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6:55: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基础的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41-01
一、非文学翻译及其特点
非文学翻译,又称文件翻译,实用型翻译或应用型翻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非文学翻译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绝大部分学者和译者认为出于非文学翻译的实用性考虑,其文本往往包含了很弱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因此非文学翻译不过是简单的直译,硬翻。但事实是,语言本身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甚至文化因素的翻译效果对译文的质量,乃至国际交流活动本身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没能处理得当,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比如说商务活动中经常涉及的合同的翻译,会引起法律和经济层面的问题;医用文本的翻译如若不当,则直接关系人命。因此译者应对非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这一重要因素的处理予以重视。
二、中医翻译与文化差异
在非文学翻译中,中医翻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领域,原因在于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领域相比其翻译显然涉及更为广泛的文化因素,所以其翻译难度也相对较高。
中医典籍涉及中国传统哲学、心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中医典籍的翻译可以在广义上理解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源语在译入语当中,从理论体系到语言表达的完全缺失。比如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国古代独有的辩证思想,那么作为译者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对应语,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将信息和文化内涵展示在译入语读者面前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此外,中医典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文本用语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这是不同于非文学翻译中其他文本用语所具有的简洁性特点的,那么在翻译时,应该或者能多大程度上保留文本用语哲学性的这一特点,也是译者应该认真考量的。另一方面,中医体现着道教和儒家的思想,也正是因为中医文化的独特性和中医典籍的哲学性,才造成了中医翻译的困难同时又很难被其他语言文化背景的人接受。鉴于中医文化的独特性,故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便尤为突出,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三、中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假设译者在中医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充足的,鉴于文化因素对中医翻译的重要作用,那么译者应该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才能既准确传达中医医药学的语言信息,又不流失其独特的文化信息。笔者认为在中医典籍的翻译过程中,应该以归化法为主,辅以异化法;直译为主,意译佐之。
从中医典籍的翻译目的来看,它是用于推广中医治病防病的方法,弘扬中医独特的医疗理念及文化,一旦被采用可涉及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若以异化法为主,翻译上就会迁就源语文化即中文的文化特征,虽然相对归化法它能够更大程度上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风格特色,但出于非文学翻译最大的特征―实用性,即中医典籍的翻译应该本着使译入语读者能够准确了解中医关于治病防病的知识和医疗理论的宗旨,笔者认为中医翻译应该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但这并不代表译者可以完全忽略掉文化在两种语言之间的传译,因为中医古籍之所以如此有味道,恰恰是在于它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宗教、哲学方面的思想和术语,一旦失去就会大大降低读者对其的兴趣。此外,笔者认为中医典籍的翻译也应采取以直译为主,意译佐之的方法,一方面直译能够使译文形神兼备,但出于中医典籍术语的宗教性和哲学性特征,直译的困难很大,所以要以意译法辅佐。除此之外,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译入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了解和贮备量会不断增加,因此在中医典籍以致非文学翻译中,译者应该对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准确定位翻译策略和方法。
但是笔者也注意到,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虽然能更为快速和有效的传达信息,使译入语读者顺利准确的理解文本内容,但这却削弱了源语文化的功能,有碍于文化的交流。长此以往,会削弱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结语
目前,中医翻译研究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医典籍术语的宗教性和哲学性使得其翻译难度较大,制约了它在对外交流中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医典籍翻译,必须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此为传达源语文本的语言信息,在采用归化法为主的翻译策略时,也要兼顾异化法以保留中医的文化特色,以便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医学。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长期以来,如何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成绩,不仅是广大学生们,也是教师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成绩的好坏,我想既有人先天性智商遗传因素,又涉及到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改变遗传基因,那就努力在后天的学习态度上下手。在此,我仅把我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一、不同授课类型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数学课的授课类型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三类课型各有特点,故听课时须注意各自要要点。
(1)“新授课”,是积极体验知识生成、发展、深化、沉淀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最关键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力争当场理解新授内容,与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横纵联系,能意识到这部分知识是哪一块知识的延续或能与哪块知识进行联系类比,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习题课”,是巩固知识,升华知识,培养应用能力的过程。除了看老师做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独立地推导一遍,并能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敢于和同学、老师请教,探讨。在听老师分析时应注意解题的思维过程,培养自己多思考、多探索并发现创造性证法及解法,体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
(3)“复习课”,是对知识的一个反思的过程。同学们在深入领会老师在复习课中给出的知识框架和经典综合例的同时,还要反思这些知识能否在你的脑海中结合先前的知识开成一个知识网络;要反思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在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二、注重数学学习方式中的“一”、“二”、“三”、“四”
(1)突出“一”思。数学学习根本上是一种思维训练,这与文科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文科学习要求的是思维广度,要博览群书;而数学学习要求的是思维的深度,要求探究思考。
(2)必须“二”动。一要动手,二要动脑。数学需要多实践、多做题,即为动手;但亦不能拿题就做,要有所思考,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有所收获,此为动脑。
(3)掌握“三”遍。即上课认真听一遍,下课动手推一遍,考前认真想一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上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段时间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只能记住33%,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复习巩固,加深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4)“四”个依据——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和错题本。读好课本——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记好笔记——它是教师经验的结晶;做好作业——它能使知识得到拓展;准备错题本——它是自己内化的知识。
