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0 16:51: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篇1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51-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发展迅速,新市场日益增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挑战。高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高校是他们步入社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因此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对大学生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学生经历和阅历尚浅,大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自身的发展、职业规划、创业发展等问题认识还不完全成熟,对部分大学生而言甚至存在一定盲目性,因此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必须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含义

从字面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关于创业理论实践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有学者指出创业教育是一种关于创新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主要体现在受教育者在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的教育活动。也有人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同时也是目前教育教育界一直高呼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深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都有相似性,其主要理念大致都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创业意识、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创业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的系统工程,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具体来说,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在个人或者团体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创业者能力、社会适应性、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以此来开展创业活动,保障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或者成功创业者要给大学生讲授、传授创业相关知识、理念、精髓和技巧,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计划。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与创业目的有密切联系,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针对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开展教育;其次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等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说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创业精神学、创业知识论、创业实践论。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方面

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心理动力倾向的外在表现,它是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创业的需要、兴趣、动机、信仰和世界观组成,这些在创业意识中都会体现出来。创业意识影响着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态度和行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他们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树立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创业意识势必不可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个创业者最基本的诚信保障,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把他们思想品质教育放在首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质是大学生创业热情和激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思想和创业意识,主要体现在无论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其次是创业心理教育,众所周知创业具有一定风险性,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要加强创业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创业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风险或者困难都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在挫折面前创业者要科学调节,树立自信,敢于承担风险。通过创业心理教育,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日渐成熟。第三广泛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不容忽视。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创业者不能闭关自守、闭门造车,良好的人际交际决定着创业机遇。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要和工商、税务、银行、客户、企业职工以及市场打交道。这就要求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更是贯穿企业创建的全过程,这就对创业者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加强社交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首先是创业知识教育。创业的挑战离不开创业知识的积累。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知识直接决定着创业者的创业目标。曾有学者调查发现许多创业家的成功方式,尤其是在高科技高层次领域取得成功的创业者,无疑不具有深厚的创业知识。虽然这些成功者的学历学位背景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成熟的思维模式、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和洞察敏锐的认知能力。概括起来大学生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工商管理知识,大学生创业所需的企业管理知识,大学生创业所需的金融、财务、税务知识,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法律法规知识,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公关交际知识。综上所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是系统而繁杂的,大学生想成功创业,必须有科学的规划,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要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业项目,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进行这方面知识培养。

其次是创业能力教育,创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决策能力。决策能力就是当创业者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应对现有的状况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是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活动。狭义是指在企业内部,为使生产、营业、员工、财务等各种业务,能按经营目的顺利地执行、有效地调整而所进行的系列管理、运营活动。第三是创新能力。同志曾经提出“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进步的核心。国民的创新能力,不仅事关自己的事业发展前景,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力的重要标志。创新能力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21世纪的一本“护照”。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具有战略意义。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者孜孜不倦苦苦追寻的问题。为了构建更适合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教育,为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高校教师首先应当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这门课程中狠下功夫,拓宽视野、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完善创业教育制度体系。作为高校要建设强有力的创业教育师资、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在创业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切勿偏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轨道,务必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作出成效。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75-02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时代呼唤创业教育。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展的迫切要求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使其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并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和地位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旨在教育大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增强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大学生创业就是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大学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后,既可以培养创业或就业的能力,也可以树立起就业的自信心。即使毕业时不能创业,也可以为今后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业务拓展进行知识积累。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新的就业工作岗位,不仅是高校落实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关注大学生创业,高校创业教育风起云涌。随着社会创业飓风的刮起,社会极为关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从2002年起,国家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同时,社会上也启动了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教育,各类创业大赛竞相举办。2004年4月2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响应这一号召,许多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际锻炼的平台,并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功创业。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表现在:

1.课程改革进程缓慢,难度大。创业教育要纳入教学,涉及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调整、教学系统的改革、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等诸多问题。同时,创业教育课程目前尚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学科内容,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等,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对许多学校来讲,创业教育还是喊的多、做得少,要真正纳入教学尚需时日。

在教材建设方面,目前,试点院校选用的创业教材大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KAB、SYB项目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的教材。虽然这些教材本身质量比较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但终究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发展基础编写的,与我国的国情还有些不符。

2.创业实践教学开展难度大。创业实践教学的深刻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但从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无法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问题,即使有,设立的门槛也很高,学生很难获得;在创业实践的场地问题上,大部分学校用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场地都非常缺乏,要么是把牌子挂在某个办公室,要么是在一处简陋的地方摆上几张桌子,难于建设专门的场所。

3.创业师资力量匮乏。鉴于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而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目前还十分缺乏。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一般都是由三类人组成,一是经管类学科和法律学科的专业教师,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并没有创业经历,因此其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往往与教授一般的专业课没有太大差别,对学生创业缺乏直接的指导意义。二是担当从国外引进的KAB、SYB等创业指导项目的实训课程讲师。这些人是经过统一培训认定的,但其中一部分人由学校教师兼任,存在着专业理论知识欠深厚和创业或企业工作经历欠缺的问题。三是高校邀请的企业家。他们通常给大学生开设一些创业讲座,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临时而不长效、分散而不系统的问题。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教育实效

(一)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快创业教育进程。课程内容和体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要改善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良现状,必须在教育教学上作出及时的调整和革新。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必须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作用,逐步构建、完善多元化的创业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构建“培养目标+课程类型+实施途径”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以“培养目标+课程类型+实施途径”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丰富创业教育理论,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业教育是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协作,学会学习的教育。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编写相关教材。教材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创业技巧、企业经营管理、创业风险的防范等内容,并以创业需要为切合点,在原有的职业道德、法律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编写补充教材,挖掘、开发、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同时,注意专业学科中相关内容的更新,引导学生站在相关专业技术、材料、手段等最前沿,为今后创业奠定专业基础。

再次,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创业教育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创业教育课程无论是被列为公共类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校都应该按教学计划要求,保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一般来说,创业教育课程总学时以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宜。

