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究的意义及价值模板(10篇)

时间:2023-08-11 16:55: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德育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德育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篇1

深入系统多角度研究老子的语言,调查研究老子故里汉语言的历时变化、老子语言在河南及中国的影响,为汲取老子的语言思想指导当今的汉语及语言研究,提高老子故里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老子文化的世界传播与影响,所以,对老子语言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在语言及汉语研究、文化挖掘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老子语言文化产品的开发利用也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一、老子语言文化遗产开发的主要思路

老子语言文化遗产开发研究,可以促进河南老子故里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有关老子著作《老子》中词句的流传,分析老子语言艺术特色、老子语言思想、老子语言哲学,调查其对老子故里言语的影响,从中汲取语言研究的指导因素,进一步促进哲学界、宗教界、语言学界对老子及其著述的重视,促进学者对老子故里语言研究的深入关注。

考察老子故里的语言变迁,老子故里方言的现今归属,从中探究以老子故里方言来读《老子》,制成光盘或磁带,便于远方游客对老子语言的有声感触。导游可用本地方言介绍《老子》中的名句,普通话解说,英语翻译;在每年的老子庙会中,开展对《老子》的普通话、鹿邑方言、英语的朗读、宣讲,针对不同游客开展不同语种和普通话鹿邑方言的导游服务。用有声《老子》宣传老子故里的文化,弘扬老子文化,促进老子故里语言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对《老子》中的相关词语句子的不恰当的阐释给予现代汉语阐释,以解除人们对《老子》的误解,以期在对《老子》及道教文化的国际传播弘扬方面给予语言支持。

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建祠一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在太清宫立有碑刻,除现存20通外,其他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及兵燹匪患等破坏现已不存在,但所幸鹿邑古县志尚录存有其他30馀通碑刻的碑文。同现存碑刻相对应,开展老子语言文字的对比分析研究是老子语言研究很好的切入点,碑刻语言考古与文献结合,也可为推论证明老子故里在鹿邑提供证据,对研究太清官兴衰史和道家、道教在历朝历代地位也能提供语言证明和依据,对开展宗教经济、李氏后裔对老子的拜谒也有重要意义。

二、老子语言文化遗产研究开发的创新性

根据鹿邑县志、行政区域划分的变迁、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情况,调查老子故里语言变迁,当今鹿邑方言归属的情况,普通话对老子故里方言的影响,在汉语言学及老子研究上,意义重大。调研分析得出: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老子故里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中原官话)河南方言片商阜小片的鹿邑点,老子故里方言的语音系统声母和普通话声母韵母数量基本一致,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有23个,有[v]音声母,韵母39个,üo[yo]与普通话有差别,o韵在韵尾常发成e。调类有四个,但调值与普通话不一致,分别为33、42、54、31,调型为中平、半高、高降、中降。变调多是双音节词中后一个音节,多变为阴平声,上声仅在上声前、去声只在去声后时才有部分双音节词后一音节变调,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常用双音节词后一音节常念轻声。运用老子故里的方音给周围群众讲述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故里民众感到格外亲切。其方言点语音变迁研究也为老子故里的位置定位提供了一定的语言证据。

研究老子语言在老子故里的影响、老子的语言思想对当代语言和汉语研究的指导是对老子文化传承的发展。老子在老子故里可谓妇幼皆知,在老子故里人心目中,形象清晰,人们可描述他的个头肖像、名言及词语,对启迪今人追求和谐的处世观、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老子的语言思想表现出辩证性、模糊性,突出语言的“信”,即“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提倡“信言”、“善言”。对语言的本质,老子用了一对很严格的概念来阐释:常道和常名,对今天的语言学家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语言学者余志鸿曾这样分析:“常道”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范畴”,“常名”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通称”。在老子看来,“常道”是元法用言语说得清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名”是事物具有的最一般意义的命名,如各种事物的客观存在。因此,老子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语言是通往道的途径,而不是道的体现。可以说得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为了说明这个理论性很强的抽象概念,老子把天地混沌的现象叫做“无”(不是“有无”的“无”,是作为宇宙的对立面提出的概念),把生育万物的宇宙叫做“有”。这样,“常元”和“常有”是同一客体对象――宇宙的混沌状态和有序状态的不同命名符号而已,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上位概念“玄”。“玄”即宇宙天地,它上面还有一个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玄之又玄”,表示宇宙和万物最基本的规律。老子时代就把语言放在最博大的时空界域考察。老子语言观对当代语言学综合语言系统内外因素研究富有启迪意义。

三、老子的语言研究与河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策略

篇2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022-02

在煤矿长壁开采当中,液压支架为工作面的主要设备之一,占工作面整体设备投资的60%以上,液压支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对于工作面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技术水平为国家煤机装备水平的完美体现。在长壁综合机械化的发展当中,每一次液压支架技术的改革与创新,都将推动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水平与技术的巨大进步,因此,液压支架架型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水平在技术发展当中的重要标志之一。

1 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

虽然现在常见的液压支架种类繁多,但是其基本共用方面无较大差异。在运行时,液压支架依靠乳化液泵站进行高压液体的提供,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对液压缸进行控制而完成移架、升降架以及输送机的转移等常规动作。在长壁开采的工作当中,通过主管路与各支架的并联形成多个独立的液压功能系统,而各个系统当中的液控单向阀与安全阀均设置在本架当中,操作阀则可以设置在邻架当中。

在结构特点与围岩作用方面,液压支架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掩护式支架;第二种——支撑式支架;第三种——支撑掩护式支架。参照支架部件的作用及功能,还可以进行四个方面的划分,其中包括:(1)对顶板以及垮落岩石所产生的载荷进行承受与传递的承载结构部件,例如掩护梁、顶梁、连杆、尾梁以及底座等;(2)提供支架执行动作时所需的液压动力系统,例如各种液压油缸;(3)对液压油缸的各种动作进行控制与操作、对支架工作所需要的特性提供保障作用的部件,其中包括液压管路、电控元件等控制元部件以及单向阀、安全阀以及操作阀等阀门;(4)实现支架的部分动作及功能的装置,例如推移、伸缩梁、防倒防滑、护帮等装置的连接件以及侧护板等。

2 液压支架设计与制造

通过我国多年来对液压支架设计工艺的持续发展,设计与制造水平已名列世界前茅,能够独立设计并制造多种架型与品种的液压支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条件下的煤矿开采工作,部分架型的设计与制造处于国家领先水平。尽管如此,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具体为:(1)目前我国液压支架在设计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其原因为模拟压架三维有限元分析以及平面受力分析方面的不足;(2)国际当中较为优秀的支架构件均采用70公斤级强度板或在制造当中加入部分80公斤级强度板,目前我国钢板曲强度比较小,无法满足这种制造工艺的要求。另外,对支架重量起到决定性因素的钢板综合机械性能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也比较显著;(3)支架的焊接工艺及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当前设计与制造中的需要,其原因为目前我国尚未研制出高强度焊丝,进而导致焊缝成型技术一直停滞不前;(4)采用聚氨酯密封的液压油缸,聚氨酯组成配方的可靠性较差,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聚氨酯“0”形圈在密封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采用软硬弹性的密封技术对立柱以及千斤顶等进行密封操作,效果较为显著;(5)电液阀的制造技术较为落后,对于阀门的加工以及使用寿命的保证方面不足,造成国产的液压支架一直无法获取重要的市场地位。

3 液压支架的设计要点

液压支架的组成包括顶梁、掩护梁、立柱、底座、四连杆机构、千斤顶、侧护板等基本部分,要遵从强度高、支护性显著、移架操作便捷、安全性强等设计原则。在长壁采集的工作面当中,液压支架作为重要的支护设备,要对采集现场的顶板起到支护作用,使得作业空间能够得到基本有效维护,并推移工作面的采运设备。

目前在液压支架的四连杆机构应用方面,均首选双摇杆技术,即以机架为底座,前后连杆即掩护梁均为连架杆,其通过对顶梁进行双纽线轨迹的运动控制,约束梁端距离的变化量,使得顶板的管理性能得到加强与提高,为重要的连接部件之一。另外,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当中,不同环境与条件下所使用的不同液压支架在四连杆机构方面也会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因此要进行区分设计,例如薄煤层的开采工作时,采用的液压支架在前连杆与底座铰接点位置上与其他煤层所使用的液压支架具有较大区别。大多数液压支架在对四连杆机构进行设计时,将减轻液压支架的重量以及缩小附加力作为设计方向,但是薄煤层开采所使用的液压支架在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四连杆机构的最小高度设计,目前解决方法为降低前连杆与底座铰接点,增加前连杆的长度以及缩小掩护梁的背角。另外,大多数液压支架的掩护梁背角均为60°~70°,前后连杆在长度方面差距不大,但是在薄煤层开采所使用的液压支架当中,掩护梁的背角应在50°以下,前后连杆长度比为1∶2或1∶4,在部分更薄的煤层开采当中甚至可以达到1∶5。

4 设计制造工艺的优化

由于液压支架在长壁开采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现代化的煤矿开采提供安全工作的空间,并且能够随着工作面的进行而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移动,满足煤矿开采工作的高效、安全的要求。因此,在对液压支架进行设计与制造时要进行质量方面的严格控制,可采用WCF-80优质板作为主要原料,增强焊前预热以及焊后的热时效处理,以此来提高焊缝的质量,采用锥刚性密封,部分关键的密封件采用进口原料,加强阀门的质量与使用性。另外,还要针对开采现场的施工面进行个性化液压支架的设计,使其在操作与工作当中更能适应当前的开采环境,加快开采效率。

5 结语

液压支架的设计制造工艺与长壁开采以及煤矿生产的企业效益密切相关,通过国外先进技术的引用、传统设计缺陷的改良、选择强度与质量更为优秀的原材料、按照工作现场的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此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增加液压支架的功效与使用寿命,推动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战秋英.综采液压支架电业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篇3

0 引言

关于移动支付价值网,严圣阳提出:“虽然我国移动支付价值链已经基本形成,但其功能较为单一,导致其实际应用价值创造不足,无法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对移动支付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现阶段的移动支付价值链应用场景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空间都较为有限,无法适应移动商务日新月异的业务创新以及未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杨国明提到:“现在已基本形成了由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硬软件提供商、消费者等构成的价值链。他们有着自己的资源优势,只有各方均良性运作才能实现各个环节的共赢。”

1 价值链、价值网的异同点研究

(一)移动支付的价值链

移动支付价值链主要由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消费者、商户等多个联接点构成,也指链内各个企业对用户需求进行预估,从而向用户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形成的协作关系。价值链各参与者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了其相应的不单一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平台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当然,随着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快速更新,其价值链也一直在完善的过程中,各种配套的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等正逐步融入移动商务产业链。因此本文认为移动商务的产业链目前应该包括规则制定层、应用层、技术提供层在内的三个层次,规则制定层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规范,应用层包括产业链得以运行的相关企业载体,技术提供层负责产业链日常运营所需的技术支持与维护。

(二)移动商务价值网

随着移动支付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其市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消费者对其的需求亦趋向更高要求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基于传统产业价值链分析下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已无法很好的诠释其特殊的价值增值作用。价值链的观点是一种线性思维,或许在外部环境变化慢、业务模式固定的行业可以解释其商业模式。但是,在市场环境变化迅速、经济表现极其活跃的移动支付行业里,产业链上各方主体的组织决定作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产业链上能够根据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及时作出调整,以更好的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成为占有较大优势的行业组织者。然而,传统的移动支付价值链理论思维却不能跳脱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关系以反映该市场状况。

