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9 17:16: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初中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了眼,“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

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

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二、扩写仿写,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新探》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扩写可从短语扩展入手。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组合是两个词,但短语的组合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认真学习语法”是三个词,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法”是四个词。这些多个词的组合实际上是由两个词组合扩展而来的,这就是短语扩展。在扩展练习中,老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挑选一些简单易扩展的词语让学生自由扩展,或是让学生随意写出自己认为容易扩展的词语进行扩展,鼓励他们敢说敢写,让他们乐于表达。

在引导学生扩写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仿写。仿写就是仿写句式,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照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模仿对象的结构和含义,做到“形神皆像”。仿写句式思维开阔,又有参照对象,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和兴趣,当然就乐于表达。

三、不限文体,易于动笔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四、修改润色,文从改出

修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不少学生将写作当做负担,勉强完成任务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正如叶圣陶先生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作文认真的同学,大都有相同的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就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会变得好一些。这正是“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

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通过修改,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着重考虑:用词恰当否?句子构造合理否?句子连贯否?层次清楚否?语言得体否?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只要能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说出真心实感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重要意义。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抓起。

1 激发学生质疑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需求。如,我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的词语,让学生说,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模仿林肯的语气到台前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对同学的表演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并且现场召开“新闻会”让学生对林肯现场采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情绪高昂,纷纷质疑,在实际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质疑的热情。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落实学生质疑的时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和现在的一般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的空间,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没有得到落实。我在教学中将质疑贯穿整个阅读教学之中。如教《姥姥的剪纸》时,学生读完课题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质疑、探究,在学习结束后再一次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

3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生有了质疑的热情,并不等于具备了质疑的能力。有了质疑的积极性之后,关键是还要教给质疑的方法。因为只有掌握了质疑的方法,才能提高质疑的质量和效益。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种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种”的音和义,然后在“种”后板书“鱼”,再在“种鱼”前板书“小猫”。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鱼怎么能种呢?”“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它是怎么种鱼的?”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是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指板书)请看第8课。”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第二步,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画出来。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寻找句子和课文内容方面的疑点,可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后习题,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来。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质疑的途径很多,文题、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照应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如果文章的题目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点,我们就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质疑。如《我爱故乡的杨柳》、《诚实的孩子》等,如果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结构相同,我们就可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学法,让学生抓住要害,自读质疑。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到中高年级,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找出它们各自的质疑途径,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思考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阅读效益。几种常见的文体,其阅读步骤和质疑途径大致如下:记叙文,初读时了解大意,理清六要素,细读时理清层次和记叙顺序;精读时赏析好词好句,体会中心。写景的文章,要明确写的是什么景,此景有什么特点。说明文,要理清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文章按什么顺序,运用了什么样方法进行说明。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明确借何物喻何人,再抓重点,找特点,理清写作的目的,最后理清思路,了解方法。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因为任何本领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4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质疑的勇气,质疑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养成善质疑的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善质疑的习惯,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和环境中给学生创造出质疑、释疑的条件和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善于质疑的风气。

篇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75-02

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针对就业岗位技能的培养,还要针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从语文教学中注重和加强学生对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愈发显得重要。从入学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一个过程都不能缺少与人交流和口才训练,以及就业的需要。作为现代社会的学生,新的思想和见解是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而语言的感染与说服则是重要核心。

一、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属于一种外在的表现能力,是通过有声或无声的交流,对自己的观点或情感等进行表达的一种能力。一般分为口语和书面两种。前者在对他人说话的意图进行理解与反馈沟通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表达自己当众说话和朗读,以及观点或看法等能力;而后者是文字和写作两者综合的能力,该语言能力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周密细致的逻辑思维,以及成熟的思想意识。

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思考

1.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由于校内生源比较狭窄,多以本地学生为主,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很少有学生讲普通话,因此,造成学生不敢讲普通话,或害怕因为自己普通话的陈述不够标准,而引来其他学生的嘲笑。同时,由于学生缺乏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一旦遇到老师提问,学生就喜欢低头不语或是沉默寡言,甚至回答问题的时候词不达意,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经常出现用词不当和乱用词的现象。除此之外,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使大量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被学生使用,并逐渐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很多词已经被学生作为书面语言被应用。

