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16:51: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 大气污染对数据中心的危害及形成原因
说到大气污染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雾霾,然而大气污染不仅仅只有雾霾一种,空气中的污染物还包括了各种粉尘、硫化物和氯化物等,当然还有大气的湿度,以上这些都是数据机房空气中的杀手,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安全。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数据中心的IT用户会发现,自己的IT设备时常遇到电源模块故障,导致故障的具体原因不明。从设备厂家的鉴定结果看,这些设备并无质量上的问题,而且问题不局限于单一品牌的设备中,虽然IT设备的电源模块往往采用双路设计,但这些故障的出现并不能保证设备的供电安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设备硬件的损坏呢?答案就是大气的污染,粉尘的积累和磨损破坏了IT设备上风扇轴承的传动机构,导致了风扇扇叶的阻转,从而造成设备中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高温导致电源模块不能继续正常工作,因此设备才会出现故障甚至宕机。事实上,上述例子只是大气污染物对数据机房产生的机械影响,除此以外,大气中的硫化物、氯化物或者粉尘会吸收空气中的潮气附着在IT设备的电路板上,从而对电路板表面的铜或者银造成化学腐蚀;粉尘的堆积也会导致设备电路的阻抗发生变化。这些影响随着IT制造商们不断追求电子元件的微型化而变得越发严重。
3 来自数据中心内部的污染
除了外部环境的大气污染会对数据中心产生危害以外,来自数据中心内部的污染也同样影响数据机房的安全。譬如人员从外部进入机房就会将大量灰尘带入其中;机房的密闭性如果不够好或者机房内部没有保持足够的正压,室外的空气也会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机房内部;通过加湿器蒸发的水分如果含盐量过高,析出的盐分会造成粉尘污染;机房的装饰物比如天花板、保温层等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以上种种因素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对数据机房造成影响,但久而久之危害就会显现,并且这种危害不易被察觉,如果不尽快改善机房内的空气质量,污染和腐蚀就会持续性的存在。
4 应当采取的措施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的除尘工作和防止空气污染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它并没有被大多数的管理者所重视。那么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如果不想自己的用户因为大气污染问题而造成经济损失就要持续改善机房内的空气质量,除了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外,还应采取诸多有效措施。
(1)关于大气污染的问题在数据中心建立之前就应该考虑,应尽量远离重工业密集区,如果数据中心周围存在大量重工业企业,它们所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会超出正常值的很多倍。另外数据中心也尽量不要建立在沿海城市,海风气候会将大量的盐分带到数据中心周围,在前文中提到的盐分造成的粉尘污染也会对数据机房产生影响。
(2)數据中心内部在装修时,除了考虑防火和防腐之外,应尽量选取不易吸收灰尘也不易产生灰尘的材料。
(3)机房的入口处最好设置风浴通道或者除尘除静电设施,并设立严格的人员或设备出入管理办法。
(4)机房外应设立专门的区域用于新设备的装卸和包装拆除。
(5)机房与设备间或办公区不应在同一区域,机房与机房间的通道应采用防火玻璃墙隔断。
(6)机房应保持一定的温湿度,避免空气中的腐蚀性物质对设备的侵蚀。
(7)机房应尽量的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同时保持一定的正压防止灰尘的进入。
粉尘在空气中无处不在,即使采取了最有效的措施也无法真正做到无尘,以上措施虽不能保证机房内彻底无尘,但却可以最大化的杜绝灰尘的来源,维持机房内的空气清洁。除了被动的采取防尘措施外,我们还可以在机房的新风系统上下功夫。新风系统不仅可以保持机房内的正压,还能保持机房内空气的清洁度。但由于新风系统的标准不一以及设计问题,许多数据中心的新风引入方式不正确,这样不仅不会提高机房内的空气质量,还会对机房环境造成有害影响。可以保证新风系统能够改善机房的空气质量的措施:
(1)新风系统在安装时必须要根据机房的设备摆放来考虑出风口的排列。根据经验,有好多机房在引进新风系统前没有充分考虑机房的布局,造成新风机的换气效率大打折扣。
(2)要根据机房的空气体积每小时换气三到四次的进风量来选用新风系统,如果新风系统的风量选择过小的话,就不能保持机房内的正压以防止灰尘的进入。
(3)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新风机的进气口加装静电吸附装置,这样可以增加后端HEPA滤网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使用成本。
5 结 论
综上所述,防尘、防腐蚀和防污染是目前大多数数据中心容易忽视之处,因为它们的危害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但因此产生的破坏却是非常严重的。虽然这些问题的整治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为了设备的安全,数据中心的管理者们应当防微杜渐,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即使更换了新的设备,问题仍然会继续出现。
主要参考文献
[1]柴群.工作站机房绿色运维探讨[J].中国信息界,2017(7).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关于印发<省重污染天气重点监控工业企业限产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市重污染天气重点监控工企业限产减排实施方案》文件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因持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导致污染物大范围积累,造成辖区内出现严重污染天气时的工业企业应急处理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严格按照《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以预警信息为启动指令,认真组织辖区内工业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四、组织机构和职责
成立市区工信局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统筹指挥。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副局长兼任,负责督导落实应急响应措施,指导全区重点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制定本地区重污染天气重点监控工业企业限产减排实施方案并上报至市工信局;指导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监督、检查应急预案执行情况。
五、应急响应
(一)响应级别
按照《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省重污染天气重点监控工业企业限产减排实施方案》规定,将大气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级别由轻到重依次分为3个预警级别,由轻到重依次为Ⅲ级应急响应(黄色预警)、Ⅱ级应急响应(橙色预警)、Ⅰ级应急响应(红色预警)。
(二)响应启动
根据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的预警信息,当预警等级达到Ⅲ级及以上时,区工信局和重点监控工业企业按照各自职责立即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三)响应措施
1.Ⅲ级应急响应措施
(1)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生产过程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重点监控工业企业,自觉调整生产周期,减少污染物排放。
②倡导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尽量减少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油漆、溶剂等原材料及产品的使用。
③倡导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污染治理设施效率,主动减排,调整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生产工艺的生产时间。
(2)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工业减排措施。重点监控工业企业采取轮流停产、限时停产、限产等措施实现应急减排目标。
