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目前状况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8 16:45: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机电一体化目前状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机电一体化目前状况

篇1

中图分类号:TH1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49-01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能够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1、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分析

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包括动力控制部分、机械本体和执行单元等,系统中涉及到电、气、磁和光等。其中计算机起到控制设备动作的作用,而机械本体负责执行动作,只有两者协调合作,才能保障设备正常工作。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特性有:(1)机械零件多并且易被磨损;(2)缺乏自动诊断能力;(3)没有明显的报警提示,部分故障有提示,而一些故障没有提示;(4)缺乏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企业机械加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设备价格较高,机床的寿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如果机电一体化设备出现故障,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只看到该设备的效能,对于如何合理操作设备并不关注,部分设备甚至经常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因此经常发生由于设备故障而停工的情况。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效能,合理操作设备并定期进行故障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2、常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设备中比较常用的故障诊断技术有以下几种。

2.1 振动故障诊断技术

通过设置相关检测设备的振动参数,并根据检测设备的信息特点对机电设备进行故障诊断的技术就是振动故障诊断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故障检测,由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剧烈的震动,使用振动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到振动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加速度和速度等。在检测过程中要想获取充足的检测数据,并对机械设备的运作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就需要对测量点的位置进行正确选择。这种故障诊断技术操作较为简单,检测得出的设备运行状况报告清晰明了,也增加了检测和诊断故障的准确率。

2.2 油液磨屑分析故障诊断技术

机械零件的磨损失效约占设备失效的80%,是设备最主要最常见的失效形式,而对其起决定性作用的两大因素为:摩擦副的性质和所用剂(油脂)。

2.2.1 油液磨屑分析技术原理

运动副的表面磨损会产生磨屑颗粒,以悬浮状态和灰尘等杂物一起进入并存在设备的系统和液压系统中,而这些磨损颗粒为设备故障和失效提供很重要的信息。磨损颗粒的不同特性(形状、尺寸、表面样貌、数量以及颗粒的分布)反映了设备不同的磨损失效形式(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磨料磨损等)。

2.2.2 油液磨屑分析故障诊断技术实用性

油液磨屑分析故障诊断技术一般用于机械系统和液压系统中,是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油液磨屑进行识别分析,通过了解油液的成分以及油液磨屑颗粒的形态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判断。该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根据油液颗粒的尺寸对机械设备的磨损情况进行判断,而磨损的类型可以根据油液颗粒的形状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微粒的成分来判断机械磨损发生的具置。

2.2.3 油液磨屑理化性能的分析

根据油液磨屑颗粒的特性可以判断设备运行的情况,如表1:

2.3 射线扫描故障诊断技术

Y射线扫描诊断技术属于一种新兴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它一般用于检测工艺设备。该检测技术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判断的方法主要是对扫描图谱的特点进行分析。

3、影响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可靠性的因素

3.1 元器件失效

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基本构成单元之一就是元器件,而单个元器件的可靠性为整个设备的可靠性打下了基础。根据概率运算的准则,机械设备各组成部分的失效率之和构成了整个机械设备的失效率。因此,应该选择失效率较低的元器件产品,以降低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的失效率。

3.2 元器件的组装和连接

机电一体化设备中有十分复杂的控制系统,并且元器件纵横交错连接在一起,要想提高整个设备的可靠性,就需要正确进行元器件的组装和连接。设备如果某个插件出现接触不良,可能导致信号传输失灵,这也是设备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机电设备中的温度或者湿度有很大的变化,设备运行过程中粉尘的污染或者机械振动等都可能影响到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3.3 电磁影响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依靠电能工作,设备中必然会出现电磁能量的相互转换,这种电磁不仅影响到周围的环境,也影响到设备的制动、电源负载等多个方面。

4、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

4.1 缺少设备故障检测的精确度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我们已经掌握了机电一w化设备的诊断的相关技术和诊断方法。但是仍然缺少一套完整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我国国内的诊断技术大多是针对设备的某一部分或者是某一具体类型的设备来说的,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诊断技术的方法和理论;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做好诊断的精确度问题,处理好设备故障和检测信息之间的关系,提高诊断技术的精确度和准确性,使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

4.2 缺少检测的实际经验和方法

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在一些领域里仍然处于理论阶段,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在设备诊断的模糊理论、小波分析、神经网络、智能方法这些领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只有一些相关的理论作为设备故障检验的支撑和研究。我们应该加大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工作生产过程中,积累故障诊断和修复的实际经验,能够使理论和经验完整的结合,形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完整理论和方法。

