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0 16:51: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乡村治理体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乡村治理体会

篇1

一、树立“人本意识”,提高思想教育水平。

大家都知道,信用社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林林总总,不可谓不全,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是好多制度在许多职工看来只是墙上的制度,并没有很好的予以落实,规范自已的行为。究其原因,是大家的思想意识在作怪,是农村信用社长期的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岗位安排僵化,老好人意识严重的结果。

本次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教育活动,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应该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特别是本次活动中所例举的一些案例,对每一位员工应该是有很强的震憾,比如《20__年农村信用社系统诈骗、盗窃、抢劫、涉枪案件的通报》、山西金融诈骗案的报道,特别是发生在我们身边__信用社案件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及秀屿区埭头信用社职工脱岗事件的处理决定,使每一位员工真正认识到搞好内控制度,并不是领导的责任,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的事情,一人不遵守内控制度,就可能给别有用心的人以机会,最终损害的是集体的利益,更是自已的利益。因此,模范地遵守内控制度,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在这个方面,农村信用社应该将本项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真正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自觉。

二、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违章违纪的代价。

长期以来,信用社内有章不循现象严重,不能将制定各项内控制度的良好初衷落到实处,是导致各项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了良好的制度,更要有一批模范执行制度的人予以落实,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有切身之痛,严重的更应清理出信用社队伍。

三、完善工作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件有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长期处心积虑的身影,他们正是利用了工作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心准备,伺机作案。我们要通过工作机制的转变,来防范道德风险转化为实际风险。比如,在工作机制方面,可以以制度化的形式进行岗位轮换,以制度化的形式做好稽核监察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员工的培训工作等等。总之,要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四、__信用社案件的教训与思考

案件发生后,本人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深入落实内控制度情况的检查工作。

该案件的发生,虽然是由于两人的相互勾结形成的,但该案时间跨度这么长,帐务、凭证等管理混乱,却长时间无人知晓,主办会计离职审计也轻易过关,说明各级包括__社在内的内控制度的落实检查稽核上必须加强,一些流于形式的工作方法也要切实改变。

2、应重视重要岗位人员的交流工作。

许建良任主办会计长达7年时间,林辉任柜面会计时间也长达4年,这为两人的相互勾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近几年来,信用社的人事安排僵化,各岗位人员罕有交流,大家长时间在一起工作,相互熟悉,相互信任,抱成一团,即使发现问题也往往隐瞒不报,力求自我解决,这也是造成该案长期不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应千方百计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案情来看,他们作案并不是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特别是作为替班会计员,当班出纳员等,业务素质低下,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认真核对帐务,轻易放松了原则要求,为他们的作案提供了方便之门。

篇2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键在于继续坚持绿色减贫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一是在观念继承层面,生态振兴要继续以“两山”思想为指导,将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起来,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与资金有序转化,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二是在实施方法上,采取法律方式保证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切实落地,通过立法来保护乡村整体环境。

三是在内容上,要从生态保护、农业新业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促进贫困地区绿色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促进组织衔接及强化,实现治理有效。脱贫攻坚巨大成就的取得关键就在于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一是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组织力量,将脱贫攻坚的组织机制与乡村振兴衔接,利用驻村干部振兴、第一书记振兴、对口帮扶振兴等方式,奠定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基础,提升乡村治理的领导能力。

篇3

一、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

党建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务“虚”,这个“虚”要务得有水平,悟出实效,推动实践,这才是务“虚”的境界。赵华录书记的讲话紧密结合实际,给我们明确了任务,掌握了规律。是的,基层党建工作亟待加强,我们这些村干部更是责无旁贷,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贡献精神,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农村党建工作之路。而朱莉副书记从形势到组织建设问题的分析引人深思,“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回想这朴实而又发人深省的三句话,提醒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称职的农村干部。

二、丰富了自身党建知识。

篇4

古人说:辨方位以正则”方位不清。确定农机化发展的时代坐标,则偏向不明。准确看法并掌握农机化发展的时代方位。深入体会农机化发展的时代内在,推进我市农机化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党中心、国务院把处理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撑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固、完善、增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立,国农业机械化面对优越的发展时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农机化发展供应了有力的司法保证,购机补助为农机化发展供应了强壮的政策支撑,农民收入持续增进为农机化发展奠基了主要的经济基本,农机科技提高为农机化发展供应了坚实的技能支撑,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为农机化发展带来了新的需求。

本年中心1号文件依照构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式的要求。促进农业不变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突出增强农业基本建立。努力保证首要农产物基本供应,切实处理乡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义新乡村建立。并在夺目地位列出“提高现代农业配备程度,促进农业发展方法改变”明确提出要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行机械深松整地,支撑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功课;进一步添加农机具置办补助,扩展补助品种。农机化的位置和效果被提高到新高度,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极端主要深远的意义。从中心1号文件可以判别,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看法不会改动,党在乡村的基本政策不会改动,农业基本设备建立力度不会削弱,农业基层服务系统会愈加健全和完善。当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临复杂多变的农业乡村发展情况,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坚持农民收入较快增进的难度越来越大,改变农业发展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废除城乡二元构造的任务越来越重。依照现代经济增进实践,技能提高是长期经济增进的决定要素。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革新的技能提高进程,技能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系统呈现效益增进的良性轮回,然后推进农业现代化历程,促进长期经济增进。因而,提高前辈的农业配备与机械化技能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其主要位置与效果,必将成为促进农业发展方法改变的前提前提。

二、改变发展方法。

近年来。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各级党委和县政府的指导下。全市农机化发展获得明显成果,农机部分构成了一套发展农机化卓有成效的方法和办法。但面临新的情势和任务,特殊是当时全市“三农”工作新的特点和要求,促使我必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务必在发展方法上有新打破,发展力度上有新行动,发展要求上表现新成效。

一农机要在科学发展上有新思绪。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历程中。努力完成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一直坚持以人本,必需坚持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一直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充分发扬好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一直坚持具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一直坚持统筹统筹,构成协调一致共促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场面。必然要认真贯彻市委、市县政府决定计划部署,坚持量体裁衣、分类指导,统筹统筹、突出重点,综合配套、积极推进,以服务“三农”为主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行提高前辈合用的农业机械,积极组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具体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时展要求,坚持危机认识、发展认识,以丰满的精神形态应对各类应战,以积极自动的立场掌握时机,实时采取对策办法,努力抢抓先机。要坚持开辟创新认识,要把思想看法一致到中心和省、市乡村工作大会精神上来,认真剖析和掌握农机化发展面对的新情势、新时机,量体裁衣,发扬优势,突出特征,找准定位和工作的切入点,切实经营出独具特征的农机化工作思绪。

