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44: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地理教学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开始注重回归生活实际的课程教育,将书本知识真正融入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更加需要回归生活实际,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处理地理课程中的问题。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包含了文化的、生活的、科学的诸多内容[1],所以在进行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时,必须结合其区域性的特点,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摒弃传统的教育思路,利用全新的理念,回归实际生活,打造全新的教学思想,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一、积极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
地理课程中会涉及很多科学性、文化性、区域性的典型问题,况且在现实生活中都存在具体的生活模型。鉴于地理课程的多样性特点,在教授高中地理科目时不能通过单一的课堂讲解进行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将课本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
对于地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和公式内容,学生不仅会感到乏味,而且难以理解,学习兴趣自然不高。相反,对于生活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想象和理解。所以要求教师在进行该科目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将材料和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用生活去体验和感受学习内容。如星球运行、四季变化、寒暑交替、云雨雾风、日出东方等自然地理现象都很常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从现实生活开始[2]。
例如:在学习必修课程的第二章《重要的天气系统》中的内容时,如果采用单纯的书本讲授,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顿时失去兴趣。反之,教师在讲课之前先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课程。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昨天的天气预报了吗?昨天本市是25-30℃,北风2-3级。那么请根据该天气预报推测一下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呢?”首先在该问题中,问到了看电视中天气预报,学生本身会对家庭电视一类的事务比较感兴趣,而且提的问题关系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就会引发学生思考。因为天气现象是学生现实生活中最能直接感受到的事物,是一种自然的特征,同一时间不同区域的天气变化不尽相同,所以要想推测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首先要学好今天的课程《重要的天气系统》,只有掌握了课本内容,然后联系实际生活,才可以进行预测。
因为学生对环境中天气变化感触较深,所以在设定场景时,教师对该学习课题应用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由现实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学生充分了解了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卖力。
二、合理利用地方特色民谚
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单纯采用书本语言教课,不但会让学生感觉乏味,还会令教师感到枯燥,所以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民谚和俗语等教学手法。在地理课程中比较有意思的民谚有“瑞雪兆丰年”、“春雨贵如油”等[3]。
为什么民间会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呢,其根据又是什么呢,地理课程中如何解释呢?这些问题都让学生先自己对照课本进行预习,然后试着让学生回答,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之后会对该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4]。其实瑞雪兆丰年主要是因为冬季较冷,下雪很难融化,雪盖在土壤上,中间存在一些空隙,像棉被一样盖在庄稼上,避免了外面温度较低对庄稼的冻害。这样在春天来临时,雪慢慢融化,天气转暖,雪水会滋润干涸的庄稼地,渗入土壤,浇灌庄稼。另外雪还可以将害虫冻死,避免害虫对庄稼的损害,提高庄稼的产量,所以说“瑞雪兆丰年”。这样一个小小的开头,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油然而生。
三、加强利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在讲授《时区和时差》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一个小故事说明学习该课程的用处。
在2013年3月8号8点,一位老大爷在马绍尔群岛一家银行准备兑现一张奖金为10000美元的彩票,但银行工作人员拒绝兑现,原因是按照规定,领奖日期为3月7号24点之前。老大爷难过之际,这时一个年轻人用500美元买下了老大爷的这张废票,老大爷想反正废了,干脆卖掉。该年轻人拿着票立马坐飞机飞往檀香山,过了一小时到达,然后此时时间为3月7号9点30分,然后年轻人在银行兑现了10000美元的奖金。转眼间,由3月8号变成了3月7号,怎么回事,是时光倒流了,还是在穿越?这样的问题,学生再也按捺不住了,马上开始翻起课本,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成绩怎会提高不了?
