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市场调查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0 16:51: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行业市场调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流行业市场调查

篇1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针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的基本能力。本课程以作业流程为主线设计十个任务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统领教学全过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着力对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用数据分析来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是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

2.专业工作的需要,与就业对接

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经营计划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依据,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是企业做好经营决策的前提。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与应变能力。

3. 课程定位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系统地阐述了认知市场状况、研究市场发展变化规律、预知市场未来表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调查和预测方法解决市场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本门课程让学生能够综合应用相关课程去做好统计分析、数据处理能力。

前导课程: 《统计学基础》、《企业管理》、《济应用与写作》

后续课程: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4.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市场调查的基本职业能力。具体包括:

1)能够根据调查需要独立设计调查问卷;

2)掌握开展市场调查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

3)能够根据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处理;

4)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2)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具备综合运用这一现代技术手段解决企业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现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态度目标

认识市场调查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敏感的职业意识,养成灵活、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序化

设计思想

以从事市场调查工作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具体工作过程为教学切入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课程任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注重学习、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的有机衔接,注重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体现职业化、实践性的要求。

课程教学任务体系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在对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我决定“以做促学”,把物流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处理工作分成一个个完整的工作项目,每个项目下面分成一个一个的任务,让学生先做,在做的时候遇到做不下去的时候,再给学生讲,讲完了继续做,直到每个同学能够独立正确的完成每个任务为止!

2.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市场调研的基础工作任务为主,也要适当的加上Excel的操作,在学校实训室里,可以完成相关任务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知识变成能力,把能力变成价值。

3.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教学资料,为以后申报校本教材打下基础!

4.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将每个教学任务做成一个个的微课,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1、考核及方式说明

(1)考核的内容及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市场调查与统计》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

①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随堂点名(10%)、课堂参与程度(10%)、作业完成质量(10%)、设计与调查实践活动完成质量(20%)。

②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包括:综合试题(45%)、设计与撰写(15%)。其中,综合考核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设计题和计算题。设计与撰写主要完成一定背景下的总体方案与问卷方案的设计,并最终写成报告。

2、成绩认定及考核标准

①随堂点名与提问

随堂点名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全勤可获得全勤满分;无故缺勤(不含病假、事假)一次扣除30分,累计点名无故缺勤三次以上者,平时成绩认定为不合格;累计点名无故缺勤五次以上者依照相关规定上报教务科消本课程考试资格。

②课堂参与程度考核

课堂参与程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主动发言情况、分组讨论表现情况等。

成绩认定办法为:全班同学基本分为4分,每人成绩为4+课堂主动发言得分+分组讨论表现得分-出席缺勤扣分。

课堂主动发言情况得分为:全班学生中主动发言次数最多者为7分,主动发言次数最少者(不含没有主动发言者)为1分,没有主动发言者为0分,其他学生得分为主动发言次数*(7-1)/(主动发言次数最多者的发言次数-主动发言次数最少者的发言次数);

分组讨论表现情况得分为:几次分组讨论表现的分之和/分组讨论次数,其中每次分组讨论得分的确定办法为:各个讨论小组在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成员按照优秀占30%、良好占40%、合格占30%的比例投票表决该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优秀者4分,良好者2分,合格者1分;

出席缺勤考核办法为:每迟到一次(15分钟以内)扣1分,每无故缺勤一节课(含迟到15分钟以上者)扣3分,该项考核可累计,并可从其他项中扣减。

当出席缺勤考核扣分高于基础分、课堂主动发言得分和分组讨论表现得分之和而出现负值时,课堂参与程度考核得分按照零分计算。

③作业完成质量考核

作业完成质量考核主要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对教学主体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以及对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作业布置一般在每章的结束后,共六次,完成时间为一周,作业内容覆盖整章。

成绩认定办法为: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成绩取六次作业完成质量的平均数。每次作业完成质量成绩按照所布置作业的题目及考核标准,对学生作业分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其中,优秀10分,良好8分,中等7分、及格6分,不及格0分。

④实践活动考核

实践活动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考核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实践活动考核列入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多数在课堂外进行。按照实训大纲和教案安排,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践活动。

成绩认定办法为:学生大型实践活动五次,成绩取五次实践活动考核的平均数。每次实践活动的考核成绩按照所布置实践活动的项目及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活动分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没有完成实践活动六个档次。其中,优秀15分,良好13分,中等11分、及格9分,不及格7分、没有完成实践活动0分。

⑤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主要通过综合试题对学生进行一次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成绩认定办法为:期末考核试卷满分为100分,要求学生在指定的120分钟之内完成试卷的内容,。按照评分标准,由教师按流水作业方式完成评分。最后乘上折合系数0.60,为最终得分。

⑥学生最终成绩认定

学生最终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篇2

中图分类号:F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60-01

现代物流作为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产物,近年来一跃进入我国市场,以系统化的目标制定、集成化的功能,规范化的作业,市场化经营,电子化信息以及周全的服务,促进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物流人才的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培养一批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人才,成为各大院校进行物流管理教育的重心。

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物流模式,刺激着物流人才的培养,而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不足。

(一)物流人才数量上供不应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其操作很大成分是人力,不需要高技术含量,这就直接影响物流人员的教育与学习。在物流人才培养上缺乏相应的教育保障,很多高校没有物流专业,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此课程,但其招收人数或是报考人数较少,例如我国目前高校就读物流专业的学生总数不足10万人,就2011年应届毕业生来看,仅占总毕业人数的二十分之一,这就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缺失。同时,由于教育水平与培养水平的限制,很多物流专业性人才,管理性人才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物流人才低质量与市场需求高质量相矛盾

物流作为一种新名词,被引进市场,刺激着一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但是由于新事物的适应时间较长的原因,以及我国本身物流观念的落后,造成物流人才质量不高。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物流行业独立发展性低,很多物流企业由一些运输企业或是仓储企业改造而来,这就造成经营管理中物流知识与理论的缺失,即使一些原来具有运输、包装、仓储等经验的管理人才进入物流行业,但是他们的管理知识结构,仍不能适应物流管理现代化,信息电子化,作业规范化等要求,造成了经验与实际想脱离。现阶段,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高校来说是片空地,由于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模式僵化等,引起物流专业学生质量不高,这集中表现在,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现状分析不到位,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实践能力较低等方面,这就直接造成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高质量需求与物流人员低质量供应的矛盾发生,进而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二、造就现代化物流人才的对策

