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7 22:46: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全社会认真而全面的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针对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而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应该努力提高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适应社会政治思想发展形势。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会受到社会思想政治的影响。由此看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重视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形势教育,树立就业人员的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坚决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袭,不然就会对就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塑造不利,不能培养出负责任的就业人员。
3.有利于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社会岗位需求的角度来看,每个职业都有自身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作为社会岗位工作人员,就应该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将职业道德培养作为重点的培训内容。
4.有利于促进就业人员的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加强就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训。如果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好,都可能让就业人员片面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就可能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平。对于就业人员来说,不努力学习,不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就算工作很努力,也难以真正获得发展。
5.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效果。具体来说,要引导就业人员加强学习,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做好就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低下,那么他就很难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所要从事的岗位,不能够做到爱岗敬业,那么对其所进行的岗位培训效果也难以变得明显。岗位从业人员的的人生价值观是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对职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岗位培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有着针对性、直接性等特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在校学生的培训方式是不一样的,社会就业人员有着自身的思想政治阅历,他们的教育过程有着明显的自主性,就是所谓的自我教育。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在工作内容,还是在工作的形式方法上,都要有创造性的做好。具体来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根据就业人员和社会岗位需求来把握好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在思想政治以及形势教育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的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岗位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在岗位上能够根据企业的行为价值机制来引导自己的思想动态和行动标准。在教育方式上,不能空洞说教,流于形式,必须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来制定灵活的培训方针,在岗位培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三、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岗位培训人才,而经过培训的人才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度的岗位责任感,有通过完善的培训教育体制,为社会岗位输送人才,积累培训经验。当前,我们的企业急需专业而全面的、责任感强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并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力度。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就业人员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解决,让他们能够专心的做好技能培训,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不少就业人员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受到了社会消极思想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工作中不能全心全意。有的就业人员有着较好的业务素质,但是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责任心不强。还有的就业人员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大,思想障碍较多,这也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就业前途。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及时收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有效的引导、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报关;国际货运;人才培训
重视报关人才培养,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非常重视专业技能单设实训即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通用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
一、职业专业技能培训
1、专业技能课程训练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如:报关实务、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如:集装箱运输实务、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专业英语等。
2、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应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让学生了解报关和货运企业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工作流程,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目前开出的专业技能单设实训项目有:货运操作实训、报关实训、报检实训、进出口模拟实训。
二.加强社会实践能力
1、假期社会实践
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通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们的了解了社会、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
2、毕业实习实践
毕业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企业里进行的。学生们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实习。为将来真正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独自完成毕业论文
在收集资料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出毕业论文或总结并进行答辩。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并能综合起来实际应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
为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教学的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重视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及专业教学软件。至今为止,绝大部分的专业课程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并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方面改革传统的手段,进行探索与革新。
1、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其中课内实践课主要是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又分为专业技能课程训练和专业技能单设实训。
2、以应用为目的,对基础理论进行了处理。
高职教育中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所以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理论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把<<会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数学>>由职业基础课改为限定选修课。并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的上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革,使之更适合高职学生。
3、加强实践教学
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课程的课内实训,即要求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都设置了相应的课内实训。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即将完成实训的配套建设。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教师在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现代教学手段改革概况
在教学中,为了让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信息量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效果,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积极进行现代教学手段改革,采用了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体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端正学生学风,学校制订了学生奖励条件、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利用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建立优良的学风。
1、完善的学生激励政策
每个学期开学时候,对上学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表现突出同学进行表彰,并且按时以奖学金的形式放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奖励,以激励全校学生努力学习,争创先进。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专业用学分制的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风建设卓有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全体动员,在各班级落实。通过不断努力,学生精神风貌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1、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学风建设,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时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学院相继修改了《学生手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
