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差量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5: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化学的差量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化学的差量法

篇1

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相同状态(固、液、气)下的反应物进行反应时,由于有难溶物或者有气体生成,造成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或者体积不一样,存在质量差或者体积差;二是在反应物状态不同的反应中,由于某种反应物部分参与反应,导致反应前后该物质存在质量差或者体积差。依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或者体积差进行的计算,简称差量法计算。差量法计算在化学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化学反应CuO+H=Cu+HO中的固体物质做定量研究会发现,每80克氧化铜发生反应,同时有64克单质铜生成,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为16克,对此质量关系可表示为:

例1:有100g CuO黑色粉末,与一定量的H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92g,则生成单质铜的质量为多少?参加反应的H体积为多少?(标准状况)

[解析]利用差量法

解得m(Cu)=32g

例2:将装有50mL NO和NO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30mL,则原混合气体中的NO和NO体积比为( )

A 5:3 B 3:5 C 3:2 D 2:3

[解析]利用差量法:设NO2的体积为x。

解得x=30mL。则混合气体中NO体积为50mL-30mL=20mL。所以选C。

例3:在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没有改变,则原混合溶液中Fe和Cu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解析]加入过量的铁粉后溶液的总质量没有改变,说明加入铁粉溶液增加的质量与还原出的铜单质的质量相等,利用差量法可快速解之。

设反应前Fe和Cu物质的量分别为x、y

由题意知28x=8y,得x∶y=2∶7。

极值法适用于化学中混合物的计算,其基本思路是将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区间性数值,取其极大值或者极小值,用以判断是否有反应物过量。即假设混合物为其中的一种纯净物,根据题目数据即可计算出结果,然后与已知数据相比较,如相同,则假设正确;如不同,再假设为另一种纯净物,计算后进行对比;如题目已知数据介于二者之间,则一定为混合物。

篇2

地球化学测量是近几十年随着信息技术、化学技术和勘察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项新的技术体系,在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发现土质中的异常,并解决和评价其中存在的异常状态来进行找矿工作的。这种异常状态对于地球化学背景而言又存在着特殊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在工作中研究地球化学异常是整个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在找矿工作中,在矿区或者未曾受到矿产元素的影响,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和天然元素未曾发生明显的地球化学变化,则这一区域被称之为地球化学背景。

二、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应用意义

矿产资源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人类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经过多年的矿产开采和勘察,使得在目前的矿产勘察中新的矿产产地的寻找越来越困难,大型矿床的勘察更是存在着巨大的隐伏性和机遇性。根据多年的矿产勘察实例进行分析,采用化学测量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察与开采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在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勘察中,其效果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金、银、铂等珍贵金属矿产的勘察历程中,这种方法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见效快、成本低的技术手段,同时在地质样品分析技术不断完善与改进的新时期,地球化测量方法中对于微弱矿化的直接接受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对于辨认矿产种类、发现矿产储量提出了更加丰富的技术依据和理论基础。

三、地球化学测量法勘察金矿的主要方法

随着勘察程度的提高,在出露区找到新矿床的可能性变小,加强隐伏区找矿法的研究与应用是广大地质找矿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1、定点及编号

将采样点的位置准确地标定在相应的图件上称为定点。测区用规则测网采样时,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坐标落在图件上。采样点的误差最好不超过点线距的1/20-1/10。若用不规则测网采样时,定点的误差要大些,一般要求定点的误差在相应图中不超过1mm。编号应按所采样品顺序、工种、不同方法分别进行连续编号。

2、采样

2.1采样对象为基岩

地表岩石测量采样有三种方式:采新鲜基岩、采半风化基岩和风化基岩的残积碎块。采集时一般在直径1m范围内,敲取3-5块组成一个样品,分别包装不得混淆。要注意避免样品的人为富集和贫化。对钻孔岩石采样时,应对岩芯自上而下按一定间距采样,每个样品在点距1/10范围内采3-5块组成。点距一般为0.5-5m,近矿加密,远矿放稀。浅井、探槽、坑道内的采样基本与钻孔岩芯采样相同。进行岩石背景测量采样(即正常区的岩石采样)时,应在采样点1m2的范围内,均匀采取无矿化现象的新鲜基岩3-5块组成一个样品。为了有代表性,同种岩性样品数一般不得少于30件。所有岩石测量的样品重量一般为100-200g。

2.2对象为正常发育的残坡积层

样品应当采自最富含指示元素的层位,一般采自残积层。腐植殖层因含大量植物根系等有机质对分析工作不利,故不予采集。混入的岩石碎块、植物根系应予除掉。每个样品的原始重量为100-150g。

2.3金矿岩石测量

原始样(100-200g)干燥粗碎过20目筛孔研磨全部过30目筛孔缩分至40g研磨过80目筛孔取20g送分析剩余部分留作副样。

采样层位的确定原则应为有利于金属活动态富集的稳定的层位,样品为长期滞留本地,基本未经运移。在首先考虑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和有效性,保证地质效果的前提下,要注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经济成本。

