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环境污染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0 16:51: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当今环境污染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

篇1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可持续发展都在大跨步日新月异。全国各地的农民物质以及精神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与此同时在也出现了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正在遭受污染的威胁。因此,怎样治理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恢复那里原有的天蓝地绿水清,成了不可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一)农民滥用农业生产资料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然而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为了快速增产增收,普遍、大量使用了化肥、农药以及农用薄膜等,过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体内形成一定的累积,很容易引起人畜中毒,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与焚烧,严重造成了的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从而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如果不加以治理将产生灾难性后果。这样的场面不仅造成农民经济损失、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化过程中,养殖、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动物排泄物、饲料残留物、植物秸秆等残留物大量增多,这些残留物通过水产畜牧的生物链循环进入大气、土壤,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三)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现在农村生活开始形成集聚效应,而因为原来的分散随意的生活习惯,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放置,造成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缺乏规范的收集站点和排泄渠道,形成许多了露天的垃圾堆和污水沟,严重污染土壤、空气和水体。

(四)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城市污染已经越演越烈,进而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农村。城市大量无法消化的工业废料、废水、生活垃圾先是污染河流,进而垃圾占用耕地,使得农村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一些企业的有毒废弃物通过非法渠道全都排往农村,蔓延的各种污染源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广大农村的生命安全。

二、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从法律角度来看,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法律意识

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他们对环境污染的后果理解的不够深刻。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环境保护的宣传,倡导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提升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环境保护的治理和教育,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参与环保的行为,把保护环境理解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总而言之就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法制化

由于农村污染源复杂,要堵住源头,唯一的措施就是加大立法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比如从基层入手,将农村治理纳入法制化程序,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各级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作出相关规定。并尽快制定配套的,违反这项法律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相应处罚措施规章,做到奖惩分明,保障环境保护法落到实处。

(三)严格执法,坚决遏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泛滥势头

法律法规制定后,下一步就是执行的力度问题。首先要培训一支有责任心的执法队伍。第二就是要设立相应的农村执法机构,特别是乡镇等基层党支部要建立专门的环境执法大队,专人负责。第三要根据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特点和规律,摸索一套行之有效执法方式,堵疏结合,以预防教育为主,以理服人。最后在执法监督的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公信力和执法透明度达到新层次,才能使农村环境执法活动真正走向正规。

三、结语

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渗透性、传播性,一个小小的局部环境的破坏,都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问题从而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着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意义。倘若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其危害势必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影响到每一个人。关注农村、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保护农民环境权益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与否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只有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祖国乃至整个地球。

[参考文献]

篇2

环境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锦州市古塔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城市化进程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1、古塔区污染源及污染物产生、排放的特点分析

1.1区域特征明显

古塔区辖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工业源决定古塔区的空气质量。生活源对古塔区整体水污染物的产排影响超过50%。尤其是古塔区的西北石化工业区所在的石油街道在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的排放中位居首位,其次是敬业街道。从能源结构看,古塔区主要能源是煤炭,造成的大气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导致固体废物中粉煤灰和炉渣产生量偏大。

1.2行业特征明显

废水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化学试剂、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等行业。废气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

1.3典型大、中型企业污染集中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分公司各项污染物排放量位居首位,锦州节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市供暖管理处、锦州市古塔区房屋管理供暖公司几家供暖供热企业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量值。

2、古塔区主要环境问题

2.1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国家六大“两高一资”行业(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业)古塔区占3个,导致古塔区能源结构不合理,一次性能源比例偏高。煤烟型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大。

2.2冬季采暖低空污染源直接影响古塔区环境空气质量

古塔区部分燃煤用于冬季供暖,皆属低空排放,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高空扩散,影响市区的空气质量。

2.3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的废水排放量高居不下

2.4机制、体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力

由于缺乏问责机制,加之环保部门“人言轻微”,环境监管力量薄弱。“以新带老”和“上大关小”等环评措施及“三同时”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污染物直排企业存在于城区边缘。

3、古塔区环境对策建议

3.1为实现“争先创优,增量上位”这一目标,坚持“南商北工”经济战略,保持经济稳步发展

3.2合理控制经济尤其是“两高一资”行业发展速度

3.3优化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

减少污染的根本出路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产工艺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结构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结构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就要合理选择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依据区域环境容量调整地区产业布局。

