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44: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济生活的价值,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熟练掌握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任何类型的题目都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此类计算题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关系不大,要解决它前提就是熟练掌握书本上这一处的知识点,厘清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方能找到解决它的钥匙。我将此处涉及到的概念及关系设计成图表,方便记忆和理解:
二、小试牛刀,解决基础题,找到信心
熟练掌握了上述图表后,一些比较基础的价值量的计算题就可以上手了。
例1:1只羊 = 2把斧子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羊的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斧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问现在1只羊可以换的斧子(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选哪个?这类题是此处知识中最简单的计算题,甚至都不能算做计算题,因为它只需要定性分析,而无需定量计算。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这里的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要明确是个别的还是社会的;二是注意两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方向。不难选出答案B。
例2:仍用例1的题目,只是设问变为:现在1只羊可以换几把斧子?
A.2把 B.1把
C.4把 D.8把
此题同上题比,增加了一点难度,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但在动手计算之前,仍需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大概变化的方向,也为后面检查计算的结果提供参考。这里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因而羊的价值量变大,是原来的2倍。如果斧子的价值量没变,则可以换4把原来的斧子;而现在斧子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则斧子的价值量是原来的一半,变小了,更便宜了,因而最终1只羊可以换8把斧子。答案为D。
三、增加难度,建立常规解题模型,掌握方法
例3: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某工厂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4倍,而整个皮鞋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生产上衣的劳动时间延长了一倍,问现在1双皮鞋可以换几件上衣?该皮鞋厂创造的价值总量是原来的几倍?
A.1件;1倍 B.2件;2倍
C.0.5件;2倍 D.4件;1倍
该题有两个设问:一是问现在社会上生产皮鞋与上衣的价值量情况,二是问该皮鞋厂的价值总量的情况。这个比较好判断,应该是原来的2倍。这里尽管它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是原来4倍,但是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一倍,是原来的两倍,因此相较于整个社会来讲,它实际提高2倍。接下来计算皮鞋与上衣的交换情况:
原来:1双皮鞋 = 2件上衣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价值量变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价值量变大;现在:2双皮鞋 = 1件上衣。
在此模型中,我们分别保证皮鞋与上衣现在与过去的价值量各自相等(这是关键所在,绝不能出错),即现在2双皮鞋与过去1双皮鞋等值,现在1件上衣与过去2件上衣等值,则最后可得现在2双皮鞋与1件上衣等值,则1双皮鞋=0.5件上衣。答案为C。
例4:若3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50%,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现在1双皮鞋可以换几件上衣?
A.0.5件 B.1件
C.2件 D.3件
做到这里,可能我们快撑不住了,即使做出来,相信错误率也不会低。要解决出现百分数的题目,我们必须清楚: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或延长百分之几,则它的价值量就相应的减少或增加百分之几。这里皮鞋的价值量应减少50%,价值量变小了,是原来的一半,现在6双皮鞋与原来的3双皮鞋等值。问题是生产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是否上衣的价值量就减少50%,也是原来的一半呢?这是很多同学容易犯错的地方。试想一下,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劳动时间就缩短50%,是原来的一半;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100%,是否劳动时间就缩短100%,也就为0了,即生产一件产品不再需要任何时间了?如果劳动生产率再提高,劳动时间在数值上就是负值了?时光倒流?很显然这是荒谬的。正确的关系是: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成反比,即倒数关系(二者乘积为1),而非等额的加减关系。若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劳动时间应为1/(1+50%),即2/3,它的实际意义是,原来生产1件上衣的时间现在可以生产1.5件上衣。该题解为:
原来:3双皮鞋 = 2件上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50%价值量变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价值量为2/3;现在:6双皮鞋 = 3件上衣。
最终我们可以该模型中得出现在1双皮鞋可以换0.5件上衣。答案为A。
四、总结归纳,提醒注意
通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数学的生活价值,并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促进人的发展的道理。
1.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数学应用与创新能力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近发展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教学中结合生活的实践性练习,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方位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等。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返回到生活中,不但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知识,更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且通过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体验数学对人的发展的价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及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感受数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到感悟数学思想、领会数学方法、学会数学的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
质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小学实践经验和在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2.熟悉学生的生活背景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生活活动范围偏窄,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整天在想什么、干什么、对什么比较感兴趣等,以能找到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1.关注校园中的学生生活。如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跳绳、丢手绢等,其中都包含着长短、快慢、大小、多少等数学问题。2.留心社会中的学生生活。学生可以单独或随家长一道到书店里走一走,看一看书的种类和价格等,也可以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然后搬进课堂,让学生自行解决,需要时老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3.了解家庭中的学生生活。教师要多多通过家访、和学生交谈等方式来了解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并寻找其中的数学问题,如学生家里豆浆机的价格等。这样的数学问题就会使学生感到现实生活与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的联系是那么密切,对他们就比较有吸引力,有话说,他们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也会感到更轻松和愉快。
3.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景,让他们凭借生活经验,体会数学价值,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就会主动地爱数学、学数学。在生活中,学生还能接触到许多课本中未出现、课堂上没涉及而生活中又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不但与课本学习有着联系,而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实践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
