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6:51: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课题调研,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基本情况
采用学校自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于3月23、30日对水田中学、毛沟中小学、葫芦小学、清水坪学校进行了课题常规视导。
水田中学课题研究工作没有进入学校计划,没有针对教改难点热点及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没有进行课题项目培训,教科室有计划,但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专项研究经费支持,研究档案管理比较薄弱,学校有两个县级微型课题,关于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课题资料丰富,研究有序,但资料收集整理不够规范,龙蓉芳的数学课题题目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开题论证更改课题名称,课题推广没有进入教科室计划,研究成果不十分突出。
毛沟小学对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有针对性的重点课题,但课题研究工作尚未列入学校计划,有专兼职课题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工作已列入教研计划,但工作内容不太具体,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晰,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学校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课题专项奖励制度。研究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省规划课题没有年度计划和总结,研究资料零散,没有归类整理,2015年资料还没有理出头绪。微型课题研究在有序推进,《精心设计班会提高农村少先队员的素质研究》课题资料非常丰富,活动开展有特色,但应该紧扣课题内容,即如何通过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内容提高少先队员的素质这一中心展开工作,并收集相关材料,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课题研究课活动,《湘西农村幼儿园绘本阅读研究》有初期分析报告、调查报告汇总表,但无相关资料统计。
葫芦小学采用自查的方式进行。葫芦小学有课题专项经费,对石爱霞主持的微型课题《苗族地区小学生阅读方法研究》进行有效管理,学校对课题进行很好地整理,对课题进展作说明,从自查情况看尚不清楚课题研究工作进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科室工作计划,学校没有进行课题培训,没有课题管理制度,学校不重视课题推广。
二、主要亮点
1.学校均安排了专职或兼职课题管理员。
2.毛沟小学有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活动融入乡村少年宫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重点,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少年宫,将学校少年宫建成传承土家民族文化的基地。
3.葫芦小学安排课题活动经费的做法值得倡导。
三、存在问题
学校重视不够;过程管理不细;课题成果不多;教学科研脱节;成果推广滞后。
四、对策建议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学校要健全完善各项教育科研究制度,如《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汇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办法》,尤其是制定和落实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激励老师积极投入教育研究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加强培训。有很多老师还是热衷于课题研究的,但是没有掌握相关的方法,不熟悉研究过程,不擅长资料整理,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的培训力度。一是对学校课题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建议每年举行两次课题管理人员的培训,让课题管理人员对规划课题管理的流程了然于心,较系统地掌握规划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管理、课题结题等过程;二是加强课题主持人的培训,可以将集中培训和流动培训结合起来,流动培训是县课题管理人员流动到校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目的在于让省规划课题能顺利开展,保证省规划课题研究的质量;三是对课题爱好者培训,一般可以在学校进行,实现课题研究的草根化;四是国家级课题申报培训,召集县内研究实力比较强的老师组成国家级课题申报专家小组,对他们进行国家级课题申报培训。通过各个层次的培训,组建一支多层次的教育科科研队伍。
(2)在东夏镇调研当地,家庭经济问题较少成为学生升学的绊脚石,据了解,当地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无力上学的学生居少数。大多数家长会不遗余力地供孩子上学。学校老师一般不会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动员其升学,仅对部分成绩相对优秀而因家庭困难无力就读的学生家长进行劝说和鼓励。
(3)通过家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不少家长对当地网吧对青少年的残害感到忧心忡忡。在采访新智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时,老师们不时提及这一问题。老师们甚至提出,少数学生还可能用现实的不良手段(如打架)来解决网络中的矛盾问题。由此,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对学生,特别是对于正处于人生转折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影响尤为恶劣。
(4)通过采访我们得知这样一个事实,新智中学的老师常以校讯通为渠道向学生家长传递学校相关通知及反映学生在校基本情况。而对于部分长年外出打工的家庭来说,这一沟通手段就稍稍降低了其实效性。因此,针对此类家庭,受访老师建议,家长和学生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存在问题 本次调研综合运用了包括派发调查问卷、家访座谈、人物访谈等在内的多种调研手段,顺利获取了多方有效资料。在整理、分析所有资料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了对调研事实的基本认识,并加以综合分 析、归纳,予以归因。现总结如下:
(1)学校方面:
关于学生反馈的升学遇到的最大障碍,我们了解到,只有1%的学生认为家长观念上不支持,然而却还有10%的同学认为升学最大的障碍来自学校的问题或压力;而对于升学中希望获取的帮助和支持,23%的同学则希望校方能够为他们的升学添砖加瓦。为了河源新智中学的进一步建设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现将相关有待改进的方面分条罗列如下:
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基础。学校的学习环境亟需改善,特别是教室需要安装电扇等。学生们反映,在炎热的夏天,闷热的学习环境十分影响学习效率。
②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工作上,校讯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方面的反映却使部分学生家长产生了一劳永逸的想法,缺乏沟通主动性。学校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基本情况之余,应向家长说明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共同做好学生的升学工作。
③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紧抓教学任务,但同时却忽略学生的劳逸结合,学校几乎没有举办集体活动,不利于学生升学压力的释放和缓解。
④位于行政楼的心理咨询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心理咨询缺乏沟通渠道。
(2)老师方面:
a.班主任老师:
①与家长缺乏足够沟通
采访中,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虽然学生居住地离学校很近,但学校老师很少前去家访。家长甚至表示,自己曾两次将手机号码报给班主任老师,但至今仍没能加入校迅通,无法了解孩子的成绩与在校表现情况。此外,对于部分长年外出打工的家庭来说,这一沟通手段就稍稍降低了其实效性。针对此类家庭,受访老师建议,家长和学生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同时表明,班主任老师应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
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很容易对家长及老师严厉的教育方式产生抵触心理。出于教育学生的初衷,许多班主任老师常常采用威严的教育方式来压制学生。然而,这样的教育手段往往适得其反,在这样的环境中,部分学生会产生畏惧或反抗老师的心理,从而导致上课不敢发言或调皮捣蛋行为的出现。因此,诸如此类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③课余时间单调乏味
繁忙的初三常常会抹杀课余活动时间,很多老师希望多挤些时间,就把课余活动时间用于教学或考试,比如把体育课用来上课、下课拖堂、放学后补习或抽查背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到疲倦,从而影响学生下一课时的学习效率。
