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8 16:45: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篇1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水利工程进行高效而科学的管理,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常说的工程管理,是对某一工程而言,从最初的方案制定开始,一直到工程完工的整个过程中对建设项目及相关附属建设进行管理。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然而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中,由于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管理工作内容也比较繁复,所以,要首先对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有条理、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1.水利工程管理概述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日渐紧缺,与此同时工业和农业生产给水资源带来了诸多的污染,造成了水环境的严重恶化,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水利工程建设是缓解水资源紧缺,解决水环境恶化的重要手段,而对水利工程加强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是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管理的对象是水利工程涉及到的生产过程、资金、材料与工作人员,在管理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结合工程的实际展开合理的组织与计划,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使用,从而达到通过水利工程获取效益的目的。

2.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展开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是水管单位。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承担着组织生产活动的职责,同时也能反映社会中的生产关系。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分为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方面的内容。

2.1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经营管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科学的组织生产力。在进行生产力的组织管理中,又可分为对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及生产力中的要素进行综合的组织管理。第二个方面就是正确的处理水利工程中包括政府、水管单位、员工和用水单位在内的生产关系。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经营管理,使合理处理生产关系与科学组织生产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协同发挥作用。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经营管理体现在对于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协调关系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加以有力的调控等方面。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进行周密的计划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明确管理目标的重要基础,而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就是对生产力加以组织。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必须加以协调解决,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以正确的指导为手段,建立起管理工作的秩序。最后,还要对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的偏差及问题进行有力的调控,将水利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落到实处,使决策和计划真正在经营活动中发挥指导作用。

2.2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生产活动管理

2.2.1建立管理机构并形成管理制度

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机构是展开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责任方,要建立相应的职能机构,明确管理层次,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建立明确的责任负责制度,对生产技术也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据可依。另外,还要注意建立质量责任制度,对工程的生产管理思路加以创新。要加强监理工作制度的建立,明确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将审核程序加以规范,严格审批过程。

2.2.2加强技术管控,展开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管控主要包括对水利工程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组织观测检测工作、进行生产调度、科学技术、物资及机械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内容。对于施工的质量要加强管理,尤其要加强对生产目标落实的管控。在这一管理内容中,包括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技术方案的制定、安全检查组的成立等。

2.2.3对工程成本进行管理

对水利工程的成本进行管理,依据的是工程的预算定额,要根据水管单位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坚持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对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定额,形成对成本管理有指导意义的文件与资料,并根据指导文件对项目进行评估。在施工过程中,要以可控性为基准,按照实际需要对费用中心及成本中心进行科学的划分,并在成本及费用的总体考核中以此为对象。在水利工程完工后的运营中,还要对供水的成本进行测算,以确定水价,并对水费额度进行确定与管理。

2.2.4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素质最为重要,要加强对于二者的管理。首先,可以展开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使施工人员的技能得以提高,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与警示教育促使施工人员责任感的建立与提升。同时要在内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保持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共同服务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最后还要明确施工中的奖惩制度,促使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对工程的质量加以重视。

2.2.5对安全生产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生产中要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力度,建立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与相应的生产规范标准,建立档案库对违规行为进行公布并存档,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所有投标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对于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在其持有相应的特种作业证时才可允许上岗,并加强对于工程负责人、施工人员安全知识的考核工作。

3.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展开水利工程管理中,明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同时,还要注意在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及时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稳健、快速而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兆安.浅析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5):234-235

[2]王达惠.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A].吉林农业.2011,3(9):210-211

[3]赵文.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2,3(4):219-220

篇2

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供应链增值最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顾客要求——“八个合适”。合适的产品、合适的质量、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形式、合适的价格、合适的包装、合适的信息。

(2)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3)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没有冲突);

(4)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5)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没有冲突)。

三、供应链管理主要内容

(1)供应链成员的选择(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销售商)

选择供应商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价格、质量、服务(交货准时性、提前期、批量)、存货政策、柔性、成本构成分析。

供应链销售渠道的选择:销售范围与规模、下线的客户规模、预测能力、广告、市场占有率、投诉处理能力、渠道相关位置、信息技术、市场口碑好。

(2)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

在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中,管理主要解决与谁共享、共享什么、怎样共享。

(3)供应链成员利益分配

在供应链管理中,要进行利益分别,主要遵循一些原则:坚持风险与利益相平衡、坚持个人合理利益、坚持多劳多得、供应链总体规律(供应商获取利益

(4)供应链风险承担与管理

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分好成员的责任。在风险管理中,建立好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风险管理实施与评价。运用一些方法进行控制与管理:运用期货与期权、订完善的合同、建立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柔性化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等。

(5)供应链的整合与供应链协调

供应链的整合是企业和它的供应链伙伴之间战略性合作的程度。通过协调管理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实现有效果、高效率的下列几个流的管理:物流、信息流(资讯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目标:以低成本和高速度提供最大的价值给客户。主要分为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

供应链协调是在企业的决策和计划系统中应用流程管理的方法,产生一个协调市场、销售、生产、采购、物流的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通过滚动和整合的计划方法进行市场目标、财务目标、库存目标、服务目标和生产目标的适时和合理的调整,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供应链的协调包括了生产计划协调、物流的协调、价格协调、销售协调等。

