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6:51: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教学常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音乐与其他教学科目相比,学校和家长重视程度不高,这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现代学生的课堂知识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不仅需要实用知识,还需要体现教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常规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经验、教学规律、教学策略、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小学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创新变革方法,巧用教学常规,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高效音乐课堂建立
在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摒弃与当今教学活动开展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通过新教学观念的树立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建立。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教学过程,对于过程教育也缺乏重视。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强调以教师为教学活动实施的核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是以教师为活动的中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展开,在整个课堂学习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教育活动,整个课堂学习学生都比较被动,与教师沟通较少,甚至存在零互动现象。在这种教育观念下的课堂,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对教学内容被动接受,也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整个课堂学习中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性不强,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转变传统观念,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课堂设置和内容安排,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观念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
二、变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进行教学角色互换,改变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答案进行探索,实现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会对歌曲的曲风、旋律、表现内容、大意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这种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将音乐的多变性转变为单一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较低。在教学常规创新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开展方式,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课堂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歌曲《十送》赏析时,不要过多地讲解书本内容和歌曲内容,要鼓励学生对已知的故事和歌曲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节目,通过这种课前兴趣调动,顺理成章地引出教材内容,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既展示了个人才艺,树立了自信心,又学习了新知识,可谓一箭双雕。
三、结合学生特点,适当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具有多样性,比如,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常用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智力特点进行,不能生搬硬套,要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课堂内容安排进行情境设置,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通过语言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进行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多以个体形式接受教学内容安排,这种孤立无援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难以体会学习乐趣,也阻碍了高效音乐课堂的建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分组安排,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现学习上的互帮互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结合学生想法安排教学,在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地巧用教学常规,在不改变传统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改变教学形式,创设情境课堂、革新教学方法、增加师生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建立。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27――01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多样了,师生互动丰富了。不少教师对音乐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件设计新颖富有动感,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形式有唱、有听、有欣赏、有表演等等丰富多彩,教学效果相当不错,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是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种现象:一是教师上课随意性强。二是学生上音乐课更是随意。针对上述两种不良现象,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笔者以为要建立落实音乐课堂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1 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
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规矩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1.1 学生进教室的常规 学生带齐音乐课本或上课用的笔和乐器,要求学生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自己的坐位上安静等待上课。
1.2聆听音乐的常规
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体来表示,如闭着眼睛想象音乐、也可以摇晃身体有节奏地做动作或手舞足蹈,但一定要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1.3歌唱的常规
我们音乐教师都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歌唱时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1.4表演的常规
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音乐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时的具体要求,明确表演的目的。要求学生表演时要有合作的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当学生表演结束时要进行适当的评价,使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1.5乐器练习的常规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准、音乐兴趣,乐器进课堂是非常必要的。但许多同学在上课时就会随意拿出乐器吹奏,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放在某地方(如自己的凳子下),练习时才能拿出米,练习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聆听自己吹奏的声音,学生示范时认真聆听注意观察,结束时整理好乐器。
2 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仅有教学常规是不够的,它仅仅是为我们的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了环境的保证。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1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学生的心理期望;