4.用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事件
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具有工具性和基础性。由于它可以用来存储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运用生活化、趣味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在"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请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数?为什么会喜欢它?这就使学生很自然地把数字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自己就把数字拉进了生活,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5.提供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生活情境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教材的更新速度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在执教这些教材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作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材料。例如,教"应用题",组织学生分组,深入到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然后学生根据各自搜集的素材编成题目。这样学生既对学习本节课内容非常感兴趣,又提高了运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且从「什么是宗教开始吧!一般来讲,大家谈到宗教,很容易用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观点来理解,而认为宗教一定要有教义,一定要有教皇、教团、教主;甚至,如果站在基督教的观点的话,必须有一个超越的人格神,要不然的话,就不成其为宗教;或者说不像那样的宗教就是比较低的宗教。但是我个人想从一个比较宽广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什么是宗教呢?宗教其实是人类的一个「终极关怀( the Ultimate Concern)(注2)什么叫「终极关怀,这个关怀和一般所谓的关怀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关怀是有确定对象的,那么这里所谓的「终极关怀,它有没有对象?当然有,但这个对象不是我们一般所采取一个「主体跟「对象相对待而成的一个对象。一般我们所以为的「对象都是「主客对立所成的一个「对象,而「终极关怀的对象是超乎这种主客对立的格局来思考问题的。
当然,这里我们先要问什么是以「主客对立的格局来思考问题。首先,我们要问我们的意识对事物能够有什么样的把握?一般而言,意识是经由一种投向外,而执持着一个对象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事物的,一般所谓的「关怀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角度所引起的关怀。这样的关怀,其实便含有个人的性好(interest)在里面。我们可以说这样一个关怀乃是在「横面的意义下的关怀,它仍然停留在我们这里所说的「主客对立的层次,像这样的关怀就不是「终极的。那么「终极的这个意思指的是什么呢?终极( ultimate )这个字眼,就中文讲,什么叫「终?什么叫「极?「终关连着「始,孟子讲「始条理、「终条理,讲「金声而玉振之,「终有完成的意思,而
「极代表顶点、完成,代表圆满,而顶点指的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注3)那么这么说,「终极关怀其实就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不是暂时性的、有所缺的,而是恒久的、圆满的,这样的一种关怀。
再者,当我们说到所谓的「绝对跟「圆满的时候,到底是在「彼岸呢?还是在「此岸呢?所谓的「绝对圆满,是作为一个「超绝的存有(Transcendent Being ),还是相对地来讲,作为一个「内在的存有(Immannent Being)。如果是作为一个「超绝的存有,那么那样的宗教是怎么样的一个宗教,如果作为「内在的存有,那么那样的宗教是怎么样的一个宗教。所谓「超绝的存有与「内在的存有应该怎么样理解,要进一步慢慢分析它,不然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恰当的掌握到什么叫宗教。
我们是从终极关怀这个概念来理解什么是宗教,那么我们说所谓的「关怀,一般说的层次是什么?一般说的是平铺的,是横面的,主客对立下的关怀。这个关怀是先有认知、有一个对象的关怀,而这样的关怀都兼含着利益(interest)在里面,它有一个趋向,而这个趋向是有定点的。那么所谓「终极关怀,因为它涉及到所谓「绝对跟「圆满,所以它就不是平铺的、横面的。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绝对和「圆满这两个概念,你是怎么样去理解它,你是把它放在一个「超绝的领域,还是你把它「内在的来看,或者根本无所谓分成「超绝和「内在,再来进一步谈这个问题。
我们且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然它离不开此经验的世界( empirical world ),而这经验的世界若跟那超绝的世界断裂开来,而分出个神圣与凡俗。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所成就的宗教是一个类型,这样的类型便与将这两者关连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体,神圣与凡俗并不是断裂的,而是连续的,这样的类型不相同。「断裂与「连续这两者是不相同的,要区分开来。大体来说,我以为诸如基督宗教与回教这样的一神论传统,都属于前面所谓的「断裂的这样的类型,而相对于此一神论的其它类型,则是「连续的这样的类型,儒教可以说是此连续的类型之代表。
在这种「连续的情形之下,儒教的「宗教性与其「人文精神是合在一块儿的。也就是说,强调一个绝对的、圆满的,跟强调一个当下的、历史性的社会性的存在,就儒教来说,这并不是可以分离开来的,它们是不二的。那个超越的、绝对的、圆满的概念,在中国的儒学系统里面,它并不是隔离开人的世界而摆在彼岸,而是落在一个活生生的人身,来谈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的真实感,或者道德的实存感,这就是孔老夫子所发明的「仁。我们从这里了解到儒家的宗教和人文精神是合在一起的,而这个「合体现(具现)在这个生活世界每一个人的道德真实感──仁(注4)。这一点在整个中国来讲是很重要的。
这样的一个想法,这样的一个方式,跟基督宗教与回教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对于「人的概念,在西方人的思维结构里面,「人做为一个有限的、不圆满的存在;而相对的来讲,人格神衪是无限的、圆满的、绝对的。然而以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儒教来说,一方面强调那个超越的、绝对的根源,而另方面则又说人虽有限而可以无限。或者说,依中国文化所了解的「有限与「无限,和原来我们所说的基督宗教的文化传统所了解的「有限与「无限是不一样的。因为你从原来那样的思考方式的「有限和「无限是两个相背反的概念,而现在说人有限而可以是无限的时候,这里头所说的「有限与「无限的概念不能用原来我们刚刚所说的那个方式来规定它。或者我们可以发现到,你把有限跟无限拉开来作一个相对的思考方式的,是一种单线式的思考(
linear thinking );而当你把人是有限的而可以是无限的,把有限、无限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基本上是一种圆环式的思考(circular thinking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在理论上来说,这与中西文化的存有观之为「连续与「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上面所做的厘清可以说是一文化类型学的理解。这可以说是一背景的、基底的理解,做为一学问的研究来说,它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还是扣紧前面所谓的「终极关怀来谈,究极来说,这样的一种关怀必须从我人的「存在谈起。吾人之做为一种「存在,便以一活生生实存而有的方式进入到这个世界,去理解这个世界,去诠释这个世界。「连续与「断裂是两个不同的理解方式,是两个不同的诠释方式。关于世界的理解方式,论其究极,必论及宇宙生化的问题。
一论及宇宙生化的问题,我们便记起《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注5)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注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注7 ),还有「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样的句子。(注8)这些句子,如果不通过前面所谓的文化类型学的对比,不把它们放在「连续的这样的类型下来思考问题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很多不相干的问题。首先,你一定会说,这些句子将「实然与「应然的层次搅和在一起,你会怀疑它们是不是犯了如摩尔( G.E.Moore )所说的自然主义的谬误( naturalistic fallacy )。(注9 )
其实不然,因为究极来说,这牵涉到你怎么去理解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样去诠释这个世界,不同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便整个的不一样。因为,就中国当初在讲整个宇宙生化的时候,便不离人而别说一套,中国人并不是把宇宙视为一个在人之外的对象来理解,然后去想这个对象是怎么样,最后指出一个冥冥中的绝对者是如何的超离于人之上,而它又是怎么样的造这个世界。