3.4实行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管齐下的策略,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改善能源结构,实行清洁生产

积极推动全区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

3.5增加环保投资,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并提高其有效性

解决资金投入,除了政府补贴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例如,排污收费、环保税收、环境基金等不仅可以弥补环境投资经费的不足,还能推动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从而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篇3

一、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概述

1.环境责任保险的内涵。环境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范畴,因此,要理解环境责任保险的内涵,我们首先就必须分析责任保险的相关内容。责任保险产生于19世纪的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是指在被保险人依法应当对第三人负损害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第三人支付赔偿金的保险类型。

2.环境责任保险产生的背景。现代大工业所导致污染过程的复杂性、缓慢性与累积性及损害后果的严重性对传统民法中的归责原则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自己责任、个人责任原则下的“损失转移”转化为现代社会的“损失分配”、“损失分散”。顺应这种趋势,多数国家谋求建立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保障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得以产生。

二、国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概述

目前,在美国、西欧等工业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已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并成为各国通过社会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面对经济高速增长下日益突显的环境损害问题,我国却尚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以分散环境风险,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1.保险模式。环境责任保险可分为强制环境责任保险、任意环境责任保险。目前,西方各国较为典型的保险模式有以下几种:美国实行强制保险模式;法国及英国等国家实行以任意保险为原则,仅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才实行强制保险;德国则兼用强制责任保险与财务保证或担保模式。

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为了尽量减少污染者的负担,充分保护受害者的权益,许多国家有加强强制环境责任保险的趋势。如英国在1965年的核装置法要求安装者负责最低为500万英镑的责任保险,法国也在油污损害赔偿方面采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2.保险责任的适用范围。环境污染责任风险差异很大,各国对保险范围也有不同要求。因此,环境责任保险责任范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随着保险市场和立法的逐步完善,环境责任保险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最早的环境改造保险中,基本责任包括人身伤害或死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损失以及清理的救护费用等;1988年之后,承保范围包括被保险人渐发、突发、意外的污染事故和第三者责任及其清理费用等;1989年,美国保险服务业在其综合普通责任保险单中加贴“有限污染责任扩展批单”,将污染责任扩展到被保险人的工作场所或操作过程之中,同时还允许公众对于加贴内容单独保险。

3.赔偿范围。在环境责任保险中,被保险人的状况千差万别,保险人要对每一承保标的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单独确定保险费率以降低风险。同时,保险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会设定一定的保险金额,以限定自己的最高赔偿责任。如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即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和自有场地治理责任保险,都是以约定的限额为基础来承担赔偿责任的。

三、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因其所具有的高度科技性、复杂性、损害程度深刻性以及范围的广阔性特点,已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危险。从旧公害到新公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不失为分散环境风险、更好的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的一条路径。

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环境责任保险颇为重视。在《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中,即提出“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董事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保监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到2015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相对完善。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运营看,几个保险公司的环境责任保险销售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原因是付率过低而保险费率过,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国的环保法规不健全,缺少环境危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且执法不严。

四、国外立法对建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

1.环境责任保险模式选择。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不论是采取强制保险还是任意保险,都必须具有其一定的基础才可以运作良好。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的经济实力不足以要求所有企业都强制投保环境责任险,另一方面,我国的环境责任强制保险发展比较晚,许多制度都还没有健全。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强制所有可能产生污染的企业都投保,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实行政府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模式在我国最具可行性。一方面,在产生环境污染和危害最严重的行业实行强制责任保险,如石油、化工、印染、采矿、水泥、造纸、皮革、火力发电、煤气、核燃料生产和有毒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另一方面,对其他污染较轻的行业或已采取清洁生产等有效环保措施的单位,通过积极引导,促使企业自愿购买环境责任保险。因为这类企业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污染事故,即使发生污染事故,考虑到程度较轻,企业也可以自己负担。

2.环境责任保险应当与环境赔偿基金相结合。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在环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一直坚持全部索赔与限制赔偿相结合的原则。环境侵害往往损失巨大,无限额的赔偿很可能导致企业一次赔偿就告破产,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环境赔偿基金是一种建立在保险之上的救济方式。

