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7 17:05: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篇1

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主要取决于内外两方面,分别是学生的内在思想素养和学生的外在实践能力。学生的内在思想素养是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养的具体规范,而学生的外在实践能力是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明确要求。对一个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全面考核必须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为此,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维度模型,力图能够提高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认识,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分类二维四分模型的建立

标兵型。是指学生不仅内在思想素养很高,而且外在实践能力也较强的情况。此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品德,而且具有很强的工作实践能力,能按时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实践型。是指学生的内在思想素养较低,但其外在实践能力较强的情况。此类学生具有很强的工作实践能力,但往往缺乏对自我的约束以及服务他人的意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培养要求不严格所导致的。所以,应着重加强对实践型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素养,促使他们逐步向标兵型学生靠拢,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周围的同学服务。

思想型。是指学生的内在思想素养很高,但其外在实践能力较弱的情况。此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对自身要求很严格,做事也很认真仔细,但受限于自身的能力,影响了其完成工作的质量。所以,对于思想型学生应着重培养其工作能力,要充分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更全面地成长。

萌发型。是指学生的内在思想素养较低,且其外在实践能力也较弱的情况。对于萌发型学生的培养,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难点。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会具体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学生较低的内在思想素养;二是其较弱的外在实践能力。这使得开展教育帮助工作相当困难。此类学生的发展处于较低的萌发水平,需要来自辅导员的指导和帮助。

2基于二维四分模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式

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分类的二维四分模型中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形成于不同的环境,受到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影响。根据每种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特点,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方案,才能确保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对于思想型学生,要注重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型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却苦于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要充分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成长,具体举措为:一是对思想型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在肯定他们责任心与上进心的同时,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心以及敢于承担工作的勇气;二是为思想型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接受锻炼,经受磨砺,健康成长;三是让思想型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更多地承担班级工作,赢得同学们的认可。通过这些举措,能为广大思想型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更好地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

对于实践型学生的培养,要注重加强思想教育的引导。实践型学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往往疏忽对自我的约束,做事缺乏责任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也稍显不足。因此,要给予他们思想上的积极引导,纠正他们对待学习、工作不重视的态度,提升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他们的思想素养。

对于萌发型学生的培养,不仅应注重加强思想教育的引导,而且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萌发型学生的内在思想素养比较低,且外在实践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他们应给予充分的关怀和耐心的帮助,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和帮助此类学生的困难,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对萌发型学生的培养,可以按照从萌发型到思想型,再从思想型到标兵型的培养路线。这主要是考虑到要使一个既缺乏实践能力又缺乏内在素养的萌发型学生脱胎换骨,就必须先着重培养他的意志品质,激发他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培养萌发型学生应循循善诱,从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人手,不断激发其上进心和责任心,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

制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能帮助广大学生确立发展目标,指引他们今后的行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效提升其素养及能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可分成三个层次来制定。

第一,制定战略层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战略层规划的时问跨度较长,一般为2~4年,这将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定下基本方向。通过战略层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的制定,学生能够初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制定战术层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战术层的规划处于中间层,说明具体应如何达到最终目标,它将总体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实施步骤,并确定其中的关键步骤,以便在将来能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比如,战术层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可以制定以下目标:大一学年参加学生组织,锻炼实践能力;大二学年参加志愿服务,丰富人生经历;大三学年加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大四学年投身社会实践,寻找理想工作。

第三,制定行为层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作为整个规划体系中的最底层,它起着上述层次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战术层目标的具体实施,直接落实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学生们应完全按照上层规划的指引,积极改善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比如,行为层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可制定为以下目标:积极参与组织班级活动;热心为周围的同学服务;勇于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诚信求实,杜绝考试作弊等。

综合上述三层规划,就可以制定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具体行动步骤。从制定总体目标开始,到分解为分目标,再按分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予以实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评估调整是根据具体实施结果对前面步骤中发生的偏差进行修正。实施步骤的前四步应根据评估调整反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自身发展道路不会偏离预定的规划路径。通过以上步骤的循环反复,可以实现螺旋式的上升,这就能很好地确保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实施方法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实施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走出去”、“双肩挑”和专向成长。这三种实施方法是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下面,就对上述三种方式分别加以解释和说明。