2、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重要作用
强调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学风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学生考勤制度
通过严格学生上课考勤制度与强化晚自修出勤考核、管理制度,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广大同学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引导,开展各种学风建设活动
对新进校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参观先进行业先进技术,举行讲座如现代物流知识讲座,国际货运行业知识讲座,等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拓宽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增强同学们的专业兴趣,推进学风建设。
(一)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扶持河北农村“两后生”培训工作。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人力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农村劳动力有2,94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4.4%,但这些劳动力普遍文化偏低,平均受教育只有8.02年,很多只有小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中、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了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适应了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人才需要。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劳动力后备资源“两后生”的培训工作,在相关政策中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他们素质的政策措施。如河北省政府出台了《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4年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冀人社字[2014]133号),保定市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邯郸市出台了《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邯政[2013]98号),这些文件中都对农村“两后生”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培训机构、内容、形式和要求,并且规定了补贴标准为每年800~1,600元,邯郸则将土地流转后的农村“两后生”的补贴标准涨为2,300元,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流转家庭的实际困难,促进了他们就业。目前,与农村“两后生”培训相关的主要项目有农业部组织的“阳光工程”、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组织“雨露计划”、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计划”等,他们都为农村“两后生”的培训提供了保证。
(二)做好为农村“两后生”的服务工作。为做好“两后生”培训和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利用各种机构对农村两后生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有个人基本资料、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培训意愿等,为进一步搞好工作打下相关基础。如河北临漳县通过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系统摸清了“两后生”情况,建立了实名制台账,以便统筹管理。同时,各地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种培训,增强农村“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在行政大厅窗口设立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扶持、就业援助等窗口。
(三)强化监管。为使“两后生”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各地通过申报、评审建立了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并且建立了培训机构退出机制,对已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资质进行复核,达不到资质条件的予以注销,同时规范学校的学生、教学、教育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河北省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两后生”接受转移培训意识不强。农村“两后生”接受职业培训的主动性不强,很多一毕业就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在调查中,选择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只占48.9%,选择非常愿意参加培训的不到30%,持“无所谓”态度的高达21.3%。在原因调查时发现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培训了也很难找到好工作;另一方面认为培训还要自己承担一些费用,部分贫困生承担不起。
(二)培训机构自身不足。对农村“两后生”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目前,对农村“两后生”培训的主要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但他们的教师队伍,有的缺乏实践经验、有的学历偏低,难以满足培训的要求。在培训方式上也常常是文化基础课为主,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足,不能满足就业的要求。另外,有些培训机构设施简陋,缺乏实习设备和场地,用于教学的仪器往往是市场上早已淘汰的产品,教学方法也只是课堂讲授,这些都限制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缺少企业参与农村“两后生”培训。大多数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只注重招募廉价劳动力,但不注重开发劳动力资源,企业对农村“两后生”培训工作的参与性还远远不够,造成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工,农村“两后生”培训后也不能很好的就业,而农村“两后生”是否接受培训关键就是能否就业。究其原因有:第一,由于没有和市场很好对接,造成一些专业重复设置,如美发、建筑、缝纫等,毕业的学生很难就业;第二,不少企业担心学生培训后不来单位或掌握技术后容易跳槽,不愿意参与相关培训;第三,很多地区的培训没有联系就业单位,造成培训后找不到合适工作。
(四)政府管理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管理服务是否到位、高效,直接关系到培训工作能否成功。但是河北省政府部门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参与部门多,缺乏合作。目前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涉及的部门主要有劳动部门、扶贫办、教育部门、农业部门,但各部门之间责任分工不明确,出现管理职能的交织,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第二,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及时到位。河北省在对农村“两后生”培训中每年虽有相关费用,但由于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以及培训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现行的补助标准已不能满足需求,严重影响了培训机构和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一般;第三,农村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缺乏。尽管各地都有劳动力市场,但信息不及时,造成企业招工难、农村“两后生”不好就业的局面。
(五)就业门路狭窄,多在传统一、三产业。目前,农村“两后生”的培训中虽有一些是订单培训,但很大部分还需靠自己去寻找出路,从而又和父辈一样,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比较低行业,主要靠时间和劳动强度决定工资收入,技术并没有带来较大增收。而且流动性比较大,往往也没有规范的劳动用工合同,更无三险一金,还随时面临着被“炒鱿鱼”的风险,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三、对策建议
(一)多种渠道宣传,营造关爱农村“两后生”的良好氛围。为使农村“两后生”培训政策家喻户晓,应建立多渠道的宣传平台,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制作招生简章,包括的内容有培训的专业设置、招生条件、补贴政策和就业去向等。宣传渠道有:在中考或高考结束后在学校设置咨询台、“两后生”考试返乡后在村大队制作宣传专栏、在乡镇集市上散发宣传资料、当地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上宣传等各种措施进行宣传动员。
(二)完善培训机构的工作。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农村“两后生”的具体实施者,其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培训工作:第一,建立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另一方面聘请社会上有的相关经验的专家来做兼职教师,定期上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设立新教师准入门槛,要求学历本科以上,并有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第二,把握就业市场行情。培训工作应和就业市场接轨,与产业发展方向相联系,加大和企业合作力度,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专业技能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开展菜单式教学。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所需技术工种的预测,提早设置相关专业,走在市场前列。第三,多渠道筹集经费。改善实习基地、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需要有充足的办学经费,除了依靠政府拨款外,还应多渠道筹集经费,如和企业合作帮助对方培训新员工、和非营利组织建立良好关系,争取和他们有项目合作或者获得捐赠。第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培训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生动直观的特点;互动参与式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交流,创造合作性的学习情境;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
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质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一些制造企业在引进先进的设备后,却发现缺少配套的操作人才,从而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我国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层次偏低,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在整个社会人才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制造型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流失严重,员工频繁跳槽现象频繁,这已成为企业家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
