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8 16:45: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工程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物流成本的含义
狭义的物流成本是指由于物品实体的场所(或位置)位移而引起的有关运输、包装、装卸等成本。广义的物流成本是指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换而发生的全部成本。物流成本虽然是一种必要的耗费,但此种耗费不创造任何新的使用价值。因此,物流成本是社会财富的一种扣除。国外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称物流为“第三利润源”。
利润与成本是相伴而生的,在不少企业中,物流成本在企业的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企业要想获得最大利润,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压低成本,为此,所有企业都在谋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在我国制造业中,物流运营成本通常占企业销售收入的7%~16%,占企业净产值的10%~35 %;直接生产成本在我国企业的总成本中只占10%,而物流成本则要占到总成本的40 %;从加工的时间上看加工和制造时间只是总时问的10%,而物流时间则几乎占90%。降低生产成本10%只降低了总成本的1%,而降低物流成本10%则可获总成本的4%改进。显然,有效的物流运营与管理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成本。因此,实行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益,对国家与企业都具有现实与长远的作用。
二、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1)进货方向的选择:进货方向决定了企业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同时也影响着运输工具的选择、进货批量等多个方面。因此,进货方向是决定物流成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工具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所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及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企业对某种物品的需求程度及工艺要求。所以,选择运输工具要同时兼顾既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需要,又要力求物流成本最低两个方面。
(3)存货的控制: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对存货实行控制,严格掌握进货数量、次数和品种,都可以减少资金占用、贷款利息支出,降低库存、保管、维护等成本。
(4)货物的保管制度:良好的物品保管、维护、发放制度,可以减少物品的损耗、霉烂、丢失等事故,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5)产品废品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可杜绝因次品、废品等回收、退货而发生的各种物流成本。
(6)资金利用率:企业利用贷款进行生产或流通,必然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资金利用率的高低,影响着利息支出的大小,从而也影响着物流成本的高低。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以上因素证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远航就必须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总水平,就必须从以下措施入手。
1.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随着近年来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这种新型的业态形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尽管从本企业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绩效。
2.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成本
随着当今世界价格竞争的激化,ECR等新型供应链物流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发展与普及。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使得用户除了对价格提出较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期,真正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高顾客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下降,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所以,为了既保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又防止出现过剩的物流服务,企业应当在考虑用户产业特性和商品特性的基础上,与顾客方充分协调有关配送、降低成本等问题,商讨将由此而产生的利益与顾客方分享,从而相互促进在提高物流服务的前提下,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3.借助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然难以使企业在不断激化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即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物流经营战略系统。这无疑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为彻底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向其他企业或部门转嫁成本奠定了基础。
4.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对应于用户的订货要求建立短时期、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最近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一般来讲,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构筑起最为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通过这种信息系统制作配送计划。与此同时还要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即在车辆上搭载一个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通信,对货物在途情况进行控制,并有效地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5.削减退货成本
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控制退货成本首先要分析退货产生的原因。对于零售商或批发商而言,为了防止由于商品断货而产生机会成本是它们过量进货的主要原因,现在虽然利用P0S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商品过去的经营绩效来加以调整,但是,对于季节性或流行性商品,却无法合理地进行控制,在这种状况下,一旦出现商品滞销,必然会存在退货问题。要杜绝此类情况发生,就必须不断掌握本企业产品在店头的销售状况,对于销售不振的商品应及时制定促销策略,而季节性产品或新产品,应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建立起实需型销售体制,需要在用户店铺设置本企业的POS系统,这样企业就能及时掌握客户的经营状况,不断调整企业的产品生产量和产品种类,从根本上遏制退货现象的出现。
造成退货现象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是生产方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采取推进式销售方式而引起的负效应。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最大销售目标,一味将商品推销给最终用户,而不管商品实际销售的状况和销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造成流通在库增加、销售不振,退货成本高昂。要有效降低退货成本,重要的是改变企业片面追求销售额的目标战略,在追踪最终需求动向和流通在库的同时,为实现最终需求增加而实施销售促进策略。
6.利用物流外包降低成本
物流的外包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者是创新的,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包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门对门运输等一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作者单位:四川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此次蒙冀签署临港产业园和港口建设协议,解决了没有出海港口的问题,也成为了河北省地区港口物流发展的有力支撑。(乔雪峰)
广州打捞局救助菲律宾籍新建驳船
本刊讯:广州打捞局救助船“德顺”轮于2011年4月4日成功搜寻并救助了漂航的无人驳船“BIG GIRL”,并于4月9日将其拖至菲律宾马尼拉交船。据悉,此次事故发生于3月31日,拖轮“DONG HONG 8”拖带菲律宾籍无人驳船“BIG GIRL”(114.7*25米,2011年建造)前往马尼拉途中,在南海中部海域遭遇大风断缆,由于拖轮“DONG HONG 8”船上1名船员突发疾病,该拖轮自行前往菲律宾,导致断缆后的驳船在海上漂航。(马晓澄)
世界最大内河游轮长江开航
本刊讯:2011年4月7日,武汉扬子江游船有限公司耗资1.8亿元打造的世界最大内河豪华游轮“总统旗舰”号开航,巡航长江三峡国家旅游线路。该游轮从重庆起航,顺水而下,在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宜昌完成其处女航。这条耗资近两亿元人民币打造的游轮将成为长江上流动的超五星级酒店。(季动)
长江干线涪陵至重庆段航道维护尺度提高
本刊讯:2011年4月1日起,长江干线涪陵李渡长江大桥至重庆羊角滩112.4公里航道(长江上游航道里程547.6―660公里)的航道维护尺度正式提高,此段航道维护水深将由以前的最低维护水深2.9米提升到最大4.5米,航宽和航道弯曲半径从原来的60米、750米,提升到最大150米、1000米,船舶航行通过能力将大大提高。(朱治宇)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立项
本刊讯:近日,珠江流域控制性工程――广西桂平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控制性重大工程项目。其项目开发任务以防洪、发电和水资源配置为主,结合航运、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该工程实施后,与西江上游正在兴建的龙滩水电站的7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联合调蓄洪水,可有效调控西江枯水期径流。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可渠化红水河和柳江航道279公里,使航道等级由五级提高到二级以上,大大提高航运能力;西江年货运总量将明显提高,2000吨级船舶可从广州深入广西腹地柳州、来宾等地,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创造条件,促进沿江产业加快发展。(吴晓敏)
南海救助局海口基地迁新址
本刊讯:2011年4月2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海口基地新址正式启用。基地新址总占地面积近3万方平米,拥有长200米的重力式码头,长147米的护岸,以及总面积为4483平方米的综合业务楼、仓库等配套用房,救助设施资源完善,还将逐步增配救助应急小分队,并配置一批救助潜水设备。
海口基地新址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增强所辖海区及内陆水域综合救助能力,为驻守琼州海峡动态待命值班的专业救助船艇和飞机提供更加有力的后方支持。(王存福)
天津港14亿建新航道
本刊讯:日前,天津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游轮母港举行。工程总投资14.32亿元,计划于2012年竣工。天津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3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对于天津港抢抓国际航运业新一轮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机遇,建设高水平世界一流大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工程将应用循环经济的理念,采用先进的自航自挖作业方式,所开挖的土方将用于后续的围海造陆。(张越)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保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要求食品包装不仅要外观精美、结构合理,更要有良好的保质和防伪功能。随着智能材料在包装行业的不断应用,于是出现了“智能包装”的概念。智能包装可以控制食品质量,提供食品品质信息,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和食品的新鲜品质,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面对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食品包装行业,研究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食品上所采用的智能包装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适应包装技术,即模拟食品所需的环境参数,而自动调节食品在储藏与转移中的环境变化,使包装中的环境能最大限度的实现食品的储藏与保质。
二是显窃启包装技术,是指为防止开启、偷换、撕破等行为对物品采取的某些特别技术措施。
三是可跟踪性运输包装,即指在运输和流通中包装物品及容器被全程跟踪,以便管理者及时完成对其流通渠道和运输路径优化调整的包装。
四是智能标签,主要作用是可以警示食品的保鲜程度,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
本课题探索智能食品包装技术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将学科前沿问题在研究生教育中加以渗透,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汲取基本技术的同时增强了“智能技术创新”的意识,掌握更扎实的技能,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服务。
1 研究目标
(1)宏观上:将“智能技术”理念融入研究生教育之中,结合研究生专业课程,加大“智能技术”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知识的学习,增加相关包装实验方面的实践,使学生领悟“智能”精髓,提高学生研究创新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服务。
(2)微观上: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结合科学研究增加具有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同时强化实践环节训练,增加学生研究“智能食品包装”的基本技术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形势的能力。
2 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国内市场各种智能技术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现状,研究其发展方向。
(2)在包装材料选择的基础上,研究智能包装新技术。
(3)不仅着眼于新技术开发本身,与其相关的物流过程也需在研究范围之内,通过研究开发高智能一体化物流包装过程。
(4)让研究生参与市场调查环节,使其了解市场动态,具备研究的创新意识。
(5)在研究生的科研阶段,增加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知识的学习及相关包装专业实验,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3 实施步骤(如图)
4 研究生培养应用探索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智能包装”的设计理念引入研究生教育中,在已培养的4名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中,分别进行了“池沼公鱼在冷链物流中保鲜技术的研究”、“南美对虾保鲜效果的研究”、“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在多宝鱼保鲜中的应用研究”和“鲜切杏鲍菇的保鲜研究”等方面的食品保鲜技术研究,将气调包装、纳米保鲜剂、短波紫外线辐照等技术应用于水产品和农产品的保鲜研究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
(1)气调包装在多宝鱼保鲜中的应用。将购进的新鲜多宝鱼用冰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将鱼表面的水吸干,将PE/PET干式复合聚酯薄膜保鲜袋标记称重后,每袋约装入约50g左右的鱼块,称重,记录数据。实验设定为三组不同比例的气调包装,以及空气跟真空气调这两组对照组。实验分组每组有两个平行试样,分组如表1所示。
将装在PE/PET干式复合聚酯薄膜保鲜袋的样品放在MAP-QT200型的扎口机上进行气调抽真空,然后在用MAP-WD500型的气调充气包装机进行样品封口。气调包装热封后迅速放入4℃的冷藏条件下进行贮藏。将多宝鱼分组进行气调包装之后,立即对第0天的多宝鱼进行感官评价以及汁液流失率、色差、菌落总数、TVB-N值、TBA值、pH值、质构分析测定并记录数据,此后每隔三天按标记好的组号测定样品的鲜度指标,实验表明气调组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2)纳米保鲜剂在南美对虾保鲜中的应用。将活体南美对虾添加少许冰块,充氧气包装后保活运输至实验室,对样品南美对虾进行拣选,挑除死虾、残虾,选取大小均匀的南美对虾作为实验样品,马上用碎冰使其休克失活,随机分组。清水冲洗后沥干,按照实验设计放入纳米银水溶液和纳米银/壳聚糖涂膜溶液中(纳米银浓度为0.5mg/L),浸泡3min后捞出沥干,分别装入PE/PET薄膜保鲜袋中,实验分组如表2所示,随即转到冰箱内冷藏(4℃),隔天开始指标检测,检测间隔时间为2天。
通过感官检测、菌落总数、TVB-N、 PH值、PPO活性、汁液流失率及弹性等指标测定样品的鲜度,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壳聚糖涂膜在南美对虾的抑菌保鲜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短波紫外线辐照在鲜切杏鲍菇保鲜中的应用。选择菇体完整、颜色洁白、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市售杏鲍菇进行实验。将新鲜杏鲍菇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然后用大孔筛盘沥干水分,切成5mm左右的薄片,然后进行UV-C处理。用紫外灯进行短波紫外照射,灯管与鲜切杏鲍菇距离30cm,辐照时间分别为2min、6min和10min,辐照半程前后反转样品,使其受照均匀。将处理过后的样品和未受辐照的对照组样品(CK)分别放入保鲜袋中包装,置于8℃冰箱冷藏柜中。通过失重率、白度、蛋白质含量、感官品质、质构分析、PH值、多酚氧化酶PP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测定样品的鲜度,实验结果表明短波紫外线处理鲜切杏鲍菇有利于其感官品质、硬度及蛋白质含量的保持,抑制杏鲍菇褐变和PPO活性,降低产品失重率,提高其贮藏保鲜品质。
(4)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包装设计。进行了基于射频识别的多功能包装设计,设计与射频识别系统相结合的传感系统,例如温度检测系统、湿度检测系统,检测内包装中温湿度的变化情况,如果当超出设定的温湿度后,发出警告信号,记录相应的时间、地址等信息,可应用于食品、药品等监控质量的包装。
结语
将“智能技术”理念融入研究生教育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为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兴军,林燕.前景看好的智能包装[J].印刷世界,2010,4:11-14.
[2]高原.食品智能包装体系的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2011,36:97.
[3]李杨,陈曲.智能包装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1,(12):14-16.
