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10:30: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建设新模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 引言
黄河作为我国第二大河,孕育了我们世世代代儿女。然而,如今的黄河河水湍急,防洪防汛已刻不容缓,黄河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已成为我国水利工程重中之重。
2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
(1)我国的水利工程在发展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责权不够明确,缺少科学和规范的管理。
(2)水利工程在项目资金的管理方面也不够合理。水利工程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在资金管理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在施工阶段,资金的管理是应该最为被重视的,这是对成本的控制,决定着施工企业经济的效益。
(3)水利工程在项目质量上,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不够严格,政府有责任履行监督职能,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这要具有强制性,这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3 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改善措施
(1)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在建设初期要做好准备工作。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前期工作先要做合理的规划,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
(2)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要规范管理。在工程招投标制度方面,要进行完善,认真搞好工程招投标。
(3)水利工程建设完毕,后期管理制要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维护阶段要制定管护措施避免资产闲置、流失等不必要的浪费,以发挥管理维护工程的长久效益,强化工程管护,真正发挥工程效益。
4 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新模式研究
4.1 防洪保障管理
(1)黄河控导不仅是抵御洪水的主要屏障,还是贯穿各控导的重要通道,更是防汛抢险的必经之路。而每年的主汛期多为雨季,坝防道路雨天泥泞,车辆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防汛抢险。因此,硬化坝防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2)工程管理的本质是安全管理,检查观测是工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工程进行经常、全面的检查以及必要的观测,及时发现工程的异常和损坏,掌握工程在运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完整与安全运用。
(3)护坝地丰富的土地资源推动了生态林、适生林、经济林的建设,黄河护坝地是黄河工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必须立足于黄河防洪安全,与工程管理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过去黄河控导备防石是每公里储备一定量于坝顶临河一侧,备防石则露天堆放在坝坝顶,离迎水面坝肩最少3m。备防石料主要是为满足平时控导养护修理的需要,也是汛期抢险的应急之需。规范化控导备防石料的存放应是方便使用、集中存放、规范有序、整齐划一,有利于工程管理和良好的坝容坝貌。备防石应集中存放在坝顶,逐步取消坝顶背后备石,备防石在控导坝顶存放,存放不了的可以在护坝地集中存放。
(5)规范化控导养护后要对管理设施进行全面考虑,达到提高工程安全、整体美观和现代化的目的。要定期对标志牌进行校对、更换、维修,做到数据内容准确清晰、设置整齐美观,百米桩、坝号桩等可涂荧光漆,以便于夜间抢险行车安全与方便,工程简介牌、历史事件标志牌等的建设与管理也要注意与景区建设管理相协调。
4.2 生态景观管理
(1)黄河下游控导一侧建成“绿色长廊”,不但是“防洪保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改善沿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在一定范围内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温、湿度,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发挥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规范化控导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将有效地缓解大洪水时风浪对坝坡的冲刷,黄河下游的风浪淘刷险情将明显减少,防浪林还具有缓溜落淤的作用,可以抬高坝脚地面,防护林可以提供充足的柳料料源,不仅做到就地取材,使险情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护和控制,还减轻了沿黄群众的备料负担,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黄河沿岸的风沙污染,改善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2)生物防护工程的管理作为规范化控导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有总体的规划设计,根据其防护林、护坝林、草皮护坡、适生林等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种植方法,有计划地采伐更新。
(3)规范化控导景观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防洪工程的安全,对景观的和谐、景观的个性化、景观的透视效果、景观的耐看和人们的接受程度进行全面的考虑。黄河规范化控导生态景观建设要综合考虑文化、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它们之间的契合关系,利用景观建设满足水利风景区发展需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长期以来黄河丰富的水文化,记录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灾害和社会变迁等,利用在石碑和岩石上刻记曾经发生过的水现象,展示一种文化景观成为景点开发重点之一。
4.3 排水设施管理
(1)在日常的运行管理中,首先要确保坝身“排水网络”的畅通,确保有效地排泄堤顶积水。
(2)要注意纵向排水沟修建后的安全问题。
(3)要做好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主要包括,及时清理纵向排水沟附近杂草,采用必要的荧光标志,减少车辆挤压对排水沟的损坏,在汛期要及时清理沟内淤泥等杂物,保持其泄流能力,对勾缝脱落,要定期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处理,并注意洒水养护,格外注意排水沟土石头接合部隐患的检查与处理。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对于砖砌排水沟要逐步进行更换,尽量采用现场浇筑或预制混凝土排水沟。
5 结束语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以及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对于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就更多,工程建设和管理更需要科学化和规范化,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不仅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还要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制度,以提高水利工程工作,高效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才会为水利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160113
作者简介:李秀义(1968―),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退耕还林方面的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12502
