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5: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老年护理与护理的区别

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99-01

老年痴呆症主要是指因为脑组织出现器质性改变,造成计算、理解、思维、记忆等智能出现全方位衰退的情况,逐渐降低患者生活的自理能力,对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对社会以及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危害[1]。因为老年痴呆患者有着较长的病情,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在家庭病床治疗中通过社区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使病情发展得到延缓,促进照顾者、家属、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龙山社区2011年3月~2012年12月老年痴呆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龙山社区2011年3月~2012年12月7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40例,女30例,最小年龄67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87.3±2.1)岁。其中25例早期患者,30例中期患者,15例晚期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体现如下。

1.2.1 监测病情。医护人员每隔15d到家庭探访老年痴呆患者,对患者病情的改变进行观察。大部分老年患者临床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通常患者身体存在不适的感觉时,无法进行描述,需要通过护理人员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患者的身体。一旦患者出现肢体功能异常、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情况时,则应该每隔一段时间理化检查血糖、心电图,且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体温等进行测量,对患者睡眠、排尿排便、饮食等进行全面掌握。

1.2.2 认知功能的维持。指导家属对患者的记忆进行反复训练,让患者对周围的事情、周围的人、放置的物品、居住环境等有着清晰的记忆,鼓励患者在玩扑克、看电视、唱歌、跳舞、讲故事、听广播、读报等社区娱乐活动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让患者对生活中存在的乐趣进行享受,同时使患者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全面锻炼,将社会功能、认知能力全面提高。家属尽可能的放手让痴呆患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料理,对患者脑功能的维持有一定的帮助。

1.2.3 饮食护理。医护人员让家属尽可能地给患者食用低热量、低盐、优质蛋白等食物,多食用新鲜的水果以及蔬菜,重视补充患者的维生素,使患者的营养维持在平衡的状态。

1.2.4 家庭护理措施。建议病人家属尽可能地让患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料理,使患者产生的依赖性得到减少。家属还应该重视患者会阴、皮肤、口腔等护理,在患者休息期间,做好按摩、拍辈、翻身等工作,确保患者的肢体能够在正常状态下摆放,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的情况。

1.3临床观察指标

参照《老年痴呆的中医临床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ADL(日常生活能力)、SF-36(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MMSE(简易智力)等临床指标在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改变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 16.0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工作,通过( ±s)代表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通过x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通过社区护理进行干预后,在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简易智力等方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别(P

3 讨论

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社区护理进行干预,使家庭支持患者的力度得到明显提高,能够加快患者疾病康复的速度,特别是在患者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让患者家属对该疾病全面认识,让家属帮助患者将生活习惯维持在健康的状态内,通过病情监测、认知功能维持、饮食护理、家庭护理等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由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精神的影响,社区护理人员应该以宽容、理解、爱心等心态与患者沟通,对患者有着尊重的态度,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掌握,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目的性、计划性的沟通,使患者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确保能够使患者的疾病维持在缓解、稳定的状态。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30-03

Policy suggestion and thinking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service care

JIN Qi-lin1”,HU Dong-gen2,CHUI Ming3,WANG Ying-li4,CHEN Fen-hua1,LU Gui-ping2,CHEN Yuan-hong3

(1.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2.Hudong Elderly Nursing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200082; 3. Da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re,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re of the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ABSTRACT For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this article gave the idea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adjusting home care charges,encouraging home care,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team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proposed establishing the home care evaluation,the nursing assistant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others.