2.2 教学设计是否鲜活有创意,学生乐于参与;
2.3 教学设计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实践的冲动
有一位教师在歌曲教学《猫虎歌》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首歌曲特点适合下列哪组词语?活泼风趣庄重沉稳抒情缓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对“庄重沉稳”这些词语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偏离了学生的实际,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位教师让学生聆听《我们的田野》歌曲时,设计了二个问题:(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2)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是怎样?第二个目标设计模棱两可,很难让学生回答。一节好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一定是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可接受水平及期望值相符合的,离开了这一点,再好的设计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欣赏《加伏特舞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个教学环节:教师穿上了美丽的小舞鞋,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快乐地跳着舞蹈,音乐的高低起伏表现得非常直观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合唱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对合唱教学模式认识程度的高低对整个课程的发展有着突出性影响,教师需要将合唱中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效果。合唱教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细节发展要求,一部分音乐教师忽略了合唱细节的重要性,而且在音乐教学模式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只以学生的音乐成绩达标为具体目标,缺乏对合唱教学的深入认识,阻碍了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正常发展。
(二)合唱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
成员配合的默契度和声色音调的控制调节是合唱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中小学生的音色特征采用适当的合唱教学方法,针对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规划指导,才能有效提成合唱教学的整体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只是采用反复合唱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带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了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三)学生对合唱教学产生畏惧心理
合唱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的基本素质能力,由此对学生在音符和声调的控制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在合唱教学课程中,需要每位学生对一首新的曲目投入大量的练习时间,而整个过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给学生的整体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力,面对沉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开始对合唱教学产生畏惧害怕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学有效性难以保障。
二、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中小学生在音乐合唱教育学习中需要控制好音准和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力。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训练气息和肺活量,演唱时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气息与音节的控制,能够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开展。为使学生有较好的音准,教师就要训练其咬文吐字,这能让学生变得口齿伶俐。学生要想在不同声部在演唱过程中有较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就要具备敏捷的反应与思维能力。因此,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能直接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培养,在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定能构建其自身的审美心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确定教学常规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需要确定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开展一切关于教学活动的根本,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需要在教学之前确定声部,并且依次确定教学常规。对于学校的音乐活动而言,开展合唱教学是学校普及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合唱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合唱受到学校音乐课堂环境、教学器材的影响较小,具有普及性强、效率高的特点。合唱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现有条件,根据音色、音域的特点安排其在合唱中的角色,使得学生具有人人平等参与的权利,发挥学生的特长,提升教学效果。历史上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注重合唱课程的开展,比如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他通过创造以歌唱为中心、多声部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都能够参与合唱,从而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
合唱教学对于学生的识谱能力、听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合唱的教学效果,和唱者必须明白自身在合唱中的角色,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获得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合唱与独唱的方式了解合唱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合唱音乐中的意境与美感,通过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步学生了解到合唱的美丽。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的教学
合唱教学是意向合作性很强的音乐活动,在合唱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技巧与合作精神。通过合唱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合唱的多声部训练而言,让学生感受合唱效果,并且通过高低声部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结语
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合唱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美的感知能力以及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实践与教学细节,从教学训练与教学过程点滴入手,以确立教学常规、重视二声部视唱训练、开发多方位的听赏、丰富歌唱的表现形式,促进合唱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津津.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4(04):10-13.
一、缘起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在国际较有影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雅克・达尔克罗兹、卡尔・奥尔夫、佐尔坦・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改革现有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引领学生体验音乐和享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可是在音乐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路上,笔者发现:在音乐课上,小朋友们一接触到有趣的音乐活动就会容易兴奋,变得很吵闹,甚至出现不可调控的课堂状态,导致课堂经常暂停或者接下来的教学任务无法有效落实。显然,这样的课堂状态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极为不利的。
