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制作技术基础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7 17:05: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制作技术基础,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字制作技术基础

篇1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88-02

新时代的到来对广播领域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采取新的模式方式提高竞争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广播节目制作中,音频制作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对新技术应用,音频的质量得以保障,就成为提高广播节目竞争力的要素。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研究,就可从理论上为实际节目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重要性和应用流程

1.1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重要性

广播节目制作过程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要,这一技术对广播节目制作的质量有保障。在技术的升级应用下,音频处理技术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从模拟信号向着数字信号转变[1]。在当前的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是主流的应用技术,能有效优化节目制作的流程,对音频录制的质量提高打下了基础,从而促进了广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流程

将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在广播节目制作中,要按照相应的流程。对广播节目音频制作的流程分成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操作都要保障其质量。对声音进行拾取的环节,就要通过声音传感设备,对麦克风以及话筒和耳麦加以应用。对广播节目的录制中,传感器的合理选择比较重要,对传感器的指向性以及信噪比的要求比较高,在这些方面要能满足实际的需求[2]。然后就要在参数设置方面充分重视,对不同声音传感器能协调好,这样才能保障声音的有效采集。

声音采集之后就要进行传输实施,广播节目在录制前对传播的信号电压以及电流值作为参考,科学性的设置数据传输线路,保障声音信号的准确传输。录制中就要处理器中传输采集的声音信号,对声音传输的效率要得以保证。在传输线路的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抗干扰能力强的线路,最大化降低信号处理难度。具体的广播录制过程中,对声音的尖锐度以及截取声音频率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妥善实施,在这些层面得到了质量保障,才能有助于广播节目制作的水平提高。

2 广播节目制作中的录音设备应用和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

2.1 广播节目制作中的录音设备应用

广播节目制作中,对录音设备设施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其中话筒设备就是常用的设备。广播节目采访中话筒和录用设备的作用发挥比较大,在具体广播节目采访中,对原始音源要充分重视。良好的广播节目和原始音源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节目质量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多以对话筒设备的应用就要注重技巧的熟练掌握,以及对其自身的用途熟练了解,保障录音设备正常应用。具体话筒设备的应用中,要对音源的录制效果能进行判断,对话筒的性能和采访距离及时调整处理,将话筒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3]。如在对话筒使用中的喷口问题解决,就要对话筒和采访者间的距离科学保持,基本在14cm~20cm比较合适,在这一有效距离内的话筒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广播节目制作中的其他设备应用方面,在调音设备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调音设备对采访的声音素材处理,能优化声音质量。在具体的应用中,均衡器能对解说人员以及被采访者的声音进行美化,能有效加强声音的感染力,这样就能有效保障广播节目质量。进行室外采访中,由于场景环境的不同,这就会造成声音频率比较低。所以在声音的处理过程中,就要遵循提高中高频以及降低低频的原则对声音进行修饰[4]。通过调音设备就能将声音的整体质量得以提高。

2.2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方法

广播节目制作过程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有着促进作用,将复接技术加以应用,就能保障声音的品质提高。复接技术对音频制作以及合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广播节目制作中,常常需要运用多项复接操作,在当前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也是复接操作比较简单化以及便捷性。对采访的音频实施复接操作,要能找到母带音频切入点,对原有的音频素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将原始声音和其他音频能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将广播节目的质量有效提高。

广播节目制作中的数字音频嵌入技术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当前对广播节目制作常用的数字分量串行接口和数字音频嵌入技术,都能保障音频的质量。以及将DRA数字音频编码技术加以应用,也能优化声音的质量。这一技术是我国的音频标准,在数字音频广播以及数字电影院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音频编码技术能兼容立体声以及多声道环绕声,可进行简易编码,解码当中运用的信号通道是24比特精度容量,所以在码率充足下,所提供的音质水平也比较高。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中,对音频工作站要能科学化应用。在对广播节目制作初步完成之后,音频制作人就要对数字音频处理技术进行应用。把采集的音频素材放到音频工作站中进行加工处理。可通过对音频素材实施剪切以及修改,制作者先进行试听,然后根据感受对音频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混合合成以及淡入淡出无损操作加以应用[5]。这样就能对广播节目的连续性得以保证,逐步的提高声音的品质。

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中,对音频信息压缩编码算法的应用也比较重要。通^非均匀量化编码对采样位数就能减少。在输入信号幅度相对比较小的时候,通过小量化间隔,在输入幅度比较大的时候,通过大量化间隔。在这一方法应用中,对增量调制进行应用,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有数据压缩功能的波形编码方法。在编码端通过前一个输入信号编码值,经过解码器解码就能得到下一信号预测值。在输入模拟音频信号和预测值在比较器上相减就能得到差值,差值极性可是正或负。在为正数的时候编码输出就是1,为负数的时候就是0,在增量调制输出端就能得到一串一位编码的DM码[6]。

保障广播节目的制作水平提高,对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要充分做好审核相关工作。音频处理人员以及节目制作人员,对各项工作质量的审核要加强,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对广播节目制作的质量充分保障。广播节目输出上,要针对性选择参数指标,保障音频输出的信息完整性。通过加强广播节目制作的审核环节质量保障,就能为广播节目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做好保障。

3 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节目的制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考虑。在声音的录制以及处理和音频技术的应用等,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障音频的完整流畅性。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就能有效为节目制作的质量保障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广播节目的良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海霞,欧阳厚丰.我国数字音频广播业务与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兼容测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11):84-88.

[2]巴格那,吕汗君.数字音频广播技术介绍[J].数字传媒研究,2015,32(6):46-48.

[3]李腾.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9).

篇2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各地数字电视的普及,数字电视安全播出成为运营部门的重要课题。一套完好的数字电视监控系统,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对于企业和小型电视转播站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投资。笔者给数字电视机顶盒设计制作了一个自动巡台装置,可满足小型电视转播机房对电视节目安全播出进行监测,原理图见图1。

工作原理:555集成时基电路称为集成定时器(内部结构图如图2),是一种数字、模拟混合型的中规模集成电路,其应用十分广泛。该电路使用灵活、方便,只需外接少量的阻容元件就可以构成单稳、多谐和施密特触发器,因而广泛用于信号的产生、变换、控制与检测。它的内部电压标准使用了三个5K的电阻,故取名555电路。图1中由IC 555连接成频率及占空比可调的多谐振荡器,设计触发周期为2-10秒可调。D1、D2的作用是将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隔离,充电回路由+5V—R1—D1—C1—地,放电回路由C1—D2—RP—R2—IC⑦—地。IC③输出脉冲方波,当在充电状态时,C1两端电压在1/3Vcc至2/3Vcc之间时,IC③输出高电平点亮发光二极管D,同时U1光电耦合器导通,触发数字机顶盒频道±按键,使机顶盒自动换台实现对电视节目播出监测。当C1两端电压到达2/3Vcc时,电路翻转进入放电状态,IC③输出低电平,停止触发。本电路中R1、C1决定了触发按键时间,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一般在0.5秒左右。调整RP的阻值,可改变输出脉冲波的频率和占空比。由于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是互不影响的电路,因此,调整RP时只对放电时间进行调整,而不影响充电回路触发时间,使触发电路更稳定可靠。发光二极管D可判断电路的触发状态,为电路频率调整起到参考作用。