1引言
北票市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地区,科尔沁沙地南缘,地理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市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50~450 mm,年蒸发量2160 mm,年平均气温7.8 ℃,无霜期135~150 d。干旱少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为主要气候特点。
北票市从2001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之一。2006年又先后被国家和省确立为退耕还林工程示范县。为保证工程建设成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北票市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总结建国以来林业生态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十年来工程建设实践中,总结、创新、推广了八种工程建设的技术模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2坡地生态林竹节壕整地造林模式
每个竹节壕单体长宽深各1.6 m×0.4 m×0.4 m。挖出的生土放在坑下沿,修成30 cm高度的拦水埂,从坑上沿扩坑回土,回填土达0.3 m以上形成1.6 m×1.0 m×0.4 m的整地坑,间隔0.4 m。造林株行距1 m×3 m或2 m×3 m,环山等高配置,初植密度111~222 株/亩。雨季整地,秋季(或翌年春季)造林。适宜在土层较厚或半土半石立地条件下的坡耕地或荒山荒地生态林用刺槐、山杏等树种造林,特点是能够有效地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墒情,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同时由于整地坑体积较大,表土回填,增加了造林地土壤肥力,为林木幼树生长创造了条件。正常年景,造林当年,幼树生长高度达到0.8~1 m,三年生达到3 m以上。
3山地鱼鳞坑整地造林模式
每个鱼鳞坑单体0.7 m×0.5 m×0.4 m,呈半圆形,挖出生土在坑下沿修成0.2 m高的拦水埂,从坑上沿扩坑回土,回土深度达0.3 m以上,造林株行距1.5 m×3 m,初植密度148株/亩,行向环山等高,上下行株间错开,呈品字形配置,如鱼鳞状。雨季整地,当年雨秋季节或翌年春季造林,适应半土半石质的陡坡山地生态林针叶树或山杏、沙棘等树种造林。这种模式偏重于荒山配套造林,既有第一种模式的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优点,又相对减少了整地用工量,降低了造林成本。
[BT(1]4[ZK(]坡地机械开沟与人工平整相结合的整地造林模式[ZK)][BT)]
[JP3]使用链轨拖拉机在坡地上按环山等高拉沟,沟深、宽各0.5 m,将机械翻出的生土在下沿修成0.15 m高的拦水埂,在沟上沿扩沟回填土达40 cm深,同时在沟内每1.5 m修一道拦水隔,防止降水顺沟冲刷。造林株行距1.5 m×3 m,初植密度148株/亩,适用于土层较厚的坡地营造各种生态林树种。特点是既能有第一种模式的蓄水保墒的优点,又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造林成本。[JP]
5河滩大坑整地造林模式
整地坑规格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0.6 m×0.6 m×0.6 m,立地条件较差地块0.8 m×0.8 m×0.8 m。立地条件较差地块进行客土。造林株行距3 m×4 m,2.5 m×5 m或2 m×6 m,初植密度55株/亩,秋季整地,翌年春季造林。使用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大苗,每株浇水50 kg以上,并覆膜保墒。适宜河滩,沙化耕地及绿色通道等地块杨树造林。亦称“三大一深”(即:大坑、大水、大苗,适当深栽)造林模式。
6大枣经济林密植造林模式
[JP3]整地规格同第四种模式,造林株行距2 m×3 m或2 m×4 m,初植密度84~111株/亩,栽后修成横向相连,宽1.5 m的条田或台田以利蓄水保墒,适合营造“金丝王枣”等适宜密植经济林品种。苗木成活后进行低干矮冠整形,靠群体密度增产。特点是早结果、早丰产,一般地块较好经营水平可实现三年生亩产100 kg,5年生实现500 kg。亩产值分别达到1000元和5000元。是一种深受果农欢迎的早达产,早丰产,高效益的造林栽培模式。[JP]
[HJ1.2mm]
7经济林先常规造林后改接模式
[JP3]这种模式为北票市多年以来一直实施的“两接”造林模式,即山杏改接食用杏,山枣改接大枣(包括低质大枣改接优良品种)。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按常规造林方法栽植山杏、山枣(含普通枣树),成活三年后,再改接食用杏、大扁杏和优良品种的枣树,或利用现有的山枣树资源直接嫁接优良品种枣树。主要特点:①降低了造林成本,如直接定植成品苗经济林每株需1.5~2元,金丝王枣为每株5元,改接只需要0.8~1元;②能迅速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③可以对前期造林工作中品种选择不当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正。[JP]
8林药间作,林草间作模式
即在林木未郁闭前在林木行间间种中药材或牧草,中药村选择当地产的地道品种,牧草选择多年生的紫花苜蓿、沙打旺等,间种面积占林地面积的60 %左右。主要特点是有效地防止了退耕农户在行间间种高稞作物影响林木生长问题,又能使退耕农户获得了高于或相当于间种粮食作物的收入,有效地巩固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可谓一举多得。
9人工促进荒山封育造林模式
根据北票市大部分封山育林地块中荒山荒地、灌木林地、疏林地交错分布的现状,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段,采取小坑整地方式,人工营造针叶树为主的树种,一般安排在雨秋季造林,株行距采取不规则分布。特点是封育后能够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加快了封山育林工程的成效,较快实现林地的生态效益。
在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最早我们曾提出了18种造林技术典型设计,经实践、示范、推广、总结、比较等几个阶段,最后筛选出以上八种模式,这八种模式占全市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的80 %以上,并在大规模荒山绿化工程中广泛采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工程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经2008年退耕还林工程普查,全市17万亩退耕地还林面积,造林保存合格面积达到97.38 %,54万亩荒山配套造林和封山育林造林保存合格面积达到了746 %。全市的森林复被率增长了5 %。
二是大部分退耕农户已经从退耕还林工程地块上获得了收益,早期营造的速生丰产林平均胸径已达24 cm,最径达到34 cm,成材有望。早期营造的经济林已普遍进入结果期,如枣树经济林每亩纯收平均达到2000元以上,最好的上园镇金丝王枣亩产值实现1.5万元以上。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后续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2] 鲜明.麦积区退耕还林树种选择与林业产业开发模式[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31~33.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主要体现。通过我们的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使监督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1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一个新的理解
1.1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一是代表政府对在建工程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掌握本地区的工程质量状况,并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二是督促各方责任主体的工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三是认真检查工程建设中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四是树立好的企业典型,处罚劣质工程的质量责任人。
1.2执法监督人员的工作质量标准