1“走出去”法

仅仅依靠平日校内的思想教育、工作锻炼和课余实践,大学生想要获得思想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大幅提升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走出去的理念,去政府机关挂职锻炼,去著名院校学习交流,去公共场所志愿服务,以及去企业单位实习培训,这些都是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高效的工作方法,充分汲取思想养分,不断提升知识技能,并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予以尝试。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磨练,能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2“双肩挑”法

篇2

1.2缺乏公德实践能力。多数大学生为了荣誉,学位,和奖学金,将自身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太过于计较分数的得失,对于知识的运用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却没有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浪费了教学的资源,对于发展自身也毫无益处。

2人际交往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态偏向两个方向:自我封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导致性格孤僻,形成了思想道德的偏差。以自我为中心,家境好的自我感觉优越,与他人交往时不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家境一般的就攀附家境好的,联合起来欺负家境不好的同学。另外还将自己对他人的不满情绪传递给他人,让所有人都对其产生反感。比如云南师范大学马家爵杀人一案中,正是因为所有的同学都排斥他,不尊重他,才导致他最终走向了极端。如果给予的是关心和体恤,也就不会酿成这样的惨剧。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诚信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只有小部分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有着明确的目标,所以学习更加努力,有计划,有针对性。而大部分学生都是应付考试,作业。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屡屡出现;以身体不舒服为由不去上课,逃课,对自己的学业不够重视。甚至借钱不还,缺失做人最基本的诚信。

4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问题

现代大学生做事不够稳重,细致,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就触犯了法律的边界线,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就如上文所提及的马加爵杀人案事件。忽视法律基础课。首先学校对于各个学院的法律基础课不够重视,除了法律学院的学生之外,其他学院的学生几乎没有法律课程,这也是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的原因之一。其次,学校没有为学生选定适合他们学习的法律教材,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太过于表面,理论性太强,学生不能理解,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也就产生了上课玩手机,打游戏,甚至逃课的现象。而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不懂得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涉及法律的问题中,过分注重自身权利的保护,而忘了自己违法之后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而这一部分的大学生通常表示不满的方式就是用非法的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恶意报复,最终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另外,除开学校方面的问题,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有些学生不愿意听从学校的安排,不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一切阻碍其自由的人事物都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

篇3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社会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量之一,其创新素质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竞争力的保持。无论从教育功能来看还是从时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思想道德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新”一词最早是作为经济学概念出现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和扩大。一般认为,创新是指在前人已经发现、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的过程。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五种基本素质。

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主要表现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2.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主要是指不但要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还要在进行继承性学习的同时善于进行创造性学习。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单单一方面或几方面是不够的,因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多门类知识集合运用才能创新。一个人拥有的信息量越大,他的文化素养就越高,思路也就越开阔。

3.健康的心理素质

这主要表现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较强的责任感,坚韧顽强,决策果断,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敢于冒险,富有献身精神,对新事物很敏感,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4.不断进取的创新品质

这主要表现为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包括浓厚的探究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著追求精神,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韧顽强的性格。

5.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协同合作,其基本要求是每个成员都要自觉要求进步,具有高度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主人翁责任感,较强的亲和力,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

二、思想道德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职业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给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健全学生的个性心理。

1.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起主导性作用

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使学生成为有技能的人,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肩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

2.教给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创新活动是一种超越前人的探索和追求,创新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想道德教育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时,更要求学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界,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实践的方法检验认识;倡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辩证的思维来观察社会、剖析人生,善于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疑点,在寻常中发现异常,反对守旧,鼓励创新。

3.内化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创新的征程上充满荆棘和挫折,因此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需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和品质,更需要遇到阻挠和诽谤不气馁、遇到挫折和失败不退却的良好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向上的人生意义,以苦为乐,锐意创新,在投身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实现人生价值。

4.培养创新人才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1世纪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与团队绩效双赢的时代。创新人才不仅要有个人专才,而且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思想道德教育既有教育目的,又有帮助目的,不仅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而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公民道德和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和提升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加强思想道德课改革,适应时代要求

思想道德教育虽然在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充分发挥这些作用,还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完善考评机制。

1.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全面性

传统教育注重传授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是继承性。这种教育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因此,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传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新知;学会抽象思维,利用抽象思维捕捉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摆脱思维定式,进行逆向思维;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个性发展;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

2.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实效性

传统教育往往采用整齐划一的教育形式、单一的教育内容和统一的教学进度,这种教育必然空洞,没有说服力。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思考和发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在学生社团等活动载体中增加创新实践教育,把创新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使原本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变得既生动又有活力,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完善考评机制,激励创新思维的形成

