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管理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7 17:05: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图书分类管理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图书分类管理方法

篇1

The Application of ABC Classifi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XU Mei-fang

Library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50051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books aided by ABC analytic method. With the “Method of Expert Function Assessing” and the“Frequency of Readers Using” to determine the choice of all kinds of books, in order to make the purchasing decisions more scientific.

Keyword:ABC analytic method;Bolitho analytic method;Data;ABC analytical table;Management Strategies

我们知道图书馆图书的分类是根据科学分类而制定的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和管理的。这样的分类便于读者借阅和方便归档存放。本文要讨论的ABC分类法是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分类,ABC分类法是1879年由意大利数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维尔雷多・巴雷托提出的,又称巴雷托分析法、ABC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等。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以有区别地实施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称为ABC分析法。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后来巴雷托分析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1956年,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德鲁克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高校的图书馆同样也可以运用ABC分类法进行管理,我们通过这样的分类后,就会对本馆的藏书构成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便于制定下一步的采购计划,对原有的不合理的馆藏构成有一个调整和修正,以便更好地为高校的广大师生服务。如果需要做ABC分类法,具体的实施步骤是:

1、开展分析。这是“区别主次”的过程。它包括以下步骤:

11收集数据。即确定构成某一管理问题的因素,收集相应的特征数据。如对馆藏图书的构成进行分析,则应收集图书单价,数量,出版年份,出版社等数据。根据分析的目的不同所需要收集的数据也是不同的。

12计算整理。即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并按要求进行计算,包括计算特征数值,特征数值占总计特征数值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因素数目及其占总因素数目的百分数,累计百分数。

13根据一定分类标准,进行ABC分类,列出ABC分析表。各类因素的划分标准,并无严格规定。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一1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60一80%左右的前几种图书,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一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一30%的图书,确定为B类;其余为C类,C类情况正和A类相反,其累计品目百分数为60一8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5%。可以按照图书的出版年代划分,就可以将图书分为三个时间段,如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可以按照图书的种类分,如专业书籍,工具书,非专业书三大类。

14绘制ABC分析图。以累计因素百分数为横坐标,累计主要特征值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所列示的对应关系,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成曲线,即绘制成ABC分析图。除利用直角坐标绘制曲线图外,也可绘制成直方图。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今高校多个校区并存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在做分析的时候,如果各校区间的图书可以相互流通则可以通盘考虑,做一个完整的本高校的图书馆的ABC分类。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各校区间的图书还不能流通和通借通还,这样做全校的ABC分类就没有意义,只能分析每一个校区各自的情况,以便规划各自的采购。

2、.实施对策,这是“分类管理”的过程。根据ABC分类结果,权衡管理力量和经济效率,制定ABC分类管理标准表,对三类对象进行有区别的管理。ABC分类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放松对低值图书的控制管理而节省精力,从而可以把高值图书的管理做得更好。

21A类图书的管理策略 对于A类图书,它是图书馆管理中应该重点管理的图书,因此应该采用连续性检查策略。该管理策略要求每周检查该类图书的流通情况,随时掌握准确的流通信息,当发现短缺时,开始订货,订货后使理想库存量保持不变,其订货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因此,每次的订货量可能是变化的。高校图书馆应该与供应商协商,对运输时间做出认真的分析,预算出该类图书的一般采购提前期。 22B类图书的管理策略

对于B类图书,它是图书馆管理中次重点管理的图书,因此应该采用定期检查策略。该管理策略要求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该类图书的流通情况,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的库存补充到理想库存水平,订货量为理想库存量与检查时库存量的差,再经过一个检查周期,按上述方法再补货。如此周期检查该类图书的流通情况,不断补给。

当然也可能因为历史的原因,使馆藏图书的结构不合理,使本来应该为A类的图书,在实际统计和数据分析后被归到了B类,这样就需要调整图书采购计划,加大对这类书籍的采购,用有限的采购资金尽量购买最需要的图书,通过一段时间的采购和调整,使整个图书馆的馆藏结构趋于合理。 23C类图书的管理策略 对于C类图书,它是库存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数据,因此应该采用的是定量不定期的管理策略。 C类图书一般是非专业性的图书、期刊等,该类书籍可以与供应商签订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订货合同,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找到最佳的供应商,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对此类书籍所需要投入的采购和管理应该是最少的。