二、直面现状
(一)教师缺乏课前对音乐教学活动的预设
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来吸引学生,可是教师却只关注到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活动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如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恒拍,让学生跟着节奏边做边跳,可没有安排好学生观看和活动的位置导致学生都围到了前面来,甚至有些孩子为了这个事情直接推搡起来,整个课堂乱哄哄的,正常的课堂教学无法进行。类似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没有事先对活动进行预设,没有对活动实施的细节部分进行设计和安排,使学生缺乏音乐活动“有效”引领。
(二)教师缺乏对课堂环节的有效设计与安排
一堂好的音乐课,其教学过程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喜好,从而通过丰富而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吸引学生,并力求有张有弛,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环环相扣的。如果教师在设计音乐课时,忽略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其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特别是教师对新体系的课堂理解偏差,一味追求趣味性的音乐活动而忽视活动的目的和效果,那必然会引起课堂中“乱”的状况,长此以往,音乐的美也肯定根本无法感受。
(三)教师缺乏对课堂常规针对性的引导
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关注自己的“教”,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当课堂教学中,遇到了纪律混乱等常规问题时,教师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者高分贝批评学生迫使课堂安静下来。音乐课本身就是审美体验的一种课堂,如果教师不去关注音乐课堂中每一项音乐活动的常规,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音乐、如何与同学进行合作,必然是违背了音乐课本身的性质,打破了美的感受。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常规的内涵剖析
所谓课堂教学常规,顾名思义,就是在音乐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是音乐教师经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保证音乐课顺利进行的程序性工作,这和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有着同样的意义。
课堂教学常规,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的需要,也是音乐课上对学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人的生活世界都需要一种制度、一种规则的制约,课堂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这样的习惯中适应。课堂教学常规,不仅是课堂学习任务达成的需要,还是课堂安全的保障。新体系音乐课的最大特点是有很强的音乐活动性,是开放性的课堂,特别是在律动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用肢体表达,他们或行走、或蹦跳,容易受活动影响扰乱课堂纪律。在课堂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不能忽视音乐课堂的常规,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常规中参与音乐的活动,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活动体验型音乐课堂教学常规的研究策略
鉴于以上思考,笔者在低年级新体系音乐课堂中开展了“小学低年级音乐活动体验型课堂常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研究,建立一套适合音乐新体系课堂常规,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合作和歌唱等音乐学习习惯,充分得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并使学生们在有规则的情况下充分的展示、表达自己的个性。
(一) 精心预设――在备课中把握“乱点”
现阶段正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其目的是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更好地“因材施教”,从而打造高效课堂。而“因材施教”首先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首先应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学情等有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需深入解读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即课前预设。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石。有了精彩的预设,课堂教学就会有章有序,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优质高效,就可以避免盲目和杂乱。
1.活动规则引领。在新体系的音乐课堂中,因为活动的需要不仅经常需要调整队形,还又很多环节需要同学们听音乐活动或者合作,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套适合音乐课特有的音乐活动规则来引领学生有效的参与活动。
2.教师语言引导。音乐新体系的课堂是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那么教师的语言同样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被内容,还要备环节中的细节,如在围圆圈走步时教师应该用满满的笑容,轻柔的语调来引导学生“怎么样让我们的大泡泡变的更漂亮呢?”。当学生们听到后,马上会用行走来调整圆圈,这样既不会打断教学的环节,又能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行动力和合作意思。
3.活动“动静结合”。在艺术创作中,设计者通过注重动静结合的表现艺术,从而让作品释放出无尽的美感。同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应巧妙应用动静结合艺术,营造一个活泼生动、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静中思、动中学,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整节可得结构,设计活动时要动静结合,在活动完毕后,静下来赏析思考,把握好整节课的节奏,从而打造互动课堂、动态课堂。
(二)活动引领――用活动吸引学生
新体系音乐课以活动体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其中教师设计的音乐活动必然是学生感兴趣且围绕着感受音乐这个目标的。因此,设计时不仅仅是活动如何开展,如何引领学生有序得通过活动体验音乐也是重中之重。
小学低段的音乐课可以采用身体律动的手段来帮助感知和体验音乐。这一手段是低年龄孩子最喜欢的方式,但往往很多的音乐教师会先说一大堆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其实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听懂,不妨把这些嗦的话用教师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带领孩子们,简单的说就是让他们模仿、跟随你来做,当然动作的设计要简单、易学,为音乐服务。美是一种“心灵体操”[2],音乐又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心与心的交流、碰撞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笔者呼吁所有的音乐课的引领者们交出你的心,拉近孩子的心,用心说话胜过千言万语。
(三)音乐伴随――用音乐带领学生
如果在课堂上,如果有许多需要向学生交代的常规习惯,这往往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繁琐甚至还会打断上课的思路。因此,研究一套“一切行动听音乐指挥”的习惯培养法,通过创编了各种各样的常规习惯提醒音乐不仅能有序组织音乐活动,而且使音乐课“乐感十足”。音乐教学常规的把握和处理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根基,我们要在新体系理念的指引下,以音乐为中心,善于运用探索的、创新的视角为音乐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方法,以此拉近孩子的心,充分挖调动他们自觉地用脑、用耳、动手去感受音乐。(作者单位: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教育集团)
参考文献:
[1]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马克思
[2]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苏霍姆林斯基
[3]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
