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9 17:16: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概念界定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是指为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和成长过程提供知识、技术、经验、资金、人才、信息、基础设施和实验场地等服务以及协调和沟通各创新主体间的联系与交流,促成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的活动,主要包括评估咨询、成果转化、知识传播、风险投资、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知识产权等服务活动。
创新服务机构是指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和成长过程提供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各类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评估和咨询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科技信息中心、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专利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各类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围绕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是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二)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基本内容构成
企业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过程涉及资金、人才、信息等多种要素,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服务、孵化转化服务等等,每类服务都有相应的服务机构。
(1)专业技术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是指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科技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主要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技术检测、诊断、测试等方面的服务。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资助企业开展技术项目研发,帮助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创新联盟等。
(2)孵化转化服务。服务转化服务主要是指面向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的服务,从服务的主体看,主要包括创业苗圃、各类孵化器(如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专业技术创业中心、产业园等)、加速器、技术产权交易机构、技术开发交流机构、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创新驿站、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3)融资服务。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成长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科技银行、贷款机构、创业基金等。通过为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科技企业及其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多渠道、全过程、全方位的融资服务,是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4)人才服务。人才是企业实现创新价值、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人才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信息服务,培训教育服务和咨询服务。
(5)政策服务。主要是为企业了解、使用、享受各类政策提供的服务,包括编制服务指南、举办政策培训、设立政策受理机构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获取政策信息、了解政策流程,从而准确地使用和利用政策为自身技术创新和发展服务。
(6)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法律法规信息、政策、人才信息等等。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和载体主要包括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如专利检索机构、行业资讯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
(7)市场服务。市场服务主要是指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和商业模式创新所提供的服务,主要依托政府培育或引入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得以实现。
二、科技企业对科技创新服务的需求分析
企业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成长时期对创新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
从技术创新链看,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企业,对技术信息、研发资金的需求比较大,处于成果转化、产业化阶段的企业,则对成果评价、技术交易、创业风险投资的需求较大;而处于产品生产阶段的企业,则对市场开拓、人才服务等具有较大需求。
从企业成长周期看,处于种子期的企业,对技术、资金、孵化服务的需求比较强烈,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人才、知识产权、资金服务比较强烈;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技术、人才、市场服务比较强烈;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对技术、人才、信息和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较大;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对政策及信息的需求较大。
三、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
综合以上因素,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是:围绕服务体制、服务机制、服务载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努力形成“服务体制健全、服务机制优化、服务载体集成、服务内容全面、服务对象分层”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见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发展模式图)
服务体制健全:设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专门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工作。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现有的职能基础上,强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职能。
服务机制优化: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5个机制:即产业联盟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企业联合机制、市区联动机制、产权保护机制。这5个机制中核心是资源整合机制和市区联动机制。
服务载体集成:建立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这个系统下建立6个平台:即信息互通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仪器共享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文献数据平台、园区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所需的相关服务。
目前,全面薪酬在我国企业中逐渐普及,尤其是在高新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我国高新企业数量较多,但研发与创新能力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不够合理。因此,通过全面薪酬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薪酬与商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全面薪酬是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以非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全面薪酬构成要素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添加、合并要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全面薪酬的构成要素进行标准、统一的阐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往往依靠的是研发人员,所以本文在选择全面薪酬要素时应紧扣研发人员的特点。研发人员的需求层次较高,但基本工资作为薪酬的基础,对研发人员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研发人员具有高稀缺性、很强的独立自主性等特点,而奖金与福利因其固有的灵活性、激励性等特质较大程度上吸引了研发人员的关注。研发人员的工作大多以脑力活动为主,其目的在于创新。研发人员往往与事物比如数据、信息、材料、图纸或者机器设备打交道较多,而与人打交道较少,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工作设计能够给研发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从而增加产出。研发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知识层面,而培训恰能满足研发人员对新知识的需求,因此培训逐渐成为激励研发人员的重要手段。研发人员对专业和技术的认同程度往往比对企业的认同程度高,流动意愿非常强。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加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减少离职。由此可识别出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为全面薪酬的核心要素。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从技术创新的过程角度考虑企业所需的能力,一般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界定为企业产生新思想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它不是一种单功能的能力,而是儿种能力的整合,其核心部分包括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工程化能力。另外还包括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的能力、关键人才哟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2全面薪酬影响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识别
从所查阅的文献看,缺乏直接针对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机理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寻找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变量,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过程。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知识积累、融合的过程,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影响。企业要增强知识的积累,增加成员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信息的循环和反馈,加快技术转移、扩散的速度,使企业创新形成一个极强的正反馈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而全面薪酬要素对高新企业研发人员组织学习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在众多文献中得到了肯定.因此,本研究认为全面薪酬会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此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建立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模型(如图一).