3、.不足之处:ABC分类标准过于单一,主要按图书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特征进行分类,没有考虑到图书采购周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4、改进:扩展ABC分类法,结合各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行对图书进行分类,在分类中可以不只分为ABC三类,而是按照需要分类,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自动分析。

5、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ABC分类法,虽然ABC分类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仍然是库存管理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它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图书管理的各个因素,采用新的综合标准对馆藏图书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可以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但是,该方法增加了图书分类的工作难度。由于现代计算技术的进步,采用mat lab,excel等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该方法仍有较好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张莉. ABC分析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

篇2

图书管理要实现科学化与现代化,就必须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近些年来高校扩招,图书管理工作日益繁杂,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管理需要,必须依托科学的计算机技术提高图书管理这项常规性工作的效率。

一、传统图书管理的缺陷

首先,传统图书管理工作中,需要人工做好图书分类检索卡片,效率低下。其次,管理员不同,很有可能将同一本图书归到其他类目中,导致相同的书却有不同的检索卡片等现象,也可能使得管理员重复采购图书,造成经费的浪费等。然后,传统图书管理模式需要采用纸质表格对读者身份信息与权限进行手工记录,读者的分类管理与借阅查询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还可能出现错误致使图书流失。再者,读者借阅和查询时,难以根据关键词来检索图书资源,会浪费很多时间去查询分类号。最后,管理人员需要对读者借阅的相关身份信息与图书信息进行记录,无法很好地管理已经出借和逾期未还的图书进行管理,具有较大缺陷。

二、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图书管理的分析

以某学校图书馆为例,经调查显示,该图书馆共有图书91万册,其中,文艺类图书15万册,历史类图书23万册,科技类图书10万册,自然科学类图书21万册,其他类图书22万册。由于该图书馆中书籍数量较多,类别较繁杂,管理起来十分困难,经常出现书籍丢失、损坏等情况。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将计算机技术与图书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获得良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检索网络化的实现。进行网络化的图书信息检索,能够对读者的借阅、归还以及续借等有关方面进行高效管理,借助于检索系统来查找、整编,最终归入图书数据库中实现信息化科学性的管理。还可以采用联机检索功能,快速地在整个馆藏数据库中根据所需信息进行查找,从而全面地搜寻相关信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以往图书馆信息量因为人工管理操作而不足的缺陷,可以由该数据库模块来弥补。同时,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图书馆优势的良好发挥,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率最大化。2.图书编目管理的现代化。图书编目即是由图书馆编目部门对已采购图书进行分类编目与加工,由流通部门进行整理,才会放置于图书馆中由读者借阅。所以,在图书管理中,编目这一环节很重要,能够为读者提供快速而且便利的查询服务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图书编目管理,录入员只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填写就可以将标准图书条目打印出来,甚至可以实现一次输入而多次输出的图书编目效果。3.为广大读者提供远程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化,信息共享也趋向全球化。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为地理位置不同的读者提供多种多类的远程服务,能够经由计算机网络终端与其联系,从而接受其咨询,利用信息检索的功能进行资料查询,再通过网络电话、电子邮箱和传真等多种方式向客户或者读者传递,满足不同地理位置对图书资料的查询需求。4.利于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应用在图书管理中,也对图书管理方法产生影响,促使其向科学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前进,解决了很多传统管理模式的难题。因此,管理人员也需要跟随这些变化进行管理观念的转变,提升专业技能与服务能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图书馆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出实用能干的管理者。