(6)供应链成本控制

供应链三个层次的成本:直接成本(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劳动力和机器成本等。这些成本主要是由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所决定)、作业成本(指管理产品生产及交付过程中所引起的成本,这些成本因公司的组织结构而生)、交易成本(包括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沟通所产生的所有成本)。

交易成本的控制主要方法有: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信息系统,解决供应链中企业间的信息交互问题;采用ERP系统可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降低交易成本。作业成本的控制主要方法:一是:消除不增值的作业。二是:改善低效的增值作业以降低成本。三是:改变作业之间的联系以及通过作业再造降低成本。

(7)供应链契约管理

供应链契约是指通过提供合适的信息和激励措施,保证买卖双方协调,优化销售渠道绩效的有关条款。供应链的契约主要包括:定价决策契约、订货决策契约、供应商持股与零售商售股的激励契约、批发价格契约\协调契约、收入共享契约、利润共享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回购契约、退货契约、期权型契约、批发价格契约、数量柔性契约、数量折扣契约、数量弹性契约、价格补贴契约。

(8)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管理

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质上要求各伙伴企业在共同利益目标下相互信任、信息共享,以达到“双赢”(win-win)。企业基于相互信任、互惠互利、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工作等一些基本原则。企业之间以协议或者契约方式联系起来,借以保障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运作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持续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供应链企业关系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9)供应链成员激励

对供应链中的成员,必须用一些不同的激励方式进行:价格激励、订单激励、商誉激励、投资激励、信息激励、淘汰激励、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共同开发、组织激励等。

(10)供应链的客户需求管理

企业必须以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所有的资源和流程都需要进行优化以更好和更快的服务于顾客,结果是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低成本,迅速地流向市场,最大限度地把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统一起来。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发觉潜在客户,不断开拓市场。企业在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后,还要跟踪客户需求,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而找到具有类似特征、有足够多人数或有相当的需求数量且目前尚未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其他群体或企业,这些新的群体或企业就构成了你最好的潜在客户。通过营销努力,他们将转化为你的最佳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现在消费者大多要求提品和服务的前置时间越短越好,为此供应链管理要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根据顾客的需求特点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服务,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并通过生产企业内部、外部及流通企业的整体协作,大大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从而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

四、小结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相对于旧的依赖自然资源、资金和新产品技术的传统管理模式,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将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客户成功作为管理出发点的供应链管理的确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用.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2][美]鲍尔索克斯等.供应链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3][英]泰勒.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中信出版社,2003年11月.

篇3

公路桥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路桥的发展。但是桥梁的建设过程也提出了很多难题,尤其是安全事故方面。桥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施工过程中所有员工、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只有更好地做好桥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才能更好为企业提高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一、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陆地施工相比主要不同在于存在更多的危险性,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从创造施工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设备设施齐全完好,及时准确收集气象水文信息和开展海上施工安全教育四个方面人手。具体说来,应尽量减少海上作业人员流动的频率,保证海上工作平台和通道等安防设施齐全完好;掌握及时可靠的气象水文信息,尽量避免恶劣气象和水文条件下作业;印发安全施工资料,组织开展安全系列教育工作,并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检验,各个作业面加强日常现场安全检查,严抓高处作业、大型构件装载等危险系数大的关键工序。

1.2 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给桥梁施工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将安全人机工程技术融入施工安全管理中,有利于减少桥梁旅工事故的发生几率并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主要从合理利用桥梁施工人员心理特征和防止过度疲劳人手,因为在山区桥梁施工工程中,人为不安全心理与环境条件限制产生的复合作用是主要不良因素,充分保证安全防护系统如SNS柔性防护系统的实施到位,加强不安全心理的综合管理,以划分若干个小群体针对性的培养安全骨干,通过群体心理引导养成安全生产习惯,使得每位作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施工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技术熟练程度的同时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1.3 铁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铁路桥梁施工受环境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复合影响,应充分利用群体心理,通过培养安全骨干提高整体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通过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和员工技能,合理安排劳动强度,杜绝过劳现象,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部署有针对性的技能考核;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预防事故发生,坚决淘汰高耗能,污染严重,技术改造不经济的设备,定期正确保养机械设备,特种设备需经过安全检测后才能投入使用。

二、铁路桥梁在工程正式施工建设中应做好的几点

2.1 严格按照所制定得安全管理施工细则做好相应的标志标牌,标志标牌要规范醒目。要随时检查标志标牌是否被风雨或认为损毁,一旦发现标志标牌被损毁要立刻进行维修更换。

2.2 安全管理小组的成员要采用集体巡查与个人轮流执勤巡视的方式对施工现场作业进行检查督促,以确保每一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操作 安全管理人员在巡视中要本着预防提醒的原则,防微杜渐,争取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公路桥梁施工的环境多在野外开展,不少地方环境恶劣,冬季苦寒,夏日炎热,蚊虫奇多,特别在隧道施工,桥梁架设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这就需要我们的安全管理巡视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去督促巡视现场施工的每—个地方。安全管理巡视员也要有爱心,对待操作工人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融洽和谐的关系更有利于施工安全工作的开展,工人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遵守安全管理施工细则。

