后造成影响。本次研究中对血、尿胱抑素C在不同时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及尿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因而,临床上也可将血清及尿胱抑素C水平作为检测肾损伤的有效标志物。研究结果显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时患者血清胱抑素C较血清肌酐先升高,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这就表明血清胱抑素C相对于血清肌酐的敏感度高,可更早发现肾损伤现象。
然而,为减少肾综合征出血热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其根本还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临床研究表明为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必须要加强对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的重视。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加强对城乡环境质量的重视,将鼠类隐蔽、栖息、繁殖的场所、食物来源等铲除,注重灭鼠与防鼠结合,尽可能切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另外,对于野外作业工地需在实施开工前做好流行病侦查及疫源地检测。同时还应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尤其应加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及其他疫人群接种的重视,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接种,对于有禁忌证的患者应严禁接种,且应严格避免使用过期疫苗,以有效防治出血热的发生。此外,个人应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以防接触感染现象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热期/低血压期、休克期、少尿期、过渡期及多尿期/恢复期血清胱抑素C、尿胱抑素C及血清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余平,程慧健,熊英,等.江西省2008-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3):2446-2449.
[2]杨卫红,李文娟,周济华,等.云南省2005-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现状[J].中国共患病学报,2014,30(6):594-598.
[3]李宏良,张东军,章莉莉,等.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变化[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12):733-739.
[4]刘继锋,马超锋,邢远,等.西安市2004-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1):1948-1950,1959.
[5]田怀玉.基于动物宿主、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郴州2006-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的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6):475.
[6]孙彦峰,胡侃,张克俭,等.宝鸡地区 2005-2012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IgM 抗体阳性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127-1129.
[7]韩旭,韩占英,魏亚梅,等.2011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国家级监测点宿主动物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8(15):3109-3111,3113.
[8] Clara L,Ortiz-NeiraJeffrey,Traubici Daneman Alan,et al.
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renal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the 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 renal nomogram[J].Clinics,2013,64(1):39-41.
[9]肖洪,林晓玲,高立冬,等.湘江中下游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风险预测和环境危险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123-128.
[10]王海峰,康锴,唐晓燕.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空间聚集性的拟合[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719-720.
[11]杨佳琦,陈露菲,陈淑红,等.BP神经网络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8):717-720.
[12]张绍文,项东,高庆华,等.唐山市2005-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06.
[13]刘持平,马述波,花瑞红,等.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2):113-114.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学校2008级医学生58名,其中男31名,女27名,年龄20~22岁,本着学生自愿原则将学生分为参与改进型中医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观察组(32名)与参与常规临床实践活动的对照组(26名),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实行改进教学方案。包括:(1)临床实践教学实验室配备电子计算机及投影设备,采用DB2数据库及pureXML格式存储人体经络及经穴数据,运用图像、三维模型等方式实现直观化教学。(2)实验室配备人体发光模型、脉象模型及舌苔模型供实践使用,首次临床实践课由教师讲解模型用法及基础知识,实验室开放时间由学生自行使用。(3)教学活动类别主要包括中医检查、急症处理及中医护理技术等,由教师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及示范,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讨论,实践活动中由教师指点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4)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规定考核内容由学生重点练习,考核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及笔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评分标准以操作时间及准确性为准,笔试则以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准。(5)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制度,除少数贵重物品外,学生可随意使用设备及模型进行学习活动。
1.2.2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临床实践活动。仅进行传统的临床见习活动,以病例观摩及讨论为主,穿插于理论课的讲授之间,不进行教学实验室活动。
1.3成绩评价
实际操作能力考评包括经络、穴位识别、针灸操作、手法按摩等,所有学生的考评成绩均由同一考官给出,按照操作时间及准确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档。中医基础知识测验方面,两组学生采用同一份考卷作答并评分(由于本次教学活动为试验性教学,以上成绩均不记入学生档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法,检验水准设定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际操作能力考评
实际操作能力考评中,观察组共31人达到良好以上评价(96.88%,31/32),对照组共18人达到良好以上评价(69.23%,18/2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中医基础知识测验