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考评都采取理论考试成绩加平时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或是作为考查课只看平时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为应付而学,根本谈不上培养创新思维。因此一定要彻底改变陈旧的考评方法,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体系中一定要体现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考评的方式方法也要灵活多样。

4.上下联动,达成共识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开展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重视,更需要校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参与。因此,要构建由团委、学生处、教务处、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其他教师共同参加的大教育格局,把教育和培养渗透到日常工作和课堂教学中。唯有这样,才能在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素质培养之间找到结合点,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合力,为创新教育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13-01

思想品德老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把教授新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培养道德素质方面有所忽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分为新知识点的教授及培养道德素质两个方面,有的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导致学生的整体发展受到了影响。

一、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提高道德品质培养质量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课本是最主要的依据。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及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让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思想品德课本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全面的,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不仅如此,国家法律、日常生活等方面也同样有所涉及。从七年级开始的思想品德课本内容,把学生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讲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应该以课本为依据,在课本中找寻培养素质的关键所在,然后再进行知识点的教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例如,在教授“消费者的权益”时,可以根据课本中所讲述的知识内容,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素质培养。教师要把课本内容作为依据,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学生通过教师详细的讲解,了解到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这种模式也属于一种社会实质。在这种模式下,人们需要自由、平等、诚实。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们现在任职某公司董事长一职,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在相对落后的国家拓展公司业务。这个相对落后的国家没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也没有极高的产品检测要求,也就是说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需要极高的技术要求,可以节省很多的投入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同学是要维护用户利益还是保障公司利益?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学生听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后引发了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针对这些真实的事件进行讨论,让学生对消费者权益有更深刻的了解。这种附有诚信的认知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深入贯彻新课标教育理念,提高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育水平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师生的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在道德品质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所改变。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确定目标是关键,目标的设定要能满足大多数的学生,并能让大部分的学生都接受,以此为基础,根据目标要求进一步实施。教育不能忽略小事,要抓身边的事,不断坚持,以小见大,这种教育观念对学生来说更能得到认可,让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有所提高。例如,八年级的课本中曾经讲过“我与父母做朋友”的内容,根据课程的标准来看,这就是“我与他人关系”里所涉及到的“交往的品德”内容。在这个内容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和父母平等沟通、怎样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及关爱、发生矛盾时应该怎样解决。教师在教授这节内容时可以设定一个情景,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分析及讨论,找到引发学生与父母间矛盾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对学生及家长间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从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让学生的心理变得更加成熟,让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所提高。

三、完善评价与考核方式,增强思想品德课程中道德品质培养的有效性

相应的评价机制有着良好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受到评价方法及方式的直接影响。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自我发挥,同时还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品质。所以,要不断完善道德评价的方式,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主体。例如,在进行思想品德的评价时,可以针对学生道德品质成长问题建立起相应的档案袋,可以从行、意、性、知等不同的角度出发,设定出相应的时间和目标。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家长的评价引入道德评价中。从评价标准来说,要打破以往注重成绩及分数的评价方式,在进行道德品质的评价时,要把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思维、成绩、综合表现等不同的方面考虑进去,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要有所重视,让学生有相应的自。结果评价可以开展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过程进行思考及总结,最后提出建议。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中,教师可以把结果分为差、一般、良好、优秀四个等级,或者开展全班的评选交流,评选出“道德标兵”“道德楷模”等。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以自由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打破以往注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要有所重视,要在强化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篇5

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是根本性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是帮助人们形成与时展相适应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一种理想存在状态,即社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协调有序,良性发展。它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都以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为基础、为条件,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思想保证

思想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人们很好地调节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最根本的素质,高素质的人是和谐个体的主体,和谐个体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素质决定着个体和谐的程度,也决定着社会和谐的程度。

(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是其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的灵魂。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不断创新其途径

和谐社会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中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两课”教育相结合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所以,要以“两课”教育为阵地,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的教育,让大学生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使成为中学生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从而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文化、道德现象,不断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

面对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现象,必须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序列化、层次化,强化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

(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中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它需要与学校的管理、教育、改善生活、学习条件及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相结合。

(五)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单靠高校是难以顺利完成的,学校需要与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来共同完成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生命个体成长的摇篮,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庭美德教育能使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和责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育者,所以,家庭既是美德教育的摇篮,又是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领域。

