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课堂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8 16:45: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级课堂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级课堂教学

篇1

1.引言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必修课。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中指出: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新《大纲》还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因此,英语专业的教师都应朝着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外语人才而努力;英语专业全部的课程设置都应围绕上述任务而进行。如何对目前的高级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在新的环境下有效地实施大纲的要求,特别是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讨论了在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注重的若干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由于高级英语课本中的课文均为“名篇”,其中心任务是明显地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分析批判能力和欣赏能力。为此,这些文章,无论从内容到语言,都有明显的深度和难度,需要学生对这些名家的作品进行细细品味。其语言难度从一、二年级课本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仅要面对大量的生词,分析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还要深入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所以这门课通常就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由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甚至是逐词逐句的分析,讲解自己的研读心得和体会,学生在课堂上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因此,在课堂改革中,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以学习活动主体的姿态出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教的结果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在各教学环节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环节、安排课内/课外活动、组织教学评估等,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

但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等于排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事实上,很少有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清楚“学什么”和“怎么学”。他们往往要经过一个相当的过程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这一过程只有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才能够完成。所以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作用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把握好材料的内容和难度。一方面,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满足学生的意愿和兴趣需求,注重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难度要适中,可稍高于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但不宜过难,要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主动学习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细读”能力

经过基础阶段“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熟练使用词典等其它工具书获取知识、解决一般性语言问题的能力(如单词的正确读音、词汇的意义、词语的搭配等)。因此,高年级阶段的精读课在教学任务和目标上的特点应突出体现在对学生“语篇分析”能力和“细读”能力的培养上。

篇章分析学(text linguistics)作为一门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语篇”在这里只指书面语言(text),不包括“话语”(discourse)。因此,“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对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所做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理解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

一般来说,语篇由一个以上的句子构成,它具有句法上的组织性和交际上的独立性。对一个语篇进行分析,可以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篇结构、语篇指向性等各个平面(level)上展开。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非常具有实际意义。以词汇、语义平面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语篇中的句际关系(并列、对应、顺序、分解、重复、转折、解释、因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做到不需借助辞书或其它工具书就可以准确地推断出(infer)词汇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得以大幅度提高,还能使学生读出词汇的内涵(connotation)。

所谓“细读”(studying),是与“寻读”(scanning)和“略读”(skimming)等快速阅读技巧相对而言的。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学生的语言基本功,高级英语课也是如此。一、二年级的英语教学一般侧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学生口头、书面的英语表达并不苛求准确、完美。而高级英语课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做到获取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并对与文章有关的内容作出正确的事实性判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领会词、句、段的深层涵义(implied meaning),并且能用英语,尤其是书面语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细读”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这种“细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读出字里行间的意义(read between the lines),而且还能对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及创作意图有更客观、更深入的把握。

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越来越成为高级英语阅读中的一大障碍。《大纲》指出,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阅读能力等的同时,要增进其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实际上,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由于现行英语教材涉及了许多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习俗,以及该国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不可忽视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教学。当然如何处理好文字、文学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4.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

语言技能(skill)虽说可以分成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但它们绝对不是可以完全割裂的。一次真实的交际活动往往需要两种以上的语言技能同时使用。最有效的教学法应该在一个教学单元(如一堂课)里包含这四种语言技能的活动。Petrosky(1982)认为,学生写阅读心得是促使学生理解、评价原著的最好方法之一。采用复合技能教学(integrated teaching)还可以使课堂活动多样化,避免课堂活动单调、沉闷,刺激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和翻译能力虽不是高级英语课的重点,但也不是可忽视的方面。教材所选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尤其是那些观点客观、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语言难度适中的文章更是如此。另外,有些难句、长句、精彩片段,很有翻译的价值和必要性。这既可以使学生在英汉对照中加深对英语原文的理解,还可以弥补英语专业的学生汉语水平的薄弱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其汉语水平下降的局面。

5.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应以提高学生对难度较大的英文原始材料的深入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为主,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Swales,John.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UP,1990.

[3]黄源深.多读多写――英语学习谈[J].外国语,2002,6.