3调查问卷量表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研究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卷量表。问卷包括四个部分:(1)全面薪酬的测量项目;(2)组织学习的测量项目;(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量项目;(4)衡量采用Likert五点尺度.全面薪酬衡量量表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7个方面,共22个测量项目。组织学习衡量量表包括学习承诺、共同愿景、开放心智、知识整合4个方面,共18个测量项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衡量量表包括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资金投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5个方面,共19个测量项目.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和书面问卷的形式,问卷调查对象全部为调查高新企业研发部门的员工.在实际的调查中,选择了南昌的3家高新研发企业,对其它地区的高新研发企业的调查主要采用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最终回收电子问卷376份。为保证数据质量,问卷回收后,对每份回收问卷进行了检查和核对,将出现数据不全、打分较均等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来自29家新高新研发企业的有效问卷338份。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SPSS 12.。作为描述性统计与信度分析的工具,AMOS 7.0作为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工具。
4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模型的验证
通过SPSS的信度分析得到全面薪酬量表、组织学习量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量表的Cronbach a值可信度均较高。通过AMOS 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全面薪酬、组织学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自的模型拟合程度都是可以接受的,所有指标符合要求。经过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后,继续使用AMOS7.。来构建组织学习作为全面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如表一所示:
结果表明:全面薪酬对组织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模型得到验证.全面薪酬通过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效应为
5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对全面薪酬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模型中分别为。0.89,0.84,0.88.由此,可以得到一些能够通过全面薪酬建设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启示:在进行全面薪酬建设中,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对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的重视。
一、当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创新水平和效率与大企业相比毫不逊色。进入80 年代后,中小企业所完成的创新项目大约占70% 以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较高的原因,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兴起,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技术创新风险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要求更高,而对其他有形生产要素要求相对较低。使中小企业的“知识密集”的优势得以发挥;另一方面,社会风险投资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消除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的优势,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大促进作用。在信息时代,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多元动力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并将对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生产成本高,市场形势严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科技创新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主要表现在: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自身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的薄弱,应用技术开发很少,大多是拿来主义,引进技术较多; 中小企业使用的技术成果受科研机构的左右,科技创新成果不能迅速形成产品,企业就不能进行市场创新; 许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还是政府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
(二)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资金匮乏,缺乏技术创新实力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县( 市) 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主要是依赖银行贷款和财政扶持发展起来的,企业技术开发资金,国家各级政府投资只占10%,40% 由企业自筹,50%依靠贷款。尽管企业希望依赖政府和银行,但实际上90%的技术开发资金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就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债务比较沉重,甚至有些企业资不抵债还要超负荷运行,在资本营运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不仅要偿还债务、支付银行利息,而且还要上缴税金、提供财政收入,企业留利微薄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根本无力筹措技术创新的资金进行投入。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素质低下,缺乏技术创新的潜力
从技术开发能力看,我国科技力量布局不合理,2/3以上的技术开发力量在企业以外,而剩余的企业科技力量中绝大部分还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中,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十分缺乏。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有知识与技术的企业能够生存与壮大,而缺少知识与技术的企业难以生存。为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奠定长久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首先从宏观政策选择方面提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
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法规,把技术创新正式纳入法制轨道,以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为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仅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系统、综合、有序的管理与促进,同时还要尽快制订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进出口等政策中与技术创新有关的相协调的综合性政策体系。
(二)在继续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同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为此,国家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支持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计划: 可以设立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计划,巩固并扩大现有的企业技术扩展中心,采取积极措施激励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合作等等。
1.人力资源冗余的定义