因电路设计简单,性能稳定,无需调整,所用元器件少,体积小,制作是可直接用万能电路板(洞洞板)焊接而成,安装在数字机顶盒空闲位置即可,电源可直接取用数字机顶盒中5V电源。需要注意的事项是,U1光电耦合器次级与机顶盒连接的问题,光电耦合器④脚一定要接机顶盒频道+按键的高电位端,③脚一定要接机顶盒频道+按键的低电位端,否则将无法触发按键导通。由于光电耦合器初级和次级相互隔离,即使连接错误,也不会对本电路和机顶盒电路产生影响,提高了电路安装调试的安全性。

本电路经过进一步扩展,可作为多台数字机顶盒的同步自动巡台功能,设计电路见图3。可将多台数字机顶盒分组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并分别将视频信号接入电视机上进行同步换台监测。也可将多台数字机顶盒分组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图像信号通过视频分割器将画面显示在一个较大的电视显示屏上,实现一个屏幕显示多电视画面,而且能同步自动巡台监测。

作者简介:王志辉(1970—),男,湖北浠水人,中国葛洲坝集团通信公司工程师。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61-02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我院建筑装饰专业正在积极探索中。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实践,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它需要把传统的基于理论认识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系建筑装饰专业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辅,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综合训练课程完成。通过对一个实际工程的综合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自主性内容,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建筑装饰教研室商议,由专业资深教师牵头进行课程整合,将《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与《装饰监理》、《室内设计》、《装饰表现技法》等课程融合,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在建筑装饰二年级试点实施。首先是《室内设计》、《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监理》、《装饰施工技术》四门课程分别进行了11周基本理论知识的单元教学,然后是利用3周或72课时(亦可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装饰施工技术实训综合项目环节。项目组的老师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和细致的实训安排,把实训项目细化到每一天的工作内容。此实训项目以“我的空间秀”为主题,意为我做主、我设计、我制作,秀出属于我自己的空间。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掌握从思维构想到市场调研、再到最终成型的一系列学习过程,充分地体现出“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对真实的教学情景有较全面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做出正确的引导。

“我的空间秀”实训项目以班级为单位(现为建装07301班48人),分为4个小组,从本学期第11周开始至14周结束,实训场地为建筑工程系二楼教室和三楼装饰实训室,每组的空间范围控制在4000mm×4000mm×2800mm(长×宽×高)。要求学生在此空间内运用所学的室内设计、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监理、装饰施工技术等知识完成墙面、顶面、地面、水电工程和软装饰五大块的装饰制作。

四个实训小组分别以客厅、厨房、儿童房、小酒吧为题目作为实训内容,每个小组大约10人,由组长安排方案设计,前期资料收集,市场调查、购买装修材料,在专业指导老师的现场演示下,每组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家具,隔墙、吊顶。在设计过程中,带领学生到实际的咖啡厅、小酒吧去现场体验,了解所设计环境的设计元素、空间特点。到家具城去参观儿童房家具、客厅家具的样式风格,然后根据每个小组设计风格来进行家具设计,到装饰材料市场采购材料,由于预算非常有限,每个空间的经费只有1500元,比CCTV-2里交换空间的8000元预算少很多,同学们只能用最少的钱,买有限的材料,把一个连隔墙都没有的空间做成一个家具配备齐全的完美空间,同学们可谓是费尽心血,最终完满完成了实训任务。

在整个实训环节中,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同时融入了装饰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手、脑、口”并用,“教、学、做”合一。在学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学生在实训前有计划,对本组任务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每一步的任务和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做到认真观摩老师的演示,认真分析勤于动手操作,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同学们完成了前期基础工程:开线槽、走水电、砌筑隔断、粘贴瓷砖、制作吊顶、隔墙、制作家具,以及后期绘制背景墙中的彩绘等装饰美工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实践后及时写出实践心得和各自的独到见解,分析在实训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实训开展过程中,同学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详细的工作方案,同学们从设计、购买材料,到自己动手制造吊顶、隔墙、橱柜等等,装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动手做了一遍,亲身体会到工作的关键环节,不懂的地方可以马上问在场的指导老师,迅速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每一天的工作,同学们看到一个空间从毛坯房到精装修的过程,体验了从设计、施工到监理的各环节,对专业更加热爱和感兴趣。

在三周的实训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三周时间要完成实训任务,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开始实训之初,由于材料没有到位,设计没有到位等因素浪费了一些时间,到了后期,油漆干燥就来不及了,于是很多同学都有了为赶工期而熬夜赶工的经历,同时最后赶工的效果不甚满意,也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做好时间控制。我们在实训过程中还发现,个别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还有旷课、缺考的现象,而在三周的实训过程中表现相当出色,从不缺席,认真动手做,不怕苦不怕累,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而且也展示了他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实训教学极大的调动了部分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今后专业教学如何因材施教,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在实训工程中同学们找到了做设计的基本方法,对于从来没有涉足过的环境,要自己去设计时,老师带领他们到实地去参观去体验,到生活中去感受,去找灵感,比在图书馆里找参考资料,闭门造车,这种亲临其境的学习方法为他们适应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途径。在制作背景墙时,指导老师演示用丙烯颜料手绘的过程,同学们自行设计和制作了小酒吧背景墙、儿童房背景墙的手绘墙画,比起市场上专业绘墙画的效果毫不逊色,而市场绘墙画每平米均价100元起,而同学们自行绘制只花了颜料的钱,大大节约了成本,这样一来,大大鼓舞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控制装修造价的实践课。

同学们在进行装饰材料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对各种装修材料的价格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学校下拨实训经费有限,所以只能买价格低廉的材料,为了买到便宜的材料,必须要和建材店的老板反复砍价。在这个过程中,也加强了同学们的社交沟通能力。同学们在买乳胶漆时,和老板成了朋友,老板还送了一小桶蓝色手刷漆给他们,解决了儿童房的背景墙的蓝色漆问题。当然价格低廉的材料多是店里所剩不多的产品,同时规格也不是很均匀。他们所购买客厅的复合地板是店里最便宜的产品,只剩有限的30平方米,同学们全部买来还不够,板材的大小也是参差不齐,在铺设时对缝就遇到了困难,后来地板不够了,想再去补,店里就没有了,给他们的施工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最后同学们总结教训时也说到,要控制好装饰材料的质量,不能只控制价格,质量更重要,规格不好的材料对装修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在上装饰材料理论课时,老师曾告诉同学们很多质量差的建材产品含有挥发性有害气体,同学们没有体会。在实践操作中,同学们自己切割人造板、刷油漆,现场的难闻气体很多,装修粉尘很多,同学们时刻感受到装修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实在很难闻,很多同学在实训过程中都戴上了口罩,戴上了帽子,做足了防备,更加深刻体会到要创造一个健康环保的环境的重要性,装修材料的健康环保是关键。通过为期三周的实训过程,为今后社会上多一个有环保意识,有良心的装修设计师打下基础。

