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5: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篇1

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因为高速公路单位所推行的高速公路项目具有投资大、回报期长、建设过程复杂等特点。要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效的落实高速公路项目,就需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实施财务内控管理,对高速公路项目资金运用予以规划、监督、控制,促使高速公路项目的经济性、合理性、实用性得以提高,为推动高速公路单位良好发展创造条件。所以,深入研究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提高其应用性很有必要。

一、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单位应当做好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以使内控工作有效发挥作用,对高速公路项目资金予以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使高速公路项目落实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经济化。高速公路单位具体落实高速公路项目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工作制度是否完善对财务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行;财务工作能否高质高效的完成直接影响着单位资金控制能力,使高速公路项目各方面资金的分配都能公平、合理。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财务工作等方面予以规划、监督、控制,促使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为高速公路项目落实提供真实、可靠的账目依据,使高速公路单位更好的进行高速公路项目。所以,在高速公路单位中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速公路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高速公路项目落实效果。所以,规范、合理的实施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实际情况则不然。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财务内控管理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

(一)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

高速公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我国政府每年拨给高速公路项目的预算额相对较多。如何使用这笔资金,优质完成高速公路项目,就成为高速公路单位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因为在具体落实高速公路项目中,如若出现大量超支、浪费的现象,不仅会对预算方案的实施有一定影响,还可能引发项目运营资金不够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具体落实财务内控管理时一般都会实施预算管理,结合高速公路项目实际情况及预算方案,严格控制资金运用情况。但一些单位并没有切实有效的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按照预算方案对资金予以合理的控制,导致项目资金挪用、经费挤占等情况屡屡出现,使预算方案的执行难以有效进行。

(二)资金管理落实不合理

高速公路单位在具体落实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实施情况,以保证项目资金能够切实有效的应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但从以往高速公路单位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管理落实并不科学,原因在于:

其一,资金账户管理不够严格。现阶段大多数高速公路单位都选用多开户的方式来存储项目资金,以达到分散账款的作用。但这种分散账款的方式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部分账户的账款是可以外借的,这就导致资金账户管理无法对各个资金账户予以严格的监管,如此就会导致资金监管不力、资金去向不明等情况发生。

其二,来往账款监督不佳。高速公路项目落实过程中,必然会存在某些方面款项的往来。为了保证项目往来账款清晰、明确,资金管理人员需要对往来账款予以严格的监督。但因往来账款较多、管理人员监管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往来账款监管不力。

其三,固定资金管理缺失。就目前高速公路单位固定资金管理情况来看,固定资产管理依然流于形式,并没有明确日常资金管理内容、要求等,导致固定资金审批程序松懈、固定资金审批理由不充分等问题存在,造成大量固定资金流失的情况发生。

三、优化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和处理,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作业,严格监管高速公路项目资金的运营,提高资金利用率,以便高速公路项目资金用到实处,为高质量建成和坚固使用高速公路创造条件。

(一)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原则

1、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统一

为了使财务内控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在具体落实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统一的原则,结合高速公路项目,监理项目实施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从而明确财务内控管理的内容及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项目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评估,以此来优化落实财务内控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2、独立集中与分工协作相统一

建立全面评估和集中管理风险的机制,强化财务内控管理的职责和任务,促使财务内控管理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分工明确,在高速公路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作用,以便提高高速公路财务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为规范、合理的运用高速公路项目资金提供依据。

(二)优化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措施

1、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财务内控管理

内部控制工作在高速公路单位的开展与推行,主要目的是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为了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就要转变高速公路单位人员的思想意识,让单位人员都能够了解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合理使用自己的权利,有效完成自己的职责,为推动高速公路项目更好的落实创造条件。所以,加强对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2、从制度实施上约束财务内控管理

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涉及方面较多,使各个方面在具体落实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制度予以合理实施。基于此点,建设财务内控管理的各项制度,对财务内控管理予以约束,使其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才是必要的。对于财务内控管理各项制度的建设,应当注意强化以下几点。

其一,授权审批制度。在授权审批制度制定中,应当明确授权审批的两种形式,即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为了避免两种授权审批的形式混淆或应用不当,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详细说明两种授权审批形式的要求、应用范围等。

其二,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依据与之相关的国家统一标准,并结合公路管理单位的特点,详细、全面、合理的制定会计管理制度的条款,促使其比较完善,能够有效约束会计管理。

3、从强化控制力度上管理财务预算

对于财务预算方面管理工作落实不佳的情况,应当加强财务预算控制力度,对财务预算的方方面面予以深入的、严格的管理。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强化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项目落实的过程中,对超支、资金浪费等现象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利用是以预算方案和项目实际落实情况为准,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率。

其次,合理规划资金使用管理。为了使项目资金用到实处,需要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予以合理的规划和监督,促使项目资金真正用到高速公路建设或运营中,避免资金挪用、挤占等情况发生。

最后,强化资金管理。也就是严格监督和控制项目资金,明确项目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使资金使用透明化、清晰化,尽可能的杜绝资金外借等情况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内控管理作为高速公路单位有效落实高速公路项目的有效措施,应当对当前财务内控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性,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率,使高速公路项目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推动高速公路事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慧.高速公路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与有效措施[J].北方经贸,2015(2):75-76

篇2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两部分。控制环境是指加强或削弱对相关政策、环节和效率的影响因素。会计系统是对于高校经济业务进行交易的全面记载,包括交易时间、分类、价值评估与评价等。

二、现阶段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严谨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依据现行国家政策,及时有效的开展会计作业,由于现阶段部分高校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的思想意识,导致有些高校没有制定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者有些高校虽然也制定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但从总体来看,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致使会计控制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从整体上来讲不容乐观,监督管理机制的匮乏既无法保证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也无法保证学校健康良性的发展。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风险管理缺失。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展开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财务做为学校的经济职能部门,核算和反映的是学校整体的财务状况,它涉及面广、业务量大,经费来源和经费支出也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会计管理工作的风险更是尤为突出。然而,目前高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并不像企业面对风险管理那样有着很好的认识,不具备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最源头的问题是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不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会计人员基本素质有待提高。高校管理工作中较为根深蒂固的观念便是教育第一,工作的开展主要围绕着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学校相当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对会计管理等行政人员的建设并不十分重视,导致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单一重复性的工作又使得会计人员丧失了积极进修提升自身技能的意识,高校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严格意义上会计人员应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高校的会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会计岗位设置不太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机构,岗位设置也较全面,一般财务处下设计划管理科、会计核算科、资金结算中心、科研管理科等职能科室,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各科室之间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岗位重复、业务交叉、不相容岗位未能分离等现象,造成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管理成本增高、财务风险加大等情况。