②扬尘污染控制措施。露天堆放的散装物料全部苫盖,增加洒水降尘频次。清洁作业在常规作业基础上增加机扫、吸扫等清洁频次。
2.Ⅱ级应急响应措施
在执行Ⅲ级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组织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污染治理设施效率,减少排放大气污染物生产工艺的生产时间,主动减排。
(2)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重点监控工业企业按照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期间工业企业限产及错峰生产管控清单,实施限产及错峰生产措施,严格执行“一厂一策”。
3.Ⅰ级应急响应措施
在执行Ⅱ级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倡导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可根据重污染天气实际、应急强制响应措施,采取调休、错峰上下班、远程办公等弹性工作制。
(2)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重点监控工业企业按照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期间工业企业限产及错峰生产管控清单,实施限产及错峰生产措施,严格执行“一厂一策”。
(四)响应终止
1952年12月5日,英国发生震惊世界的“伦敦爆发烟雾事件”造成4000人死亡。这次事件不仅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同时也引发一个环境问题,即大气污染对商品的危害。伦敦烟雾事件对当时的建筑物、雕塑品和铁、石制文物都造成了很大腐蚀。
人类生存的地球被一层质量约为3.9×1015吨的混合气体包围,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大气的成分主要集中在下部,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异,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组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大部分在1千米-2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处于大气圈的对流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工业、农业排放,交通运输以及自然界中火山喷发、火灾和自然尘埃。
大气污染物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它们是固体尘粒、水汽凝结物和气体。但是不管污染物是以哪种形态存在,它们都会对商品储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沾污性损害、商品吸附异味和化学腐蚀性损害等。
1、大气污染对商品储存的危害
1.1大气污染中对商品危害最大的就是腐蚀性气体。例如煤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能使金属品表面不知不觉的发生化学性腐蚀;对皮革类的损害是使皮革强度下降、脆化;能使针织品纤维发黄、易脆、强度松弛。化学、炼油工业中产生的硫化氢能使银、铜等一类制品加速腐蚀,生成金属硫化物。氧化剂类气体则能使针织品类物质褪色、纤维强度降低;促使塑料制品老化;能使某些化工产品氧化变质。从表1可以看出大气污染物对部分商品的危害。
1.2如果环境温度降到露点或露点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迅速达到饱和。这时商品上积有的灰尘就会形成凝结核,促使水汽在商品上凝结使商品造成不同性质的损害。例如易溶性商品和吸水性商品会发生潮解、融化、结块、褪色、起皱、发软等物理性变化;化工、医药商品和金属制品的水解、锈蚀等化学变化;有机物商品的生霉、生虫等生物损害。
1.3大气中的灰尘经常直接沾污商品,尤其对浅色针织棉物品污损较为明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也由于静电也容易吸附灰尘,长时间就会使商品变脏。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视机等和其他精密仪器,机壳内灰尘落入也会加速仪器部件老化失灵。
1.4商品储存库房的灰尘,威胁着商品的质量,同时还威胁着库房的安全。库房内空气灰尘达到一定浓度,加上有的库房通风不良,灰尘之间会相互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燃烧爆炸。库房内电器开关积灰太多也会形成电线短路。
1.5汽车尾气中的氮氢化合物光产生蓝色的光化学烟雾,这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有毒气体,能腐蚀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物品。
2、应对措施
由于以上原因,我国商品因大气污染的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近年来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物质管理部门采取了如下措施来防止商品的污染。
2.1 合理选择库房地址。
2.2 建立密闭库房。
2.3 加强库房温湿度管理。
2.4 保持库房清洁卫生。
2.5 严格进行商品包装设计和杜绝商品储存。
3、结束语
实践证明,根据大气污染对商品储存造成的危害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改善产品的环境质量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市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吉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吉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应急管控措施减缓重污染天气影响的指导意见》、《四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四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任务分工,成立以局长王喜文为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四平市气象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市气象台承担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气象台值班员全天24小时开展空气质量监测、气象监测,预测大气污染变化趋势,当预测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时向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监测、预报数据信息,为预警、响应提供决策依据。
与铁东区、铁西区政府和区委办公室负责人对接,了解服务需求,已经将两区主要负责人纳入短信平台,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及时环境专报和预警信号。
二、完善会商机制
2014年与环保局签订合作协议以来,气象局先后与市环保局、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建立会商机制。
此次会议后,气象局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完善日常信息共享及会商机制,每日早8点,气象局向市环境监测站未来72小时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及当前各气象因子数据,环境监测站为气象局提供各种空气污染物浓度及当前AQI。当监测或预测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启动临时会商,双方主要负责人参与研判,共同相关信息和预警信号。
三、制作秸秆焚烧预报
近几年四平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其中一个因素是肆意焚烧秸秆,气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文件要求,密切配合市委市政府、农委等部门开展秸秆焚烧预报工作。相关部门按照气象部门提供的指导预报,有针对性的对秸秆焚烧进行规划和禁止,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四、业务能力稳步提升