三、初三数学教学的心得和反思
(1)平常考试中是否需要次次闭卷。在初三阶段,每个同学。的心情其实都是很紧张的,如果考的太频太严,有时反而不利于他们有效学习,所以我在初三下学期的复习课上,会准备一套只有选择填空及几道运算题的试卷,可以开卷,或者进行讨论,但不能作弊,一节课时间,不强行要求交卷,在学生的相互探讨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力地缓解了初三学生们的考试压力。
(2)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老师都低估了学生。的总结运用能力,在复习阶段我平均每个星期会拿出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来上课,当然上课之前都会和他们交流,对他们准备上课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一些意见,有些问题只有他们自己去亲身经历才会真正记住,有时我还会在孩子的课堂上发现曾经自己不曾注意的细节,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老师学生来说,可能是种冒险,但也许收获更多。
(3)怎么提高作业的反馈作用。平时我们的作业总是布置完让学生回家自己去做,但现在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参考答案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发现作业本中不乏抄袭的成分,这样根本起不到布置作业的真正用意,我们并不能从这些练习中得到反馈.所以在初三课堂中,我并不会上完整的一节课,而是会留出二十分钟让孩子们现场完成作业并上交,这样既有效的排除了抄袭,又能及时看到孩子的知识接收情况,便于自己有效调整下节复习课的侧重点。
四、结语
当然,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要学好它,也不仅仅是三言两语就能实现的,它还需要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完善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好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化被动为主动,而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能让学生们真正找到开启数学高分大门的钥匙,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这便是我们最大、最快乐的成就。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巩固专业思想
首先,通过目的教育,阐明这一学科本身的价值所在,并可明确指出《中基》是毕业考试,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之必考科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这样使学生认清《中基》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其明确要想学好医药专业并在日后从事这一行的话,学好《中基》乃是重要的第一步,从思想上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挖掘其学习潜力,激发学习动力。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介绍祖国医学悠久的历史时可适当介绍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医药国际化的潜力,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我国著名老中医的求学经历以及其高超精湛的治病救人技术。
2 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讲解时重点突出,难点基本讲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深刻透彻地领会教材。由于《中基》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涵括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诊断等各科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课前应该做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上好课,达到教学大纲预定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确定重点,分清主次,全面思考,写好讲稿,而且讲稿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及时修改,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以确保将知识准确、及时地传授给学生。
3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3.1 引导和教会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在学习中医药的过程中,应该理解与记忆兼顾,以记忆为重。所以教师应强调记忆与反复记忆的重要性,同时可采取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指出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能有个整体把握。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如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之间的区别、五脏的功能、脏腑辨证等内容都可以归纳列表来对比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学生把各章节内容前后衔接,融汇贯通,同时可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而让其终生受益。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系统的掌握。
3.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1]: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丰富多彩的形式,如挂图、板书、幻灯、多媒体等,就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汇贯通地领会知识,并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因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动者位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进授课灵活性[2]:在《中基》教学中,抽象内容较多,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是《中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而且学生将很难清晰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能将书本上乏味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图画,给学生很直观和生动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激发其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也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4 加强课堂提问,开展课堂讨论:为了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每堂课开始前几分钟可向学生提出前两节授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去钻研自学。不仅如此,课前提问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伟贞.中医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S1:107.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17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及重要性
1. 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
总理曾经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有句至理名言:“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集中体现。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把德育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2. 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孩子进入青春发育的敏感期,从医学上讲,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也向成人靠拢,心理上的逐渐成熟使得一些成人的思维方式或者行为风格大量涌现在孩子的身上。然而,虽然他们正从幼稚走向成熟,但毕竟还没有成熟,做事缺乏经验,容易使他们的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这样的后果就是:在孩子身上产生两极分化,产生叛逆思维,进一步导致学业退步和产生厌学情绪。