二农机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有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机。建立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配备现代农业。也是农机部分拓展工作领域、服务中间工作的必定选择。一是要结合各田主导财产的规划格式和发展优势,突出果蔬、烤烟、高粱、茶叶、畜牧业和水财产等,加速配套跟进农机新机具、新技能,为推进高效农业规划化、促进农业乡村经济发展供应配备支撑。二是要全力抓好新乡村建立成片推进,积极探究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建立,与龙头企业开展协作,加速发展合用于设备农业和特征高效农业的机械化技能与配备,探究发展农产物产后处置与加工机械化,促进农产物加工和流通,添加附加值,延伸财产链,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增强以村庄机耕道和提灌站为重点的农机基本设备建立,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和抗御天然灾祸的才能。

三农机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新奉献。本年。但还不是农业强市,省委1号文件进一步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乡村人口占悉数人口的绝大大都,农民收入增进迟缓,将严厉制约我市具体建立小康社会的历程。农机化事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经济昌盛上,空间宽广,大有作为。要充分看法到兴机”手段,富民”才是目标农机化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来开展。一是要大力推行使用农机化提高前辈技能,进一步扩展农机化节本增效技能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面积,降低生产本钱,提高生产效率,削减灾祸损掉,完成农民增收。二是要着力提高农机化的社会效益。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机已不只仅表现替代传统劳动力的效果,更是农民增收的现代东西。还,农机化自身吸纳了良多社会劳动力,更为我市的劳动力转移供应了更宽广的空间。三是要推进政策性增收。农机置办补助政策是落实中心多予、少取、放活支农准则的基本政策,国家“三补助、两减免”惠民政策的主要内容。这项工作社会影响大、政策性强,落实购机补助中要增强指导,精心组织,规范运作,务务实效。要经过扎实的工作,使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贯彻好、落实好,让广大农民真正获得实惠,使农机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

四农机要在发展领域上有新拓展。各级农机部分要进一步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发扬和应用好市场在资本装备中的基本性效果。提高服务程度,不时创新运营理念、创新服务形式。促进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一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经过专业服务与市场调理,构建分工协作、互惠互利的农机服务新机制,完成运营者、运用者和生产者多方共赢。二要培养市场主体。经过发展农机专业协会、坚持农机专业服务公司、扶植农机大户、组建农机协作社等方式,强大农机市场主体,知足农民对农机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三要拓展服务领域。本着农民需求什么,就供应什么,农业财产构造调整延长到哪里,农机就服务到哪里的思绪,着力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农机服务系统。要采取政策支撑、扶持指导、规范治理等办法,搞好信息服务、组织服务和后勤服务,发展好农机服务市场,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

三、增强本身建立。

一是要坚持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干事兴业。一直坚持高昂的精神形态,关键在人。各级农机部分要紧扣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这个时代主题。开展一流工作,发明一流业绩;广大农机工作者要切实加强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感,团结一致,正视不足,勇于提高,全力推进全市农机化工作。要切实增强政管治论学习,耐劳研究营业技艺,更新常识构造,着力在精神形态、思想观念、发展机制和服务身手等方面完成新的提高。

二是要增强组织指导。统筹谋划农机化工作。持续增强农机化目的治理审核工作,完善治理系统。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优势农产物区域结构规划。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农机部分要增强部分协作,构成合力。要增强宣传,大力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能,宣传农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事例,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机化主要位置和效果的看法,为加速发展农机化事业发明优越的社会情况。要理顺基层农机治理体系体例,保证在参加农机项目标组织施行及实验、示范、推行、农机行政法律、公共信息服务、农机手教育培训等方面能实行农机公益性本能机能。

篇5

(一)公路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今年以来,我局把红色旅游线建设、区北外环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全区经济发展和园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投入最强的技术力量、最好的施工队伍和监管队伍,克服了资金紧张、施工环境差等困难,强力推进施工进度,进一步加大了质量监管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同时,坚持科学管理、严格施工程序、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合理调配、大力协调地方工作。截止6月底,北外环东段建设工程已完成全部路基工程5.981公里,完成三层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铺装4.882公里,完成路面底层沥青混凝土铺装2.982公里;王潘线改建工程共完成路基11.6公里,路面铺装8.2公里。(二)拆违拆迁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按照市、区拆违拆迁工作指示精神,我们以打造宜居靓城、创建和谐丰润为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拆除违法违规建筑攻坚战。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局主要领导从摸底排查到挨家宣传动员,从协调配合到检查督导,从开始拆围拆迁到后期的善后,每天工作在第一线;工作中处处以全区的大局为重,依法办事,大胆协调,深入走访沿线村民数百户,做了大量的清登、汇总等基础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促成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并为拆围无偿提供装载机、运输车35台(件),出动执法人员数千人次,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强力督导、全面协调,顺利完成上级部署的阶段性工作任务。截止6月底,共完成×××北出口两侧拆违拆迁房屋建筑18****,拆迁面积达4439****米。

(三)乡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委“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发展调研,在合理规划、强化协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镇乡村解决实际困难,并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和谐工程来抓,促进全区乡村道路早开工、早建设。同时,进一步严格技术标准,严把质量关口,加强施工的指导和管理,确保了我区今年农村交通建设和养护的高质量、快发展,使我区乡村公路改造项目工程全面铺开,进展顺利。截止6月底,完成道路开工建设16条39.6公里,占计划65.5公里的6****,其中已完成9条、28.3公里,占全年计划的4****。

(四)公路养护、绿化美化工作进展可喜。为确保全区公路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我局主要领导率领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区县乡公路开展调研,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全区道路的建设和维修进行了认真部署,决定投资74****元,对邱柳、丰扬、碾唐、洪火线和石各庄道路进行维修,完善县乡道路的使用功能。在加强公路日常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同时,加紧了公路绿化工程实施,加大国省干线公路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力推进大中修工程建设。截止6月底,列养国省干线好路率达8****,达到市局下达的好路率指标;完成4条国省干线公路、4条县级公路和4条乡村公路的绿化任务,共计栽植乔木16.2****株,灌木4****株,种植草花500****米;重点对唐丰路、高速连接线的公路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维修平交道口挡墙14****、维修路边挡水埂95****、清运垃圾890立方米;完成国省干线及县级公路路面挖补共计3418****米、罩面14730****米;完成丰董线岩口桥、102线沙白小桥等****桥梁的维修加固工程。