b科任老师:
①上课内容多仅停留在课本某一章节的内容,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总框架。
②上课方式稍显单调,授课语言稍显晦涩、枯躁。问卷的第12道主观题中部分同学反映课堂枯躁,老师上课缺乏幽默感。
③上课时间处理不当。很多老师上课的时间安排太紧凑,预期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不够,往往下课还没讲完,就拖堂讲课,从而占据了学生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
④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方面:
①除了少数尖子生,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对升学充满恐惧和不安,害怕升学失败或面对新环境等等。
②有些学生有读书无用的想法,觉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没有用处,想着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挣钱。
③一部分学生认为读高中会增加家庭的负担,认为家长不支持自己升学,自己也改变不了什么。
④一定数量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因此自暴自弃。
(4)家长方面:
通过问卷的派发,我们了解到79%的学生们认为,关于升学家庭方面给予的帮助是足够的,只有3%的同学认为不足够。然而,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仍有18%的同学认为家长提供的帮助可能还不够。这说明家长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质支持和帮助,在初三这样关键的一年里,如何学会给孩子学业上的帮助成为了当下初三家长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①家长知识改变人生的传统观念对于学生的升学会有一定的动力作用,但部分家长存在急功近利,期望值过高的现象,这种行为将逐渐增加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②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工作上,校讯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方面的反映却使部分学生家长产生了一劳永逸的想法,缺乏沟通主动性。家长不应单纯接受学校讯息,而应提高向学校老师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主动性。
③少数家长仍存在读书无用的传统老旧观点,不利于学生的升学发展。
四、结尾 (一) 调研对策与建议
1.学校方面:
(1)改善学习生活环境
基于学校部分宿舍及课室条件亟待改善的事实,校方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减少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是贵校学生普遍反映的一大问题。
(2)适量举办篮球比赛等集体活动,缓解升学压力
在紧张学习之余,初三学生需要一定的集体活动来调剂紧张的竞争氛围。学生们希望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从而或多或少地缓解升学压力。建议学校在初三这一年里适当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不影响教学复习任务的前提下适量举办一定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各种体育活动等等。
(3)开放心理咨询室
据学生反映,位于学校行政楼的心理咨询室长期不开放,没有为承担一定升学压力的初三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根据调查结果,存在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够稳定,是因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因此,建议学校恢复心理咨询室,或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让贵校学生在存在升学压力或困惑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举办专科补习班
如若可能,希望校方能在合理安排初三教学复习任务之余,组织贵校老师开设额外的补习班,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例如,可事先了解学生们偏科科目,在周末开设专科补习课,对偏科学生对症下药,尽快提高学生成绩。
2.老师方面:
a.班主任老师: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老师是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最佳渠道,因此,班主任老师如何有效向所有家长反映学生在读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如若时间允许,建议班主任多加家访,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升学心态,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
(2)改善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弟子规》讲到待婢仆,慈而宽,对待叛逆期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就像物理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老师施加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他们的反作用力就更大。处于这一时期的初三生相对比较叛逆,但在三下乡中,不少学生表示,老师如果能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他们也会理解老师的某些教育方式。
(3)丰富课余时间,充实课外活动
问卷调研的主观题12道中,许多学生反映希望学校应多举办集体活动以减轻初三生升学压力,劳逸结合。初三面临升学考,学习任务固然很重,但一味强调学习或教学任务,反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5)关心班级中被排斥的同学
在一个班集体中,难免出现有些学生受其他同学的排斥。班主任老师平时可多向班委或其他同学打听情况。如果出现在这样的同学,在了解受排斥的原因的基础上主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b.科任老师:
(1)建议科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扩充知识面,丰富课堂的授课内容,增强课堂的娱乐性,适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半路走神。
(2)建议科任老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争取不拖堂、不占课,为学生的劳逸结合提供条件。
(3)利用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5%的学生认为升学不顺是因为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换句话说,学生们是希望升学的,但成绩欠佳往往给他们造成压力,成为他们升学的障碍。而有40%的学生认为不准备上大学也就没有必要读高中了,这也说明学生很希望把握学习的机会。
3.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自信,无非是成绩不够理想。在这个问题上,学校老师和家长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学生本身。
a.坚定升学信心
学生应在心理上坚定自己的升学决心,并在此基础上付诸行动。重点学校也许只有少部分的尖子生能考上,但是学生们如果能抱着多得一分是一分的心态坚持到最后,相信一定会得到回报,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b.静心学习,共创理想学习环境
作为一名初三生应该意识到,大家是班级的一份子,只要在课堂上少说一句话,就可以大大地改善课堂纪律。这是因为如果每个同学都能这样要求自己,那么整个班级的学风就会获得良性发展。身在班级中,也能同样受益于良好的学习氛围。
c.合理制定学习复习计划
升学考试考的是初中三年学到的知识,其系统性众所周知。制定一个计划,将自己要复习的课程知识列一个表,再将要做的事情细化分配,每天坚持完成计划的任务,一步一个脚印,聚沙成塔。同时,要紧跟老师复习的步伐,第一轮的复习是广撒网,捞到大部分的鱼,而那些漏网之鱼,就要在老师复习的时候有重点的捕捞。这样,经过几轮的复习,就能最大限度地查缺补漏。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胆发问,为自己而主动解决难题。
d.共组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们可以分小组买同一种练习册,约定时间完成练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如遇不懂问题,共同讨论,合力解决。如果学习小组解决不了,转而请教老师。这样,不仅能够给自己一个约束和动力完成练习,而且在相互讨论中,对习题会有更深刻的印象。朋友之间相互竞赛,相互鼓励,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2)对于部分学生读书无用的观点,本调研小组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给予指导和帮助。
