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6:55: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提质增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再好的教改设想也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完善。要想达到课堂高效,必须让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活学”,必须让教师研究学情,以学定教。在高效课堂开展过程中,我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调研、主题班会、小组对话、个别谈心等形式,让教师走近学生、牵手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家庭环境、思想动态等方面全面了解,全方位观察,多角度考虑,多层次把握。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心理素质,明确教育的对策:明思路、正态度、帮方法、补漏洞,设计教法,指导学法,把握教学的“序”与“度”,做到因材施教。
二、研究学法,以法导学
教会学生学习是最成功的教法。我们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以问题设计为先导,以问题解决为突破,抓住“活、创、联”三个字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导学案作为“路线图、方向盘”的作用。在小组探究、交流展示等环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活动形式、思维特点和解题方法,通过适时启导、科学诱导、相机引导、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利用“一课三单”来大胆质疑、勇于求疑、积极探疑、乐于解疑,总结、掌握、提炼适合自身的学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搭建舞台,拓展思维
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声、互动,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撞始发灵光。学生在群学、对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思维碰撞、智慧激荡达到知识互补、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灌输所无法达到的。因此,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将讲台让给学生,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展示欲,让学生撸起袖子,甩开膀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演讲辩论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知识生成的平台、思维创新的舞台、个性张扬的展台,在对学、群学中,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大胆地质疑,愉快地展示,先心动,后行动,再激动,表现原生态的学习状态。让课堂充满思维碰撞的火花、同伴互助的温馨、智慧分享的喜悦,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悟理”,在积极思考中“懂法”,在拓展训练中“长技”,践行“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课堂理念,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方式。
四、自主管理,点燃激情
有趣而新奇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感受数学魅力、感知数学精彩内容的重要窗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故事背景,创设具有新奇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制造惊喜和悬疑,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让学生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在上课之初的几分钟时间里,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体会其中存在的矛盾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个富翁的穷亲戚到富人家来借钱,富人不想借给这个穷人,但又不好拒绝,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方法.这个穷亲戚要向富人借40万块钱.富人给这个穷亲戚提出了条件,这笔借款以40天为限,每天付给穷亲戚1万,同时,穷亲戚在收到钱的第一天开始要还款0.1元,第二天还款0.2元,第三天还款0.4元,以此类推.每天所还的款项是第一天的2倍.这样持续到40天,两个人的债务关系一笔勾销.那么,面对这样的借款条件,你认为穷人借款合适吗?40天借款期满后,这名穷亲戚应该还给富人多少元钱?请同学们帮这个穷亲戚算下账,这个钱借还是不借.针对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富有故事背景和趣味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
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相比于冷冰冰的数学练习和例题,这样具有故事背景和趣味性的教学问题情境,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
二、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和研究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应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精心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
数学的课堂提问要注意“少”而“精”.课堂提问要恰到好处,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在学习函数零点知识的时候,有这样的一道例题:要求学生判断如下这个方程的根的个数1[]x+1[]2x2=2,学生们在试图求解的过程中发现,应用自己的固有知识,无法求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为此,我又给学生设计了下面的四个方程.方程一:3x-x2=-5;方程二:-4x+2x2+3=0;方程三:5x+4x=5x+2x+5;方程四:x2+4+4x=0.结合给出的这四个方程,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问题1:如何判断出以上这四个方程根的个数?问题2:是否可以利用图像的方法来判断出方程根的个数?这两个问题一前一后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指明了问题解决和思考的方向.学生在尝试回答以上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方程的移项问题展开探讨.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逐渐地认识到求解方程根的个数内在规律性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三、利用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激烈有效的课堂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被激发,集体的智慧实现了良好的生成.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特点是:不讲究教学效率,只靠延长学时和加大作业量;不讲究能力培养,只靠机械重复和无效劳动的习题堆砌;不讲究教学艺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只靠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生塞硬给;不讲教学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搞一个标准、一律要求,全面应付考试。其后果是:学生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扼杀。由于受“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以上现象在新“课改”实施多年的今天仍然存在。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通过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课题。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提质”的做法。
1.遵循“一个宗旨”