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中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完成了从前期收集资料、市场调查,方案设计,材料采购、制作隔墙、吊顶、衣柜,到后期装饰美工、手绘背景墙、布艺软装饰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同学们的通力合作。通过3周的实训工作,同学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也体会到装修工程是需要团体才可以完成的。

三周实训环节结束后,同学们在工作汇报会上对本组工作进行了总结,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了整个实训的过程,在展示中插入了设计文本、效果图、市场分析报告、同学们的施工操作照片以及装修完成后的实景照片。同时也总结了每个组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对在场每个同学和指导教师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参照,为同学们今后在设计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这种实训过程的展示训练也为今后同学们在实际工程中向业主展示方案提前演习了一遍。

通过为期三周的实训环节,有力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管理提供创造的技能型“灰领”人才的定位,明确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需求为基本根据,以装饰行业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创新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全真或仿真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变了过去在“黑板上耕田”的单一教学方式。技能训练全真化(仿真):可以完全按照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使得学生在校内就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按照现代实际标准进行培养,“零距离”的培养“零适应”人才,切实落实了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G2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034-11

A Tentative Study on Subject Formation and Cooperative Mechanism of Chinese Ancient Book Digitization

Li MingjieYu Youyou(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The subjects of Chinese ancient book digitization are libraries,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digital enterprise through network and document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in the form of tables, the respective digital achievements of the three kind of subjects,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type, system function, and topic distribution, and points out the strong complementarities of them. The construction way of cooperative mechanism for ancient book digitization was put forward with theoretical probe.

Key Words: ancient book; ancient book digitization; subject formation; cooperative mechanism

CLC number: G255.1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034-11

中国古籍数字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近30年的发展,已完成了以下三个转变:数字内容由单一的书目数据向全文数据、图像数据和图文数据相结合的转变;载体形式由单机版向光盘版、网络版的转变;系统功能由检索工具向知识工具、研究工具的转变。迄今为止,不少学者已撰文对中国古籍数字化的总体发展作了总结,如李国新《中国古籍资源数据库的进展与任务》、[1 ]潘德利《中国古籍数字化进程与展望》、[2 ]陈力《中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展望》、[3 ]段泽勇《古籍数字化的回顾与展望》、吴家驹《中文古籍数字化的进展与主要成果述评》等,[4 ]对中国古籍数字化的发展阶段、成果类型、存在问题等作了宏观考察,并对古籍数字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鉴于此,本文不再赘述以上内容,而是从古籍数字化的主体构成入手,分析每种主体古籍数字化成果的数据类型、系统功能、选题分布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各种主体协作开发数字化古籍的可能性及具体的协作机制。

笔者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调查发现,参与古籍数字化的主体主要由三类机构构成,即图书馆、学术机构和数字企业。从构成数量来看,图书馆最多,有79家,占65.3%;学术机构其次,有33家,占27.3%;数字企业最少,只有9家,占7.4%。以下是对这三类主体的古籍数字化产品的具体调研情况。

1图书馆及古籍数字化成就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国内外各类型图书馆所建古籍数据库的情况,按来源、数据库名称、数据类型及数量制成表1。

表1显示,各类型图书馆共建有古籍数据库121种。从数据类型来看,纯书目型数据库最多,有72种,占59.5%;图文型数据库有13种,占10.8%;纯文本的全文型数据库、纯影像数据库及书目与影像相结合的数据库均为12种,占9.9%。这说明图书馆主要是提供书目数据,部分能提供全文与影像信息。从功能来看,图书馆所建古籍数字化系统大多只能进行一般的书目检索和全文或影像的浏览。这表明,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水平还比较低,仍停留在揭示馆藏的层面,但不容否认,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领域的潜力非常巨大。从选题来看,公共图书馆非常注重根据自己馆藏的地方特色来开发本土文化资源,特别是地方文献(方志及家谱等)的数字化得到了重视,如贵州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绍兴图书馆、常熟图书馆、湖州图书馆、吴江图书馆等开发了地方志数据库,山西和安徽两省图书馆、绍兴图书馆、福州图书馆等开发了谱牒数据库,较好地满足了人们了解乡土文化的需求。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较好地满足了人们专业研究的需求,如首都图书馆开发的明清北京城垣资源库、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科技典籍全文库、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农书古籍全文数据库、南京图书馆的中国传统体育图片数据库、苏州大学图书馆的中国汉代画像石砖数据库等。从整个数字化成果的分布来看,以小型数据库居多,资源开发重复率小,公益性和地域性是其特色。

2学术机构及古籍数字化成果

科学研究是实践的先导。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一些学术机构(个人)就开始研制古籍机编索引。通过文献调研及对相关网站的访问,我们回溯性地列出了相关学术机构在古籍数字化领域取得的成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学术机构开发的古籍数字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跨度比较长,参与的机构和个人数量比较多;二是注重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选题多集中在古典文学和历史研究领域,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系统功能参差不齐,早期开发的系统一般只有简单的字词索引功能,而后期的古籍数字化系统功能比较强大,有的甚至突破了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如北京大学开发的《全宋诗》分析系统具有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字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用户自作诗的格律分析等功能,带有智能化特点,在数据深层挖掘和知识发现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该系统提供多维的检索分析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文献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它标志着计算机科学在中文信息处理应用方面由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开始转向智能分析模式。

3数字企业及古籍数字化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出版体制的放开,一些新兴的数字企业凭借其掌握的数字出版技术,借助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和管理手段,很快就在古籍数字化领域立稳了脚跟。表3展示了国内数字企业及其古籍数字化产品的基本情况。

表3调查的结果显示,数字企业开发的古籍数字化产品以大型的综合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国学宝典)和丛书数据库(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二十五史》等)为特色,比较成系统,功能强大,基本没有书目型数据库。除了能进行多途径的全文检索外,一般都配备有各种知识辅助工具,如联机古汉语字典、年号与公元纪年对照表等,有的还提供字数、字频、词频的统计信息,行文风格特点的概率统计,参考数据的汇聚;有的还能提供不同版本比勘校对的接口、异体字的汇聚显示、读音的自动标注和朗读、在线标点断句、背景音乐等功能。这些知识工具极大地改善了古籍研究条件,也带来了研究者研究思路和方法的革新。作为古籍数字化的一支新兴力量,参与古籍数字化的数字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取得的成绩却令人刮目相看。这与数字企业的灵活的市场运作模式有很大关系,它们或依托图书馆的古籍善本资源,或吸纳文史专业研究人员参与研发,或与高校学术机构联合成立电子文献研究所,通过大规模、成系统地将常用基本古籍数字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专业研究人员的需要。但需要指出的是,它们开发的数字化产品,选题重复情况比较严重,一味追求资源的规模和总量,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数据库不是很多,彼此之间缺少协作。