一、今年以来服务业发展特点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服务业发展都极为重视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省、全市服务业发展会议,省委把服务业发展摆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全省服务业专项资金从去年的5000万元,提高到了1亿元。市里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将全市服务业专项资金从1000万元提高到3900万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高书记亲自参加了省、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两次专题研究我区服务业发展工作,明确目标、分解责任,并出台了相关政策。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这首先是由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服务业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标尺,是衡量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代表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其次,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包括我们、,正处在经济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另外,能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过去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承受已达到了极限,而服务业作为无烟产业,可有效降低GDP综合能耗,据统计服务业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下降约一个百分点。因此,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战略发展的高度。
(二)我区服务业发展呈良好态势
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1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列全市第一,超过GDP增幅4.2个百分点;截止7月底,全区服务业共完成税收4.3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商贸、旅游、市场、物流等服务业重点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商贸流通行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3.0%;旅游方面,进一步理顺古镇管理体制,组建古镇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古镇旅游策划和城市设计工作,加大营销和管理力度,开展“景区整治提升,北部景区完成前期,特色街区启动建设”三大工程前期工作,古镇主出入口等项目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市场转型升级工作不断推进,国有股份新市场建设和招商都取得很大进展,香港国际建材城目前已有200余户400多间商铺入驻经营;物流行业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以鑫达物流、通达物流等为龙头的物流业雏形。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增长幅度有所放缓,其中金融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8.0亿元,同比增长12.5%,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7.1%。
(三)我区服务业发展任务很重,压力很大
在各镇(开发区)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区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地区服务业发展相比,我区服务业“短板”现象依旧明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GDP占比低。上半年我区服务业GDP占比为26.9%,仍处于全市末位,比全市平均占比低了9.3个百分点,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要实现市下达GDP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的目标,压力巨大。二是结构不合理,整体层次低。当前,我区服务业主要依赖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服务业的整体层次低,竞争异常激烈,已成为发展的重要瓶颈。而休闲旅游、市场转型、科技外包、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服务业整体拉动作用不明显。三是规模偏小。区内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缺乏有竞争力的大商业企业和大商业集团,中心城区尚无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进驻。四是生产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大量本应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大部分在工业内部消化完成,导致服务业资源相对分散,业态种类相对较少,集聚程度较低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区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二、“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区服务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整体定位,依托城镇建设,加快构建“1+3+6”的现代服务业布局体系。突出发展旅游、商贸、市场、物流等优势产业,推动我区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
(一)大力发展旅游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极。就而言,古镇是的一张“名片”,古镇旅游在人民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载着人民的骄傲与自豪。旅游开发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必须坚持以古镇旅游为核心,全力打造古镇文化休闲区,同时加快以善琏、和孚为重点的“两翼”景区开发,挖掘双林、练市、菱湖等各镇旅游资源,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延伸全区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要狠抓古镇保护开发。以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在完善古镇旅游策划、规划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本功能;要进一步理顺古镇经营管理体制,强化内部管理,加大营销力度,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切实推动古镇旅游加速发展。要整合提升全区旅游资源,加快各镇旅游开发,积极打造精品旅游区。镇要围绕古镇旅游开发,加快推进农业博览园建设和浔练公路农业观光带建设。善琏镇要以湖笔文化园、含山风景旅游区为基础,进一步挖掘湖笔文化、蚕文化和运河文化内涵,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和孚镇要以凤凰洲项目开发和荻港古村旅游开发为基础,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综合体。双林镇要进一步挖掘三桥、费新我故居等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品开发。菱湖镇要进一步梳理全镇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名人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独具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练市镇要进一步加快绿捷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设,走一、三产结合发展之路。旧馆、千金、石淙等乡镇要结合古镇旅游,因地制宜,开发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产品,努力将自身旅游纳入全区旅游总体布局之中,做大旅游产业。
(二)繁荣商贸流通业
“十二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突出重点、合理规划、扩量提质,努力打造“商贸旺区”。一是合理规划商贸布局。科学合理完善中心城区商贸规划,加快完善中心城区综合配套功能,推进中心商圈、城市新区和江蒋漾商圈建设;通过练市、双林、菱湖等中心镇商业规划,进一步增强商业集聚功能,扩大中心镇的对外辐射力。二是培育壮大商贸企业。实施商贸企业“品牌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择优扶持,加强全区商贸知名品牌和“老字号”商业品牌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商贸企业整体实力。区政府已出台了《区服务业优强企业排名评选办法》。三是加快农村商业网络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企业进入农村,整合农村现有商业资源。同时,进一步推进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加快市场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建材市场要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市场功能、优化市场结构,加快推进省级第一批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实现市场转型升级。一是完善规划布局。按照《建材市场集聚区规划》“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总体布局,加快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强园路东西发展轴、和义河南北景观轴为发展轴线,加快市场交易东区、市场交易西区和仓储物流区建设。二是加快配套建设。以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快周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研发、金融财务、广告设计等配套服务产业,为全区建材市场集聚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三是打造建材市场品牌。建材市场除了加快市场硬件设施建设外,年内实现建材市场整体开业,要努力提升市场经营管理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引导产业升级,实现由专业市场向品牌市场转变,切实提升市场档次,重塑建材市场品牌。
(四)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
深入实施“依港兴区”战略,大力发展河海联运,以集装箱、木材、能源、建材、机械为重点对象,着力加快物流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一是加快物流园规划建设。依托水陆联运交通优势,以及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区位条件,加快区物流园项目规划建设,提高全区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发展壮大物流企业。重点培育鑫达物流、通达物流等物流企业,加快推动以鑫达物流为主体的水陆快运中心项目、德隆物流仓储码头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建立现代物流信息处理平台,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五)统筹发展其他行业
一是大力发展金融业,继续引进外地金融机构来浔拓展业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新兴金融服务机构,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推进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二是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以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初具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三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企业,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加速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以服务领域、应用领域为主体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努力提升我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五是有序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六是推进中介和社区服务业,加强对房地产、职业介绍等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经营秩序,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逐步推广物业服务管理。
三、有关工作建议
今年只剩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咬定目标,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结合城镇建设和一二产业发展带动服务业发展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一个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化程度密切相关,大力发展服务业与加快城区建设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科研外包等生产业,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通过加快发展教育、医疗、文艺、体育等生活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促使产业、人口的转移和集聚,增强城市核心吸引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带动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区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心城区、各中心镇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各镇(开发区)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准目标定位,抢抓历史机遇,通过城区、城镇发展规划,突出优势、合理布局、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将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同时,要做好三产与一、二产业相结合的文章,将农业开发与休闲观光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工业主辅分离的力度,全面带动相关服务业产业发展。
(二)四措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不少企业面临“过冬”的考验。对于那些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个冬天更显严酷。加强银企合作,在当前情况下更显出不一般的意义。近日,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明了招商银行的态度:招商银行将与中小企业相依相偎,共同取暖,战胜寒冬。
“在危机中,银行救企业就等于救自己,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从银行自身发展出发的明智之举。”马蔚华表示,招商银行将继续坚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在长三角、珠三角、福建等中小企业重点发展地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计划在2009年新增信贷中,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超过40%。
中小企业战略获得监管部门的首肯
早在2006年,招商银行就启动了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在近3年的时间里,招商银行累计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5000亿元,累计支持中小企业信贷客户超过1万户,招商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余额的增幅分别达到58%和57%,余额占比提升了6个百分点。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在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招商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也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实现了“质量、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6月,招商银行又在苏州成立了全国首家小企业信贷中心。
据了解,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实行中小企业贷款的独立核算、科学定价、快速审批,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是招商银行继信用卡部实行独立事业部制后,在体制改革上的又一探索。招商银行计划在3年内,依托现有网点在主要经济城市设立分部,采取垂直管理的模式。小企业信贷中心将通过打分卡模式进行工厂化作业,通过风险定价和高效运作实现盈利。
招商银行的中小企业战略也获得了监管部门的首肯。2008年11月11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专程前往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调研,充分肯定了招商银行进行的有益探索,并明确表示: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可以定位为准子银行、准法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为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专业化经营机构,希望招行小企业信贷中心以更远的目标、更宽的视野走好自己的路,为中国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做法,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多元化组合产品,做大融资服务蛋糕
为了向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招商银行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多元化组合产品。
据了解,为向中小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招商银行专门开发了网上企业银行中小企业版,为中小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资金结算和资金管理服务。同时,积极开拓新兴的中小企业中间业务,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财务顾问、咨询和其他投资银行方面业务;为企业限制资金进行理财,提高限制资金收益率。此外,招商银行还积极为企业实现网上交易提供B-C、B-B网上支付手段。
“招商银行还将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帮助企业创造更多融资平台和工具。”马蔚华表示,招商银行将向中小企业提供以企业不动产、动产和应收账款为担保的融资;围绕商务链开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包括保理、贸易融资、票据贴现、提货权融资、与商务活动相关的各类非融资性保函等,并提供电子票据、网上信用证等电子化融资工具。
提升中小企业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中小企业贷款存在风险大、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如何有效加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之一。
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招商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提升中小企业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其中包括:实施分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即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将全国30多家分行分成四类,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进行风险量化,引入PD(违约率)和LGD(偿债率)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
在内部管理和体制方面,招商银行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好的分行,在贷款规模和经济资本占用上予以政策倾斜;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制定特殊的授权审批体系,实施中小企业贷款双签审批,加快审批效率;实行尽职免责和中小企业不良容忍度制度,打消从业人员后顾之忧;推进专业化经营,成立中小企业专业部门和支行,专营中小企业业务。
细分客户,信贷支持上区别对待
据了解,为了既规避风险,又满足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招商银行将对中小企业客户进行分类,在信贷支持上区别对待。
招商银行计划在现阶段选择九类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客户,主要包括:有一定竞争优势、以国内为主要市场的制造类企业;围绕重点行业、主体企业或重点项目配套的生产型、服务型、贸易型企业;有品牌、渠道、服务优势的物流和商贸企业;技术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类中小企业和销售稳定的科技加工企业;经营模式先进、经营业务突出、在区域乃至全国市场有一定影响的服务性企业;为基础设施提供建设或配套的中小企业;医药、医疗、卫生领域有现金流支持的中小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环保工程、新能源投资和设备生产的中小企业;未来成本优势依然突出的外向型生产企业。
同时,招商银行也明确表示,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将会把一些限制类中小企业排除在信贷支持政策之外,主要包括:国家明令禁止发展行业的中小企业;仍在采用旧工艺、旧技术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差无市场销路、环境污染严重、材料能耗高、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投资类和无开发项目的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法定代表或实际控制人有不良信用记录或有重大经济纠纷乃至涉嫌犯罪的中小企业;拖欠银行贷款、利息,有偷逃税或骗汇和虚报财务信息的中小企业;盲目多元化投资,负债率畸高的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TV-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水利经济就是以水为载体,从事治理和利用水资源的经济活动的总和。201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经济是水利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水利经济工作,不仅有利于水利事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水利经济的重要性
1.发展水利经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需要。党的十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水利部门当前任务就是快速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通过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通过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为实现科学发展、经济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凝心聚力发展水利经济,千方百计促水利增收,做大水利发展的经济平台。
2.发展水利经济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需要。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今后,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将有明显提高,但仅依靠财政支持远远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深化发展政府财政投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元投资体制,坚持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导,以市场运作投资为方向,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为重要补充。
3.发展水利经济是壮大自身实力、提高行业能力的需要。长期以来,水利重建设,轻管理,水利工程社会效益显著,但水利行业自身发展严重滞后,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水利经济,才能充分发挥水利行业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和壮大自身实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水利事业的路子,实现单位增效,职工增收,事业发展,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新时期发展水利经济要强化四种意识、树立四种观念
1.强化资源意识,树立水是经济资源观念。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水是自然资源,是最基本的生态要素,发挥着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水也是经济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具有增值功能和经济效益。新时期治水工作既要尊重水的自然规律,也要尊重水的经济规律,既要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利用,也要发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效益。发展水利经济要深化对水的双重资源属性的认识,强化水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意识。牢固树立掌握了资源就掌握了主动,就把握了未来发展的先机。要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深挖潜力,将水利资源转换为水利资本,统筹考虑公益性社会属性和和自身经济效益,通过市场化优化配置资源。要以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为核心,以土地开发、湖库水体旅游开发、农村生产等涉水资源为重点,形成优势产业,促进水利经济的大发展。
2.强化市场意识,树立运用市场机制观念。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灾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基础支撑保障作用,但同时水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能够创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聚合多种经济要素,实现水利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多赢。水利经济项目要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聚集发展资金,壮大水利产业,实现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
3.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党的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快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生态意识,积极打造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要充分利用库区发展、农业休闲和库区旅游开发,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使水利旅游开展既能展现自身特色和水文特质,又有品牌效应,成为水利经济发展的亮点。
4.强化审美意识,树立水文化观念。水是构成风景的基本要素之一,能够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水利工作者是水利风景区的创造者和经营者,因此必须具有理解和感受美的能力,深刻懂得创造美的意义。水利工程建设要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辅之以合理的人文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其建筑风格的观赏性,重视水文化元素的融合,通过大力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以及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和谐与协调,真正达到生态景观工程的效果。
三、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改革、加快水利经济科学发展
1.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1)争取国家支持。重点做好水利规划编制、重大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增加项目储备,以项目争资金,以资金促发展。
(2)整合各方资金。充分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省市补助资金和扶贫开发资金、土地整理资金,捆绑整合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统筹安排各类水利项目建设。
(3)地方财政补助。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利用好水利建设政府配套资金和补助资金,保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4)拓宽市场融资。通过财政信贷担保和其他有效途径,筹措资金投入水利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以股份制、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和经营管理。
(5)群众筹资投劳。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弥补项目建设经费不足。
2.发掘优势,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水利经济
(1)注重谋划,统筹兼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思路,注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在保证水利公共服务的前提下,要把经营水利的思想渗透到水利规划中,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应为工程的经营管理创造条件和可能,有利于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发挥。
(2)总结经验,巩固、做强传统优势项目。要充分利用水利行业优势项目和支柱产业,积极扩张,推动资质升级、内部改组和面向市场运营,做大做强一批水利建筑和设计企业。要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使水土资源的开发成为水管单位的“聚宝盆”和“绿色银行”。
(3)瞄准本地经济发展走势,拓展新型经营项目。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经营思路,大力培养和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经营性、服务性项目。
学会间接运用在校经历
今年26岁的王延夫是梅河口人,200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学院,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毕业后,王延夫参加了中铁物流的资格考试,并以总成绩第一名的优异表现被中铁物流总公司录用,顺利地留在北京,进入了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半年时间,凭借在奥运期间优异的表现,王延夫被升职为中铁物流营业部副经理,兼任清华同方业务部经理。两年后,又因其岗位业绩突出被提升为中铁物流北京西三环公司经理。
就在王延夫的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却做出了让所有朋友都难以置信的选择――辞职,创业!
