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16: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有机农业是按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兽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特别是对有机农产品生产特别关注,期待更多的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满足物质的需求。
1唐河有机农业现状
目前,唐河有机农业刚刚起步,生产有机农产品的企业和合作组织少,生产基地面积小,普遍处于自发的生产阶段,存在着生产标准不统一、生产技术不规范、认证机构不一致、基地管理不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准入不严格、产品质量难保障等问题。
2远景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推进有机农业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管理、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2)基本要求。着眼市场需求,开发天然、健康、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要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发展瓜、菜、果、粮、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重视建设基地,推广有机种植技术;严格标准,严把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各环节,确保质量安全。(3)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县建立健全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有机农产品知识得到基本普及,规划建设10个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达到国家标准示范园区,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00公顷,重点发展蔬菜、粮油、食用菌、小杂粮、干鲜果品等有机农产品,新增认证有机(转换)农产品20个。
3推进措施
(1)规划有机产业。蔬菜、瓜果板块,重点发展“西瓜”、“大葱”、“小辣椒”、“草莓”等蔬菜、瓜果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栀子;发展有机桃葡萄等林果产业;还有有机红薯、大米、面粉、花生、杂粮等特色粮油产业。(2)支持建设基地。一是支持企业建基地。鼓励农业企业自建基地,或非农企业以工商资本投资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建设基地,以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种子(苗)、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技术服务,统一订单、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购。二是支持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建基地。乡镇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子,鼓励农民采用土地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支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社会团体等通过签订采购协议、直接投资等形式,通过投资、参股、补贴等方式,建设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四是注重发挥大户能人的示范作用,鼓励种植大户、科技能人带头建设基地,形成一人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能人效应。(3)加强技术指导。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培训技术骨干,建立技术网站,搞好技术服务,确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国家标准编制本行业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选择国家认可的、有资质、信誉好的认证机构,积极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人申请基地或产品认证。(4)落实监管责任。对管理规范、质量达标、认证有效的基地鼓励其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对生产基地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实行例行检查制度。
(一)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算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农业强国。土地分散、生产效率低、技术落后,水利,机械等农业设施薄弱、竞争力低。在很多偏远的山区,都是靠人力经营土地,收成的好坏也是靠天说了算,防灾抗灾能力差。都说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二)农业效益偏低,农民收入渠道窄,收入少,城乡居民收入仍持续扩大;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在如今的社会常年守着土地的农民很少了,大多在农闲的时候都去外面打工。所以有人说减少农民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相反,有可能引导农业走向误区。
(三)农业、农村、农民是“三农”问题,根本是农业问题,农民是我们国家粮食的制造者,从农业产业这个角度讲,有些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首先,我们不承认农业发展的比较劣势,试图通过发展农业来解决农民的福利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农业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在外国农产品的不断冲击下,我们的农产品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这是因为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好,组织机构不合理,后期积累的技术也不够,与国外规模化的农业结构相比不占优势。当前农民大多数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农产品卖出的价格还比较低,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把粮食卖了来换取生活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农村人口减少了,也不能解决实际的根本问题。放弃农业也是不行的,从古至今农业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发达的国家。民以食为天,目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粮食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所以要保证农业的发展空间。只有给农业定好位,制定的农业政策和农业制度才会合理,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农业经济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村不同的经济基础、农村资源、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农村的经济收入。要根据自身优势和潜力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地方特色不能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一是调整城镇及郊区农村经济结构要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城镇及郊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信息、人才资源丰富兴办二、三产业的基础条件较好。要通过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服务实体等多种途径实现以場地生财、以区位聚财、以服务引财的目的有效地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二是调整边远贫困山村经济结构要突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当前来说一方面是开发和利用好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或者通过招标承包等形式达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管理和改造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果园、水域等使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针对农村经济“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可采取返租倒包、合股经营等形式对村级集体资源和农户个人资源重新规划、整理和开发实施规模和品牌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理财水平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第一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按照“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自己的”分配原则把该收的钱收起来。第二要加强清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好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制度、非农用地有偿使用制度、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使用制度等。合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实行“以收促养、以收促建”增强农民积累集体资产的意识。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管理制度。全市的村级财务管理大多比较规范相应制度比较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实行了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但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等工作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提高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的信任和支持促其健康发展。
三、结语
农业经济在我国也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变革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月的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农业产品的质量跟不上,农业生产的投入还不是很够,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瞿振元.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2010.