(三)价值链与价值网的联系

价值网跳脱出以往价值链的单一机械思维,是价值链的集成显示。基于价值网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网内各方主体的长效优化运行机制为导向,打破经济活动依据价值传递先后顺序运作的形式,从而跨越价值链各环节间的屏障,使处于网内各个节点的不同主体都能按照资源最优化、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彼此相互融合与促进。进而,网内的各方主体不再只是努力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同时注重网内与其他节点的经济联系,形成相互联动的全方位价值增值模式,使得价值网成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加有效的促进资源进一步分配利用的重要机制。

基于价值网下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不再是单一的价值线性递增模式,产业链上、下游的经营主体。

2 价值网视角下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构建

在移动支付价值网中,消费者将作为整张网的核心,为其他集聚成网的链内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顾客需求将直接决定价值网内组织者的形成。网内企业只有持续自己的有效竞争力才能实现更多的价值增长。

其次,理论上来说,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服务商中每一主体均拥有成为网内组织领导者的机会和潜力。由此可见,价值网的织者必须以合作共赢为宗旨,协调移动支付价值网络中的外部网和内部网。具体来说,外部网主要由移动终端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平台服务商、网络服务商等共同组成,外部网担负着建立整个网络基础框架,维护网络运转的重要作用;而内部网主要由投融资机构、第三方服务商、商户以及消费者等组成,主要承担网内价值共享、流通的任务。价值网体系自发的将所有企业进行了分类,即构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移动通信运营商为组织全网运转的主体,它将整合网内有利资源,筛选适合各个作用节点的企业,如各种供应商,进入网络参与价值共享;而投融资机构和银行则是组织者的候选者,第三方服务商为协调者,上下节点分别是消费者和商户。

3 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虽有先进技术的支撑,但在产业链及其结构的整合上仍有欠缺,导致了技术方面的优势不能完全利用起来。从价值网的角度看,网络化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足以形成规模经济的效用,促进各主体改进仅上下游企业进行价值交换的模式,通过移动运营商甄选各种供应商,同时吸引银行、投融资机构和第三方服务商共同进入价值网,一起承担投资风险。而其中的商户和消费者,则在价值网的中心起到催发价值递增的核心作用。通过构建网状视角下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能够形成价值快速增长的机制,使得移动支付产业更加灵活而富有活力。

篇4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5.07.016

0 引言

大米加工方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在一些地处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的区县建立中小型大米加工厂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建厂的位置不同则米源、市场、成本等就会不同,那么如何选址才能使投资者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呢?

解决选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重心法、层次分析法、专家选择法等,但这几种方法在进行选址问题研究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单一,不能将多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本文选定免疫算法来构建大米加工厂选址模型。免疫算法是源于生物免疫系统的性质而衍化出来的一种智能算法。选择它是因为:免疫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寻优索搜索能力;能保证解的多样性;计算求解时采用并行搜索方式,保证解的准确性;同时该算法可以把影响大米加工厂选址的各方面如距离、运费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1 大米加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

1.1 问题描述

某县盛产稻谷,投资者想建立两个大米加工厂。假设全县水田较多的村有M个,需要将稻谷送到大米加工厂的量较大,这M个村简称M个需求点,在这M个需求点中估计出N个作为加工厂的备选地点,那么备选地点中在哪两个地点建厂最能使投资者的成本(包括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呢?

1.2 影响大米加工厂选址的因素

大米加工厂应建在谷源丰富、谷质优及交通便利的地方。通过分析,本文考虑的影响大米加工厂选址的主要因素包括:距离、服务量及运营费用。

(1)距离:指备选地点到需求点间的距离总和,且距离的计算采用两地点间使用的公路的实际距离。

(2)服务量:指备选地点能得到的稻谷总量。即备选地点服务范围内各村农户会将稻谷送到大米加工厂服务的数量。也叫需求服务量、稻谷量。

(3)运营费用:水、电、气费用、技术工人费用、管理费、设备维修保养费以及车辆的折旧费用等。

另外,我们还进行下面的假设:

(1) -个备选地点可服务多个需求点,但一个需求点只能被一个备选地点服务,不允许一个服务地点被多个备选地点进行服务。

(2)各需求点的需求量是已知的。

(3)备选地点的服务能力能够服务范围内客户的全部需求,即无服务量的限制、无库存容量的限制。

(4)总费用只考虑固定的大米加工厂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且建设费用已知。

例如,通过走访调研,可获得各备选地点到需求点的实际距离及稻谷量,如表1为其中一个备选地点的数据。

2 基于免疫算法的大米加工厂选址模型构建

2.1 免疫算法

免疫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免疫系统的智能优化算法,实现了类似于生物免疫系统的抗原识别、细胞分化、记忆和自我调节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系统应答性和自主性,对干扰具有较强维持系统自平衡能力。如果将免疫算法与求解优化问题的一般搜索方法相比较,那么抗原、抗体、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亲和度分别对应于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优化解、解与目标函数的匹配程度。

2.2 大米加工厂选址模型的建立

基于上节的分析及假设,根据免疫算法目标函数,大米加工厂选址的目标函数:

其中, 为备选地点与m个需求点(村)的距离与运输费率的乘积; 为备选地点对需求点提供的服务费用,等于备选地点的服务量与服务费率的乘积; 为备选地点在生产运营时水、电、气、设备维修保养费以及车辆的折旧费用。N={l,2,…,n}为备选地点的集合,Mj={l,2,…,m}为满足客户需求点的服务村的集合;zij为0-1变量,表示备选地点与需求点的服务需求分配关系,当Zij=1时,说明需求点i的稻谷由备选地点j进行加工,否则zij=0;ti表示备选地点到需求点的运输费率;dij表示从需求点到离它最近的备选地点的距离;F表示需加工的稻谷总量;f表示稻谷加工费率;Pi表示备选地点的平均消耗费用。

约束条件中的第1个保证每个需求点只能由一个备选地点进行服务,第2个确保需求点的服务需求量能被备选地点处理,第3个表示大米加工厂选址备选地点数量为b,第4个表示Zij、hj是0-1变量,第5个保证需求点在备选地点可服务的范围内。

2.3 大米加工厂选址模型求解

求解选址模型的步骤如下:

步骤1:初始抗体的产生。(初始抗体群的产生)将需求点看作免疫算法中的抗原,抗原数量为M,用1、2、…,m表示;从中选出N个作为备选地点,将备选地点看作免疫算法中的抗体,用b1、b2、…、bN表示。要在N个抗体中选出2个抗体作为与抗原进行有效结合,其中,抗体表示全局最优解,抗原为需解决的问题。设定种群数量为M的初始种群。

步骤2:计算抗体与抗原间的亲和力。亲和力用于表示抗体对抗原的识别程度,此处针对上述大米加工厂选址模型的亲和力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Fv为选址问题的目标函数,分母中第二项表示为违反距离约束的解给予惩罚,C取较大的正整数。

步骤3:计算抗体与抗体间相似度。在免疫算法中为了表示种群中抗体的多样性,引用了平均信息熵的概念。在选址模型问题上,平均信息熵表示:对备选地点求得解的平均相似信息量,在本文中表示种群个体的平均存活质量。同一抗体间不存在平均信息熵。其性质有平均信息熵越高,则种群多样性越低;反之平均信息熵越低,则种群多样性越高。本文中群体内有抗体N个,则有该抗体的平均信息熵H(N)为:

其中,Aij为第i个抗体与第j个抗原的亲和力,表示第i个备选地点是否能够需求点j的问题。当抗体与抗原的相似度越高时,则该备选地点作为大米加工厂建厂的概率越大。

抗体间相似度表示利用免疫算法选址模型求得的有效解与解之间的相似性的百分比的度量。相同抗体是相似的,相似度等于1。抗体间相似度Sij的公式为:

步骤4:计算抗体浓度。抗体的浓度Cv是群体中相似抗体所占的比例。用抗体浓度的大小来衡量抗体对抗原结合程度,抗体浓度也可作为抗体个体是否优质性的重要依掘。Cv的公式如下:

其中, T为预先设定的一个阈值。

通过分别计算N个抗体的个体浓度,则可得到Cx和Cy(x,y

步骤5:计算抗体被选择的概率。在生物群体中,抗体浓度较高时,免疫算法就会认为该抗体越容易被生物机体选择,因此较高的抗体可以作为全局最优解,抗体被选择的概率P的公式为:

在利用免疫算法求解选址问题中,求得优质的解是经过免疫算法的循环计算后储存在记忆库中并进行对比得出的,若该求得的解出现的频率较高,且于记忆库中在对比条件下具有优势时,则容易被免疫算法记忆库保留下来,作为全局最优解。若抗体被选择的概率较低,免疫算法则会放弃本次选择的抗体,继续寻找概率较大的抗体个体。

也就是说,通过计算N个抗体被选择的概率,假设是Px和Py最高,则说明模型求得的是全局最优解,x和y这两个备选地点可作为大米加工厂的建厂地点。

步骤6:计算期望繁殖概率。抗体的期望繁殖概率Q公式为:

其中,a为O

篇5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互联网日趋成熟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未来生活中,将各种产品设备融入网络,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的设想和憧憬已成为可能。而家居物联网因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技术实现难度不大、需求量大、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和研究前景而倍受重视,是整个物联网的最小集成单位。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出现,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智能家居上成为热门话题。家居物联网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可以说智能家居的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目前智能家居的技术在快速发展,但是还不是非常成熟,因此需要对智能家居进行深一层的研究,设计出符合目前家庭应用的模型。

1 智能家居物联网的概述

1.1 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基本架构

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可以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对家庭电器的控制、电话远程的控制、安全防盗自动报警、以及可设定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为用户提供高品位、环境适宜、安全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此外、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如图1所示:

在物联网的运用中,家居物联网系统是最小集成单位,同时也是实现统一融合的物联网网络的最小系统。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而对应家居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相似的可分为4层:(1)家居物联网的感知层:传感器、集成RFID识别等新型技术的物联家电终端、二维码标签以及通信模块等设备实现数据的采集以及信息的。(2)家居物联网的网络层:收集家居物联网的感知层上终端设备的数据并进行处理,使各个终端设备互联起来,同时实现对不同传输类型和协议兼容,是家居物联网的数据传输管道。(3)家居物联网的控制管理层:通过家居物联网的网络层来控制和管理家中的终端设备,可近似比喻为家居物联网系统中的客户端,实现人与家居物联网络各种终端的交互,实现互联世界对物理世界的操作,是整个家居物联网的核心部分。(4)家居物联网的用户层:是家居物联网的使用者,也是家居物联网服务的对象。

1.2 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基本功能

典型的智能家居具有以下功能: 家居安全监控、家电控制、家居管理、 家庭教育和娱乐、家居商务和办公,如图2所示。

家居安全监控模块:主要是家庭安防监控系统,在传统的安防系统上与网络互连,达到用户可远程监控的功能。

家电控制模块:把家电产品的控制集成到PC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随时网络控制家电的作用。

家居管理模块:对家庭的家居,通过连接设备,把传统的家居互连起来,达到随时可以网络控制家居的作用。

家庭教育和娱乐模块:与家庭影院、在线视频点播、电子游戏等功能集成,让家庭的教育和娱乐也是网络中进行。

家居商务和办公模块:可以在家庭办公,实现商务谈判,节省人们上下班时间,提供办事的效率。

2 智能家居物联网的简易模型设计

2.1 传统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的不足

传统的智能家居系统,它的功能基本上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对于硬件和软件的要求比较高,导致传统的家居物联网系统无法快速地普及的原因之一。

