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6:56: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集体经济发展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所谓体育经济,是指从经营和生产的角度出发,把大众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项新兴的、特殊的产业来发展。体育是一个独立的活动领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部门,有自己的组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有自己的管理者、教学者和科研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长期以来,人们都将体育与经济分割开来进行探讨研究。然而,随着21 世纪体育的跨越式大发展,体育与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体育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组成部分。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自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我国国民的运动热情不断上升。不仅城市市民广泛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参与到体育运动的热潮中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场舞就是国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具体表现。虽然体育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局限性,我国体育经济市场发展还是存在一些弊端。
1.我国体育经济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总体较为落后
我国国民的健身娱乐意识较弱,近些年来,虽然国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我国整体人数基数大,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偏低。而且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整体文化教育水平较为低下,体育健身运动意识薄弱,并且农村的体育健身基础设施简陋,导致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总体较为落后。
2.我国体育经济市场缺乏竞争意识
由于我国体育经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国民进行体育健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并不能完全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也没有真正将体育与经济联系在一起。据调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拨款,体育行业本身严重忽略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商业开发。我国的体育竞技实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体育经济发展滞后,如何运用体育竞技的优势来带动体育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3.我国体育经济市场没有完整的产业链,相关政策不完善
在我国,体育经济市场属于新兴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我国体育行业发展只是比较注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一味地扩大产品销量,而忽略了产品销售后相应的售后服务和滋生服务。而且政府在体育经济行业的政策条款等方面的制定还不够细致,不能完全适应如今体育经济市场的发展,对体育经济事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4.我国体育经济市场缺乏专业的人才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是培养专业的体育运动员,并不注重体育事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从事体育经济事业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或者教练员,对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基本没有经验。
三、我国体育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体育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的考虑国内环境,应借鉴全球的体育经济市场,多方考虑,寻找并制定一个适合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方案。虽然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还有诸多缺陷,但由于我国体育事业较为发达,体育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
1.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体育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近年,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走向全球化,经济模式发生转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育经济市场逐渐开放。在国际各大顶级赛事中,都会出现体育品牌赞助的标志。如意大利的“KAPPA”、日本的“美津侬”、美国的“阿迪达斯”等。在我国,国际体育品牌,耐克、锐步等在各大商场也都随处可见。最广为人知的是由“体操王子”李宁创办的“李宁”体育品牌也在国际各大赛场频频出现。这正是我国体育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最有力的证据。
2.依据质量等级划分,体育经济产品的垄断程度不断加深
据相关统计,国际体育顶级品牌“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公司在运动鞋、运动服及相关产品上占有世界80%的市场份额。并且,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它们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会越来越高。这种现象会导致起步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体育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上各大体育赛事的赞助费用也在不断增长,这对于中小型的体育公司来说,实在无法承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小型的体育公司在宣传上会处于不利地位。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品牌追求的比重越来越大。种种现象表明,起步晚、技术水平低的中小型体育经济公司在竞争中会逐渐被淘汰,体育经济产品的垄断程度将不断加深。
3.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体育经济产业发展更加突出
体育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体育经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人民群众和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逐步对体育经济加以关注,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经济事业的发展。从国家推出的各种相关政策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有大力扶持体育经济产业的趋势。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体育经济的发展势必更加迅猛,体育经济市场产业链将更加完善,体育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更加突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但受区位地缘、历史基础和社会人文诸多因素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亦是不争的事实。
对我国区域经济总态势可概括为:三大阶梯、四大板块、三驾马车、三类病灶。和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相反,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看是东高、西低、中部居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是鹤立鸡群的三大经济高地,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前行的“三驾马车”,据2003年工业增加贡献率分析,粤、苏、浙、鲁、沪5省(市)占6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亦存在一些病灶。西部地区重点表现在“欠发达”上;东北三省突出表现在体制和结构的双重矛盾;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对不足,资源和环境难负其重,双重约束已显端倪;中部地区则兼有上述杂症。需要说明的是,三类病灶在不同地区重点有所不同,但不排除其它病灶,如广东、福建属发达省份,但粤北、闽西、闽北一些地区至今还处于相当欠发达的状态。
从区域经济现状与问题出发,经过怎样的路径,才能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实现各地区间的共同繁荣。国内外经验表明,这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又需要宏观调控与政策扶持。为有效运用两种手段,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空间组织架构。
首先是大范围的“区域政策覆盖区”,现在是4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关内沿海10省(市)。
其次是,“区域政策点击区”,上述政策覆盖区,广义地说,亦是按发展阶段和存在问题相同或类似的原则划分,但面积大,小则近百万平方公里,大则数百万平方公里。了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力度,有必要在发展不同阶将一些问题突出的地区单独划出。例如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矿竭城衰的城市;产业严重衰退、就业问题非常突出的某些老工业基地;再如入口严重超载的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等等。以上两类区域,都有相应配套的区域政策,是直接为区域政策服务的。例如针对四大板块的宏观区域政策是: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另一类区域体系是为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区域(城市)合作服务的。它按照自愿参与原则,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要素整合、集成优势,实现合作各方互利共赢。根据合作的地域范围和性质,大体有如下类型:
随着体育赛事的频繁举行,其规模越来越大、观众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作为一种产业,在生活中与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我国,体育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人民群众对体育的热情也在不断地增长。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同时,对体育赛事的举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体育经济应运而生。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