2.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和应用情况来看,由于说和写是培养学生应试和就业,以及学习能力的核心,因此,培养语言能力中的说和写就变得更为重要。作为书面表达能力的应试能力,其本身就属于语文教学作文应试的重点,它不仅决定着学生应试过程的成功与否,还决定着学生在面试过程中的口语表达。

三、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手段

1.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首先,利用语文教材来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中,语文教材具有丰富而广泛的内容,不仅能够在语文阅读课和基础训练课中,编排交际训练,还能够在丰富的语文教材内容中,激发学生对口头表达能力的实践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

其次,根据高职学生口头表达的情况,通过创设交际情景进行训练。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以就业培养为主要目标进行交际情景的创设,从锻炼学生的胆量开始,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技巧进行培养。例如:要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或讲述与教育有关的故事、模拟求职应聘,甚至讲述自己日后的学习计划或参加各种辩论赛和朗诵比赛等。将实际求职交际与语文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与求职相关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参与和进行语言交际的欲望与热情。

最后,通过组织与社会相关的实践活动,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必须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学生常常喜欢一些妙趣横生、具有哲理意义的故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勤奋好学和诚实勇敢的人物故事,在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下,要求学生对该故事进行复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口头表达训练,还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要求学生记录谈话的经过和内容,以达到训练目的。

2.进行语言能力拓展的训练

语言拓展训练结合了典型的情境和活动方式,以磨练学生意志和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为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利用语言拓展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拓展的方式有五种:演讲式、专业式、活动式、辩论式,以及合作式。由于目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缺乏主要表现在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质量差,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挖掘丰富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通过轻松愉快的预演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和加深知识,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培养多注重专业知识,常常忽略文化课程的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将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要积极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切身感受语文实践环节带来的魅力。

在拓展式训练中,辩论式训练与合作式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听力和组织口头表达能力两方面得到提高,还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延申到班级干部竞选的活动中,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一项多样式的竞选辩论赛,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创设学习氛围,在激发学生对口头表达能力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和激励,以及共同进步。

3.感官和角色朗读的训练

感官训练是通过语言对自己思想进行表达的训练;角色朗读训练是在感官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对语文课文内容再创作,从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欣赏水平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时,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选用一些诗文和散文等课文内容制成朗读音乐带或配乐录音带,播放给学生听,在每一次的课文欣赏中,学生都能不知不觉的进行模仿和讨论、分析等方面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组织或鼓励学生学习课堂以外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例如:组织学生在观看“新闻联播”以后,轮流进行新闻播报,在养成好的听、说习惯的同时,以提高学生口语和听力的表达能力。又如:选择一些有人物情感表达的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这样一来,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体验中,提高自己口头表达与对内容欣赏的能力。

4.教学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书面考核,忽略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模式与观念,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以学生主体教学为主,多注重学生在能力上的培养。

其一,为了能够适应对当代社会人才的需要,以科学的标准评价体系教学文化为主,在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后,从知识和能力,以及智力等方面训练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敏捷与严密,口语方面的伶俐。由于笔试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标准,考试成绩的好坏偏向读、写方面,忽略了说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学习的测试评估标准要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测试。

其二,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生活的需要,而目前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针对的训练多注重读和写的安排,很难满足学生听和说的训练要求,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畅所欲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课程教材外,还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语言训练课堂,从生活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练习说话,达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其三,由于学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教学双方的互动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以被动的听来接受知识,根本没有说的自由,造成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知道怎么说的现象。随着新体系教学的转变,将打破以往学生依赖教师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说为主,开展一系列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训练活动,多提供学生语言活动和思维训练的机会,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情绪,鼓励学生勇敢开口说,乐于说,让学生在感受说话带来喜悦的同时,克服心理的自卑与胆怯,临场不乱的快速组织和驾驭自己口头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优势或劣势。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拥有好的口才是展现自己才能的必备能力之一。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助于弥补学生在其它方面的不足。因此,在高职院校实际语文教学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成为目前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为主,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与创新式教学的方式,从各方面深入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美荣;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J];广西教育;2009年27期

