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16: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减轻空气污染的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作者单位:136711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各种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各种传染病的增多,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同行们的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就此方面问题,结合工作经验做一初探,并提出一些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
1.1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使用高频电刀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全身麻醉
药物在空气中的散发。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剂、臭氧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他们用于手术室的消毒,浸泡标本,器械消毒等,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还具有致敏、致癌作用,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时,空气状况开始恶化,出现不良气味[1]。安氟醚是一种含卤素的,也是一种潜在的致畸、致癌物质。空气污染虽然轻微,但是长期低剂量的各种污染物存在于手术室通过皮肤、呼吸道而进入人体,给手术室工作者带来极大危害,手术室的空气污染与麻醉机的质量、麻醉持续时间及室内有无通风设备、消毒剂浓度、有效时间和使用方法有关。
1.2 生物感染 手术室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多。如被针刺伤是最常见的,很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败血症的危害。
1.3 电离辐射 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使手术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多。少量多次的接触射线,可致癌或胎儿畸形。
1.4 身体疲劳和心理危害 手术室工作紧张而繁忙,经常要抢救危重患者,加班加点,导致身心疲惫,工作人员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等。
2 防护
2.1 避免空气污染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麻醉医师使用吸入性物时,如安氟醚,笑气等,现用现配。定期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减少空气中药液浓度,减轻污染,消毒剂浓度要配制准确,现用现配,手术后的器械、污水、房间应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设有专用浸泡污敷料池等设施。手术间地面的血迹用2000~5000 mg每升的含氯消毒剂倒在血迹上,浸泡20~30 min再进行术间的终末消毒处理,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2.2 避免生物污染 掌握患者术前有关传染病方面的各项检查结果。对有传染病的患者从心理上和操作上做好准备,手术人员最好戴两副无菌手套,手套一旦破损,应立即更换。皮肤如有损伤立即用3%碘酊,75%乙醇消毒,并对不同的传染病制定不同治疗措施。手术前巡回护士配制0.2%过氧乙酸1000 ml盛于容器中,置于手术间以便医生护士在给患者操作前后洗手。手术间门口铺一块用0.5%过氧乙酸浸透的脚垫,减少人员进出造成交叉感染。
2.3 避免电离辐射:
2.3.1 提供必需的防护用品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防护用品供应不足而放弃防护措施。做好防护工作,才能保证防护措施落实到位[2]。 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无法避免时尽量使身体不进入射线中,按防护措施穿戴好防护用品。
2.4 减轻工作压力,预防身心疲劳 手术室工作繁忙,无暇防护。由于大量 的工作任务使工作人员忽略了常规防护,所以必须增加护士编制,减少工作负荷,减轻工作压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可以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0引言
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0%以上的时间在家里。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室内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的疾病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认识和分析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将其危害防患于未然,这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室内主要污染物
在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将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质按其性质区分为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大类[1]。其中化学性污染尤为突出,其污染物主要应有以下几类:
1.1 甲醛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硬度及防虫、防腐功能,被大量用作人造板材中的胶粘剂,还可应用于涂刷墙面涂料和家具油漆等。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带刺激性的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长期接触甲醛,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可以致癌,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1.2 苯主要是苯系物,例如苯乙烯,它存在于油漆、胶、涂料中,由于苯属于芳香类,一时不易觉察其毒性,但如果在散发着苯气味的密封房间里,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脱离现场,便会导致死亡。此外,苯也可致癌,引发血液疾病等。
1.3 氨气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如有大量氨气泄漏,对人体呼吸道、眼黏膜及皮肤会造成损害,出现流泪、头疼、头晕等症状,甚至死亡等。长期吸入低浓度氨,会使人体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上升。
1.4 氡气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是自然界中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遍布于地壳中,是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即使在氡浓度很高的环境里,人们对它也毫无感觉。室内的氡主要来源于砖、混凝土、石块等建筑材料以及土壤和供水系统。室内氡气的浓度较室外要高出2~10倍。通常,地下室和建筑物第一层的浓度总是高于地面上其他房间的浓度[1]。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氡气超标的居室呆一天,无异于一天多抽了100多包烟。
1.5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TVOC是由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是苯系物、醛、酮以及不饱和烃类等),另外家用化学品(如清洁剂、杀虫剂等)、燃气、吸烟等都可造成VOC污染,其对人体神经系统危害极大。轻者引起烦躁不安,重者引起头痛及神经病变。
2污染源控制
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我们须知道我国对室内化学污染物浓度限量标准是: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版中规定,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2]。
2.1 慎重选用装修材料对每一类污染物的控制,建议如下:
2.1.1 甲醛甲醛是工业生产树脂的重要原料,这些树脂主要用于生产各种人造纤维板的粘合剂,也是生产化纤地毯等多种轻化产品的原料,用途广,也更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所以改革生产工艺流程,减少甲醛的使用量,使建材产品中的甲醛含量降低。
2.1.2 氡气用氡气检测仪对建筑工程地土壤进行监测,工程应避开氡气异常或过高的地质环境。
2.1.3 氨在建筑工程中,严禁使用含有氨水,尿素,硝铵等可挥发氨气的成分的材料。
2.1.4 苯和TVOC室内用涂料及胶粘剂不使用苯作溶剂;科学施工工艺,如对木制板材表面及端面采取有效覆盖处理措施,对断面进行密封等。
2.2 加强通风,延期进住据监测,一般新装修的居室,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高出室外10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几十至上百倍。即使安全性达标的材料仍含有微量对人体有害物质。在室内装修施工期间,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降低有害和有毒物质的浓度。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房间空气污染约在新装修10~15d内达到高峰。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要排除由装修材料产生的40%~50%有害气体,时间至少需30d以上。因此,在房屋装修完成后一个月时间,再迁入新居。同时尽量不要在冬季进行室内装修。