一套能够满足家庭应用的智能家居系统,一般都需要2万元以上的费用,而且外加设备的费用也不少,扩展性也不是很好,因此推广起来比较难。

2.2 Arduino环境和Yeelink平台的简介

(1)Arduino是一个开源的、拥有简单输入/输出的电路板,它沿用了Processing语言的开发环境且IDE(集成开发环境)完全免费开源。Arduino集成了许多单片机的底层代码,无需了解单片机的复杂底层代码,它只是通过简单而实用的函数就可以调用到各种功能,例如接受多种传感器传来的感知环境,通过控制马达、灯光和其它设备来达到用户的需求。这便为快速的实现简易的家居物联网提供条件。

(2)Yeelink是目前定位于做一个开放的通用物联网平台,它主要提供传感器数据的接入,存储和展现服务,能够为编程开发者、软硬件厂商提供一个开源的物联网平台,使得物联网开发者无需关心网络服务器实现网络互连的细节,就可以拥有驾驭物联网电子产品的基本能力,提高开发的效率和降低开发的难度。

2.3 基于Arduino环境和Yeelink平台的智能家居物联网模型的设计

2.3.1 硬件要求

(1)Arduino主板一个(Arduino UNO);(2)与arduino兼容的以太网板一个(以arduino官方开发的W5100以太网板为例);(3)若干传感器(以LED灯为例);(4)若干连接电线。

2.3.2 设计原理

本实验以yeelink为平台,采用yeelink提供的网页接口实现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对终端的控制。

为了方便实验的进行和条件限制,本实验主要实现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来管理控制与arduino 开发板连接的LED灯,从而实现远程控制。编写代码烧录进Arduino开发板,设定Arduino固定每个周期向yeelink服务器发出获取命令来获得传感器的当前状态,若需要改变arduino上LED灯的状态,只需通过yeelink提供的网页控制界面改变当前传感器的状态,当arduino在下一个周期发出命令,获取当前传感器状态,通过判断传感器状态已变化,则Arduino亦相应的改变LED灯的状态,从而实现远程控制。

如本实验arduino以每3秒为一个周期向yeelink服务器发出HTTP的get命令来查询对应LED灯的状态,若想点亮LED,则用户通过yeelink的控制界面发送HTTP的post命令更新LED灯的状态为“开”,当arduino在下一个周期时查询发现LED状态从0变为1的时候,则arduino相应改变LED的状态,LED灯便点亮了。同理,若想熄灭LED,用户只需在yeelink控制界面更新LED灯的状态为“关”,约3秒后便能熄灭Arduino开发板上的LED灯,如图3所示。

3 总结

以物联网为主要技术手段的新一代智能家居是实现家庭信息化、数字化社区的主要方式,已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智能家居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是很普及,但是随着家居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实施智能家居系统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人们对智能家居概念越来越接受等大环境下,家居物联网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是一个非常有市场前景的行业。

参考文献

[1] 张福生.物联网:开启全新生活的智能时代.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2] 林檎.智能家居:未来世界的家.中国青年科技,2006(2):48-51.

篇6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34-02

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工业遗产业已成为旅游业关注的对象之一。工业遗产有多方面的价值体现,这些价值经过开发才体现出来。工业遗产首先需要保护,其次才能考虑开发以实现其各种价值。现实中,在保护和开发之间经常存在着矛盾。本文仅就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开发进行讨论。

1 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更加受到重视。

1.1 文化价值的表现

工业遗产也可以称为工业文化遗产,蕴涵着工业文明或工业文化的重要信息,是人类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社会的历史文物,它本身具有文物价值。这种文物也体现出审美价值。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脉络,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很多工业时代的生产设备与农业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往往表现出结构复杂,制作精良,特别是还表现出相应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其本身也具有很强艺术设计品味。工业时代的生产遗址则规模宏大,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联密切。因此,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忽视这一宝贵遗产,就割断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就失去了城市一部分最重要的记忆。而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使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发掘,将使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也对预见人类的未来有深刻的意义。

1.2 经济价值的表现

抛弃工业遗产的内涵,从实物价值上讲只是微不足道的残值。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表现为工业遗产可以为人们带来经济收益。许多老厂房仓库等工业遗产可以用于展示或兼作他用,大型连片的生产遗址可以进行保护性开发,开辟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休闲场所、商务贸易场所。工业遗产的价值不仅限于此,因为工业遗产具有的文化价值,所以其经济价值是不能通过仿造来实现。因为工业遗产具有稀缺性,所以其价值会随时间而增值。

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于它具有的审美价值。工业景观可以形成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认定、保存有多重价值和个性特点的工业遗产,可以为现代城市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有个性的城市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现象。对于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而衰退的城市或地区,工业遗产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能够在城市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这种经济价值是普通地产不能替代的。

2 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很多城市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对工业遗产在拆除与保护、遗弃与利用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尽管近年来一部分工业遗产开始被列入保护之列,但是受法律保护的工业遗产项目仅占应纳入保护内容中的很小一部分。

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缺乏多样化的经营运作模式。将工业遗产开发成旅游区创意园区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如果这种形式过多,就难以获得合适的收益,最终还是不能使遗产得到保护。在近年来房地产开发的利益诱惑下,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的机会成本大增,这也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的突出矛盾。

文物的保护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工业遗产的保护也同样面临着困境。由于工业遗产有体量大、分布广、构建复杂等特点,对这些遗产的保护有技术上的困难。显然,不可能将所有的工业遗产保留并加以保护。我们需要研究什么是值得保留和保护的,应该以什么方式和形式保留。因此,在社会变革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工业遗产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3 成为文化产业链中重要文化资源的工业遗产

解决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使工业遗产成为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资源。

文化产业是提供精神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这些精神消费产品和服务可满足人们通过感官获得体验、愉悦、理解、回忆和共鸣等精神收获。通常文化产业的消费群体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提供的产品需要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产品能提供大量的反思机会。任何一种产业都需要资源,那么文化产业的资源之一就是悠久的历史传承,而工业遗产就是具备这种特点的资源。从工业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讲,单纯的将这些遗存实物纳入博物馆的收藏既不现实,也不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将工业遗产放在文化产业链中进行保护性开发,即在保护好工业遗产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将其开发成文化资源。

一个产业链中包含企业、企业间的供需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供需、价值的交换和空间分布等方面。这几个方面使企业形成群体结构。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工业遗产可以认为是产业链的上游资源之一。

工业遗产的特点之一是有宽阔的厂房库房等建筑,实际上,投入到文化产业中的工业遗产主要是这种资源。这些资源已经在文化产业链中形成几种成功的利用模式:

(1)LOFT模式。LOFT在牛津词典上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现在所谓LOFT所指称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LOFT的内涵是高大而敞开的空间,具有流动性、开发性、透明性、艺术性等特征。LOFT的这个含义发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纽约SOHO区,由艺术家们自发形成的一种形式。SOHO区原本是纽约的一个工业区, 二战后制造业衰败,纽约的艺术家们将废弃的工业厂房改造成生活空间和艺术工作室(即LOFT), LOFT成为集居住、创作、展览为一体的新型时尚综合体。LOFT充分发挥了工业遗产沉淀的文化价值,并实现了经济价值。

(2)工业遗产博物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运动中,催生了近现代工业遗址性博物馆,被视为一种工业遗产的保护模式而得到推广,并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主要有工业遗址遗物或工业历史博物馆。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工业原址上进行文化创意开发,重在保护工业实物,体现博物馆的史料价值、体验价值和科教功能。

(3)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主要由文化创意设计企业、网络信息技术企业等机构组成,形成产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创意产业园模式主要利用厂房建筑、工业空间布局。

(4)工业旅游。工业旅游是指对现代工业场所的参观,包括参观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比较完整的工业遗址,其生产设备、生产过程都可以成为旅游者参观的对象,这种旅游资源可以使人们回想当年的工业繁荣景象。以工业遗址为资源的工业旅游项目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的文化产业。

(5)公共文化空间。利用工业遗产建立公共文化空间,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保护了工业遗产,另一方面增也将工业遗产的人文内涵传递给市民。工业遗址可以建设成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活动场所。充分开发工业遗产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功能。

现实中,因为工业遗址有比较开阔的空间可以作为经营场所,并且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人们主要关注工业遗址的开发。工业遗址是不可移动和复制的文化资源。其它可以移动的物态工业遗产可以收藏到博物馆中保护,这些遗产也是文化资源。实现这类工业遗产可以通过创新进行重构,例如,开发系列衍生品、开发数字博物馆等,这类资源的开发模式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中,非物质工业遗产没有受到重视。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得到体现。多种旅游开发模式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了路径。

4 博物馆在工业遗产的价值开发中的作用

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政府和文博管理部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组织管理和技术方面,博物馆应该起到保护、研究、提炼、聚集和引导开发的作用。在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多重问题中,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开发的巨大利益增大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机会成本。工业遗产常用开发模式需要继续发展。博物馆应该在工业遗产开发价值方面多做工作,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使工业遗产产生更大的价值,探索新的开发模式,这样才能走出遗产保护的困境。

(1)工业遗产资源调查。博物馆应参与调查挖掘工业遗产资源,核查工业遗产资源的总量,列出资源明细,提高遗产保护的规模和管理的水平。

(2)资源保护。工业遗产保护需要研究、管理、修护。作出保护计划,对于有待于开发的工业遗产提出保护性开发要求。

(3)研究、整合与创造性开发。由于工业遗产蕴涵着了复杂的文化和历史,必须经过发掘整理才能是实体资源与文化现象结合起来。博物馆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引导作用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博物馆本身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将博物馆的这个特征与其他领域结合起来,将会创造无穷的财富。博物馆需要拓展通过自身的文化功能增加城市的凝聚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博物馆应该通过开发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并结合文化产业链来实现经济价值。

5 结论

通过对城市中的工业遗产重新进行梳理、归类,在合理利用中为城市挖掘出丰富的历史积淀,推陈出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保留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传承工业遗产蕴含的文化精神,既能为后世留下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的历史形象,也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工业遗产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充分认识到工业遗产的这一重要价值,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探索与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相结合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的模式是必由之路。通过创造性的挖掘,实现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姜振寰.工业遗产的价值与研究方法论[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9(4).

篇7

一、引言

目前,赠品促销已经成为市场促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赠品促销都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有些企业对于赠品促销存在认识的误区,促销赠品的设计和策划太过随意,投入了大量成本却得不到销售量的促进,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那么,怎样的赠品促销策略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呢?