(五)路政“双超”治理和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市加大超限超载治理通知精神,坚持国、省干线为重点,以卸载为主、罚款为辅的原则,加大了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累计检查车辆1628辆,处理超限车辆283台次,卸载货物6867吨。在公路管理方面,我们以全区拆违拆迁行动为契机,在市、区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执法行动,对唐丰路、西外环线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拆除,取得了突出成果。同时,我们将管理路段的责任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大了公路日常巡查密度,做到了对各类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处理、早结案;同时共受理路政违法案件10****,结案率达10****;清除路阻路障76处、575立方米,清除非公路标志165块,清除违章摊点63处、11****米,制止违章建筑4处、9****米,保证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六)规费征收稳步增长。上半年,我局通过严格实施内部监控,严格执行征费法规,广泛延伸服务触角,多渠道拓展费源,强化规费催缴与依法稽查相结合,多次开展大规模的联合稽查、联合执法行动,大大提高了辖区车辆的应征率、纳费率。预计到6月底,可征收车辆养路费622****元,其中,汽车养路费548****元,占市局年计划980****元的53.****,同比增长了42.****;拖拉机养路费73****元,占市局年计划88****元的83.****;完成运管费征收36****元、货运附加费30****元、客票附加费4****元;完成车辆通行费收缴65****元,占市局年计划127****元的51.****,同比,增长了7.****。

(七)运输市场整顿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以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打造诚信交通为己任,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出租“黑车”问题为重点,狠抓了客运市场的专项治理,维护了正常的运输市场秩序。从5月22日起,我局组织了出租所、运政稽查、客运稽查等单位5****名执法人员参加的为期一个月的出租黑车及其它非法营运车辆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运营行为,维护合法经营者权益;另一方面利用宣传车巡回广播、电视台公告等形式大力宣传,营造声势。取得了突出成果,半年来,共查处无证经营的出租“黑车”6****部,查处抢客、甩客、宰客、私抬票价、客运超载等违章行为22****起,查处非法营运的三轮车113辆次,取缔汽车维修厂点****;完成元旦、“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运送旅客1****人次;分流旅客200****人次。

(八)运输行业管理持续健康发展。半年来,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客运网络建设,强化了客运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大营运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共换发汽车《营运证》830****,三轮车、拖拉机《营运证》560****;加大了货运联合体车队的整顿力度,统一收费标准、服务标准,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了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标准,全面实行了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车辆技术状况。共检测营运车辆9855台次;完成培训驾驶学员期40****人次。

(九)交通法制、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半年来,通过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手段,规范运行机制,形成了集培训、考核、监督、评定为一体的法制工作管理体系。今年来,共组织各类执法人员岗位培训3期,参训率达10****,完成了对全局24****执法人员的考核测试工作,对在执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对在考试考核中综合成绩较差的两名中层执法干部给予了免职处理;受理社会群众投诉2****起,没有发生进京、赴省等重大、越级访案件,隐患排查率达10****。通过加强交通法制建设,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没有发生公路“三乱”等违法违纪事件。

(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完善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格制定、层层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奖惩,强化了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上半年对涉及工程队油石拌合场失窃案的****相关责任人员给予了通报批评,并给予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400****元购置了路锥、施工标志、条幅等安全设施,对全局的消防设施进行了检修更换,做到了防患于末燃,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半年来,我局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及责任事故。

(十一)党风、行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又上新台阶。半年来,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及治理公路“三乱”责任状,细化了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分工,狠抓了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做到了项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在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坚持把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带头等规定动作贯彻始终,力求做到入脑入心。10位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学习心得和笔记,全体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分别写出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使每个党员干部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及实践基础。5月22日上午,全局28****名党员干部听取了局领导作的《以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努力探索丰润交通科学发展之路》的宣讲报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丰润交通发展全局,每个干部职工,都要自觉投身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中去的要求。

局中心组组织局班子和机关支部全体党员进行了三次集中理论学习,并结合交通工作重点展开了深入讨论,针对目前交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加大出租车市场整顿力度、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强化交通规费征收、提高队伍素质、整顿执法队伍等五个方面的新思路。

为检验学习效果,我局科教办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科学发展观知识闭卷考试,全局共26****参加考试,通过阅卷评分,考试平均成绩达到90分以上。

全系统党员干部通过认真学习上级领导讲话和相关资料,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共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剖析材料100****份。同时,结合行业建设实际,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教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的科学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新意识明显增强,坚持以此为动力,积极投身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共涌现优质服务、拾金不昧、临危救难、廉洁执纪等好人好事21****件,收到表扬信、锦旗、镜匾12封(块);完成为贫困灾区、红十字会、失学儿童等社会群体捐款****余元。交通行业作风明显转变,行业形象得到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增强。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为民、务实、服务”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职能,严格管理,改革创新,在上半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建设诚信交通、和谐交通,把交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

1、紧紧抓住“十一五”期间国家投资农村公路建设的大好时机,跑省进厅多方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抓紧北外环线、王潘线等项目的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狠抓项目管理,加大协调力度,保证重点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2、加大力度抓紧抓好乡村道路建设和养护管理。针对上半年我区村村通工程抓得早、进展快的实际,不断加大宣传、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全年乡村道路建设工程保质保量完工。同时要逐步落实《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办法》,加强检查督导,协助镇乡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切实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3、加强对列养公路的养护,进一步提升道路形象。认真落实局建设和养护计划,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严格落实养护责任制,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水平;抓好大中修工程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抓好县级公路样板路的建设,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公路精品。通过严格施工管理,努力建设精品工程;通过公路治理和绿化、美化,为全区营造安全、畅通、生态环保的公路通行环境。改善和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汛期公路防水毁工作的领导,强化保障队伍和物资储备,确保汛期公路畅通无阻;大力实施绿色屏障工程,确保公路养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4、进一步加强路政管理,路政管理工作要统一按照综合执法的要求,全面管理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一是全力抓好“双超”治理,继续加大对重载、超限运输车辆的治理力度,基本杜绝违法超限车辆在公路行驶。二是大力开展公路综合治理,加大路政巡查力度,确保路产路权不受侵害。

5、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局、局下达的各项规费征收指标。

6、运输管理工作要通过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切实维护好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巩固和扩大上半年工作成果;同时开展对驾培、维修、检测等行业进行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村村班车”建设规划,结合实际细化目标和责任,为广大农村群众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

7、深化交通改革。一方面要逐步推行综合执法的工作模式,通过深入实践,总结经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探索交通行政执法的新路子;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长期的干部职工考核、考评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机制,为深化交通执法改革打好基础。在交通其它方面,也要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坚持“快、细、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8、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好活动的规定动作,真正使广大干部职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及其基本理论,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运用到交通各项工作中去,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和动力。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力争在年度民主评议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中名列前茅。