按照中国气象局《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实施方案》要求,从2013年9月5日起,吉林省正式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工作。四平市气象局从2013年11月5日起开展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并建立《四平市气象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流程》,该流程从环境气象内容、环境气象预报、环境气象制作、环境气象、预警、保障措施等六方面进行规范,预报人员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开展环境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气象局加强环境气象综合监测分析技术和环境气象发生发展机理研究,开展环境气象天气的影响分析评估,逐步建立环境气象天气概念模型和客观预报方法,切实提高监测分析水平和预报能力。2016年自主研发“四平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系统”。2017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使用良好,随着新的资料进入,该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五、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
PM2.5的治理目标
《规划》:到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PM2.5浓度下降要比2010年下降6%。
《计划》: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汽车纵横》短评:《计划》将PM2.5治理目标比之前《规划》确定的6%的目标提高了将近3倍,目标的变严更显示出国家对于这些地区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若该计划严格执行,今年年初我国各地的“十面霾伏”围局或将得到缓解。
机动车保有量治理
《规划》:开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重点是出行量)调控政策研究,探索调控特大型或大型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
《计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上广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汽车纵横》短评:《规划》并未对大城市机动车保有总量的限制做出严格规定,而只说“探索调控”;《计划》已然点名提出要严格控制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出行方式,而这些出行方式的便利程度仍要依靠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短期内可行与否仍待考验。
车辆环保管理
《规划》:并无与公交车、出租车和低速汽车相关内容。
《计划》:研究缩短公交车、出租车强制报废年限。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自2017年起,新生产的低速货车执行与轻型载货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
《汽车纵横》短评:《计划》增加了车辆环保管理中与公交车、出租车和低速汽车相关的内容,扩大了车辆环保管理范围。这将促进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促进公共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
黄标车淘汰
《规划》:2015 年底前实现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主城区黄标车禁行。力争到 2015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基本淘汰辖区内黄标车。
《计划》:到2015年,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汽车纵横》短评:《计划》要求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运营的全部黄标车,比《规划》的禁行规定更加严格;此外,《计划》还增加了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淘汰黄标车的规定。统计显示,一辆黄标车的污染排放量大致等于近30辆国四标准车。现有的黄标车贡献的污染物排放量占移动源污染量的50%至60%,它们的淘汰将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释放更多的环境容量。除淘汰黄标车之外,保证汽车的排放稳定达标更是减少机动车排放的关键。此外,还应建立机动车I/M制度,保证在用车辆维持达标状态。《规划》和《计划》均未提及建立该制度,将来或将完善。
检测预警体系
《条例(草案)》说明中提到,现行《北京市办法》(简称《实施办法》),自2001年实施以来,为本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持。本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不断下降,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但居高不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不利的地理气象条件、周边地区区域传输等,使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2013年国家实施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与新标准相比,本市有5项污染物超过标准,其中PM2.5超标一倍多,与国家首都、宜居城市的地位存在很大差距。采取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已成各界共识。特别是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为全面落实国务院要求,本市也及时制定了《北京市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以更大力度推动大气治理工作。
《条例(草案)》说明中指出,目前,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以治理PM2.5为重点的新阶段,在人口和机动车数量持续高位增长、工地开复工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大气污染治理难度不断增加,并已成制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现行《实施办法》的相关制度措施却难以满足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尚未与大气污染防治有效结合、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度滞后等。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完善上述制度。
另一方面,《实施办法》所依据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在修订中,短期内不能出台,且国家法针对的是全国情况。鉴于此,本市迫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独立的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立法,解决大气污染防治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制定新的地方法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替代现行的《北京市实施办法》。
立法的主要思路
《条例(草案)》说明中指出,要着重构建政府主导、排污单位具体实施、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在制度构建上,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为主线,以控制PM2.5污染为重点,将大气污染防治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源头治理转变,由浓度控制为主向浓度与总量控制并重转变,由注重企业治理向企业治理与区域、行业治理并重转变。特别是近期“国十条”的出台,及《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制定,涉及许多新的政策措施。在立法条款的设计上,《条例(草案)》充分考虑了与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对接,力求使本市的大气条例更具操作性,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此次立法过程中,《条例(草案) 》着重从可操作性上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把握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对应措施、治理目标的关系;二是理清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政府、企业、民众、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三是注意对相关制度进行综合考量,争取做到目标科学、结构合理、内容适当、效果可控;四是理清社会关系和技术手段的关系,通过规范社会关系,促进技术手段的进步和使用。
立法的重点和亮点