体育所隐藏的巨大经济效益在整体经济发展的旅程中逐渐被人们发现。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地区,体育经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对国家经济起到了带动的作用。但在这方面,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刚刚起步,体育的发展也比较落后,还没有对体育经济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虽在不断拓展,但产品质量不高。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不断关注,体育赛事现在越办越红火。在这过程中,运动员的个人形象也在不断提高,对人们形成了一种榜样的作用。一般来说,体育经济有两个经营方式:一是有形资产的经营。这里的有形资产是指如比赛场地的租用、体育设施的使用等等,带动了体育的发展和相关体育产业的收益。二是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在许多大型体育赛事上,体育品牌随处可见,它们利用赛事的关注度宣传本公司的品牌,从而打响品牌。此外,随着运动员知名度的提升以及自身价值的提高,有许多的体育公司利用运动员肖像权的投资运营模式推动公司产品的销售,从而得到经济上的利益。
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体育经济开发的领域从一般的体育产品使用和生产到各种体育赛事的赞助逐渐拓展开来。但在拓展的过程中,体育产品的质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大多数的体育产品公司生产规模小,经营水平低、管理理念落后,因此导致体育产品的质量不高。与国外的体育品牌相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我国的体育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而且,随着我国“黑哨”、“假球”等负面新闻的不断涌出,致使体育产品的推广过程受阻,阻碍了体育竞技的发展。在本身经济规模就不大的情况下,体育产业遇到这样的冲击更是难以生存,在质量追求上也是无法给予更多经济上的支持。这也是导致我国的体育产品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体育消费潜力不断增加,但缺乏市场竞争力。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活动,它展现着人的力量与智慧之美。随着各大体育赛事的转播,诸如足球、篮球等大型体育比赛因其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从某个方面来看,这推动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从整体经济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从对物质上的需求逐步转变为对精神上的需求。并且,随着健康观念的灌输,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消费潜力也在不断地被挖掘。
人们热爱运动、热爱体育,所以相关的体育产品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但是受制于经济发展的落后,我国的体育经济起步晚,发展也比较落后。因此,从一开始,我国就失去了体育市场份额抢夺的优先权。同时,由于经营管理理念等各方面的不完善,我国体育产品还无法与世界顶级体育品牌形成抗衡。知名度以及质量都制约了我国体育产品向国际发展的进程,使得现在我国的体育产品缺乏竞争力。
传统体制制约体育经济的市场管理。由于我国的整个体育经济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体育部门的控制,一切体育经济的发展均是以体育部门的规划为准则。从而使得体育产业在整个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性,降低了体育公司的参与积极性。我国的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在现实经济中还留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的影子。这在体育经济中的表现更加明显。所以,传统的经济体制制约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利用经济的一种可调节的作用来规划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式,但在体育经济中还得不到完全体现。我国体育经济的管理理念原本就落后于其他国家,如果得不到发展,就只有原地踏步,甚者倒退。
主体产业的定位不准确,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发达国家的体育经济发展进程来看,结合我国的实际体育经济情况,不难发现我国的体育经济包括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和无形经济这三个方面。但在实际中,我国的体育经济除了在足球、篮球等赛事上得到了体现以外,并没有更多的发展。这是因为我国对体育经济本身的定位不够准确,忽视了体育经济对体育活动的推行。
其实,体育经济为整个大体育赛事的进行提供了场地、资金上的支持,体育赛事带动着体育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导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从而使得体育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所以,针对我国的现状而言,其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这将导致被忽视的体育项目在我国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不利于体育多元性的发展。
以体育为主题的经济市场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市场还不完善。刚走过改革的浪潮,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实践历程。体育经济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即以体育赛事为中心、以体育产业为辅助的产业化模式。但由于政府部门对体育赛事控制过多,以及对体育管理采用的管理方式的不准确,导致我国的体育市场还不够完善。在整个体育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体育项目的热爱与否,从而引导者体育厂家的生产状况。缺乏公平竞争,会造成市场管理混乱,从而使得体育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降低。
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致使体育经济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我国体育竞技刚刚起步,还在探索的过程中。因为其本身的吸引力以及潜在的价值,所以一直处在被挖掘的状态中。但由于我国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完全不能满足现在体育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高校有专门培训体育经营的相关人才,从这可以看出我国其他的部门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致使体育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
虽然体育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尽人意,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诸多优点,体育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大的。结合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我国的经济实际情况,国内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
在整体经济带动下,体育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随着我国的经济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加入WTO组织以来,体育经济逐渐开放。在各大国际顶级赛事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体育品牌的标志:日本的“美津侬”、意大利的“KAPPA”、美国的“阿迪达斯”等。而在我国,国际体育大品牌,如耐克、锐步等在各大商场也都随处可见。同时,由“体操王子”李宁创办的“李宁”体育品牌也在国际各大赛场上闪现着身影。这就是体育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随着质量等级的划分,体育经济产品的垄断程度不断加深。从相关数据显示,国际体育顶级品牌“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公司在运动服、运动鞋上占有世界80%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整个技术的不断完善,它们在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得起步低、技术差的体育公司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同时,国际上各大体育赛事的赞助费用也在水涨船高,这对于一般的体育公司来说,并不能承受。从这个角度来看,一般的体育公司在宣传上已经落后于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品牌追求的比重逐渐加重。这势必对起步晚的体育公司的发展带来不利。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发展不尽人意,呈萎缩趋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如双江自治县勐勐镇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状况不乐观,债务沉重,债权难收,资产严重流失,经费短缺,村级组织活动困难。直接影响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农村经济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了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确实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作为双层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并未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集体性质转制成为民营性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令人担忧,已步入了历史的低谷时期。
2009年末,全镇17个村(社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139万元,债权总额124万元,债务总额154万元。从统计数据上看,资产总额虽可观,但实际资产质量较差,结构失调,有70%的产权不够明晰,生产性的资产比重极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30万元,按收入结构划分为:经营性收入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1万元,其它收入27万元。有收入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2个,其中:3万元以上的3个,1-3万元的5个,1万元以下的4个,年终结算均无结余,全属负债村。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不断地深化,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使边疆集体经营管理,已适应不了新的形势发展,经营被动,管理难度大,工作严重滞后。具体发展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各级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指导不力,缺乏编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长期发展的规划和合理布局。
(二)行政村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问题突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做到自主经营,缺乏了经营热情和信心,全镇1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均由村委会代行。