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其更讲究物流过程的信息电子化、管理智能化、手段现代化与服务系列化等,学校是物流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适应现代物流需要,面向现代物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引进教育,进行物流人才专业化、实践化培养,成为造就现代物流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培养“硬件”投入,扩大物流人才基数

物流人才数量的缺失,是物流行业发展的直接阻碍,这就要求进行“硬件”扩展,为培养物流人才创造广大的空间。

一方面,扩大高校人才培养基地。到目前为止,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较少,有的学校岁有相关专业的设置,但在招生人数上偏少,这就直接造成物流人才基数小,不能达到市场的实际需求,所以,以资金支持、设备投入、专业设置等方式加大学校物流学生的吸纳,成为扩大物流人才基数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吸纳高级物流人员。就我国现阶段物流发展来看,专业物流人才数量小,其直接的增加途径就是对外员的吸纳,这就要求政府以及各类物流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展开外员引进,确保国外高端物流人才为我所用。

(二)提升“综合软实力”,提升物流人才质量

一是,树立现代物流培养目标。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实际教育的开展,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必须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支撑。物流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业务领域,其设计领域的规模性与丰富性是任何一个流通行业为所能及的,这就要求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业务能力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物流人才。

二是,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由于物流学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在其课程设置中将经济学、工程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引进课程教育之中,使学生全面化的掌握物流基础知识,但是,在引进内同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实际与我国市场实际为出发点,建立既能适应市场需求又能提升学生物流能力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以基本知识的传授为基础,如运输、包装、配送、制单结汇等;以能力提升为发展方向,如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引进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运用IT技术能力的培养等,针对我国国情充实新课程,如电子商务、供应链流程、物流成本分析等,以保证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化能力与全面化知识的提升。

三是,充实师资力量。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教学成败,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教师物流专业培训,加强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吸纳先进教师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加强教师思想建设。教师为人师表,其自身素养对学生默化这学生的品格,这就要求加强教师思想建设,以传统文化、人文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以达到为学生树立良好到的示范,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实现的目的。

四是,加强实践培训。物流业操作性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展开实践性教学。一是,积极创设实践情境,通过案例讲述、模拟训练等,促使学生操作性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实地考察以及企业实习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创设条件,展开学校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实践场所,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我国物流实践性人才需求的实现。

三、总结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决定了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只有充实物流人才数量,全面提升物流人才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才能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家锐.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5.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物流产业能有效地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综合管理、物流系统运作管理、物流技术操作等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上升,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但是我国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人才确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难以胜任本职工作,造成了企业物流人才短缺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处境。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加上物流高职教育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从总体上来说全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还不太成熟,因此,创新物流人才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就成为当前高职物流专业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社会中不仅专业物流公司需要物流专业人才,物流相关企业和非物流企业也需求大量的物流人才。但这些企业大多本着务实的原则,主要招聘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如物流市场开发、营销、采购员、调度、统计、库存管理、物资配送、运输组织、报关员、货代操作员、商务处理、客户服务。

当前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

(1)由于物流行业目前进入门槛低,从事中低端的物流业人数多,质量参差不起,中低端的物流人才在市场上出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而且中低端的物流人才的工资待遇也较低,工作晋升较为困难,所以中低端的人才的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

(2)物流公司涉及国际物流领域,但是此领域对英语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很严格,而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差,考证困难,成为影响此方面的人才缺口的主要原因。

调查相关物流行业后发现,除了物流人才紧缺外,培养的物流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1)大多数企业认为,刚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很强,但是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不强,心态较差,较为浮躁,不能踏实地干事,因此大多数企业不愿意聘用毫无经验的毕业生。

(2)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对刚毕业的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但当这些毕业生掌握了这些技能后,他们又另谋高就,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近几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一方针的提出明确界定了今后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我们需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尽快适应物流人才市场的要求,同时也为企业降低重复培训的成本。因此,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 目前高职院校流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置采取“大而全”模式,同年级的几百名学生学习、实训的内容和模式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特色,三年后,几百名学生带着同样的技能走向职业岗位,造成就业岗位的竞争激烈,而企业录用学生后,却发现学生不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

(2)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不完善。在教学计划中存在着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课堂讲授多,动手实践少;讲授范围大,技能针对性较差的特点,整个课程体系只重视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没能兼顾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后,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过关率极低。因此当前的课程体系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专业师资队伍欠缺,教学水平不高。由于我国高职物流教育起步晚,许多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都是从相近的专业转移过来的,所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扎实,而且很多教师都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所以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4)教学手段和考核手段落后。许多高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到期末后以成绩评论学生的好坏,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使得学生走上物流岗位后,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如何解决,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影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3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一定要明确,物流专业涉及面广,要想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整个物流领域是不可能的,不同的行业对于物流岗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采用职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从事某项工作的职业能力。

篇4

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剧了市场上对物流业的需求,运转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方面,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服务模式、经营理念、功能建设都发生着变革,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覆盖地域不断扩大、服务链得到延伸、专业化和小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急剧膨胀,物流市场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但从我国现有物流企业的规模来看,绝大数为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物流相关的服务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对手市场的覆盖面和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大多数物流企业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导致了物流资源的浪费。

一、差异化竞争的概念

任何市场一旦进入买方市场,企业间的竞争将白热化,产品不仅仅要具有顾客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还必须具有竞争价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据此,企业在进行市场调查和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产品相对于同类产品的卖点,也就是说,企业要有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思想。

差异化竞争是有“竞争战略之父”之美誉的商业思想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根据目前主流的观点,差异化竞争是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以企业资源为基础,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企业在全行业范围中独特性的东西。同时,为了给公司的长期发展建立一个进退有据的地位,从而胜过同行业的其它企业,波特归纳出了三种具有内部一致性的企业竞争的基本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二、差异化竞争在物流行业地位和作用