1.高道德素养
高道德素养首先表现为具有诚信的品质。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诚信是契约得以签订和履行的前提。目前制造型企业要求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有诚信品质,以利于企业与人才的沟通交流,相互信任,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高技能人才高道德素养还表现为高忠诚度。企业是一组合约,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一组合约,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家合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约的履行依赖于可预期的合作行为。
2.高专业化
首先,高技能人才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一线的操作能手,这是高技能人才的最重要表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高技能人才的加工技术应该达到艺术化的高度,不但能够进行高难度的生产加工,包括加工高精密度的电子设备、仪表仪器,而且还能够维修、控制精密复杂的设备、精密复杂的仪器等;他们能够与团队成员一道,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进行技术攻关,将设计思想落到实处,形成具体的生产力,具体的产品。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机电一体化、综合服务高技能人才。其次,高技能人才是知识含量高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现代高技能人才通过技能教育和培训获得更多的现代化理论知识,成为“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与一般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大都是来自于生产实践中的学习。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环境认知适应能力。企业的发展实质是对环境的不断适应,要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现状有全面的认知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如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也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如企业的组织结构、科层体系、营销网络、财务状况等。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实质是反映高技能人才对现代市场的敏锐把握意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三、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培训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
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其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只靠领导者一人运筹帷幄、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其综合绩效高于个人绩效总和。学习型组织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为个人发展创造空间。在现实中,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下的力度很大,进行的很深入。
2.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学校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企业。学校培训模式,是指由职业院校组织进行的培训,学校依据国家规定的专业岗位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学校模式一般分为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对于学历教育而言,各学校探索了多种形式,如“3+2”、“5年一贯制”、“7年一贯制”,学历教育强调先完成中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中级工证书,在企业和学校完成后续的高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高级工证书,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对于在职教育而言,一般是采取“金字塔”式的培训模式。首先是进行高级工培训。要求具有中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以后可参加学校的在职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以达到高级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是助理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高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发助理技师证书。再次是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助理技师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一般为3-4年,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脱或半脱产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技师论文答辩通过发技师证书。
(2)企业培训模式。企业培训模式,是指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由企业组织培训。企业培训存在缺乏师资队伍,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缺乏归纳和总结等问题。学员能解决一些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但理论水平较低,学员缺乏后劲、缺乏创造力,培训方法单一,缺少现代教学技术支持,从而制约和降低了培训效果。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论辩教学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培训师首先讲清某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然后结合学员的实际进行提问,学员根据提问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发言准备,随后学员可采用圆桌会议形式,或者采用讲台上演讲形式,各抒已见,表达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想法。最后培训师进行总结和概括。这种培训模式和实际相结合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二是案例评点培训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最为关键的提高其分析实践技能的能力,而案例评点培训可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分析、评价、修正职业技能的能力。三是职务轮换培训模式。职务轮换的主要目的是拓宽高技能人才知识面。通过各种不同岗位的职务轮换,受训者可以全面掌握企业各种技能的知识、技术要求。
(3)校企合作模式
鉴于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的各自的弊端,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扬长避短,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共同制定培训大纲、计划和培训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学校+企业”模式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所谓双语教师,是指履行双语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里所说的双语教学,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双语教学模式在四川省民族地区己实行多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民族为主(占全州总人口的75.5%)的民族地区,自1952年以来,特别是党的以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汉双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甘孜州有中小学1144所,在校学生113676人,其中,实行双语教学的有687所,在校学生60074人,其中,小学668所,在校学生5203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的65%;中学19所,学生8044人。占少数民族学生的74.12%。全州开展双语教学的面达73.7%。现在甘孜州7213名中小学专任教师中,从事藏汉语教学的教师有1765人,他们主要毕业于甘孜州内的三所师范学校和四川省藏文学校、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学院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大干部群众己逐步形成了共识:认为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是坚持理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现代先进文化科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提高民族地区的文化素质,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现在,甘孜州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到处都有双语人才的足迹,他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及检测现状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仅就双语教师而言,从1984年到2003年间,甘孜州就已先后选送了300余名教师分别到中央民大、西南民大、西北民院、西藏大学、青海师大、阿坝师专、康定师专等大专院校学习深造。
但是,尽管甘孜州双语教师大都是从正规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但时代在前进,藏区的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绝大多数双语教师除参加学历培训和汉文学科通识性培训以外,没有参加过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上面提到的各种培训也主要指学历培训和汉文学科的培训。因此,长期以来,民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都属于薄弱环节,相对于汉文学科教师而言,双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都比较陈旧,自然,教学质量也相对较低。目前甘孜州藏汉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检测现状如下:
第一、到目前为止,除国家和省州颁发的有关汉文学科的五项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检测内容及评分细则以外,还没有一个正式的针对藏汉双语教师制定和颁布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检测内容及评分细则,而双语教师只能靠汉文学科的考核来确定其职业技能等级,这就自然会造成教师的专业与培训检测的内容不相适应,即教藏语而考汉语,双语教师整天忙于对考非所教的应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3年5月至8月,我们在对甘孜州部分边远地区县的1847名双语教师进行座谈或问卷调查时发现,有90%以上的双语教师都非常急切地希望能出台一些有关双语师资技能培训及检测的内容和标准。
第二,从事职业技能培训与检测的双语师资几乎是空白,更没有专门的培训教材。四川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己开展了几十年,也培养了不少中小学双语师资,但培训与检测双语教师职业技能的专门人员还没有几个,这就对提高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加之,无专门的教材,双语师资技能培训更是无从着手。