本次测验满分100分,其中观察组平均得分为(85.5±9.2)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79.3±9.7)分,观察组中医基础知识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1089,P<0.05)。
3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41-02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针灸临床治疗等内容[1]。它也是一门集医学基础、过渡、临床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护理学专业授课学生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操作、熟练临床技能为主[2]。护理学教学强调护理技能的获得与形成,护理技能的教学重点和特点在于强调技能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患者的言语沟通和提供患者所需要教育的技能[3]。此外,对于护理技能的创新服务,笔者认为基于中医针灸推拿作为绿色安全无毒的传统疗法,其对于病症的治疗疗效确定,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护理实践[4],因而可以将针灸推拿引入临床护理中来,可以给予患者针灸推拿等的非药物疗法护理。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传授针灸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针灸学》教学中,个人认为思路如下。
一、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
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学》的基础知识[5],也是《针灸学》课程性质之一医学基础课程的体现。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刺法灸法和针灸治疗的基础,也是《针灸学》的核心之一。因而对于基础知识理论的教学极其重要[6]。在经络腧穴部分的教学上,先多以基于授课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7],教师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学生主要以记忆为主获得夯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期间也可穿插一些趣味记忆方法如谐音、串联等来促进学生记忆。另外,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虽然《针灸学》教学大纲对经络原文的不要求,但是也要求掌握经脉的基本循行,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以后的临床护理针灸操做铺垫。因而基于《灵枢·经脉》中的经典原文,选择行文简洁,诵之朗朗上口,或三五字一句,条理性比较强的文字进行重点讲解,如心经循行原文“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其支者:从心系,……。其直者……,出其端”,以原文讲授,让学生自己在体表描绘经脉循行路线,在理解并能够自行在体表描绘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尽量背诵原文,以便更好地记忆循行路线,为临床实践奠定稳固基础。
二、临床过渡课的提早进行
由于护理学的教学重点在于临床护理技能的获得与提升[2],因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开展课程。刺法灸法学作为《针灸学》教学中的临床基础课程,其主要担负着联系基础知识理论和临床实践治疗的桥梁作用,主要是对于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起过渡和衔接临床的作用。因为针灸治疗和传统常规中医有所差异,在理、法、方、穴的基础上,强调术,即针刺手法操作。熟练的针刺手法操作多是来自于长久不懈的练习,所以可以在整个学习的一开始,就提前练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练习针刺手法,能够更好地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针刺技能[8]。本着提早获得、提早练习的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提早进行针灸基本临床技能培训是有必要的。提早进行针灸临床基础课程的讲授,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针灸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9],最终有助于学生护理技能的获得。
三、临床课程引入PBL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或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围绕提出的问题来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的过程[10]。而《针灸学》中的针灸治疗部分,针对具体的疾病讲解针灸的穴法方术,是针灸对于实际临床问题的解决。因而,在针灸临床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能够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疾病的认识,使教师授课更有针对性,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养成[11,12],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PBL模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学的教学目标,利于护理学生临床技能的养成。
四、结合护理学专业特色,引入杵针疗法
杵针疗法是李仲愚老先生家传十六世的针灸技能,其特点为不用药物,针具不深入皮肤肌肉,工具制作简单,取穴精简,手法简易,操作简便易学,无疼痛损伤之苦,无交叉感染之虑,兼针灸与按摩之长[13]。正因如此,将杵针疗法引入护理专业针灸学教学课程中,能够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临床技能范围,创新学生技能素质,更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技能,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综上,护理学专业因其自身专业特色,其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要求决定了《针灸学》教学中针灸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中提倡以医学基础课程为基础,夯实针灸经络腧穴基本知识;通过早临床的方式,加深针灸临床过渡课程的学习;再结合PBL教学提高学生面对具体临床实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补充创新型安全疗法——杵针治疗,能够综合提升学生临床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47-449.
[3]Bjork IT,Kirkevold M.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developing a model of Practical skill Performance in nursing[J].Clinical Nursing,2000,9(4):620-631.
[4]王军英.浅议针灸疗法的施术安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424.
[5]胡蓉.《针灸学》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针灸,2012,32(1):75-77.
[6]孙志.《针灸学》腧穴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杂志,2011,52(5):448-449.
[7]申翔.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77-78.
[8]许予民,魏建文.《针灸学》“双前法”教改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7-58.
[9]刘红华.“早实验、早临床”护理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10]庞春江,王威,吴兆利,等.以问题为引导的PBL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3-14.
[11]陈力.论针灸临床教学创新[J].中国针灸,2011,31(9):834-836.
[12]夏勇,李艺,刘世敏等.PBL模式——针灸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4):4-6.