(三)干部素质不高,认识不足,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普遍存在着重家庭经营轻集体经营的现象。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财务状况不乐观,债务沉重,债权难收,民主监督不力,财务管理混乱,资产流失。实行了民主监督收效不佳,有管理制度执行难,特别是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难度更大。
(六)可利用的资源及经营空间有限,经营人才匮乏,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同时,还出现了不少闲置资产、浪费现象,这些都是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现实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当前,制约和阻碍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思想观念落后问题。思想观念落后,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就农业抓农业,而没有形成很好的创新理念,就资源消耗资源,而没有很好的去开发管理资源;因循守旧,发展意识不强,特别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工业反补农业的惠民政策实施的情况下,还助长了干部“等靠要”的思想。
(二)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严重萎缩。农村费改税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有一定的“三提五统”收入来源,后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费项目取消,使没能得到发展壮大的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更陷入了困境,特别对于没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村,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经济包袱。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和补贴制度后,确实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很不利,除了减轻农民负担和确保行政村的基本运转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多大的益处,只有削弱其实力。然而,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工作,指导不力,重视不够,缺乏编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长期发展的规划和合理布局等有效措施。加之,体制上不够完善,行政村与集体经济组织职责不清,给经营管理带来了一些不便。如行政村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问题,就是“政企不分”的一个现实问题。行政干预,经济实体处于无自主经营的创业环境,无疑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缺陷,不利于融资筹资等工作、束缚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还有债务沉重,管理混乱,资产流失等的问题。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是导致农村集体经济萎缩的内在因素。
(三)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当前,一些干部,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农户轻集体的不良倾向。同时,监督不力,挥霍浪费,是导致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包袱沉重的主要原因。
(四)受资产和资源的因素影响,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边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缺乏、资产有限、债务沉重、债权难收、融资困难、经营人才匮乏等要素,确实是当前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和阻碍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边疆集体经济薄弱,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弱化了组织功能,该办的事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实现,制约了边疆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债台高筑,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的巩固。因此,当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是全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那么,在新形势下,又如何发展边疆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呢?本人结合双江自治县勐勐镇的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抓紧抓实,加强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领导,建立领导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帮扶责任制,领导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制度,建立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重点抓好思想政治培训、政策法规培训、经营管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强化管理部门职能,要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指导服务。编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议事日程,依据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地制定村有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选准发展路子,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格局,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
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彻底改变行政村代行农村经济集体组织的不良行径,划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责,真正地做到“政企分开”。在经营管理上,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还给农村经济集体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规范和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财务审计制度,对主要村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建立民主理财制度,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实行民主监督和管理。民主理财小组接受上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的指导和审查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财务活动,对不合理的各项财务开支,有权否决,并赋予一定的行政执法权限。积极推行村财镇代管工作,以解决基层财会人员不稳定和财会业务不规范的问题,不断地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
(三)制定对“空壳村”的扶持政策,营造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
加强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清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和集体因发展社会事业产生的债务,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有效给予化解。制定和完善发展和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的法规、规章,实行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属于弱势经济实体。加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公共功能极强的经济实体,因此,要给予政策倾斜降低相关市场准入标准。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收费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设立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贷款与担保制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增强发展后劲。在扶持方式上,要注意把“输血”式的扶持方式转变为“造血”式的扶持方式,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造血”功能。
(四)创新机制,切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创新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立足于现有的资产和资源,充分用活用足政策,走资源开发、资产经营、资本营运的新路子。做到一手抓经营,一手抓管理。同时,要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地吸收和选拔有经营头脑管理能力强的中青年,使他们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头人。这样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才会有出路。只有搞好农村集体经营管理,农村集体经济才能会得到发展和壮大。经营思路上:一要依法经营;二要以村党总支为核心作为组织保障;三要以经营集体资产资源作为立足点;四要强化经营管理手段;五要以项目扶持为契机;六要理顺行政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还给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使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一个真正地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
总之,发展壮大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优化创业环境,搞经营,抓管理。创业环境得到了优化是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创业积极性,有清晰的发展思路是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组织经营方面要始终立足于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和资源,充分利用外界的共享资源,并坚持“政企分开”,还给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使其成为一个真正地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才是全面发展壮大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出路。