就中国人来说「人是不离天的,中国长久以来就认为「天人不二,即使只就文字的构造来讲的话,「人跟「天本来就是一脉相传的,有它的血缘关系,天人不二,这一点在整个中国文化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注10)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到,当中国人去说整个宇宙造化是怎么样的时候,是不离人的。要去说那个开端,它不是那么清晰可以讲出来的。虽然「天人不二,它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会说笼笼统统的有个宇宙是怎么样的怎么样的,然后紧跟着说人是怎么样怎么样的。它笼笼统统说这个宇宙造化时,不是那么精纯的说,而是就人的实存感上来说,是从道德的实存感上谈,因此,我们说当他在谈到宇宙生化的论题时,他已经将整个伦理的意象摆进去了。
「天人不二可以说是整个中国人的思考方式,这里头牵涉到整个中国原来的宗教,我们可以说那是一个巫祝的传统,或者说是萨满教(shamanism)的传统,我个人以为这个巫祝的传统并不是后起的。(注11)中国文化中巫祝的传统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强调人与物、人与天、人与神基本上是同质的,不是异类的,所以它可以转化,它可以变形。(注 12 )当然,中国并不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因为它从「同质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换)转成「同德的,本来是「同质而异形,后来转成「异形而同德。同质的意思是,我们这个身子(body)可以转,即使水火和人基本上也是可以融合的,人本来跟天地是可以融合为一的,道家有所谓的「物化、气化即指此。所不同的是,在儒家的传统里面,承认彼此是不同「类的存在,但是它有它相同的「德所在,而尤其当它在谈「天与「人的时候,强调「人与「天是平等的,所以「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都是取其「德意,这是「天人同德说。讲「天人合一,是从「天人同德或「天人合德说,是就这个角度去讲。
简言之,就原来中国巫祝这个传统,原强调的是「异形而同质后逐渐转化成「一气之所化,这是一个传统;而后来又转化成「异形而同德,转化成「道德之创化,这又是另一个传统。我们说「一气之所化这个传统,后来成为道家之学,而说「道德之创化成为儒家之学,但是它们基本上不离原先巫祝的视域(Horizon),这是很值得我们去留意的。正因如此,中国人谈到整个宇宙造化的的时候,必定会谈「道德之创化、「一气之所化,或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有的偏重在前者,而有的偏在后者。显然地,这样的一个传统,并不是一「言说的传统,而是一「气化的传统,或者说是个「道德的创化传统。如此一来,当你谈到中国人整个宇宙创化的想法的时候,不管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同注5)或者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注13 ),或者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注14)这都不是通过「言说,而是通过「气化流行,或者通过「道德创造。气化流行与道德创造又是合为一体的。
但是当你翻开基督教圣经(Bible)《旧约全书》<创世纪>第一章写着「上帝说有光,就有了光,上帝说「有什么,就有什么,这「言说的活动与「气化流行及「道德创化的活动不同,与所谓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与所谓的「默运造化这样的传统不一样!「默是「超乎言说,此与「言说不相同。
「言说是什么,「言说是你通过一个「主体的对象化活动,而去说这个世界,形成一个主客对立,形成一个「超绝的和「经验的这样的两层世界。在这整个文化传统的基本形态下,它的宗教自然会强调在一个超绝的世界(transcendent world)的绝对而圆满的上帝,相对于这一个超绝的世界则有一个经验的世界( empirical world),有一个人的世界( human world)。然而就中国文化传统的世界观与文化观就不是这样的。「默运造化、「天何言哉这指的是由「气的感通开展而成的,而不是由「言说的论定而决定。不只如此,如《中庸》所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注 15)这是从道德创化去说,说整个存有的根源是「诚,而人进到这个世界,以这样的存有的根源性的动力,去参赞天地之化育。人与世界是一体的,虽异形而同德,就此同德而可以说它们有其「内在的同一性。经由以上的疏理与阐释,我们要是说儒家不是「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恰当的,其实,儒家是一道道地地的「教,只是这个「教不同于基督宗教的「教罢了。
再者,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现在很多哲学家、神学家,包括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保罗.狄利希( Paul Tillich
)、马塞尔( Gabriel Marcel)它们基本上所理解的宗教,已经慢慢的柔化了前面所谓的这个「断裂( discontinuity),而再度强调「连续( continuity),再强调一「我与你(I and Thou )这样的一个思维方式,重新缝合了这个超绝的世界和经验的世界。(注16)这特别是存在主义神学非常伟大的贡献。所以若你对儒学传统很了解,去读保罗.狄利希(Paul Tillich)的东西,你会觉得它与儒家的宗教非常相近。不过,究极来说,由于文化传统彼此的异同,因此在根本上还是不同的。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中国文化传统所谓的「宗教性离不开「人文精神。人文跟宗教对中国人来讲,其实是一体的;而彼之为一体,它具现之所在,就是那整个「活生生的实存而有进入到这个世界的动源点,就是孔老夫子所开启的「仁。(注 17 )孔子之为孔子,我们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就是因为他点燃了我们自家生命这盏明灯,这是很了不起的。就此而言,中国的孔子,正如同印度的释迦,正如希腊的苏格拉底,正如基督宗教的耶稣。我以为这些圣哲的教言尽管是平易的,但却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个「仁,绝对不是世俗一般所以为的「对人好一点,或者「人就是要做好人,这样的意思而已。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是一个根源性的意义,它指的人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实存而有进到整个生活世界而唤醒的动源。这里笔者要做这样的一个提醒。
转贴于 现在我们再回到前面所说的西洋宗教文化传统来说,那是一个「言说的传统,是通过一个「主体的对象化(subjective objectification)活动而去「说那个东西是什么这样的一个传统。所以当他说「上帝说有了光,就有了光,「说什么,就有了什么的时候,他们所想的任何一个东西,它有它的实体( substance ),可以通过一个「概念(concept)充分的去把握它,它是有本质(
essence
)的,是可以经由主体的对象化活动去符应的;或者说是可以为主体所把握的。
我们这么说又把基督教的传统跟希腊哲学的传统勾联在一块儿理解。「希腊的哲学跟「基督教传统看起来差很远,其实骨子里有其可通之处。就整个西方文化的来源来说,大致可以说有三个︰希伯莱宗教(后来发展为基督宗教),罗马法,以及希腊哲学。这三者有其共同的地方,它们都强调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天是断裂的( discontinuous)。大体来说,希伯莱宗教它安排了「天、人的问题,罗马法则安排了「人、己的问题,而希腊哲学则安排了「物、我的问题。这三者刚好互为补充。这样说来,你说希腊哲学是不是就不谈到人与人的问题,不是的,我的意思是,它有它的重点。
因为其为「断裂,故其所强调在这个主体对外在客体(物)的把握,而不是主客相融为一。那个超绝的存有,跟这个经验世界的存有,是断裂的,因而这便强调的是那个超绝的存有如何「创造这个世界,并且如何地「拯救这个世界,其实这个「拯救也是另外一种「把握。如果你对基督宗教有点了解,从韦伯(Max Weber)所写的《基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你可以了解到卡尔文教派「预选说( predestination )更清楚的把这个精神彰显出来。(注18)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而且非常非常深的问题。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中国比较低,其实这里头只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而已,各有各的限制,各有各的精彩。那么在中国的宗教里面,那超绝的存有与经验世界的存有是和合为一的,是相即不二的。具体的落实便从「仁上说,顺此便可以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注19 )如此一来,当整个学问发展到阳明学的时候,他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注20 ),或说「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注21),其实就是把这个系统作了一个理论性的总结。
显然地,诸如「解脱、「救赎这些观念便不适合用于儒家这样的宗教。没有「彼岸与「此岸的对决,便没有所谓的「解脱,没有「原罪与「圣洁的对决,便没有所谓的「救赎。相对于佛教的「解脱、基督宗教的「救赎,儒教当可以说是「成德。「成德并不只是个人之成就其自己而已,它指的是将全副的生命回向整个生活世界,而去成就此生活世界中的每一个个我。这也就是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儒教的终极关怀并没有将世界悬隔为一超绝的与经验的两橛,而是就此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之如何的润化、成就而去说其终极关怀。在这样的理解与诠释之下,连带的我们可以发现儒教所注重的是那源泉滚滚、沛然莫之能御的内在本源,而不是超离于此世界之上的人格神。这样的内在本源一方面是整个宇宙造化之源,而另方面则又是人内在的本心,是人之所以成就为一个人的根源。
或许,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经由「道成肉身与「肉身成道这个对比来彰显中西方宗教哲学的异同。大体说来,西方的宗教传统,是与其「言说的传统为一致的,它强调的是「主体的对象化活动,强调「超绝的与「经验的这两层世界是断裂的,而不是连续的;因此须要有个「道成肉身把它们连结起来。至于中国的宗教传统,则与其「气的感通传统为一致,它强调的是一「对象的主体化活动,强调那「超绝的与「经验的这两层世界是连续的,而不是断裂的;因此它们本来是通贯为一个整体的,人虽为一有限的存在,但此即有限而可以无限,人虽为一肉身之躯的存在,然而即此肉身之躯即可以成道,此即所谓「肉身成道。