KEY WORDS Home nursing care;Policies and systems; Ideas and suggestions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主要分为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四个方面,据统计在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后选择的护理方式意向中,希望在家中护理者占47.16% ,选择老年护理医院者占19.12% ,选择建立家庭病床的占13.19% ,选择养老院的占19.13%。享有医保的老年人中22.18%的生活不能自理者选择老年护理医院[1]。课题组通过随机向平凉和大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发放《杨浦区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询表》,在3 226份的有效问卷中,对介护式家庭病床护理服务有需求的有2034份,需求率为63.05%。在需求人群中,生活完全自理的占68.53%、基本自理的占15.93%,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占5.48%,完全需要他人帮助的占3.81%。有80.63%的老年人均为家庭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可见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现实需要。

1 日本介护员制度[2]

日本作为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于1963年制定出老年人福利法,提出了介护一词。日本的介护实行保险制度,建立了介护员(介护管理者和介护士)培训制度,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介护员相当于国内的为老服务者。区别在于国内的为老服务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培训机制、职业准入和保障机制。

2 居家护理的实践

居家护理应包括专业基础护理、心理与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借鉴日本介护理念,课题组实施了“沪东模式”即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大桥模式”即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分别为125名、195名患者提供了服务,取得了“节约资源、减少费用、亲情回归、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效果。

其核心为“以医学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为居家、患有慢性疾病和疾病后遗症、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服务,并通过示范带教,使家人或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学会专业的、非创伤性的、个体化的基础护理技能,成为既掌握一定专业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介护员’,形成专业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料(professional nursing and life care)为一体的、适合国情的居家护理团队和模式”。也为建立我国社区护士队伍,使护士进社区和家庭服务提供了思路。

3 政策建议

3.1 调整护理收费

居家护理收费价格要区别于机构护理价格,要考虑护理人员与介护员及其他医务人员上门的时间和出行成本,合理的收费标准,是开展居家护理的基础,并列入医疗保险;目前本市家庭病床收费和单项护理收费远低于成本,且目前家床的基础护理费不列入医疗保险项目中(表1),不利于推广居家护理工作。

3.2 鼓励居家护理

制定鼓励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政策,进行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患者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居家护理费纳入医疗保险目录,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政府和社会的投入负担。

3.3 人力资源配置

居家护理必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目前公立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政府编制的限制,已经很难承受居家护理的工作。解决上门护理的人力资源难题,可通过聘用刚退休的护士作为护理人员来解决,她们护理技术功底深,有丰富的沟通经验,搭配通过培训的医院护工、家人和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作为“介护员”,组成居家护理团队,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成本由医疗保险、财政预算和个人或家庭共同承担。

3.4 介护团队管理

在当前政策和诚信环境下,居家护理工作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更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居家护理团队由各区护理医院统一管理,有利于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并且有利于双向转诊(医院―护理院―家庭、养老院)。将家庭与养老机构和护理机构结合成为联合体,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

4 加强制度建设

4.1 建立居家护理等级评价制度

建立适合国情和上海市实际情况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等级评价、收费标准和筹资补偿机制。建立“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等级评价标准是介护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的首要步骤,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实际服务需要,按照介护需求等级评价标准确定介护服务内容,并进一步核算收费标准,是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得以持续实施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多数居民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群体的老人,要承担家庭护理的费用确实存在困难,及其导致的居家护理服务出现的“高需要、低利用”的现象[3]。目前有关研究均认为,发展和完善居家护理服务,必须将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政府的基本投入、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并提高其限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3][4][5][6]。

4.2 建立介护员培训制度

培训出一支规范的介护服务队伍。一方面要结合院校护理教育,积极开展社区介护工作人员的师资培养;另一方面要扩宽培训渠道,开展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社区护士师资上岗资格制度,进入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家庭人员和志愿者护理老人的技能培训,使有老人护理需求的家庭人员和志愿者都能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都能成为基本合格的“介护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配合专业的社区医疗护理队伍开展居家护理工作,从而保证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更适应国情、上海的实际情况,同时保证工作开展的质量。

4.3 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适应于需求等级评价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应结合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家庭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如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工作时间等,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估标准,明确责任范围和服务内容,确立服务规范,研究制定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施永兴,王光荣,杨芬红,等.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51-554.

[2] 刘雪琴.日本老年介护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4-55.

[3] 孙敏,刘丹萍,李宁秀.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492-511.