通过上述事例的讲解,以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形式开始要讲授的课程,首先利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激发起探究问题的热情,这样学生才可能积极地探索和求知,认真地学好书本内容,才可以利用所学内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答疑解惑。
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以学生为根本
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因为高中地理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涵盖多个门类,所以在教授课程时必须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活动和教学方式感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了解学生。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以学生为根本,研究教学方式、教学工具、方案和设施等问题,合理、科学地安排和布置学生作业,使其更好地完成地理课程中要求的内容。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地理内容的教学,做到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五、真正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要想回归生活实际,就必须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融入地理课程教学。例如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看到沙特阿拉伯人头戴白色头巾,并且身穿白色长袍,请问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习惯,仅仅是风俗习惯吗?因为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阿拉伯人都是一身白色的着装,并且围着白色头巾,我们时常会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习惯,通过本课程的讲解,才会明白其这样着装的原因是阿拉伯的地理位置和干燥的西亚气候,再加上强烈的日照[5],所以才会这样打扮,以增强阳光的反射,避免吸收过多的热量。
六、结语
高中地理课程越来越重要,在教课过程中,要在采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思路和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使地理课程教学回归实际生活,将生活实际问题跟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决现实问题时,不知不觉地提高高中地理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课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好技能、知识、情感等各个因素,注重实际生活和课本内容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地理课程的价值,使地理教学回归实际生活。并且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真正将地理学科的内容贯穿学生的生活中,解决身边接触到的自然问题,在主动探索生活中的难题,找出问题答案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的地理知识水平和探求事物真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谦云.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9:181.
[2]邵志豪.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在具体的课堂讲授式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占据着基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呈现结构,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时间进程层面的绝对控制地位,因而导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性接受地位,无法获取到数量充足的时间资源进行自主性思维体验过程,给学生实际获取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效果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过分侧重于针对地理学科理论性知识内容展开教学讲授,在未能充分关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背景之下,给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的改善提升,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在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背景之下,高中阶段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研究性学习策略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为有效改善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应用能力,发挥了程度显著的支持和助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
(一)针对实际设定的学习实践活动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已经设定形成的学习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还能显著改善提升针对特定课题展开教学呈现过程中的效率水平。比如在围绕《河流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课题组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在具体开展课题教学环节之前,优先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围绕如下细节分化性学习项目完成预习探究学习体验过程:(1)被污染河流的种类、引致因素以及污染来源;(2)实地获取的水样样本在实施化验处理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基础技术条件,以及需要运用的技术方法;(3)河流污染治理职能部门对河流污染问题所表现的态度;(4)河流污染问题的发生对普通居民生活状态的影响;(5)河流污染治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策略。
(二)切实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作为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要指导者,应当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课题研究式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之前,优先为学生设定和提出明确且系统的学习要求。要切实督导学生借由对具体课题活动的参与,明确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体验活动本身具备的综合性实践价值;要督导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实施实地性考察活动,测量活动,以及实验探究检验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并且在此基础上确保实际获取的数据信息要素,能够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在具体形成课题研究性学习结论过程中,应当指导相关学生尽可能保障和促进实际形成的学习成果具备充分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三)切实保障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过程中具备充分实际性
为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参与地理学科课题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顺利实现自身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的充分改善提升,应当督导高中阶段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设定研究研究新学习课题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和把握研究性学习课题与实际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具体组织开展的研究是学习活动,能够保证和支持高中阶段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水平不断改善优化。
二、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
以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不仅应当注重于培养和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对基础性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以及地理学科实践应用性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还能切实保障和支持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能够切实全面感知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性学习内容,在日常化生活体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确保高中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写学习体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综合性素质水平的显著改善优化。在具体组织开展的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由对适当表现类型的教学场景的设计及和呈现,督导高中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场景之中,具体完成针对特定地理学科知识内容要素的研究性学习体验过程,并且在结合生活实践体验感知基础性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价值背景之下,不断诱导和激发高中学生群体参与地理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主观愿望,切实改善提升我国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能获取水平。
三、结语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本文选取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15-118.
[2]刘飞.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J].中国培训,2015,08:148.
