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7 17:05: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

篇1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龄21~80岁,平均51岁。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34例。颈椎病49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骨折与脱位3例,其他3例。采用椎体次切、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4例,椎体次切或椎间盘切除取骨植骨、钢板内固定81例,颈椎前路取异物1例,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例。采用局麻手术40例,全麻手术49例。手术时间平均2小时30分。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减压相关并发症:减压相关并发症是指手术减压过程中由于操作,器械的刺激,直接挫伤,牵引过度和基础疾病(椎管狭窄)的影响所发生的并发症。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前方引流不畅有关,另外可能既往有脊柱手术史有关。既往有脊柱手术史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延长了手术的时间,同时出血量也明显增加。本组发生1例,患者术后肢体感觉、活动等症状未改善,且出现快速进行性疼痛加剧,随之出现左侧上、下肢感觉麻木,肌力减退,进而出现运动障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遵医嘱急行MRI检查,证实为硬膜外血肿,立即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经再次手术减压,消除了瘀血块。本例因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患者康复出院。护理要点:术后立即进行症状、体征的检查,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活动,重视患者的主诉,加强巡视。出现上述情况后,在上报给医生处理的同时,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气管切开吸引器等抢救物品,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脑脊液漏:为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严重,手术分离或切除后韧带时损伤硬膜囊所致。本组有2例发生脑脊液漏,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为淡红色液体,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液颜色更淡,引流量无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头晕、呕吐。发现上述症状后,立即将切口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去枕平卧,采取严格的颈部制动,切口局部用lkg砂袋加压。抬高床尾30°~45°,予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静脉滴注平衡液,必要时对切口进一步缝合。本组有1例患者做了硬膜囊缝合。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在排除引流管之前,为了预防脑脊液继续漏出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应先行夹管观察,如出现胸闷、气急情况应立即开放引流,避免压迫窒息。拔管后24~48小时内也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确保呼吸畅通。患者经上述处理后痊愈出院。护理要点: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为淡红色液体,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颜色更淡,引流量无明显减少时,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并加强观察。

(2)植骨融合相关并发症:供骨处血肿,主要与供骨处为松质骨,容易渗血,患者早期如剧烈活动等原因有关。本组有1例出现供骨处血肿。经清除血肿切开引流对症治疗后痊愈。护理要点:推迟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对于血肿患者拆除缝线,清除积血并切开引流,积极抗炎治疗,供骨处有引流者要保持引流畅通。

植骨块部分滑脱,与术后颈椎前屈后伸幅度较大,挤压植骨块向前方移位,植骨块过大,重击后嵌入椎间隙,骨块破裂后易移位,搬运不当,颈部制动控制不严有关。本组出现1例植骨块滑脱,发现后立即返回手术室再次手术,经治疗痊愈出院。护理要点:颈椎前路术后回到病房在搬运、翻身时要保持脊椎一条直线,避免颈椎前屈后伸幅度过大。选择合适的颈托或颈外固定支架固定颈部,固定时间为3个月,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平卧时颈部两侧用砂袋制动,严密观察,如影响吞咽应及时报告医生。

(3)入路相关并发症: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是颈前入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喉返神经损伤:喉返神经位于颈椎气管食管沟内,在手术过程中,有些患者暴露颈椎间盘较困难,容易引起过度牵拉、误夹、误切而致喉返神经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等。本组有1例发生暂时性语言障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减轻其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进行发声训练,患者出院时已恢复正常。护理要点:术后患者如果出现声音嘶哑应分析原因,确定为喉返神经损伤者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安慰工作。告诉其这是暂时性的,同时指导发音训练,促进发音恢复。

篇2

本组13例复杂性脾切除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为31-42岁,平均为36岁;其中门静脉高压症巨脾2例,轻、中度脾肿大伴脾周形成广泛、致密的血管性粘连11例。

1.2 结果

13例患者中无1例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肺部感染1例、左膈下脓肿1例,均经积极保守或手术治疗痊愈后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多数患者担心手术失败,精神压力大,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护士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及自我护理的知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希望;同时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以消除顾虑,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2.1.2 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进行检查,有异常者应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和监护要点,术前1d备血,术前晚给予温生理盐水灌肠,术晨置胃管时选用细软的胃管并充分后轻轻插入,避免置管过程中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2.2 术后护理