[13]钟枢才.杵针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63-02
中医药基础教育是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多样化交叉学科的教育建设是目前我国中医药改革创新的重大部署。因此,综合性中医药大学往往会设置医药方向的非医药专业院系,培养多样化中医药复合人才。然而,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开设时间较短,课程设置不够成熟,尤其是其医学课程设置更是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专业培养目标未能很好地得以实现。
在非医药专业院系中,医药基础课程一般不作为专业课,一两个学期就结束学习。以《中医药基础》课程为例,一般设置为70学时左右,内容包括“中医学基础知识”、“中药学基础知识”、“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三大块。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繁杂难懂、枯燥无味、难以吸收;对于教师来讲,学时太少,不能全面展开来讲,往往顾此失彼,使本课程的教学面临极大的困难。笔者在《中医药基础》教学过程中感受颇深,无论是在职业态度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所改变,对于非医药专业的学生,教学目的不是让他们学得像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一样优秀,而是激发他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并运用到本专业领域上来,加强中医药专业与非医药专业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从“讨厌学”到“喜欢学”上进行转变。笔者发现,适用于医药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对非医药专业学生不一定适用。笔者思考,在抱怨学生基础知识不牢、上课没人听讲的同时,是否应从教师入手,改进教学方法呢?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并提升非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归纳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
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双方往往容易产生感情隔膜。如果不能通过主观努力去消除,教书育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社会阅历宽,有主见,有民主意识,教师很难也不能再按照学校和自己的教育方法或尺度去“雕刻”学生,更重要的是去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的课堂空间。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越好。首先,教师应去除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不良心态,不要以发号施令者自居,应以正直开朗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果像“私塾先生”整天板着面孔,学生犯错误靠“戒尺”去惩罚,哪有学生愿意靠近教师?更别说积极有效地传业授道;其次,不要把学生的一些特点当成教学阻碍,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学生全身都是毛病。既影响教学心情,又让学生越来越抵触教师,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地融入教学课堂,给他们创造一个交流、提问、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最后,教师个人的魅力也不可忽视。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教师素质过硬,做到讲知识时博学贯通,讲体育时身手矫健,讲娱乐时吹拉弹唱,样样俱全……虽然达到目标艰难,但只要努力,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会不断提高,赢得学生的钦佩,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会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同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多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常常会有一些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徘徊,他们责任心强,教学态度认真,一节课从头讲到尾,生怕学生遗漏知识点,整节课下来,自己和学生都会疲惫不堪,可效果却很一般。这样的方法不适合非医药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他们学习《中医药基础》课程的目的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了解胜于掌握,兴趣大于成绩。那么,如何让非医药专业学生在短时间内花费更少的精力,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1.去繁存简,突出重点
《中医药基础》课程的知识点繁多,再加上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自己的专业,很难抽出大部分精力来学习医药知识。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果不对课本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不做到“简而精”,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甚至让学生失去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例如,在“中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各种主治的药物加在一起有几百种,如果每种中药都给学生讲解很不现实,学生也很难吸收消化。我们要考虑学生喜欢听什么,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讲。学生在学校难免出现感冒、发烧等一些常见病,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中药上,如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学生感兴趣就会认真听,再举一反三,和其他主治药物相关联,加深印象。又如,非医药专业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很少,有关“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诊法就可以舍弃不讲或少讲。这样一来,重点突出,学生才能记得住,听得懂,用得上,才会提升学习的兴趣。
2.提倡自主学习,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大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如果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就无法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同时加大了教师的责任。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同于高中,应以自学为核心,情景式教学为先导,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五行学说的讲解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五组,让学生分别扮演金木水火土这几种角色,自行总结五行的特点和相生相克的原则,再由代表辩论。又如,讲到方剂的“感冒用药”时,可以把教室变成诊室,一些学生扮演患者(描述症状),另一些学生则扮演医生(诊断开方),教师引导没有参与扮演的学生通过患者的描述鉴别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同时,根据开出的药方,利用声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课件或药材实物演示,让学生更为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医药中难懂的概念,增长知识面。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有些教师善于使用研究性教学法讲解中药知识,有些则善于使用拓展法将本课程的三大知识点融会贯通……只要善于综合利用教学方法,会比单纯地使用讲授法的效果好得多。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课堂,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增加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机械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切合实际和实践激发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
3.营造中医药学习氛围,关注第二课堂
根据文献调研发现,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大多数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未能掌握应该具备的医药学知识,或者对医药学概貌缺乏全面的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学时有限、教材内容繁多、脱离实践,因而学生难以掌握,学习兴趣不浓。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药知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激发学习医药知识的兴趣。所以,除了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外,还可营造第二课堂的学习氛围。例如,请一些著名的老中医来校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学院的药园、标本室,包括到中医院药房或药店调研、学习,等等。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重在实践的学习态度,使教学更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达到“学做结合”的模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更容易接受和热爱中医药的学习。
综上所述,为了给非医药专业学生教好《中医药基础》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目前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增强学习中医药的兴趣,才能为国家培养中医药复合人才。
1一般情况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现有病床204张。参加知识问卷调查的职工均为临床医生,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21人;学历大学本科毕业11人,大专及中专毕业28人;男性26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32•7岁。
2急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培训前后的对比