篇2

一、引言

高级英语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和写作能力的必修课程,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为杨立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现代大学英语》5、6册,教材所选取的文章,无论从内容到语言,都有明显的深度和难度,需要学生对这些名家的作品细细品味。因此,教师要想真正搞好高级英语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达到课程要求,就必须意识到: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其效果到底如何,最终取决于学习者的自身因素和各种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学会授之以“渔”,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们成为主动高效的英语学习主体。

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其分类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根据个人基础与特点,以及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揭示学习中各种变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学习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其训练的过程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为了便于人们对学习策略概念的理解,加深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专家们采用不同标准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国外最典型的标准及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有Oxford和Cohen的二分类和O’Malley & Chamot的三分类法。

Oxford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Cohen从运用策略的目的出发,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O’Malley和Chamot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

三、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

学习策略训练(learner training),即教师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所做的努力,旨在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为独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学习策略训练是指利用学习策略训练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能力,以便既能采用更依赖自己能力的态度和方法,又能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学习。

我建议在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交叉式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将一般的策略性知识与具体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具体学习情境的差异,要求并提示学生把所学的策略运用于具体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可进行如下操作。

(一)调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清楚学生到底需要进行怎样的策略训练,如:面谈、书面问卷、观察、口头报告、日记、电脑跟踪等。

(二)策略培训。将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讲习班与课堂讲解及示范相结合。讲习班采用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讲座、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策略运用的实践活动等。课堂讲解及示范重点在于解释和示范学习策略。如教师可在篇章阅读前向学生示范自己在阅读此文章时运用的策略:预测策略、猜测策略、推断策略、图示策略、解释策略等;教师也可示范说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三)讨论。引导小组或全班学生对已示范的学习策略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运用于策略练习中。

(四)策略练习。学生对学习策略进行的练习在合作学习中完成效果会更佳。这类活动的特点是在意义不可预测的背景下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如解决问题、讨论等,涉及学习者合作,有目的、体验的语言使用活动。例如,要完成高级英语课堂上的文化背景知识交流任务,学生就必须运用元认知策略计划和安排学习;要运用认知策略收集和使用相关英语参考资料;在准备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社交策略为小组相互合作;为了向全班报告自己的任务结果,必须运用认知策略先记忆和排练;在报告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则要运用情感策略降低焦虑;最后,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评价。

(五)归纳总结。学生们归纳出适合自己的或自认为最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坚持将之贯穿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交流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最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策略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自主地开拓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学习策略指导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学生已经能调控自己的学习了。

四、结语

学习策略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地促进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在加强学生策略训练的同时,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将更多高效的训练策略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促进策略培训的有效途径,提高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建华.英语学习策略训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7):102-104.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徐勰.《课程要求》下的外语学习策略训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51-52.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47-02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任务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N.S.Prabhu最早提出的。这一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任务去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是在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高级英语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级英语是目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高年级阶段主干课程,三、四年级不断线。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名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然而,在现实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高级课堂教学以教师个人讲授为主,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目前大多数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记笔记,课堂上互动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

(二)高级英语课堂教学过度重视语法、句法的讲解,影响了对学生篇章整体认知的培养。在传统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通常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采取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方式在进行高级英语教学,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过多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影响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理解和语篇意识的培养。

(三)忽视文体意识、人文素质的培养。《高级英语》课本中所选的文章材料大多都是比较经典的文学文章,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挖掘的空间。但在实际的高级英语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对文章中的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显然没有作为重点,有些教师一带而过,有些教师甚至只字未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未能接收到足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相关信息。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中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框架下,任务型的英语课堂教学强调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的发挥。英语任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翔实的语料和使用语言的相应的语言环境,通过活动的组织和串联,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课堂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高级英语课堂效率。