京津冀区域靠近首都经济圈,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具有十分明显的发展优势。基于实现首都经济圈发展的目的,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被提出。结合当前京津冀区域的特点,只有在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出关键点,才能够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获得实质性进展,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规模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三大重要的经济板块。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京津冀地区与三大经济板块的经济规模比较情况。三大经济板块的生产总值达到了212990亿元,占据了2013年全国生产总值的37.44%。其中,京津冀地区2013年生产总值为62172亿元,占据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0.9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345.35元。
相对于其他两个经济板块来看,京津冀地区水平最低。在京津冀内部,三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2013年河北省的生产总值最高,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贡献率达到45%以上。但是河北省人均生产总值仅仅为38596元,相对于京津两地存在明显差距。
(二)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
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发展状态。其中第三产业占据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51.7%,相对于全国46.1%的比重要高,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日后的发展趋势与优势[1]。而京津冀地区的第一与第二产业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格局,2013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为76.9%[2]。天津与河北的产业均为“二三一”,其中天津已经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相当,并且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而河北省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更大,由于接收了京津两地的一些制造行业,因此河北省开始走上资源与加工融合的产业格局。
(三)京津冀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京津地区高铁运营极大的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形成了两地半小时经济圈[3]。同时,京津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大致完成了京津冀地区三小时经济圈。2009年,京津冀地区三个省市签订了城乡规划框架协议,京津冀地区交通发展已经全面进入道路现代化时代。从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大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给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关键的支持。
二、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一)把握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京津冀地区规划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有利于本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实现战略发展的优化。长时间以来,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十分不平静,其主要原因就是三地各自发展,开展非理性竞争,没有贡献资源。因此,当京津冀一体化经济能够得到落实,京津冀区域的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将会实现共赢[4];二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社会各界的信心。目前,国内经济增速相对缓慢,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不容乐观。虽然城镇化进程的脚步让人们对未来的发展所有信心,但是由于其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因此很难提升社会各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然而一旦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就可借鉴“长三角”等经济增长模式,使此区域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从而提升社会各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三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北京在各个方面的压力。当前北京地区的资源过于集中,经济、文化、人才等都聚集在北京,房屋价格居高不下,基础医疗设施难以满足群众需求。而当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顺利实施,北京的经济、医疗、居住等方面将有趋势往周边地区辐射,将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的生存压力。
(二)发挥各地产业优势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竞争更加激烈,京津冀地区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只有在认清各地优势,明确各地分工,集中资源优先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够最为高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发挥京津冀经济圈的实力,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5]。北京地区拥有大量的人才与充足的资金,因此应该优先发展高技术的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等,将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辅助发展高质量服务业。例如,北京通州新城拥有十分完善的服务硬件设备以及文化产业设施,因此可以重点推动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建设文化创意园,打造北京文化商务中心区。又如,北京顺义新城拥有首都机场连接国际航空的优势,其可以大力发展物流、商务、国际会展等产业;天津的工商业、制造业基础十分雄厚,其拥有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能够在航空领域、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等新兴产业中获得优势。同时,天津临海,拥有地理交通优势,可以发挥港口的便利深化口岸物流合作,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河北省应继续发展基础产业,尤其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与牧业,充分利用冀东地区充足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钢铁、纺织、服装等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秦唐沧地区处于环渤海的核心地区,交通位置便利,因此应该积极拓展物流、化工等产业,利用本地优势发展水稻、葡萄等农产品。又如,保定地区可以凭借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发展旅游业、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于集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产业聚集与流动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支撑之一。因此,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就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快各个城市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途径的建设。加快建立京津冀地区高速铁路建设,重视京津冀机场建设,加快建立北京、天津、河北的交通干线。同时,还要重视基础设施软件的互联。京津冀地区可以参考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板块,使用“一卡通”制度。虽然目前,京津两地已经发行并且使用了“京津一卡通”,但是发行数量较少,使用并不十分普及。因此,政府应加快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软件建设,实现各个地区城市高铁、地铁、公交一卡通行制度,让各个城市的群众流动更加便捷,实现京津冀区域的信息化连接。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各地政府之间的合作是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之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凭借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以及市场主导的各项合作,而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角色应该注重对市场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但是就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来看,市场调节体制依然不是十分完善,因此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打破观念限制。当前京津冀三地之间存在着行政区域的划分,这是阻碍三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基层设施建设缺失,产业同构的本质问题。鉴于此,京津冀三地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淡化行政规划关系,坚持开放的原则,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发展。京津冀应该各自明确自身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认清各自地区的功能定位,以实现产业、交通与城市一体化。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区域协定、多方协议等方式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区域一体化市场;二是为了推动京津冀三地经济一体化进程,政府要构建统一的法律体系,强化三地的经济发展政策,实现政府管理的统一化;三是构建和谐的区域发展环境,消除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阻碍,以保障各项经济政策能够落实到位。例如,政府可以制定出台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产业优化的政策,推动非国有经济的进步,正确引导三地人才、资本、技术流通,设立相关部门负责各地之间产业关系协调发展,以全面建设京津冀产业优化的服务支持体系。
三、结束语
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京津冀地区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发展就应该从把握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几个关键点入手,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云,张贵祥.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经济与管理, 2009 (3):63-67.