[4] 陆燕飞,邵宝蓉. 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价值和改革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9):478-479.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5-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目前临床并没有明确该病的具体病因机制,一般患者的病程比较长,极易复发,治愈难度较大[1]。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心理、生理上都会有所退化,加上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社会功能严重缺损,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心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我院74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介于60-75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介于62-76岁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应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并且进行常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前,医护人员应该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背景以及实际病情,同时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主要目的以及具体方法,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以及生活经历后,通过劝解、启发以及开导等多种方式尽可能打消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得到充足的支持。每周应该进行1次个体心理治疗,每次在1h以上。同时,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之间多交流、沟通,让患者能够融入到大的集体环境中,如果发现老年患者普遍具有某种消极情绪,一定要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情绪。每周应该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心理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应该在1h以上。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多和患者聊天,营造一种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患者慢慢回归家庭生活,每个月应该进行2次以上家庭心理治疗,每次持续45 min以上。

1.2.2生活护理。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职业、生活兴趣爱好、病情严重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并且请求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实施。每天应该指导患者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主进食、穿衣、洗漱、个人卫生等。同时,应该由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陪同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基础运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加强运动强度,每天1次。如果患者表现良好,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回归社会生活。

1.3 评价指标

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等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分别越低,说明患者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

2.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评分、DAS评分以及ADL评分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经过3个月护理随访后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3.讨 论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后基本上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但是患者的精神残疾以及社会功能缺损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这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较长,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佳,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干预措施[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以及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3个月后的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总而言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笔者把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6例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再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以常规护理方案为主,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以康复护理为主要方案,并重点探析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有效性,寻找适合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价值,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66例。有男性病例39例,女性病例27例;患者年龄61岁~88岁,其平均年龄(69±2.22)岁。把66例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均分成两个小组,组均33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值得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以常规护理方案为主,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以康复护理为主要方案,具体护理程序如下:

1.2.1心理指导 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在记忆力障碍、判断力障碍以及定向力障碍等方面,而康复护理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医护患之间进行密切配合与相互交流。鉴于此,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之前,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及交流,通过主动关心与体贴患者,并主动询问其基本情况,以聊天的形式与患者交流,予以讲解疾病的相关病理学知识及其治疗方案。与此同时,主动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家属能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康复训练配合度。

1.2.2口腔护理 嘱咐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日进食之后均严格执行口腔清洁操作,以医用棉签沾湿之后,用以清洁患者牙龈,并对其进行按摩。在具体操作环节,必须保证清洁手法的轻柔性,以防对患者口腔黏膜造成直接伤害。

1.2.3摄食指导 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着情绪激动等症状,因此在摄食训练环节,应当保持进食环境的安静性,取患者坐位或者是半卧位,通过吸引患者注意力,以防出现误吸等情况。与此同时,给予患者进食密度均匀、易变形、粘性强以及不易松散的食品,以便于患者能够轻松咀嚼以及吞咽。对于进食相对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协助进食,以汤勺把食品直接送到患者舌根部,提升患者吞咽的有效性。

1.2.4咽部锻炼 对于机体咽喉部位,应当以冷刺激的方式引导其吞咽,从而加快舌部灵活运动。待患者进食2h后,给予患者冷刺激其咽喉部,以免病患发生呕吐症状。而在具体训练环节,必须严格控制锻炼时间和地点,取患者坐位或者是半卧位,以冰棉棒刺激其吞咽反射部位,并对舌后根部位、咽后壁部位、软腭弓部位、软腭部位和前腭弓部位进行依次拭擦和刺激。同时,嘱咐患者定期开展空吞咽锻炼,用以刺激其吞咽反射,刺激频率以30次/d为最佳,将一个护理疗程设定为20d。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

2结果

经本次护理之后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护理效果方面存在着明显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老龄化问题日趋加剧,各种老年病症随之出现,老年痴呆即为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1]。而老年痴呆患者通常会并发吞咽困难等症状,不仅会对其正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呛咳、感染以及窒息等临床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胁[2]。鉴于此,改善老年痴呆患者吞咽障碍等症状显得尤为关键,加强康复护理即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3,4]。在此背景之下,给予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各项康复护理方案显得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实践活动中,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以常规护理方案为主,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以康复护理为主要方案。较之对照组病患而言,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整体效果存在着明显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参考文献:

[1]李芳序,卢静,许亚杰,等.老年性痴呆发病过程中内源性甲醛慢性损伤机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1,35(04):394-400.