中国主要以无产阶级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自从建国以来中国的主力就主要放在经济建设上,经济建设的进步需要优秀的政府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最终归结于管理指导。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时间也是经验的来源,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下,时间所产生的经济管理经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进步能源。三个代表思想引领着中国经济的管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当代科学技术管理体制中是比较先进的,只是中国经济还不像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先进,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细小分支,经济管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容小觑,它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细微或者较大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以科技化和现代微型农业为主,国家也会更加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会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
一、中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分析
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国家行政管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管理意识也深深的关联着经济发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近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有着稳定的增长,这种稳定充分的反映出我国经济管理的适宜性,例如,老少皆知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出现的连环跳事件,就可以反映出这个集团的营业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富士康对职工薪酬一向用发红包的制度预付工资,也就是说富士康的职工在工资上不存在工人工资对比现象,就是因为这种管理制度使得工人对个人劳动薪酬发生了质疑。富士康还有一种管理制度为传说中的军事化管理制度,虽然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在工厂工作效率上起到了历史性的左营,但是作为现在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与社会存在着相当大的链接,所以说富士康的这种做法是不被人们提倡的冷性管理是没有人情味的管理。有传闻称富士康一个宿舍的人一个季度下来竟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这种冰冷的管理使得人们容易精神崩溃,出现抑郁症失落,无助,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由于这种企业管理纰漏出现了连环跳的现象。
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影响人均财富
中国虽然经济较改革开放一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只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靠人口拉动的,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也靠经济投资和出口经济带动的,中国的经济消费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并且中国农业经济在城乡经济发张上有着较明显的差距,中国的农村劳动人口基数大,但是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只有百分之十,然而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服务业经济创造的经济产值高达百分之四十多,例如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出境人口将近二百多万,国内旅游人口达到几个亿。根据报道称,未来人口的变化劲引起未来中国人民就业率的下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务农人口大多移居城市出现农村务农的人口大大减少,生产速率下降,粮食是保证国家稳定的根本,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工厂的创修,大多数适龄务农劳动力都外出打工,造成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制造业比重过大,粮食产量下降,进口率上升国民生产总值可能在未来将会下降影响中国的国际排行。
三、近年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幅度变化以及未来改变计划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文明管理制度的产物,是国家劳动者劳动的成果,并且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按照国家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的,是对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经济要求我们国家经济是计划性的,有组织的、可以完全控制的管理型经济综合,其中我国的经济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尽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近年以来中国出境人口大幅度增加,国外创造经济价值同比上升,知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国家贫富差距增大,人均平均收入不乐观,中国人均财富远距世界人均财富排行榜,据此推算中国仍然属于贫穷国。从国家国土资源看我国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较高,但是农业工商业的破坏污染程度仍然是国家管理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国家你农业上讲,我国大部分地方仍然使用柴火供暖,仍然靠开发新的土地维持生活需要,所以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国家资源管理部门虽然一直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但是由于贫穷仍然不能乐观的改变现状。
四、中国农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是农业大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模仿斯大林模式政治农业经济,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逐渐深入人心,农林业绿化也随着国家对务农人员的补贴出现绿化回升明显想象,中国农业粮食收成也随着技术业的成熟呈现出粮食稳定收成,人民安居乐业,国际经济国际化明显,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农业产品出口率增加,经济全球化地位有所增长,推动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以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型为主要持续路线,中国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力度将会持续增强,由于在农业上推广了节能管理策略,农业经济将会以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发展,城镇也会发展一体化,城镇由于经济的快速推动也将会在农业发展上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前言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人类将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并且在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没有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较多,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由于气候的全球性变暖,从而导致人类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农业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低碳农业被广泛的推广,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但是低碳农业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的发展不是很均衡,从而使我国的低碳行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低碳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正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低碳行业的开发过程中,要对其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并且在能源的利用方面也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循环农业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因此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农民占据较大的比例,并且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并且缺少低碳农业这方面的意识,从而导致我国的低碳农业不能够较快的发展。由于我国的低碳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主要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下所示:
(一)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我国的农业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从而给我国的农业带来极大的困扰,随着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粗放式的管理经营模式,从而导致农民群众对土地及环境不能够有效的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管理经营方式就是集约化经营,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农民群众可以更好的对土地和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并且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财力物力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没有给予较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从而导致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并且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还略显不足。各级政府在财力支持上不能够做到均衡分配,从而导致当地的节能、节水与减排等举措无法有效地施行。
(三)劳动群体的总体素质不高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并且在我的人口比例中,农民要占据较大的人口比例,因此我国农业的开发与改造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且在对农业科技进行推广时,也不能够介绍的很全面,从而是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的应用时,也不能够科学的使用,由于劳动群体的农业发展意识及节能减排意识的普遍不高,从而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分析
(一)体制方面
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正在试行,这是一种在现行体制下的制度创新,对土地规模化经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应该充分利用制度创新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在土地流转方向上加强控制,对流向低碳农业生产用途的土地加强政策倾斜,对流向高碳投入和高化学投入用途的土地实行政策限制。另外,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化建设,建立和扶持各种农业生产协会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组织,是目前克服分散经营模式下主体众多难于实现低碳农业规模经营比较现实的方法。
(二)生产方式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生产方式上,要积极引导并推广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要重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1.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
在农业生产中要对化肥和农药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工能源的依赖性,注重绿色有机生产,并建立起绿色有机的生产模式。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用家产的粪肥等有机肥料来替代化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进行有机改良,使土壤的有机成分含量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其成产方式进行改革,还要重视节约型农业的建设。可以将农作物的秸秆充分利用,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环境污染,又能够节约资源,并且对秸秆资源还能够重新加工利用。
3.是开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
太阳能集热器的有效使用时低碳农村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大幅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对农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技术支持方面
在低碳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要加以重视,并且对于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要给予相应的先进技术支持,同时要有效提高能源的附加值,并且在对于能源的使用时也要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到有效的控制。将一些低碳能源进行大范围推广,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低碳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建立环保型农业的重要基础。
(四)工作人员素质方面
低碳农业的发展中,要注意对农村低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全新的理念及发展模式。另外在农业发展中还需要广泛的招收低碳技术专业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才,积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低碳专业技术团队,并且形成发展低碳行业的良好氛围。
三、结论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经济发展的整体中的成为重点。加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已然成为了国家和政府工作的着眼点之一。但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化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促进农业发展走上新台阶。
一、农业经济发展概览
农业在所有产业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催生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业发展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当下的多项发展战略都与农业的发展存在连带关系,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计划等等。放眼世界,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世界,促进农业发展对于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和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此外,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业的发展亟待加强体制改革,深化创新实践,以先进的技术水平引领农业发展。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也催促着农业转型的步伐。以农业技术而论,机械化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着眼于制度角度,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在实施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得到极大提升,劳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经济的增量有显著变化。但是,一些潜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例如,整体的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小农意识在某些地区广泛存在,农民的素质不高,乱占耕地、缺乏长远目光等等。有鉴于此,急需升级农业技术,转变农民滞后的观念,促进农业的科学化转型。
二、乡镇农业经济弊端所在
由于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帮扶,乡镇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发展的同时问题也不断暴露,主要表现如下:
(一)观念滞后现象的普遍存在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乡镇农业大多数发展速度较快,但部分不发达地区沿袭着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有的则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其次,部分地区的农民思想观念十分落后,仅仅把温饱作为目标,没有调动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再次,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迟滞处境。又次,乡镇地区的发展应当立足农业,当时对可开发的自然条件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发展旅游业、餐饮业,这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发展,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最后,经济水平的落后导致了部分地区文化发展的滞后,因此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技术革新接受能力较弱。
(二)乡镇农民素质不高
在对乡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的技术水平不达标,文化素质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结构中,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很低,而小学和半文盲的人员比例很高。而经济发展带动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者多数是老年人和小孩,导致劳动力水平急剧下降。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根据目前的情况,少数地区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结构也十分落后,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水利设施建设等也发展缓慢。此外,某些乡镇企业的农产品销售仍然按照传统的直销模式,没有进行产品研发和深化加工,不仅竞争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也不能够实现利润的有效增长。
三、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因此,必须采取系统性的改革举措推动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改变乡镇农业经济的传统发展理念
一些乡镇农业经济地区的发展观念极为落后,因此首先应该促进该地区农民的观念转化。突破农民对于政府经济支持的过度依赖的旧习,鼓励农民探索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强化招商引资的实际行动,催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次,农业人员要积极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在保证农业发展稳步推进的前提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旅游业、餐饮业等相关的服务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二)提升乡镇农民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把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乡镇开展扫盲行动。并且在乡镇建立小型的图书室,供农民免费借阅。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农业知识讲座,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咨询。在农业人员中筛选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推进农民素质建设的实施。
(三)完善乡镇农业的配套设施建设
一些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已经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首先要强化水利设施的完善。并且加大投资力度配备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施。为保障农产品深加工能够有序开展,要大力加强厂房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必要的保障。以期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增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力。
四、结语
乡镇农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其给予相应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乡镇农业的简要概述,对乡镇农业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的提出阐明了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点建议。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首要一点是加强农民观念的转变;其次要加大力度投入加强农业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要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相信在国家、政府和农业人员的协同努力之下,我国乡镇农业发展必然会取得显著成效。
中图分类号: F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24-1
1 东港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东港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速度加快,现代农业生产逐步向“三品”农业方向发展,迫切需要在全市内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生产基地,带动全市农业设施生产条件更新改造,辐射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向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农业产业特点和性质,规划了五大科技示范基地。
1.1 东港市农业中心水稻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新兴区土房北村,共有水田面积300hm2,过去产量在6000kg/hm2左右徘徊。自从水稻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以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引进、示范、应用了水稻常规新品种、杂交稻、超级稻及土肥、植保、栽培、无公害生产等各项新技术,使水稻产量超过9000kg/hm2(全市平均产量6750kg/hm2),为全市中低产田改造树立了样板,并辐射到周边地区,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为全市水稻产业起到了很好的科技示范作用。该科技示范基地每年承担国家、省、市及自拟的试验示范推广项目20余项,2010年科技示范基地试验项目12项、示范项目6项。
1.2 东港市草莓研究所草莓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新城区单家井村,一直致力于保持和强化全国最大的草莓科研单位和最大的草莓脱毒组织培养生产势力之地位,占地面积6.7hm2,种苗繁育基地5.3hm2。作为丹东地区草莓产业化发展科技“龙头”,集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草莓脱毒苗生产于一体,拥有脱毒组培工厂、种苗气调库、原种示范场等近千万元资产,带动全市7万户农民种植草莓,为全市0.6万hm2草莓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为草莓产业做大做强并在全国树立“东港草莓”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
1.3 东港市蔬菜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设在椅圈镇荷兰黄瓜科技示范园,占地面积27.2hm2,建有55栋大棚,主导品种以“荷兰康德黄瓜”品牌为主,完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家及地区。在近十年的科技示范生产过程中,带动全市发展荷兰黄瓜生产面积达到200hm2以上,成为全市农业支柱产业,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路。
1.4 东港市果树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位于十字街镇,占地面积6.7hm2,是集果树新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研发推广和蓝莓树莓试验研究为一体的果树科技示范园。通过系统开展果树科研与技术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使栽培品种结构得以优化,使全市0.3万hm2寒富苹果生产基地成为丹东地区优质果品生产出口基地,果品远销国内外,带动了全市果树产业和相关产业高效发展。
1.5 东港市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
该基地设在前阳镇,占地面积6.7hm2。近年来引进或自提的滑子蘑、香菇和平菇等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达1300万盘,出产鲜菇2000t,指导培训万名农民从事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经济效益达1亿多元。