[2] 唐茂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与前景展望[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15-20.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48-02
南湖区现有6个农业镇(街道),57个行政村。2012年底全区有农户5.22万户,农业人口19.51万人,耕地面积1.92万hm2,其中水田1.76万hm2。201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7.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 232元。南湖区将全面推进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以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 “造血”功能,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新农村奠定坚强的物质基础[1-2]。
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南湖区历来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2008年起,区委、区政府提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的实施意见》《南湖区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发展路子,加强规范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南湖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村级集体资产快速增长
截至2012年底,全区57个行政村拥有总资产11.88亿元,比2008年增长106.89%,村均拥有集体资产总额2 084.21万元;村级净资产为7.79亿元,比2008年增长69.06%,村均净资产1 366万元。从2008年第1轮经济薄弱村扶持实施以来,全区共申报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27个,其中标准厂房建设项目16个,小区商业用房和店面房建设项目10个,钢管大棚建设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3 735.18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931.25万元,区级财政补助575万元。村级资产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可用于村级集体增收的资产快速增长。
1.2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加
2012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 902.7万元,村均收入121.1万元,比2008年增长35.9%。村均经常性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较稳定和财政转移支付收入)72.17万元,比2008年增长59.8%。村级经常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政府在村级经济“造血”功能上的政策扶持。2012年各级财政补助收入1 638.44万元,村均补贴收入为32.77万元。
1.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2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收支结余总额为443.36万元,村均收支结余8.87万元,比2008年增长52.88%。但是,全区有25个村集体经济收支结余为负数,占总村数的44%,说明全区仍有近1/2村入不敷出。全区经常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仍有25个村。经常性收入最高村为1 017万元、最低村仅为6.42万元(不包括村干部基本报酬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富裕村和薄弱村之间的集体经济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两级分化趋势日益明显。
1.4 经济薄弱村转化效果显现
全区在2008年第1轮经济薄弱村转化过程中,通过强化班子建设,开展物业项目建设发展,加强财务监管等有效手段,巩固发展一般村,加快转化薄弱村,从总体来看效果明显。如第一轮薄弱村转化过程中,凤桥镇星火、联丰、三星、永红4个村在凤余公路边联建店面房3 314.28 m2,年租金23.09万元,村均5.77万元。截至2012年底,第1轮经济薄弱村扶持计划中确定的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以下的18个经济薄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凤桥镇永红村等5个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已达到30万元以上。
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能力不足
就一般村而言,村民小富即安的思想难转变,只求过得去,不愿再谋新发展、再做新探索。就薄弱村而言,村民求稳怕乱思想难转变,只求不出事,不敢或不愿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动脑筋,只能等政策、靠政府、要资助,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主动、不积极。
2.2 增收渠道萎缩
一是租金收入增势减缓。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和土地等要素制约,村集体对非农建设用地的支配空间越来越小,建造标准厂房、商业用房等新增物业难度加大,租金收入逐渐变少。二是政策性收入空间缩小。当前村一级已全面取消固定面向农民收取的村公益事业资金,土地流转收益全部返回到户。三是补收入剧减。由于大规模土地整理基本完成,建设征用速度放缓,土地征占用等补助收入将大幅度减少。
2.3 区域环境存在差异
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实力较为雄厚。而地处偏僻、远离城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村,即使通过扶持开展了物业项目建设,租赁收入也比较低,效益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村级体经济也比较薄弱[3]。
2.4 土地因素制约
一、各国对金牌争夺更加重视,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渐走向成熟。奥运会赛场正在成为显示各国实力、扩大影响、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随着新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各国更加重视奥运会,并将奥运会作为展现民族精神的场所和窗口,树立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一)各国更加重视奥运会成绩和排名
法国青年体育部曾制订了长达10年的“体育复兴计划”,强化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管理。美国奥委会也对10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项目,将资金集中投入到这些项目中。同时美国奥委会还制定了“金牌行动计划”、“运动员奖学金计划”、“就业计划”,使运动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准备奥运会。俄罗斯总统曾经颁布加强奥运会准备工作的命令,强调将全面帮助开展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国家的有限任务。澳大利亚不惜重金向俄罗斯购买“奥运金牌计划”,制定“奥运会运动员培训计划”,并利用奖学金等形式激励运动员出成绩。韩国对7个重点项目加大投入,并采取对优秀运动员的“终身津贴奖励”和免服兵役的奖励政策。新加坡等国家也都确立了自己的重点项目。这些国家都期望这些重点项目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或争得奖牌。亚洲、欧洲、美洲一些发达国家或发展中的国家也都确定了各自的重点发展项目,并在管理、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优先发展。
(二)从战略高度调整项目发展结构
加速形成优势项目群,各国均如此。美国在田径、游泳等项目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26届奥运会美国在这两2大项上获得27枚金牌,17届奥运会上获得25枚金牌,为其在奥运会上连续稳坐奖牌榜首位打下稳固的基础。俄罗斯将体操、摔跤项目作为传统强项,重点投入,并针对备战第28届奥运会重新确定13个重点项目。法国的自行车、击剑和水上项目,德国的皮划艇、赛艇项目等,甚至一些处在奥运会第二集团边缘的国家也拥有自己的优势传统强项,如古巴的拳击,韩国的射箭、跆拳道等。加拿大把奥委会的一些职能转为政府行为强化实施,并调整项目结构,形成自己优势项目的群体。
(三)优化训练方式,促进优秀选手水平的迅速提高
建设高水平、多功能的训练基地成为各国普遍的共识并加大投入加速发展。我国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发展方式。现在韩国也在学我们,集中起来发挥奥运会的导向作用。搞一些训练基地。朝鲜也在搞。美国也在搞,美国有3大训练基地,其中科罗拉多训练基地集中了一批多学科专家,开展运动训练的科研和技术诊断。法国体育学院、澳大利亚体育学院、意大利体育学院都在研究高水平的训练、教学、科研的教学方式,逐步形成集中型、专门化的训练模式,有意识地将高水平运动员组织起来,以替代传统的自由训练的方法。
(四)扩大人才交流,形成世界范围内的体育人才和技术流动
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人才流动,实现人才引进、转会、培训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对竞技体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在很多项目上聘请了外籍教练,如足球、篮球等项目都请了外籍运动员及教练。我国的一些优势项目的教练也到外国去任教,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这种世界性的人才交流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一种全球性的潮流,所以,我国也必须实行“请进来,走出去”。
二、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更加广泛,实力格局有所变化
(一)参赛国家和地区增多
不仅是奥运会,包括世界上其他的一些重大比赛的参赛队伍都在不断扩大,大多数国家参赛的人数和队伍都在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个趋势也使得竞技实力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剧增,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参赛人数增加更快。1988年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是160个,1992年增至172个,1996年达到197个,实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国全部参赛,运动员人数也首次突破了万人。到2000年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达到199个。参赛国家的增多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奖牌分布相对广泛,使获得奖牌和金牌的国家机会增多,从而导致了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的变化。参赛国家及地区如此广泛、快速增加,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竞技体育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奥林匹克运动普及教育的结果。