企业人力资源分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劳动力和生产经营以外的劳动力两部分,超出的部分即人力资源冗余。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只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冗余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较多的外部发展机会,例如,企业在拓展现有业务时,需要更多人力资源的支持,这时候人力资源冗余就可以发挥其作用。总之,人力资源冗余是指超出企业现有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之外的人力资源,即职工知识、技能和潜能的组成部分。
2.人力资源冗余的形成
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引进新的人力资源后,通常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经过培训教育的人力资源在知识、技能以及潜力等方面超出所从事工作的实际需求,超出部分随之形成人力资源冗余;企业职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知识、能力以及未发挥的潜能得到明显提高,超出了现有职务的实际需求而形成人力资源冗余;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各职务与以往相比重要性明显降低,从事该职务的职工知识、能力以及潜能局限在该职务之内,形成人力资源冗余。
二、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理念,并针对企业发展的审计状况进行原创性的技术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进步和发展,这就是企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技术创新又有了新的观点和发展方向,企业不仅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在知识技术方面也存在原创新的发展。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只能够会积累大量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等,通过研究企业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丰富企业知识系统;第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冗余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
1.人力资源冗余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能否取得成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力资源配置、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等,其中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对技术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组成大环境下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职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新的知识的技能,职工的综合素质因此得到较大程度地提升。
职工自身的学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因素之一,为了保障技术创新取得更高的成就,企业还应该对职工进行定期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职工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内在潜能得到了较快提升,职工整体能力超出了实际工作要求,从而形成人力资源冗余,但是,企业技术创新却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进行企业技术研究时,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冗余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据相关调查显示:如果企业没有人力资源冗余说明企业正处于最佳发展状态。但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很难实现零人力资源冗余,因为职工在日常工作发展过程中知识、能力以及潜能会得到较大程度提高,从而形成人力资源冗余。由于可见,企业人力资源冗余科技创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2.企业技术创新在人资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
前言
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使得信息技术和服务成为了知识管理的新方法,也是企业更好的参与竞争的主要方式。其实,信息包含与企业经营与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项目论证、产品发明和生产都是其中的重点。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进一步加强内部沟通,保证内部的协调运转,将复杂的信息流畅性使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完善企业技术,做好信息服务就成为了关键。
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体系
(一)内涵
现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技术创新中所说的信息服务是一种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下的新目标,它强调的是对技术的全方位使用,突出信息的强大接收功能处理和存储消息,在能够良好适应环境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服务。技术创新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供有价值、高质量的产品,创新扩散资源。
(二)要求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当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按照要求做出服务。一是,强大的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按照企业经营的目标对新技术进修科学的使用,从而获取信息,对技术创新做出决策;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在服务的基础上挖掘数据的强大功能,对信息进行更精准的研究;三是,畅通的沟通渠道,在信息服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信息漏洞,减少信息污染,防止失真现象的存在,做好保密工作。
二、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的要素
第一,技术创新信息的用户和需求,信息用户是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对象,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决策的工作人员即为技术创新信息用户,他们是创新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标杆。现代企业不同层次的用户对具体需求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第二,企业信息服务组织。现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不断的更新和优化,而企业技术创新的机构主要为企业信息服务组织,同时也是企业创新服务的基础性保障。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类型所表现出的信息地位不相一致,却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信息服务水平。传统的服务信息组织不够健全,也缺乏完善的工作制度,不利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难以保证资源的共享。第三,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成果体现,也是整个信息服务体系的灵魂与核心部分,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根据时间的差异包括三大阶段。信息资源的利用必须保证企业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目标,掌握实际情况,在准确判断企业实力的同时,面向市场做出判断,对信息加以整合,制定系统的创新策略。第四,企业信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影响整个技术创新情况的关键服务,它是企业所有职工形成的凝聚力,是他们所能够创造的信息技术的总和。不同于产品的生产,企业信息文化包含精神文化的内容,是价值观的体现它的构成不是随意而盲目的,需要借助制度规范提高整体凝聚力,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包含的重点。想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内容,就必须找到发展的具体方法,明确相关规范。例如,向油田生产服务的传统企业,在现代化生产阶段就必须坚持做好转型,包含油田设备物资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化工、房地产、信息自动化等领域的服务升级,找到创新服务的科学对策。