2.3 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并及时调整改进不合工程实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我们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在施工之前预制的,它虽然使我们已有经验的总结,但世间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也许随着工程的推进一些情况起了变化,使得我们的一些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时我们应该本着科学的精神及时调整改进不合工程实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4 为了使安全施工意识深入人心,我们有必要选定适当的时间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在安全工作会议上,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成绩,同时更要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合理的整改意见。

三、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3.1 基坑开挖安全措施

无论是陆地桥梁还是海上桥梁基坑开挖时都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先编制施工方案,提出设计计算书;采取安全防护如保持与挖掘机和吊斗升降作业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查吊斗绳索、挂钩等是否完好;拆除基坑支撑等作业需在负责人指导下进行,出现坑塌或洪水时应当及时采用加固措施并及时撤离现场。

3.2 挖孔桩施工安全措施

采用取孔壁支护等措施防止挖孔较深时坍塌现象,配备专人定期检查孔口防护设施是否完好,以及施工现场的作业设备和流程以及警示标志是否规范到位;挖孔前检测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否超标,孔深超过1Om时应当强制通风。

3.3 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

高处作业之前需进行安全技术教育,检查投入使用的设备是否完好,如未经上级许可不得擅自拆除高处作业防护设施,高处施工人员需按规定着装,穿软底防滑鞋,系上安全带,与架空输电线路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遇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或悬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使用物料应堆放平稳,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物件一律先行撤除或固定,存在人身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3.4 架梁施工安全措施

采用专用轨道保证两端行程同步的前提下进行平顺移梁铺设,避免轨道接头的错台、错牙、道床沉陷等现象;确保千斤顶起落高度保持在有效顶升量程内,以及钢丝绳的断丝量不超过断面总根数的5%,若梁体吊离支撑面达10-20cn时应当暂停起吊后全方位检查,保证桥梁两端高度差不超过30cm。

篇4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1、材料管理。建设单位应成立专门管理建筑材料的材料科进行材料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首先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通过材料供应商资质审核、对进场材料的符合、材料存放管理等保障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打下基础。尤其是建筑所用钢筋、水泥必须严格检查,进场钢筋直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水泥存放环境是否符合规定。以此保障高层建筑施工所用钢筋、水泥质量符合要求,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2、施工人员管理。人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严格执行施工管理规定,有效进行施工人员管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督促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体系。以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工程组织机构、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比例等方式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在进行人员管理过程中,主要针对工程施工操作、安全规程执行等进行管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执行施工安全措施,按规定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使用防护用品等。

3、设备管理。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建设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会同监理公司共同督促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管理要从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抓起,通过设备的保养与维护,保障施工设备能够稳定的运行,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同时注重施工设备操作人员管理,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降低违规操作造成的设备损伤与事故的发生率。避免由于违规操作造成设备损伤而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通过设备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施工企业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进行设备管理时,严格执行“人机固定原则”定机、定人、定岗,以此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职责明确,避免非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设备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4、成本管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建设单位管理的重点,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根据现代施工成本管理理念,建设单位实施成本管理必须建立成本管理体系,以明确的责任制度促进成本管理的实施。将施工过程各个部门与人员按照施工组织架构与成本管理的关系明确职责与成本管理责任,使施工过程的全体人员明确自身的成本管理责任,达到怎样的成本控制目标,以此促进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施。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根据施工情况核实费用审批的科学性。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1、了解熟悉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对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道路、管网线路、标高、工程地质等均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设计施工图要求的基础型式、主体结构、建筑布置、节点构造、给排水管网、线路照明、暖通、通信等均要逐一了解核对。对设计图纸中涉及安全、使用功能、进度、造价、设备选型安装的主要问题和各专业间的冲突或错漏问题,要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因此,必须要通过事前控制协商解决,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建筑施工中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的质量,只有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综合管理能力,才能整体提升管理水平。但是建筑施工人员数额庞大,且年龄、文化、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相差甚多,无疑为强化其知识技能的实施带来了难度。为每个级别的施工人员量身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比如对于新入职的施工人员首先要灌输安全第一、认真负责、遵纪守法的思想,还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防止出现严重的施工差错及事故。

3、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保体系的完善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必须由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负责在其承包施工的工程范围内建立,并统一协调管理。各分包项目经理部应结合分包工程的范围、特点,以及总包单位项目经理部的具体要求,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子体系。目前,有的施工单位由于自身质保体系不完善,缺少专职检查人员,导致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混乱,具体工作没人管,出现互相推诿,最终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亟待扭转。

4、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剖析。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于建筑单位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应付了事,要求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另一方面是作为建筑自身单位要加强安全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求人员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施行,从而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作为施工企业要配备相关的安全设施,提高其储备量。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1、创新建筑工程的管理理念。建筑工程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首先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改变以往传统、守旧的管理思想与计划管理模式,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引进、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充分体现项目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为各项管理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保障。此外,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经营、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与市场发展趋势,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根本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落实到位,最后制定具体的管理创新方案并通过长期的实践、分析与总结,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此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2、实行信息化管理。在市场经济下,建筑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具备现代化、专业化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同时还需要采取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手段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网络系统进行辅助管理,能够及时获取、传达、输送各种反馈信息、指令、数据,以便及时做出调整,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各种财会处理软件、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财会信息处理的质量,同时也实现了项目施工的实时监控,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水平。