三、优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提升高校内控管理的基本意识。首先,应提高管理者的内控意识。高校管理者应树立内部环境控制的风险意识,自觉参与并督促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与机制的建立,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予以支持;其次,提高财会内部人员的内控意识。通过培训使会计人员明确个人以及他人的职责,明确内控的目标,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其更具工作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习惯和作风,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提升高校内控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健全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制定高校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开展票据核查工作,最为重要的两项便是开展各项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和会计的内部审计工作,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提高会计内控的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工作应贯穿于高校会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应重点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近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总体投入大幅增长,高校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因而,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得到足够重视。高校必须在内部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债务风险评估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财务预警机制,努力做到提前预测财务风险、及时规避财务风险和积极应对财务风险。

(三)强化会计管理人员基本素质。高校要通过相关的会计人才培训和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考核来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重视对会计人员职业观的培训教育,使得会计人员都能够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其次通过绩效考核工作来约束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能够抓住会计工作的重点,约束自身的职业行为,以及提升会计人员在应对各种突发问题时的能力,保证会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四)科学设岗、明确职责权限。高校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会计进行反映的,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所以,做好会计工作首先要加强会计岗位责任制的设置与建设。对内部岗位做到科学分析、科学设岗,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结语

对现阶段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升高校会计内控的基本意识是关键,在提升内控意识的基础上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各项管理机制,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提升高校会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以提高高校应对各项经济风险的管理能力,促进高校平衡持续的发展。

參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如今,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始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进而产生了一系列薄弱环节与问题。要想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规范高校内部经济行为。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问题研究入手,探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创建了相应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因为财务控制管理意识淡薄,使得该项工作的实施流于形式,无法落实到位,且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作用也无法充分地发挥。在以往办学观念的阻碍与影响下,当前很多高校控制管理人员往往强调教学质量,单纯地加强科研与招生,没有意识到内部财务控管的重要性,针对实际问题,缺乏相应的执行力。

2.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高校内部财务核算,往往将预算执行率这一指标,当作主要的考核内容。但在具体的财务预算审计当中,往往不注重对其审计效果的关注,这样就可能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出现,高校部门人员不按要求列支预算处以及其他费用,甚至私设小金库,产生很恶劣的影响。

3.经费监管难度大。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央,以及高校各地区的专项资金、维修资金、基建资金和科研资金都在增长,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督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但在当前的一些高校工作当中,还存在部分人私自挪用、冒领资金的问题,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导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旨在和权限模糊,无法充分挖掘出资金的应用价值。

4.财务控管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如今,我国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法有稽核与审计两种。如果高校内部稽核机制不健全的话,可能会导致控制管理实效,进而出现高校财务信息不准确和不全面的问题。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当中,内部审计机制是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的很多高校当中,还存在财务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审计机制不健全。具体如下:高校内部财务审计方法落后;高校内部财务审计范围不够广;高校内部财务审计不具备独立性,往往是事后审计,无法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另外,当前很多高校都缺乏足够多的财务控制管理专业人才,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无法有序地开展。

二、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对策

1.不断地创新与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与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很重要。通过加强高校财务内部预算管理,不但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地表现出高校内部的经济活动情况,还能促使财务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确保每项资金得到充分地利用,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办学效益。具体来说,应当全面地了解校级收支情况,实现高校专项投资、院系财务活动、校级课题等收支情况的统一预算。在加强高校财务内部统一控制之后,进行内部资金的集中预算,撤销不同机构的分管权利,促使下属机构人员只具备资金使用权。另外,高校还要建立专门用来加强高校财务信息控管的多媒体网络平台与系统,反映出不同部门的财务核算实际情况,促使不同部分人员之间加强财务沟通。

2.优化收费控制管理程序。高校资金,不仅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还来自于学费收入。但高校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需要遵循成本分担要求,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应承担教育费用。但如今,很多高校学生,借着家庭困难等原因拖欠学费,阻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当前高校必须调整与优化高校学生收费控管程序。具体来说,首先,要想创新与完善学生资助管理制度与体系,采取多种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的渠道,为学生建立系统化的诚信档案,做好对大学生贷款的控管工作。其次,要促进高校不同职能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财务控管工作落实到个人,促使财务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好收费工作,主动与那些拖欠学费的学生及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惩治那些恶意拖欠学费的家庭,并建立健全欠费收缴机制。

3.关注科研经费的流动情况。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与相应经费的划拨密切相关,通过科学地使用科研经费,不但可以确保项目成功率,而且可以确保国家的总体科技发展水平。如今,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科研的项目很多,高校必须完善内部管控系统,注意关注科研经费的流动变化,并实现科研项目课题组、管理机构、财务机构的有效交流,确保高校科研经费流动过程,可以通过明细账的方式反映出来,从根本上提升资金使用率。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以及相应不同的课题,要做好相应经费来源的科学分类工作,且财务部门人员要加强财务审核预算与经费核算,依靠审计职能,确保财务审计职能实质高于形式,从根本上控制好经费的最终流向。高校科研部门人员,要结合科研项目分析进度,做好相应经费的发放工作,并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结余清查工作。针对那部分经费结余,还应当通过物质奖励的模式,按照合理的比例给予科研者奖励,鼓励科研者积极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将经费结余合理地运用到新课题的开发与分析当中,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4.加强财会队伍专业建设,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实践研究表明,通过实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能促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财务控制管理监督工作、控管秩序维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当代高校要落实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从根本上强化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管理,维系好高校财务控管纪律,保证高校财务的安全与完整性,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财务控制与管理工作质量。具体来说,第一,高校各级领导,都要从根本上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作用与迫切性,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摆在核心位置上,不仅要加强财务控管制度建设,还要加强财务控管制度实施,以制度为支撑,使得各级人员落实好工作职责。第二,高校要加强财会专业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专业财会计人员培训,将那些工作责任感足够强、业务水平足够高、事业心比较强烈的员工安排在核心岗位上。还要引导高校财会人员加强思想政治知识学习,使得他们具备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督促他们学习和拓展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高校要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高校财务控制管理人员的法纪政纪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自身约束能力,促使财务控管人员自觉地依照法律法规工作,自觉地遵守财经纪律。另外,高校还要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继续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工作自觉性,激发起他们财务控管工作的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属于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与工作。在高校财务体系不断变化的同时,高校必须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断地推陈出新,促使高校财务内部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作者:郁春兰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伟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117-118.