不直接把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监督人员挂钩,而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少来衡量监督人员的工作;以质量投诉的多少、投诉质量问题的影响来反映监督工作的成绩;以社会对质量监督机构的反映作为监督工作的成绩。
1.3建立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监督站内部应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程序要简化,办法要实用、有效,从而形成一个透明的监督工作环境,使监督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认真、积极的工作;形成一个人人为自己负责、人人为工程质量负责的良好氛围。
1.4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检查环境
主动发挥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互动,相互促进工作质量。通过座谈、研讨、宣贯来相互沟通、理解、支持,使工程参建各质量责任人重视工程质量,并自愿干好本职工作。
2对内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2.1优化机制,打造过硬的质监队伍
我站将监督科室按工作目标进行分工,即分为主体监督科、装修监督科、商品混凝土监督科、检测监督科和监督督察科。不定期地对各科所监工程进行调整,使全市每一个工程都将接受质监站人员的监督管理,使质监站的每一位监督人员尽可能多地覆盖监督工程。
2.2坚持集体执法检查
对施工现场执法检查,规定必须是三人小组集体行动,不得单人到工地进行执法检查。这样有利于公正执法,业务知识互补,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2.3实行工程验收内部运行卡制
运行卡内容包括监督科室意见、监督档案情况、日常监督检查得分情况、验收小组的验收意见、站领导的结论。验收严格按承诺时间(5个工作日)进行,并且强调验收人员在现场提出结论性意见。
2.4监督检查情况的定性、定量评定
每一次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都用“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提出发现的问题,按不同的问题分别要求整改、落实到位,并用分数进行量化打分。工程主体及工程竣工验收时,可以用日常监督分数来评价工程质量。
2.5监督工作的量化考核
我站对各科的监督工作进行月量化考核,使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考核内容包括行风廉政、质量投诉、日常监督、监督到位、监督频率、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及领导抽查情况等。
2.6实行工程质量监督责任追究制
谁主管的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出现用户质量投诉,由谁负责处理解决,并根据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情节的轻重,对相关人员提出批评教育或追究其监督责任。
2.7周例会制度
每周一上午召开站务会,各科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发现的质量问题以及本周的工作计划。站领导通报质量验收情况,强调日常监督检查应注意的事项。
2.8建立质量监督工作内部通报制度
每周将各监督科发现并解决的问题,监督督察科发现的质量问题,质量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工程停、复工情况等,用“工程质量信息”进行内部通报。
2.9健全监督日志和监督档案的管理
监督日志记录监督人员每日的工作情况,主要是每天检查的工程、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目前的质量状况等。监督日志配用“建设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停工整改通知单”,进行三级监督管理。
2.10质量监督工作的年度总结
每年年初,对去年的监督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下一步监督工作的重点及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出台站文件,例如:《关于主体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关于住宅工程竣工验收的有关规定》等。这对治理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对外严格质量监督,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工程质量全面提升
3.1质量监督的动态管理
将过去对施工“停工待检”的质量控制点检查,改为不定时、不告知的日常质量巡回监督。加大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随机抽查,实行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检查相结合,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增强了质量监督的威慑力。
3.2质量监督管理的分级化
配合取消质量“控制点”,对所监督的工程实行分级化管理。每一监督科室将所监督的工程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对好的工程进行表扬或召开不同范围的质量观摩现场会;监督督察科对所监工程的单位领导进行督导,要求施工单位的总公司领导查看质量现场并到质监站交换意见,或质监站用文字材料寄总公司领导。
3.3开展工程质量监督交底
第一次到工地现场主要是告知参建各方质监站的有关要求,包括站制定的文件内容、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质量月报、隐蔽工程施工时间的通知、日常监督检查的方式、验收的时间和程序等。
3.4抓参建方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
要求开发、监理和施工单位项目部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现场配有质量样板照片或质量模型,建立针对班组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奖罚制度,并且在显要位置设立标牌公示。
3.5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轮岗制和验收抽签制
为了增多质量监督人员发现问题的角度,把质量问题处理在施工过程之中,避免所监工程成为“自留地”,我站不定时对工程的监督人员进行调整,使每一个监督科尽可能扩大工作范围,尽最大可能实现工程质量巡回监督。
对工程主体和竣工验收,采取定时(每周五)、不定人的方式,随机抽签确定参加检查验收的人员,增加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3.6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以往的工程质量初验制度,会使质量问题堆积到最后,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工程质量也不会提高,最终还会给质监站的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因此,我站取消了工程质量初验,将监督关口前移,改过去只重视竣工验收为加强过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既重视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也重视竣工验收。
3.7加强对工程质量问题的专项治理和专项检查
专项治理工程质量通病。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质量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关于模板支撑体系的几点规定》、《关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检查要点的通知》、《关于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通知》、《钢筋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关于高层建筑与相邻地下车库施工相关问题的规定》等技术性文件的执行,有效地防治了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水平。