4跨行业的古籍数字化协作机制初探

主体身份的多重性,带来的必然是古籍数字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作为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其从事古籍数字化活动更多的是出于保存民族文化的职责,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作为科研单位的学术机构,其从事古籍数字化研究和实践,更多的是出于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追求的是学术价值;而作为商业单位的数字技术企业,追逐的当然是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即所谓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上述三类古籍数字化主体的分析,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对于公益性的图书馆而言,丰富的古籍馆藏是其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图书馆系统保存的古籍有2750万册,其中可列入善本的超过250万册。足以弥补传统古籍出版存在的版本低劣重复的缺憾。图书馆拥有的古籍鉴定与整理的资深专家,亦堪称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术研究机构在古籍资源的甄别选择、选题策划、内容整理、系统功能的规划等方面是无可替代的;数字企业则在数字出版技术、资金的运作和投入、电子商务营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图书馆和科研机构可以成为古籍数字化产品最大的用户群。它们通过合作与融合,完全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目的。但关键是要有一个全国性的跨行业的协调机构,它既要跨行业,又要有一定权威性。为此,笔者建议仿照1958年成立的“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下成立“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由它来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

图1古籍数字化协作机制示意图

如图1所示,古籍数字化主要由版本资源、内容专家、技术专家三大要素构成,分别由图书馆、学术机构、数字企业提供。由于古籍数字化仍属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的范畴,[6 ]因此在整个数字化过程中,内容专家应处于主导地位,应由他们提出选题并进行科学论证,对古籍数字化对象进行版本鉴别和文本校勘,对系统目标和功能进行整体规划,而技术专家只是服务于内容专家,使这些目标和功能顺利实现。这好比建筑师与建筑工人的关系,由建筑师设计好图纸,建筑工人只负责施工。而“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处于整个古籍数字化协作机制的核心地位。在它的统一领导下,对全国古籍数字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包括以下工作:

(1)制定古籍数字化中长期规划。古籍数字化是一项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遗产的工作,具有强烈的公益性色彩,不能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是必要的。这样做既可以避免选题重复开发,也有利于古籍保护。在传统古籍整理出版领域,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先后制订了《整理和出版古籍十年规划(1962-1972)》、《古籍整理出版九年规划(1982-1990)》、《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1991-2000)》,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统一部署。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可以借鉴此类做法,组织古籍专家对古籍进行定级和筛选,制定阶段性的古籍数字化规划,优先将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高的善本数字化,并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该规划的实施。建议在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下设立学术委员会,委员由一些学术机构知名的古籍整理专家担任。由他们负责制定古籍数字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各阶段古籍数字化的目标、措施,制订选题计划并遴选古籍版本,就系统的目的和功能提出建设性方案。

(2)制定和推广古籍数字化行业标准和规范。当前古籍数字化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数据格式繁多的问题。这种“各自为政”局面,不利于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及古籍数字资源的共享,一些新开发的系统不得不考虑与其他文档格式兼容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建立并规范古籍数字化的元数据标准是必由之路。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委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协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等21家单位联合进行了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其中直接与古籍有关的包括:《舆图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舆图描述元数据规范》、《拓片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拓片描述元数据规范》、《家谱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家谱描述元数据规范》、《古籍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地方志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地方志描述元数据规范》等。此外,还制订了不同类型数字资源的加工标准和规范,如对古籍、拓片、舆图、字画、手稿、文牍、契约以及甲骨、金石、竹简、陶器等实物的三维造型等。如果成立了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组织协调工作就可固定由它来做,包括这些标准和规范的推广教育工作等。

(3)建立古籍数字化项目招标机制。在制定了古籍数字化整体规划后,应向社会公开选题方案,通过招标的方式向全社会征集有资质、技术力量强、开发经验丰富的数字技术企业来承担该系统的设计开发。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有序竞争,使得各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保证古籍数字化的质量。

(4)建立古籍数字化产品信息平台。由于缺乏相应的沟通、交流渠道,古籍数字化领域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开发问题。为提高古籍数字化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必要建立国内外中文古籍数字化产品的信息通报机制。通过权威部分的信息,不仅可以共享产品信息,同时也可以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

(5)建立古籍底本使用补偿机制。古籍作为超过版权法保护期限的特殊文献,其数字化复制不存在版权问题。但即使这样,相关障碍依然存在。2005年发生的所谓“苏图事件”给了我们的一个警示:古籍的保藏与利用仍是困扰当前图书馆界的一个普遍问题。图书馆对古籍虽然没有版权,但拥有保管权,并为保管古籍付出了一定的经费和代价。图书馆常常借口保护古籍善本,或出台制度限制底本的使用,或收取高额的底本费。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在古籍数字出版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提供古籍底本单位的经济补偿,使之成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这样,既可以保障古籍善本征集渠道的畅通,又照顾到图书馆保护古籍文献的付出,符合文献资源公平共享的原则。

(6)建立民间古籍善本的征集制度。除了各类图书馆、档案馆等官方文献收藏部门,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古籍流落到民间私人收藏者手中。如何对广泛存在于海内外私人藏书者手里的孤本、善本进行征集和数字化?这就需要对私人收藏者的利益有所考虑,就需要协调国家、机构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国家应该从制度上着手,建立因底本使用而取得合理补偿的制度,并确定合理的缴纳报酬的比例,避免由于底本垄断而阻碍古籍数字化进程。由于在古籍数字化的利益分配过程中,部分古籍文献所有者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因而不愿意把自己掌握的资源与他人分享,这种情况在珍本、善本古籍文献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古籍文献数字化的进程。补偿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部分人的顾虑,有利于择优选择版本,提高数字化古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新.中国古籍数字化资源的进展与任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21-26.

[2]潘德利.中国古籍数字化进程与展望[J].古籍整理与研究,2002,(7):117-120.

[3]陈力.中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展望(上、下)[J].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4,(4、5).

[4]段泽勇,李弘毅.古籍数字化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37-39.