俗话说“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王延夫已经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博得了领导的赏识,在名企站稳了脚跟,为什么会突然产生创业的念头呢?
“其实我创业不是脑子一热就去做的,从我知道月嫂行业到我决定从事这个行业,我慎重地考虑了34天。我希望我能自己赚钱,而不是一辈子给人打工。2010年辞职去创业,是因为我觉得再不迈出这一步,这个大好时机就错过了,而之所以我会在长春创业,是因为我母亲的身体不太好,我在长春的话可以经常回家看看她。”在被问及创业理由时,这个充满朝气与斗志的年轻人如是说。
对于行业的选择,王延夫更是让身边所有的人都为他捏了把汗。这个物流管理专业出身,有着两年大型物流公司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并没有选择物流和货代作为自己创业的事业,却选择了育婴及家政服务。
“2009年,我一个朋友说起现在月嫂很有前景,当时我不知道什么是月嫂,后来一了解,我发现许多月嫂只是单纯地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但是婴儿的服务几乎没有多少。于是我就想到把月嫂和育婴服务结合起来,我相信这种组合会比单纯的产妇护理更有市场,一定会在这个行业中闯出名堂来。”即使是在今天,谈到自己的创业点子和踏入育婴及家政行业的原因时,王延夫依然很兴奋。
但是,选择育婴行业,就意味着要重头再来,从专业知识到行业动态都要重新学习。对此,王延夫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其实我觉得没什么,专业知识对我来说并不难学,2010年我考下了国家颁发的高级育婴师资格证。就是为了以后可以自己培训员工。让他们能够更专业地为客户提后服务”。
从事的行业和自己大学所学到的知识“零交叉”,大学时苦修的课程在自己创业的道路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既然如此,那王延夫的大学时光岂不是荒废了吗?
“我不觉得我的大学白念了。相反,我觉得正是大学的生活造就了我今天的性格和价值观,对我来说,那段时光是最宝贵的。”王延夫坦言。
“大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我在学习之余,经常会琢磨如何赚点外快。当时流行结社团,但都是免费的社团。我也搞了个社团,散打社团,但是我的社团是收费的!我从河南请的武师,办起了以培训为主的收费社团。”谈到大学的赚钱经历,王延夫的言辞中充满了得意。
“当时遇到的最大的阻碍就是,我们学校里从来没有开办过盈利性的社团,所以当时的院长对于我开办社团的请求不予批准。我软磨硬泡了一个礼拜,实在不行又去找其他的院系领导帮忙,忙活了快一个月才搞定。”王延夫说:“我觉得大学带给我的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这些经历,我很感谢我的母校和老师们,很感谢大学时候受到的一些挫折。正因为我受到过磨砺,所以在创业受阻的时候我才能从容面对。”
谈到来到长春的创业经历,王延夫说:“最开始的一个月,人生地不熟,每天我就在大街上不停的走,买个地图,没事乱坐公交车,考察合适的开业地点。经过无数次的打听和实地走访,最后我选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市妇产医院附近,一个是国健妇产医院附近。我是想选国健的,因为那里的生育环境比较好,收费也相对较高,对于在那生孩子的人来说,请个月嫂应该是不会有经济上的问题的,但是,当我坐了半天车来到国健妇产医院门口的时候,我郁闷了。孤零零两个楼,一个医院,一个住宅,住宅的门面很少,而且是大面积的,实在不适合我这资金有限的人,最后我决定在市产院附近开店。产院这一条街做月嫂的实在是太多了,随便进家店,都说能提供月嫂服务。我想,越多同行的地方才越容易出成绩,而且我相信我培训出的月嫂一定比别人的强。最后就转租到这间写字间,把公司开起来了。”
王延夫的公司位于鑫鹏大厦的五楼。两间办公室虽说面积不大,但却收拾的干净整洁。不但办公设备一应俱全,还专门有存放档案的卷柜。当记者问起这些设备的花费时,王延夫羞涩地笑着说:“最开始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一个饮水机,别的什么都没有了,墙壁比较干净,不用我再刮大白。现在的这些办公设备都是我在二手货市场买的。这三张办公桌一共花了不到三百元,铁皮柜二百元;沙发290元;茶几一百元;小转椅80元……”
“旧是旧了点,但是都能用,而且我提供的是服务,又不是要靠这些来摆谱,对吧?”王延夫憨厚地笑着说。
“第一个月我的收入是200元。”王延夫说:“第二个月,460元。但是我觉得还不错,至少我挺过来了,而且我很爱我所从事的工作。”
“创业后我发现,很多当初的想法都很难实现。比如我想要对员工进行全面地育婴培训,但是很多员工却不愿意,尤其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月嫂,你叫她干活可以,叫她听课,她一万个不愿意。”王延夫说:“但大多数并不代表全部,还是有愿意学习的员工,所以我进行了调整,愿意学的就尽心地教,同时注意留住培养出的人才,我相信我的队伍一定会壮大起来。”
看着王延夫自信地神情,记者由衷地被他不畏艰苦、大胆创业的精神所折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王延夫和他的华爱家政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从王延夫的创业经历中我们看到,在进行跨行业的抉择之前,他经过了周密慎重的考虑。虽说王延夫已把生意经营的有声有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跨行业、跨专业创业的风险极大。在此,笔者要提醒各位大学生创业者,创业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降低创业风险。
工作没有脱离所学专业
学会在市场中拓展加深
思想家欧文说过,经验是真知与灼见之母。因此,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之前,总是先靠打工来积累经验、丰富阅历,然后再迈出自主创业的步伐。但是在众多的大学生创业者中,却有这样一个刚踏出校门就走上创业之路的“另类”女生。她,就是长春心韵艺术装饰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孟萍。
2008年毕业于吉林省艺术学院的孟萍,在校期间,每次考试她都是系里的前三名。快毕业时,凭借在校时的优异表现,孟萍受到了多家大型设计公司的邀请。但都被她拒绝了。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去积累些经验再创业时,她笑着说:“可能是因为我是搞艺术的吧,我不喜欢被束缚。而且我想,既然早晚都要走创业这一步,我还是早点走比较好。经验在创业的过程中学不是更直接吗?”
《交换空间》是学环艺设计专业的孟萍最喜欢的一档电视节目,2008年,她在某一期的节目中看到了墙体彩绘,美丽的手绘墙面一下子就把她吸引住了。她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墙面彩绘艺术。于是在毕业前夕,孟萍专程前往北京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手绘墙面学习,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毕业后,孟萍和两个好友一起开办起艺术工作室,为客户提供手绘墙面服务。
“当时很难,不论是业务开展还是公司经营都很难。”孟萍坦率地说:“因为缺少资金,租不起店面,所以当时我的工作室开办在一个朋友的咖啡店里。朋友不但给我们提供工作场所,而且还不收房租。多亏了她的帮助,我才坚持了下来。”
关于前期的经营推广,对于三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孩子来说困难很大。“第一次推广我们的项目,是在一次房产交易会上。我们三个一刻不停地发传单、给客人讲解,可忙活了一天,也没见有多少人对墙体彩绘感兴趣。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竟然有客户上门来邀请我们去给他们绘墙。当时我真是说不出的激动。”回忆起第一单业务,孟萍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她说:“第一次给客户绘墙,我们也很紧张。于是一天能干完的活被我们几个干了三天才画好。但是客户很满意,我现在还和他有联系。”
2009年5月,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孟萍终于结束了“寄居”生涯,开办起了自己的公司――长春心韵艺术装饰有限公司。她的队伍也从最初的三人扩展到有着8名全职画师、20多名兼职画师。而她本人也从画师的角色中一步步地向着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对于这样的改变,孟萍说:“其实做画师也好,做老板也好,我没有离开我最喜爱的墙面彩绘艺术。最初做这个事业,我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墙体彩绘,喜欢墙体彩绘才做的。应该说我对于这样的角色转变是有充分心里准备的。而且我的一些经历更让我觉得,要长期从事这样一个事业,就必须要接受这样的转变。2009年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给客户画完墙面后他不认账了,当时不知道合同是什么,所以也没和他有合同,这一单生意就算白做了。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必须要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所以这样的转变是很必要的。”
不但客户的合同纠纷让孟萍警觉,公司里发生的一些事更让她坚定了自己要做好公司带头人的信心。“一次,我招的一个兼职画师去给客户画墙,在他来我这里面试的时候,我看过他的作品后觉得这应该是个成手,所以我也没对他进行更多的培训。结果他画坏了,客户很生气,要求重画。我和其他两个画师费了好大劲才帮客户改好。从那以后我就想到,墙面彩绘艺术和油画、国画都是不同的,你美术功底再好,也不代表你一定能做好墙面画师。所以现在我们的每一个画师都是经过我亲自培训出来的。类似的事情也没有再发生过。”
“2009年末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在管理方面确实欠缺很多,所以我出去打工。”孟萍说:“我给一家家具厂做兼职,负责招标和业务洽谈。我就是想通过这些来强化自己的经营意识,从中学到适合自己公司的管理策略,同时扩大自己的人脉。”
凭借孟萍不懈的努力,她的心韵艺术装饰公司知名度也越来越大。长春卓展购物中心、吉林电视台、、集眠社、亚太饭店等众多大型酒店、商超和娱乐场所都有心韵公司的彩绘作品。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掌握这门艺术,孟萍自己创制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没有美术功底的人也能在短期内学会墙体彩绘。2009年8月,孟萍开办起墙体彩绘培训班,今天,东北三省许多墙体彩绘工作者都是她的学生。
当被问及大学生活对创业的影响时,孟萍感慨地说:“正因为我在大学里打下的美术功底,我才能熟练掌握墙体彩绘技术并自己创制新的手法。没有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事业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孟萍没有忘记她的母校。她不仅对艺术学院的贫困生施以援手,还免费传授他们墙面彩绘技艺。同时,孟萍的创业经历和她对母校的拳拳爱心也被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栏目、长春广播电视台情暖人间栏目相继报道。
孟萍是幸运的,在她最需要店面的时候,朋友帮助了她,分文不取;在业务初期,才参加了一次房交会就联系到了第一单业务。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但记者想提醒大学生朋友们,一定要对创业风险有着充分的认识,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孟萍那样幸运。
选项因地制宜
开拓特色产品市场
除了像王延夫、孟萍这样选择有潜力的新兴行业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选项上,更多的大学生都选择了因地制宜,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行业进行创业,并将自身的学识充分地运用于创业之中。
毕业于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四川德阳小伙陈仕兴,一边上学一边做创业准备。从大一开始,注重实践的陈仕兴就开始做打工赚钱。他卖过报纸、做过家教、从事过电话卡和礼品推销,积累了极其丰厚的实践经验。
大四时,同为四川老乡的李超向他提出了创业的想法。李超与陈仕兴同班,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李超便接触资本市场。因为家里条件好,他曾先后投资股票和期货,最高时手里积累了七八十万的资金。
“那时我和李超走得不是很近。因为我们的性格和爱好都不相同,李超更喜欢做风险高、回报大的投资,我更偏重于实践。2009年,李超投资亏了,数十万资金只剩下十几万元,所以他觉得应该把目光投向实体,做更为稳妥的投资。他之所以找我一起做,是因为他觉得我们在一起彼此互补。”谈到创业初衷时,陈仕兴这样说。
“因为我们都是南方人,在我们老家,东北特产卖得很火。所以我们对吉林的人参、鹿茸等特色产品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并最终选择了从事人参行业。”陈仕兴说:“刚开始,团队没有几个人,只有我们5个,现在一年多时间,我们已经发展到50多人。”
做为一个外行,学通信工程的陈仕兴和李超,是如何掌握人参的相关专业知识,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内行的呢?