本文针对赠品促销策略,构建了消费者购买意愿模型。将产品按享乐型和实利型划分,根据利益一致性框架理论,探讨赠品利益(享乐型或实利型)与产品利益的一致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此为现实中商家设计有效的促销赠品提供指导意义。

二、研究变量

1.赠品促销利益

促销能够对购买者产生刺激作用,是因为促销可以为顾客提供某些利益。早期的理论认为:节约支出是促销带给顾客的惟一利益。但是随着促销形式日益多样化、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成熟和多样化等因素的变化,该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面对同样价格的促销赠品,有些顾客更喜欢选择那些看起来、或使用起来更有趣的赠品;甚至有些消费者会主动放弃那些看起来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节约支出”利益的赠品,宁愿选择那些让他们感觉更喜欢的赠品。因此,有学者指出:促销带给顾客的,不仅仅是节约购买者购买支出的这种单一利益,而是包括一系列利益的组合(Hirschrnan and Holbrook 1982)。他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归纳出六种非常有代表性的促销利益:节约支出、品质体验、方便性利益、自我价值体现、探索、娱乐性利益。赠品促销作为促销的一种形式,理论上也应为消费者提供这六方面的利益。

2.利益一致性框架理论

Chandon, Wansink和Laurent (2000)把促销为消费者提供的这六种利益,归纳为享乐型利益(自我价值体现,娱乐,探索)和实利型利益(节约,品质体验,方便性)两种。并且提出利益一致性框架理论:促销的有效性取决于促销本身所传递的享乐型和实利型的利益本质,以及这些利益与所促销产品的利益(享乐型和实利型)的一致性。该理论对研究以享乐型和实利型分类方式划分的产品的促销策略,具有指导性意义。

3.感知价值

Zeithaml,Berry和Parasuraman(1990)将顾客感知价值定义为:消费者基于感知到的获得和付出对产品效用的总体评价。其中,“获得”是顾客期望从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所能得到的利益的集合;“付出”即消费者花费的成本(货币、时间等)(Kotler,1999)。对于赠品促销来说,顾客得到的利益的集合包括产品提供的价值和促销利益两部分(Priya Jha-Dang and Banerjee, Arindam,2005)。

4.感知质量

感知质量是消费者对产品整体表现的评价(Zeithmal 1988)。形成感知产品质量的依据有两种:产品内在表现和产品外在表现。内在表现指的是产品固有的属性;外在表现指的是在不改变产品基本属性的条件下那些可以改变的无形的属性,如:价格,包装、品牌名字或商店名字(Olson and Jacoby,1972)。Zeithaml认为:当消费者在使用和消费产品时,更多的依据内在属性评价感知质量;当消费者缺乏产品经验,或内在属性不好评价,或评价内在属性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和时间而消费者认为不值得时,消费者更多的依据外在属性评价感知质量。Jacoby(1985)对产品质量的研究发现,答题者最频繁的把品牌作为衡量产品感知质量的依据。在赠品促销中,以前使用过该产品的顾客会更多地从产品内在属性进行感知质量评价,而从未使用过该产品的顾客则更多地用品牌来衡量其感知质量。

5.感知价格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价格是为了获得一件产品而付出或损失的货币。理论上,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本来需要足够的价格信息来作为参考的,但是实际中消费者对真实价格的关心、意识以及了解的程度往往要小许多。消费者并非总是能够了解或者记住产品的真实价格,相反,他们将价格按照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进行编码(Dickson, Peter and Alan Sawyer.1985)。Zeithaml与Berry(1987)的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人群,其价格意识不同;对于不同的产品,消费者的价格意识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本研究中,考虑感知价格而非客观价格更加适合,此时感知价格可定义为:消费者从自己的价格意识出发,通过对比同产品不同品牌的价格,得到对某一品牌产品价格高低的感知。

6.购买意愿

意愿的概念最早是从心理学领域中借鉴而来,据Fishbein(1975)的定义,意愿是个人从事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经由相同的概念延伸,购买意愿即消费者从事特定购买行为的主观概率。Dodds,Grewal与Monroe(1991)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将购买意愿定义为,消费者试图去购买某种产品或品牌的可能性,他们认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者品牌的态度,加上外在因素的作用,构成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三、理论模型与假设

本研究理论模型及假设如图:

有大量的文献证明价值是消费者购买前因的一个重要因素。感知价值与购买意愿之间具有正向关系(Dodds et al.1991,Grewal,2000)。对于赠品促销来说,消费者的整体感知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产品感知价值和赠品促销利益。同时,赠品促销给原产品带来了附加价值(Priya Jha-Dang and Banerjee, Arindam,2005),赠品促销利益的存在会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假设:

H1:产品感知价值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强。

H2:赠品促销利益越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强。

H3:赠品促销利益越多,产品感知价值越高。

在诸多营销策略中,感知质量与价格是传统上学者们公认的感知价值的前因,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证明(Kerin,Roger A., Ambuj Jain, 1992;Boulding, William, 1993)。质量对应于感知价值中的“所得”成分,价格则对应于“付出”。我们可以得到假设:

H1a:产品感知质量越高,产品感知价值越高。

H1b:产品感知价格越低,产品感知价值越高。

产品或赠品作为一件物品,都可以划分为享乐型和实利型两种。 根据利益一致性框架,我们可以得到假设:享乐型赠品对享乐型产品的促销比较有效,实利型赠品对实利型产品的促销比较有效。即:

H4a:产品利益与赠品利益一致相比其不一致时,赠品促销利益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比较大。

H4b:产品利益与赠品利益一致相比其不一致时,赠品促销利益对产品感知价值的影响比较大。

四、研究展望及价值

本研究拟采取实验设计的研究方法。设计一个2(享乐型产品、实利型产品)×2(享乐型赠品、实利型赠品)的实验,即设四个赠品促销情境:享乐型产品搭配享乐型赠品、享乐型产品搭配实利型赠品、实利型产品搭配享乐型赠品、实利型产品搭配实利型赠品。结合国外已有的量表和中国的实情设计出问卷,收集数据,以此检验本文所构建的针对赠品促销的消费者购买意愿模型。本研究的结论将给商家带来启示:在设计赠品促销活动时,根据该产品的利益本质(享乐型或实利型),更多地搭配同样利益本质的赠品,才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只有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行为特征,其赠品促销策略才更能彰显成效。

参考文献:

[1]Chandon, Pierre, Brian Wansink, and Glies Laurent (2000),“A Benefit Congruency Framework of Sales Promotion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64 (October), 65-81

[2]Dodds, W.B., Grewal, D. and Monroe, K.B.(1991) “Effects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3):307-319

篇8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无形效益价值;数据包络分析;效益评价指数

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tangible benefits valu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F4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54-04

0引言

企业开发先进制造技术项目需要大规模投资,而且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具体包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柔性、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交货期、减少废品和返工、精简人力、改善工作质量、增强制造过程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提升企业形象、及时引入新产品和更新产品、提高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控制能力、降低工作强度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获得新技术知识和使用新技术等等。这些因素产生的效益除成本的降低可以在现有会计系统中有所体现外,其它效益都是不能直接货币化的无形效益,难以定量化分析,因此使得先进制造技术效益评价问题变得比较困难。

AMT无形效益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投资的主要目标和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对AMT无形效益的评价,有助于企业从长远的战略角度选择投资方向,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很多无形效益定量评价的方法。李春好等利用多目标广义投资效率模型和综合效用评价模型分别对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排序[1-2];宋金波等对AMS的技术创新优势的无形效益进行了分析[3-4];汪应洛等用可能性分布表示评价指标值,并对投资项目的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综合效益的评价结果[5-6]。但是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对AMT投资方案结果的分析,没有考虑投入因素对产出无形效益的影响。刘德学等利用C2R模型对AMT投资总体效益进行了分析,但并没有具体分析AMT投资的无形效益该如何度量,而且只对方案中输入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作了分析,并没有说明规模是否合理且怎样改进[7-8]。本文针对AMT投资特征,通过对DEA中的两个经典模型C2R和BC2联合分析,导出影响无形效益的主体原因,再以DEA的相对效率为基础,构造AMT投资的输入输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对偶理论,提出无形效益的价值是一种新型的影子价格的观点,从技术有效还是规模有效等几个方面分析AMT无形效益的价值,对AMT无形效益价值进行相对效率的评价,并给出了无效方案的改进方法。为AMT无形效益价值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分析工具。

1DEA评价模型

设有m个AMT投资方案,亦即m个决策单元:DMUr,r=1,2,…,m,每个方案均有n种输入和p种输出,DMUr的输入和输出向量分别为x=(x1r,x2r,…,xnr)T,y=(y1r,y2r,…,ynr)T,r=1,2,…,m,假定n种输入的非负权重向量为v=(v1,v2,…,vn),p种输出的非负权重向量为u=(u1,u2,…,up)。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们对AMT投资方案输入、输出之间的信息结构了解比较少或者它们之间的相互替代性比较复杂,同时也为了尽量避免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影响,所以,不事先给定输入和输出的权重,而是将输入输出权重看成是可变量,然后在分析过程中根据某种原则来确定。为了衡量每一个AMT投资方案的综合输入输出效果,定义AMT各投资方案DMUr的效率评价指数为:h==uyvx r=1,2,…,m

由DEA的弱有效性特征[10]可知,对AMT第k个投资方案的评价是一个在所有DMUr的效率评价指数hr都小于或等于1的条件约束下,寻找对DMUk最有利的投入项权重组合(v1,v2,…,vn),以及产出项权重组合(u1,u2,…,up),使得DMUk的效率评价指数hk达到最大的数学规划模型。因此构造评价第k个AMT投资方案的C2R数学规划模型(Ⅰ):max hk=uyvx

s.t.uyvx1,r=1,2,…,mu0,j=1,2,…,pv0,i=1,2,…,n(Ⅰ)

模型(Ⅰ)中,当hk等于1时说明相应的AMT投资方案的效率为相对有效。模型(Ⅰ)是一个分式规划,利用Charnes-Cooper变换[5],在模型(Ⅰ)中,令t=,ω=tv,μ=tu,从而将模型(Ⅰ)化为等价的线性规划模型(Ⅱ):max hk=μy

s.t.μyωx1,r=1,2,…,mωx=1u0,j=1,2,…,pω0,i=1,2,…,n(Ⅱ)

由于AMT无形效益的不确定性、难以度量及难以预测性,因此它是一种具有社会因素占主导特征的影子价格。模型(Ⅱ)中投入产出项的权重是生产内部价值的反映,根据对偶理论,相对于外部因素而言这种权重值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外部松弛价值的变化量,这种变化量恰好能描述AMT无形效益的影子特征。为了对AMT无形效益的评价,将模型(Ⅱ)的求解转化为对模型约束条件松弛变量的分析。写出线性规划(Ⅱ)的对偶式:

min θ

s.t.xλ+s-i=θx0yλ-s+j=y0λ0,k=1,2,…,ms-i0,s+j0,i=1,2,…,n;j=1,2,…,p(Ⅲ)

设ε>0是一个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10],针对模型(Ⅲ)考虑带ε的C2R模型:min θ-εs+s

s.r.xλ+s=θxyλ-s=yλ0,k=1,2,…,ms0,s0,i=1,2,…,n;j=1,2,…,p(Ⅳ)

其中,θ为投入比例变量,λ为第k个AMT方案的决策变量,s为与投入相对应的松弛变量向量,表示第k个AMT方案DMUk应减少的投入量;s为与产出相对应的剩余变量向量,表示第k个AMT方案DMUk应增加的产出量。令s=s+s,表示第k个AMT决策方案相应无形效益松弛量,由于ε>0是一个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根据对偶理论及模型(Ⅳ)目标值的要求,则必有0s/θ0。

模型(Ⅱ)假设投资函数存在固定的规模报酬,若在(Ⅱ)中增加了一个固定的变量ck使得允许规模报酬变动,即得到BC2模型(Ⅴ):max hk=μy-ck

s.t.ωx-μy+ck0,r=1,2,…,mωx=1u0,j=1,2,…,pω0,i=1,2,…,n(Ⅴ)

同理,为了评价AMT无形效益,将模型(Ⅴ)的求解转化为对模型约束条件松弛变量的分析。考虑如下对偶问题

min θ-εs+s

s.r.xλ+s=θxyλ-s=yλ=1λ0,k=1,2,…,ms0,i=1,2,…,ns0,j-1,2,…,p(Ⅵ)

模型(Ⅳ)可用来同时评价AMT无形效益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模型(Ⅵ)则仅用来判断技术有效性,因此,分析AMT无形效益时,将两个模型结合使用,就可以判断每个方案是技术有效还是规模有效,从而为方案的改进提供帮助。