[2]刘赫男,陈芳.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的途径[J].经济师,2016,(9):119-120.

[3]陈玮琳.对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的构建问题探讨[J].经济视野,2014,(9):204-204.

[4]王磊.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规范[J].财经界,2014,(5):224.

篇4

引言

所谓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为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财务风险,防止财务舞弊,实现学校管理目标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方法、措施和程序。高校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规范高校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促使高校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其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环境方面的建设,风险评估方面的建设,控制活动方面的建设,信息和沟通方面的建设和内部监督方面的建设等五个方面。

一、高校内部控制实施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高校各部门的各项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

(二)重要性原则:高校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三)制衡性原则:高校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高校的招生规模、教学科研范围、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五)成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对成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高校的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高校面临更大 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控制。

二、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和文化的前沿阵地自然也不例外。我们高校已不再像过那样一切靠政府包办,而已转变成为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以及核算能力的实体,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这些转变虽然很大程度地提升了高校的自主性、释放出了更大的创造性,但是随之也为高校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高校内部的管理与控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近年来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随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各项收费及上级拨款大幅度增加,现在我们高校的资金流量是过去的数十倍,高校领导机构和某些职权部门的权力不断增大,而高校在管理和制度改革上却存在滞后性。从近年来国内高校所发生的相关腐败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原因在于高校内部控制薄弱、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由此可见,当前我们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三、当前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针对高校的相关内控法规体系不完善

二十世纪末,国家先后颁布《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但是限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不能针对高校实际情况做出指导,从而使高校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不利于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内控会计制度不健全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对会计制度设计不够重视 财务的主要职能有核算、监督与管理。很多高校财务只有基本的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过时或欠缺,制度约束不到位,不能满足现时需要,导致有些高校纠纷或官司不断,经济效益与信誉俱损,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正常开展和党风廉政建设都有较大的影响。

(三)高校内部审计有待加强

传统的内部审计思路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中,存在着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的问题,反映在职责定位不清晰,工作制度不规范,审计观念陈旧,审计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人员少,素质偏低等问题,甚至有领导认为,高校不是生产经营单位,内审作用不大,可能会阻碍高校改革并导致审计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矛盾,会束缚财务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的简单的“事后”审计监督思路提出了挑战,因而导致高校内审思路狭窄,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高校风险管理较为欠缺

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的不确定性。高校由于过去受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教育经费、招生计划全由国家统一安排,学校事业支出不要求对培养成本进行核算,也无需考核学校的办学效益。因此,高校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风险防范措施缺乏。但是,近些年来,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市场不断开放,教育的日趋国际化,来自国内、国外的竞争在加剧,尤其是招生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使高校在面临不断增加的外部风险时,来自高校内部的风险也在加大,尤其是财务风险。因此,高校要有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四、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对国内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总结,还要对国外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广泛研究,在已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其他具体规范及相关操作,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包括我国高校在内的所有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

(二)提高高校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的领导者应树立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更新观念,强化管理。一方面,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财经领导小组,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及其他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精心组织与审核,为学校财务管理把好关。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财务岗位的管理,把财务管理岗位作为重要的专业技术岗位,充分发挥财务人员为学校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并完善高校内部审计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内审环境。高校要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加强相关的内部审计的宣传工作,增强全校教职工的内部意识,以形成浓厚的内审氛围。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坚持依法审计,按照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及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并健全内部审计激励机制与责任机制,实现高校内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最后,拓展内部审计领域。高校内部审计要围绕后勤管理,教学管理,为师生员工服务开展工作,同时应加大离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绩效审计的实施力度,力争实现审计效果的最大化,真正做到预防、引导、监督和服务的统一,以促进高校深化改革,提高办学效益。

(四)强化高校风险管理

要想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对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地发展,就需要强化高校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当前我们高校内部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将负债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举债发展这一手段来增加对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的投入,另一方面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增大。因此,建立规范的对外筹资决策机制和程序,加强筹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等环节上的控制,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而对于其他内部风险的控制,高校应大力加强内部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设立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各种内部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财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因为再好、再完备的制度建设最终是否能发挥应有的效用还是要取决于人的执行。所以我们高校应高度重视财会队伍的建设,应按照择优聘用的原则,有计划的补充高素质人才,并定期对本校现有的财务人员开展再培训工作,以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高校相关内控制度可以得到高效的执行。

五、结语

尽管当前我们高校在内控管理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高校上下一心,更新管理思路,采取科学的完善措施如:建立完整的法规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并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强化高校风险管理,以及提升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就可以有效地落实好高校内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使其应有的效用,为我国高等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何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1(02)

篇5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人们所关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市场化竞争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大高校也开始利用这个机会,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然而学校资产却因此而日益减少,甚至亏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国家对高校管理体制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实施了高校对资产自主分配权的改革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使得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工作内容逐渐增加。然而,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非盈利组织,这种内控制度也是有利有弊,需要不断完善。

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特点

高校这种非盈利组织的组织结构比较特殊,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一些显著特点,它的产品是公共的,办学形式也是政府参与或主办的,政府作为出资者,享有学校的所有权却并不参与经营,而是委托校长负责。由此可见,高校的内部管理仍然缺少所有者,这样容易导致高校组织结构臃肿、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

高校的内控风险来源渠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高校与企业相近,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存,风险种类一致。然而,由政府主办或参与办学的高校,它的风险来源就较为复杂。一种情况是政府的拨款或补贴造成的,容易引发多种经费使用不当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是金融机构也可以向高校发放贷款,金融机构了解高校是政府所有的性质,愿意向高校放出贷款,财务风险由此产生。在经营方面,高校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自主开办工厂、出版社等,这也导致了高校的经营风险异常复杂和特殊。