“2009年冬,我和李超去抚松县万良镇考察人参市场,挤大客、坐火车,着急的时候就拼车,每天天不亮就顶着寒风来到人参市场,一点点学起,一天下来,浑身酸痛,躺下就睡。白天上网搜集人参的鉴别、保健知识,晚上看与人参相关的书籍,有时候学到一两点钟才休息。”陈仕兴如是说。
“其实创业的艰苦只有经历了才知道,最难忘的是那次包装损坏,损失很重!”陈仕兴说:“去年8月,吉林遭遇百年难遇的洪水,去往白山工厂的桥被冲断了,我们费尽周折把包装运到工厂,等产品加工完成后,5000套包装全都受潮损坏了,损失十几万元,没办法,只能重来。还出现过产品不合格返工的,天天守在工厂,从早到晚。那滋味儿,现在想想都不知怎么过来的。”
不仅如此,经营管理政策上的失策更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体会到了商场的险恶。“2009年,公司刚起步的时候,为了争取到经销商,我们把销售政策定的太宽松,向经销商铺货是没有抵押金的。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做不但占用了资金,让我们的周转很吃力,而且更严重的是,有个别经销商拿货后消失了,人再也找不到了。”陈仕兴说:“现在我们调整了策略,经销商必须要交付一定的抵押金才能发货。但是我觉得这样的经历确实让我们的销售思路和经营理念都有了很大提高,虽然赔了钱,但是我们的团队在成长。”
今天,陈仕兴的上品都公司在成都、重庆、昆明都已开办了直营店,并在重庆设立了办事机构。今年,他们把目光瞄向江浙市场,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淘宝网店和阿里巴巴平台上,现在网上都有他们的门店。
谈到近期的发展,陈仕兴说:“今年的任务就是把网络零售和批发做好,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将产品逐渐向全国辐射。”
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创业中能够少走弯路,成功创业,在撰写本文时,笔者除了采访多位大学生创业者外,还采访了多名企业高管及业界人士,现将他们对大学生创业的忠告实录如下,以供参考。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困难,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因此创业风险更大。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很多的挫折,并不是每个创业的大学生都能成功。尝试创业的大学生朋友对创业应该有正确认识和理性的态度,切记不可急于求成”。
――高银地产天津环亚俱乐部销售总监 沈鑫
“大学生创业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并充分做好风险预估,尽量降低创业的风险。在校期间,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们要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增长自身的阅历与经验;放下架子,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格,为将来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北京兆泰房地产悠唐项目总经理 邵晓非
“大学生在创业中总是充满激情,但是千万不要被激情冲昏了头脑,要时刻保持理智的目光来审度市场,并对自己事业的发展做好规划,让自己的事业能够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
一、要全力推动东部盟市跨越发展
我区东西部盟市发展的差距,是在新世纪以来逐步拉大的。改革开放头二十年,东西部发展虽有差距,但幅度不大,东部五盟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占全区比重始终保持在40%和30%以上,呼伦贝尔经济总量曾居全区首位,赤峰财政收入一度排全区前三。进入新世纪,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东西部发展差距迅速拉大。从2000年到2010年,东部盟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由40.7%下降到31.4%,与西部盟市的差距由1.5倍扩大到2.2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占全区比重由31.3%下降到22.8%,与西部盟市的差距由1.7倍扩大到3.1倍。2011年,东部盟市工业增加值为2384亿元,不足西部盟市的一半;城镇化率为48.98%,低于西部盟市15.57个百分点。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25个旗县市区中东部盟市只有5个,57个国贫区贫旗县中东部盟市就有36个。这些发展差距说明,在呼包鄂领跑西部盟市跨越发展中,东部盟市未能实现同步跨越。
进入“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呈现新一轮竞相发展态势,东部盟市的发展差距有可能被继续拉大。我区西部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建设,蓄积的大量产能陆续释放,呼包鄂城市群和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集聚功能和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按去年基数测算,我区西部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形成的增量,东部需要增长2.2个百分点才能完成,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难度加大。辽吉黑三省经过近十年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振兴步伐加快。最近国家出台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确定城镇化率达到60%、服务业比重达到40%、城乡居民收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等目标,东北三省各地市都在努力创造优势、拓展空间,抢占区域发展制高点。东部盟市如果不能进一步加快发展,不仅难以缩小与自治区西部盟市的发展差距,还会在国家推动东北地区新一轮发展振兴中落伍掉队。
内蒙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推动东部盟市加快发展。东部五盟市国土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区一半以上,五个盟市的发展,决定着全区协调发展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据统计部门监测,2010年东部五盟市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最少的相差3.3个百分点,最多的相差14.4个百分点。平均水平解决不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部分盟市全面小康水平再高,也替代不了自治区整体小康。发展不足是全区共同面临的矛盾,各盟市全面建设小康任务都很艰巨,东部盟市更需要加快发展。
东部盟市要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增速,全力推动跨越发展。东部盟市经济总量小、增长基数低,拥有诸多后发优势和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完全有条件、有可能保持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增速发展。在后发赶超进程中,慢进就是退。东部盟市一定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全力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多极支撑的城镇体系和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紧紧依靠工业带动和投资拉动,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水平,努力在跨越发展中实现全面振兴。
二、要大力培育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东部盟市资源禀赋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把非资源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东部盟市资源分布不均衡,盟市内部资源组合性较差,多数旗县市地下资源比较匮乏,不具备全面推进资源开发的先天条件,培育壮大非资源型产业是最现实的选择。东部盟市加快推进工业化,面临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只有把非资源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才能为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东部盟市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些年,东部盟市依托自身优势,在谋划和推进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23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800多亿元,规模以上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超过30%和50%,新开工的239个亿元以上非资源型产业项目投资规模2300多亿元。事实说明,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非资源型产业是完全能够做起来的。
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一定要拓宽视野、因地制宜。东部盟市农牧业资源丰富,农畜产品品质优良,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推进精深加工,完全可以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东部盟市旅游资源丰富,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口岸和独特的草原文化,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东部盟市紧邻东北老工业基地,依托东北雄厚的产业基础,发展装备制造、机械加工、零部件产业配套协作大有可为。东部盟市区位优势明显,围绕农畜产品、煤炭、化工、建材、冶金等大宗产品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东部盟市可以发展的产业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拓宽视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扎扎实实地予以推进。
推进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必须大力承接产业转移。能否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更多非资源型产业,对于东部盟市加快产业建设、做大经济总量至关重要。生产成本是驱动产业转移的决定性因素。东部盟市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水、电资源充足,生产要素成本低,距离东北、华北中心市场近,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当前,产业组团式、链条式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要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切实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以园区为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发挥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每一轮产业转移的“黄金期”也就三五年,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承接一批非资源型产业项目。
强调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不是不发展资源型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资源型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今后发展资源型产业,一定要走高起点、深加工、可持续的发展路子。高起点,就是产业集中度高、装备技术水平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安全生产水平高;深加工,就是在资源开发起步的时候就谋划好深度加工转化和就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产品向终端化发展;可持续,就是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合理有序地开发资源,集约高效地利用资源,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三、要支持和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近些年东部盟市的企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企业数量、规模和实力还难以适应跨越发展的需要。东部盟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5户,其中24户大型企业产值加起来不到1000亿元,1991户中小企业产值总和刚过5000亿元;全区36户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中,东部盟市只有4户;全区1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41个中国驰名商标中,东部盟市只有2个和14个。抓企业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企业。东部盟市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外来企业和本土企业同等重视,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环境,形成各类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推动东部盟市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要紧紧抓住营造环境这一关键,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要认真落实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意见,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减免等方面拿出务实管用举措,放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大清费减费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经营成本。要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抓好创业基地、孵化园区等平台建设,营造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要加快培育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延伸产业链条、承接产业转移、拉动社会就业、增强经济活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区产业发展实际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应以大企业为主,培育非资源型产业要从中小企业起步。推动我区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必须突出抓好中小企业。要重点扶持成长性较好企业发展,大力实施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小型巨人企业。要着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中小企业进入农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提高中小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要支持中小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链条搞延伸,围绕骨干企业搞协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关联配套、协同发展。
要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本土企业扎根在当地、成长在当地,缴纳的税收、吸纳的就业、创造的社会财富主要体现在当地,对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非常重要。过去我们一些地方在引进和扶持区外企业上下的功夫比较多,对本土企业发展研究重视不够。东部盟市也曾有过一些很好的本土企业和知名品牌,但多数没有做大做强,有的甚至做丢了。今后,我们要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更加重视培育发展本土企业,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好资源配置、信贷融资、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帮助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要把培育一批优秀本土企业家作为重要任务,引导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远见、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四、要尽快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东部盟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东部盟市加快发展的任务很重,不论是推进工业化还是城镇化,不论是融入周边发展还是推进盟市间合作,都迫切需要基础设施先行。要坚持从发展需要出发,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到优先位置,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尽快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全面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要加快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东部盟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形成网络,内部通达不够,与外部衔接不畅。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划,东部盟市高速公路进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有3100多公里,进入自治区地方高速公路规划的有1700多公里,现在仅建成1000多公里。项目进规划难,落地实施更难。一定要把这些进入规划的项目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加强盯跑对接,狠抓推进落实,努力使东部盟市公路交通状况有一个大的改观。今明两年,要全力推进18条高等级出区公路建设,确保到2013年全部建成通车;抓紧谋划建设一批贯通市域、县域的次干路和支路,着力打通断头路,加快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与公路交通一样,东部盟市铁路、供电也存在不成网络的问题。要加快推进融入东北快速客运网、区内通道等在建铁路项目建设,集中推进电网主网架项目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进一步改善路网电网结构,着力构建健全完善的交通能源设施体系。
要着力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东部盟市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水,水资源占全区八成多,但区域分布不均衡,缺乏骨干水利工程,水资源优势发挥不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等地水资源制约日益突出。要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文得根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抓紧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等工程,使宝贵的水资源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要积极推动北水南调、锡林郭勒供水、引绰济辽等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周边省份供水工程向东部盟市延伸,努力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要突出抓好农牧业节水改造和节水型工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统筹推进防洪减灾、江河治理、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东部盟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求巨大,要千方百计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解决这一难题,既要积极争取国家加大投入,又要实施市场化运作。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摆布和政策支持上给予我区很大倾斜,要紧紧盯住国家重大规划和政策,全力推动规划项目的落地实施,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规划。东部盟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艰巨,仅靠国家投入是不够的。国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等领域,加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政策扶持力度,要认真研究和利用这些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创新融资模式,吸纳更多民间资本、信贷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五、要高度重视抓好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了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为东部盟市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重大机遇。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东北振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普惠性政策措施多达百余项,针对东部盟市的重点项目就有50多项,扶持措施明确具体,政策含金量很高,是引领和支撑东部盟市跨越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东部盟市既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政策,又是国务院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支持地区,正处于难得的机遇叠加期。我们一定要切实抓住和用好这些机遇,发挥好支持政策的组合效应,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东部盟市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北三省共同构成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国家2003年开始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在自治区的积极争取下,2007年东部盟市被正式纳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几年来,东部盟市在贯彻落实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重视程度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够、项目落地不多等问题,促进振兴的政策效应在我区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东部各盟市要真正把自己作为东北经济区的重要一员,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主动接受东北三省辐射带动,努力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5.2%和10.8%。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6.9万亩、总产量增加23.3万吨,扭转连续六年下降的趋势;建成4个省级粮库和一批市县中心粮库,新增粮食储备能力6亿斤;省级130家龙头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7.69亿元,带动183万农户;建成26个农产品主产区检测检验项目;完成造林更新1*万亩,新增速生丰产林42.9万亩;综合治理17个重点旱片,建设11个大中型灌区及节水改造工程,加固一批病险水库;开工建设3个国家级中心渔港,建成12个二、三级渔港;扶持2*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47个山海协作示范项目建设;超额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5万人任务。
克服煤电油运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532.68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百家重点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全年发电量增长8%,用电量增长13.4%。铁路、公路、水路货运量分别增长14.3%、8%和20%。
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增加值2324.94亿元,比上年增加278.44亿元。通信、住房、旅游、汽车等消费活跃,通信业务收入192.69亿元,增长10.65%;商品房销售额354.5亿元,增长23.4%;旅游总收入550.74亿元,增长42.2%。利用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扶持建设了41个“农改超”示范工程、44个职业介绍服务中心、50个示范性社区服务设施及20个大型农副产品流通设施。推进40个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示范项目和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和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金融保险业继续发展。培育资本市场,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募集资金逾12亿元。
(二)实施项目带动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加快项目审批,大力推进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全省安排重点项目180个,比上年增加92个,投资总规模3348亿元,比上年增加1954亿元。在建10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8亿元,45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77个预备重点项目有26个实现开工。一批重大交通能源、产业项目上报国家审批。