(一)要更新教学理念。要从强调分析目的语结构体系的结构主义教学理念向社会认知教学理念转变。前者强调学生被动地接受刺激,机械地进行操练,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利于学习者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陈绍康,2002:89-91)。后者则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二)要改革教学模式。要从高级英语课堂中普遍采用语法分析、句型操练和课文翻译的语法一翻译法主导的教学模式向由任务型教学活动驱动的教学模式转变,变学生被动地吸收为主动地参与,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改革作业形式。改变原来高级英语课堂以翻译和命题作文为主的作业形式,代之以信息收集和整理、文章修辞分析、作者文学作品对比评论、小组讨论总结、研究型小论文和课外延展阅读心得等形式。

(四)改革课程评价和考核方式。改变过去高级英语课程评价重期末、轻平时的评价方式,增加形成性评估的比例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任务进行研究型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方式,尝试期末以小组汇报、研究性论文等形式的考核方式。

四、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

为了展示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笔者将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2012级学生中进行教学实践。为了对比研究结果,本课题组对英语1212班采用传统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英语1213班采取基于任务教学法,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教学设计将以《高级英语》(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册第一课“Hiroshima-the liveliest”city in Japan为例,具体设计和实施基于任务教学法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学会批判性地从作者写作视角理解文本信息和情感表达;学会深度探讨文章传递的背景文化,比较文化差异,并以此宏观的理解文章表达的内涵,微观地掌握语言词句中的信息;学会通过文献检索、阅读和分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反复的课堂复述与问题探讨,使学生内化课堂知识,加强语言输出能力。

(二)任务设计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中自主搜索背景知识关于日本、日本文化、广岛文化、二战的背景等;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文章的欣赏和认知,从中国人民的角度、美国人民的角度、日本广岛人的角度阐述对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态度。

(三)课堂设计

总体方法采取批判性思维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和语篇整体教学模式等的综合运用。整个课文的讲解设计富有悬念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和眼神阅读文献,步步推理,共同探讨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为任务驱动下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合作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已经准备的课前任务的基础上,授课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内留足时间供全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partner要定时轮换,在课堂上形成多向交流。

(五)课堂展开

1.课堂提问:学生对日本广岛的了解。

2.学生课堂展示,广岛原子弹投放历史背景与受灾情况。(设置学生间互动环节,由学生向班级其他同学提问关于pres.entation提到的相关信息是否已经掌握)

3.Brainstorm。观看短片后,适时提问学生此刻对广岛原子弹投放的观点、态度。教师抽查学生回答,在互动中强调原子弹受灾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人文主义思考,摈弃民族主义狭隘的历史观。

4.Key words learning。由学生负责讲解,教师在PPT中进行回顾总结。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的核心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把重点放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的背景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严峻考验。为了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背景下,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在面对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成效更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新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和培养新的人才一般要求,将有助于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水平,建立和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中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只强调真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不是固定不变的。“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一一策略一一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一一体验一一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创意设计,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独特的,个性化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每个人得到的思想启迪,情感培养身心偷悦相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不仅有科学依据,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推出新课程,关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和其他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理论教学,课堂观察,教师和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和教学行为的结果变量的有效性的教学体系。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成效是问题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融入科学、艺术的教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注重成效,减少负面影响。

全面实施新课程后,在贵州省的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科书编排系统多样化,内容丰富,布局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在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更敢于举手,敢于质疑的勇气,发表不同意见的勇气;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师课堂教学带来很多方便。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推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教师了解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经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和限制,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教师教学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因此,作为一个站在中学教学工作者,探讨教育的前列,到实践,到真正需要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育,推进阶段的责任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本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校教学资源做一些研究,并已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尝试,并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形成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模式,以推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同领域有关研究情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就开始出现对于有效的教学研究。经过有效的教学和研究的深化。有效的教学研究国外大多以心理学为基础,侧重于教师和学生的视野的意见和策略,学习任务,学生活动和学习经验的特点,这两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在国外,课堂教学研究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有效的老师吗?在研究中,找出问题,可能会影响教学和教师的课堂行为特征,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和专业培训教师的程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和效益对学生的影响等。