虽然大多数高校是政府所有,具有党政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特点,但高校的管理机构主要实行校长负责制,不仅要负责管理学校的建设、学术、行政等,还要负责学校日常的经营活动。高校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统一,容易使高校内部控制产生权责划分冲突,在内部控制中不易协调。

二、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高校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活力和潜力也逐步被激发,高校则在学术和管理上开辟了新的出路,开展了一些新的经营活动,例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合资等,开办三产、创办经济实体等商业化模式愈发明显,导致了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高校的管理也日趋多元化。然而高校的某些职能部门管理不能面面俱到,业务经营产生的错误不能得以迅速有效地纠正。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由此产生,从目前高校的内控现状而言,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制度设置和实施过程都有所欠缺。

(一)对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控制制度设置不完善

我国高校主要分为两种财务管理体制,一种是集中管理,一种是分级管理。学校的预算管理是将收入与支出全部纳入管理体系中。然而,很多高校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只是单纯靠执行预算管理来经营,觉得内部控制制度设置是多余的,认为预算就是内部控制的思想是错误和片面的。很多高校只是复制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办法,而未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学校虽然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却没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监督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经验缺乏,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还有部分高校岗位设置不合理,会计人员身兼数职,会计和稽核工作都由一个人完成,岗位责任不明确,监督体制不完善,这样违背了财务基本的回避制度,会计信息也会有所失真,监督职能的削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三)制度授权不明确,权力失控

高校内部授权标准大多不统一,多是由负责人签字执行,授权尺度不容易把握,经费开支和行政权力相关联,内部控制中的监督制度就形同虚设了。这样极容易造成经济问题,由一人说了算的财务管理能够衍生出很多资源浪费、违法违纪的现象。有些部门为了各自利益,挪用公款或私设小金库,以致内控制度执行困难。

(四)资产账目作假,资金管理不严

很多高校单独设立了资产管理部门,便于学校资产的管理,却容易造成会计工作的不便,职责和权限过大,资产管理容易失控。资产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起到盘点的作用,监督职能相对薄弱,会计账簿的记录和实际的财产不相符。财务部门产生各自购置资产的情况导致账外资产不实。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大型建设项目和设备的配备也需要资金保证,学校在资金的筹措和合理使用方面也极易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挑战,资金管理急需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审计机构设置不科学,资金风险加大

我国高校的审计部门隶属高校纪检部门,又要辅助高校内部管理,有的审计部门还隶属于财务部门,行政关系复杂使得审计设置极其不科学,缺乏相对独立性。高校教学改革,需要学校筹措更多资金,在面对政府拨款、科研经费下发、企业合作资金以及校办工厂收益等多渠道业务收入时,高校需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高校中计算机使用率普遍较高,系统更新等操作遗留的痕迹也容易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这对审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

三、完善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重视高校内控的环境和“人”的因素

高校多依靠财政拨款运营,缺乏生产经营意识,风险意识也相对薄弱,由此导致内部控制不到位,意识观念淡薄。市场经济的日渐复杂,高校内部财务活动也越来越繁多,收支规模的加大让高校领导和财务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了经济风险的存在,也让他们深感责任重大。内控制度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在组织、人事、行政、教学等各方面都做好控制,充分发挥其作用,管理出效率,让内部控制制度不流于形式,更要提高学校管理者对内控的认识,健全控制体系的设置,降低财务风险,实行自我约束,防范违纪行为。同时,管理者要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财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会计和审计工作,履行好应尽的职能和义务,减少技术失误。

(二)健全财产清查制度,资金管理到位

高校内控管理制度的健全也体现在财产清查制度的建立,强化相关职能管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对财产物资进行准确核查,能够及时减少物资亏损和浪废现象,并且明确产生的原因,以便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合理清查财产、健全岗位责任制都要有关部门的配合,依据相关规定落实。另外,由于我国高校多依靠政府拨款,也容易导致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财务预算制度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甚至违纪现象层出不穷,资金管理制度也有待完善,并且要实施严格透明的财务管理,在强化预算的同时,及时监督执行情况,通过收支情况分析完善资金管理。

(三)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调整内审人员结构

内部审计部门在规模上虽然不大,但却在高校内部运转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机构职能的设置上不仅要与财务部门分离,还应直接向主管财务的领导直接汇报。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强化内审职能,对学校财产和资金安全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内审机构的职能之一是对全年工作的审计规划,对一定时间内的审计工作作出详尽规划,让内审部门明确一年的工作目标,按计划地执行审计工作。在制定规划时要按照内部审计资源,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依据部门资源,作出合理建议。

高校审计任务随着高校不断改革深化而日益繁重,学校的经济状况和财务收支状况都需要全面审计,内审机构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对其人力资源的配置做到相对合理。专业人才要发挥好相应的作用,如计算机技术人才、法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人才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审工作完成质量,所以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人才基地的优势,不断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的内审人员组织结构,为高校的内审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让高校逐渐向市场化迈进,高校要在管理上适时转变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为高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情况也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问题,很多高校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制度一知半解,不能真正领会其内涵,内控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因此,高校要尽快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率,在利于高校教育发展前提下,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劲松.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J].财会讯,2007(12).

[2]汪惠兰.高校内部控制缺陷浅析[J].财会通讯,2010(03).

[3]余晓林.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J].财会研究,2010(09).

篇6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是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高校的内部控制从制度上有了保证和约束。然而,许多高校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相关制度,内控制度不封闭,执行进展不顺利,实施效果不理想。有些高校甚至出现相关人员违纪乃至违法行为,这与高校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是密不可分的。

一、高校内控建设所面临的境遇

随着国家对高校投入的加大,如何加强经费管理、加强学校内控制度建设,不仅是财务工作的重点,也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内控建设新常态

党的十以来,纪检监察、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巡视检查等综合发力,着力加强监督检查。审计监督已常态化。随着国家对高校各项审计、专项检查以及财务巡视的深入,许多高校内部管理的问题纷纷暴露,有的高校甚至出现相关人员违纪乃至违法的行为。这些违法违纪行为不仅仅是相关人员主观意志薄弱造成,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关键因素。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进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检测和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责任追究,从而防范经济风险。因此,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促进高校科学、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常态下高校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缺陷