教师应遵循“低耗时、轻负担、高效率”的宗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中学教学法”,就是遵循上述宗旨而设计的。它是采用教师给出“学案”(一张印有课堂教学内容,应掌握的知识点,多层次练习题等内容的8K的纸),学生对照“学案”自学并逐层完成练习题,教师在关键处作出启发式的讲解、引导和小结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一堂课下来,教师的讲解往往不超过20分钟,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不但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连作业也在课堂上边学边做了。因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中学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低耗时、轻负担、高效率”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借鉴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
2.注重“两个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即将课堂教学内容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爱听、爱看、爱学,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妙趣横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心智技能的教学活动,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努力营造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乐中达到“会学”“、善学”的境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即以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走科研型教育教学的道路,努力使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盲目提高教学要求,不出超纲题、偏题、怪题和难题,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三个指导”
做好问题思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写的指导,强调学生用知识意识的指导。教师应无论是上课回答问题或练习,还是课后作业,或是预习课本或课堂阅读课本,都要做好学生的思维指导。从学生思维的最佳点入手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要善于变式思考;要比较归纳,将数学知识系统化。
在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学习笔记;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指导熟练掌握数学常用书写格式,指导他们会作图。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注意数行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强调学生用知识意识的指导。所谓数学应用就是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时,会想到用数学方法解决它。如何指导及培养呢?一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量,记住一些常用数量。二要注意用实际问题引发新知识,并及时用新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三要告诉学生,数学图形是思考的工具。数行结合,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和直观思维能力。四要安排一定的室内外数学实习,让学生去讨论实际的数学问题。五要收集一些报刊或书籍关于数学的“用武之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六要鼓励学生发现和修改课本或学习资料中不合实际的问题。
4.实施“四个优化”
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程序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保证“四个优化”的落实,可开展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师“说课”活动,通过让教师说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引导方法和板书设计等,促进其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还可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把备课从原来的“个人行为”变为分工合作的“集体行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弥补个人智慧的局限性,从而达到实施“四个优化”的目的。
5.实现“五个转变”
变教师单纯讲,学生专心听为师生共同探究;变“一个标准”“一个层次”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变照本宣科、“填鸭式”为以启发式为主的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变“满堂灌”、“书山题海”为精讲精练;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着眼于学生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只有真正实现了“五个转变”,才算是步入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受,课堂提问难设计、难适时、适度地把握。过难的提问,往往学生回答不出,只好自问自答。因此,好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开动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这也正是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职业学校课改理念的实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还要真正认识在新课程体系下课堂提问作用,其实这也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这样几种类型。
(1)提问问题太多,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双边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尤其是一些章节的第一课。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2)只提问那些自愿回答问题的学生。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提问时应提问有准备并希望回答问题的那些学生。因为当学生对所回答问题有十分把握的时候,他会全心地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又能通过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来满足他的表现“欲望”。这样做既能使课堂的教学顺利进行,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而提问那些没有准备,并不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使其产生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影响其思维,伤其自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显然是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问题设计得很浅显。有一个预期的正确答案,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如果在浅显的问题之后还有引申出来的提高难度的问题则还罢了;如果仅仅是这样几个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下降,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来说,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4)学生不会回答时给予提示。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卡壳时,教师常常会及时按自己的想法给予提示,引导学生朝着自己预设的答案前进,并最终得出正确的回答。教师这样做是认为,给予学生提示,可以让学生回忆起所学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保全回答问题学生的面子,又可以加快学习进度。教师这样做,看似正确,可当学生已经把教师的提示当成一种习惯,他们就不会再主动地进行思考了,这样间接地造成了学生思想上的懒惰。
(5)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多数学生在初中时,往往是被忽略的对象。教师设计问题难度大,学生根本就回答不出,出现“冷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打击。
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于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多做有心人,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回答过程中,特别要照顾到中低程度的学生。