[4] 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与班主任不同,音乐老师需要在一个学期当中面对几个班级的音乐教学,因此在对学生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就成为了教学当中的难题。音乐课并不在正规的考试当中,因此教师与学生都不会产生学习压力,如何对学生进行组织、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操与专业素养则成为了音乐教师所要面临的难题。
一、课堂常规与教学实效
在实践教育学科当中提到有关于课堂教学的常规建立,将建立课堂常规作为了教学的基础行为。在实际的引用当中,课堂教学常规在各个学科当中也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在音乐、美术等课堂当中更是如此。当新课标实施以后,音乐课在对课堂教学常规进行建立的同时,还在努力寻求自身所拥有的教学特征,例如:
实例一,在进行音乐活动当中,学生们的状态处于活跃与兴奋的状态,但是学生的表现却仅仅将注意力放在了玩闹、吵嚷当中,甚至还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在教室当中到处奔跑,音乐教师根本无法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
实例二,在进行音乐作品鉴赏时,学生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呼呼大睡,有的在书本上写写画画,学生们发出来的声音远远超过了音乐的声音。
实例三,在进行歌曲演唱时,一些学生怪模怪样的唱歌,将这种活动作为了搞怪的机会,在优美的歌声当中掺杂了一丝不和谐的气氛。
上述几种情况为音乐课堂常见的一些现象,绝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曾经历过这些场面。音乐在众多的学科教学当中属于声音艺术类学科,在进行授课的当中需要一定条件下的环境才能够达到教学的效果与目的,如果脱离这一前提,再优美的音乐也只是一团杂音而已。因此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需要对课堂气氛具备一定程度的掌控力,同时能够为音乐知识的传递留出一定的空间,但是这种空间的建立,需要音乐课堂的教学常规作为基础,参照音乐学科所具备的独特性,音乐课堂的教学常规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进入教室的常规
教导学生在进入音乐教室之前带好需要的课本、笔以及乐器,同时规定学生在进入教室的过程当中不许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闹,安静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如果课堂当中有音乐在进行播放,指导学生对音乐进行聆听,并随时准备上课。
(二)音乐欣赏的常规
在对音乐以及歌曲进行欣赏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保持课堂安静,对音乐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同时可以通过想象对音乐所描述的画面进行塑造,通过身体摇摆的幅度进行表达。这是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当中学会用思想与音乐进行融会贯通,但也需要注意对学生提出保持课堂纪律的要求。
(三)歌曲演唱的常规
音乐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当中所需要做到的不仅是教会学生演唱歌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对歌曲进行表达与传递。因此在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过程当中需要统一和谐,按照歌曲当中规定的力度、速度、曲调以及情绪将音乐当中所包含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表演的常规
在音乐课堂当中,音乐表演是学生最喜欢进行的一项课堂活动,因此音乐教师要把握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所需的要求,同时明确音乐表演的最终目的。另外,在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当中要具备协同合作的精神,准确表现音乐当中蕴含的节奏与情绪,学生表演结束后要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乐器练习的常规
目前的音乐教学当中很少会涉及到乐器的练习,但是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来说,乐器练习环节却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音乐课堂当中,许多学生会不停老师的劝阻随意吹奏乐器,进而对音乐课堂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按照教学环境的不同指导学生上课后将乐器统一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在需要进行乐器练习时再进行统一的发放,练习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调节学生对于乐器练习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效
(一)学生参与下的课堂实效提升方法
音乐情景剧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其中,在音乐情景剧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当中还能够体验到成就感与愉悦感。例如在《快乐的小熊猫》教学当中,首先可以通过对大森林的画面进行播放,营造出自然当中平静、安详的氛围,随后要求学生按照想象扮演剧中的角色。
(二)结合多媒体对课堂实效的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音乐课堂教学当中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当中的多媒体技术使音乐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概念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进行理解,同时将学生带入了音乐色彩的世界当中,开阔学生视野,发掘学生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音乐课堂当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通过综合角度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理解到音乐对于自身的好处,将音乐的学习予以重视。由此可见,加强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途径具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教师对音乐充分的热爱,对学生充分的理解,将音乐教学理念进行仔细的考量与揣摩,才能够创造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与理念。通过多种能力的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音乐在教学体系当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也会逐渐加强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同步提高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对“培养规格”的第四点做了如下阐述:“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本文试以此为基础,结合笔者多年的高校音乐学专业从教经历,谈谈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水平。
一、软件开发课件制作能力
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是能够胜任音乐课的常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板书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量更加丰富、相对粉笔板书更为直观,且集视、听效果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现。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信息的一种教学手段。音乐艺术以声音为载体进行传播。音乐课教学应充分遵循这一特性,把声音的输出作为音乐课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能在课堂上娴熟操作,是每一名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
目前,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流软件是美国微软公司出品的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这是一个“演示文稿”功能的课件制作软件。在制作音乐课课件时,该软件可以导入文字、课件背景、图片(包括乐谱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且能使其按照设计好的顺序出现,以动画的方式展现每一张幻灯片中的视听素材。它能很好地满足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唱歌、音乐欣赏等几种常见课型对多媒体课件的需要。
二、乐谱制作能力
音乐教师在常规音乐课教学、音乐节目排练活动中,经常要和乐谱打交道。因此,音乐教师的乐谱制作能力也非常重要。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常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乐谱,以便教师做示范,这就需要在课件中插入乐谱。在PPT中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很方便地插入乐谱,但乐谱需要用专业打谱软件制作,才能以图片的形式导入PPT中。