最后,改革课程教学评估模式,促进创业教育健康发展。一方面,应建立一套完整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社会实践活动、职业能力提升状况、接受培训情况、顶岗实习情况、个人创业实践情况等内容的电子档案,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和实践情况的评估体系。另一方面,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相结合的能力作为学生创业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一方面,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亲身体验创业的艰辛。另一方面,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如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等。同时,学校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扩大对创业实践基地的投入,从经费上给予保证,给予重点扶持,从场地上给予保证。同时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在人力上给予保证,使学生在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中提高创业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创业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保证。创业教育课程与经济学、管理学比较接近,高校应组建一支以经济学或管理学专业为核心的,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团队。一方面,可以通过脱产培训、在职进修、对外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安排相关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请进来―内部消化―走出去”的方式逐步改变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状况。此外,还可以从社会上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创业团队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尤其是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更应该由优秀企业家或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担任,这样即节省了培训现有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提高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开展创业教育,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大学校园创业热潮的呼唤,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创业领域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新的教育价值取向的要求,是我国高校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1)

[2]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2(10)

[3]石加友.“六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4]周怡倩.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有待改善[J].北京教育,2010(4)

篇3

创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女性占人口的一半,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的素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可是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却由于缺乏工作的机会从而不能真正学有所用,为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一份贡献,从而也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打折扣,而女性的真正解放也将大受阻碍。女大学生通过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对社会作出贡献,也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

一、 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在大学教育阶段,女大学生虽然与男学生享受着平等的教育学习机会,但由于先天的生理、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却面临着就业、发展机会等的不平等。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03年开始,就有30%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生。要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减少就业风险,不但需要女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创业素养。

现实情况是:一是女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低于男大学生。传统女性角色被定位是贤妻良母、贤内助,社会对女性的家庭期待大大高于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这样的角色期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也严重影响了其女性潜能和效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她们创业意识较低。

二是女大学生创业领域偏好于传统服务业。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特点,女性从事第一产业创业的较少,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创业的较多,尤其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这也和女性自身的性别特征相关。

三是女大学生创业基础中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家庭在经济方面能对其以后就业和创业的资金资助能力十分有限。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的机构基本没有,虽然一些城市有针对女性的创业贷款,如天津市,但贷款数额较小,而且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贷款。因此,从经济基础看,女大学生很难获得创业起步资金和运行资金,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难题。

四是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环境缺乏。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特别对女大学生来说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女大学生社会经验严重缺乏,没有资金源、客户群,更没有管理经验,社会经验和人事交际圈基本上还处于空白,且运用民间借贷及政策性贷款融资等渠道的优势又明显弱于男性,几乎没有任何创业培训,也缺少切实有效的促进创业的政策引导,要把理想主义的创业精神转换为实际创业是非常困难的。社会大环境的不足,使得女大学生创业成为当前就业“热”中的“冷”选择,少数人的成功和多数人的失败表明,女大学生创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此可见:女大学生同男大学生相比,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自身生理特征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挑战。而目前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这势必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要求,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二、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创业教育是一种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修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情感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形式。我国自1997年清华大学主办“创业计划大赛”活动以来,不少高校开始开设创业类课程和培训。但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同时,大部分高校不仅缺乏对创业人才培养理论的系统认识和把握;还缺乏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师资;在创业类的课程设置和项目立项方面,与其他国家、地区也存在着明显的通识性的差距。这直接导致了创业教育在操作层面上的缺陷。在创业经济时代的今天,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国外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根据美国高校18份创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现其中涵盖了116个不一样的主题,其中有六大主题较常见提起:战略与竞争分析、成长管理、发现和产生创业想法、风险管理、财务和创造力。长期以来,尽管大量研究者在创业研究,创业行为等方面取得成果,但理论精确性不够,这是造成创业课程设置差异的主要原因。对此,学术界一方面在创业教育方面开设了创业实践和创业理论课程,但创业实践课程居多,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也越来越系列化,如:企业家精神、小企业管理、企业咨询、创业计划与写作、风险投资、家族企业、机会管理、创造性思考、特许经营开发、创新评估、技术转移等课程。

四、 构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高等学校女性创业教育课程从课程属性上可分为学科课程、通识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为了更明晰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高等学校女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女性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为核心,通过创业通识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为手段反辅专业课程。

(一)女性创业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

女性创业通识课程设计得越科学越规范,它实施的效果就会越好。精心构建一个科学的女性创业通识课程体系,显然是保证创业课程顺利实施的良好策略。以设置专题的形式开展女性创业通识课,专题内容涉及《女性成为创业者》、《女性创业的动机与投入》、《女性与人力资本》、《财务知识与商业头脑》、《女性创建管理团队》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式相结合,理论采用专题的形式开展,实践环节采用模拟创业实验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对于实践环节给予学生创新学分计算。

(二) 女性创业实践课程的构建

创业实践课程是指为了完善女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参与现实的创业经营管理工作,多方面训练学生,增强女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女性学生创业个性的课程。主要分为模拟创业实验和创业实践两类。

1.模拟创业实验

模拟创业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虚拟的创业教育训练系统或虚拟的创业公司,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创业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即从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团队组建、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都由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增长相关知识。

2.创业实践

篇4

一、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什么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开创性的人,而这种人就应该具有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社会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技能。同时要掌握独立工作的能力跟技术。那么大学生创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第一,大学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兴趣与所学专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自主创业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的自强意识、自立意识、风险意识等,同时更能培养出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第三,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助于为国家造就出一批年轻且有朝气、有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第四,那就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有利于缓解我们国家就业压力。