孔子自述其为学成道的历程所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注22),这样的一个历程,其实就是一「肉身成道的历程。他是在历程中的,是在整个生活世界中的。大体说来,这是说:人的生命到了十五岁始能渐进乎学,因为所谓的「学并不只是技能之学,盖学所以学为道也,学是通极于道的,是故「志于学,指的就是「志于道。经由这样的启动点,而到达了三十岁,便能有所卓然自立。一般所谓的「三十而立指的是「立于礼,这是说人的生命已能进入到一方向的轨则之中。再经十年的锻炼,则能不竞逐于物,而知其所止。所谓「四十而不惑指的是人的生命已能知其所止,这是说这样便能有一生命的确定性。再经过十年,才能识得大体,入于道,去体会整个造化之流行。所谓「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能够参与那根源性的整体之根源动力而开启其造化的生机。这样子再经过了十年,这个根源性整体之根源的动力逐渐入于人心之中,使得人能默识心通,涵受万有。所谓「六十而耳顺指的是能默会于心,入于无分别相,而体会到本体。这是说生命之确定性已逐渐融化而成为一圆融境界。最后,再经十年,能由此抽象之圆融境界,再落实而为一具体的实践,这就是所谓「惟圣人为能践其形之谓也(注23)。所谓「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指的是说本心即是天理,顺此本心就是合于天理,这也就是「率性之谓道;这是由那生命之根源的整体如其所如的由自家的生命本体而发,而这自家生命的本体就是道德实践的主体,它必然的要求落实于生活世界而自我完成 。
如上所言,我们可以发现孔子是极为注重生命历程的,而这里所谓的历程当下又通极于道,又回到一根源性的整体之中,由这个根源性之动力而开启的。换句话来说,历程之为历程并不是在一奔赴中而已,更重要的是历程的当下就是全副道体的显现,这也可以做成这样的理解即所谓的「体用一如、「体用不二,「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若用现代的哲学语辞来说,我们可以说「存有是在此历程中开显的存有,历程乃是此存有开显而成之历程。存有与历程之于人的肉身成道的教养与完成来说,原来是不二的。这样看来,所谓的「肉身成道分明指的是在一具有根源动力所浇灌而成的一个生活世界的涵化下,进而迈向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的完成。
或者,我们可以再以孔子所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注24)继续诠释这个论题。「诗所以兴发志气,开启生命与整个世界之动源;「礼则使得生命有确定性,能够稳立于天壤之间,「乐则是一调节性原理,使那有确定性的生命调适而上遂于道,圆融周浃于生活天地之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实指的便是如何的让自家的生命调适而上遂于道的发展历程,而这样的历程并不是将自己隔离开来能得发展的,而是将自己置于整个生活世界与历史社会总体中而发展完成的。换言之,这样的一个「肉身成道,它是即当下即其历程,即历程即其终极目的,即此岸即其彼岸,即现实即其理想。它是即身躯即生命,即生命即心灵,即心灵即整个天地的。它不分物我、不分人己、不分内圣外王,当下显现,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注25)亦指的是如此。孔子所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注26 ),所指的也是如此。当然,孔老夫子亦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而已(注 27 ),这句话就表层看来,似乎与前面二句话相违背,但若合着来看,我们可以说它正指的是当下的显现,并不意味着就不须要长远的努力,相反的,当下的显现才真能弘毅其志,才能以鞠躬尽瘁之心意,走那长远的路程,曾子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矣,不亦远乎(注28),所指亦可与此合参。
若关联着前面所提及的「终极关怀来说,我们可以再引孟子所说: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所谓集大成也。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注29)
这是说孔子这样的道德人格就在当下的时空中显现,正如同那存有之道就在时间中开显其自己,而这样的生命乃是一集大成的生命,是一首完美而和谐的乐章,就好像「金声而玉振之一样,这是由始至终这样的终始条理的历程。这亦指的是由于整个文化历代累积而成的智慧,人们禀持着做为整个生命开启的起点,但重要的不只在这样的开启的起点,更重要的在于经由全副生命的努力,而善终其始,求其完成。这样的「终极关怀是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孕育、在天地造化的护养、在生活世界的陶冶、在社会总体的依持下逐渐生发长养而成的。
像以上所讲这样的「成圣观,充极而尽,则如孟子所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注30),这是从生命的生长的特质长养起,在自我的理解与肯定下,而去开启自家的生命,即此生命的本分充而实之,这就是所谓的「美,而进而让自家的生命能如阳光般的显现其自己,此之谓「大。进一步,这样的「大化于伦常日用之间,无所罣碍,此之谓「圣。再者,生命只是如其道理的实现其自己,只是圆融一片,无所分别,此即所谓的「神。显然地,这样的历程是由当下的求其放失之心,归返怵惕恻隐的良知本体,再加以保任、扩充、发展而完成的。肉身虽为有限,但人的生命前瞻与发展的愿欲,却要求着无限,这无限的愿欲为道的总体的根源所本来具有,并求其迈向于道的根源性总体之中。贤、愚,智、不肖,人的禀性或有不同,但所具的成圣之可能是一样的,因为成圣之所以为成圣乃是以自家的生命资具去成就其自己而已,这样的成就其自己,能充极于整个大化流行的天地之间,能长养于整个生活世界中,便是所谓的「圣人,如阳明所谓人之成为「圣人譬若真金,虽成色分两有所异,但以圣人之为圣人则无不同。(注31)或许,我们可以说阳明的圣人观将原先儒家的圣人以更为落实的方式将它推展出来,平铺的放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之中,这也无怪阳明弟子有「满街是圣人的体会了。(注32 )
顺着以上的脉络说来,我们要继续去阐明儒教之做为一道德实践的圆圣之教。什么是圆圣之教?我们先要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暂且用一对比的方式来讲这个观念。如果简单的讲,「断裂就是「离,而这样所成就的宗教姑可以名之为「离教。但是你通过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离就解除了咒术(disenchantment)。如玛克斯.韦伯所说,我们可以藉这个词来说,其实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一直很努力在克服这个咒术的传统,而真正走出来。或者,早从「伊甸园神话就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到所谓「解除咒术的原型。人受了诱惑,吃了智慧之果而堕落,所以上帝把人逐出了伊甸园。因为人被逐出了伊甸园,所以人开启了人的世界,这是很重要的。
在中世纪以前,大概人很努力地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回到伊甸园,通过仪 式,通过修行,通过各种方式。但是你可以发现到了启蒙时代(Enlinghtment)之后,点燃了人理性的亮光,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开始改变。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是一个自然的世界( natural world ),它有自然的法则(natural
law )。而这个自然的法则是上帝所造,人的理智可以认识这个自然的法则。而人做为一个上帝所造的存有,是应该要符合于这个自然的法则去行事的。从某一个角度看起来这个有一点像中国人的思想,没有错,那时候正是中国思想刚好传到欧洲的时候,像孟子的思想便是著名的例子。当然,我们不适合一厢情愿的以为孟子影响到了欧洲的思想,而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不过,至少我们可以说,刚好有某些地方若合符节,不然孟子的思想就传不进去。
关于这个问题,吾人若做进一步的追索,你可以发现到西方人是要扬弃以前的想法。我们借着刚刚讲的伊甸园神话继续来诠释,它可能就变成是另外的,并不是人被上帝逐出来了,而是人把上帝封锁在伊甸园里。这个是不是有一点像尼采所说的上帝已经死了。类似这样的方式,我们倒过来想这个问题,不是上帝造了人,而是人造了上帝,人造了一个无所不能而且能够造人而且造了这个世界的存有,叫做上帝。这就是人把自己异化,在一个超绝的世界摆了一个圆满的典型,做为一个永远的追求。像唯物论者,便有思想家做这样的主张,在这主张的影响下它有了一个新的转变。转过来说,人做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强调人的人性( humanity ),而这个具有人性而活生生的人进到这个世界,西方在这里做了很大很大的翻转。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就没有其它的思想,其它的思想受了它的冲击也就开始转,存在主义的神学跟这个当然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它还是强调上帝就在你心中,上帝就是爱,而爱就在你心中,所以那个超绝的人格神已经开始内在化,成为一个动能,其实那个动能就非常像孔子所说的「仁的观念,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所以当你去看存在主义哲学的东西,以及诠释学的东西,你会觉得跟中国很接近嘛,这是西方哲学绕一个大圈以后走出来的,但是它们理论的背后还是不大一样,这便牵涉到更复杂的问题,于此暂略不论。
如上所说,可见就「圆教和「离教这两个观念来讲的话,西方现在正在转变之中。依中国哲学的传统看来,所谓的「圆教要如何理解呢?圆与不圆,如何圆,这问题很麻烦。就理论上来说,天人不是断裂的,而是连续的, 是通统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的,是一种圆环式的思考(circular thinking )下所构成的,是即历程,即当下,即超越,即内在,这便是中国文化中「圆教的特质。(注33)大体说来,若通过整个历史世界具体的实践,而使其为圆满,这样的圆才是真正的圆,这是「道德实践的圆,而不是「境界形态的圆;这是「道德实践的圆,而不是「心灵修养的圆。我觉得宋明理学家尽管他们很强调道德实践,但整个说来却倾向于境界形态下的道德实践,这是值得注意的。