(一)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信息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服务能力,相关人员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在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合理的需求,并将其表现为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为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在服务工作中最终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若其综合创造能力较低,高利用价值的信息就难以发挥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无法实现最终的服务价值。
(二)加快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信息人才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是企业未来的核心,企业要结合市场发展情况,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招聘学历较高,素质水平较高的技术性人才,同时对现有的信息人才进行监督和管理,有计划地引进和吸收优秀信息人才,坚持横向联合以培训,并突出自己培训的重要性,促进企业个体化和整体化整合。
(三)突出重点,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新的时代背景使得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更加复杂和多变。对此,企业要对技术加以创新,明确不同时期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信息需求的重点,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定题服务,努力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转变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由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的转变,向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化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即为服务体系的研发,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技术必须强调更新,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开展服务,企业的经验管理要有决策性和前瞻性,找准市场定位进行服务,从而更好的突出企业特征。
参考文献:
[1]程刚.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No.17401:60-64.
[2]李丹,葛宝山,赵英才,黄金睿.面向汽车企业创新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8,No.20105:779-783.
[3]冷伏海.支撑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与咨询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53-02
当今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技术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人才。企业中的技术创新人才,是指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与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领域成为领先者的群体。企业要调动技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必须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激励只有形成机制,才能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已被多数企业采用。
1 激励机制的含义
激励含有激发、鼓励之意,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者动机,进而加强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以调动人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大多数管理学者认为,激励就是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让激励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其本质就是持续的激发员工的动机并引导员工行为的过程。
激励机制则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因素作为个人行为的动力源泉,它可以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企业而言,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指企业以实现自身目标为方向,以满足其员工需要为条件,而采取的各类有效激励手段组成的一个系统总和。
2 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企业实行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目的是正确地引导技术创新人才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各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在工作中继续保持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可以调动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热情,增强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对其加以激励,并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增强企业创新水平,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2)如果企业建立了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并且对其技术创新人才进行正确而又充分的激励,就可以使技术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就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反之,没有对他们进行激励或者激励程度低,他们的工作绩效也会随之下降。
(3)企业为了最大化地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一定的激励环境下,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可以督促技术创新人才实现激励目标。由于激励机制具有助长作用,良好的激励机制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某种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的作用,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企业就会不断地壮大和成长。
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技术创新活动基本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技术人员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是其因素之一。使激励行为取得预期的效果并非易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问题如下:
3.1 业绩考评体系不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能否有效运行,和业绩考评是否科学和公正有很大关系。因我国一些企业的现有业绩考评存在着流于形式,人为因素较重,考核结果不全面等缺陷,致使考评内容不能完全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的业绩水平,考核结果不能有效地与晋升职位、调整薪酬、变换岗位等结合起来,业绩考评的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激励制度在一些企业建立后,许多技术创新人才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工作热情反而下降了。企业的业绩考评体系不完善,会使技术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3.2 激励机制系统性不强
激励是一个系统工程,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要考虑激励对象,还要考虑激励所引起的正负面影响。由于技术人员的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失败对他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只重视以工作业绩为基础的奖励,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有的企业只突出对尖端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忽略对中低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着重奖励的正面激励作用,忽视约束的负面激励作用;重视物质激励,轻视精神激励等,这些都是激励机制系统性不强的表现。