4.3 缺少设备故障的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有很多操作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但是缺乏相应的设备故障检测人员。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专家智力支持系统,形成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队伍,专业地维护设备的运行,实时进行设备故障的监督。还要培养设备故障诊断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水平。

5、结束语

篇2

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高产高效成为煤矿生产的最高目标,那么煤电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于煤炭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矿山综合自动化基础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支撑着整个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煤矿生产的每个过程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一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实现高效节能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随着煤矿生产不断向深部水平发展,对控制水平和规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又加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采用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的煤矿,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一个循环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首先,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提高煤炭企业的劳动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煤炭企业的起步阶段,那时基本是手工作业,企业的生产状况非常落后,由于设备简单,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以手工作业为主,这样就造成了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的现象。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机电技术的引入,煤企业生产逐步实现了一些机械化水平,可是由于不是非常先进,工人仍然处于劳动强度比较大的状态。当然,近几年,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迅速发展,并在煤炭企业中被大量运用,很多新型机电设备的投入使用生产彻底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改变了煤矿企业生产的作业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次,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对于提高了煤炭企业安全保障起着重要意义。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它的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煤矿的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煤炭职工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同时安全生产也关系到保护国家资源与财产不受损失。所以,在煤矿的机电系统中,在安全保护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保证设备的防爆性能,这样才能保证煤炭工业的顺利发展。另外,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了群众劳动收入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由于采用最先进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炭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煤炭产量也自然大大提升,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稳定中得到了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更是显著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也为社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近几年中在企业中被大量采用个的技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复合技术,它符合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优势。由于煤炭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是将数百、数千万吨煤炭从地层深处采掘、运送到地面,所以大量的机电设备应运而生,实现了这一目标。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由于煤矿机电一体化水平不断增高,我国煤炭企业机电设备不再完全依赖进口设备的引入,有一部分设备已经能够国产化,并且在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远距离遥控技术及部分机电一体化高端电器原件已经被应用到煤炭采掘机械中,采掘机械部分控制、自身检查检测及监控均已经实现了电脑程序化,这给采掘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也不断加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来,于是信息流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色。当然,和机电相关的产品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煤炭企业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煤矿机械中,使煤炭生产又一次得到了质的飞跃。

三、当代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目前,在矿山开采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机电设备,其主要特点是其拥有高可靠性、功率小、保护功能完备、维护简便等优良性能。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综合自动化生产需要,今后的煤炭企业主要研究开发以微机为基础的矿井安全监控及专家系统应用,开发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开采配套设备的核心装置,积极研制具有多种功能的煤矿机器人,以增加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通信功能。虽然我煤炭企业在机电一体化上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是今后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发展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机电设备系统化。虽然,我国的大部分煤矿的机械设备部分采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但这些设备还很零散,还没有形成系统化态势。而且这些先进的设备往往只有一些国有新建大中型煤矿才被采用,而很多传统的中小煤矿几乎还没有应用到这些设备:第二是机电设备程序化。目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应用虽然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煤炭企业的机电装备上在程序化的应用却是很差,尤其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差距更大:第三是机电设备环保化。今后煤矿企业开发优质、高效节能、环保、噪声低、低污染、低粉尘、可靠性强的技术设备,是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煤矿采掘行业的发展趋势;第四是信息化。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将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使煤炭企业经营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加入WTO以后,煤炭企业将面临更激烈、更残酷的国际竞争。为迎接双重挑战,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需要尽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达到强化安全生产,宣传企业形象、减少内耗、提高内信息的传输速度都有极高的作用,这也是我国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需要,煤炭企业的地点一体化技术要向更深层次的水平发展,这样会更有利于促进从这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更强大、性能更优越,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越来越强,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采用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装备的煤矿,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也是一个煤矿企业循环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篇3

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07-01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并探测到外界信号、物理条件、化学组成,同时能将其所探测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系统。煤矿生产具有规模大、难度大及危险性高的特点,将传感器有效应用于煤矿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煤炭开采企业,充分了解并掌握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物理装置,可以有效的探测到外界信号、物理条件和化学组成,并将信号传递给系统中其他装置。就目前讲,传感器是企业生产活动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主要途径,特别对于生产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施工作业,因此传感器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感器的最大特性,在于其涉及范围广、综合性强。传感器的此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生产和施工中应用的普遍性。

