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1 16:56: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地理生活化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1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的价值
地理学科具有科学、文化、生活、社会价值等诸多价值,特别是我们当前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强调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保护地理环境的责任感。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责任感―学好地理知识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1.2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
鉴于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1.3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乐学心理
乐学,指学生喜欢学地理。学生要能乐学,就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激发其求知求新的欲望。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地理教学生活化,真实自然,记忆深刻。良好的地理基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和走向社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2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2.1利用乡土资源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在这一章节中,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在的地区及季节向学生阐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课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了解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在讲解书中的图片―――“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这一隐含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2精选生活实例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地理现象的生活实例,从中总结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结合的实例应该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与地理某个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应结合热点分析并让学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提供“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的热点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四个步骤分析解决问题:第一步,提取信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隐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题有关的隐藏信息找出来;第三步:知识反馈。思考所问问题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识。把所给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得出答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2.3加强生活实践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要求教师讲生活化教学手段运用进去,合理的运用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将其和地理教学大纲结合在一起,转变教学观念,在做好地理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实用性
地理知识的内容比较丰富,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大气污染、天气预报、农业生产等[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问题和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情况的出现和地理知识联系紧密。所以,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地理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和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若是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并在生活和学习的时候,自觉的和周围事物联系,切实提高理论实际联系的能力。
二、初中地理做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生活化情景的创设
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并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必须创设生活化气息浓郁的情景。教师需要根据地理知识教学需要找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将知识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才会真正的提高,也能够更好的理解新的地理知识。比如教师在讲到天气的时候,若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背诵,那么会给学生的个人学习更好的进行造成影响,学生很容易遗忘知识[2]。若是教师创设生活化情景,比如在某个节气的时候,讲这节课,并分析所在地区的温度变化、天气以及风向,并将其中存在的关系解析给学生听,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活和地理的关系,这对地理知识渗透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视乡土资源的挖掘
初中地理中很多知识都是学生身边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和现象来进行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这便要求教师提高身边乡土资源挖掘的能力,给地理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研究兴趣,这样学生的探究精神也会有明显的增强。比如在讲到水资源的时候,教师讲解的时候,不但需要将课本上的理论和数据运用起来,还应该根据课本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从现实出发,找到和课本契合的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考察当地的水资源情况,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储量、水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等,将乡土资源展示给学生。学生若是能够参与到调查中去,会对这些数据的认识更加的明确,学生也会逐步的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并且还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此外,挖掘乡土资源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接受的能力[3]。
(三)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进一步的将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地理小故事,并安排学生记录分析相关的故事。
(四)重视多媒体等形式的运用
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地理知识的存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等手段运用进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信息。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中存在的人文焦点,若是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
(五)地理教学必须给学生生活服务
进行地理教学的目的便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地理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4]。比如在讲到地球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的实际变化轨迹,并持续一周的时间,然后问学生每天时间相同的时候,太阳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太阳东升西落,太阳本身是在自转的。但是教师也需要及时的告诉学生,地球不但自转还围绕太阳公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围绕太阳不断转动的。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会更愿意进行探究。
结语: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重视生活化策略的运用,这样不但能够将地理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还能够将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从而不断的提高教师的地理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作者:陈广平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戴东成:试分析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111.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基本理念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不是简单地汲取固化的书本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强调学生用地理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地理问题,主动地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地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地理知识生活化,生活地理化,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体验、探究和感悟。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地理教育,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地理教育。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地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这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基础。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勇于突破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中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撷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探讨,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学习、发展。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活思维。生活处处皆地理,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便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积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地理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一章前,笔者提醒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并自觉养成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生在收看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熟悉了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这样学生在家里,无意当中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家乡的地理资源,联系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良好思想品德,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运用地理知识增强生存能力
中学生缺乏生活技能,在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对学生的生存发展有启示、有帮助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旅游活动专题,虽无法让学生周游世界,但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模拟旅行。如:假如你打算利用假期去新马泰旅游,为了旅游前的准备(如准备届时穿的衣物、购买机票、准备资金)你要获取哪些信息(这些国家的气候特点及近期天气预报,我国与这些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等),如果打算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带回些特产或小礼品,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信息(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特色等),还要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商讨应急方案。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仿佛全身心体验到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他们获得的技能超越知了识本身,又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对外力作用中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的生活化处理
背景: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地理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的:
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营造富有“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增强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存在价值。
过程:
难点突破:如何区别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
师:阅读课本70页风化作用的定义
生: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师总结:很好,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主要包括物理风化,如由于热涨冷缩,导致岩石分崩离析;还有生物风化,化学风化。
你能准确的判断出这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种风化作用吗?