差异化战略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忽略成本和长远的发展目标,而是通过市场细分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其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主潮流,这也是CRM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在企业竞争中的一种体现。如果一企业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实现了差异化,它就能够发挥其专业优势,建立起固定的客户群,其意义不可忽视:首先,差异化战略利用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及由此产生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可以使公司得以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可以使企业利润的增长并不仅仅依赖于成本的降低;其次,顾客对某一品牌的忠诚度可以对其它竞争对手进入这一领域构成壁垒,在面对产品威胁时,具有固定客户群的公司将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最后,建立差异化竞争的必要性也是由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一是物流企业数量多而小,物流市场离散度高。二是物流高端缺乏竞争,而低端竞争异常激烈,中小企业充斥于物流市场,它们没有完整的发展规划,信息化程度不高,使得物流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不难看出,差异化竞争战略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

三、物流企业差异化竞争具体的实施策略

为了缓解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企业要将差异化竞争战略转化为战略的实际行动,即转到战略具体的实施上来。从类型上看,差异化竞争战略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人事和形象上。同样地,实现差异化竞争可以有许多方式,如产品设计、品牌、技术、产品功能、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使自己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性。企业要想运用差异化竞争来在物流市场的竞争中获得和保持优势,就要从组织结构、市场营销以及面向目标客户的差异化等方面来进行相应的物流服务。

(一)组织结构

在市场经济下,伴随着市场分工的细化,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一家企业都离开不开生产企业、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相互配合运营。物流是一个一体化、跨行业、跨地域的系统,对于物流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行业和环节,物流的最终成功取决于每一个参与有效物流管理环节的成功,因此优化的物流组织结构显得异常重要。目前,我国市场的物流流通组织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流通组织结构从多层次、长渠道向扁平化方向变化,以往单一的结构没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物流需求。根据物流业的特点,从虚拟型组织结构和战略联盟型组织结构上来构建现代物流的组织结构,是物流企业开展产异化竞争的保证和关键。只有在物流实现信息化,使得物流信息商品化、物流信息的采集数字化、物流信息的处理自动化,以及实现中小型物流企业运营网络的战略性结合,才能提高我国物流行业资源的利用率。

(二)市场营销和推广

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时,并不注重客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了同质化的经营,客户价值得不到提升。企业根据市场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开展市场营销,调整产品结构,定期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是物流企业找准产异化定位,占据市场的关键。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服务为标准,组建现代物流企业组织,通过“一对一”营销、网络覆盖能力和信息支持能力建设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者,在品牌建设上,企业可以依托深度专业化分工的“3S”战略,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客户的需求,采取差异化策略,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开发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当中树立起独有的品牌。

(三)面向目标客户的差异化

物流企业提供服务质量的优劣体现在物资运输的安全性和及时性以及员工的服务态度上,但物流业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上,缺少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以及针对性强的物理构思和创意,是我国物流企业的不足之处。因此,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市场的细分,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改变以往局限于运输和配送的业务类型,开展增值物流服务,用专业的理念提供更为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篇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物流行业的更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化水平决定着物流企业发展的水平,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物流信息化发展提出建议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深化发展的今天,国家对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很重视,并通过加大投入的方式,支持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有很多企业以物流信息建设为重心,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另外,很多企业也把构建信息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内容,积极利用一些新兴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普遍受到关注。但不能说我国的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很高,据调查表明,虽然有五六成的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投资,但有很多企业信息化投资率不高,有的甚至不足1%,即使是信息化建设投资率率大的企业,投资率也不过10%,因此,虽然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收到重视,但投资率不高依然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就影响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物流行业,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深化发展。这里从两方面着手分析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信息化建设明显落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最明显地表现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影响到物流信息的有效沟通,影响到企业的深化发展,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这制约了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有些企业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不佳。现在,基本上所用的物流企业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都购买了物流信息系统,但有很多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不佳。这主要是因为,物流业务和流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每个物流企业的物流流程基本都不一样,而物流信息系统的设置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很多企业在购买信息系统之后,发现与自己的物流流程不符合,使用不方便,因此,导致信息使用系统不理想。

(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现状

物流企业主要依赖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商业活动,这种公共服务平台的载体是物流信息平台,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也决定着物流信息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物流信息平台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内的物流活动进行相关数据管理的通用信息交换平台,这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支撑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平台。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平台的种类丰富,既有区域平台,还有为港口、园区等提供服务的物流信息平台,平台的建设极大地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迅速,但在发展中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的,具体表现为:第一,现在我国物流信息平台运营主体主要有政府和企业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以政府为主的模式,虽然物流信息平台的公益性特点较强,但由于政府负责,后期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保证,同时对市场也很难准确把握。而以企业模式建设的信息平台,虽然能够积极对市场动向进行把握,但其对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系统规划缺乏相应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平台建设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物流信息平台的盈利能力不强。现在,物流信息平台缺乏良好的商业运营模式,缺乏完善的市场调查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导致盈利能力不足,这样,平台的发展就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为物流行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三)物流信息人才紧缺

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的懂得信息技术的物流复合型人才,虽然,现在大多数专业学校都开设的有物流专业,也向社会输入了大量的物流人才,这些人才也掌握了物流专业的基础知识,但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缺乏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下的运营能力,缺乏岗位适应和创新能力,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行业的现实发展需要,人才的缺失也是制约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努力,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这是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影响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如果社会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有效解决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矛盾的问题,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定制开发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企业的业务和流程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要保证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有效实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本身就需要积极与信息开发公司进行沟通、不断磋商,把自己的业务特点和流程特点与信息开放公司交流,这样,开发公司才能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开发出个性化的信息系统,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只有实现信息系统的定制开发,信息系统才能在物流企业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三)各方努力做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是物流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各方要共同努力做好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作为国家,要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持久的关注,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了解市场动向,完善服务平台的质量,提高其公益价值。政府也需要组织大量优秀的专业人士,进行服务平台的开发,不断完善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质量。作为企业,也要认识到,开发信息平台对企业盈利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对服务平台的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不断实践,提高平台的服务质量。

(四)各方努力加大物流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能够与行业发展挂钩,努力培养出能够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这对于解决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地意义。作为企业,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现有的物流行业上岗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物流信息化处理水平,企业也可以从相关信息业的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对其进行物流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尽快上岗,以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作为国家要充分认识到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能够积极组织专家制定出统一的物流专业评估标准,规定物流专业学生考核的核心课程,把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其中,以此方式督促各级学校能够用最前沿的知识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就业后就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五)物流行业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信息技术