篇5

关键词 老年 无张力疝修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51

随着医学科学及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工艺的发展,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在各医院广泛开展。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无须制动,舒适度高,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收集3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资料,总结出以下护理体会。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治老年腹股沟疝患者30例,全部为男性,年龄62~78岁,平均69岁;其中斜疝25例,直疝5例,均采用配套型充填式疝修补片Herniamesh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

围手术期护理:

⑴术前准备:①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麻醉方式,重点介绍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区别,补片的优点,以及相关成功病例,消除其顾虑,使其充分配合治疗与护理。②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等腹压升高因素,先期处理这些因素1。以免影响修补部位的愈合,造成手术失败。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积极治疗支气管炎,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吸烟者术前2周戒烟;鼓励患者多食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术前晚清洁灌肠;积极治疗前列腺炎,保持排尿通畅。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做好相应处理,监测血压/血糖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保证手术安全。③做好术区皮肤的准备,避免损伤局部皮肤。术前1小时预防性静滴抗生素。进手术室前排空膀胱。

⑵术后护理:①术后: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2小时翻身拍背1次,鼓励患者及早活动双下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术后1天,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可下床适当活动。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观察切口情况,及时发现切口出血,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③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米汤,鱼汤等易消化流质,术后24小时可进营养丰富软食或普食如软菜饭,面条等,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④疼痛护理:采取舒适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减轻切口张力,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以减轻切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药。

⑶并发症的护理:①切口感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3天。密切监测体温和脉膊的变化以及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立即采取相应措施。②尿潴留:术后因麻醉因素,加上老年患者常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易发生尿潴留。采用心理疏导,听流水声,腹部热敷按摩等方法帮助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定时夹管开放,自行排尿后,及时拔管。③腹胀便秘:术后因麻醉及卧床,禁食等因素,肠蠕动减慢,易造成腹胀。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及早活动,以促进肠蠕动,以减轻腹胀。便秘者给予通便药物,必要时应用开塞露协助通便,指导患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疝复发。

⑷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或提举重物。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咳嗽。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结 果

30例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尿潴留2例,无切开血肿及感染,均Ⅰ期愈合。术后5~7天出院。术后随访2~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

讨 论

篇6

关键词:

老年综合评估;临床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长期住院老年患者中选取有多种慢性疾病或老年综合征、并伴有不同程度功能衰退的患者80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8~85岁;试验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5~8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方法: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综合评估。试验组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方法:①针对老年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我科与软件工程师合作开发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操作性强的老年综合评估应用软件。根据量表的内容、针对性、关联性等,从众多的国际、国内评估量表中选取了13个量表,评估内容包括一般医学评估、躯体能力评估、精神心理评估、社会评估、环境评估、生活质量评估、常见老年问题评估等。②医生、护士、康复师、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应用评估软件中的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定方案、实施、再评估、再调整,循环进行,让患者每一阶段都得到合理有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护理。利用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对比分析。③护理实施方法:责任护士应用相关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易智能、跌倒、压疮、脱管、尿失禁等进行评估。第一次评估完成后,依据评估结果及时了解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后进入下一轮评估、干预,不断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解除安全隐患。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施CGA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护理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要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和表3。