思考:
生:A物理风化B生物风化C化学风化
师:完全正确。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在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突出的地区,岩 石中的水分不断冻融交替,冰冻时体积膨胀,好像一把把楔子插入岩石体内直到把岩石劈开、崩碎。以上两种作用属物理风化作用。
师:形象地说,白天当岩石外面受热膨胀时,好比一个瘦人穿了件大衣服,没有什么影响;夜晚,当岩石外面冷却收缩而内部膨胀时,就好比一个胖子穿了件小衣服,衣服必然要破裂,所以坚硬的岩石也就崩踏破碎成了小岩块。
生:原来是这样,真有意思。
师: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在原地,如残余红土、残余高岭石等。其原因在于化学风化作用过程受元素化学性质的支配,一切活泼元素都从矿物中风化出来并随水流失,只有性质稳定的元素才残留原地。如在北方常听人说墙脚被碱掉了。
下图为化学风化造成的红土型地貌。
师:此外植物根素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
师:阅读课本70页侵蚀作用的定义
生: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的物质。
(在介绍侵蚀作用的时候,重点说明流水的作用。流水的作用强大而普遍,流水侵蚀使地表变的崎岖。在这里,关键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
河流侵蚀作用的模拟实验
(课前安排一组同学进行)
实验器材:硬纸板一块,一瓶水,颗粒大小不等的沙子
实验过程:
1.在硬纸板上铺上一层厚厚的沙子。
2.将铺有沙子的硬纸板倾斜一定的角度(约30度)
3.打开水瓶,缓缓从沙子上方倒水模拟河流流水并观察记录沙子的变化。板上的泥沙被流水侵蚀出一道河,而且沟的长度在不断延长,而且沟在不断加深,沟的宽度在不断增加,在沟口发现泥沙的堆积。
实验结论:在河流流动过程中,会通过流水的侵蚀搬运使的沟道不断延长加深,下游地带流速减慢,泥沙会堆积。
课堂拓展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力量会引起侵蚀和沉积?
生:风力、冰川、海浪、暴雨等。(鼓励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堂,自主探究。)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感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的例子吗?
生:下雨的时候,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雨水会把地表的泥沙带走,下切冲出一条条小的沟壑;如果雨水越积越多,就会沿着小的沟壑流走,带走的泥沙也就更多。
师:观察很到位。流水的侵蚀作用更是强大而普遍,大陆面积约90%的地方都处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控制之下,降水冲蚀地表,沟谷和河流的 流水,使谷底和河床加宽加深,坡面上的流水冲刷着整个坡面,使之趋于破碎。
师:看图这里是哪个地形区的地貌特点?如何形成的?
生: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师总结: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是侵蚀作用,慢慢的沟谷不断发育,不断加宽加深,小沟变大沟,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师:在全世界约 270 000千米的海岸线,海浪不断拍击岩石,可以产生巨大的压力,一面把岩石“击”成碎屑,一面再以碎屑为工具加速破坏着岩石,在海岸形成海蚀柱、海 蚀桥、海蚀洞穴等奇特的海蚀地貌
生:我们新疆的,风力作用形成。
师:很好,不愧是新疆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风力强劲的干旱地区,我们新疆主要分布在奇台克拉玛依等地。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这是哪里的地貌?哪种外力形成的?
师:在干旱的沙漠区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有的像古代城堡,有的像擎天立柱,有的像大石蘑菇,这并非雕塑家们的精工巧作,而是风挟带岩石碎屑,磨蚀岩石的结果,人们称之为风蚀地貌。另外在高寒地区,巨大的冰川,可以刨蚀地面,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冰川地貌。
师:流水对岩石还有溶蚀作用。地表水、地下水能溶解岩石中的可溶解性盐类,如碳酸钙、氯化钠等,形成天然溶液而随水流失。我国的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等岩溶地貌就是可溶性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流水的长期溶解和冲刷作用而形成的。
师:看图这是我国闻名世界的一种地貌分布在哪?
生:石灰岩地貌,分布在桂林。
师:是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石灰岩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生:这些概念我们都清楚,可是要区分起来比较难
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都是破坏作用,具体怎么区分?
师:简言之,风化作用是使岩石破碎,形成小块,但它仍与母体在一起,侵蚀作用使这些碎块从母体上削离下来。
生:如果施力方都是大气,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怎么区分?
师: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不论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还是生物风化,都是把大块岩石变成碎屑。
侵蚀作用的实质是“小块被搬走,大块越来越小”,其重点在于“搬走”了,至于搬了多远,搬到哪里,并不是最关心的。
搬运作用就要重视“小块”的被搬运过程和距离了。
生:风化侵蚀和搬运对地表有何不同影响?