我国在构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时,可将环境责任保险与环境赔偿基金相结合,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产生侵权损失,首先由基金拨款赔付,不足部分在由保险人承担。通过这种方式,既可减轻了保险人的保险负担,又给保险赔偿提供了两条有力的途径。

篇4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等。而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日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的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本人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作一下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也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引起全球性的环境危急,最为严重的问题包括: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199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2100万吨,是世界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一些大城市儿童大约有十分之一患有哮喘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大气环境的严峻状况。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狂潮让全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身陷其中,8000余人感染,700余人丧生。这次突发性公共环境污染事故与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大规模破坏有着密切联系。

2、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下面本人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1)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环境方面同样适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极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由于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了另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城市化问题,现在世界上所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化过快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也不例外。由于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毁坏了一定的森林和草地,给城市化还带来了一系列其他问题:拥挤、住房紧张、污水处理不当、供水不足、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土地荒漠化和人民健康受到损害等。人口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使生态受到破坏,使环境不断恶化。

第三,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我国国民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普遍较低。一个国家的国民环保意识如此,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四,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二、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本人就对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作以下几点探讨即对我国环境问题作几点法治化的思考: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法律监督的强化、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加强、对环境构成物的物权归属思考。

篇5

1.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000万人和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的工作重点。

2.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经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经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3.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

3.2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3.3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3.4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约80%会残留在土壤中,非凡是氯代烃类农药是最难分解的,经生态系统造成滞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办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已成为消除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过矿化作用将农药逐渐分解成终产物CO2和H2O,这种降解途径彻底,一般不会带来副作用;有的是通过共代谢作用,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这种途径的降解结果比较复杂,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改变其生化反应途径,以希望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广生物农药。

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人们正在研究将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编码神经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中以增强杆状病毒的毒性;将能干扰害虫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编码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表达出相关激素,以破坏害虫的激素平衡,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X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20902

1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能源,广泛运用于各行业的生产实践中,在给各行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环境污染问题。但要取代煤炭这一主要能源还需要一段时期的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污染逐渐显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环境保护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党的十报告中也提到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保护环境优化社会经济发展。

盘江矿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建设初期环境保护配套设施薄弱,虽然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企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作为煤炭采掘、洗选加工的源头企业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2当今煤炭企业环保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作为煤炭采掘、洗选加工的源头,在采掘、洗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近几年来,在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及行业标准要求下,在地方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煤炭企业对环保工作日益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造升级,完善工艺设备,提高管理能力,加大内部处罚力度,洗选业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矿井水百分之百处理,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工作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

首先煤炭企业各级领导及职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还不够,仍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开展工作。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安全风险大的行业,面临生产任务重,人员紧张,安全压力大的情况。尤其在近年来,煤炭市场疲软,价格下滑较大,利润空间较低,甚至出现亏损,煤炭企业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重安全、重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噪音、大气、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而是被动地应付检查和整改。

其次地方环保部门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环境管理部门和被监管部门之间矛盾仍然突出。企业对地方环保部门的检查、执法及内部监管还存在抵触情绪,使环保工作的开展困难加大。

最后企业内部环保机构设置不完善,专业管理人员不足;有些企业设置有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有些企业是其他部门代管,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管理混乱。如果不解决以上问题,企业的发展将受到环境的约束,无法向前发展。

3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的措施在新形势下,企业要发展,将面临很多困难,如果环保问题搞不好,将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要解决煤炭生产过程中带来的诸多环保问题,企业必须更加重视环保工作。要做好环保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提高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要正确处理好安全、环保、生产之间的关系,要把环保工作等同安全生产工作来抓,要有向环保要生产、向环保要效益的理念。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主动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使企业的污染物达标排放;主动开展工作,积极解决生产过程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化解矛盾。