篇5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 制作播出网络 升级改造

自从我国普及电视以来,电视媒体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国一些大型电视台逐步推广高清数字电视业务,为老百姓送去了更加高质量的电视节目,进一步增加了群众的娱乐生活质量。但县级电视台高清数字改造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群众收看电视节目的质量。

1 电视台制作播出网络的概念

随着高清电视节目的推广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媒体技术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同时运用网络化的制作和播出技术也使得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了根本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高质量的节目就会造成高投入成本,在运行的过程中也需要高新科技设备的支持,否则很难达到既定标准,从而影响电视节目的质量。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播放节目时采用的是手动切换的方式,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工,为相关工作人员增加了劳动量。但现代网络播出系统是采用自动切换方式,利用计算机内已设定的系统进行播放,这样就可以提高电视台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电视质量。

2 县级电视台数字制作播出网络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问题

县级电视台从节目质量、收视率、广告收益等很多方面与上级台相比有很大差距,其在赞助商和政府资金支持上更为欠缺,这主要与当地政府和经济发展问题直接相关。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县级台实施自收自支管理模式,电视台的开支单靠广告收入以及有线电视收入非常困难。台网分设后的县级台生存更是难以为继。因此,县级电视台的资金缺乏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2.2 政府支持问题

县级电视台作为地方政府宣传工作的核心工具,其对政府法令法规的实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给予县级电视台较大的支持。但从目前我国大部门县级地区电视台的发展来看,政府各项支出一般都是负重前行,地方债务更是出现隐性危机,因此支持力度较弱,无法形成有效的帮扶机制。

2.3 自身发展问题

县级电视台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对电视台的数字网络构建造成了阻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适应模拟操作播出模式,对于新型数字制播系统了解不足,没有足够熟练的操作技巧。同时,在维护各类新型数字化设备方面的能力也略显不足,只得依靠设备厂家进行设备维护,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

3 县级电视台制作播出网络的升级与改造

3.1 增加拨款和赞助力度

想要对县级电视台的制作播出网络进行优化提升,首先就必须要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因为县级台更多是地方政府与当地人民的利益代表;其次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各省每年都有文化事业专项经费拨付地方;还有就是电视台自身还需通过创优自办栏目,提升收视率,加大与网络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等措施手段提升广告收益。这样就可以使县级电视台的资金得以提高,利用资金对数字网络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县级电视台的设备质量。

3.2 制作播出网络的更新与升级。

对于新型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来说,其主要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实力的县级台可采用大洋、索贝、新奥特等公司产品,他们拥有业内领先水平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但价格不菲,且各自有独立知识产权,软硬件多有加密设置。资金实力不足的台站可自行改造升级,升级改造原理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对采、编、播三部分设备进行高清设备改造(实在没有实力的可更新为标清设备),然后用以太网进行系统连接,有条件的可实现硬盘存储阵列实时存储,这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播出质量,设备更新升级关键要把握先进性、兼容性、可拓展性、安全性、实用性以及高效优质的售后服务。

3.3 培养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对于提升高清数字网络的升级和改造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首先,提高人员素质可以让县级电视台的员工熟练掌握新型电视制作和播出设备的操作技巧,同时也可以完善在这方面的知识。在提升员工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使县级电视台的网络技术更加完善,能够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制作模式,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保证节目的整体质量。所以各县级电视台应该举行定期的技能知识培训,通过讲座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

3.4 展开互助合作

各县级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力较小,因其只对本地区内的政策及节目进行播出,与大型电视台有一定的区别。因此首先各县级电视台之间应该建立其良好的互助合作管理,并形成定期交流学习的模式。其次是与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融合,比如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以此来把握舆论导向、抢占话语权,同时还需拓展自身广告利润空间,做到取长补短。

4 结语

县级电视台是电视媒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清数字电视网络发展的今天,县级电视台也应该加快优化和改革的步伐,同时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县级电视台的改革,以确保当地群众收看到质量较高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孙东升.节目制作中的数字化技术优势与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3(09).

[2]吴新宇.浅谈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

[3]王文晓.县级电视台数字化制作与播出[J].新闻传播,2009(08).

篇6

在我国的许多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不可或缺的主打专业。以往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受到办学条件、办学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多停留在学校内“闭门造车”,培养出的毕业生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市场与企业都要求技工院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课程建设与教改、科研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备从事制造企业电子类产品和电气与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的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能力和初步的生产作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力争使技校生可胜任制造类企业电子类产品生产一线的操作,低压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电子整机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等工作;也可胜任电类产品生产一线的相关检验、管理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从事电类产品的工艺设计及营销、售后服务等工作。为此,学院在近年来根据市场与企业的需要相继开设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CAD电路设计项目教程、电子整机的维修与技巧等实用课程,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开设

以往技工院校的电子专业的课程往往偏重于基础理论,实训课程也是黑白电视机维修、音响设备维修等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的老旧课程,学生学习也缺乏兴趣。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以设计并制作电子产品为主线,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电路仿真、PCB设计与制作、电路板的安装与调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具备电子产品的硬件线路设计、焊接、调试能力,从而提高技校生使用仪器仪表的能力、数据与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这些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学生今后走进企业与自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几种电子产品设计要求,由学生分组选择并在教师指导下实施,设计制作后由学生检测和师生互动与评价,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电子专业教学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从而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训模式的开展,以往技校生重理论,轻实训,这就导致学生往往在校企合作或顶岗实习时,面对生产任务无从下手。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几个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举一反三,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实习的积极性与效率,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技工院校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始终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实训设备的不足。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技工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师从大学直接应聘进校,本身缺乏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对于电子专业的最新教学模式缺乏了解。为此,学院每年都安排专业教师轮流进企业以及兄弟专业院校学习,逐步引入了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以及最新的CBE教学模式。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方向发展,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篇7

SCSI技术

SCSI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SCSI协议的第一版本仅规定了5MB/s的传输速度的总线类型,接口定义、电缆规格等标准。第二版本作了较大修改。SCSI-2协议规定了16位数据带宽。高速的SCSI存储技术陆续成为市场的主流,也使SCSI技术牢牢地占据了随机存储市场。SCSI-3协议增加了能满足特殊设备协议所需要的命令集,使得它既能适应传统的并行传输设备,又能适应最新出现的一些串行设备的通信需要,如光纤通道协议(FCP)、串行存储协议(SSP)、串行总线协议等。

由于SCSI技术兼容性好,市场需求大,其技术不断翻新。现在已从5MB/s传输速度的SCSI-1发展到LVD的160MB/s,近期320 MB/s的SCSI也已投入使用。

SCSI技术广泛应用于非线性编辑、字幕机等制作设备。早期的硬盘播出设备采用该技术构建视音频服务器,但因其可靠性等原因而被新技术取代。高可靠性的大型存储系统,通常把SCSI技术与其它技术结合来实现故障自恢复,提高安全性,达到系统不间断工作的目的。

存储网络技术

它是近年高速发展的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动态扩展性强的特点。许多基于工业标准的网络存储方案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数字媒体领域应用最多的是局域网存储,理论上带宽可达1Gb/s,实测带宽可在700Mb/s左右;其次是光纤通道技术,理论上在全双工的情况下,带宽可达2Gb/s,单通道达1Gb/s,实测带宽可在720 Mb/s左右。前者是基于低价位的分布式网络存储方案,后者主要架构采用专用存储,并逐渐向中低市场发展。

Intel公司推动的Infiniband是基于IA-64架构的核心存储技术,第一阶段是取代PC,带宽目标是2.5Gb/s;第二阶段达到Cluster应用,带宽目标是30Gb/s。其目标宏伟,是否可被市场接受,技术瓶颈能否突破,人们将拭目以待。

存储网络技术近年在视频领域发展迅猛。无论是从管理、制作还是播出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形成大型电视台的制播一体网,全台媒体资产的中心存储和统一管理,还有不少的技术难点需要克服。特别是存储网络技术的带宽问题是面临的最大障碍。