3、加工

样品加工的目的是使样品的物质组成和粉碎程度符合分析测试要求。土壤样品采集后,均严格按样品加工的操作程序标准执行,采用风干、日晒的方法,随时擦搓或用木棒轻敲碎样品,过40目筛,装入纸袋。为防止各种污染,加工完一个样品后,将所用工具刷扫干净,再用于下一个样品的加工,并对当日加工的样品进行查对,查对无误后每10个样品用线绳扎紧,按顺序装箱。样品加工程序是:晒干搓碎过筛充分摇荡对角线缩分装袋装箱。样品加工满足化探工作要求。土壤样品过40日后,交中心实验室加工处理,磨碎至200目进行5个相态的提取测金分析。

4、数据处理

勘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是应用数学方法从地球化学原始数据中提取指示元素的信息,揭示指示元素含量(变量)与各种地质现象的内在联系。其结果和图示信息为异常圈定、异常评价和靶区筛选找矿提供有效的研究和服务。只有确认测区内元素含量是属于或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或正态分布时,才能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背景值和背景上限值。如果符合,可以用正常的程序进行处理,如果不符合须对原始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剔除后才能用正常的程序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偏度、峰度检验法。

四、地球化学测量法金矿勘察的作用与效果

勘察地球化学自20世纪3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过7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矿产勘察的一种经验或技术,发展成为一门行之有效理论体系的地学分枝科学。目前除了传统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水地球化学测量等方法外,还发展了如构造叠加晕法、热释汞法、电地球化学法、酶提取法、地气法以及金属活动态测量等新方法。

篇3

中图分类号:R7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46-02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的良性肿瘤,其可发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其中耳鼻咽喉血管瘤是常见的血管瘤发生部位[1]。临床对此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冷冻治疗、硬化治疗等多种方法[2]。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将以往的硬化法进行改良,使用曲安奈德联合鱼肝油酸钠瘤体注射,其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耳鼻咽喉血管瘤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常规检查以及鼻泪镜和纤维喉镜检查,结合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1岁~52岁之间,平均(23.27±8.26)岁。血管瘤部位包括:鼻腔10例,鼻腔外2例,口咽部11例,喉部4例,耳部3例。血管瘤直径在0.2cm×0.2cm~4cm×4.5cm之间。实验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1岁~54岁之间,平均(23.79±8.37)岁。血管瘤部位包括:鼻腔9例,鼻腔外3例,口咽部10例,喉部5例,耳部3例。血管瘤直径在0.1cm×0.2cm~4.2cm×4.5cm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管瘤部位和血管瘤直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硬化方法治疗,为患者给予5%鱼肝油酸钠瘤体注射。实验组患者给予改良的硬化方法,在对照组患者鱼肝油酸钠药物基础上给予曲安奈德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管瘤的大小为患者选择药物的使用剂量。医生将药物向患者的血管瘤瘤体注射,每周为患者注射一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疗效。咽喉部血管瘤治疗后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吞咽情况,根据情况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血管瘤经过X线及CT等检查,瘤体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的血管瘤有明显的缩小,其病变的器官功能明显改善,外观正常。有效:患者血管瘤瘤体比以往缩小1/2~1/3,其瘤体比以往变软,颜色浅淡。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管瘤的大小、颜色等均无明显变化。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x2=7.25,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有9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通过冷敷等得到快速止血;13例患者注射后有疼痛和灼热,4例患者有轻微的过敏。实验组患者出现轻微出血4例,8例患者术后有轻微疼痛和灼热,2例有轻微过敏。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x2=8.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手术方法有冷冻、手术、电凝、放射治疗、硬化等方法。其中硬化方法是我院的治疗常用方法。其能够对各个部位的血管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硬化法治疗会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患者会出现疼痛、出血、水肿等,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3]。

曲安奈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糖皮质激素[4],其止痛效果较好,且能够有效避免长效注射对患者造成的皮肤损害。临床多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肩周炎、支气管哮喘、关节痛、腱鞘炎、扭伤、腰腿痛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抗炎、抗变态反应等效果。药物在人体的代谢较慢,药效作用的时间较长,因此,患者一次使用的量较少,其多次使用药物的累积副作用不大,因此能够满足多数器官发生血管瘤的连续治疗。尤其是对于婴幼儿的患者,能够使其坚持治疗,直至患者痊愈[5]。此外,曲安奈德的抗炎、抗水肿和血管收缩等效果均较为突出。

通过使用曲安奈德,可以逐渐增加鱼肝油酸的使用剂量。我院的本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对血管瘤注射时,一般点注射量最多仅为0.5ml,而实验组最大点注射量可达4.8ml。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有明显的减少,耐受性提高。

通过我院的本次实验发现,使用改良后的硬化法,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其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达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

综上所述,使用曲安奈德联合鱼肝油酸的改良硬化法治疗耳鼻喉血管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开源,梁传余,杨克勤等.改良硬化法治疗耳鼻咽喉血管瘤的疗效对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12):681-683.