[3]刘丹.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83.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由于其具有概念抽象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此望而生畏,再加之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Google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地理教学的内容直观再现,使学生能够更加立体、直观的了解知识内容,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高中地理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
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在于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感和地理思维能力。Google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地理文字知识与视觉图像信息完美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任意调整图像的大小及视角,仿佛整个世界就在眼前。这种三维立体的模型能够使地理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概念感和地理思维能力,真正发挥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GoogleEarth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策略
Google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两个方面,以下为对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论述。
(一)GoogleEarth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地理一直都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由于自然地理知识较为丰富,对学生的空间概念感要求较强,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建立严密的经纬网络格局和结构,将每一个地理知识都贯穿到网络格局当中。GoogleEarth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经纬网络格局,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GoogleEarth为学生直观展现3D球体模型,教师可以通过转动鼠标,使球体转动,也可以通过镜头快速拉近,使地理区域迅速放大,画面更加清晰,将宇宙的画面直观、生动再现,享受足不出户便遨游世界、近距离接触星空等美妙的感觉,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指导学生对“晨昏线”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控制滑杆”,为学生演示地球上的昼夜分布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自主设置具体的时间,使学生更加清晰在每一个时间段,地球的晨昏线分布情况。
(二)GoogleEarth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与传统地球仪所不同的是,GoogleEarth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和细节的角度等多方位的方式对地理知识进行细致的了解,学生甚至可以通过GoogleEarth观察在某一个城市中,具体的道路、树木以及湖泊、河流等等。例如在指导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GoogleEarth为学生播放英国中部传统工业区的场景和美国硅谷的新兴工业区场景,这种场景对比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的明白水源位置、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选择对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从而明确地理学习的意义和地理的价值。环境保护意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开GoogleEarth软件,点击软件中的“全球意识”,就可以指导学生对其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学习,比如阿巴拉契亚造山运动内容等等。直观而真实的案例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对环境保护的迫切愿望。GoogleEarth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对各类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1.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直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师说了算,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单纯依靠教师说教进行授课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虽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却昏昏欲睡,课堂教学的效果不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共同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1.2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虽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但是他们却无好坏之分,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上充满信心,不断前行。要做好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就需要教师做好分层教学。教师只有对学生做到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才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关心、爱护的同时,得到提高和发展。
2巧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的方法各种各样,但是,我们不能单纯评定哪一种教学方法好,哪一种教学方法坏。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优势,也有着自己的不足。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只要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将案例教学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一方面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运用案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一、教学中注重地理案例的积累
从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来看,对地理案例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获取更多的地理案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周边存在的旅游资源等地理资料建立一个教学案例,如此一来既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要求,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章节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的教学时,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日本富士山两个案例结合起来,学生既能够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又了解了冰山与火山的相关地理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师在讲“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个章节时,将第二节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实现了联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我国的小麦、水稻两种主要农作物进行了特点分析与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二、加强地理案例的精选与优化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精选出更加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中需要选择具有典型性、全面性、启发性的教学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全面理解。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钱塘江大潮”这个案例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的景观,特意播放了一段视频与图片,在这种刺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钱塘江之所以如此壮观是因为什么?在什么时候能够最好地观赏到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思考或集体讨论,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与运用以往学到的知识去思考老师的问题,同时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完成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
关于高中地理的案例分析,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主体,在日常教学中不仅需要积累地理案例,同时还需要精选与优化案例,再在此基础上加强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地理课堂都是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的教学顺序来展开的。教学活动设计放在教学评价之前,即把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放在对学生是否可以完成教学目标的评价之前,使教学走向“一刀切”的境地,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仿佛只是一个彩色的大染坊,课堂失去了活动,教学目标完成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曾仕强教授说过:“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以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为依据,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是由威金斯提出的,其思路是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方式和标准的预设,最后再上升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由于评价设计位于教学活动设计之前,所以被称为逆向教学设计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是“逆向”的,但又神奇地表现出逻辑上的“正向”特点,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具有合理性。