二、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由于目前是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导致出了一方面有一部分中小型的企业相继倒闭,下岗的人员也不断增多;同时呢,国家机构精简,减员分流;而另一个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增加,导致毕业生大量涌向市场。最近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有近300-400万的大学生一时间找不到工作,而且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每年都有所增加。他们或是四处奔波,或是待业在家等等。可以说在这样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战胜别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很显然,大学生如果没有过硬的能力和技术知识是绝对不行的。那么就高校而言,怎样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何提高大学生对创业能力也就直接关系到了它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这对高校教书育人的质量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外比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守旧过时的教育观念一直在一些高校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且管理模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当今高校培养创业性人才的各种问题了。

三、 大学生创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因高校扩招而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一直困扰着我国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因此府对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贷款,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条件以及政策上的照顾。同时教育部门也非常支持和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些举措都为大学生投身创业创造出了非常有利的件。另外当代的大学生思想解放,敢为人先,而且创业的热情也比较高。特别值的一提的是,现在的大学生考虑问题更加理智、心智也更加成熟同时创业的途径也加更加多样化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知识密集,技术先进。而且而大学生创业者的文化程度也高,可以用所学到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创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在技术创新上独树一帜。

(二)不利因素。据了解,目前非常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曾想过要自主创业,但内心却充满矛盾与焦虑,一是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项目。二是缺少自信,因为自主创业首先一定是有风险的,其次大学生也害怕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失败,因为他们输不起。所以说他们充满矛盾和焦虑。在向往创业,渴望创业的同时。又担心创业,害怕创业。另外还有一部分眼高手低、心浮气躁者,认为一些东西很简单,很容易,但是让他去做他却做不来。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太少。如果说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那就要要求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与阅历。首先要对自己的创业条件进行分析,不能盲目的创业。其次要制订好创业的计划。最重要的是还要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市场的信息;做好市场风险预测,理出经营思路;还要学会理财、沟通技巧、企业管理等等。这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个很严峻的考验。

四、 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采用渗透模式,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因素渗透在专业教学内容中,并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另外多增设些与创业教育紧密相关的课程为选修课;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尽量让校内的实习课程真实化,这样才能提升校内实习课的质量。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要探索出智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要把传统的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为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的方法外,还要探索出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进来的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欲望的教学模式。

三是丰富考核形式,创新评价学生的机制。在评价机制上,创新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 要建立起来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机制。让笔试、口试、实操等方式并重,可采取提交创业计划书、企业调查报告、商业策划书等方式作为学位论

四是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步,大力引进和培养一些高层次专业人才,之后起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然后可以考虑从企事业单位聘任一些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优秀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另外在聘请些事业有成的中外企业家或者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作专题讲座,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使得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创业理论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新欲望、创业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其次,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因为只有教育者懂得如何更好的创业,才能使学生懂得如何更好的创业。另外还要组织教育者深入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要使师资队伍从目前的知识型与传授型向创新性、智能型、全面型转化。

五是实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使创业成功成为可能。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和发展课堂所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氛围。

创业教育,它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观念。同时呢,它也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就是要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创业技能以及创业思维。并最终可以使学生掌握有一定的创业素质跟创业能力。而且现在的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则应该突出强调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同时教育者要做到提高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更要让大学生有良好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一、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世界各国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创业者的创业力。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已发展到320所,在校学生数已超过二百万,理应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看,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2013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按照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独立学院作为本科层次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学生的特点要求独立学院开展更为广泛的创业教育

一般说来,独立学院学生具有有一定的创业潜质。首先,学生普遍较张扬、个性多元,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乐意接受新事物,在人际沟通以及创造能力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优势;其次,学生大多来自城镇,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能给予其创业的资金支持;第三,他们更关注其所支付的成本效益,从而对自身未来社会生活的价值提出了更高的内在要求。可以说,独立学院学生具备的这些特点总体上符合创业者的基本素养要求。

(四)独立学院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和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三本身份”的歧视与偏见和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和服务能力不强及毕业生就业观念偏差、心理问题突出等原因,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难以达到人们的预期,就业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我国独立学院的科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创业带动就业,必将有助于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从而推动独立学院的科学发展。

二、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意识不强

尽管教育部已经明确要求全国所有高校要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下了专门的指导性文件,但独立学院还存在着创业教育意识不强的问题。首先,大部分独立学院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需将其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即可,这种思想,使得其创业教育只能停留在必要性和形势分析上面,忽视了毕业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育,难以取得实效。其次,许多独立学院管理者缺乏前瞻性,只顾眼前利益,认为创业教育时间、精力、经费投入大、短期收效不明显,结果忽视了独立学院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学生自身创业认知出现偏差

大部分学生自身也认识不到创业能力培养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而混个大学毕业文凭,将来找个福利好、待遇好的工作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教育仅是对名牌高校优秀学生开展的教育,而他们作为独立学院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完全没有必要。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现今我国独立学院自身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更谈不上其创业教育与自身整体教育教学体系的融合问题,导致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严重脱节。一般说来,学生的创造性、创新创业能力是难以通过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讲解而提高。因此,当前独立学院这种和专业教育脱节的做法无疑导致其创业教育只能孤立地进行,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

(四)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匮乏

目前在独立学院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中产生的,多数由辅导员老师担任。由于他们大多数理论水平不高,又缺乏亲身创业经历,又缺乏强有力的培训,导致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无法取得实效。

三、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一)增强创业教育意识

独立学院要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应该树立和增强创业教育意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打破保守的观念,树立起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其次还要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国梦的思想,在该思想的引领下进一步增强创业教育意识;第三,要清醒地认识到独立学院不再仅仅是保存知识、培养学生、做学问的场所,更不是被动适应社会的附属品,而是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强大“助推器”。

(二)明确创业教育定位

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必须依据自身现有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地讲,需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自身的历史、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现实需求,行业与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有限,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要想“全面出击”“遍地开花”是非常困难的,而找准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切入点、重点尤为重要。