现在,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于世界先进国家,因此,我国的物流行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的内容涉及到多方面: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EDI技术、QP技术等等,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的水平,完善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积极构建联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有效促进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

另外,作为企业也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企业内部实现智能化运输系统建设,积极构建全国和区域性的物流信息平台,有效实现供需信息的交流。同时,要加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具有广泛兼容性的数据库,以此方式,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效益的有效提升。

(六)政府努力改善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

虽然,我国政府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物流信息化基础环境不是很理想,因此,政府部门不经要把物流信息化建设纳入规划,还必须做出更有利于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决策,通过有效方式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推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完善,我国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很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国家社会和物流企业本身,要积极努力解决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引进国外先进单位物流信息技术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等,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的深化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企业才能在竞争激励的背景下,有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篇6

一、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物流企业是专门运输、流通货物的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贸易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环境下,物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物流企业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近几年电商行业的兴起,又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处于不断的增长趋势。

(二)物流管理水平不断完善

较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在上世纪末,我国物流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明显。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物流贸易总额达直线升高,物流量也大大的增加了。为了提高自身的物流工作效率,提高竞争能力,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在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我国物流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能够适应实践应用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我国的物流行业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健全

随着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也不断的完善。目前来说,我国的物流企业大部分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也有部分企业在全国甚至是全球内经营,物流设施除了公路、铁路、海运等运输路线的建全外,物流企业开始建设物流中心,配备更加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的管理。基础设施的健全,为我国物流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趋势

(一)物流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多,规模进一步扩大

我国的物流行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这几年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的崛起,人们的购物方式将发生改变,物流行业必将进一步得到发展。根据2015年11月11日,根据阿里巴巴公司的数据统计,阿里当天的交易总额达到912亿元人民币,而这仅仅只是阿里巴巴一家的销售总额,如此巨大的网络销售量,仅仅只是依靠现有的物流企业是难以消化的,物流行业发展情景可观,不断的发展是物流行业未来十年的必然趋势。

(二)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

由于物流行业市场前景明朗,行业利润丰厚,从而吸引着中多的资金注入这一行业中。企业的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物流企业间为了能够占据市场资源,必将会引发更加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不断的竞争中,各个物流企业将会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有效的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而一些管理不完善、资金薄弱的物流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市场。

(三)物流管理更加完善

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使传统的记账物流开始实现联网登记,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流的经营理念、路线选择、配送方式等将逐渐完善,物流企业只有完善自身的管理,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物流企业将进一步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我国的经济在和世界经济逐步合为一体,因此,未来我国的经济走向世界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将由国内市场转变为国际市场,逐步与世界上的其他物流企业相接轨、相竞争,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服务。

三、我国物流企业营销创新意义

(一)提高营销能力

物流企业的营销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营销的创新是在原有的营销基础上实施更加符合客户、符合市场需求的新的营销手段和营销理念。营销的创新有利于适应市场环境,使新的营销方式更具实践性、适应性、普遍性,从而提高营销的能力。

(二)集中优势减少风险

现代物流领域的设备设施、信息系统等投入较大,加上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投资有巨大风险。物流营销可以集中资源优势,使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等,以增加竞争力。

(三)降低运行成本

物流营销之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因为其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由原来点和点、要素和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关系变成了网络成员之间的稳定的、紧密的联系。从交易过程看,物流营销有助于减少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的相关交易费用。同时,物流营销可以减少库存。物流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的运送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需求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另外,由于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使得物流业务外包的费用比单个企业自身经营的费用要低,其中的差值就是物流企业所节约的成本,也是其客户服务利润的来源。

(四)提高物流能力

物流营销可以更好地处理信息,更好地分析所获得的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用营销知识分析物流市场情况,有利于物流企业进行内部治理、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物流灵敏性。这样,物流企业可以及时、优质地配送货物。所以,信息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优质的客户服务体系、准时化、小批量的配送系统,可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提升企业形象

物流营销以客户为服务中心,物流提供者与客户是战略伙伴关系。他们为客户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客户的供给链治理完全透明化。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帮助客户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物流企业通过“量体定做”式的设计,制订出以客户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客户在同行者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我国物流企业营销创新的外部原因

物流企业营销创新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企业的管理制度、资金的来源、员工的素质等方面原因;而影响物流企业营销创新的外部原因有包括物流行业中个企业的相互竞争、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经济形势的影响等原因。本文主要研究影响物流企业营销创新的外部原因。

(一)行业间的竞争

正当的竞争是促进发展的推力,也是存进物流营销创新的主要动力。我国物流行业从原先的萧条的物流市场到现在的百家争强的局面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拥有上万家物流企业,而其中的中小企业占物流企业总数量的80%以上,由于企业众多,市场资源有限,导致了企业间为了争夺客户而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主要分为价格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自身实力的竞争等,要在这样竞争严峻的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激发了物流企业营销创新的意识。

(二)客户需求的变化

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了生活的质量问题,因此,新兴的服务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服务行业,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对其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竞争中赢得市场、获得更多的客户,企业就应当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由于网络购物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络卖家与客户之间迫切需要大量的物流资源提供更加具体的服务,适当的实行营销创新,更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三)经济环境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我国自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的开放使得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来的物流企业给我国刚刚起步发展的物流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我国物流企业为适应经济环境,就要做出相应的创新。同时,由于物流企业的不断增多,使得国内的物流企业由开始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物流企业失去市场的主动权,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营销创新,提升自身竞争筹码以获得更好的市场资源。

五、如何从外部原因提高物流企业的营销创新

(一)完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实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影响市场因素呈多元化趋势,企业危机频繁发生,行业间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因此,物流企业要立足自身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计划、战略目标等都进行科学的管理。从企业内部来讲,企业应当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物流配送路线等;从企业外部环境来讲,企业应当建立起合作伙伴、对客户进行管理。只有内外共同管理,企业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二)了解客户需求