RAID技术

RAID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磁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可以分别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

RAID0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RAID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容量更大的存储设备。但由于RAID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其安全性大大降低。因此,在RAID0中配置4块以上的硬盘,对一般应用是不明智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无法继续使用。国内早期,某些视音频服务器采用RAID0技术,几乎没有几台能够长期、安全使用。

RAID1和RAID0截然不同,其技术重点全部放在如何能够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可修复性上。RAID1又被称为磁盘镜像,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RAID1是所有RAID等级中实现成本最高的一种,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选择RAID1来保存那些关键性的重要数据。

RAID3是利用一个专门的磁盘存放所有的校验数据,而在剩余的磁盘中创建带区集分散数据的读写操作。RAID3不仅可以像RAID1那样提供容错功能,而且整体开销从RAID1的50%下降为25%(RAID3+1)。随着所使用磁盘数量的增多,额外成本开销会越来越小。在不同情况下,RAID3读写操作的复杂程度也不相同。最简单的情况就是从一个完好的RAID3系统中读取数据。这时,只需要在数据存储盘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块进行读取操作即可,不会增加额外的系统开销。当向RAID3写入数据时,情况会变得复杂一些。即使我们只是向一个磁盘写入一个数据块,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所有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重新写入到校验块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写入操作事实上包含了数据读取(读取带区中的关联数据块),校验值计算,数据块写入和校验块写入4个过程。系统开销大大增加。我们可以通过适当设置带区的大小使RAID系统得到简化。如果某个写入操作的长度恰好等于一个完整带区的大小(全带区写入),那么我们就不必再读取带区中的关联数据块计算校验值。我们只需要计算整个带区的校验值,然后直接把数据和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盘和校验盘即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探讨的都是正常运行状况的下的数据读写。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当硬盘出现故障时,RAID系统在降级模式下的运行情况。

RAID3虽然具有容错能力,但是系统性能会受到影响。当一块磁盘失效时,该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必须使用校验信息重新建立。如果我们是从好盘中读取数据块,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所有其它数据块,并根据校验值重新建丢失的数据。当我们更换了损坏的磁盘之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过程包括读取带区、计算丢失的数据块和向新盘写入新的数据块,都是在后台自动进行。重建活动最好是在RAID系统空闲的时候进行,否则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与RAID3不同,RAID5是将校验数据平均分配到每一个磁盘上,各块硬盘分别独立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进行奇偶校验(异或运算),这样就可以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因此,RAID5具有良好的随机读性能,因为在规定的传输块大小范围内的数据只需访问单个数据驱动器,也克服了RAID3单个冗余盘的局限性。

RAID5的主要缺点是降低写功能,因为它是一位或一个字节地写在磁盘上,经过处理后,使数据块1的位或字节写在数据块1上,数据块2的位或字节写在数据块2上,……因此,在写数据时处理的环节比较多,降低了随机写功能。

采用IDE硬盘构建RAID的技术是新出现的一个技术方向。由于IDE设备扩展性和IDE设备支持热插拔的技术限制,IDE设备的RAID应用尚不够广泛。

在广电业,使用RAID技术最多的是视音频服务器和非线性编辑硬盘塔。其它存储设备也广泛应用,但不如上述设备更加引人注目。

SAN技术

SAN是存储技术进入网络时代的的产物。它一方面能为网络应用系统提供丰富、快速和简便的存储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对网上的存储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成为当今理想的存储管理和应用模式。它即可以作为电视台业务管理的结构,也可以作为视音频播出服务器的网络化构架。

NAS技术

NAS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数据存储设备之一。在典型的网络架构中,数据成为了网络的中心,NAS设备是直接连接在网络上的。它具有如下的特点:(1)NAS设备是作为单独的文件服务器存在的。网络中所有设备的大多数据均存储在NAS设备上。(2)将NAS设备连接到网络中非常方便。如通过设置简单的IP地址等,就可以即插即用地使用NAS设备。(3)NAS设备使用的方便性,可大大降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费用。(4)NAS设备可以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同时提供了RAID硬盘、冗余电源和风扇、冗余控制器,可保证7×24小时工作。

该技术在数字视频领域用于中心在线存储、网络硬盘服务器和网络非线性编辑等。

数据流磁带技术

数据流磁带技术是一门古老的技术。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其容量、读写速度、可靠性的迅速提高,它在广电领域的应用也引起重视。常用的磁带存储技术有三类:

1.LTO技术

LTO即线性磁带开放协议,是由HP、IBM和Seagate三家厂商于1997年底联合制定的。它是开放式的技术,三家厂商将生产许可证开放给存储介质和磁带机厂商,使不同厂家的产品兼容。开放性带来更多的创新,兼容已有设备,降低成本和价格,使用户受益。LTO结合了线性多通道、双向磁带格式、硬件数据压缩、优化的磁道存储和高效纠错技术,大大提高磁带的性能。目前LTO支持Ultrium(高速开放磁带格式)和Accelis(快速访问开放磁带格式)。Ultrium格式具有高可靠性、大容量的特点。特别是能单独操作,也可以在自动环境中使用。Accelis则侧重于快速数据存储。它在磁带盒中装有双轨磁带存储器用于加快读写速度。两种格式使用同样的磁头、介质磁道面、通道和服务技术,并共享许多代码。两种格式相较而言,大部分用户更强调存储容量,因而Ultrium技术更引人注目。国内广电业于2002年开始引用该技术作媒体资产存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技术走向。

2.DAT技术

DAT(数字音频磁带技术)最早由HP和Sony开发。它采用螺旋扫描技术,早期主要用于数字音频存储,后来经过改进,用于信息存储领域,而且种种迹象表明,DAT的优势还将继续保持。DAT技术之所以大受欢迎,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很高的性价比、高可靠性。另外该技术全世界都采用,因此世界范围都可得到该产品的持续供货和良好的售后服务。

3.DLT(数字线性磁带)技术

该技术最早于1985年由DEC公司开发,它主要应用于VAX机。当时是高性能、高价格,仅应用于很少领域。经改进后,又重新成为存储领域的热门技术。目前磁带驱动器容量为10~35GB,采用硬件压缩技术,容量可提高一倍。但DLT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劣势。驱动器和磁介质价格高,主系统和网络之间带宽窄。非标准的外型设计使内部受到很大限制。但该技术仍可视为未来有前途的产品。目前只被少数需要高性能备份的用户采用。

特别值得提及,上述各种数据流磁带机均称有硬件压缩技术,可将数据无损压缩一倍或一倍以上。但是在广电数字媒体领域,大部分的数字媒体采用了MPEG-1、MPEG-2和MPEG-4压缩,当把这些数据保存到磁带机上时,数据不能再压缩。如果再次用磁带机的硬件压缩,不但不能压缩数据,而且会增加容量,这是由实验得出的结果。在考虑数据流磁带库容量时,如果存储的是MPEG或JPEG文件,不能按硬件压缩能力设计容量。