[2]黄国荣;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之我见[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3]王海宁;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J];时代教育;2012年16期

[4]王静;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篇4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学习语文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不断的激发、更新深化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兴奋点。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阅读、自主感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达到个性化的自我感悟。

2.增加阅读时间,营造阅读氛围

在很多阅读课中,课文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字词的讲解,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并没有多少时间进行阅读感悟,阅读时间少使学生对文章缺乏自我理解,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自主分析能力降低。因此,作为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讲解和分析代替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时间充足,学生会静下心来细读、思考,注意力相对集中,也能拓展思维空间,展开想象,阅读效果要好很多。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学生会积极调动感官思考,主动地去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内容,这样阅读就会转变为主动自由的个性阅读。

3.自由阅读,主动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的研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要求对文章的理解答案统一,也不用过多的分析讲解,要让学生读出来,说开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读文后往往迷惑,找不到问题,也没有自主提问的热情,教师此时应当适当的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生疑,提示学生推敲词句含义,联系作品所处背景等。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的引导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提问的能力,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确阅读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比如,读了文章你有哪些疑问?能从文章中提出一些问题来吗?你喜欢哪句话?你对哪个人物感兴趣?等,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点,从思考到质疑都可以表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懂得适时介入,善于总结评价、补充提升,恰到好处的收放,通过教学机智点拨引领,而作为独立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的思维,阅读应当是自由的不是机械的,因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篇5

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过去的很长时间内都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注重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并不是表示教师们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的中国药性,但是只要有各种升学考试的存在,教师们就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们去抠字句、背解释,而将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课堂。如今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并将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让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席之地。如今社会上对团队协作能力要求相当高,人际间的各种关系也大大的加强。在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因此,学生以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与表达能力。那么又如何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有的学生不主动的回答问题是因为他们觉得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综合性太强,自己答不好。面对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修正和补充,让学生们在别人的回答中得到启示和提高,通过吸取他人的经验来拓展自己的思路,逐渐的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课时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屠户为何要这样做?”这个问题需要联系到“胡屠户”这个人物的性格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解答,有一点难度。当时一位学生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就回答道“因为范进是他的女婿,衣襟有了褶皱显得不好看,感觉没面子,所以胡屠户才会替他扯平衣襟。”这位同学一回答完就立刻引来全班的哄堂大笑,此时,如果教师在继续进行纠正,指责学生的错误,那么这位同学以后就不敢再回答问题了,因此笔者没有对这位学生进行指责也没有及时的纠正,而是鼓励他与旁边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这位同学再次举手回答到:“当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来了180°的大转弯,与他先前无端地教训、咒骂女婿到现在主动替女婿扯平衣襟、地夸奖女婿如何了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情地暴露了胡屠户爱富欺贫的丑恶灵魂。”这次的回答有了很明显的进步,同时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然后笔者再进行点拨,让学生们认识到回答任何问题,做任何事都应该先听取别人的意见,打开自己的思路,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也有助于与他人的交流。

2 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上的话题越贴近生活,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去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炼,作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素材。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口语能力。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模拟对话主持节日、采访先进人物等活动。演讲和辩论都应该选取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例如“中学生早恋”、“赶潮热”、“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等等。同时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即将要到来的时候,展开话题,给学生提供锻炼口语交际的机会。例如清明、端午、新年等。

篇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沟通与交流的纽带,人们借助语言文字记录历史、传递文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它深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要想让语文教学目标转换为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或者是教学目标涵盖提高学生语文应用教学能力,就应该找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契合点,互补长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精神、领略情怀

初中阅读能力主要要求学生在小学词汇量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的常识字。掌握朗读课文的语速、感情。会对不同的文章区别使用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学还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

1.提高阅读速度

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主旨,并且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课外读物。

2.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

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在讲授教材中的文章时,针对文章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此种类型的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作者又是运用何种写作方式表达自己情怀的。

3.让学生扩大阅读量

学生阅读量的扩大不但要靠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还有督导,为学生介绍一些杂志,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经常开展一些“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发现阅读能够带来乐趣。要多提倡学生进行有纸阅读,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心无杂念地沉入到阅读的乐趣中。

