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医药专业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7 17:05: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学医药专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学医药专业

篇1

医用化学也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生化、药理、生理、临床检验等的基础。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护理学,医用化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岗位与相关化学知识、技能需求的联系,淡化化学学科意识,注重化学与医学的相关关系。从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渗透性、实用性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化学基础更弱,且层次不一。学生中有上过高中的,还有初中未上完的。最头疼的是,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淡漠。很多学生对医用化学不够重视,认为不重要,觉得这门课的知识在以后护士工作中用不到,认为护士只要会发药、打针、输液就行了,没必要学化学。有些学生对化学还有厌学情绪。学生对医用化学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更谈不上认识到医学和化学的关系,对为什么学习医用化学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一课尤为重要。教师可列举一些日常及医疗上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或与医学相关的话题或内容为切入点,逐渐将化学知识渗透进来,让学生了解到医学离不开化学,学护理不能不具备化学知识,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不仅备教材、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少,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强而与医学相关内容偏少,缺乏与医学的密切联系,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因而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打破其完整性和系统性,降低难度,注重其与医学的关联性,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尽可能地把化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围绕化学与护理专业的相关性进行教学,努力使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医学相关,让学生易于接受、产生兴趣。如讲碘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注重讲碘酊的成分与用途、人体缺碘的症状及生活中如何补碘。讲到分子的极性及相似相溶原理时,着重讲水分子的极性及维生素VC、VB的水溶性和VA、VE的脂溶性。讲到配合物时,从NH3与H+可以配位形成NH4+,讲到NH3也可以与Cu2+配位形成比较复杂的离子,同时联系学生熟知的血红素、煤气中毒、VB等讲配合物的知识及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领悟化学的魅力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因为在生活中,化学与医学无处不在。如甲醛对人的危害人所共知,劣质的衣服中含有甲醛,装修材料中也含有甲醛等;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的摄入,碳酸饮料不宜多喝等;又如家里的肥皂、洗涤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等等。

四、教师及时充电,补充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应以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性为重点,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及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都应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搜寻相关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水平。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助于教师将医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医学知识。

五、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篇2

医药商品营销是一种动态行为,如在课堂上,要进行“药品销售谈判”的讲解,那就要讲述什么是销售谈判、谈判准备工作、谈判气氛的营造等等,学生听起来会很枯燥,对于没有“激情”的知识,学生听讲后,还没有走出课堂就已经忘记了,远远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笔者在授课时设计了如下教学情景:小组通过教师展示的“销售谈判任务书”,通过讨论,结合课前相关知识与谈判环节的准备,最终确定小组的谈判方案。任务书如下学生谈判内容多为药品采购与医药器械的销售,在谈判过程中学生准备充分,参与度极高,热情高涨,表现真实,情节丰满,遵守谈判规定,符合谈判程序,为谈判开局创造出了多种气氛,如冷淡的、对立的、紧张的;热烈的、积极的、友好的;平静的、严肃的、严谨的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通过小组的自评与他评加上教师的适度总结,学生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跃,使理论与实践真正地融为一体。

1.2《药房药品管理实务》课程也是我院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我们的授课教师正是灵活地运用了自己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燃起学生参与的火焰!如在“药品购进计划的编制与审核”这一任务中,设计了如下情景:在北方,十一长假来临,人们纷纷出行,由于天气渐冷,很多人患上了感冒等疾病,做为药房的采购部人员,小组需要结合背景资料设计该时间段的药品购进计划。学生3人一小组完成计划任务。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专心设计,踊跃讨论,已完成的药品购进计划中,最多的列举了68个品种,如感冒发烧用药,天气骤变需要的心脑血管用药,东北地方病的风湿、气管炎用药,出行必备的跌打损伤药,去南方旅行需备的蚊虫叮咬药、晕车药等等。在购进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问及学生考虑了哪些因素,学生们如数家珍,谈及人口、地域、环境、消费水平、性别、年龄、气候、运输条件等。此时教师对学生总结的内容做合理的补充,学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记忆。

2.一体化教学应用的优点

通过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1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2.2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迁移;

2.3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不分家,实用性更强了;

2.4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3

一、传统实习模式的问题分析

一是加大了高校实习工作的阻力。由于实习与就业工作的脱节,在学校分配毕业实习单位环节,岗位供需的不匹配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对实习的消极心态。在实习环节,当学生毕业实习与找工作的时间发生冲突时,没有落实工作的学生因忙于找工作必然而将毕业实习摆在从属地位,而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也认为毕业实习对就业威胁不大,投入精力明显不足,因急于就业而出现中途离开实习单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从而增加了实习管理难度。