(三)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实施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能。因此独立学院要努力改变现有师资队伍专业化不足的现状,使师资队伍从目前的“知识型”“传授型”向“智能型”“创新型”“全面型”的人才转化。其次,应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制度。教师队伍应采取聘用制,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从校外各领域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作为“创业导师”来开讲座和辅导,让学生体味直接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定期考核、优胜劣汰。最后,高校应加大现有老师培训力度。提高创业教育师资的理论水平,并给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感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大学教师得先有创业意识[2]。

(四)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所谓创业文化是指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总和。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对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独立学院必须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校园环境。比如学校要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并形成一种创业制度,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设立创业基金,提供经费上的支持;设立专门机构,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开展各项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精神[3]。

(五)大力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在就业指导课程之外单独开设创业基础课程,系统介绍创业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强化创业案例教学等,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其次,还要适当加强跨专业、跨学科领域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达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使大学生能从其所学专业的视角来正确理清自身创业的大方向,减少其创业的盲目性,提升其创业的针对性和成功率。第三,要打造一流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提高大学生实践技能和技术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为此,独立学院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高校与政府合作、与行业协会合作、与企业合作等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学生与他们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共建产学研联合体,使学生不仅可以从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学到知识,还能从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4]。

(六)依托资助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篇6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自主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曾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然而,真要自主创业谈何容易,更何况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本文就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难及难创业”的现状分析,拟提出构筑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与建议。

1大学生创业意义深远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8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500万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及我国社会及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等原因,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近几年面对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方式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大学生创业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深刻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国家审时度势了《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相关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同时自主创业作为一种积极的就业形式,不但可以为自己创造收入,还能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手段之一。据了解,宁波的大学生创业比例从2006年的0.8%提高到1.9%创业大学生累计3000多人,带动就业1万多人。

此外,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创业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作基础,更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从高校发展角度来看,在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之下,通过创业思想的教育、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教育资源实现了“校内——校外”的有效整合,教育方法实现了“课堂宣教——社会实践”的不断融合,这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从大学生个体角度,创业也是推动自身发展的手段,完整的创业过程,对学生人格、品质、能力的完善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建设的最好结合,极大地实现了个体价值,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

2影响大学生创业原因分析

2.1创业项目制约创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直在学校读书的大学生,突然来当老板办企业,往往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合适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同时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独立研制专利产品的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准备创业时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空有一腔创业激情却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2.2资金不足阻碍创业 资金的缺乏也是制约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没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来源,尤其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筹集更为困难。虽然党和国家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已经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申请程序复杂、申请周期较长、担保困难等问题,导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对于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积极性不高。据《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2010年度报告》,2009届宁波市自主创业毕业生认为影响自主创业的缺少资金的占26.1%。目前宁波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为政府科研、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仅占到0.9%。

2.3.经验缺乏影响创业 社会经验的不足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瓶颈,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知识面,然而刚走出校园,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场规律和法则,同时又欠缺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各种理财能力,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一些高校把创业教育局限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内容,多数高校创业教育主讲师资主要来自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这些师资大多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创业经验学习途径,创业经验不足,往往导致在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最终创业失败。

2.4传统思想桎梏创业 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就业观念依然影响,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然后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发展进步,而不是从思想、行动和资金等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自主创业,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不足,在是否准备创业问题上拿不定主意,思想上左右摇摆,最终真正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很低。据前程无忧网调查,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不到1%,其中创业成功不到10%,大大低于欧美等国 。

3构筑大学生创业的长效机制

3.1帮助甄选创业项目 从全国、各省到各高校,每年都有多种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创业计划大赛,在这些大赛中不断有一些优秀的创业计划作品产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作品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转化为实际创业成果。政府和高校在充分利用好各类创业计划大赛成果,组织人员对有关项目开展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筛选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对项目的设计、运作、市场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大学生积极将大赛成果转化为创业实际。此外,政府和高校可就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发工作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开发一些适合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产品资源,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项目选择难题。

3.2保障有效政策支持 优良的创业环境不是几个文件能即时营造的,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降低或取消创业企业门槛,给予创业者提供场地的方便,探索总结有利用大学生创业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政策。具体可以包括:各地可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创业孵化器,将创业者凝聚起来,为创业人员提供经常性的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在政府的指导下形成各类松散的和紧密的联合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使创业企业的成本最小化,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如宁波鄞州区团委开设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新大楼,专门开设2000平方米的创业场地作为“创业见习”和“拎包创业”场地。在给创业见习青年提供免费创业场地的同时还为其配备电脑、办公桌椅等创业办公用品,让创业青年只要“拎包”就能创业。

3.3提高创业综合素质 合理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高校应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加强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师资力量,这就要求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高校可以从校外各领域聘请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担任“创业导师”。此外,在创业教育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设置专业等具体情况,申报和设立各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如营销师、购销员等,以学生创业需要为切入点,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4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

“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只有到在良好的环境及政策扶持下,高校毕业生创业才能披上有力的翅膀,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刘洋.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4,(2)

篇7

1.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浪潮中,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和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中,大学生创业园是当中最关键的一步,它创新了创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将课堂放到了基地,将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现实的创业,完善了整个创业教育体系,营造了更加真实的创业环境。

2.大学生创业园与社会企业功能上的区别。

在大学生创业园的管理上,为了给学生一个更真实的创业环境,管理者们往往会硬搬来社会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而忽视高校开设创业园的真正意图,最终出现很多创业园无法运行的局面。企业中对于项目的管理注重的是项目的市场效益,而高校创业园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的体系而设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一个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应该掌握的知识。高校创业园虽要关注项目的成败及效益,但更应关注的是对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必要补充。大学生创业园面对的对象应是全体大学生,而不是极少数几个在创业上有想法的学生。笔者在淮安市高教园区的访谈问卷中,竟然发现有半数同学不知道学校有大学生创业园,而真正参与的一成都不到,那么这样的创业园建立对于创业教育的推动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

3.高职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定位。

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与定位密不可分,而高职院校的创业园的定位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定位又要有所区别。普通本科院校的创业园更注重所学专业与项目的联系性,同时在科技含量上的要求也要高于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学习技能为主,除了项目与专业略有联系之外,更应关注学生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能学习,关注学生对于整个项目实施流程的了解。