1.设计缺陷

内控制度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类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全过程控制。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顶层设计有漏洞,分层设计不协调。学校往往以各业务部门为单位,相关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风险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内控制度,有些甚至是为应急之需,然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内控制度却相对独立,一些风险点甚至没有被覆盖,制度缺乏整体连通性和相互制衡性,从而使高校内部整个内控制度缺乏一体性,没有制定出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执行缺陷

(1)执行人缺陷。高校对内控制度重视不够。许多高校领导从意识上对内控制度重视不够,没有设立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内控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往往是职能部门比较重视,有的学校甚至认为内控只是财务和审计部门的责任,其他部门的重要业务只是按惯例行事。学校对内控制度的宣传也不到位,学校的普通教职工不关注甚至不了解单位内控制度,高校没有形成全员参与、全员监督的氛围。

(2)执行过程缺陷。高校在执行内控制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表面和形式。高校内控制度中都有规定重点部门负责人轮岗制度,大部分高校的轮岗只是单纯的部门负责人之间的岗位调动,没有考虑单位负责人调动前后的岗位相关性以及部门负责人对新岗位的胜任能力,对专业性较强的部门来说,更换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负责人,并且没有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外行管内行”,不但达不到规避风险的效果,有的甚至会造成管理混乱,增大风险,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高校内部决策机制之间的决策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缺乏内部沟通与协调机制。高校往往设立了许多非常设机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相关工作的决策。但是各工作小组的决策事项与决策方案相对独立,并且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沟通与监督。尤其是对于校内重大项目的实施,高校往往只注重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及评审,通过相应机制决定项目立项,但是没有与财务部门进行信息沟通与传递,忽略了项目实施与财务预算的呼应,易造成财务预算执行偏差,重大项目甚至会造成经费紧张,给财务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3)信息化设计缺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校多元化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越发重要。高校内部各部门都有其信息化系统,但是大多是业务系统,很少跟内控机制相融合。另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形成信息孤岛,信息系统标准化、精细化、全面性不够。信息系统没有整合,内控制度没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高效地落实。

(4)评价缺陷。高校内控制度缺乏监督评价与考核机制。从组织机构上来看,高校没有明确的内控机制责任主体;从制度上来看,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监督评价和考核制度,缺乏监督和评价的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约束力,缺乏考核机制的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动力。

二、完善高校内控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高校应该单独设置内控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控牵头部门,作为内控机制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使高校内部各单位,包括高校院系、行政等各部门之间的内控制度应该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此形成一个闭合的风险控制系统,力求将高校内部所有经济风险都包含在内控系统内,从而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此外,财务风险是单位内部重要风险之一。高校应该加强财务风险点的梳理、评估与分析,从专业财务会计角度分析财务风险,并将其融入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去,形成完整的内控体系,从而在制度上防范财务风险。

(二)建立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

1.建立人员培训机制,确保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对于专业技术较强的岗位,无论是普通工作人员还是部门领导,在规避风险轮岗之前,必须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先确保人员胜任岗位的能力,再进行轮岗。高校的管理干部不是万能的,不能仅仅因为内控轮岗而不考虑管理干部胜任新岗位的能力。

2.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确保相关决策信息之间的沟通与传递

学校讨论决策重大事项时,应该通过相应的决策机制,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必要的咨询后形成集体决策。同时,还要与决策执行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沟通,明确职责分工和职责边界,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对于重大经济事项,在形成决策时还要考虑在财务预算范围内及与学校财力相匹配,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3.强调财务预算管理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并且与决算相互反映

预算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是学校年度内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没有预算的计划是苍白的,有了预算的计划是充实的。预算应该成为学校经济活动的纲领,任何经济事项都应该在学校预算范围内,如遇重大事项需要变更预算,需经学校集体决策,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同时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在决算时需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使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呼应,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纲领性。

(三)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高校应该加强内部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整合各单位信息系统,尤其是对于重点部门、重点岗位,要将内控信息系统完全融入单位业务系统。对于原先没有内控信息系统的,可以在现有管理及业务系统中增加内控管理功能。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所处的阶段,合理选择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在技术上防范单位内部系统的风险,达到内控的效果。同时,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外部监督。

(四)建立内控制度监督评价与考核机制

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内控职能部门要有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价机制,跟踪内控制度实施情况及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定期对内控制度实施进行评价,对内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制度将评价结果与考核相结合,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此外,内控职能部门或者牵头部门,每年对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及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并向高校主要领导报告评估结果。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出现重大风险点时,要及时调整内控制度。

(五)高效落实内控制度,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内控制度只有在高效落实以后,才能真正发挥其防范风险的作用。高校应该认真梳理内控制度,编制内控制度手册,加强内控制度宣传,使内控制度深入人心,人人可参与,人人都监督,这样内控制度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只有高效落实了内控制度,加强各风险点,尤其是重大风险点的控制,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才能将高校内部风险降至最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实现高校健康、平稳发展。

资助项目:河海大学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课题――基于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资金有效配置(2013B19714)

参考文献:

[1]胡丹.完善高校内控制度 强化财务风险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09(10).

篇7

一、引言

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办学规模,高校纷纷掀起了基建的热潮,不断增加基建资金的投入,基建投资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规模迅速扩大,这是新形势下各高校为了顺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确保高校的基建投资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政府作为公办院校的所有者和主要出资者,理应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中起主导作用,比如高校的建设规模、资金调度、贷款额度等,而在现实工作中,政府却往往只是处于形式上审批的次要地位,政府对高校的基建财务资金运行缺乏有效的制约,高校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等,缺乏内在的责任意识。内部控制的大环境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性质,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弱化是造成基建财务内部控制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高校财务管理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是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二。高校财务管理层普遍认为,公办院校属于政府办学,基建风险不大,从而缺乏风险防范和监控措施,决策思维不严密。基建财政投资、基建贷款、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重要财务事项没有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没有建立起相关的风险评估体系。因此,薄弱的基建财务控制环境增加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二)基建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存在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基建财务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基建会计监督制度,要不就是还没建立,要不建立也只是借抄其他单位的制度,并没有现实的针对性,脱离了基建财务内控的实际。有的高校会甚至没有确保基建财务内控人员实行正常内控的权力,使其受到领导、部门利益及其他方面的制约。

(三)未对基建全过程实施控制

高校基建项目的确定往往以建设办人员为主,编制项目建议书、招投标、施工设计、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几乎由建设办人员参与完成。基建财务人员只管按合同规定付款、记账,对于违反基建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占用基建资金等不合理现象,基建财务检查监督无法有效实施。