交通方面,*铁路福建段基本建成,*铁路开工建设,*铁路获批立项,福州火车站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高速公路福建段一期、漳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福建段二期(邵三)路基工程完成,龙长高速公路全线动工,浦南、泉三高速公路和厦门东通道通过国家审批。全省新增高速公路318公里,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各设区市4小时内通达省会城市的目标。连城机场建成通航。完成全省港口布局规划编制,建成厦门湾1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福州松下康宏码头、漳州招银港区7、8、9号码头。铁路主干线和高速公路主线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规划。
能源方面,漳州后石电厂5、6号机组和部分水电站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尤溪街面水电站、龙岩坑口电厂、南埔电厂、嵩屿电厂二期、晋江热电厂等加紧建设;福建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平潭风电二期项目获国家核准;推进了莆田、晋江、厦门燃气电厂和宁德电厂、福州可门、江阴电厂、华能福州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建成一批省主干电网和县城电网工程项目。
工业方面,三钢炼钢挖潜改造、厦工易地搬迁、福建电气硝子玻璃玻壳项目及东南汽车多功能车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炼化一体化项目基础工程全面展开,开工前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厦门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泉州船厂修船项目动工建设;戴?克轻型客车、东南电化年产45万吨聚氯乙烯、南纸林纸一体化等项目获国家核准,华映光电等离子显示器项目获国家立项。
农业方面,“六千”水利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1*%;“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完成路面硬化7500公里;大乘奶牛良种繁育基地、永林速生丰产林基地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木兰溪郑坂段防洪工程、九龙江北溪(龙岩段)防洪工程、宁德防洪防潮工程等顺利建设;泉州外走马埭、福清东壁岛、莆田澄峰、霞浦沙头等大型围垦工程建设进度加快;仙游金钟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项目通过国家审批或纳入专项规划。
社会事业方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立医院改扩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福州地区大学新区二期、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福建农林大学合并迁建、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学院、武夷高校园区等高校建设进展顺利;省广播电视中心、福建大剧院、省协和医院外科病房楼、省体工大队场馆改造工程主体开工;一批重点旅游品牌项目加快建设,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三)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全省进出口475.5亿美元,增长34.6%,其中出口增幅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出口结构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增长43.1%、46.9%。纺织、服装等传统商品出力增强,增长38.6%。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77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71个,合同外资占全省的51.4%。
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闽台港澳侨经济合作继续加强,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游,福州、厦门与台湾高雄试点直航货物量增长14.5%。构建闽港合作平台,推进闽澳四项合作。
(四)高技术发展取得新进展,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11个重大高技术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并获专项资金扶持。27个新产品开发列入国家计划。重点扶持建设94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新材料、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病毒性疾病新药等十大研发平台启动建设。光催化技术、植物病毒等工程研究中心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福建留学人才创业园、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福州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厦门软件园基本建成。福州软件园四期工程、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动工建设。第二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对接项目2656个、总投资388亿元。安排省级预算内专项资金8390万元,重点扶持24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数字福建“331”计划基本完成。84个县(市、区)开通政务网横向接入网,全省三级政务网络体系形成;67个省直部门建成局域网,30多个部门开展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级政府普通电子公文传输。支持制造业、工商企业信息化建设。9个设区市所在地、4个县(市、区)开播有线数字电视;建成省交通车辆监控系统平台;建设覆盖全省远程医疗站点和医保联网。
(五)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新设三明学院、龙岩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3所本科院校,调整组建15所高职高专院校,省内外普通高校在我省招生15.4万人,高考录取率达70.5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投入省级以上资金1.5亿多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51.5万平方米。重点扶持一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7%。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3499所。
安排国债和省级专项资金1.2亿元,扶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大体系建设项目136个,已建成62个。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建成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社会事业项目。计划生育连续14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建立劳务派遣公司74家,派遣劳动力6.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7.5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93万人、270万人和285万人。城镇近20万人享受低保,75.5万农村困难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和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沿海防护造林14.8万亩,封山育林9.2万亩,建成1368公里绿色通道,有效管护4294.5万亩生态公益林。做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急需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申报工作,38个项目、7.25万亩建设用地得到确认。撤销各类开发区196个,核减规划面积84万亩。完成土地整理15万亩,连续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万亩、“青山挂白”面积345万平方米。
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二氧化硫等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计划指标内。城市水和大气环境基本达到功能区标准,12条主要水系水质保持良好,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政策,已有22个污水处理、14个垃圾处理项目实行产业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17.5亿元,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提高到43%和82%。
(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改制面达61.9%。13家省属国有外贸企业完成改制。新设立10家股份有限公司。明晰集体林产权面积7330.8万亩,占应改面积的89.3%。全面铺开农村税费改革,实行种粮免税、订单售粮直补、良种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全省农民直接受益25亿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政府投资管理更加规范。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林区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省广播影视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厦门广电集团挂牌运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比较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聚水平不高;煤电油运紧张仍制约经济发展;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部分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仍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体制等。对这些问题,应立足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二、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年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完成“*”计划、衔接“*”发展的重要一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5%,力争更快更好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按可比口径与上年基本持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以上预期目标是在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把握福建发展态势,力争更快更好地发展而提出的,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完成今年的预期目标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扎实推进以下工作:
(一)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精心谋划发展规划。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据和手段,是引导和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以规划为龙头,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促发展。按照省委确定的基本构想、基本思路、基本态势、基本格局,更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拓宽发展途径,精心编制好发展规划。
认真编制“*”总体规划。“*”规划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总体规划,要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九大支撑体系,从目标、布局、项目和举措上进一步深化细化。通过总体规划的编制,凝聚人心、汇集合力、展示形象、描绘蓝图。要积极做好我省规划与国家规划的衔接,争取规划的发展布局和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使我省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有位置,在大项目中有数量,在大政策中有扶持。
做深做实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围绕近中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及时编制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农业规划要体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工业规划要着眼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港口和林业等资源优势,加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临港工业、石化、“林纸一体化”等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加快形成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交通能源规划要围绕强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适度超前、科学开发、合理布局,加快构建铁路、民航、高速公路、港口等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立安全、高效、可靠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快产业重大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育生物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数字福建建设规划要继续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软环境,大力推动电子政务、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要围绕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解决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促进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要围绕落实《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水、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重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加强污水垃圾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用事业重大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着眼于培育中小城市和择优发展县域中心集镇,加强城镇体系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引导。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若干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二)围绕增强发展后劲,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是集聚生产要素、推动投资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载体。要加大项目带动力度,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重点项目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的比重,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工业项目在重点项目总数中的比重,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支撑。今年计划安排省重点项目343个,比上年增加163个,投资总规模4181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1900亿元,年度投资430亿元;预备重点项目163个,总投资2281亿元。工业重点项目176个,占全省重点项目总数的51.3%。
推进交通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铁路建设。开通*铁路,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57公里。加快建设*铁路,开工建设*铁路,推进厦深、龙厦、向莆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高速公路福建段全线和福宁高速公路福安连接线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0公里。基本建成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加快建设龙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浦南、泉三高速公路、福泉高速公路莆田支线,推进永安至武平、宁德至武夷山、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国道主干线福州绕城高速公路连接线、泉三高速公路南安至惠安支线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厦门东通道、福州湾边大桥,推进厦漳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的前期工作。加快港口群建设,重点推进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及三都澳等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开发漳州古雷港区,建成厦门湾海沧港区一期、招银港区二期、福州港罗源狮岐码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吨。加快建设漳州招银港区7、8、9号码头、福州港松下康宏码头,开工建设厦门湾嵩屿港区一期、福州江阴港区2、3号码头、罗源湾港区碧里4、5号和可门4、5号码头、泉州泰山石化中转码头等。加快能源建设。争取年底投产龙岩坑口电厂、南埔电厂、宁德电厂、嵩屿电厂二期、晋江热电厂等应急电源点。开工建设福建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全省主干电网工程、尤溪街面水电站、宁德洪口水电站、莆田、晋江、厦门燃气电厂、福州可门、江阴电厂、华能福州电厂三期、后石电厂7号机组、罗源、泉州电厂、平潭、漳浦风电、惠安核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等电力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
推进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设木兰溪郑坂段防洪工程和宁德防洪防潮工程,开工建设闽江上游沙溪段防洪二期等一批主要江河流域防洪工程;继续推进在建大型围垦工程建设进度;着力扶持国家级中心渔港项目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仙游金钟、长泰枋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等一批预备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工业骨干项目,加强项目策划与前期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华映光电等离子显示器、厦门安美光电、戴?克轻型客车、新福达多功能轻型客车异地扩建、厦门8万吨级造船、泉州15-30万吨级修船、福建炼化一体化、厦门对二甲苯、东南电化聚氯乙烯、石狮精对苯二甲酸等一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抓好福建百宏差别化纤维、福建金纶石化扩建、三明与龙岩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等特色产业骨干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泉州宝洲二期、宁德、长乐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晋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厦门岛外快速路、福州南江滨路等项目建设,推进福州连坂污水、洋里污水二期、福州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福州三环路二期、厦门海湾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建成福州地区大学新区二期和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二期、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大体系等项目。加快建设福建大剧院、福建广电中心、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工程、省协和医院和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综合楼、省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武夷山旅游综合开发、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上杭古田会址红色旅游、屏南鸳鸯溪-白水洋景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厦门软件学院、福州市传染病艾滋病治疗中心、莆田妈祖文化城等项目。
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重点项目管理。应把项目的前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对项目的策划、开发、储备。创新项目的生成机制,实现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滚动一批、建设一批。要加强重点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对企业投资项目主要做好服务工作,同时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安全和对政府承诺目标的实现情况。充分利用行政协调和经济手段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做好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在征地拆迁、供电、供水、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三)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发挥省级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性资金和国债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积极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加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
支持重大交通能源项目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支持*、*铁路建设以及其它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支线、大型深水港码头、航道的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支持煤炭资源勘探、液化天然气项目、风电及其它新能源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组织实施节能示范项目。
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能力保护、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江海堤防、水利除险保安、森林防火、围垦、渔港(避风港)、旱片治理、水利“六千”、“年万里”路网、粮食安全、良种繁育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特色农产品培植及深加工、农业检测检验、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工程。
加大社会公用事业投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支持教育、文化、卫生等省属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扶持职业教育、优质高中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平安福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点支持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和危险废物、医疗垃圾处置项目,组织实施重点流域乡镇垃圾污染治理、重点养殖区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以及重要水源地保护、重点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等示范工程。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生态示范区建设。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urban society of China has taken shape. How will Jiangsu Province, lead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further enhances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and create an “even modernization”, especially how will it improves the capacity of the coastal city clusters that are relatively under-developed is becoming a more and more urgent problem. Therefore, by taking the necessity of global competition and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into account and combining the modernization theory and urbanization theory, the Article proposes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attempts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solution research.