[2] 奚玲,王槐富,徐仲明等.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耳鼻咽喉科血管瘤[J].四川医学,2004,25(8):843-843.

篇4

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腹泻是小儿消化不良最常见、最多发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其发病率则更高。消化不良性腹泻多以腹泻、腹胀、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变现为水样便,便出物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和奶瓣等,甚至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伤食、积滞"等范畴,多由于小儿形体未充,脏腑未实,加之饮食不调,致脾胃运失司,不能分清泌浊,积聚留滞于胃肠。西医则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不合理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1]。笔者采用捏脊法配合四缝穴点刺放血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4年9月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12岁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纳入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积滞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罗马川学术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3]。

1.3方法

1.3.1治疗组 捏脊疗法:从患儿的长强穴开始,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操作,用食指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从下到上,双手虚手交替配合,自长强穴至大推穴,此为1遍,共6遍。以上方法1次/d。

四缝穴点刺放血:选穴:四缝穴。操作: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挑刺四缝穴月 0.1寸深,挤出黄白色透明样黏液为止,隔日1次。

1.3.2对照组 采用多酶片治疗,口服,3次/d,3片/次。

1.4疗效评定 根据全国性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对腹泻病的疗效判断的补充建议评定[4]。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及χ2检验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入选49例,退出2例,失访1例,对照组入选44例,失访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胃肠动力障碍。其中约有30%~80%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存在消化道运动障碍。《素问》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出小儿患此病主要由喂养不当。捏脊疗法是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最常用的推拿手法之一,其疗效显著,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安全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运用。捏脊疗法通过刺激督脉、膀胱经等经络以及胃腧、脾腧、大肠腧、小肠腧、肾俞等背腧穴,能有效的培元固本,健脾益胃,培护先、后天之本。四缝穴为奇穴,是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要穴,具有消积健脾,泄湿止泻的作用。二者配合起到健脾益胃、消食止泻的作用,不仅治疗了小儿腹泻,同时顾护小儿脾胃虚弱之一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生的次数,同时减轻西药治疗时产生的毒副作用及易产生耐药性。综上,捏脊法配合四缝穴点刺放血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会议.中西药结合对小儿消化不良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19):176-176.

篇5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正确把握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及时掌握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社会信息,科学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十分重要,为此,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及其必要。社会调查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社会事实,现象及其规律)的信息资料,并作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等的社会认识活动。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有效提高在社会科学研究及社会工作其他领域中收集、分析、整理各种资料的科学性和效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以往课程教学中由于受教学理念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存在重理论、重讲述、轻实践的现象。《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因此,按照教育部要求以及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开展《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极其重要。

一、《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许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笔者所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法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我们通过实地发放和网上发放的方式对学习过该课程的同学以及承担过该课程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随机分布于吉林、辽宁、北京、四川、云南等省高校,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36份。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基本概念与方法,选题、研究设计、撰写调查报告等理论知识和内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认为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90%的学生认为“学习《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有很大的收获”;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学生自主参与研究,学生能较系统地学习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实际社会调研打下了基础, 但却未能充分体现出该课程所应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二)教学形式方面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先进行理论讲授,后进行实践,实践往往限定在校内,或者网上调查及收集资料。长期以来,以教师主讲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只顾听和忙着记笔记,缺乏课上的吸收理解及讨论环节,学生参与程度比较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这种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不便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未能很好的结合。问卷调查中,在你曾经学习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上,排在前面的依次是讲授、案例学习、讨论;但是讨论中,学生主动发言的少,气氛不踊跃,师生互动少;有在课程讲授同步进行课外实践的仅仅有9%;学生在选择喜欢的教学组织方式上排在前面的依次是课外实践、案例学习、讨论;学生们更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希望教师与同学之间进行较多的互动,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知识趣味性。

(三)考试形式方面

收到的调查问卷中,本课程是必修课的专业,90%以上要求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考核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的学校虽然在人才方案上注明由老师确定考试形式,但是90%以上采取了闭卷考试的方式;本课程是选修课的专业,95%的学校不限制考核方式,闭卷考核和课程论文形式由任课教师自行选择,95%的老师采取要求写调查报告、以课程论文的形式作为结业考试形式;但是学生写的调查报告大多数是文献查询的资料整理完成,极少是社会实践活动后的真实反映;教师反映这些考核方式基本能反映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收获,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缺乏准确性。

总体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技能,还没有完全实现理论性和应用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还有一定距离。

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主体―客体”为主的师生关系

当前,教学活动中还没有摆脱“教育者中心”、“受教育者中心论”和“互为主客体论”,局限于用“主体―客体”范畴来界定师生关系,这种情况也存在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角色自居,自认为是传播知识的主题,学生仅仅受接受知识信息的受体,“讲与听”的教学模式,自然导致,“演员”与“观众”的师生关系;尽管教师在教学的“舞台”上,非常认真的讲课,努力扮演称职的“教师角色”;但是,无法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与和谐,不利于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学生成了等待被灌输的、能力缺失的客体,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对人的塑造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体现。