从文化功能上来讲,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古希腊奥运会还是21世纪全面进步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都始终追求着“和平、竞争、谅解、发展”的主题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罗格又提出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这些精神倡导的一个主题,体现了竞技体育运动在人类文明的价值存在,体现了体育运动的本质,也成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成因。竞技体育所追求的教育功能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始终保持旺盛活力的重要因素,尽管它也有一些负面因素,但积极的因素是主要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力士多德等都对体育的教育功能有所论述。如柏拉图就曾参加过古希腊竞技大会并取得过优胜。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说道:为造就完美和谐的人而去健身。
《奥林匹克》规定: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寻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竞技体育所追求的主旨,加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各个国家参加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的热情越来越高,参加国越来越广泛。
一、体制和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协调较快发展
体制方面: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将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将为2006年乃至整个“十一五”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一个宽松而良好的环境。一是政府改革将会迈出更大步伐,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加速向公共管理和服务型转变,有利于完善我国宏观决策机制,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宽松的体制环境。同时,政府管理更加向公共部门倾斜,有利于短腿或弱势部门加快发展。二是财税体制改革将会有新的举措。有望加快税制改革,在企业所得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以及提高个
人所得税起征点等方面均会有新的举措,这些将有利于减轻地方和企业负担,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三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投资事权等方面改革均可能有新的突破。目前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仍很强烈,投资增长过热的体制基础仍然存在。继续深化改革,有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和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行为。金融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监管和服务体系。资本市场方面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它不仅是金融领域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关键,而且是整个国家“深度市场化”改革的重大制度性变迁。四是垄断部门和服务领域的改革可能也有新的突破。垄断部门,特别是医疗、教育体制
将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改革举措。垄断领域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将进一步降低私营企业门槛、拓宽民营企业成长的空间。此外,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将会明显加快,如金融业、文化产业的开放度会越来越广。五是要素市场的改革将明显加快,收入分配领域和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都将会继续稳步推进。
政策方面: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在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将会针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灵活的微调措施,使经济在短期和中长期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目标。按照“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政策上将更加强调协调发展。此外,农村经济政策在保持稳定不变的前提下,还将会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如减免农村学杂费、加强对农村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投入等,这将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二、面临油价高涨等外部不确定因素
总体来讲,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这对我国出口以及利用外资增长将会构成一定压力。受国际油价攀升和飓风影呵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比上年有所放慢,这虽然对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美国财政刺激措施逐步奏效以及灾后重建投入的增加,将会刺激美国国内需求回升和就业增加;美国财政赤字有所好转,美元止跌回升,使经济增长的环境明显改善。这些有利因素将使美国经济继续处于3%-4%的平稳增长期。欧元区经济则很难走出低迷。200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仍然乏力。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总之,三大经济体的稳定增长将为我国出口增长提供较强的支撑作用。
但是,2006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世界性的房地产泡沫,以及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和自然灾害。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如果真像一些专家预计的那样继续大幅攀升,将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随着伊拉克大选稳定后,2006年中东局势有望稳定,石油供给将会增加,石油价格有可能逐步稳定在50-60美元。总体来看,2006年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基本乐观,但对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三、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最近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有加大的趋势。年中期以后,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价格开始走低,钢材价格最大跌幅达每吨1000元左右。此外,近两年相对紧缺的煤电也出现过剩苗头。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有再次明显加大的趋势,2006年这一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四、经济仍将保持8%以上的增速
2006年,我国新一轮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存在,经济仍将会保持8%以上韵快速增长水平。在前两年调整的基础上经济继续调整,不仅有利于缓解短期结构性矛盾,而且将为整个“十一五”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1)经济增长继续适度调整,目标值为8.5%左右。2阗6年经济增长继续温和调整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预计在投资继续调整、出口可能出现大幅回落及消费需求有所放慢的影响下,2006年GDP增长8.5%左右。
(2)投资增长目标值为20%左右。一方面,经济处于“内生性”的重化工业化阶段,装备工业及汽车工业等加快发展成为一种内在趋势,企业需要大量增加设备投资和技术研发支出。同时,城市化加快会使住房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10-15%),而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作支撑,这些都是投资保持长期较快增长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2006年作为新的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一些跨五年计划的大项目及新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将会继续增加投资或逐步开工,奥运场馆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为2006年投资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此外,2006年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仍将保持一定力度,用于继续增加社会发展、西部
开发、东北老丁业基地振兴及中部崛起的基础性投资,2005年三季度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也为2006年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提供了保证。
1 体外受精及其相关技术在临床医学的应用
1.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体外受精是指哺乳动物的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在生物学中,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到母体后获得的动物称试管动物(test tube animal)。试管婴儿是伴随体外授精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是指分别将卵子与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前体——受精卵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1.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相关辅助技术