2DEA评价的有效性分析

模型(Ⅳ)和模型(Ⅵ)可以视为一种生产前沿的非参数估计,可以利用一组实际的输入输出观测值(即DMU的输入输出值),构造出输入输出一切可能组合的外部边界(称为“包络边界面”)约束条件,使得所有的输入输出观测点均落在这个包络面内。下面的定理将证明,只有DEA有效(或DEA弱有效)的决策单元对应的生产点位于包络面上,即DEA有效决定了产出的效益是有效的。模型中的λk将各个有效单元生产点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有效包络面(即生产前沿的分段线性估计),该包络面描述了投入产出的AMT无形效益的价值,位于此前沿面上的DMU被视为DEA有效的,而远离前沿面的DMU为非DEA有效的。从多目标规划的角度看,如果以输入最小,输出最大为目标,那么生产前沿面就是以生产可能集做为约束集合的相应线性多目标规划的Pareto面,即数据包络面的有效部分。因此,利用DEA的有效单元生产点λ来评价AMT所产生的无形效益,判断投入的合理性,其结果是有效的。进一步可利用一种线性变换对于不合理(即非DEA有效)的AMT方案进行改进,也会得到DEA有效的AMT无形效益包络面。

由于利用模型(Ⅰ)与模型(Ⅱ)得到的最优目标函数值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模型(Ⅱ)来定义决策单元的有效性。

定义1若模型(Ⅱ)的最优值等于1,则称DMUk为弱DEA有效。

定义2若模型(Ⅱ)存在最优解ω*,μ*满足ω*>0,μ*>0,并且最优目标值等于1,则称DMUk为DEA有效。

根据线性规划对偶理论中的互补松弛性,对于模型(Ⅳ)和模型(Ⅵ),若存在带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的最优解,则有如下有效性判断的性质。

定理1设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模型(Ⅳ)的最优解为:λ*、θ*、s、s,i=1,2,…,n,j=1,2,…,p,则有:

()若θ*

()若θ*=1,s+s>0,则被评价单元DMUk为弱DEA有效。

()若θ*=1,s+s=0,则被评价单元DMUk为DEA有效。

证由条件知,模型(Ⅲ)和带有ε的对偶模型(Ⅳ)存在最优解,并且最优解λ*、θ*、s、s是模型(Ⅲ)最优解中使目标函数s+s达到最大的最优解,因此,若θ*0,由定义2,DMUk为DEA有效。证毕。

定理2设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若模型(Ⅵ)的最优解满足θ*=1,则决策单元DMU技术有效,否则,技术无效。

证明过程与定理1相似。证略。

由定理1的判定条件()可知,当θ*

定理3设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模型(Ⅳ)的最优解为λ*、θ*、s、s,i=1,2,…,n,j=1,2,…,p且θ*

证模型(Ⅳ)的对偶规划矩阵式为:

max μyk

s.t.ωx-μy0,j=1,2,…pωx=1,k=1,2,…,mω0μ0

设其最优解为ω*,μ*,且ω*>0,μ*>0。由线性规划的对偶互补条件,有:(ωx-μy)λ=0,j=1,…,p

因此:ωx-μyk=ωxλ-μyλ

=(ωx-μy)λ=0

现在对于任意C2R模型的生产可能集T里的有:

xλx,yλy

其中λ0,j=1,…,p,故:

ωx-μy=ωxλ-μyλ

=(ωx-μy)λ0

即(,)为下面问题的最优解:

(ωx-μy)=ω-μ,k=1,2,…,m

因此(,)为多目标规划的Pareto解,即(,)为DEA有效。证毕。

3评价指标的设定

由于AMT无形效益的属性具有不确定、不可度量等社会特征,因此DEA的投入产出属性需要具备完整性、可衡量性、可解构性、不重复性和最少性等,但DEA评价属性设置太多会增加模型的复杂度和结果分析的困难度,因此,在考虑评价目的以及确保评价指标之间保持相互配合与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将代表AMT投资的人、财、物三方面投入的资本额度,员工人数比率,技术人员比率,设备利用率等四个基本要素定为输入指标。将AMT无形效益最为典型的六个属性:系统柔性,产品交货期,产品质量,市场竞争能力,客户满意度,产品研发能力定为输出指标。

设m个AMT投资方案DMUk ,r=1,2,…,m,每个方案的评价指标设置相同。根据前述模型的假定,每个方案均有四种输入xir,i=1,2,3,4,有六种输出yjr,j=1,2,…,6,具体指标及其经济含义定义如下。

投入资本额度(x1r):表示在AMT的投资准备以及实施过程中,企业所投入的资金情况,该指标主要衡量企业对AMT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

员工人数比率(x2r):表示在AMT实施过程中,参与该方案所涉及各项工作的员工占全体员工总数的百分比,该指标衡量企业实施AMT人力方面的投入状况。

技术人员比率(x3r):表示企业在AMT方案的实施中,专业技术人员占该方案实施所需的全体员工总数的百分比,该指标衡量企业实施AMT的企业技术力量。

设备利用率(x4r):表示实施AMT利用企业设备的数量占企业全部设备数量的百分比,该指标衡量实施AMT,企业可以一次性投入设备的能力,该指标体现了企业对AMT的物力方面的投入状况。

系统柔性(y1r):表示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该指标表示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所能适应的变化范围,另一方面是系统对变化进行响应的难易程度。

产品交货期(y2r):产品交货期可以影响流动资金的占用、库存以及与库存相关的成本费用之外,还会影响对顾客的服务质量,对潜在顾客的吸引等。

产品质量(y3r):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产品质量好,企业形象也会跟着提升,企业可信度自然也会增加。该指标衡量产品合格率。

市场竞争能力(y4r):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以及在该行业中的地位,表示了相对于其他同行业企业而言的竞争优势。

客户满意度(y5r):顾客对产品以及服务的满意程度,该指标度量是否能够满足顾客需求多样化。

产品研发能力(y6r):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时间周期,该指标表示企业及时引入新产品的能力。

4实例分析

表1为六种先进制造技术投资方案DMUk 的相关指标数据,k=1,2,…,6,按照相同的目标和任务、相同的外部环境以及相同的投入产出指标原则,每个AMT投资方案即为一个决策单元(DMU),在这些数据中,方案的四个输入指标{xir}:投入资本额度,员工人数比率,技术人员比率,设备利用率是可直接量化的指标,输出指标{yjr}是代表AMT无形效益价值的六个产出属性:系统柔性,产品交货期,产品质量,市场竞争能力,客户满意度,产品研发能力,这些指标不可以直接量化,因此,通过专家评测采用10分制打分法对其进行打分,其中1为最差表现,10为最好表现,以此作为评价系统的初始输出指标值。

利用LINDO6.0软件,对模型(Ⅳ)求解,其结果见表2,对模型(Ⅵ)求解,其结果见表2所示,其中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取10-9。

利用表2和表3的数据,对六种投资方案的AMT无形效益价值进行有效性分析,并对那些无效的DMU方案提出改进措施,使得AMT无形效益的价值水平得到最优的提升。

4.1 无形效益价值的效率分析C2R模型中,θ=1,即无形效益的总效率有效,也就是说输入指标达到了最佳组合,而且得到了最大无形效益产出;θ≠1,即无形效益的总效率无效,说明输入指标存在资源冗余。BC2模型中,θ=1,即为技术有效,说明方案实施中,对于投入要素做到了有效地运用,以达到产出无形效益的最大化,其值越高表示其投入资源使用情形越有效。对于同一个决策单元,无形效益的总效率无效,但技术有效,说明这种无形效益总效率无效是一种规模无效。

从表2中的数据以及前述DEA有效性判断定理的结论可知,方案1、方案3、方案4、方案5中的θ=1,且对每个最优解λ*、s*-、s*+,都有s+s=0,所以是DEA有效的,即无形效益的总效率有效,说明如果将这几个方案的投入要素有机组合投入,可以达到最佳无形效益产出水平,每一个单位的投入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得出最大的无形效益产出;另外,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无形效益的产出也会增加一个单位。而方案2、方案6中的θ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方案2的θ=1,是DEA有效,而方案6的θ

4.2 无形效益价值的规模收益分析规模收益是用来表示某方案(即决策单元)的投入项和无形效益产出项之间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包括无形效益的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减三种情况。若存在λ,使λ=1,则DMUk无形效益的规模收益不变;若λ1,则DMUk无形效益的规模收益递减。

由表2中的数据可知,方案1、方案3、方案4、方案5的∑λ=1,它们的无形效益规模收益不变,达到规模经济,而方案2和方案6的∑λ

4.3 无形效益价值的投影分析由定理3可知,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按照变换公式:=θx-s=y+s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决策单元必定是DEA有效的。

从投入产出松弛变量的数据来看,在目前的规模下,方案6的投入还可以再减少,对于方案6做如下调整:

=θx-s=0.914826*95-5.173614=81.734856,

同理,=θx-s=0.914826*26-0=23.785476,=23.215386,

=75.015732。

同理可计算:=y16+s=7+0=7,=7.092394,=6,

=7.382725,=4.762871;=7.181349。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对于方案6,在现有规模的无形效益输出下,只要将投入资本额度,员工人数比率,技术人员比率,设备利用率分别调整为81.734856万元,23.785476%,23.215386%,75.015732%,那么在现有规模的输入下,具有无形效益特征的产品交货期,市场竞争能力,客户满意度,产品研发能力的无形效益价值分别可提高至7.092394,7.382725,4.762871,7.181349,系统柔性和产品质量的无形效益价值不变,而且使得投资方案成为有效决策单元。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本实例得到如下结论:方案2应该适当增加它的投资规模;方案6应该在投影量值的改变下,同时增加它的投资规模;方案1、方案3、方案4、方案5几个方案的投入要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组合,都将使AMT无形效益价值无论从规模效率还是技术效率方面达到最优水平。

5结束语

从文中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将DEA分析方法进行适当的变化,可以做到对AMT无形效益价值的定量分析和评价。文中将DEA最基本的C2R模型和BC2模型进行改进,充分利用对偶理论的本质特征,提出无形效益价值是一种新型的影子价格的观点,然后将这两种概念结合起来,从总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投影效益几个方面对AMT无形效益价值的效率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决策结果,并通过实例的计算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文中提出的方法为无形效益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李春好.先进制造技术选择的多目标广义投资效率模型[J].中国软科学. 2002,(8):73-76.

[2] 宋之杰,谷晓燕.先进制造系统技术创新优势无形效益评价[J].经济问题.2008,(10):37-39.

[3] 宋金波,戴大双,王东波,宋砚秋.基于人员因素的先进制造技术成功实施研究[J].科研管理.2007,28(3):19-25.

[4] 杜丹丽.先进制造技术的DEA选择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2):69-72.

[5] 李晓明,孙林岩,汪应洛,高杰.先进制造技术(AMT)应用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4):55-59.

[6] 刘哲,孙林岩,李延海.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2):87-88.

[7].刘德学.基于可能性理论的先进制造技术投资项目评价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5,(02X):19-20.