师: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都是直接的,表面上看,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作为外力作用的一个环节,风化作用破坏了地表物质,才能使部分侵蚀和堆积作用得以进行;通过搬运作用不断地转移和运输物质,才能使侵蚀作用不断地继续、堆积作用得以完成。
生:那风化作用一定在侵蚀作用之前发生吗?
师:那不一定。
案例
蕈状石是我国台湾著名野柳地质公园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观,尤其是“女王头”雍容尊贵的形态,早已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女身王头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状石大致相同。由于它的颈子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像极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大家才特别称它为女王头.是野柳地质公园的“镇园之宝”。和十年前相比女王的颈围从212厘米变成150厘米,每年仍以0.1到0.2厘米速度缩减,大概再过15到20年,女王就可能面临断头的命运了。那么女王头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脖子越来越细了,应该是风力的侵蚀作用
形成的。
师: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是这样。
师总结:
女王头的成因:
过去在海底下的岩石受到挤压产生节理,海水着节理不断侵蚀,且着板块挤压上升,岩石露出水面受到风化作用脖子被风化的越来越细,不同硬度的岩石展现出不同的风化侵蚀结果,所以才是现在看到的头大脖子细的形。
你能识别这些地貌吗?
反思
1.《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地理教学基本理念中“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旨在倡导地理教学生活化,即地理教学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因为,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每位地理教师都应能准确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体现的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
2.在平常的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学不好地理,埋怨地理太难学了,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缺乏地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地理知识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教师如果能及时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之中,从生活中引入“活水”,通过组织和引导把地理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对于有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多数学生往往无法将它们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铺路、搭桥,让学生的这个缺口能够填平。只有这样学生探索的欲望才会随之增强。
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价值,从而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份居多,加之他们己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基础,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是完全可行的。
3、怎样使地理教学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为学生们的生活服务呢?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关键,教师所教的内容要与学生生活产生碰撞,才会激起学生灵感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善于随时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
4、生活化教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学,是为了生活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生活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明白地理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通过地理教学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社会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周围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近几年安徽省的高考试题如:2010、2011年的29、30题,2012年的30、31题均以太阳方位,物体影子及方向等学生身边生活现象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和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地理知识和规律无不蕴含在生活当中,但是传统的课堂中,教和学缺乏对生活的关注,甚至因为太过熟悉而熟视无睹,理论和生活脱节。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重视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的自然地理对于学生来说内容很抽象,往往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但是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入手阐述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感与探究心理,从而产生兴趣,变得乐学、爱学。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教材只是几幅抽象的图和几组枯燥的文字。为此笔者做了专门的设计:事先准备好两个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学生这时都很好奇老师到底想做什么?提问:“大家觉得放开这两个气球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积极性被调动,接着笔者松开手验证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知识进行阐述。再拿出准备好的学生经常玩的许愿灯(孔明灯),点燃演示给学生观察,引导思考:为什么点燃就飞起来了,而灭的时候却不行?同学们可能会讨论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这样就通过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常见的现象引入热力环流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活化,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贴近生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生活经验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联系生活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在近几年的安徽省地理高考和模拟试题中,经常会出现关于某时某地的太阳视运动图或太阳方位,物体影子朝向等问题,所涉及的地图往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第一册》的这幅地图有关。如图:
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地图是特别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活动,指出学生所在地冬天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哪个方向日出和日落,日出和日落时我们的影子分别在什么方位,中午太阳又在什么方位,我们的影子朝向什么方位,再总结夏天的太阳视运动图。这样,就能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的理解,对地图的把握,学会运用生活化的现象理解地理问题。
三、贴近生活,发展学生的地理探究思维
地理学科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教材呈现的知识,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生活的概括,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在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引入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再创造,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季风水田农业教学时,考虑到笔者学校所在地就是农村,周围就有大面积的水田,新课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通过结合“生活化”的问题探究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我们家里每人几亩地,一户总共多少亩田地?
2.我们家的每亩地一年种几次,亩产量大概是多少,生产出来的粮食大部分是用来销售还是留着家庭消费?
3.我们家的插秧、耕地、割稻、脱粒等这些农业活动主要是靠父母手工劳动完成还是靠机械完成?大家觉得我们父母从事的农业活动技术含量如何?
4.每年7、8月份早稻收割,晚稻播种的时候天气对水稻生产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影响?如何减少这些不利影响?