2 传感器在煤矿机电一体化中的运用与发展

煤炭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的开采作业具有较高的难度和较大的危险性,而机电一体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对高效率、高质量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需求的不断增加,有效的将传感器应用于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不但可有效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施工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2.1 传感器在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通常讲,传感器在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并论述传感器的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1)在煤矿机器人的应用。

众所周知,煤矿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为此通过机器人探测、获取施工环境和信息成为目前煤矿高难度作业的主要途径。将传感器应用于机器人,就相当于将机器人变成了像人一样有触觉、有视觉、有听觉的真实的作业人员,传感器的应用将煤矿机电一体化产业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同时也为煤矿的安全作业提供了保障。

(2)在煤矿电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液压支架在煤矿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模拟人工操作的关键性设备。具有传感器等多种支架控制单元组成的电液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手动操作、人为操作具有作业效率高、安全性高和操作性便捷等优势。传感器在煤矿电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矿井下无人作业的局面,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在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①煤尘测量。煤矿生产过程中,煤尘是威胁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传感器在煤矿中的应用则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光纤传感器在煤尘测量中的工作原理,即光向后散射法,而后将获取信息传送给计算机,再由计算机操作人员及时管理和控制,此时传感器在煤尘测量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

②瓦斯爆炸。瓦斯爆炸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为此将强对煤矿甲烷气体的监控、检测至关重要。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原理为,矿井瓦斯中不同气体的分子结构所对应的吸收光谱不同,并且同一种气体在不同浓度时,同一吸收峰所吸收的强度也有所不同,由此通过对气体特定波长光吸收程度的检测和信息反馈,就可以确定矿井中气体的成分和浓度状况。传感器在此处的应用,做到了对矿井中瓦斯所含气体类别和浓度的实时检测和监控,有效保证了狂进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2.2 传感器在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传感器在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然而随着煤矿中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传感器在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也应该向着技术化、微型化、智能话及数字化方向发展。

首先可集中目前传感器所能感受到的对象,如生物学、光电子及微电子等;其次根据上述集中的信息感受对象,不断研究并开发出创新型的敏感材料,从而有利于研制出高科技、应用范围广的新型传感器;另外积极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以有效保证煤矿声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及时性、可靠性;最后提倡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传统煤矿中应用的传感器不过是一个单一的模拟信号,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传感器应挣脱传统束缚,将单一的模拟信号改变为已处理好的数字信号,以满足智能传感器的讲授需求。

总而言之,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的应用,为煤矿开采和作业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虽然我国传感器在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与变化,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应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研究、发现质量更好的传感器新型材料,从而为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较高的检测水平,以确保煤矿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煤矿生产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推动我国煤矿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善秋.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8.

篇4

关键词:

机械制造业;机电一体化;发展

机械制造业要得到一个快速的发展就需要依赖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非常快的。企业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就需要在机械制造业中广泛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等新型的技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的机械制造业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我们企业的结构会有一个深度的改造。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积极的推动机械制造业向着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这种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投入使用使得我们企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性能、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体系等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撑下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不断的涌现出来,这些产品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1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机电一体化

机械制造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其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现代的制造系统中以数控技术为代表。这种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的,让机械设备的效率更高、精准度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等等优势。新的技术的引进可以改变传统机械制造业单一化、技术含量低等一些不足之处,帮助企业实现集成化的生产、自动化的生产以及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企业自身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的使用可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润。当前阶段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取得一席之地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手段。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鼓励企业开发出更多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我们国家机械制造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在目前的机械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爆弱、技术相对落后以及管理不合理。要让我们机械制造业与国际化市场接轨就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

2机械制造业向着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方式分析

当前阶段我国的机械制造业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是找到一条真正符合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机电一体化发展道路。我们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首先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于企业的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改造,要积极的组织科研人员学习先进技术并且尽快的投入到企业生产之中。特别是对于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一定要针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改良,不能照搬全收,这样盲目的使用国外技术是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其次要加大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科研力量的投入,科研人员要尽快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企业对于国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依赖性不能太强,要想在市场竞争之中取得一席之地就需要有自主开发的技术。具体方法分析入如下:

2.1依据当前发展形势做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规划

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以机电一体化为主的。国家应该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对企业做出一个统一的规划,依据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投资少、收效高、环保节能的发展途径。国家要对生产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使用做出其宏观上的指导。