1.关于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斯蒂文思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对教师的研究中提到的问题,66%的课堂中提取直接从教科书类型的内存问题。卡特尔发现的受访者使用最频繁的话描述的优秀教师的质量如下:个性和意志,智慧,慈悲与智慧,豁达,幽默。赖安和他的同事们也取得了一项观察性研究,找出有效教学的影响,表现为激情和理解,无情的形式肯定和否定两极相对的,有组​​织和有效率的;激动人心的两个主要变量,想象力和单调乏味,墨守成规。客观地讲,西方20世纪60年代前,“只是将教师特征与教育结果机械相连,几乎忽视了课堂实际”教育成果,但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论认为,老师的评分阳性到底是更贴近每个因素,那么,他是比其他接近教师的教学“更有效”的极端。目前的研究中,研究更加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成绩,学生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只是从教师的人格特质,自我发展,教师的特点。

2.关于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在整个60世纪70年代,西方更加积极和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注意扩展到整个课堂活动,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师因素的这段时间,虽然,教师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主要因素。

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自20世纪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研究,揭示了许多学习和促进学习的心理概念,规则和程序。加涅的学习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从早期的学生之一。 1965年,他在《学习的条件》出版,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应用,形成一个学习理论可以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系统。除了加涅,布鲁纳,奥苏贝尔等。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则,以正确的方式来教任何任何年龄的孩子可以使用。布鲁纳相反,另一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还强调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重要性,然而,就其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从而导致教学理念的方式,却没有达成一致。但无论什么,这段时间一直关注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但应该指出,它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无论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或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关注交往与沟通;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关于教学环境与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和概念框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视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教师的良好接触。教学不再是取决于老师,但由双方决定。例如,纯粹的赞誉和学生成绩之间的没有一致关系。此外,利用在课堂上的认可和奖励最大的缺点是,有些人往往可以得到的一致好评,有的则是很难获得。更可怕的是,没有得到表彰和奖励学生开始考虑自己“不够好”,这会给一些学生带来的潜在危害。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转过来对全体给予过分慷慨的表扬和奖励,但是学生们能看出实质,他们能把不自然的、不应得的表扬与奖励或华而不实的奖励与真实的事情鉴别开来。”所以,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的课堂内外成为研究的视角了。最近的研究都强调了合作与交流,对教学和学习,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文化和社会影响的作用。 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扩展了教学和学习的定义,以强调教学和学习社会、语言、文化和环境。在这些理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合作施工过程中,存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室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学校的更大的机构之中。

有效的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预计可以达到最佳效果,除了教师、学生、内容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环境,这是明确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成功或在学校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和学习环境有关的许多方面可以是任意的。对于教师,他所面临的任务是确定需要考虑环境因素是适合的学习活动。困难在于研究,教学和学习环境的研究只考虑对环境的某些方面,在一定时间内,此外,有证据表明,环境的一个方面,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取决于环境等方面在同一时间。如学校规模,富裕的社区和贫困社区是不一样的。

评价:总之,丰富的物质环境,学习的过程。然而,最近的研究,不仅专注于教学的物理环境,充分重视教学的精神和文化环境。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一贯高度重视自学,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的教学是“不叩不鸣”,自学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现代教学方法的尝试,自学辅导教学,指导和一脉相承的独立自主学习。最新的研究表明,建议的内化学习,体验学习与研究有效教学.国内的研究的新趋势是两个纬度上的有效教学标准的基础和发展。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郭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的内涵,其核心思想是明确的界定。他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理念:首先,“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必须是一个”整体“的发展。教师不能高估了他们的纪律的价值,不能够只在纪律纪律的价值目标,但应在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定位,第二个是“有效的教学涉及到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概念的有效性”。第三是“有效的教学,更注重可以测量和量化”。如与具体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以测试教师的工作成效。有效的教学不仅要反对拒绝量化,也反对过于量化。结合定量与定性,过程和结果应被视为科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第四,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嘴经常的教学行为,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吗?” “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第五,有效教学是一种策略,他提出分两个阶段教学的教学,具体教学策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但也表明,教师应掌握战略知识,所以,面对的具体情况。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和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有效教学和有效的学习,决策从角度来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摸索。