2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东港市生产的稻米和草莓等农产品品质非常好,其县域经济特色突出,经济地位十分重要,但相比其他产业和外地区情况,品牌宣传工作滞后,影响了名优特农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农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东港市每年十几万t草莓上市,基本上都以2-5kg/箱的简包装上市,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草莓价格低5-10倍,主要原因是缺乏精深加工、精包装和保鲜处理,草莓附加值低。
2.3 科技力量和科技投入有待加强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肩负繁重的社会公益服务和科研工作任务,但当前高科技人才非常匮乏,需要吸纳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高端人才,为产业注入新生力量。同时,科技投入还不能满足示范园区发展需要。
3 东港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建议
3.1 强化品牌宣传工作
可在东港市政府网站增设“农产品产业网”,运用网络推介更多东港农业产业科技信息,把示范基地名特优农产品介绍给国内外朋友。
3.2 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选择与生产
科技示范生产基地应避开厂矿、医院,建在无工业“三废”污染的远郊区及非地方病高发区;上游无对基地环境与水源构成污染的污染源;基地距主干公路200m以外;生产基地的土壤、水、大气经专门机构监测合格,通过产地环境认定。在生产基地农产品安全控害方面,应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协调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病虫害。
3.3 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广应用先进的保鲜、精深加工、精包装和贮运等农产品处理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采取先进的营销手段,培育一批港城农业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使之能够进入标准高、要求严的国际市场。例如,充分利用东港草莓品牌的潜在价值,筹建现代化草莓保鲜精包装工厂,实现鲜果草莓精选分级分等、选果机械流程、运贮低温等商品优化目标,还可利用草莓资源优势进行精深加工,提高草莓附加值,增加农民生产效益,推动全市草莓产业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农业生产整条产业链以及对该条产业链带来影响的各种因素角度出发,农业环境保护贯穿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销售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农业环境保护对于维持农产品生产的适宜环境,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提倡农业生产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环保意识较差、新技术推广较为困难,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1.1 我国农业环境问题
大量农药以及农用化工产品的使用带来了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权威统计,我国年均农药使用量在近年来已达到175万t,造成的农林牧等环境污染十分严重。2013年1月,我国农业大省山东省作为被检对象,在农业区的土壤、空气以及水体中检测到农药残留,其中包含法律禁止使用的有机磷等农药共计120余种,对农业生态产生严重影响。
地膜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增加近30%,这一技术的推广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尤其是解决了部分缺水地区农作物种植难题。但据有关统计,我国至2011年底的地膜使用量在全国范围内达到125.5万t,并且在未来的10a内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由地膜使用引发的土壤肥力降低以及残留污染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产生严重的影响。
1.2 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近年来,针对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已经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整改,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推广环保技术,对已经发生环境污染或破坏的地区进行生态补偿修复,对尚未受到损害的农业环境进行进一步的保护,确保农业生产与环境和谐相处。
1.2.1 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执法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整体上还存在生产主体,也就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环保意识在农民生产中得不到自觉的建立与维护,我国出台多项法律法规来普及并以国家强制性来保证环保意识。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来确保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仍旧存在的问题是整个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同时在执法力度上存在权力不明,执法力度不够等情况。
1.2.2 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时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产区配备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但是整体上呈现出基础设施落后,利用率低的情况。另外,还存在由于投入资金少,而导致的基础设施维护问题,在道路、水利等方面的建设落后,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 农业环境保护发展措施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现行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促进农业环境保护的发展。加大执法力度,在立法、执法和守法3个方面,同时入手,构建三元环境保护法规的执法体系,鼓励环境保护团体介入环境保护执法体系,确保执法透明度。
提高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完善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组织,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调动社会企业积极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新型环境保护办法,利用各界力量进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环境保护与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经济健康发展齐头并进。
加强环境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和研发力度。加大投入,研究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绿色肥料技术以及良种培育等技术,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要转变传统的新技术推广办法,以示范带动新技术推广,通过良种良方配套使用示范、农机农艺结合等,实现农产品增产。同时,伴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渠道也要相应拓展开来,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组建农村农业服务组织,从农民中来,造福于农民,使新技术能够得到切实应用。
3 结语
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对我国农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大力推广环保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是我国农业环保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确保我国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莉, 沈贵银.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难点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
[2] 吴一农, 李旭红, 徐玉高.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02).
[4] 黄国勤,罗奇祥,李祖章.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模式、途经与技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9(1):94-99.
[5] 石金明,范敏,席细平,等.江西省秸秆资源量分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1):1-4.
[6] 黄国勤.江南丘陵区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研究:I.江西绿肥生产的发展[J].耕作与栽培,2008(2):1-3.