二是延缓了学生的就业时间,增大了就业难度。学生就业是高校当前的热点、难点工作。由于实习分配的单向性,实习岗位与就业期待岗位种类不匹配的现象不可避免。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学内容与就业需求岗位的不一致,实际上降低了学生的专业就业技能,这必然增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传统实习制度规定,学生必须在完成教学实习之后,才能够顺利毕业。由于药学专业实习岗位的休息时间极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求职的时间极其有限。实习结束的时间(4月份到5月份),已经比实际上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年前的12月份到3月份)晚了4个月。求职时间的滞后压缩了就业岗位的可选择空间,必然导致就业质量的下降以及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的下滑。

三是降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价值观的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和高校学生人数的激增等大的教育环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目的的转变。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就业、专升本、实习、毕业论文等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加重了学生就业的焦虑心理负担。实习、学习效果明显降低,毕业生的质量也随之降低。市场的人才需求的信息结构(种类、数量、知识型构)不断变化。在传统实习模式下,由于市场与学校供需信息严重不对称,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将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反馈并应用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势必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来说,药品生产、药品营销和药品使用三个方向的学生,往往因为实习基地对药品生产和营销的需求量过大,而学校统一分配的实习生中到医院工作的占大多数。以2012年度为例,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医院工作的占总数的28.36%,在药品生产和营销企业工作的占81.64%。[1]这种严重错位的实习方向分配结构,很能体现出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

综上,传统的实习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效果,阻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可行性论证

一是国家政策对一体化模式提供了大力支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改委、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2~2015年)》指出:要加强就业服务和援助计划,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职业培训。可见,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习模式顺应了药学专业的教育发展规律。

二是一体化模式对改革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要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3],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4]。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深入探索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内容和实习就业岗位深度对接的、校院(企)联合的路径,对于加强学校与行业合作、共同开发人力资源、改革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起到关键的导向性作用。并将使“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深度融合,实现“大学生”向“职业人”的平稳过渡,反向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目标。

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还将加快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学校的职业指导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与行业互利发展、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学校育人目标得以实现、行业得到适用人才的“共赢”局面,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信誉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所谓实习就业一体化,就是毕业生在毕业前半年或更长时间内,离开学校到用人单位定岗实习就业。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从实习就业主体来说,是双重身份一体化,即实习者既是工作者,又是未毕业的大学生;二是从实习就业的内容来说,是双重任务的集中化,即实习是毕业生必须完成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大学生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且与专业课同等重要,同时实习的内容又是工作的内容,其好坏又与用人单位的工作业绩、工资奖励紧密相连。[5]在行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承担实际岗位工作,按行业员工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在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社会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等重要的非技术能力方面获得大幅度提升。[6]

在制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关键问题:

1.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完善实习就业基地群建设 邀请行业专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了解行业岗位职业要求和人员需求。结合近年来的就业数据,与医院、企业共同构建实习就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对学生的实习就业意向进行细致调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实力强、管理规范、与学校合作良好的医院或企业作为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的基地。每年年初,根据上年就业率数据,按照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三个专业方向,对现有实习就业岗位的数量与结构进行核准。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机制,淘汰水平较低的实习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和市场调研机制,遴选新基地。尽量选取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对企业规模、资质、信用、岗位需求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筛选,要求入选企业为学生提供岗前培训、职业测试、生活补贴等,切实提高实习就业质量; 按照“产学研密切合作,校企良性互动”的原则[7],积极搭建学校与企业互动平台,使企业单位在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选择和培养符合自己需要的毕业生。不断扩展实习就业基地的市场范围,优化结构,不断强化其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岗位适应能力。

2.完善学校与实习就业基地合作的制度规定 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必须有一套完善成熟的制度规定。签订校企(院)合作协议,明确学校和实习就业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职责。学生实习前要充分调研,把实习教学管理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安置就业相结合。打破实习单项分配的既有思维,实施学校与学生对岗位的“双向选择”。 实习岗位充分征求学生意见,要与学生个性、个人意愿相结合。实习单位提前来校对学生进行面试,根据企业需求选择合适学生,使双方的意愿都得到充分考虑。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与实习单位和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安全协议书”。安排指导老师跟进管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完成实习任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互沟通,为完成本年度实习安排及完善下年度实习计划提供依据。制定指导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明确指导教师在各环节的责任权利,并在薪酬分配上予以适当倾斜。实习带教老师由行业技术人员或部门主管担任,实行“双师”指导,适时监控,确保实习效果。

3.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 实施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化。对一年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二年级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和课程,带教老师对三年级同学开展模拟招聘大赛和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指导。[8]除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教育外,加强对学生进行实习过程管理、就业观念指导。积极利用企业潜在的教育资源,定期聘请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事业观,尽快适应社会,成功就业、创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理想信念、受挫能力和诚信教育进行强化教育,以解决企业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但工作环境艰苦、培养周期长岗位的人才需求。