此外,光存储技术、Cluster存储、IP存储和面向对象的网络数据库存储技术也是蓬勃向上、值得关注的热点,限于篇幅此处略。

篇8

 按照教育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我校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于7 月16日进行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教学区为五层楼,办公区为四层楼,室内活动区为七层楼。

 1、现在消防栓12个,有水带喷枪20个(缺4 个)。

 2、灭火器各楼层2个。

 3、安全出口,紧急疏散出口标志全,位置准确。

 4、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通道无封堵,占用锁闭情况。

 5、疏散通道、楼梯、安全出口,公共区域外窗均没设置铁栅栏、护栏。

 二、存在问题

 1、各楼层均无防火隔离门。

 2、应急照灯数量不足。

 3、无室外疏散楼梯。

 三、整改情况

篇9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6-57-01

Clinical Research of Fuke Zaizao Jiaonang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 in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LIU Xianghui DU Dan CHEN Weiqu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Haizh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in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2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Fuke Zaizaojiaonang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 in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Methods All of 50 cases of uterine fibroid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ukezaizaojiaonang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 Results Recurrence rate of fibroid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surgery six month,E2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treated with of Fukezaizaojiaonang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 in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curative.

[Key words] Uterine fibroids;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Fukezaizaojiaonang

有文献[1]表明,根据不同病例的特点和要求,运用不同的术式,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仍存在术后易复发等弊端。本文中,笔者采用妇科再造胶囊佐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结果取得较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2];症状性肌瘤;直径≥4cm,≤7cm;肌瘤≤3个;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排除标准: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合并有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6~40岁,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就诊顺序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平均年龄(37.2±4.3)岁,肌瘤数量:1个7例、2个16例、3个2例;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36.9±4.7)岁,肌瘤数量:1个8例、2个15例、3个2例。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年龄、肌瘤数量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妇科再造胶囊(贵阳德昌祥药业,国药准字:Z20050639)口服,10丸/次,2次/d,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经前一周开始服用。

1.4 疗效标准

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月经改善情况、B超观察有无肌瘤复发。月经过多症状缓解标准参考文献[3],放射性免疫法观察月经周期1、2d检测血生殖激素(LH、FSH、E2)[4]。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疗效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FSH和LH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未发现与妇科再造胶囊有关的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

3 讨论

杨炯兰等[5]认为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李丽等[6]比较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安全有效,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也有不少缺点,如术中出血、残腔缝合等,而且由于腹腔镜手术不能直接用手触摸子宫,易遗漏小肌瘤,成为复发源;陆剑锋等[7]认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与手术时年龄、肌瘤个数、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妊娠有一定关系。

妇科再造胶囊主要成份为当归、香附、白芍、熟地黄、阿胶、茯苓、党参、黄芪等,具有养血调经,补益肝肾,暧宫止痛之功效。胡颖等[8]观察妇科再造丸对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的作用,结果表明妇科再造丸对E2、P负荷诱导的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性腺轴的功能状态相关。本研究中,笔者在观察组采用妇科再造胶囊佐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而对照组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半年,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未发现与妇科再造胶囊有关的不良反应情况。提示妇科再造胶囊佐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莉.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切除术51例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3(1):46-48.

[2] 阮洁,焦贤春. 血清CA-125及B超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价值[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09):809-810.

[3] 乐杰,谢幸,丰有吉. 妇产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

[4] 甄小文,吴绮霞,冯满欢,等.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先行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体会[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5):333-336.

[5] 杨炯兰,张艳梅. 6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8):632,635.

[6] 李丽,马树强,周晓梅.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67-68.

篇10

[中图分类号] R71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9-0001-04

The role of fibrinolytic system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1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eritoneal adhesions after total hysterectomy

ZHAO Xiaoying JIN Weiwe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We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in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adhesions, and to analyze thei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bdominal adhesions after total hysterectomy,and to explore mechanism of abdominal adhesion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uterine leiomyom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otal hysterectomy. There were 30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tomy(laparotomy group) and 30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laparoscopic group A).30 cases of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ectomy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ollected (laparoscopic group B). 5 mL peripheral blood and peritoneum were taken after the opening of peritoneum,intraoperative interval of 30 minutes and before the closing of abdomen in the laparotomy group an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pneumo-peritoneum, intraoperative interval of 30 minutes and before the end of pneumoperitoneum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lood t-PA, PAI-1 concentration, and TGF-β protein and TGF-β gene in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t first day, second day and third day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levels of serum t-PA during surgery and before the closing of abdomen were(27.79±1.76)ng/L and(24.68±1.73)ng/L in laparotomy group,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laparoscopic group A and group B.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PAI-1 during surgery and before the closing of abdomen were(22.46±1.22)μg/L and(24.31±1.80)μg/L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aparoscopic group A and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eritoneal adhesions;Laparoscopy;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腹腔术后出现腹腔粘连是长期困绕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腹膜对手术的反应取决于手术创伤的程度,形成机制复杂[1]。有研究[2-3]认为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对于腹腔粘连的溶解具有重要作用,多种细胞的迁移和增生及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了腹腔粘连过程,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启动和终止组织修复的一种肽类生长因子[4-5]。本研究旨在检测t-PA、PAI-1和 TGF-β 在术后腹腔粘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腹腔粘连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腹腔粘连发生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60例,均行子宫全切除术,开腹手术30例(开腹组),腹腔镜手术30例(腹腔镜A组)收集在本院因“良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病例30例(腹腔镜B组)。开腹组患者年龄36~62岁,平均(44.19±8.24)岁,腹腔镜A组患者年龄35~61岁,平均(44.08±8.31)岁;腹腔镜B组患者年龄37~62岁,平均(44.29±8.54)岁,各组入选研究对象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开腹组腹膜打开后、术中间隔30 min、关腹前分别取腹膜约 0.5 cm×0.5 cm,并抽取外周静脉血 5 mL,腹腔镜A组和B组在气腹形成后、术中间隔30 min、结束气腹前取空腹外周静脉血 5 mL 和腹膜约 0.5 cm×0.5 cm;手术结束后1 d、2 d、3 d 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 5 mL。血液样本-20℃保存备用,组织样本-80℃保存备用。ELISA法测定血液标本 t-PA、PAI-1 浓度。免疫组化法和 real-time PCR 检测组织标本中 TGF-β 蛋白和 TGF-β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法主要步骤:10% 福尔马林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脱蜡、梯度酒精水化;抗原修复,滴加 3% H2O2。滴加非免疫血清阻断非特异反应;滴加 TGF-β 一抗(工作浓度1∶50);滴加二抗和底物显色液,苏木素复染;二甲苯、封片。兔抗人 TGF-β 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光镜下观察,每张片子取 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下计数 100 个瘤细胞,半定量积分法对每张切片细胞进行染色强度分级记分,无着色(0分)、淡黄色(1分)和棕褐色(2分),按阳性细胞面积计0(0分)、1%~25%(1分),26%~50%(2分)、51%~75%(3分)、76%~100%(4分),将两项乘积进行评估其阳性表达强度评估。