3、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较大、施工技术与工艺较为复杂,从而大幅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与工作量。对此,施工企业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同步实行项目管理责任机制与绩效考核制,将管理责任充分落实到各个生产岗位,明确不同环节、不同工序的管理任务与目标,通过定期开展的绩效评估、考核,调动、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高速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管理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资建生,探讨如何提高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07

篇5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结算与审核的管理对于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涉及的知识和技巧十分广泛,需要建筑管理人员的不断学习和总结,不断进步,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造价得到有效地控制,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于能够在达到建筑规定标准后,降低建筑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来看,合理的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是合理控制建筑工程经济成本,获得更大经济利益的重要任务。通常来讲,编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之后,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科学与合理性,必要的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十分重要。

2、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审查、核算,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的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开展。它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具体内容

在进行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时,主要从三大方面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情况进行审核,即:

2.1.1、工程套用单价审核

(1)审核换算定额单价。其内容主要包括:①换算方法的正确性;②换算定额的具体项目和数量;③定额基价以及定额消耗量的准确性等。

(2)审核直接套用定额单价。其内容主要包括:①施工材料价格套用的合理性;②工程项目在价格套用上是否存在重复性;③施工设计图纸同实际项目施工的一致性。

(3)审核补充定额。其内容主要包括对编制方法和依据正确性的检查以及对材料预算价格、定额消耗量、机械台班单价、人工工日等合理性的核查等。1.

2.1.2、工程量的审核

在审核工程量时,主要是关注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即:

(1)对计算范围的划分进行审核明确。包括主梁与次梁划分、墙身与基础划分、标高划分等。

(2)对图示尺寸和实际计算尺寸进行详细核对,确保审核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对限制范围进行审核,明确具体的核算限制范围和内容等。

2.1.3、费用计取审核

建筑工程的取费费率通常是依照工程当地相关管理部门颁发的规定、文件以及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经过综合考虑确定的。在对它进行审核时,主要内容包括:价差调整是否在规定许可范围内;费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取费文件的时效性;取费基础的具体内容;取费表同工程性质的一致性以及费率的浮动情况等。

2.2、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核算方法

2.2.1、对比分析法

预结算审核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的实质就是将现有的信息、规定、标准作为一个对比标准拿预结算审核对象与其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预结算中所存在的不合理性,判断预结算的准确与否。

2.2.2、联合会审法

这里所说的联合会审法指的是项目工程造价部门邀请相关有经验的专家对现有的预结算结果进行审核,并且提出建设性意见供项目建设部门参考,然后由设计单位认真反思会审专家提出的预结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认真考虑专家的意见,核实原预结算存在的问题。

2.2.3、对比审核法对比审核法是所有审核方法中的高效者,此法选取同地区建筑结构、项目建设用途基本相似的工程作为对比标准,结合该地区工程建设的预结算资料,对比分析受审核的预结算编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之所以快,主要原因是容易找出投资中不符合投资规律的部分,能够快速的抓住重点。

2.2.4、筛选法

筛选法的前提是通过对工程造价的实践分析得出标准基本值表。在未来的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只需要通过相关的计算和分析得到新的价格、用工、工程量基本值表,拿它来和标准基本值表比较,确定预结算编制是否需要调整和审核。

2.2.5、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是目前得到大范围认可的方法,该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而言更加全面并且更加有效。

2.2.6、重点审核法

有全面审核法也就有重点审核法,与全面审核法不同,重点审核法致力于对整个工程预结算过程中的最主要的部分进行审核,显然,相比于全面审核法而言,这种方法的工作量小,效率高。

2.2.7、手册审查法

手册审查法虽然能够简化编审工作但是适用范围却十分的有限。它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以往工程预结算中的实践经验将工程中经常使用到的配件、构件进行整理成册,然后在日后的预结算过程中就可以按图索骥。

3、当前建设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

3.1、送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

建筑工程预结算的送审资料必须完整真实,这是对工程预结算进行审核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审核工作的前提。一般而言,工程预结算审核所需要的资料要包括:工程建设有关合同、工程预算资料、施工进行的各种交底、各种签证资料、会审记录以及工程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报告等。但是施工方在送来的审核资料中常常设置陷阱,而建设单位对施工方送来的各种签证资料未进行认真审查。

3.2、虚报材料价格或材料用量

由于材料的价格和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经常会出现施工企业在编制造价时对材料价格和用量进行虚报。施工时用低等级材料,但造价时却套用高等级材料。或是施工期较长的工程,并不考虑价格的高低变化,只提供价格最高的发票。