篇9

土家族所栖身的武陵山区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从地缘角度来看位于我国从西到东递降的第二梯台东缘与第三梯台西缘之间,正好处于被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视为中国原始文化的沉积地带之上。蜿蜒其间的湘西酉水流域是当今土家族母语音乐艺术及其原生文化存留的核心区域。基于土家族无字的文化环境,这些母语音乐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承载和延续着土家族的原始文化基因,潜化和孕育着这个民族的心理机制,陶养着这个民族的气质与性格,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已深深地渗入到这个民族生息繁衍的方方面面,使这个民族在其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鲜明而光亮的足迹。土家语摆手歌便是至今仍然活态存续在土家人民生活当中的众多母语音乐艺术之一。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土家山寨、田间地头,我们至今仍然可以透过土家语摆手歌的原始遗韵,触摸到土家族这一原生艺术形态所沉淀的丰厚的人文内涵。我们为之惊喜、感慨和痴迷的同时不禁心生困惑:究竟摆手歌何以让土家人民虽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涤荡却仍然执着的吟唱至今?它以怎样的艺术魅力使得土家人民如此地虔诚和痴迷?在此前的相关研究中,大多将研究的焦点投放在与之相伴的摆手舞上,而真正触碰到摆手歌艺术特征及其人文价值的实为鲜见,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用来吟唱摆手歌的土家语言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都是不明其意而成为研究的瓶颈。要真正研究摆手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人文价值就必然要结合土家族语言与其音乐的关系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发现经由土家梯玛口传心授而代代承传至今的摆手歌的浓郁的艺术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从而为研究土家族音乐艺术更深层次、规律性的问题,尤其是土家族母语与其音乐艺术之关系问题,为真正进入到土家族音乐艺术的历史深层去发见这个民族心灵深处的问题打开全新的研究领域。文章试从这个角度对土家语摆手歌的内容与歌词形态、音乐本体特征以及积淀的人文内涵略述管见,以求教方家。

一、土家语摆手歌的内容与歌词形态

摆手歌,土家人又称之为“舍巴歌”,用土家语念作“se53 pa21 ko55”,是土家梯玛或掌坛师在本民族特有的民俗“舍巴日”当中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千百年来,它与土家摆手舞相生相伴,以史诗般的结构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唱诉了土家族的民族历史,歌唱生存和劳作,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渔猎采集、刀耕火种、蚕桑机织、古代征战和神话传说等广泛而丰富的土家社会生活内容,以致于在其繁盛时期形成了“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1]的盛世景象。

摆手歌以其表现的内容又有大、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主要唱诉了土家族先民和族人的杀伐征战,歌颂的主体是民族英雄。其依据摆手舞蹈的进程又分为祭祀歌和伴舞歌。其中目前存续的祭祀歌主要有《长玛辞》、《短玛辞》、《惹撮辞》、《梭尺卡》、《嘎麦尼》、《嘎麦嗡》等,所对应的大摆手舞主要为“摆甲祭祖”“闯驾进堂”“祭八部”“扫堂纳福”等祭祀场景。伴舞歌则依据摆手舞的内容和动作进行演唱。跳农事舞蹈时则演唱与农事相关的时令、季节和农事等;跳军阵杀伐舞蹈时则演唱先民的征战和民族英雄故事如“将帅拔铺”等;跳渔猎舞蹈时则演唱猎事猎神等。

(一)歌词的结构形式

土家语摆手歌以自由体长诗的结构形式唱颂了土家族的民族历史、、生产生活、伦理道德和宇宙观念等内容。其结构当中既有叙事性的长诗,又有依据摆手舞的动作而演唱的零散的短歌;歌词既有约定俗成的固定唱词,也有随兴而发的即兴创作。在歌词语言的句式结构方面,土家语摆手歌大量地运用了对偶、排比和重复句式(见谱例1)。

谱例1 土家语大摆手歌《梭尺卡》(部分)

“me55 ni21 nie55,si55 pau55 jia21;

tshe35 ni21 nie55,ti53 pau55 jia21;

zo53 ni21 nie55,xu55 pau55 jia21;

se53 wai53 nie55,se53 khu53 sa21。” [2]

这首祭祀类大摆手歌的句式结构便是土家语当中典型的排比句式。土家语摆手歌的典型结构形式结合其口语化的语言特点,使得土家语摆手歌读来自由活泼,为土家人民通俗易懂,充分体现出“土家族古代诗歌的固有特点”[3],同时在唱颂的时候也是风格独特,虽然篇幅浩繁但唱者始终是吟唱相和、虔诚执着,而土家民众更是与之歌舞进退、兴味盎然。

(二)歌词的语音和语调

语音和语调是语言学当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其中语音所包含的属性与歌唱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般而言,“声音在音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的自然属性”[4]。因此,土家族母语语音的自然属性必然成为土家语摆手歌演唱时其音乐特征生成的重要基础。但是,语音还包含了另一个重要的的属性即社会属性,也有学者称之为语音的社会性质。这种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每个民族甚至各民族的各个地方方言都有它自己的语音特征”[5]。由此看来,对于带有明显的表演主体色彩的土家族梯玛而言,其演唱的音调与声腔的音乐特性必然呈现出“一定社会文化规范下的意义属性”[6],即包含土家族历史文化、社会习俗、民族心理在内的多重意义。同时,土家语歌词的语调也是研究摆手歌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土家语言的4个基本的声调:高平调、低降调、高降调和中升调,其对应的调值分别为55、21、53、35。这些声调及其调值,是土家梯玛在唱颂土家语摆手歌的时候所采用的音程关系和旋律形态的重要依据。作为一种有声调的音节语言的土家语,其声、韵、调本身所具有的语言特性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摆手歌的音乐特征。因此,土家族所特有的这种在艺术上已相当成熟的叙事性长篇古歌,在用土家语演唱或是吟诵的时候突出地体现出自身固有的节奏和韵律特征也就有因可循了。

(三)歌词的特殊修辞

在土家语摆手歌的歌词当中,具有最典型意义的修辞手法是“三音格形容词和四音连绵词”[7]的运用。这两类词汇在土家母语当中非常丰富,并且使用广泛。其特定的语音结构所包含的意义以及表达功能,都有它鲜明的独特性(见谱例2)。

谱例2 土家语摆手歌中的《农事歌》

“tsen55 je53 jie35 liau53 me55,qin55 qin55 tshan55 tshan55 jie21 liau55。

……

si55 je53 jie35 liau53 me55,wan55 pa55 nian21 nian55 qi55 qi55 qie35 khe55 jie21 liau55。

u55 je53 jie35 liau53 me55,tso55 khu55 kan55 lai55 lai55 jie21 liau55。

lu21 je53 jie35 liau53 me55,khuai35 tshung55 ka21 ka21 jie21 liau55。

qi21 je53 jie35 liau53 me55,jan21 wen55 lan21 lan21 jie21 liau55。

pa55 je53 jie35 liau53 me55,lan35 lan35 li55 tung55 jie21 liau55。

jiu53 jen53 jie35 liau53 me55,khe55 khe55 li55 ti53 jie21 liau55。……”[8]

以上这段土家语摆手歌词中的“kan55 lai55 lai55”是典型的ABB结构形式的三音格形容词;“qin55 qin55 tshan55 tshan55”是AABB重叠式的四音连绵词;“khuai35 tshung21 ka55 ka55”、“jan21 wen53 lan21 lan21 ”则是ABCC主从式四音连绵词;“qi55 qi55 qie35 ke55”、“lan35 lan35 li55 tung53”、“khe55 khe55 li55 ti53”则又属于AABC结构形式的四音连绵词。这些三音格形容词和四音连绵词的词义是依靠其3个或4个音节来共同表达的,只有当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摆手歌歌词之所以有丰富的结构形式是因为词义构成方式的差异导致其词义组合类型的多样性。这样的特性使得土家语摆手歌在表达特定对象或内容的时候能够惟妙惟肖地描摹事物或人物的形象和情态,让听者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方面产生通感作用,从而收到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修辞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了土家人的真、善、美。这些独特的修辞手法及其产生的修辞效果也是土家语摆手歌让人听来顿觉原始古朴、韵味悠长的重点观照之处。

二、土家语摆手歌的音乐特征

针对土家族无字的文化环境而言,土家语摆手歌的母语歌词方面的特征必然会影响到其音乐本体方面的特征,同时,依据摆手歌演唱主体的特性又反过来会赋予其母语新的表达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对具有代表意义的摆手歌“嘎墨请”的分析来阐明土家语摆手歌母语本体与其音乐本体之间深切的关联。“嘎墨请(gaf mer qinv)”,是土家语请祖先的意思。其中,“嘎墨”即祖先,因土家语语法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动宾倒置,这与现在通行的汉语语法刚好相反,故土家人称“请祖先”为“嘎墨请”。“嘎墨请”属于大摆手歌中的祭祀类歌曲,采用土家语演唱。正因为如此,“嘎墨请”以其特色浓郁的艺术韵致成为土家族原生态音乐艺术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音调结构

关于民族民间音调结构、声腔的研究,著名学者江明惇先生提出了“三个音的旋律是调式音列最初形成的最简单的形态”[9],蒲亨强也指出“核腔是在民歌音乐结构中,由三个左右的音构成的具有典型性的核心音调”[10]。这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三音列在土家族音乐当中是相当常见的。土家语摆手歌的音调结构更是以“la do mi”三个音构成的五度三音列的音调结构模式(见谱例3)。

谱例3

从谱面上的字音对照分析就会发现,整首歌曲的旋律音都由“la do mi”3个音为骨干构成,全曲都在五度框架以内,构成了五度三音列的音调结构。形成这样的音调结构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家族“嘎墨请”是由梯玛用土家语言并通过唱颂的方式口头传承而形成。在这里,我们参看国内著名土家语研究专家同时也是土家文创制者之一的叶德书教授,根据其50多年在土家族地区调研的基础上创制土家族文字时对土家语调值的分析示意图就清楚了。

图1《土家语调值分析示意图》[11] 由上图所知,土家语的语音语调是在五度范围以内,其语调结构为一度、二度、三度和五度的结构。但是,其调序却与现在通行的普通话截然不同而是按照高平、低降、高降、中升的顺序排序,用土家族文字的声调符号相应地记为“x”、“r”、“v”、“f”。所以,用土家语唱颂就使得梯玛在演唱时不会刻意追求绝对音高,而是在即兴演唱时自然地将土家语言的语音语调揉进“嘎墨请”的音调当中,再加上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以及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得“嘎墨请”以原生态地形式保留至今,形成现在的相对固定的曲调和内容。这样看来,土家语摆手歌所显现出来的音调特色,只要与其土家语的声调加以对照就一目了然了。

(二)旋律形态

有了以上在音调结构上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就能够深入地发现“嘎墨请”在旋律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旋律的音程结构、重音的安排以及特性节奏三个方面,而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特征就在于其母语歌词的韵律直接影响到了摆手歌音乐的旋律形态。

“嘎墨请”旋律进行当中的音程结构是与诵读土家语的时候所运用的声调韵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谱例3当中用土家语演唱的“拿动请列得克派哟”其声韵调用土家字母文字依次记为“lar dongf qinv lier dex ker paif yor”,字音对照分别是“低降、中升、高平、低降、高平、低降、中升、低降”的声调,这与其在旋律音上的音程度数是何其的相似,其后面的乐句无不呈现出这样的现象。太多的这种看似偶然的现象集中在一起就呈现出土家语的语音语调与摆手歌在旋律音的音程结构上的内在的必然。这里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在读“嘎墨请”当中用汉字记音的土家语歌词的时候,要用西南官话的声韵调来解读。原因在于西南官话的调值与土家语的调值相近,并且二者的调序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用普通话来念唱“嘎墨请”,那么其风格特色就会因为二者调值调序的差异而相去甚远了。这也是众多的研究者所共识的土家语摆手歌听来是如此的质朴和谐却又难于记谱演唱的根源所在。

(三)重音的安排

重音的安排也是土家语摆手歌旋律风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往往在演唱表示动作的词语和表示修辞的词语的时候强调重音。如谱例3当中的“拿动请列得克派哟”、“金斗银斗住把莫耙,银楼马楼住没把莫扎”这两句歌词,当土家掌坛师唱到“派”、“金斗银斗”、“银楼马楼”的时候都会很自然地在语气上给予重音,而这些唱出重音的位置不一定都位于音乐的强拍位上。究其根源,这又与土家族语言语法结构当中的动宾倒置和注重修辞有着直接的关联。土家语当中的动宾结构相对于汉语而言其动词位于宾语之后,在语言修辞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往往选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概念化的对象,歌曲中所唱的“金斗银斗”、“银楼马楼”是土家人心目中富庶安逸的地方。这样的修辞特点能惟妙惟肖地描摹事物或是人物的形象、性质和情态,收到几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修辞效果,从而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土家人的真、善、美,同时也突出地反映出土家人的一种思维特点,而这种思维特点又通过其音乐艺术极其生动地显现出来。故而在演唱的时候,它强调的是土家语言的逻辑重音要与“嘎墨请”旋律中音乐情感的重音相一致,这就使“嘎墨请”的旋律既古朴神秘又和谐生动,让人听来不禁耳目一新而又回味悠长。