0引言
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0%以上的时间在家里。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室内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的疾病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认识和分析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将其危害防患于未然,这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室内主要污染物
在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将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质按其性质区分为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大类[1]。其中化学性污染尤为突出,其污染物主要应有以下几类:
1.1 甲醛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硬度及防虫、防腐功能,被大量用作人造板材中的胶粘剂,还可应用于涂刷墙面涂料和家具油漆等。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带刺激性的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长期接触甲醛,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可以致癌,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1.2 苯主要是苯系物,例如苯乙烯,它存在于油漆、胶、涂料中,由于苯属于芳香类,一时不易觉察其毒性,但如果在散发着苯气味的密封房间里,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脱离现场,便会导致死亡。此外,苯也可致癌,引发血液疾病等。
1.3 氨气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如有大量氨气泄漏,对人体呼吸道、眼黏膜及皮肤会造成损害,出现流泪、头疼、头晕等症状,甚至死亡等。长期吸入低浓度氨,会使人体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上升。
1.4 氡气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是自然界中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遍布于地壳中,是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即使在氡浓度很高的环境里,人们对它也毫无感觉。室内的氡主要来源于砖、混凝土、石块等建筑材料以及土壤和供水系统。室内氡气的浓度较室外要高出2~10倍。通常,地下室和建筑物第一层的浓度总是高于地面上其他房间的浓度[1]。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氡气超标的居室呆一天,无异于一天多抽了100多包烟。
1.5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TVOC是由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是苯系物、醛、酮以及不饱和烃类等),另外家用化学品(如清洁剂、杀虫剂等)、燃气、吸烟等都可造成VOC污染,其对人体神经系统危害极大。轻者引起烦躁不安,重者引起头痛及神经病变。
2污染源控制
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我们须知道我国对室内化学污染物浓度限量标准是: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版中规定,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2]。
2.1 慎重选用装修材料对每一类污染物的控制,建议如下:
2.1.1 甲醛甲醛是工业生产树脂的重要原料,这些树脂主要用于生产各种人造纤维板的粘合剂,也是生产化纤地毯等多种轻化产品的原料,用途广,也更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所以改革生产工艺流程,减少甲醛的使用量,使建材产品中的甲醛含量降低。
2.1.2 氡气用氡气检测仪对建筑工程地土壤进行监测,工程应避开氡气异常或过高的地质环境。
2.1.3 氨在建筑工程中,严禁使用含有氨水,尿素,硝铵等可挥发氨气的成分的材料。
2.1.4 苯和TVOC室内用涂料及胶粘剂不使用苯作溶剂;科学施工工艺,如对木制板材表面及端面采取有效覆盖处理措施,对断面进行密封等。
2.2 加强通风,延期进住据监测,一般新装修的居室,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高出室外10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几十至上百倍。即使安全性达标的材料仍含有微量对人体有害物质。在室内装修施工期间,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降低有害和有毒物质的浓度。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房间空气污染约在新装修10~15d内达到高峰。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要排除由装修材料产生的40%~50%有害气体,时间至少需30d以上。因此,在房屋装修完成后一个月时间,再迁入新居。同时尽量不要在冬季进行室内装修。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居室污染的问题现在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给予了注意。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国家就开始研究生活用品给人们带来的污染问题,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标准和法规,指导人民正确使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家庭用品。我国自80年代末开展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当前,"室内污染并不比户外污染轻""化学污染是罪魁祸首"的观点越来越为大家认同。人们在治理室外大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开始采取有效对策,减少室内环境污染以保护健康。室内化学污染物及其危害化学性污染物主要包括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在内的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其中甲醛、苯类和氨是室内空气最主要的污染物。甲醛(HCHO)是室内化学污染的主要杀手,也是婴幼儿白血病的罪魁祸首。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的气体。室内装修或家具中使用的材料,诸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贴墙布、壁纸、化纤地毯、油漆、涂料、黏合剂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这些残留的或分解出来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室内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的疾病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认识和分析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将其危害防患于未然,这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室内主要污染物
在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将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质按其性质区分为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大类[1]。其中化学性污染尤为突出,其污染物主要应有以下几类:
1.甲醛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硬度及防虫、防腐功能,被大量用作人造板材中的胶粘剂,还可应用于涂刷墙面涂料和家具油漆等。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带刺激性的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长期接触甲醛,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可以致癌,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2.苯主要是苯系物,例如苯乙烯,它存在于油漆、胶、涂料中,由于苯属于芳香类,一时不易觉察其毒性,但如果在散发着苯气味的密封房间里,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脱离现场,便会导致死亡。此外,苯也可致癌,引发血液疾病等。
3.氨气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如有大量氨气泄漏,对人体呼吸道、眼黏膜及皮肤会造成损害,出现流泪、头疼、头晕等症状,甚至死亡等。长期吸入低浓度氨,会使人体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上升。
4.氡气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