3.讨论

CGA的实施,降低了护理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效率。通过CGA,可及早发现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CGA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品质:老年综合评估与常规医学评估的区别:①注重于伴有复杂问题的老年人群;②强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③常由多学科团队提供医疗服务[1]。医师和护士是CGA主导者,入院时首次评估,做出全面诊断。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根据动态评估情况及需要,以会诊的形式请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评估和制定方案。通过这种灵活、有效的多学科协助方式,有预见性地为患者解决问题,使老年患者能尽快恢复,并最大限度地维持功能,充分体现了老年医学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及表扬。CGA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CGA强调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通过精神心理、生活质量方面评估量表的评估,能明确指出患者功能、心理、生活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应引起医护、康复师、患者及家属的重视,提供恰当的帮助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地保持其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独立生活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CGA的实施能为患者出院或转诊提供有力依据:通过多次的循环评估和不断调整治疗、护理、康复方案,逐个解决了对患者影响较大的一些主要问题后,依据评估量表提示的建议,可做出出院或转诊决定。笔者建议尽快在社区、养老机构、保险机构开展CGA,使之形成一种社会服务体系,推动医养结合、分级转诊的落实。CGA的实施扩展了出院指导的内涵,在延续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院前,对于衰弱和有活动或平衡障碍的老年人,需评估家庭环境的安全性。可采用家庭环境安全评估量表,由老年人和家人填写。通过评估由医师或治疗师开出环境改造处方,如增加门的宽度、设置坡道,以便轮椅出行;移除可能导致老年人跌倒的物品,如地毯;安装扶手、拉杆、升降马桶、防滑垫、电话和呼救铃等,以提高环境的安全性[2]。另外,出院前部分虽已控制,但仍需反复评估、持续改进的长期存在的功能障碍及有可能会再次发生的问题,依据评估量表的建议,应交由社区持续做下去,进入社区CGA管理。但目前很难实现,主要以延续护理的方式在落实,而延续护理开展的服务内容均依据于综合评估。CGA是一种重要老年医学服务模式,可综合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及早发现患者现存及潜在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制定全面的、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能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患者出院或转诊提供有力依据,扩展了出院指导的内涵,提升了护理品质,还在延续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临界高血压本身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多的身体危害,但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全身细小血管会有一定的硬化,当出现临界高血压出现后会非常容易转为更高级别的高血压症状,也可以认为临界高血压是提醒老年人注意血压问题的一个警告信号。做好老年人临界高血压护理是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114例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1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病标准[1]。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9±5.6)岁;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1±7.3)岁。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未服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加强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仔细讲解高血压疾病发生原因以及治疗和护理意义,让患者进一步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2-3];讲解临界高血压与一般性高血压的区别,让患者放松心态,使其了解临界高血压并不会带来特别大的危害,如果护理得当连药物治疗都可以不用进行;讲解导致血压偏高是因为偏食肥腻且疏于锻炼导致的,使其明白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的必要性;讲解研究以及熬夜对血压的影像,使其明白远离烟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好处。

1.2.2心理干预 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由于年纪过大的原因,当身体出现异常后较常人更易焦虑、躁动,难以配合临床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一对一护理干预措施,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感,减少患者逆反心理,使患者对自身高血压症状有一定认识,使患者明白参与锻炼及治疗中的重要性,给予患者足够心理安慰,促进疾病恢复。

1.2.3饮食干预 在心理干预基础上,使患者进一步明白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减少高热量肥腻食品的摄入,严格控制体重[4-5];在患者自愿基础上使其慢慢改变自身饮食习惯,更好控制自身血压水平。

1.3观察指标疗效标准 显效:1年内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舒张压在85 mmHg以下,无其他症状出现;有效:1年内血压偶有波动但身体无异常症状,舒张压在95mmHg以下;无效:舒张压维持在99mmHg附近,甚至更高,身体出现相关不适症状。显效和有效规定为总有效率。

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有效率表示。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总有效率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自身心脑血管功能退化,罹患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大大高于正常人群,当老年人出现临界高血压症状后,其自身器官、血管并无器质性病变,不用采取特别治疗方式,但值得引起高度警惕,临界高血压是对老年人心脑血管功能异常的一个警告信号,如果不引起重视,容易进阶成更严重疾病。老年临界高血压并不需要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甚至不需要药物治疗,有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出现临界高血压后可及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压恢复正常。老年临界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是指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对既往史、饮食习惯、烟酒史进行全面地的了解,了解患者发生血压异常的原因,如果患者不良习惯较为严重,应根据其性格及文化水平详细了解其生理、精神的需要,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再采取相对应护理方式,护理过程中要随机应变,不能一成不变,在护理的不同时段也应该根据患者血压变化以及生活习惯改变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健康知识指导。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以及性格、文化等因素才能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4%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延杰,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处理指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20(3):177-181.