Key words:basic modernization;regional development innovation;coastal cities;moderniz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1-04-(12)
1 全球城市竞争时代的来临:江苏沿海城市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国正在进入城市社会,全球城市化时代已经来临!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演化态势。“当代全球化有四个特点:一是速度,在全球范围高速展开;二是全球化的影响是对于人类整体的;三是全球化是多维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法律、时尚等,形成全球性的社会全面依赖关系;四是全球范围的城市化行动者正在创造全新的城市”[1]。并且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从长远来看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任何国家或是地区可以脱离其单独发展,其本质原因是因为,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本身就是人类现代化的结果和形式。
在全球化的发展中,城市正在取代企业,成为世界全球化竞争主角和平台。[2]面对全球化大潮,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面对,这种无路可退又必须参与的全球化大舞台,呈现了一个愈加清楚的事实,即各种形式的资源要素借助交通、通讯技术和近乎一体化的关税政策体系在全世界自由流通,直接导致了世界各地必须立足自身的独有资源禀赋和优势在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前景更加广大的舞台上与其他地方进行竞争。从现阶段来看,区域经济体或是一般意义的城市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竞争的基本单位。但在全球化发展的初期,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流通渠道商的角色定位具有功能上的先天适应性,它以利益为导向,不断整合世界各地的优势资源以获取最大收益,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或被动或主动承担了全球化时代初期竞争的主要角色,因此以往的全球化最基本的参与单位是跨国企业。只有这种跨越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资源以达成利用最优化的竞争单位才可以适应国际化初期各个地区交流不畅的现状。跨国公司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横向竞争”的市场基本单位,即他们自身并不以空间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是寻求在不同地区之间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取利益。因此,在这个阶段,跨国公司的重要性非常突出,一度超越了民族国家,“现实是全球资本已经强大到可以不对任何政府负责的地步了。”[3]甚至有学者认为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国家,以世界经济的“中央组织者”和增长的“发动机”为筹码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即“通过国际生产而产生的世界经济的逐步整合已经把国家和世界市场之间的权力平衡转移到了后者”[4]。跨国企业不断突破民族国家自我构建的种种界限,所以有学者以极端的观点描述说:“在全球化的卡巴莱表演中,国家跳的是脱衣舞。在舞蹈结束的时候,它(国家) 身上只剩下一块儿遮羞布,那就是镇压的权力。也就是说,在国家的物质基础被摧毁、和独立被废除、政治阶级被遗忘之后,它就会成为超级公司的安全服务结构”。[5]
在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的经济文化的混合性已经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认识观,即在全球化中的地方精神、地方文化、地方经济的崛起。人类既需要全球化,各个国家和民族又恐惧被全球化所吞噬。全球化的整体性成熟度不断提高与世界各地彼此间隔的逐渐消失,能够阻碍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构”附着的时代而演化,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全球形式和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的国际化开始被频繁提及。在城市竞争力方面,有的学者将其表述为一种中层竞争力,即位于国家宏观竞争力和企业微观竞争力中间的承接力量,并进行进一步论述,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六个指标:“(1)创造高技能高收入的工作;(2)生产、提供不损害环境的商品和服务;(3)生产应该集中于具有理想品质的商品和服务;(4)经济增长率能实现充分就业;(5)生产应该集中于能使城市控制自己未来发展的产业;(6)城市可以在城市体系中提高自己的地位[6]。”而有的学者在城市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其内涵的扩大化阐述,将重点落在城市竞争力的打造上,认为城市的经营者可以以发展企业的方式推动城市的发展,“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创业精神是企业为了通过新的组合和创新创造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创业型城市是指通过城市空间形态和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创新增强竞争力。城市可以使用任何机会推销自己,形成创业环境,支持经济持续增长。”[7]
如果深入审视这种对于城市竞争力的强调,我们可以敏锐的意识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竞争的基本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它正在进入一种横向展开状态——进入全球化范畴,即占据市场不同空间地域的国家和地区成为竞争的主角,而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进入全球化体系。这恰恰是因为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细分和专业分工领域的大幅度发展。换言之,这其实是一种全球化下市场成熟和社会发展状态的必然结果。立足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和特殊语境,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决定了全球竞争的嬗变:其一是全球化下竞争内容的嬗变,即从单一的经济竞争过渡到包含经济、政治影响力、软文化影响力、品牌影响力在内的综合竞争力竞争;其二则是全球化下竞争主体的蜕变,即从承担单一经济功能的跨国公司发展到可以整合多方面竞争力因素的城市。第三是全球化的产业结构升级,即全球化的深化是脱离甚至是扬弃传统产业为前提的。香港《文汇报》2011年的以《香港超越新加坡“全球化指数”排名居首》为题,说明国际化的指数和指标兴风作浪内涵。 “我们可以把它的五个指标从国际化视角和全球化的视角加以适当调整,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国际化的资本流动”,二是“全球性的文化价值集成性”,三是“国际贸易开放程度”,四是“全球化的科技与创意交流”,五是“国际市场的劳动力流动”。其中,“香港在贸易开放程度、资本流动及文化集成性方面均排名第一。”[8]
虽然全球化的主题和主流内容是经济全球化,同时,经济全球化由于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的跨领域推广和渗透,从一开始就包含着政治、文化和地方精神的打造和诉求。法国著名学者弗朗索瓦·沙奈曾指出“没有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七国集团成员国。政治权力机构的不断干预, 就不会有当今世界‘ 市场’的成功。”[9]因此,城市取代跨国公司这一单一经济功能承担平台成为全球化竞争基本单位是有内生依据的,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即“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必然伴生并促进某种程度的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环境生态和安全全球化;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生态和安全等的全球化又有不同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式和追求目标,与经济全球化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10]换言之,全球化对于竞争力的多元要求迫使必须找到一个足以承载多种要素的平台型竞争单位,城市作为唯一一个具备这种平台形式的基本单位就成为了全球化的新主角。同时,当城市登上全球化舞台之后,由于自身进行的是一种平台性的竞争,其在新语境下必然会将聚集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以形成更强大、更有特色的平台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任务,城市作为一个综合竞争力的承载单位平台也会越来越成熟。
正是在这种全球化演进的大背景和历史话语体系之中,“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公司竞争力”形成了全球化下的竞争力体系,也直接构成了竞争力基本单位的三位一体,以“国家—城市—企业”竞争单位体系为代表的新力量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发动机”。在这三位一体的竞争力体系中,国家承担着宏观层面的竞争要求,企业承担着细微层面的竞争要求,而城市则处在两个基本发展路径的交汇点,即城市作为一种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的新主角,在整个三维竞争体系中承担了集聚与发散的双重功能,这可以说是城市发展时代前所未有过的大变局,也是城市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对这种新使命的探讨也构成了本文为江苏省沿海城市构建的目标导向的宏大背景与大的价值取向。
2 江苏区域现代化语境下的沿海城市发展:以问题导向的研究
2.1 如何突破江苏沿海传统城市发展路径模式,实现江苏沿海大区域一体的内循环发展
循环社会型城市是关于城市发展的最新理念,本身起源于工业园区再生化的循环城市理念以资源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为途径,力求达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张鸿雁为代表的学者对于循环城市发展做了较为深刻的论述,甚至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促使城市发展的基业长青,“创造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就是创造可持续的城市形态”[11]。又因为江苏省沿海城市具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因此应当以更强的力度在推行更加彻底的循环发展模式。而这又进一步分解为三大问题:
2.1.1 如何以“城市价值共同体”形成城市精神价值体系的循环效应
城市社会学家卡斯特尔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论述道“空间是时间的切面”[12]。而城市作为一种空间综合体所要实现的恰恰是随着时间发展沉淀下来的历史记忆与城市价值体系,我们应当深入思考江苏省沿海城市集群如何在共有历史记忆的基础之上形成循环共通的城市价值体系,最终实现一种芒福德所论述的“充满生气的城市”[13],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价值共同体,以城市的价值输动居民、企业、城市、区域。
2.1.2 如何以“均好性城市群”形成城市大生活空间体系的循环效应
所谓大生活空间,是强调以生活工作同城化为主要目的,借助快速轨道交通、移动互联网络一体化等技术路径,将居民的生活与工作休息娱乐集中在特定区域内的循环空间,改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地普遍出现的“卧城”[14]现象,形成一种有别于卫星城的“城市均好性发展模式”。因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更是人们的栖息地(habitat)与庇护所(refuge)”[15]。追求一种城市大生活空间的循环就是在实现人类最开始建设城市的使命。换言之,就是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理论”[16]进行进一步深化,所以江苏沿海城市的同城化必须以动态性、循环性和产业生活娱乐三维互动性来谋求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
2.1.3 如何以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城市 “需求激发、产品生产、需求满足”的产业循环
城市的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环节,江苏省沿海城市的发展应着力形成面向整个江苏乃至是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循环共生生态圈”,这种产业循环共生生态圈不同于一般的循环产业概念,后者仅仅“是一种以模拟生态群落物质循环为特征, 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循环替代为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应重构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17]而“产业循环共生生态圈”则要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扩充和聚焦式的改造,扩充是将应用范围超脱某一个园区,直接定位于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带的整体产业依存和循环;而聚焦是将产业的发展做到极致,结合江苏省沿海城市亟待发展经济产业的现状,以沿海城市自身的港口对外贸易、国际产业承接、海洋资源开发、会展性产业集聚这四大主要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在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区域内部实现从市场需求激发、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反馈一整个系列的经济产业循环路径。
2.2 如何形成“有机秩序和有机拼贴”的城市集群,打造江苏沿海城市群一体化效应
城市集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城市集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运营的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因中国的城市往往是以单体城市的考核为主要形式,因此,使得城市群的有机联结非常薄弱,必须提出和创造城市“有机秩序城市”的模式,这也是吴良镛先生所倡导的。[18]城市集群在最初的时候,为城市形态的多样化和城市发展路径的多元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是随着城市集群的不断成熟,如何在保持规模效益的同时避免同质性竞争成为了城市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多数学者将其归结为所谓“城市集群发展动力的单一化”,以克鲁格曼和藤田昌久( Fujita)为代表的经济地理学派,将这种单一化进一步归结为由于发展过程中城市诸多要素的升值,集聚经济带来的报酬递增效应会逐步减弱[19]。区域经济学家们比如佩鲁与布代维尔认为,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通过溢出效应带动周边腹地经济增长并引发产业空间集聚的现象,但是这种极化作用的作用范围有限[20]。产业经济学家则将这种发展动力的单一化归结为人力资源的变动不定,托马斯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更易被纽约、华盛顿等经济、政治发达的大都市地区所吸引[21]。
因此,城市集群在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将发展的动力和集聚的吸引力持续化与多元化。江苏省沿海城市应当深入思考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整体解决。
(1)对内如何挖掘本地化特色,将制度性因素、城市资本性因素等城市内置型资源要素作为城市集群发展的重点和核心;
(2)对外如何贯彻运用“有机秩序和有机拼贴城市”理论,突破集群本身的机械系统性和关联性,将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集群视作生命体系,强调各个城市之间的有机融合和机械拼贴的双重实现路径。
换言之,对于江苏省沿海城市来说,一方面要注重将形成城市集群的动力不仅仅局限在产业和资源领域,从城市文化资本、城市同城化生活圈等内置型因素出发;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将产业之间的联合互动和软性资源(比如城市认同感、区域幸福感、教育生活休闲一体化)等方面联合互动,并辅之以相应的行政推动,最终形成具备“涌现效应” 的城市集群。
2.3 如何打造具备“城市价值”辐射力的区位中心与增长极
区位论与增长极理论是区域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之中的经典论述,在改革开放后的区域建设和城市发展实践中,中国学术界和城市的管理者一直在传承并创新传统的区位理论,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1826年) 、阿尔弗雷德·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年)[23]、帕兰德的“设施区位论”(1935年),增长极理论对于区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增长极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他认为,经济增长是以不同速度进行不平衡增长的,其原因在于某些推动型产业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一些地区或城市集聚和优先发展,从而形成恰似“磁场极”的多功能的经济活动中心,亦即发展极”。[24]增长极理论与区位论一起构成了“产业经济优先发展,后续辐射跟进”的区域发展传统路径,“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 就能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25],“增长极理论是一种合成理论,是指那些通过解释地区的发展过程……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成为增长极理论各种假说的共识。”[26]传统的区位论与增长极过于偏向传统产业与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或者过重强调的交通成本和区位成本的价值,这种典型的甚至有些片面的发展导向不能适应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目前所要面临的多重发展任务需求,因此应当引入“区域价值区位”和“城市价值辐射中心”,特别是“新人文区位价值观”这一套全新概念体系,即我们所提出的“现代的区位是可以创造的理念”,将“城市文化资本”与地方精神等文化软性因素与产业经济社会效益等传统城市因素进行结合,打造具备物质影响与精神辐射双重效力的城市价值区域重心。
“人文区域价值区位”是在传统区位论的基础之上进行柔性化、综合化处理的结果,强调决定一个区域发展的“核”的力量,在现阶段应当以某种价值输入和认同能力和完成的就业、生活服务体系为主,这种价值认同建立在密切的经济产业联系基础之上,但是更需要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发展程度、区域生活协同性等多重因素协调。
这种以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新人文区位”具有更加内置化、更加持久性的和独立的内生性发展优势,并可以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调整。而在整个价值区位之中,要出现多个城市价值重心以便形成支撑,这些城市所要承担的也不仅仅是产业辐射和交通重心,而是要成为某种发展理念、生活方式、产业技术集散等先进价值的综合体,最终形成支撑一个区域发展的多中心。