1.2.1 卵子胞浆内单注射(intracytoplasmoc sperm injection,ICS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开辟了女性不孕症治疗新纪元,但仍有约30%男性不能通过常规IVF-ET技术生育,因为少弱精症的 不能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而是先融合,因而受精率低,为此产生了显微辅助受精技术。1992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Palermo等的卵浆内单注射(intracytoplasmoc sperm injection,ICSI)辅助受精,即在显微镜下将单个直接注射到卵母细胞胞浆内,从而达到受精目的。此技术特点:①受精率高,目前一般可达70%以上;②有更多胚胎可供移植,能有较高的妊娠率;③多精受精率显著降低,理论上多精受精率可降为零;④数量,形态对受精无影响,活动度对受精也无明显影响;⑤精源对受精无影响。
1.2.2 卵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卵细胞体外成熟(IVM)实质是通过体外培养,使卵泡内的未成熟卵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的MII期卵细胞,受精分裂成胚胎并移植的妊娠的技术,再IVF-ET治疗时,促超排卵可使妇女在同一周期产生多个成熟和不成熟卵细胞,通过IVM促使未成熟的卵体外成熟,可增加IVF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和累计妊娠率。
1.2.3 辅助孵化技术在辅助生育中的应用: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的透明带是一种糖蛋白组成的非细胞基质,在受精及胚胎发育中有重要作用。IVF及ICSI后胚胎移植着床和妊娠失败的原因很多,囊胚期胚胎的透明带扩张和破裂失败,囊胚不能孵出于透明带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辅助孵化已在借助县委操作技术,对植入前胚胎透明带施行人工开口或消减其厚度,以改善胚胎孵化条件,使胚胎易于从透明带中孵出。
1.2.4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o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在植入前胚胎可在不影响胚胎生机的条件下,为遗传学分析提供材料,进行准确地分析。1989年,Handyside对性连锁疾病患者施行IVF卵裂期胚胎活检,PCR性别诊断,被选择女性胚胎移植后妊娠成功,次年诞生一名健康女婴,从而宣告人类具备了将遗传病诊断提前到胚胎植入子宫内膜之前,防止遗传异常妊娠发生的能力,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开始进入实际应用。
2 体外受精技术中的伦理学问题及前景趋势
2.1 辅助生殖中的伦理学问题:辅助生殖技术对正常的生育过程施加了人为干预,这必然会涉足伦理学的问题。经辅助生殖技术生出的婴儿,其遗传学的父亲和(或)母亲并非其社会学的父亲和(或)母亲,那么这个孩子日后是否有权知道自己的遗传学父母是谁呢?这是很严肃的伦理问题。从孩子的角度讲,他确实有权知道,但他的这种意愿肯定会与其社会学家庭相悖,一旦这层窗户纸被捅破,必定会引发很多有关抚养权利及义务和遗产继承等方面的纷争。目前这种技术的应用在我国还不普及,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全能细胞定向分化技术的发展完善,人们迟早要面对这个问题。
2.2 辅助生殖前景广阔:我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比国外晚约十余年,但在近四五年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我国在传统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和单注射方面均与国外的技术水平相当。
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前景是很广的,比如设计胚胎。如果一对夫妇已育有一例白血病患儿,但却找不到适合的骨髓移植来源,则可在这对夫妇再次妊娠前,选择HLA配型与患儿相符的胚胎植入患儿母亲的子宫。
另外,遗传学诊断的发展前景也是很可观的,很多疾病尚无法得到准确的遗传学诊断,待更多新技术问世后,让所有遗传病患者拥有自己健康的孩子将不再是一句空话。PGH便是这样一项新技术,它虽不能算作重大的技术革新,但毕竟也在遗传学诊断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佩贞.人类受精过程.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9,5:127-128
[2] 邓朝晖.高士友.柳朝华,等.影响冷冻胚胎移植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812-813
[3] 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等.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技术在常规超排卵304个治疗周期中的应用.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7(1)11-3
[4] 刘德一,Gordon Bake HW.功能检测与男性不育诊治的新进展.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2):99-109
[5] 方丛,庄广伦,张敏芳,等.形态对体外受精的影响作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2):367-369
[6] 刘德一.朱伟杰,Gordon Baker HW.功能检测对选择IVF或ICSI治疗不育症的临床意义[J].生殖与避孕,2004,24(4):193-199
[7] Pincus G,Enzrnann E V.The comparative behavior ofmammalian eggs in vivo and in vitro:1.the activation of varian eggs.J Exp Med,1935,62:665-675
宜昌市是世界水电旅游名城,2011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00多万人次,是环境高度敏感和国家重点环保监控地区。然而面对三峡投资热的持续升温,宜昌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发挥资源最佳配置效益,在上起三峡大坝,下至枝江市的8个县市区的沿江经济产业带,实施“沿江突破战略”,使沿江经济走廊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69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9%;财政总收入占全市总额的85.7%,辐射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一、宜昌市实施沿江突破战略的主要经验
宜昌市沿江两岸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其发展经验及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产业结构优、产业规模大,已成为宜昌市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沿江经济带区域内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力、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纺织、建材、冶金、电子信息等12大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拥有以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高坝洲水电站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水电企业,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100亿千瓦时,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形成了以宜化、兴发、三宁、新洋丰、中石化湖北化肥厂、华强化工等企业为重点,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其它化工全面发展的化学工业格局,成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以均瑶、稻花香、枝江大曲、人福药业、民康制药、华强科技、东阳光制药为代表的50多家食品医药骨干企业和一批以生物技术、发酵工程、生物药品、医药新剂、卫生材料、特色中药、高附加值食品饮料等为特色的优势产品,成为全省重要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品及原料药生产基地,世界三强之一的酵母及深加工制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宜昌船厂、403厂、葛洲坝机械船舶制造公司、宜都机电、力帝集团、永鼎红旗、长江线缆、经纬纺机等企业为重点,以船舶制造、工程机械、电工设备、机床生产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成为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以华新水泥、三峡新材、惠宜陶瓷为代表的近40家建材企业,成为全省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拥有东阳光、长江铝业等一批骨干冶金企业,拥有以凯普松电子、南辉化成箔、劲森电子等一批企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全国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多晶硅生产基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目前,兴山、远安、五峰等山区县在沿江工业走廊异地建设的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利税将突破200亿元和20亿元。据初步统一,2011年,全市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93个,76%集中在沿江区域,全市产业向沿江集中、向工业园集中的、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
