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9 17:16: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

篇1

一、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地图是空间地理信息的一种形象展示,在地图中有很多的“地图语言”,这些地图语言是读图的第一步,只有认识了这些语言我们才能读懂地图。比如在地图中,方向、比例尺、图例、标注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的地图语言使我们必须要牢牢掌握的,教师在地图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打好基本功。除了这些基本的地图语言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示意图的基本知识。比如,气温、降水量等的柱状图、直线图、曲线图,地形的剖面图以及一些地理空间的分布图,等等。这些在地理课教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些示意图的语言也是十分丰富的。

在让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语言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让他们在拿到一幅地图或者一张示意图的时候,知道从哪里入手,这样就避免了读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读图一般来说要按照地图的内容来进行,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读图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图过程中注意规律的总结,什么样的地图应该重点注意什么。比如,我们在看一张地形或者是降水量的分布图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地形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同的地理空间里会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在看世界人口分布增长的示意图的时候,我们就要既要注意人口在空间上的不同,也要注意人口在时间上的变化。

二、引导学生进行动手绘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地理学习更多是依靠空间形象思维,读图也是空间形象思维的一种延伸,但是仅仅通过读图,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将知识牢记。读图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会识图,而是让学生在脑海里能够留下一个空间印象,等到用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能够从脑海里随意的调取。因此在读图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动手绘图,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看图的效果和强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绘画简易地图,或者教师将事先绘制好的简易的地图,让学生进行空白填空;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地理填充图册进行练习。

学生在进行动手绘制简易地图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知道绘制地图并不是把地图绘制的惟妙惟肖,十分逼真,而是用笔勾勒出基本的轮廓,并能够知道一些重要地理信息的方位即可。在初中地理课中,我们学习的空间分布图是比较多的,比如各大洲、大洋、国家、地区以及山脉河流等。学生只要能够绘制出他们的方位,大体的轮廓,山脉河流的走向以及所处的经纬度就达到目的了。比如,在学习湘教版《中国的河流》绘制黄河的地图轮廓时,学生必须要明确黄河的“几”字形走向,并且要注明黄河的发源地,经过的省份,经过的平原、高原,经过的重点城市以及从哪里入海等信息。

三、挖掘地图中的深层信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时候,仅仅满足于对地图信息的辨认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些基本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行思考,这样学生才能从地图中获得更为有价值的信息。在考试的时候,题目的设定除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外,有一部分体现能力的题目,也都是通过挖掘地图的信息而设定的,因此在平时读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本介绍和地图册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是什么以及我国降水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这些都是基本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或者相互交流很容易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形成这种气候和降水规律的原因。这种探究原因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册中地球五带的分布图,中国的地形特点等来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

在读图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地理课中,一些表面的地理现象都是有一定的地理原因的,而这种原因需要学生深挖地理信息进行得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联想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在读图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相会融合,从而正确认识地理现象。

总之,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学生地理分析能力以及空间感性认识能力的必要手段。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技巧,才能够进行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地理概念才会不再抽象,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就会更加牢固。教师要将读图教学贯穿于教学之中,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读图能力的提高中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篇2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地理的喜爱与理解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最重要目的,为达到此目的,需要完善教学方法,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学生学习地理、研究地理意义重大,日后必将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必备资源,学生亦能从中受益匪浅。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益处

1.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内容介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地理现象、事物等,对于地理学习极为重要,尤其对于初中地理这种奠基性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而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犹如最好的教科书和校练场,地形地势、天气变换,季风洋流等,都能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初中生刚刚进入地理学习,基础概念冗杂,且未深入学习,难免枯燥乏味,乡土地理给予学子自然的感知环境,创造天然的实验场。地理本就是需要实践的课程,乡土地理资源有复杂的地形,一些地质构造能直观呈现,从天气分析大气运动,从昼夜变换感受太阳运动等。