a.在承认现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现实面前,学生将读高中作为考大学的渠道无可厚非,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上大学或者找一份好工作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读书学习,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知识改变人生,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才有能力设计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
b.现代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很多工作都要求一定的学历和文凭,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学生们应用长远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外出打工只会带来暂时的利益,继续升学也许才能为你的人生带来另一片景观。
(3)对于部分学生害怕自己高中学费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这一现象,本调研小组认为,这是学生与家长沟通不足导致的自我想法。调研结果显示,几乎百分之百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有机会,势必竭尽全力助其升学。学生应主动尝试,主动交流,与家长一道走过升学路上的困难坎坷。
(4)针对学校重视尖子生的现象,本调研小组认为,出于追求高升学率的考需要,学校着力培养尖子生无可厚非,但不应偏颇过度。成绩一般的学生应该学会为自己学习,力求在同一学习资源下创造出更高的学习效率。
4.家长方面:
(1)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和目的。家长应提高主动向学校老师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主动性,而不是一味等待学校老师向家长的不定时反映。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1对象及抽样方法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2008和2009年级的药学J、中药学二个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6份,收回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100%。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调整和增设的选修课程、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数据分析由SPSS统计与案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元素描述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X检验。
2结果
2.1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2.1.1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可设的主干学科包括公共课、化学类、医学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选修课,核心课程包括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医药数理统计学等。
2.1.2学位课程由医学基础课、公共课、化学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根据教学大纲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公共课学时624占总学时(2816)22.16%,基础课学时704占总学时25%,专业课学时816占总学时28.98%,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学时(584)和实践课学时(338)的比例为1:0.579;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15周,共计23周。经调查结果显示:对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整体情况认为满意136人,占73%,不满意50人,占27%;总体来看对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目前认为基本合理。调查结果见表1。
2.1.3选修课程设置经调查,药学专业通过几年的教学,认为临床药理学、药品营销学等课程均可作为药学专业学生选修课程,针对增设选修课程的调查结果见表2。
2.2实践能力培养
2.2.1生产(毕业)实习根据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目前安排药学专业学生的生产(毕业)实习时间为8周,经调查认为毕业实习时间合适92人,太长4人,太短的94人。
2.2.2毕业设计药学专业安排毕业设计时间15周,经调查认为时间合适141人,太长36人,太短9人。
2.3专业前景和就业意向见表3
2.3.1专业前景药学专业多数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比如在医院药房、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研发、药品经营、药品检验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体现办学特色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除了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保障以外,学校还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数码摄象机等)、工具(剪刀、纸张等)、书籍等。对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所有这些,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每一阶段实验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阶段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论证。
(二)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文件,经验材料,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综合现状调查,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实施研究计划,展示研究成果。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
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目前,实验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中,依据学生、学校、社区及地理环境,分别进行了三个内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内容一“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
我校地处葛洲坝西坝小岛上,学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不一,在学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学习、生活废旧物,丢之可惜,留之又无用。如何使这些废旧材料再利用,让它们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呢?为此,“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这一子课题便应运而生。政教、少先队先后在全校开展了“巧手扮我家”、“环保小制作”、“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运用劳动技术、绘画等手段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装饰品。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反应能力、审美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内容二“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
这一课题来源于葛洲坝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我校位于宜昌市葛洲坝,紧邻三峡工程,我校千余名学生都是“三峡世纪工程”建设者的后代。工程的设施、施工技术人员、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泛的社会资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科研课题组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寻找前辈的足迹,了解葛洲坝人为祖国水利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坝人曾修建的大坝、大坝的所在地、大坝修建的时间,坝长、坝高、大坝水利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大坝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建大坝时的趣闻或感人事迹,与大坝有关的实物、图片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动用了身边可利用的调查手段:
⑴访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朋友,或让他们帮助查找资料;
⑵访问知情的相关人士;
⑶查阅书籍、报刊杂志;
⑷网上查询;