(四)基建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基建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的再控制,应从第三方的立场去客观公正地对高校基建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具有独立性。但目前高校基建的内部审计部门未能有效发挥其监督检查的关键作用。一些高校基建领导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有的高校基建没有财会审计部门的检查,有的高校基建内部审计稽查不规范,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一)注重优化控制环境,强化高校领导的基建财务管理意识

高校领导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基建主要靠抓好建设部门的管理工作,基建财务人员只管照章办事,按合同规定付款即可。基建财务人员缺少参与基建财务分析、研究及预测的机会,未能参与项目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因而,高校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去强化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

(二)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

基建财务人员首先要熟悉高校基建项目审批程序、项目批准文件及合同。其次在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履行招标合同,施工单位若将合同进行分包或转包,财务部门有权拒绝付款。支付工程款时发票章必须与合同章相符。高校应制定变更项目预算审批权限,确实因设计变更需要追加基建预算,须报上级单位审批和经校领导班子同意后,按实际发生数确定变更后的预算增减额。

(三)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覆盖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

为确保高校基建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会同基建管理部门、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单位定期检查基建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基建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并针对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内控政策。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在基建项目过程中,要做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注重控制和管理、事后有分析和评价。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贯穿高校基建的全过程。此外,高校基建还要自觉接受政府审计以及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以保证高校基建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康运行,从而实现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四)推行基建跟踪审计,提高投资控制工作质量和效率

高校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投资控制的有效手段。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制度,将审计贯穿于高校基建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工程验收、工程竣工决算等各个环节,使在竣工决算审计中无法看到的问题,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进行了解,有利于提高高校基建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在现实运行中是较复杂的,对此,高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责任、强化责任感,针对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促使高校基建内控管理运行得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篇8

一、高校后勤财管模式概述

高校后勤的特殊性决定其财务工作的实行不仅要单一实现财务管控,还要适应高校整体管理模式的工作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目前,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我国高校后勤财管模式已由原本的自身独立核算及在校财务处进行核算两种主要形式衍生为集中、分散、集中与分散并存及在校财务处核算四种模式,而这些管理模式的出现正是满足外部环境、政策体制等因素的不同诉求。因此,当下只有顺应高校后勤体制转变,切实转变其财务核算形式,才能使高校后勤财务核算与管控更恰当地因地、因校发挥实际效能。

二、高校后勤构建财务内控的现实意义

既然高校后勤为了顺应国家政策导向而转型升级,其财管模式也应势必改革、创新实现同步发展,此时,社会化经管的内控理念引入也不容忽视。高校后勤作为学校内设机构,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还没有彻底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在国家践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市场属性决定其必须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强化竞争意识与风险意识,最终实现以服务主校为根本,提升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所以,建立与规范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既是其自主经营的鞭策,自负盈亏的要求,又是其自我约束的实现,自我发展的追求。但是,又由于高校后勤对高校教育具有公益属性,决定其经营与发展不能一味关注经济效益,同时也必须考量校内及师生的切实利益,二者兼顾,才能更精准地为自身和学校服务,因此,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构建既要遵循普遍性,又要考虑特殊性原则。

三、高校后勤财务内控现状剖析

(一)财管评定标准界定不一

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其后勤机构既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又是高校的具体服务部门,向师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意味着在其追求经济效益及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势必也要服从高校事业发展需要而顾及社会效益,那么,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出现冲突时,例如有些服务零利润,有些甚至还处于亏本经营状态,高校后勤该如何选择效益目标,如何进行财管评定与内控将是一个两难选择。

(二)财管核算体系未能统一

各大高校在后勤财管模式改进中经验尚浅,尚未建立起一套与之改革发展相匹配的、全面统一的财管核算体系。在实际核算中,财务人员对各类问题的理解与核算方法的选用存在偏差,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准则出台后,财务人员在诸如科目设置、科目结转、报表编制等各类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可想而知,财务核算体系的不统一,将直接影响高校后勤财务相关列报信息的真实及完整性,以后也一定会影响整个财务内控的实行质量和管控水平。

(三)财务分散管控模式尚存

高校后勤服务涵盖内容较多,常涉及餐饮、物业、环保、绿化、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由于服务行业各具特点,高校后勤为了尊重行业特点,普遍采用财务分块管理的模式,从而造成其财管资源配置的分散化,这无形中加大了后勤财务管理的执行难度。另外,高校后勤由于缺乏集中统一模式的财务管理和统筹规划,必然导致财务内控执行不到位,从而使内控制度落实不具体而流于形式。

(四)成本效益贯彻不够彻底

高校后勤融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尊重市场价值规律,严格执行成本效益原则。但在实践中,由于传统管理体制及改革不完善等因素制约,成本效益原则应用尚未落到实处,部分高校成本效益意识淡薄,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监督体系尚未构建,这都必然导致其财务核算成本的不真实与不合理,长久如此,很难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各类现象的出现,故成本核算应引起各大高校后勤的普遍关注,才能实现财务的真实合理及财务内控的针对有效。

(五)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全面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财务人员由于长期适应了计划经济背景下的财管模式而不愿对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做彻底改变,这不仅不能与市场经济社会化财管模式相适应,还会基于其业务能力、法制意识、思想观念的落后等问题而制约高校后勤改革的实现与发展,所以,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应得到普遍提升,才能最终提升高校后勤的综合软实力。

四、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的设计思路

(一)尊崇高校后勤的经管精神

针对高校后勤在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出现冲突时应如何抉择的问题,教育部发表了相关指示,即为高校后勤工作的开展应始终围绕对高校提供服务与保障来进行,始终坚持质量与安全第一性来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实施,那么,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才是后勤全体员工的价值体现,所以,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的设计也应尊崇于此。

(二)掌握高校后勤的内控目标

高校后勤效益特殊性决定其内控目标应包括:一方面保证其自身经营活动的合法、有序、协调、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其经营目标;另一方面应切实保障其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舞弊事件发生,真正落实高校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与可靠性,进而发挥财管内控的最终效能。