第三,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评聘等都是参照汉文学科执行的,搞的是一刀切,既不符合实际,也刺伤了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正因为没有专门针对双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检测标准,所以,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以及检测标准,完全按照汉文学科来进行,加之,双语教师评职定级,评先选优等也是以汉文学科的标准来确定的,难以促进双语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没有考虑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无法达到客观性和公正性,更说不上科学性。笔者也是从事双语教学工作者,因工作等原因,每年都有机会到各县或在州政府康定与很多双语教师见面探讨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等问题,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事双语教学工作者对其评职定级的方法和标准等没有按照自身学科的特点进行而感到遗憾和不满,他们认为“这不公平”。
第四、双语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水平需要培训。甘孜州教师培训中心2003年对石渠、白玉、新龙、道孚、巴塘、乡城、康定等七个县1847名中小学双语教师进行了藏文三笔字、简笔画、教具使用与制作等模底检测,结果合格率较低。大部分双语教师虽然在师范院校接受过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但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继续培训和学习,受环境条件的制约,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素质下降,很难胜任现代教学任务。如我们在某县对60多名双语教师进行调查时,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职前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的专门培训,他们上课时的语言、板书、方法及整个教学过程等都是随心所欲,特别是教学用语很不规范,方言特别严重。
第五、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设备差,受国家的大力扶持,甘孜州各县办学条件己大为改观,但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尽管有个别县己少量用上了多媒体,但就整体而言,教学设备还较差。如我们对州内几个县进行了调查,有的县全县只有一台教学投影仪,很多教师更不知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什么是课件,有的县仅有几部老式录音机。教学设备差导致教学手段非常落后。 二、对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及检侧的思考
(一)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提高双语师资的职业素养。
首先,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双语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解决和处理好双语教育教学与民族教育、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等等之间的关系。其次,双语教师本身要树立新的正确的育人观,要认识到现代社会,只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终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是绝不可能的了,作为专业教师,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双语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而且还要不断根据双语教学特点,不断改革、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双语师资技能培训和检测标准,以便于培训和检测双语教师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和甘孜州的有关文件精神,“自2002年起,全州中小学教师申报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正式挂钩的考核项目为:‘普通话’、 ‘三笔字’、‘教学简笔画技能’三项”。“组织教育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能”、“教具制作与使用”四项技能的技能达标考核于2005年起全部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工作:鉴于我州中小学教学工作存在“双语”教学的实际,甘孜州教育局根据藏语学科教师的职业基本技能运用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小学教师藏语师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及标准》,作为藏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内容。该考核内容及标准,主要是针对“藏语口语”和“藏文三笔字”等培训与检测的需要而编制的,并已实施了两年,效果较好。对提高双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双语教师的教育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其他项目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后,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标准。
(三)加快步伐培养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及检测人员,编写相关教材。
首先,甘孜州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现有30余名省级教师技能测试员,可依托培训中心培养州级培训和检测人员,并根据双语师资技能特点编写相关教材。其次,再依托省教师培训中心培训更高一级的培训者和检测人员,并由省级相关部门审定教材。
(四)改善双语师资培训和检测的方法、手段及培训模式等做到切实可行,既符合现代教师培训检测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民族地区双语师资培训和检测的实际需要。
(五)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和检测的要求,必须与汉语相关学科标准具有同等作用,同时,双语师资参与什么内容的培训和检测,应有一定的自主性,这是双语性所能决定的。
(六)保证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
所谓双语教师,是指履行双语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里所说的双语教学,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双语教学模式在四川省民族地区己实行多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民族为主(占全州总人口的75.5%)的民族地区,自1952年以来,特别是党的以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汉双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甘孜州有中小学1144所,在校学生113676人,其中,实行双语教学的有687所,在校学生60074人,其中,小学668所,在校学生5203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的65%;中学19所,学生8044人。占少数民族学生的74.12%。全州开展双语教学的面达73.7%。现在甘孜州7213名中小学专任教师中,从事藏汉语教学的教师有1765人,他们主要毕业于甘孜州内的三所师范学校和四川省藏文学校、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学院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大干部群众己逐步形成了共识:认为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是坚持理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现代先进文化科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提高民族地区的文化素质,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现在,甘孜州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到处都有双语人才的足迹,他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及检测现状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仅就双语教师而言,从1984年到2003年间,甘孜州就已先后选送了300余名教师分别到中央民大、西南民大、西北民院、西藏大学、青海师大、阿坝师专、康定师专等大专院校学习深造。
但是,尽管甘孜州双语教师大都是从正规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但时代在前进,藏区的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绝大多数双语教师除参加学历培训和汉文学科通识性培训以外,没有参加过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上面提到的各种培训也主要指学历培训和汉文学科的培训。因此,长期以来,民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都属于薄弱环节,相对于汉文学科教师而言,双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都比较陈旧,自然,教学质量也相对较低。目前甘孜州藏汉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检测现状如下:
第一、到目前为止,除国家和省州颁发的有关汉文学科的五项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检测内容及评分细则以外,还没有一个正式的针对藏汉双语教师制定和颁布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检测内容及评分细则,而双语教师只能靠汉文学科的考核来确定其职业技能等级,这就自然会造成教师的专业与培训检测的内容不相适应,即教藏语而考汉语,双语教师整天忙于对考非所教的应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3年5月至8月,我们在对甘孜州部分边远地区县的1847名双语教师进行座谈或问卷调查时发现,有90%以上的双语教师都非常急切地希望能出台一些有关双语师资技能培训及检测的内容和标准。
第二,从事职业技能培训与检测的双语师资几乎是空白,更没有专门的培训教材。四川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己开展了几十年,也培养了不少中小学双语师资,但培训与检测双语教师职业技能的专门人员还没有几个,这就对提高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加之,无专门的教材,双语师资技能培训更是无从着手。
第三,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评聘等都是参照汉文学科执行的,搞的是一刀切,既不符合实际,也刺伤了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正因为没有专门针对双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检测标准,所以,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以及检测标准,完全按照汉文学科来进行,加之,双语教师评职定级,评先选优等也是以汉文学科的标准来确定的,难以促进双语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没有考虑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无法达到客观性和公正性,更说不上科学性。笔者也是从事双语教学工作者,因工作等原因,每年都有机会到各县或在州政府康定与很多双语教师见面探讨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等问题,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事双语教学工作者对其评职定级的方法和标准等没有按照自身学科的特点进行而感到遗憾和不满,他们认为“这不公平”。