(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否

随着社会快速变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随着变化,高校教与学的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在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影响下,日益游离在课堂、网络与社会之间,一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受到前所没有的冲击。

(三)理论内容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本身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知识和具体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实际工作的经验,以及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课程的讲授中,由于学校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与课程很少能达到一致的,加之考虑到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人身安全等问题,许多学校在人才方案上设置了课程同步的实践环节,但是,却不能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学时量和调研目标。这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就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自身素质

由于部份教师自身素质不过关,教学观念落后 ,不精通网络媒体技术;理论功底薄弱和教学经验的欠缺,这就使得教学中,在教学深度、难度、广度等方面受到限制;有的教师科研能力不强,在设置调查课题方面,不能把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者不能设置学生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和社会资源能够获取丰富信息的课题,从而导致调查的实践环节不容易有序、有效地展开。

三、构建“双主体两翼一强化一结合”教学模式及实施途径

在社会调查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强化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双主体两翼一强化一结合”的教学模式。“双主体两翼一强化一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双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传授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吸收、应用的主体;“一强化”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两翼”分别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在左翼的引导下,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查技能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推广到右翼的实践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检验学习的效果。学生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左翼与右翼的共同推动下,才能畅游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知识汲取和社会实践调查的领域中。“一结合”就是实践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一)确立师生的“双主体”关系

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者构成了主体――主体的关系;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坚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其个性的发展,接纳学生、教师由“主宰”向“主导”转变,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主体,学生由被动的听众、观众、转变为参与课堂讨论、发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观点,成为积极进行课堂互动的参与者;转变为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调查主体;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价值感和实践意义。

(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性质以及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教育部精神要求“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各高校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例如根据课程的内容,在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问卷法等知识讲解后,要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有针对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缜密的安排、调查前的联系工作、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必要时购买学生安全保险、检查学生的社会调查进展、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调查方法和技巧、解决临时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师生交流和调查总结;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在课堂学习的调查方法和具体实务技巧、并运用社会工作等专业课程中学到的沟通、倾听、观察等技巧,开展社会调查;在调查中还要注意社会调查的伦理准则等等。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三)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认真讲授社会调查基本理论知识、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本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想,教师要避免“一言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问题研讨、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教学活动及实验室模拟的方式,学生可结合课程进度,对于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学习体会和调查研究方案设计、问卷设计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开展研讨活动;根据设计的课题开展个案调查、集体访谈、实验法应用等模拟训练活动;尝试网络教学与研讨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

强化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就是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一方面根据当前社会现象选择和确定调查题目;一方面可以与自己及相关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特别是以社会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的应用性课题的论证和立项,确定调查内容,制定社会调查方案,同时更要鼓励学生自拟调研题目。学生根据确定的调研题目、组织调查小组,设计调研方案、设计问卷等;学生带着科研任务,做好调查前的一切准备,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去收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研究能力和研究精神,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多样化

对于课堂研讨、社会实践的过程进行实时评估。对于参与课堂互动、实验室模拟训练活动的情况进行讲评,将讲评结果记入平时成绩;在进行社会调查之后,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对调研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调查报告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选,记入课程结业考试成绩中;或者直接以研究方案设计、调查研究报告作为课程结业考试成绩。

(五)教师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当前的授课对象是90后群体,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与创造力”,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其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且大都都有一技之长,形成授课对象本身知识的超前不规则集聚状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分析、结合90后自身特点和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地寻求最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最佳途径;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学观念,教学主题富于时代性,扑捉课程所在学科最新理论、方法和技巧,掌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动权。

四、小结

二年来,笔者所在高校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到社会开展调查活动的环节,进行了“双主体两翼一强化一结合”教学模式的尝试,主要利用开课学期所在的双休日、“端午节、五一、中秋节、十一”等时间开展具有明确主题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并对我校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进行跟踪分析,收到了实效,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程,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目标。今后,学校可以与驻区、所在城市的人大、社区、政协等部门联系、就当地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涉及社会发展及民生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发挥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

注释:

①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省略2012年02月03日来源:教育部().