(三)依照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

企业内控五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性原则应同样适用于高校后勤财务内控设计时的综合原则,同时尊重普遍性原则的基础上,也应依据高校后勤经营业务种类多,规模小,员工多等实际特点,在设计财务内控制度时,遵循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推广原则。

(四)强化内控制度的管控理念

高校后勤经营对象较为确定,经营属性较为特殊,所以在围绕着上述三种设计思路时还应强化内控设计的主要管控理念,就是应以“防”为主。所谓“防”,即是指预防各种财务风险、人资风险、采购风险等具体经管业务范畴,才能有的放矢地发挥财管内控的最佳着力点。

五、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的具体架构

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构建与具体实施,始终应坚持以设计思路为导向,以具体实情为参考,才能更加针对、有效地构建出适用于行业本身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与后勤部门,本文从会计制度构建、会计操作流程、财务预算、财务风控及实施监督等五个方面加以阐述,具体如下:

(一)会计制度构建

高校后勤引入市场经济企业化管控模式,不仅给财务内控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带来了一定困扰。鉴于其客观情况,高校后勤在财务内控制度构建上应注重选择好会计政策、设置好会计科目及设计好会计制度等三个方面。只有着重关注上述三点具体问题,从其实际管控要求出发,明确会计核算政策,建立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并实行统一明细科目管理,才能更加有利于财务内控规范性的构建与实施。

(二)财务流程构建

1.财务岗位分配

加强财务岗位内控力度是高校后勤实现财务内控的主要举措之一,只有通过岗位控制,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才能尽可能避免差错及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起到内控的核心,即内部牵制作用。另外,高校后勤在采购、对外经济合作等各种经济事项时都会涉及财务岗位设置问题,所以,其一定要在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下进行岗位内控设置,除此之外,高校后勤还应对关键岗位设置定期轮岗制,以防范财务人员在岗位履职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而凸显岗位内控的有效性。

2.财务审批稽核

高校后勤的财务审批,主要是以经费支付为核心,对其实行财务内控的实质就是控制经费流出口径。而后勤财务稽核旨在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合法、合规,从而提高其经营管理实际水平和提升内控工作效率。所以,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财务审批及财务稽核制度,不仅能明确审批权限,划分经济责任,还能充分发挥监督、审计职能,从而避免审批与稽核流于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及财产的安全、完整。

3.财务报告控制

财务报告控制是高校后勤完善财务内控的关键环节,财务报告质量的优劣不仅是后勤财务内控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的衡量,还是强化岗位要求,明确岗位职责与反映整体财务运行情况及提供财务决策水平的体现,所以,高校后勤应在确保信息真实、合法、准确的基础上,将财务报告的选定设计成报表、分析等多种形式,以便后勤管理者对财务活动加以了解及实时把控。

4.会计档案与信息化管控

现代电算化财务管理既要加强软件的开发,还要加强应用人员的操控,那么,与之并行的会计档案就应注重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个方面。在实现高校后勤的财务内控制度构建时,会计档案的保管与信息化管控不容小觑。只有将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重点关注并确保电算化系统及网络的安全,才能严防会计信息资料的损毁、散失和泄密等风险隐患,所以,在会计档案保管、使用,信息系统下的账务处理及岗权分配等方面不断强化内控,才能完善财务内控的方方面面。

(三)财务预算构建

在执行社会化管控后,高校后勤预算管理成为其财务内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高校后勤应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才能明确预算指标,明确财管核心,加强资产可控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另外,预算的落实、保障与调整及分配、考核也是高校后勤实现财务内控的攻坚方向,以便更加有效地组织与协调经营活动,以实现既定目标。

(四)财务风险预警

面对瞬息变幻的市场环境,高校后勤财务内控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时刻威胁着高校后勤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风控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强经营风险分析及决策风险评估,并制定危机预告与风险控制等功能,进而及时寻找风险根源,对其经营运转环节中潜在风险实行实时监控,并制定有效应对举措,才能最大限度规避及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财务监督联动

高校后勤应切实强化财务监督的地位与作用,建立以专业监督为主,辅以群众及行政监督模式,一是引入学校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行政监督可行使重大决策权、实现高校资产利益最大化,二是其审计监督职能的具体实现可及时防范与纠正财务内控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再有在财务监督的实际执行时,应突出业务监督与加强群众监督,以实现舆论监督推动高校后勤财务内控制度规划化的现实愿景。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篇9

摘 要: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高等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提升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高等院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在预算申报、国库集中支付和绩效改革等方面推行制度创新改革,高等院校财务无论从管理模式、教育经费筹集还是会计核算方式都发生较大变化,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更显多元化,经济关系也表现得更为复杂,因此,对高等院校生存与发展影响重大的财务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规则也对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财务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面临很大困难和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解决这些严重制约高等院校整体发展的突出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内涵与价值

(1)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内涵。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其实质就是高校处理财务活动的工作,重点是管理高校内部资金使用、筹集、分配和结算的过程。财务管理主要是管理资产与负债。负债的实质是负的资产,因此财务管理主要是管理资产。财务活动管理的对象是资产,是种关系经济,此种关系经济由资金流动来体现。财务管理利用资金来实现高校内各种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同时综合性管理并处理在这种价值运动。管理高校财务主要包括:多渠道筹集资金;编制预算合理,并监督和管理预算执行过程;科学有效配置资源,节约各类开支,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学校资产管理;进一步健全财务规章制度,真实地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

(2)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价值。财务管理在高校组织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其紧密联系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管理工作,切实涉及到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各种利益。虽然高等院校不同于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资产及其包括的资金依然是高校的血液。大至科研教学活动,小至食堂后勤建设,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的支持与管理。资产是极其重要的资源,优秀的高校无不倚靠在充裕的经费基础上。没有资金,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等日常活动就无法进行,也就更谈不上长远发展了。不管经济如何发展,学校如何一流,教育经费都不会到不受限制使用的地步,资金总是有限的。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尽量避免浪费,提高其他相关工作效率,让资金流到最需要的地方;资金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使得以财务管理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二、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不健全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权属不清,缺少管理过程中的有机协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不科学,手段相对滞后。②贷款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在高校日常校区建设尤其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巨大筹资压力不可避免,而相应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这些院校纷纷贷款搞建设;缺少市场的导向作用,使许多投资决策具有盲目性,同时又缺少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措施,容易使这些院校陷入高额债务危机之中。