中小学音乐教师经常会负责组织学校的合唱队、乐队排练及重大节日演出的任务。在这种活动中,乐队总谱不可缺少。或许有些经典作品的乐谱可以从专业乐谱网站下载,但更多情况是教师根据歌曲乐谱自行编配小型乐队总谱。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排练时能有乐队总谱方便视奏,用专业制谱软件制谱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通行的制谱软件根据乐谱类型分为简谱和五线谱两大类。在简谱绘制方面比较出色的有作曲大师、雅乐简谱等;五线谱绘制软件相对来说比较多,初级阶段的有Overture,高级阶段的有Sibelius 和Finale。
以上这些制谱软件都可以对乐曲的调式、节拍、声部、速度等进行设置,完成乐曲音高、节奏型、歌词的输入,以及对乐谱布局的排版和调整。因此,能够使用制谱软件绘制乐谱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是一项基本职业技能。
三、音频编辑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然会涉及音频编辑方面的工作。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理念是向学生阐述乐曲的曲式结构,然后进行分段欣赏。切忌采取从头播放到尾,囫囵吞枣式的听赏,特别是像交响曲、奏鸣曲等较大型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重复播放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欣赏多段体音乐作品时,如A—B—A结构,用音频编辑软件将作品按顺序依次截开,让学生分而听之,去感受前后两段与中间段落的对比。或者在欣赏奏鸣曲式时,把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段落分割,让学生分段感受奏鸣曲式的核心内容,然后让学生单独聆听连接部和结束部,通晓奏鸣曲式各个乐章的段落进程,最后全乐章合而听之。以上做法可以加深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大型曲式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中小学音乐教师一般要担任学校节日文艺汇演的组织工作,晚会演出也需要音频处理方面的工作。在制作歌曲联唱类节目的伴奏带时,需要从网上下载每一首歌曲的伴奏音乐,再利用音频制作软件将其串联起来,完成音响制作。这些工作都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音频编辑能力。
目前常用的音频编辑类软件有Adobe Audition、Sound Forge等,大多都支持对WAV、MP3、MPEG、AVI、WMA等多种音频格式的转换和播放,支持剪贴、复制、粘贴、多文件合并和混音等常规处理,支持对音频数据进行扩音、衰弱、淡入、淡出、压限、延迟等特效处理。
四、网络音乐信息收集能力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作为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在互联网上搜索音乐信息的能力,包括在一些音乐类网站上检索音乐专业知识,从酷狗音乐、百度音乐等音乐搜索引擎上下载音乐作品,或是在优酷和土豆等视频网站上搜索中外音乐名作的演出录像等。通过以上信息的收集,学生一方面可以加深自身音乐文化知识修养,另一方面,这些从网上搜索到的内容可以成为音乐教学课件中的丰富素材。
结语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机会,让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参观学习、取经。同时,各课题组成员还在本校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取长补短。我们还诚邀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让课题研究有序、有法、有效。此外,围绕课题研究,我们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技能,归纳于下:
一、从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入手
常言道:“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课本身就是比较“活”的课堂,加之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如果不在一定要求下开展教学,课堂秩序将难以维持,导致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甚至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所以,严格的常规要求是搞好组织教学的重要方面。一是进出音乐教室的模式。音乐课可采用听音乐(教师钢琴弹奏即可)进教室。要求学生听着音乐,踩准节奏,自由做动作,有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放松心情来上音乐课。二是师生上课问好、下课再见的模式。这同时也是一种上课的礼仪,它既可融洽师生关系,还可让学生进入积极上课的精神状态。三是课上的模式。上课时在每个活动环节开始前,先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要认真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不影响他人;在听赏音乐作品时要静静的聆听;演唱时,姿势要正确,身体不摇摆,不耸肩,发音要自然轻柔,不大声喊叫。坐姿两腿要自然平放,两手放在腿上。腰背要挺直,头颈放正。四是要求学生上课带齐学习用品,如音乐书、乐器等。如果学生没带书上课,必定要和旁边的同学共书,容易两人在一起交头接耳说小话,影响上课的纪律。还有一些个性化的音乐课堂常规,听教师弹奏某段音乐或是某些音符让学生或坐好,或安静,或走成表演的队形,或伏好休息等等,在音乐课堂都可以用上。如开放性的活动结束用固定的音乐口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遵守音乐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追究,放纵他们,学生就会在以后的课堂上肆无忌惮,或吵闹不休,或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说小话,或养成上甲课做乙事等等的不良习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严格的常规要求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当然,音乐课堂常规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段时间形成。吉尔·里斯建议在教学常规的建立上分三步走:解释、示范;将规定付诸实施;巩固和再教育,直到养成行为习惯为止。当教学常规建立后,组织教学就比较省事了,教师无需花费太多的口舌来维持课堂纪律,音乐教学活动就能顺利的开展了。
二、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绝大多数是凭着兴趣爱好的无意识学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注意力易分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重视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象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要求新奇多变:从复习学过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唱”的欲望;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其有一种亲切感;悬念式引入,利用悬念可以激人好奇,催人思索,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老师发出的信息,产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愿望;讲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好奇而浓厚的兴趣,还有运用游戏法导入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老生常谈”,始终保持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来进入音乐课堂学习。如猜谜语的导入形式,听到谜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饶有兴趣地猜起了谜语,不知不觉随着老师走进了音乐课堂。又如《让京剧走进课堂》,从欣赏我国的国粹一京剧入手,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可见,激发学习兴趣,讲究课堂导入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也是搞好组织教学的重要措施。
三、课中组织,调控好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课堂正常秩序的维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组织,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注意力分散都是正常的,但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破坏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留意学生的表现和举动,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调控学生课堂注意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声音调控
声音调控是指老师通过变化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速度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在音乐课堂上正欣赏音乐中,老师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突然调小或增大音乐声音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样,如果老师正在弹琴,发现有的学生唱歌不认真了,也可以采用突然增大或减弱钢琴的音量,学生一旦敏锐地听见钢琴的声音突然很小或很大,他们会马上察觉,并能继续认真上课,达到同样的效果。所以上课时老师语言抑扬顿挫的变化,音乐声、钢琴声的变化都能有效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