《条例(草案)》共八章96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构建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体系,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主体相互关系。政府负总责,制定环境质量和污染减排的目标、政策和标准,明确不同部门的管理职责,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企业和社会主体承担减排主体责任,负有减排义务,采取各种污染减排措施,落实减排任务。社会主体有义务保护大气环境,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向大气排放污染物。
二是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条例(草案)》明确提出对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规定了总量控制的主要制度和措施。一是确定总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机动车数量实施总量控制。二是核定企业排放总量,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三是明确总量指标来源渠道,确定排污交易制度。规定已建成项目通过环保部门核定取得,新建项目可通过市场购买或企业自身减排取得。四是实施建设项目总量控制前置审批制度。规定新建项目的总量指标取得办法由环保部门制定,改建、扩建项目的总量指标必须在环评审批前取得。同时规定环保部门审批环评文件时,必须遵循减量替代原则,即企业取得的指标量大于实际排放量。五是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对未完成总量控制任务的区域和行业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
三是针对不同污染物来源,设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针对固定污染源的特点,规定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一是工业企业集中治理。《条例(草案)》规定,新建工业项目应按照规划进入相应的工业园区。二是控制燃煤总量,消减燃煤总量。继续规定对燃煤实行总量控制,通过划定和严格管理禁止使用燃煤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等手段控制燃煤增量,减少现有燃煤存量。三是逐步淘汰高污染企业。规定制定高污染行业调整、工艺和设备淘汰名录时,应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和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加强对使用行为的监管。一是规定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二是对石化和加油站等企业和单位,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泄露和挥发。三是着重强调了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辅材料的使用情况的记录。
针对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特点,实行从生产到报废全过程监管。一是把好新车准入关,明确汽车生产厂商对新车的质量保证责任。规定了汽车生产厂家在本市销售的机动车应当符合新车准入的环境保护标准,并保证在规定的耐久性期限内稳定达标,对不能达标的,取消其在本市的销售资格。二是确保在用车达标排放,规范定期检测等行为。明确了机动车检测机构、机动车所有者和使用者在定期检测中应承担的义务、遵守的规范。三是减少高排放车辆,淘汰老旧机动车。规定对超标排放、不符合在用车强制性规定的车辆,应当依法强制报废。四是增加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规定。规定了在本市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控制制度。
针对扬尘污染特征,实施行为控制。一是明确扬尘控制范围,将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河道整治及建筑拆除等施工工程、物料运输等活动均纳入控制范围。二是细化污染控制措施,按照来源,分别明确了各类产生扬尘的活动应当采取的措施。三是明确建设单位在防治扬尘污染中的责任,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工程承发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
四是完善监测技术体系。环保部门负责统一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排污企业必须自行监测,排放量大的企业还必须安装在线监测并自行污染物监测信息。环保部门组织监测网络进行监测,并公开监督监测的数据信息。
《条例(草案)》分三种情况分别加大处罚力度;一是针对现行规定罚款额度过低的问题,对上位法没有规定的行为,提高了罚款额度,最高可罚50万。二是对需要立即停止排污的,规定了查封排污设施的措施。三是对屡犯不改的情形,规定了加倍处罚制度。
《条例(草案)》说明中说,《条例(草案)》与现行实施办法相比,理念有所转变,制度有所创新,更加符合本市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需要:一是针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现状,设置总量控制专章,明确了对机动车数量和燃煤总量进行控制。二是针对颗粒物污染突出的实际,细化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定,增加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的防治内容,专章设置“污染物扬尘污染”。三是针对违法成本普遍偏低的现实情况,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额度,增加加倍处罚、查封等措施。
市人大常委会提出
十方面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认为,《条例(草案)》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为主线,将大气污染防治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源头治理转变,重点规定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并针对燃煤、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工地扬尘等不同污染源,设定了相应控制措施。《条例(草案)》基本成熟,突出了首都特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和建议:
一是关于基本原则。市人大常委会认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两者兼顾,如不能兼顾,应明确环境保护优先的发展原则。此外,部分专家提出,应当增加“污染者担责”和“公众参与”的原则。在防治方法上,应对污染物排放实施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控制。
二是关于政府职责。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本市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老旧机动车淘汰等,均需要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应当在法规中增加保障财政投入的内容。
三是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市人大常委会认为,为使环评制度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确保建设项目符合本市大气环境要求,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明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其他行政许可前置条件的法律地位,增强其制度刚性。
四是关于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市人大常委会认为,为了保护居民身体健康,应对重污染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本市应加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增加土石方作业和露天停工等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完善应急预警和应急管理相关内容。
五是关于总量控制。市人大常委会认为,要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是本市实现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应对相关内容予以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在调研中,部分专家学者提出,应明确实施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种类。有专家学者还提出,总量控制制度作为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基本制度,其具体目标、要求和排放总量指标取得途径,应向社会公开,并应明确逐年减少排放总量的要求。