2.2积极改造传统的生产设备,改善企业管理状况

传统的机械制造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市场需要,现在微电子技术、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领域非常的广泛,通过新技术的引入可以帮助企业改造传统的生产设备。企业的管理对于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管理者如果不够重视技术上的革新那么我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很难实际的运用到企业生产之中。又或者引进了技术和设备在后期操作和维护人员分配上管理不到位也很难让我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创造应有的价值。

2.3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要与国际市场相融合

目前我们的市场越来越开发,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是越加的紧密。所以我们的机械制造业要积极的参入到国际市场之中,这就需要机械生产者积极的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其科技含量。要发展我国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质检的差距就需要积极攻克机电一体化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2.4重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人才的培养

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推荐机械制造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就需要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培养。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企业生产之中运用得非常的广泛,我们国家的现在人才储备不足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教育单位应该改革自己的专业设置,增加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并且在我们的专业课程中加入计算机学、CAD制图等等更多实用的课程。鼓励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企业也应该定期组织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积极引导技术骨干人员钻研机电一体化技术。

3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制造业之中的作用非常的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不断的取得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熟让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和生产效率得到一个深刻的改革。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会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他将全面的推进我们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小勇.机械制造业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探讨[J].科技风,2016(05):15.

[2]黄滨.机械制造业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探讨[J].电子工业技术,1992(03):31.

[3]王丽霞.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工程方便的发展方向[J].中州大学学报,2000(12):30.

篇5

中图分类号:U4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39-01

一、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

望文生义,从其字面上来看,它主要指的是将相应的电气以及机械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并将之统一于一个系统之中。目前状况下,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的结合程度会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机电一体化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机电自动化”的模式,并逐渐向智能化以及电子自动化的方向迅速发展。这种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基于相应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工业生产的流速。除此之外,改变了原来的人工化模式,逐渐趋于无人生产线。并有效的实现了对于计算机的引入,发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并最终实现动态化的控制,这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网络信息传递以及集成化电子终端来完成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二、高速公路中的机电一体化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机电一体化的作用与地位逐渐的显现出来,若想对其进行有效的实现,就必须将相应的工程机械制造以及电子控制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其施工的机械能能够自行完成作业以及自行进行检测,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实现智能化。简单的说,高速公路的机电一体化其实就是进行相关工程机械的改造,使其具有自动化功能。并且实现对于施工工艺的结合,使得多种的施工工艺可以通过一组机械来完成。目前状况下,随着其控制模块以及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相关的工程作业机械对于工程施工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适应能力也越强,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实现。

(一)电子控制系统实现机械自检。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它可以有效的进行对于机械设备的自我检测,这也成为了它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势。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工程机械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动态化的监控模式,并且基于此能够更为合理的对工程机械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对于工程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事故能够提前预知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电子控制系统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功能,那就是当设备运行时,可以对其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控,这些部分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系统以及相应的电子系统。这一监控系统主要存在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监控和信息处理系统以及相应的报警系统。

(二)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提高了作业的精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高速公路的等级也随之上升,这就给高速公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施工工艺的实施如果还只是停留在人为操作之上是不能适应其发展的,不仅如此,如果只是利用相关的仪器对其进行检测的话,需要多次反复检测,这就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对于人力以及物力也有着较大的消耗。因此,实现对于作业精度以及检测及时性的提高势在必行。而机电一体化可以进行对于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适应了发展的需要。首先,机电一体技术能够实现对于作业模式的设定,使之形成一定的作业顺序以及作业标准,并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的精确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保证。不仅如此,因为相关的机械自动作业能够同参数的调整来实现对于施工精度的提高,而对于精度的设定过程是开放的,这样一来,就能够进行高精度持续作业的实现。

(三)机电一体化可以降低机电工程施工的能源消耗。传统的施工操作中,进行对于工作输出功率的调整都是人为的。但是这种调整往往过于僵化,且精确程度不高。它仅仅是做出简单的换挡以及变换转速的操作,这为进行对于能源消耗的控制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受到的制约较多。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厂商采取的措施是:引入相应的电子控制技术,并基于此实现对于挖掘机工作效率的有效降低,这样一来,在工作中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燃油使用的效率。因此,机电一体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于能源消耗的降低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且效果明显。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前景