在初中阶段轻视对学生道德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行分离。特别是由于当今社会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影响,使得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普遍存在,并逐步蔓延到学生生活中,给初中学生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二、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 就现在的政治教学来看,大部分学校对于政治学科的教学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即,时刻“关注”教育部门对政治学科的考查方式,如果是考试并且记分,这些学校就大力抓政治;一旦听到不考政治学科的风声,立马减少课程或者干脆不上政治课。这种现象是由于大部分学校没有真正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只是将政治教学当作一门追求升学率的附加课程,而忽视了政治教学的德育作用,甚至将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补充,割裂了德育与智育教育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是与学生德智体综合发展规律相违背的。
2. 初中政治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政治这门课程不用去认真学习,只要在考试前对重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这导致了师生普遍对政治教学不够重视。身居一线的大多数政治教师,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传统的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是以“灌输”、“说理”为主要模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应现在的政治教学。
3. 初中政治教师师资队伍匮乏及老龄化问题突出。初中政治教师平均年龄超40岁,年龄普遍偏大,教学的积极性和教研活动参与的热情较差。笔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乡镇中学,整个学校共用一个政治教师,甚至一个人要教两个年级以上的课!而且,通常情况下,这些教师不只是政治教师,有时可能是历史、地理教师。众所周知,政治学科教材变化速度快,教师要同时面对一系列问题,负担很重,所以也很难静下心来钻研教材,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改进初中政治教学方式的几点意见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将文字与图片结合,而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按照教学需求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最终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2. 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将传统型课堂变成互动型课堂。
3. 注意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创新思维。这种创新思维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的,大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准备教案时要尽量系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愿意去听,课堂才能有效果;其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保持连贯性,避免在教学中一堂一节内容,要注重知识的整体学习。
4. 学校应充分重视政治教师队伍的培养。从数量及质量双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要招聘、培养优秀的政治教师;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总之,身居一线的政治教师要以极大的工作热情上好每一堂政治课。
1. 电气施工概述
电气系统中,断路器的应用非常多,新型的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占地面积非常小,而且体积非常小,在防火性方面非常好,因为新型的断路器在体积上非常小,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和其他设备放置在一起,这样能更好的节省空间,同时,在管理方面也非常方便。
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仅高压系统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低压系统发展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低压系统在体积、性能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性能更加安全可靠,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也非常方便。现在,电气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加智能化以及控制总线的发展方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保证运行速度。
2. 建筑工程电气施工技术的前期准备工作
2.1 电气设计委托书的制定
电气设计委托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对施工具体环节进行明确,建设单位在对设计单位拟建的各种电气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要进行明确,同时,在设计委托书中,要对各种技术进行明确。在电气工程委托书中,对施工安全保障问题以及设备的各种参数要进行具体的设定。在对电气工程的设计图纸质量进行保证的时候,要对参数设定的准确性进行保证,这样能更好的保证设计的质量,同时,对电气工程的质量也能进行保证。对设计委托书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
2.2 图纸的审核与确定
在电气委托书制定完成以后要对图纸的制定以及审核问题进行确定,在进行图纸设计的时候要做好长期工作准备。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整体进行把握,同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图纸的整体设计原则要进行保证,这是设计图纸的关键问题,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导致以后的设计方面出现不准确的情况,导致整个工程的施工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对审图的工作进行明确以后才能开展以后的设计工作。在进行图纸设计的时候,对筹备阶段的工作一定要进行重视,因此,设计单位要和施工单位进行很好的沟通,这样能将施工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宜进行统一的安排,同时,也能对设备位置以及施工图纸的完整性进行保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3 设备选型的确定
在施工设计完成以后,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准备,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设备的选型问题,同时,对施工材料的采购问题也要进行重视,施工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质量好的材料能够避免施工工程出现很大的损失。工程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设备选型问题一定要引起施工方的重视,对施工设备的供应商资质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在进行设备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对工程施工最有利的商品。重视设备的选型问题,对整个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备选型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设备的质量,除了对上述的设备性能、规格等进行检查外,还要注意核实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装配图以及说明书和试验报告等。如果材料不合格,一定得在第一时间下达停止施工的指令,在使用设备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和装配图以及试验报告,参照之前的试验方案进行检测后再正式投放到施工运用中去。在电气工程正式施工前,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会直接影响后面的施工程序、施工质量,所以必须重视每一项准备工作,从委托书的起草到图纸的审核再到设备的选定,每一步都不容有失。这些步骤就是链条,将整个电气施工过程联系起来。
3.建筑工程电气施工阶段
(1)防雷引下线
如果建筑物与建筑电气采用立柱主筋作为引下线时,应该对主筋引下线进行标记,做标记的方式应该为从上至下。如果建筑电气选择以专用引下线时,引线必须要保证上下贯通一致,已完成电流的顺利通过。另外,为保证防雷引下线的正常使用,并提高其使用年限,在施工时需要对其进行焊接以及防腐处理。
(2)电气接地施工
在对建筑电气进行接地施工时,首先应确保基础底板钢筋的贯通性,并做好接地柱与底板主筋的焊接与防腐施工。其中,在施工时需要对接地电阻阻值进行测试。另外,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人工接地极或者是增大接地面积等,以此来达到降低建筑电气接地电阻值的目的。
