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数学注意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8 16:45: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数学注意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数学注意点

篇1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由于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为此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改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中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既使是这样,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例如在初中问|a|=2时,a等于什么,在中考中错的人极少,然而进入高中后,老师问,如果|a|=2,且a

二、提高上课听课的效率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四)把握好思维逻辑

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一)做好及时的复习

课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二)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三)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篇2

(1)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不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化。

(3)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素”的目的。

二、 对课件选择和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教学手段与整合理论是科学选择课件的基本前提(见[2])

计算机课件集文本、图形、图象、动画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并能完成一系列随机互操作的信息。但计算机课件必须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它只能起辅助作用。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关系,做到凡是黑板教学效果更好的,决不滥用CAI课件,使计算机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使用课件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我们很常看到或是整节课内容自始至终都使用同一个类型的课件的;或是用的课件界面很美,色彩十分艳丽的;或是课件中无关的插图(漫画)、动画或音乐过多,有点喧宾夺主的等等,这都是不利于教学的现象。教师要把握好放映时间,研究在哪个教学环节切入并放映课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3)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课件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通过CAI课件的整合,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是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课件,使学生将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学习,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学生通过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例如,如在进行“分期付款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部门的网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站上用“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各种分期付款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分期付款政策。

(4)适时使用课件。

计算机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是教师要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好时机,寻找整合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课件的作用。

在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知识的归纳的教学过程中,切入以图文效果为主课件,教学目的明确,直观明,缩小了学生视觉与听觉间的差距,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上去。例如,在的教学中,用PowerPoint课件直接提出问题: 的反函数是什么?你能否象研究 的性质一样研究它的反函数的性质?后面,也用PowerPoint课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知识,展示 与 的性质、图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也显得严谨、科学、有条理。

(5)适度使用课件。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者从旧知识的复习、问题的引入、问题的探究、知识的归纳、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小结等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使用课件。从教学的结构形式上看,不能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从学生的生理特点上看,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使用课件辅助教学。例如,在的教学中,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并不大。

三、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几大误区

(1)恰当地追求它的“外在美”,忽视它的“内在美”。忽视对教学的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

篇3

早在50―60年代,著名的日内瓦学派创始人、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曾明确地提出了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的观点(认识的建构主义观点)。由于长期在心理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巨大影响,使得建构主义观点在很长时期内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8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才获得人们普遍的重视。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以使其与环境相适应(顺化),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即认识上的“适应”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在。

二、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反之,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透视”的影响。数学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极端建构主义”。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这里可以依据建构主义观点作如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事实。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学生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关于数学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即应让学生通过最能展现其建构知识过程的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

篇4

一、传统设计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设计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其引入,并作为一门基础设计课程,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有教师课堂授课,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手工实践,最终以作业形式表现出来,由教师课程品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手工绘制工具的熟练掌握,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由于手工制作的费时性,造成教学时间拖拉长,一部分学生把精力放在了画面的精工细作上,忽略了对造型的研究与探讨,一张作业虽也经历了较长的绘制时间,而结果却不十分理想,一旦完成,改动困难,造成教学上的遗憾。电脑美术辅助设计教学模式与其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节省制作时间,扩大学习范围,有效地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与造型训练上,而这正是设计课程的宗旨所在。

二、电脑艺术教学中学生、教师、电脑三者的重新定位

电脑艺术能够成为普通高中美术选修课程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高中学生对电脑是很熟悉的,但人们往往只看到电脑与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电脑在提升高中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够起到的巨大作用。在这样一个充满幻想和美感、渴望创造与成功的年龄段,将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技与文明、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等重要问题,也有利于高中学生学习健康的、良好的电脑文化和网络文化。

目前学生学习计算机热情很高,电脑软件的大量出现及更新换代,使学生更加渴望早日掌握计算机操作,把自己的构思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基于此点,电脑艺术教学模式的建立,客观上要求授课教师在掌握传统设计理论的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指导学生合理的使用计算机,并在教学过程中,仍应建议并鼓励学生保持传统的绘制能力,如对画笔、色彩等工具的使用,在上机前先做充分的构思与构图的探讨准备工作,灵活的把一些自然的、传统手法所长的素材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使两种设计语言有所沟通并相互补充。电脑的引入,只是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应用电脑的图形语言开拓新的视觉领域。 电脑艺术的优势不仅仅是前所未有的、游刃莫测的表现形式,将艺术家在一瞬间产生的创作灵感迅速物化为艺术作品也是其它绘画工具所无法企及的。过去一幅作品的创作要几天、几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运用电脑的美术创作只需几小时即可完成。运用电脑创作, 艺术家无须担忧在作品漫长的制作过程中最初的创作灵感会模糊不清或消磨殆尽。有人认为电脑艺术是机器的产物,但机器不可能自行运转制作艺术产品,因为把握机器的是人脑。电脑虽然有其神奇的物化优势,却代替不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脑,艺术活动永远是人类的专利。当然任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都会对人们的审美意识产生重要影响。电脑艺术将传统的二维(绘画)、三维(雕塑、建筑)的创作空间拓展到四维空间,这无疑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三、电脑艺术辅助平面设计教学模式