如果我们把「道德实践跟「心灵修养作一个对比。道德实践的圆强调的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强不息,像这样子在一个永恒的努力里头,而说其为圆,它并不是「当下即是的圆。宋明理学家很多很了不起的,但是这个地方难免是一的未中的。因为他们处在一个「异化的存在情境之下。什么是异化?异化也者,西文所谓的「alienation,根据我的理解简单的讲就是「 not at home ,用中国以前的那个老话来说,就叫「亡其宅,没有了自己的家,成了一个流浪者,你回不到自己的家。(注 34 )宋明理学家是在一个帝皇专制的高压底下,人做为一个人,其实不能够那么直接的做为一个「活生生的实存而有进入到这个历史社会里面,谈所谓的「道德实践。由于有一些地方没有办法谈,所以那个时候的「道德实践,它往往是比较往内收回去的,比较是境界型态的,比较是属于心灵修养的。那种异化状态所产生的实践,就不是一个所谓朝向圆满的实践,它会把它作成一个境界型态的方式,而境界型态的就变成一种形而上的保存,它不能够具体的、真实的落实在人间世里面,它很多事情不能处理,而且它忘了要处理。譬如说人做为一个人为什么要隶属于别人,主奴的关系早应该去掉了,君臣的关系早该变成是平行的、对列的,不是上下的、隶属的关系。但是宋明理学家这个观念不清楚,为什么不清楚呢?长久的帝王专制的传统,你何以能冀望他们清楚,你苛求他们清楚的话,是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古人。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他用这种境界型态的方式而完成一种「形而上的保存,而这个道德实践的动力亦因之有了一个不同的转向。(注35)
如上所说,关联着「断裂而成就的是一「离教,关联着「连续而成就的则是一「圆教,圆教之为圆,有「道德实践的圆,有「心性修养的圆,有「境界型态的圆,这原本是通而为一的,但后来却有了异化与分隔。截至目前为止,儒教之为儒教,如何去克服此异化与分隔,真正唤醒儒学的实践意识,落实于一不休止的实践历程中,仍然是一刻不容缓的事情。儒教所强调的成圣,亦在此情况下,才能达到一充极而尽的圆满,如此之圣,才能称之为「圆圣。
转贴于 注释: (注1):关于从「连续与「断裂这样的对比来谈论中西宗教的异同,此是受人类学家张光直、哲学家杜维明等的启发,请参见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pp.1-24.,稻乡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杜维明 ,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 年第一期,pp.19-20.又笔者据此再申论中西宗教之根本异同,请参见林安梧
,见《鹅湖学志》,第四期, PP.1-14. ,一九九年六月,台北。
(注2):「终极关怀(the Ultimate Concern)一语乃保罗.狄利希(Paul Tillich)在 " Love, Power and Justice "一书中所提出者,见王秀谷译《爱情、力量与正义》,第七章,pp111-126 ,三民书局印行,民国六十二年十月,台北。笔者此处所使用虽有所取于此,但只是以此做为更进一步分疏的可能。又陈郁夫以为儒家并不是一种宗教,与笔者之主张有别,请参见陈郁夫《人类的终极关怀》,pp7-8,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印行,一九九四年八月,台北。
(注3):孟子谓:「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见《孟子》 下,第一章),笔者藉此以明「终始之理,并因之更进一步以明「终极关怀之理。
(注4):关于「仁,孔子发之于前,而孟子继之于后,象山所谓「夫子以仁发明斯道,浑无罅隙,孟子十字架开,更无隐遁(见《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四,页396,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民国六十八年四月,台一版,台北),笔者以为明代的王阳明所强调的「一体之仁最能继续开发《孟子》书中「怵惕恻隐的精蕴所在。阳明之论,请参见林安梧,收入《阳明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105-124.,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人文教育中心,民国七十八年三月,台北。
(注5):见《易经系辞传》上,第五章。
(注6):见《易经》。
(注7):见《易经》。
(注8):见《易经》。
(注9):依摩尔(G.E.Moore)所谓自然主义的谬误(naturalistic fallacy )原指的有两个类型,一是自然论的类型,一是形而上学的类型,此处笔者所说较近于如摩尔所说的形而上学类型,此请参见 G. E. Moore "Principia Ethica"一书,第四章, pp.113-115.,虹桥书店印行,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台北。
(注10):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宗教上为「天人不二、社会上为「人己不二 ,在哲学上则为「心物不二,此不二论是关连着中国哲学之连续观而成的。
(注11):张光直即说「中国古代文明是所谓萨满式(shamanistic)的文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最主要的一个特征,见张光直,前揭书, p.4. 。
(注12):关于此请参看杨儒宾,汉学研究,第七卷第一期, PP.223-253.,一九八九年六月,台北。
(注13):见《易经》上,第十一章。
(注14):见《论语》,第十七章。
(注15):见《中庸》第二十章。
(注16):关于「我与你之理论,请参见马丁.布伯(Martin Buber)
" I and Thou "一书,又此与中国哲学之「一体之仁有何可会通处,请参看林安梧《迈向儒家型意义治疗学之建立──以唐君毅「人生之体验续篇为核心的展开》一文,收入《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论文集》(II),pp.125-140. 。
(注17):关于「活生生的实存而有一语,笔者这里特别用来指的是「人这样的「存在(existence),其意请参看林安梧《存有、意识与实践──熊十力体用哲学之诠释与重建》一书,第二章,pp.20-29. 国立台湾大学博士论文,第一号,一九九一年五月,台北。
(注18):关于此,请参看林安梧,鹅湖106期,pp.24-30.一九八四年四月,台北。
(注19):见《中庸》第一章。
(注20):见王阳明《传习录》,卷下,页227,商务印书馆,民国五十六年四月,台一版,台北。
(注21):见王阳明《咏良知诗》,收入《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外集二,页384,河洛图书出版,民国六十七年五月,台北。
(注22):见《论语》第二,第四章。
(注23):语见《孟子》上,第三十八章。
(注24):见《论语》第八,第八章。
(注25):见《论语》第十二,第一章。
(注26):见《论语》第七,第三十章。
(注27):见《论语》第七,第三十四章。
(注28):见《论语》第八,第七章。
(注29):见《孟子》下,第一章。
(注30):见《孟子》下,第二十五章。
(注31):关于阳明的「成色分两的看法,请参见杨祖汉《王阳明的圣人观》,收入《儒家的心学传统》,第六章,pp.269-286.,文津出版社印行,台北,一九九二年六月。
(注32):按「满街是圣人一语出自王阳明《传习录》,卷下,原文是「一日,王汝止出游归,先生问曰:游何见?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又一日,董萝石出游而归,见先生曰:今日见一异事。先生曰:何异?对曰:见满街都是圣人。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商务版,页255 ,民国六十三年八月台四版)就原文脉络,满街是圣人之说,原亦可嘉可喜,但阳明后学秉此话头,而有所张狂也。又刘蕺山云「今天下争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见《刘子全书及遗编》,卷六 ,页十四,总页113,中文出版社印行, 1981年六月,日本京都)。作者此处所援用者为其胜义下的「满街是圣人。
(注33):关于「圆教的问题,其详请参看牟宗三《圆善论》,第六章「圆教与圆善 pp.243-305.,学生书局印行,一九八五年七月,台北。
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8102
1引言
马尾松毛虫是沿河自治县境内的多发性害虫,危害马尾松,而沿河自治县林种结构单一又导致马尾松毛虫虫害多发、频发、重发。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展好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需要了解其年生活史,并根据其生活史采取针对性的防治。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共6个土类、80个土种,无霜期251~317d,≥10℃的年均积温3778~5439℃,十分适合林木的生长,全县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柏木,其中马尾松占全县森林面积的46%以上,为马尾松毛虫提供了庞大的食物源。
2调查方法
先进行虫情调查,在虫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地,在样地内进行虫态调查,得出马尾松毛虫的年生活史。
2.1虫情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踏查的方法,即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观察,目的是弄清马尾松毛虫的分布及危害程度。
2.2虫态调查方法
在虫情调查的基础上,对有马尾松毛虫的林分,设置有代表性的样地3个,对样地内的马尾松毛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各虫态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各虫态的虫期,得出马尾松毛虫的年生活史,各虫态虫期的调查方法如下。
2.2.1卵期的调查方法
每一样地内取10块卵块,共选择3个样地,共30块卵块带回室内,装入玻璃试管,管口用棉花塞好,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2.2.2幼虫期的调查方法
在上述3个样地内按对角线选20株共计60株样树,清点树上枯黄丛数,对枯黄丛数进行重点观查至蛹出现止。
2.2.3蛹期的调查方法
在上述3个样地随机采集100枚茧,带回室内观察。
2.2.4成虫期的调查方法
将上述100枚茧按每盒10枚装入10个纸盒内,记录孵化出蛾的起止时间。
第二代的调查方法同上。
2.3调查记录
沿河自治县境内马尾松毛虫各虫态发生期见表1。
3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得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马尾松毛虫的年生活史,见表2。
4防治方法
(1)采用营林技术措施,逐步改变单一的林种结构,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2)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用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或撒施百僵菌粉防治。
(3)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人工剪蛹。