(三)主要措施

1、创新观念,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强化抓机遇意识,牢牢把握支持交通改革和发展这个中心,结合实际选准下半年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克服安于现状、小绩则满、不思进取的倾向,更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强力继续推行目标责任经营,奖优罚劣,不断激发和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解决好持续发展的问题。

2、加强在建工程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建设质量。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大对重点在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一是坚持“三级”质监体系,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确保其独立行使监督职能。二是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项目工程质量的行政领导责任人、法定代表人、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按各自职责对其经手的工程负终身责任。三是强化基础工作和现场管理,把好材料关和施工关,加强过程控制,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3、全面落实乡村道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目标,形成建设农村公路的强大合力。一是全力配合、认真指导各镇乡的乡村道路建设,大力宣传发展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抢抓机遇修好致富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分解目标,加大督导。将全年任务安排到月、旬,责任到人,每周上报工程进度,不定期组织召开调度、督办会议,营造打好攻坚战的紧张态势。三是加强对镇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督导,积极向区领导汇报,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在养护资金筹措方面加大力度。保证我区新建道路得到及时、全面养护。

篇6

假设一,乡村不能维持正常运转,显然不允许。因为在目前的体制下,乡村两级组织是稳定农村,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主要组织,离开了这两级组织,许多事情将办不好,许多事情也办不了。所以乡村必须维持运转。

假设二,维持乡村财政运转,其财政收支缺口必须有资金弥补。其途径有二条,一是各级政府帮助解决;二是乡村从农民那里解决。从第一条途径看,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无力承担乡村庞大的支出需要,所以各级政府没有能力解决这一缺口。从第二条途径看,如果财政收支缺口从农民那里解决,则轰轰烈烈的农村税费改革就会因噎而废,无功而返。难以走出“黄宗羲”定律。这两个途径都无法解决乡村财政问题。财政问题不能解决,乡村就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假设三,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这立即会产生此消彼长的效应,乡村财政收入会减少,乡村出现较严重的财政危机。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代价不菲。

假设四,停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这又抛开了讨论的前提。因为现在讨论这个两难的选择,其前提就是必须推进税费改革。

上面四种假设可以得出两种选择思路,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让乡村不能正常维持运转;二是停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维持乡村的正常运转。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陷入了“囚徒困境”。

二、“囚徒困境”反映了税费改革的局限性

农村税费改革的“囚徒困境”,集中暴露出了中国农村的深层次矛盾,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单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局限性。,

农村税费改革性质的改良性。一是农村税费改革预期设计,没有打算要从根本上对农村的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一个根本性的改革,而是想在保留现有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土地制度的前提下,来减轻农民的负担,缓解干群矛盾。具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性质。二是回避了核心制度的变迁。笔者曾经分析过,鉴于目前农村制度供给有跌入供给陷阱的可能,必须从整体上推进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否则农村税费改革的效率会打折扣。从现在的试点情况来看,如果不能及时推进其他核心制度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难以突破“囚徒困境”。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有跌入制度供给陷阱危险,新安排的制度边际效率将会趋于零,甚至为负。因为如果其他的制度变迁不能继续跟上,农村负担反弹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就说明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改良性,三是税费改革只是税收体制内部的一种改革,并没有改变目前事实上存在的城乡二元税收体制和分配体制,这种体制的实质是国家有意无意地对农民实行了身份性税制,其结果是收入低下的农民承担了比高收入的城里人高得多的税赋,而目前的税费改革并没有打破这种不合理的税收和分配格局。

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投机性。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央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想将此作为类似家庭联产责任制的革命性创新。大家可以从汗牛充栋的赞誉中体会得到。从目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情况来看,至少现在还看不到税费的革命性能与家庭承包责任制相媲美的迹象。其后成效我们拭目以待。一是虽然农村税费改革措施酝酿了很久,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当初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农村税费改革这一项制度变迁来代替所有制度变迁,如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农村财政制度、农村民主制度等等。二是想改革成功,但是又不想花费太大的成本,如在农村转移支付上,不大愿意为改革支付更多的改革成本,当然本身也不具备大规模转移支付的财力。三是想改革,但是又不想对现有的经济政治体制作伤筋动骨的创新。

农村税费改革策略的渐进性。农村税费改革在策略上是先从税费改革上着手,而其他的改革则慢慢来,即先将税费改革一步推到位,然后再分步分阶段分流干部(这也与干部分流难密切相关),再来考虑推进农村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乡村民主化,如果税费改革效果比较好,后二项改革就没有必要改革了。这是一种传统的渐进改革方式。渐进改革本身并没有错,而且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就是渐进式改革,成效明显。但是农村税费改革与当初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明显不同,家庭承包责任制一开始是对农村的核心制度土地制度进行创新,同时调整各种分配关系,当时对核心制度的改革比较到位,只是分配制度则是通过渐进方式来调整的。这不影响整个改革进程和改革效率。但是现在的农村的税费改革是在保留现有的行政制度和财政制度前提下的子制度改革,这种改革无法替代母制度的改革。渐进性不仅不能成为改革的优点,反而成了改革的致命弱点。因为这使改革产生的问题无法通过其他制度来配套解决,加剧了乡村的矛盾。

农村税费改革成本分摊的不合理性。一般而言,改革成本的分摊方式有多种,如改革成本制度化、改革成本向外转移、改革成本政府垫支、改革成本向后推移、改革成本外部化,等等。农村税费改革,国家开始还没有考虑到成本的分摊问题,直到安徽省试点改革后,乡村二级出现了严重财政支付危机后,才考虑用财政转移支付帮助乡村渡难关。除了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支付部分改革成本外,其他的成本都由乡村这二级组织承担。而此时的乡村组织,在不能向农民摊派的情况下,已经是“山穷水尽”,根本没有能力来承担改革成本。由于没有进行其他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本不像其他的改革的成本一样,可以由农民以外的其他主体来承担,或者向后累推移,或者通过改革发展来逐步分摊。这些改革成本都是即期的,必须支付,否则乡村的工作就会停摆。

农村税费改革的系统性不足。整个农村制度是,一个整体,改革前虽然各项制度相互之间配合并不是太好,但是由于各种制度之间是兼容的,还能勉强维持“一个萝卜对一个坑”的状态。但是税费改革后,减少了许多萝卜,又不能从外面大量补充萝卜,还要坚持“一个萝卜对一个坑”,显然是一厢情愿。这就说明了农村税费改革系统性不够。从理论上讲,农村税费改革是相互配套的,“农民减负,乡镇减人,民主支持”,一减对一减,正好还可以维持“一个萝卜对一个坑”。但是百密一疏,始料不及的是负担好减,人难减,而且还不仅仅是一个减人的问题,还要减债、还要提前支付减人成本,等等。