(四)调式特点

在调式方面,“嘎墨请”更多地体现出类似羽调式的结构特点。以(la dol mi)为骨干音,歌曲的结束音以羽音作为调式主音。但在具体演唱的时候,这个调式主音要略低于其绝对音高但又不是通常的半音关系。究其原因并非掌坛师们故意所为,而是在“嘎墨请”的结束音的位置所对应的歌词的语调往往是土家语声调当中的低降调r,这在文中的谱例当中已经一目了然。而这也正是“嘎墨请”独特的艺术韵致之所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五)前紧后松的特性节奏

类似切分节奏型的前紧后松的特性节奏的大量运用也是摆手歌音乐本体的一大突出特征。这种特性节奏类似于音乐理论当中的切分节奏型。但是,在土家族的日常生活当中使用母语的时候却没有这样的特性节奏表达方式。这种特性节奏频繁出现的原因何在?这个疑问我们通过查阅众多古文学家的考证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即双音节节奏是古诗词的一大共性特点。知名古文学者周耘更是指出“这种节奏型从音乐的角度可以称为轻重格节奏型,具有古老音乐特征”[12]。这样的研究论断与前文所提到的“土家语摆手歌读来自由活泼,为土家人民通俗易懂,充分体现出土家族古代诗歌的固有特点”恰好吻合,相互印证。

(六)句式结构

摆手歌所唱颂的歌词结构宏大,从总体上来看这种民族语言口语化的句式较自由,乐句的长短主要依据掌坛师念唱的内容和情绪而定。谱例3这首“嘎墨请”的句式结构总体看来是问答式的结构,依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多次问答。演唱的节奏前紧后松,节拍采用1/4 2/4 3/4的混合拍子。问句简短精炼,往往采用完全重复或是变化重复句式以加强语气和情绪,答句的结构则稍显自由,往往依据回答的内容和演唱的情绪将答句一气唱完,并且常常采用排比句式对所回答的内容从不同的视角加以修辞,从而更加生动地表达出内心真切质朴的情感。这种重复和排比句式并非土家掌坛师刻意而为之,而是土家母语句式结构当中的“铺叙”,它往往用排比的方式从各个角度来描绘对象或是表达某种意思,并籍此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内心的情绪情感。这种特点在土家语歌曲当中体现尤甚,虽然也是较自由的结构,但是具体到上下两句却又是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多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式进行。这种变化重复也仅仅限于句尾之处,其中的“克派”与“克在”、“把莫耙”与“把莫扎”仅仅一字之差,但也正是同样都表示“歇”的意思的“派”、“在”、“耙”、“扎”这4个位于句尾的土家语同义词,其意义虽大体相同但感彩及其语境又具有细微的程度差别,也正是因为这种细微的差别才能够更加细腻地表明演唱的情感和色调,由此营造出土家语摆手歌“嘎墨请”独特的意境和韵味。这也是整首土家语摆手歌虽然多次使用重复句式但听来仍觉古朴生动且富有韵致的原因之一。

(七)演唱形式

土家语摆手歌的演唱形式往往是由梯玛或掌堂师领唱与土家民众和唱的一领众和的形式。谱例3这首“嘎墨请”属于大摆手舞当中的祭祀类歌曲,一领众和则是众人演唱问句梯玛或掌坛师演唱答句。展现了土家人民在摆手活动中祭祀祖先的隆重而又虔诚的场面,将土家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的朴实虔诚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些饱含着土家人至真至善情感的古老质朴的曲调和祭祀祖先时候的隆重虔诚的场景将人们带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在土家人的心里,那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一个人神共栖的天堂。

三、土家语摆手歌的人文价值内涵

所谓人文价值,它应当是人类创造的、具有精神指导作用的并以尊重人性为本的价值理念。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民族音乐的人文价值“直接牵涉到民族音乐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之间的一系列关系问题,而这些关系又都是以精神文化的方式曲折地反映出来的”[13]。在土家族无字的语言文化环境下,土家语摆手歌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包涵了土家民族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性格、智慧以及土家人对生命、生存状态的追问和诠释。这些丰厚的人文价值内涵必然通过其艺术特征这一外在形式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这些人文价值涉及到土家族精神文化、社会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一)从社会文化角度反映出来的调适价值

杨民康先生在其《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一书中论及歌舞音乐的文化功能要素时指出“人与舞乐文化之间关系具有两重性”[14]。同样道理,在土家语摆手歌的表演活动中,人的主体性是从他是民间音乐文化符号——摆手歌的创造者这一方面反映出来,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们在获得文化的过程中又受到音乐文化符号——摆手歌的影响,我们也可以视二者为土家族同一社会文化集合体的两个方面。在现代文化较少触及到的地处偏远的土家山寨,在以族结寨而居的土家社会,土家语摆手歌仍然是土家民众之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互动、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成为连接人们情感的纽带。它可以协调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将土家人民代代流传和积淀下来的率性纯真、谦和礼让的古朴民风和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以及百折不饶、顽强坚韧的生存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劳动者的心理与行为。同时,在其《扫堂歌》的演唱内容和表演形式上还突出地反映出了土家族“苍天终会开眼,善恶总有报应”[15]的社会正义观念,执着地传递并弘扬着土家民族耿直忠厚、惩恶扬善的二元道德观念,在土家族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构建了一幅和谐、乐观、友爱、互助的土家风情画卷。

(二)从物质文化角度反映出来的凝聚价值

任何一种原始的艺术形式就其直观而言都带有祭祀怡神的意蕴。然而,这些原始艺术形式最终所指向的无一不是人类祖先所面临着的生存与繁衍这两大首要的、根本的问题,而其中生存又是首要的、核心的问题。因此,从物质文化角度来看,作为土家语摆手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事劳动歌所蕴涵的人文价值就突出地反映在了物质文化层面上的凝聚价值。土家先民要在恶劣的环境下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仅靠个体单独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根本的愿望和需求,这就需要在群体性农耕生产活动中集合起种族最大的群体力量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这些农事劳动歌唱诉了一年当中各种农活的基本做法,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到集麻纺纱的手工劳动,纵横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风格注重写实叙事同时又不乏浪漫玄想。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现实面前,这些农事劳动歌便理所当然地发挥了这一最重要的凝聚价值。它集合起族群的力量,愉悦着劳动者的心理,传递着族群生产劳作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凝聚与协调正是通过土家语摆手歌的演唱内容和一领众和、歌舞同步的表演形式得以实现的。这种兼具经济和社会两种功能目的的土家族原生音乐艺术隐含了各种有关土家民族农耕生活和民间习俗等内容,其风格特征中所具有的浓厚的土家人民生活气息和山野韵味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从精神文化角度反映出来的娱情价值

土家语摆手歌具有“族群的原生性文化”[16]所共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却依然能够保持初创时期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状态。这种原生音乐经由土家梯玛和民众执着且虔诚地歌舞唱和之后被赋予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人文文化。由于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处的特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经过历史积淀在土家语摆手歌当中的原始文化因子,至今仍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土家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土家语摆手歌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涤荡,但流传至今仍然保留了固定不变的人类来源歌、民族迁徙歌、农事劳动歌和英雄故事歌4个主体部分。其中人类来源歌、民族迁徙歌和英雄故事歌3个部分至今仍然是土家族自古以来所信奉的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的集中观照之处。我们可以从这3个部分的艺术特征中真切地感受到在土家人民社会生活当中积淀下来的浓厚的巫风色彩,并由此触摸到土家人民内心深处人神皆乐、虚实相融的情感世界。在土家语摆手歌当中与对祖先神灵的恭敬所对应的是在农事劳动歌部分对人的本性与现实劳动生活的激越高唱。它将土家民族的道德伦理、劳作规范和文化习俗等内容通过鸣锣打鼓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或助兴鼓励,或批评表扬,其间疲劳得以消除、民众得以娱乐皆在这嬉笑挖苦、取笑逗乐当中了。

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文明的进步,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特别是强势文化的扩张,土家人心目中的神灵观念渐呈淡泊之势,其精神文化当中娱情的重心也由娱神渐渐转向娱人,虽然娱神的程序内容与表演形式留存了下来,但潜藏在艺术特征之下的民族文化心理已是少了几分敬畏与肃穆,却多了几分轻松活泼与幽默诙谐的歌舞情趣。

土家语摆手歌具体在何时形成因其年代久远已是无从考证,但其演唱的内容和形式集中体现了土家人民群体的智慧,个性鲜明地展现出土家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和百折不饶、顽强坚韧的生存信念。自古以来,歌中所蕴涵的丰厚的人文价值陶养和潜化着土家民族的心理和习性,规范着土家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这一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的文明世界艰难而又执着地向世人闪烁着那一道道远古的文化幽光,使人们感到神秘而又韵味悠长。然而,在经历了当下乃至将来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后,土家语摆手歌是否仍然能够继续回荡在这武陵酉水之间,沟壑坡地之上?这将是足以让众多的学者们为之忧虑、为之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2][8]田发奎.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锦[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7,10:2023.

[3]彭勃,彭继宽.摆手歌[M].长沙:岳鹿书社,1980,12:4.

[4]郑茂平.声乐语音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4:30.

[5]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59.

[6]同[4].

[7]叶德书.土家语研究[M].吉首:吉首大学湘楚文化研究所,1995,10:85109.

[9]江明.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2:264265.

[10]蒲亨强.论民歌的基础结构——核腔[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3):4246.

[11]叶德书.土家·汉双语读本[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4:5.

[12]周耘.荆楚遗风——跳丧[J].文艺研究,1990(4):125.

[13]杨民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4:59.