是自然界中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遍布于地壳中,是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即使在氡浓度很高的环境里,人们对它也毫无感觉。室内的氡主要来源于砖、混凝土、石块等建筑材料以及土壤和供水系统。室内氡气的浓度较室外要高出2~10倍。通常,地下室和建筑物第一层的浓度总是高于地面上其他房间的浓度[1]。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氡气超标的居室呆一天,无异于一天多抽了100多包烟。
5.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TVOC是由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是苯系物、醛、酮以及不饱和烃类等),另外家用化学品(如清洁剂、杀虫剂等)、燃气、吸烟等都可造成VOC污染,其对人体神经系统危害极大。轻者引起烦躁不安,重者引起头痛及神经病变。
二、污染源控制
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我们须知道我国对室内化学污染物浓度限量标准是: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版中规定,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2]。
1.慎重选用装修材料对每一类污染物的控制,建议如下
1.1 甲醛甲醛是工业生产树脂的重要原料,这些树脂主要用于生产各种人造纤维板的粘合剂,也是生产化纤地毯等多种轻化产品的原料,用途广,也更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所以改革生产工艺流程,减少甲醛的使用量,使建材产品中的甲醛含量降低。
1.2 氡气用氡气检测仪对建筑工程地土壤进行监测,工程应避开氡气异常或过高的地质环境。
1.3 氨在建筑工程中,严禁使用含有氨水,尿素,硝铵等可挥发氨气的成分的材料。
1.4 苯和TVOC室内用涂料及胶粘剂不使用苯作溶剂;科学施工工艺,如对木制板材表面及端面采取有效覆盖处理措施,对断面进行密封等。
2.加强通风,延期进住据监测,一般新装修的居室,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高出室外10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几十至上百倍。即使安全性达标的材料仍含有微量对人体有害物质。在室内装修施工期间,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降低有害和有毒物质的浓度。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房间空气污染约在新装修10~15d内达到高峰。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要排除由装修材料产生的40%~50%有害气体,时间至少需30d以上。因此,在房屋装修完成后一个月时间,再迁入新居。同时尽量不要在冬季进行室内装修。
3.养花可减轻室内污染在室内养花可消除或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给人们身体带来的危害。仙人掌、吊兰、芦荟、龙舌兰、虎尾兰可吸收甲醛;、长青藤、铁树可吸收苯;去除氨气,现最出色的是黄金葛;有吸收二氧化硫作用的植物:如月季、玫瑰等;杜鹃花可吸收放射性物质;天竺葵、柠檬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三、结语
在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中,预防在先,治理在后。要树立健康环保意识,从家装工程的设计开始,严格把好选材关,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验收一丝不苟,工程竣工后加强通风换气,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相信不久的将来,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状况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史德,苏广和.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Z].
[3]董淑华.崔秀芹.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泗水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一年4季均以偏东气流为主,尤其冬季最为明显(见表1)。风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具有整体输送和稀释作用。某一风向频率大,对污染物的输送作用就较大;某一风向的风速愈小,愈有利于其下风方位污染物质的积聚和停留。因此,可用污染系数计算公式[2]I=M/N间接反映空气污染浓度的水平分布情况,应将工业区布置在I值小的上风方向。公式中的I为污染系数,M为风向频率,N为平均风速。由泗水累年各季及全年各方位污染系数(见表2)看出,偏西方位对泗水的污染扩散最有利。实践证明风速≤1.5米/秒是空气中污染物质有利的积聚和停留条件[3]。从统计的泗水累年各季及全年各风向,0.0米/秒~1.5米/秒风速段联合出现频率(见表3)可见,东北方向有利于泗水的污染物质积聚和停留。
综合分析可知,泗水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居民生活区以安排在东南方位的上风方比较理想,而工业园区的安排则以西北方位为佳。若在原有工业园区内拟建新厂,应选择在园内累年污染系数较小的下风侧,并且尽可能选择在较低的地方,避免工厂之间的重复交叉污染。在山区建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与盛行风向相一致或接近(交角≤45°)的山谷,以便通风稀释[4]。空气中污染浓度的垂直分布是由贴地层风的垂直分布所决定的。但由于泗水站缺乏贴地层各高度的实际风速资料,这里不具体探讨泗水风的铅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小气候观测来分析。
二、降水、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影响
降水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明显的稀释清除作用,雨量大小与稀释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5]。泗水整个地势为东部高,西部低,东北部和西南部多丘陵、山地,降水自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增多。泗水县累年各月降水量及降水变率(见表4)。降水变率Q的计算公式:D=Ri-R式中D为降水绝对变率,Ri为第i年某时段内实际降水量(i=1,2,3,…n),R为同时段内几年的平均降水量。Q=(D/R)×100%式中Q为某年的降水相对变率,D为降水绝对变率,R为同时段内几年的平均降水量。典型的高污染天气过程,出现在冬季冷空气入侵以后,冷高压开始变性到完全变性之前,大气层结出现较高的稳定概率[6~7];夏季气流强、降水多、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湍流扩散条件好,加上降水变率较大,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和扩散;而在秋冬季节,受副热带高压、北方冷高压脊控制,降水少、大气层结相对稳定、湍流扩散条件差,所以,泗水县空气污染监测防治的工作重点应在秋冬季节。
甘肃省体育科研所研究员王东良认为,坚持健身有必要,空气有污染的时候则应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保护。“健身不能因噎废食,”长期从事高原训练和国民体质监测研究的王东良说,但这里面有个权衡利弊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用科学方法,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轻污染对身体的伤害。“如果给出一个针对性的建议,我认为只能是减少室外活动,选择在体育场馆里健身,”王东良说,空气污染较重时,不适宜在户外进行剧烈运动,比如踢足球、打篮球和长距离跑步。
他还给出两条建议,第一是选择好时间段,一天当中空气污染程度并不相同,清晨雾气中含有较多的有害化学物质、尘埃和病菌,地面空气污染重,因此日出前不适宜运动;第二是适度,健身“贵在适宜、重在坚持”,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安排运动量。
“其实,等太阳出来再健身,健身掌握住度,这些都是基本常识,不管空气质量如何都需要注意。只不过在污染较重的空气状况下,这些方面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罢了,”王东良说。甘肃省体工一大队全民健身综合馆副馆长刘海生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说,没必要因空气不好而干脆放弃健身,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应与污染程度成反比。
外出运动看空气质量
专家建议,喜爱户外运动的人,除了关心天气晴雨外,最好多关注空气质量,根据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决定是否外出运动。
根据空气污染指数(API)不同,空气质量状况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污染。空气质量状况为优、良时,市民可正常活动。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微污染、轻度污染时,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建议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空气质量状况为中度污染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建议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空气质量状况为重污染时,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症状,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据统计,慢阻肺患者中80%~90%是由吸烟引起,而吸烟者中约15%的人将来会发展为慢阻肺,这是一个值得人们警惕的数字。我们知道,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两类。