二、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评价模式及缺陷

1.项目评价的含义。

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及评价方式是各校大学生创业园正常运转的首要任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评价模式均为企业中的项目评价管理模式。

项目评价的传统定义认为项目评价就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的预测、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的投资经济效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在项目评价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学者将之表述为:“项目评价是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和决策,采用合适的评价尺度,应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所进行的评价活动。”相对传统的观点来说,这种观点更强调项目全过程的评价。

2.项目评价的缺陷。

在实行项目评价的过程中,企业项目的实施必须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分析,更多的是关注经济效益的分析。根据各高职校创业园的入园标准,经过层层选拔并由专家论证通过的项目才可入园。那样入园项目在整个竞选项目中所占比重极低,能够接触到项目实施领域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项目的实施却又是最关键的地方,这就直接导致项目领域涉及学生面太低,与建立创业园的设想完全不一致,对整个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就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三、项目流程评价方式

1.项目流程评价的概念。

什么是项目流程评价?笔者认为,项目流程评价是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管理而建立的,对于项目实施的效益性实行有效的控制范围内,更加关注项目实施前、中、后各个阶段中项目实施者都应该关注的主要内容,并在项目管理者的引导下提升项目实施技能的一种评价方式。

该种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习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学习,而不是关注项目效益。可以认为,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项目的实施领域,从而更好地体会项目实施的要点。

2.项目流程评价的要素分析。

(1)项目流程评价的评价主体。对于每个具体项目而言,项目评价的评价主体是项目的管理者和指导教师,而对整个项目而言,评价主体则是创业园的管理者或监理机构。

(2)项目流程评价的目标和方式。项目流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项目参与人了解和掌握项目运行各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项目实施情况,找出问题的关键,及时调控,总结经验。

流程评价的目标决定了评价的基本方式。项目流程的评价必须采用学生自查与指导教师核查的方式。通过自查学生理解每个流程的主要任务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在每个流程找出项目实施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策略以应对。通过指导教师核查,督促学生进行必要知识及技能学习,并在学生的问题探究和决策上给予建议,以提升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每一个项目都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上交本阶段的实施报告分析及应对策略。

(3)项目流程评价的范围。因为项目流程评价是针对高职院校创业园而设,所以项目流程评价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熟悉项目运行不同阶段的基本情况这一特点,项目流程评价的范围包括有组织的评价、进度的评价、资料的评价、费用的评价。

3.项目流程评价的特点分析。

(1)体现了创业园的教育功能。企业项目评价关注的是项目的经济效益,而项目流程评价更关注学生在创业项目中创业技能的学习,这更体现了高校创业园与社会创业园功能上的区别。

篇8

1.要厘清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它能够使原来的成本曲线不断更新,进而产生超额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而创业是创业者利用自身或者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创新和创业存在性质上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而创业推动着创新。从总体上说,一方面,任何创新以及创新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和实现都会引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从而为创业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本质上,创业是人们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至少对于创业者本身而言,创业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创业是创业者的一种能动的、开创性的实践活动。如果创业者的创业一开始就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许有了创业的开始但可能无法取得创业的成功,原因在于简单重复的创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挤压而最终被淘汰,创业者只有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才能最终获得创业的成功。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任何创新只有用于社会、用于人们的生活才有现实的意义,创新的价值就在于将创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造福于人类社会。要实现这种转变,根本的途径就是创业。创业者可以是创新者,也可以不是创新者,但创业者必须能够发现社会需求,并将创新与这种社会需求有效地结合;创新者可能是创业者,也可能不是创业者,但其创新的成果必须要经过创业者才能推向社会,实现其价值。

2.要厘清大学生群体与创新创业的关系。传统的大学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要,大学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扩展。德国的大学最早提出了大学也具有科学研究的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和实现使得整个大学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创新中心。仅以我国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为例,全国高校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占比为81%,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比为64%,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占比为76.6%。由于大学具有了科学研究的使命,成为了创新的中心,大学必然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展开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思想氛围。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创新潜能最强的群体,在经历过大学创新思维的熏陶和创新活动的历练后,大学生本身或者已经取得创新的成果,或者为未来的创新提供了潜在的准备;另一方面,大学作为创新的中心,本身也有大量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必须要用于社会、用于人们的生活,才有真正的价值,也就是它们必须要进行社会转化,能为整个社会带来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大学生一旦毕业就必须面临就业,最有效率的就业选择就是通过自身的创业把自身的和学校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样,大学生既实现了自己的就业梦想,也报效了国家和社会。此外,大学生经过大学的教育所养成的创新能力在日后的创业过程中必将彰显出来,使创业及创业成功的过程转化为一个新的创新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大学生是双创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不可替代的力量。

大学生参与双创的重要意义和优势

1.双创不仅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并进而形成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和消费使用,带动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大学是创新的中心,所有的创新只有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才有实际的意义,大学负有社会服务的使命,而这一点恰好是履行其服务使命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通过将大学或者自身的创新成果以创业的形式在社会中得以实现,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必要性。大学生是年轻人,充满创新的活力,一代代的大学生就可以将创新源源不断地持续下去,它是社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动力。

2.双创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使其具有一种内在的创新潜能,通过创业实践,不仅把大学生的创新构想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实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梦想,而且自身创新和创业梦想的实现,一方面,表明了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创新和创业的结果必然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双创既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创新就是要做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创业就是要以独立的、自我的精神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如果把创新和创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大学生以独立的、自我的精神做人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既削弱了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使自己失去了不断发展的动力,而这种创新如果不能与创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可能只是纸上谈兵。