[2]程学铭.高血压、脑卒中的社区人群防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4(2):91-95.

篇8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降压治疗的84 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2 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42 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降压有效率为88.09%,两组在降压效果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老年高血压改善病情,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优化患者临床病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护理干预;高血压;降压;效果

高血压作为临床多见的心血管疾病,采取单一的药物治疗方法,降压效果不尽人意,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降压达标率。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降压治疗的84 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效果差异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84 例,均为2013 年1月至2014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8 例,女36 例,年龄47-73 岁,平均53.2±2.1 岁,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2 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42 例(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降压药物治疗与日常护理,观察组额外实施有目的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心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大都病程长,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极易产生忧虑、消极、压抑、慌张等情绪。医护人员需多聆听患者的主诉,给予患者一定的支持与鼓励,并将疾病的相关常识与预防方法告知患者,勉励其正面应对疾病,不躲避、不惧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睡眠障碍干预,睡眠障碍是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通病,不仅不益于患者的治疗,还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病房环境嘈杂、个人经济原因、家庭因素、忧心疾病恶化和住院后日常运动量少等都是造成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因素,从而导致夜间失眠或无困意等。就以上情况[1],需对患者展开有效的心理辅导以及健康常识普及,确保其心情舒畅、适当运动,保证形成正确生物钟,同时提醒他人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为他人创造温馨和谐住院环境。

(3)生活行为干预,患者需确保营养均衡,多选取口味清淡食物,控制盐的摄取量,以3-5 克/ 天最佳,切忌暴饮暴食;保证每天食用400-500 克绿色蔬菜,500 毫升牛奶以及足量的钾、钙;选择低胆固醇、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保持体重;尽量不碰烟酒;加大运动强度,结合患者的年龄与自身素质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或跑步,时间控制在20-60min,一周3-5次,若患者身体不适则需立刻停止。

(4)用药护理干预,鉴于老年人多发直立性低血压的特征,应尽可能少的运用神经节阻滞剂、强利尿剂、受体阻滞剂等,以防出现脑供血不足。另外,少选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功效的药物(如甲基多巴、可乐定、利血平等),以防出现精神抑郁等不适症状[2]。治疗阶段,通常会选择长久药效、稳固降压的药物,并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按时为患者测量血压,观察血压的起伏变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尽量不要变换,以免血压骤降而引发昏厥。同时,降压需温柔、恰当、慢速度,结合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进行个性化的降压方案。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收缩压与舒张压都下降到正常水准。

(2)有效:血压有所改善,却未达到正常数值。

(3)无效:血压始终没有降到有效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降压有效率为88.09%,两组在降压效果上差异显著(P<0.05),见表1 。

3 讨论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都身体机能衰退、器官老化,临床表现和预后都区别于中青年患者,有着典型的年龄特点。所以,我们综合老年高血压的特征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常态,首先制定相关计划,如宣传疾病预防知识、予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其次在运动、服药、饮食等方面提供丰富、详实的参考意见,科学调理睡眠质量,提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本研究结果获悉,展开全面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有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老年高血压改善病情,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优化患者临床病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9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以反复急性发作喘息憋闷等为主。因为支气管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等基本特征,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证明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更为明显,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患者70例,女患者50例,年龄为50~80岁,中位年龄为(68.55±7.48)岁;与临床医学诊断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标准互相符合。按照医学伦理学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项临床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相关措施体现如下:(1)心理护理。因为老年患者对于疾病医学知识不太了解,常会觉得自己患上的是肺炎或者呼吸道感染,加上经济原因的影响,常会在恢复期停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2]。护理人员需要将随意停药的后果、疾病发展过程、疾病发生因素等详细告知患者,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护理人员还可以制作健康知识小册子,促进患者认知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开展知识讲座的方式使患者疾病防治信心明显增强;(2)用药指导。老年患者受到视力不佳、记忆力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无法牢靠的掌握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以及时间[3]。护理人员应积极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让其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3)饮食指导。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饮食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避免进食蟹、虾、牛奶等造成过敏的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过敏史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另外,因为老年患者消化功能较差,加上哮喘发作,对食欲产生影响,造成营养失衡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针对性的饮食,促进各种所需营养得到全面均衡,促进免疫力明显提高[4];(4)活动指导干预。合理的运动锻炼可促进患者体质明显增强。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以及设计活动,在疾病恢复期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耐受情况作保健操、太极拳、骑车以及散步等活动,促进肺功能明显改善,并培养患者客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1.3 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数据均录入SPSS30.0统计学软件作分析统计,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健康教育知识评分