三、图书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极大推广意义,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优化解决。1.数据不相符问题。在图书借阅与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数据是基础,也是管理活动的保障。但是即使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科学化管理,也依然难以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失误,致使计算机数据不相符现象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会直接影响着图书管理效率与读者积极性。而若读者的借阅归还数据信息缺失,会使得读者所需图书或者已归还信息很难准确或者及时查询到,会为读者带来一定损失。2.计算机系统软件问题。计算机管理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具有充分的优势,但这也取决于系统软件的优劣。图书管理中采用的系统软件如果比较落后,缺乏实用性,则会直接影响图书管理效果。因此,一旦系统软件一旦存在质量问题,则会导致以下现象:①读者已经归还的图书在系统中显示的是未还状态;②刚借阅的图书在系统中的日期中显示“超期”;③系统中的图书名与实际图书名不相符合等。要切实有效地实现图书管理效率的提高,就需要解决系统软件问题,即进行及时的升级与更新。3.计算机技术应用管理体制问题。若是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图书管理工作一些领域没有普及计算机技术,使得计算机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也有部分管理者担心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会致使他们失业,主观性上没有去推广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而且管理者对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认识不够正确,认为图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依靠人力,致使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范畴得不到良好的扩展。还有一些图书馆的计算机技术没有及时更新,不能很好地满足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切实需要。

四、图书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优化对策

1.切实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即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但是一些操作依然需要人力,管理者一旦责任意识淡薄,管理过程中比较随意,很可能出现失误。例如,手续办理的失误、条码、书名以及分类号等计算机输入的失误、图书印刷磨损或者条码质量较差等引起错读的问题等,这也会直接致使计算机数据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问题。因此,管理者必须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尽可能地避免数据不相符问题,全身心投入实际管理工作中。相关领导者可以让管理者的切身利益与失误相联系,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来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促使其仔细全面地核对图书信息的准确性,根据规范的程序来展开管理活动,严格办理读者借阅手续,及时更换磨损的图书印刷和条码等。2.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管理体制进行良性改革。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是图书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也需要循序渐进来实现。因此,要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转变传统管理体制,加快计算机技术的改革与创新速度,推动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扩展。另外,要提高管理者素质水平,促进管理者快速地适应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环境,转变思想与管理观念,以充分发挥出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推动图书管理朝着突破性的发展方向迈进。3.做好计算机管理软件的选取,保证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各个方面的运行,所以软件的选取一定要认真做好。在图书管理中,其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制造难以实现一次性到位,但可以在循序渐进中获得良好改善,不断满足图书管理的真实需求。而管理软件的选取不能只注重高规格与高价位,应该注重性价比高、实用性较强以及物美价廉等方面标准。在进行管理软件选取时,可以先进行市场调研,优先选择信誉好、技术强与售后服务到位的研发商。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软件的选取直接影响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质量,必须坚持求真求实原则,为计算机自动化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总体来说,图书管理过程中拥有庞大的信息数据,而且种类繁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用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信息处理准确性,为广大读者提供便利与优良服务,具有极大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政军.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篇3

1.1 管理理念与方式落后

在图书馆管理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部分中职校园图书馆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严重的影响了图书馆教育作用的发挥。在图书馆管理理念中,管理者依然将图书馆作为行政管理的一个部分,未将其作为教育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而开展相关的教育性林论与实践研究,影响了其教育作用的发挥。在管理模式中,其主要问题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机构单一。在当前的图书馆管理中馆长一般负责整体管理工作,而在馆长之下并没有设立服务、技术研究相应的机构或专人,开展专业化的支持工作。这种机构支持的缺乏,造成了图书馆管理单一老化现象严重。(2)技术支持不足。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图书馆管理方法依然停留在人工管理形式中,许多先进的图书管理技术并没有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影响了整体管理效率。(3)行政化管理痕迹严重。由于我国的图书馆管理专业长期处于行政管理状态,因此虽然教育改革以推进多年,但是管理实践中行政式管理痕迹依然严重,无法确实推进新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法。