2.4 如何创造江苏沿海区域联动新范本,形成合作机制的创新路径
城市群的发展是目前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竞争力打造的重要手段,如何真正实现在跨行政单位和跨地区概念上的区域联动与合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最初的区域合作的推进路径是以城市的管理者,即政府推动和政府内部的联动为主要方式,早在2001年,江苏省政府就制订了《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它的形成机制是通过规划的政策手段促进苏锡常三市的合作和协调。规划类似于“柏林—勃兰登堡联合发展项目“和《柏林都市圈联合发展规划》[27]。而在西方世界,自发性的城市合作则更受欢迎[28]。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西方城市的合作经验,即自下而上的合作网络更容易形成长期的合作[29]。
可以说,这两种合作模式各有利弊,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更加符合中国目前地方政府是推动地方建设主要力量[30]的现实情况,自发性的合作模式则更加具有活力型与持久性,容易避免政府主导所带来的周期性波动,从而形成更加稳固的合作联盟。
一个城市群的发展与联动,必须要形成具备足够弹性与生命力的合作机制,单纯的政府合作与单纯的市场资源交换都不足以形成推动江苏省沿海城市整体发展的城市集群。江苏省沿海地区实现区域联动关键就在于“参与主体多元、参与过程开放、参与行为科学”。
江苏省沿海城市集群应当形成立体化的区域联动模式:
在参与主体上,如何充分发扬借鉴基层民主的实施经验,将政府、企业、NGO、热心市民、专家学者、外部观察团等多种主体引入,以更高级别政府(即省政府)为牵头单位,共同以议事会的形式讨论决定事关整个区域的相关事宜。
在参与过程之中,如何保持媒体的开放,实施以政府文件、媒体专访等形式披露和公开相关决定和进程,保持整个合作过程的开发性与透明性。
在参与的科学性上,如何强调以跨地域共同协调小组为主要工作形式,以有效的经济产业与社会文化建设上的专项项目为目标导向,实施更加具体、以项目为导向的轴线式合作机制,强调责任公担,摆脱以往仅仅依据自觉性而进行的合作联动机制。
2.5 如何打造江苏沿海跨跃式的过桥平台,以“新蓝色海洋经济”创新利用外界资源
随着改革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全球化市场语境下产业转移与资源要素利用方式的升级,传统的三免一补式的粗放招商合作方式已经过时,江苏省沿海城市集群应当以一种具备突破性和创新性的对外合作方式带动整个江苏的发展。与此同时,江苏沿海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的人力、土地等相对优势仍较明显,与苏南有互补性,江苏省的沿海开发应当为实现整个江苏省现代化过程之中南北合作互补起到引领作用。
因此,江苏省沿海地应当区将全国乃至是全球国际市场与江苏省城市发展作为两个最基本的服务对象,将自身的区域发展目标定位于具备“高效服务、系统支撑、信息对接”三大基本特点的平台式中介机构。
在这个平台上谋求以国际资源添补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之间的“结构性空洞”,思考如何形成两个基本支撑:
(1)倡导“新蓝色海洋经济”新理念,以“服务区域、兼顾生态、科技为主、外资合作”为主要特点形成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平台的重大理念支撑。将海洋经济进行深度挖掘,避免短时性、节点性、间断性的低效海洋经济开发模式,转而寻求一种链条式、集群式、高价值的新蓝色海洋积极发展新模式。
(2)倡导不断推动创新以完善自身的平台服务。这实质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支撑性平台服务建设导向,将支撑系统作为激发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Edison Tse的论述,“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被培养源创新人才资源的源创新平台机构,将会是创新经济的根基”[31]。江苏省沿海城市应当将与双面市场所息息相关的特定人才的培养产业、特定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与前面所论述的新蓝色海洋经济新理念向契合,“基于一个可为中国民生创造巨大新价值的新理念,政府可以引导建立一个源创平台,组合地方相关产业的资源来实现这个新理念。”[32],最终实现相关参与主体在平台上的不断创新。
对于江苏省沿海来说,如何通过这两个关键点实施,最终将江苏省沿海城市建成一个具备创新推动力与资源凝聚力的中介平台,将国际资源与江苏省的现代化进程有机融合,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导向。
2.6 如何推动江苏沿海城市品牌挖掘,以错位竞争迈入国际高端产业链
城市的品牌挖掘要求江苏省沿海城市的三个城市必须分别植根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打造具备鲜明影响力的市场认知定位和品牌效应。这契合了城市发展的最新发展潮流,自从1993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城市经营概念伴随着土地财政开始出现,自此之后,城市的定位始终是一个资源集成与辐射的中心。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城市经营的核心内容在于“将公共及准公共物品[33]的排他性部分予以区别对待。利用市场体制的优势特长对城市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进行了集聚、重组和营运,以此获取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及增值,成为我国城市经营理念的最核心内容。”[34],这实际上是一种以谋求增量增加为发展动力的改革初期思路,这种思路也符合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相应发展思路[35]。笔者在这里所倡导的城市品牌塑造,则是在三十年城市经营的基础之上,以品牌形成错位性优势,谋求对城市原有庞大存量(城市的文化资本、城市的已有空间形态与城市的产业基础等)的变革和充分利用。
这实际上是一场城市发展战略的文艺复兴!1970 年代在经历了战后高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以后,西方城市政府为阻止旧城衰退和刺激经济而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运动。由于当时的城市更新过于强调物质环境的再建设,导致后来出现一系列城市失去人性关怀、贫民窟再现等社会问题,因此遭到社会广泛批评[36]。在这种现实要求之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对精而细的城市发展路径进行挖掘,简·雅各布斯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文化是城市的主要作用”、“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Diversity is nature to big cities)等观点[37]。而顺应这种对于城市多样性的强调,一场“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的运动开始在西方轰轰烈烈开展,多元目标与多元合作的实现路径成为了最基本的特点和诉求,他们主张将提高城市竞争实力、改造城市内部环境、营造城市及社会活力等多目标相结合,城市更新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市活力等多重目标。”[38]
因此,对于江苏省沿海城市的发展来说,关键问题不仅仅在于要实现从城市经营向城市复兴的进化,更为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城市品牌塑造这个关键行动点。
对于城市品牌的塑造实质上就是对于全球化市场下以城市为竞争单位的一种积极回应,地区或是城市越来越成为某一类特定产业的“背书”,这实际上是在产业集群发展之后的一种后续跟进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品牌效应,比如德国的精密机械与大型设备(如汽车等)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并形成一定的品牌溢价效力。城市同样也可以以自身的产业集聚基础之上的品牌影响力获取溢价和独有竞争优势,比如意大利米兰的时尚产业与奢侈产业,英国伦敦的金融产业与高端西服定制产业。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由于自身的规模和成本诉求程度较高,并无法形成品牌溢价,以义乌、佛山为代表的城市虽然特定产业规模巨大,但却无法形成足以担保质量的品牌效应。
3 创新地域生产力结构思路引领下的江苏沿海城市发展战略及解决方案入径
3.1 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嵌入性”的江苏大沿海城市群发展样态
江苏沿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地级市,拥有954千米大陆岸线,土地面积占全省20%以上,人口占27%以上。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是江苏省“四沿”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平台。无论从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全省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沿海三市都是被寄予厚望的富有潜力增长点。”[39]但就是这样一片希望的田野,作用丰富的资源,却迟迟无法形成有效的现代化产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足江苏看沿海!江苏沿海几乎是中国沿海经济区的一个“凹地”。一个区域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突破视野的拘束,在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和系统内审视自己的特色与不足,从而形成独有的发展模式。而立足江苏省的沿海城市发展,着眼于跨越式实现现代化、充分发扬海洋城市群辐射力的视角,必须要突破以往城市理论中将“同城化、一体化与嵌入性”人为割裂的趋势,将这三者当做是层层递进的动态城市发展演进路径,以“大视野、动态性、全局性”来统筹考量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的发展战略构建。
3.1.1 建设江苏沿海大同城化体系,构建“沿海发展城镇带”模式以消除“结构性空洞”
要以行政区划与产业整合等多种手段,消除连云港、盐城与南通三市之间形成的城市群“结构性空洞”。根据张鸿雁等学者的研究,“如果在长时期内区域发展差异程度越来越扩大,或者只表现为固定型的少数区位经济的“增长极”的发展,而不是整体型的结构性推进的话,这种区域发展特别是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出现“经济裂变”,会出现沿海城市经济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两极效应”,主体上表现为区域经济与文化的断裂与隔离,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40]。尤其是连云港与盐城之间,由于产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城市功能空间的过度扩张,使得两个城市之间丧失了本该拥有的城市张力,最终造成两个城市之间的产业与行政社会管控难以对接,造成了一种“结构性空洞”。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构建“沿海发展城镇带”的新模式,以特色小城镇带的产业、行政区划整体创新实现对于结构性空洞的弥合。
3.1.2 建设江苏沿海城市发展轴线一体化体系,对内形成高密度互动,对外形成品牌效应
从两个相辅相成的圈层来分解江苏省沿海城市的一体化,首先强调的是沿海城市集群的一体化,换言之这是对以往特定区域空间视角下同城化的某种升级和提升,相比传统意义上强调的交通、产业和通讯同城化,一体化更加强调多维度、深层次、细节性的同城化。即要在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带形成“高密度”的生活、产业、区域文化的同城化,对外铸造特色城市群的品牌与形象,真正让区位意义上的集聚形成品牌效应;其次,强调在大范围与大视野内更高层次实现对一体化发展的再认知,即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发展也要一体化,内陆城市要为沿海城市提供广阔的经济、资源市场腹地和支持,而沿海城市依据自身的特色海洋资源与区位优势,为内陆兄弟城市提供特色的产业、资金和发展机遇资源,双方不仅仅在交通意义上,更要在产业和城市发展模式及路径意义上形成真正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依赖。
3.1.3 建构江苏沿海城市发展与内地嵌入性体系,借力外界形成稳固的“嵌入三角”
就是要再向前走一步,强调沿海城市发展与内陆地区形成深层次的嵌入性互动关系。即双方的互动关系不是简单的停留在企业、单个政府或是单一产业的互相补充和互相依赖,而要代之以机制性、集群性、系统性、长远性的紧密互动,真正让沿海城市集群与内陆城市集群互相嵌入到对方的城市发展机制之中,在江苏省的整体调度协调之下,借助外部已有的发展集群,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城市集群嵌入式三角关系。
3.2 建构“滨水生活海岸线理想空间”打造沿海城市生活发展样板城市
海洋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海洋经济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国务院早在2003年就颁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把我国海岸带及邻近海域划分为: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渤海西部海洋经济区、渤海西南部海洋经济区、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区、长江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闽东南海洋经济区、南海北部海洋经济区、北部湾海洋经济区、海南岛海洋经济区11个综合经济区域[41],以这11个综合区域实现对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开发,
这种巨大的时代变革孕育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环太平洋城市圈的崛起以及其所起作用越来越重,江苏省沿海城市不仅仅迫切需要改进沿海城市发展区域的基础设施与产业基础,同时,也要主动谋求提出关于沿海城市发展的新概念,形成新路径,创造新典范,成为环太平洋城市圈中先进滨海发展模式的样板空间。
建议立足已有的城市肌理,选取典型城市进行重点打造,强调一步迈入国际高端滨水空间。
应当立足启东丰富的教育资源、产业基础和人文底蕴,架构当地的特色文化与滨海优势区位相结合,营造一个以“人文底蕴、滨水特色”为两翼的国际化海洋城市发展新样本,强调对于滨海旅游经济的深度再挖掘,并与当地的自然风土人情相结合。在管理模式上,强调独立性与前瞻性,提升整个启东市的管理权限,以“滨海文化旅游经济产业特区”申请国家级项目,直接对接江苏省相关主管部门,并与学界充分互动,形成城市发展的产学研互动,成为新模式与新思想的实验基地。
以此为契机,打造一个带有辐射作用的支点性城市,在整个城市群的功能空间上进行有效对接,“江苏沿海缺少实力雄厚、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中心城市。南通和连云港,江苏南北两端的两个首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外加位于中部的盐城市,未能共同有效地“支撑”起中国大陆沿海中部954公里长的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中国大陆沿海经济发展的“中部凹陷”地带。”[42]
3.3 突破创新,“围海造岛”创造江苏迈入太平洋的首个“杠杆支点”
江苏周围的其他兄弟省份已经开始大动作频频,谋求在蓝色海洋有所作为,“广东省确定的目标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蓝色产业带;福建省则要实现山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势区,使海上田园名副其实;上海市要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重点,吹响国家海洋战略东进序曲;天津市开始加快滨海新区建设,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山东省积极建设海上山东,要让山东的海洋经济与陆上经济平分秋色;辽宁省注重发挥辽宁海洋大省的优势,带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43]
而在这其中,山东作为江苏省的沿海兄弟城市,在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程度与方式上一直处在江苏的前列,既有青岛、烟台这种沿海一线城市,同时主打海洋旅游经济的日照、威海等也处在整个滨海旅游经济的前列。而在烟台龙口市的龙口湾,中国最大的离岸人工岛群将诞生于此,整个人工岛“计划填海35.23平方公里,规划用海总面积将达到44.29平方公里。龙口人工岛群2011年5月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建设,按照规划,龙口人工岛群将建设6个离岸人工岛和1个突堤式人工岛”,建成之后,“2020年将打造为投资1000亿元、实现产值3000亿元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同时将崛起一个容纳10万人就业、30万人居住的‘海上新城’”[44]
一个人工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向海洋要空间,它更是一种沿海城市发展的宣言,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引领最新发展趋势的创举。对于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来说,摆脱山东修建人工岛固有的产业与规模导线思维,真正将原本单纯的围海造岛上升为撬动海洋城市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杠杆点,打造江苏第一个嵌入在海洋城市。
对于江苏来说,大胆突破,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进行人工造岛可以摆脱一直以来江苏沿海对自身发展信心不足的局面,“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也是江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比较而言,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滞后于发达地区,是我国“黄金海岸带”的“经济低谷区”,与江苏经济强省的身份极不相称城市化率处于较低水平,”[45]以“大手笔、新思路、高起点”为这一区域发展注入活力和信心。
而且,还能为江苏省的沿海城市发展树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与产业发展重心和区域增长极,为较为传统的南通产业结构增添新的发展动力,“从江苏省内和长三角区域来看,南通不仅是沿江、沿海交汇的关键节点城市,而且还是长三角经济向北翼腹地发展的重要的承接和扩散节点城市,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强……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结合政策引导,科学选择合适区域,将其培育成增长极来内生地推动整个区域发展。”[46]重塑南通成为“近代第一城”的那份创新与自信。
3.4 聚焦港口城市综合发展模式,打造“磁力型港口经济文化区”的特色路径
江苏沿海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发展动力区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恰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相间排布。通过新一轮沿海调整布局,直接效应就是逐渐填平沿海洼地,实现均衡发展。东部沿海承担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使命。有沿海经济一体化,才有全国经济一体化;有沿海区域协调,才有全国区域协调。”[47]依托自身港口优势进行创造性资源利用才能真正实现整个沿海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但是,目前整个江苏的港口经济发展偏向产业功能单一集聚,缺乏文化、生活与居住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江苏港口的发展很难形成持续性的动力机制,从而影响到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下,应当“做大、做强、做全”港口的资源深度挖掘,借助港口独特的三流合一,即“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形成多功能集聚,打造具备一个可以带动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磁力发展中心。