预拌混凝土供应商的专项检查。一是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二是对搅拌站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特别是试验室的监督检查;三是施工现场抽检其坍落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四是施工现场抽取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检验和强度对比试验;五是对基础混凝土进行钻芯取样,检测其混凝土强度;六是对抽检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生产管理水平,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3.8加强对施工质量信息的及时收集汇总分析
执行施工、监理单位的施工质量月报制度,要求其每月向质监站报告工程质量状况。强化参建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增进监督人员对工程质量状况的了解,及时调整监督管理工作。
执行检测机构不合格台帐“零报告”制度。目前,随着检测机构的市场化,不良的市场竞争,导致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值得怀疑,致使工程质量没有根本性的保障。因此,要求检测单位将不合格项目在24小时内报建设单位和质监站,每周向质监站报不合格台账,或“零报告”不合格台账。
3.9定期进行质量大回访
通过质量回访发现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发现日常监督工作的漏洞和偏差,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检查。
4监督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和监督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分析
【Keywords】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engineer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08-02
1 引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促进工程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大大减少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下文笔者主要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
2 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2.1 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监管工作的责任心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过程中,相关监督管理人员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往往能够为良好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单位的内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实际的管理监督效率极其低下,从而限制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2 构建系统全面的内部工作环节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需要良好的建设环境以及完善的方案,因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需要具备完善的管理机构以及管理方案。同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方案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从而保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为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
前面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对策以及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崛起,在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监督管理方式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良好质量,保障其施工环节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下面笔者将主要探究当前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
3.1 重视监督执法水平,强化规范化的制度
在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重视模式上的创新工作。其中首先需要重视的是构建良好的内部制度,通过提升监督执法的水平保证项目良好的质量监督管理。
第一,相关单位应当重视对传统机制以及制度的调整和优化。随着当前现代化的发展,很多魍持贫榷汲鱿至瞬簧俚木窒扌裕如果建设单位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地调整,那么就会限制自身的发展。在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专业化监督班子的培养,保证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将监督工作分为主体工程的监督、装修装饰工程的监督、商品混凝土材料的监督以及监测监督等。通过分化监督工作的内容来提升监督的效率以及力度,进而保证合理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重视集体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在进行现场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施工建设单位需要重视采用分组的形式,保证对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小组化管理形式,并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形式来提升质量监督管理的效率。
3.2 提升监督的质量,提升监督效率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案的优化和创新过程中,应当重视严格的监督质量标准,将标准进行提升,并使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能够立足于高标准严要求,进而为良好的工程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应当立足于动态化的质量管理,在日常工程项目的监管过程中,应当定期地进行数据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方面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准确地预测市场发展的动向,合理的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决策和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动态化的管理监督工作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性。第二,重视质量管理的交底工作,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将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应当进行的施工环节以及施工标准进行全面交底,保证质量监督部门与实际的施工部门之间的信息共同性。[1]
4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以及创新的思考
在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质量监管部门一定要采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和处理程序,如果在日常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那么应当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专项管理方案,并将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探究出现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处理对策,从而保证质量问题的标准化处理。