由于卖方市场的转变,物流企业作为买方市场,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是获得更多市场资源的主要途径。了解客户的需求应当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角度去想象在这样的时代,客户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达到哪种效果,只有和客户进行换位思考,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从而迎合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需求的方法有多种,可以观察客户的行为习惯、倾听客户的建议、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等。另外,企业还应当对客户敞开服务评价机制,通过客户的反馈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进行改正。

(三)随时适应市场变化

适应市场换进是营销的主要生存法则。当今市场变幻莫测,人们的需求不断改变,市场环境也不断改变。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市场环境是一个发展趋势,是不可改变的量,而自身是可以改变的,只有自身适应了环境,才是改变环境的最好武器,对于物流企业来讲亦是如此,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迎合市场的发展,企业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一般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企业应当注意对市场形势的预测,以便更好的了解市场变化趋势,做好应对措施,同时也应当制定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

六、小结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我国的物流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营销创新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市场环境的变化与竞争的加剧也为物流企业营销创新提供了动力和发展方向。如今,我国物流企业走进了被客户选择的时代,加入了买方市场。物流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的完善与提升,更加需要市场开发与营销推广。行业竞争、客户需求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等外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物流企业的营销创新。物流作为我国新兴行业,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是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基本措施,营销创新是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营销创新的内部原因固然重要,但外部原因关乎着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本文主要研究影响物流企业营销创新的三大外部原因,即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企业与客户间的服务关系、企业与市场环境间的适应性,这三个方面的外部原因影响着企业的营销创新,只有把握好对外部原因的控制,企业方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少安.物流企业基于供应链的营销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03:56-59.

[2]尹立新.我国物流企业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30-31.

[3]董丽君,宝.第三方物流企业营销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09,10:76-77.

[4]郑贤铭.第三方物流企业营销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09,19:107-108.

篇7

(一)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二)很高占7.9%

较高占34.2%

一般占48.7%

较低占6.6%

很低占2.6%

(二)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费用的比例:

15%以下51.5%

15-30%38.2%

30-60%8.8%

60%以上1.5%

(三)各种物流费用的构成比例:主要的物流费用构成比例企业干线运输

40-60%32.4%

60-80%25%

80%以上11.8%

仓储40-60%16.2%

60-80%5.9%

包装40-60%7.4%

(四)承担工业企业物流任务的主体:

全部委托第三方52%

自理与委托相结合68.8%

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42.3%

30-60%36.5%

60%以上21.2%

其中:委托的内容:

单纯运输45.1%

单纯仓储2.8%

运输与仓储22.5%

综合物流29.6%

(五)企业目前采取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63.3%

铁路运输48.1%

多式联运22.8%

航空运输15.2%

水运5.1%(是多项选择,有重复,合计不是100%)

(六)工业企业对目前物流运作状况的认可情况

对自理方式不满意的16.9%

满意的83.1%

对委托方式不满意的30.8%

满意的69.2%

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

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低;反应快。

(七)工业企业理想中的物流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依次为:全国网络化运输(门到门)

低风险低货损率

24小时服务

多式联运

(八)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商

其中:75%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公司

3.1%企业选择纯仓储企业

其中: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28.6%的企业希望提供干线运输

7.2%的企业希望提供分销服务

结论:

1.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单纯仓储、运输的需求,开始逐步发展到对包括仓储在内的综合物流的需求:

2.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大而全"、"小而全"、自办物流的追求与认可,开始逐步发展到寻求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商;

3.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二、物流服务供应状况分析

(一)历史沿革:

计划经济时期,商品流通的方针是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流通是生产的"蓄水池",工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由流通企业进行销售、储存、运输。流通分为内贸与外贸,内贸又分为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社等多个系统,每个系统中又分为批发、零售与储运企业。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主要由各系统内专业储运公司及有关的批发公司进行仓储、运输业务,并且储运公司是根据批发公司的销售要求进行储运。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工业自销、零售自采"的格局发展很快,商品储运体制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面,生产企业直接在市场上寻找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带动了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原来的国有流通储运企业由依托批发企业开展储运业务,发展到直接依托生产、零售企业开展储运业务,面对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的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储运企业出现诸多不适应,遇到严重挑战。

九十年代以来,商业、物资、外贸等国家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为推动国有流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储运企业的经营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商业系统为例:

1992年商业部组织了2家大型储运企业和5家中小型储运与批发企业分别进行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试点,但由于各种原因,试点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1995年以来,伴随着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商品的统一配送成为紧迫任务。国内贸易为了引导连锁商业健康、规范地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先后召开了有储运企业与连锁商业企业参加的配送中心发展研讨会,协调储运与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设施开展社会化配送;成立内贸部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有关社会化配送中心与大型边锁商业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的健康发展进行协调、指导与咨询。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对目前现状的分析

1.流通系统的国有储运公司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仓储、运输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受传统体制与历史包袱的影响,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其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等与市场需要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2.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和非国有储运企业,服务观念较新、市场竞争意识较强,但在服务功能上也比较单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市场监督,在操作规范以及出现货损后的赔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汽车运输方面问题很多。

3.生产与零售企业自办的储运机构,在保障本企业生产供应与销售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具有统一指挥、调度灵活的优势,但许多企业存在资金投入、成本控制与规范管理3个基本问题,特别是一些处于成长期的大中型企业更是左右为难。

(三)经验与启示

1.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与协调,另一方面更加需要专业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传统储运企业应该发展也可能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企业。

2.传统国有储运企业要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改革,改制、改组、改造,否则不仅谈不上发展,甚至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3.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物流的根本特征是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中国的物流业要尽快地达到这种水平,有两种基本力量或基本途径,一是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中,依靠有一定实力与信心的企业,独立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现有众多储运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资产纽带与业务合作,实现企业重组与资源共享。根据国际经验特别是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看,选择后者可能会事半功倍。

4.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从市场角度看,既需要专业物流企业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也需要工业生产企业与商业零售企业从根本上转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原则与规模化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5.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既可以依托下游的零售(连锁)商业企业,成为为众多零售店铺服务的配送中心,也可以依托上游的工业生产企业,成为众多生产企业的物流总。在发达国家中这两种类型的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根据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及这次市场调查的情况看,专业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生产企业物流总的潜力很大。

三、总体对策与具体方案

(一)总体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对中国物流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就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提出如下总体对策建议:

篇8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鉴于此,如何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势头,实用型物流人才缺乏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快物流人才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规范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市场是保证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国加入WTO后,物流产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物流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缺乏是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根据入世后国际贸易组织对用工准入制度的严格规定,为培养造就一大批跨部门、跨行业、熟悉物流业务,具有科学综合管理能力的物流人才势在必行。国务院《中国物流发展纲要》指出加快推进中国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获取资格证书的人员资料录入物流人才网以便国内外企业进行人员聘用。

 

根据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劳动部围绕其职业的工作要求和技能标准,推出物流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全国通用,终生有效。今后物流行业实行持证上岗,未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从事物流管理专业岗位。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国外物流管理教育起步早、发展迅速,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初就在世界上率先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逐步走向成熟。而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却刚刚起步,目前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许多大专院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都还处在摸索阶段,无论是从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来看,物流人才培养的质和量都远远滞后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概括起来看目前物流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教育的层次结构不合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拉动下,许多院校增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缺乏认真的市场调查研究,对物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选定在哪一个层面上都有一定的盲目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支以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包括本专科在内的多层次梯级人才培养体系,造成物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物流人才和实用型物流人才的断档。因而加强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及高职生的培养,创建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人才培育体系已成了许多大学物流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同时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

 

(二)物流人才培养渠道少,供给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进行。学历教育由于周期太长,一般3~4年,加之开办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学校屈指可数,因而培养的物流人才根本无法满足物流业快速发展之需。

 

(三)教学资金投入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物流专业实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很高。物流教育需要更多地面向企业,建立更多的实习教学基地,而这一切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各级政府的决策和教育投入往往偏向于理工教育,没有给物流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企业对高等物流教育不愿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对学校的设备投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缺乏应有支持。目前学校与企业在产学研的联合方面困难重重,导致地方院校的物流实践教学薄弱。

 

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人才培养目标

 

要结合本校的办学思想,强调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各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以公司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操作层、管理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中从事物流各作业流程管理、物流作业信息管理,正确选择、熟练操作各类物流设备,能指导、管理他人进行物流作业活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物流现场组织管理、市场开拓、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针对地区差异、行业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针对运输、仓储、配送、采购、营销、信息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要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多开一些学生自由选择的专业课课程。课程建设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作业流程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建立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实训基地。拥有集专门化、现代化、多功能,集运作、信息管理、管理决策于一体的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建成后校内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学生进行各项目的专业技能训练。另新建校外实训基地,将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成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

 

(四)教材的编写

 

要结合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编写教材,目前物流管理教研室在主任的带领下正在编写物流管理系列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增加了大量的实训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以生动、形象、富于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与现时中国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侧重于可操作性的知识教育,使学生提高物流工作能力。覆盖全面的物流公司实践案例,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够选择案例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考试方法的改革

 

课程成绩考试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题型及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如:改变过去单一的概念、简答、计算等,为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试卷题型改革为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题型,考试内容也与之相近。

 

2).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对于基本理论部分采用笔试,对于实务性的知识采取上机考试。

 

3).带学生到物流公司现场考试。针对一些课程,如《物流设备》这门课就可以带学生到现场进行考试。

 

4).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后,再提出一些相关内容的问题。如《包装与仓储》这门课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篇9

Abstract: Talents in logistics ar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s of it so that it is a strategic issue to deal with the asymmetry of the supply-demand for talents. An overall review of the supply-demand has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firstly,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logistics. Then the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to achieve the symmetry of the supply-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end.

Key words: talents in logistics; supply-demand; asymmetry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的升级发展,中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显露出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重要作用。然而,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推动,因此,物流人才已经被作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战略因素加以对待,然而,纵观我国的物流人才市场,呈现出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企业高薪难觅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各物流公司纷纷裁员,出现了物流人才供需不对称的矛盾,这已成为制约物流行业持续长足发展的瓶颈。

1我国物流人才供需不对称现状分析

1.1现状分析

1.1.1物流人才绝对短缺

目前,中国的许多高校与职业院校都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但单从数量上也难满足物流企业的需求,何况既懂得物流管理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2007年10月,国内某著名物流企业开出100万年薪的条件聘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结果应聘者寥寥,物流人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制约着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预测,中国未来20年里,物流人才紧缺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为50万左右。因此,物流人才短缺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物流战略问题。

1.1.2物流人员相对过剩

与物流人才绝对短缺形成鲜明对比的现象:企业(对原物流企业)物流平庸人员繁多,许多企业将富余人员安置到自己的物流企业或部门。由于企业的物流人才短缺,又没有合适的物流人才引进,只好用普通员工代替物流人才从事相关物流工作,使得物流经营水平低下、效益不高,难以发挥物流的增殖功能。这样,不但影响着物流企业或部门的运作,而且也阻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更难以适应企业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地分流企业的繁余人员,重树物流人才的地位,也将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当务之急。

1.2原因探究

1.2.1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从事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主要有三种模式:学校的专业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的证书培训和企业的技能培训。这三种物流人才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流人才紧缺的压力。但由于这种教育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以及自身的缺陷,造成了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校培养的“准人才”适应能力差。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开设这类专业时间不长、教学设备不完善,绝对大多数学校没有物流实验室,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次上,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有效地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第二,社会培训机构参差不齐。由于物流人才市场供需的不对称性,面对物流人才的供不应求,社会上纷纷涌现了各种培训机构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培训,通过短期培训,颁发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催生了培训机构的急功近利,使得通过培训获证的学员缺乏物流管理知识、工作能力不强。第三,企业的技能培训浅尝而止。面对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高素质要求,而现有人员又难以适应物流管理工作,不少企业就通过员工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经常停留在技能层面或专家讲座,出现投入少、见效快的短期效应,虽然可以环节燃眉之急,但并非企业物流发展的长远之计。

1.2.2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认识偏差

由于物流行业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它的相关理论的普及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很多的企业或公司为了彰显自身与时俱进的思维,将其企业或部门冠以物流这一名词,但是,许多企业对物流的认识都不够科学与完整,认为物流就是围绕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更有甚者,将仓储、运输、保管、配送等单一的经济活动等用于物流,由于对物流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定位,相对应的就产生了对物流人才的认识偏差,认为从事物流不需要专业的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是传统工作的翻版,这就出现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轻视,从而也影响了物流的发展,更有不少企业将物流部门作为安置繁余人员的基础,更使得物流步入了徒具虚名的发展怪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认识偏差,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认识,这也严重地影响着物流人才的正确社会定位。