四、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用能力
新教材具有明显的生活实用性,地理学习目的不仅是在高考当中获得较满意的分数,而且是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实践能力。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教学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和规律也应该得到实践的检验,从而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1年日本的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产生了放射性物质污染,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谣言,如有人说近海所获取的水产品、食盐等受到污染而不能食用,还有人说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风飘到我国对人体造成各种伤害。通过已经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如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学说等,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这种天灾,掌握北太平洋的洋流运动规律和东亚的季风气候规律,了解洋流的流向和冬季风的风向,便会知道核辐射影响对我国的近海水域和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再加强宣传,谣言便不攻自破,造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自然变小。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发现。学生在不断创造着生活,往往却忽视自己创造的生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能只会低头思考,而应多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地理问题和规律,利用地理规律和原理科学对待生活中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箴言.哈尔滨出版社,200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学地理教学是填鸭式的教育,普遍存在脱离生活的倾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加之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所以地理教学生活化完全有其现实可能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地理生活化,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比如有些人分不清方向,然而学好地理就可以根据太阳、树木年轮、蚂蚁、手表等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辨别方向。再比如学习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时,学生难以理解变质岩。教师可这样举例:泥土加热会变成砖或瓷。那么对于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碰到了高温的岩浆会怎样?这样,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些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学习地理,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都会很轻松,记得也更牢固。
另外,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生活化资源,要提醒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素材。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他们所去过的地方和对那些地方的环境、气候及风土人情的了解。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生活中发现地理,应用地理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下雨时有哪些征兆?如何通过晚上的星空判断白天的天气情况?一个月周期内月亮的形状变化等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一、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准备
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准备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教师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力度,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优势。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并不是教师喊生活化教学口号,而是将其付诸于行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地理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思路相互融合,才能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培养感情,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回答问题。生活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加以设计,还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将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利用在实际生活中[1]。
2.地理原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就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将地理原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例如:为学生准备地震地理原理资料、海啸地理原理资料等,同时,要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专业术语,使学生充分了解地理方面的大自然现象,如等高线、等深线等专业术语。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重视,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生活中遇到地理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产生抑制性影响,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师在制定生活化教学模式之前,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2]。
3.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知识较少,无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搜集一些网络地理素材或是小故事,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讲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3]。
二、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必须要遵循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保证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改革,增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优势。
1.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
中学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模块化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其在学习中深化思想,增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度。在此过程中,中学地理教师要积极引进生活化教学模式,促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互贴近,例如:中学地理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与天气》一课时,要在课堂教学之前搜索实际生活中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地理元素,并且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气候、天气现象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结地理知识规律,掌握生活常识,为其发展奠定基础[4]。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能力
中学地理知识中包含很多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元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创新,进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同时,中学地理教师还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予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进而增强其解决生活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中学地理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水资源》一课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利用在实际生活中,大力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进行解析,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解决问题,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5]。
3.地理教学过程生活化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地深入进行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也由之前局限性较大的一味地增加学生对相关地理的知识储备量,转变为较科学合理地更加重视学生在接受、了解相关地理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和遇到实际问题后的感知应用能力,更加注重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转变旧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而积极地将“生活化”教学推行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中,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将至的这段时期内,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将会成为初中地理课堂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概念论述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用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现阶段较先进可行的教学模式,其旨于将初中阶段课堂所授的地理知识与初中学生所处生活环境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更直观、更深刻、更浅显易懂的地理知识,而非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硬性填鸭式的枯燥教学。其优势表现明显,既改善了枯燥、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识更加鲜活易记,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和亲切感,转变了传统枯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厌恶和排斥感。在新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将“生活化”教学氛围引入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结合“生活化”方式、“生活化”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展示和解释也对初中地理教学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若想顺应潮流,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发扬光大,初中地理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并提高自身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能力,还应顺应学科特点,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积极观察生活、收集资料,以保证能够顺利、自然地实施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具体从以下“生活化”教学的引入、“生活化”情境渲染和教学实例“、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等这几个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1.“生活化”教学的引入。“生活化”教学真正被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课堂中需要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入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例描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情境,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以引起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例如,在讲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便可以用几个问题将学生引入思考和学习当中去,如,“中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你听说过的、了解过的那些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师生共同探讨列举之后继续进一步的引导思考,“为什么有些国家是发达国家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是发展中国家”“你理解的发达国家相较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不同之处”,以进入课堂教学主体。这种“生活化”教学引入,一方面便于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进入课堂互动中,另一方面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2.