除此之外,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以及处理都应当立足于一定的理论支持,因此就需要质量监督部门在进行完日常检查工作后,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在报告中需要详细地指明本次检查工作的具体时间、检查的具体内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同时标注质量监督检查管理的人员姓名,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更好地落实相关的责任制。
5 总结
1 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模式存在的弊病
高速公路与其他的工程建设程序类似,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实施一般可分为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传统的模式是在设计和施工前甲方分别对设计、施工两阶段进行招标,审查投标单位标书,评估判断其资质和能力,确定设计和施工单位的程序,称为设计-招标-施工模式。认真分析一下时下通用的这种模式,会发现它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管理层级过多,程序过于复杂,影响工程进度
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业主、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项目管理,业主或监理常周旋于设计和施工单位之间,协调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的工作,解决出现的矛盾。首先,业主要对设计和施工分别组织招标,也就是两次招标,花钱耗时。而且,高速公路的绿化工程一般要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验收,方能保证整个工程的全面完成,一旦主体工程出现设计或施工变更,就要求绿化工程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迅速应变,以免影响工期。业主又要在设计单位修改了设计,拿出了相应的变更后,重新组织设计、施工以及监理三方进行交底,如果频繁地出现修改、变更,将使业主和施工、监理这三方都疲惫不堪。而且设计单位的施工图修改又有一套管理程序,而且又要重新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这必然会影响工程进度。
1.2 设计图纸的可行性无法保证,不利于成本控制
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对现场的情况及市场苗木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进行详图设计时只能根据过去的经验或通常状况进行。如果其业务范围仅限于当地,问题可能还不突出,但如果扩展到更大范围,设计师的经验及对通常状况的估计就可能发生偏差,结果可能是设计人员经过详细考虑的施工详图却不符合工程实际,从而造成大量的工程变更。此外设计单位对市场苗木情况了解不全面,导致设计出来的苗木市场上找不到或者数量不够,又要进行设计变更,这样就无法保证原来想要的设计效果。这些因素都不利于项目的成本控制,增加了工程造价和管理成本。
1.3 设计服务不到位,容易造成设计和施工脱节
设计单位往往出完施工图后进行一次技术交底,基本上就完成了设计任务,他们由于工作关系,很难做到派设计师常驻工地进行设计服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打报告给监理和业主单位,然后他们再通知设计单位到现场勘查确认后再出图,这一来一往浪费时间不说,还造成了施工单位因为误工而增加了管理成本。
既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改革创新就刻不容缓了。压缩中间环节,将设计和施工企业合而为一是一条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也就是实行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施工的总承包,即将设计和施工交由一家企业完成,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以下简称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2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优势
2.1 有利于理清工程建设中业主与承包商、总包与分包、执法机构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
在总承包项目中,业主仅提出业主要求,主要针对工程要达到的目标,如实现的功能、技术标准、总工期等。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业主仅着眼总体的、宏观的、有限度的控制,给总承包商以充分的自由完成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方面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业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省时、省力、省心。在工程总承包条件下,业主选定总承包商后,勘察、设计以及采购、工程施工等环节直接由总承包确定,业主不必再实行平行发包,避免了发包主体主次不分的混乱状态,设计、施工、供应之间和各专业工程之间的责任盲区也不再存在。也可避免执法机构过去在一个工程中要对多个市场主体实施监管的复杂关系。
2.2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并非我国首创,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几十年的道路,事实也证明,此模式对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外经验证明,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减少了资源占用与管理成本。
2.3 有利于提高全面履约能力,并确保质量和工期
设计施工总承包最便于充分发挥承包商所具有的较强技术力量、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优势。同时,由于各建设环节均置于总承包商的指挥下,因此各环节的综合协调余地大大增强,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是十分有利的。
2.4 有利于降低成本
“设计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施工承包商可在设计早期阶段介入,能够把自身在施工方法、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以及设计是否能在施工中实现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能和经验体现在设计之中,使得许多施工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开工之前就得到解决。带来项目建造过程的优化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而达成降低工程造价的目标。
2.5 设计变更更加便捷
设计和施工人员由于在设计阶段能够经常接触和交流,共同攻关,克服诸多施工技术难题,避免设计、施工脱节的现象。另外,由于设计和施工均由一个单位负责,故还可边设计边施工,随时从容应对高速公路主体工程设计或施工的变更。
可见,在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中,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在成本、工期、施工质量以及便于业主方管理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完全可以使业主与总承包方达到“双赢”的目的。
3 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启动部门联动机制,开创景观设计施工总承包新模式
践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要树立创新的观念和思维。在确定中标后立即召开项目筹备会议,并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公司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利益的共同体。为保证完成任务,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3.1 设计理念新颖、设计服务到位
项目招标时设计部分占的比分较大,所以在前期方案设计时就非常重视,设计前派五名设计组成员到现场进行仔细的勘查,包括当地气候条件、周围环境、当地乡土树种、现场土质情况等等。