一、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莉莱说:“赢得好猎手的美名,并非由于他的弓箭,而是由于他的目标。”可以说,无论在何种境地,人所选择的目标是最重要的,把目标作为航标,人们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的确立放在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逐一地实现学习目标,理解教材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清楚地解析所遇到的疑点,一步步地攻破。当然,这不是说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值得去实行,教学目标也有优劣之分。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割裂的教学目标会将学生引向学习的“迷林”,而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纹理清晰、分门别类概括知识内容、指出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教学目标,则能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那么,如何使教学目标发挥积极效用呢?首先,教师可以从要学习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中找到关键词,如核心概念词,或用于修饰核心概念词的形容词、副词,或具有规定性的条件语句,或可以引导学生行动的行为动词等。其次,教师要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或采用概念认知的方式,或采用词汇意义展开的方式,或采用师生经验分享的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扩展,还要进行归类,确定这些问题对应的知识点。第三,教师要建立关键词与关键词的联系,将琐碎的知识内容织成一张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大网,使学生能够具体地、系统地了解知识。最后,教师要将这些生成目标,用以明确教师的教学方向及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这一章节为例,教师首先要把握关键词,即核心概念,如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特点,然后再确定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总结。其次,教师要以这些关键词为核心,对知识内容进行扩展。例如,围绕“城市化”这一问题,扩展出“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地区的差异及成因”“城市化的意义”等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确定哪种问题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疑点。再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分析,建立知识网,并按照概念核心—概念体系—行为动词—行为程度—学生经验的顺序进行目标框架建设,如城市化—城市化特点—解释—列举解释—没有准备经验。最后,教师再对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确立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二、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设计
《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这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多样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活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时,我们应遵循“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改革性理念,开发并利用生活化地理课程资源,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发挥其地域优势,突出学校地理教学的特色。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就需要地理课程资源的配合,才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了将这类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学校与教师应积极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创建校本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活动:测定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调整当地太阳能热水器仰角、计算当地可供充分采光的楼间距等。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不但能够提高自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形成了可供地理课堂教学使用的课程资源。这种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不仅化抽象为具体,还体现了《新课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要求,成功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有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具体方向与导向,如果没有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将迷失方向,更不必说教学效率的提高了。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说过:“有效教学始于准确知道想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同样,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想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设计丰富多彩、富有悬念的课堂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心门,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只要一关闭船的发动机,船就会停止不前,但是在二战中,德国军队的潜水艇却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仍能进出由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密度流知识的兴趣;又如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先出生,弟弟后出生,但是弟弟的岁数却比哥哥还要大一岁,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日界线”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
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具有引导作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浓厚的探索氛围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争取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并切身体会积极体验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季风气候”时,我国位于东亚,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那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真实体验来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及特点。
四、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学会归纳整理
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讲,学习具有积累性,因此,我们倡导“变式练习,归纳整理”的教学策略。变式练习意在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加强新知识,并通过应用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其主要手段有: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以及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等,将问题改头换面,呈现出新面貌,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意识。例如在探究学习“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以及天气的示意图;在学习“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后,可以利用假设的方法进行练习,假设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是否还会产生“四季”交替和“五带”变化。在完成单元知识的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主从地位及解题技巧,真正实现新旧知识在结构上的相互统一,实现知识的前后呼应,更好地发挥知识体系的整体效应,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并为其以后的深造奠定基础。
总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高中地理教学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不仅是文科的必修课,也是高考的文综科目之一,所以我们要在高中地理学习阶段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地理知识。小组合作教学是新课改后推出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更好地促进高中地理的学习,本文就高中地理的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一、合作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实力均衡的地理学习小组,相互搭配,在进行小组的分配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每个人的想法,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合理恰当的单位分配,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这样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情,也为高中地理课堂学习创造了条件。以小组学习探究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乐于学习地理知识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组内互动探讨。
二、合作教学注意相互帮助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交流地理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将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交流的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不只是为了方便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可以在遇到困难或出现争议时,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为了不给小组拉后腿而努力提升自己,也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再加以巩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的合作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初中地理是整个地理知识的简单架构,高中地理是对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初高中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整个世界和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知识,更符合素质教育。新课改让初高中地理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但是新课改初高中地理教学在衔接上有一定的偏差。
一、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