篇6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1-0013-03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许多儿童几乎是在动画片的陪伴下成长的。动画片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儿童的注意,但其内容却是良莠不齐。因此,儿童在观看动画片受到正面教育的同时,也会受到动画中暴力、不合理剧情的影响,而这些都会给儿童的早期认知和行为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1]。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在班杜拉看来,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绝大多数来源于对外界他人的观察与模仿。因此,研究动画片中不良因素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

一、当前动画片存在的不良因素

动画可以定义为使用绘画的手法,创造生命运动的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中国电影大辞典》的定义来说,动画片就是用图画去表现电影艺术形象的一种美术影片类型[2]。

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相对起步比较晚,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导致国产动画片在制作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动画中的不良因素,指的是暴力、伪科学、不死论以及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其他因素。以《熊出没》为例,《熊出没》中曾出现角色光头强被炸弹炸过、从几十米高空摔下来、被铁球击中、被雷电劈中而不死的情节,还有随时使用枪支、炸药、电锯等一系列国家明文禁止的违禁物品的剧情。又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一剧,灰太狼在抓羊时使用的都是暴力手段,这有可能导致少年儿童误入暴力的歧途;而羊们总是捉弄村长老爷爷,这种不尊敬长辈的行为会影响少年儿童的礼仪教育。可见,这些剧情是不符合文明、科学、法制的,是不适合给儿童观看的。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对他人行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儿童的认知与行为发展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到了三岁左右,儿童模仿的兴趣更大,看到新奇的事物会观察如何去做,并进行模仿[3]。所以模仿是儿童认知水平能够迅猛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他们所习得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是通过模仿得来的。同时,幼儿的观察能力非常强,他们通过模仿获得大部分生活经验,并通过模仿省却了尝试过程,所以儿童才会在几年内学会那么多东西[4]。据张蕴[5]的调查显示,当儿童长时间地观看动画片时,很容易受到动画片中角色或者剧情的影响,对动画片中的角色产生认同,观看动画片的时间越长,对其中的角色的认同度就越高,儿童越会去模仿认同的角色的动作、台词以及说话的语气。

二、动画片中的不良因素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

唐代诗人李白曾作名诗《静夜思》,这首诗以动人而恬静的笔触道出了远客思乡的真挚感情。而在国产动画片《果宝特攻》中,这首诗却变成了:床前明月光,撒了一身汤。举头拿毛巾,低头擦裤裆。类似如此粗鄙不堪的改编,在这部动画片中还有很多。很多看^《果宝特攻》的小孩子,常常把这些被改编了的诗句挂在嘴边,这不仅误导了孩子的学习,还影响了孩子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具体来说,动画片不良因素对儿童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儿童认知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中,父母及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儿童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儿童会把父母、老师教给自己的道理、价值观等,融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符合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内在思想观念。而现在,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儿童能够接触到且接触最多的就是来自动画片中的思想观念。动画片除了有为儿童提供娱乐的价值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价值――教育价值。动画片可以通过娱乐的方式向儿童传播知识。如在国产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每集中主角都会遇到困难,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动画片旁白则会以通俗易懂的解答方式讲出一个知识点,充分体现了这部动画片的教育价值。同样,儿童所观看的动画片有好有坏,他们能够从优秀的动画片中学到知识,也会从不好的动画片中习得错误的思想观念。例如动画片 《熊出没》,虽然这部动画是一部宣扬爱护环境、保护森林的主题动画片,但是其中的暴力因素、成人化倾向十分严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十分粗暴,常以等暴力手段来解决冲突。主角光头强半路抢劫他人的汽车,还把他人打晕,开着汽车扬长而去的剧情就会给儿童的认知造成误导。在该动画片中,对这些不合法的行为的惩罚被无限弱化,甚至犯了罪还一点事都没有。这样的剧情安排无疑会给观看动画片的儿童灌输“即使用这种方法抢夺他人的财物也是合情合理”的思想观念,这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使他们形成错误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

(二)性格方面的影响

动漫形象(尤其是人物)的性格往往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对这些动漫形象的偏爱,儿童往往会模仿这些动漫形象的角色行为,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表现和反复演练。儿童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将动漫形象中的行为特征内化成自己的一系列行为[6]。性格的外在表现体现在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以及对他人的行为举止中,内在则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式上。有的儿童在观看侦探类动画片之后,在现实生活中会模仿动画中的人物,遇到事情总是怀疑一番,不信任任何人,性格变得猜忌、多疑。

儿童的性格还处在塑造阶段,认知水平不高,会对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模仿,即使是一些不礼貌的行为,他们也会进行模仿。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光头强的上司李老板常常以粗暴的口气与光头强打电话,很多小孩子在观看动画片之后,日常生活中也会学老板说话的语气与父母对话,语气粗暴,用词不文明。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导致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差,性格越来越暴躁。而且在观看动画时,理解的偏差容易导致儿童接受一些动画片中“强者为王”的观念,想要在日常生活中用武力争霸,在社会行为发展中想要处于其他小朋友之上[7]。这种思想观念容易使儿童养成争强好胜、强取豪夺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会让儿童与他人发生争执的几率大大增加。

(三)外显行为的影响

班杜拉曾做过一个关于观察学习的实验,通过实验发现,成人榜样的行为会对儿童造成明显的影响,儿童会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模仿学习。同样的,在儿童观看动画片的时候,也会模仿动画中角色的行为,这些角色的行为往往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但动画中许多行为都是以暴力、肢体动作幅度大且怪异、特征明显为特点的。这是动画制作者刻意安排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儿童的注意,提高收视率。