六是关于防治固定源产生的大气污染。建立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制度是本市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总量的重要措施。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2015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等规定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可通过法规予以进一步规范和固化。《条例(草案)》规定了本市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高污染行业进行调整。市政府相关部门建议,调整的高污染行业范围应与国务院有关文件相协调,增加禁止新增炼焦和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的规定。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对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大气环境的原料和产品进行源头控制,可降低末端监管的成本,有利于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应充实挥发性有机物产品标准的相关内容。
七是关于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调研中有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提出,《条例(草案)》规定的机动车数量调控政策,应当单列一条。同时,调研中还发现,本市目前仍有1.9万辆在用高排放黄标车。据测算,每辆黄标车的排放量相当于14辆达到国IV排放标准机动车的排污总和。市人大常委会认为,为落实国务院统一部署,应在条例中明确本市将限制高排放机动车上路行驶的规定。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是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使大气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特性改变,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危害人体健康,危害各种生物的生存,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设备、建筑物等的现象。其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烟和废气、生活中产生的烟气(烧煤、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及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黏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严重的大气污染使我国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我国每年有40万,人死于废气引发的疾病。在北京,喉癌、鼻癌、肺癌等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传统的癌症――胃癌,跃居第一。②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有的虽然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下酸雨,会使农作物毁坏,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大量二氧化碳留在大气里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即“温室效应”。
应对措施 防治空气污染是一项全球至关重要的任务,应减少工业排放及汽车尾气排放,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少吸或不吸烟,有车者每周少开一天车。绿化造林,通过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每天关注空气质量报告,污染较重时少出门或做好防护措施,以减轻空气污染带来的损害。
水污染是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污染物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多是由于水的不洁引起的。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应对措施应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从根本上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应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虎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在自来水管传递过程中有可能出观二次污染,所以饮用时要煮沸杀菌。
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如黄曲霉毒素)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一次大量摄入受污染的食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即食物中毒,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农药食物中毒和霉菌毒素中毒等。长期(一般指半年到1年以上)少量摄入污染食品,可引起慢性中毒。例如,摄入残留有机汞农药的粮食数月后,会出现周身乏力、尿汞含量增高等症状;长期摄入微量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能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脂肪浸润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某些食品污染物还具有致突变作用。突变如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使正常妊娠发生障碍、甚至不能受孕,胎儿畸形或早死。
应对措施保证食品新鲜,防止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重金属等残留限量标准;不吃发霉变质食物。
噪声污染
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其来源广泛,如工地或装修施工时各种器械的声音、公路上各种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喧嚣的吵闹声、宠物的叫声等。
噪声长时间反复刺激超过生理承受能力,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晕、头痛、易怒、易倦、耳鸣、心前区痛、睡眠不良甚至影响体温调节。噪声刺激可引起心室组织缺氧,导致散在性心肌损害;会破坏睡眠过程,使入睡时间延长,深度变浅,多梦,觉醒时间缩短,醒后疲倦。噪声达50分贝可降低工作效能,长期在65分贝环境下工作可有的人10%出现某种程度的永久性听力损失,长期在85分贝环境下工作可致难听或耳聋并影响语言能力。
应对措施远离噪声来源;在家中安装隔音或吸音设备。
电磁辐射污染
任何带电体都有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引起人体的不同病变和危害,这部分超过标准的电磁场强度的辐射叫作电磁辐射污染。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物品很多,包括家用电器(如电视、电冰箱、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等)、手机、办公设备(如电脑、复印机、电子仪器、医疗设备等)、周边环境(如高压线、变电站、电视或广播信号发射塔等)、自然环境(如太阳黑子等)。
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大方面。热效应,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时,体内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人体升温,热效应会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健忘等亚健康表现。非热效应,即吸收辐射不
足以引起体温增高,但也引起生理变化和反应。生活和工作在这种环境中过久,会出现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专家指出,导致新生婴儿缺陷因素中,电磁辐射危害最大。