观察组、对照组在接受护理前健康教育知识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健康教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 对照组中30例非常满意,20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满意率为83.33%;观察中35例非常满意,24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8.33%,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篇10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2010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3.4%,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1]。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故而在多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作为必须解决好的重点民生问题提出。2012年上海市启动老年护理保障制度试点工作,在部分街镇对80岁以上本市城保参保老人试行老年护理服务医保补贴制度,并逐步推广到全市。为了掌握普陀区相关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床位的资源配置、医疗保障等基本现状,探索适应本区地域、经济实际的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与实施细则提供依据、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故以本区临床和医疗保险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进行了此次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1年普陀区户籍人口数87.89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21.4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24.42%;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4.2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9.66%。

调查对象为普陀区大量承担着老年护理工作的共12家医疗机构,其中二级医疗机构1家,一级医疗机构11家(包括护理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

1.2方法

1.2.1机构基本情况调查

围绕着12家医疗机构2010-2011年度的一般情况、床位基本情况、老年护理服务开展情况、机构服务人员情况等方面展开。同时调取12家医疗机构医保数据,针对住院老人的数量、医疗保险类型、医保支付比例等关于老年护理医疗保障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2.2 2011年度住院病人调查

根据区域经济水平,划分为好、中、差,抽取各医疗机构所辖区域经济水平中等的进行老年护理需方住院病人调查。此调查以问卷形式,严格按照要求于调查当日(2011年7月25日)由病区内熟悉病人情况的医护人员进行具体填写,内容涉及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服务利用和服务需求等几个方面展开。

2.结果

2.1老年人口现状

2011年普陀区户籍总人口数87.8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21.47万人、占总人口数24.42%,占比较2010年23.28%升高了1.14%。

2.2老年护理病床一般现状

2.2.4 2011年度住院老人医疗保障和医保费用使用情况:

(1)12家医疗机构都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将老年护理服务中与疾病相关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结算范围。由于机构属性不同、提供老年护理服务方式不同,服务对象所获得医保待遇也会出现较大的区别(详见表3)。家庭病床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另在收治老年护理病人时,仅1家医疗机构有明确的出入院标准。在具体操作上12家单位均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评估制度和标准。

2.3老年护理病床需方住院老人情况

2.3.1调查日当天住院病人基本情况:调查日当天,住院病人714人,平均年龄80.6岁。其中60—69岁32人、占4.48%,70—79岁187人、占26.19%,>80岁480人、占67.22%;慢性病3种及以上的398人、占55.74%。

2.3.2 调查日当天住院病人医疗保障类型:收治老人一般为辖区附近居民,医疗保障类型以城镇医保和居民医保为主,分别是492人和164人、所占比例是68.91%和22.97%。

3.讨论

3.1人口老龄化

本次调查对象已基本覆盖区域内户籍老年人口。截至2011年12月31日,区域内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24.42%,65岁及以上人口数1占总人口数16.60%,两者所占比都成倍于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10%和7%的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因此我们的老年护理工作从现在起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3.2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3.2.1 2006年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口5%有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若按此比例计算,我区需要老年护理床位10735张,而目前实际开放数为1244张,仅占需求量的11.59%。