⑸让老师帮助查找等。在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制成表格,有的在日记中记载,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中,六年级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获报告类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
另外,在进行第二个内容“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的实验与研究时,第一个内容仍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20xx年2月,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制作有8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8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
3、内容三“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三峡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包含有数千年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古老文化遗存,还包含有现今三峡建设者所创造的新文化。作为地处宜昌,三峡建设者的后代,他们对三峡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更愿意亲近三峡、走进三峡、感受三峡地区的呼吸和脉动。随着第二个内容的深入,学生对三峡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愿意探究的愿望。为此,第三个内容“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便应运而生。围绕此内容,政教、少先队组织学生参观“三峡大坝”,游览“三峡风情园”,感受农家生活。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努力挖掘三峡区域的诗词文化资源,提出了“三峡诗词文化探究”的课程开发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通过此内容地开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区域文化,将区域文化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搜索、记忆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实验与研究工作打算
1.进行阶段实验与研究工作总结,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
改革的重点是强化公益类部分,发展是硬道理,结合林业科学的实际出发,以促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林业局党组十分重视林科院的科技体制改革,林科院搞好了,局就搞好了,多次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汇报和研究。为保护好林业的科技资源,特别批准同意为林科院成立6个林业自然保护区,为科研提供和保留了试验基地和相应的技术人员。
林科院的科技体制改革是从1996年开始,以院机关为突破口,出台了27个管理办法,将原有的19个职能处,精简为13个处,后勤分离出去,向社会化发展,目前机关人员90余人;
****年院召开了产业化工作会议,提出改革要以发展为目的,增强实力。认真抓了院办公司大大小小公司70多个的清理整顿、合并工作,并注册了一家1000万元的公司,由林科院内5大股东组成,其中院办作为控股方,出资510万元;
****年底至今一直抓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1)目前在向教育部申请,争取创办研究生院,努力加大人员的培养力度,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将研究生数量翻一番。(2)制定了院的十五学科规划,设29个学科方向、86个重点研究领域。
林科院****年提出“一院两制”,即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转企部分,按“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建设目标管理非营利部分。林科院不主张、不强求转企部分与非营利部分的剥离,但又要遵循科技部改革的精神,所以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支持,成立了6个自然保护区,保证了科研的完整和连续。
****年院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五”的主题为“创新、产业化”五个字,创新,建立科技支持平台;产业化,增强实力。
****年围绕院的整体方案,进行操作,使方案变成现实。****年11月16日,林业局召开了动员会,林科院上报了总体方案。整个改革分5部分10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为3个月,计划****年12月份完成。
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制度建设。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转换机制,制度创新”16个字上做文章。要靠制度管理,要有配套政策,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给所长适当放权,对每个研究所研究员比例可不限止,由各所自主招聘,内部结构自主决定,但总编制数、预留20%流动编制应有所控制。改革由林业局组织、领导,院所负责实施。对理事会问题,认为理事会应由政府部门、出资方(包括社会企业)及行业知名人士组成,暂未出台章程。目前已基本完成的规章制度有:学科建设规划、国家林业局非营利单位全员聘任制实施办法、非营利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办法、非营利单位分配实施办法原则、未聘人员安置办法、领导干部公开招聘办法、院部职能处室干部聘任办法等。部分规章制度由林业局颁布实施。
林业局对林科院的改革支持力度非常大,从加大科研投入到发文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关系,有效地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林科院科研体制改革的特点
(一)、加强领导,国家林业局的支持力度大。林业局非常重视林科院的科研体制改革,****年7月6日和****年12月8日两次专门召开局党组会议听取林科院的科研体制改革方案指定的情况汇报。林科院的有关科研体制改革的规章、制度,例如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都是以林业局的文件下发,这样有助于整个院所科研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在林科院4个试验中心因为科技部文件转制50%的规定而可能失去成果转化基地的情况下,林业局及时指导规划,筹建成立6个自然保护区,协调、处理好林科院体制改革有序发展。
(二)、坚持以实事求实的态度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在处理100万亩林业中试基地是否属地化的问题上,林科院申述说明林业科学研究中活体保存在山上、成果转化也在山上等特性,以及科学试验林、繁殖种子库、国防林、生态定位观测站等方面的要求,较好地保存了必要的试验基地,真正体现了改革促进着科研发展的目的。
(三)、注重学科建设的布局、规划。林科院在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初期,即开始注重学科建设的规划、探索。从国家林业发展着眼,充分考虑林业周期长、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公益性强的特点。采取学科建设以研究所为基础进行,明确学科负责人。强化交叉学科,更新传统学科,发展新型学科。目前已初步确定重点29个,研究方向(领域)86个。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人才培养。林科院在制定改革发展规划时,注重人才培养。目前林科院已有在读研究生150余人,这在部属科研院所之中已属非常多了,但林科院结合体制改革,正在申报十五期间组建研究生院,预计在读研究生将翻一番,达到300人,由此确保科研生力军后继有人,实现林业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
(五)、狠抓制度创新,约束科研体制改革有序发展。林科院在体制改革中注意在管理制度上创新,规范改革进行过程。改革开始的第一年就出台27项规章制度,而且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还随时注意根据改革工作的需要,修订已有的制度,制定新的规章,努力进行制度创新,让改革进入规范、有序的过程。
三、几点体会:
(一)、职能部门的改革是科研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林科院自1996年列为农口惟一公益类改革试点单位,把院机关的改革作为突破口,将19个职能处缩减至13个,分流人员120人,只保留90人编制。我部所属的四院同样存在职能部门机构臃肿,职责不明的情况,应借此次改革的机遇,在加强职能部门服务职能的同时,合理设置职能机构,形成精干、高效的机关队伍,更好地为科研生产服务。
(二)制度建设是体制改革的关键。林科院把“制度创新”作为改革的有力措施,拟制订的管理办法数十个,现已成熟的办法有7个。为了顺利实施各项制度,其中6项关键的管理办法都以中国林业局下文。建议我部借鉴林业局的作法,在涉及学科建设、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由水利部下发管理办法或指导性的文件,给予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政策上的支持,以推动四院的改革。我部要在第一次经验交流会上提出有自己特色的体制与机制改革措施和实施办法。
[4]张岸平,李冀,刘晓光,等.谈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6):936-937.