3.3 培训激励不完善
培训激励是指企业为技术人才提供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以提高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激发其创造力。近年来,虽然国内少数企业实行了培训制度以激励人才,但效果不令人满意。而且培训缺乏清晰目标,易流于形式;市场上流行什么,企业就培训什么,不问企业是否实用;以教师授课为主,缺乏实际的操作训练,再次,培训前缺乏对技术人才的调查与分析,培训针对性不强。可见,一些企业的培训激励还不完善,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技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就会老化,产生不了相应的经济收益。
3.4 产权激励的缺失
产权激励就是通过产权合约的形式将企业所有权卖给员工,其最重要的激励对象是企业投资者。在技术创新上产权激励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技术人员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者的贡献在产权方面没有得到确认。针对经营层的产权激励手段主要有股票赠与、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等,虽然有些高技术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较普遍,但大部分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方面缺少股票期权、技术人股等长期激励措施。故此,我国企业的产权激励有待加强。
3.5 过分强调对个人的激励
许多企业为了预防“大锅饭”现象的出现,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激励时,主要针对个体进行奖赏。由于一些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企业中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来完成,而且技术人员个人的优秀业绩确实建立在工作团队的共同努力基础之上。在这样一个团队中,产品和服务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过分强调团队中个人的业绩并依此进行激励,有可能破坏原本良好的工作氛围,削弱团队的战斗力,也可能会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的恶性竞争。这将不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
4 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议
我国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合理的激励,激励不当会降低技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针对以上所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寻找加以完善的途径。笔者的建议主要如下:
4.1 完善业绩考评体系
技术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只有科学、公正、合理地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考核,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增强其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可以说,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业绩评价是对其进行激励的基础。因此,为使激励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应完善现有的技术创新人才业绩考评体系。尽量避免这一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使考评内容科学而又准确地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的业绩水平,并有效地与晋升职位、调整薪酬、变换岗位等结合起来。
4.2 增强激励机制的系统性
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不应当是片面的,而应具有系统性。故此,企业要增强激励机制的系统性,应做到,激励要因人、因时而异;既要注重技术人才的共性,也要注重技术人才的个性差异;既要考虑激励的正面作用,也要考虑激励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把对技术创新人才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对尖端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也要重视对中低层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把激励机制与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配套起来等。
4.3 完善培训激励
技术人才是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群体,这就要求其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应紧跟时代步伐。如果不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培训开发,将会使他们的知识迅速老化。培训激励不仅可以提升技术创新人才的技能,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对技术创新人才全方位的培训,可更新其知识技能,提升其创新能力。比如,丰田公司的快速发展与其完善的人才培训密不可分,技术人员每3至5年要培训一次。因此,企业完善和加强培训激励,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发展尤为重要。
4.4 实行产权激励
产权激励是一种最具有激励效应的方法,它属于长期激励形式。如员工持股计划、期股、股票赠与等。让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以此对他们进行长期激励,是这些激励制度共同的特点。许多企业已开始使用股票期权来激励高素质人才,其目的就是满足员工尤其是核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以此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获得自身需要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如果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中实行诸如股票期权、技术成股这样的产权激励,将对他们的士气产生很大影响,进而也可能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
4.5 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相结合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技术创新人才具有相应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不管是改进原来的工艺流程,抑或是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团队都可以把其成员的多重优势整合在一起。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能够有效地合作,就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运用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使技术创新人才协同工作。首先,应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功能,营造一种围绕企业目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个人的内在需求与企业目标和谐地统一起来。其次,企业应在激励机制中引入支持团队工作的内容,对团队整体进行激励,同时,尽可能地细分激励对象,使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结合起来。
总之,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面临的现实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企业技术创新依靠的是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核心人才,技术创新人才是我国企业最珍贵的人力资源。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技术创新人才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最大的释放。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其在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完善,才能合理地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充分挖掘技术创新人才的内在潜力,全方位调动技术人才创新的积极性,进而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江洪.企业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措施[J].当代经济,2008,(4):28.