(2)加强与地方环保部门和内部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化解地企矛盾。企业的环保工作要在地方环保部门的引导下去开展,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处理一些环保问题时少走弯路。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突发的环保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和环保部门进行沟通,寻求他们在技术上、管理上的支持和帮助,使得环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避免造成更大的环保事故。往往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企业不敢正确去面对,遇到环保问题时,隐瞒不报,害怕汇报后被环保执法部门处罚,能躲则躲、能瞒则瞒,存在侥幸心理,往往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环保问题,造成更大的环保污染事故的发生。企业内部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监管部门下基层检查工作,被监管部门抵触情绪很大,思想观念落后。

因此要做好环保工作,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到政令畅通,才能减少工作上的误会,消除抵触情绪,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3)完善企业环保机构设置,加强人员的培养。有先进的工艺设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但没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和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也是不行的。企业设置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是很有必要的,可实现地方环保和企业内部双重监管,增大环保安全系数。同时,大多数煤炭企业有了组织机构,但缺少环保专业的专职管理人员,环保专业人员匮乏,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内部加强人员培养。

(4)加强现场监管力度,提高职工操作水平。环保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现场监管、操作不到位造成的。监管的主要内容是现场制度的建设、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以及职工的文明习惯行为等。煤炭企业工艺系统复杂,污染点多面广,涉及到水、声、气等多个环境问题,一个环节做不到位,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职工操作的小小失误就可能造成矿井水、噪音、尾气排放指标超标,因此只有把好现场关,加强现场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环境事故的发生。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工环保意识。利用各种手段,在企业内部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让环保理念在企业每一名职工心中扎根,让每一名职工知道环保工作不是环保部门的事,而是每一名职工自己的事,深刻认识环保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结语

环保是发展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当前,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突出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加强环保工作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煤炭生产的源头企业,在当今煤炭市场下行严重,经营效益差,环保问题凸显的社会背景下,应该肩负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调查、环境、污染、治理

一、马坝镇的基本概况

曲江区马坝镇位于韶关市区南部,是曲江区政府所在地及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省级中心镇,距韶关市中心区15公里。辖16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总面积1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万人。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南倾斜,属丘陵地貌的地理位置。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韶关南站进出口设在镇内)、g106线和北江纵贯南北。自然资源丰富,煤、铁、钨、锌等储量大,水资源丰富,有林地13.4万亩。风景名胜有被称为“南宗祖庭”的南华禅寺、史前古人类“马坝人”遗址、“石峡文化”遗址。镇内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岭南铅锌集团韶关冶炼厂马坝分厂、曲江区五联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中省及民营大型企业。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里求真实和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我们到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相关报刊资料,以便更好的了解马坝概况,历史改革,发展规划。并到市环境保护局索取了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在城区实地选点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城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只能以主观估测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马坝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1、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城区实地调查,我们选取了韶钢工业区、韶关冶炼厂、十六冶金建设公司、“一河两岸”、新市场、中华路、桃园西、农民街等几个观察地点,对其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马坝大气状况尚属良好,靠韶冶一带空气带少许刺激气味;晴天时能见度不高,个别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一河两岸”的河水浑浊,散发出臭味,水质变黑,水样ph值测定表明为酸性水,氨氢含量严重超标。据调查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本身造成的。

2、企业调查结果

在调查冶炼厂和钢铁厂时,发现这些企业内部都有一定的污染治理设施,排出的废水水质都较好,能达到排放要求,有的企业还能够将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企业在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解决环境问题以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没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三、建议: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当今社会,环保已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面对着我们伤痕累累的家园,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危机重重。

我们的家乡整天被臭气包围,而且这臭气还是有毒气体。为此,我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有条件地克制住化工厂的污染,给化工厂一定的排放指标,不要随意排放污水、废气和废渣。

一些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得让它停业整顿。

污水一定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不要把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应该要分类处理。

增加植树造林,因为树木可以吸收一些有毒气体。

篇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serious, therefore the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use by people increasingly close attention, this paper in our country's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ater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 ecological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X1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为了对水资源实施有效的管理,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需要及时掌握水污染现状,以改善我国的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有效控制污染。

一、我国水环境监测现状

1、 水环境污染的特点

水环境污染本质是有毒化学品污染,表现在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污染呈时间和空间的特点。

2、 水环境监测现状及环境管理对环境监测的新要求

(1)、传统水环境监测技术

传统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理化相结合的监测方法,水环境监测技术由最初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到之后的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的运用。