2、提问或抽查调控
课堂教学的提问或抽查对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有特殊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说要抽查唱歌(唱谱、拍击节奏、吹奏乐器、表演等等)后,会有短暂的停顿,每个学生都有被抽到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学生在老师的提问或面对老师的抽查都会有点紧张,从而促使其认真思考并准备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没有分心的时间。同时,教师有意识的提问或抽查分心的学生或是其同桌,都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使其注意力集中。某些老师组织教学其一的绝活就是“抽查”,教学进程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抽查学生唱歌、唱谱、打节奏、吹奏乐器等等。她采取抽查的形式也很有趣,总是自己唱着某段要抽查学生的乐谱,唱到一个音符就点一个学生,唱到结束音的时候点到谁就是谁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接受抽查。这时候,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他们一边用耳朵听着老师唱乐谱,一边用眼睛跟着老师的手走,看最后点到了哪位同学,然后乐呵呵的听这位同学演唱或演奏。课堂抽查还有几个好处,就是教师在点学生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与此同时在认真聆听老师的演唱,对于还不会唱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巩固的机会,可以为抽查做准备。另外,这样的形式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3、停顿调控
当教师在上课中如果发现有些学生注意力转移了,或做小动作,或和旁边的同学讲小话等等,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停顿,并用眼睛看着这些注意力涣散的同学。课堂的喧闹中突然出现了片刻(三至五秒)的寂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突然停止说话而会感到意外,会停下来动作,注意到老师的变化,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这样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刺激对比反映”,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4、眼神和表情调控
老师眼神和面部表情甚至肢体语言的变化也可以起到调控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平时会说某人的眼睛会说话。那么老师与学生目光的接触可以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这些称之为“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和“眼睛的语言”。在教师教学时将它们恰当的配合运用,便构成了神奇的教态艺术。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同样的,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表情姿势辅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鼓励的语言和眼神能给学生参与歌唱和表演的信心,优美的体态和恰当的音乐律动能让学生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音乐课产生浓厚兴趣,组织教学自然就好开展了。同时,老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及学生的情绪。所以,老师上课时要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正,和蔼可亲,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
在常规的音乐教学中,经常有教师埋怨小学音乐课不好组织,学生不是积极性不高就是纪律欠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其实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虽然有学生本身的原因或者外部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教师。如果教师没有精心备课,课上得松松垮垮、漫无边际,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动不动就发火指责批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当然会毫无兴趣,分心是必然的。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根本的就是教师上课要精彩,教学安排紧凑,活动形式多样,加上教师音乐基本功好,语言又风趣,这样的课就能深深吸引学生,他们会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音乐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在组织教学上引领着学生快乐的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用他的终生来备课的”。备好课就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准备,是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充分研究和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信息,通过何种形式传播,以及如何组织教学都必须经过精心、完整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步伐,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增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研活动是指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科研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先进的理论、符合时展的思想观念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实践促进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对自身工作反思、总结和提升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解决音乐教学主体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在小学音乐教师科研方面有了很好的成效。表现在:(1)音乐教育课题由无到有;(2)音乐教育课题所占的比例上升;(3)音乐教师论文获奖比率高;(4)在全国性的音乐教师科研活动蓬勃发展起来的同时,还形成了专门的音乐教师科研团体。但在小学音乐教研活动积极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小学音乐教师主持的规划课题少、音乐教师论文质量不高、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小学音乐教研活动,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
二、小学教研活动的教学启示
1.音乐游戏化促进成长,提升兴趣
音乐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将音乐教研活动游戏化还可以提升音乐教研活动的档次,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游戏化可以为以后小学音乐教学游戏化做铺垫,提供经验、教训和方法,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借用教研活动中游戏化的经验和教训,将学生“要我学”的小学教育模式转变为“我要学”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性、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同时对于教师来说,音乐科研活动游戏化还能够让教师快乐地学习,在学习和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提高自身能力,为小学音乐教育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小学音乐教研游戏化也可帮助小学音乐教师释放自身的压力,让教师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教学的美,更好地了解音乐教学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教育。另外,小学音乐教研不应只是单一的进行报告和学习,还应该积极感受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美,要注重教研内容游戏化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改革,增加游戏的方式和内容,以此来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教学活动,另外,还可通过游戏来激发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热情,减轻自身的压力,从而促使教师对教研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其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为以后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2.自主研究,打破常规