当今,世界创新无处不在,创业机会也无处不是,确实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有利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创业的优势可圈可点。首先,大学生是年轻人,年轻人就是有未来的人,有未来的人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必要进行拼搏,而拼搏就意味着有创新创业的可能。其次,在大学生的面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和未知的生活需要去探索,他们也必须要探索,否则,就只能止步不前、坐以待毙。正是这种对未知的探索,使他们更加具备闯荡和冒险的精神,对每一件事、对未来的每一天,他们总想去闯荡和尝试,这是一种对未来和新事物的渴望,这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支柱。最后,大学生群体比之于其他群体,在创新创业上有着“大学”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大学生经过科学的训练,更加具备将自身内在的创新创业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成果和创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所构建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使命,使得大学不仅在创新上而且在将创新转化为社会服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氛围,大学生群体凭借这一优势和环境状态,在学习期间或者毕业后就更容易实现创新创业。实际上,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研究的过程,而且,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和社会服务的典范,也使得大学越来越容易实现官产学研的高度融合,这就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大学生参与双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大学生缺乏进行双创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创新创业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实现途径,如果不能有效地掌握这些规律并熟知其实现途径,有可能使得大学生在迷茫中探索,既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失败。为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双创基本常识和方法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大学必须为大学生开设与此相关的专门课程,同时,大学还必须使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大学的科研过程融为一体,而且,也必须使大学的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大学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研究的平台,以及将这种创新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模拟创业或者实际创业的平台。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校的周边建立了许多科技研发基地,引进了大量的企业入驻这些基地。进入基地的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或者对大学的责任就是必须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创新实践,并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的梦想。在德国,政府明确要求企业必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习的基地和机会,政府对这些企业还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无论是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平台,还是通过大学与外部之间所共同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其目的就是为大学生的双创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2.大学生进行双创缺乏休学的制度条件。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大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学分方可毕业。有的高校还规定每个学期必须选择多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以及相应的绩点。如果大学生由于创新创业休学,就可能导致其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达到绩点,当然就会影响其正常毕业。所以,将大学的“学年学分制”转化为终身学习的学分制不能不成为必要。另外,如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后所取得的成果与大学生学业的毕业要求之间进行有效的挂钩,也是必须要进一步探讨的。如果说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认知世界、改造世界,那么创新创业所取得的成果不仅说明大学生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所需的知识,而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3.大学生进行双创缺乏初始的平台资源。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必须要有基本的平台资源,包括房屋、实验设备、生产设施、信息平台等。如果这些平台资源不能事先提供并实现配套,必然使得大学生进行双创一开始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同时,大学生要获得这些平台资源以及开始初始的双创活动,也必须要有初始的资金支持,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对大学生来说,双创活动就成为了“无米之炊”。所以,无论是大学生就读的大学,还是休学和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只要大学生有双创的愿望,都应该为其提供资源平台。这种资源平台可以通过政府直接投资予以建立,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由民间机构建立。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双创可以凭借虚拟平台以及信息体系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一切可用资源,特别是剩余资源,为大学生双创所用。在欧美国家,出现了“共享经济”,大学生参与双创完全可以凭借“共享经济”的方式构建资源平台,实现双创梦想。为了给大学生进行双创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国家必须要大力发展各种与双创有关的基金,基金可以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筹措、专家管理的方式设立。这类基金的根本使命就是要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成为现实,但由于是创新创业,显然存在极大的失败风险。因此,基金的使命必须要包括承担失败风险的责任,政府要为这种失败风险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整体上说,政府在搭建平台、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上,可以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构建信息平台,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包括所有的企业名录以及社会和企业可用资源的信息;二是政企、校企合作,用好创新创业资助基金,尽可能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将政策与市场化经营有效融合;三是搭建展示平台,要像欧美的证券市场那样,构造一个全面有效的路演体系,实现政企、校企联动,如搭建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者与投资者的互动平台;四是对创新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政策性扶持,尽可能降低创新创业者的风险。例如:按照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产业化、产品孵化和早期营销等环节出台相应政策。

篇9

创业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高效的行动力,同时也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及优秀的领导力。可以说创业是创业者发现机会、追求资本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发扬兴趣爱好、理论引导、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以达到学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

从最近几年来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这个群体的人数愈渐庞大。如果这些毕业生都具有良好的自主创新能力,则必然会对推动社会创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为什么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一)社会转型迫使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当今社会正逐渐向创新性社会转变,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业也逐年增多。但是现有社会模式下的企业无法继续容纳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高校毕业生积极寻找市场商机,大胆地寻求出路。高校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场所,肩负着培养高水品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根据我国目前的高速发展来看,高校需要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速度。只有大力培养人才,社会才能加快实现发展,国家才能加快进行创新,经济才能实现稳步增长。

(二)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最近几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近几年具有很强创业能力的毕业生颇受企业青睐,他们往往也有着更强的竞争意识,归其原因,就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制度的健全,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高校需要加强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会选择进行自主创业,这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实属两全之策。

(三)个人能力落后迫使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话,同样也适用于大学生就业。一个人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他在各个方面也不会有重大发展。社会在快速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进步就意味着落后。因此,对个人来讲,创业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会使个人更具备竞争力,在求职过程中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三、该怎样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一)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首先学校教育部门要加强宣传。挖掘创业创新典型案例及先进人物事迹,制作宣传手册,利用期刊杂志、报刊及学校广播系统向全校学生进行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其次,动员媒体为学生营造氛围,通过积极主动的宣传,挖掘身边潜在的创新型人才。最后,说服学生家长对学生创新创业给予支持帮助,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二)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高校教育的重点,也是形成和推动创业的驱动力。要培养这种意识和精神,第一是要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精神,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宣传来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增强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帮持其进行创业。第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校园活动,通过举办创业型社团或创业大赛来增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创新教育的普及面。第三是开展专题讲座,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及教育专家为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开展交流报告,面对面传授经验,为学生们解疑答惑,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以此为引导新创业大学生步入正轨,少走弯路。

(三)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篇10

[摘要] 选取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从创业意向、创业原因、创业知识的掌握、创业能力等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归纳出结论,由调查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构想;创业动机;创业策划实训;创业咨询中心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4?0083?04

[收稿日期] 2014-06-24;[修回日期] 2014-06-25

[基金项目] 云浮市2013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3 云社研[29 号])[作者简介] 张权(1971-),男,广东罗定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管理;刘禄琼(1984-),女,贵州兴仁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图书管理.