(3)设备调试
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在根本上决定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对于设备的调试,首先应保证通电灯亮,配电箱柜应做好标签明确控制对象。其中要注意,在对设备进行调试管理时,必须要以产品说明书以及设计图纸等为依据来进行,对设备性能逐项进行检查确认。对于设备的调试,需要由专业人员来进行,并且管理以及使用单位应相互配合,邀请专业部门参与设备调试。另外,为保证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加强监督与检查工作,对设备的安装以及内在质量等进行确认。
4. 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在完成了前期工作后,整个工程就可以正式开工。而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监督也是相当有必要的。在电气施工中,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质量的保证,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项目负责人需要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执行部门进行严密监督。对重要的施工部门以及重要的施工环节都需要再加大监督力度,对于重点和细节部分,尤其要注意进行不定期检查,加强对其的控制。对于整个建筑电气系统,在施工过程中也急需注意其安全性。要保证施工工人的安全,就需在之前的工作中对整个电气系统做好完全无误的准备,各个环节需紧密配合。
5. 建筑工程电气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气施工项目,其施工技术的要点也不尽相同。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5.1 配电安装技术
首先要弄清楚配电箱型号。在消防、楼宇等弱点的控制下,配电箱会发生改变,箱内的设制较严格,同时其原理也相当繁琐,所以对配电设备安装技术需要做到准确无误。
5.2 线路敷设技术
在这一方面,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管线的规格、型号和敷设的方法进行施工。国家严格规定了电气施工的检验标准,所以,在施工的线路敷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确保电气施工技术的精准性。在线路铺设完成后还要及时进行检测。
5.3 开关插座的安装施工技术
对灯具、插座等的安装,应严格按照之前图纸上的要求来完成。插座和插头的使用一定要注意成套,不能交替使用不同型号。
5.4 建筑物防雷技术
这是每次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主要是看的建筑结构形式,必须保证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防雷技术上必须认真检测,确保整个建筑电气施工过程顺利完成。
6.结束语
电气项目施工时往往会涉及到众多专业,施工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的管理工作。电气施工项目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施工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319-01
1.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只粉笔一节课",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开启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且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因学习习惯、年龄、学习态度、家庭等原因,使得其学习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效方面。
在新形势下,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和学习。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教育观念和传统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使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得到很好地贯彻与落实。
2.初中地理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2.1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导语设计"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导语成为一堂课中的有效指引。初中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半成熟阶段,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比较强的求知欲。作为地理课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比如,用用诗句引入、用典故引入、用谜语引入、用歌曲引入、用对比实例引入……
2.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学习地理。现行地理课本中的有些案例和情景,与各地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经验基础不太符合,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和知识背景,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类有关地理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和所学内容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例如,通过看电视新闻和天气预报,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来记忆典型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以及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认识与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此外,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地图的地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与记忆,如通过图案来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如像一只飞翔的老鹰,云南省像一只美丽的孔雀,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2.3恰当使用各种媒体教具。众所周知,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放映出来,这样既可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并促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拼板、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地理课的教学内容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2.4在地理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开放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良好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交流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来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前置性的有效指导,让学生率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知识点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足够空间与机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沟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进行辅地讲述。当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对学生给予开放和多元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但要关注其差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学生毫无目的、毫无头绪地进行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自主学习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进行有效调控、指导和帮助,最大限度上保证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一、现代工程机械正处在一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代