篇4

关键词:物理化学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和必修课之一,学生学习的好坏与药学后续课程的学习息息相关。作为教师,除了讲授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物理化学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这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他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较抽象,公式较多,是四大基础化学中最难学、最枯燥也是最难教的一门课程。加上教学体制改革后教学学时数减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介绍更多知识,是新时期的物理化学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使枯燥无味的物理化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数内传授更多的知识?作者结合自身的物理化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结合药学专业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我校是一所三本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薄弱;而且对学生开设的高等数学课连基本的二阶偏导数都没讲授,同时教学时数少,理论课学时仅有52学时,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好物理化学,教与学都存在很大困难。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1 避免与无机化学重复

我校物理化学课开设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学生已学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化学基础课,物理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有一些重复的部分,比如化学热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电化学中Nernst方程及其应用等。因此针对学时少的问题,要求我们对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争取在尽量少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并避免知识的重复。 如对热力学中热化学部分进行略讲,在强调了化学平衡的相关规律后,对相关的计算进行概括性讲解,然后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总结[2]。对电化学部分重点介绍溶液理论及应用。

1.2 揭示概念的本质,强调公式的使用条件

物理化学中概念抽象,公式繁多,每个公式都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学生往往是理解概念困难,记住了公式,却忽视了其适用条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措施,结合具体实例来诠释概念,变抽象为现实,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自发变化和非自发变化时,可以举例说水总是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气体总是自发地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等等,反之就不能自发进行,从而引出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是不可逆性。

对于药学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物理化学这种手段,应用公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有关一些繁冗的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大胆地舍去,只需强调其适用条件,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更加突出物理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例如在热力学这部分的学习中,只要学生掌握自由能的判据就可以了,至于繁冗的公式推导,一方面课时不允许,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因而完全可以舍去。

2 大胆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物理化学是一门系统学科,各章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要打破以往重概念定义、轻实践工作,重理论体系、轻方法策略,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的“结构式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各章节的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

2.1 上好绪论课,消除畏难情绪

受高年级学生的影响,学生还没开始上课就已经对物理化学产生了“难学、难懂”的第一印象,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这就要求教师上好第一节绪论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绪论课中,首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从生活着手,如衣物变脏与清洗,涉及到相关的物理化学原理和理论:吸附与脱附、相似相容原理、表面活性剂应用。其次,适当讲授物理化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会感觉到物理化学是有血有肉的有机体,而不是只有生僻公式的怪物,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如“三剑客”对于物理化学学科创建的贡献[4]。

2.2 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普及。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体于一体,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板书绘图的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授速度,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强[5]。例如在讲授体积功的计算过程中,可以利用动画把各种情况的体积功展示在学生面前,即生动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教学,如在一些重要的公式推导过程,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可以将思路逐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加明了。

2.3 重视习题课教学

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不易听懂,即使听懂了也不一定会做题。 “一做就错”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课堂上听得懂到现实中会做题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只有通过多解题、多做练习来缩短。习题课教学就起到了这个作用。习题课的题目重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我们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每道题目都讲得十分透彻,尤其是注意分析理清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不在简单的数学计算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3选用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

实践证明,仅凭一次考试给学生定成绩的评价方式有诸多弊端,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以及期末考试成绩都在总成绩中有所体现。我们把最终成绩分为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这样不致于因为学生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否定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

4 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两者的结合,使教学达到艺术的境界并进入科学的殿堂,应是我们每位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使物理化学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英.物理化学[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0.

[2]李成蓉.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3,19(1):28-29.

篇5

1.医药类专业化学实验微视教学平台构建

课程教学平台在教学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开发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功能强大、运行稳定的课程教学平台,并提供主流移动媒体设备客户端(如I0S、Andn>id等)供用户浏览是课程教学平台的发展方向。课程教学平台类型很多,主要有文本叙述式、视频演播式、动画模拟式三类,如北京微课创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微课网I上海蓝卓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微课堂w,清华大学开发的学堂在线A等,在微视网络课程领域影响较大,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这些教学平台大多基于通用课程建设,如果用于实验课程的教学在功能性和实用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撝升,不太适合医药类高职高专的化学实验教学,主要问题有:①实验项目专业特点不突出,与医药类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差异较大,②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互动性不强,以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③流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演示,弱化了学习过程的互动和考核,与实验室教学脱节,没有实现教学模式的真正转变。基于医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医药类专业化学实验微视教学平台,并在教学平台构建、教学内容安排、建立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医药类专业的特点,我们做了新的尝试。

1.1微视教学平台结构和功能设置

课程教学平台结构和功能的设置需要参照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要求,兼顾通用性及可拓展性,满足实验教学、实验考核、教学评价等日常教学需求。我们在构建医药类专业化学实验基于微视教学平台时,主要考虑了基于微视教学平台和实验实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先拟定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平台应该完成的任务,根据任务再设定教学平台应该具备的功能,最后在合理安排功能模块的设计及管理。首先我们设计的基于教学平台的常规实验项目的教学模式为:老师将实验项目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课前学生从教学平台上查阅即将开设的实验项目并预习,提问题或建议;老师回答问题并修正实验方案;老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撰写上交实验报告;老师评阅实验报告并总结实验项目。除了常规的实验项目外,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还应该具备学习交流的作用,老师或学生都可以通过平台实验微视频,让实验正的动起来,不在平面展示,学生参与教学平台的建设,如将实验过程中的文字、视频资料上传至教学平台作为教学内容的素材,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平台的内容建设;从使用者的角度参与教学平台功能的设计,使教学平台更人性化,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可增加教学平台的使用度。形成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示意如图1。