地级职院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提升创业教育质量,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我们对云浮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试图探索激励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相关对策,从而提升创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一、调查的实施与资料收集过程

(一)样本的选择

考虑到大一的学生有很多专业课程没有学习,所以本次调查主要选取了管理类专业大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40 份,收回有效问卷137份,问卷回收率达98%。问卷分布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40 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9 份、行政管理专业20 份、旅游管理19 份、物流管理19 份,其中男生60 人,女生80 人。女生比男生人数多,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女生总数比男生多。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创业意识、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打算、企业运营和市场的知识及技能、对创业策划实训课程等方面的调查。涉及的子问题达43 个,调查内容非常全面,为了便于分析,整个问卷主要以为封闭式问题为主。

(三)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于2014 年5 月初到6 月15 日展开,之所以选择此段时间进行调查,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大二学生学习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相关课程,二是学生已开展过市场调查的实训。调查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具体操作是每个课题组成员负责一个或者两个专业的调查,调查前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然后分发问卷,并对问卷中不易理解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对问卷的填写规范进行了辅导。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创业原因分析

1. 创业构想的产生

学生创业的想法来源丰富,有65%的创业想法来自家庭影响和朋友影响,7%的想法来自于传媒影响,28%的创业想法来源于其它因素,包括教师的影响、亲戚的影响以及早年发家致富思想的影响等等。可见,家庭和朋友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其他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以上情况与河北大学生创业情况不同,河北大学生的创业想法主要来自于公众媒体,有60%来自于报刊、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体,有19%来自于父母或亲戚,有13%来自于同学和朋友,有8%来自于教师[1]。

2. 大学生创业的外在动因

在大学生创业的外在动因中,有82%的渴望有自己的实业,有81%表示如果有机会就创业,有52%愿意放弃眼前利益而换取自己实现梦想的机会;有61%的希望把学到的创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有35%的同学创业是为了赚钱,30%的人创业是为了积累经验;有3%的同学不想拥有自己的事业,所以不想创业,有2%的同学表示即使有机会也不想创业。可见,多数大学生是想创业的,而且创业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是总的来看,多数学生创业的原因主要是想实现自己的梦想。

3. 创业内在动因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因比较复杂,这不同于外在动因,经过调查,81%的学生有在创业中接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强烈愿望;有64%的学生认为他们愿意从创业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有57%的学生希望在创业过程中进行创新活动;有7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创业中能够争取别人的支持并妥善解决创业中的各种管理问题;有4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取得成功。可见,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创业的内在动机相当强烈,渴望在创业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在创业过程中锻炼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创业意向

在创业打算方面有86%的学生考虑过创业,已经创业的学生有3%,有15%学生从来没有考虑过创业。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有创业意向。关于创业领域的选择,有9.6%的学生准备在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有52.4%计划在零售业创业,有22%打算在旅游行业创业,18.5%打算在金融服务业创业。可见,大多数学生均愿意选择在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少数学生打算在高科技行业创业。关于创业的形式,有41%的学生打算选择合伙创业,43%准备自主创业,有10%准备加盟连锁店,6%的打算选择家庭创业。在创业地域选择中,60%的学生选择在中等城市,15%选择在大城市,15%选择在农村,10%选择在小城镇创业。通过回访部分被调查的学生,多数学生认为在中等城市创业有很多优越性,比大城市成本低,比小城市条件好,并有较多的商业机会,购房压力不会太大。大部分学生不愿去小城镇和农村创业,因为农村创业机会少、资源条件差、市场潜力小、创业领域狭窄,只有来自农村的学生愿意在农村创业,他们希望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

(三)对创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关于创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差别比较大,在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方面,有27%的学生理解比较深刻,48%有一定理解,25%不太理解。对公司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知识的理解方面,有38%的学生有深刻理解,41%有一定了解,21%不太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法知识的理解方面,有17%的学生有深刻理解,39%比较了解,38%有一定理解,5%基本不了解。对公共关系的理解,只有11%的学生理解深刻,41%比较理解,41%有一定理解,其他学生基本不理解公共关系。在公司战略选择与制定技能的理解方面,有9%的学生理解深刻,35%比较了解,47%有一定理解,9%基本不理解。对公司生产运作方面,有6%的学生有深刻理解,34%比较理解,48%有一定理解,12%基本不理解。对质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有13%的学生理解深刻,31%比较理解,43%有一定理解,13%基本不了解。在市场调查与营销知识与技能方面,16%的学生有深刻理解,39%比较理解,39%有一定了解,6%基本不理解。在风险防范与控制知识方面,3%的学生有深刻理解,33%比较理解,50%比较了解,14%基本不了解。

(四)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多数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创业管理类课程,包括创业管理和创业策划实训课程,课题组就创业策划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做了调查。通过调查,在创业策划实训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与团队协作能力、统筹能力、洞察力、市场调查能力、战略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公司运营管理、财务预算和投资及融资的能力、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2]。

1. 市场调查能力的培养

对创业策划实训课程的调查发现,2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非常有利于市场调查能力的提高,38%认为该课程有利于市场调查能力的提高,36%认为该课程对市场调查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只有6%认为该课程对市场调查能力的提高不是很大(见表1)。因此,共有58%的学生认为创业策划实训对提高市场调查能力相当有帮助。

2. 战略分析能力的培养

调查发现有14.5%的学生认为完全掌握了战略制定的方法和技能并认为能提高战略规划能力,39.7%认为该课程能够较好地提高自己的战略规划能力,有38.2%认为该课程对提高自己的战略规划能力有一定帮助,只有7.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自己的战略规划能力帮助不大(见表1)。因此,共有54.2%的学生认为创业策划实训对提高战略分析能力相当有帮助。