二、提出的问题要注意有启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也不是判断式发问,而应采用以下方式提问。①创设问题情境,如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观察的现象、出示练习题等。再用清晰、准确、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讲述WORD中文本的复制,不妨先回忆WINDOWS文件的复制操作,让学生产生适度的联想。②利用矛盾,引发思索。教师要利用现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逐步把问题引向深化。如在程序上机操作时,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调试结果,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出错的原因。
三、在教学重点、难点性问题上设计课堂提问,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地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对所提的问题要把握住重点和关键点,问在关键、值得学生去深入思考的点上,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要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按照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结论的逐层设计的原则。这样,学生能够顺着教师的提问一步步把问题解决掉,使学生把握住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其概括能力。
五、提问的把握时机
①“开场白”的运用。好的“开场白”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程序语言类课程的分支结构时,可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猜商品价格的话题引入,把完成程序功能与所学内容结合,增添课堂魅力。②讲授新知识前提问。信息技术科学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各章节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一般情况下,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引申和发展而来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先要将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让学生进行回忆复习,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专业特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对所教班级的专业有充分了解。在设计提问时,把一些提问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让课堂充满精彩。比如,我在财会专业上Excel图表时,结合工厂财务报表设计问题,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处理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有了认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堂氛围,才能把职业学校的课改搞得有声有色,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课堂导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于是创造出了诸如悬念导入、情境导入、对比导入、实验导入等琳琅满目的各种形式。尽管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本质恒是一个“移新知之花,接旧知之木”的类似于园艺师“嫁接”的过程,陶行知先生那句精辟的“接知如接枝”说的就是这个含义。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取决于接穗与砧木之间亲缘关系的近远,因为亲缘关系越近,接穗与砧木之间的亲和力就越强。因此,课堂导入中作为砧木的旧知,也不是随意的,而应该与作为接穗的新知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才能使课堂导入真正有效。那么如何才能增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亲和力呢?本文拟就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梳理诱导,让新知萌发于旧知的空白区域中
有很多新的教学内容可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的引申或提高,课堂导入时可以先将已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脉络理一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稳固的相关知识印象,然后针对先前知识中没有达到的高度(即旧知识的空白区域)进行设问,于是学生心理上有一种期待感,从而进入一种积极的探研状态。比如,九年级化学中pH的教学就可以这样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稀醋酸溶液、浓醋酸溶液都呈酸性,那这两种溶液是不是一样“酸”呢?我们用什么来衡量这两种溶液的酸性强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pH。
上述案例中两种溶液都呈酸性是已有的知识,而如何衡量酸性强弱则是原先知识的空白区域,这样学生就会进入“想弄个明白”的状态中。
二、分析归纳,让新知诞生于旧知的规律中
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可能有很多与新知识相关的信息,有时只需将这些信息重新展示出来,通过观察分析,就可能发现新的规律、得出新的结论。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导入,不妨先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将所有这些信息尽可能地挖掘出来,然后用求同或求异的方法导出新的知识。比如,《烃的衍生物》一章的导入,可以设计以下的师生对话: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接触过很多的有机物,请大家不妨在黑板上写出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先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自由地到黑板上补充)。
生:甲烷、乙烯、乙炔、苯、硝基苯、溴苯、乙醇、乙酸、甲醇、1,2―二溴乙烷等等。
师:我们可以将上述同学们写出的这些物质按照组成元素种类进行分类,应该怎么分呢?
生:一类是仅仅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另一类除此之外还含有其他的元素。
师:前一类我们称为――(学生回答:烃),后一类还是烃吗?为什么?
生:略。
师:这一类物质我们可以看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派生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烃的衍生物》。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对烃的衍生物概念的产生有一种自然生成的感觉,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东西,并且通过对比学生对烃和烃的衍生物本质的区别把握很到位。其实在中学化学中,一些与分类有关的教学内容,诸如胶体概念的引入、化学反应的分类等用这种方法导入是很奏效的。
三、创设支点,让新知攀缘旧知顺势而上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化学教材的内容编排是很重视这种认知规律的。同样是有机化学,小学科学中的有机、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有机、高中必修2中的有机、高中选修教材中的有机,它们深浅难易判若云泥,尽管如此,这些内容彼此却环环相扣、相互照应。在课堂导入设计中,巧妙地以这些知识为支点,常能使学生轻松地从一个高度攀缘到另一个新的高度。比如,高中化学选修4中《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导入就可以这样设计:
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快有慢,镁与盐酸反应瞬间就会完成,而铁在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却很缓慢,这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与反应物的本性有关。
师:硫黄在空气当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当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影响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呢?
生:反应速率不一样,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师:为什么工业上总是燃烧煤粉而不是燃烧煤块呢?