一、我县文化体育基本情况
(一)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县积极挖掘历史文化,接通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了以县城为主体、乡镇为纽带、村级为重点,特色村寨、传承点为补充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新建规模均为国家一级馆的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图书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并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的设施,已于*年7月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建设方面。大桥文化站被评估定级为*省一级文化站。完成了哨冲、牛街、龙武、坝心、新城等乡镇文化站的主体工程建设,改造、修缮了宝秀、龙朋*个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建设采取上级投资一部份,村民议事集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在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积极性较高的农村率先实施。目前,全县已组建乡村文化室*余个。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一是利用春节、五
一、国庆及周末等节假日,频频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举行专题文艺晚会,县城共有各类文艺演出队伍21支,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参与文化娱乐蔚然成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要举行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余场次,极大地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活跃农民生活为主题,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一批为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农村演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三下乡”文艺演出受到群众的喜爱。“2131”工程惠及农村,放映一系列适合农村观众观看的科技片和故事片。全县共有农民业余演出队*余支,每年在春节等各类节日举办各类演出*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三是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馆藏图书达*多万册,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新建图书馆已接待读者*万余人次,图书馆网站点击率达*多万次。信息共享工程正在建设中,县级节点已投入使用。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全县*个村委会都设立了“民兵之家”图书室,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和传承
我县认真贯彻实施《*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年,完成了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形成县级保护名录246项,州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123项,4项被列入*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海菜腔、烟盒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设立了龙武镇粟树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宝秀镇小冲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为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我县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民间文化交流和民俗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全县共开办*个民族文化传承班、*个烟盒舞传承点,把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培训班办到农村、学校,采取老年带中年、中年带少年的方法,传承歌舞、刺绣、民族传统乐器制作等民族民间艺术。整合了原有的演出队伍,从农村民间艺人和农民中招聘演员,面向市场,发展演艺产业,多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严格按《彝族烟盒舞》保护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年共组织“广场烟盒舞”培训活动*次,参加人次达*万多人次,既丰富了广场文化,又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民间艺人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人。文化部命名*县为“彝族烟盒舞之乡”、哨冲镇为“花腰彝族歌舞、刺绣之乡”、龙朋镇为“彝族歌舞之乡”。
(五)对外文化交流及宣传工作颇有成效
我县紧紧围绕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强县的战略,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资源,挖掘历史文化,提炼人文资源,以优秀的精神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女子舞龙,仆拉大鼓舞等资源打造我县文化品牌,充分展现*文献名邦风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狠抓对外交流演出,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的知名度。
*年,民间歌手李怀秀、施万恒在首届“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中一举夺得了原生态民歌对唱组金奖。五名花腰歌手参加第二届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得优秀歌手奖和优秀表演奖,李怀秀姐弟的海菜腔对唱获得擂台赛最高奖─歌王奖,并在*年全国青歌赛中获得原生态组金奖。在我县摄制完成的以展示我县彝族花腰民风民俗为背景的影片《花腰新娘》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等。以民族民间文化元素为基础创作的各类文艺节目屡获殊荣,*年参加“国安杯”百龙大赛获金奖,多次参加“群星奖”等高级别的比赛。成功举办的四届“花腰歌舞节”,每年举办杨梅节、荷花节,每年都要组织*多批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民族文化现象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民族文化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花腰歌舞《凤舞龙飞》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相约北京*”文化活动的演出、西部博览会开幕式演出、央视《同一首歌》的演出任务圆满完成,使我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宣传、推介,为进一步打造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
我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年,出台了《*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于*年对古城进行全面普查,把古城区具有较高的价值的192间古民居和其它古建筑列为县级保护民居挂牌保护。陈氏宗祠、企鹤楼被列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新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项,全县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67处,文物藏品达*件。