3.2.2在调查日当天714名住院老人中,79.13%的老人表示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不希望长期住院,愿意在家中接受老年护理服务。然而家庭结构的变化、独居老人逐年的增多等趋势,致使家庭护理的功能日益削弱,同时将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及健康护理的困难与压力转嫁于医疗机构[2]。

3.3老年护理家庭病床知晓率低、建床率低

本次调查资料还显示开展家庭病床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知晓率不高,仅37.81%;这些住院老人曾经在未住院期间建立过家庭病床的少之又少,为4.89%。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上门服务工作时间占年服务量比例不高,最低为2.3%、最高为20%、平均为10.2%。2011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有老年护理家庭病床数1868张,仅占老年慢性病护理需求量的2.92%。这种中心住院床位供不应求、家庭病床建床率低,以机构护理为主、家庭护理为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年护理工作的推进。

3.4老年护理病床医疗保障覆盖率高、“看病贵、住院难”依旧存在

3.4.1从医保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是两大主要的医疗保险类型,占96.88%,达到基本全覆盖。

3.4.2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医疗保险将老年人非基本医疗照护、生活照护等列为“不予支付”的项目[3]。以2011年度12家医疗机构的老年护理病床平均住院天数142.47天来计算,病人除人均承担医保费用中的自负部分1519.59元外,另每人次住院人均还需支付生活照料劳务费约4200元;在家庭中,老年护理及生活照料的费用往往更高,对于平均2000元左右退休金为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有部分真正需要老年护理服务的老人,在一时难以入院的情况下,即使享有城保或居保等医疗保障,仍将养老院或民营医疗机构作为解决问题的无奈选择,从而加重了经济负担。所以政府一再在医疗、医保上给予优惠政策,老人们的“获益感”仍不明显,也难以快速扭转“看病贵”的现象。

3.4.3另一方面家庭护理效果不理想,费用又不能纳入医保,全部由老人承担。与身体状况相似的住院老人比较,享受的医保待遇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老人或其家属们常常借所患疾病急性发作的名义住进医院接受护理,为此造成医院滞留大量不愿出院的“赖床老人”,故而老年护理床位“一床难求”,“住院难”矛盾无法缓解。

3.5完善老年护理床位工作的一些建议

3.5.1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对承载着大量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资、服务岗位适当经费扶持、人员编制合理配置等,从而保证对老年护理服务的持续投入,不断优化布局、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内,是否可试点医保基金划拨,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专项资金,对一定年龄以上的、严重失能的、家庭经济实属困难的老年参保对象,在老年护理服务中产生的非医疗护理、生活护理费用,按参保人员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贴[4]。

3.5.2建立科学的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应是家庭照护与社区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首先:依托社区、居家为主,注重居家照护在老年护理服务中占主体地位,鼓励老人回归家庭。其次:机构护理为辅助。利用传媒的力量广泛宣传,让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服务功能。医护人员也必须走出去、主动下沉社区,尤其是目前已在部分街镇试行的“高龄老人居家护理费用医保支付”的情况下,更应以家庭医生制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以“老年护理服务”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3.5.3普陀区区域内已在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备案的民办医疗机构2家,核定床位数100张,均未被纳入医保范畴结算。为进一步避免资源浪费,应及时整合资源,合理开发辖区医护市场,将民办医疗机构的空置床位引入至老年护理病床管理中。

3.5.4借鉴国外经验勇于探索 引入时间储蓄。对参加家庭护理的非专业护理人员,如志愿者、义工等,由社区计量考核计入护理服务时间储蓄。借鉴义务献血的用血机制,时间储蓄可以支付自己及直系亲属的护理需求,将来年老或需要护理时,可以获得同样时间的照顾[5、6]。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2011,4.Http//

[2] 徐勤,汤哲.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J].人口与经济,2007;(2):6-12.

[3] 赵薇,郑树忠,彭佳平,等.上海市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建立的动因、风险与路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7):52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