第四、双语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水平需要培训。甘孜州教师培训中心2003年对石渠、白玉、新龙、道孚、巴塘、乡城、康定等七个县1847名中小学双语教师进行了藏文三笔字、简笔画、教具使用与制作等模底检测,结果合格率较低。大部分双语教师虽然在师范院校接受过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但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继续培训和学习,受环境条件的制约,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素质下降,很难胜任现代教学任务。如我们在某县对60多名双语教师进行调查时,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职前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的专门培训,他们上课时的语言、板书、方法及整个教学过程等都是随心所欲,特别是教学用语很不规范,方言特别严重。
第五、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设备差,受国家的大力扶持,甘孜州各县办学条件己大为改观,但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尽管有个别县己少量用上了多媒体,但就整体而言,教学设备还较差。如我们对州内几个县进行了调查,有的县全县只有一台教学投影仪,很多教师更不知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什么是课件,有的县仅有几部老式录音机。教学设备差导致教学手段非常落后。 二、对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及检侧的思考
(一)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提高双语师资的职业素养。
首先,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双语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解决和处理好双语教育教学与民族教育、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等等之间的关系。其次,双语教师本身要树立新的正确的育人观,要认识到现代社会,只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终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是绝不可能的了,作为专业教师,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双语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而且还要不断根据双语教学特点,不断改革、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双语师资技能培训和检测标准,以便于培训和检测双语教师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和甘孜州的有关文件精神,“自2002年起,全州中小学教师申报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正式挂钩的考核项目为:‘普通话’、 ‘三笔字’、‘教学简笔画技能’三项”。“组织教育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能”、“教具制作与使用”四项技能的技能达标考核于2005年起全部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工作:鉴于我州中小学教学工作存在“双语”教学的实际,甘孜州教育局根据藏语学科教师的职业基本技能运用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小学教师藏语师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及标准》,作为藏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内容。该考核内容及标准,主要是针对“藏语口语”和“藏文三笔字”等培训与检测的需要而编制的,并已实施了两年,效果较好。对提高双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双语教师的教育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其他项目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后,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标准。
(三)加快步伐培养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及检测人员,编写相关教材。
首先,甘孜州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现有30余名省级教师技能测试员,可依托培训中心培养州级培训和检测人员,并根据双语师资技能特点编写相关教材。其次,再依托省教师培训中心培训更高一级的培训者和检测人员,并由省级相关部门审定教材。
(四)改善双语师资培训和检测的方法、手段及培训模式等做到切实可行,既符合现代教师培训检测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民族地区双语师资培训和检测的实际需要。
(五)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和检测的要求,必须与汉语相关学科标准具有同等作用,同时,双语师资参与什么内容的培训和检测,应有一定的自主性,这是双语性所能决定的。
(六)保证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
职业技能培训是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载体,是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职业技能培训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现实状况看,由于我国培训机构数量众多、所有制结构复杂、规制建设尚未全面到位等原因,部分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不能有质量地完成好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为了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督促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提升培训质量,笔者提出了构建职业技能培训资格框架的设想,通过资格准入、资格认证、资格管理等制度把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入门关,走好培训质量保障的第一步。
一、构建职业技能培训资格框架的必要性
(一)培训机构无序竞争,导致培训市场混乱
由于社会成人教育培训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利润丰厚,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投资教育培训行业,培训机构迅速增加,导致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社会培训机构也在承接政府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难免发生市场失范行为。
(二)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无法保证培训质量
现在成立培训机构注册资本的门槛很低,有些培训机构以小型作坊式经营,既没有规范的管理,也没有足够的专业培训教学硬件条件。社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很多社会培训机构没有一支与培养目标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训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临时聘请。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没有教师,只起承接培训项目、招生和中介作用,从社会上或客户那里得到了培训需求,组织到生源后,临时聘请几个教师,教师通常上课时来,下课就走。有的社会培训机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既没有标准化教材、课件,更没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设备。有的培训机构有培训教材,但培训内容系统性差,缺乏有效的设施设备支撑,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的培训机构为节约培训成本,随意更改培训计划,减少学时,偷工减料,缩短学员的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这样的社会培训机构明显无法保证培训质量。
(三)多头管理现象普遍,无法有效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及社会培训机构实行多头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的管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除了接受教育部门宏观管理,经营性的培训机构要由工商部门负责核发营业执照并管理,公益性的培训机构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事业单位性质的培训机构由编制管理机关管理。综观办学审批机关和执照核发机关就可以看出,政府有多个部门在负责管理教育培训机构。这种多头管理现象,管理制度不能统一,无法形成管理合力,以致出现各自为政,最终形成重视审批而忽视监管的管理松懈局面。
二、基于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承训资格认证的思路及意义
(一)认证思路
资格认证以专业为对象,而非整个机构。由愿意承接培训项目或任务的培训机构,根据自身条件,确定一个或几个专业,向培训项目主管部门提出承训资格认证申请,通过专业承训资格认证的机构才有机会承办相关专业的项目培训。
(二)意义分析
1.有利于避免承训资格审批的随意性。培训项目主管部门目前对于有资格承办培训项目的机构管理比较宽松,由于没有具体指标要求,基本上有意愿承办的社会培训机构都可以通过资格审批,职业技能培训承训资格认证制度的执行,使培训项目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专业来审批众多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格,避免承训资格审批的随意性。
2.有利于避免培训项目任务给予的随意性。目前,可以承接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众多,经常令培训项目主管部门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而以机构为单位的现行培训资格审批制度又进一步为培训项目下达的有的放矢增加了选择难度,在海量的培训机构申报信息中,项目主管部门很容易“中招”将某个培训任务下达给并没有相应专业培训实力的机构。有了职业技能培训资格框架后,通过资格认证,项目主管部门可以清晰地辨认出符合培训项目专业要求的培训机构,再通过培训任务招标确定制度,在这些有资格承办培训项目的机构中确定承训机构,下达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从而避免培训项目任务给予的随意性。
3.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监管的针对性。在施行资格认证制度后,项目主管部门可以依据专业标准对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作更为细致的验收,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监管的针对性。
4.有利于提高培训机构管理的有效性。职业技能培训资格框架中有比较完善的资格管理制度,可以帮助项目主管部门提高对承训机构的有效管理。
三、职业技能培训资格框架及其建构策略
(一)资格框架建构
1.资格准入制度。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主体(即承训单位)主要是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笔者提出在现有基础上,构建一个资格框架,分专业进行承训单位培训资格认证,实行承训单位资格准入制度。资格框架构建以专业为对象,而非单个机构。通过资格认证的机构才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任务。也就是说,以后培训项目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资格准入制度,根据专业来锁定承训机构,进而通过其培训方案的筛选下达培训任务。
2.资格认证制度。资格认证是资格准入的第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通过资格认证的机构才有获得培训项目主管部门相应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可能。以专业为对象进行认证,要认证的是培训机构中某专业是否具备承担相应专业移民技能培训所需要的条件和资质。