二、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写、会写、乐写

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驾驭能力。能够运用写作的手法记叙一件事情,或表达自己的感情,所写的文章能够做到语言运用恰当、简练,有创意,有想法,在文章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还会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初中阶段的写作往往对文章实用性没有太多要求,并非针对某个个体的任务进行。多是锻炼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题目的立意大多来自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例如,今年的奥运会上,110米跨栏比赛选手刘翔在比赛中的失利就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社会对此争论不休。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个话题,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2.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写作

网络是当下初中生最为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写作,对于有新意、有亮点的言论或思想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这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与肯定,不但激发个别学生网络写作的兴趣,还会让大多数学生注意自己在网络中发表言论的写作手法与技巧。这样,潜移默化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到了提高。

三、学习语文常识,积累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还要求学生要了解基本的语文常识知识,例如,短语的结构、句子的成分、复句的类型、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重要作家的情况和著名作品相关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积累语文常识知识,这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语文学科知识范围广,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因此,最终的考试成绩一般体现不了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要想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到的知识影响自己的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就要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真正把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积极探讨各种方法,实现教学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4).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53-01

作文,是对小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它是学生最头疼的事,也是学生最不喜欢写的作业,也是教师语文教学的难点。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人经过作文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努力,作文教学要抓基础,才能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表现为人对某种活动的爱好,每个人对周围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兴趣,小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就目前的整体教学情况看来,许多小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能很好地将他们的兴趣自然顺利地转变为表达的欲望,特别是书面表达欲望。作文教学模式化、简单化由来已久,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头痛。因此,培养兴趣是写作的前提。这些孩子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没有兴趣,厌烦写作,害怕写作,怎么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经常举行一些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学生的辛勤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肯定会更加用心写作。假如课堂里有些时间是给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写的作文,分享观点,让他们能在同学中身上获得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来搜集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镜子。所以,多看的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多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多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确立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观察、体验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人,使我们的学生见多识广,使他们有太多想要说的话、有太多想要表达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使得许多生动新鲜的材料从身边溜走,捕捉不到美。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传授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步骤,要按顺序观察,有表面的,也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时要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注意边观察边思考。有的学生作文写的比较简单,没有新鲜的东西。这主要是观察的不细致,没有深入了解导致的。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了观察,对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从中就能发现许多新东西,才能写出好的优秀的作文。与此同时,尽量给学生创造观察的平台,例如,带学生春游,到风景处走走。

只要教师擅于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方法,一个有心人,时时留意,处处发现,勤写观察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见随忘。只有这样,生活会“变”得美不胜收,情感会越来越丰富,写作之水就会源源不断。

三、让学生多读多写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里成立图书角,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指导》等书籍,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书带到班级上来和同学之间互相借阅,鼓励学生可以自备笔记本,在阅读的时候随时写几句感想心得。除此之外,还与其它班级友好合作,让两个班的学生一起上作文课,以便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作文技巧,相互交流和学习作文的方法。平时用闲暇的时间让学生轮流朗读课外读物给大家,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辩论活动,活动结束以后让没参加辩论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辩论赛的盛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享受到进步和收获的喜悦。

四、积极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遵循严格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方向,让学生在广阔的写作天地间自由漫步,让学生写自己发自内心的作文,才能彻底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是一种再创造,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而产生的各种阅读教学法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个性化阅读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1 给学生流出独立阅读的时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教学不是单向的主体行为,而是在主体间相互尊重、理解、沟通、作用的互动行为。教师与学生对话时要微笑、倾听、商量,给学生以亲切、信任、耐心和诚恳,不能因为学生没有独特高明的见解,就认为学生不聪明,没希望,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话中来,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感悟和体验,通过对话提高自己。

为保证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要求学生课前充分做好预习。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教师提供的“导读”材料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学生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对文章内容、思想或写法作点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再在小组中交流,选择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讨论。这就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

课堂上留给学生的阅读和讨论的时间一定要充足,刚开始时,有的老师或许觉得时间花得太多会完不成教学任务,但不必着急,一段时间之后,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2 课堂教学民主化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强调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正如语文新课标所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一位教师教学《变色龙》一课,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老师在对学生A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A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我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