篇6

【关键词】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立体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高校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改革,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找出适合当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起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措施,构建起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模式。本文就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构建思想道德教育立体模型的办法。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利用传统的文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明白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法律法规的道德标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大学生处于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行为和表现,决定了大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以后的工作的态度、人际交往态度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高校是大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和学习场所,也是大学生进行道德学习和建设的重要场所。如果在这一时期中,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高校没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有效的引导,不但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可能还会导致大学生脱离正常的轨道,倒行逆施。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将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性和时代性结合,实现动态教学,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时代培养人才的需求。

其次,在新的历史形态下,高校必须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现代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他们生活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90后这一代生活在大好的时期,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这一代人的特点是接受新鲜事务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但是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辨别是非,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错误的思想,理解党的方针和路线,树立整体意识。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高校面临的重要工作。但是就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说,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德育教育方法落后。受到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训大多数都是采用的说服教育,将知识生硬的灌输给学生。现今高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对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新课改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置。但是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置,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提不起兴趣,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高校忽略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都是理论上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社会教育。如今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思想上比较的活跃,他们对于这种传统的理论教育并不感兴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高校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高校德育教育的目标不明确,重要表现在,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物质利益的教育,淡化了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例如当前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最先考虑的都是热门的专业,没有从国家需要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重视生活理想,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理想教育,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除此以外,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存在重视个人理想教育,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使得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观念,在做事中首先考虑的就是个人利益,不利于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第四,高校思想道德评价体制不健全。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注重对学生智力和成绩的评价,没当学生学习完一门课程之后,都会拥有一张相应的成绩单。并没有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评价,是一种不健全的评价机制。

以上所阐述的问题,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高校没有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模式,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训。本文重在构建出一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模式,从社会影响教育、学校引导教育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角度出发,用一种立体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让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科学性。

首先,高校要以社会环境为主旋律,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社会环境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激励、规范以及引导的作用,社会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社会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一,加强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教育。第二、扩大社会资源参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力量。第三、强化互联网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教育的作用。

其次,高校要从正面引导教育。高校是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核心,高校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坚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层次性,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层次教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同时,高校还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除了要重视学生智力和成绩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

最后,学生要加强自身教育。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教育,就要认识到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对自身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加强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搭建起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桥梁。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认识,从社会角度、高校角度以及学生自我角度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模型,提高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敏真.提高职业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32-233.

篇7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5.25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开放,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这些思潮一方面对原有的固化单一的思想有很好的改良作用;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思想的混乱,尤其是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思想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在校大学生特别是艺术专业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把握好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1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和特点

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常规教育中的单一化理论灌输已经脱离了教育本身,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亟待改善提升。因此我们要针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1)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维敏锐活跃、乐观向上、富有创新精神,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同时,由于他们往往感性多于理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意识薄弱,对过去那种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传统价值观逐渐淡漠,在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问题的选择上会觉得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而不愿再单纯无私地给予奉献服务。2)在道德情感方面,他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据相关研究表明,艺术专业学生善于表达,不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容易通过创作美术作品、演奏器乐、唱歌等方式调整情绪和心态。但是,由于校园文化相对单纯,很多学生在家长过分保护中长大,导致缺乏同龄人应有的辨别是非的能力。3)随着网络和通信行业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依赖手机和网络,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都是“手机党”。网络信息多元化渠道一方面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不喜欢集体活动,而是喜欢“宅”,使大学生的集体与合会的归属感消失,在现实世界交往中产生了人际交往关系的障碍危机。

2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创新教育

2.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道德标准,也是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价值取向。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必须保证在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一些消极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在缺少警惕的艺术专业学生间进行传播,导致他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因此,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特别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真假、明是非,保持对不良思想的甄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人民三个层面确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身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知行合一。

2.2加强全面发展、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创新培养

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他们对于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的侵入,需要思想道德的一杆标尺,要教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社会思潮,加强对有益思想的吸收,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素质。但个人的道德不能只靠外部的命令和规范来制约,而是要让他们有道德上的自觉,通过感受和了解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社会道德认知。最重要的是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成长道路和发展方向,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3提供特色主题活动,进行创新实践教育

针对现实主题所开展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受到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热烈欢迎。根据现实中所发生的国家大事、时事、社会热点问题,鼓励艺术专业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显示出对时局的关心、对社会的关注,并从中接受良性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诸如组织学生开展抗震救灾、支援灾区等关爱受灾同胞为主题的创作募捐活动等,这些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而且传递了正能量,顺应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自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宣传效果,极易感染学生的内心,深入他们的心里,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4结语

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地开展艺术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进一步进行教育改进和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专业大学生成为祖国的后备军,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赵野田.思想道德素质解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6).