1996年我国吸烟状况调查表明,14岁以上成年人中吸烟率高达37.62%,以此推算,全国共有烟民三亿多,占全世界总吸烟人数的25%以上。更令人不安的是,30岁以下青年人吸烟率在逐年上升,开始吸烟的年龄提早了三岁,在三亿烟民中未成年者高达500万。
吸烟对慢阻肺的影响是肯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开始吸烟年龄越早,吸烟时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越高。长期吸烟者的呼吸道黏膜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纤毛变短不规则、运动减弱。黏液腺增生肿大,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净化能力减弱。因此,患者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且不易痊愈。香烟烟雾反复刺激呼气道,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由此加重呼吸道感染。长期大量吸烟还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 气道阻力增高等,长此以往最终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同时香烟烟雾还可使肺内弹性蛋白酶活性增强,肺泡弹性减弱,肺组织受损 ,最终导致肺气肿。
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不吸烟的健康者,30岁以后的肺功能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年下降20~30毫升,吸烟者每年下降30~45毫升,而吸烟的慢阻肺患者每年下降80~100毫升甚至更高。换句话说,这就是说慢阻肺患者如果继续吸烟,其肺功能恶化速度必将加快,结果是出现气短时间提前,气短程度加重,生活质量下降,有效寿命缩短。相反,戒烟后FEV1每年下降速度会明显减慢,气短等症状明显减轻,病程恶化速度明显减慢。
二、空气污染
室内污染:室内通风条件差,如做饭、炒菜及冬季取暧时燃烧柴草、煤炭产生的污染物,包含各种有毒颗粒、烟尘和有害气体。此外,居室内吸烟可造成被动吸烟,这些因素都可能与慢阻肺的发生有关。
户外污染:包括燃煤(工业生产及火力发电、锅炉取暖)、汽车排放尾气等引起的空气污染。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水肿,气道上皮损害脱落,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导致气道慢性炎症。
三、预防措施
1.实行控烟措施。这是预防慢阻肺的关健。要让吸烟者充分认识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好处,包括戒烟后可以避免罹患许多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如慢阻肺、肺癌、冠心病等。制订并实施控烟的法规,尤其是严禁在公共场所、工作单位吸烟,以保护大多数不吸烟者的健康。
为吸烟者提供切实有效、简单易行的戒烟方法等。
2.减少空气污染。这也是预防慢阻肺的另一项重要措施。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采用科学的烹调方法,改善室内取暖条件。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改进汽车排放尾气装置。增强个人劳动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等。
[中图分类号]Q988;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5-0050-08
[作者简介]谢 丹(1978—),女,江西宜黄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法理
学、环境法研究。(江西南昌 330077)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机制研究”(1314)的阶段性成果。
2013年在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历史上将具有特殊的意义。今年伊始,我国爆发了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主要以灰霾为表现形式的重度空气污染,涉及全国多个城市,其中京津冀地区最严重。历史表明,人类往往在重大灾害性事件发生,危及生命健康时,才会真正重视环境问题的存在。如果没有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没有受烟雾影响造成一万多人死亡的促使,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在1956年未必能出台,英国走上环境立法,治理大气污染的历史进程或许会推后很多年。与英国发生伦敦烟雾事件后再立法治理大气污染不同的是,我国在此次灰霾事件发生前,1987年就已经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后历经1995年、2000年两次修订。虽早已制定相关法律,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形势却日趋严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否取得相应效果?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机制是否存在问题?此次灰霾事件引发的公众高度关注,将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新的契机。
一、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城市空气污染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自我国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一直相伴而行。上世纪70年代,空气污染问题就已显现。1974年夏,兰州市石油化工基地西固地区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天气晴朗的中午前后,空中就笼罩上一层薄薄的淡蓝色烟雾,空气很糟糕,气味很难闻,当地居民明显感受到眼睛受刺激,一些植物也出现叶面褪绿、长银白斑点等受损症状,这些现象经环境科研人员研究后确认为光化学烟雾污染。①西固地区的光化学烟雾主要由石油化工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造成。②
80年代,我国经济加速发展,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呈现煤烟型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烟尘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和PM10。1989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6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398万吨,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③受二氧化硫污染影响,我国出现局部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地区,并有扩大的趋势。
单一的煤烟型污染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1995年,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出现新的特征,氮氧化物已成为广州、北京冬季的首位污染物,表明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大气污染开始转型。④据《1995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公布,近年来北京市机动车数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交通环境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一直呈上升趋势;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中60.6%的一氧化碳、86.8%碳氢化合物、54.7%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排气。⑤《1995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珠江三角洲以降尘和氮氧化物污染较为严重,广州氮氧化物污染已居首位,达0.124毫克/立方米,超过日平均二级标准;佛山、中山、深圳也分别达0.081、0.075、0.073毫克/立方米,这表明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氮氧化物污染严重,呈上升趋势。⑥到90年代末,我国城市空气污染虽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酸雨问题依然严重,但部分大、中城市已出现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
进入新世纪,颗粒物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区二氧化硫污染较重。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2010年11月,环保部《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首次公布了中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年报显示,中国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臭氧污染和灰霾问题日益凸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灰霾频发。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已经演变成为以高浓度细颗粒物(全年)和高浓度臭氧(夏秋季节)为特征的典型“双高”型污染区域。⑦我国整个大气环境污染呈现区域性、复合型特征。