生: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师: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
生:催化剂。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但是减负不能使教学质量降低,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空间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从而在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加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成为了提质增效的关键。
一、认真备好课
1.熟悉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途径,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能认真的研究教材、专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理清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对每章每节课讲述了什么内容要做到烂熟于心。研究小学英语的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内容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那么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对教材热萁行整合,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2.了解学生
学生作为老师的教学对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才能知道学生的英语基础,才能知道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知道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心理状态,才能知道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才能知道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使差生和优等生都能获得成长。
3.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切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为前提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二、认真上好课
把课备好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但是课备好了,不能等于课上好了。老师是备考的主角,而把课上好的主角是老师和学生。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不能上好课。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教学任务,课堂教学的导入要能吸引学生,教学中要能组织和调控课堂,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能照顾好差生,还要能促进优等生的进一步成长。
学生为主体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一切知识,或是智力和能力的增长都是靠学生自己学习得来,老师是不能代替学习的,老师更不能把知识硬生生地灌进学生的脑袋里,而是要采取一切办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综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兴起,小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应用起了微课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有优势的同时,也具有局限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为了应用而应用。
3.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到提质增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应用了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减轻学生负担。
4.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只有掌握了反馈信息,才能知道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师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比如,可提问差生,可让部分学生去黑板上默写单词,可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等。得到了反馈信息,就可以据此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直到学生学会为止。
5.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有些老师对课堂的教学时间没有事先做好规划,在上课的时候,随便讲,本节课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推到下节课再讲,这样就完全割裂了教学任务的完整性,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因此,要想提质增效,就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6.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提质增效的真正受益者是学生,而小学生的想法比较单纯,一说到减负和提质增效学生想到的是减少学习时间,减少作业的数量,不再背单词等。他们肯定不会想到利用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通过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办法来得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从而做到提质增效。
三、认真设置好课外作业
课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就是在课外作业上下功夫。课外作业如果过量了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如果课外作业是适当的就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如果学生愿意自己去做作业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做作业就是一种享受。因此,要想学生成为作业的主导者,而不是成为作业的奴隶,教师就要积极地探索作业设计的方式,不但在作业的内容上,而且在作业的形式上都要有所变革和创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内容和形式要进行创新
内容和形式要和传统作业有所区别,要符合学生的审美感受,表现形式要做到多种多样,能够激起学生做作业的欲望。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电子作业,比如在检测单词的记忆时,可设计成游戏过关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很喜欢的。
2.作业的难易度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
作业要根据学生具有的不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进行有差别的设计,既能让差生做得了,又能让中等生做得好,还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素质教育中减轻学生的负担,提质增效,不但需要老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更需要统筹安排各学科。小学英语课堂是传授英语知识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因此,只有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才能真正地算得上增效了,提质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49-01
减负提质增效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苦,对语文学习比较被动,好像除了背诵还是背诵,顾名思义,减负提质增效就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我们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以学定教,研究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从备课入手,让我们的教学能力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提供脚手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路塔桥。
一、抓好课前的预习预设
上课前,我们备课时根据教材,编写预习提纲分发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预习要求,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提纲中的习题。
在预习《前方》一文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曹文轩个人生平,识记字音:迁徙( )袭( )击 按捺( )不住 颠簸( )外,我们还提出了两个开放性作业:
(一)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富有文采与人生哲理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出自己的理解或理由。(至少两处)
(二)请根据文中的3―7节,说说在文章中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的原因。我想这样安排就有利于学生对文章自主查漏补缺,完成主动探寻的角色转换,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在预习案写下自己的心得、经验,老师在课堂上一推广,学生自然兴奋异常,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价值。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却好表现,预习案正好给予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有时,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推广他的学习经验或心得,其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自然就提升了;有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效率也就高了。通过预习,能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老师知道了学生的困惑,就让老师学生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堂效率不高也难。
我们发现,学生在预习也会争辩,他们常常为预习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争辩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赋予文本新的注释,我们也发现,学生更喜欢亲近老师了,他们会有针对性来在课前来询问问题,这让我们课堂更充满魅力和期待。预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预热过程,是提质增效的蓄势储存能量,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效果很好。
预习,就是帮助明确了探究学习的目标,语文预习不再成为一句空话,而是落到了实处,提前点燃了学生学习文本,解读文本,探究文本的热情,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预习提纲与预习作业上新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次日收齐,然后,我们老师逐步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并把学生困惑修订到我们教案里,进行第二次备课,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生成做好准备与预设。
二、抓好课中的训练与巩固
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互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当堂训练的巩固实践操练,尽量减少我们指导与讲解,争取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我们的老师更多的对突出问题做补充性讲解、对疑难问题做拓展性讲解,让位于学生,给学生主体性参与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一环节,主要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结构的理解与反馈,二是疑难问题的讨论与解析,通过这样的处理,活化了课堂学习语文的氛围,给学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例如在《声声慢》的学习上,对于文本解读,我们这样设置问题: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分别表达了什么情绪?词人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词人哪一首词中也说到雁?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会伤心些什么呢?我们通过这样的引领,把学生带入了词的意境中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接着,我们把学生带入小组讨论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深化学生的认识,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构建美好的向往和福祉。在讨论环节,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这首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情感内容?