(4)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及10月中下旬,灯光诱杀。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053-0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3.8‰~8.4‰。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3‰,年发病率为0.22‰左右。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与痛苦[1]。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给社会、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呈上升趋势[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3]。为此,本研究采用健康调查问卷(SF-36)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共60名。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②与患者居住生活时间≥3年;③既往体检健康且无重大或慢性躯体疾病;④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定本(CCMD-3-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⑤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配合完成量表测评。
1.2 方法
①SF-36量表包括8个领域,分别为躯体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生命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绪职能(role 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②自行设计调查表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心理健康状况、经济和家庭生活状况等内容。
采用健康调查问卷SF-36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所有调查人员均经专业培训,按统一调查程序,要求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统一指导语和填表方法完成答卷,问卷资料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4]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与常模的比较
本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6份(93.33%);其中,男23例(41.07%),女33例(58.93%);年龄38~65岁,平均(45.68±7.83)岁。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评分除RP、BP外,其余项目均低于常模(P
2.2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以SF-36总体健康得分为应变量,引入性别、年龄、患者总病程、患者住院次数、家庭月收入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同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患者住院次数、患者的总病程、家庭月收入(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其病因复杂,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5-6]。患者家属自身缺乏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加之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家属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本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常模,这与国内李延红等[7]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调查研究的结果一致,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受到患者影响显著,具体包括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职能、精神健康。本研究显示患者家属生活质量RE评分相对常模降低程度较明显(约20%),表明患者家属的情绪不稳定,可能是家属常因患者而产生羞愧、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
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患者住院次数与总病程、家庭月收入为主要影响因素,与荣丽等[8]研究结果相似。其中患者总病程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患者病程越长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越重,患者家属作为主要监护人受到的歧视也越多,势必会影响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社会各界应增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的关注,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减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偏见与歧视,提高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De Souza LA,Coutinho ES.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living in community in Rio de Janeiro,Brazil[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6,41(5):347-356.
[2] 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87.
[3] 翟金国,赵靖平,陈晋东,等.2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花费及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230-232.
[4] 李宁秀,刘朝杰,李俊,等.四川省城乡居民SF-36评价参考值[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1(1):43-47.
[5] Mller-Leimkühler AM,Obermeier M.Predicting caregiver burden in first admission psychiatric patients.2-year follow-up results[J]. 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8,258(7):406-413.
[6] Caqueo-Urízar A,Gutiérrez-Maldonado J.Burden of care in famili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Qual Life Res,2006,15(4):719-724.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G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23-03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Family Environment/ WANG Cuiling*, WU Jiangnan, ZHAO Wenheng, et al. * Department of Medical 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5100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family environment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mproving children'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841 pupils in Guangzhou, by using 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Version 4.0 (PedsQL 4.0). Analysis of covarianc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mily environment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ing,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the total scale were 89.0±12.3,80.1±13.1 and 82.3±11.9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most patient group and patient group, mean score of less patient group of parental rearing attitudes reduced 4.8±1.6-12.2±2.0(P<0.05). Similar association of parentschildren communication or parent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scor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dimensions was found. Conclusion Sound family environment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schoolaged children.