篇9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但是对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教育便是小学教育,长达六年之久的小学教育,在人一生的教育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启蒙者的角色。而人一生都是在获取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由此可见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关键的。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得到提高和改善,势必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起到减轻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小学语文的学习能力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抓住宝贵的课堂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利条件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在课堂的45分钟里,语文教师不应该以旧的传授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来就很短暂,旧的课堂气氛不生动不活泼,难以对小学生有吸引力,课堂走神的现象便成为难以避免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呢?教师应该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模式,比如“快乐课堂”。顾名思义便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轻松的,而不是没有生机的。只有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用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知识点来吸引学生得到方法,让学生融入课堂,这样课堂时间才能被真正利用。例如,人教版二年级的《欢庆》这一课,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演一出简单的舞台剧,然后进行评比。这样的课堂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能力等,学生何乐而不为呢?“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十分正确。课堂时间教师要求学生手拿笔,遇到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句段时标记下来。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强记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这样的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学生长大以后受益匪浅。教师要牢牢记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辅助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他们是学习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把课堂创造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摆脱走神的苦恼,从而真正地融入课堂,做课堂的主人翁。

二、活跃课堂气氛,加强思维锻炼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前提

教师和蔼的一句“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书翻到某某页”“同学们,教师先做一个文字游戏吧”。这样的课堂语言,会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有人说,学生都是孩子,玩游戏是他们的最爱。一个简单的成语接龙,改错字等游戏会在上课之始就可以快速地活跃课堂气氛,做游戏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训练反应速度的过程。这样小小的文字游戏时间教师一般可以控制在5~15分钟左右,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有教育家指出:适当地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文化。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如此的天然神韵,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一种无形的竞争精神。把学习变成游戏,以一种创造游戏的精神来学习时学习便不再枯燥乏味了。对于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部分小学生存在识字的困难、拼音不会拼的困难,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存在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差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识字游戏改善识字问题,让学生登上讲台讲讲自己的阅读收获,比如,优美的词句,也可以是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让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物等。教师也可以出一些小问题来考考学生,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这样引导学生可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锻炼了自身的思考能力,也自然地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及时纠正小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措施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容易形成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头疼的事情。在作业中,有些学生写字歪歪扭扭,错别字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导致各种各样的笑话和误会。比如,有一次我在审批作业时,学生将“好像”写成了“好象”,将“照相机”写成“照像机”等等,还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语言和文学语言,有一次学生的日记中写到:“偶今天经历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偶来介绍给大家听一听!”据了解,大部分的小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也会简单的上网玩游戏、聊天等等。严肃认真的态度不但在语文学习上有重要意义,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及时注意和纠正小学生容易形成的不良习惯和不好的学习方法,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让学生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激励学生讲话,这是最起码的。尽管学生具备胆量讲话,可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或者是难以将自己的思想与意思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教师要艺术化地处理教材内容,由教材中找出激发学生讲话的地方,进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推动着学生讲话。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故乡》的时候,对于中年闰土与杨二嫂所发生的改变,学生难以说出发生这种改变的缘由,这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他们不懂得贫穷落后的旧社会是怎样的。此时,教师要求学生讲讲自身的实际生活,谈一谈自己的幸福生活,学生顿时变得滔滔不绝。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怎样的?”学生纷纷地说:“是社会主义社会。”那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生活的社会是怎样的?学生说:“是封建社会。”教师再紧接着提问学生:“如何理解封建社会的封建?你有封建思想吗?你的家庭中有比较封建的地方吗?怎样理解?你对中年闰土与杨二嫂持同情的态度吗?”这一系列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想要提高初中生的表达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务必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社会这个关系圈比较大,属于一种大的教学课堂,其中充满着多元化和复杂性的人际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性,组织多姿多彩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以使学生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实际的场所中,学生面对一些突然性的问题,能够学着如何迅速地应对和回答。只有在真实的沟通情境中,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需要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使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

总之,当前社会进步和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来讲,应当实施有效的策略推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最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