2物流人才需求对称性特征

2.1宽厚的物流管理系统知识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作为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宽厚的物流管理系统知识。

2.1.1物流管理知识。物流管理的核心要从宏观上实现资源整合、微观上实现精益运作。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流程,掌握物流系统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等方面的相关技能,还应有从宏观上把握全局的能力。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物流中心规划与布局、货物的运输与配送、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机械设备的基本运用原理、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

2.1.2财务知识和其它商业知识。物流之所以被称作“第三利润源”,就是通过节约成本的方式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高级物流人才,应精通财务知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地为企业进行“物流诊断”,分析出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同时还要有会计、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贸易地理等商业知识。

2.1.3英语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已成为跨国家的交流工具,要想成为一个高级物流人才,英语的掌握不容忽视。

2.1.4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由于现代企业的物流运营对信息系统有相当高的要求,高级物流人才除了能够熟练掌握电脑使用技能和办公自动化工具,还必须对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在企业信息化浪潮中正确地判断企业的物流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为企业的物流变革指明方向。

2.2综合的物流基本素质与能力

物流管理人才作为经济管理中的稀奇资源,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要求,还有综合能力的要求,这些素质与能力包括:

2.2.1良好的沟通和把握全局的能力。良好的沟通是工作顺畅的基本前提,它包括情景感知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反应速度等。调查表明,36%的岗位对应聘者提出了这一要求。

2.2.2计量与技术技能。统计分析和数学方法是计量与技术技能中最重要的两项能力,运用这两项技能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在大量数据中提炼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总结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预测未来,较快地掌握顾客的需求并为之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2.2.3规划未来蓝图和团队合作能力。我国物流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作为物流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应具备一定的预测的能力,在规划未来的过程中既不能好高骛远,一味的追求业务的发展而忽视了自己的能力;也不能过于悲观,而应该依据自己的实力,客观地对企业的未来进行规划。同时在现代企业中,有很多大的项目和业务复杂烦琐,通常要通过几个人组成团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和完成。在调查中有11%的岗位都有此要求,因此团队合作能力是物流人才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3对策研究

3.1转变观念,重新定位物流人才

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实现物流人才需求市场的对称,实现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使物流人才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当前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物流人才观,给予物流人才应有的地位,让真正的物流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物流人才是指在物流工作中,熟练掌握物流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物流操作技能,并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物流难题的人员,这是一种高素质的管理与操作人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物流人员往往只是一个单位的普通职工,地位低下,待遇偏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要加强物流人才培养,首先应树立物流人才观,也就是说物流人才是一种新型人才,他们是推动物流技术创新和实现物流科技成果转换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在全社会动员各类宣传工具,营造物流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物流人才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能够使他们脱颖而出。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营造有利于物流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大力宣传物流人才在生产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在全行业甚至全社会营造重视物流人才的氛围,形成尊重物流人才、重用物流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3.2细分市场,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为了有效地解决物流人才需求的对称性问题,首先是对物流市场的正确细分,应根据物流市场人才的需要,开办设置符合实际、面向社会的物流专业与课程,同时建立健全物流专业的教育体系,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人才。建立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需要完善包括高职、本科、研究生的相互衔接的教育层次,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大高职层次的培养力度,扩大办学规模。要注意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以培养中级物流人才为主。鉴于我国尤其缺乏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特别重视研究生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在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中提倡联合培养和学科交叉,以提高物流人才层次的合理性。

按照物流市场和职业类型需要,科学设置物流专业课程。在具体实施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鼓励和允许教育培训主体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职业类型需要,开办和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这一新的学科专业应是许多传统学科的高度融合,是一个集结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管理学、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转型。在合理优化物流人才专业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吸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信息,完善物流课程设计。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由于物流业操作性强,因而,教育培训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培训中淡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手段,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厂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参观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强化物流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3.3强化激励,促进供需市场对称

从激励的角度来看,员工未被满足的需要是有效激励的前提条件,它由生存激励和精神激励所构成。生存激励是指企业对员工工作给予的物质报酬,如工资、福利、股权、期权以及职务消费等。精神激励是指企业满足员工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非物质的需求,如成就、地位、尊重、友谊、安全、健康、自由、成长等。如何有效地将物流人才的生存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效整合,来实现物流人才市场的供需对称呢?只有建立物流人才激励机制,引入科学评价体系,通过强化激励这个杠杆来加以调节。

物流人才的涌现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来实现,但广开贤路、营造人才聚集的宏观环境无疑可以加速人才不足的现象的改善。广揽社会贤才能够迅速在物流领域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此举也必然会加剧物流业内人才的流动。人才的全方位流动既能为每个人的顺利成长和能力的有效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又能使群体中单个人才的能力得到放大、强化和延伸,产生优化人才结构的结构效应。人才流动促进人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发挥,形成人才团、人才链,造成人才辈出的局面,达到最佳群体智力效应。因此,应重视物流人才工程中的“马太效应”,以此来实现物流人才供需的对称性。

参考文献:

[1] 马永刚,刘雅丽,张莉莉. 物流人才紧缺与物流人员相对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 中外物流,2006(1):37-39.

[2] 缪立新. 为物流业培养尖端技术与管理人才[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85-88.

[3] 王德荣. 未来20年中国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 物流世界,2004(1):124-126.