在讨论环节,我们老师少讲或不讲,由学生互动,相互讨论,不规定答案,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去参悟,依靠学生的自我建构,达到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抓好课尾总结与延伸
学生交流环节之后,我们要适当对学生所学进行当堂检查,不留尾巴,突出方法的指导,意在让学生能够及时记忆和巩固,我们的检查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以基础性和知识性为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看到自己的记忆与巩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适当拓展。
比如学习《阿房宫赋》后,我们让学生自学杜牧的另一首《过骊山作》诗,请学生找出《过骊山作》中的后两句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的哪句内容一致?简要概括《过骊山作》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通过这样比较与延伸,我们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课外,突破课本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以课本为母本,去尝试学习相近的文本,这样,让学生根植于课本的方法有了用武之地,让学生的思维有突破性的发展和领悟。
在学完《屈原列传》和《报任安书》之后,我们把学生分成两组,以选择生和选择死为话题,进行写作辩论,在课中让这两组的学生进行现场辩论,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深入的探讨交流,完善了自我超越,实现了对文本的穿越。
当然,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减负增效提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坚守与坚持,我相信,只要能够抓好课前的预习预设、课堂上的训练巩固、抓好课尾的总结与延伸,减负提质增效一定会实现。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教研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减负同时又要增效,这是老师们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也是学生们所期盼的学习状态。然而,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做到“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得“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只有师生有效地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因此,减负增效要从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抓起。本人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谈谈初中数学的减负、提质、增效。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创设自然生动、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轻松地学习数学。如教学《绝对值》时,我设计了一个蚂蚁找食物的问题情境,使本节课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然后打个比方,将熟的食物记作“+”,将生的食物记作“-”,将“O O”记作会加热的锅,所以无论是生的还是熟的只要放进这个锅里,出来都是熟的,没有东西放进去出来当然是空的了。所以无论是“+”还是“-”只要放进“O O”里,出来肯定都是“+”的,0放进“O O”出来还是0,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绝对值概念变得简单。
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心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对问题和本课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学习,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和思考、活动的自由,让课堂动起来。因此,数学课堂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在《幂的乘方》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我作了如下的过程设计:
1.导入:将下列各式用一个更加简便的算式表示:
(1)5+5+5+5+5+5+5;(2)a・a・a・a・a・a;(3)32・32・32
2.探究:我们来研究(3)式的表示和计算问题。
(1)填写下列每步运算的依据。
32・32・32=3・3・3・3・3・3
(32)3=32・32・32
=36
=……
(2)猜想:(an)m应该怎样计算?请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3.交流讨论:式子(an)m 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总结:公式(an)m=amn 的意义,即幂的乘方法则。
5.实践:计算下列各式:
(1)(22)3;(2)(a3)2;(3)[(-2)2]3;(4)[(-a)2]4
6.让我们自己来编一些类似的运算试试。
学生的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动脑猜想,让课堂活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学生的“动中学”减轻了数学课堂上的枯燥压力。因此,有效的教学过程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三、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程度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11 减时间之负
减时间之负是提质的最有效方法,因为时间就好比是分母,分母越大,分值就越小;而缩小分母,就能提高质的分值。现在我们的提质缘何像减负一样效果不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能真正地减时间之负。因此要实现提质,就必须从时间上切实减负。比如控制双休日补课,控制学生在校时间。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难有成就,减负往往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最后的结果还是恶性竞争依然严重。因为减负不成,提质自然也就成了空话。对于语文学科,要减时间之负,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无效或低效作业,特别是一些纯粹机械性的抄写要少而又少,一些低效重复性的作业要坚决取缔,背诵的东西也不要任意增加,对不同的学生应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而不是一刀切,这样就可以减少基础较好学生的无效劳动。
12 减心理之负
影响教学提质,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足够的兴趣。照理讲,语文乃百科之母,学科本身因为具有丰富的人文内容而理应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事实上,也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语文学科最喜欢,有的甚至对语文根本不喜欢,把学语文当作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何以如此,主要的原因是语文教师上课不够精彩,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喜欢与否,主要看这门学科的教师上课是否精彩,是否具有吸引力,尤其是语文学科更是如此。当然这里也有学生的个性差异,但个性尤其是对学科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笔者认为当学生对语文学科做到了“要学、愿学、能学、乐学”的时候,他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学习语文对他来说已根本谈不上负担,倒是让他不学语文则成了一件困难的事。因此,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以最终达到提质的目的。