(一)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之中有着明显的提高。之所以要提高机电一体化的程度,就是为了实现智能化的控制。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控制技术的利用,并基于此实现机械的智能化。对于智能化这一概念来说,它具体指的是:进行对于相应工况分析系统的预先设计,然后将之运用到不同的情况之下,并以此完成对于工况的评估。除此之外,能够随时改变运行模式。目前状况下,模拟智能、模糊数学、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机电一体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二)模块化作业。目前,机电一体化正朝着控制自动化、操作模式简单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实现相应的智能模块化控制。这种模块化的操作以及实施主要是对于某些固定的程序化模块进行有效的利用,并将之与特定机械设备组合进行一定程度的配合,以此来进行特定工况下的作业。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将会为环保做出巨大的贡献。前文中,我们已经说明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工程机械的能耗的降低。由此可见,随着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应用于推广,它将对环保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机械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它可以利用较少数量的智能化施工机械实现对于较大工程量的完成,这样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相关的资源。

四、结束语

我们主要对机电一体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方面的应用进行重点分析。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使得人们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篇6

机电一体化就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机电一体化进程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而必然要求,他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机电一体化

从其字面上来看,它主要指的是将相应的电气以及机械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并将之统一于一个系统之中。目前状况下,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的结合程度会越来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机电一体化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机电自动化"的模式,并逐渐向智能化以及电子自动化的方向迅速发展。这种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基于相应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工业生产的流速。除此之外,改变了原来的人工化模式,逐渐趋于无人生产线。并有效的实现了对于计算机的引入,发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并最终实现动态化的控制,这主要是通过相应的网络信息传递以及集成化电子终端来完成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机电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应用,随着时展的需要它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机电一体化主要是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来控制工业生产的流程,改变了传统的凡事都要通过人工控制的弊端,是工业生产的流程逐渐趋于无人化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人力开支,建立一个全自动的机电一体化的工作流程模式。

2 高速公路中的机电一体化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在高速公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机电一体化条件下,工程建设的施工问题可以通过机械设备自行完成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工程的工期,而且对于工程的技术上的要求也可以通过机电一体化来完成,使其微处理的技术不断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2.1 电子控制系统实现机械检测

机电一体化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对机械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被检测出来,对其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机电一体化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在系统运行中实施动态监测,主要是针对发动机、传动系统等,当这些系统在运行时出现问题,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便于管理人员的及时发现。

2.2 机电一体化提高了作业的精度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速公路领域的应用,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同时也给高速公路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在传统的高速公路施工中,大多都是利用人为操作,由于人为的操作存在误差,在完工时还要进行人为检测,这无疑就耽误了工程建设的时间。而机电一体化的出现迎合了发展的需要,大大地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相比人工在施工时操作更加标准,而且可以实现自动检测,使工程作业在精准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一来就可以持续性工作,对提高工程效率也有很大帮助。

2.3 机电一体化可以降低施工的能源消耗

传统的工程作业都是通过人为进行的,不可避免的在能源上会产生一些损耗,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浪费。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设备的改进,提高了燃油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损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前景

3.1 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之中有着明显的提高

之所以要提高机电一体化的程度,就是为了实现智能化的控制。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控制技术的利用,并基于此实现机械的智能化。对于智能化这一概念来说,它具体指的是:进行对于相应工况分析系统的预先设计,然后将之运用到不同的情况之下,并以此完成对于工况的评估。除此之外,能够随时改变运行模式。目前状况下,模拟智能、模糊数学、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机电一体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2 模块化作业

目前,机电一体化正朝着控制自动化、操作模式简单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实现相应的智能模块化控制。这种模块化的操作以及实施主要是对于某些固定的程序化模块进行有效的利用,并将之与特定机械设备组合进行一定程度的配合,以此来进行特定工况下的作业。

3.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将会为环保做出巨大的贡献

前文中,我们已经说明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工程机械的能耗的降低。由此可见,随着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应用于推广,它将对环保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机械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它可以利用较少数量的智能化施工机械实现对于较大工程量的完成,这样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相关的资源。

4 加强高速公路机电一体化系统维护管理措施

4.1 从源头确保机电系统品质,为维护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源头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品质,必须从工程建设招投标阶段起就要规范管理,挑选最优的承包单位,细化合同管理,为工程的建设营造最佳的条件。监理工作是工程的生命线,为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建成后能发挥最大的投资效果,满足营运的需要,必须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为以后的维护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遵守行业法规,建立完善制度和操作规程,切实严格执行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与电力、通信、消防、环保、水利、环卫、防雷等行业都有密切关系,必须注重相关的行业法规。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对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和整体服务水平是极其必要的。