班杜拉认为,在认知过程中,注意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选择什么形象作为他们的榜样以及注意的方向,都决定着他们会从榜样身上习得怎样的行为和思想。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光头强作为动画片中的反派角色,形象矮小,讲话粗鲁,动作夸张,时常携带枪支弹药,常常有暴力行为。一些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孩子,常以他为榜样,模仿他的行为动作和语言表情,学习走八字步,弓腰跑步,拿玩具打人,说脏话甚至攻击他人等。这些都是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不能及时矫正,对孩子的行为养成极其不利。

三、避免动画片中不良因素对儿童影响的建议

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不管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儿童平时接收信息的渠道,都有很严格的措施来进行审查。对动画片的检查也不例外,甚至播放给儿童看的动画片还要经过更为严格的筛选,以确保不会给儿童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国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一)从审查进行严格把关

在我国,动画片进入各大卫视播出前,都会经过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的审查。广电总局在动画片审查的过程中,应该筛选动画片中的不良因素,如果暴力情节严重,不科学严谨,就不予审批。同时还应有完善的动画片分级制度,每个年龄段都有严格的区分,什么年龄就看适合该年龄的动画片。在审查播出前,应该挑选部分片段通过试播进行调查,通过多方面的控制和调查,来判断是否适合儿童观看。对因过度商业化而粗制滥造的动画片,应该处以相应的惩罚。

(二)家长对孩子观看的动画片进行筛选过滤

在很多因为儿童观看并模仿动画片中的剧情而发生事故的事件中,大都由于父母没有对儿童做到尽职尽责的看护,而导致儿童发生意外,家长应该负主要的责任。家长不光在现实生活中要对孩子负责,在孩子的精神层面,也要对其负责。在孩子观看动画片时,应该让孩子通过学习动画角色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进行感知、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8],而不是去学习一些错误的思想与行为。家长对孩子所观看的动画片,一定要有清晰的了解,这部动画片是否适合孩子观看,是否会有不良因素影响孩子,这些问题家长一定要重视。家长要对进入孩子视线的动画片进行过滤,有选择性地引导孩子观看。

(三)纠正孩子错误的模仿行为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模仿动画片中的角色,没有及时制止,甚至孩子模仿动画中学来的脏话,也不加以纠正,这是不正确的。在长期的模仿中,孩子会将这些不好的行为、说话方式形成个人习惯,而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正的。家长应该在孩子做出这些举动时,及时加以制止并纠正,帮助孩子习得正确的行为方式。

总之,当前许多动画片制作规模化、产业化,在教育细节上做得还不够,还有很多成人倾向的东西在里面,这是动画片商业化的弊病――太过追求利益,忘记了动画片是给儿童带来欢乐和充满教育意义的艺术载体,忽视了其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这是需要动画制作人和整个社会都重视起来的。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留守儿童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2015C049)。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张骏祥,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5.

[3]何晓勤,董珊,王东颖,张琼.个体经验对3至5岁幼儿模仿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21(6):894-896.

[4]何国强.动画在幼儿攻击中的影响及其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31(4):89-92.

[5]张蕴. 3-6岁幼儿对《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角色认同的调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周嘉禾.动漫形象和文化特征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30(4):45-47.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1-02.021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其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既是中学化学的难点,又是重点,我们要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应该好好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掌握好各个类型是很重要的。

1.关系式法: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是,只需直接确定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就可以求解未知量。例如,把2.8克CO还原足量的Fe2O3,生成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3CO~3CO2~3CaCO3,利用CO的质量科直接求出CaCO3的质量。

2.守恒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守恒关系来解题的方法。我们知道化学反的应实在是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只重新组合,生成的物质,原子的大小,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是不变的,因此反应前后质量是守恒的。原子不变,当然元素也不变。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来说,得失电子守恒,电荷也是守恒的。

(1)质量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①宏观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②微观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例题】

在化学反应A+B=C+D中,有10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若反应后生成5g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 ]A.5g B.4g C.2g D.1g

分析:此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根据反应物A+B的质量总和10+20=30(g),可推知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为30g。已知生成的C是5g,则D的质量应是30-5=25(g)、由此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10:20:5:25,再运用这个质量比,计算生成5gD,需要A的质量是2g。答案:C。

(2)元素守恒法: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应填:+2。(得失电子守恒)

(4)电荷守恒法:电荷守恒就是对任意的电中性体系,如溶液、化合物、混合物等,电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即所有的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并且电性相同。

【例题】有100mL氯化镁、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其中,要使完全转化为,且与恰好分离,至少需的溶液的体积为( )A.80mL B.100mL C.120mL D.140mL

解:因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偏铝酸钠。

首先原混合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得:所以,再由最终所得溶液的电荷守恒得:

所以

所以正确选项为A。

3.差量法:差量法是我们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相应的“理论上的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得计算题。