2.2.1 评估患者术中情况

患者返回病房时,应与麻醉师认真交接,全面细致地了解患者麻醉及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液、输血及尿量等情况。详细了解患者术中情况,有助于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脉压差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面色有无苍白、皮肤有无湿冷、皮下有无出血点、口唇及四肢末梢有无发绀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经治医生反映,争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2.3 胃肠减压管的观察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加之手术创伤可引起应激性溃疡,术后可出现胃出血,故需密切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及引流量,及时准确记录24h胃管引流量,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2.2.4 预防肺部感染及膈下脓肿

篇3

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是一种复杂且对患者有侵袭性的手术,如果术后护理不当,甚至会危及生命。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0例,通过护理观察,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5~78岁;均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均顺利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治疗该病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该病的知识,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手术范围广、时间长、患者衰弱,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 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术后24 h给予心电监护,待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改为每4 h测量1次,持续3 d,根据血压、心率、尿量调整输液速度及量,维持有效血容量,记量24 h出入量,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患者术前多合并糖尿病,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升血糖激素升高;或胰腺大部分切除术后,胰岛素分泌减少,使术后血糖升高[2],应遵医嘱监测血糖。

2.2 营养支持 严密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度,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输液勿过多过快,保持液体进出平衡;静脉补充所需营养,输入人血白蛋白、新鲜血、血浆,纠正低蛋白血症;早期进行肠内营养,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增加手术的耐受力,可提高免疫力及手术质量,且可减少并发症。

2.3 胰瘘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1]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妥善固定好引流管,引流管的长度要留有翻身的余地,要防止套管滑脱;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吸引压力;控制冲洗速度:根据冲洗液混浊程度,调节冲洗速度,早期快速冲洗,之后持续缓慢冲洗;引流瓶内吸出的液体要及时倾倒,每24 h更换1次,并做好记录;术后要注意腹腔引流的性质和量,测定其中淀粉酶,一旦发生胰瘘,早期应保持引流通畅,漏出液较多时应用负压吸引,可给善宁0.1 mg2次/d皮下注射,并保护腹壁皮肤,胰液漏出在适当处理后常可自愈。

2.4 出血 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大[3],吻合口多,腹腔内出血多发生在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尿量的变化,本组1例出现腹腔内出血,因发现处理及时未造成不良后果,应注意患者若出现烦躁、口渴、脉搏快、血压下降为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应考虑腹腔出血的可能,一旦明确诊断,立即予以止血药物:如立止血1 ku肌内注射,1 ku入壶,并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手术探查及止血。

2.5 肺部感染 每天进行室内通风2次,限制探视;定时翻身、叩背;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切实做好口腔护理2次/d;观察呼吸的变化,加强听诊,同时留痰液做培养,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本组无一例肺部感染发生。

2.6 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多出现在术后1周左右,与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应激程度较低,体内激素分泌增加有关;为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术后应使患者做好充分准备以减少精神应激,术中尽量缩短时间,术后给予营养支持,术后预防用药:给予0.9%盐水250 ml,泮托拉唑40 mg静脉点滴1次/d,一旦发生应激性溃疡,立即给予0.9%盐水100 ml,加凝血酶1000单位胃管注入,闭管1 h,每4~6 h重复1次,直至胃管内血性液消失。本组有2例发生应激溃疡,因及时处理均痊愈。

2 结果

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7~12 d拆线,除1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经及时对症处理均全愈,术后未发生继发性出血、胰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良好,均顺利康复出院。

3 小结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复杂,创伤大,极易出现并发症,胰腺癌患者往往全身情况较差,为术后护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加强手术后病情的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士应熟练掌握术后护理的要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ttention points and preventive care of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moptysis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By reviewing the clinical date of 15 patient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analysis,discussed the emergent surgical perioperative care elements.Results Although this group had a higher complication,after intensive care, achieved good results,no cases had care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For patiens with sever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 have to do a good job of psychological care, pay attention to perioperative nursing.