资格认证的对象为专业,可以采取两种认证办法,一是直接认证,二是评估认证。(1)直接认证。直接认证即采取依据现有第三方权威认证结果的办法直接确认。在具有招生资格的机构中,凡是经过国家、省市主管部门认定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均可直接认证,发给相应认可证明。得到认可专业的机构有资格承担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2)评估认证。除直接认证以外的机构,若要承接培训项目,首先必须经过评估认证取得准入资格(仍以专业为对象),获得相应认可证明,方可承担相应专业(技能)的培训项目。
评估认证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个一级指标:专业基础教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实训条件、管理水平及培训质量。另有13个二级指标(场地设施、资源配置、设置原则、课程计划、课程实施、队伍情况、学历职称、专业素质、实训基地情况、实训方式、实训效果、机构管理、质量保障),34个观测点(校舍条件、教师配备、教学设备、经费保障、资源建设、教育技术、目标定位、培训理念、培训教学计划、培训教学内容、培训教材选择、过程质量监控、教学方式方法、训后评价、专业教师数量、专业教师资质、学历状况、教学水平、学术及专业水平、教师来源、设备设施及价值、实训设备使用情况、实训基地承担社会培训情况、承担方式、学员满意度、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学员考核、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质量监控机制、培训实绩、学员收获、同行评价及社会声誉)。
承训单位专业资格评估认证工作(简称专业认证工作)由项目主管部门的顶层机构领导,其下各省市机构组织,聘请第三方专门评估机构具体实施。承训单位专业资格评估认证程序包括:申请认证、机构自评、审阅《自评报告》、现场考查、审议和做出认证结论。
第三方专门评估机构应根据认证结论,撰写认证报告,并以书面方式将认证结论及专业认证报告等材料提交项目主管部门的省市机构相关部门,如果这个部门未通过提交的认证结论,第三方专门评估机构须重新审议。重新审议之后,向其提交新的认证结论,由其再次审查,并以本次审查结论为认证的最终结论。认证结论的由项目主管部门的省市机构负责。
承训单位专业资格认证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由项目主管部门顶层机构、其省市级机构、省市教育委员会、专门性研究机构等推荐专家组成,其办公室设在项目主管部门省市机构相关部门)对专业认证工作实施监督,根据工作需要参与或随机抽查专业认证的过程或环节,对认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3.资格管理制度。专业认证结论为“通过认证”的,有效期4年。在此期间,其机构应针对第三方专门评估机构提交机构的认证意见,就专业建设方面的改进措施和新进展,每年向项目主管部门提交一次改进报告。改进报告采用网上公示方式。如果申请认证机构不能按时提交改进报告,则终止其认证有效期。
通过认证的专业在有效期内如对课程体系做重大调整,或师资、办学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应立即向项目主管部门的省市机构相关部门申请,对调整或变化部分进行重新认证。重新认证通过者,可继续保持原认证结论至有效期满;对擅自缩短培训时间、套取培训经费、满意度低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立即终止原认证的有效期,两年内不准重新申请认证资格。通过认证的专业如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连续性,须在认证有效期限满前一年的上半年重新申请认证。
(二)资格框架运行的保障措施
Ye Yali;Chen Xuechun
(Chengdu Textile College,Chengdu 611731,China)
摘要:该文介绍了CETTIC职业培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兴起的职业背景,阐述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的构建情况与具体实施流程。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ETTIC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rise, also expounds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键词:CETTIC 旅行社计调师 职业技能培训
Key words: CETTIC; travel dispatcher; vocation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14-02
1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兴起的职业背景
CETTIC职业培训认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以新职业、新岗位、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新协作为特色的在全国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开展的职业培训、师资培训、远程培训、创业培训等培训项目。
计调是旅行社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项目的总策划、总设计和总指挥,是旅行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岗位。在旅行社工作中计调承担着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定价报价、旅游服务项目的采购,旅游活动全过程的监控等工作。计调工作有一整套的运作流程,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目前计调人才供不应求,培养渠道不畅,旅行社本身不愿意出钱培训员工,很多高校没有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缺乏国家级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和服务标准,缺乏系统化的职业培训,大多数计调没有学历,职业能力低下,靠经验和习惯操作旅游业务,制约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计调的从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10年9月首次开发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前正在全国推广实施。该项目直接面对旅行社计调岗位,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旅行社计调人才。
2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构建
2.1 旅行社计调师的申报条件旅行社计调师是指具有现代旅行社计调管理素质,掌握现代旅行社计调管理全新理念和丰富实战经验的旅行社计调人才。旅行社计调师分为助理旅行社计调师、旅行社计调师、高级旅行社计调师三个等级。2.1.1 初级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中专、职高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或有一年实习经验者,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②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③大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应历届学生,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80学时。
2.1.2 中级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中专学历、相关专业毕业,从事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②大专学历,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两年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所在单位证明原件),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③本科学历层次及以上相关专业人员(含自学考试)报考,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一年以上或具备相同年限实习经历且英语达到四级以上,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④非本专业者,须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四年以上,且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和所在单位证明原件),且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00学时。
2.1.3 高级的条件(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相应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教学8年以上;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两位以上教授推荐;在国外刊物发表相关文章2篇以上;提供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项目系统方案设计;须按照教学大纲经系统培训120学时。
2.2 旅行社计调师的考试级别①初级。初级的申请人须通过考试以展示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初级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初级证书。②中级。中级的申请者须通过考试以展示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且持有初级证书,从业经验达到三年以上,英语达到三级以上,提供3000字以上的论文,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中级证书。③高级。高级不设统一考试,实行由专家委员评审的办法,具体申报条件:相应领域工作或从事研究、教学8年以上;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两位以上教授推荐;在国外刊物发表相关文章2篇以上,提供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项目系统方案设计。达到以上要求者将获得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旅行社计调师》高级证书。
2.3 旅行社计调师的鉴定方式旅行社计调师鉴定方式可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两种。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取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由2~3 名考评员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员按照技能考核规定各自打分,取平均分为考核得分。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可采用百分制,两门皆达到60 分以上为合格。
3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实施
3.1 培训目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课是计调职业从业人员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学员具有计调基础知识、计调实务操作能力、计调业务管理能力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旅行社计调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日常工作内容;具备计调应该掌握的各种知识,熟悉计调常用的各种工具、合同及表格,学会制定旅游行程、对旅游产品做出正确的定价和报价;能熟练地掌握计调工作流程及计调部的各项管理工作。
3.2 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理念,力求突出板块化教学,突出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包含了三大模快,第一模块旅行社计调师基础知识篇;第二模块旅行社计调师实务操作篇;第三模块旅行社计调师业务管理篇。理论教学采用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专用教材。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地接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国内组团计调业务操作流程、出境组团计调业务操作流程、专线计调业务操作流程、会展计调业务操作流程等内容。
3.3 培训的流程