3.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有14.7%的学生认为创业策划实训非常有利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高,有36.4%认为该课程较有利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高,有41%认为对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只有6.2%认为创业策划实训对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提高不大。在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方面,有29.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利于自己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42.5%认为比较有利,24.2%认为有一定的帮助,认为没有多大帮助和纯粹没有帮助的学生分别占3.3%和0.8%(见表1)。因此,共有51.1%的学生认为创业策划实训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相当有帮助,共有71.6%的学生认为创业策划实训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相当有帮助。

4. 融资和投资能力培养

调查显示,有10%的学生认为创业策划实训对提高融资和投资能力非常有帮助,有35.4%认为有较大帮助,43.8%认为有一定帮助,10%认为帮助不大,只有0.8%的认为没有任何帮助(见表1)。因此,共有45.4%的学生认为创业策划实训对提高融资和投资能力相当有帮助。

三、加强地级职院创业教育的思考

通过调查,课题组得出如下结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想法来源多,但绝大多数想法来自家庭影响和朋友的影响。在创业的外在动因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想拥有自己的产业,一旦有机会就创业,说明同学们创业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这与广东这个“经济巨人”有紧密的联系。在创业内在动因中,大多数同学是创业的内在动机相当强烈,渴望在创业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在创业过程中锻炼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创业意向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考虑过创业,并且选择进入壁垒低的零售与服务业,相当大比例的同学考虑合伙创业和自主创业,多数学生选择在中等城市创业。对创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对各种创业知识有深刻掌握的比例相当低,总体上不到30%,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总体上占40%左右,对创业知识仅仅有一些基本认识的比例近30%,只有少数学生对创业知识没有任何认识。专业课程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课题组以创业策划实训课程为例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创业策划实训对学生的能力有多方面的影响,有58%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对提高市场调查能力相当有帮助;有54.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提高战略分析能力相当有帮助。有51.1%认为该课程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相当有帮助,有71.6%认为该课程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相当有帮助,45.4%认为该课程对提高融资和投资能力相当有帮助[3]。

为加强地级职院创业教育,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 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创业动机

建议系部要求老师在专业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特别是与创业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另外各专业负责人在进行专业介绍的时候也要适当介绍本专业多年来创业成功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增强创业动机;教研室在组织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应建议各专业开设创业的相关课程,使学生学习相关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2. 选派精干老师专门承担创业管理课程

创业管理课程,涉及到很多知识和学科,比如涉及到经济法、会计、财务、生产运作、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很多课程,因此在安排授课教师的时候最好安排经验丰富,具有多专业多学科背景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教师授课。首先,专业负责人必须带领本专业团队制订创业管理的教学大纲,相近专业可以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设置应该遵循理论够用,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加大教学过程中“练与训”方面的课时,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教研室必须督促专业负责人拟订好本门课程的检查制度,及时了解教学进度和授课质量,对于不合格情况严重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鼓励授课老师及时提出,教研室统一给予解决或者向系部汇报。

3. 各专业必须认真组织好本专业的创业策划实训

创业策划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创业管理课程的具体应用,精心设计创业策划实训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专业负责人必须精心设计实训方案,包括整体实训要求、实训小组的划分、实训指导老师的安排、评分细则的制定、实训应完成的任务等等。其次,建立实训的奖惩措施。一是要从所在系部经费中划出一笔经费作为实训的专项运作资金,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学生展开调查的一些基本费用、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小组的奖品或者奖金;二是专业负责人必须严格指导教师的考勤制度,对违规严重的教师,今后不安排参与实训,并对其进行批评,以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三是督促实训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凡是不参加实训或者严重旷课的学生一律取消实训成绩,实训指导老师应该制定考勤表,交由所指导的实训小组长考勤,定期汇报,专业负责人可以随机抽查各实训小组的考勤情况。再次,加强专业团队老师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指导素养和能力,通过他们的思想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他们的实际指导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专业负责人在实训方案设计时,应该召开实训筹备大会,由所有实习指导老师组成,会议主要讨论实训方案的设计问题、小组分工、通报相关的实训奖惩制度、考勤制度、激励制度、评分细则等问题。此外,对于个别知识水平或者素质欠佳的老师,专业负责人必须加强培训,让老师们掌握实训的相关技能[4]。

4.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创业相关的竞赛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历来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管理系管理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下,管理类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市场调研大赛、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创业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各种赛事。其后学院职业生涯发展协会借鉴了经济管理系的比赛规则,开设了学院级的创业大赛和模拟招聘大赛;学院职业技能考试中心还开设了创业培训班。这些形式多样的赛事和培训班大大提高了管理类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经济管理系常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并建议学校开设校级的比赛,并设法邀请相关企业对这些比赛进行赞助,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引起相关企业的关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条件,也为企业挑选优秀人才打下基础。

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学院举行的各种创业大赛之外,我们还积极组队参加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的各种创业创意大赛,对于在创业策划中获奖的优秀作品,我们将推荐参加广东省的甚至国家级的比赛。近四年来,经济管理系管理教研室推荐的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创意大赛的获奖作品已达八项,积极参与各种创业大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增强他们的创业动机[5]。

5. 建议成立创业咨询中心

要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学院应该建立创业咨询中心,该中心应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服务。首先,创业咨询中心应该提供企业注册方面的各种咨询,如注册资金咨询、企业法律组织形式咨询、企业注册所需材料咨询、注册流程和费用咨询等等。其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包括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政策,考虑到不同的省份和城市相应的政策会有差别,因此创业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有针对性地收集广东省内各个城市以及我院学生常去的外省城市的相关创业政策。通过创业中心的建立,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必将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动机,且能有助于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赵冬梅.河北省经济管理类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报告[J].教育与职业,2010(10):96-98.

[2] 张志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及其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97-99.

[3] 张权,胡志权.基于创业策划实训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实训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