【Key words】 emergency surgery;massive hemopty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nursing

大咯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肺科急症,如经积极的内科治疗后大咯血仍难以控制者,常需急诊手术治疗。胸外科护士应熟练掌握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细致、周到地做好术前各项护理操作。我科为15例重症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实施了急诊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在2005年12月-2009年12月间共收治重症肺结核大咯血患者15例,均为男性,年龄在28~55岁之间,平均年龄40.5岁。咯血量在短时间内超过500ml以上。初次咯血1例,反复咯血14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防止窒息 大咯血时病情凶险,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防止窒息是贯穿于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患者发生窒息时,应准确判断窒息原因:如为大咯血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立即给予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位,并轻拍背部,以利血液、血块流出,或迅速用吸引器吸出积聚在呼吸道的血液、血块,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1]。本组病例1例因大咯血引起呼吸道阻塞发生窒息,经积极采取抢救措施,患者转危为安。

2.1.2 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病情严重,对手术方式不了解,害怕疼痛,担心手术效果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加强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护士应理解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预后等,解释该手术的重要性、止血彻底。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 患者准备 术前做好普鲁卡因、青霉素等药物过敏试验,进行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备皮、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乙肝两对半及抽血交叉备血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心电监护 患者术后安置在监护病房,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根据血氧饱和度情况调节氧流量。当患者麻醉苏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并协助其进行有效地咳嗽排痰,配合雾化吸入,每日2~3次,常规雾化吸入1周。如经排痰困难者,给予经口鼻腔吸痰,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行气管插管术或气管切开术。本组病例术后经以上积极处置,均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3h内,每15~30min观察记录引流量1次,并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观察引流瓶内水柱波动的情况,以保持通畅。若术后持续排出大量血性液在150ml/h左右,持续3h以上,说明胸腔内有较大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并遵医嘱输入新鲜红细胞悬液及冷沉淀等。如出血未停止,必要时行开胸探查术。术后72h后,胸腔内已无气体排出,胸片提示肺复张良好,胸腔引流液在100ml/d以下,无感染征象,听诊呼吸音正常,则可拔除胸腔引流管,反之则延长置管时间。

2.2.3 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肺切除后肺泡-毛细血管床减少,故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前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全肺切除术后应控制钠盐输入,一般成人补液量控制在1000~1500ml/d以内,并严格控制输入速度。

2.2.4 严密观察咯血是否停止及监测生命体征 肺部手术对患者损伤重,并对呼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故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面色、末梢循环以及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情况,判断咯血是否停止。本组病例术后病情稳定,咯血停止。

2.2.5 有效镇痛及并发症预防 肺手术后切口较大,切断肌肉多,引流管穿过肋间使肋间神经受压,因而手术后疼痛剧烈。导致患者不敢咳嗽、咳痰。术后可给予口服镇痛药,必要时度冷丁肌肉注射,以利咳嗽、排痰,促进肺复张,减少肺部炎症发生,同时患者得到良好休息。本组无一例肺部炎症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主要有:(1)支气管缝合不严密。(2)支气管缝合处感染、破裂。(3)支气管残端血运不良。(4)患者严重营养不良。一般在术后1周发生:表现为体温正常后再次升高,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痰,呼吸音低,呼吸困难等。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

3 讨论

重症肺结核大咯血一旦发生,起病急、发展快,短时间内可危及患者生命。急诊手术治疗是临床抢救,治疗重症肺结核大咯血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之一[2]。总之,对重症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术后成功的重要保障。注重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疼痛及输液滴速;加强各管道护理,注重营养的供给,重视健康教育。患者不断增强主动配合意识,大大缩短住院时间,使护患之间得到双赢。

篇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多需要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矫治,由于手术创伤大,麻醉时间长等因素。容易产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排出;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气道分泌物增多;手术过程中的低温麻醉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造成有效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所以呼吸道护理是小儿心脏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20例,法乐氏四联症8例,法乐氏三联症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2岁。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

        2 呼吸道护理

篇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多需要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矫治,由于手术创伤大,麻醉时间长等因素。容易产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排出;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气道分泌物增多;手术过程中的低温麻醉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造成有效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所以呼吸道护理是小儿心脏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20例,法乐氏四联症8例,法乐氏三联症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2岁。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