二、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问题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治理大气污染中起到基石的作用。我们首先必须认清大气中何种污染物,达到多少浓度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再对这些污染物采取具体措施进行治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对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质量浓度给予的规定。①污染物及浓度值的确定建立在分析污染物对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影响的科学判断基础之上,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主要空气污染物都应纳入标准范围。大部分国家在治理空气污染中都首先设立空气质量标准。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颁布前,1982年已实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后经1996年、2000年、2012年三次修订。从我国空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来看,我国原有空气质量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标准未真正体现保护公众健康原则
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降低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提供指导。标准的设立主要考虑污染物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确立公众健康能够承受的浓度值范围。经济成本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会影响空气质量标准的实现,但这些因素可在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时予以考虑。美国《清洁空气法》要求国家空气质量标准(NAAQS)完全建立在公众的健康基础之上,在足够的安全范围内保护公众的健康。环境质量标准直接告知公众,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需要什么样的空气质量。标准对规定的污染物设立两个级别标准:一级标准是保护公众健康,包括最敏感群体,例如老人和小孩;二级标准是保护公共福利,包括空气能见度,植物,动物和建筑物。而我国1982年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虽也强调保护人群健康,但把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人为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与美国空气质量标准相对照,我国只有一级标准才完全符合保护人体健康需求。二、三级标准离保障公众健康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出现修订后反而宽于原标准的现象。2000年标准在1996年标准上予以修订,二氧化氮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由40微克/立方米改为80微克/立方米;日平均浓度限值由80微克/立方米改为120微克/立方米;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120微克/立方米改为240微克/立方米,标准大幅度降低,臭氧一、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也有所放宽。而事实上,从1995年起,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在空气污染物中的比例开始上升,甚至成为某些大城市冬季的首位污染物。同时期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二氧化氮的准则值是年平均40微克/立方米,小时平均200微克/立方米。2000年标准的放宽可能是为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并非为了保护公众健康。
2.标准未及时反映大气环境状况的变化
继2000年标准后,我国长时期未对空气质量标准予以修订,直至2012年新标准颁布。而这一时期,我国大气环境状况发生显著变化,颗粒物已经成为主要污染物。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开始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依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采用统一的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日均浓度值为基础,计算全市平均污染指数。然而,只以三项污染物为评价因子计算出的空气污染指数与人们生活中实际感受的空气质量存在差别。特别是在PM2.5成为主要污染物的地区,能见度下降这一明显空气受污染的特征,由于PM2.5未纳入评价因子,未能在空气质量日报中显现。我国2006年就已在一些城市试点监测PM2.5和臭氧,并不存在监测技术方面的困难,而迟迟未将其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和强制监测的污染物范围,据环保部门的解释是,如果制定实施将PM2.5的纳入监测范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大范围超标。①这种鸵鸟思维方式,极大阻碍了空气污染的治理。直至近些年空气污染事件频发,迫于公众压力,2012年新标准将PM2.5纳入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范围,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新增一氧化碳、臭氧和PM2.5为空气质量评价因子。
(二)单一污染物、单一地区治理方式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长期以来采取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如针对烟尘,设立烟尘控制区,安装消烟除尘装置;针对二氧化硫,制定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综合防治规划,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和使用,重点治理火电厂污染,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防治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等行业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大力研发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在山东省、山西省等部分城市进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和排污交易试点等;在氮氧化物成为一些特大城市主要污染物时,开始进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分阶段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等。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对于由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引起的空气污染有一定效果。然而新时期以灰霾、臭氧为典型的空气污染,除了直接排入大气的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道路扬尘等一次污染源外,更多的是来自CO、SO2、NOX、VOCS、NH3等气态污染物在一定大气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原有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复合空气污染问题。
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单一地区治理方式,是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产物。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因此,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以单一行政区自主治理的方式为主。如北京于1999年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分阶段采取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推广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对燃煤电厂进行脱硫、脱氮和除尘治理,调整搬迁首钢,淘汰老旧机动车,实行全国最严厉的机动车排放标准等。然而,北京周边作为全国两大重要煤化工集中区域的山西、内蒙古以及承接北京转移出去的相当一部分工业产能的河北排出的污染物吞噬了北京的治污效果。北京频发的空气污染事件证明,在流动的空气面前,局部性、区域性的努力难以取得成效。
(三)处罚过轻
我国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处罚力度过轻,不足以达到威慑的目的。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一般予以罚款处罚,且有上限限制,不得超过一定数额,最高不得超过五十万元。对拒报谎报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拒绝环保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或未经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污染物处理设施以及超标排放污染物等直接影响空气污染治理效果的行为,最高仅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一般低于排污企业违法所得,造成企业宁愿交纳罚款也不愿遵照相关规定进行排污。而且,处罚一般只针对排污企业,对相关负责人没有相应处罚的规定。处罚过轻实际上助长了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