1.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新课改,初高中地理教学摆脱了将地理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强制性令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局面,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初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有重要影响。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才能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课改对地理知识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学习,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2.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调动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地理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地理知识,学习并运用到现实世界。将地理知识一下全部灌输给学生的传统地理教学方法,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在新课改之后,地理教学有原则地向学生传递地理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地理知识。
3.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国家的状况,了解周围的环境,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将地理知识灌输给了学生,没有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其实是一种“ 八股”教学,学生在众多的地理知识中难以掌握到学习的重点,不利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初中地理教授学生基础地理知识,高中地理分几块学习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地理知识的统合运用。
二、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学在衔接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偏差
1.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为高中地理打下了基础。初中地理教学是对整个地理知识的介绍,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地理知识的框架,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地理教学的认识和把握。让学生对整个世界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具体的方面,是对整个地理知识的总的概括。其中包括认识地球、居民、气候以及对各大洲、国家的基本内容的讲述,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学习。高中地理教学则为地理知识的几块内容的具体深入讲解,是一个深入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例如,在初中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线等内容,为高中地理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等内容打下了基础。
2.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逐层深入的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初高中地理教学其实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从初中到高中、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建立了一个关于初高中地理学习的整体框架,然后又分几大块进行深入学习,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有先对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才能去深入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初中地理教学其实是学会对地理知识宏观上的总体的认识,而高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对整个地理框架的补充,即微观上的深入学习。例如,在初中学习世界的人口,初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高中所学习的人口、城市和环境的关系则是进一步深化。
3.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存在着偏差。初中地理教学的简单化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初中地理教学完成之后没有中间的过度直接进行深入的学习,强力的反差让学生难以适应。由于没有过渡阶段,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做到真正的得心应手。新课改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偏差造成了学生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不理解、掌握程度差等问题。例如在初中的时候学习气候方面的知识时,只是简单介绍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和原因,而高中关于此方面的知识就包括了气候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甚至包括水循环的知识。
总之,新课改是素质教育推行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逐层深入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理解和运用。但是新课改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在衔接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增加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的时候从基础讲起,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观察生活;教师指导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全国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新课程改革后的地理实验教学。新课改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加强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是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提高地理教师的实验教学素养
1.增长地理教师的实验教学知识
从多年的地理教师培训实践中发现,尽管甘肃省地理教师培训形式多种多样,有短期课程培训、地理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网上继续教育等,但是极少有专门针对地理实验专业知识的培训,对这方面的培训非常不重视。教育部门已经明确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就应该多组织这方面的培训。另外学校内部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比如学校会聘请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学,每周各学科要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那么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探讨地理实验专业知识,以他人所长为己所用。
2.提高地理教师的实验教学意识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了地理实验,也看到了地理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总谈要创新,实际上地理实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用实验展示出来。这在全国的高中教学中都是很新的,我们相信谁运用得恰当、运用得充分,谁的创新能力就强,所以对地理实验的研究越来越多。
3.提高地理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该多收集一些标本如矿物、岩石、土壤、动植物和工农业产品等。因为只有让学生观察到地理事物的实体,学生才会了解@些东西。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具有实践意义。如教师收集一些柑橘叶和杨树叶,然后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区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进而讲解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加强学生野外观察及实验操作能力
地理实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精选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利用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和与地理学相关的领域,积极思考并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1.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
要产生较深的地理实验体验,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教师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解开学生的思想束缚,鼓励学生全身心、大胆地投入到实验中去。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地理科学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可以很轻松地把它与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自身的观察实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2.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亲身观察一些地理现象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协作交流能力。
3.鼓励并指导学生主动完成实验
地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要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地理有联系,只要仔细地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地理问题。教师可以先设计好学案,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收集资料和器材,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
通过研究发现,文献上记载的地理实验若不进行实际操作与调整,会出现很多问题。也许己有的实验器具并非最好选择,也许实验过程中因某些条件掌控不好而无法出现应有的现象。假想的情形往往与实际结果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用实验进行教学前应尽可能多地重复实验,并研究出最佳方案。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复杂的行为是渐进的、一步一步进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也遵循着这样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给学生讲解知识然后进行练习完成强化。新课程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由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此外还应将课堂由知识的引导变为问题研究的转变。地理教学中利用实验的探究性进行教学,不仅营造了浓厚的问题探究氛围,同时也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
新课程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地理实验是开展这种学习方式的方法之一,这也要求教师对地理实验深入研究,对实验过程反复推敲,掌握实验内容并使其探究性与课堂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敖道.高一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