在平面设计中,将不同或相同的基本形,在二度空间内构筑丰富的新视觉形象,基本形在画面骨骼框架内方向不同,正负的转换上存在着极大的灵活性,即使是同一个基本形由于不用方式的排列组合,也会出现多个迥然不同的画面效果,这也正是平面设计的魅力所在,学生只能针对某一个画面效果可能性的探求,对活跃学生思维极为不利。AutoCAD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不但能够用来绘制一般的二维图形,而且能够进行三维实体造型,采用AutoCAD来辅助平面设计教学,不仅快捷准确,而且可以绘制出手工绘制时难以得到的图形,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机上通过复制、修剪、偏移、镜像、旋转等命令反复寻求变化和组合方式,更不需要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众中挑一的教学效果。例如,现在要设计一张家装平面布置图,在传统设计时,首先要准备好画图板、丁字尺、三角板、量角器、铅笔、描图笔等大量的工具,而现在只需要通过电脑以及相应的软件就能迎刃而解,避免了繁杂的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效果更为突出(如图1)。

四、电脑艺术辅助色彩构成教学模式

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作为美术设计者,更应该自觉地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一件设计作品的美感是综合了形态、色彩、质感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直观性价差,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设计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Photoshop软件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Photoshop应用于色彩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地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制作上,可免去学生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如图2所示,像这样一幅色彩鲜艳、错综复杂的画面,使用传统的色彩设计教学模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色彩效果便可想而知了。作为高中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的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练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电脑艺术辅助立体设计教学模式

立体设计的原理对形体基本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体,即从几何体的角度建立科学的概念,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人的感觉作用,把科学地认识和感性的印象结合在一起。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学生在观察物体时,试点具有流动性,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试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这样对于刚刚接触形体设计的学生,便于从计算机模拟的近似真实的空间中自由发挥其创造力。3DsMAX软件在绘制过程中,是必须掌握的一个绘图软件。3DsMAX软件系统提供了标准集合体的建立命令面板,在建立立方体、球体、椎体等一些标准集合体是非常方便,直接拉伸或输入数值就可完成。在后期渲染制作中,通过配套软件Lightscape进行渲染,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如图3)。随着材料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层出不穷 ,教师在要求学生构筑形体的同时, 图3

还要求学生在材料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即打破常规的以纸作为基本材料的做法,例如采用石材、木材、金属、玻璃、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鼓励学生使用新材料,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制作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3DsMAX软件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材质库,可以进行材质的真实模拟,学生可以不去考虑制作问题,全身心投入造型设计中,并可通过系统提供的灯光、动画来多角度地观看自己的作品,从一定程度上,加大思维上的训练,减弱手工操作上的难度。

六、电脑艺术设计软件的互补作用

篇5

一、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内涵分析

互动属于常见词,通常所说的互动,可以分为广义互动和狭义互动两类。狭义互动主要是指人类之间进行的不同形式交往,也可以称之为不同形式下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换。广义互动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主要是以学校为专职的教育场所,在专职教育人才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知识传递与反馈。某种角度上讲,教育也可以被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活动。教育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协同、合作和影响,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固有的经验(自我概念)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方式。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从某种角度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实施,首先需要做好的基础工作便是课堂教学,国家进行高中数学课改,则是对基础中学的数学课改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基层高中的数学教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当前教育界对教学的认识,更加倾向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倾向于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统一的过程。这种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与内涵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匀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指向了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主智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侧重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且将教与学分裂开来看,割裂了二者的联系。实质上,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师与学生均是教学的主体,互动与交往昭示了现代数学教育的内涵,显示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简单累加,而是将教师与学生真正融为一体。