(2)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以下方面:一是预算不全面。有的预算外收入未纳入院校的综合预算之中,在实务中,收入与支出不挂勾,因而无法完全反映院校的财务收支状况。二是预算没有前瞻性。编制预算时没有考虑到院校的长远规划,往往只兼顾一年的收支平衡,容易导致短期行为的出现。三是预算缺少约束力。传统的预算管理主要关注预算编制,而对预算的执行控制不够重视,因此也未建立对应的监督和评价制度,预算调整的随意性也比较大,会造成年终“预算不算数,决算凑数目”的现象。四是对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当。我国高等院校基本长期沿用以往的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定期预算法等作为费用预算和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优点是编制简单明了,省时省力,但可能会造成预算松弛及资源的浪费,或导致预算规模逐年增大。五是没有建立预算考核体系。

(3)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及监管力度欠缺。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虽然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其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约束力。这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完整,控制面太窄。一些院校内控避重就轻,只涉及了会计工作的一小部分,对建设和所投资的项目的监督、论证和决策等,缺少内部制度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投资失误,甚至失败。还有一些院校只注重控制财政性资金,却忽视了预算外资金,连同也未控制其附属单位的财务。

(4)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人员素质低下。许多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仍停留在财务管理工作就是算账、报账、记账的浅层次上,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廉洁自律意识不强,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实务中大量的违规操作其实源于从业人员法制观念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失。同时,许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低下,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导致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能力发挥不充分。

三、提升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一是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降低院校资金的运行成本;二是在预算编制方法上,推行零基预算方法:即在编制预算时,从零开始,一切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与费用总额,逐项审议预算期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提升资金支出的科学性,促进资金使用的高效性;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运行的风险性;四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五是将预算分析考核和奖惩相结合。

(2)完善财务制度体系,探索新型管理模式。首先,提高筹集资金和对资金协调分配利用的能力。及时足额筹集教育经费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可有效保障高等院校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其次,增强财务计划和调控能力。同时,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使权、债、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再次,转变观念,立足于使高等院校财务由单纯的报账核算型的财务职能向理财管理型的财务职能转变,探索具有创新意识、注重增收节支等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强化内控意识,完善内控体系。采用多种措施和宣传手段,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实现全员参与内控,提升内控的实施效果。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建设,使内控管理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制定岗位职责,实行不相融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严格授权审批原则;实行岗位相互监督和制衡原则;对限制性岗位进行不定期检查或强制轮岗。建立严格独立的审计制度,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及财务监督信息的沟通,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与职能。完善考评与惩罚激励机制,以实现通过内控制度对财务人员的行为约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作用在于:防范高校资产流失,提高高校资产利用效率,杜绝舞弊和预防腐败,减少经济犯罪的产生。所以,应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合理、科学、可操作。

篇10

高等教育内部存在着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种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它使得现实的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进而需要在体制、观念和教育模式等根本问题上进行重构。地方高校必须确立大众化的发展路径和价值原则,坚定地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朝着大众化的方向转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于如何完善地方高校治理结构、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地方高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地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

1 地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护高校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的流失;保证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在高校内部贯彻执行。目前,高校对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内控制度和程序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来看,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地方高校存在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全面、约束的对象不全面、控制的范围不全面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使地方高校财产安全存在隐患。出现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现象,如出纳员管钱又管账,出纳员参与物品的采购工作,一般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才去关注那个环节。

1.2 内控会计制度意识薄弱

《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是许多地方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重视不够,制度制定不严密,控制内容、约束对象、控制范围尚不全面。有的即使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也难以落实,使其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造成设计上脱节,执行中有漏洞。如有的学校对存货、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存货、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采购、验收、保管、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其出入库未按规定程序办理,未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没有真正实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对多年来资产的短缺、积压、毁损、报废等处理不及时,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造成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

1.3 预算管理不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不严

地方高校的财务预算是学校发展计划和全部经济活动的总体说明,是保证高校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目前一些高校缺乏有效的财务预算,或流于形式。一般高校仅限于依据上年或国家预算拨款来进行“估算”,缺乏严格的预算编制程序,存在预算编制范围不全、内容不实、执行不力和约束软化等问题。一些高校的财产长期以来缺乏监控,许多国有资产被无偿占有和使用,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另外,二级单位经济收支活动控制薄弱:高校二级单位资金逐年增加,但对加强二级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足,内控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和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致使部分二级单位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控制乏力。

1.4 经济责任审计困难,效果不理想

部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困难重重,审计效果不理想,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监督部门独立性不强,检查不力。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某人离任后,才委托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审计,这种事后审计,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而且审计容易走过场,即使查出问题,也不妥善处理,起不到威慑作用,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显得无足轻重。此外,任期经济责任划分困难,难以界定,因此也难以做出准确的审计评价。

1.5 财务风险控制薄弱

一些高校只重视学校扩大规模和招生人数,对教育经费、基本建设的投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建设项目没有科学论证,盲目扩张,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1.6 奖惩制度不明

缺乏执行责任追究制。有些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且缺少必要的奖惩制度,造成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导致监控力度欠缺。

2 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建议

2.1 树立正确观念,提高领导层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负责,建立、实施、完善内控制度是会计信息真实的制度保障,因而建立、实施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高校领导层的职责。树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具体标准,将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予以规范和系统化,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把内部会计控制落到实处,建立严密、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2.2 进一步理顺内控程序,强化各环节的内部控制

要理顺内部控制各环节的关系,结合流程整合与再造,按业务流程的要求对现有内部控制程序做出相应的调整,建立健全岗位授权管理的制约机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严禁越权从事活动。建立分级授权与转授权制度,对报销、资金调度等财务权限实行适当限制。严格岗位控制,分散部门职责权力,把过去一个部门办的事分散到两个或多个部门办理,严格执行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的分离制度,实现职能间相互制约机制。加强会计控制,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严肃会计结算纪律,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和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3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具体包括:(1)建立权威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2)完善会计系统控制的建设:会计信息控制、不相容职务与岗位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全面预算控制等。(3)建立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为了确保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效果良好,内部会计控制在实施会计监督的同时还必须纳入高校监督管理体系中。建立内部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监督和民主监督为主导的“三位一体”财务监督体系,是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4.加强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无形的灵魂,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高校员工具有强烈的凝聚和引导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是构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