3.3.1 确定培训模式旅行社计调师培训项目必须要有旅行社的参与,采取校企合作。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①针对高校在校学生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训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旅行社计调业务》这门课,学生既没有理论知识,也没有实践经验,培训时只能先理论后实践。如我校与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联合举办了第一期《旅行社计调》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在我校上完理论课,然后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部分专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取得《旅行社计调师》证书后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负责安排工作。②针对旅行社在职员工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培训对象均是旅行社在职员工,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现在他们需要的是系统地提升理论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理论课和实践课可以同时上,边讲理论边讲实践。理论知识较强的章节就由高校老师担任,实践性强的就由旅行社相关部门经理担任。如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全部由该旅行社员工组成,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3.3.2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最好与旅行社一起共同制定。我校与四川康辉旅行社的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相关人员一起制定了培训计划。共同确定了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及培训教师。
3.3.3 制作招生宣传资料招生宣传资料要突出办学的亮点,把办学的亮点展示在招生简章中,增加吸引力。我校在制作招生简章时突出了几个亮点:一是人保部首次开展《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我校是首批授权基地 ,二是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理论课由学校承担,实践课由企业承担。三是解决就业问题,学生学完规定课时后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由人保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旅行社计调师》证书, 学生持证书者由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安排计调工作。
3.3.4 多渠道组织招生工作一是利用网络招生。在学校网站上《旅行社计调师》认证培训的相关信息。二是在附近各校建立招生。三是在大学校园内张贴海报。四是通过校内老师的宣传。
3.3.5 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要求每个教师严格按照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培训教材进行教学;二是聘请班主任强化管理,负责每天的考勤,要求学生到课率要达到90%以上。三是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培训的情况,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3.3.6 组织考务工作首先是考场环境布置,在考场门口设明显标志说明,制作横幅挂在教室,体现考试的正规性。如我校制作“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考试成都纺专考场”横幅挂在教室外面,在考试内张贴了“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考试规则”,并在在黑板上写了“诚信考试”等标语。二是安排考场座位,按准考证号安排考生座位,每个座位上张贴了考生准考证号,单人单座考试。三是安排监考老师,每个考室不少于两个监考老师,四是安排相关领导巡考。
4CETTIC《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运作的几点体会
4.1 《旅行社计调师》培训市场前景很好从市场需求来看:《旅行社计调师》培训针对的是具体的旅行社计调岗位,它的诞生正好填补了计调没有专门培训机构的空白,受到了高校学生和旅游企业好评,市场前景很好。如四川康辉把我们的《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办成了他们的岗前培训班,今后用人就直接选用有《旅行社计调师》证的学生。四川国旅的一些部门经理明确表示拥有《旅行社计调师》证的人员优先录用。从员工自身的发展来看:《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诞生是对计调工作和计调员自身身份的认可,能够获取一个计调师总比当一辈子计调员要好些。所以旅行社的员工和即将从事计调工作的人员也愿意参加《旅行社计调师》培训,获取相关的证书。
4.2 《旅行社计调师》培训班必须和市场结合才有生命力《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培训是针对计调岗位的,不能脱离市场,必须和旅行社联合,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旅行社用人之间的零对接,使旅行社愿意接收参加《旅行社计调师》职业培训的学生。如果单纯地为了获取一个证书,不与旅行社合作是没有生命力的。
[中图分类号] F620 [文献标识码] B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分农民的农业用地被国家征收后成为失地农民,虽然失地农民获得了国家的经济补偿和合理安置,但是由于土地流转配套政策措施的不完善,以及失地农民对土地补偿款的非理性消费,大量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未能再就业(陈丹等,2014),另外,由于较低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导致失地农民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潘光辉,2010),在城市中谋得一份工作。而职业培训是提高失地农民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促进失地农民工重新就业的重要手段(曾国平等,2011),因此加强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把握失地农民的培训需求,培养和提升失地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失地农民成功就业,是关系到失地农民生计、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二、数据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是在苏州新区人社局的协助下,在苏州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班上采用集体施测的办法获得统计数据,问卷施测时采用统一指导语,问卷回答完毕后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获得114份调查问卷,其中男性有51人(45.1%),女性63人(54.9%)人;年龄方面:20-30岁39人(36.8%),31-40岁48人(45.28%),41-50岁19人(17.9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4人(40.5%),高中30人(27.0%),大专学历23人(20.7%),本科12人(11.7%)。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的《苏州失地农民职业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情况进行调查,自编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包括培训满意度、培训效果、培训经历等职业培训总体状况,第三部分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地点等培训需求内容。
三、调查结果
(一)失地农民职业技能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1%的失地农民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但也有39%的被调查失地农民表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另外被调查的失地农民中,有57人持有劳动部门认证的职业技能证书,占总样本量的56%,同时也有44%的农民表示没有劳动部门认证的职业技能证书。
(二)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经历
在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前,有不少失地农民已经接受过有关的职业培训。调查结果表明,之前接受过类似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共有56人,占总样本量的52%,而之前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则占到了48%;农民之前参加职业培训的主办方主要是就业单位(38%),职业院校(27%)和政府相关部门(21%),社会其他培训机构相对较少;职业技能培训费用主要来源于自费(51%)和企业承担(42%),政府承担的职业技能培训费用只占7%;从培训内容来看,职业培训主要包括上岗技能培训(47%)和创业培训(23%);对于培训效果而言,76%的人认为之前的培训对找工作是有帮助的,而24%的失地农民认为之前所接受的职业培训“没用”和“不清楚”;在职业培训满意度方面,失地农民对之前的职业培训认为“比较满意”的有21人,占总样本量的32%,而选择“不太满意”和“一般”的共占总样本量的68%。说明苏州失地农民对培训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就参加职业培训的影响因素而言,影响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培训费用太高和培训时间不合适,两者共占总样本量的65%。
(三)失地农民职业培训需求
从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意愿、培训费用等方面考察了失地农民的培训需求。在培训时间上,最容易接受的培训时间是“10天以内”和“11-20天”,两者共占样本量的69%。说明失地农民不希望职业技能培训时间太长;在培训方式需求方面,失地农民最希望的培训模式是多种方式结合(48.2%),其次是老师讲授(47.4%)和现场实习(46.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学习也逐渐受到大家的欢迎;在学习方式来看,农民更倾向于的学习方式是面对面授课(74.6%)和现场实习(67.5%)。值得关注的是,有21人选择了网络培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培训方式需要与时代进步相结合。调查结果显示,愿意自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有66人,占总样本量的62%,说明大部分的失地农民想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文化和职业素质的意识强烈;而不愿自费参加培训的占总样本量的38%,说明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解决失地农民培训费用的问题。最后,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最愿意承担的培训费用是“500元以下”和“500-1000元”,二者占总样本量的80%。
四、对策与建议
(一)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提高职业培训的灵活性
失地农民工职业培训基本上都是关于传统的技能培训,涉及到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方面的培训很少,在互联网+时代,紧随时代步伐,增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培训有利于帮助失地农民顺应时展要求,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从学习方式来看,除了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实习,网络学习也渐渐获得失地农民的欢迎,这样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也随之增多,形式也更加灵活。所以,为了迎合失地农民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培训方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和讲授方式。
(二)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实现与失地农民培训需求的统一