3.4.1 形成港口全产业链集聚新格局
围绕港口的已有基础性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与产业链全延伸的产业新格局,不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物流枢纽与各种流动资源的中转站,而是依据交通和资源获取成本决定的产业发展最新趋势,有选择性的布局各种高附加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做到可持续发展。
3.4.2 打造港口生活经济体的宜居生活岸线
充分挖掘港口城市本身的优质海岸线资源,将生活岸线与生产岸线有机结合,以港口城市数省通衢、交往海外的文化杂糅性和汇聚性形成港口的文化旅游功能附加。提升整个港口城市海岸在宜居程度上的发展水平,打造以高档生活区为特色的合力沿海生活岸线
3.4.3 塑造高端港口经济文化区新定位,介入国际空间
将江苏省沿海港口城市的定位高端拔高,直接面向国际同类型综合性港口城市的竞争,借助港口优势营造国际化的经济与文化空间,创造相关产业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3.4.4 以大丰港为空间枢纽,发挥港口磁力辐射效应
为发挥整个港口城市的磁力效应,建议在连云港、盐城与南通之间选择一个中间地带,比如南通与连云港之间的大丰港,将其塑造为主打港口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城市,以滨海、港口、开发、国际化为关键词,做到港口经济的生活化与城市空间的国际化以及城市文化的滨海化。成为带动整个沿海城市发展的磁力核心,服务并引领其他兄弟城市的后续发展。
3.5 创新“江苏海派特色经济模式”,实现以“大海洋—大都市”为双核导向的发展模式
沿海城市发展必须向海洋进军,向大上海都市圈进军!江苏省沿海城市拥有着双重区位优势叠加的绝佳资源禀赋,海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步成熟与大上海都市圈的强大辐射力都成为驱动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上海大都市圈对于整个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毋庸置疑,“由于城市集群发展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让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及结构不同的城市承担不同的功能,实现城市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城市分工收益和规模效益,因而城市集群正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48]
基于现实的语境考量,江苏省的沿海发展必须要深度结构自身对于海洋特色经济以及大上海都市圈的理解,谋求以自身的独有区位优势和特色发展路径实现对于海洋经济与大上海都市圈的双重介入。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全局性的整体战略意义,能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腹地和产业支撑,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融入全球产业链,并且对于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江苏沿海开发开放的关键在于加快整合资源与要素,实现体制与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沿海开发的新模式,实现沿海发展的新突破。”[49]在这种环境下,以蓝色海洋特色经济介入大上海城市群成为江苏沿海城市发展带的优先选择和发展捷径。
3.5.1 立足特色:深挖“新蓝色经济价值链条”产业新模式
蓝色经济正日益成为国家重点力推的又一开发蓝海,但是目前对于海洋经济的理解多数停留在资源的简单获取、加工、输入状态,没有从一个系统、战略的高度提出海洋经济的大局势思维。因此,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应当冲破单纯的产业或是资源发展视角,以价值链条的新模式实现对海洋经济的全开发与全利用,即将滩涂的保护性开发、风力发电、滨海特色旅游、海洋营养产业、海洋资源深加工、海岛地产开发等多种产业形势以价值递增程度与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分类,形成一个系统、完整、持续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
3.5.2 南通枢纽:直接实现南通与上海的一体化发展
正如前面所言,江苏沿海城市必须要有与外界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而南通,作为与上海距离最近的江苏沿海城市,应当将自身直接定位于大上海都市圈的一份子,区别于其他都市圈的城市定位,南通应以自身的人才、港口和海洋资源优势成为上海的“侧门港”,换句话说,南通市作为一个枢纽,应当承担起连接大上海都市圈与江苏沿海城市带的重要任务,自身以服务上海发展为城市目标导向,借助大城市影响直接实现跨越式迈进。
3.5.3 着眼大中小城市(镇)结构群:城市群互动中的共同进化与自我生长
从长三角地区看,江苏省沿海城市可为上海、浙江和苏南地区突破资源约束、提升产业结构提供最佳空间,使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圈从半幅扩展为全域。并且江苏沿海城市群各市县地理位置接近,文化相似,同处一省的行政权力支配下,区域一体化的态势明显,具有建设城市集群的客观条件。在这种现实情况的要求之下,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集群应当充分借鉴吸收已有的城市集群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谋求不断突破,以强调资源灵活组合的拼贴式与强调系统自我生成的涌现效益为基本着力点,形成摆脱以往行政主导且具有自我生长生命力的新式城市集群带。
3.6 利用后发优势,强调“底线向上”的洼地崛起,构造“榫卯”式城市互动集群模式
任何一个地区的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都会呈现出高低不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造城市集群内部的“发展均好性”,或者换句话说,如何能真正让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不仅仅关系到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成败,更是未来江苏在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所必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随着苏南率先崛起,苏北后发制人,整个江苏在城市竞争力的打造上日渐呈现出“南北互动、梯度发展”的战略理念,如果成功,则整个省内的产业升级换代就可以自如实现,这可以说这是江苏整体区域实现现代化的一个理想路径。但是在这种理想路径之中,江苏省的沿海城市发展却由于缺少相应的潜力和创新点,并没有像其他沿海省份那样发挥主导作用,反而形成了整个江苏省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洼地地带”,制约了江苏省整体的现代化发展大局,成为了“最短的一个板”。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从中国沿海地区来看,江苏沿海(主要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地市)的经济发展落后于我国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地区经济密度仅为广东沿海地区的1/6、浙江沿海地区的1/4、福建沿海地区的1/6、山东沿海地区的1/5。江苏沿海已经成为缝合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块拼图。”[50]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创新思路解决江苏沿海城市的洼地现状,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3.6.1 打造“榫卯式”的城市联动互助集群
对于如何实现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动互助,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提出利用“混合式的城市合作模式”推动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政府主导的多层次网状合作机制将是构建高效城市间合作机制的良策。所以,寻求江苏沿海城市群城市合作之道,应该放弃强制性的政府间合作与松散的经济体自我协调,而在公共治理理念下进行政府引导下的诱致性合作,形成省级政府、各市政府、民间社会的三维支撑模式,在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积极性的前提下实现城市间的协同治理。”[51]这种混合式城市合作模式主要是利用开发区等专业性产业机构作为试点范围,由地方政府发起,并且上级政府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就是由两市地方政府筹划,省政府赋予园区项目审批、土地利用等多项优惠政策。但这种模式过于强调经济与产业功能的片中,无法形成灵活多样的联动模式。
应当充分借鉴吸收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灵活、多样、因地制宜而又保证稳固的连接方式,强调不同城市集群内部以及不同城市集群之间的互相结构性互助。不硬性规定政策或是工程意义的指标或是帮扶方向,而是借助“柔性化”处理,以人才团队输入、资金先期投入、管理标准后期跟进等关键点的帮扶撬动整个低洼地带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一种低消耗投入模式下的持续性机制互助。
3.6.2 倡导“底线向上”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着眼整个江苏省沿海城市发展的洼地“底线向上”效应,创造以“底线向上”推动整体的模式,即江苏最不发达的地方也较其他地区发达。因此,江苏需要现代化的重点必须向苏北转移,专门解决江苏南北差异问题,充分利用江苏“凹地底线提效应”,从而推动江苏经济的整体的发展和快速提升,实现“区域均好型现代化”模式,从而真正打造成中国区域现代化的示范区。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统计意义上的现代化创新,更是一种江苏现代化精神乃至是整个江苏“地点精神”的一种体现。
将产业意义上的“微笑曲线” 翻转为城市发展而利用,主抓沿海城市高端的品牌工程塑造和基层的民生现代化保证,一方面提升整个江苏沿海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底线水平和对人民的普惠程度。另外一方面形成高端突破,直接介入全球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避免与其他同类地区形成低效无序的竞争格局。
江苏沿海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之日,必然是江苏整体现实现代化之时!
注释与参考文献:
[1] 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全球人类住区报告[M].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鸿雁.全球城市价值链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论——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战略[J].社会科学,2011,(10).
[3] Alex Jilberto and Andre Monne. “Globalization versus Regionalization” in Reg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edited by Alex Jilberto[M].Routledge,1998.
[4] Susan Strange .The Retreat of State :The Diffusion of Power in the World Econom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 46.
[5] 转引自Zygmunt Bauman. Globalization:The Human Consequences[M].Polity,1998:66.
[6] Kresl P. 1995. The determinants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in : Kresl Pand Gappert (eds). North American Citi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45 -68.
[7] Jessop B,S um N . 1999. Anent repreneurial city i n action:Hong Kong’s emerging strategies f or ( inter - ) urban competition[J].Urban Studies,37(12),287 - 313.
[8] 张鸿雁.全球城市价值链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论——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战略[J].社会科学,2011,(10).
[9] 弗朗索瓦·沙奈.资本全球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3—14.
[10] 何天云.全球化——从工具到制度和价值[J].探索,2005,(1).
[11]张鸿雁.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
[12] 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久,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04.
[13]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4] 卧城现象是在卫星城中普遍出现的,即人们在大城市或是市中心工作,只有在夜晚睡觉的时候才回到卫星城,这就造成了卫星城自身只有住宅产业,无法形成真正的城市发展活力。
[15] L.N Verma. Environmenr and Human Habitation. Himanshu Publications,1991,23.
[16]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发展研究,1996,(12).
[17] 张冬冬.论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发展[J].商业研究,348(2),16 .
[18] 张鸿雁.中国城市化理论模式的建构[J].学术月刊,2012,(8).
[19] Krugman,P.The Role of Geography i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M].1999(22) :142-161.
[20] Friedmann,J.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Pow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ystems.Development and Change[M].1973(3):12-50.
[21] Thomas,J.Bernadette,H.and John RS.Megalopolis 50 Years On:The Transformation of a City Reg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M].2007(2) :344 -367.
[22] 涌现效应是指组成系统各要素在形成系统的过程中会出现质变,让整个系统在形成之后具备某种自我不断更新的特点与行为方式。
[23] 阿尔弗兰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0,90.
[24] 颜鹏飞,黄树人.经济增长极和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168 -175.
[25] Myrdal.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M].出版单位不详.
[26] 王仲智,王富喜,林炳耀.增长极理论的困境: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5 ,(5):10-12.
[27] 即由上级政府发起,是一种科层式合作下的垂直政策协。这也代表了目前中国区域合作的一种习惯性途径,即强调自上而下、政府运作。
[28] 这种合作模式是指城市政府、非政府部门(NGO)、私营部门和学术精英等多种参与者参与其中,并不断互动。城市间合作完全处于自发的合作意愿,从而经过长期的信息交流,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模式。在专业领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共同市场,实现区域一体化.
[29] Leitner H,Sheppard E. Transceding interurban competition:Conceptual issues and policy alternatives in the European Union[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9:227-243
[30]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诸侯经济一词就已经被人们用来形容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现状。
[31][32] 谢德孙.源创新—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创新之道[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243.
[33] 公共物品主要包括大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消防、防灾等,准公共物品包括教育、科研、卫生、医疗、公园和部分基础设施等。前者需要政府提供或组织提供,后者可以按照“用者付费”原则,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供给。
[34] 张京祥,易千枫,项志远.对经营型城市更新的反思[J].现代城市研究,2011,(1).
[35] 此论断来自吴晓波先生在《中国历代经改革得失》的讲演视频。
[36] 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张玫英,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7]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38] 李建波,张京祥.中西方城市更新演化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03,(5):70-73.
[39] 陆峰.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蓝本出炉[OL].中国江苏,..
[42] 包宗顺.江苏沿海开发:落差·机遇·发展思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
[43] 李靖宇,赵伟.关于开发海洋区域创建中国第五大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06,(6):14.
[44] http:///travel/china/north/detail_2011_07/29/8039865_0.shtml.
[45] 孙志军,洪银兴.苏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7.
[46] 张文锦,唐德善.江苏沿海开发的增长极选择[J].经济问题,2010 ,(4):122.
[47] 江海旭,李悦铮,马慧强.对中国沿海“四小”经济区(带)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理论[J].经济地理,2010,30(6).
[48] 张伟,马彦琳.国外城市集群发展动力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11,8(82).
[49] 方敏.江苏沿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