2.在实践中理解、巩固理论,强化教学目标。作为一门实践性基础学科,初中地理并不涉及大量理论研究,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基础性概念有所了解,对一些地理现象有所认识并能够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将所学知识与现实地理现象相连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就是一个实践场所,立体生动地将书本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其是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的,以此作为初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资料,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等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地理学习不能纸上谈兵,不深入实践无法真正对地理形成真正系统而细致的认识,这也是乡土地理资源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来说必不可少的原因,二者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只有亲身体会才能巩固知识,透彻理解原理与现象。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地理学习来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初中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探索精神的时期,一切未知的事都容易吸引其注意,而课本却并不受其喜欢,至少相对而言兴趣不浓厚,单一对其灌输学理与知识,容易适得其反,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引入恰巧解决了这个问题,告别枯燥的单向式接收,能够以自身兴趣为着手点,自动探索地理奥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地理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对世界形成科学的认识,杜绝知识无用论等消极思想,积极面对人生,体会自身价值所在,感知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对世界具有价值,这种心理认同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引导,对学生终身均有益处。

二、初中地理如何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1.以案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何引入乡土地理资源,使其进入初中地理课堂?首先,在教学中引入案例进行说明与讲解,例如,在地形地势介绍一章中,对于平原、高原、山峦、谷底各种复杂的地形,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表述和平面展示,是很难使学生真正了解各种地形的构造和还原到现实世界的,这个时候,利用学生平时所见进行学习,就能够省略许多冗杂的描述,再如学习天气、气象时,如果能够对平时的天气、气象与课本进行对比,更能使学生了解其表现及成因。地理更多的是对自然界的研究,自然地理需要学生亲近乡土,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土壤、地质等的直观呈现,各种石头的成因及其特性,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认识,如果能够将这些认识与书本对应,则二者就能协调融合。

2.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乡土地理。动手能力是检验地理学习成果、加强知识理解运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地理学习,研究大气运动时,对城市的热岛效应进行研究,组织学生在城市及其周边设置观测点,定时进行温度测量和风向研究,通过对地面的温度及风向研究印证城市热岛效应,还可以组织对湖水周围及其地区温度比较研究水的吸热作用,能够在峡谷地区开展峡谷效应的研究,对于湿地等对气候的影响等也可以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总之,要利用所学知识,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中汇集的各种地理现象及特征,对所学知识进行印证或者进一步拓展研究,如此便能利用乡土资源对初中地理教学真正起到强化教学目的的作用。

3.分小组展开研究性活动,锻炼思维。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利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分小组开展研究性活动,确定研究主题,例如,学生可以研究云霞的成因,朝霞、晚霞与天气,与大气折射等的关系,模拟实验进行研究,或者创建地球运动模型,模拟其自转、公转、地球的昼夜变化,这种研究可以是对已知知识的模拟分析,也可以是对未知板块的大胆假设,总之,在乡土中发现、研究,培养地理学习的方法、路径,集众人智慧进行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对于团队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大意义。如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习性的影响,就是一项极具意义,也具有乐趣的研究性课题,乡土资源与地理学习的研究性活动结合,需要具有可研究性和值得研究性。

笔者以自身研究和大量资料为依据,撰写了本篇文章,旨在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案例、实践、研究性活动等形式,是地理课堂的调味剂,也是点睛之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作用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新课堂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的研究与应用便成为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活跃地理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中,教师在利用“地图”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材料展示、学生课堂讨论、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原本讲述内容较多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变得不再枯燥无味。

充分运用地图,启发学生自主观察,教师在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后,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将时间交给学生,将自主能力的锻炼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分训练读图、用图技能,自主地进行有关规律的探究,并给予展示,强化信息的交流反馈。通过对学生地图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断体会到自学的甜头,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地理课堂的学习自然就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中教师运用地图的策略

我认为地理教师在运用地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熟悉地图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备地图,要一丝不苟地在地图上找到所要讲的内容,对学生的地理填充图册,也应特别留意,要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进行地图备课。