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困难估计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当时只是认为,只要将农民负担减少,改革就成功了,农民就会欢天喜地。但是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从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农民负担的确减少,但是反弹的势头还很大,因为负担减少是以减少其他必要的支出的为前提的。减负造成的乡村财政收支缺口就成了乡村的“硬伤”,而这些“硬伤”在改革前是没有预案的。一是没有预料到,改革后乡村二级的财政缺口会如此大;二是没有估计到到期的乡村债数量是如此多,而且乡村根本没有偿还;三是没有想到乡镇干部的分流如此难,而且分流干部还必须花费成本,连财政缺口都无法弥补,更谈不上用成本来分流干部,但是如果干部不能分流,缺口就会更大。这就使改革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虽然农村税费改革较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这个制度设计仍然是对世界上收入最低的群体征税的制度,这与世界上对农业进行低税甚至负的税收发展趋势是背道而驰的。二是与支持保护政策背道而驰,加入,要使我国的农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对农业的保护,不取消和大大降低农民的负担,又怎能谈得上保护呢。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加重了多种田农户的负担。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担是地税人费,按土地面积征收农业税,按人头征收乡统筹、村提留及其他费用。改革后,农业税费是按农村第二轮承包土地面积征收,而原先按人头征收的费用,合理的并入了农业税,不合理的都一律取消,所有的农村税费负担都落到了土地上。同时,农业税率从提高到(含附加)。承包土地的农民既要承担以前由土地承担的税,又要承担保留下来的以前按人头承担的费。因此,有地、多地、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户负担增加。这与改革的初衷是相悖的。四是统筹提留产生的原因一种租的形式,即乡村让出土地所有权而得的回报,现在将这种因为所有权的经济收入变成了税收,就混淆了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之间的身份与位置。农村土地产权更加不明确了。这些都说明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在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上存在不少问题。

三、农村税费改革“囚徒困境”的治理策略

中国农村问题盘根错节,税费制度正处在一个关节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农村税费改革的上述局限性也说明:要理顺农村税费关系、理顺政府跟农民之间的关系,单单依靠农村税费改革还不够,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才有可能真正把税费问题解决好。其主要思路就是从整体上推进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扭转农村税费改革单兵突进的局面。

撤销乡镇政府,推动乡镇自治。首先要将乡级政府改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不应沿袭以前的思路建立一级完全的政府,应按“强县弱乡”、“实县虚乡”的原则,将乡镇定位于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类似于过去的乡公所),主要的职能就是协调民事纠纷,宣传落实国家的政策,承办上级政府的委托事宜,其编制、人员、经费由县政府统一掌握,政府要办的事(如应由县级财政支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转移支持)由县财政统一纳入预算。将乡镇及其站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或者把相关站所直接改为社会中介组织或者行业协会。乡镇机关年轻的、素质比较高的充实到工商、税务、公安的部门,以强化行政执法。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民协会、行业协会和专业协会,满足农民、农业市场化的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与基层政府、企业集团和垄断行业的对话能力。

如果认为上述机构改革方案过于激进,也可以在保留乡镇这一级政府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极限”目标,即按照乡镇有多少收入,养多少人,办多少事的方法。大力削减人员。笔者认为,一个乡镇包括站所最多只需要个人(不包括工商、税务和公安)。个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宣传党的政府、为农民搞好服务、协助其他执法部门搞好执法。

剥离乡村所承担的农村公共品和公益的责任。不管是保留乡镇这一级政府还是撤销这一级政府,都需要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进行重新安排。否则矛盾是更多,问题会更大。要重新界定乡镇的职能,对于民兵训练、乡村公路建设、计划生育、农村义务教育、跨区域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品、公益品应该由乡镇以上政府为主来承担。

其中,民兵训练和计划生育是一种全国性的公共品,应该由国家财政来负担,由国家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来解决。

农村义务教育应由省级以上政府来承担。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县级政府还是农业政府,收入主要来自于农村、农业,由县政府负责也是农村自己负责。这与改革前负担主体大致差不多,都是农民。因此,笔者建议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由省级政府负责统筹,并以省级政府为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跨地区的基础设施由省级财政或者中央财政负责统筹建设外,其他的应该以地级政府为主来统筹和建设。其中,乡村道路以县级政府为主,地级政府协助解决。对于国家商品粮食地区,中型以上的水利设施和乡级道路都必须以省级为主解决。只有从根本上减轻了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才能使农村税费改革真正改到位

重构农村财税体制。在保留乡镇政府的前提下,必须重构农村财税体制。这也是解决当前改革中矛盾的关键(如果撤销乡镇政府,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前二项改革都无法解决迫在眉捷的乡村财政危机和债务危机。这个问题必须扭转非农化偏好的财政制度,重构乡村财税制度。

农业税收制度改革分二步,第一步,近五年的农业税收全部留在乡村,用来化解当前的财政危机,即用来填补乡村财政缺口和清偿乡村债务。第二步,五年后,可以考虑取消农业税。当然为了使农民有一个税收意识和社会义务观念,可以将其农业税收上来,然后,再以支持保护的形式返还。但是这需要较大的成本。笔者主张前一种方法。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乡村住区规划是规划领域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浙江省部分地区规划的体会,乡村规划与建设的现状以及相关的经济社会基础是影响规划推进和实施的关键因素。此外,从规划过程的角度探索规划原理与乡村现实的协调,通过规划实践中的难点反馈及时转变规划思维,对于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及相应的实施策略、最终提高规划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从规划原理和现实看乡村规划的程序

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已经形成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层次递进的规划系统。根据规划原理,乡村规划的程序同样需要坚持体系化的基本原理,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划系统和程序。

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建设现状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规划,从而导致农居点布局零散、道路不成系统、基础设施配套薄弱、建筑形式杂乱多样、土地利用率低下等。基于这样的现实,从规划原理出发,首先需要开展以村庄布局调整为核心的乡村住区规划,通过乡村住区的空间合理布局,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改善住区的交通条件、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2 政府规划与主旨的新转变

首先乡村社会作为比较独特的群体,拥有较大封闭性,稳定性以及传统的承继性,因此乡村规划的理念应该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也有别于现代城市的规划,充分尊重村庄的“主导”性作用。