二、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分析

1.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整个互动教学的基础与重点。一般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首要因素是教师,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公平、平等、真挚等情感。只有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互动,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情感的拉近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学中情感的交流与体现等方法。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连接高中数学教学的纽带,是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基础。因此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利用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增加及知识体系的建构。

2.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和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也可以说是在一个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学生的这个建构活动,总是受周围环境的强烈影响,并体现建构的社会性质。当前很多教育界专家均认为,教育的有序展开,不能从学生的硬性概念着手,应注意教学情境的配合,毕竟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前提。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将自身的教学拘束于现有的知识、书本、公式等,而应该是基于某种情境的、生动的、有意义的活动。在高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学习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的现实状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尽可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高中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培养其知识体系与结构的建构。

3.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进行互动教学设计。

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的数学建模为突破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应注意把高中数学教材与现实的数学建模结合起来,让所进行的数学建模接地气,与日常生活有关。这种结合可以向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向“源”的方向展开,即教师应特别注意向学生介绍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一是向“流”的方向深入,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与学生现实所学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三、结语

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是新课标提出后,在高中课改过程中大力倡导的教学形式之一,对于丰富现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均具有一定意义,为更好地分析与探讨高中阶段互动教学的有序开展。本文重点分析了互动教学的内涵,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策略;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进行互动教学设计等教学策略,为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丰富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篇6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实践中应当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中阶段是整个教育中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时期,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下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学改革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只注重对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对于学生素质教育以及综合能力的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高中数学具有较强逻辑运行以及思维的特点,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适应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改革。

1.加强对高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实践活动活动中应注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时间来说,要想实现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创新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于学生对于生活日常事务运用数学符号以及数学原理进行阐释,一次进行学生教学实践的开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数学二知识的加深记忆和理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以及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用日常生活原理解释数学知识原形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开展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通过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进而实现运用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实践开展的教学方式,在实际中已经有相关应用。比如一些数学原理以及相关应用多是来源与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通过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运用日常生活现象进行相关数学知识原理的学习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还有利于对于学生的探究精神的激发和培养。

2.高中数学课程的创新培养

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创新主要是在对于学生的数感的培养形成的基础上,在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有了一定兴趣与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形成的对于高中数学学科以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主要就是通过上述的学生数感的培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于日常生活事务的数学原理以及知识的相关应用,对于数学学科学习以及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兴趣,在这样的基础进行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创新。同时进行高中数学学科课程的创新设置等也是对于学生的数感的进一步加强和培养,也是一个对于学生创新的培养积累过程。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创新主要是通过对于高中数学的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2.1高中代数教学的数感培养和创新。通过高中数学中的代数部分的教学设置从而实现对于学生数感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就是在进行高中数学部分,尤其是高中数学的代数知识部分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具体的培养应分别从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以及学生方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首先在进行高中数学代数部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意在进行讲授过程中注意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对于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分解或者举例教授,在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原理的理解掌握过程中逐渐启发学生去找寻,进行实现创新。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代数知识部分的学习时迎当主动将数学知识原理以及内容等与日常生活现象等进行联系对比,以在对于知识理解基础上,有更多的新发现。

2.2高中几何教学的数感培养和创新。高中数学知识中关于几何部分的知识结构多是以和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一些图形有关。因此在进行高中几何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将高中数学的几何教学实践活动与生活现象进行联系从生活常识中注意对于学生几何知识学习的数感进行培养,进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的创新。

2.3高中数学课程创新实践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创新,也就是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数感的培养,主要还是建立在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创新以及设置上。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课程的创新设置离不开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方式的应用,这一点在高中数学的几何知识部分的教学实践中体现的尤其明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中代数知识部分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课程部分的创新设置例如高中代数排列组合知识部分的课程讲解中就可以由通过对于全班学生以及学生性别等问题在课程教学中的代入应用实现对于该部分知识内容的讲解,由于是从身边的生活中进行,与学生的联系比较密切,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就会更浓,相对的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同样在高中几何部分的课程讲解和设置中就更加的容易,生活中的许多图形以及应用等都与几何有着一定联系。

篇7

数学在整个高中教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数学不仅是基础性学科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三大主课之一,在高中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高中数学成绩是高中整体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之一。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高中数学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下转第135页)

(上接第134页)

的兴趣,打造科学、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本文从两个角度来讨论存在的问题。

1.高中数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是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传递桥梁,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指导者,使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支撑之一。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部分问题。许多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死板,为了避免出现教学方向的偏差,教学课程全面忠实于教材,没有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尊重教材、把教材作为位教学依据是正确的,但是全面以教材为主,就会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不能满足新课标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过分片面的强调教材,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高中数学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大范围存在,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被动的情况大范围存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下。