贵州省麻尾至驾欧高速公路作为进入世遗风景区的主要门户通道,道路沿途的山川秀美,自然风光旖旎而神奇,麻驾高速不仅要考虑公路的实际功能需求,更应考虑公路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怀着对脚下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挚爱,我们以“绿廊、金带、新黔南”的理念为主题,用虔诚的态度审视周边地理地貌、规划设计黔南州美好的未来。打造一条集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绿色长廊,由景观的发展性、开放性和连续性带动经济发展,沿线采用樱花为主要树种,使麻驾高速成为黔南州的极具特色的景观大道,更使其成为黔南州的经济腾飞的金丝带。
3.2 加强项目管理,做到“确保安全、和谐施工、快速反应”。
(1)做好安全管理
对于安全管理在总承包中的难度,项目部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全面认识。要树立安全管理“零隐患、零事故”的理念和务期必成的坚定信心。
(2)做到和谐施工
在总承包项目管理中,要构建好项目领导班子之间,项目部与施工队,项目部与当地群众,项目部与业主监理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几个方面处理好了,才能构建和谐的施工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加强快速反应
对文明施工突发事件的发现处置效率,要制定并启动了文明施工快速反应机制,为快速有效处置文明施工突发事件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3.3 后台支持,提供保障
项目部作为前线部门,但是他们并不是在孤军奋战,公司总部和各部门作为二线部门,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不能到现场的,通过互联网等现代通讯积极参与麻驾高速的设计和施工。在设计方面,由于施工图工作量较大,现场设计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那么公司设计部全体人员都将参与进来,根据现场设计师反馈回来的信息,迅速组织人员加班加点绘制施工图;人事部负责配合组建项目部人员,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采购部负责针对施工图上苗木进行审核,采购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市场调查,如果某个品种市场上苗源紧张或价格偏离较大,超出工程中标造价,就要及时反馈给设计部更换苗木品种。
由于该项目道路全长28.733公里,品种较集中,特别是樱花,需要对市场上现有的樱花品种和数量作一个全面的调查,确保苗源供应;财务部主要是保障项目部资金运作,特别是项目工期紧,更应该提前做好资金计划,保证项目正常运行;工程部负责施工工程队伍的选择和调配,根据项目大小、工期长短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做好科学调度工作。
风潮汹涌,自当杨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新的形势催使我们加速发展,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勇当设计施工总承包新模式下实践者的排头兵。把贵州省麻尾至驾欧高速的环境保护与景观工程建设成为一条景观、生态、经济的高速公路。
引言:
在信息时代,通信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通信工程建设质量将决定着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信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和支持,因此需要通过全过程管理,从而提出优化措施。
一、通信工程特点的评价
通信工程主要包括:信息传输、信号处理和应用,设计通信网络、通信技术以及通信系统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通信工程在现代信息网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网全程通信环节中,通信工程的应用将更加突出。通信企业需要通过高质量的通信基础设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通过不断的竞争激发出行业发展的活力,为企业间的创新提供源泉。现代网络通信项目大部分是扩容项目,通信网的不同网络环节之间,具有不同的扩容周期和建设策略,通信工程的建设通常是按照统一规划进行分期分项目的动态调整,而在这个动态调整过程中实现网络各环节动态之间的平衡。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或者不同阶段都需要进行控制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通信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二、通信工程全过程管理模式的应用
项目管理是在相对应的体制和资源等其他条件约束下,对项目活动进行的有效管理,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满足原本的要求和期望。一个庞大项目往往具有数量众多的任务和影响因素,管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分类和排序,划分合理的生命周期,确保工程项目管理顺利有序地开展。按照通信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将通信工程建设过程划分为前期阶段、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三个部分。通信工程全过程管理在不同阶段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情况下,项目在启动阶段,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少,进展速度较为缓慢;在项目实施阶段,各种活动的介入不断增多,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量越来越大,该阶段时间跨度和资源消耗也是最大的;在竣工阶段,项目资源投入量迅速减少,通信工程全过程管理模式如下图1所示,下文就对通信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1、启动前期的质量控制。通信工程项目在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核,对项目施工地点也要进行现场勘查,选择质量合格的施工设备,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制定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2、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对整个通信工程的联系最为紧密,也是全面控制的核心环节,重点是在不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上。通信工程的施工环节较多,而且每一个环节都相互影响,需要设定工序进行交接检查,有完善的质量预控措施,确保施工项目有明确方案、施工技术有交底、施工图纸有会审、隐蔽工程有验收、设计变更有手续、质量检查有复审、施工文件有存档。尤其需要重视项目风险管理,据前期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关的经验,不断的优化升级风险管理计划,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风险处理的效率,通过长期研究判断和跟踪通信工程项目风险是如何改变的,以便在后期做好相应的预判和控制工作。总之,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紧抓隐蔽环节和薄弱环节,做好通信工程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的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3、项目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通信工程项目在结束阶段,其控制重点是将要进行项目验收和一系列的项目评价工作。该阶段需要确定通信工程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获得有关通信企业有关该项目绩效改善方面的经验和建议。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主要是对项目开始到竣工全阶段进行的控制和管理,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全过程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洪杰.基于Petri网的通信工程项目工期计划与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的质量,不仅能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能保障参与到建设工程项目各公司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发生着一些很大的变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