应对措施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居室环境与健康
除了自然环境这个大环境外,还有一个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小环境――居室环境。居室是人们活动休息、睡眠和学习的生活场所,人在一生中至少有一半时间在住宅中度过。环境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居室环境条件的好坏,特别是居室空气污染情况,与居民健康水平、某些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和儿童生长发育均有密切关系。居室由于常和外面的大气相通,因此室内空气污染与自然环境相似,但居室中的污染物有其特殊性。
一氧化碳各种燃料在燃烧时供氧不足,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居室内用煤炉、液化气、煤气做饭或取暖,是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通风较好的春、夏、秋季,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与室外差别不大,采暖季节居室内的一氧化碳普遍高于室外,尤其是用煤炉做饭取暖的家庭。
二氧化硫居室内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室外大气和室内炉灶。
飘尘居室内飘尘含量与房间结构、卫生条件、通风方式及居住人口等有关。一般情况下,居室内飘尘都低于室外环境。飘尘污染与人的活动、吸烟有关,有人测定,一个普通的居室内无人活动时飘尘浓度为80微克/米3,当有一个人活动并吸烟时,飘尘浓度很快上升为150微克/米3,增加到二人吸烟时,飘尘浓度为200微克/米3。
二氧化碳居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都高于室外,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人的呼吸和燃料燃烧,室内居住人多、密度过大时,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明显增加。
异臭污染居室中的异臭有害于健康,异臭对大脑皮层是一种恶性刺激,居室异臭主要来源是胃肠道排出的气体;汗液及皮肤上有机物质的分解腐败;衣物不洁,发霉腐烂;粮食、蔬菜发霉腐烂;住宅附近的工厂、垃圾、厕所散发出来的臭气等。
甲醛及苯主要是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症状,对孕妇、婴儿及老年人损害更大。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涂料及家具等。
居室环境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是慢性的、长期的,所以要注意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合理采光,搞好室内卫生,有条件的还可以搞点庭院绿化,让居室环境更清洁,更舒适。装修及购买家具时应选择环保达标产品,入住前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
爱心提示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治污,统筹规划、分类施策,标本兼治、持之以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以实施重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为抓手,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集中攻坚抓好扬尘污染整治,切实加强机动车尾气和燃煤型污染防治,深化工业污染治理,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及能源结构,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二)防治目标。2017年,平安区平安镇、乐都区碾伯镇、民和县川口镇、互助县威远镇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78%以上(按GB3095—2012标准);化隆县巴燕镇、循化县积石镇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80%以上(按GB3095—2012标准)。同时,落实2017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完成年度总量减排目标。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各县(区)政府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主体,对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负总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年度实施计划,统一措施要求,分解工作责任,强化联防联控,倒排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工期,确保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实现;加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围绕PM2.5浓度下降任务,各县(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强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市直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xx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中的要求履行职责。
(一)确保完成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
对照《青海省2017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确定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逐项梳理,对进展缓慢的治理任务加强督办,确保如期完成。空气质量改善进度缓慢的县(区),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把污染物浓度降下来,努力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黄标车和燃煤锅炉淘汰、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县(区),要倒排工期、严格督办,确保年度重点任务按期完成。
(二)严格管控移动源污染排放
1. 加快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要充分发挥财政补助资金的激励作用,引导公众提前淘汰黄标车,加大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仍上路行驶车辆的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黄标车限行制度,对进入黄标车限行区内的黄标车,依法从严处罚。(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公安局)
2. 加强高排放车辆监管。加大冒黑烟车辆的上路检查力度,杜绝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对发现超标排放车辆及时进行处理;开展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工作。城市建成区禁止使用冒黑烟高排放工程机械。(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城乡规划建设局)
3. 加强车用油品监督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对市售油品和车用尿素质量进行抽样检查,依法查处销售质量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三)深入推进燃煤锅炉治理
1. 强化燃煤污染源管控。列入省级财政支持的淘汰燃煤小锅炉项目,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采暖期前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县(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严禁散煤销售和使用。积极开展“禁煤区”巡查检查工作,及时取缔违规建设或使用的燃煤锅炉。(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2. 加大煤改气力度。全市完成140蒸吨燃煤锅炉“煤改气”改造工作,其中,平安11蒸吨、乐都32蒸吨、民和16蒸吨、互助43蒸吨、化隆8蒸吨、循化30蒸吨。(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环境保护局)