3.3、虚设施工费用

在工程不需要抢时间进度,但竣工造价中却列入夜间施工的费用;在施工现场并没有使用一些大型机械但造价中列入机械费用;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返工但要求建筑单位买;工程量重复计,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某一分项工程在某个定额项目中已经被列入结算,但是在结算的其他定额项目中,却仍然能看见此项工程量。

3.4、变更联系单

这份变更单是施工过程中图纸改变的依据,但有的建设单位把关不严,变更联系不及时,最后使得内容模糊不清,办理了有利于施工方的联系单,最后多计费用,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

4、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管理措施

4.1、建立健全预结算审核制度。建设单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规范,制定全面、完善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制度,明确审核各环节、各步骤的具体制度要求,从而有效加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常见的制度内容包括有:审核工作流程、预结算编制、审核标准、奖惩制度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

4.2、提高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素质。当前需要进一步提高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的技术水平。一方面引进一些高素质的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可以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制定出相对完善的造价预结算审核策略,提高造价预结算审核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本部门原有的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个造价预结算审核团队的素质。

4.3、加强施工组织的审查。合理核定造价,施工图纸是工程项目的缩影,实现图纸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物体,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每项工作都包含着施工组织者的智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优劣,是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审价人员,不单要熟悉施工组织,认真核对送审的结算,在定额标准允许调整的条件下,合理核定造价,还要结合设计方案,按定额规定的常规施工方法计价。然后对比两者的差异,仔细分析,属于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质量或加快工程进度而采取措施的,差额部分不予认可;属于特殊施工环境或其它客观因素造成无法按常规或原施工组织施工的,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商定后方可认定其费用。

结束语

进行工程结算审核的时候,审核人员应该做好审前调查工作、收集相关资料、注意沟通技巧,与被审核方进行完美的配合,从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严格管控工程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其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良好的工程管理工作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房地产的开发中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很多,对每一个环节的控制都要做到保质保量,这样才能让企业发展得到稳步的发展。

一、房地产开发中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房地产的开发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想要将工程的利润赚取到最高,就要将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激起顾客们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工程管理的效果。

(一)规划管理

对于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的规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在施工之前,将工程的整体概况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工作,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最切实可行的施工办法,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一个工程在施工之前,缺乏这样一个系统的规划管理,就会导致后期工程的流畅性,会因此而耗费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增加房屋建设的成本,导致出售价格上涨,给消费者经济上带来压力,从而流失购买的顾客。

(二)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在房地产施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想要使工程的施工步骤有理有序,不存在盲目性。那么,设计人员就应该在施工前期做好整体的设计工作。同时,房屋的设计风格与其销售情况也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美观大方的设计风格,人们购买的欲望也会特别强烈,这样才能使公司从根本上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开发管理

开发管理工程也是保证房屋工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保证之一。在这一环节,开发商会根据施工所处的具体环境以及其他现场情况,来制定一个严格的开发方案,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很多,其中房屋的价格在此阶段就会被基本上确定下来,业主就会根据自己具体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这段时间是工程潜在用户出现的最主要阶段,所以销售的效果与开发商制定的开发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有很大的关系。

(四)施工管理

房地产工程相对于其他建筑工程而言,其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施工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使工程的整体难度有一定的增加,因此,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对施工方面的管理上要格外严格,应该秉承着全程公开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施工技术上,要保证施工技术符合工程质量标准,这样才能使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房地产开发中工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房地产开发中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有很多,例如:工程管理中的成本问题、质量问题、极度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等等。对于这些任务,管理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将这些问题避免,才会将房地产建设项目成功运作。

(一)成本问题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其生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合法的方法赢取更高达的利益。就房地产开发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房屋的建筑与销售,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投资回馈。这样,对房地产的开发成本就会存在一定的要求,偏高的成本会造成购买者经济上的困难,从而降低房屋的销售数量,开发商也就收不回投入的成本。所以,在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上,管理人员要做到合理投资,正确经营的理念。使房屋销售所取得的收益能够大于公司的成本。

(二)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是房地产行业的生存命脉,施工质量的保证也是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将工程的质量问题保证,才会得到客户的认可,将房屋的销售情况提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在质量的保证上不仅要做到对施工过程的设计与监督, 还要更好的把握工程的全局质量。主要是使引导、协调、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施工质量的控制任务。

(三)进度问题

进度问题是贯穿整体工程中的问题,在工程施工之前,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进度问题的思考,工程进度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时间,更大程度上还会影响工程的施工成本,如果工程的各个环节完成进度都比想象中的要慢,这样就会导致工程的整体进度延长很多,在此期间,工程的运营成本就会在无形中增加。为此,为了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成,在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工程的进度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四)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房屋工程建筑中,施工人员接触到的设备与器械比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稍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这样不仅伤害了员工身体,还会对工程的施工造成阻碍。所以,房地产工程管理人员要从企业的全面入手,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提高房地产开发中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选择优秀的勘探和设计单位

工程的成本控制对工程整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就在于选择一个优秀的勘探和设计单位,工程的勘探和设计单位是决定工程成本的两大部门,在房地产开发中,能够准确对土质情况进行定位以及提供合理的设计依据,就会将工程的造价成本降低,而且,对施工项目进行合理化设计,也能在一定基础上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选择高效负责任的监理公司