微视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设置应该分类明确、简洁易懂,便于设计APP客户端方便移动媒体设备使用者浏览,基于教学模式的设定医药类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应具备实验资料、实验项目、问题讨i仑、实验报告、实验考核等功能模块。实验资料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理化参数査询等;实验项目包括基础操作实验项目、综合训练实验项目、比赛类实验项目、採究型实验项目;问题讨论包括实验项目问题讨论、实验专题讨论、自由讨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报告格式、上传实验报告、批阅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查询;实验考核包括基础实验知识考核、实验模拟考核、实验成绩查询、学生评教等功能,结构示意如图2。

1.2微视教学平台知识结构

结合医药类高职高专专业特点和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对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实验按医药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阶梯化整合,形成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综合拓张四个阶梯模块,示意图如图3。

将各阶梯化模块内容微视频化、虚拟化、网络化,结合在线考核、在线评教、在线交流构建一个适合医药类高职高专学生教学使用的化学实验微视教学平台。实现网络实验、实验室实验交互学习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进一步提高医药类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新方

1.3微视教学平台管理模式

微视教学平台在近年来迅速发展,平台的管理者以老师为主,由于老师教学工作多,用于教学平台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导致教学平台内容陈旧与实验室教学脱节,逐渐不适应教学需要而被淘汰。为了教学平台更新及时,让学生参与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值得思考,我们的微视教学平台自建立以来实行四级会员管理制:超级管理员由IT技术员担任,负责教学平台维护及计算机技术支持;管理员由教师担任,负责模块设置、内容管理、数据统计、互动管理;高级会员由学生担任,负责内容管理、数据统计、互动管理;其他学生会员参与互动,参与提供教学素材。教学内容建设和管理是维持教学平台与教学内容同步的重要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参与管理,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学生成就感大大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明显。

2.基于微视教学平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依据课程的特点,将医药类髙职高专化学实验项目分成了基本技能实验项目、综合应用实验项目及研究型实验项目。基本技能实验项目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综合应用型实验项目侧重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而研究型实验项目是一些与课程相关科研项目,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重在学生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之对应的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2.1基本技能实验教学模式-

基本佳能实验是基础的实验项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教学过程为:老师将实验项目在课程教学平台,学生通过微视教学平台查阅相关的实验技术资料、观看实验操作微视频等方式预习实验,老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讨论实验中的问题,撰写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报告传至平台,老师评阅实验报告并反馈、总结实验情况,结束实验项目。

2.2综合应用实验教学模式

综合应用实验项目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实验知识、实验技术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常规实验问题的能力。老师将开设的实验项目、设计方案及涉及的仪器操作视频到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课前学生从微视教学平台上查阅即将开设的实验项目并预习,预习过程中可以对老师设计的实验方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老师课前回答学生问题并根据建议修正实验方案;老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登记实验操作情况;学生书写报告并上传至实验教学教学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教学教学平台反馈实验过程中问题,展开师生讨论后由老师总结实验项目;教师评阅实验报告并登记实验项目成绩并同过实验教学教学平台反馈给学生,结束该实验项目。

2.3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

研究型实验项目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能力的实验模块,重在引导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提升科研意识,项目一般来自老师的教学教改项目及当前热门研究问题。教学过程是老师将实验项目在微视教学平台上,由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审阅实验方案后,指导学生实验,通过拭验结果验证拭验方案的,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则再次修正实验方案,重复前面的过程直到得到合理的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结束实验项目。

3.结语

篇6

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近年,在中药学实践课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经过不断实践和深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

1实践教学改革与深化的背景

教育具有普遍性,但各学科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性,中药学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因此中药学课程和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内、外、妇、儿临床各科的学习。

中医专业学生的教育以培养医生为主要目标,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做到"医理通,药性熟",中医源于实践,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现今的教学中存在脱节的问题。现行的中药学教学以课堂讲授基本理论为主,对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训重视不够[1]。多种实践教学法的采用可激发学生学习中药的热情和兴趣。近年各中医药院校都开始重视并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笔者就我校中医学专业中药实践教学的体会与思考同大家一起讨论与交流,以期与同仁达成共识。

2实践教学改革与深化的具体措施

2.1坚持药材饮片的辨识和考核 学生的知识一般是从感知起始的,教材的语言唤起的知觉远不及直接刺激物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知觉那样鲜明具体。