4.3 明确维护组织体系与职责范围

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制度中应明确维护的组织体系,提出相应的职责范围。其主要包括:执行与机电系统维护工作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各系统的工作运行状况,消除潜在隐患,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对故障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恢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等。如果在施工维护管理期间,施工单位需安排技术人员加强系统的看护检查,对潜在的安全故障进行提前控制防范。

结束语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分析,看出机电一体化对于提高工程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学习来把这项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TH-39;TD63 文献标识码:A

1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2航空工业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航空工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航空航天技术,并将最新电子技术积极的运用于完善航空机械产品的性能方面,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航空工业的发展,对于先进战斗机的需求,推动了航空领域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进一步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但是,由于工业技术基础的限制,这一阶段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程度还不深,也无法进行广泛的推广;20世纪70到80年代为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由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更先进技术的出现,航空技术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等充分运用到了航空工业领域,为机电一体化与航空工业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为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世界航空工业领域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基础的航空工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基本成为航空工业的支柱性技术,90年代后期,航空工业开始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宇宙时代,航空工业领域对于机电一体化的运用更为精纯,大规模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航空领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3航空工业领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航空制造业的智能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化已经成为目前航空工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最主要的方向。人工智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特别是在飞行系统的建设,自动导航、自动驾驶等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基础的航空智能化已经取代传统的飞行操控方式,成为航空领域主要的飞行控制技术。

3.2航空管理技术的网络化

航空管理技术的网络化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背景下,航空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世界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航空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计算机网络将整个航空技术领域和各种设备连成一体,实现了生产和操作、空中和地面的一体化发展。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各种航空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航空工业机电一体化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3.3航空设施设备的微型化

得益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航空设施设备还呈现出了微型化的发展趋势。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而航空航天工业中所需要的各种特殊材料的生产、重要零部件的制造、关键技术的革新都都离不开设施设备的微型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无疑为实现航空设施设备的微型化提供了条件。

3.4航空工业生产的绿色化

节能环保、绿色生产也是航空工业领域探索的重要方向、航空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航天事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航空工业是一个大动力、高耗能、高投入的产业。在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背景下,探索绿色航空工业技术成为航空领域的重点攻坚任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帮助下,绿色航空产品概念应运而生。机电一体化使航空工业在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因此,促进航空产业的绿色发展,也是航空工业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晓娜,朱柏龙.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17).

篇8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030-01

一、前言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的机械工程离不开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机电一体化的技能在工程机械中的使用能是工程的性能有效的发挥。

二、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所谓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综合运用于机械中去,使得机械设备运转效率得以提高,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由此去实现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现阶段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领域的运用,主要是以电子控制系统的方式来运行的。

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特点

1.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应用性比较强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它是以机械作为载体的,来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开发,几乎不会受到行业的制约。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把信息化来作为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智能化,从而可以开发以及生产一系列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这些产品的性能比较好,功能也比较强。

2.整体达到最优化

从整个系统看出,对新的技术要充分利用,而且在新技术之间能够互相交叉,就可以让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效率比较高,性能比较高,材料比较节省,能源比较节省,损耗比较低,污染比较低,省时而又省力。

3.综合性比较强

机电一体化是由多个方面综合而成的,这些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它们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共同向前发展。

4.系统化的层次比较

机电一体化是将工业产品以及过程利用各种技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强调层次化和系统化。无论从单参数、单击控制到多参数、多级控制,还是从单件单品生产工艺到柔性及自动化生产线,直到整个系统工程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都体现在系统各个层次的开发和应用中。

5.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常来说,机电一体化系统都能够进行自我保护,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减少所受到的损害,大大提高安全性。对于某些比较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也可以在恶劣以及危险的环境之中,来进行无人操作的自动工作。

6.具有柔性的特点

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柔性是它的特点之一。依据实际需要的改变,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能够不再改装任何系统,就能够极其有效的对系统的构造以及生产的过程,依据系统的功能目标以及组织结构目标优化,以智能、调整、修改,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重要途径。

7.使用时非常简单

在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操作时,即使对机电一体化不了解的人,也能够很熟练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操作。在这里,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功能比较强,二是操作比较简便,三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比较容易协调。

8.可靠性比较高,稳定性比较高,寿命比较长

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基本上是不会出现机械磨损的情况,就是因为这样,它的寿命大大提高,出故障的效率大大降低,可靠性就会大大增强,以及稳定性就会大大增强。