篇10

一、引言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商向消费商的实物流通过程,包括运送、装载、搬运、装箱、加工、送货等等环节,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对产品、信息、服务由生产地向消费地一种规划、流通、控制的过程,物流的商品可以是原材料,也可以是半成品,还可以是制成品等,商业模式是以仓储为中心向消费市场辐射的星型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现代物流功不可没,由于其自身跨越地区的流通性,正好与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不谋而合。就目前而言,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现代物流业比较发达,在全球的物流基地中占有重要比例,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虽然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在飞速的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短板是不可避免的,物流贸易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物流贸易的体制,解决目前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物流贸易的不断发展。

二、物流贸易竞争现状分析

1、物流贸易规模小,市场份额低

我国的物流贸易行业还是一片没有完全开发的市场行业,因此众多企业无论大小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因此造成我国物流行业的企业众多,经营行业种类繁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呈星型分布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呈现的特点是:多、小、乱、散等。我国的物流活动还是比较偏向于传统物流,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系统的现代化物流模式,就全国的现状而言,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发展较为完善,而在我国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包括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贸易的发展还相对落后,现代化的物流系统还未建立起来,市场发展落后,发展区域分割化严重,全国还未形成系统的物流网络系统。

据统计,我国的物流贸易公司有70余万家,而且公司规模比较小、专注行业五花八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全国整体还未形成高效的物流网络系统,反观国外,第三方物流在市场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量,截至到2010年,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比例高达76%,美国比例大约58%,日本比例高达80%,因此可以反应出我国的物流贸易与国外的物流贸易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贸易的规模和市场份额还亟待提高。

2、物流贸易行业管理欠缺规范

我国的物流贸易发展刚刚起步,物流规模比较小,市场份额也比较低,物流市场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体系,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还没有从传统物流管理转换到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间的差异性比较高,物流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重复性的建设,资源浪费问题还比较严重。反观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完备,物流体系管理成系统化、网络化、集中化的趋势,大型的跨国公司在国家的每个城市地区都有物流集散中心并予以搭配相对应的配送中心,物流业务容易系统的管理和控制,物流贸易显现规模经济,能够很好的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的效益。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由于我国很多的物流行业还是由一些国家部门来予以管理和控制,以此导致我国的物流贸易产业的发展还是受制于我国的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一种自由发展的环境。就具体的管理体制而言,多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明确,其中还存在众多的交叉职位,管理重复,资源分配不均衡,部门的职能分割严重,使得管理目的和管理模式不能有效的结合,对物流贸易的发展有着阻碍作用。因此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更新改革管理模式,才能够高效的发展物流贸易产业。

3、缺乏专业物流贸易人才

由于我国的物流贸易兴起比较晚,物流贸易的专业人才在国内还比较欠缺,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成为了制约我国物流贸易发展的一大因素。同时我国物流贸易的发展时间相较很短,专门从事物流贸易教育专业还不多,专门从事物流贸易的研究机构也不多,而且专门研究此方面的课题也缺乏,我国从事于物流贸易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训练,总之,我国的物流贸易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高水平的物流贸易科学体系。相较而言,国外的物流贸易体系就完善的多,有完善的、系统的、专业化的物流贸易培训结构,而且有专门从事物流贸易研究的机构,能够实时地提出一些完善的政策和建议,并且物流贸易人员普遍有专业化的培训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随着物流贸易的全球扩大化,国外的物流企业拥有专业的物流人才团队,而且拥有成熟的物流管理、发展模式,拥有极强的竞争力,对我国物理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必须加强物流贸易方面的教育,才能够迅速推动物流贸易的发展。

三、物流贸易的发展对策研究

1、完善物流体系,发展物流市场

完善物流体系是产品流通的一条物流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完善,以全国为布局,以市场为主导,家里有利于跨地域、跨行业的物流体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严格控制建设,减少重复性的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同时在布局规划中,以中心大城市向周围区域的辐射模式布局,在重要的经济区域和交通枢纽建立物流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在全国建立完整的物流运输、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投资,提高物流效益。物流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首先前提是硬件基础设施要过关,能够承受巨大的物流压力,其次物流网络在完整的基础上必须能够高效的完成物流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能够实时的调整策略,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展物流市场首先要正确的划分政府和物流企业的职能作用,因为政府和企业属于不同的两个主体,政府作为物流企业的坚实后盾,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则的制定者,而且在物流体系建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可以对重点的物流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和经济上的援助,因此要保证在政府限定的政策、法律等范围的合理的发展物流市场。同时物流企业对物流市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政府作为一个庞然大物不可能做到事事巨细,而且处于现在的自由的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物流企业作为物流市场的中流砥柱,承担着丰富物流市场的职责,是物流市场发展的生力军。其次,发展物流市场要在保证市场经济安全的条件下利用外资这个便利条件,这样可以利用外资的资金来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提升自身物流市场的服务水平,同时还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发展模式,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2、完善法规政策,规范行业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越来越好,我国贸易的仓储、运送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物流贸易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加。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众多企业开始网络营销,行业竞争压力白热化,企业的效益与企业的物流技术、服务、人才挂钩,物流贸易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目前而言,我国物流贸易发展的时间尚短,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同时就经济的趋势发展,物流贸易以后必然GDP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物流贸易,大力发展物流贸易,加强在物流贸易方面的政策优惠和经济支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支持激励,搭上我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开创物流贸易的崭新面貌。

对于我国物流贸易发展较落后,物流管理的作用也占有很大比例,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该加强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推动物流贸易管理体制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发展,在各个管理部门适当改革在职位上的交叉任职,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在各部门的流通速度,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同时加强各地区间的物流贸易相关机构同质化,减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并且在管理上扩大物流贸易的发展空间,提升其自由性,允许其在一定的程度上自由发展。

3、积极发展物流贸易教育,培养物流人才

物流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优秀的物流人才对于提高物流贸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对与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而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在目前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理顺思维,利用各种合理方法来提高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宏观的方面,政府应该扩大设立物流学科,加大在物流贸易机构的投资,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物流人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物理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物流人才的过程中,切勿急于求成,要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强的物流人员培养,能够是物流人才能够掌握真正服务于物流行业的技能。在微观方面,物流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导向,及时的开展企业内部培训,把业界最新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企业物流人员,能够让物流人员利用先进的方法高效的开展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物流贸易的管理水平、降低物流的成本预算,提升物流的服务水平,整体推动物流贸易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成熟物流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健全物流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扩大物流市场份额,改善物流现状,改革物流管理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成本效益,提高创新经济效益,减少资源重复浪费,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贸易网络,全面推动我国物流贸易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我国的物流贸易正在飞速发展,在经过国家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的扶持计划,物流体系在逐渐的完善,物流市场正在逐渐的成长,物流贸易也在不断的扩大,只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扬长避短,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