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液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装置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已相当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工程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摊铺机和平地机的自动找平,摊铺机的自动供料,挖掘机的电子功率优化,柴油机的电子调速,装载机、铲运机变速箱的自动控制,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控制装置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口及国产工程机械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如何用好、管好这些价格昂贵的工程机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是工程施工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帮助广大工程机械使用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对工程机械中的电气与电子控制装置的功能、类别及特性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下面简单的介绍与论述。
现代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的好坏;而工程机械的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现代工程施工要求工程机械具有以下性能
生产效率高且能量损失小,节约能源;自动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操作简单、轻便、劳动强度低,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好,具有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作业时间。
目前工程机械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电子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
即对工程机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中一旦出现异常现象,能自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从而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率
传统工程机械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例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料能量利用率仅为30%左右,如此低的能量利用率迫使工程机械的发展必须着眼于节能。日本小松公司挖掘机采用新型节能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燃料可节省23%;日本日立公司挖掘机节能控制系统采用了卡特电子效率控制系统,通过对发动机和泵的综合控制,使功率的利用率可达98%,同时生产率也大大提高。
3.柴油机的控制
采用电子调速器,电子油门控制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升温控制装置等。
4.提高作业精度
自动找平系统的应用,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采有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供料实现了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摊铺质量。推土机铲刀、平地机刮刀、铲运机铲斗刀刃的电子控制,不仅提高了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而且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工程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例如,日本三菱公司的挖掘机设有挖掘轨迹控制系统,操作者在控制板上设定好铲斗运动轨迹的形状后,微机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各种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动臂、斗杆和铲刀的运动,实现各种特定开口和断面沟槽、斜面的精确挖掘,使挖掘作业实现了自动化。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种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2.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操作的机械装置等。有了这些标准单元就可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于各部件、单元的匹配。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出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网络化。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形成优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能使人们待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
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50
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是一类综合知识性很强的题型,既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也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在刚刚看到题目时,会感到迷茫,一时之间找不到适合的解题思路。其实只要对相关的电学知识都能做到充分掌握,学得扎实,再通过认真审题,分析解题思路,都可以顺利解题。在计算出正确结果的基础上,做到规范解答,则是需要更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规范解答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的步骤
(一)认真审阅题目
在刚刚拿到物理电学计算题时,首先要通过认真读题找到关键词,包括已知条件、隐含条件等解题要素。有些计算题为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会非常明显地给出已知条件,而是隐藏在一些关键句中,也就是所说的隐含条件。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可从物理现象、关键词等已知条件中挖掘出来,如“两节干电池串联”,就要想到其中的隐含条件是:电源电压是3伏。又如“在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同时工作”,隐含条件是:电视机和电冰箱是并联在家庭照明电路中的,各自两端的电压都为220伏;然后再根据题目所述的开关的闭合状态或滑动变阻器的位置等情况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有的学生在审完题后,就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或者提出一个大概的解题思路,这就可以说是非常认真的审题了。有的学生审完题后没有形成相应的物流图景,就表示学生审题不仔细,对题中的隐含条件无法清楚认知,对应的条件都无法认知,就更无法解答题目。
(二)分析思路
这一步是解题的关键环节。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追根溯源到相关的定理和公式,再分析出已知条件与隐含条件之间的关联,针对所提问题在头脑中整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正式解题之前,可以在草稿纸上简单演练一遍,这样有助于把动态的电路化为静态电路,并确保解题思路的准确性。想要在考试中整理出思路,并保证思路的正确性。除了考试时细心审题,在平时也要养成多读、多练、多思的习惯,才能做到手到擒来。
(三)规范解题
解题的过程就是把分析好的解题思路和最终的计算结果通过物理电学特有的解题格式书写出来。这一步虽然倾向于动手多一些,但更需要用心。因为在物理电学计算题当中,结果算对了,解题不规范,照样得不到满分。在这里提出一个通过列次中考总结出来的失败经验,供广大初中生们借鉴,在每年公布完中考成绩之后,大批学生的实际得分与自己估计的分数存在很大落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像电学计算题这种占分数比重很大的“大题”在解题的时候书写不规范、不清晰、方程式表述不准确、卷面不整洁等,最终导致该分数没得到,不该丢的分却丢掉了。这就说明如果解题的过程做得不规范,即使思路和结果再正确,也难免会留下遗憾,可见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在考试中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成绩,在平时除了学好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以外,还必须养成规范解题的好习惯。
(四)自我检查
对于解题的思路、书写的规范、最终的计算结果等重要环节都要进行至少一次的自我检查。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则需要重新进行以上各步骤,直至正确为止。一定要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做到该得的分数得到,不该丢的分数不丢。
二、规范解答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的例题分析
虽然物理电学计算题的出题形式多样,内容变化较大,但是审题过程和解题思路这些解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是运用物理的原理及公式列出方程式计算出最终结果。以下是规范解答物理电学计算题的三个典型例题分析,有助于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经验。
例题一:灯泡1上标有“220V 40W”,灯泡2上标有“220V 100W”,将灯泡1和灯泡2串联在220V的电路上,问灯泡1和灯泡2哪个亮度更大?