现代课堂教学崇尚的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和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一些研究十分强调师生互动、动态生成,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思想政治课程有效教学的角度,从这个点,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了课堂教学实践的内涵,教师和学生在政治课的活力,以实现真正的增长,这是值得在未来的喜悦引用和深化。国内学者研究的教学思想和政治效益的主要方面,包括:从利用研究性学习的角度,研究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政治路线的变动;从思想政治上的焦点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研究的思想和有效的教学动向;从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非智力因素的技能,有效的课堂教学点的观点。这些研究的理论定义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低效的,其性能的负面影响。有效的教学系统的经营理念,扩大教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在理论的指导下,强调教学成效。从深层意义来理解的课堂教学结构和背后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原动力。

综合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这项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和情景以下特点:1.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有效教学;2.关注教师的有效教学,让学生主动采取在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索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效的教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任课教师要使学生能够采取主动调整根据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学的教师风格或特点和步骤,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

有效的教学策略,把重点放在课堂活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 注重学习的背景化,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发展其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和对话,以便学生表达,交流,对话,并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和理性推理。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人民出版社,2008.

[3]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 思想政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考试在线论坛,2008,(8)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33-01

一 绪论

高中数学基础课有自身特点,其基础课内容枯燥、难度大。解决这个问题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措施,有的学校直接降低教学难度;有的学校则改变考试办法,由原来的闭卷考试变为开卷或半开卷考试;有的学校搞“类似题”战略,考前讲解与考试内容类似的题型等。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从长远来看这些办法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也会影响高中的学习风气。

搞清问题背后隐藏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到了影响高中生基础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这相当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根据这个实证结果我们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支持新教学模式更有效果的结论。

对于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作用方面的探索,刘黎清认为:“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则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课程重构和实现有效的交互过程。”对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各方面因素,朱浩亮和张建明都各自总结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因素,但他们都没有对这些因素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也没有进行对比实验。本文的论述不仅支持了刘黎清的结论,还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并用对比实验证明的有效模式。

二 数据,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其中用到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级环境与能源学院一年级新生,发出问卷110份,有效回收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88.18%,问卷有效率100%。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年龄、性别、学生原来所在中学级别、学生来自哪个区、是否喜欢数学课、是否喜欢数学老师、父母学历情况,以及高考数学成绩。其中外地生源的高考成绩不是以150分为满分的,以150分为满分的标准进行折算。是否喜欢数学课打分标准是:不喜欢分值为-1分,对这门课程感觉一般分值0分,喜欢这门课分值为1分,比较喜欢这门课分值为2分,特别喜欢这门课分值为3分。是否喜欢数学老师打分标准为:不喜欢分值-1分,感觉一般分值为0分,喜欢这门课老师分值为1分,比较喜欢这门课老师分值为2分,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分值为3分。父母学历情况打分标准为:父母中最高学历为高中毕业以下分值为-1分,为高中毕业分值为0分,高中毕业分值为1分,研究生毕业分值为2分,博士毕业分值为3分。学校级别打分标准为:普通学校分值为1分,区重点分值为2分,市重点分值为3分。

三 应对策略: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实证结果,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让高中数学基础课程本身变得有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让老师自身更有魅力,让学生亲近教师;第三,合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下降问题。所以新教学模式第一条,每节高中数学基础课都可开展用这节数学内容解决一个现实世界通俗数学问题的活动;第二条,教师每两小节课用严密的数学逻辑分析一个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第三条,合理安排第一条与第二条内容的时间点,以解决因学生注意力下降而引发的学习效率下降问题。

四 对策效果分析

主要结果的评价,大样本的调查数据,严密的计量实证过程,保证了实证结论的可靠性;对比实验的精心设计,保证了对比结果的可靠性,这可以充分证明新的高中基础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与方法无论是对教学研究者还是对二本类高校高中数学基础教学都有指导意义。但由于一些条件所限,这个研究没能让每个环节尽善尽美,也可能存在某些可以更完善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些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比如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对其他学科的高中教学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效果,这个模式是否有推广价值等。