3. 加强煤质管控。定期组织开展煤质检测工作,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严控销售和使用高硫份、高灰份燃煤,确保本行政区域内使用的煤炭符合质量标准,抓紧制定区域内煤炭质量标准。对采暖季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散煤使用,要积极推广使用型煤等洁净煤进行替代。(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4. 全面排查燃煤锅炉。利用采暖季对区域内燃煤锅炉进行全面监测,对污染排放不达标的锅炉督促限期整改。对燃煤锅炉继续开展拉网式全面排查,确保无死角、无盲区,排查出的燃煤锅炉要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管理清单和台账。(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环境保护局)
5. 推进锅炉升级改造。鼓励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燃煤锅炉在改燃气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低氮改造。(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严格防范工业企业污染
加大对涉气工业企业环保设施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加快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及时进行维护检修,确保环保设施稳定高效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鼓励企业将设备维护检修时间安排在冬春季,有错峰生产要求的行业企业,严格落实错峰生产要求;同时加大对从事熔炼、冶炼、铸造、破碎等小型加工生产企业的清理整治,依法对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企业进行查处。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即超即罚;能立即整改的,责令企业立即整改解决;无法立即完成整改的,实施停产整治;对涉及民生无法立即停产的,依法执行按日计罚;停产整治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依法由政府责令停业、关闭。对纳入年度治理计划的企业加强调度督办,督促按时完成治理任务。(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环境保护局)
(五)强化面源污染防控措施
1. 严控建筑施工扬尘。强化建筑施工场地和拆迁场地扬尘监管,加强对拆迁工地和建筑施工地停工前落实各类物料、堆料密闭或遮盖、裸露地遮盖或硬化、渣土垃圾清运或覆盖等抑尘措施的监督检查,对老旧和破损的遮盖物及时督促施工方进行更换。(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建设局)
2. 严防道路交通扬尘。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并细化冬春季道路清扫方案,积极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切实加大城区主干道和重点区域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减少道路扬尘。同时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严查道路遗撒和乱倾乱倒行为。对城区路面破损严重的道路要抓紧维修,近期内无法完工的采取路面铺设砂石等临时性措施。(责任单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城乡规划建设局)
3. 严禁露天焚烧。抓好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需要保护区域内的秸秆、落叶、垃圾、荒草等露天禁烧工作,全面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开展秸杆禁烧专项巡查。因宗教风俗习惯确需露天焚烧的,当地政府应指定焚烧区域,引导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焚烧。大力倡导减少燃放烟花爆竹,节日期间遇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条件应采取临时性限制燃放措施,以减轻污染影响。(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发展委、市环境保护局)
(六)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一、环境工程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内容
(1)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技术和工程上解决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的问题,提供保护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满足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用水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对废水的处理,一般是根据当地纳污水体的功能与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下允许的排放量及浓度来确定处理程度,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物的起因,并提供预防、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工程技术措施。大气污染问题主要为人类活动所造成,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三种,即生活污染源、工业及农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在宏观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对主要污染物可采取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或者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工程的角度,解决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回收利用的问题。由于固体废物来源面广、量大。若管理不当,必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其中的有毒有害废物和病原体,还会通过生物和环境介质的传播,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噪声及放射性污染控制工程。自然环境中除了大气、水、植被等环境要素以外,在我们的生存空间里还充满着各种声波、电磁波、光辐射等。随着核能技术及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应用,天然石材制品进入室内装饰领域,放射性污染也在走进我们。电磁、放射性、噪声、热、光污染的防治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环境保护课题。
(5)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环境工程具有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所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不仅限于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还包括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探讨和开发废物的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以及按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合理地布局与管理,以求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我们应该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全方位来考虑,以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
二、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1)水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行业水污染减排和禽畜养
殖污染减排。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将污染源普查范围内的重点建制镇纳入污水处理范畴,推进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面实施雨污水分流工程,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式管道收集系统,新建渗透型雨水收集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综合整治沿海排污口,实现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重控制制度。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水源地的管理能力。