        2 呼吸道护理

篇7

肺动脉高压是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手术的效果及预后,术后以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最为突出[1]。因此,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则备受关注,有计划、有目的及针对性地进行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配合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7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心脏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出现肺部并发症。现将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心脏手术病人71例,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不同分为4组。轻度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3岁~15岁,平均6.5岁;术前平均肺动脉高压(mpap)2.6 kpa~5.2 kpa;房间隔缺损(asd)10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中度组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1岁~15岁,平均7.5岁;术前mpap 5.3 kpa~6.7 kpa;asd 3例,vsd 6例,asd并vsd 3例,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重度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0.8岁~14.0岁,平均7.5岁;术前mpap 6.8 kpa~9.1 kpa;asd 3例,vsd 10例vsd并pda 4例,dorv并pda 1例。极重度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0.8岁~15.0岁,平均8.1岁;术前mpap>9.1 kpa;asd 1例,vsd 11例,vsd并pda 3例,asd并vsd 2例,dorv 1例,dorv并pda 1例,单心房1例。

2 结果

2.1 术前呼吸道感染 术前发热13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支气管肺炎5例,大叶性肺炎1例。请呼吸科会诊,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痊愈后手术。

2.2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明显不同 轻度组平均辅助呼吸时间为7.2 h±0.2 h;中度组为26.0 h±0.3 h;重度组为28.0 h±0.2 h;极重度组为33.0 h±0.3 h。

2.3 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 吸氧浓度均为40%~60%。肺动脉高压越重,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越低。术后2 h、24 h及撤除机械辅助通气后的pao2:轻度组平均分别为17.9 kpa、16.3 kpa、14.5 kpa;中度组的分别为16.0 kpa、14.0 kpa、12.0 kpa;重度组的分别为14.0 kpa、13.7 kpa、12.0 kpa;极重度组的分别为13.0 kpa、9.1 kpa、8.5 kpa。

2.4 围术期早期肺部并发症及预后 轻度组并发肺部感染1例,中度组并发肺部感染3例,重度组并发肺部感染3例,极重度组合并肺部感染6例,死亡1例。

3 围术期呼吸道护理

3.1 术前护理 病人入院后,由护士向所负责的病人及家属宣教,介绍手术的意义,消除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免加重缺氧。术前教会病人咳嗽、咳痰,做示范动作,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介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设备及作用,以防病人术后进icu产生不适。对于年龄小的病儿,根据其特点,主动与其接近、沟通,使病儿的恐惧心理减轻,以便更好地配合护士工作。合理氧疗,给予间歇吸氧3 l/min~4 l/min,每日2次,每次30 min,改善缺氧状态下的血管收缩,预防肺动脉压力增高[2]。

3.2 术后护理

3.2.1 正确使用机械通气,避免引起肺动脉压升高 病人术后进入icu后,常规接上呼吸机,听诊双肺呼吸音,检查各接头连接是否正确,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常,立即摄床旁胸片,以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必要时予以调整。术后机械辅助时间较无肺动脉高压者长,持续时间可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适当延长。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应根据血气结果随时调整,在循环平稳的情况下,常规应用呼气末正压呼吸2 cmh2o~4 cmh2o(1 cmh2o=0.098 kpa),以增加功能残气量,促进萎陷的肺泡复张,改善低氧血症,每次可增加1 cmh2o~2 cmh2o直到pao2改善,但小儿不宜>8 cmh2o,成人不宜>15 cmh2o[3]。在潮气量的设定上(成人12 ml/kg~15 ml/kg,小儿8 ml/kg~12 ml/kg),调节呼吸机呼吸频率(成人10/min~12/min,≥3岁18/min~20/min,1岁~3岁20/min~25/min,1岁以内26/min~30/min),维持pao2在85 mmhg~100 mmhg(1 mmhg=0.133 kpa),paco2在35 mmhg~37 mmhg,吸氧浓度30%~40%。适当过度通气,一方面提高pao2,另一方面可降低paco2,可增加肺氧和能力,提高pao2。

3.2.2 吸痰 应熟练掌握吸痰的技巧,吸痰负压10.6 kpa~16.0 kpa,吸痰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插管直径的1/2,吸痰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 s,吸痰前后应给予短时间(1 min~2 min)纯氧吸入[4]。吸痰前如有频繁的心律失常,病人未清醒,血压低,此时,气管内有分泌物应慎重吸痰,待一般状况经处理好转后,可做快速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出现心率加快至150/min~160/min,氧饱和度下降,甚至有血压下降者,应暂停吸痰及时连接呼吸机,同时给予短时间纯氧吸入,尽快使氧饱和度上升到安全范围。