三、治理机制
(一)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是治理区域性空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我国现阶段区域性空气污染,依靠原有单一行政区各自为政的治理方式难以取得成效。区域联防联控的实践始于北京奥运会前,为保障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北京市联合周边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山东五省市在扬尘、机动车、工业和燃煤污染方面采取治理和控制措施。通过六省市联动,实施各项污染控制措施,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此后,为确保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环保部先后组织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取得积极成效。在总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区域联防联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区域、防控重点和措施提出了指导意见。《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创新区域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联防联控管理能力,我国对区域联防联控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政策性文件中。《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区域联防联控尚未有相关规定。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对以下难点作进一步探讨:
1.统一规划应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
统一规划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首要工作机制。区域联防联控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科学分析区域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分布状况,各种污染源不同排放量的时空变化,以及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强度和污染物传输规律,再制定相应污染防治措施。①国内外实践均表明,区域联防联控统一规划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珠三角是我国较早探索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地区。2006年,广东省政府与科技部合作启动了“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与集成”863项目,委托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首的多家科研单位对构建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体系开展前期研究。②2010年,广东省成立了我国首个区域大气质量科学研究中心,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持。为确保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达标,北京、天津等六省市在获取大量外场观测、源排放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系统分析污染特征,共同制定、实施治理措施,最终实现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全部达标。③美国针对臭氧区域管理的各项决策也是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1995年美国环保署与中西部、南部、东部各州组建了臭氧传输评估组织,致力于研究臭氧前体物的区域传输问题,并于1997年确认美国东部2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氮氧化物排放严重影响了东北部各州臭氧的达标,直接促使了氮氧化物州执行计划的出台。④氮氧化物州执行计划的执行,使美国东部大部分州电力部门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03年相对于1990年减少了70%。⑤
2.要兼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联防联控的主体往往分属不同行政区(主要指跨省),彼此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无法借助同一行政区纵向治理的模式。我国已有的区域联防联控实践以及出台的区域联防联控指导意见都未要求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大气管理机构,超越行政区划,直接负责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和实施。指导意见和“十二五”规划仍强调坚持属地管理和区域联动相结合的原则,即属地仍是区域大气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跨越省际的区域主体间实际上是一种平行的横向合作关系,一般通过签署协议共同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如果区域主体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大气污染又是辖区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则合作治理污染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区域主体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程度不一时,就存在非合作的可能。①为支持北京治理污染,保障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北京周边河北、内蒙等五省市关停了部分污染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通过牺牲周边地区经济利益,维护局部地区空气质量的做法并不是一种长效机制。京津冀中的河北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更注重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事实上它也承接了北京转移出去的大部分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河北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二氧化硫排放居全国第二的数据表明,其污染物排放影响了北京等周边地区空气质量。要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河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就应限制发展,这就意味着以重工业为主的河北的经济发展要受一定影响。对于承担较大治污成本的河北,空气质量受益者的北京是否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通过何种形式?以货币形式抑或产业拉动,发展互利合作关系,辐射带动河北的产业调整。从这种意义上说,区域联防联控不单纯是治理空气污染,还涉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
(二)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
单一污染物途径是传统治理空气污染的手段。大多数国家在治理空气污染的早期阶段都致力于在一定时期内控制一种污染物。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对只由单一污染物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当前大气污染形势日益复杂,灰霾、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多种空气污染问题同时并存,且就单一空气污染——灰霾来说,也是由多种污染物协同造成。传统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从单一污染物途径转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趋势。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2004年在报告中质问当前单一污染物途径,单独设定六种标准污染物的每种国家大气质量标准,是否真的解决了人们的健康影响?建议发展多种污染物协同方式控制大气污染。②2005年,美国颁布《清洁空气州际规则》(Clean Air Interstate Rule, CAIR),建立一个区域上限和交易计划控制东部28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电力部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③目的是通过降低前提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④虽然在北卡罗来纳州诉联邦环保署一案中,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判定联邦环保署在《清洁空气州际规则》中的一些规定超越《清洁空气法》给予的有关授权,应将该规则予以废止,但仍许可生效至联邦环保署颁布新的替代规则。⑤欧洲国家也于1999年在《远程跨界空气污染公约》(Convention on Long-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框架内签署哥德堡议定书(Gothenburg Protocol),通过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削减酸化、富营养化和地面臭氧。该议定书于2005年生效,被视为首个基于多种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