1.2 图书馆资料收藏体系与措施有待改善

图书馆资料收藏体系是否完善决定了图书馆作用发挥,以及其能否为中职教育提供教育服务的基础。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部分中职图书馆资料收藏体系依然有待完善。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藏书老化、重复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图书馆为提高藏书量,因此短期内采购了大量图书对藏书进行补充。但是大量的补充中经常会出现图书技术内容与数据老化,以及图书重复购买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影响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中职技术书籍依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出版,其大部分技术内容已经严重落后。特别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类书籍,其技术换代内容较快,也是当前图书馆藏书老化、重复现象存在的重灾区。(2)非书资料较少。图书馆资料收藏体系中,除了传统的图书与档案收藏外,视频、音频、软件类的非书资料应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如中职计算机专业需要软件系统资料、专业课程微课资料等,都应是图书馆非书资料收藏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部分图书管理者忽视了这部分内容,造成其收藏数量达不到学生使用要求。同时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图书馆在图书与资料收藏中依然采用传统的资料收藏措施,没有形成数字化收藏模式,影响了资料收藏质量与管理效率。

1.3 信息化技术推进不足

在部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依然推进不足,进而影响了其管理服务质量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信息化管理技术使用不足。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者不论是在图书、人力还是日常工作管理中,都没有发挥出专业软件、网络办公等,信息化管理优势作用,进而造成管理质量与效率的降低。如图书管理中,大量的图书分类、检索工作依然使用人力模式,没有使用专用的相关软件,就是这类问题的主要表现。(2)信息化服务技术应用不足。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部分图书馆依然采用人工办理登记、咨询、借阅等服务工作,严重的影响了图书馆服务工作效率。

2 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中职图书馆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对中职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在信息技术推进下,中职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呈现出以下发展模式。(1)自动化。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中职图书馆通过专业化人力管理、图书管理软件等技术支持,可以完成自动考勤记录、读者意见咨询、图书资料归档检索等管理工作。同时读者在图书借阅中,图书馆计算机系统也可以完成图书资料的自动检索、信息咨询等工作,进而全面的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服务效率。(2)网络化。网络化发展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的中职院校图书馆发展中,其网络化管理与服务发展包括了以下三个内容。一是管理者可以通用网络平台,与其他图书馆、档案馆等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实现图书资料的共享;二是读者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网络阅读平台实现图书的借阅服务,最终形成网络图书馆管理模式;三是图书馆与读者间可以通过网站、QQ等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开展,继而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快捷的服务工作。(3)人性化。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人性化特征都可以得到很好地体现。一方面在图书馆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很好的降低了管理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其沟通更加简单有效,是其在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工作量大度降低。另一方面在服务中,读者会感觉到图书馆服务效率与便利的提升,阅读更加舒服与简单,进而感觉到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开展。

3 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措施研究

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中职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创新中应突出信息化技术与人性化理念的突出,进而形成以下的工作模式。

3.1 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创新管理模式

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其管理创新开展的基础。在实践管理中,其创新措施包括了以下三点。(1)建设双向的网络管理平台。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中,双向化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外管理中,图书馆应以网络图书馆建设为目标,建设起资料共享、远程借阅等多项功能的网络图书管理平台,建立起校内校外一体化图书服务管理平台。如在中职院校各类职业技术实习基地的建设中,图书馆可以利用技术资料优势为实习基地建设提供策略性与技术性支持,弥补基地建设理论化支持不足的经验。在图书馆内部管理平台中,管理者应建立信息化考勤、图书调配等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现。如在书库建设中,我们可以建立图书借阅数据库,对每本图书的借阅、库存进行统计,进而形成有序化的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2)实现图书信息化管理模式。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将图书馆内的纸质图书与非纸质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数字化图书库系统,进而实现图书数字化管理与借阅模式。二是利用数据库对图书书籍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技术数据落后与重复性的图书及时处理,对于馆藏缺乏的书籍资料及时进行补充提醒,逐步完善?D书馆资料馆藏体系。三是与校外图书馆性数字资料的共享模式,实现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提高图书馆资料的使用效率。(3)与院校管理网络进行有效连接。图书馆是中职院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管理者应将图书管理信息网络与院校整体网络进行有效连接,使之可以在院校各项整体管理中(如财务管理、教育技术发展、思政管理等),发挥出管理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我们必须做好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提高图书馆网络与计算机的安全性,避免以安全问题造成计算机系统故障以及泄密等问题的出现。

3.2 以“人性化”为目标,创新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