3.2.3 呼吸道湿化 使用呼吸机时,随时检查湿化罐中水的情况,发现减少及时加水,以免干吹,水温为30 ℃~37 ℃,气管插管内每1 h~2 h滴入化痰液(由生理盐水20 ml+糜蛋白酶10 mg+庆大霉素8×104 u及地塞米松5 mg)以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正常排除分泌物的功能,防止形成痰痂,易于吸出。

3.2.4 拔除气管插管后呼吸道的护理 采取面罩供氧4 l/min~5 l/min,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呼吸音,有无缺氧征象和喉头水肿等表现,观察病人能否自行咳痰,痰量,并定时床边协助病人咳痰。

3.2.5 有效的胸部体疗 术后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抬高床头,2 h叩击病人背部1次,持续5 min。拔除气管插管后,可扶起坐直进行叩背、排痰,随病情的恢复,鼓励病人尽早离床活动。

4 体会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比例较高,有资料报道达15%~60%[5];在体外循环手术死亡中,因肺部并发症死亡占39%[6],因此术后呼吸道管理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先心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呼吸道管理,除了认真高质量的执行护理常规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后机械辅助时间较无肺动脉高压者长,持续时间可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适当延长;②呼气末正压(peep)的正确使用使萎陷的肺泡复张,提高氧分压,一般从4 cmh2o开始,每次可增加1 cmh2o~2 cmh2o,但以不影响心排血量为宜;③吸痰前后给纯氧1 min~2 min,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避免pao2骤然下降,肺动脉痉挛;④注意呼吸道湿化,防止痰液结痂,不易排出。气管插管内每1 h~2 h滴入湿化液1 ml~2 ml;⑤有效的胸部体疗(翻身、叩背)对肺部痰液的排出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红鹤,孙培吾.实用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34.

[2] 宋宏,陈阿贝.280例小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1): 135136.

[3] 马继红,郭丽芳,魏爱琴,等.小儿心脏术后使用呼吸机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j].临床误诊误治,2001,14(2): 148149.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32-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的危急症,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手术治疗早期清除血肿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术后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有效的健康指导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从1996年以来护理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9例,现将详细护理报告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02例,女87例,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年龄在49-82岁之间,98例患者发病前有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劳累、饮酒等诱发因素,入院时意识障碍程度按GLS评分为:6分以下58例,9-11分89例,12-13分42例。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由头颅CT检查确诊,出血量在30-150ml之间,平均出血量70ml。按出血部位分为幕上浅表型(壳核、外束、皮质下)出血72例,幕上深部型(丘脑、基底节区、内束及部分破入脑室出血117例。

1.2临床表现:入院时清醒10例,嗜睡32例,浅昏迷89例,昏迷40例,深昏迷18例,一侧瞳孔散大114例,双侧瞳孔散大20例,一侧椎体束征阳性176例,双侧椎体束征阳性23例,血压240-160/95-120mmhg之间,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24例,肺部感染95例。

1.3手术方法: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

2.结果

入院至出院时间段内存活174例,死亡15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9例、颅内再出血5例、颅内感染1例。出院后半年随访结果:86例得到完全恢复,29例需人帮助下行走,15例患者卧床不起但意识清晰,38例处于植物人状态,6例死亡。

3术后护理

3.1仔细观察病情特别是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伤口及引流液的变化,189例病人术后均进入外科监护病房(1)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避免血压过高诱发再出血,术后48小时内做到15至30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将血压控制在21.3-18.7/12-10.7kpa,避免血压过高诱发再出血,同时注意血压不能过低,防止脑缺氧引起脑水肿。如患者体温过高则考虑是否存在肺部感染。(2)意识判断: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通过对答、呼唤及疼痛刺激来判断病人的意识程度,采用GCS评分法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三者相加得分值评定患者意识障碍程度。(3)瞳孔观察:若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且伴有血压进行性升高、呼吸慢、脉搏慢、意识障碍加深,可能出现继发性出血。术后有15例发生再出血,经抢救10例存活5例死亡。

3.2、引流管护理:手术完成之后,要控制好引流管位置,保证其低于患者血肿部位,若引流管过高会影响引流效果,同时让液体回流造成颅内感染;若引流管过低常引起拔罐效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头部固定,仔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流量等,若引流液流量大、颜色呈鲜红考虑术后出血,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引流管安置期间,患者外出检查时应先夹管,防引流管脱落及液体反流入颅内引起感染。

3.3护理:患者手术完成回房休息时,要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8小时或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将床头稍微抬高15°~30°,从而帮助静脉回流,降低脑水肿和颅内压。