监理工作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在选择监理公司方面也要慎重,要选择高效负责任的监理公司。监理的负责任程度直接影响了房地产公司的对外形象以及工程的管理成本,通过监理工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就可以间接的判断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公司的信誉。所以,在监理公司的选择上也是要格外注意的。

(三)选择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和素质高的项目经理

目前,人们对于房地产企业越来越看重的是其工程的质量问题,以及与客户沟通时的服务态度,所以一个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和素质高的项目经理对一个房地产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进度以及工程质量,拥有好信誉的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待事物的态度相对来说就会高一些,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也会相对认真一些,这对企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四)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

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很多,其中包括与工程相关的资料、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销售分区图的确认和统一等等。由于其涉及到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在工程的施工中就要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工程管理工作贯穿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换句话说,没有一个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工程的施工就得不到顺利进行,从而工程的工期也会延长,所以说,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是工程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地产行业日益盛行的社会中,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果想要将自身企业的效益提升,对工程管理工作就不能忽视,一个好的工程管理制度对整个销售部门乃至整个企业都有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在工程管理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经过企业的不断努力与不断完善,一定会将工程管理工程推向一个更好的层次,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要:介绍了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是对施工监理工作及承包商现场施工进行了详细说明。

1 施工监理工作管理

(1)为加强公司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建设监理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工期,控制工程投资,安全生产,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及其他有关法规,制定细则。

(2)现场代表的职责。

①监督、检查监理单位人员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及其他有关法规的执行情况。

②监督、检查监理单位人员执行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以及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文件中明确规定的监理单位的权利、义务条款的执行情况。

③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反上述有关法规的现象有义务进行纠正,并有权根据违规的程度及造成的后果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或向上级领导提出处罚建议。

④现场管理人员应遵循“严格管理、秉公办事、热情服务、一丝不苟”的原则,保证监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3)监理单位机构设置和资质、人员及设备配置管理。

根据监理单位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内容:

①核实其机构及分支机构的设置、资质等级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②核实监理人员配置的数量、资格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③核实监理单位车辆、办公设备及各种测量、试验仪器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如发现合同中有关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向监理部门提出整改意见或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4)现场监理工作管理。

①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a督促监理单位在规定的日期前进入工地,制订监理实施方案。监理设备、仪器各就各位。b按比例(20%)抽查监理人员对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有关标准、法规及相关检测仪器(测量、试验等)的使用方法及熟练程度。c按比例抽查(20%)监理提供的原始地面线并与施工单位的数据核实。抽查其他影响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数据并核实其真实性。d按比例抽查(20%)监理单位的检测仪器,核实其精确度。

②工程质量管理。

a定期抽查(20%人/月·单位)监理人员填写的表格、记录中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及规范性。b抓住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点,监督监理人员是否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并视具体情节提出处罚办法或向上级部门提出处罚建议。c不定期抽查道路施工中路基填方的压实度及填筑厚度、桥台背后、涵洞两侧、锥坡及挡土墙等构造物的填方压实度及填筑厚度;各底基层、基层、面层的压实度、厚度、成型后的强度、平整度;不定期抽查桥梁施工中钢筋制作、混凝土强度;涵洞的隐蔽部位的施工中各项检测数据。并据此核实监理人员提供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d定期随机抽查(12次/月)监理提供的各项测量、试验数据,确定其准确性及其所使用仪器的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以评价监理人员是否履行其工作职责。对路基填方的标准击实等重要数据要增加抽查频率。

③安全生产管理。

督促、检查各监理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制,保证监理过程的工作安全。

④计划进度管理。

督促监理单位根据本项目总体计划及年度计划的要求及时上报季、月、旬分解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上报的计划进行调整或向公司计划部门提出建议。监督监理部门对承包商施工进度的完成情况的管理。

⑤工程计量、支付管理。

监督监理人员严格执行项目招标文件。定期抽查监理人员认定的工程计量、支付文件的真实、准确性(1~2次/月)。逐项核实监理认可的计量金额在10万元以上变更、追加项目文件的准确、真实性。

⑥合同管理。

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7节“合同管理”中的内容,审定需业主认可的项目;监督监理人员的执行情况。

⑦交工及缺陷期责任监理。

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8节“交工及缺陷期责任监理”的条款,审定需业主认可的项目;监督监理人员的执行情况。

⑧工地例会制度。

监督监理单位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第9节“工地例会制度”的条款要求,及时召集各种会议。督促监理单位对承包商提出的有关监理的问题、建议及时给予答复。

⑨记录与报告。

不定期抽查(1次/月)监理日记(报),督促监理人员及时、真实、准确地做好监理记录。督促监理单位依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的有关条款做好各项记录、报告及档案管理工作。⑩对监理单位及人员的要求及违规处罚办法。督促监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使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发现监理人员不能尽职尽责,甚至与承包商相互勾结、弄虚作假,除对监理单位给予严格的处罚外,还可要求监理单位撤换其人员,直至解除监理合同。

2 工程施工管理

(1)工程施工管理应在依靠监理单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侧重于工程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