教师在每次授课前将课上所涉及的中药饮片准备好,授课时带入课堂,通过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及时观察和辨别,同学对于饮片的色泽、性状、气味、口感等有了更详细的认识, 如黄连色黄、玄参色偏黑为佳,黄芪的"心"纹理;薄荷的凉、鱼腥草的腥等。课后再利用中药标本室的资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的中药饮片知识,让学员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比较鉴别等方式加强对所学习中药的感性认识。

严格合理的考核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标本辨认的有效方法[2]。为了准确考察学生识别药材的基本能力, 我们采取了"模拟药铺, 现场认药"的方式进行考核。所认中药为100 种常用中药,教师准备好试题卡,每个卡上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意选择10个数字, 学生随机抽取一张试题卡,根据卡上数字编号, 当场辨识药物,并写出名称、归类和功效。考试时我们收取学生的学生证,以规范考试纪律。我们曾对进行标本考试的班级和未进行标本考试的班级进行期末成绩的比较分析,分析发现,进行标本考试班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和高分成绩的比率都较未进行标本考试班级的明显增高。

2.2带领学生参观中药基原植物 注意是学习活动中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注意时,才能保证感知的形象清晰和完整、记忆效果好、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组织学生参观药用植物园的新鲜基原植物,现场教学生辨认中草药,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到中药生药生长的环境和状态,并且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可以让学生识别和比较名称或外型相似的药物, 如茵陈和青蒿、苍术和白术等; 同一植物不同入药部位的药物, 如枸杞子和地骨皮, 大青叶和板蓝根,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等,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区别了相似的药物,提高了学生探究中药知识的欲望,也让学生了解到许多常用中药都是十分常见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还组织教师到药学院听课,学习中药鉴定学及药用植物学的知识。

2.3坚持中药药理实验的学习,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们始终坚持中药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红花、苦杏仁、延胡索的作用,观察乌头的毒副作用。其中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为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按申报科研项目的方式,写出中药药理科研选题和设计方向, 并指导学生进行查文献、技术路线设计和实验准备,最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准确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并写出实验论文,教师对实验论文进行评分, 计入课程总成绩。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机械的做实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了中药实验活动, 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中获取、迁移知识。

2.4坚持案例式教学 学习中药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应用中药,如果只是讲解理论知识,未免会使得中药知识显得枯燥,且在当今西医盛行的社会环境下,也很难让学生相信中医的理论和临床疗效[3]。因此在讲授中药知识的同时,我们坚持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中医逻辑思维方法和辨证论证思维模式[4]。

案例式教学所选病例多是常见病,如感冒、咳嗽、呕吐、泄泻、水肿、便秘、胎动不安等。学期初病例教学,我们以巩固学生辩证思维,把握药物的个性特征为主。如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我们通过病因病症的审查、讨论、辨证清楚后告诉学生常选用麻黄,结合案例把握麻黄作为发散风寒药,其宣散力较强,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要药,最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代表方剂,麻黄汤。再如,湿热泻痢选黄连等。学期中案例教学,除了巩固学生辩证思维,把握药物立体功效以外,还可以适当的增加药物特殊配伍的讲解。学期末案例教学,可以结合案例将对症作用的药物进行比较,如举胎动不安案例时,可以将具有安胎作用的紫苏梗、黄芩、艾叶、白术等药物进行比较,由于药性不同,其治证也不同,紫苏梗理气安胎,主治气滞胎动不安、呕吐者;黄芩清热安胎,主治怀胎蕴热胎动不安、心烦脉数;艾叶温经止血安胎,主治胞宫虚寒、胎漏下血不安;白术健脾补气养胎,主治脾虚胎萎不长、胎动不安等[5]。

2.5创立师承"双导师制",强化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古代医家的成长,多有"幼承庭训"、"心羡口随"的过程,十分注重跟师临床的技能培养。作为一个教授《中药学》的教师,绝对不可以脱离临床只讲授理论知识。坚持年青教师上临床,跟师学习,以保证强化临床实践,更好地体会药物的特性,更好实践案例教学。我校中医专业特设新安医学教改试验班,积极探索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创立了师承"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夯实了学生的前期基础理论,强化了学生后期临床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与深化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实践教学方法。几点建议与思考:①加强临床用药技能的培养:让低年级的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制订临床见习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安排分组见习教学,使中医和中药专业的学生都能初步了解中医诊疗的基本流程,并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信心,为专业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知识丰富扎实,才能在教授中游刃有余,先哲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除了教师要博览群书,累积素材以外,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且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胡晨霞.中医临床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优化思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2):25.

[2]部守琴,沙塔娜提.中医专业中药学实验课教改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8,26(2):67-69.