化工企业主要任务是有效组织生产进而创造利润,所以中心工作围绕生产和经营,而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滞后于技术进步的需要。
2.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到位
大部分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立足于实际创效,也就是在成果转化成效益后才有激励,激励方式单一,而对创新的过程激励微乎其微,尤其在鼓励试验性的创新和原创方面激励缺陷更为明显。3.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参与创新本身所需资源,还需要强有力的后台支撑体系,而化工企业目前普遍缺乏系统的人、财、物的支撑。
二、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划分
技术创新过程根据创新的成果显现可以划分为技术创新准备期、投入期、产出期、后评价期。
1.技术创新准备期
技术创新准备期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确定了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并据此制定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技术创新规划,搭建了高效的组织机构。二是科研人员到位,岗位职责明确,科研目标定位准确,科研人员也做好献身科研的准备。
2.技术创新投入期
指技术创新定位,项目明确后,技术创新组织和技术创新人员按照既定方针、目标和要求,实施技术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技术创新中持续时间最长。创新组织为技术创新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创新保障,并在方向和政策上予以指导。技术创新人员付出艰辛努力,在实验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思维模式,而行为上的付出、思想的创新、方向的多变性都会随时随地考验一个科研人员的意志。
3.技术创新产出期
是整个技术创新的落脚点,有了前期的准备、努力,就有了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创新产出期是对准备期和投入期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不管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新产品的出世,都使企业和科研人员有了物质鼓励和精神满足,又会产生新的动力,继续推动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后评价期
是在技术创新成果鉴定完成并在推广使用后,在追求创新成果转化后的利润过程中的评价过程。由于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创新利润容易溢出或不足,加强后评价工作,是对整个技术创新过程的总结。
三、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激励及平衡控制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过程激励机制,注重从创意提出,到项目实施、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的全过程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使命在于追求效益最大化,将效益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挂钩需要做好平衡控制。同时平衡控制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解决好各层面和群体对技术创新的利益诉求。
1.准备期的激励机制
在准备期的激励实质上是对技术创新从源头实施激励,实质是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奖励。主要包括科技创意、市场调研、合理化建议等。其中科技进步创意奖旨在开拓科技人员创新思路、寻求创新课题、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原创性建议。市场调研奖作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专类子项,主要奖励对行业、产品、技术具有全局性趋势研究,对技术创新具有指导意义的重大市场调研课题。合理化建议激励目的是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推进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的深入开展,因为合理化建议是实施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2.投入期的激励机制
投入期的激励重点在于对技术创新的过程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过程激励奖,其目的是针对部分持续时间长、实施难度大、参加人员变化多、影响深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对关键节点实施激励可以确保其能按照计划节点,稳步推进,并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3.产出期的激励机制
产出期的激励分成果激励和成果转化激励两种。成果激励主要包括科技进步奖,目的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形成知识产权,完成工业化应用,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给予的奖励,可以细化为包括科研开发、新产品市场开发、推广应用、论证及重大工程建设等类别。成果转化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专用产品激励奖,其中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旨在对在开发新品,市场开拓,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等工作中取得直接新增利润的科技成果。
4.后评价期的激励机制
在注重技术创新激励的同时,同样注意不断巩固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启动对科技进步获奖成果连续三年及以上后评价工作。企业科技主管部门要跟踪获奖成果,对获奖成果效益、效果进行连续三年评估,向上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提出评估报告。构建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对效益、效果不能巩固的成果,要采取负激励,通报批评或者必要的责任考核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尤其是对直接责任人的负激励,更会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效。
四、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系统完善的配套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必要和有益的。支撑体系也是技术创新的激励的补充和完善,以及为完成这种创新而建立起的保障措施。
1.组建技术智库
大型化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技术智库,有效指导技术创新。从创新方向、领导和组织、成果评审,智库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充足的资金支持
技术创新需要“下本钱”,要舍得投入。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紧跟市场需求,更要引领市场需求。在追踪和超越前沿技术时,前期的必要资金投入会很好地促进技术创新。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了装备的更新升级、科技实验的材料费用支撑。
3.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具体做法包括在人才的引进上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计划性,注重考察引进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注重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模式。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经验交流、论文、对外技术交流,开扩技术人员视野。注重年轻科技人员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建设仿真培训系统、培训信息化平台,搭建科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信息化体系。
4.持续完善的硬件支持
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需优先的原则,加强科研硬件设施的建设,持续提升技术创新手段,为科研人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硬件保证。同时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5.信息化的软件支持
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化工企业需要建成高效实用的企业信息化软件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方便、快捷通道。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使技术人员方便、及时查询企业内部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信息,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同时需要建设科技情报信息网络,方便查询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信息,收集资料,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研发工作提供信息资源。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并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其方式