2.1 规划主旨的改变

现在各个学科对乡村问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与升华,同时伴随着乡村问题的不断凸显,研究方法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乡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也引发了一系列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基于乡村规划与乡村研究,乡村规划的主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植入式的工程技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乡村规划的发展要求以及发展方向。新时期的“生产发展、管理民主”的乡村建设表明“工业反哺农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空口号,而是利用更多的第一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更多的农民就业。另外为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转变用地理念,保持持之以恒的发展来增强农业支撑能力。另外在生态环境上,要高度关注气候的变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从被动的污染治理变为注重资源节约以及采取新能源的主动保护;从历史传承上,保留乡村特色的独有发展,从而逐渐落实村庄的民宅空间结构设计、空间布局,从而促进了空间心态以及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协调共生。

2.2 转向规划态度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严禁任何形式的强迫主义与形式主义,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举措。另外,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紧跟国内的形势,乡村的规划与发展必须实现态度上的根本转变。第一要务是规划人员的人文转向,在充分理解乡村文化传统,环境与资源等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协商的方式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乡村规划的发展。注重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通过“驻村体验”式的深度调查,削减技术交流壁垒,培养对乡村的深厚情感,从无灵魂的村庄材料中认识有灵魂的、生动的村庄肌体,为乡村规划注入人文气息。村头的水口林荫树下、村内的场院与晒谷场、寺庙与祠堂、小集市等承载着乡村自治管理、文化景观、、商业休闲等特殊功能,彰显着乡村精神与特色风貌,表达着乡村最易识别和记忆的篇章,是乡村“气质”之所在,是维系村民认同感与归宿感的精神领地之所在。

3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规划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3.1 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乡村综合体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基于合理的规划。就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根据工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产业发展的水平,合理确定新乡村综合体的数量与规模,在布局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辐射范围与能力,同时又要兼顾已经建立的基础。而且在建设模式上,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形貌的差异,新乡村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同时重点在于对中心各项功能设施进行配套与完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尽量满足周边农民的各项生产与综合服务需求;在建设模式上,应该做到能整体协调而且功能合理,除了体现乡村特色外还要对农村住宅的特色予以保护。

3.2 多举措筹资,从而保证资金充足

新乡村综合体的建设经常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创新的思路筹集专项资金,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的作用,并且通过财政贴息与信贷支持等杠杆促进新乡村综合体建设;并且通过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的俄合作、新技术与新农产品的引入等。多渠道的引入都可以实现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与资金的整合效率。

3.3 创新体制,提升新农村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3.3.1 根据乡镇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其机构及人员编制,改革、精简现有的乡镇政府机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框定政府职责,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农村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3.3.2 深化县镇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财政新体制合理划分县、镇(街)政府支出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各级财政支持范围。科学界定镇、村社会管理事权,把农村社会管理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制度,逐步实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由财政供给。积极筹集财政资金,继续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农村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建立激励型财政制度,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现财政收入有效增长。

3.3.3 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以提高农民及其子女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新体制重点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

3.3.4 进一步明晰集体资产产权,积极发展以土地入股为主要形式的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的营运和管理方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依法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所有权归属,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逐步实行“村企分开”、“村社分账”,健全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审计监督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通过量化资产、固化股权、出资购股、合理流转的办法,切实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利。

3.4 建立生态型农业社区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应结合本村的实际,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全面科学的规划,选择适当的标准和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一个长期和综合的工作,由于市场对生态农业的认知有一个过程,其经济效益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方能显现出来。

4 结束语

为了打破长久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这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议题所在。另外,城乡统筹是基于“城”与“乡”的互动发展,强调在现实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方向,也能从个体规划走向集体规划甚至系统规划的发展道路。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规划中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才能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业的发展并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 健雄,冰峰,陈土;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乡村发展世纪论坛特别报道[J];小城镇建设;2010,(9).

[2] 葛丹东;华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篇8

2、加强综合部门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大力加强党委乡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切实增强其在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政策研究、督查考核等方面的职责。市编办根据市乡村工作实际和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提出市、市(县)区党委乡村工作综合部门机构强化意见,将其作为党委工作部门,单独列入机构序列,进一步扩充增强职能,调整增加编制。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全市各镇(包括涉农街道)成立乡村工作办公室,负责区域内乡村政策贯彻、、制度创等具体工作,切实构建起全市乡村工作综合协调和统筹推进的完善网络体系。

3、加强相关部门建设。农口部门要主动适应形势、要求,转换职能,增强素质,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形成职能明确、职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市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交通局、文广局、卫生局、体育局、环保局、规划局、旅游局、金融办等部门要从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出发,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乡村工作,成立或明确一个以上专门处室负责乡村工作,并配齐配强熟悉乡村工作业务的人员,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确保工作有人做、见实效。

二、完善研究决策机制,确保部署科学严谨

4、进一步健全调研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要经常深入乡村,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农民呼声,确保工作开展最大程度地符合地区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发展要求。要围绕事关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精选一批课题,通过自主研究、联合研究、项目招标等多种方式,通过走访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升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的科学决策部署水平。

5、进一步健全会商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切实想方设法及时研究解决。对不能独自承担、需要其他工作组或部门协助或联合研究解决的,要及时通知其他工作组或部门,进行集体会商,共同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思路,推动问题解决。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告之相关负责的工作组和部门,推动问题获得有效解决。

6、进一步健全决策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自身无权决策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决策,作出部署安排。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定期决策部署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决策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开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完善规划调控机制,加大引领导向力度

7、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实现乡村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龙头工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推动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加快“三个集中”步伐,加大市镇、型社区和乡村联动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城乡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水平,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和乡村生态环境改善。

8、科学完善乡村规划。研究制定《市乡村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切实明确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坚持现实性、前瞻性、合理性有机统一,不断深化完善乡村产业发展、市镇和乡村型社区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做好各项规划之间的科学有效衔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积极强化专家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提升规划的科学论证水平和公众参与程度,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

9、精心实施乡村规划。按照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要求,以大建制镇推动市镇整合,以大行政村推动型乡村社区建设,加快形成以“城、市镇、型社区”为主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加强规划与区划的对接工作,加大建制镇、行政村撤并和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力度,促进镇村布局体系规模调大、结构调优。按规划有序推进所有保留村庄的整治改造,积极开展规划政策创试点,允许按规划重建或建住房或配套用房,打造宜居宜人村庄典范。

10、严格管理乡村规划。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中确定的基本程序审批各类规划。各级政府不得随意变更规划,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随意干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并作为公共决策、调控手段和实施项目的重要依据。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推动乡村规划全面落实。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全过程实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各方面监督,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规划的实施到位。