RT-qPCR步骤:反转录(依赖反转录酶将RNA反转录成cDNDA)、扩增(用PCR的方法扩增cDNA)、检测(检测和定量扩增的产物)。对硝酸w维素膜进行扫描并进行灰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开腹前血清t-PA、PAI-1和组织 TGF-β蛋白、TGF-β基因结果比较

三组术前各项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术中血清 t-PA、PAI-1和组织 TGF-β 蛋白、TGF-β 基因结果比较

开腹组术中血清 t-PA 为低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开腹组术中血清 PAI-1 高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三组关腹前血清t-PA、PAI-1和组织TGF-β蛋白、TGF-β基因结果比较

开腹组关腹前血清t-PA低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开腹组关腹前血清PAI-1和组织TGF-β蛋白、TGF-β基因均高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三组术后不同时间血清t-PA和PAI-1结果比较

开腹组术后1 d、2 d、3 d血清t-PA低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PAI-1高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血清t-PA和PAI-1水平呈现下降和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疾病术后粘连发生率达 90% 以上,是剖腹术后一个重大难题。腹膜受到损伤时,大量吞噬细胞迁移并诱导成纤维细胞至创面,激活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并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与蛋白酶,破坏纤维蛋白溶解与合成平衡,使过度生成的胶原纤维无法被正常溶解与代谢,细胞外基质沉积而导致粘连的形成[6-8]。腹膜对手术的反应取决于手术创伤的程度,最小程度的侵入手术方式可减少术后腹腔粘连的严重程度。腹腔镜手术具有腹膜损伤小,术后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9-10]。

多种细胞的迁移、增生及细胞因子参与了粘连过程,其中纤维蛋白原的释放与溶解的失衡具有关键作用[11]。t-PA 是一种含527个氨基酸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6.8万~7.2万,为丝氨酸蛋白酶,通过裂解纤溶酶原肽键而发挥纤溶作用。PAI 是t-PA的拮抗剂,t-PA和PAI 可反映纤维蛋白沉积和降解之间的平衡,其相互作用决定了腹膜腔纤溶系统的活性。TGF-β 是多肽链组成的二聚体,TGF-β1是TGF-β家族中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是目前已知对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等关键细胞因子,可刺激间质细胞增殖产生 ECM,诱导体内各种组织纤维化反应[12-1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开腹组术中关腹前血清 t-PA和组织 TGF-β 蛋白、TGF-β 基因表达均高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开腹组术中血清 PAI-1 低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提示传统开腹手术引起术后腹腔粘连形成的可能性大,过表达的 TGF-β1 诱导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与胶原合成。手术损伤腹腔,TGF-β1被激活并过量表达,激活 TGF-β1/Smad 信号通路,上调下游 PAI-1 的表达,下调腹膜内 t-PA 表达,增强成纤维细胞活性,抑制腹膜纤溶活性,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过量增殖及毛细血管长入,促进多种胶原蛋白合成并在受损部位沉积,诱发粘连带的形成[15-17]。纤维溶解酶作为体内纤维蛋白降解的重要参与者,其活化主要依靠 t-PA,t-PA 能激活纤溶酶原为纤溶酶,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降低纤维的合成。t-PA 可被体内的 PAI-1所拮抗,受其调节[18-1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2 d、3 d,腹膜 t-PA明显下降、PAI-1明显增加,引起术后粘连的可能性也增加。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的释放和纤维蛋白原的溶解之间的失衡加剧,增加术后粘连的可能性。腹腔镜手术对腹膜的损伤小,术中气腹使组织创面相互分离,降低接触机会,术后腹膜缝线反应轻,均有效降低了腹膜粘连程度[20]。腹腔镜中,气腹的特定情况可能激活了形成粘连的各种机制,气体的选择、湿度、温度和腹内压可能决定了粘连的形成和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开腹组患者PAI-1、TGF-β蛋白和基因表达呈现较强表达,PAI-1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浓度显著降低,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腹腔镜术通过降低腹膜在受到损伤TGF-β1和PAI-1的过表达,上调t-PA,实现防治术后腹膜粘连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薇薇,姚吉龙,史文娟,等.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在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 β1表达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1):22-25.

[2] Tuncal SD,Kismet K,Kilicoglu B,et al. Evaluation of intraabdominaladhesion generating potentials of ankaferd and calcium alginate used as hemostatic agents[J].Bratislavske lekarske listy,2014,115(9):544-549.

[3] 付娟,杨欣,罗爱华,等.转化生长因子 β1 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1):33-35.

[4] 刘国涛,陈巧,金丽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聚维酮碘预防大鼠术后肠粘连[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538-541.

[5] 何笑云,于萍,欧春麟,等.高糖高溶血磷脂胆碱对系膜细胞产生纤维连接蛋白、Ⅳ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2):156-158.

[6] Hong GS,Schwandt T,Stein K,et al. Effects of macrophage-dependent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signalling on adhesion forma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5,102(12):1506-1516.

[7] r文晓.应用羧氨基葡聚多糖钠生物胶保护组织 t-PA 活性对预防肠粘连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153-154.

[8] 林思,秦飞,宋路瑶.丹参酮 IIA 磺酸钠通过增强腹膜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大鼠术后腹膜粘连发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2):260-264.

[9] Inoue M,Shiraga F,Shirakata Y,et al.Subretinal injection of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 for submacular h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ruptured retinal arterial macroaneurysm[J].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15,253(10):1663-1669.

[10] 蒋仕祥,杜小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脂联素、白介素-1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8):70-72.

[11] Correa-Rovelo JM,Villanueva-López GC,Medina-Santillan R,et al.Intestinal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postoperative adhesion formation in abdominal surgery. Review[J].Cirugia Y Cirujanos,2015,83(4):345-351.

[12] Mitra A,Luna JI,Marusina AI,et al. Dual mTOR Inhibition Is Required to Prevent TGF-β-Mediated Fibrosis: Implications for Scleroderma[J].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15,135(11):2873-2876.

[13] 张亚丹,潘瑞艳,臧宝霞,等.羟基红花黄色素 A 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与肺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2):145-149.

[14] 师伟,徐丽,李自发,等.IUD 避孕大鼠模型无创法与开腹法建模宫腔冲洗液t-PA、AKP、CA 含量及造模效率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964-2967.

[15] 王晚露,马彩玲,吴强强,等.防粘连措施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 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2):106-111.

[16] Samarakoon R,Overstreet JM,Higgins SP,et al.TGF-β1 SMAD/p53/USF2PAI-1 transcriptional axis in ureteralobstruction-induced renal fibrosis[J]. Cell Tissue Res,2012,347(1):117-128.

[17] Shimomura M,Hinoi T,Ikeda S,et al. Preservation of peritoneal fibrinolysis owing to decreased transcription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i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suppresses postoperative adhesion formation in laparoscopic surgery[J].Surgery,2013,153(3):344-356 .

[18] 张琦钒.TGF-β1/Smad 通路对机械力诱导的胶原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6,22(2):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