(2)大气污染保护。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汽车尾气;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家庭中能源的消耗;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①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②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③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3)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4)噪音控制。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公路建设是我国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公路总里程和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公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公路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则更为严重。因此,分析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大量资料表明,公路沿线两侧的生态遭到破坏,空气污染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对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对措施。
1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决策,设计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
1.1公路设计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是联接城乡间、城市间的重要通道,是人类联系的走廊,应利用地形数据模型和采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对平纵横进行精细调整,反复推敲,设计出合理的路线为指导施工提供设计图表。此外,相互交错的公路也使生态呈现岛屿化和条块化,景观呈现破碎状态。公路给自然环境及生态安全等带来极大威胁,尤其是公路沿线的工业区、民用建筑及商业的涌现,致使道路沿线呈现出城镇化和街道化的景象,自然景观和农村景观遭到破坏。与此同时,公路的水泥及沥青路面的渗透性较差,热容量小,且反射率大,加上下垫面温度高和无蒸发耗热,致使温度快速升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灰尘含量严重超标,从而形成一条热浪带,使气候出现局部恶化的局面。公路的工程设计应尽可能考虑生态防护,绿化方案应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1.2公路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阶段,对表土的清理、河道的改移、土石方的开挖及料场的开采等均会严重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地形,增加水土流失,甚至会使运营阶段遭遇路桥冲毁和洪水泛滥的问题,进而破坏自然环境。同时,工程施工期会产生大量扬尘,落后工艺生产的沥青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严重污染空气。加上施工期噪声污染和振动都严重污染着声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临时用地、预制场、拌和场及营地等,也个地下水质及植被造成严重污染,甚至会导致树木及植被枯死。此外,施工废弃物对河道的侵占、填挖等改变了水文条件,进而使河道淤塞导致行洪困难,致使水土流失、滑坡和地基下陷问题突出。
1.3公路运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运营阶段汽车尾气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给环境造成重大污染,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大气污染不仅降低能见度,还给运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甚至造成光化学烟雾及酸雨,进而引起多种疾病。同时,交通所致的噪声污染是声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干扰者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甚至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加上公路维护中有害物质对水土的侵入,也使地下水质量严重下降,特别是公路所用的消冰盐,严重影响土壤及农作物生长,则使大量农作物减产。
2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对环境保护影响的应对措施
公路设计阶段对所确定的设计方案,应从适应环境保护方面做好以下工作:在公路工程项目规划和设计时,应从全局和远景来把握项目,使其具有协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2.1公路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环境破坏的应对措施
对于公路路线走向、桥位、隧道等设置设计应进行科学论证。在论证时应以区域的环境保护为基础,充分考虑公路沿线的生态及环境保护问题。选用路线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及治理的费用,并将环境破坏程度作为选比项目设计的重要条件。同时,应以点线结合、保护沿线环境为公路设计的目标,进而确定其环保的总体设计原则。对于工程设计应优化其纵平面线形,降低公路边坡高度;山区应充分利用先进设计软件和数据模型来精细调整其纵横面,并对此进行反复推敲,精雕细琢,重视细节设计,强调人文景观和公路景观,这是工程设计阶段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在审核设计时也应重视横断面设计。
2.2公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环境破坏的应对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前应对开挖范围进一步明确,不能为图施工方便而对沿线植被任意破坏。同时也要明确临时借地的范围边界,严控制对其的不合理占用。保存被剥离的表层土,利用其改良其他或本地地面土地,或恢复沿线遭受破坏的土地。在制定范围堆置弃渣,严禁任意丢弃,以免其流入水体。采用水平作业方式进行施工取土,开挖的同时也进行土地平整及绿化,取土应有计划性并及时还耕。施工过程中还应重视公路用地范围及路面的美化,及时再造景观,重视视野内的环境美化,及时科学地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避免滑坡及边坡坍塌的发生。
2.3公路工程建设运营阶段环境破坏的应对措施
公路运营阶段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对沿线生态环境的长期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噪声污染方面防治噪声可采用声屏障的设置、高建围墙、密植绿化树木、封闭建筑外走廊及设置双层窗等。强化交管,公路出口及入口处设置噪声监控站,严禁噪声较大的车辆上路。鉴于大气污染,应按照当地土壤及气候特点,在公路两侧尤其是环境敏感区密植灌木和乔木,以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同时也降低噪声污染和改善公路景观。此外还应通过收费站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检查,禁止超标排放车辆上路。严格监控和检查危险品车辆,以防事故的发生。
3总结
公路工程建设稍有不慎就会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而,应强化公路建设的环保宣传及教育,将环境保护作为公路建设全程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措施施工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将环境的破坏程度降低最低,促使公路建设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弓成,李春义,赵廷宁,曹世雄.近自然绿道建设在我国公路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湖北神宜公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06):77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