篇10

党的十明确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我们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践行要求。然而,当今德育课程发展与创新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审视德育课教学大纲、文件和德育教材以及评价体系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解决的对策对于当今改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和更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的时代必然性

(一)当代少数大中小学的学生出现价值困扰、价值混乱及原因

当代少数大中小学的学生价值观出现混乱、困扰,是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德育课程和教材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1.传统文化和西方观念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观念仍然渗透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西方意识形态及其价值观对大中小学学生的渗透,信仰受到动摇,社会思想文化问题丛生,道德下滑的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价值观在培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上不合理,脱离学生实际,没有层次性

德育课程内容设置只注重学生共性发展的要求,较少根据学生的思想接受能力和社会经历的差别进行分层对待,这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削减了,还妨碍了学生个性化和主体性的发展和发挥。同时,德育培育内容和方法单调,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

不少父母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轻视孩子的社会道德教育,进而影响了子女诚实守信品质的养成。家庭的过分溺爱容易使子女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孩子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对他人冷漠,不懂得公平和平等的实际意义,不能很好地融人社会和集体的生活。

4.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德育课程和教材体系还不够完善

德育课程授课的单一模式影响着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德育课程培育方法和小中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还存在一定背离。很多学生感觉自己从小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离自己很遥远,没能融人到自己的生活中。社会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育不够强化。

(二)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呼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

1.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变化

当今世界呈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必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们自身的思想观念与内心世界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它又将影响、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德育课程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把握时代的脉络,贴近时代生活。

同时,在价值多元化时代,成人世界的道德失范,网络文化对德育效应的冲击,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多元化和变幻不定等因素,迫使我国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文件对德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必须作新的安排和调整。

2.我国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的局限性

问卷调查显示,99%的教师认为,我国德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的“政治色彩”很强,党和政府把德育课程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阵地。同时,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对德育课程和教材体系,不分年龄段,不考虑实际情况;目标和要求一味地拔高,空话多;设计大、中、小学校各阶段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情感、知识、能力等的不同,出现“小做大,大做小”现象,缺乏针对性与合理性。同时,我国德育课教学大纲和官方文件在德育课目标定位上表现为远大性、过高性;同时教育内容表现为“高、空、假、全”特点;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实践和“活动”的重要性。调查显示,98%的教师认为应改变德育教学大纲和相关文件的过时理念和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的问题

(一)从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1.德育课程目标问题

(1)德育课程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节。问卷调查显示,99%的教师认为,所设置的德育课程的内容政治性色彩很浓,真正的德育n程内容很少。以往德育课程的内容偏向泛政治化方向发展,德育课程为宣传意识形态服务。建国以来我国德育课程价值导向总体上一元的,德育课程以强调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旋律”,这是与当时一元社会的特征相适应的,大纲在目标定位方向上体现了我国思想品德教育的政治化、成人化倾向,学生的个体价值、主体性则很少获得应有的地位。

(2)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中也存在忽视学习主体需要的情况,问卷调查显示,98%的教师认为,在设计德育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较多,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较少。

2.德育课程内容问题

(1)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规定德育课程内容存在一些背离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目前面临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急剧变迁,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传统一元社会的价值观念受到多元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因此,学生对主流价值观有抵触情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中被学生接受的不多,价值观异化呈蔓延趋势。

问卷调查显示,91%的教师认为,一提到德育课,就有人认为是政治教育或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以前的德育课程过多地注重社会,而忽视了德育课程的个体发展功能,不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的道德主体性。

(2)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对德育课程内容的编排方式也存在一些不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情况,学科知识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能力、社会问题取向没有很好地结合。问卷调查显示,98%的教师认为,小、中、大学德育课程相互不衔接,德育课教材和德育课教学工作不衔接、不协调。

(3)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所规定的德育课程内容的体系衔接不具有整体化、层次化、序列化特点,有些甚至有断裂缺失、本末倒置、简单重复问题。

(4)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规定德育课程内容的承载形式缺乏多样性、艺术性和吸引力。问卷调查显示,99%的教师认为,所规定的德育课程教材及阐述的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条条框框化,显得呆板、枯燥、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力。

3.德育课程实施问题

(1)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所规定的德育n程实施忽视了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只强调传授一定的德育知识,忽视了设置真实的情景或体验,没有给学生分析多元价值问题的机会,不注重引导学生确定情境中关键的核心价值观。

问卷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把德育课程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其它文化课或专业课教学,较多的突出德育课程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德育课程的思想性和育人性。同时,教学途径过于单一,且呈现封闭性、灌输性、单向性、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性等特点。

(2)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规定德育课程实施没有注重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结合,即德育课程教学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区分课程内容中的道德价值观与非道德价值观,在使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注重工具性价值作用的基础上,没有注重育人的目的性价值。

4.德育课程结构问题

(1)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规定的德育课程结构不具有逻辑基础的统一性,同一年级的德育课程教材、不同单元德育素材的组织,没有按儿童、青少年生活顺序或年龄顺序组织材料内容。

(2)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规定的德育课程结构不具有知识深度的递进性,不同年级的德育课程教材,包含同一价值观的德育课程内容的知识深度没有体现递进性,低年级的内容没有为高年级内容的学习服务。

(3)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规定的德育课程结构不具有学龄阶段的侧重性,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课程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不具有一定倾向性,如小学阶段就没有适度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

5.德育课程管理问题

(1)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没有具体规定德育课程教学设施数量和指标体系,没有针对教学内容要求提出相关的多媒体设备、挂图、影像资料等配套设施数量。

(2)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没有明文规定减少德育课程课时应受到相应的处罚和制裁,造成实践中德育课程课时随时被删减;同时,也没有为德育课程教学提供充足稳固的时间,造成实践中德育课时时常被其他学科教学所占用。

(3)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没有明文规定德育课程师资数量,造成实践中德育课师资力量供给不足。

(二)从教材体系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的问题

整册排序缺乏逻辑性,无法衔接,随意性大;爱国主义教育过早插入;对秋天、冬天的讲解彼此间断,和前面的又无联系;前后内容有重复且是简单重复而不是层层递进;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从小学德育教材内容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小、中、大学相互不衔接;第二、德育教材和德育工作、校本课程不衔接;不协调;第三、不分年龄段,不考虑实际情况;目标和要求一味地拔高,空话多;第四、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重视知识考查;第五、管理比较混乱,缺乏切实的规划和统筹。

从组织的279份初中生调查问卷结果看出,初中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与小学《品德课》内容之间联系紧密”的选项中,选择“一般”与“比较同意”的有效百分比为50.6%,在“《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层次性”的问卷中,有效百分比只有33%。说明德育部分教材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甚至有些脱离实际。德育教材内容理论太深奥,具体问题涉及的太少,为理论而理论,德育课程效果不佳。

(三)从德育评价体系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的问题

1.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的德育课程评价问题

(1)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规定的德育课程评价制度设置不科学,品德发展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价值观发展的内容,不是作为学校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被测试,而仅仅只是德育学科知识的测试。问卷调查显示,95%的教师认为,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德育课程效果评价不合理。德育课程评价方式只重视知识的考核,忽视了思想、行为和表现的考核,考核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2)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规定的德育课程没有引入发展性德育评价机制,没有注重学生品德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没有培养其对社会交往中的价值观问题的丰富理解和评价,没有关注其有德性的自治行为的形成。以往都是陈旧、滞后的德育课程评价理念,只看重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2.现实中德育评价体系存在不合理现象

(1)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德育课程评价不科学,评价观念和标准还局限于“学习、敬业、诚信、友爱”,没有贯彻“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和“富强、民主、文明”的内容。

(2)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合理,主要侧重政治科目的分数。

(3)重绩轻效,即使是“敬业、诚信、友爱”方面,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充满成见和主观色彩。中小学德育的评价注重以“听话”、“老实”、“成绩好”作为德育评价的标准。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评也只由班主任负责,难免带有片面性,对学生的评价可能“失真”,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另外,有些学生虽然在偶然犯错之后已经及时改正,但在老师的心目中,或文字记录中仍然留有过去的印记;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或在老师印象当中较好的学生即使犯错也不会得到严厉的批评,评价仍然是好的,这很有可能会埋下了犯错误的种子。

(4)评价没有具体的标准,以应付为主,损害了德育评价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少数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思想上对德育评价不够重视,持着应付的态度,评价的客观性不强。

(5)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几乎没有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结论也不能及时反馈。大中小学每学年一次的德育评价,在评价过程结束之后,某些学校也往往不给学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对今后努力的方向不明确。同时,对大中小学生的德育评价整齐划一,过于强调统一,用一个标准要求评价对象。

三、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问题的对策

(一)从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看,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问题的对策

1.德育课程目标要求

(1)德育课程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即德育大纲和官方文件中规定的德育课程目标要基本上涵盖或者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德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学习主体需要,即教学大纲和官方文件规定德育课程目标要涉及学习主体参与、交流、合作和探究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来组织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理想性的需要,更应关注其生命现实的需要。

2.德育课程内容要求

(1)德育课程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学校德育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应以社会价值取向为主,兼容个体价值取向,注重德育的个体发展和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

(2)德育课程内容的编排方式,即所选的包含核心价值观的德育素材要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要达到学科知识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能力、社会问题取向相统一。

(3)德育课程内容体系要具有整体化、层次化、序列化特点,包含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内容要较少有断裂缺失、本末倒置、简单重复现象。

(4)德育课程内容的承载形式,即包含核心价值观的德育素材的载体要具有多样性、要体现德育内容呈现的艺术性,要增强德育课程的吸引力。

3.德育课程实施要求

(1)要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即德育课程教学中,在传授一定的德育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要注重设置真实的情景或体验,给学生分析多元价值问题的机会,注意引导学生确定情境中的关键的核心价值观。注重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注意把理论与活动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与选择能力,强调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理论教学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德育课程的权威性;将德育课程的理论传授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2)要注重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结合,即德育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区分课程内容中的道德价值观与非道德价值观,在使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注重工具性价值作用的基础上,要注重育人的目的性价值,促进学生品德与公民素质的发展。

4.德育课程结构要求

(1)要具有逻辑基础的统一性,即同一年级的德育课程教材、不同单元德育素材的组织,要遵循统一的逻辑基础,按儿童、青少年生活顺序或年龄顺序组织材料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和学历层次和心理、生理变化,分层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德育大纲体系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年龄段排列,根据不同年段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采取相对衔接层次的教育。

(2)要具有知识深度的递进性,即不同年级的德育课程教材,包含同一价值观的德育课程内容的知识深度要体现递进性,低年级的内容要为高年级内容的学习服务。

(3)要具有学龄阶段的侧重性,即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课程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要具有一定倾向性,如小学阶段适度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

5.德育课程管理要求

教学设施供给要充足,即针对教学内容要提供相关的多媒体设备、挂图、影像资料等配套设施。课时供给要充足,为德育课程教学提供了充足稳固的时间。师资力量供给充足,要匹配专门的德育教师,教授相关的学科德育课程和校本德育课程。

(二)从教材体系看,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的问题的对策

1.改革传统的德育课程的授课方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融人德育课程。

深入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引领校园,影响学生。把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成精品和品牌,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形成集体自觉。从初中组问卷调查中看出,对“《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贴近您的生活实际”选择,“比较同意”和“一般”的有效百分比为35.9%;“通过开展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相关德育教育”,选择此项的有效百分比为31.5%,不选择此项的为68.5%,可见,德育的校园文化融人意义重大。

2.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德育课程理念

要注意教育内容和大中小学生的需求相适应,弘扬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中小学生的头脑,充分考虑大中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大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发展规律。要做到教育方式方法与大中小学生相适应,符合大中小学生的特征和要求。在德育过程中,尽量接近大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采用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易接受的方式和途径,把握大中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

3.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调整德育教材的内容,运用合理的逻辑关系重新编排德育教材

根据学生年龄增长的特点设计教材内容,比如,小学教材按照学生生理、自己、家人、学校、家乡、社区、国家、世界、环境、四季更替、社会规范等顺序,从近到远、从浅人深,循序编排教材。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小学教材以活动性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五六年级教材适当增加辨别是非案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便考核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认知能力。

4.积极推行家校联盟,共同感化学生

家庭教育永远是支持、巩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重要力量,成立家委会、开展对家长的培训、家校的沟通,实现家校教育的同步或互补。

5.从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出发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以生命教育为例,它包括了: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幸福教育、健康教育、珍惜时间教育、自信教育、友谊教育、合作教育、诚信教育、青春期教育、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生存教育、消费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敬畏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等等,其中每一个教育内容的完成都是在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性地开发一些德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学生的内化。

(三)从评价体系看,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的问题的对策

1.改进德育大纲及相P文件德育课程评价要求

(1)德育课程评价制度要设置较科学,即品德发展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价值观发展的内容,要作为学校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被测试,而不仅仅是德育学科知识的测试。

(2)要引入发展性德育评价机制,即注重学生品德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培养其对社会交往中的价值观问题的丰富理解和评价,关注其有德性的自治行为的形成。

2.改革现有不合理大中小学生的德育评价体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及时改进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和考核,评价不能以卷面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进行实事求是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