(2)、非传统水环境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是利用水生物对水体有害物质的敏感性,通过对不同水生物在不同水质环境条件下相应的活动变化状况测定和分析,得出生态系统已经发生变化或已经产生影响而没有显示出不良效应的信息。

遥感监测技术主要对大范围的水域进行监测,水体及其污染物质的光谱特性是其进行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依据。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主要是建立监测站点实时监测水环境状况,及时发现污染事件,随时做出水质状况报告,并建立水质监测模式,做到水质监测的预报。

(3)、环境管理(预警)对环境监测的新要求

采用传统监测和非传统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分析方法,建设完整的信息化数据,完善模型分析,及时、科学的让信息化服务环境,是环境预警对环境监测新的要求

二、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科学统筹管理

以地表水监测为例,在流域水环境监测种存在行政界限断面问题;网络管理按行政隶属关系运作,条块管理现象严重,监测方案不统一,导致区域间环境监测数据差异。这种分工不明确也就导致了监测路线的混乱,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导致资源利用没有充分优化。

2、 有机污染与无机污染监测力度不协调

我国城市河流及各大水系均以有机污染物污染为主,所以环境部门对水中有机物监测的研究的投入巨大。对我国水质监测指标中无机物污染的项目研究综合投入较低,二者监测力度不协调不协调。不利于我们掌握水环境的污染情况和得出准确数据,达不到有效监测和控制的目的。

3、 缺乏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

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还未达到一个项目一个标准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分析方法适用性低,对于98项受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水排放标准控制的污染物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另外,水质分析方法缺乏体系化和系列化,使得已颁布的标准较为尴尬。

4、 缺乏科学有效得调研

缺乏科学有效的调研和行动力,对以往的经验过于依赖,制定的水质监测项目与水环境状况匹配度较低,其一,水环境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出现对某些污染度较轻的项目进行反复地、重复监测的问题;其二,水环境监测项目具有片面性,仅仅着眼于水体本身,对浮游生物,底泥的监测不到位。

5、 不能满足环境预警的要求

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对水质自动监控、信息集成与传输、卫星遥感、气象与水文、信息整合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这就需要科学统筹和高效运作管理模式。而我国在水环境监测方面的管理缺乏统筹,分工混乱和多家管水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

三、解决水环境监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

为了使监测结果更加如实的反映水质状况,更加科学化,应当加大水环境监测的研究力度,将长期未检测出活在标准值一下的项目删减掉,增加有无机物污染监测项目,争取有机物单项水质控制指标代替综合控制指标和无机物化验数据更加精确。

2、 加大监测仪器的研发

引进国外技术和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水污染实际情况,加大对现场监测、自动监测和在线监测类仪器的研发,实现水环境监测仪器的本土化。摈弃盲目引进国外先进仪器的错误理念,避免造成国内水环境污染和国外仪器的不匹配,致使监测结果不真实。对于现有的设备,例如采样器进行测试筛选,并进行有效推广。

3、 建立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要与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适应,参照西方先进国家的分析法,针对我国饮用水源、地表水及废水等建立相应系列的标准分析法,在应急监测中对污染事故可以能及时判断与分析,完善实验室内和整个水环境监测程序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4、 建立有效的生态监测和监督机制

监督执法需建立一个快速反应队伍进行具体实施,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水环境监测,努力做好水环境监测工作,切实改善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安全用水。生态监测机制可以弥补理化监测的不足,具体表现在生物监测领域:其一,监测灵敏度搞和功能多;其二,具有连续监测功能,可以综合反应环境质量状况。

5、 预警建模及相关数据库的建设

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对水质自动监控、信息集成与传输、卫星遥感、气象与水文、信息整合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建立地表监测和高空监测预警机制,即水质自动监控和基于卫星遥感的GIS技术,对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储存。在预警体系中运用BP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地表水COD灰色预测模型和WAPSP5模型等水质监测方法,建立快速高效的水环境应急机制。

四、结语

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我国水环境监测中,比较突出的是不够重视和落后的监测技术。做好常规水环境监测,稳步推进水环境监测的现代化,阶段性的实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对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进行引进和借鉴,并将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与水环境监测结合起来,提高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李斌.浅谈水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2)