认真做好各级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企鹤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鹤亭等文物的维修正在有序进行中。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郑氏宗祠、秀山、文庙建筑群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在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繁荣发展、服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网吧、图书音像、歌舞娱乐和演出市场等场所整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门类12类,经营户*户,分布全县*个乡镇,社会各界投资文化产业的趋势明显增多,文化消费呈上升趋势,文化旅游日趋升温,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八)体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年,结合“奥运年”举办了*县“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县“迎奥运庆新春”三人制篮球赛,组队参加了红河州首届少儿跆拳道邀请赛,举办了“太极柔力球”培训班,参加了州老年人运动会,举办了荣诚杯中国女蓝邀请赛、中学生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特别是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体制的改革还很滞后,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内涵挖掘培育不够,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品牌特色不鲜明;二是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小,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场所规模层次还较低;三是文化体育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四是文化体育市场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发育不成熟,活力不足;五是人才激励和推出机制还不完善,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各门类艺术拔尖人才数量极少。
这些问题,是当前影响我县文化体育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我县文化体育大繁荣大发展,任务相当艰巨。但我们相信,通过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和广大文化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我市的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以学习实践的有效成果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建设将得到全社会的更加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继续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要求,坚持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两轮驱动,狠抓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文化品牌创造、激励机制的建立,加强文化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涵养能力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抢抓机遇,力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突破。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县文化体育工作的重点。当前,我们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做好图书馆、文化馆的设备、设施配套工作;加快*县体育场馆、演艺中心、博物馆的立项建设步伐;加快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健身工程、烟农学校和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
2、打造精品,力求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以“五个一工程”为目标,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狠抓文艺精品创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文化精品。精心打造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文化精品。以“三下乡”和“文化惠民工程”为基础,坚持“农闲抓农村,农忙抓城镇,节日抓重点,庆典抓特点”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我们的节日”节庆文化体育系列活动、乡镇文艺汇演、企业文艺展演、民间节日、群众文化专业技能大赛、庆祝60周年、建党88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等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优秀农民文化艺术团队。积极引导农村文化精品走入市场,娱乐大众。真正使文化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让城乡居民在奔上“经济小康”的同时,享有“文化小康”深入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挖掘、收集、整理和传统特色艺术的开发,挖掘文化底蕴,突出特色文化,扶持文化精品创作。
1、研究对象:广州市白云区某学校初中女生250人,年龄12-16岁之间,身体状况良好,身体素质水平中等。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影响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及提高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
3、问卷调查法:问卷指标的确定:主要从文献资料中和教师谈论中获取。研究工具:问卷主要是采取选择题和填空题等方法。由受调查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对题目进行回答。效度检验:采用专家检验的方法,由广州市部分重点初高中的体育教师15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对问卷中的问题逐一进行分级效度检验,我们将95%以上专家认为是“非常有效”和“较有效”的问题编入问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提高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对女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由表1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普遍认为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对女生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现阶段初中女生体育课教学中,若干内在外在的因素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得体育课教学对女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改革和创新中学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女生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合作精神和开发思维等,强化女生体育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主动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健康的,有效的和安全的体育健身手段与方法进行锻炼。
2、初中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初中女生年龄在12-16岁之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丰富,大多数女生的青春期普遍提前,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女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经历了一个继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大多数女生相对于青春期初期的发育情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身体形态方面,如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等都有了加速增长;在生理技能方面,日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量等都有所加强;在身体素质方面,如速度、力量、耐劳、柔韧等变化比较大。生理的变化,使其反应能力、适应能力、肌肉力量、神经调节的准确请和灵活性等均有所下降,影响了女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教学效果。
3、影响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外部因素
由表2、表3可以看出:在目前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外,其他各方面教学因素作用均不太理想,按照传统体育教学上的班级,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问卷调查中,有50%的教师和85.1%的女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进行测试;有78.5%的教师和45.1%的女生认为,考核时应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日常练习水平;有35.7%的教师和36.4%的 女生认为,应多采用随堂小测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
4、提高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初中女生体育教育应结合女生生理、心理特点