3分析
3•1关于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培训
有关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经过培训后,医务人员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如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等都能够达到记忆、再现和理解水平。其中对于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和深度,除颤能量的选择等正确回答率可达到100%,对于心肺复苏相关药物的认识也有进一步提高。但应该注意到,虽然此次培训后答题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但培训中所包含的概念性、记忆性内容较多,而大部分医生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并没有真正碰到过类似的场景,更没有具体的操作体验,因此培训的真实效果还有待实践来检验。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必须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有效应用水平。将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每年用一定的时间来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和模拟实战相结合。
3•2关于常见危重症中西医基础知识的培训
常见危重症基础知识的培训主要选择的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塞的诊疗常规经过进一步培训后,大部分医生对于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典型改变和诊断要点的理解掌握可达到90%以上,对溶栓治疗的认知率可达到92•6%,比培训前的比例多出近1倍,对PTCA治疗的认知率也从7•7%上升到22•2%。这表明当这些经过培训的医生再次面对急性心梗病人时,他们选择最佳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将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医务人员培训后对急性左心衰竭诊疗规范中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本治疗方法的掌握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培训对提高基层医生处理临床常见危重症的能力将有所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对中风的概念和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中医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对于头颅CT在确诊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大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培训结果的分析中除了可以看到系统培训带来的有效成果之外,也应该看到基层医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基层医生对急性心肌梗塞相关酶学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这可能与基层单位在先前的临床工作中没有广泛采用溶栓疗法有关,另外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症候群,易与很多疾病相混淆,因此,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缺血性中风诊疗规范中血压管理的认知率从7•8%提高到51•9%应该看作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这说明很多基层医生将来面对相关病人时,可能不再只知道单纯一味地降低病人的血压。管理血压而不是降低血压,虽然只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但却可以使更多的病人避免遭受到脑灌注压不足带来的第二次危害。遗憾的是培训后刚到一半的认知率显然还是偏低了。
从此次培训的结果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在中医诊断、辨证、立法和方药等方面表现出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具体表现在诊病过程中普遍忽视对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内容的采集,套用书本现成的模式,不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所掌握的的病历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因此,一方面中医理法方药各方面基础知识普遍欠缺,另一方面工作中又存在的对传统中医的消极态度,这就造成了对中医理论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日渐衰减。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基层中医院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恐怕与日常工作中普遍重视西医诊断治疗,过度关注西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轻视中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对中医治疗危重症的信心有关。
4对策研究和展望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人口50万,但居住分散。当地经济欠发达,多数人为农业人口,只有少数煤矿、化工和制烟业为经济支柱产业,因此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当地百姓就医时,小病多在乡镇卫生院解决,大病才到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如果解决不了,个人经济情况又许可的话,则会到州中心医院或省级大医院就医。这就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收入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医疗设备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内地大城市医院相比相对薄弱。前来就医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样,这不仅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医疗环境(医生的技术水平,病人的文化水平等)有关,还与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贫穷是健康的最大杀手,当地很多病人由于经济拮据,小病硬扛,终成大病;而来住院的患者只带着一两百元钱押金又是常事;病虽重但尚可医的病人,却常因无法承受经济负担而回家放弃治疗。另外,矿山、印染等行业工人由于缺乏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矽肺等职业病更是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病人身上常常是病多而复杂,病重而无钱医,有钱诊断而无余钱治疗的尴尬情况,让人感到扼腕叹惜,束手无策。而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的这些情况(医疗、经济、交通、地理环境等)在西部贫困地区不是唯一的,而是普遍存在的。
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日益普及,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对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仍然相当匮乏,特别是像在贵州的一些偏远地区。就我们学校而言,每年进入学校的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来自贵州的各个不同的地区,外省的学生一般在中学就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本省的学生中有的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也有一些学生是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的,综上所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基于这种现状,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为解决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当前所处的困境,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即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以便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1分层教学实施方式
要开展分层教学,首先我们就要清晰的了解学生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所掌握的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层教学的实施。我们的思路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考核,根据考核的成绩划分相应的层次,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材和编写不同的实验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切实的掌握这门知识。
1.1层次的划分
根据我校现有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验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基准,进行命题考试。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基本原则是根据考试成绩作为分层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成绩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属A层次,以下属于B层次。