3.4呼吸道的护理:术后有9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应给予持续吸氧3-4L/min,严重缺氧时增加氧气流量。呼吸道分泌物应及时清除,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若患者出现呕吐,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昏迷状态下咳嗽与吞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必要时应将气管切开,术后22例病人给予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①确保气管套管的牢固固定。②确保气管口的干燥清洁,敷料浸湿后要及时进行更换,每天至少要对套管进行2次清洗消毒。③定时给予吸痰,在吸痰前应该进行高流量氧气输入,若痰液呈粘稠状,应每小时向气管中滴药1次,给予超声波雾化吸入每隔4-8小时一次。④确保病人气道处于湿化状态,于气道口覆盖两层盐水纱布,避免细菌或灰尘被病人误吸。超声波雾化吸入每天至少3次,每次时间应在15~20min,从而让病人的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72-0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危重病人由于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受损,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清理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血氧分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加重组织损伤[1]。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须行气管切开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2002年6月~2007年4月我科共有96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6月~2007年4月共行气管切开术96例,其中男74例,女22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颅脑外伤76例,脑出血20例。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生命体征的观察每15~30分钟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颜色,生命体征稳定时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2.1.2 手术创面出血的观察手术创面有出血或渗血时,应及时清洗伤口和更换敷料。切口少量出血属正常,一般手术后24 h后出血减少、停止,若切口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大,应及时联系医生再次手术结扎止血,并及时处理血性分泌物,以免流入气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2.2 气管套管的护理

2.2.1 套管固定气管切开病人的套管固定很重要,尽量减少病人头部的活动,头颈部应一致性地转动。经常检查和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固定带一般均系死结,以免无意拉脱致套管脱出。

2.2.2 套管更换我科所用气管切开套管大部分没有内套管,套管的内腔容易引起分泌物沉积或结痂,并有可能堵塞管腔。故应注意观察套管的通畅程度和状况,一旦管腔堵塞及时通知医生更换套管。

2.3 呼吸道护理

2.3.1 吸痰注意以下几点:①选用管壁光滑、富有弹性的吸痰管,直径为气管套管的1/2,不超过2/3,口鼻腔要分开。②吸痰时注意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熟悉病情,掌握吸痰时间,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吸痰前后要提高吸氧浓度,吸完后1~2 min调回原浓度。③视病情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能自行排痰者插入10~12 cm,咳嗽反射消失完全不能排痰者插入15 cm或更深。④吸痰前后密切注意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面色的改变,出现心率失常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立即停止操作。

2.3.2 呼吸道湿化做好呼吸道湿化有利于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通畅,防止感染。配制0.9%NS 40 ml加庆大霉素80 000 U,糜蛋白酶1支,地塞米松5 mg的稀释液。于床旁铺一无菌盘,每隔1 小时沿气管壁缓缓滴入1~2 ml,也可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呼吸道湿化。

2.3.3 分泌物的观察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留痰培养,以判断是否出现感染。

2.4 换药

更换切口敷料,用0.1%安多福棉球消毒切口,然后用2层无菌纱布剪成“Y”形围住套管缠绕遮盖切口,每日2次,动作轻柔,随脏随换,严格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做细菌培养。

2.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鼓励病人咳嗽,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可有效地协助病人排痰,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口腔护理2次,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以防异物残留在口腔内。

2.6 心理护理

行气管切开术病人由于害怕术后不良反应,担心语言功能和外表的不美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士应细心与病人交流,耐心解释气管切开后不能言语的原因,给予写字板或手势与病人沟通,解除病人对气管切开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7 环境温度

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次,地面消毒2次,每天用消毒机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2.8 饮食

气管切开病人有潜在的营养不良,饮食以清淡为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但经口进食或鼻饲均应注意避免呛咳。

3 结果

3.1 效果

气管切开便于吸除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为抢救病人生命提供有利时机。

3.2 并发症与防治

3.2.1 24例病人出现痰多粘稠、病人体温在38.5%以上,痰培养为阳性。经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吸痰时保持无菌操作后痰液减少,痰培养转为阴性。

3.2.2 1例病人术后套管内吸出大量新鲜血液,套管外周纱布被血液渗湿。立即报告医生予结扎切口周围小血管,套管口周围纱布加压止血后出血停止。

4 讨论

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减少了无效呼吸,使气流阻力减少,从而降低了病人呼吸功能的消耗[1]。但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存在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此,正确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正确使用气管套管,保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内容之一[2]。