参考文献

[1]刘黎清.论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144~146

[2]朱浩亮、冀桐.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6(12):57~59

[3]赵军、张建明.发展性课堂教学决策有效性的归因与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2(4):107~112

[4]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370~391

[5]威廉·H·格林.计量经济分析(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32~239

篇6

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高级英语课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教学效果离教学目标有较大差距。高级英语课文长、词汇量大,句子结构复杂,内容思想深刻难懂,题材广泛,再加上由于文化差异、修辞的使用等,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同时,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向学生灌输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文章结构、语言点分析和写作特征等,学生主要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教师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课堂气氛枯燥沉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参与感不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不够,更多依赖教师和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单一,在学习高级英语时只求看懂字句,认识单词,重点停留在语法、单词、词组及句型等层面的理解和分析上,对文中涉及的文化内涵不求甚解。

针对上述情况,在高级英语课堂引入协商策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要讲好高级英语课,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协商教学为高级英语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最大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协商及其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所谓协商,就是课堂所有成员通过对话、协商共同决定如何安排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Breen和Littlejohn(2002)把课堂协商分为三种类型:个人协商、交互协商和程序协商。个人协商是一种个人的心理思维过程,主要指个人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辨别、分析、合成、记忆等智力活动,旨在理解别人并被人理解。交互协商,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理解程度,或是为了使别人理解自己而修正自己的语言的策略,强调在交流过程中意义的理解和分享。程序协商强调与他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在外语教学中,三种协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协商学习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协商学习是符合语言教学的过程和特点的。外语教学的基本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教学所涉及的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过程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外语教学必须使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得到不断的协商、协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协商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最大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只能绝对服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互动,从而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气氛沉闷。协商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营造出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能有效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或受强制的状态,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协商学习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未能充分体现和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直接导致多数学生学习动机缺乏和学习兴趣丧失(赵庆红等,2009)。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若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动机等具体情况于不顾,而一味地讲解目的语的句法、词汇、词义等语言系统知识,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样就能使学生掌握目的语,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刘伟荣,2011)。通过协商,教师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经验、需求、兴趣、意愿、学习状况等,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并及时获得有关教学的各种反馈。通过协商,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并理解教学的目标和过程,从而能更大程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第四,协商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自主学习是21世纪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全面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每个学习者和每位教师的目标。自主学习意味着学习者承担起学习的责任。高级英语课堂引入协商,师生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考核评价等共同讨论,做出决策,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和完善。

3 高级英语课堂中的协商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教材为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Advanced English》第三版(上、下册)。课文内容题材广泛,语言精练地道,文化内涵丰富,是一本极好的教材。本文将以此书为例展现高级英语课堂的协商策略。

3.1 协商教学内容

《高级英语》第三版是一本有难度的书,课文一般较长,语言难度大,文化背景差异大,课文均来源于英美等国家的近年原版期刊,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哲学多个领域,思想深刻难懂,课后练习多样,所有这些特点造成了学生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由于教学时数有限,课程教学进程较慢,根据教学安排,只选其中8-10篇课文讲授。同时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学习需求的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协商,在符合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之上,共同决策哪些单元适合课堂教学,哪些单元由学生课外阅读完成。

高级英语作为高年级的主干课程,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欣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每个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也可以和学生进行协商做出决定。

3.2 协商授课方式

除了明确教学内容之外,师生还可以就授课方式和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进行协商,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的意愿,通过协商,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高级英语课堂较多采用以教师精讲、学生讨论的方式完成, 除此之外,高级英语的课堂形式还有:讨论式、研究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授课、英语戏剧表演、课外自学等。

例如,学习高级英语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和第二册第五课Love is a Fallacy两课时,通过协商决定学生对所学课文分角色进行表演,英语戏剧表演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有意义并且容易记忆的场景和原汁原味的语言资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语言学习,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提高了教学效果。

再如,高级英语上册第十课 The Sad Young Men,主题较为深奥,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句法结构也较复杂。通过协商决定研究式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分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研究 the lost generation 形成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对不同时代年轻人的特征进行对比等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动机和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交际环境;交际任务;交际策略;交际能力;