[7] 陈艺荃,郝永勤.农业产业带背景下福建省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8):118-121.
[2] 潘百涛,刘晓红,印东生,等.中国北方地区节能日光温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5(2):15-17.
[3] 红狐.大庆将建设全国最大农产品集散中心[EB/OL]. [2012-04-17]. .
[4] 大庆市专家委员会课题组.关于大庆市棚室经济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研究[J]. 大庆社会科学,2012(5):52-58.
[5] 张宏雨.大庆市2012年棚室经济发展情况[EB/OL]. [2013-03-10].http:///zwzx/View.aspx?id=106460.
[6] 程国谟.以棚室经济为牵动 打造龙江果蔬第一区――关于大同区加快棚室经济发展的调研[J].大庆社会科学,2011(4):60-62.
[7] 于立河.大庆市发展棚室经济市场预测[EB/OL]. [2011-08-04] .http:///news/News_View.asp?News
ID=101.
[8] 刘力,鲍安红,曹树星,等. 温室大棚内环境自动化控制方案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3 (1):90-93.
[9] 丁润锁,宁书臣,张景岐,等. 温室大棚清洁装置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66-67.
[10] 刘德福,李泽宇,王迪,等.大庆市棚室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151-153.
[11] 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97-101.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有机食品也逐渐被认识并日益受到消费者亲睐。宝应县作为全国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形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较为典型的经验。研究表明,宝应有基础、有条件,也有市场前景推动有机农业产业化开发。
1 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1.1 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有机农业于20世纪20年源于德国和瑞士,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罗代尔(Rodale)建立“罗代尔农场”,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模化有机农场。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纷纷建立有机农场,有机食品市场初步形成。进入21世纪,不少发展中国家加入有机食品生产和出口的行列。根据最近FiBL和iFOAM对160个国家进行调查(数据截止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土地为3700万公顷(包括转换期土地),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占全球所有农业用地面积的0.9%,有机认证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阿根廷和美国[1]。
国内有机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大学和原国家环保局(现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相继开始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截止2011年11月,我国已颁发有机产品认证8655张,获得认证的有机生产面积达200万公顷,有机转换面积44万公顷,80个单位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
1.2 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分析 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有机产品的需求正持续增长。根据“有机观察”的数据,2010年全球有机食品和饮料销售额达到590亿美元,是2010年的3倍以上(2010年为179亿美元)[3]。对有机产品的需求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构成了全球有机消费的96%。发达国家销售的有机食品,近60%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有机食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的新兴产业。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逐步认知和亲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国内市场额达13亿美元。消费有机食品已成为未来国际国内市场的趋势,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2 宝应县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1 组织网络机构健全。成立有机食品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有机食品办公室,列入政府职能序列。县人大、政协定期审议、调研有机农业工作情况。相关部门和各镇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了县、镇、部门联动的组织网络。
2.1.2 规划和标准体系较为完善。2003年,宝应率先在全国编制、评审和实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运西、东荡、中部三大有机产业园区。同时,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究制定出有机稻米、有机藕、有机蟹、有机鸭和有机专用肥五大省级标准。
2.1.3 技术服务和政策配套体系基本形成。组建县生态办、部门、镇和基地四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成立有机种植、有机畜禽养殖、有机水产养殖、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灌排水系和生产资料供应等六个服务小组,编印《有机食品生产指南》,指导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出台《关于加快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打造“生态宝应”的工作意见》,设立50万元生态基金和200万元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风险基金,完善土地流转、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2.1.4 有机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延伸有机产业链条,打造有机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建成有机农业园区22个,总面积10.8万亩,拥有有机食品品牌35个,涵盖稻米、荷藕、畜禽、瓜果、水产5大类12个品种;建成江苏省首个有机农业开发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并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成国家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合作筹建“中国有机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通过国家认监委组织的评审。有机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宝应农业的产业升级,也带动了旅游、观光、休闲等三产的发展,通过发展湿地生态观光和有机农业休闲旅游,2011年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2.1.5 有机农业成为招商引资载体。编制30多个有机招商项目,在县网站上。以中国宝应荷藕节和国内相关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开展对外推介,寻求对外合作,先后有国内外多批客商来宝考察洽谈,宝泰米业、兴泰农牧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