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发展资金支撑

11、完善财政投入制度。市财政部门加紧研究制定“财政投农资金投入使用评价办法”,科学界定财政投入范围内容,建立健全相应指标体系,切实明确财政投入具体要求,为监督检查各级政府投入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地区和各相关部门、各级人大和政协定期对同级政府开展财政投农情况的督查和检查活动,促进财政投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财政投入全面及时足额到位。

12、完善金融投入制度。鼓励支持外地银行、外资银行和地方银行发起创办村镇银行,加大对已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推动村镇银行强化为农服务、实现持续发展。加快乡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步伐,努力实现乡村小额贷款全覆盖。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多层次乡村信贷担保机制,各(市)区均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再担保机构。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和覆盖面,大力发展乡村意外保险、财产保险、农机具保险、农民房屋保险等涉农险种。制定完善对合作组织、村级扶贫、农民创业等特定主体的信贷投放考核激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

13、完善社会投入制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本着“政府引导、有效扶持、自助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推进“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结对机制建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三农”、支持乡村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功能,灵活运用贴息、担保、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外资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科技创机制,大力增强智力支持

14、加大政研合作力度。着力开展市、市(县)区两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政研合作,加快探索地方政府与合作院校联手共建的有效机制。认真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围绕技术推广、培训教育、机制研究、挂职锻炼等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开展各类合作活动。坚持将政研合作融入乡村建设整体之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人力、科技优势,着力破解科技含量不高、人才资源不足和建设机制不活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发展成高效农业、传统村落改造成型社区、传统农民培育成现代农民。

15、加大成果转化力度。结合实际积极创办“产学研创中心”、“高科技园区孵化器”、“技术合作推广中心”等科技创、科技创业、科技服务载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改善、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综合改革等方面,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性强、带动力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科技成果和乡村发展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按照服务综合化、功能多样化、推广社会化的定位,加快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16、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围绕能力提升,分门类、分专业、分层次、分结构,分期分批抓好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大乡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突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等培训内容,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干部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培训,打造一支学习型、创型、实干型的党政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乡村人才保障工程,推动市(县)区、镇、村实用人才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乡村基层组织管理人才、乡村实用技能人才、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满足乡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六、完善实施推进机制,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17、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并围绕乡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每年选定一个以上主题召开专题推进会,交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推进情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集体研究推进工作,共同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动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18、完善统筹协调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乡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牵头部门、市现代化乡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及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联合组织推进、共同检查考核等多种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做好上下左右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互促互补效应,提高推进效率,扩大综合效果。

19、完善促进创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立足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围绕规划建设、就业保障、公共服务、两个置换、组织合作、金融扶持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研究,加强创,及时制定出台有助于破解难题的鼓励性、优惠性、配套性政策措施,切实为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注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探索实践,深入总结、积极推广基层的成功做法、有益经验,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采取更加灵活的工作措施推进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

20、完善结对共建制度。在强化政府自身作为的同时,积极坚持多方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大力强化部门结对、村企结对、村村结对工作,推进市各相关部门、工商企业、经济强村继续发扬结对帮扶薄弱村的优良传统,对经济发展薄弱村加强结对帮扶,切实通过扶助困难户、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帮助农民转移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薄弱村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推进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

七、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促进工作全面落实

21、突出督查考核重点。全市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的督查考核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初全市乡村下达的目标任务书和制定的相关确定。督查考核要全面察看各市(县)区、各部门落实和执行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完成农民增收等重要综合指标、完成乡村改革发展和乡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支农项目及资金、推进“三农”工作体系建立等有关情况。

22、完善督查考核办法。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的督查考核活动要围绕提升推进成效,积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工作督查要实行综合和专项、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各工作组的专项督查活动每半年分别至少进行一次,督查中要深入开展“三查三看三比”活动。工作考核要坚持平时跟踪问效、季度进度检查、年末综合评定相结合。切实通过有力的督查考核活动,促进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推进目标全面完成。

23、公开督查考核结果。全市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督查情况将定期通过全市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简报公布。全市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年度考核结果通过地区(部门)自评、地区(部门)互评、群众测评等方式综合确定后,由领导小组排定名次,按时向社会进行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评议。考核结果同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作为部门评优奖励的重要标准和领导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八、完善奖励问责机制,充分激发工作动力

篇9

曾任多年乡镇党委书记、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副书记的陈鹏辉走马上任漯河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后,下决心要改变这种面貌。他结合全市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实际,组织实施了“编织市、县、乡、村环境监管网络,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环保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的环保积极性和广大群众参与环保的热情,创新和实践了漯河市农村环境监管治理的新路子。

环保部门的“耳目”“哨兵”,基层环保监管的协调员,是解决农村监管困境的保障。

这是笔者从该市农村基层环保监管网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中撷取的几个画面――

2008年3月20日,漯河市临颍县小师村村民李富金像往常一样,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珠,一边将自行车停放好,然后走到村里的环保宣传栏前,声情并茂地给早已等在那里的村民们讲起了环保知识。这是李富金与小师村群众的一个约定:每周定期向村民普及环保知识。

在李富金的巡查日记中,记录着他学习环保法律法规的要点记录、日常环境监督的酸甜苦辣、化解邻里纠纷的心得体会。字里行间记录和折射了最具体、最细小和最繁重的农村环保工作。

其实,李富金只是漯河市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的一个缩影,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和他一样每天活跃100个村庄,覆盖了漯河市2/3的农村。

在《漯河市乡镇环保专干情况统计表》和《漯河市村级环保监督员情况统计表》中详细地记载着分别来自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县、源汇区、召陵区和高新区的6个县区的55名环保专干,他们分别任职于所在乡镇的工业办、环保办、安全办、企业办、农业办等部门,其中约80%为部门负责人。

临颍县固厢乡农业办主任郑永军谈起自己担任环保专干一职时深有感触地说:“环保专干这一平台拉近了村官和百姓的距离,使农村的环保工作有章可循”。

“宋跃辉――固厢乡固厢村1074国道以东;李富金――固厢乡小师村107国道以西;王丙西――王岗镇梁岗村村清翼河以南16个村……”每一位环保专干和环保监督员都有明确的区域分工,细化的职责分工,并肩负法律政策宣传员、环境违法监督员和信息通报员的角色。