2.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产生影响。数学教师为了兼顾全局,往往会运用“平均主义”教学原则开展教学。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没有方法,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只是一味的做大量的练习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数学成绩也没有很大的效果。

二、提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改进方法

1.根据教学实际,转变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思想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注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备课前提。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备课的前提下,注意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作为教学核心,更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此外,高中数学教师在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方法时,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争取建立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果。最后,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当积极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的学习成果,经常参加教学技能培训,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高。

2.关注学生、积极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切的教学工作都是以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而展开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况,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局面向主动探索的局面进行转变。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关于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讨论,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此外,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每节数学课堂的开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巧妙、幽默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学习教师可以适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取长补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在数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形成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建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标对数学的指引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全面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62-03

目前,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个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个优秀成功的课件就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但是,教师们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还存有诸多问题。由于多媒体课件设计不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不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导致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超载,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难以突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课堂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析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对促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高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质量、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是继义务教育之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但高中数学概念较初中数学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内容较初中数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思维性较初中数学有了很大的提升,高中数学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对演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中数学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当然。高中数学的学习是继续深造、学习高等数学的坚实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是以新课标理念为基准。新课标强调。通过学习学生要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本质,即要了解数学概念与结论的形成过程、产生的背景以及形成过程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以人为本,就是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带着高昂的热情主动去求知、探索,并在求知、探索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就会促使他渴望下一次的体验。兴趣可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角色转变。第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创造必要条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地经历观察、想像、归纳、类比、推理、猜想、证明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第四是强调本质,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形成过程与产生背景,努力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三、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除了应具有一般多媒体课件设计遵循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原则外,由于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较其它学科有自己的特性,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要更加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以及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1.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特点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是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利用数学软件r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Mat lab”、“Mathematica”、“MathCAD”)、计算机编程、平台技术等,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探寻结论。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第一要以人为本,即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件要注重展现思维过程及结果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断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归纳、交流等,从而启发、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第三是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本质,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更要强调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是使多媒体课件更加符合高中数学特点、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和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更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益。主要表现在针对性、交互性、简约性。

1.针对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对不同授课类型、授课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通过恰当的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化难为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俗化,使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高中数学的授课类型主要分为新授课、讲评课、习题课等。

(1)新授课

新课标倡导“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受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的青睐。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分为创设情境、概念形成、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等。创设情境环节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产生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椭圆的定义》一节,可以播放行星绕轨道运行过程的视频材料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对椭圆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形成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利用“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或编程制作软件等,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如《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运用数学软件(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或编程制作软件,通过改变底数观察图象的变化规律,归纳、分析、总结获得指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如《椭圆的定义》,经过情境分析之后,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展现椭圆的形成过程、椭圆的画法、影响椭圆形状的元素,从而获得椭圆的定义与性质等。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

结等环节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试题与总结,在这些环节要善于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使用黑板进行推导分析展现过程,使教学节奏更加适合学生的思维节奏,同时加强师生的交互与情感交流。

(2)讲评课、习题课

在试卷讲评课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数据绘制图像,使考试结果分析一目了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复习与试题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补充练习巩固,除此之外讲评课和习题课还是多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使用黑板进行板书。总之,多媒体课件要使用在最需要之处,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重点的教学内容用突出的方式加以显示或用恰当的媒体和方式加以处理,使用媒体技术展现知识形成过程与背景,突破教学难点,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的要求,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教学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件的桥梁作用下,进行交互探索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要为教与学、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索等过程服务,使他们就教学内容更好地沟通交流,而不是流水形式的灌输课件,更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再现或课本“搬家”,要体现多媒体课件的辅与服务性。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从“教”的角度来说,应该注意课件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符合教学目标:是否能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从“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注意课件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否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形成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篇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但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普遍偏低,使得高中数学教学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用,阻碍了高中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应当明确高效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能够使高中数学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欲望,进一步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促使高中数学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一、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更为枯燥,其复杂程度更甚,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所面临的困难更大。但是高中数学作为学生高考成绩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必须努力的掌握高中数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现阶段高中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学生课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不断地练习中,而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的时间就是在课堂中,因此如何把握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指的是,在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教师所传输的知识,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但是面对压力越来越大的高中生,如何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是现在大部分高中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由此可见,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

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那么应当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呢?