技术创新的内涵。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熊彼特认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这个“新组合”包括:一、引入新产品;二、引入新技术;三、开辟新的市场;四、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五、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创新就是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创新包括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及自身的条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研制新产品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方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先于其他企业首次将某一科研成果用于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以成果共享、风险同担、资源最佳配置为原则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秘密,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展开竞争,以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重短期轻长期。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者认为,对于技术创新只能给予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成本太高,而且经济效益不明显。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而在发达国家,其所占的比例通常为2.5%左右。同时在中小企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之比高达97∶10,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外技术经费之比高达121∶10。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把大量资金投放到技术引进方面,而把少量的费用投入到自主创新方面。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资金运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因而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投资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都以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为主,真正意义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很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设计环节,而许多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方面的创新实力明显偏低。
缺乏创新专业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人才分配不均衡使我国高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留在中小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企业高层领导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领导推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就会使整个企业组织缺乏创新活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推动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技术支持。
融资渠道不畅通,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通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企业实力有限,再加上自身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有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只好通过民间融资形式解决其资金问题,这种融资方式缺乏法律保护,融资风险大,利息高,既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会使之背上沉重的包袱。由于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也就无法在企业内部推行技术创新。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首先,要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三者并重,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层次;最后,要善于发挥高科技人才的带头作用,对于那些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长期性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机制。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参照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做法,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技术创新行业协会,形成资源同享、共同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体的力量,切实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形成一套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推行技术创新的技术保障。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那些水平高、技术好的高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团队中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建立富有成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在技术创新中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推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加强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路子,进而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导作用,发挥大型知名企业的传帮引带作用,积极组织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以提高其创业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长率。
建立资源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资源。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创建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园,为高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环境保障;其次,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的配套设备,从而保障技术创新顺利推进;最后,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评价制度,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尝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倾斜。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坚持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为基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帮助企业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其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指导。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战略选择,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通过技术引进及有效地消化吸收,实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产学研三方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利益共享。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合作创新对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在三方利益的共同驱动下,相互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并获取各自所需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利益共享。
一、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中小企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广东形成新的经济格局。其特点在于,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强劲,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二是以专业以镇形式出现的镇级经济,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己占半壁江山;四是外向型经济继续拉动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中小企业与全国中小企业一样,也面临着增速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是因为只依靠制度创新,抛弃技术创新。
首先,中小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激烈,迫使中小企业一改过去以大企业为中心、为大企业加工零部件,或专门的工艺加工以及原材料生产等转为自我成长。另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多种所有制、多层 次、跨行业、跨地域、跨组织、覆盖面宽且各具特色的综合性技术市场。
二、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中小企业很难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自主创新必须以科技创新平台作为载体和依托,目前主要有四类平台: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及公共创新平台。产学研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有效方式,但仍有很多企业目前没有开展产学研合作,这表明产学研合作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中小企业仍然未能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小企业创新人才不足逐渐成为技术创新中最突出的矛盾,制约着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大部分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中小企业缺乏从事技术创新的人才,致使其自主创新的链条处于断裂状态,不完整的体系和断裂的链条使其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