一、对交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灯塔”的理解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高中英语教学,仍要坚持组织进行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以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可见,英语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根据这一目的,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法。然而,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 )是多年来交际教学思路(Communicative approach )的一种发展,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具有实践意义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当然也就离不开交际。语言并不是一些简单的形式规则的组合,而是一个动态的、以注意为中心的开放系统,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各种语言技能综合应用的过程。运用学习任务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的应用和二语习得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

鉴于英语教学的直接目的,加上英语的交际本质以及交际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所以,愚以为交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交际”的有效实施

(一)创造交际环境

1.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或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巧妙创设情景,引领学生亲自体验

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景,所谓语言情景即情景和语境,它是指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时相互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因此英语只有在交流活动中才能真正掌握,交流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而情景是交流活动的基础,又是英语学习的途径。

我在教材中经常穿插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真实材料,吸引学生的兴趣,了解英语与母语的不同点,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例如,在上NSEFC Module3 Unit2 Healthy eating 的Warming Up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美国母亲和她的女儿在超级市场购买食品和蔬菜水果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其真实的情景,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然后展示了各种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先说出一些食品的名称。最后,联系学生自身生活,询问学生哪些是他们经常吃的?哪些是他们喜欢吃的?如果饮食不均衡会发生什么呢?这些内容都来自真实生活和真实体验,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自然就在知识、语言和情感上作了热身准备,为以下的教学活动作好了铺垫。

3.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

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长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在高中阶段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和讲解语言材料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教师要利用学生以学的英语来解释或介绍新的教学内容,以便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一些抽象的词语或英语的特殊表达结构,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加以说明或翻译。同时,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尽快适应以英语为主的课堂教学。

4.自主高频的小组互动

英语课堂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以将参与交流的人群分成若干小组,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拥有高频率、近距离、深感情的信息交流。

英语课上常常大量使用pair work 和group work来启动高效的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作业互批、采集信息、小组互查、小组竞赛等,这种互动有利于扩大学生参与面和增加使用新学语言的机会,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即兴成分,交际的真实感更强。教师担当着参与者、监控者、协调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主体作用。

(二)设计交际任务

1.任务的定义以及与练习的区别

任务是指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任务与传统的练习是有区别的:首先,任务的目的具有两面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期望任务参与者所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只有教学目的;其次,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是产生语言性结果。

2.设计交际任务的原则

①遵循可行性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任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

②灵活多样性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培养交际策略

篇8

二、新课程改革教学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的作用。但是它在教学中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以下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

1.只重视多媒体演示,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味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的讲授,模拟整个教学过程,从导入新课到传授新知,再到巩固练习,每个环节都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过分强调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样的教课方式让教师脱离课堂,只是按照事先预备的程序播放一遍,这样的授课模式由传统的“人灌”变成现代化的“机灌”。教师只热衷于教学形式,没有了师生之间交流,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将会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直观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能力等培养造成不利的影响,很容易让教师在课堂中失去存在的意义。

2.多媒体教学助长了学生的惰性,进而影响到他们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实现。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会一边讲授知识,一边将重点内容列成板书,而学生是边听讲,边记笔记。而在使用多媒体投影的课堂上,教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李全甫(广西武鸣县锣圩高级中学530107)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节奏,电教媒体的使用反而会起到消极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学生也容易养成不愿意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惰性就很容易表现出来,遇到问题不愿意去思考和探究,也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3.教学资料缺乏灵活性与实用性,课堂效率下降。有的教师把教学课件制作成了教科书的简化翻版;还有的教师会照搬和参考网络中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的课件基本上是统一的模式。这些会使教师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僵化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得学生和老师都成了多媒体的控制品。本末倒置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其实还是在填鸭,甚至使教学目的弄巧成拙。

篇9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提高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培养出学生的基本经济思维。西方经济学虽然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各种问题。