2、基础条件好,辐射能力强,成为全省、全国生产承载要素最优区域之一。宜昌沿江经济带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作依托,又有沿江区域相对优越的开发条件,而且还有全市广阔的发展腹地作支撑,基础条件好,城市化水平高,辐射能力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和国内外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一是基础条件好。浩浩长江纵横全境,将宜昌市沿江地区自西向东连为一体,长江水运成为宜昌区域运价最优、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三峡工程的建设,万吨级轮船可以直达重庆;境内已建有西陵、夷陵、宜昌、枝城5座长江大桥,再加上宜万铁路跨江大桥、葛洲坝、三峡大坝,共有7条过江通道,将宜昌江南江北经济社会发展紧紧相连。境内已还建有宜黄高速公路、焦柳铁路、三峡机场,再加上沪蓉西高速公路、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宜已高速、宜万铁路、武宜客运铁路专线形成了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方便国内外客商进出宜昌,缩短了宜昌与世界的距离,为沿江区域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该区域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齐全,具备建设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的诸多有利条件;二是城市化水平高。沿江经济走廊经济区域内共有41个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3%;居住人口209万人,每平方公里302人,比全市平均数198人多104人。主城区每平方公里高达796人。其中,城镇人口123万人,占沿江经济走廊总人口的53.72%,占全市城镇人口总数194万人的76.58%;三是人力资源丰富。沿江地带集中了全市89%以上的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汇集了90%以上的科研人员、中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科技资源丰富,人才广聚。同时,该地带还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素质技能较高,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为沿江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比较优势明显。突出体现在水运价格低廉,能源优势突出。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存在,具有其它沿江、环海、沿湖经济带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宜昌港是长江水陆联运港口之一,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枝城港是全国四大煤炭中转港之一。水路交通发达、商业成本低廉,越来越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从长远来看,三峡工程建成之后,川江航道的年通过能力将提高4倍,总体运输成本降低35%以上,宜昌沿江经济走廊的区位及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现;能源优势也十分突出。区域内有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高坝洲水电站等3座大型水电厂以及安能热电、美联热电、宜化太平洋、中石化湖北分公司热电等4座火电厂,还有即将兴建的枝江、宜都两座装机120万千瓦的热电联运项目,区域内电能丰富,能源优势非常明显。
3、开放开发步伐快,经济外向度高,成为全市招商引资最集中区域。宜昌辖区现有省级开发区12家,其中有宜昌国家级高新区、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秭归经济开发区、西陵经济开发区、宜都工业园区、夷陵经济开发区、长阳经济开发区、伍家岗工业园区、枝江安福寺等10个开发区(工业园)在沿江区域。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加速建设,使沿江区域成为我市推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实施沿江突破的重要载体,招商引资的重要基地,外贸出口的生产基地。沿区宜昌开发区,坚持资源配置高门槛,引进项目投资强度必须达到每亩350万元以上,其土地集约化程度和利用率一直在中部地区的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打造“沿江工业走廊,不是该区域内简单的项目和投资堆积,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企业提供快速发展平台。宜昌国家级高新区近几年来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成功引进了2799个建设项目。宜都市实现了由注重招商数量向注重招商质量转变。目前,落户该市的东阳光、华新水泥、楚星化工等知名企业投资总额达200多亿元,该市连续3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居首位。2011年,宜昌市外贸出口到达134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总额达20.58亿美元。其中沿江经济带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6%以上;全市利用外资108136万美元,其中沿江经济带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94%。
4、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通过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宜昌市高新技术逐渐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新兴产业不断衍生,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不断扩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兴发集团原来是兴山县小黄磷厂,沿江突破战略使其走出大山,脱胎换骨成为上市公司,他们与国内外10多所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战略合作,建起化工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产业基地,在湿法磷酸精制、食品级和医药级磷化工产品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专利和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产品和技术成果40多项。在长江之畔的亭工业园蓝天白云,碧水荡漾,有谁相信这里却聚集着宜化、南玻、新洋丰等10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呢?所有这一切都是高新技术为企业发展插上了环保的翅膀。宜化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二氧化硫和氯水两种“废物”巧妙结合生成硫酸铵,1吨能卖500多元。宜集团取得类似技术成果200多项,获国家专利10多项,废物利用创造价值12亿多元。目前,宜昌开发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市已有5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安琪酵母、恒达石墨、玉阳化纤、黑旋风锯业、人福药业等5家企业成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光电机一体化等6个高新技术领域。据统计,全市9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95%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分布在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带动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的“增速器”,技术创新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力军。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产值387亿元,其中沿江经济带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2%,其产品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关联性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科技含量更高,品牌竞争能力更强的高新技术产品,支撑沿江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快速发展。
二、宜昌市实施沿江突破战略的启示
宜昌市通过实施“沿江突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笔者真切地感到关键是把握了五个着力点,实施五大重点战略,宜昌市沿江突破战略给我们带来几点启示:
1、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了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了“科技兴市”战略的实施,并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宜昌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设涂镀板、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而提速,提高了沿江区域内产业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2、关键是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并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上实现了新突破。宜昌沿江地带有140多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投产,正在建设大项目有170多个。成为宜昌市要素承载能力最强、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经济发展走廊。
3、关键是以提高开放水平为目标,抓好了招商引资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内引外联”战略的实施,并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实现了新突破。宜昌充分利用三峡工程的品牌效应,抢抓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引进了一批有市场前景、有比较优势、有经济效益的好项目、大项目,特别是引进了产业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重大骨干项目,提升了宜昌城市的综合实力。
4、关键是以市县联动为纽带,提升了城市整体竞争力,促进“三产兴城”战略的实施,并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宜昌通过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软环境。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清理并废除各种不合理收费,在“三城联创”和打造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过程中,不断创优人文环境,努力营造了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宜昌在2011年获“全国文明城市”,让客商时时处处感受到文明亲情关怀,自觉融入到支持沿江经济发展中来。
5、关键是以加强人才建设为重点,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市”强略。宜昌市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效应。在实施“沿江突破”战略、打造沿江经济走廊中,不断引进高科技人才,从2009-2011年,宜昌用3年时间从研究生中招聘500名科级干部。要通过合理的人才政策,努力营造“人才强市”、“科技兴城”的发展环境,促进沿江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