篇7

高职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对药学人员培养要求,根据药学专业就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卫生医疗保健事业服务的人才,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相关基础医学、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体地说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具有药品生产及药品质量检验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药品销售队伍的营销人才、医院临床药学的药剂师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才。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知识的应用、药学技术的更新。根据药学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制定培养方案,基本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重点理论教学。应特别强调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药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等工作岗位[1]。

为避免或减少教学与使用脱节现象,我们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进行探讨,就是将理论教学搬进实训室,在实训室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是指学习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场地,由同一名教师来完成。这名教师既要讲理论,又要讲实际操作,还要依据本次课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与课堂化教学相结合,而且还要对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详尽地分析和讲解,然后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执行和完成技能训练计划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一体化”;教学的合理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和统一,是职业教育领域中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成果,它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

1坚持以技能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一体化”;教学中,操作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部分的合理配置,是以技能为主,以操作理论知识为导向,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统一实训模式。坚持以技能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执行专业操作理论与实际操作交融并进的实训课“一体化”;模式。“一体化”;模式的首要环节是实现课堂化。作为实习教学载体的课堂化和教学现场之间既可以先理论后实践,又可以先实践再理论。这种随时的机动性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枯燥的课堂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一体化”;实习教学的实施,不但促进了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实习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药物制剂工为例:首先要求教师对GMP各个工序及压片机、(软)胶囊剂、制丸机、滴丸剂、注射剂、铝箔包装机、沸腾干燥器、干燥制粒机等剂型和设备的要求进行说明,对其各要素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然后对操作进行深入的流程分析,特别对各个要素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要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技能、技巧有效地利用到操作过程中去,最终达到本次课的教学要求,学会药物不同剂型、设备生产操作及GMP的运作流程。“一体化”;教学就是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

教师要针对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再用课堂上集中指导的方法,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聘请医药销售人员、药检所、药厂高级技术人员参与,以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改革,在实训室进行直观讲授、处方讨论、工艺流程的探讨,随后让学生做,教师总结。同时在实训室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开展教学改革,教与学互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及用药情况等开展现场教学,分析用药的道理、用药注意的事项及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一体化”;实习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3]“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授课能力界定了新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要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无论从知识到专业,还是从操作到方法,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尽快地成为具有双师型的合格实习指导教师。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提高技能水平,强化实践活动,为避免和减少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任课教师每年应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学习相关的药学实际经验。双师型教师及对教师双师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对其基本要求是:专业教师要接受专业教育,有相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实习教师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和实习操作能力;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理论业务能力和社会能力;要同时具备专业教师能力与实习教师能力。

篇8

【摘 要】以培养新形势下药学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一体化”实验教学综合改革,采用多学科间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

关键词 一体化实验教学;药学复合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桂林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立项(JG2011018)。

作者简介:杨成芳,壮族,医学硕士,实验师,从事药理学实验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李勇文,医学博士,教授,从事药理学教学工作。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囊括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事管理等多个二级学科。其目标是要培养出具备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且能在新药研发、药物评价、药品生产、管理与经营及临床合理用药等领域工作的药学复合型人才。因此,实验教学在实现高等教育的药学教学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是药学教育培养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1]。

1 药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实行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2]。在观念上把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实验技能训练,在实验教学上一直都在为理论课进行验证,而忽视了它本身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实验过程中多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验讲义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讲解清楚再示教,并由实验室教师将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药品准备好,学生进入实验室只是简单地按照带课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同时相互关系密切的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相关学科没有相互渗透,整个实验教学缺乏连贯而严密的体系,不利于药学整体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结果是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各课程学到的知识不连贯,互相割裂,没有形成整体化、系统化的思维,导致学生不能融会贯通,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胜任工作,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积极推进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复合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院从2012年初开始对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系列改革,开展以“ 药”为中心整合药学专业多学科实施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1 以“药”为本,把“药”作为多学科间的纽带,实施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鉴于目前药学实验课程存在的诸多不足,我院提出了以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一体化实验为重点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经过研究和实践,围绕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全过程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努力构建“药学专业一体化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在该思想的指导下,第一部分内容结合经典实验,主要锻练学生所属专业方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手段;第二部分内容为结合创新药物研究、新药开发、药物工业生产实际,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项基本技术、手段的能力,同时巩固专业基本知识,在各教研室在研的主要科研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提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2 适用对象——药学相关专业的大四学生

药学专业课一体化实验主要针对的是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大四学生,以7~8名同学为一个课题小组,这些学生基本完成了药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2.3 实验内容——建立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药学专业课一体化实验结束了学生“任务式”的实验,若实验内容难度不大,不具挑战性,就不易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若难度过大,又会使学生的科研兴趣大打折扣。因此,合适的起点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一体化实验的首要条件。

我们将药学专业实验课的基本实验能力训练、综合与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实验课程的整合编排建立一体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一体化实验重点是围绕“原料药的合成/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纯化、原料药的检验、制剂与质量分析、活性评价”全过程的一体化,该一体化实验是以化学原料药的研究开发内容为主线,以新药研发的思路来设置专业实验内容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系统性、科学性、创造性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课。