从小学音乐教研中得到的教学启示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只是学习音乐的过程,更是一种感受美的过程,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表面上是在学习音乐,实质上是在感受美的存在、感受美的创造、感受美的可贵,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提示,自主地探索自己想要弄清楚的问题,打破“太阳为什么就一定要是红的,草为什么一定要是绿色”的常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的仅仅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些许线索,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和探究问题。
3.去伪存真,创设真实的音乐课堂
在教研活动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评课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音乐评课是音乐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摆正角色,树立新的评课思维方式,创设一个和谐的评课环境,还音乐教研一个真评课。与音乐教研活动真评课相得益彰的是去浮华,留真实,创设原生态课堂。此外,在教学中,还有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形式,就是公开课。对于公开课来说,真实是其生命,课堂要着力于学生对真实的需求,着眼于生活实际、学科特点、知识要素和对知识的思考,而不是仅仅拘泥于课堂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智慧和素质,积极摸索创设原生态课堂的办法和方式。
参考文献:
一、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案例介绍
活动名称: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其中奇蒂克是美国一所小学的名称,CHAMPION为该学校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
活动目的:确保课堂常规
适用年级:3-5年级
理念描述:这一学年我们学校的校园主题是奇蒂克CHAMPION。因此,我提出一个方式来世学生来了解体育课堂常规的同时也包括了解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我告诉我的学生“在体育课上遵守这些常规,将使我们得到一个奇蒂克CHAMPION”,而at这些具体常规的首字母拼起来恰好是这一学年的校园主题“CHAMPION”。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如下:
C- Cooperation(合作):利用团队合作展示良好的运动员精神
H-Hands(双手):手和身体部位不偏离我们的控制
A-Attention(注意力):达到或者改变一个安静的身体和发声状态
M-Music(音乐):做运动的时候要活泼,停下来的时候要安静
P-Prepared(准备):总是穿着胶底运动鞋和合适的衣服
I-Involvement(参与):总是参与并做出最大努力
O-Others(其它):尊重老师、环境和你的同学
N-Noise(声音):停下,观察和聆听哨声或音乐
评估方式:回顾这些课堂常规之后,我会单独说一个字母或单词(例如,我说C或者Cooperate),然后要求学生来说明这个单词对于课堂常规的意义,以此来进行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并作出评估。
二、案例分析
奇蒂克CHAMPION体育课堂常规案例中,奇蒂克小学的校园主题为英文单词“CHAMPION”,中文意思为“胜利”。这一小学3到5年级的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是与校园主题相结合的,将“CHAMPION”每一个字幕分解开,以每个字母为首字母创造一个单词,并且这些单词符合体育课的要求。
(一)案例内容分析
奇蒂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迎合校园主题“CHAMPION”,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意思。分别为合作、双手、注意力、音乐、准备、参与、其他、声音。这些课堂常规的设计符合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条件即为体育课,在体育课上完成课堂常规的学习。“C”代表合作,即在课堂上的团队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员精神;“H”代表双手,表示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完成一定的动作;“A”代表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状态,能够根据要求达到一个安静平稳的状态或者改变这种状态;“M”代表音乐,指学生在运动时保持活跃的状态,而在停止活动时马上进入安静的状态;“P”代表准备,意思是要求学生体育课的课前准备要充分,着装要合适;“I”代表参与,指学生应当在体育课上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付出最大努力;“O”意为其他,指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尊重老师同学,遵守课堂环境;“N”代表声音,表示学生在体育课上要关注声音信号,能够辨别开始、停止等不同要求的音乐或哨音。
三、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思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堂常规即课堂常规,校园主题即校园主题,二者没有直接联系。而在案例中,奇蒂克小学的体育教学将课堂常规与校园主题相结合,在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良好地表达了学校的校园主题,这种新颖而巧妙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小学确定每学年校园主题
体育课堂常规符合校园主题的前提是学校要确定一个校园主题。小学校中每一学年确定不同的校园主题,有利于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因为小学生具有年龄小、知识局限性、可塑性强等特点,利用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主题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我过小学中建立校园主题的并不多,但有一些学校会开展一些校园主题活动,以此来优化育人环境,给予每一个学生最有益的涵养;培养广泛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提供充分历练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增长胆识和获得经验1。但是校园主题活动仅仅是众多校园活动之一,并没有上升到指导精神的高度,对校园主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二)体育课堂常规的确定
传统的体育课堂常规内容一般包括: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整理着装,清点人数和出勤,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安排见习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准备活动等等。这些内容不仅能维持一堂正常的体育课程,而且在教学上都具有其各自特殊的意义,但是目前体育课堂仅仅停留在单纯运用这些规则,并没有与校园主题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课堂内容,而一些小学校并没有校园主题,更谈不上课堂常规与之结合。因此,对于体育课堂常规的确定,要集思广益,积极创新;紧扣小学生的兴趣;教学三维反思;充分结合体育课堂常规。
总结
总体而言,小学校校园主题的确定有助于小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优秀品质的培养。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课堂常规能够结合学校校园主题,能够更好地实施好课堂教学常规,有效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进而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文娟.校园主题文化节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7(5)
[2]赵爽.对建立体育课堂规则的研究 [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0)
[3]庞宇.正确认识体育课堂常规问题[J].体育师友.2012(2)
新学期的开始,学校里又多了很多陌生而又欢快的面孔,他们都是刚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提到一年级的学生,我们老师总是几多欢喜几多忧。
一年级学生让老师们很头疼的问题就是课堂的秩序很混乱,上课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每当上课铃响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吵闹声。上课中,孩子们还是不能让自己停下来,有的窃窃私语,前后左右说话;有的嗡嗡不停,自己在下面小声嘀咕;甚至当老师正讲的时候,有的同学就说:“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东西!”当你提问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忍不住站起来或者身子趴在桌上举手。他们没有纪律意识,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在音乐课堂上,应该采用怎样有效的办法改变这一现状呢?