首先在审题过程中需了解两个灯泡中所含的相关数据,R1和R2;其次将灯泡1和灯泡2进行串联,I成为已知条件;从所问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所求为P。在解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量为电功率-P实、电阻-R、电流-I,且套入P=I2R公式中。
解:灯泡2RP2,所以灯泡1更亮。
例题二:有三个相同的电阻,额定功率均为10W,先将其中两个电阻进行并联,然后再将它们跟第三个电阻进行串联,求这组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的功率是多少?
其中两个电阻并联之后的总电阻为R/2;因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是正比P系,所以并联的两个电阻所占用的电压是第三个串联电阻所占用电压的二分之一;因此,当串联的两个电阻电压达到额定电压时,电路消耗的功率是最大的;这时串联的第三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正好与它的额定功率10W相等;因为并联的两个电阻分得的电压为第三只的二分之一,所以并联的两个电阻每个消耗的功率为2.5W。
解:这个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0W+2.5W+2.5W=15W
例题三:一只标有“220V 100W”的灯泡,当它正常工作时,计算出它的电阻是多少?如果将这只灯泡接到110V的电源上,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如果它持续工作10分钟,需要使用多少电能?在1度电的情况下,能让这只灯泡持续工作时长是多少?
解:正常工作时灯泡电阻为:R=U^2/P=(220V)^2/100W=484欧。在110V下实际功率为:P1=U1^2/R=(110V)^2/484欧=25W 工作10分钟所需电能:W=Pt=25W*600s=15000J
考试考完的那一日,太阳难得露了笑脸,仿佛也在为我们高兴。我背着大大的书包,抱着厚厚一叠资料,走在路上。耳边满是嘈杂的声音,平时走过无数次的小路,今天显得那么特别,是因为承载了太多的喜悦吗?
仔细想来,仿佛不久前,也是这样的。一样的阳光,一样的嘈杂,一样的喜悦。然而,仔细想想,似乎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在慢慢暗下来的夜色中,时间不急不缓地走着、走着。落日恋恋不舍地抚摸着屋脊,看着、看着。时针在继续着它的工作,地球在转动。
不知过了多久,秒针缓缓跨过那个时刻,嘀嗒嘀嗒,接着,继续走着、走着。
漆黑的夜一下子变得可喜起来,就连厚重的寒意,也带了一丝轻快。是因为不久,晨曦便会重新倾洒,新的一日又将开始了吗?
浓重的墨色中混入一股清水,墨色开始渐渐变淡、变薄。喷薄欲出的骄阳显得那么有活力,那么生机勃勃。紧接着,仿佛约好了似的,此起彼伏地响起了公鸡的啼叫。
周而复始,又一天开始了。但是,难道这能永远周而复始下去吗?难道,就同昨天没有半点变化吗?
我仿佛悟到了什么,慢慢地走出房间,抬眼看金色晨曦。
灿灿的金光,娇嫩的黄色,让我想到初生的小鸡、早春的迎春花。
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吗?