1.2教学设置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充分了解各层差异,针对差异,分类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对于A层的学生,因为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根据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结合我校中医院校的特点,可以重点进行OFFICE高级应用的教学。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不仅在现在,以及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都会用到,有很高的实用性;而且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学生也可以参加计算机等级方面的考试,增加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对于B层的学生就着重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OFFICE操作和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有自主要求进行层次的调换,也可以提出申请,老师进行酬情处理,由低转高,进行测试达到要求后即可通过。根据教学目标,分别对A,B层次进行授课。A层次学生以多练少讲为主,多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动手的机会,参考二级考试中各种操作,多设计一些具有综合性的、灵活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注重培养他们综合实验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应实行精讲精练,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学,又要注重对学生独立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两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我们都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自由组合以5-10为基准的团队,我们以团队方式来分配实验任务进行操作练习等。实施分层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分层评价。评价的方式不能像以前班级授课时,仅仅以考试的成绩作为依据,可以采用多方面综合进行评分,如上机测试占50%,平时制定的练习题占20%,团队小组任务占30%。
2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的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提高。可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出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来制订学生的教学内容、实验操作等。
3小结
在中医院校的学生掌握了上述的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操作的能力,是完全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的,学生在就业上也会有较强的竞争力。综上所述在中医院校实行分层教学是可行的,不但可以实现因材施教,还可以培养新形势下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
作者:张铭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4(1):27-28.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是中医专业从业者的入门考试,是对从事中医医师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也是检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满足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对某中医院校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学校教师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本资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提供的某中医学院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
二、基本方法
用Excel软件对考生的学科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总成绩、通过率、学科平均成绩、学科平均掌握程度、以认知层次划分的平均成绩、不同认知层次的平均掌握程度,并分别与全国院校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
1.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011―2013年,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报考人数从2011年的171人增加至2013年的243人;学校考生成绩平均分和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2013年,学校和全国的考生平均分和通过率逐年递增,详见表1。
表1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情况。
近三年,学校考生的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分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且考试成绩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详见表2。
表2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平均分的基本情况
三、讨论
1.考试整体情况评价。
近三年,我校考生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平均分、通过率、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和平均掌握率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这充分说明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学生基本功扎实,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系统和熟练。
2.加强医学公用知识教育。
通过对我校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校考生公共知识平均分和平均掌握率明显低于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成绩起伏较大。这进一步显示了我校在公共知识教育方面的不足,也为我们下一步对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指明了方向。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规定,我校将积极推动人文社会学科与中医学的交叉渗透。主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开拓各种渠道,实现中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接。
3.改革考试形式和考试管理制度。
中医护理较西医护理更为复杂,护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因此中医护理实习十分重要[1]。我国护理学院实施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以西医护理为主,对中医护理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未深入讲述中医护理的内容。由于学校对中医护理不重视导致中医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扎实,数量不足。中医院往往由护士长和护理部联合制定考核计划对中医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为主,护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信息传达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2]。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向上攀登[3]。本研究将分层次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护理教学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男生1名,女生29名;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2.14±0.57)岁。对照组男生2名,女生28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2.16±0.59)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观察组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护生实习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12周。前2个阶段为分层次教学实施阶段,后1个阶段为归纳阶段。1)分层依据:行为考试20分、理论考试40分、操作考试40分,根据护生的分数确定层次:80分及以上为优秀层,70~80分为提高层,70分以下为基础层。2)基础层教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掌握穴位、穴位按摩和敷贴法。提高层教学以四诊、穴位刮痧、熏洗、湿敷和经络学习为主。优秀层教学以深入学习四诊内容、经络、艾灸、穴位按摩、穴位拔罐、中药导入和腹部推拿等,并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的理论和技能成绩,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1)理论考试:基础知识60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20分,一定难度必做题10分,高层次护生选做题10分。操作考试:参照《中医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学分册)和《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10年版抽取题目并进行评分。2)临床综合能力:参照迷你临床演练评量表进行评价。包括中医四诊、人文关怀技巧、沟通交流、辨证实施护、中医健康教育。1~3分为不符合要求,4~6分为符合要求,7~9分为优秀。3)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实习结束后的理论和技能成绩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分别为(86.12±3.57)分、(94.95±3.76)分;对照组分别为(80.09±3.41)分、(90.64±3.35)分;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t=6.690、4.579,P=0.000、0.000)。
2.2比较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
观察组护生在中医四诊、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技巧、辨证施护、中国特色教育优秀率分别为93.33%(28/30)、96.67%(29/30)、90.00%(27/30)、93.33%(28/30)、86.67%(26/30);对照组分别为70.00%(21/30)、76.67%(23/30)、66.67%(20/30)、73.33%(22/30)、63.33%(19/30);观察组护生在中医四诊、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技巧、辨证施护、中国特色教育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χ2=5.450、5.192、4.816、4.321、4.363,P=0.020、0.023、0.028、0.038、0.037)。
2.3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