2.要重视教学挂图的运用

电子版地理教学挂图的内容表现简明而突出,表现形式美观易读,色彩鲜艳而协调。教师使用好挂图上课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便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讲授的内容。教师在用图时要避免形式主义,注意因材施教,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挂图与学生地图册、课本中的地图对照使用,以强化地图教学的效果。

3.要善于将各种形式的地图结合使用

地理教师除了重视教学挂图的运用外,还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板图、多媒体图片、地理示意图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为教学服务。

三、让学生真正学会用图、用好地图

课堂上要把地图运用好,要让学生真正学会用图、用好图,就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课堂上看图、指图、介绍图,课后填图、画图。

1.看图

要求学生会看图,拿到一幅图应该从哪里入手,怎么看图。如: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我会请一位学生说一说看图主要看什么,学生会回答,结合图例看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观察气温的变化。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进而算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再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2.指图

要求学生能真正参与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读图的方法和记图的技巧。如,教学“中国的地形”时,要求学生在图上记忆的内容太多,有中国主要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相关的地理事物名称30多个。于是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活动一,认识山脉。自己先找一找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山脉,然后同位合作,一个指图,一个说山脉的名称,看看哪组认识的山脉多。活动二,认识山脉走向。小组合作按走向列举山脉的名称,然后班内展示,要求在屏幕上指图说出山脉的名称、走向。活动三,记忆山脉。自己先按走向记山脉的名称和位置,然后提问,两人一组,一人指图,一人说名称。练习检测,说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名称,要求学生指图,说出图中序号代表山脉的名称。相信通过这四个环节,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山脉的知识,也能提高其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胆量,还培养了一定的识图技能技巧。

3.介绍图

篇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上好地理第一课:绪论,非常重要。在绪论课上我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对热点地理知识进行阐述,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课余我根据学生对不同的地理知识的兴趣,在各班分阶段开辟了墙报专栏,墙报内容有以天文知识为主题“宇宙空间”、以世界人文地理为主题的“走马观花看世界”、以中国人文地理为主题的“可爱的中国”,在激发了学生对地理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填补了教材这一知识空白。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后,还需持续地培养与维护,为此每节课堂我都注意恰当地引入地理故事或热点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持续发展。比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中国的工业分布与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时,我引入“微软新型电脑Milan问世,样子酷似咖啡桌”这一新闻,既加深了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解,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国际上尖端高新技术产业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生为国家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又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世界区域地理时,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制作PPT,内容以所学国家或地区的课本上没有介绍的特殊地理事物的图片为主,并配以当地音乐作为片头在课间播放,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今世界因互联网的存在,接触信息机会也多了。鉴于部分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多,我专门开设了“以地理知识”为主的博客――小米的空中花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网络大课堂。在我的带动下,有些同学也开辟了自己的空间,比如hi.省略/多啦a梦12代就很成功。学生在开辟空间的同时,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丰富,地理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二、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由于地理知识丰富而多样,不同知识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各不相同,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目的都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如下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将上述课堂教学模式简单介绍如下。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它可以在常规的导学式课堂中使用,如:为了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在讲述“地球的运动”、“板块运动”、“火山、地震”“泥石流”“地上河”“地形雨”的形成等,均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短时间的模拟演示;也可视教学内容的容量,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导学式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的优点是:课堂知识容量大,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的冲击性强,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缺点是:由于课堂内知识容量大,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互动多,与同学互动少。

(二)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在局域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我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模式:(1)游戏式。如讲完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后,我组织学生在微机室进行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拼图游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娱乐中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和全称、简称;(2)模拟实地、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新疆,对于学生来说既神秘又陌生,为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到新疆旅游,我把下载的12级纪录片《魅力新疆》放置于局域网内,由学生根据爱好自由观看,使学生对新疆有一个全新的感受。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编写较为全面、较翔实的章节,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新疆》,在观看视频后,我举行了今天“我来做老师”的活动,根据课本的四个框内容,把全班分成四组,要求每组都要准备四个框内容,讲课时每组派代表进行抽签决定讲授内容,每组成员在主讲结束后,可补充讲述内容。整个课堂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借助讲授的过程,完成自主学习。