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一半的人之前接受过类似的职业技能培训,说明某些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这样不仅浪费了学员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培训单位而言,这无疑也是时间和经费的重复浪费。由于培训经费的有限性,因此在进行培训前应当做好培训对象的选择,避免浪费。另外,对于培训机构而言,还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精选培训讲师;注重教学环节,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了解培训学员的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最后应该进一步要保证培训的效果,努力提高学员的培训满意度。
(三)建立培训就业一体化体系,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获得技能所通过的渠道主要是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主体主要包括就业单位、职业院校和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在失地农民培训方面还缺少足够的参与,这就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就业培训体系。另外,开展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是使失地农民能够实现就业或创业。在农民参加的培训机构中,仅有37%的人选择培训机构提供就业服务,说明培训机构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培训机构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这就需要建立失地农民培训就业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把培训和就业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失地农民就业指导服务,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的有效统一,这样才能提高失地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失地农民就业的成功性。
(四)进行长期跟踪指导,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质量
加强对失地农民培训后的跟踪指导,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失地农民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培训后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反馈数据来调整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首先,培训机构应该明确跟踪指导的内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培训后学员的反应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可以采用面对面和在线指导的混合模式进行跟踪指导,依托网络优势,建立QQ学习群,加强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解答疑难问题,课堂教学问题咨询等活动。培训结束后,不能将培训期间的成绩作为评价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要特别关注学员的知识、技能和教育价值观等有没有得到新的提高和发展。对跟踪指导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对指导经验进行归纳,建立学员的跟踪指导档案,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参 考 文 献]
[1]陈丹,汪良,张藕香.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2014(7):40-44
[2]潘光辉.失地农民的培训需求与供给:基于广东省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10(10):108-112
[3]曾国平,侯海艳,刘春鑫.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影响因素探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6):29-35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计算机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传统的职业培训与鉴定管理工作效率低、错误率高,其公平性和公正性也难以保证。而利用计算机能够进行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技能鉴定,形成严谨规范的业务流程。论文对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深入探究了如何有效提高该系统的管理效率。
1、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设计职业培训管理系统
研究与设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要对职业培训人员以及其相关数据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布局科学合理的报表,从而使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系统更加快捷有效的实现数据输入、输出、成绩查询、修改、统计、打印等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做到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够在已有的数据中直接融入上级管理系统。系统的界面设计要简洁友好,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改善过去人工操作造成的计算与报表误差,同时该系统还要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制作出类别齐全的表格,把所需的上级表格快捷导入,同时还需要M足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管理的工作特点。系统的制作要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安全性、实用性等特点。我们要通过对数据库的软件开发和设计制作使职业技能管理更加系统化、智能化、规范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以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实现了职业培训鉴定管理从传统到智能、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现代化管理的转变,该系统节约了大量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系统开发以及模块设计、界面设计的过程中,程序员应该注重其实用功能和易操作性以及其美观性。软件设计研究要利用现有硬件资源以及Microsoft Visual FoxPro等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开发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系统,为鉴定管理工作人员提供精确、快捷的鉴定管理方法,改变过去复杂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实现智能化综合信息管理,使鉴定管理和技能培训更加科学高效。系统设计包含了系统管理员界面、权限认证界面、系统主界面三个部分。系统管理员界面是系统管理员修改、添加、删除系统信息的界面;而权限认证界面是一个安全防护系统,它阻止非权限用户登录,以保证系统信息与数据的安全;系统主界面是为系统各项主功能的完成而服务的界面。
2、了解职业技能管理系统的构成,提高管理效率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是一项非常规范的活动,从职业技能的培训到鉴定管理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衔接,是一个非常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主要是针对鉴定管理业务流程而设计的,它可以使鉴定管理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管理,其包括信息库管理、试题库和试题库管理、考场编排管理、计算机智能阅卷、统计和分析考试成绩以及输出打印等主要业务。程序员需要根据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鉴定管理的工作需要,去开发设计管理系统的模块。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系统包含数据输入、查询、打印、统计、数据输出、安全机制等模块。
数据输入模块是指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界面,输入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技能鉴定人员的相关数据,并且把磁盘数据使用导入的方式实施数据输入。而查询功能则是通过输入姓名、单位、证件号等详细个人信息进行准确查找,并对查询结果进行输出处理或更新处理。统计功能是根据申报工种和单位进行鉴定成绩统计,评出优秀、合格、淘汰等不同等级,并对人数进行统计。数据输出功能是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信息保存、数据备份和导入。系统安全防护功能是为了防止一些非法人员对信息、数据进行恶意篡改,破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任何人在登录系统程序以及删除信息前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如果连续三次输入错误密码,系统自动退出,从而阻止非权限人员随意进入系统。
3、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试题库管理功能。职业及培训鉴定涉及到很多行业及工种,试题库应该由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从而确保试题能够高质量的重复利用,减少命题的成本。在进行考核鉴定时,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从试题库中按照某种模式来抽取试题,组成这次考试的试卷。试题库系统设计应该注重特殊符号和一般文本以及试卷排版、图形混合编辑等问题的处理。在试题库开发设计时,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化学方程式、特殊图形等复杂数据,这些复杂数据需要使用特殊手段进行处理。如一些图形可用利用绘图软件进行录入,复杂公式利用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进行输入。当前一些系统软件都支持复杂数据的录入。如果要在GENERAL字段中插入图形数据,采用OLE进行数据编辑和技术动态显示。但是OLE技术在数据复杂时会占用太多系统资源。在试题管理系统开发设计时,试卷排版是系统管理的核心,在试卷输出排版时怎样从试题库中调出word以及其他处理软件,进行图文混和排版是解决试卷排版问题的关键。
其次信息库管理功能。为了对应试人员的技术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为社会及用人单位提供可靠的信息,规避证书作假现象,我们要建立完善的人员考核信息库。该信息库中应当包含应试人员基本信息库、考试成绩信息库、证书领取信息库等。在信息库的开发构建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日后的信息维护问题,没有后期的信息维护,信息库就不能发挥出他所应有的实用价值,也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源。此外,还要对信息库及时进行重新鉴定和更新,可以用应试者的身份证号作为信息库主码,以保证其唯一性。在考场编排时,要针对不同的职业等级考试进行插花排列,尽量让不同职业的应试人员排在一起,减少作弊现象,减轻监考压力。
最后是客观阅卷和成绩的统计分析。当前计算机阅卷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对待试题考核。当前市场常用的光标符号阅读技术与鉴定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阅卷造成的误差。当前我们还需要探索怎样让多职业、多级别试卷同时评阅。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系统可以对试题以难度为标准进行区分;成绩分析与统计则主要是以名次、优秀率、平均分、标准分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总而言之,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程序员要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和通用性,达到易操作、高效率的管理目的。对该系统的设计研究,能够促进技能培训鉴定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工作人员提供快捷、便利的管理方式,让系统发挥出应有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