依据药学专业特点及新药研究开发的基本程序,将药学专业各课程的实验课整合为药学基础实验、药品生产与活性评价实验三部分[3]。第一部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实验,该部分的重点是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第二部分包括药物化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设备、波普解析等课程的实验,学生们通过药物的化学合成、天然药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修饰、各种制剂与剂型研究的实验,完成从原料药到药品的全过程的实验技能学习;第三部分包括药物分析、药理学、毒理学与药代动力学等课程的实验,通过各种检测手段与方法对原料与制剂的质量分析及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过程的实验,掌握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和进行重量监控的基本方法。通过三个部分的构建,各课程之间以“药”为纽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药学专业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药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跨学科多技能的综合训练,掌握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

2.4 考评方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

实验课程考评是对学习效果评定的手段,借此以督促学生培养严谨客观的科研态度、规范正确的操作技能、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它不仅是衡量实验教学水平、获取实验教学反馈信息,从而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判断实验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激发学生以调动其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为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分别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即:实验准备(20%)、实验过程(40%)、撰写论文(20%)和答辩总结(20%)等拟定详细的评定细则,实施过程评价。一体化实验采用论文的形式评价实验成果,结合新药申报资料内容给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探讨。论文包括立题依据、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等内容。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新药申报资料的整理,又提高了学生研读中外文献的能力及科研性文章的写作水平,达到通过一体化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 结语

药学专业课一体化实验改变了实验教学滞后于科技前沿的现状,反映了药物设计领域新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通过几年药学专业实施一体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深深体会到,一体化实验课程的改革及教学手段的实施,使教学内容紧密连接药学本科生在前三年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专业科目,把按照学科分类而设置的各门实验课程进行重组、交叉、整合,能帮助学生疏理各学科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既利于对学生药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科研思维,对适应市场需求的药学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祖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84.

篇9

董鑫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重庆  401331)

摘  要:高职高专医药专业学生英语教育教学需要改革。本文正是基于对教学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药专业;英语教育;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的在校人数不断增大。高职高专医药专业做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普及医药学知识,推广医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高专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加强英语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培养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然而,随着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高职高专医药专业学生英语教学中所面临复杂情况和问题

(一)教学对象差异化现象明显,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知识掌握、理解能力、创造创新方面与其它同龄学生相比,具有基础差、理解能力有限、自律能力弱等特点。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医药专业英语课堂教育中体现的很明显。大部分学生都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对英语学习抱着不负责的态度,想听就听,不愿意听课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但在英语语法、词汇等方面有欠缺,对课堂表现出听不懂,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只有少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认为英语学习是对医药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二)教学方式和方法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高职高专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末端,主要任务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的职业化发展,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对于高职医药学专业说,其学科发展和教学进度往往得不到重视。近些来,大多数高职高专医药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落后,很多教师把创新教学方法误认为是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专业技能、指导学生实践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对课程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强调英语语法的学习,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操练学习。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了也沿用传统中学教学方式,采用“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的模式,在教学观念上将学生当作是中学生来对待。而对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很少提及和应用。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任务繁重

对于高职高专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课程和学习目标集中中医药领域及其相关的课程,由于学校高层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同时也受到学校教学科研经费的限制,对于师资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迟迟得不到根本解决。为了补充英语教学的缺陷,学校往往从外校引进兼职英语老师的情况,这些教师总体来看,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很难确保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这就难免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提高高职高专医药专业学生英语教学水平的基本思路和对策研究

(一)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尝试层次化教学模式

对高职高专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重点等都是有限的。有限的学习时间决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鉴于高职高专医药专业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执行差别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他们进行分别教学。确保热爱学习、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英语知识和能力。对于基础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鼓励和引导,引导他们走上学习的轨道。

(二)加大现代化教学应用力度,提升教学水平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高职医药专业的英语教学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引导现代化、专业化的教学平台。如鉴于网络化教学平台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有必要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充足经费支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加大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方式在高职医药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学习。

(三)不断壮大师资队伍,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高职医药英语专业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分支。因此,学校应用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符合条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等优秀老师要通过激励、引导,使他们加入到英语教学队伍中来,同时对于现行的兼职老师,要加大绩效考核力度,量化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兼职老师的薪酬待遇结合起来,督促他们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对学生负责,有效保障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医药专业学生英语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他们英语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因此,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对于促进教学,培养合格人才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董盈溪.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其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北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2):31. 