一、关注学生,重视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首先要做好的一步。认真备课是上好音乐课的基础,备课过程不仅是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要备学生。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很重要的,教师要让自己通过多听、多唱来体验音乐,得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教师通过提前预习来引导学生欣赏、学习一节课的内容。除了上课的内容外,教师还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一节课的内容大概有多少学生能完全掌握,有多少学生是有困难的,通过教师的提前分析和准备,在上课的时候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就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促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然后呢,还要考虑到上课的时候不能说一些枯燥乏味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的话,要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抓住学生的心,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二、注重课堂习惯常规训练
一年级以前的生活是自由的,很放松的,没有太大的束缚力。可是现在上了小学,课堂上就要求学生要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听教师的引导,保持安静,要守规矩,这些对他们而言都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我在给他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不是给他们上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对他们进行一些课堂的常规训练。如明确告诉他们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事情一定要举手报告,不能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不能在课堂上随便吃东西。另外,进行一些简单的“口号应答”训练。如要求学生坐端正时,老师说:“请你跟我这样坐”,学生答:“我就跟你这样坐”。或老师说:“123”,学生回答:“坐坐好”等等。我想,让孩子们自己愿意遵守课堂秩序,可能会有点难,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地创造这样的环境让他们知道应该遵守课堂秩序。比如说,我会把班级里同学的名字写出来,谁上课表现的好,或者回答问题好,我就会在他的名字后面画一个五角星,表扬并鼓励他。最后看看谁的五角星得的多。这样下去,很多小朋友都认为自己应该上课认真听,遵守纪律,要争取自己拿的五角星最多,他们也就会乖乖听话了。通过这样长期有序的课堂常规训练,我们音乐课的教学秩序也会井然起来。
三、尊重学生,运用赏识教育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那么在课堂上,碰到一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调皮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用一些刺激性语言激励他们,比如说:“老师喜欢听话,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学生,我来看一看谁坐的最好,听得最认真!”或者说:“看看,某某某上课坐得最好了。”这样大部分同学都会下意识地知道一定要认真坐好,一定也要让老师表扬自己,因为在他们这个年纪,他们也会自己互相比较,不愿意让自己不如别人。
四、改变音乐课教学方式方法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就要充分抓住这个特点,让他们在“动”中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做一些音乐课本中出现的小游戏,这样既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开展比赛活动,当学完一首歌曲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来比赛,组与组,男生与女生,单个比,同桌比等,用这样竞赛的方式来让他们认真上课,注意力集中。再有,采用多媒体教学,音乐是听觉上的艺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单靠枯燥的文字语言难以吸引他们,如果配上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画面,会让他们觉得音乐课更加有乐趣,也愿意上音乐课。因此多媒体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音乐课堂的魅力。再有将音乐与表演融为一体。如在听《嘎嘎小鸭子》这首歌的时候,我先让同学们听一遍磁带,然后我会问他们小鸭子是什么样子的啊?怎么走路的啊?嘴长什么样啊?是怎么说话的啊?并且让同学们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让他们再听一遍,跟着音乐自己创编动作,学鸭子走路,在每一句结尾的时候学鸭子叫声“嘎嘎”。如此,注意力集中,课堂秩序井然,学生也能很快掌握知识。
总之,一年级小学生的良好课堂秩序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有序地训练下去,也离不开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营造和谐课堂,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丰富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如此课堂秩序就会好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