(四)体现学生主体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常规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发挥学生巨大的潜能。导学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提出导议问题,有严密的因果关系,教师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介入,导读的内容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多媒体课件教师收集的资料。总结可以由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完成,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后教师补充总结。在导学式课堂教学中“训练”的题,要精选,题型需多样;形式也多样,如口答练习题、笔答练习题,可竞赛式,也可接力式、抢答式等。

三、适时抓住教育契机,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篇5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一幅小小的地图里面,包含着丰富的地理内容、信息,在缺乏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下,只能通板图教学的方式直观地表达相关的地理内容、知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进行学习;教师对相关内容通过板图教学,把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达到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空间构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课堂采用板图教学的优点

1. 板图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用生动形象的图画和文字相结合将枯燥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精简了理论知识,使其变得更形象、更具体、更容易记忆。板图教学还可以容纳超大的知识量,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中的要点,抓住本质。并且以图文的方式来说明知识原理,可以很大程度使相关理论变得更简单化、更透明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简单的线条边讲授边写,把所有的地理事物全部展现在板图上,有利于帮助学生区分知识重点、理清学习思路。

2. 板图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素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新知识的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如果板图做的生动形象还可以提高老师自身的魅力,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敬佩感,这样很有利于老师的地理教学,同时也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板图教学十分灵活多变,完全可以适用于地理课堂上任何知识的教学。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随意设计板图,无论是把文字变成图形还是把图形变成文字都可以随时转换。也可以把一些复杂繁琐的地理图形转化成简单明了的样子,很大程度上的弥补了一些地理相关图册的缺陷与不足。

三、板图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1. 利用板图教学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

初中生的地里教材中总是配有许多的插图,这些现成的插图,没有动态的讲解过程很难起到更好的作用。在板图教学中,教师利用板图绘画技巧,结合教学内容,边讲边绘就可以让原本静态的图片形成一个动态的图片而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在生动的表达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很大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的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在讲授《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这个内容时,结合教学内容对于人类进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可以用板图绘出“天方地圆”与“浑天说”,先画一个近半圆,半圆上丰富一些月亮与星星,以此来丰富板图,让学生了解天方地圆意义,之后过度到“浑天说”,最后把板图结合内容绘成一个椭圆形,并且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陆地与海洋,这样的一个讲授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远古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正确对地球有科学的理解。在讲授地球的大小时,教师先画一个圆形,绘出圆的直径,圆的上下标为北极与南极,圆心为地心,这样根据地球的一些数据进行讲授,学生在老师的边绘边讲的动态过程中,对地球的大小有着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也试着绘地球的形状,并且注明地心、北极,极半径等内容,让学生自已对地球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使学生也认识到了板图在学习地理的重要作用。

2. 运用板图强大的直观感提高学生感知力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记得根据讲解内容一边写一边画,这样能使得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记忆得到大成度的强化。例如用一大、一小两个相连的三角形,表示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用几条线表示黄河和长江上、中、下游及其特征,从发源地开始讲解,一边讲一边画,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河流流入哪个海洋、哪些湖泊、以及经过哪些地形区和省区。这样下来,简单、容易、效果好,人人能作,可以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而且更便于记忆。

3. 运用板图的的转化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篇6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

在初中地理阶段,图表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大类:分布图、地形图、等值线图和各类统计图表。从统计数字和图表中,分析事物数量关系,从各种地图中,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学会这些技能,相信对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也是终身受用的。下面是我在地理教学中对不同类图表的教学过程和一些思考。

一、分布图

以右图:《我国人口密度示意图》为例

以下是课堂实录:

教师问:这张图,你们应该先看什么?

教师讲述:阅读一张图,是讲究先后顺序的。看图第一步就是要看图名。图名是一张图表的眼睛,它会告诉你这张图表所要反映的主题内容。

教师问:你能告诉我这张图的图名是什么?