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二)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三)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四)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五)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六)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七)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形势,来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推测。机电一体化向五个方向发展:其一是智能化方向,其二是柔性化方向,其三是微型化发展,其四是光机电一体化方向,其五是仿生物系统化方向。

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就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来对它的发展趋势来进行判断。就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来说,逐渐脱离了人工,离计算机控制越来越近,可以判定向智能化发展;就机电产品的发展脉络来说,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可以判定向智能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向柔性化方向发展

就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来对未来的产品做出推测,在控制以及执行的系统中,有可以满足需要的“冗余度”,有比较强的“柔性”,这样就能够比较有利于更加好地来应付一些突然发生的事件,这样就可以进行设计,设计成为了“自律分配系统”。在这些系统之中,每个子系统都是彼此独立进行工作的,每个子系统都是为总系统提供服务的,与此同时,它还具有“自律性”,这样就可以把不一样的环境条件作为依据,从而做出不一样的反应。它的特点就是,每个子系统都可以产生一些自身的信息,而且可以附加一些信息。在这个总的前提之下,拥有的“行动”是完全可以进行改变的。就这样,一来它可以对系统的柔性进行增加,二来它不会由于某一个子系统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机电一体化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就目前而言,在半导体元件制作的过程中,使用蚀刻的方法,已经制作出了亚微米级别的机械器件。当这个实验的结果运用于实际的使用时,至于分辨出机械部分与控制部分之间的差别,这种行为完全没有意义了。就在那时,机械与电子可以合二为一了,可以把三个部分集合起来,体积就会变得很小,最终可以组合成为自律元件。这三个部分,其一是执行结构,其二是传感器,其三是CPU。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向微型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向光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通常来说,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一是传感系统,其二是能源系统,其三是信息处理系统,其四是机械结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把光学的技术引进机电一体化中,要充分利用光学技术自身的特点,就能够非常成功的改变机电一体化中的系统,其一是传感系统,其二是能源系统,其三是信息处理系统。

机电一体化向仿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对目前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探析,就可以推测出,机电一体化中的装置,依赖信息是非常大的,而且经常会在结构方面,在静态时是不够稳定的。然而,在动态时,却显得非常稳定,就这种状态而言,是与动物非常相似的。

六、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脚步的加快,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我国机电一体化所应用的领域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也随着增加,在煤炭开采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提速高效、安全机械化采煤的重要前提;应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以提高采煤效率,该技术应用在煤矿开采中,可以有效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同时能够将采煤技术带入到一个新阶段。以此,本文就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的应用进行如下分析。

1 机电技术一体化在煤炭开采中的作用

1.1 提高生产安全系数

煤炭开采工作量大,如果不采用机电一体化,仍然采用传统的开采技术,不仅开采风险高,而且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如在机电一体化应用之前,矿井以下的所有工作都需要员工手工完成,工作量大,员工需要完成大量工作,需要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安全。而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井下的大量工作都能用机器完成,工人只需要正确操作好机器,就能实现高效率及安全开采。

1.2 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采用机电一体化开采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开采效率,因为开采方式改变了,原先的人工换成机器,人工从之前高负荷的开采中解放出来,使得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开采安全性得到极大提高。之前,井下的开采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由于井下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效率并不是很高;当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原先的开采工作被机器取代,工人的作用只是控制好机器运行状态,使其在正常范围之内运作,便能保证开采效率。但需要补充的是,机器在使用之后必须做好保养工作,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所以,在每次使用之后,需要及时检查,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保证在之后使用时,不出现故障。

1.3 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收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人工量。传统的煤矿开采中,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才能提高开采效率;这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煤炭开采量,但也增加了人工费用,对于企业高效经营极其不利。而采用机电一体化,有效减少了人工数量,从而减少了人工方面的费用支出。其二,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开采效率提高,员工的收入也相应提高,福利也增加,这直接提高员工的干劲,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2 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的应用分析

2.1 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采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将采好的煤炭从井下输送到地面,极大的提高了开采效率。我国在煤炭机电一体化应用过程中,经历了一段摸索阶段,开始采用多带式输送机,这种机器运输容量小、输送距离较短,在运行中容易出现故障,并且稳定性也不高,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发挥重大效用。之后,我国一些科研机构专门分析了这种输送机的缺点,并全面考察了矿井内部的作业环境,对其做了全面改动,增加了一些软启动及制动装置,有效克服了使用中不足,提高了运作效率。目前,经过改造后的传送机已经被广泛采用在各大型煤矿中,不仅提高了开采效率,而且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2.2 采煤机