(三)产业集群仍未真正成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基地,区域间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
广东产业集群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结构松散,缺少内生的创新需求。从总体上看,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东西两翼和山区研发投入。珠三角等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力度较大,服务平台建设进展较快,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而山区和两翼等欠发达地区,服务平台建设较为缓慢,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相对较少。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信誉等种种原因,其正常发展的资金都不能靠从银行融资来解决,更不用说进行风险很大的技术创新活动。据了解,中小企业目前从银行融资渠道很窄,“求贷无门”、“融资难”成为制约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广东中小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构想
(一)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措施
①构建公共科技基础平台,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保障体系;②完善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③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训平台,逐步形成自主创新人才培训网络,通过政府培训、高校培训、社会培训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开展自主创新的技能。
(二)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合作新机制
根据广东的情况,可以开办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市场”,不同领域技术资源的融合开拓新的领域。此外,政府应利用在企业的技术力量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如可以每年在省内外相关大型企业聘请技术和管理专家到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引导中小企业建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协作关系。由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开发,经费可由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提供,并将其研究成果迅速在中小企业普及。
(三)加快产业集群升级,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重点行业实现新突破
首先,推进广东地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突破,培育发展具有支柱产业功能的产业集群,创造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良好氛围。重点是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选择地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重点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模式和结构变化的重大机遇,加强创新,带动产业的快速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其次,推进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特色产业实现新突破。
(四)建设金融信用支撑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渠道
首先,建立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银企信息沟通。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推动行业协会、担保机构与银行开展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小企业、银行、担保机构的信贷合作平台和自主创新信息沟通平台。
其次,中小企业势单力薄、财力不足,承担风险的能力差,而且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管理水平低等因素,也难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所以在中小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
总之,国家和政府必须为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不断地提高其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创业投资;矿业企业;技术效率;DEA模型
1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创建需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数据的可获性等原则。提高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必要条件,共包括4部分:财务能力、资源开采能力、科技研发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提高矿产企业技术效率主要依赖资源开采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对企业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支撑着企业技术效率,二者对企业资金管理有重要作用。提高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采用DEA模型进行分析。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包括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两个一级指标。技术创新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两个二级指标。技术创新产出有科研产出和效益产出两个二级指标。
2创业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2.1样本数据及来源
选择高新技术矿产企业为分析样本,通过查阅上市企业说明书及国家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关于高新技术能源企业目录,剔除一些变量数据不全的公司,确定了22个矿产企业样本数据。判断矿产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创业投资背景主要参考以下标准:a矿产企业招股说明书中含有“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b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前十个大股东主营业务为风险投资或者创业投资的。若通过以上两个条件任然无法进行认定,则参考中国风险投资年鉴,若公司前十大股东被录入创业投资公司名录,则认定该公司具有创业投资背景。
2.2DEA模型
DEA模型又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目前,DEA模型有多种形式,包括:CCR模型、EBA模型和超效率模型等。运用CCR模型对决策单元进行评价时,可能会出现存在多个决策单元的情形,由于缺乏有效的决策单元,该模型有时无法进行进一步评价。因此对于“多变量、多选择”因素,可能出现研究结论与实际现象不符。EBA模型主要特点在于对问题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准确,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对已采集的条件信息进行逐步分析,在层层改变的过程中对回归系数进行灵敏度调整,检验回归系数是否“稳定”,探索出干扰其数据“稳定”的问题因子的显著性关系。本质上,EBA模型就是在传统回归模型的前提下,运用EBA模型分析创业投资对提升矿产企业技术效率的“稳定性”关系。
2.3Mann-Whitney检验
有创业投资背景的矿产企业创新效率较高,但是无法判断是创业投资导致企业创新效率提高还是创新效率提高引入了创业投资。为此,本文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创业投资引入前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无显著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除“R&D人数X1”外,其余创业投资后的企业各项指标均值均接近或者大于创业投资前。Mann-Whitney检验分析结果表明:“R&D人数比例X2”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专利Y1”、“软件著作权Y2”、“非专利技术Y3”、“核心技术收入占比Y4”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由于Y1、Y2、Y3、Y4是衡量企业创新产出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是创业投资促进了企业创新技术效率的提高。
3结语
运用DEA模型研究了创业投资与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间的关系。随后采用超效率模型对22家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计算。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比了创业投资前后各项指标的均值。研究表明:创业投资对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创业投资在企业风险控制、信息传播、投资监督机制和企业创新周期等方面,比传统融资渠道更适合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我国矿产企业要提高技术效率,需要结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一方面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培养员工技术创新意识,加强科研创新培训,完善管理机制水平,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经济形势,运用相关政策开辟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采取技术创新手段,提高开采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焯.矿业企业技术型人才流失控制探讨[J].中国锰业,2016,34(2):56-59.
[2]乔明哲,陈德棉,李金良.公司创业投资的薪酬激励问题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2,21(2):192-201.
[3]吉润东,吉兆宁.我国矿业企业当前面临问题之探讨[J].有色金属工程.2014,(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