[2] 刘颖,刘丹.中国流域水环境监测现状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03)

篇9

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威胁。在经济大发展的今时今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环保的意识以及自身环境权益的维护意识都日渐提高和加强。

社区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范围。社区作为一个既是中观又是微观的层面,对于环保的意义非凡,它可以作为一个全社会环保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又可以作为一片试验田。同时,将环保事业着眼着力于社区环保对社区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社区环保必然需要政府的协调、市场的调控及社区内公众的全民参与,也就是说社区环保是将几者关系有力协调的良好契机,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切口,特别是相关硬件设施及人文环境的建设。

对于社区环保,我们的态度是治标治本,我们的思路是从环境污染的预防治理到社区环境建设,我们的落脚点在于“建设”,怎样创新社区管理以最终创新及完善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环境的规划、管理、监督和执法,包括自治组织、基金会的创立等等。

一、社区环保的现状及其弊端

(一)现有社区污染治理主要方式

从污染治理的方式看,以政府主导的行政治理方式是最为传统的方式,但以市民环境维权为主要目的其他治理途径也同时存在,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的总体结构,概括如下:

1. 行政治理方式。目前各类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都为行政环境执法提供了制度标准。由于单个社区的微观环境污染对整个城市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有限,影响范围较小,因此难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而主动采取治理行动,以至于一贯被动地采取措施,政府被“赶着”治理社区环境。比如说环境,就是市民通常采用的方式。但是就当今社会大部分市民的环境意识而言,只要这些污染不危害到个人利益,甚至说不严重危害到个人利益,市民们是很少会选择“向上反映”的。

2. 直接交涉途径。指污染受害居民直接同污染者进行交涉,要求停止污染行为和进行赔偿的单方面维权行为。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双方直接博弈的过程,博弈者的个人因素对博弈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污染受害居民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且受到个人知识水平、信息获取、能力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治理的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说较为有限。

3. 司法诉讼方式。指污染受害居民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要求污染者停止污染侵权和进行赔偿的方式。由于诉讼途径一般需要当事人较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加之目前社区污染方面环保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的不尽完善,以及客观污染取证方面的困难,诉讼成本较高。

4. 第三方调解方式。指通过第三方出面主持,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达成协议,消除污染、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目前污染纠纷调解的第三方主体主要为司法部门或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实践中,调解方式多发生在居民之间的污染纠纷上,以自愿为原则,在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缺乏相应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治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行政治理、直接交涉、司法诉讼、第三方调解方式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方式的总体框架。从社区层面污染治理的方式看,以行政管理和执法为主,由行政系统推动执行的政府包办模式仍然在现有社区污染治理体系中占了绝对主导,市民对环境污染矛盾解决主体的认知存在着明显的“政府依赖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环保的必要性

目前苏州的环保工作也是以行政治理为主,主要依赖政府。同时,政府对环境的保护主要侧重于从整个城市出发,针对社区层面来开展环保工作的意识较薄弱,工作较欠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区层面的环保对于社会的环保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各个击破”的意义。

面临以上现状,首先需要提高对于社区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其次需要建立一个社区环保的体系,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体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代替政府所唱的“独角戏”。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这样一个做“人的工作”的职业,有利于联络各方资源,将社区环保的“资源网络”构建起来,协调各方关系,以形成一个居民、政府、企业以及第三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环保体系,搭建一个汇聚“生旦净末丑”的戏台。

二、社区环保的社会工作介入

本文研究的社会工作要介入的社区环保的领域主要限定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社区居民环境权益的维护问题。

社工及社工组织的介入主要表现在协调个体(居民)、政府、企业、组织(NGO)这些环保相关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多中心治理和管理模式,上下协同,多元互动。具体说来,这些行为主体都需要增强意识、明确定位、强化责任、提高能力,但又各有所侧重。

(一)居民层面:增强意识,提高公众参与

篇10

美国著名生态作家蕾切尔・卡尔森撰写的《寂静的春天》被称为美国生态小说的代表力作,其环保思想和生态文明意识对当时美国乃至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激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环境危机。笔者拟就该部小说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表现等方面做一探究,在此基础上挖掘其长久的现实意义。