(2)承包商机构、资质、人员及设备配置管理。根据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内容核实其机构及分包商机构的设置、资质等级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核实其现场技术人员配置的数量、资格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如发现合同中有关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向承包商提出整改意见或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3)现场施工管理。

①施工前准备阶段:a依据公司工程部的施工计划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b按比例(10%)抽查施工人员对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有关标准、法规及相关检测仪器(测量、试验等)的使用方法及熟练程度。c按比例抽查(10%)监理单位的检测仪器,核实其精确度。

②工程质量、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a检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核实其可操作性。b定期抽查(20%人/月·单位)施工人员填写的原始记录中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规范性。c抓住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监督。d督促承包商合理地配备人、机、料,保证其按计划完成任务。如发现承包商的施工能力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调整施工任务直至解除与承包商签定的施工合同,更换施工队伍。

③安全生产:督促、检查承包商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核实其可操作性,保证施工现场的作业安全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

篇8

针对新公共管理的内涵,胡德从管理过程的角度将其归纳为七个方面:

(1)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

(2)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测量。

(3)格外重视产出和控制。

(4)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

(5)公共部门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

(6)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

(7)强调资源利用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我国学者张成福和党秀云认为,“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这种观点简洁而又抓住了重点,概括了新公共管理的实质内涵。

(二)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重视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即是通过绩效评估和绩效衡量,推动绩效持续改进的活动。通过绩效指标的设计,对政府的活动和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估,从而追求政府管理的经济、效率和效能,落实政府责任。二是主张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由于政府机制存在本质上的缺失,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即政府失灵。而新公共管理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借助市场的力量来弥补政府治理的弊端。竞争机制的应用还可以打破政府的自然垄断现象,促使其提升效率。三是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方式。传统的行政模式主要强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不同,排斥将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应用于公共部门中。而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借鉴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比如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效率导向等等四是强调顾客导向。顾客导向的理念主张将企业管理中顾客至上的精神应用于政府管理,以顾客需要为施政方向,以顾客的满意为目标。政府以顾客为导向,改变了传统上政府的权威心态,重新定位了政府职能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必要性

1.对改革开放来中国历次行政改革的回顾和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推行了很多轮机构改革。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是在1982年,主要是针对机构臃肿、部门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等方面。故这次改革以“适应工作重点转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核心。第二次改革开始于1988年,主要目标是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行政效率等。第三次改革发生于1992年,为了适应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政企分开、精简机构编制等几个方面。第四次改革是在1998年,是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等。第五次改革是在2003年,主要是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等,以建立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些政府机构改革伴随着我国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虽然中国的行政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1998年以前的政府机构改革因为没有将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联系起来,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之后的几次改革作用明显,但仍没有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依然存在政府职能配置不合理、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另外,这些改革缺乏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指导,也没有很好的运用新公共管理。我国一直未能走出行政改革中存在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所以合理运用新公共管理推动我国行政改革势在必行。

2.中国现阶段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国行政部门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弊端。第一,行政部门缺乏绩效管理。比如政府不以绩效为导向,导致政府事务庞杂、效率低下、机构臃肿等。由于预算约束不足和缺乏成本与收益的考核,很多地方政府变成了纯粹的“吃饭财政”,造成人员膨胀和预算支出过多。第二,政府管制太多,市场发展不充分。政府职能范围过于宽广,包办所有事务,成了竞技场上的“运动员”而非“裁判员”,限制了自由市场的发展,政府失灵严重。再加上政企不分,使得市场自由发挥的空间受限、市场参与不足。政府的自然垄断排斥了市场的竞争,导致公共服务效率低下,比如国企的问题。另外,很多可以民营化的产品和服务却被政府牢牢控制。第三,政府的官僚体制问题严重,导致管理的恶性循环。政府的决策权威集中化,使执行人员自由裁量权较少,不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讲究层级节制,束缚了行政人员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行政效率。总体来说,中国行政部门的问题集中在低效率和低效益。这些问题都与行政部门缺乏管理理念密切相关,亟须政府运用新公共管理加以解决。

(二)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改革中的普遍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效益,增强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同时也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所以,这些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行政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行绩效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管理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方法,有利于减少政府部门的资源浪费现象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并落实行政人员的责任。同时,绩效管理提供了一个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平台。政府把绩效的信息公开,便于公众了解和监督,并反映自己的意见。二是借鉴市场的力量,推动公共服务民营化。市场机制是改善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借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效益。由于政府机制存在本质上的缺失,难免出现政府失灵,比如成本与收益的隔离、内部性问题等等。而市场机制的应用可以改进政府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状况,减少政府的失灵。三是合理运用企业的管理技术,建设企业型政府。大规模的借鉴企业的管理技术和哲学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实际中,政府中的很多公务人员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导致效率低下和民众的不满。所以,可以利用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经验来促使行政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和效益,建设企业型政府,以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即服务于人民的政府,以人民的满意为政府的施政目标。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看,也就是把民众视做顾客对待,政府人员应全心全意为其服务。而当前,我国官员腐败现象频发,部分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不是为造福社会,造成了官员的信任危机。所以,必须严惩腐败,规范官员的公共行为,提高其公共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