[2]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李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J].教改创新,2013(5).

篇8

“树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课题研究开发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能满足职业能力建设要求的道德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

“树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遵循品德结构知、情、意、行等四个方面的教育规律,引入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为主题的道德认识(知),以心理健康调适、为人处事道理为主题的道德情感(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道德意志(意),以职业行为素养为主题的道德行为(行)等六方面内容,理实结合、实训内化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经研究发现,这六个方面的体系内容的结构关系犹如一棵树的六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支撑、相互促进生长。因此,把这六个部分的集合组成称之为“树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犹如树根,引导学生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吸收并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帮助他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比树干,传送养分的同时还支撑着整棵树的成长,旨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现代企业文化”就像树枝,既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从中汲取养分,又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不同的枝干也还代表着不同的企业,从企业共性文化的角度丰富着德育教育内容,并通过融合校园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使学生尽早认识、接受、内化现代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认同感。

“为人处事道理”是树叶,以显性教育的方式,归纳总结出做人做事的准则,既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遇到的矛盾和困惑,又激励学生“做好人,做成事”。

“心理健康调适”就像树茎,是树叶里隐而不露的部分,属于学生的内在需要,要在教育和培养学生个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并能适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为“叶”输送养分,同时又接受“叶”的光合作用所形成的营养。

“职业行为素养”好比树果,这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成果,更是用人单位衡量学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的标准、认可的关键目标。

“树型”体系实践探索

2009年,调整后的扬州技师学院领导班子把研究职技类院校构建什么样的德育模式、采取什么样的德育方式提上了议事日程。2010年7月初,学院成立了“树型”思想德育课题研究攻关小组,并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六个子课题组。目前,“树型”体系已形成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实训内化的近100万字的校本学材、教材成果。

在研究的基础上,学院大力实施课改试点,尝试将山东“杜郎口”教学法引用到“树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课堂中。以信任学生、发动学生、培养能力为教学宗旨,以发掘潜能、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侧重对学生口语表达、思维拓展、潜能发挥等方面的培养,通过群体参与和个体参与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9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品格、气质、修养、风度等综合特征。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涉及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许多方面,每个方面又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二、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应称为专业素质教育,同时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三、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同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完成学习任务前提下,应争取培养自己的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篇10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我们之前评价最多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制度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部抹杀,让学生只会做题,对于实际中的问题却没有头绪。最近,我国开始向国外的教育体制学习,实行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综合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不再以传统教学中老师为主的模式发展,而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既掌握了课堂上的知识,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所理解,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素质教育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这在当今的中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初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中,通过素质教育,中学生会树立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在中学阶段,思想道德的教育是中学生树立自身价值观的主要课堂,也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只有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生活才会有积极乐观的思想和态度。但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中学开展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1)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比较死板、无聊。这样呆板的课堂,哪个学生都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思想道德课程知识一般都是抽象的概念,这对于刚上中学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些理论甚至连教师都不能解释清楚。这样的课堂绝对不能向学生传输好的思想道德。

(2)思想道德课堂上,存在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知识的现象。灌输的思想,学生在心里肯定会反对,这对于思想道德的素质教育是一项很大的问题。

(3)一些中学开设的思想道德课只关注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忽视了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只进行理论教育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运用学习的理论。

三、提高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方法和建议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找到问题所在,积极地改正,完善中学的思想道德教育。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点完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建议。

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学校要依据国家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在课堂的教学中,要采取积极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在上课前要将课堂上讲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课堂上要联系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动脑分析,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点有了正确的理解,在课下,教师要积极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争取让学生在课下没有疑难问题。

2.实行新型的素质教育,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想在中学中全面地开展课程的素质教育,就要将传统中的那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彻底地摒弃掉,当然,在素质教育前期可能会遇到一点困难,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在课堂上,积极地用素质教育来影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地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老师不能歧视课堂中的任何一个学生,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生活中,教师尽量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将正确的思想道德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到了社会以后也能严格地要求自己。

3.在课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