1、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是提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要想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大胆的创新,脱离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思路,创建出更加有效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当利用高中生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推行小组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积极地推进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共同的思考、交流,最终得出准确的答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使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2、教师应当把握教学重点,进行合理课堂设计

除了上述的一点外,教师还应当通过把握教学重点,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时,应当掌握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结合相应的学习理论,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高中数学学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要想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应当做好新旧知识的连接。高中数学知识之间有很强的连贯性,教师在传输学生知识时,应当将新旧知识连接起来,在旧的知识上展开论证,从而引申出新的知识。第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将课堂的重点难点有效的融入整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穿插着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只有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才能够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促使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水平更进一步的提升。那么教师应当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例如:在进行几何教学时,教师不能用简单的枯燥的方法将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寻求一些方法进行论证,进而得出相应的定律。应当依据本次课堂的内容,将主要的图形展示出来后,要求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图形进行一一的解剖,进而对分割开的图形进行一一的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相应的定律。高中数学教师尤其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设计,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构建高中数学高校课堂,不仅需要高中数学的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及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还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热情才能够得到加强,高中数学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淑贤. 高中数学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4,(05)

[2]侯丽琴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校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篇10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如何有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便成为目前热烈讨论的议题。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教学在高中学科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讨论,一系列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逐渐涌现。诸如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型教学,经过同行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提炼了出来。将这一系列涌现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发现上述创新,在优化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仍未能改善数学因抽象、纯粹的特质,所引起的知识在传授与接理解的障碍。由此可见,目前,若将高中数学教学作为议题,就应该把如何改善数学,因自身特质所形成的教学障碍,纳入讨论范围。

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本文提出:高中数学,需与其它理化学科开展融合式教学。即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的基本事件,作为高中数学知识传递的载体;通过其它理化学科内容的铺垫,将有效降低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及在传授与理解上的难度。

一、高中数学与其它理化学科融合的内在要求

新课程改革目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则强调学生对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求:(1)基于高中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灵活、准备的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2)在现实生活中,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回答。对于第二个方面,仅就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与应用,将无法实现该项能力。因此,现实生活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客观事件。一系列事件在有机结合的同时,又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社会现象,而外在地呈现出来。由此可见,高中数学与其它理化学科开展的融合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目标导向的内在要求。

正如上文所述,数学具有抽象性、纯粹性等特质。该特质实现了数学学科的精确性与逻辑性。也正因为如此,数学被喻为自然科学中的皇冠。然而,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将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引入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化学科后,就能使高中数学讨论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由此,目的自然就决定着教学手段。由此可见,高中数学与其它理化学科开展的融合式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目的的内在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尽管被赋予了时代的特征。然而,关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仍然明显。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便在于培养高中学生的数感。数感的培养,又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数感的培养,需要引入具体的自然要素;其中,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的事件,则成为培养学生数感的载体。由此可见,高中数学与其它理化学科开展的融合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在要求。

二、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

在构建融合式教学模式时,应明确几个方面的问题:

(1)融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入理化学科的内容作为铺垫。

(2)融合式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来实现。

因此,在上文提出的内在要求下,具体的构建途径如下:

1.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在学科间的融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一般按照:给出概念、进行定义、推导公式、进行计算训练等环节,来开展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在程式化的学习过程中,被动的习得有关数学知识,而缺少对其在自然科学中的具体作用的理解。尽管部分教师已经注意到引入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具体内容来充实教学,但仍显生硬。

因此,本文指出,若要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在学科间的真正融合,就需要将高中数学的知识讲授,建立在上述学科的基础之上。诸如在导课过程中,通过引进一项物理常识,在该常识的基础上来建构相应的教学内容。

2.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主体性方面的培养

学生在数学学习主体性方面的培养,就在于引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的兴趣。这既是新课程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现代教育思想推崇“主体性”教育,即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动层面,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来完成教学。这种“主体性”教育方法的培养目的,就在于使高中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形成实际的应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知识点更具现实性。如通过人们吃的糕点,可认识到丰富的几何图形;在商场买衣买鞋时,经常会遇到打折的问题;住房转让和新房购买时的收入和支出;行程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等。通过问题的具体化,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三、融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设计出一道生活中的物理问题: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1小时后乙距离A地80千米;2小时后甲距离A地30千米.问经过多长时间两人将相遇?设计这道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将数学与其他理化科目形成有机的联系,这就对数学的抽象运算附加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在具体、生动的条件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间进行比较,体会作图像方法与代数方法各自的特点,为讲解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做好了铺垫。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的表示数学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