(一)建筑企业自我约束(1949年――1983年)
1949年――1983年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都是由政府进行统一安排,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设计单位都是国有化,所以工程建设的质量完全是靠企业自己约束,工程质量的好坏靠企业自己评估,根本没有政府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监督。
(二)政府审核(1984年――1999年)
由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各种性质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多,施工队伍的规模参差不齐,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加上当时有关建筑业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出现工程质量管理混乱,最终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急剧下降,所以国家开始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检查。
(三)工程竣工验收备案(2000年以后)
2000年以后,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0年,国家颁布的法律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各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责任划分,一项工程竣工之后先验收再备案。
二、当前形势下建筑工程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快,所以我国监督工作的任务量加大,目前的监督模式以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监督要求。而且当前很多地区对建筑工程的监督不足,存在很多缺陷。
(一)收到的工程质量投诉多
我国国民的文化水平逐渐增高,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越来越强。工程质量投诉增多的原因主要是:有的业主本身了解一些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的业主委托专业的“验房师”对住房进行全方位检查;房地产价格不稳定,导致房产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降低。
(二)建设工程项目参与者法律意识淡薄
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各单位法律意识不强,在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违规现象变多,给执法工作加大难度。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违法现象主要表现在:有的工程还没有被质监人员介入,就已经开工,或者当质监人员介入时,工程已经进展到施工过程最主要的部分;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与设计单位进行商量,自行更改设计,或者施工不按照设计图进行;有的建筑工程在竣工验收完成后不在有效期15天之内备案;有的建筑工程没有进行工程验收或者验收结果不符合标准擅自进行交付使用;建筑监理人员见证取样的实施不够严格,材料检测报告还没出来,就已经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的建筑监理没有加强对新的检测规范的学习,造成部分工程项目不符合最新规范要求;有些工程项目负责人对现场监督不重视,对质监工作抱着应付的工作态度;施工单位不及时的对资料进行记录,导致最后临时填写的资料不够真实。
(三)当前监督模式存在的缺陷
当前现有的监督模式在实施中出现几点问题:第一点是在传统控制点设置方面,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求质监人员要到现场对质量进行现场监督,现实中有的施工单位很难保证施工非控制点的质量。第二点是在细则要求方面,建筑单位一旦对质监人员发出质监通知书,质监人员就要第一时间进行验收与监督工作。但是质监人员进行现场验收与监督时现场的资料量比较大,质监人员在紧迫的时间内很难对工程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过于重视工程的表面质量工作,一味的加快工程进度。质监人员在进行验收时发现施工单位的资料保存不全、资料填写不真实的问题,有些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不符合规范,最终导致工程不能通过验收,进行反复验收,或者有可能由于验收时间紧凑,没有发现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给工程埋下安全隐患。上述问题表明,当前的监督模式存在缺陷,需要完善质监模式,提高工程验收监督制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三、优化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一)改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责是政府赋予的,为了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能顺利进行,政府要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地位进行明确规定,让质量监督机构掌握必要的权利。把质量监督机构设立成一个部门,统一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所在,减少因为职能分工不明确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加强工程监督的力度。
(二)改变传统的监管思想
要想做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的监管思想,政府的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政府的监督管理工作切不能操控过渡,不能凌驾于建筑单位的管理之上,影响建筑工程正常的生产经营。政府要完善监督体制,减少一些繁琐不必要的工作,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加强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度。
(三)确保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都得到监督
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不仅出现在施工过程,有些工程的质量问题出现在工程设计上,所以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要扩展到工程设计上,加强对工程设计图纸的监督审核。
(四)规范监督管理市场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的权利与义务,监督管理机构不仅要行使自己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权利,还要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负担法律责任。
(五)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要想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做得完善,就要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培训合格后,才能给予合格证明,才能被工程质量监督岗位聘用。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好的住房与好的办公楼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所以政府要重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笔者认为,只有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慧娟. 吴慧娟司长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宣贯会上的讲话[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09:14-18.
[2] 董群忠,宋亚南,李建国,刘传江. 住宅工程质量“住户见证验收”制度――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的发展方向[J]. 建筑经济,2010,12:9-12.