作为漯河市环保局进行环境监管创新实践中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和55名乡镇环保专干共同构成了全市环境监管的最基层力量。他们一起走进养殖大户和乡镇企业,化解邻里纠纷,宣讲环保法律法规。他们不仅是环保工作的“耳目”和“哨兵”,也是环保治理的协调员。这种基层环境监管模式的创新是对市、县环境监管的有益补充,不但充实了基层环保力量,使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更给亟待解决的农村环境监管困境提供了一种保障。

当环保顾问,当环保参谋。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认可,他们被群众当作自家人。

采访时,我们曾与环保专干郑永军、村级环保监督员李富金等人座谈,郑永军说“我在以前的工作岗位上对环保并不熟悉,自从担任环保专干后,身上的担子重了,现在勤于看书学习,环保知识不断增加,我对这项工作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李富金说:“我们每到一处都能受到群众的欢迎,他们把我们当成自家人,说话都是掏心窝子!对这份工作我每个人都有一种喜悦和幸福感”。

不管是村级环保监督员李富金、王玉平,还是乡镇环保专干郑永军,全市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55名乡镇环保专干和他们一样,已成为行走在群众间的“环保卫士”,他们的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尊重。

随着老百姓环境意识提高,对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也产生了信任感,“12369”环保热线明显减少了,而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的手机却变得前所未有的忙碌。

深化“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四个‘延伸’走出农村监管治理的新路子。

漯河市环保局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形成了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以条为主的纵向植入式垂直管理模式。在国家将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环保工程等各项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的同时,“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一级抓一级,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层层抓落实,确保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正如陈鹏辉局长所说:“环境管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也是我们漯河市环保局制定和推行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农村环境如何管,如何管好,完善和深化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就是坚持四个延伸、创新和实践一条农村环保监管的新路子。”陈鹏辉局长对“四级”管理机制的潜力充分信心,他说,从体制、执法、治理、宣传4个方面由城市向农村进行延伸,是避免“四级”环境管理机制不能流于形式,且不断完善、深化的关键。

体制延伸。也就是责任考核体制进行延伸,乡镇环保机构不能成为“空架子”,要通过定人、定岗、定职,加强对乡镇环保机构的考核,增强乡镇党委、政府抓环保工作的主动性,这也是调动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执法延伸。以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为中心,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强环保队伍培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强乡镇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监督人员与项目监管人员要及时沟通、积极配合,防止手续不合法的项目建设入住乡镇,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治理延伸。加快城乡污染治理步伐,做到投入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尤其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农药、化肥的使用和农膜等造成的污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沼气建设,改圈、改厕、改陋习,治理农村脏乱差。

篇10

今年以来,我市的旅游工作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围绕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四项重点,持续推动旅游产业特色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游客出行便利化、旅游环境优质化,全面打响“山水生态华阴,宜业宜居城市”全域旅游品牌。1—3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旅游收入实现x亿元,同比增长x%。

一、坚持不解,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一)全域旅游规划工作稳步推进。目前,规划已顺利通过各镇办、相关部门和市级领导讨论评审,并完成了修订完善,正在与渭南市文旅局衔接沟通,计划4月上旬进行专家评审。

(二)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3月27日,我市举行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暨旅游综合执法机构、旅游数据中心揭牌仪式,成为陕西省首家设立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等“1+3” 模式并建成旅游数据中心的县市,标志着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走上了规范化服务、法制化管理、有序化发展的道路。

(三)旅游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开展了春季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旅违法行为;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旅游安全服务工作,在城区高速出口、华山北站、华山火车站等重要节点设立了“旅游志愿服务岗”,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旅游咨询服务。聘请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教授为党员干部和涉旅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全域旅游专题讲座,组织举办了全市导游及服务人员培训和旅游技能比赛活动,全市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制定了全市A级景区创建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华山国际滑雪场、万亩荷花苑、赛华山、金岩沟等景区配套设施,完善景区服务要素;市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含智慧旅游中心)选址工作已完成,装修工作已启动;出台了全市旅游星级厕所建设方案,计划新建旅游星级厕所8所,其中,城区2所已开工建设;完成了旅游标识牌、交通指示牌完善方案,计划新设立13块旅游标识牌和6块交通标识牌,目前,选址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标牌制作。

(五)宣传推介工作不断深化。4月1日,成功举办了以“邂逅十里桃花,相约大美华西”为主题的“华阴市全域旅游推广月”宣传推介活动和以“荡司家秋千、品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秋千文化艺术节。充分利用电视旅游智慧窗、媒体网站、车载LED显示屏及大型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我市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虽然前阶段我市的旅游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量大面宽,任务繁重。加之,部分单位重视不够、措施不硬、工作不力,创建工作的序时进度距离验收的具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正视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市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要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扎实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正常的旅游秩序和旅游安全。市旅游数据中心要充不断加强我市旅游业统计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全市旅游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等工作,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二)加大智慧旅游建设力度。市游客咨询服务中心项目对创建验收工作意义重大,市住建局要积极衔接华旅集团,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早日建成使用。全域办牵头,要加快临时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力争五月底前完成装修工作并投入使用。同时,以此为基础,市网信办牵头,文旅局、住建局等责任单位配合,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按时限要求全面推进华阴市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旅游网站、全域旅游APP、微信公众号、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智慧旅游营销平台等服务功能。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档。交运局要尽快启动实施司家秋千园、魏长城遗址等景区景点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住建局要加快实施城区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和文化提升工程,早日启动实施城区北部新建自驾游基地建设。各镇办及相关单位要结合乡村旅游景点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早日完成旅游公厕和停车场新建改建工作任务。商务局要加快建设特色餐饮和旅游商品集聚地,建成旅游产品购物场所,健全旅游综合服务产业体系。移民局、岳庙办、华西镇等责任单位要以华山御温泉、华山国际滑雪场、万亩荷花苑等为重点,制定景区提档升级规划,尽快启动创建申报工作,早日完成全年A级景区建设任务。

(四)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全域办、文旅局、文广局等单位,要按照“月月有活动”的要求,每月推出一场定位高、面向广的文化活动或旅游节会,开展华山论剑、华山论道等系列活动。当前,文旅局牵头,重点做好“国际自行车旅游节”的各项筹备工作。市文广局、网信办要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办全域旅游创建专题栏目,定期宣传创建工作动态;市文广局牵头,文旅局、住建局配合,要尽快完成全域旅游宣传片制作,在市电视台、政府广场、北站广场和生态广场大屏幕循环播放。住建局、交运局以及各镇办要加快完成宣传牌悬挂、客运车辆全域旅游标语及图案覆盖、全域旅游灯箱制作悬挂、旅游文化墙建设、特色旅游纪念册制作等宣传工作任务,全方位开展全域旅游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