(1)质量差法。

【例题】将10克的铁棒插入50克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假如析出的铜全附着在铁棒上),拿出烘干称量,质量为10.8克,求置换出铜的质量。

解:设置换出铜的质量是X克

CuSO4+Fe=FeSO4+Cu Δm

64 质量增加64-56=8

X 10.8-10=0.8

X=6.4克

置换出铜的质量是6.4克

(2)体积差法。

【例题】在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L由O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终止后,恢复原温度原压强体积变为bL,求原混合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

解:2Na2O2+2CO2=2Na2CO3+O2 (-)

2 2-1=1

V a-b

V=2(a-b)L

篇8

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则要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教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拨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教师应利用学前复习时间,使学生适应新要求,接受教师的教学风格,适应教师的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由“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教学工作,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及我国有关环境的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2.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能力的培养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身。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3.实施渗透性衔接教学

渗透性衔接教学是指按高一的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步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要补充: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化合价的定义、化合价的确定方法、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才能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在此之前,还需要训练学生熟记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再如,对学生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更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课程实施后,初中数理化各学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都降低了要求,而高一各种教辅资料中的计算题型出现的前后顺序没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高一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三年的规划,要将各种计算题型及计算方法如关系式法、代数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守恒法等,进行有计划的渗透讲解,在某一教学时段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4.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教师加以及时引导,可使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要从本质上去理解,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及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元用信息的识别;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查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的“盲区”,故我们在复习初中内容时绝不能匆匆而过。

篇9

化学计算学作为化学的分支学科,起步较晚,在涉及内容上又比较广阔,涉及到数学、统计学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学科,可以说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作用才诞生了化学计量学这门独特的学科。涵盖于化学测量的整个过程,采样理论、实验设计、选择与优化、变量处理及数据分析斗属于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化学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进行测量程序与实验方法的最佳选择,最早由瑞典化学家提出,一直沿用至今。正是因为化学计量学的巨大作用,解决了传统化学研究中不能攻破的难题,成为化学研究的新方向与关注点。

一、化学计量学对于化学测量的应用分析

在化学研究中,需要将化学计量学渗透于化学测量的全过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的化学仪器分析方法已经被充分的引入到分析化学中,分析测试工作已经逐步实现了仪器化、自动化与初步的计算机化,这些技术的深入应用,为化学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测量数据,但是将这些分析仪器的优点结合起来,将杂乱无章的数据信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最大限度的解决信息的筛选,成为化学研究工作者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化学计量学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将分析分离技术集于一体,通过特定的高维仪器产生分析信号,利用新型的分析信号多元校正及有效分辨方法进行复杂多组分的体系定性,进行定量解析。利用这种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可以对巨大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提取最有用的信息,对这些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实现了单纯的“数据提供者”到“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转变。化学计量法对于化学测量产生的影响是深远且巨大的。化学计量法应该贯穿于化学测量的全过程。

二、当前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化学计量学在化学定量构效关系中的应用分析

化学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是化学学科的根本性研究问题,结合物质的化学成分与基本的结构进行化学性质的测定,是我国目前化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目标。在进行研究时一般采用图论与数值的方法进行各种化合物的表征,将所获取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的被测量化学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结合起来,用比较明确的定量关系来代替含糊的定性描述。目前化学计量学在进行分析化学研究时引入了全局最优算法,在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的多层次感知模型进行苯酚衍生物的活性测验时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较之先前的研究方法,改进是十分明显的。

(二)化学计量学中模式识别方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学中的模式识别法是根据化学测量数据矩阵,对样本集通过样本性质进行分类进行选取的方法。根据测量在多维模式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不同,用线性判断识别分析法、最邻近法等进行模式的识别。模式识别法的研究能够为决策及过程优化提供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料。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材料化学研究领域都基于该思想破解了很多研发难题。其中K―最邻近法从伏安波汇总对重叠的伏安响应信号进行区分,将K―最邻近法用于电位阶伏安波及毛细管曲线分类中,实现了对有机化合物构效关系的有效表征。二SMCA法最广泛的应用就是食品的鉴定。

(三)化学计量学的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分析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应用,化学计量学在神经网络应用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谓的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现代生物学的对人脑组织进行研究而提出的,利用大量的简单的处理单元进行充分连接,从而形成的巨大的复杂的网络体系,主要是用来模拟人的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域的一定神经行为。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对数据模式进行合理的解析与分类,对于原因与结果关系不确定的非线性测量数据有着独特的应用。分析化学的不确定性很多,借助于化学计量学的人工神经网络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解决。从目前神经网络的应用情况来看,在谱图分析、药物分子药效的预测及蛋白质结构的预测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在分析化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有遗传算法,遗传算法可以进行多组分分析波长选择、数据校正优化、核磁共振脉冲波形选择等。人工神经网络还进一步促进了仪器联机与实验的自动化。在生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化学计量法波普化学的应用分析