我国空气污染治理长期以来实施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注重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划定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试点二氧化硫排污许可证交易等。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空气污染物只设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排目标。有日本学者在分析多污染物治理途径概念包括强调二次污染物、考虑二次污染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制定政策时直接或间接使用科学分析等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从单一污染物治理方式转变到多污染物治理方式分四步走的战略:第一阶段:治理一种主要污染物;第二阶段:通过一种主要污染物治理复杂的二次污染物;第三阶段:通过多种主要污染物治理一种二次污染物;第四阶段:治理多种二次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并指出中国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但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表明中国有潜力进入更高阶段。①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也逐步转向多污染物治理方式,先后颁发《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的指导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强调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进一步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同时加强氮氧化物减排,大力削减颗粒物排放,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
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发展的最新形式,已不是单纯的空气污染治理方式。最近一些发达国家试行将空气污染治理、能源政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整合,运用三者相互关联的作用,以更少的成本实现更多的共同利益。这种更广泛意义的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方式,在帮助空气质量达标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机构(IIASA)的收益模型研究表明:低碳策略能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细微颗粒物的排放而不增加额外的成本;每减少1%的二氧化碳能减少1%细微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②我国目前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方式主要用于空气污染③,尚未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相结合,但从长期来看,这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重典治理
我国早在1987年就已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后经两次修订。然而,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表明,《大气污染防治法》未能取得有效防治作用,这与其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过轻密切相关。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于2000年,与1987年、199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相比,新增了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并对罚款作了数额上限的规定,但总体来说,处罚力度并未加大。立法之所以这样规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经济增长因素的考虑。如果让企业承担过多环保责任,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但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并不影响经济的发展,反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有数据显示,美国在1970年颁布《清洁空气法》到2005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呈上升增长趋势,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则明显下降。①要有效遏制我国日趋恶化的大气污染形势,现阶段有必要加大处罚力度,用重典治理。
汽车排放物的成分复杂,达百种之多。但污染性危害成分主要有四类,即:一氧化碳、碳氢化物(HC)、氮氧化物(NOx)和碳烟。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排气管的燃烧产物,也有少量是曲轴箱排出的油气和燃油箱、油管接头挥发的燃料气体。
1.一氧化碳(CO)
CO是发动机中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它的产生,一是空气不充足的燃烧条件,如供气量少,或燃料混合气浓度分布不均匀的局部缺氧状况。二是燃烧气体高温时(2400℃以上),由CO2的高温离解生成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在人体中极为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结和力是氧的3OO倍)。结合后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CO会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出现头痛、头晕症状,严重时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2.碳氢化合物(HC)
碳氢化物又称未燃烃。它是燃料未能充分燃烧,或未燃烧的产物。未燃烧产物主要是供油系燃油的挥发和曲轴箱窜气气体。未燃烃的成分复杂,组成变化范围也很大,其包括: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以及一些中间产物如醛、酮、酸等。一般情况下HC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当HC的浓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时,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未燃烃形成的影响因素中,混合气浓度的影响最大。发动机运行时混合气的浓度过高、过低或残余废气冲淡严重,都可能引起火焰传播和燃料的燃烧不完全。此外,发动机的负荷、转速、点火角,以及燃烧室形状和结构,也对HC的排放有着一定的影响。
3. 氮氧化合物(NOX)
氮氧化合物有多种类型。汽车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约占97%~98%。但进入空气后,则会较快地与空气中氧作用,转变成NO2。除NO和NO2外,氮氧化物中还有少量的N2O、N2O3、N2O4和N2O5等。
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但在高浓度时能引起中枢神经瘫痪和痉挛。二氧化氮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高含量时能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另外,二氧化氮与碳氢化物的混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发生光化学反应,在大气中产生臭氧等过氧化物的黄色烟雾。对人体的眼睛、口鼻和咽喉黏膜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结膜炎、鼻炎、支气管炎等症状。在温度较高或有云雾存在时,NO2还可与水分子作用形成酸雨中仅次于硫酸的第二重要酸成分——硝酸(HNO3)。由于NOx在大气中扩散较快,下雨时会被溶解,其积累浓度不会太高,因此它对环境的危害小于CO。
氮氧化物是氮与氧在发动机高温燃烧的产物,它的生成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燃烧温度(约1800℃以上);二是氧的浓度;三是反应时间。发动机燃烧温度越高,燃气经历时间越长,生成的氮氧化合物就越多。
4.碳烟(PM)
碳烟是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以碳为主的固体颗粒。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颗粒物成分有所不同。汽油机排放的颗粒物较少,成分包括碳粒、酸及盐、小分子物质以及含铅物质等。柴油机尾气颗粒污染物的含量是汽油机的30~60倍,成分也更复杂,它是一种类似于石墨的含碳物质(烟炱),含碳量约占85%以上。柴油机颗粒物产多发生在大负荷、浓混合气的工作情况下。这时,因燃料数量多,空气量少,发动机转速低,燃料难以完全燃烧,使得部分重成分离解、聚合而形成烟炱。炭烟中除了含有直径为0.1~10um的多孔性碳粒外,往往粘附有SO2及致癌物质,如果被人体吸入肺部沉淀下来,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颗粒物的产生不仅未能充分发挥燃料的热能,而且对环境有污染。这些排放物中的成分,多含有多环芳烃、含硫含磷物和富碳烃结构,除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外,也往往对发动机尾气净化催化剂有着不良影响。