学生答:我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教师:非常好,通过图名,我们知道这是一张反映中国人口疏密程度的分布图。

教师讲述:第二步,我们要看清图例,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看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

教师问:本图的图例反映了什么?

学生答:图例用不同颜色的深浅表示了人口密度的大小,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大。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深入到整个地图中,关注具体内容和信息。

教师问:从这幅图,你能说说我国人口密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学生答:通过不同颜色,我们一眼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密度分布非常不均匀。

教师问:怎么不均,哪多哪少?有没有分界线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图中的每处细节。

学生答: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很大,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比较小。

“我国人口密度示意图”作为强调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出现在七年级前言部分,此时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地理知识基础的。通过对这张图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大致了解到阅读这样一张分布图是有一般顺序的,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地进行。

二、统计图表

初中地理教学中,统计图的应用是许多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法。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统计图表,这些图表提供的数据是说明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对各类统计图表的研读并从中提取有用的数据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点之一,因此,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对统计图表的学习。

例如,《欧洲西部》一节教材中出示了一张《2010年欧洲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统计表。以下是课堂实录:

教师问:能说说阅读这张图表的步骤吗?

学生答:先看图名,这是反映2010年欧洲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情况的统计表。

教师问:这样的坐标图表第二步应该看清什么呢?

学生答: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这张图中横坐标是2010年欧洲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名称,纵坐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是美元。

教师问:看完坐标,我们要再认真阅读图表上的其他信息,比如每根柱形上面的数字,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学生答:我认为应该是排名名次。

教师问:非常好!从这些数据,结合我们之前学习的欧洲西部的国家,大家可以数数看,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15位的,欧洲西部的国家占了多少?

学生答:占了9个。

教师问:请大家试着分别读出卢森堡、瑞士、法国的人均GDP?

学生读图回答:卢森堡约10万多美元、瑞士约7万美元、法国约41000美元。

教师:你们知道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吗?2400美元,大约排在110名。

(全班学生露出惊讶的神情)

于是我继续解释:其实,这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数据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你们要更努力学习,因为你们是中国的希望!

教师提问:通过刚刚对《2010年欧洲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学生回答: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

统计图表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难点,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时对数据及数据的对比作为重要依据对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养成对统计图进行分析、研判,学会用数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素质。

三、等值线图

初中地理教学中等值线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等降水量线。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内容中,对“等高线由较高处向较低处突出的是山脊,等高线由较低处向较高处突出的是山谷”这一地理现象和规律,如从文字上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掌握。

下面是这部分内容我的教学方法:

教师问:在图(1)等高线图中,A是什么地形?

(部分学生可以对照文字定义判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这里是山脊。但大部分学生对此概念难以理解。)

于是我在图(1)上添上适当的辅助线L。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沿L线从甲乙丙,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学生读图回答:甲处海拔200米,乙处400米,丙处200米。

(教师出示图(2),此时很多学生已经表现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教师讲解:可见所在的地形区A是隆起的山脊(如图(2))。

通过辅助线,问题从抽象变得更加具体。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同理,在图(3)上,添加辅助线L,也按上述步骤可以得出:等高线由较低处向较高处突出的B是山谷(如图(4))

篇7

地理图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图表自身的绚丽多彩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北京》一节内容时,出示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的景观图。学生被四合院的古朴美给吸引住了。再让学生观察图中门的朝向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北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就会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去。再如,在学习热带经济作物“咖啡”时,采用“一颗颗鲜嫩的咖啡浆果”地理景观图。由于本地的学生多半没有见过挂在枝头的“咖啡浆果”。这一景观图呈现的地理信息与学生生活中对于“一杯杯香浓的咖啡”的认识形成强烈反差,学生的学习意愿被一下子点燃,学生便热情满怀地投入到学习中了。还可以通过与图表相关的典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世界气候教学中,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假设学生是诸葛亮,凭借什么条件以及因素来“借东风”。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去讨论、分析。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二、图表与生活贴近,学生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抓住图表中与生活的相关点,通过真实的生活能使学生轻松学会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一节内容时,请学生在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方位于哪座山脉,然后以我们生活的地方所在的位置整体观察中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图,从方位上来看主要有哪些走向的山脉?通过观察,学生基本上能够看出全国山脉的走向及分布。