在这个时期首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课内课外的学习、谈心等方式,向她们传授关于生理与体育活动、体育与健康、体育与美育、体育与事业关系等科学知识,消除女生中对体育锻炼不准确的认识,激励她们积极地、大胆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她们的求知欲,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2)改革初中女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体育改革的需要
过去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及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体育课中适应增加娱乐性、趣味性、艺术性高的教材所占的比重,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对流行类的Hip-Hop舞蹈、Para- Pare舞等,搏击类的跆拳道、柔道、防身术等 都很 感兴趣,这些内容都可以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予以采用,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3)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完善,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激活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求体育老师自身要有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以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女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使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成为一种双向的、互相推进、充满乐趣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创新和总结,形成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良好循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教师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提高体育灵活地组织实施教材的重要因素。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并能运用各种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有效控制,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热情,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结论
1、体育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初中女生体育课教学中提出适合的体育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2、初中女生在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起伏较大,对各方面变化的不适应,影响了女生的运动能力,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初中体育课,大部分以田径项目为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以传统手段为主,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控制不充分,削弱了学生的参与动力,考核方法不够完善。
4、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建议
1、在女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女生其特点进行教学,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摘要: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研究如何通过行业调研,构建“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通过对苏州地区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从岗位需求出发,调查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进行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析,最后整合成课程,从而构建课程、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行业调研;课岗证对接;课程体系;旅游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96-04
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基石,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能否很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首先,课程应从岗位需求而来。以“旅游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对接毕业生将来在旅游相关的工作岗位上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并且为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就业提供相应的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构建成“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而构建“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必须以行业深度调研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行业深度调研的必要性
(一)行业深度调研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其职业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可见,高职教育要紧紧围绕“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原则,必须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开展行业深度调研,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行业深度调研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需要
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过于宽范,如培养中英文导游、旅行社管理人员、景区管理人员、会展服务人员、酒店员工、外资企业文员、翻译人员等。虽然宽口径便于就业,但课程体系过于庞杂,教学无法深入,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过于狭窄,仅针对目前市场的某一热门岗位需要,将来市场需求一有变动,学生就难以适应,也缺乏岗位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因此,要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必须对社会背景、行业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开展行业深度调研。组织力量深入企业一线,广泛开展调研,不仅要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而且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寻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然后才能在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
对涉外旅游行业深度调研
(一)调研背景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并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届时入境游客将达1.37亿,出境人数将超出1亿。而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和“园林城市”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随着苏州近年来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的力度,入境旅游稳步发展。2012年,苏州接待入境游客人次达到321.87万,同比增长8%。与此同时,出境旅游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苏州市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总人数为24.36万人次,同比增长49.4%。而这座美丽都市在日益成为长三角“旅游集市”的同时,也暴露出人才资源短缺的压力,尤其是“旅游+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在产业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新建“旅游英语”专业,本着培养好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展了行业深度调研。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苏州地区各旅行社从业人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