二、减少车辆排放污染的方法措施
关于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国内外已开展大量研究,许多控制技术已取得明显效果。这些方法措施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进燃料性能
通过提高汽油品质或在汽油内加入某种添加剂等,可使汽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排放。根据各国的汽油质量发展历程和趋势,对汽油除了进行限铅控制,要求采用无铅汽油外,还要求降低汽油中的硫和苯含量。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降低汽油中的硫、苯、芳烃和烯烃含量。我国现已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以降低排放。
2.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能
改善发动机燃烧效能又称机内净化技术,其核心是对发动机燃烧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改进发动机本身的设计和不断优化燃烧工作过程来降低排放。主要措施有进气系统改善、汽油机直喷技术(GDI)、空燃比控制、燃烧控制、点火正时控制和可变配气定时、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EGR)等,这些措施大部分通过精确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来实现。
3.排气后处理
通过机内措施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有一定限度,因而各国都先后开发排气后处理技术,即在废气排入大气前,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其它性能的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来降低有害废气的排放。
后处理技术一是尾气催化转化器,它可以处理燃气中的CO、HC、NOx三种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气体CO2、H2O和N2。它一般安装在发动机排气口处,净化效果可达到90%以上;二是燃气再燃烧技术,在发动机排气门后面二次吸入或喷入新鲜空气,并使之在高温下保持相对较长时间,使高温废气中的CO和HC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氧充分结合,减少废气中HC和CO数量。
4.创造有利于减轻空气污染的外部环境
1 本溪市环境空气质量概况
本溪市位于辽宁东南部(东经123°34′―125°46′,北纬40°49′―41°35′),地处辽东半岛腹地,总面积为841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518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144.9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106.5平方公里。是一座煤铁之城,大气污染问题由来已久,过去曾经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在主城区内,本钢、本溪水泥厂等重点工业企业对大气污染尤为严重。为推进我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本溪市政府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和手段,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业企业、关键节点予以高度关注,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节能减排。2009―2013年以来,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优良天数逐年增多,达标率由2009年的94.0%上升到2013年的96%,表明城区的空气质量逐年转好。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年度空气优良天数是逐年增长的,说明空气质量逐年转好,污染得到明显遏制,呈下降趋势。
2 本溪市环境空气污染变化特征与趋势
2.1 年度变化特征分析
本溪市城区共设置6个空气自动监测点位,能够比较全面科学的反映我市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09-2013年期间,本溪市城区三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最多的是PM10,大气污染治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高,优级天数由2009年的30天增加到2013年的115天,创下了历史新高,轻污染以上天数由2009年的22天下降到2013年13天,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达标率由09年的93.97%上升到2013年的96.44%。详见图1和图2。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期间,本溪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达标天数逐年上升,优级天数是逐年增加,3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二级标准。
2.2 按季节变化的特征
2009-2013年期间,环境空气中3项污染物浓度按季节变化见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期间,3项污染物浓度值属冬季污染最重,夏季最轻;采暖期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SO2均值为0.091毫克/立方米,是非采暖期的3.79倍,污染特征明显。NO2浓度四季变化不明显,四季均无超标;PM10污染高峰期也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即冬季(3-6月)和春季的沙尘常发期。总之,每年夏秋季空气质量好,冬春季环境空气质量较差,呈典型的北方煤烟型空气污染特征。
2.3 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2009-2013年期间,通过采用Daniel 趋势检验法,使用Spearman 秩相关系数,对本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SO2和NO2 年均值无明显变化,变化趋势无显著意义,PM10呈显著下降趋势。详见下表2。
3 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原因分析
3.1 受地理位置及气象因素的影响
气态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过程与地形、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环境空气质量。而我市位于太子河中上游河谷盆地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城区周围群山环绕,不利于气态污染物的扩散,并且城区环境空气污染呈现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烟尘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气候特点为寒冷期长,约180天;降水集中在七、八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0%;相对湿度约在65%左右,气候地方性差异明显。
3.2 受重点污染源的影响
本溪钢铁集团公司是我市最大的污染源,其烧结、炼铁、炼钢、发电等工艺排放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0%左右,该污染源位于市区西南部,当刮西南风的时候,对我市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非常大,污染物浓度明显上升。采暖期时供暖企业也是较大的污染源,影响着我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原因的之一。其次,建材行业及冶金行业重点企业的无组织排放源、市区居民燃煤炉灶、地面二次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这些都对空气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4 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
4.1 污染防治措施
2013年蓝天工程重点污染治理项目66项,预计总投资约4.7亿元,削减烟粉尘约6900吨,二氧化硫约1.85万吨,氮氧化物约4000吨,有机挥发性气体(VOC)50吨。截止2013年年底已完成本钢炼铁厂1、2号265平烧结机尾除尘设施改造项目、本钢炼铁厂6号高炉出铁厂除尘设施改造项目、本钢炼铁厂T101、T102运焦通廊新建布袋除尘改造项目、本钢炼铁厂2号265平烧结机脱硫及本钢北营公司530立高炉矿槽建设4500平布袋除尘等治理项目56项,占全部项目数的85%,投入治理资金约3亿元。
为加大扬尘污染整治力度,我市建委、市综合执法局集中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地面污染及料场、堆场等大型尘源的专项治理工作。检查建筑工地20余家,对30多个施工建筑单位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改正,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4.2 污染防治对策
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实现大气污染物源头削减。加快本钢、北钢和水泥等重点企业脱硫设施建设,逐步扩大脱硫范围;继续实施锅炉“拆小并大,拆炉并网”和工业余热利用工程,在建成区取缔10吨以下非生产燃烧煤锅炉;进一步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减轻尾气排放给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带来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