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75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公共管理是政府及从事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处理涉及公共事务的问题的工作,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的顺利实现。从公共管理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公共利益主要是指涉及广大公众的利益和需要,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同时,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政府要积极地调和这些冲突,使公共管理组织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共利益。

1 公共管理的概念分析

公共管理是政府把新型的观念与技术应用到公共领域,来为广大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公共管理是一种以政府组织为主体的管理机构,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利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管理方法和途径,以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主要内容,提高政府和社会治理绩效,进而促使公共利益顺利实现的活动。公共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包含社会行业和社会性质的公共管理服务机构所从事的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满足社会所有成员的需求,实现公共利益,推动社会进步而开展的一系列社会范围内的活动。公共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主要承受者和实践者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

当今我国,政府是实施公共管理的核心部分,负责提供大部分公共管理方面的服务职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种公益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也在进一步发展壮大,承担着一部分公共管理的职能。从总体来看,政府主要担任宏观方面的职责,主要从事对外行使的交流活动、社会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而关于社会方面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及各种政策法规的具体实施则大部分是由除政府以外的非政府组织完成的。公共管理的对象是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公共方面的项目及人们共同使用的物品和资源,如马路、路灯、空气、水源等。

2 公共利益的概念分析

从利益主体来看,社会利益可分为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所谓的个人利益主要是指以个人为目的的利益,而公共利益则是指以公众为目的的利益。从古至今,国家形式一直在发生着不同形式的变化,但公共利益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合理又合法的原因。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对的,个人利益的主体是个人,而公共利益对应的主体则是广大公众。公共利益包含的范围较广,涉及的对象及利益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具有多样性。在一般情况下,利益可以等同于需求,但是公共利益并不是所有私人需求的简单相加,公共利益可以理解为个人利益的交集。比如公民在公共场所享有的安全、卫生、环境、公共汽车、公共广场、公共健身器材及文化、体育、艺术等方面的需要都是公共利益的内容。公共利益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即每一位公民都可以享受这些权利,没有人能剥夺其他人在公共利益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不需要证明公共利益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和所有公民都认可并接受公共利益,且我国法律也对公共利益进行了明确规定。公共利益所涉及的内容应该是与其有直接关系的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利益的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3 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3.1 公共管理主体及相关活动与公共利益相违背

公共管理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才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的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出发点应放在公共利益上。判断公共管理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也主要是看其是否实现了公共利益。比如,目前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各种公共财产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财产权的界限确定的不够清楚,尤其是对公共财产的权力更是模糊不清。同时,作为公共管理主要内容的权力一旦被赋予相关的部门和个人,便很容易失去其公共的性质,转而为部门和个人利益的实现提供方便。一些人在选择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时,选择维护个人的利益,忽视甚至损害公共利益。

像电信、天然气、电力等具有垄断性质的部门依靠所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这些部门或个人依靠自己所处的垄断地位,获取较高利益。也就是说,在公共管理部门中,部分人获取的个人利益较高,从而造成利益不平衡,加剧了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除此之外,公共资源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有些本身应属于公众所有的信息,却被掌握在个别人手里,用于谋取私利,从而造成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

篇10

技术创新的内容有新发明和新创造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相关过程,也就是新的技术成果一般是从开发研究与市场的推广全部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中总结为管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要素的组合方法创新和要素的创新,以及相关要素产品的创新从而构建创新性的公共管理要素的创新是企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针对现有的资源要素合理地进行分配,主要内容有人员、材料和设备等要素的组合方法的创新包含生产的工艺和生产过程中的组合、产品的创新是对产品结构品种和效用等方面的创新过程,三方面共同协调推进公共管理的构建,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

1.2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建立或使用新制度组织结构和运行的规范的安排,例如:国家现行的经济体制,企业组织的形态和运行机制,制度的创新过程也是管理的实现过程在现有的国有化经济战略性的重组环节中,以及企业所建立的制度进程中,都在进行组织化的革命,并且开始步入攻坚阶段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不仅仅是从生产资源方面开始,还是对人们的拥有的使自己或者是他人的损益权利并且企业是市场主体,在经营机制中的创新主要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的经营,这也是市场经济管理价值的构建

1.3组织的创新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而进行组织创新其次,从生产函数的企业观念转变,组织创新不单单是技术创新需要从技术创新转移到组织本身上,并且正确的看待组织创新,在将组织的自身为组织创新中心时,需要对管理人员修正的组织机构奖励办法、沟通能力、技术转变和工作环境入手,改变管理人员行为这两种观念均是传统组织理论组织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创新角度对组织进行改革,在组织进行创新时需要及时掌握适度原则,但是组织活动不能过于频繁,这样会使组织经常处于不利的动态状态,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

2公共管理的价值表现

2.1法律性

在进行公共管理之前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管理主体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客体的规范性公共管理的价值的表现还体现在法律法规内容的整体性上,对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明确、可操作的规定,使管理机构规范自己行为

2.2行政特性

通过行政命令的运用公共管理机构进行公共政策与管理权限的控制,依据行政方式进行指挥、组织、监督与调控,并且对公共事业的相关活动进行直接的控制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