幽深的夜,既是昨日的结束,又是今朝的开始。其中的分隔,不过是那短暂的一瞬,短得让人还没反应过来,便已不见了的一瞬。
一天的时光,既是在夜的怀抱中睡去,又是在夜的亲吻中醒来。
难道上天赋予我们新的一天是为了让我们重温旧日时光的吗?我问自己。在恍惚中,我听见了自己内心那个弱小却坚定的声音:“不,不是的。我们要活出不一样的一天,活出不一样地自己!”
是的,冬来了,春还会远吗?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输入法的操作;学会Windows操作系统,会使用Word版面设计和文字编辑能力,能够使用Excel制作出电子表格文档,能够熟练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和筛选及Internet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他们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方法,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应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地改革现有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情况、教材特点、课程体系结构特点等。要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目前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不平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在入学前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在中小学或者家庭中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就会觉得安排的课程太简单,认为学不到新的知识,学习没有动力,不能满足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而一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很少,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有见过,就会觉得课程安排的太难,不能消化,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间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一个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班学生,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学生就会养成不积极思考的习惯,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学习,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的模块性
在上计算机基础课时,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再讲到实践操作,一下子把学生带到头头是道的理论中,毫无兴趣可言。要知道,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职生,是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的群体。要因材施教,不用整本教材满堂灌,只要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会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图表处理、Excel电子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小模块等。
3.课程内容陈旧,与社会发展脱节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计算机产品换代淘汰简直日新月异。而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从而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很快出现在教科书上。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计算机基础新教学模式、方法的尝试、改革和创新
如何制订教学计划才能既让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有学习兴趣和动力,又让基础薄弱、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能掌握知识是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1.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区别地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施学习指导,在教学的广度、深度、进度上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要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况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在进校以前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比较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使用计算机解决一定的问题;B层为成绩次于A层,但是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了解部分计算机理论知识;C层为基本上没有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知之甚少,需要从头学习。其次,在各层中成立学习小组,每组都包括A、B、C的学生,并选出各层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老师。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譬如,C层学生可以从“简单”级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完成该级别的任务就算达到了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在完成较简单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更深一层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能动性,互帮互学,既调动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的评定也不能再实行统一标准,各层次学生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就能得满分,完成更深一层的学习任务还有适当的加分;高层次的学生若能积极地帮助其他学生也有适当的加分。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培养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及互相帮助。这样也可以杜绝那些不听讲、喜欢玩游戏的行为,使得学生大都激情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
2.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侧重点不同的情景教学
根据我校的专业情况,可以分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旅游艺术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1)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
针对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技术,但是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学习,而且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也有所欠缺,因此,考虑到计算机本专业的学生在其后要开设大量的本专业课程,而计算机基础是这些后续课程的基础,因此,在当前应该把一些基础知识、常用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知识融合为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一门课程来讲授,使学生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知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知识、基础的程序语言等基础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工具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筛选,不一定全部都讲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也是对其后本专业课程的一个提前认知。
(2)对其他专业学生的教学
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能,无论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必须具备的。再加之本来接触计算机时间很少,基础较差,可以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实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针对各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在介绍基础的知识之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体会到计算机知识给学习、生活以至工作带来的便利。
例如,针对电子技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的学生,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教学时,在上课以前要先了解学生现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而安排任务,Word章节的设计任务为“报刊设计操作”和“毕业自荐表制作”,内容涵盖Word里的文字设置、段落设置、图文混排、表格制作等知识点,讲解之后,可以增加“如何通过Word制作产品说明书”“如何通过Word制作年度工作计划”“如何通过Word制作公司内部刊物”“如何通过Word制作会议备忘录”等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而针对旅游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增加“如何通过Word制作酒店宣传海报”“如何通过Word制作酒店的服务手册”等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进行Excel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增加了“通过Excel制作公司产品价格调查表”“制作公司企划部员工工资预算表”等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进行PowerPoint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增加了“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公司产品的调查”等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案例,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教学,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3)修订校本教材,因生施教
由于社会发展趋势,会存在学生抱怨“在学校学的都没有用,不适用”等现象。因此,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在原有的校本教材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特点和社会企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需要,修订校本教材。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能用、实用。
(4)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其实,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光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如,将教师的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上机实训报告及素材等资源放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自主选择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对于某些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习,和他们通过QQ,Email等工具进行交流,辅导他们并让一部分学习尖子参加计算机技能大赛等。
计算机基础课程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情景教学,可以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兴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大量的案例使得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凑,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难以快速掌握,跟不上教学步骤。而且,面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案例情景教学,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长治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