【Key words】 Quality life;Family;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Child
随着健康观的转变, 患病率、治愈率等疾病频率指标很难全面和准确地评估人群健康状况。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是在现代医学模式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健康评价指标,它可以综合地评价人群的生活状态。学龄儿童作为一个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中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国外已有较多关于一般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1]。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站,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旨在评价学龄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探讨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改善和提高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广州市郊区某小学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年龄6~13岁。共发放问卷841份,回收823份,回收率97.9%,其中有效问卷778份,有效率为92.5%,男生403名,女生375名。
1.2 方法
1.2.1 学龄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家长调查问卷) 采用“儿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TM Version 4.0,PedsQLTM 4.0)[2],从躯体(8个条目)、情感(5个条目)、社交(5个条目)和角色功能(5个条目)4个维度,调查学生过去1个月内的健康状况。所有条目均按5级评分,即0=从来没有,1=几乎没有,2=有时有,3=经常有,4=一直有。所有条目权重相等,均按反向记分,然后转成百分制(0=100分,1=75分,2=50分,3=25分,4=0分)。分别计算量表各维度评分、心理(包括情感、社交和角色功能3个维度)评分和总评分,评分越高表示主观生活质量越好。各评分理论上最高为100分,最低为0分。计算方法均为所含条目评分之和除以所含条目数。
1.2.2 家庭环境调查表(自编) 包括儿童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和反映家庭环境的5个因素(父亲的教育态度、母亲的教育态度、父亲与子女的交流、母亲与子女的交流及父母关系),按4个等级进行评定,即很耐心、较耐心、不大耐心、易打骂。
统一发放问卷,由学生带回家请父母填写,并于规定时间内交回。研究者核查问卷,对不合格问卷请家长重填或修补,仍不合格者按不应答处理。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问卷由双人双份录入,经核对无误后进行整理分析。缺失值>20%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其余的缺失条目评分用所属维度的均值代替。用分半信度法和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评价PedsQLTM信度;用各条目与所属维度的相关性考察PedsQLTM的内容效度。用协方差分析在控制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月人均收入的条件下,分别探讨单个家庭环境因素与学龄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均数间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所有分析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完成。统计学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 结果
2.1 PedsQLTM4.0信度和效度评价 本调查PedsQLTM 4.0 躯体、情感、社交和角色功能4个维度评分,心理评分及总评分的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5,0.80,0.85,0.83,0.91和0.93;4个维度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分别为0.79,0.79,0.81和0.75;4个维度的内容效度系数的分布范围依次为0.53~0.74,0.65~0.78,0.73~0.77和0.56~0.79。以上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学龄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 学龄儿童躯体、情感、社交和角色功能4个维度评分、心理评分及总评分依次为(89.0±12.3)分、(79.8±16.6)分、(84.9±15.6)分、(75.4±16.2)分、(80.1±13.1)分和(82.3±11.9)分。
2.3 家庭环境与学龄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 表1所示,父、母对子女教育越耐心,父、母与子女间交流越多,父母关系越好,其子女在情感、社交和角色功能3个维度评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大部分指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线性趋势。在控制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月人均收入的条件下,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很耐心”、“较耐心”组相比,“不大耐心”组在情感、社交和角色功能3个维度评分的校正均数(标准误)降低了(4.81±1.57)~(12.22±2.03)分(P<0.05 )。母亲对子女教育态度各等级间的差异更明显。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及父母关系与上述3个维度有类似联系。
3 讨论
该研究评估了学龄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与家庭环境的联系,结果显示学龄儿童的躯体评分、心理评分及总评分依次为89.0,80.1和82.3分。Varni等[3]评估了健康儿童(平均年龄10.8岁)的生活质量,发现其躯体评分、心理评分及总评分依次为88.0,82.3和84.3分,与本研究结果接近。经文化调适的PedsQLTM普适性核心量表,在英国8~18岁儿童青少年中的调查结果躯体评分、心理评分及总评分依次为85.0,79.0和81.1分[4],略低于本研究结果,可能与该研究中包括少数患病者(如糖尿病、哮喘等,共占总人数的31.4%)有关;也可能与该研究人群包含青少年,平均年龄较大有关。
在控制性别、年龄等潜在混杂因素后,家庭环境越好,学龄儿童在情感、社交和角色3个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中母亲对子女教育的耐心态度与这些心理健康指标联系最密切。原因可能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母亲是儿童的主要照料者,与儿童相处的时间相对较长,因而其态度对儿童心理影响较大。家庭是学龄儿童重要的生活场所,良好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家长良好的教育态度、管教方式及父母间关系可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5]。有研究表明,生活在和谐家庭中的儿童,其心理指标均优于其他家庭类型者[6]。
本调查采用的PedsQLTM普适性核心量表4.0各维度分半相关系数和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均大于0.70,内容相关系数均大于0.50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该量表在本研究人群中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Varni等[3]在18所小学、4所中学和3所大学的在校学生中开展调查,结果显示PedsQLTM 4.0 普适性核心量表完全适用于学校人群。有研究表明亚洲儿童和西方国家的儿童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理解存在较大程度的共识[7],说明PedsQLTM 4.0同样适用于亚洲儿童。
第三条 本办法由市、区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条 本办法所监审的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是指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为密切的,其价格变动反应比较敏感,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包括省政府规定的提价备案品种。
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包括:食品、衣着、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服务收费、居民住宅等6大类46种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具体目录详见附表)。上述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应当由市价格主管部门适时调整。
第五条 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对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测预报,定点、定人、定时收集和分析市场价格运行情况,按时上报市、区政府和市价格主管部门,如出现商品抢购、脱销、价格急剧波动以及其他突发性情况,应随时上报。
第六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属于政府定价管理的1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其价格由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关于价格管理权限的规定进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省或国家批准,不得越权放开,不得擅自提价,不得擅自立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第七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属于市场形成价格的3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实行价格行业管理。同行协议价格由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按市区分工的有关规定议定,同行业所有经营者都必须执行。
同行业议定的协议价格,必须经市、区价格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由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报请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3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由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实行价格差率控制管理:
(一)对本市地产商品控制商品出厂利润率;
(二)对批发企业和批发环节(包括地产和外购)控制进销差率;
(三)对零售企业和零售环节控制批零差率(毛利率);
(四)对服务项目控制服务质量等级的中准浮动幅度价格。
第九条 市级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议定差率控制的初步意见,经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在全市统一组织实施。
需要变动差率的,应当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分别向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经其预审提出意见,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变动。
第十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33种商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的面市价格,按市、区分工管理:
(一)食品类的9种(详见附表),其零售价格由市级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
(二)鲜菜、豆制品、淡水鱼、茶叶和大众早点的零售价格,由各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
(三)衣着、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的面市价格,凡企业法人在市及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均由市级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企业法人在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和个体工商户,均由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
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议定的商品零售价和服务项目面市价格,应当分别报经市、区价格主管部门认可后公布实施。
第十一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和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将定期公布市场时点价格,实行价格指导,引导价格走势。
第十二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3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在同行议价的基础上,分别实行以下制度和措施:
(一)企业提价事前备案制度。鸡蛋等2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经营者需要提高零售价格的,应当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分别向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经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议定后,提价前5天报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备案,价格主管部门保留干预权。个体工商户按以上办法向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
(二)企业提价申报制度。粮食及其复制品等5种商品(详见附表),经营者需要提高零售价格的,应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分别向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经其预审提出意见后,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市价格主管部门在10日内予明确答复,逾期未予答复,价格行业管理机构可通知企业自行调价。
(三)阶段性限价措施。如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影响到居民生活安定时,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提出限价的品种、项目和价格水平,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所有经营者都必须执行政府的限价规定。
第十三条 凡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无论实行何种价格形式管理,经营者都必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明码标价的规定。
第十四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建立正常审价制度,经营者应当接受审价。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要组织同行业互审。
(一)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商品和收费,每半年审价一次;
(二)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每年审价两次;
(三)当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将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审价。
审价内容包括:政府定价限价规定、同行协议价、差率、费率、明码标价、提价备案和提价申报等规定和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审价,对违反价格政策和纪律,以及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行为,分别移交市、区价格检查机构立案查处。