一、《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形成的原因

《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绝不是无中生有,是基于作者本身的经历、当时时代的环境,具体如下:

1、从小受到其母亲热然自然的影响,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由衷之情,奠定了其创作小说情感基调与基础。面对当时美国20世纪初期工业经济发展带来对环境与自然的巨大破坏,作为深爱大自然与环境的有良知和责任心的作者,自觉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思想作为自己写作小说的任务之一。

2、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蕾切尔・卡尔森写作《寂静的春天》提供了非常多的现实题材和时代大环境。美国20世纪初期,农业上大量使用药瓶与化肥导致空气、水与土壤的污染,工业上汽车的大量出现导致空气进一步遭到污染与破坏,生活和工业上的排放物污染大量的河道与湖泊导致鱼类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以及人类用水的污染;军事武器发展,比如核武器的实验爆炸对全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所有这些均为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写作提供了现实版的活生生的素材。

3、当时美国思想界中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出现为蕾切尔・卡尔森《寂静的春天》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撑。20世纪美国由于其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环境污染问题,引发很多思想家的忧虑与思考,纷纷提出生态环保的思想,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伦理学、罗尔斯顿提出的荒野哲学和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等等,这些形成了当时的生态整体主义观,主张将伦理道德拓展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要求和谐相处,反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与做法。这些生态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蕾切尔・卡尔森,成为其思想中的一部分,促使作者将生态问题作为其创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的体现

《寂静的春天》展现出的环保意识,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态文明意识与低碳观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而来诸多生态主义的观念。

首先是一再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作者以一个小镇为例子,小镇污染前是绿树葱葱、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污染后导致人与动物疾病丛生,医生束手无策,指出这种惨剧出现的根源在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预与介入,表达了作者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互依存关系的思想。为此,作者在小说《寂静的春天》中反复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互相依赖与互相制约关系,在15章中提出了今天都还非常为我们称道的观念――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同时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就向人类提出了爱护大自然和尊重大自然的劝诫。

其次,一再批判人类过分干预自然的做法。关于这一点,作者蕾切尔・卡尔森主要通过描写化肥与农药等给环境造成各种污染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过分开发自然行为后果极其忧虑与批判。在小说中,作者指出人类控制自然的做法不可取,因为这种极力控制自然的做法最终导致人类自身受到伤害。

最后,作者一再主张人类非中心主义的做法和思想。作者在小说中指出人类中心主义[1]是一种狭隘的、短见自然观念,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珍惜其他生命,重视人类以外的自然界所有成份的作用。

2、再现了当时美国现实中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分析现实环境污染的原因。在小说的第十四章,作者展现了人类环境的污染带来各种困惑与疾病,通过大量的事实描述,揭示了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祸根就是各种农药的使用,同时指出使用农药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最后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3、提出了美国政府和人类应该采取措施积极保护环境。作者蕾切尔・卡尔森在《寂静的春天》中除了分析美国当时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外,还提出了诸多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2]。一是人类务必要抛弃自我中心主义的指导思想,树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系统观念。二是在发展模式上,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用科学的手段,而不是单纯采用技术的手段推动人类发展,所谓科学的发展就是在尊重与爱护大自然的基础上来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发展的理念。

三、《寂静的春天》环保意识的现实意义

《寂静的春天》展现出诸多的环保思想与观念,比如人类非中心主义、人与自然在发展和谐文明相处等生态环保意识,对当今我国正在推动和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诸多的现实意义。

1、《寂静的春天》表达的人类与自然务必要和谐相处思想,启示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务必要坚持保护自然前提下进行开发与发展。

2、《寂静的春天》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强烈批判,启示我们要牢牢树立生态整体系统环保主义的观念,在发展中坚持系统平衡协调的做法。

总之,作为生态小说家的蕾切尔・卡尔森在《寂静的春天》中,反复通过各个角度展现了浓浓的生态环保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美国文学界对现实社会发展环境危机的关注与思考,彰现了小说强烈的问题意识,对当时美国乃至全球产生重大的现实影响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