引言:在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之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也面临着各种新情况和新要求。如何突破工程建设面临的各种瓶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成为新型军队面临的一大课题。这就需要新型军队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军队建设的规律和实际,学习借鉴国内外军队工程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大力度对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构建新常态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实现军费投资价值的最大化。
一、军队工程建设基本概念介绍及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军队工程建设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相对独立于国家基本建设之外,具有军队特点的一项综合性的军事经济活动,是为部队增加工程设施(固定资产)进行的新建、扩建、改建、恢复、更新和技术改造工程以及与之相连带的工作。军队工程建设管理主要是对工程投资、工程组织以及工程项目运行的管理。加强对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是实现工程建设资源科学配置,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的关键;科学地进行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是提高国家投资决策科学性,减少和杜绝资金浪费的有力保证,也是避免工程投资后进行重复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的客观要求。因此,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队,特别是新型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视度,要求新型军队不断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军队工程建设管理的先进做法,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军队实际的管理模式。
二、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相对于发达国家稍显落后,这一方面与管理水平、管理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军队工程自身的特点有关。因为,军队工程投资是为了满足战备、训练以及军人生活的需要,它的资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拨付,不具有生产性;同时,军队采取的是垂直管理模式
一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用于军队工程建设的经费渠道由过去单一的军费预算转变为多种渠道,有的单位除了自筹经费外,还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为军队的工程建设筹措经费,且这种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投资比重呈现逐年增高态势。二是投资客体复杂,投资重点不断变化。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军队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对军事工程战术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军队工程项目日趋多样,结构也更加复杂,布局更加系统,这势必导致工程造价的提高。三是投资决策日趋分散化。军队工程投资与普通的建筑工程投资不同,一般都是进行分系统的管理。四是传统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我国军队沿用传统的四位一体项目组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要求。
在这种现状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投资重点不明确。通过对我国军队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情况的调查得知,我国每年军队零星项目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成至5成,特别是100万以下的投资项目约占7成。尽管比例较高,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投资重点,造成难以集中有限的财力干大事。军队在编制工程项目预算后,由于财务部门对费用的审核不够严格,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导致预算管理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了个别部队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低下。同时,军队工程建设由不同的部门垂直进行管理,不同部门之间横向沟通少,协调比较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从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来说,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尚未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难以抑制管理机构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导致大量的“三超”现象和腐败案件的发生。
三、构建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军队工程建设管理均有成功经验和较好做法,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构建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需要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和项目可以带来的效益综合权衡,围绕满足官兵的需求进行投资决策;要通过专业的管理机构进行项目管理,要做到建设方、投资方和使用方三方分离,避免利益互通,降低投资效果;要遵循工程建设的各项规定,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确保工程费用控制在预算内,工程质量顺利通过验收,在预计工期内交付工程。
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必须通过大学所学知识、专业实习实践、试验制作、资料收集整理、文献查阅等,对需要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土木工程专业创造性还体现在学生要面对各种不同工程条件和各种潜在的影响,来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案,解决不同工程的实际问题。
二、传统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三、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 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内容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农户享受诚信带来的便利和优惠政策,它主要通过对农户建档评级的方式(评级流程如图1所示),以建立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为载体,为农户贷款提供便利,并根据规定实施利率等相关优惠政策。
1、实地调查
成立由乡镇包村干部、信用社主任、管片信贷员、村支两委或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逐户进行调查,了解农户基本信息,针对农户收入、各项资源资产进行调查核算,获取一手数据和图片,并结合农户道德诚信情况,最大范围收集准确的信用评级原始资料。
2、信用评级
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小组根据实地调查的原始资料, 按照评定标准对农户各项指标进行打分, 明确农户还款能力和意愿, 再根据得分对应的级别标准, 给农户评定相应的信用等级。
3、授信
按照评定的信用等级,给予统一授信,同一级别之间的授信额度相同,不同级别之间按照具体标准确定授信差额,并将最终的评级授信结果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张榜公示,对存在争议的农户,进行再次核实授信,以确保评级授信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4、建立信用贷款档案
农村信用社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 将农户基本信息, 授信评级相关资料按照统一格式整理归档,并在信贷系统中录入农户相关的信用数据,使农户凭其所持的信用证(贷款证)和身份证件, 通过柜面人员的系统审核, 便能获得授信额度内的贷款。
5、动态管理
通过对授信农户的贷后检查,对农户的贷款进行跟踪,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变动作出信用等级与授信额度的调整,具体可按照农户还款情况和农户个人申请进行。
(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涉农贷款的构成主体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业现代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各个金融机构。但是,近年来,虽然涉农贷款总量有所增长,但根据调查显示,每年涉农贷款在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所占的比重大约只有6%,由于农业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高、季节性强、不稳定,加上农户缺乏可抵押的财产,在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很差,农业、农村、农村经济组织得不到金融机构应有的信贷投入,农业、乡镇企业、农户的“贷款”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受政策和营业网点的限制,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对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的支持力度较小,真正立足服务“三农”,以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只有农村信用社。
建设农村信用工程,大力推广农户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支农”的重要途径,信用社对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能够有效推动农民进行生产、创业,带动农民致富,通过资金投放导向,农村信用社对农民的小额贷款能引导农民生产、创业投资的资金投向,从而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民的富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一循环推进的过程中,农民致富是核心,农民生产、创业、致富是实现“三农”同步的基础,因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营造良好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开展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定为载体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活动,农村信用社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诚实守信观念深入人心,基本形成了“人人讲信用,争当信用户;户户讲信用,争创信用村;村村讲信用,争创信用乡(镇)”的良好氛围。农户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增强了农民的自律能力,在农村逐步建立了诚信激励机制,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营造了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
2、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
在农民守信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资金利用率得到提升,加大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增量,提高了既定资金的使用价值,同时,农村信用社在自身利益驱使下,会进一步增加“支农”资金,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增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3、解决诚信农民贷款难,带动农民致富脱贫
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的方式,有效防范了不诚信农民贷款,而针对诚信农民群体,农村信用社则积极给予贷款资金支持,并实施各项优惠政策,缓解诚信农民贷款难的状况,及时解决诚信农民生产创业对资金的需求,有效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4、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民诚信管理,规范农村金融秩序,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最大限度推动农村信用社不断扩大各项业务规模,获取利润效益的增长,保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