凡根据群众举报而进行审价的,按照价格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价格检查机构应当将列入监审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定点、定人、定时、定奖惩,设立价格协管员,建立经常性的价格检查制度,并充分发挥价格社会监督网络的作用。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市、区价格检查机构予以处罚:
(一)对违反本办法第六条和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处以非法所得一至十倍的罚款。
(二)对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处以非法所得的一至五倍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十二条、第十三第、第十四条规定,无非法所得的,视情节轻重,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对价格违法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价格检查机构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除给予上述处罚外,还可以通报批评、建议监察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处罚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凡属市及市属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由市价格检查机构检查并处罚;凡属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由区价格检查机构检查并处罚。
第十八条 凡未列入监审目录的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经治疗后达到缓解期,但出院后如不继续家庭护理及定期医院护理干预,仍不能完全的康复,且有复发的可能性。使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大大减低,因此倡导出院后应继续予以定期的护理干预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家属对于患者病情缓解方面至关重要,所以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干预成为研究的方向,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住院治疗达到缓解期标准的患者86例纳入本试验研究,并从患者家属中各选取一名进行护理干预培训。其中患者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28.4±2.3)岁;家属中父母25例,子女26,配偶35例,男36例,女50例,年龄21-73岁,平均(42.3±3.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观察组43例,男18例,女25例。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均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出院后仅对观察组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干预,由我院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健康讲坛,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心。同时训练患者家属在管理药物及身心辅导方面的知识,让家属在家中仍坚持护理干预。并嘱咐家属定期来院随诊,护士每月电话随诊3次,解决患者家属的治疗相关问题。比较出院前及出院后1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1.3评定标准
1.3.1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形式评估: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几方面。
1.3.2家属生活质量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包括生理方面、精神方面、环境方面、社会关系方面。
2结果
2.1精神分裂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病程长、难治愈的一种疾病,目前只能药物控制,完全治愈的几率小[1]。其发病的社会背景很大程度是由于孤独,如早期不给予一定的关怀和照顾,会逐渐表现出妄想、狂躁等精神症状。不仅患者本身会受到心理的创伤,同样其家属也很痛苦,面临社会歧视,生活经济压力,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2]。此外,经流行病学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发展为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要高于正常人[3],这更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住院经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达到缓解期患者,本研究采用出院后继续对患者及家属同期护理干预,家属在本次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出院后康复的质量,同时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本研究设立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同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经济生活这本书是高中政治课非常重要,而且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之一。在高考中,经济生活部分的分值较大,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觉难度较大,而且高考经济生活的得分率较低,所以学好经济生活对于学好文科政治的意义十分的重大。
高一经济生活和初中的政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难度加大,高中的经济生活部分学生不仅仅要学好课本的知识,而且还要做一定的联系来巩固才能有效果。其次,概念十分的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经济生活的时候都会发现,经济生活的概念十分的抽象,理解起来是懂非懂,一头雾水。总结起来就是在学习经济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不是十分的透彻,这里就谈谈经济生活当中有哪些让学生十分不好理解的概念和定义。
一、纸币和货币的关系
商品、货币是高中经济生活中第一个十分难以理解的概念,什么是货币呢?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一般用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货币和纸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不同上看;含义不同:金属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产生不同:金属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而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属性不同:金属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纸币是货币符号,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职能不同:金属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而纸币一般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主要限定在本国范围内使用);从实际数量上讲,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往往不一致。
纸币和货币有什么相同点呢?纸币的发行量必须要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前提,不能发行太多,也不能发行太少,发行太多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发行太少容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是经济生活当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从平时上课、听课到后来的复习和考试发现,这个部分是学生丢分的重点,这个部分的知识的难度比其他经济生活部分的知识大很多,概念非常的抽象,从教材看,这个部分的内容没有什么图片和数据,完全就是枯燥的数据和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十分的吃力。
首先,学生要紧扣概念,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学生在理解这个定义的时候要牢牢的扣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定义。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其实,通过教学可以总结,反过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呢?纵观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是在不断的进步的,如果个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那么耗费的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则会出现越是懒惰的人则拥有更多的财富,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将知识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去分析问题;二是将知识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以致用,使中学生在参与经济生活过程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选择。如何实现让学生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去,如何通过参与来提高经济生活的正确分析及判断能力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一、开放式课堂学习,考验学生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关注度
首先课堂所学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时代感,其次学生预习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联系经济生活。通过课堂内外的引导,能促使学生平时多关注社会时事、国家政策、改革动向,了解经济发展动态,并尽可能提前参与到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探索和研究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而随着经济生活素材的积累、知识面的拓宽、视野的开阔,就会使得学生对经济知识更加兴趣盎然、充满活力。这也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体现以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积极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将生活化带入课堂,主动分享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经济生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按照课堂提前布置的要求,平时多注意收看CCTV2中节目,倾听家长关于经济话题的谈论。当听到关于“切蛋糕”、“贫富差距愈来愈大”、“物价上涨的速度比涨工资的速度快多了”、“买不起房”、“工资分配不合理”的话题时,试图应用“效率”、“再分配”、“基尼系数”等理论进行正确分析和解释,从中提高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在开放式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对于解释不了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进一步查找资料,认真分析。
这种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学生不光可以熟知社会当下的经济情况,还能够试着去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因素,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对经济生活的关注度、提升自身经济生活的综合素养。这种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直接将生活融入课本,将社会经济渗透进课堂知识,靠学生自己去接触、去深入、去分析、去应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爱上“经济生活”,换句话说,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能力进步。
二、身临其境式课堂体验,提高与经济生活相关的能力
与开放式课堂学习共同存在的还有身临其境式课堂体验,也就是简单的“角色扮演”。“经济生活”本身就带有生活性的特征,把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亲自参与到日常经济活动中去,是提高经济生活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举例“物价上涨”的问题,学生自己扮演父母的角色,在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情况下合理安排收支平衡和再发展投资。首先要使学生了消费的构成,包括交物业费、水电费、生活费,通讯费等生活性支出,包括教育费、投资等发展性支出,包括车旅费、人情支出等享受性支出;然后合理规划自己的钱袋子,对于月收入3000元、5000元、8000元的不同家庭,如何保证每个月不会“入不敷出”,如何保证有一笔固定的存款实现再发展,如何为家庭、为孩子做更好地打算等等。通过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经济生活,从中体验到赚钱之不易,节约和规划是提高经济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提倡不浪费、不攀比的好习惯。再比如“多变的价格”这一课,学生可以直接联想到不同时期学校食堂饭菜价格的变化情况,去年0.5元一个豆沙包今年变成1元1个,食堂菜价的上涨使得数量减少,同时还会使伙食质量逐渐下降,这些直接与学生个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内容,令学生对物价的变化直接引起商品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这一“经济生活”现象感触极深,从中更能体验到对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不光加深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印象,还能让他们感受良多,让他们从生活细节中了解价格变动对自身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三、探究式学习,相互合作、讨论,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每一位中学生对生活化的知识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望很强,对经济生活更具有探究的精神。经济生活与身边的人、事、物关系密切,在求知欲望的刺激下,学生能发掘自身潜能,使出“洪荒之力”,探究经济生活知识,造成学生们意见不一、观点不同,也实属正常,通过切身实践经历互相讨论、激烈争辩,更加主动分析,从而得出创新的解决策略。讨论与争辩,实践与协作,在探究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身是否过于固执、走进“死胡同”而不自知。一旦出现偏差,通过其他同学的提醒和自我反省,及时改正。通过探究式学习,钻研的精神大幅度地提升,分析经济生活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在遇到与经济生活相关的问题时,重视与其他学生间的互相合作、讨论,共同携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在探究过程中寻找参与经济生活的乐趣,增加正确选择的成就感。在一言一行中,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地参与到经济生活,提高选择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生活》这一类型的学习体验,不光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关注社会经济动向,还能总结经验、学以致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懂得经济生活,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在提高经济选择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