三、描摹地图板块,提高地图认知能力

篇8

    实验刚开始时,每逢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确定了研究课题,布置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查找资料等到我去督查的时候,却发现连那些平时积极性很高的学生,都没查找到什么资料。学生们纷纷抱怨:“老师,我们找不到资料。”“你们不会到网上去搜吗?”“家里没电脑。”“你们不是有电脑课吗?”“电脑课有事要做呢。”“电脑老师布置的任务没完成,他不肯我们干别的。”“老师有时根本不插网线。我们上不了网。”是啊,这一点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电脑课,自然会有电脑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任务,就是电脑老师失职了。怎么办呢?能不能与电脑老师商量一下呢?

    我找到信息老师,问他信息课时,能不能让学生上网查一下资料,他立即说:“可是可以,但只能是在学生完成好当堂课的任务之后,才能上网查资料。”“完成一堂课上的任务一般要多少时间?”“我讲课和示范要15分钟左右,学生接受能力强、电脑基础好的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两个人一起不就要20分钟?”(两人共一台电脑)剩下的十多分钟又能查找到些什么资料呢?我不禁有点着急。

    “刘老师,你主要教他们些什么?”“打字、WORD文档处理、制作、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等。”我眼前一亮,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正需要这些电脑知识吗?把刚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学生感兴趣的实践中去,不是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也让学生感觉到了所学知识的用处了吗?

    “刘老师,你能不能帮帮我的忙?”“帮忙我当然愿意,可是怎么才呢?”“这样,我们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我就与你联系,你就让学生先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再用这些资料来完成你的教学任务。”“你能不难说具体点?”“比如我们要进行有关‘黄河断流’的研究性学习,就请你先让学生搜集与它相关的文字、图片保存起来。等你讲完了一堂课的知识后,就让学生用这些资料练习WORD文档的编辑排版、幻灯片制作、动画制作、或是网页制作等。”这样你完成了任务,我也达到了目的。”“这倒是个好办法。”“现在你也是我们课题小组的一员了,将来我们的课题验收成功,也有你的一大功劳呢!”我暗自高兴,因为我不仅解决了学生无法查找资料的难题,又有了一个课题实验的好帮手。

    一个问题解决了,可另一个问题马上就出现了。不久,我发现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还是很少,一了解,学生反映上课又要找资料,还要用它来练习所学的电脑知识,根本就没时间把资料摘抄下来。我马上想到了打印,可是每个组的成员坐得很分散,大家找到的资料在不同的电脑上,不方便拷贝下来。于是我又与信息老师商量,利用信息课教学生申请QQ,并教他们用QQ来传送资料,然后组员们把各自找到的资料传给组长。组长接收后保存下来。可即使是这样,学生的资料还是没办法整理出来。于是他们又来找我,提出让我帮他们 打印的要求,望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不忍拒绝,便一口答应了下来。可操作起来,我就发现我是自找了一个大麻烦:我得用U盘一台电脑一台电脑地把各组的资料拷下来。然后再一页一页地帮他们打出来(电脑教室没装打印机。)劳动量非常大,我根本没这么多的时间。怎么办?这时我不由想到我们搞这个课题,不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锻炼学生的能力吗?于是,我便利用课余时间教会组长打印资料,再教他们每个人申请一个邮箱,把要打印的资料先放在自己邮箱的草稿箱里,打印时再把它调出来。这样收集资料难的问题总算彻底解决了。学生学习地理、搞课题研究的也更浓了。

    2、教学时间少,工作量大,缺少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

篇9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一、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二、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充分利用地图

篇10

目前,初中地理学科还处在不受重视的阶段,处于给其他“重点”学科让道的地位。刚进入初中的时候,学生对地理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特别到了八年级后,学生便只重视升学科目“语数外理化政”了。所以,在学生心里,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