篇10

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目前很多技工院校对药学专业的很多课程实行了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中的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将在专业课药物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分析化学这门课程中实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只是教学上实行了“一体化”,考核方法上仍然沿袭以往的传统考核方法,这种考核和教学不相配套的举措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本人在教学考核中分析了传统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几点可行的一体化考核方法。

以控制教学论为依据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往往采取同一试卷统一标准的传统考核方法,这种“千人一方”(一个标准) 的考核方法可以比较学生的基本情况,但却比不出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分析发现传统考核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大部分技工院校仍然采用期末集中考试,选用一套试卷对学生所学一门课程的知识进行检查。通常是给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给出统一复习提纲,让学生复习后参加考试,这样考核最终导致学生只复习提纲上有的内容而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绩好的感觉没学到东西,成绩差的觉得平时学得没作用只要期末认真就行。或者,有时采用考教分离,不给出复习提纲的方式,虽说考教分离作为正确评价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考教分离的统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学生的基本情况,但却比不出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很难体现学生的进步和实际学习效果,这样考核会导致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没有复习目标,产生放弃考试的想法。

二、考核内容以理论为主

大部分技工院校由于选用同一套笔试试卷在规定的一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考试,为了考试目标的完成,只能将考核的内容以理论为主。虽说有时在笔试试卷中出现少部分的实验实训内容,诸如,滴定管如何使用、 容量瓶如何定容、配置非标准溶液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等,但这些实践类题目的出现仍然会导致学生处于纸上谈兵状态,甚至会使得一部分表述能力不强但动手能力不错的学生处于考试劣势状态。这种考核内容以理论为主的考试尽管有利于统一阅卷和管理,却考核不出技工教育想要达到的目标,不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针对性太强、知识面太窄

近几年来,我们也发现部分技工院校正在逐渐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考核,于是面向各个岗位的考工应运而生,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他们的职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一些学校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考工所设任务,短期针对某几项内容反复实践练习,最后考到了等级工技能证,却只会“克隆”基本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

分析化学这门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后,整个课程体系变了(例如,把药物分析课程中涉及到的“杂质检查”中相应的离子反应实验增加了,将非水滴定实验内容有机的渗透在四大滴定中了,将量的概念及环境保护的意识贯穿于课程始终),使得培养目标变了,因此考核方法也要相应改变以适应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体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笔者在教学考核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以实验报告为契机,采取“理实一体化考核”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一般有实验目的、仪器药品、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结论思考等环节,这些环节本身就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所以抓好这些环节和具体操作的考核就是一个“理实一体化考试”。具体来讲:首先,让学生预习好实验,在实验前考核仪器药品、实验原理、实验内容这些环节(最好以试卷的形式在实验室短时间考核,以防用提问方式时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其次,认真考核学生在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记录中显现出的不规范的方面;最后,让学生实验完成后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并上交,教师对实验报告的结论思考当场给出评判,同时将实验中不规范的方面告知学生并演示规范的动作。

对于这种考核方法允许学生随时补练、补考,告知他们每项考核的成绩相加才是最后总成绩,这样有利于学生随时纠正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有比速度、比质量的思想,还可以引起他们对下一项实验的重视,力争在下一项考核中努力赶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推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综合化实验考核

以往的实验考试内容上,主要存在着三多三少。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多,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少; 孤立的单元性操作多,综合性实验少; 经典实验多,反映趣味性、实用性、探索性、学科前沿性的内容少。而综合化学实验既涉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又涉及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这种综合化实验考试,可以考核学生所学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考核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比如,高锰酸钾溶液的配置及标定,该实验课题就涉及到粗称、溶解、加热、过滤、精称、滴定等实验操作技能,涉及到了氧化还原的理论知识,该实验课题就是典型的综合化实验考试课题,可以考察学生的全方位综合能力。

3、在生产现场环境中考核

让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去,在岗位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应的工作,由于企业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又是在二年级学完,因此完全可以在企业里结合实习生产对三年制中专学生进行该门课程的职业能力考核,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岗位能力标准。比如,有的学生在实验室原料药杂质检查岗就对其进行杂质检查的具体操作技能和相关实验原理进行考查,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边操作边回答涉及到的实验原理。

4、注重实际,分层考核

在分析化学课程的考核中,不但考共性的、统一的、基本的东西,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分层考核。 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的试题的难度系数不一样,将这种考试变成开放式的考试选择方式,给出难度系数不同试题的样卷,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宜自己的难度系数,实际上在选择时也是对所有类型题目的一个思考学习过程。另外,本着学知识学技能是最高宗旨的思想,可以将考核周期适当拉长,允许第一次没考好的学生可以申请第二次,第三次考核;同意第一次选择难度系数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系数较高的试题继续考核,这样,学生的考核过程就变为自我提高的过程。

5、以竞赛的方式代替考核

分析化学中实涉及的实验、所用仪器比较多,可以设计一些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理论、技能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对参加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可以代替考核成绩。通过竞赛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动手的积极性,同时在竞赛活动中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自己也有极大的成就感,这样就会大大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比如,我校选参加全国医药职业技能“药物分析”组大赛的两名学生分别获的三等奖和优秀奖,我们就允许她们免考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课程。

以上考核方法,是我们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在具体运用中,可根据学校、班级实际情况有侧重的选择、组合。总之,考核制度作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途径,只有合理的考核方法,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才能给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保证一体化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