[参考文献]

篇10

脊柱侧弯是指患者的脊柱偏离中线,形成向一侧弯曲。脊柱侧弯是危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仪表,而且使胸廓缩窄,会导致发育不良,影响心肺功能[1]。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对30例患者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手术,经精心护理,效果理想,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6~51岁,其中7~20岁20例,20~60岁10例,平均27.3岁。其发性脊柱侧弯20例,先天性脊柱侧弯10例。

1.2方法:轻度患者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三维矫正术”,发育期间的重度患者,先行头盆环牵引,待侧凸角度有所矫正后,再行手术治疗。

2手术效果

本组30例患者,使用头盆环牵引6例。其中2例手术2个月出现切口感染,产生窦道,经消炎并对症局部换药,护理中避免剧烈运动,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其余患者预后良好,随诊1~4年未发现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均对疗效满意。

3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本组患者青少年居多,由于外形缺陷,多数存在心理障碍,性格暴躁,不善言辞,不自信。作为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列举成功的患者,消除其焦虑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2]。同时指派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士专门为患者做心理疏导。

3.1.2呼吸功能训练:由于患者大多有严重胸廓畸形,肺组织发育受限,肺容量小,术后容易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手术前常规检测肺功能,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促进肺扩张,保持呼吸道通畅[3]。比如采取吹玩具气球、向装有水的密封瓶内吹气等办法,以增加肺活量和通气量,减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1.3唤醒实验训练:一般在术中、缝合切口之前一定要做唤醒实验。

通过训练,使患者在术中即便是处于半清醒状态下也能按照医护人员的指令活动其肢体。如果实验成功,表明脊髓无损伤,可缝合切口[4]。

3.1.4床上大小便训练:由于脊柱测弯矫形手术后,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下床,患者必须形成在床上排便的习惯,因此应在术前3d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养成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的习惯。

3.2术后护理

3.2.1护理:往床上搬动患者时,要有足够的人手,以3~4人为宜,动作要一致,不要扭转脊柱。各种管线要固定好,避免脱落。术后3d内以平卧为主,再侧卧lh。翻身时脊柱要平直,控制翻身角度。

3.2.2呼吸功能监测及护理:术后常规给予双鼻导管吸氧2~3L/min,监测SpO2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肺泡膨胀,增加肺通气量。询问患者有无憋喘现象,如有气促、胸痛及时报告医生。如患者呼吸费力,两肺听诊有湿啰音,应考虑吸痰,必要时进行雾化,湿润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的翻身问题往往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一定要注意轴线翻身,护士必须重视,亲自操作。

3.2.3脊髓、神经功能观察:因术前神经功能有可能损伤,应该记录下肢的感觉及活动能力。由于手术牵拉刺激,水肿压迫,可能损及脊髓及神经。所以术后应密切观察,倾听患者的反应。如果有异常,应及时报告。

3.2.4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引流的量、颜色,引流量多时,应立即调节负压,通知医生采取止血措施。术后应该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液过多,警惕有无脑脊液漏者;疑有脑脊液漏者,负压引流应改为正压引流。潜在的失血性休克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搬动患者或翻身时,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逆流[5]。

3.2.5功能锻炼:患者手术清醒后应鼓励并指导其开展手足活动,如腕关节、手指、踝关节、足趾,躺在床上也要多活动。术后1~2 d可做关节曲伸运动,15~25遍/次,3~4次/d,并逐渐增加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不要性急。1周后脊柱固定正常后,可坐起,甚至下地行走。

3.3头盆环牵引护理:在手术室固定头环及盆针,休息1~2d安装好盆针和立柱,逐日分次撑开。在室内外可以活动,但一定要安全,要有人陪护,预防跌倒、损伤。不可剧烈运动,更不能打闹。睡觉时患者头部不要悬空在架子上,要垫实。头钉和盆针固定久了可能松动,应定期检查,拧紧螺钉。

3.4出院指导:出院后一般还要佩戴支具2~5个月,应按照在医院护理要点坚持下去。拆线后,要注意切口是否发炎、红肿,或者出现分泌物。一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复诊,不要耽搁。

参考文献

[1]何晓红.8例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手术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S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