目前在化学研究中,化学家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主要是波普数据库的有效利用。波普数据库的质谱、核磁共振谱、色谱等复杂分析体系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化学计量学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各种滤波、平滑、交换、卷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可以直接提供不可分离的直接地测定相互干扰的共存性物种,对于完全未知的混合物也可以实现准确的测定。

(五)化学计量法的多元校正分析应用

我国化学的多元化分析成为今后化学研究的大趋势,不仅在研究目标上体现出多元化,对于研究对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这对于化学研究工作者是不小的挑战。要求化学工作者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与定量,从而得出分析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元校正法应用而生,其产生为现代分析仪器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解析,可以说多元校正法是新型的数学统计方法。多元校正法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优化,灵敏度、检测度、精密度等都对指标进行了优化,在对这些指标优化后,大大扩展了分析仪器的功能与方法的有效及实用性。正是因为正交设计、均匀性设计分析、板因式设计分析等多种实验设计优化方法的相互协调,对分析选择性进行了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其化学计量法多元校正的应用领域。

三、结束语:

化学计量学从产生到现在大约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其应用不断得到普及,其应用效果不断得到化学行业的肯定。将来,化学计量学将依然是令人关注的问题,有着广阔而光明的前景。化学计量学不断发展,将对仪器的智能化分析提供新的研究理论与方法途径,为高维联用仪器的发展提供新的突破口与改进点。通过本文对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分析,我们在看到化学计量学优势作用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其发展中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进行研究分析,在进行多次验证的基础上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完善这些不足,为化学计量学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分析化学发展领域,增强对化学计量学的引入是今后化学研究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黄丹.浅谈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今日科苑.2009(08).

[2]周统武,蔡娟.化学计量学的学科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信息,2009(03).

篇10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培养高素质的专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的性质、要求、准则。

高职院校在相关专业领域都开设了分析化学这门课,分析化学作为工具科学,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可以帮助人们扩大和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起着“眼睛”的作用。分析化学主要应用于环保、生物、食品、卫检、制药等专业,这门课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在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业品质量监控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以使学生掌握获取物质系统化学信息的方法和理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压抑学生的思维,加之传统教学方式与实际相脱离,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大学课程难学。甚至有些教分析化学的老师也认为分析化学像文科一样,需要记的东西很多,但实际上只要能够充分地把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进行理解性学习,这门课是很容易掌握的。故教师必须应用能吸引学生积极性及注意力的授课形式,通过多动手、多思考,加深认识、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大多数学校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安排的第一个实验是使用分析天平称取物品,分析化学教材中使用分析天平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的方法是通过投影屏上的微分标尺来进行判断并调节,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这一个途径。在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生活常识通过看两个称盘的相对位置(重的一侧向下)、指针的偏向(指针指向重的一侧)来判断。

在讲解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时很多教材都是以滴定分析过程中的终点误差为例的,但是对刚刚接触分析化学的学生而言,他们连什么是滴定都还不了解,直接告诉他们滴定中存在这样一种误差,他们很难理解,而以简单的酸和碱的实验为例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橙色表示反应结束,这个实验学生在中学时都做过,对于实验现象也有很深的印象,有了这个做基础,教学时只要告诉他们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值为3.1―4.4,反应结束时溶液颜色为橙色,说明此时溶液的pH值小于4.4,但是氯化钠和水这样的中性溶液pH值应等于7,这种理论上和实际实验上产生的误差就反映了方法误差。这种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在介绍一个新的知识点时也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化学滴定分析法中几乎所以的反应都需要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帮助判断滴定终点,反应类型一多,很多学生就搞不清楚颜色的变化。如碘量法中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根据常识,大家都知道淀粉遇到碘会变蓝,但是把这两个反应放在一起考时很多学生就把二者的颜色变化混淆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可以先安排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对这种反应有个深刻的印象,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讲解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在学习酸度计的使用时总是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酸度计校正的时候需要使用两种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呢?教师可以先介绍理论知识:能斯特方程:E=K+0.059pH,这个方程可以理解为数学上的直线方程y=ax+b,这个方程所代表的含意是以E为纵坐标、以pH值作为横坐标绘制的一条直线,在中学数学中曾经学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就是“两点法”校正酸度计的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各类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如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教学录像等,这些方法都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现象的理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帮助理解,同时实验也需要理论知识作指导,而现在一些高职院校认为教学实践应重于理论。确实,在有限的时间下学习很多科目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这类学科。仅仅会做一个实验,而没有掌握方法的原理,学生将缺少做实验的灵活性,无法获得拓展性思维能力,只能重复前人实践过的内容,一旦遇到新物质的检测就一筹莫展,甚至得出错误的分析结果;学生坐在课堂上单一地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则会丧失在以后的工作中的与他人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应用性强、试样易获取、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各种仪器使用方法的同时切实感觉到分析的实际应用,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真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将理论与实践实验有机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进行符合要求的分析,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穆永江,刘建平.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综合版),1996,3:108-110,113.

[2]姜晔.分析化学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