一、高职教育西方经济学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高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我直接或间接了解到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的难度大,过于抽象,理论性强,数理要求高。由于西方经济学个章节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部分学生在某些章节没有听懂后,后面的课程根本听不懂,甚至根本不听课。那些能听懂课、看懂书的学生也反映本课程和实际生活似乎有些脱节,对课程得出某些结论、规律持怀疑态度。总之,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二、原因分析

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在高职教育教学的效果,当然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但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而要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还是要加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也是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门教育,培养能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为生产一线服务,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的技术问题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部分教师不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完备性,对许多定理、理论进行大幅详细的数学推导,而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没有任何丝毫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满堂灌”。由于高校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很多教师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这一教学手段,进行“填鸭式”灌输,从课程开始到结束,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很少有讨论和提问的时间,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且由于课堂上师生讨论的机会少,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是否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老师心里没有底,这样就无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予以调整,因而也就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数学基础差、缺乏社会经验,理解相关原理困难。由于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较低,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大多数同学的数学知识较差。学生很容易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乏味、枯燥、难学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让其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或实质问题,就显得十分困难。

4、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所能安排的理论课时极为有限,最多不过60学时左右。相对于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就显得比较紧张。为了讲完教学大纲或教材上的内容,常常需要赶进度。学生对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后面的课就听不懂,学习效果难免就会受到影响。

三、高职教育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1、调整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内容博大而精深,通过几十节课的教学介绍其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根据高职教育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特点和要体现高职教育理论课时的“必需”和“够用”原则。所以,在确定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时要以微观经济学为主。就宏观经济学来说,着重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让学生能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和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有所认识,以能正确作出微观决策。

2、完善教学手段。高职教育的理论课时较为有限,而西方经济学的图表、公式较多,老师在课堂上在黑板上现场画,不仅准确度难以把握,而且费时费力,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改进教学方法。针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差而且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三化”教学法,即“具体化”、“形象化”和“数字化”。所谓“具体化”就是针对西方经济学许多概念、定理、规律过于抽象的特点,用具体的实例进行表述。他心里后悔莫及,逢人就说,“如果早知道吃半块饼干就饱了,我何必花钱买六块饼干呢?”这个故事夸张地反映了我们平时对增量比对总量更感兴趣。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边际也就是增量的概念。

篇10

学生的学习情感大部分来自于他们对语言的认知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种积极性的激发首先要求教师能够从教学中探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点”,让这种兴趣点能够成为他们学习感知的生成源。其次是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学习发展的价值。最后,允许学生能够有多元化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以此来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和语感。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教学中,针对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名胜风景感兴趣特点,笔者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了如下的安排:(1)建议学生以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方式完成“Reading A”中的四个题目,特别要求学生能够结合“Reading strategy―Reading Diary entries”中提及的方法予以阅读理解;(2)组织学生就文章的主题进行分组辩论:How to under-stand the lost civilizations?以此来培养学生获得思想个性的能力;(3)要求学生就文章提供的事例,对我国的富有传统意义的古代文明进行学习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二、关注学生差异性,尊重发展需要

学生的学习差异是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任何教师不可回避的话题。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更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好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依据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来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任务。笔者以为,关注学生差异性,尊重他们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能够有所学习发展;保护好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提供可展示的机会;运用诱导成功引导的办法来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让他们获得发展的动力支持。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的教学中,笔者就课堂教学一般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设计好教学层次目标,特别是一些针对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发展目标,依据学生的语言认知差异来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完成;(2)注重“Reading”教学,鼓励学生能够在自我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始终按照如下思维开展学习:①What’s the main mean of the article?②Why did it happen?③What can we get from the article?(4)在布置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学生的学习承受力予以布置,以便能巩固所学内容。

三、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鲜活思想和鲜明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优化教学思维过程中,围绕务实学生学习基础、提高学习技能的目标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发展、创新的激情。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不妨注意以下几方面:允许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利,尊重他们多元化学习的方式;建议学生多样化表达学习过程,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学习成果,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机会,并能够予以积极的鼓励引导。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激励运用,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英语教学目标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理念,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构建融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利于反思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