问卷主要设计三大内容:(1)企业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高职旅游英语毕业生将来主要对口的岗位有哪些,针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2)调查从事主要对口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针对“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3)调查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及合作方式,针对“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5份。
市场需求分析 问卷相关问题:“您认为大专学历的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有市场需求吗?”,回答“A.需求强烈”占14%,回答“B有一定需求”占84%,回答“C基本不需要”占1%;“您单位欢迎‘旅游英语’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就业吗?”,回答“A很欢迎”占30%,“B欢迎,但需求量不大”占70%,“C不需要”占0%。可见,旅游英语专业大专毕业生普遍受到市场的欢迎。但由于旅行社一般连锁经营,内部部门独立核算,所以单个旅行社规模普遍较小,不可能一次需求较多的毕业生。
高职旅游英语毕业生对口的主要岗位 从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将来在旅行社就业的主要部门为:海外部、国际部、出境中心、入境中心,皆为旅行社重要涉外部门。主要岗位依次为:导游(70%)、计调(64%)、海外领队(32%)、部门经理(28%)、外联(20%)、翻译(12%)、前台(6%)。由此,旅游英语专业在旅行社的主要对口岗位为导游和计调,而海外领队、部门经理的岗位要求较高,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把它定位为拓展岗位。
主要岗位对员工的要求 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旅行社涉外部门主要岗位要求员工掌握以下知识,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导游基础知识(72%)、英语知识(71%)、景点知识(70%)、计调知识(67%)、营销知识(64%)、外事礼仪知识(56%)、旅游政策法规知识(52%)、园林知识(50%)、旅游心理学知识(48%)、目的地概况知识(45%)。专业能力方面按重要性排序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听说技能进行导游服务(84%);能分析和处理涉外旅游服务工作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82%);能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开展出入境旅游咨询、计调等旅行社工作(78%);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71%);能读懂和书写常用英文旅游函电,能进行与旅游业务有关的英汉互译及笔译旅游函电(70%)。企业对员工综合素养要求的调查结果见表1。
校企合作调查 被调查企业普遍愿意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形式有:提供课程相关的资料、案例(60%),开设讲座(42%),担任指导教师(18%),进行授课(16%),合编教材(8%),其他形式(6%)。在实训、实习方面,合作形式有:为二年级学生提供短期的实践机会,如旅行社内部实践,周末、黄金周、假期跟团,带学生春游、秋游团等(70%);为三年级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62%);为一年级学生开设讲座,使其初步认识相关岗位(22%)。在愿意接受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的被调查者中,30%表示很欢迎,表示欢迎但人数不能接纳很多的占70%。可见,企业是欢迎学生前去实习的,但由于旅行社规模有限,一家旅行社不可能接纳较多学生。
这些调查数据为我们构建旅游英语专业“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概念界定
“课”指课程,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建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岗”指岗位,指培养的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岗位(群);“证”指证书,除了毕业证书,这里更指职业资格证书。“课岗证对接”指对学生将来从事的主要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及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析,最后整合成课程,从而构建课程、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
(二)基于行业调研的“课岗证对接”课程体系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反馈,我们按照首岗(英语导游、计调)和拓展岗(海外领队、旅行社部门经理)分别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证书分析,接着从工作领域需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目标,分析达到这些工作需求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学习目标,最后分析出完成这些学习目标所对接的课程。各岗位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
(三)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以上分析,结合课程体系逻辑关系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
课程基本由三大板块构成:专业类课程、语言类课程、文化素养类课程。根据调研分析,旅游业涉外部门对员工的知识要求中,要求有良好的英语知识(71%)仅次于要求有良好的导游基础知识(72%);能力要求中,能较好地运用英语听说技能进行导游服务(84%),为第一要求。可见,打好英语基础知识,强化英语能力,是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加强的技能。因此,每学期都根据不同的目标安排英语课程,重在应用性,突出听说。专业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安排在较靠后的学期。此外,一些课程安排必须兼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时间。江苏省旅游局每年11月份组织导游资格证书考试,近年来通过率不到30%。因此,第一批考试安排在第三学期,考前集中安排实训时间(4周实训,2周考前强化训练),未通过的在第五学期安排第二批考试,并开设苏州园林(双语)加以辅助。其他学期分别安排一些考证项目:语言类技能证书即英语等级证书第一学期考A级,第四学期考四级;计算机应用证书安排在第二学期考试。力求做到每学期学生都有一定的考证目标,使学生有一定的考证学习压力,但学习负担又不过大。文化素养类课程主要由导游口才与沟通、涉外文化礼仪构成。旨在加强导游服务工作中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能,提升职业技术技巧;使学生熟知外事礼仪,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貌和审美能力,能适应旅游行业的特殊要求。
具体课程设计开发,探索与“课岗证对接”理念相呼应的项目课程,倡导以"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模拟情境下的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实践相关技能,学与做融为一体。项目课程开发建在行业深度调研基础上,在学校老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具体课程对接岗位,如:旅游英语课程对接英文导游岗位,然后分析英文导游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据此来确定旅游英语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创设工作情境、设计项目任务、制订与完成项目配套的考核方案。专业课程实行"双师制",即聘请企业优秀技术骨干担任"企业教师",直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与校内老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同时实行校内教师跟课听课制度,互相探讨,协助企业兼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结语
将课程体系建立在行业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在调研过程中与行业专家一起,分析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岗位,从岗位工作领域出发,明确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和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据此来确定学习领域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从而整合成具体课程,构建成“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直接服务于行业经济建设,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