“生活化”教学的情境渲染。有趣的“生活化”教学导入之后,需要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气息浓的、轻松自然的情境渲染为线索贯穿引导教学过程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民族”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强行要求学生对大量的民族习俗、特色进行死记硬背效果既差又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反感,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观看相关图片、音律、视频,直观、形象地进行欣赏巧记,分小组进行知识竞答竞赛,并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使教学过程活泼、吸引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和认知分析能力。譬如在讲解“我国的水资源”这一课程的最后,教师组织一次“生活化”活动,引导学生课下分小组进行观察、记录生活中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亦可采用观察结果记录评比大赛,对表现优异、结论科学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地理课堂引入“生活化”教学具有深远、积极的意义。相关教育工作者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发扬“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近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下,地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被凸显出来,地理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完善。新课程明改革明确提出,教学模式要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地理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开展地理的生活化教学,对地理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十分有利。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并不断开拓思路。在生活化的教学思路之下,使地理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大大提升。就当前来看,地理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内容主要面对考试,教学课堂主要是灌输式,难以真正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因此,开展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路的探讨极为有必要。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准备
(一)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地理的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需要进行完善的提前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一方面,要加强课堂上的管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紧随教师的思路,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下,对师生关系有很大帮助,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增进情感交流。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寻求更好的讲课形式,不能在追求以往应试教学模式下灌输式教学,要带有对教育的热情情感,要热爱学生,提升自己的讲课效果,适当利用幽默话语或故事,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提升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神投身于学习,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拥有耐心还不够,还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从实质上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人们每天都会关注的天气预报,和一些重要的自然现象,如海啸、地震等。包括我们所生活的空气、温度、气压、海拔等等。另外,人们出门在外,很多时候都会用到地图,这也跟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总之,地理这门学科随处可见实际生活中的影子,那么,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也是必须的。在地理教学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让理论结合实际,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当中,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继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拓展学生视野
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还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根据当今时代,生活中所发生的巨变,进行具体的生活化教学。可以积极借助当今时代先进的科技成果,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地理学科当中许多内容知识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比如一座城市的地图,随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不断发展,那么城市地图也是不断变化更改的。地理学科还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量和研究性学习,仅仅依靠课本知识远远不够。因此而言,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入互联网,深入生活实际,通过互联网搜寻更多更详细的地理知识和全新的地理咨询,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了解全球范围内奇特的地形地貌,增长学生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更全面的世界观,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达到科普的良好效果。通过互联网等相关手段进行地理学习,是地理教学工作的一种升华和探索,对地理生活化教学大有益处,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对学生的自我认识及对世界的认识更加丰富化。
二、地理生活化教学构建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进行地理教学生活化,那么首先要教学内容生活化。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教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受到考试的影响,极大地削弱了生活化教学,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真正理解和领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要将生活实际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来。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纲领的基本要求,将地理知识进行模块划分,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实际中的案例,应用教材知识去解释生活当中的自然现象,增强地理学科的魅力,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以致用。最后,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生活中无法解释的地理现象,切实帮助学生,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牢牢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和自然规律。地理这门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利用生活当中的现象,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生活化
其实在以往的地理教学探讨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一直是探讨的热点,生活化教学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大胆创新。但是,许多地理教师被迫屈服于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为了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生成绩,而不得不紧抓学生的理论知识记忆,依照教材和应试要求,开展灌输式教学,导致对学生的地理思维形成和大限制,学生无法进行思维的发散,与生活实际也渐渐疏远。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敢于创新,进行大胆的创新,将生活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实际中来,促进学生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自然提升,教学目的也由此达成。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生活化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活环境,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已经意识到,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要在教学课堂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生活化教学对教学氛围的要求,与新课程改革是相适应的。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整节课都在自我陈述,灌输思想和内容,学生知识被动地听讲,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并且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给学生一种易于亲近的形象,做学生真正的朋友,多关心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家的感觉。教师还要意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打造富有乐趣的学习生活环境。
结束语:综上所述,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实现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利于促进地理学科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变顺应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1.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方面。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将初中地理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要求下积极地探索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对地理课堂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通过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缺陷
第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忽视了地理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地理教学生活化起到的作用不明显。
第二,教师的教学成绩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第三,教学内容过于规范化。受到考试大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内容还是不能做到灵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规范化的特征。
二、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此,要想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就要改变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脱离出来,根据教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效果和学生对生活化课堂的反应来综合评价,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课堂教学生活化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将课堂内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讨论,丰富初中地理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形式生活化。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方法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南极和北极的地貌特点等。方法二: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地理问题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比如地震的发生及避震常识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本文不再一一探讨。
3.评价体系生活化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传统的模式就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辅之以遵守纪律的情况等。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要相应的改变。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内容除了需要掌握的课本基础知识之外,应该还有一部分关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考试,这一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应该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其次,考试评价体系除了以考试成绩为依托外,还要根据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调动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锻炼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有好有坏,针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