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应用在采煤机上,使其牵引方式得到优化,不仅提高了机器的使用期限,而且提高了其安全性能。通过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采煤机由传统的液压式牵引方式,转化为电动式牵引方式,有效提高了开采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煤炭开采量。采煤机经过机电一体化改造,有效降低了采煤过程中机器受到的阻力,并且能够和其它装置配合运作,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避免了资源浪费。此外,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能够使采煤机在坡度较大的情况下,通过采用防滑装置,实现煤炭开采,从而扩展了其使用范围,也提升了其荷载能力。在煤炭开采中,零件损耗一直是影响开采效率的主要因素,使用液压牵引方式,会使采煤机在运作过程中受到严重磨损,并且运作速度越大,磨损越严重;当零件磨损到机器无法运作时,便需要更换零件,才能保持机器正常运作。这不仅加大了开采成本,而且浪费了时间,不仅不利于开采效率,也不利于开采质量。而采用了电动牵引方式之后,有效避免了上述情况,极大的提高了开采效率,节省了开采成本。

2.3 提升机

目前,在煤矿开采中,提升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最成功的一个,已经全面实现了自动化及数字化控制。内装式提升机便是众最典型的代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方面,它将驱动装置和滚筒装置有机的结合自一起,不仅提高了运作效率,而且简化了操作步骤。提升机采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能够对自身运行状况自动检测,并定期对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以发现一些异常现象;这种自动检测方式,不仅为维修提供故障来源,而且提高了机器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还节省了维修成本,对于煤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提升机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效简化了操作设备,提高了兼容性能,使得运行更加安全,提升速度更加稳定,也更加安全,从而有效提高了可操作性。另外,提升机采用全数字型操作之后,将计算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得检测系统更加完善,已经被许多大型煤炭开采企业所采用

2.4 电控液压支架

我国电控液压支架在煤炭开采中使用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在使用时,常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开采效率。如许多煤矿中使用的电控液压支架,结构简单,功能有限,并没有较广的使用范围。因此,应将支架技术和计算机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得支架和顶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以减少零部件之间相互摩擦,进而提高支架使用寿命。

结语

我国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对开采效率也提出新的要求。应积极引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其在煤矿开采中广泛应用,以提高开采效率,同时也提高开采安全性。以此,本文就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学科开始交叉渗透,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导致工程领域的革命与改造,机电一体化被赋予新的内容。目前,真正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中职学校为数不多,即使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校,也只是把机械和电气的知识简单地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渴求,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现阶段许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和探索方法

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三个突出”:(1)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突出创新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3)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的教学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性较强,跟数学、物理及电路等相关课程联系精密,需要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控制、电子电器和机械等相关专业。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较难科目的过程中会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课堂教学、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中总结教学问题,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共同寻找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二、确立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中初级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要培养出符合科学技术进步的创新型人才,必须确立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目标。目前我国教育一直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忽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种顺应时代的培养模式,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培养什么样的创新人才?怎样培养创新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机电行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的有效策略

1.合理设置课时教材,优化课时目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课时被缩减,由于课程综合了多门学科,所涉及的概念、专业名词多,并且内容抽象,学生很难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内掌握。而且课程使用理论教材内容比较多,各个章节所覆盖的是不同学科的内容,比如前一章是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后一章是机电一体化检测系统,再下一章又变成计算机控制及接口技术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将各个章节的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课时目标的设计要遵循具体性、可操作性、完整性和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为获取信息而阅读的思想,方法和原则必须对教材进行整体教学,以此带动学生深入教材中的理论学习,掌握课文内容,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2.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在机电一体化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即忠于教材,照本宣科,在一堂课上教师从头到尾都讲理论知识,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可以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运用行动导向法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方法要求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转变,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采取第一堂课与第二堂课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围绕课本设置相关课程,实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两位一体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专项集训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经验。

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师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为每一个教学单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以实际的例子导入,指导学生设法解决有关知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经验。如对于金工实习,应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立足专业实际,在具体操作中以车工、钳工、焊接等工种的操作为基础,紧紧围绕机电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特别要普通车、铣床与简易数控机床操作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索,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从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提高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一种尝试,要全体机电专业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懈努力探索,不断地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高亮.浅谈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

[2]吴艳芳.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