2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
21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若能设计出精彩的序幕,通过简洁生动或幽默诙谐的导语,就可以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就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利用导语点嫩学生心灵的火花。授课中,老师也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教师的功能不是将拥有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引导将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激发他们自主思考,从而提高探索新知的能力,开掘出甚至连教师本人也未曾涉足的源头活水。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也不在于知识容量有多大,而在于学生思维是否被激活,是否有所思、有所悟。所以在具体的学过程中,教师好比是一名高明的导演,其主要任务便是设置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向,恰当地、适时地点拨、引导、启发。一粒饱满的种子孕育着希望,但如没有适宜的土壤将会被活活地窒息死。学生的思维如同一粒脆弱的种子,需要精心护理。努力营造和呵护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智慧之园是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场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提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师会教,学生乐学”理想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才能使学生甩掉沉重的课业负担包袱,才能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由教师设计、组织、引领、评价、反思,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反馈、提升等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认知水平进行精心打磨。如备课环节,我国著名数学教师黄爱华老师曾说:“要想课堂精彩深沉,课前必须精心预测。”备课必须有反复推敲和因材施教的意识;认真研读课标,将其细化为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吃透教材,理清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编写的意图,站在山顶俯视全山;摸清学情,掌握学生已知与未知,以此设计教学活动。再如,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是优化教法,优化教法的根本是调动学生学习情趣,只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有效性渐进攀升并持续巩固。
在此,我重点强调一下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吃透课程标准,并依此指导教学,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少做无用之功、不遗漏该做之功。部分教师却无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想当然地实施教学,造成部分教学目标难以落实。例如,课程标准规定“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但许多课堂生字词是直接传授,减去了学生独立查字典、词典的环节。还如,五、六年级教师忽视“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针对性训练。
二、作业设计优化是作业减负增效的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审视小学语文教师的作业布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主观、随意地布置作业;(2)训练点重复、零散;(3)作业形式停留在背诵、默写、抄写、书面练习等,缺乏创新;(4)作业设计千人一面,缺乏因材施教意识;(5)作业量大质劣。以上种种原因致使作业的实效性差,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终身发展。
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作业设计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做到目的明确、任务合理、练有实效。如教读《白杨》一课前,考虑到戈壁滩对学生而言很陌生,我就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一是查阅有关戈壁、白杨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描绘;二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新作业形式,将语文作业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提升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课后作业可布置为“请你代高尔基或儿子给儿子或父亲写一封信”,《草原》的课后作业可为“请你根据课文描述的情景画一幅《草原美景图》”,《牛郎织女》的课后作业可为“阅读其他你喜欢的民间故事”;三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个性化作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这样有助于“提优、抓中、补差”,有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为基础知识掌握有困难的学生布置铺垫性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拓展性作业,为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探究性作业,为有特长的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等。
三、作业评改精当是作业减负增效的助手
作业评改是任课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反馈的一种基本手段,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加以评定的有效途径,是作业减负增效的有力助手。由于对作业评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因为作业批改任务繁重,很多教师在作业评改时,流于形式,或以“勾叉加分数”的方法评价学生作业,或在下评语时,一地使用的“优良中差”“书写工整”“好、较好”等固式化文字,有的甚至一个“阅”字了事。这种评改方式,当然在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判断答案正误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因其格式化,欠缺中肯,激励性不强,很难走入学生心灵深处,更别提激发学生对教师和学习的喜爱。于是,作业发到学生手中,不会引起足够关注,学生很少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终教师的一番劳动以收效甚微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